📖 ZKIZ Archives


不敢比上海開放 喊什麼自由經濟島!

2013-10-21  HT
 
 

 

十六世紀,法國南部地中海港口馬賽,憑藉著大西洋沿岸商業的逐漸繁盛,以及當地位居陸上與海上商路的匯集點,成為西歐貿易中心。原本興盛的地中海貿易因此逐漸失去龍頭地位。

當時靠著地中海起家的義大利西北部城邦熱那亞,面對大西洋地位上升及馬賽的威脅,他們未束手待斃,反而建立史上第一個自由港,商人也跨出地中海,積極參與大西洋沿岸貿易,從巴塞隆納、摩洛哥、葡萄牙到非洲大西洋沿岸,都有熱那亞商人身影。十六世紀下半葉,熱那亞在這些地區貿易中已取得支配地位,後世稱這段時期為熱那亞的「黃金盛世」,就是在面臨大西洋威脅下締造出來的。

上海自由貿易區的成立,對台灣也許是威脅,但這就像當年熱那亞面對大西洋與馬賽的競爭一樣,危機未必不是轉機。台灣仍可仿效熱那亞,主動爭取上海自貿區這個「威脅」帶來的好處。

危機可以變轉機搶近水樓台之便,接收上海遺珠企業

上海自貿區即使對各國企業有極大吸引力,但它能容納的廠商規模數量仍是有限的,在眾多廠商競爭下,上海自貿區的進入門檻也會被推高,進入上海自貿區的「資格」將變成一項有價資產。

這些「資格」最後將會落在:能在上海自貿區內,創造出最高收入的企業之手,因為只有他們才支付得起要進入此區的高昂進入門檻,那些無法在上海自貿區內創造出高收入的企業,就將成為「遺珠」。

對這些「遺珠」企業來說,即使支付不起進駐上海自貿區的高門檻,他們仍會想就近分享上海自貿區的好處。台灣未來的機會,就在於接收那些「遺珠」企業。

從台北飛航到上海的時間,比從香港及南韓、日本等大城飛到上海的時間還短。如果能在企業心目中,建立起台灣與上海「近水樓台、利益均霑」的地位,他們就有可能將進駐台灣列為「次佳選擇」。

但要能吸納上海自貿區的外溢好處,台灣本身至少要有兩個條件:

一、降低兩岸間交易障礙。唯有將兩岸之間的交易障礙降低,那些想就近分享上海自貿區好處的「遺珠」企業,才會將台灣列入考慮。如果兩岸間交易障礙過高,那麼企業想到台灣,就近分享上海自貿區的好處就毫無意義。

二、發揮比較優勢。上海自貿區即使有「絕對優勢」,但它不能每件事都做,它的有限資源,仍只能投入那些它做起來成本相對較低的事。至於那些它做起來成本較高之事,就是台灣可以努力的方向。

但台灣的比較優勢,不是靠少數專家或官員設計出來的。過去「亞太營運中心」的失敗,就是一群官員專家自認為台灣的比較優勢在此,投入大筆資源打造軟硬體。但這種閉門造車式的優勢,不是經過市場「適者生存」優勝劣敗脫穎而出的,而是靠政府資源扶植出來的,結果就如同政府扶植的各種產業一樣,終究不敵市場規律而淘汰。

任何單一個人,不可能具有設計整個國家未來走向的知識與智慧。只有更開放的市場,給每個人最大自由去運用自己知識與經驗,嘗試各種不同機會,才能找出最適合他們做的事。這些經過市場考驗後生存下來的優勢,才是可長可久的。

現況卡在不夠開放政府說一套做一套,扼殺產業優勢

但要有更開放的市場,政府必須鬆開干預市場的有形之手。今年的十月十日國慶日,總統文告中「自由經濟島」雖喊得響亮。但是對照現實,許多台灣有優勢的產業,尤其是就業人口主力的服務業,仍在政府重重管制下,這個口號和現實仍有不小落差。

例如,台灣在醫療業的優勢,是連中國都公開承認的,上海瑞東醫院院長符振中就曾經說,台灣的醫療能提供中國無法提供的「高質量、高科技,以及『感動服務』。」

然而台灣的醫療業卻是被政府管制最嚴的行業之一。有些人認為,有了管制,才有台灣的醫療優勢,這是弄錯因果關係。就如一個跑步健將即使吃壞肚子,雖然還是跑得比別人快,但絕不是吃壞肚子導致他跑得比別人快。事實上,若不吃壞肚子,他跑得會比別人更快。同樣的,沒有那些扯後腿的管制,台灣醫療的優勢會更強大。

