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爭執「空中買路錢」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2-10/100355231_all.html

 在「空中買路錢」這個新興戰場上,中國與歐盟終於刀兵相見。

  中國民用航空局2月6日稱,根據國務院授權,已於近日向各航空公司發出指令,未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禁止中國境內各運輸航空公司參與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禁止各運輸航空公司以此為由提高運價或增加收費項目。

  按照歐盟議會2008年底通過的法案,國際航空業被納入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TS)。該法案於2012年1月1日生效,全球各航空公司進出歐盟成員國機場的航班,都需為溫室氣體排放付費。

  中國官方釋放強硬信號之後,歐盟氣候專員赫澤高(Connie Hedegaard)針鋒相對。她在媒體面前高調表示「不會退縮」。

  反對歐盟單方面徵收「空中買路線」或航空「碳稅」的,不僅僅是中國。據路透社報導,中國、印度、美國、俄羅斯等26個國家將於2月21日聚首莫斯科,共同商議應對之策。

歐洲航線可能漲價

  如果中國境內各航空公司最終不得不加入歐盟排放交易體系,每一位搭乘飛往歐盟成員國航班的旅客,都將為此付出代價。

  根據歐盟的法案,各航空公司的排放總量是根據它們2004年至2006年來往歐盟地區碳排放量平均值的基礎上計算的。各航空公司2012年的排放額不得超過三年平均值的97%,此後逐年遞減。

  航空公司倘若不遵守這一法案,將受到歐盟方面巨額罰款,乃至被迫停航的處理。

  至於每張機票增加的成本,目前有不同的算法。2月6日,歐盟駐華大使艾德和(Markus Ederer)在北京的記者會給出的數據是,法案生效第一年,北京至布魯塞爾航班分攤到每名乘客上的費用為17.5元人民幣。

  「這對於我們共同拯救地球、應對氣候變化來說,是否代價過高,由你們來判斷。」艾德和說。

  不過,艾德和給出的僅僅是法案生效第一年的數據。這一年,即2012年,航空公司可以免費獲得85%的排放額度,其餘15%以交易方式有償獲得。免費額度將逐年下降,也就是說,航空公司需支付的碳排放費用越來越多,乘客需額外支付的機票款也會越來越多。

  商務部研究員梅新育則撰文稱,碳排放費用倘若全部轉嫁給乘客,北京至布魯塞爾航班乘客每人將為此多花200元—300元人民幣。

  他還表示,國航、南航、東航、海航等中國航空公司目前每週往返歐盟航班約247班。預計2012年中國民航業將為此支付約8億人民幣,到2020年增至約30億。幾年下來累計支出約176億。


中國的實質性行動

  在歐盟政界人士公開的表態中,徵收航空「碳稅」似乎有著正當的理由:歐盟此前將各成員國的電力、鋼鐵等行業納入排放交易體系,在碳減排方面取得一定成效。航空業是碳排放大戶,自然也不應例外。

  但是,歐盟要求其他國家來往歐盟的航班也加入排放交易體系,這就激起了其他國家的質疑和反對。

  「大家都採取減排行為,憑什麼讓歐盟一家收錢?你收到這個錢,拿到自己國內補貼科學和能源,拿到窮國去援助,還說是你歐盟的錢,這肯定是不合理的。從政治上,其他國家也不能接受。」原中國氣候談判代表、中創碳投戰略總監錢國強對財新《新世紀》說。

  南航北京分公司的王疆民在民航資源網撰文說,減少航空業碳排放的「綠色」旗幟讓歐盟率先佔領了道德高地,然而,「綠色」大旗飄揚的背後是金光閃閃的利益追求。

  他表示,歐美航空市場已經飽和,而發展中國家的航空市場正在興起。歐盟推出的碳排放收費,明顯不利於發展中國家的航空業,而且給發展中國家的航空旅客帶來更大負擔。

  過去四年中,中國政府和中國航協一直通過各種途徑與歐盟方面溝通,傳遞反對的聲音。

  中國民用航空局多次對媒體表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規定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歐盟的做法違反了這一原則。

  根據歐盟法案,從2011年3月起,全球飛往歐盟的航空公司都必須提交監測報告,否則得不到免費配額。而中國航協號召國內航企採取「三不」策略——不參加歐盟排放交易體系、不提供監測報告、不與歐盟談判優惠條件。

  中國並不孤單。2011年12月,一些美國航空公司就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法案提起訴訟。但不出人們預料,歐盟的最高法院歐洲法院裁定它們敗訴。

  對於歐盟的法案,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也旗幟鮮明地表示反對。2月6日,該協會理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湯彥麟(Tony Tyler)在一次演講中表示,國際航空業可能因此陷入不斷升級的貿易衝突和政治衝突。

  湯彥麟曾經在香港的國泰航空公司任職首席執行官30年。他說自己在香港見證了很多事情,其中之一是中國航空業的繁榮。而歐盟的法案不會給航空業帶來增長和繁榮,歐盟可能也承擔不起這些政策帶來的意料之外的結果。

  在極端的情況下,歐盟或許會禁止中國航空公司飛機在歐盟落地。不過,錢國強分析說:「根本不用擔心這個問題,歐盟有這個骨氣說中國的飛機別在歐盟降落嗎?」

  他的理由很簡單。目前佔據中國歐盟航線市場更大份額的,是歐盟的航空公司。如果中國採取反制措施,禁止歐盟的飛機在中國落地,歐盟更輸不起。

  而且,歐盟也會擔心,如果與中國爆發貿易戰,中國航空公司或許會取消空客的訂單,讓美國的波音公司獲利。

  錢國強說,歐盟原本希望其他國家拿不出什麼反制措施,從而強行「闖關」,推行其法案。現在看來,歐盟闖得過去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因為已經出現了實質性的反制措施。中國目前的回應,就是一個實質性行動。


歐盟的變通性

  多位人士認為,協商才是解決問題之道。中國民用航空局在2月6日的聲明中,希望歐方本著務實和建設性態度,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妥善解決辦法。此外,中方將根據事態發展,考慮採取必要措施維護本國民眾和企業的利益。

  在歐盟委員會網站2月8日的一則聲明中,歐盟氣候總司司長德貝克(Jos Delbeke)一方面態度強硬,稱不會停止執行法案,除非聯合國下屬機構國際民航組織(ICAO)主導建立起全球碳排放交易體系。另一方面,他表示歐盟有很大「變通性」。法案條款規定,對採取「同等措施」控制碳排放的國家可以豁免,即免收碳排放費用。

  艾德和也在北京表示,歐盟航線的碳排放費用將從明年開始徵收,暫時不會對中歐航線造成影響。

  「我們已經準備好探討如何界定『同等措施』。」他說。

  實際上,中國民航部門對歐盟表示,已在減排方面採取了相應措施。2011年10月,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王昌順會見德貝克時稱,中國民航業在運輸總量持續增長的同時,2010年單位噸公里油耗及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9%,且計劃到2020年下降22%。

  錢國強指出,歐盟法案中的豁免,只是單向豁免。「飛過去的豁免,飛回來的不豁免。中國要完全的豁免。」

  中歐博弈正酣之際,中國國內一些碳排放市場的支持者也發出了自己的聲音。洲際交易所集團大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黃傑夫就認為,中國航空業應儘早參與國內碳交易試點。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形成一個本土市場,才是中國航空業應對歐盟碳排放體系的長久之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