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了拯救的豪賭


2013-06-17  NCW
 
 

 

股市急劇波動,安倍三箭已發,日本經濟20餘年來最激進的一次自我救贖,取決于政治◎ 本刊記者 張環宇 陳立雄 見習記者 王力為 文

置之死地

被視為“安倍經濟學”成功的兩個標誌——日股和日元,均出現調整。

投資者開始更加謹慎地審視安倍的

承諾

“安倍經濟學”會喚醒沉睡20年的日本經濟,還是可能使之雪上加霜?在“安倍三箭”的第三箭離弦之際,前景依然撲朔迷離。

6月5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被稱為“第三箭”的增長戰略講話中信心滿滿。他誓言挑戰通縮,增加國民收入,並稱會將日本打造成全球複蘇的引擎。

這份自信並未讓投資者感到鼓舞。

安倍講話結束後,日經指數重挫518.89 點,跌幅達到3.83%。

自5月末以來,一路高歌猛進的日本股市就已經陷入痛苦的調整中。經歷了安倍新政初期的激情之後,對改革的種種質疑占據了上風。至6月13日,日經225指數從5月末接近16000點的歷史高位大幅下挫,短短20個交易日內就回落至12500點附近,跌幅超過20%。美元兌日元匯率也從103的高位快速回落至94附近。

面對諸多不確定性,市場避險情緒蔓延,已經開始用腳投票。以往被視為“安倍經濟學”成功的兩個標誌——日股和日元均開始出現調整。投資者開始更加謹慎地審視安倍的承諾,對日本改革之路的諸多擔憂迅速升溫。

在此氛圍下,近期日本股市、匯市波動巨大。6月10日,日經225指數反彈近5%,但6月13日暴跌6.36%,一度進入熊市區間。五天累計跌幅為3.55%。

美元兌日元匯率于13日跌破1: 95,這是十周內首次跌破這一水平,低於日本央行4月採取大規模貨幣刺激前的水平。

有分析認為,安倍增長戰略的力度弱于預期,何況這一戰略仍需要面對官僚和既得利益者的政治反彈。除非安倍能贏得7月日本國會參議院改選,否則,改革很可能會流於形式。

相比安倍的“前兩箭”——大膽的金融政策、具有機動性的財政政策,被安倍視為“第三箭”的結構性改革覆蓋面更廣,其難度何止倍增。

安倍的前任小泉內閣亦曾致力改革,並高調宣稱“構造改革無聖域” “創造有活力的經濟社會” ,民調支持率不在現在的安倍之下,但改革收效甚微。

安倍新政雖先聲奪人,無限量化、收入倍增等提法令人耳目一新,但改革的本質並無特別新意,而且安倍和以往的改革政治家們境遇也無實質性差異。

但無論如何,失去了20年的日本經濟已沒有退路。 “安倍很明白,日本要長期發展,不搞改革開放是不行的。 ”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德地立人告訴財新記者,安倍希望通過改革開放,讓海外產生正面預期, “如果真的能釋放國內和海外對日本的投資,還是有希望的。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政治學教授巴里· 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認為,目前日本處在一個較有利的環境來推動結構性改革。他將日本和歐洲做了個比較:在歐洲,歐洲央行看不到歐洲各國進行結構性改革的意願和措施,於是不採取貨幣政策等措施來支持歐盟的增長,所以歐洲目前的情況是沒有改革、沒有貨幣政策刺激、沒有增長, “日本的情況大大不同,日本政府在結構性改革之前,就推出全方位措施支持經濟,讓日本經濟逐漸開始增長。 ”他承認,結構性改革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整實施,並產生作用。正因如此,建立結構性改革的共識也需要更長時間,這和“前兩箭”有著天壤之別。

安倍能否打贏此仗,取決于他的改革決心,也取決于他能否在政治博弈中存活下來。

好消息是,日本股市雖然接連重挫,但經濟表現差強人意 :修正後的日本一季度GDP 年化增長率,從3.5% 上調到4.1%。如果這個數據只代表過去的話,那麼消費者信心調查值從4月的44.5躍升至5月的45.7,則說明人們對於經濟前景信心在增強。日本內閣于6月10日發佈的經濟觀察家調查(EWS)進一步顯示,就業前景和通脹預期將會進一步好轉。考慮到 EWS 是在市場極為動蕩期間(5月25日 -31日)所做的採樣調查,其結果更有說服力。

