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AOL與時代華納的併購敗局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5735.html

曾經前景燦爛、被世人譽為「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美國在線與時代華納的創世聯姻,現在能夠起到的作用僅是警示後人。

關鍵時刻:2001年9月11日,美國紐約遭受巨大的恐怖襲擊。這場從天而降的厄運使得早已存在的互聯網泡沫更加凸顯,本想借互聯網機遇的傳統媒體的老總們發現,他們的夢想很難實現。

關鍵抉擇:2000年1月10日,全球最大的媒體集團時代華納老總傑瑞·李文和互聯網之王美國在線(AOL)的CEO史蒂文·凱斯在美國紐約曼哈頓創造了歷史:將加起來總價值3500億美元的兩家公司合二為一。這意味著:通過旗下擁有的雜誌、有線電視及其電影,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將以月25億接觸受眾這個難以置信的頻次影響著世人的生活。

應對策略:聯合公司將重振股東信心作為公司的首要任務。李文說,「我是CEO, 重振公共信心是重中之重,我不在乎別人的說三道四」。李文的做法是著手實現他多年的願望,收購AT&T電纜業務,從而使時代華納的電纜業務版圖覆蓋全美1/4國土,史蒂夫·克茲對這個舉措並不贊同。在這種情況下,李文一意孤行,他沒有通過董事會便自行其是。

策略結果:這種不和諧之舉成為壓垮聯合公司的最後一根稻草。2001年12月5日,李文憤然辭職。2002年4月,公司宣佈其債務高達280億美元,聯合公司開始走向沒落。2002年7月, 美國在線時代華納(AOL Times Warne)的股票價值降至8.7美元,而僅在一年前的5月,該聯合公司的股票價值還是56.60美元。2009年底,美國在線和時代華納分拆,一場美國式的肥皂劇宣告結束。

同樣是那個老頭泰德·特納, 在美國在線與時代華納合併之初,作為時代華納最大的個人股東和新集團的副董事長,興奮地將此舉給他帶來的新鮮感和刺激感,比做他老人家42年前首次歡愛時那種令人心動與妙不可言的感覺。而合併後3年所經歷的股價狂瀉,使他這個最大的個人投資者損失慘重,他氣得站在大廳裡當眾罵娘。曾經前景燦爛、被世人譽為「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美國在線與時代華納的創世聯姻,現在能夠起到的作用僅是警示後人。

蒙娜麗莎微笑的背後

也許蒙娜麗莎在她那迷人的微笑後, 藏著許多別人不知曉的事情。那是1999年的秋天,一群互聯網和傳媒的大佬們來到了法國巴黎的盧浮宮,他們選定這個地方作為《第一屆全球企業電子商務對話》的會址。這樣的安排肯定與他們此時的雄心壯志相契合:為電子商務創立標準。此時,兩個重磅級人物格外顯眼:一個是全球最大媒體公司——時代華納CEO傑瑞·李文,另一個是互聯網之王——美國在線董事局主席史蒂文·凱斯。兩位在會上談話投機,他們的偉大思想也令人回味。他們相信,企業應當是價值導向,而不僅僅追求利潤。「我們倆在盧浮宮會議上隻字未提合併的事」,李文後來對《新聞週刊》說。儘管兩個人當時談話熱烈,但是,他們之間早已存有一種不可名狀的緊張感。1999年初,凱斯施壓立法者強迫AT&T、時代華納電纜部和行業裡的其他企業動用他們的數據線纜承載美國在線的寬帶服務。凱斯的咄咄逼人和狂妄自大引起眾怒。「這個傢伙,我對他不感冒!」李文談到凱斯時說。

然而,也就是3個月後的2000年1月10日,李文和凱斯在曼哈頓面對電視鏡頭,做了名垂千史的宣佈:兩家總市值達3500億美元的公司合而為一。美國在線加時代華納,組成一個足以影響全球億萬人生活的巨擘。他們的雜誌、有線電視和電影,每月能夠觸達百姓25億次。美國在線欲將開足馬力,將舊媒體帶入互聯網時代。按照公司高層的預言,僅第一年,他們就能夠從400億美元的銷售額中賺取至少30%的利潤。這一數字令人眼暈。「我們將成為全球前5」,李文說。泰德·特納是時代華納最大的個人股東和新集團的副董事長,他也看好這個交易。

但是,僅僅過了3年,在美國在線時代華納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這些豪言壯語便全無蹤影。就連坐在主席台上的人中,也沒有了傑瑞·李文。數月前他就辭職了。凱斯,這位讓他的合作夥伴很不感冒的傢伙,也是灰頭土臉的提不起精神來。

