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去通道還需時日 銀行券商同業業務曲折前行

金融機構同業業務再遭輿論沖擊。

5月19日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表示,證券基金經營機構從事資管業務應堅持資管業務本源,不得從事讓渡管理責任的所謂“通道業務”。一石激起千層浪,輿論普遍認為金融機構的通道業務將全面禁止。此後三天市場層經過分析達成共識這並非是全面禁止通道業務。

通道業務監管日益嚴格,未來銀行與券商之間的同業資管業務會走向何方?券商定向資管業務是否會就此萎縮,甚至是消亡?第一財經記者采訪多位從業人士表示,銀行與券商之間的同業業務合作,各司其職將是未來發展的一大方向,銀行提供流動性和托管的功能,券商發揮主動投資管理能力。

在銀行層面,未來銀行理財產品的設計將有所改變,以非標產品為例,銀行未來將明確向客戶指出非標理財產品的風險,推出非剛性兌付的市場化產品。在券商層面,以權益類投資為核心開展同業業務,加大主動管理,但受制於銀行理財對投資安全性的要求,短期此類同業業務很難有較大爆發。

“消化”通道業務還需時日

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表示證券基金經營機構從事資管業務應堅持資管業務本源,不得從事讓渡管理責任的所謂“通道業務”。一石激起千層浪,輿論普遍認為金融機構的通道業務將全面禁止。解讀一出資管界一片嘩然。更有市場人士發出“通道業務生於2012、卒於2017年、享年5歲”的感慨。然而市場層經過分析後達成了共識——這並非要全面禁止通道業務。

通道業務是一種極為重要的金融機構之間的同業業務。銀監會在《商業銀行並表管理與監管指引》[2014]54號文中表示,跨業通道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或銀行集團內各附屬機構作為委托人,以理財、委托貸款等代理資金或者利用自有資金,借助證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險公司等銀行集團內部或者外部第三方受托人作為通道,設立一層或多層資產管理計劃、信托產品等投資產品,從而為委托人的目標客戶進行融資或對其他資產進行投資的交易安排。在上述交易中,委托人實質性承擔上述活動中所產生的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和市場風險等。

此次證監會發言人表示,不得從事讓渡管理責任的所謂“通道業務”,在首創證券研發部總經理王劍輝看來,通道業務中有相對主動型的管理業務,也有完全“傻瓜式操作”的管理業務。前者如國債品種的債券投資,後者如委托貸款。此次監管層對通道業務的監管表態,並非“一刀切”式的監管。

截至2016年年底,整個基金子公司的管理規模是8.2萬億左右,證券公司資管定向部分15萬億不到,加起來達到23萬億左右。“其中15%左右涉及證券投資,這一領域受到的影響有限。”王劍輝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證券基金資管機構過去五年的發展,受益於銀行的表外擴張,資金、資產、風險定價都以銀行為主,才形成了目前通道業務占資管規模主體的局面。

一位券商資產管理業務從業人士表示,在2008年以前,就有銀行理財通過信托計劃開展票據投資和委托貸款等,規模亦達萬億。由於體量不斷增大,給監管統計和信貸指標管理造成一定困難,而2012年底《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修訂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實施恰逢其時,打開了證券基金類機構的投資範圍。此後銀證合作、銀基合作,也包括後面的銀保合作,逐步成為了銀信合作的重要替代和補充。

有市場人士表示,本次發言人談話並不是監管層對通道業務的首次發聲。事實上,證券基金行業的通道業務自發展初期就在不斷經歷調整和規範,證監會多個分支機構近年來針對通道業務中存在的不規範問題也有大量的檢查和處罰案例。

通道業務形成已有時日,資管機構去通道的過程也非一朝一夕之工。一位券商客戶資產管理部投資總監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通道業務將會逐步下調,首先是通道業務的增速下降,其次才是其規模的減少。

銀行理財資金的規模變化也反映出這一趨勢。某商業銀行公司業務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所在銀行的最大一塊業務源於銀行理財業務的托管,但今年很多銀行托管的理財資金僅維持原有規模,並無增量。諸多銀行理財部反映,在監管高壓下,誰也不想觸黴頭,同時當前市場將理財資金價格炒得過高,理財資金的成本上升,銀行理財的投資無法覆蓋成本;加之理財資金的投資去向多被堵死,單發理財產品資金沒有通道,業務越加不好做。

但銀行理財資金多會維持原有規模,不會大幅縮減。這主要緣於銀行理財的委外投資,多有資金錯配,為應付資金的周轉需維持資金規模的平衡,待到理財資金到期後規模會逐步縮減。前述商業銀行公司業務部人士表示。

銀行券商同業奔向何方?

去通道,回歸主動型管理是未來同業資管業務的主要方向。當前問題的關鍵是在監管高壓下,未來銀行與券商之間的同業業務會走向何方?券商定向資管是否會就此萎縮?

申萬宏源認為,證券公司2012年以來資管業務規模快速增長與從事通道業務有很大的關系。基金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券商資管存續的通道產品管理資產規模12.38萬億元,較2015年增加3.53萬億元,增長39.8%。券商資管分為集合資產管理業務(下稱“大集合”)、定向資產管理業務(下稱“定向資管”)和專項資產管理。區別於大集合,定向資管接受單一客戶的委托,現在主要做的是通道業務,券商定向資管最大的客戶即為銀行。

多位被訪人士表示,銀行與券商之間的同業業務還將曲折前行。

王劍輝表示,未來銀行理財產品的設計將有所改變,以非標產品為例,銀行未來將明確向客戶指出非標理財產品的風險,推出非剛性兌付的市場化產品,而非通過其他渠道繞過監管進行投資。

銀行與券商之間的同業業務合作,各司其職將是未來發展的一大方向,前者提供流動性和托管的功能,後者發揮主動投資管理能力。此次監管層表態不得讓渡管理責任,這表明未來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必須承擔投資標的的篩選、盡職調查、投後管理、清算交收等。當前這種依靠委托人發出指令,委托人代理篩選投資標的的行為未來將不再允許。

上述客戶資產管理部投資總監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未來券商定向資管將加大主動管理型業務,最為核心的是權益類投資。這是由於此前銀行靠自身投資債券浮虧較多、無法覆蓋理財成本,在這種狀態下他們只能通過委外途徑,通過配置杠桿賺取收益。但當前債券收益率上升,投資收益可覆蓋理財成本,目前銀行已不需通過委外方式進行債券投資。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債券市場由銀行主導,券商資管的主動管理並不占據優勢。

但券商與銀行在此方面的同業業務訴求短期內難以有效對接。銀行理財資金追求的是低風險投資,但股票投資波動較大,銀行理財資金與券商所擅長的權益類投資能力無法對接,短期此類同業業務很難有較大爆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2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