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亞洲生產地區建立緊密供應鏈

1 : GS(14)@2017-10-15 15:20:39

【明報專訊】問:我公司提供供應鏈管理服務,想了解一下全球工業生產格局近年的變化?

答:非常感謝閣下的提問。中國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積極採取對外開放政策,成功吸引先進國家企業把生產和採購活動大量轉移到中國內地;但不少亞洲新興國家亦加大開放力度,以低成本優勢吸引外來投資以推動經濟發展。

國際貿易制度不斷演變,例如WTO成員落實取消成衣進口配額制度,並且在「資訊科技協議」下賦予資訊科技產品零關稅優惠等,均進一步促進相關生產和採購活動向亞洲轉移,不但幫助中國晉身成為「世界工廠」,生產各式各樣的消費品和工業品,同時有利區內工業活動持續增長,直接改變全球工業生產格局。

聯合國統計數字顯示,亞洲的工業增加值由2000年約2.6萬億美元,大幅增加至2015年約7.6萬億美元,平均每年名義增長7.4%(實質增長5.2%);期內,亞洲工業增加值佔全球的比例,由35.1%上升至47.5%,特別是中國佔全球比例由6.5%急增至23.6%。

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工業生產國

曾是全球最大的工業生產者美國,期內的工業增加值佔全球比例由25.1%下降至17.7%,西歐的比例亦由12.1%下降至9.2%。此消彼長下,以單一國家計算,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生產國,其工業增加值於2015年達3.8萬億美元,大大超越第二位美國的2.8萬億美元。

問:亞洲區內貿易是否不斷興起?

答:說得沒錯,東盟10國、中國內地、香港、日本、台灣、韓國及印度等16個經濟體,是亞洲主要的貿易地區,2016年其出口和進口金額分別達5.5萬億美元和4.8萬億美元,合共佔亞洲貿易總額超過90%。

當中,源自中國內地產品由2001年佔亞洲出口17%,上升至2016年38.5%,是亞洲最大的出口來源地。雖然東盟國家,例如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和越南5國的出口亦因生產和採購活動轉移而有增加,但因為中國的份額大增,以致東盟在亞洲出口佔比由2001年24.5%下降至2016年21.5%。

至於日本,由於當地企業相繼把本國的生產活動轉移至其他低成本地區,日本在期內的出口份額大幅由25.8%降至11.7%。而香港因為是亞洲的重要貿易中心,出口在區內貿易推動下繼續保持穩定增長,雖然佔亞洲出口比例有所下降,於2016年仍保有9.4%出口份額。

各地達成便利貿易安排 利業內貿易

問:全球生產格局改變將如何推動亞洲供應鏈發展?

答:事實上,除日、韓等先進經濟體及中國內地已建立成熟的工業生產體系,亞洲其他發展起步較遲地區,整體而言只擁有相對簡單的工業基礎,不少地點亦缺乏物流和生產的支援服務。雖然如此,這些地區大多擁有較充裕的勞動力和較低生產成本的相對優勢,除適合從事勞動力密集的生產工序外,部分地區亦可以生產一些技術和資本要求較高的工業產品。

在這背景下,位於亞洲不同地區的工業基地,正倚賴各自相對優勢從事上游至下游的不同生產業務,並且與其他外部貿易夥伴加強業務合作。所以,亞洲區內貿易急速擴張,其實反映亞洲各生產地區之間已逐步建立緊密的供應鏈關係。加上部分國家和地區達成便利貿易安排,有利各地處於供應鏈不同位置的企業進行廣泛的業內貿易(intra-industry trade)。而善於供應鏈管理的港商,正加緊利用不同生產地點的相對優勢,結合內地完善的生產網絡,以提升整體的營運效率,更有效開發內地和國際市場。

欲了解更多詳情,請瀏覽貿發局經貿研究網站:bit.ly/2g6r3IW

香港貿發局研究部商務諮詢經理

[趙永礎 貿發攻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600&issue=201710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5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