這次招待會的主持人是非洲裔美國人理查德·帕森斯,作為新任命的CEO,他將為美國在線時代華納開啟一個新的戰略:創建一個「真正的美國在線」,在這裡,消費者將為在線使用時代華納的內容再付一次錢。事實上,這樣做完全顛覆了公司合併的初衷,現在已經不是新媒體帶動舊媒體,而是舊媒體在重新塑造新經濟體。帕森斯的原則是「少說多做」。總之,公司開始走回頭路,因為3年來,新媒體沒有證明他們能夠養活自己。聯合公司的股票,2001年5月最高值是56.60美元,在經歷了2002年7月的最低值8.70美元後,暫停在16美元的交易價上。隨著股值狂瀉,聯合公司的市值蒸發掉了2800億美元。更火上澆油的是,公司面臨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司法部對其財會作假的深入調查。

其實,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的股價拾級而下很容易得到解釋。兩家公司洽談合併的當口,恰逢互聯網泡沫經濟破滅。另外,沒有哪個預言家可以預料到「9·11恐怖襲擊」。誠然,這些都是導致公司迅速頹敗的因素。其實, 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真正的問題出在根上。詳盡研究兩公司核心人物的當時一系列關於重建和合併的訪談,不難得出他們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失誤的結論:凱斯和李文兩人和他們所代表的兩個公司,完全不適於婚配。抽象意義上的新舊媒體的合併恰逢其時也僅是表面現象。兩公司從合併伊始就很混亂,使得這樣的合併難以成功。交易結構互不兼容,公司本身也互不匹配。他們強行拉郎配,除了說明他們急於歷史留名外,別無理由。

凱斯和李文的關係,也遠不是人們想像得那樣合拍。就在他們宣佈合併的前一天,《新聞週刊》說,凱斯和李文關上門在屋裡進行了激烈的權力之爭。即將出任CEO的李文,擔心自己割讓給指定的董事長凱斯的權力太大太多。的確,他對凱斯的為人很瞭解,凱斯的公司在這場交易中股票水分太大,而這點恰恰是投資人看不到的。據說,李文在交易的最後一刻,差點甩手離開。他們在分工上也莫衷一是:凱斯管理整個的公共政策和技術事務,而李文則照看核心媒體與在線業務。但是在電視公眾面前,兩人盡其所能表現得很和諧。

兩公司的文化差異巨大,在關鍵點上無法彌合:對待收入預期的報表上,一個講求實事求是,一個願意誇大其詞。最終,他們公佈的財務結果的承諾云裡霧裡,高得不合實際。當時公司負責聯繫時代華納與華爾街分析師的傑麗·尼古拉斯,強烈反對發佈30%利潤之說。她主張對華爾街實話實說,強烈批評美國在線的「財務造假。」

時代華納的員工看不慣美國在線的同事放蕩不羈的IT作風,美國在線的員工也瞧不起時代華納同事的刻板保守。一位業內專家曾如此感嘆,這就像一批西裝筆挺的老人,跟習慣穿牛仔褲的年輕技工在一起,他們很難相處。

為何熱衷合併?

為什麼李文那麼想要合併? 他沒有直接講過。「我已經是明日黃花了」,他曾經對《新聞週刊》說。他對當年先進技術改變人生的時代唸唸不忘。1975年,作為時代公司HBO分部的老總,李文在網絡上實現了從微波信號向衛星信號的轉變,這一超前的舉動大大改變了商業格局。李文還做了許多的技術突破,在DVD的前期發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20世紀九十年代,他發佈了眾多成本昂貴的科技成果,確保了自己在數碼時代的中心地位,其中包括時代的探路者門戶和纜線信息高速公路。李文擔心時代華納的文化在互聯網時代的運作中會跟不上趟。他左顧右盼,發現美國在線可以幫助實現他的技術理想。

美國在線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旗下的另一公司CompuServe定位於增值業務。多年來,凱斯和李文在生意場上幾度相逢。他們曾經做客白宮,拍攝華納兄弟的電影。對比李文和時代華納,凱斯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他所不具備的東西很多,例如沒有實體資產,沒有一個能夠維持穩定收入和利潤的媒體企業。凱斯尤其擔心的是:客戶會摒棄他的手動撥號服務,轉而採用纜線公司提供的連接方式。他擔心他那炙熱的股票只是曇花一現。

凱斯在和李文談婚論嫁的時候,故意隱瞞自己的實力,想讓美國在線佔有聯合公司更大的股份(後來的確如此)。但事實總有一天要大白於天下,到了2000年5月宣佈聯合公司管理結構時,兩邊為此劍拔弩張。當時,雙方的COO理查德·帕森斯和鮑勃·彼得曼每次見面都爭吵不休,誰都想佔大頭。美國在線還把許多時代華納的經理人從高級職位上掃地出門。「也許這就是凱斯方案」,時代華納的一個經理人憤憤不平地說。

暴發戶式的傲慢

美國在線一朝權力到手,隨即開始本性暴露。據時代華納的負責人講,他們的美國在線同事經常在帕森斯背後指指點點,說他老朽。美國在線的經理人也不喜歡李文。他們議論說,李文太過古板,墨守成規。美國在線的邁克爾·凱利擔任聯合公司的財務總管之後,這種緊張關係公開化。凱利在一次兩個公司領導人參加的會議上,提到1998年他們收購網景的案例時說「我們當時把他們都給開了。現在,我們要著手做同樣的事!」