信心何所倚

通脹與債務壓力賽跑

對安倍的一系列改革舉措,不乏叫好者和支持者,當然也有較為悲觀的看法。

“安倍改革現在還是浮于表面。放貨幣刺激通脹、降匯率刺激出口這一套,結果是好是壞,還很難說。 ”一家海外對沖基金的分析師對財新記者稱,目前對日元資產做多和做空都存在風險,一方面,市場已經意識到,在7月議會選舉結束前,安倍的改革重頭戲可能沒有著落,但做空者也會擔心,一旦安倍成功,豈不是要踏空?

按時間表,日本國會將在7月下旬進行參議院選舉,半數席位面臨改選。

自民和公明兩黨聯合至少獲得63個改選席位的目標一旦實現,意味著既往“扭曲國會”的狀況將徹底改變,對安倍內閣是重大利好。但如果反對黨民主黨占據上風,安倍的改革勢必遭遇沉重打擊。

日本股市的暴跌,很大程度上也是基於此種擔心。前述分析師對財新記者稱,美聯儲量化寬鬆退出可能性增加、日本國債收益率上行以及中國的經濟數據下滑引發的恐慌,這是日本股市暴跌的三個推手, “但更大的可能還是市場對安倍的信心不足,而且國債收益率的上升速度也的確有些太快了。 ”日本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從4月初的0.40% 至0.50% 的區間一度上漲逼近1.00%。盡管有分析稱,當下國債收益率仍不及過去五年的平均水平,此次反彈更似是日本央行大舉量化後,利率價格回歸常態,因此,十年期國債收益率1.00% 的水平不足為懼,但此觀點不足以說服資本市場,國債收益率的低位驟升仍引發市場的諸多懷疑。

雖然“安倍經濟學”的目標就是擁抱通脹,但如果國債收益率上升的速度快于通脹,那在通縮威脅徹底消除之前,日本恐怕就會陷身于債務危機當中。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的觀點頗具代表性。他認為,巨額國債是懸在日本經濟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

如果日本國債收益率上升,債務劇增的結果將是災難性的。日本之所以未發生主權債危機,是因為日本國民依然在購買日本國債。如果資金大量流出,導致日本國債收益率躍升(也就是價格猛跌) ,日本就有可能陷入主權債務危機。

而且,世界各主要發達國家都在實行超寬鬆貨幣政策,國際資本流動的方向很難判斷,也更難於控制。余永定認為,高額國債下資金跨境流動的大進大出,將成為影響日本新經濟政策成敗的重要因素。

對日本債務問題更感憂慮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經濟學家孫濤。

他告訴財新記者,比之寬貨幣或結構性改革,安倍政府能否切實降低債務比例才是關鍵。

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德地立人則持樂觀態度。他認為,如果日本真的能實現1%-2% 的通脹,利率上漲就一點也不可怕,因為實際利率並沒有大幅上升,“就怕在沒有通脹的情況下,國債由於其信用問題供過於求,利息率提高,那樣就很危險。 ”短期來看,德地立人認為問題不大。

因為日本的個人金融資產量很大,基本能覆蓋國債,加上目前對日本經濟的前景看好,至少悲觀情緒不重,養老金的一部分退出債市、進入股市沒有問題。

大和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熊穀亮丸也持相似看法。在他看來,維持現在的匯率和股價水平給GDP 帶來的增量推動,要遠大於國債收益率上行給GDP帶來的增量損失。

對日本股市暴跌的另一種解釋,是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出現收緊的信號,把日本股市暴跌理解為對美聯儲收緊量化寬鬆政策的一次預演。不過,瑞士信貸資產管理部門的一位負責人仍堅信,全球市場共振大幅下挫的情景不會頻繁出現,因為市場已經逐漸從恐慌和風險厭惡的情緒中走出來,逐漸恢複常態。

未來,投資者的注意力將更多回歸到基本面上來,而美歐經濟的諸多利好因素,將會繼續助力風險資產的價格攀升。

“關鍵在於,安倍是否能像他之前宣稱那樣延續改革?改革力道是不是足夠大?如果這些成真,那股市仍能找到上漲的理由。這個策略還是能夠成功的。 ”ING 全球首席經濟師馬克· 克里夫(Mark Cliffe)對財新記者表示,市場的信心不足是因為,直到現在,看到的改革還僅僅是貨幣一端的,比如量化寬鬆、壓低日元匯率等,但即便是安倍自己也承認,相比貨幣政策,結構性改革才是至關重要的。