這些對台灣醫療優勢扯後腿的管制眾多,但其本質來自一個思維,就是不許把醫療當成營利事業,所有對醫療管制的法規,幾乎都由這個思維衍生而來。

例如,台灣的醫療業是不能打廣告的,《醫療法》第八十五條,對醫療廣告項目採「正面表列」:只有醫療機構名稱、地址、開業執照字號、醫師名字、性別、開業日期等,這些法條列出的項目才可廣告。

以「正面表列」方式管理,是一種「只能在籠子裡行動」的假自由,意思是「法律沒說的就不能做」。醫療業的行為,就被限縮在法律正面列出的這個籠子裡。

然而,如果一家醫療機構對肝病有特別有效的療法,或一個醫生看腎臟特別拿手,為什麼不准他們向消費者宣傳?

廣告可降低消費者蒐集訊息的代價,不准醫療機構打廣告,消費者對醫療資訊的需求並未消失,他們就得自己蒐集,但他們大多不是醫療專家,無從判斷到底哪一家醫院、哪個醫師、哪種藥對治病真的較有效。這些「外行蒐集專業訊息」的代價,以及因此誤判訊息導致看錯醫生的傷害,都是禁止醫療廣告的後果。

若允許醫療業打廣告,當然亦會有誇大造假,但競爭卻會制裁那些假廣告的業者。因為競爭的存在,其他醫療業者比一般消費者更專業、更有意願揭穿對手的假廣告。就如A車廠若宣傳車子有什麼超乎常理的性能,他的競爭對手B車廠就有動機向消費者揭發。

門檻過高做小了格局強者進不來,劣者沒被淘汰

除了醫療外,老人安養是台灣另一個可以超越中國大陸的優勢。雙連安養中心執行長蔡芳文說,中國大陸的民政部官員近來參訪台灣的老人安養機構,以借鏡台灣的豐富經驗。

但這個產業依然是在政府的重重管制之下,主管老人安養機構的內政部社會司,有一個法規名為「老人福利機構設立標準」,裡面鉅細靡遺的規定,老人機構寢室門的淨寬度至少八十公分、床與床間隔至少八十公分,日間照護設施樓地板面積至少每人十平方公尺、休閒活動場地每人至少六平方公尺等。

這些規定的客觀結果,就是拉高這個行業的進入門檻。有志想加入的業者,要負擔龐大成本來符合這些零碎規定,最後就只有少數人進來玩。

為何我們會見到虐待老人的安養機構?為何我們見不到虐待顧客的餐廳、KTV?因為前者的進入門檻被政府拉高,市場競爭優勝劣敗的作用不能發揮,劣質業者沒有被對手淘汰的壓力。因此,政府這些規定看似保護消費者,其實卻是保護那些劣質業者。

台灣的醫療和老人安養的共通點,都是不准把這些行業當營利事業來辦。但放眼市場上人們使用的各種產品,只要是讓消費者出錢又覺得滿意好用的,都是營利事業提供的。

政府沒規定手機業者不許賺錢,沒規定手機該多長多寬,該有什麼功能,該續電多久,消費者用得很開心。政府規定醫院不能是營利事業,不能打廣告,規定老人安養機構空間須有多大,結果就是病人等病床要排隊、求診被醫生三分鐘打發、某些安養機構虐待老人。

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更開放的市場,就是對消費者最好的保護。當消費者的利益達到最大,任何對該產出有貢獻的資源、人力,也會獲得最大回報,整個經濟成長之道不過如此。

更開放的市場,不是光在嘴上喊「自由經濟島」就可實現。過去台灣相對於中國大陸的優勢,不過是制度上較為自由,也就是說,台灣賺的其實是「制度優勢財」。

但是,當上海自由貿易區成立,對岸和台灣一樣,甚至更自由的時候,如果台灣還繼續維持這些「扯後腿」的管制,最後就是讓對岸反過來賺走台灣的「制度優勢財」。

這也是上海自由貿易區的成立後,帶給台灣最大的挑戰。

【延伸閱讀】

Q1上海自貿區對台灣的威脅在哪裡?當對岸和台灣一樣自由,台灣就賺不到「制度優勢財」,例如金融業,當對岸的金融業比台灣更自由,那台灣金融業,還剩下什麼?

Q2如何能夠分享上海自貿區的好處?降低交易障礙,發揮比較優勢,是首要任務,台灣的醫療、老人照護,優勢是中國所不能及。發揮優勢,就能吸納上海自貿區外溢的好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8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