他們為什麼這樣傲慢?這樣不可一世?主要原因在於美國在線當時的股值很高。但是,就在大家吆喝著合併的時候,美國在線的股值開始隨著網絡泡沫一降再降。2000年6月,兩個公司的股東投票批准了美國在線與時代華納的合併。數月後,合併案獲得權威當局批准。當時,美國在線的股值下降引出諸多質疑,甚至在時代華納的管理層中,大家也都在問,這場合併是否應該就此打住?根據兩個高級經理人的說法,討論最後圍繞著是否要付出50億美元的賠償金,來了斷此筆生意。一些運營部門的負責人讚成讓合併流產。

美國在線的經理人試圖打消人們對於業務前景的擔憂,特別是對在線廣告業務的擔心。他們狡辯說:作為業界領袖,美國在線已經成功避免了競爭對手正在遭受的廣告費下滑的風險。另外,兩個公司的優勢集中,訂戶集中,完全可以抵禦市場變化。到了2001年1月11日合併最終實現時,隨著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的祝福,頌歌聲四起。「美國在線出類拔萃,與其他網絡廣告載體不可同日而語。」李文以這句話結束了合併慶祝會。

合併後的第一個秋天,財務數據開始惹人擔憂。廣告和電子商務銷售明顯下降。股值整體減少一成。李文和彼得曼試圖引導公眾視線聚焦在聯合公司獲得的眾多訂戶上。「對我來說,這是一個積極的證明,我們的合併是成功的。」李文說。彼得曼補充強調說: 「這個季度,我們看到兩公司的協調能力更強了!」 兩人一唱一和,為自己愚蠢的樂觀情緒輸血打氣。

窮途末路

壓力上升,股值下降!兩家公司合併後一度攀高至近60美元的股值開始狂瀉。再樂觀的預言也無濟於事。緊接著,「9·11」恐怖襲擊劈頭蓋臉。13天以後,李文乾脆將股值變化完全歸因於恐怖襲擊。再後來,他不得不承認許多觀察家所懷疑的事實:美國在線時代華納沒有能夠實現他們所預見的110億美元的現金流,準確地講,差距10億美元,公司在華爾街的信譽大跌。

「9·11」後,李文變化最大。他公開說隨著股東人數銳減,他調整了重點。他對投資人說,要砸重金重建「公共信任」,而不再僅盯著利潤不放。「我是CEO,我必須這樣做,我不在乎別人怎樣講。」李文和凱斯的衝突也日益公開化。李文欲收購AT&T光纜部分,如果交易實現,時代華納的光纜就可以遍佈全美1/4的國土。對此,凱斯與他勢不兩立,導致董事會危機。李文行事簡單,不徵求董事會的意見就著手進行光纜購併業務。「凱斯認為這是很大的問題,凱斯不喜歡李文的行事風格」。一位知情人說,「他不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2001年12月5日,李文憤然辭職。他們的關係當初就因為在光纜併購的問題上,發展到後來,再次由光纜問題生出新的不和,成為致使他們關係完全破裂的最後一根稻草。臨走時,李文做得最對的事情就是成功地把位置交給了COO理查德·帕森斯,而不是按照大家理解的那樣,讓鮑勃·彼得曼接班。

公司的壞消息鋪天蓋地。2002年4月,公司宣佈,出現了高達540億美元的虧損,反映出公司自合併以來的頹勢不可挽救。公司不得不為購買美國在線歐洲部貝塔斯曼的利息而多付70億美元。債務因此攀升到了280億美元。2002年7月,華盛頓郵報報導了早在合併前就開始進行的關於美國在線做假賬的調查。文章說,「美國在線為了收購時代華納,虛報了自己的廣告收益。這些天,美國證交委和司法部已經介入調查,使得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的股票降至8.7美元。」

也許沒有哪個股東比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副董事長泰德·特納更加生氣的了。他在聯合公司原本價值72億美元的股票,只剩下2億美元的零頭。一次早餐會上,當著洛克菲勒中心彩虹廳眾人的面,特納大爆粗口,夾雜著李文名字的罵聲不絕於耳。

2002年末,時代華納宣佈公司虧損將近1000億美元。2003年9月17日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宣佈將公司名稱改回為「時代華納」,公司的標誌也從原先的美國在線的標誌改為合併之前時代華納的標誌。2009年12月10日,美國在線和時代華納正式開始分拆交易,結束了兩家公司將近10年的聯姻。一場美國式的肥皂劇就此結束。

正如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尖刻的比喻所言,「企業合併要比好萊塢明星結合的失敗率更高。」像時代華納和美國在線這樣的強勢企業結合,面臨的更不僅僅是企業文化的衝突和新舊企業的「代溝」。「從當初合併企業後命名為『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就可以看出,誰也不甘心成為對方的附屬品。」一位業內專家這樣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