一家國際投行的外匯交易員對財新記者稱,美聯儲量化寬鬆的效果逐次遞減,到了第三次的時候,市場實際上已經開始反向操作。 “這種規律同樣適用于日本。如果安倍失敗,那日元、日股以往獲利勢必回吐。可即使安倍成功了,市場的熱情也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變弱。 ”在他看來,改革效果往往與政治阻力成正比,如遭遇強烈政治壓力反彈,安倍或者放棄立場,或者可能縮短其政治生命。因此,即使7月議會改選安倍獲勝,市場重新煥發做多日股熱情,也並不意味著投資者可以高枕無憂。

市場期待改革,日本股市暴漲的背後,隱藏著市場對改革紅利的估值溢價,但改革如果遲遲未至,市場信心自然難以維繫。

摩根大通日本證券公司總經理兼研究主管傑斯珀· 科爾(Jesper Koll)對安倍改革仍充滿信心。在他看來,收益率上行恰恰是“安倍經濟學”奏效,投資者開始從國債等安全類資產轉向風險資產的結果。

不過,他也承認,安倍的經濟改革不會一下子治好所有問題。關鍵之處在於,需要給與安倍足夠的時間。對於任何一個企業家和投資者來說,政府以及政策的連續性都很重要。安倍之前,每年一個總理,每九個月一個財長。如果繼續像過去那樣朝令夕改,政策效力自然難以延續。

“7月選舉(獲勝)之後的政策跟進和連續性,對於投資和增長前景來說 很重要。 ”科爾對財新記者稱。他認為,“第三箭”之後,安倍會開始謀求財政方面的改革。 “畢竟只有增收才能逐步降低債務,才能使財政狀況好轉。 ”科爾認為,消費稅提高這一政策在財稅改革領域至關重要,因此應該被嚴格執行。

三而竭?

結構性改革無一不是“硬骨頭”:壟斷行業(電力)改革、農業改革、醫療改革以及勞動力市場改革在安倍“第三箭”的增長戰略中,涉及的改革方向衆多,但缺乏足夠的細節,因此,政策效力的評估也難度倍增。不過,市場多數觀點認為,安倍此次改革突破有限,且政治上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很多“硬骨頭”的改革攻堅只能放在改選勝利之後推出。

《日經新聞》曾將安倍的增長戰略總結為三個方面,分別為日本產業復興計劃、戰略市場創造計劃以及國際展開戰略。產業復興涉及就業市場、人才培養、布局競爭力、國退民進等 ;戰略市場創造則牢牢依托新能源、新技術、新地區資源等全新的市場創造 ;國際展開戰略則將重心放在戰略性經濟合作和文化滲透等領域。

在過去幾個月的公開演講中,安倍在談及“第三箭”遠景時,多圍繞這三個方面展開,6月5日的講話亦不例外。

當天,安倍稱,增長戰略將放開電力市場和基建產業;加快小型農業實體資產 整合;創立經濟特區,並致力于清除企業發展的障礙。在稅收方面,日本將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吸引海外投資。同時,政府還將推動醫療改革,並改善勞動力市場僵化的現狀。

安倍的挑戰不可謂不艱巨。在諸多改革項目中,有針對壟斷行業——電力的挑戰 ;有針對官僚集團——建立合併監管職能的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挑戰 ;也有來自于傳統行業如農業、醫療行業改革的挑戰。雖然安倍設定的改革目標儘量避免過於激進,但仍難免遭遇阻力。

在一些觀點看來,安倍衆多改革選項中,農業和醫藥改革相對樂觀。摩根大通日本證券公司總經理兼研究主管傑斯珀· 科爾認為,日本的藥品審批制度繁複、效率低,測試一種新藥,要花2倍于美國的時間。這方面的改革阻力較小,應會馬上啓動。

