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近11個月,美元指數又一度突破100大關,全球其他大類資產也與預期背道而馳。市場都在感嘆——這就是“特朗普效應”。
截至北京時間11月14日17:35,美元指數小幅回調至99.90,但後續上行動能不減。
上周三(11月9日),特朗普當選美國第45任總統,這一意外事件似乎正在重塑全球金融市場格局。特朗普對於如減稅、擴基建、去監管等的主張大大擡升了通脹預期,這導致全球市場短暫跳水後迅速企穩回升,美元大幅攀升,美債收益率全面走俏。
資深外匯交易員顧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元指數此前已突破98關鍵點位,那麽之後離99、100就已經不遠了,近期極限看到105。”
“100問題不大,要是加息的話,美元指數就直奔105了。”易信金融總部中國區首席交易官孫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除了特朗普當選使得市場不確定性暫消外,美元近期走升的直接原因就是美聯儲12月加息將近。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美聯儲12月加息概率攀升至84%,與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持平,12月加息幾乎板上釘釘。
上周五(11月11日),美聯儲副主席費希爾在智利中央銀行的一次會議上表示,美聯儲已經接近實現其就業最大化和物價穩定的雙重目標,並增強了加息的理由。本周市場焦點也將轉向美聯儲,北京時間周四(11月17日)23:00,美聯儲主席耶倫(Janet Yellen)將在聯合經濟委員會就經濟狀況作證詞,這將是本周的關鍵風險事件。
“在美聯儲加息強化的趨勢下,歐洲銀行業的風險暴露和英國脫歐的意外風險,使得美元具有保持強勢的基礎。我們認為,2016年美元指數近期可能再次突破100大關。”盤古智庫宏觀研究員鄭聯盛此前表示,本輪美元周期的升值起點應該是2013年年底,標誌性事件是美聯儲宣布逐步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如果以此為起點,美元應該還處在升值周期之中。從短期看,利率的相對變化有利於美元走強。
在鄭聯盛看來,一方面,美國經濟整體相對向好,2016年9月份非農就業增加15.6萬人,雖略低於市場預期,但仍然是較好的就業狀況。美聯儲在12月份加息的可能性較大,這將直接導致美元與歐元、英鎊等的利差變化,形成對美元保持強勢的利率平價支撐;另一方面,英國退歐以及歐洲銀行業問題可能會演化為美元指數的進一步走強,特別是市場對歐洲銀行業的風險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
與此呼應的是,人民幣的下行壓力重新回歸。11月14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官方收盤價6.8409,較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盤價跌254點,較上一交易日夜盤收盤跌259點。
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表示,“雖然人民幣有貶值壓力,但目前央行如果願意的話,依然可以通過幹預中間價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
至於為何央行輕易讓人民幣匯率突破6.8這個市場的心理點位呢?章俊分析稱,其邏輯在於:“如果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政府和央行在匯率層面就會相對謹慎,不希望在穩增長和穩匯率兩線作戰;但如果經濟企穩,政府在穩增長方面壓力減弱,就會在匯率層面容忍更大幅度的波動。根據目前8、9月份的經濟數據來判斷,中國經濟年內實現6.5%的增長目標已經沒有懸念。”
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預計,2016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6.8左右、2017年底為7.2左右。“如果美元走弱、美國不對中國產品提高關稅,則明年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可能強於預期;反之,則2017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幅度可能超過7.2。”
此外,本周美國將有多個重磅經濟數據公布,包括周二公布的有“恐怖數據”之稱的零售數據以及周四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數據。在美債收益率驟升背景下,通脹數據尤其值得關註。高於預期的通脹率將增加美聯儲加息壓力,提升美元和收益率。從歐元兌美元下破行情來看,非美貨幣本周面臨進一步下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