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關係和管理孰重?

2011-7-18  TCW




台商在大陸市場,與歐美競爭對手 相比,有同文同種優勢,然而,大陸市場質變量變,舉例來說,向來相信「八分關係、兩分管理」的台商老闆,開始發現少了關係萬萬不行,光靠「關係」又無法保 證成功。到底現階段,台商在大陸經營企業,關係重要?管理能力重要?而台商要破除競爭力迷思,最大關卡在哪裡?怎麼突破?

《商業周刊》獨家邀請兩岸第一學府:台灣大學與北京大學兩大管理學院四位頂尖學者剖析台商致勝之道。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EMBA執行長黃崇興(以下簡稱黃):上集我們談到,兩岸管理思維不同,大陸企業一開始布局就有大市場思維,台商相信先做強再做大。

北大:靠關係觀念過時了台大:關係無法取代管理

然而很多企業也都相信,在大陸經營企業,「八分關係、兩分管理」,認為關係經營比企管能力更生死攸關,但如果管理做得好不重要,那其實我們很多假設都要重設了!不知道北大的兩位教授怎麼看?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以下簡稱蔡):我覺得這是一個過時的看法。八分關係、兩分管理,以前可能是對的,因為市場經濟剛剛開始,做經營最重要是要把資源集聚整合起來,才能夠賺錢。慢慢的,經濟發展市場要求資源更有效率的利用,就需要管理的深入。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暨EMBA學位項目中心主任張志學(以下簡稱張):一九八○年代成功的那批企業家,我認為是政治智慧型的,這就是說,「我能夠 去從某些部門獲得資源。」但你去看凡是搞關係起來的,現在基本上不在了。九○年代的中期,國際企業進來了,你找關係,我也要呀,最終結果是什麼?成功一定 是靠業務、技術、營運模式等等專精,(競爭)門檻高了,凡是第一階段靠關係並形成這個慣性的,不是死掉了,不然就不死不活。

蔡:外面可能解讀說,成功的商人是因關係好,其實因果關係可能反過來。中國各地方招商引資的積極性非常高,所以管理好、企業有名,官員會反過來找你,比如說郭台銘。

黃:九○年,當時台灣很多中小企業迷失在講究關係,最大問題:政策不斷改變,本來可能授權給城鄉批的,後來不算了,變省批,後來省批的也不算了,結果台商吃虧回來。

但換個角度講,管理不可能把關係拿掉,但台商不應該有迷思說,我到大陸去就只講究關係,不靠實力。

蔡:不是說關係沒用,但如果只靠關係,我想是做不成的。

黃:如果提升管理能力是重要的,北大兩位教授看到台商現在大陸的轉型迷思是什麼?

張:我不是講那些一流的台灣企業,而是說在掙扎中的企業;我覺得它們對於大陸市場的洞察力,是有缺欠的;另外,原創性不多。許多台商是將台灣比我們早了幾年的東西,直接帶到大陸。但現在已不可能了。

為什麼大陸沒有像鼎泰豐那麼精緻的餐館?他吃「狗不理包子」就夠啦,社會經濟的綜合發展(歷程),造成客戶不一樣,使得台商的洞察力,反而沒有人家本土模仿你的人強。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李書行(以下簡稱李):台灣企業從小規模利基市場出發,進入中國市場才開始學習差異,像是特力集團董事長何湯雄告訴我,他到了中國才 發現,經營零售業不能死守一種模式,可能一線城市要有一種經營模式,二線、三線城市又各有模式;像是沃爾瑪規定十公里內不可以開第二家店,但是在大陸因為 地形不同,可能兩公里裡就隔了一座山,開店是合理的。

台大:該破除看大陸慣性北大:要能吸納在地人才

張:第二點迷思,我覺得它(台商)員工附著力不夠。如果是大陸開的製造業,員工都來自一個地,當工頭的回到家鄉去,招個三十人,人就來啦。來了以後,他有沒有牢騷?他有。但大家很熟啊,他一下班之後就可以聊天,就把很多事給減緩了。

台灣企業真是按現代化工廠運作,它有意的杜絕一個車來的。好啦,台灣企業的生產線(管理能力)雖比大陸那些學你的人高,但是技術含量和打市場的能力,和歐 美高端企業比不夠,所提供的條件和待遇,又有差異。這意味著,你的員工(可能)不高興,那剛講了,大陸企業員工也不高興啊,但,因他們來自一個車,對企業 還有認同。

黃:台商另一情況是,因用人仰賴信任感,所以用的都是台灣人……。這也阻礙在地化程度?