“農業方面,在小泉時代,爭論基本圍繞(農業)是採用價格補貼還是收入補貼,但現在政策的焦點變成了集中化土地,這是很根本的改變。 ”科爾認為,日本人不願意做農民的原因是農業收入低下,如果能通過土地集中化和增大出口來提高農民收入,就會有更多人力及投資進入到農業中來,政府也能在此獲得更高的稅收。

不過,科爾對打破電力市場壟斷並不那麼樂觀。他告訴財新記者,在日本大海嘯之後,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曾投資興建太陽能發電廠,但最終,北海道公用事業公司拒絕使用或傳送此發電廠的電。 “日本國內希望可以讓私營企業發的電進入電網,但目前來看,這方面的阻力較大,這一打破壟斷的改革預計不會在7月選舉前被推出。 ”另一個引人矚目的改革方向在於勞動力市場。不過,接受財新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也多不看好此政策的推出速度。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木下智夫(Tomo Kinoshita)稱,安倍雖屢屢提及勞動力市場改革,並開始討論如何制定政策使解僱行為更容易,但這遭到在野黨的強烈反對。 “也許當政治性壓力降低的時候,安倍才會考慮去實行這種政策。但實現的可能性還不清楚。 ”木下智夫還對財新記者表示,安倍對女性求職者給與了更多的重視。比如在未來幾年,安倍將致力于減少“待機兒童” (兒童因父母工作或者疾病等原因符合保育園入園條件,卻因為保育園滿員而無法入園) ,以便更有效地利用女性勞動力。

勞動力市場改革留給安倍的是一個艱難的二選一命題。究竟是以企業為重,還是以勞動者為重?打破僵化、增加流通從法理上不難實現,卻是難解的政治悖論。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恰是考驗安倍改革決心的“試金石” 。

“如果自民黨能贏得選舉,改革阻力就會小很多。在此之前,安倍很難拿出詳細的勞動力改革方案。 ”凱投宏觀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洪雅克(Mark Williams)如是判斷。

“日本勞動力市場僵化受制于其文化,但在‘二戰’前,這一文化並不存在,沒有改變只能說明努力不夠。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星岳雄(Takeo Hoshi)如此看待日本的勞動力市場改革。他同時表示,安倍“第三箭”中提及設立經濟特區,但此前小泉時期的經濟特區,都以本地官員晉升為導向,且大多以失敗告終,安倍時期的經濟特區也很難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星岳雄認為,對於安倍政府來說,最應該做的,不是去干擾微觀活動,比如產業或企業層面的經濟決策,而要致力于放鬆監管,提供制度便利、創新激勵,借此來發揮企業的主觀能動性和市場力量。

和勞動力市場改革息息相關的,還有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大和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熊穀亮丸稱,這是財政狀況惡化的主要因素。而未來,針對 高齡養老者的措施或成為政府考慮的要素。除了增加消費稅,還應該對養老金徵收賦稅,並將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從65 歲提高到70歲。 “養老金應該根據物價調整。養老金繳納與分發應該固定其一,另一個按照經濟情況諸如出生率的變化做出調整。 ”木下智夫也持有類似觀點。他認為,安倍政府試圖在2020年實現財政收支平衡,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提高消費稅並不夠。隨著人口的高齡化,日本很有可能提高退休年齡、縮小保險領域、提高保險費等。比如,在醫療保險方面,增加高齡者自己負擔的份額,同時,也提高事務所負擔的份額。

經濟回暖與貨幣寬鬆難自棄營造牛市氣氛不僅可推動財富效應,更可以幫助自民黨在議會選舉 中得到更多的支持。為實現通脹目標,安倍甚至不吝于做出一個近似

瘋狂的冒險舉動

“安倍經濟學”令人鼓舞的地方在於,在其推行半年多時間後,日本經濟的確正在出現好轉。日本內閣府的數據顯示,扣除物價變動因素後,日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0.9%(修正後為1%) ,折年率為3.5%(修正後為4.1%) 。安倍交出就職以來的首次經濟答卷,令市場也開始擁有更多的信心。

“在兩年左右時間內讓日本經濟複蘇幾乎是鐵板釘釘的,能不能長期發展還要看改革成效,但目前至少是邁了一步。 ”德地立人頗為樂觀。

不過,在哈佛大學教授理查德 · 庫 珀(Richard N.Cooper)看來,僅憑一季度的數據,仍難以斷言日本經濟複蘇,因為一季度消費很多來自于股票投資者的汽車購入,但實際上,財富效應並沒有在日本人中平均分佈。

