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招行換馬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3-05-10/100526404.html
5月8日,原定去韓國考察的招商銀行(600036.SH,下稱招行)64歲老帥馬蔚華,「因年齡原因提出不再擔任招商銀行主要領導職務」。

  同日,招行在深圳總部召開領導幹部大會,銀監會常務副主席蔡鄂生到會宣佈,任命48歲的建行前零售業務總監、北京分行行長田惠宇為招行新任黨委書記。經過相應的公司治理程序後,他將接任招行行長一職。

  知情人士透露,田惠宇離任前作為建行高管,本來有可能也有條件在行內得到提升和重用,填補此前兩位建行副行長調任後留下的空缺,但田惠宇本人「去意已決」。

  在不久前的招行年度業績發佈會上,馬蔚華曾表示,招行「誰當行長都能健康發展」。

  「馬蔚華在招行的品牌建設和戰略選擇方面居功至偉,是招行的靈魂人物。已擔任14年招行行長的他究竟能幹到什麼時候,一直是招行面臨的重大不確定因素,這也令本就不易的二次轉型,在執行中大打折扣。」有資深的招行高管認為,換帥後的招行「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

  「既然田惠宇在建行副行長與招行行長二者之間堅定地選擇了招行,說明他是有備而來,且信心十足。」資深招行人士評價稱。

  大概沒有哪家股份制銀行的換帥,會像招行這般令人關注。此前的市場傳聞,曾多次令招行的股價走勢大起大落。此番交接雖有意外之處,但市場表現波瀾不驚。

  消息宣佈的5月8日,招行A股報收12.50元,微漲0.08%。在一些市場人士看來,「靴子落地」對於近兩年來被不確定性困擾的招行,是「遲早的事」。

新老交替時分

  「田惠宇、馬蔚華都是有想法有幹勁的人,招行內有很深的馬氏印跡,田惠宇在招行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上將如何拿捏,值得關注。」有熟悉二人的銀行高管坦言。

  離任前,田惠宇是建行零售業務總監、北京分行行長。

  1965年12月出生的田惠宇1987年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在建行基層行工作過一段時間後,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執掌建行時,田惠宇曾任其秘書。田後參與了1995年中國國際金融公司的籌備,曾任信達投資公司的副總。

  2012年下半年,建行兩位排名靠前、分管零售和公司業務的副行長先後調離,其中一個空缺由時任建行黨委委員、高級管理層成員的章更生補位,另一個空缺一直虛位以待。由於目前建行排名前五位的高管均屬外派,另一個副行長的人選很有可能通過建行內部的推薦產生。

  知情人士透露,建行內部確實有意推薦田惠宇出任建行副行長。

  在外界看來,田惠宇為人低調,內部則反應其敢作敢為。在建行深圳分行和北京分行任職期間,他均有不少改革嘗試。

  在北京分行行長任上,田惠宇根據市場和業務發展的需要,進行了機構改革和流程再造。他將上百個的支行網點撤並至30多個,由於事涉利益格局的重新調整,不少支行長因此離職。

  去年底,建行北京分行新增存款激增,高居北京的同業之首,為多年所罕見。

  他還要求下屬們週一至週五出去見客戶,週末進行學習研究和討論,並將其制度化,令不少人備感壓力。

  有資深業內人士評價稱,建行分支機構單打獨鬥的能力比較強,能人輩出。

  馬蔚華在招行的標竿意義和領導權威,無論從內外部而言,短期內恐鮮有人能及。其繼任者的選拔和安排,經歷了一個比較長的博弈過程。

  有熟悉招行的業界高管認為,田惠宇的改革創新思維以及在深圳分行的工作經歷,都與招行頗有契合度。其分管零售業務的背景,也比較容易適應以零售銀行著稱的招行。建行是大行中較早引進美國銀行的經驗,對其網點進行流程再造,強調以客為尊,提升零售銀行業務。

馬氏招行15年

  5月8日,招行的新聞通稿150多字,基本沒有提及馬蔚華的具體貢獻:「馬蔚華卸任總行黨委書記,由田惠宇接任。馬蔚華在招行工作已近15年,因年齡原因提出不再擔任招商銀行主要領導職務。」不過,業內均承認,馬蔚華是中國銀行業改革轉型方面具有風向標意義的代表人物。

  2003年,馬蔚華提出「因您而變」,是最早主張並推動商業銀行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銀行家。