張:(現在)台資企業想挑中層主管,即使普通勞動者中不夠,但中國好學校學生是夠的。夠,那為什麼沒去?你去看我們校園招聘有多少台灣企業?

黃:即使在台灣,台灣企業很少花心思在校園徵才,再加上現在大陸名校像北大、清華等好學生要求待遇都較高,因此有些台灣企業心態是,不如用台灣人,苦幹實 幹,勝過北大、清華學生的聰明才幹,勉強打平。但,沒有人才,就不能面對像大陸這麼深的市場。這是我們真正要擔心的地方。

張:招人沒來,接著你已經有的人,有沒有培訓?

李:台商的做法,可能是某個程度的慣性定律……。例如台大EMBA的學生,多半是自費,企業讓你去上課就覺得很寬容了,可是外國,甚至大陸企業,主管一定是培訓的。

黃:台商現在已經深深感受到人才危機了,但就是沒有完全把眼睛與胃量打開,今天如果有個北大學生來了,台灣企業願意授權,然後把他變成一個可以信任的人嗎?不。多數只是告訴他,把什麼事情做好就行了。他沒有把人才從外人,變內人,再變自己人。

管理精華

北大:好的台灣企業,管理做到很精細化,深度是夠的,(然而)進去到大陸之後做廣度,才是未來台灣企業是否成為世界級的關鍵。台商對於大陸市場戰略地位以及心態的轉變,如果能夠把握, 台灣經驗就會成為優勢。

台大:台灣企業管理能力如果要像圍棋棋力晉升到高端八段、九段,關鍵是重新定位,然而也不要因為大陸開始改變,就亂了分寸。台商要掌握自己的優勢,第一個要做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也講,企者不立,踮著腳尖是站不好的。跨者不行,就是說如果不會走路就想要奔,反而容易跌倒。提升核心能力,然後,好好的用當地人才,這樣兩岸才能共存共榮,達到互補。

台大代表:

1.李書行經歷:台灣大學會計系暨研究所主任 現職:台灣大學管理學院院長2.黃崇興經歷:美德州奧斯汀ARC管理顧問公司專業顧問 現職: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暨EMBA執行長

北大代表:

1.蔡洪濱經歷:北京大學莫里斯政策研究所所長現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2.張志學經歷:北京大學行為科學實驗室主任現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暨EMBA學位項目中心主任

【延伸閱讀】華為先做大再做強的養才學

說明:若以圍棋棋力比較台商與陸企管理能力,後者雖平均水準較低,但指標型企業有向國際企業看齊的企圖心,如電信解決方案營運商華為,在全球固網通訊業務 中市占率第一,是少數能登上國際舞台的陸企。根據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個案研究,華為成功有兩大關鍵因素:一是技術戰略布局,二是人才管理。

第四代電信技術專利數占歐洲9%

截至2011年1月為止,華為在歐洲電信標準協會申報超過330項第四代電信技術基本專利,占所有申請案9%,是全球無線設備廠商第一。

養才師徒制

《華為基本法》第101條規定中高階主管,如果任期內沒有從部門找到比他優秀的接班人才,那麼這個主管必須「自行引退」。打破中國過去「怕你比我強,所以藏私」的弊端。

員工人數增加10倍

華為1998年迄今,員工數由8,000人增為11萬人,建置人才過程中,每年10月有30個校園招聘小組到頂尖大學選才,每次只取招生的10%。中國企業在一流大學間的搶人大戰,可說是由它展開序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