股市上漲和日元貶值帶給日本經濟的好處並非僅此一項。從2012年秋天開始,日本的房地產價格已經開始止跌。

在一些經濟學家看來,安倍一系列組合拳,正在推動房地產市場的小幅回穩。

日本預計在2014年將消費稅從5% 提高到8%,投資者或會選擇在此之前購入房產。股市上漲的財富效應以及海外資金的流入,均可能推動房地產價格企穩甚至走高。

“從 GDP 水平以及地價基準看,房地產價格仍處於估值下限。房價上漲也有安倍經濟學讓經濟活躍化的影響。寬鬆的貨幣政策讓大量資金流入各種不同市場,比如房地產、藝術品等。海外投資者也對房地產投資很積極。 ”大和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熊穀亮丸稱。

對於種種欣欣向榮的市場表現,中國社科院世經所研究員余永定仍持質疑態度。他認為,日元貶值可以增加出口企業利潤,但其他國家貨幣也會貶值,“對日元貶值的寬容是暫時的,如果日元突破120日元兌1美元, (其他國家)對日本的壓力就會上升。 ”此外,日本是嚴重依賴原材料進口的國家,日本進口價格增加,提高日本生產成本不利於日本經濟增長。日本企業也不一定會因出口增長而增加在國內投資。

寄希望于股市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也不實際。 “過去20年中,日經指數也曾經達到過較高的點位,但並未產生明顯的財富效應。此次日本股市的暴漲,很可能是外國投資者投機的結果,其基礎並不牢固。 ”余永定稱。

然而,對安倍政府來說,營造牛市氣氛不僅可推動財富效應,更存在深遠的政治含義,這可以幫助自民黨抵禦來自政治對手的攻訐,並在議會選舉中得到更多的支持。為實現通脹目標,安倍甚至不吝于做出一個近似瘋狂的冒險舉動——將數千億美元的養老基金從債券轉移到股票或基礎設施融資等高風險資產中去。在他看來,投資組合向高風險產品傾斜,將有助于日本擺脫通縮威脅。

“ (安倍)希望更多資金進入股市,提高股價並通過財富效用刺激經濟。這是在學美國,但美國的財政狀況要好得多。而且,中國、日本等國依然在購買 美國國債。日本搞不好,國債價格就會下跌,後果相當嚴重。 ”余永定稱。

總之,余永定認為,安倍試圖以通脹刺激消費的策略充滿變數和風險。從歷史看,日本實現2% 的通脹十分困難。

而且,即使實現,在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的日本,居民也不太會因為溫和通脹而提前消費,反而可能增加儲蓄。

日本股市、房地產市場雙雙反彈,背後的邏輯在於,日本央行前所未有力度的量化寬鬆。但是,這也將日本拖上一條風險重重的不歸路。

國際投行高盛日前在一份報告中警示,日本央行可能陷身量化寬鬆難以自拔。因為日本央行設定的2% 通脹目標難以在幾年內實現,央行伸出援手也削弱了政府財政整頓的意願。到目前為止,日本央行尚未言及退出,而隨著購入量逐漸攀升,央行與國債市場愈發難以脫鉤,退出策略的陣痛將與日俱增。

“10月以後日本央行推出追加寬鬆措施的可能性很大。現在央行的目標是達成2% 的物價上升率,但最終會把這個目標改為‘物價水平’ ,也就是說,央行會繼續寬鬆,直到物價恢複到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 ”熊穀亮丸稱。

“未來,日本央行有可能繼續增加國債購買金額,也會更頻繁地作出債券購買操作。如果增長戰略不順利,那只有寬鬆貨幣政策了。 ”東海東京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齊藤滿對財新記者稱。

重塑競爭力

為減債而增稅?為刺激而減稅?

安倍曾考慮以稅收刺激吸引資金回流。

在一次同企業家的見面會上,安倍曾向企業家們發問: “如果我降低企業稅率,你們是否會把海外的工廠遷回國內,或在國內進行新的投資?”結果是,沒有一個企業家表示會因為稅率降低而重新將事業轉回日本本土。

不可否認的是,相比亞洲諸多新興經濟體,日本無論從增長潛力、市場容量還是勞動力成本方面均無優勢,即使是稅收優惠,在亞洲很多新興國家的招商優惠條款的對比下,也同樣黯然失色。

日本如何重塑競爭力,煥發經濟活力?