  招行的信用卡業務曾領業界之先。招行與台灣信託銀行合作數年,汲取了不少台灣銀行業在發展信用卡業務和零售銀行業務方面的先進理念和做法。此後兩家分道揚鑣,但馬蔚華留下了當時台灣方面經驗豐富的兩位元老,分別負責招行零售銀行業務的拓展和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

  「招行做零售銀行起步早,起點高,雖然未引進戰略投資者,但對先進理念和人才的引進卻先於同業。」馬蔚華管理招行的理念和戰略選擇深得銀監會前主席劉明康的認可。另外,前招行董事長秦曉、現任董事長傅育寧,都全力支持招行管理層的戰略選擇和經營方略,不干預銀行具體經營,公司治理被認為比較完善。

  馬蔚華屬於銀行家裡比較願意拋頭露面的一位。對此,馬蔚華表示,現代銀行家不能像過去的銀行家那樣「老謀深算、不苟言笑」,而要去瞭解變化的世界,瞭解客戶的需求,瞭解未來的趨勢,這就要求銀行家不能深藏不露(面),要與人交往,而不能閉門造車。

  「鳥在籠中,關羽不能張飛;人處世上,八戒還須悟空。」馬蔚華喜歡的這幅對聯,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他在文化和制度建設上的理念。

  「戰略就是比別人早看三五年,積極適應經營環境變化,比別人早一點、快一點、好一點。」這是馬蔚華對戰略的理解。近年來,馬蔚華在很多場合大談互聯網金融的新趨勢,也被認為是頗具戰略眼光。

未盡轉型之路

  經歷了數年高速發展,充分享受了「一次轉型」所釋放的潛能之後,招行漸露疲態。

  在商業銀行同質化趨勢下,招行零售銀行的業務優勢不再像過去那般突出,但新興的小微貸款業務,優勢則不及民生銀行。

  若論規模,招行雖居中型股份制銀行之首,但顯然無法進入前五大銀行的第一陣營,且同為3萬億陣營的興業、浦發、民生也趕超在即。

  特別是近年來招行淨利潤增長漸趨乏力,被有的投資人稱為「高富帥淪陷」。招行2013年一季度的收入和淨利潤增速,不僅低於民生、興業等同業,甚至亦不及建行和工行。不過有分析師認為,招行可能是為了年內配股,而有意提前撥備、調低基數。

  2008年,招行斥資360億港元以按照2.9倍PB(市淨率,按2007年底淨資產)之價收購香港永隆銀行53%的股份。2012年底永隆銀行實現歸屬招行的淨利潤為23.31億港元。當年的此項交易,價格是否太貴,整合進展如何,迄今為止,仍存在比較大的爭議。此交易很大程度上導致招行在2009年首次出現上市以來利潤的負增長。

  在前述種種背景下,馬蔚華提出「二次轉型」,提出要從大規模資本消耗、賺取利差的增長模式,轉向能「降低資本消耗、提高風險定價能力、控制財務成本、提高財務回報」的盈利模式,其方向顯然是正確的。

  迄今為止,招行二次轉型的效果平平。毋庸諱言,招行正面臨多重困難:一方面,機構由小到大,不少分支機構負責人是當時「打天下」的元老重臣,因改革涉及到自身利益,一些人對此並不積極甚至成為阻力;另一方面,服務小微企業的轉型不容易,想要據此提高相關業務的定價水平和盈利回報,分支機構承受很大壓力。

  加之馬蔚華三年前就已到齡,能否留任,留多久,誰接班,一直懸而未決。招行換帥傳聞不斷,新行長是何思路,都成了「諸侯」們在推進轉型戰略時的重要考量。

  「新戰略執行起來三心二意,觀望情緒比較嚴重。」知情人士直言。

  如果當時能明確再給馬蔚華幾年時間,那麼「二次轉型」或將在其任上初具雛形,但這顆『定心丸』沒拿到。」有招行老資歷人士描述他們的處境。

  現在未嘗不是新行長上任後調整和發展的機遇。招行的轉型和改革行至今日,需要相當的魄力,才能繼續深入推進。既定的戰略選擇是堅持還是調整,原有的企業文化如何傳承,後馬蔚華時代的招行何去何從,如何真正走上二次轉型的成功之路,從現在開始,繫於田惠宇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