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等收入無陷阱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1-23/100464419.html
□ 葉翔 | 文

  任何一個經濟體在完成了工業化的第一階段,進入了中等收入之後,都要面臨轉型問題。所謂轉型即是製造業從技術含量低、勞動生產率低的狀態,上升到技術含量高、勞動生產率高的狀態,進入工業化的第二階段。伴隨著這種轉變,經濟體內許多結構都要發生根本性變化,如農業、服務業的比重,就業的結構,產業鏈的轉化,乃至商業文化等。

  製造業要轉型升級,一要有壓力,二要有動力。壓力在於,如果不轉型,企業就難以生存;動力在於,如果轉型了,會有更好的前景。製造業升級的最主要壓力來自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其動力來自仍在擴張的市場前景。

  當製造業進入升級階段,必然出現的情況是,增加資本支出,提升技術,減少勞動力,特別是中低端的勞動力。此時,勞動力的主流市場如供大於求,勞動力的成本就難以持續上升,製造業升級的壓力就會減弱。

  同樣,在當今經濟全球化下,任何一個國家都面對國內與國外兩個市場。如果升級後製造業的產品,能處於一個擴張性的市場中,製造業就有升級的動力。

  在目前發達國家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製造業升級所需的擴張性市場主要依靠國內。市場要擴張,居民的真實收入與消費就必須不斷地增加。

  一國經濟墜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就在於伴隨著製造業升級而出現主流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失業隊伍不斷擴大,居民收入無法提高,始終處於中等水平。此時,如果還有通脹,居民的真實收入還會下降,進入惡性循環。這就是拉美有關國家在轉型中所面臨的困境。

  反觀中國經濟,自2010年以來,製造業就進入這一轉型升級的過程。我們確實看到珠三角、長三角等加工製造業中心已有相當多的低端企業減產或關閉。然而,儘管如此,佔就業人口超過80%的中低端勞動力市場並沒有感覺到供大於求,反倒是供不應求。正是這種供不應求,推動了中低端勞動力的收入以高於名義GDP增長的速度增長。

  這說明中國經濟在進入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開局良好。在宏觀經濟穩定下,收入增加——消費增加——消費服務業擴張——就業需求增加——收入增加,這樣的循環是可以良性發展下去的,使中國從「中等收入」上升到「高等收入」國家。因此,中國經濟轉型的良好開局能否持續,就在於中國經濟是否存在一個穩定的宏觀環境。

  對穩定宏觀環境的破壞,有兩大因素:一是外部衝擊。歐債危機帶來的衝擊已大部分顯現,並未對我們的宏觀經濟造成實質性的破壞。即使未來歐洲經濟進一步惡化,對我們的影響應是有限的。未來國際上可能的衝擊是日債危機或美債危機、美元危機。即使發生,前者的衝擊應更小於歐債危機,後者的危機近期應不會發生。二是通脹。歐美經濟在二戰之後能夠享受20多年的黃金期,宏觀背景就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沒有嚴重的通脹。一旦通脹嚴重,銀根緊縮,經濟正常的增長就受到抑制。

  中國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有嚴重的通脹。這主要是由於全球的資源市場相當長時間內已進入熊市。目前中國工業企業的成本結構,大體上是原材料佔60%-70%,勞動力成本佔10%-20%,其他佔10%-20%。如果原材料成本穩定,勞動力成本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加,對企業的成本上漲的壓力只是1%-2%。那麼,我們可以預期中國經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的年通脹率都將維持在3%以內。

  這種經濟轉型所帶來的黃金期的長短,就取決於製造業中勞動力成本所佔的比重何時超過原材料的成本比重,即成本差(Cost Gap)縮小的速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