摩根大通日本證券公司總經理兼研究主管傑斯珀· 科爾認為,日本經濟未來的複蘇絕非來自于製造業回流。 “投資會來自于中小企業而非大企業,也不會是製造業,但可能會有新的投資進入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部分行業的並購,比如制藥業。 ”重塑競爭力需要降低政府債務。美國彼得森研究所所長亞當·珀森(Adam Posen)認為,日本政府有90% 的可能增加消費稅,此舉可以降低國家債務,不執行則會造成政府失信。但是,單純 提高稅收會在短期內對經濟體產生很大的收縮效應,因此,安倍改革必須尋找平衡,如何增加消費稅而不對剛剛開始的消費回暖及經濟複蘇造成不利影響。

珀森最近會見安倍和他的內閣成員時,給出的建議是增加消費稅,但同時推出一些短期政策來抵消消費稅上漲對 經濟的負面作用,包括工資稅減免等。

他告訴財新記者,安倍政府正在討論他的這個建議。

安倍改革的另一個重要選項,是加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議(TPP) ,為此還需要付出不菲代價。青山學院大學WTO 研究中心所長岩田伸人對財新記者表示,一旦日本加入 TPP,牛肉、砂糖等數十種農產品關稅被徹底取消的可能性很大,這意味著安倍政府將承擔沉重的農業補償金負擔。

一旦加入TPP,一些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可能也因為競爭力缺失被迫淘汰,但擁有先進技術而且可以進行價格競爭的企業才能生存下去,汽車、電器等技術領先的行業可以獲得更廣闊的市場和價格優勢,而這對於老齡化嚴重、消費市場幾近飽和的日本而言,無異于久旱逢甘霖。正因為如此,盡管農業可能因為加入TPP 遭受沉重打擊,安倍政府仍不遺餘力地推動日本加入TPP。

但在岩田伸人看來,安倍政府的迫切意願未必真能實現,TPP 談判在今年秋天之前很難達成協議,實際進展仍要等到2014年。

關乎日本競爭力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匯率,對其看法同樣漸進膠著期。

在過去半年多時間里,美元兌日元匯率從77的低位一路攀升至超過100,日元的貶值幅度甚至超過30%。而今,伴隨著股市調整,日元貶值獲利也出現回吐。

德地立人認為,日本考慮的出發點是國內經濟,不是為出口而貶值,因為日本進出口對 GDP 的影響連10% 都不到,而如果日元過低,在海外買大量石油等商品的價格成本就非常高。日元貶值對日本是雙刃劍,但為了解決通縮問 題,作為附帶的貶值是無奈之舉。

東海東京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齊藤滿認為,日元貶值並非救治經濟的“萬能藥” ,而且,日元也不能無限制地貶值下去。 “如果日元繼續貶值,這會導致進口成本增加,那時候,要求停止貶值的聲音會越來越大。 ”“貿易逆差的真正好轉可能要到明年才能出現,但事實是, ‘安倍經濟學’難以影響到設備投資增加和工資上漲上。 ”齊藤滿說。

對於日元的走勢,激進的判斷認為,美元兌日元匯率或在明年衝刺120,略顯保守的估算則認為,日元將在100到110的區間範圍內波動。而影響日元走勢的關鍵因素,一方面在於日本央行是否會繼續加碼量化寬鬆規模,美聯儲是否會在下半年收緊量化寬鬆政策;另一方面,也取決于日元持續貶值導致日本政府所承擔的內外政治壓力。

“我不認為日元會到120這樣的水平,那對於其他國家來說,會造成非常大的困擾,但110還是有可能的。當然,也不會說一下子就到這個水平,肯定是波動性的,而且,如果市場的質疑較大,這種速度也可能放緩。 ”ING 全球首席經濟師馬克 · 克里夫(Mark Cliffe)對財新記者表示。

珀森也認為,未來幾個月中日元很可能在98-105之間徘徊,除非實體經濟有大的變動。而且,20國集團(G20)已經清晰地表示,任何國家對於外匯市場的直接干預是不會被容忍的,日本政府很明確地意識到這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