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矽谷風投爐邊對話:是犀牛還是獨角獸,你怎麽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01/159542.shtml

矽谷風投爐邊對話:是犀牛還是獨角獸,你怎麽看?
500Startups 500Startups

矽谷風投爐邊對話:是犀牛還是獨角獸,你怎麽看?

投資歷程就是一場財富的循環往複之旅:你的財富會消失,然後會有更多財富回來,然後又會消失,又會回來....

本文為矽谷頂級加速器500Startups第18屆加速器路演日上Dave McClure與Tim Draper的爐邊談話翻譯整理。內容系500Startups(微信ID:fivehundredStartups)授權i黑馬網發布。

5副本

Tim Draper德豐傑(DFJ)投資基金的創辦合夥人,是Hotmail、百度、Skype、特斯拉等著名企業的領投人。

6

Dave McClure500 Startups投資基金創始合夥人,曾投資Twilio, Credit Karma, Lyft等著名企業。

1、投資歷程就是一場財富的循環往複之旅

你的財富會消失,然後會有更多財富回來,然後又會消失,又會回來,循環往複,這是你必須經歷的一趟旅程。

Dave: 作為矽谷最有名的投資人之一,先給大家講講你的投資歷程吧?

Tim: 那真是一個漫長的歷程。1985年我接手了我父親創立的SBIC(Small Business Investment Company,是由其父親Bill Draper在1979年建立的投資公司——編者weiming-angels註),那時SBIC做得一般,但尚有一些資產,於是我向政府貸款了600萬美元希望重整河山。然而三年以後,我幾乎虧掉了全部的600萬,並且接到通知說我已在政府的監控名單上。我問他們:“監控名單是什麽意思?”他們說:“沒什麽,只是需要觀察你。”過了一段時間,他們又告訴我:“你在我們的汙點名單上。”我又問他們:“汙點名單是什麽意思?”他們說:“我們要收回貸款。”我驚慌失措地飛回華盛頓,懇求他們說:“不,請你們再寬限一小段日子,我覺得有一些好事情可能即將發生。”但其實我並不知道會發生什麽,那時候可不像現在,在矽谷找些人就可以融到錢。但不管怎樣,他們同意了。

然後,1991年,IPO窗口突然開放了,我一夜之間有了6家上市公司,還有一家成了獨角獸。於是我再回到SBIC中看看,發現我已經從“汙點名單”變成了“年度最佳投資人”,我的照片和那些功成名就的投資人照片放在一起。你的財富會消失,然後會有更多財富回來,然後又會消失,又會回來,循環往複,這是你必須經歷的一趟旅程。

1

2、國際投資就是不斷開疆拓土

“那時候說要在美國以外搞投資,無異於現在說“我要在火星上建公司”。我們在中國最早投資的幾個公司都號稱自己和政府關系深厚,然而這些投資最後全都虧了。那之後我想:“也許我們的方式錯了,或許我們應該和在矽谷一樣做。”

Dave: 我們知道,你大概是全美國最早開始在國際投資的投資人?你為什麽會對國際市場感興趣呢?又是怎樣建立了自己的全球投資網絡的? 

Tim: 那時候在SBIC,我們做得不太好,而且看起來還欠著600萬美元的債。那時每個風投都會看到一則廣告“快來阿拉斯加,展示風投實力”。那時候阿拉斯加在大力發展創業,於是我們就在阿拉斯加設了一個基金。我說:“不如我們一半的錢放在阿拉斯加,一半的錢放在矽谷吧。”阿拉斯加那邊同意了。最後阿拉斯加的公司只有一家給我們賺了錢,但矽谷的公司卻有兩家賣給了AOL,你知道那時候AOL有多麽風光,這一舉就讓我們賺了不少。我對他們說:“你們看,其實我們完全可以遠程做這些事。”於是我們就在全美都設了辦公室。 

那之後,我就想擴張到全球。那時候說要在美國以外搞投資,無異於現在說“我要在火星上建公司”。我在烏克蘭的投資虧得一分錢不剩,大概以後我再不會想在那里投資了。但中國的投資卻非常成功。我們最早投資的幾個公司都號稱自己和政府關系深厚,然而這些投資最後全都虧了。那之後我想:“也許我們的方式錯了,或許我們應該和在矽谷一樣做。”於是我們投資了一些很有雄心壯誌,想要改變現狀的企業家,於是我們有了百度,他們後來都成為了中國的巨頭。然後我們也在歐洲發現了skype。跨國投資的確成果豐厚,特別是在那種其他風投都偃旗息鼓、手足無措的時候。    

Dave: 那麽你是怎麽發掘中國的市場的呢?

Tim: 我的父親曾經是聯合國發展署的官員,80年代末我曾經和他第一次去中國。那時候我們坐著唯一一輛車開在唯一一條鋪好的大路上,從第一家國際機場到第一家國際賓館,叫做“友誼賓館”。那時候人人都騎自行車,處處塵土飛揚,人們做生意的方式不像是“買賣”,而更像是“交換”。那時我就想,天啊,也許這里會有一些事情將要發生。因為我的確很喜歡我遇見的中國人,而且我感到那里有很多機會,所以我想在海外投資。1999年,美國互聯網的泡沫破了,我很慶幸自己能在那之前就向美國以外擴張。

3、看人是看一種態度

“我在投資百度、skype,hotmail和特斯拉中發現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在pitch中用了同一個詞:愉悅(delight)。這種對顧客的態度往往就決定了你是獨角獸還是犀牛。

Dave: 你投資了這麽多家巨頭公司,在投資中你如何看出有潛力的創始人呢? 

Tim: 這是投資中最有意思的問題。我有一個非常巧的發現,就是在投資百度、skype,hotmail和特斯拉時,他們都在pitch中用了同一個詞:愉悅(delight)。他們都說:“我們想讓我們的顧客感到愉悅”。當企業家有這樣的態度的時候,我發現一切就會不一樣。當然現在我告訴你們了,所以你們不能再用這個詞pitch我了。不過我覺得,這種對顧客的態度往往就決定了你是獨角獸還是犀牛。當然犀牛也有一支角,不過就比較難看了。

2

Tim Draper和Dave McClure兩人各自扮上後,一本正經地在500 Startups 18屆加速器的路演日(萬聖節主題的Demo-Ween)上展開爐邊談話。

4、媒體營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和媒體合作的過程往往是,他們給你寫的第一篇文章總是洋溢著溢美之詞,而之後就是各種變著法兒黑你。如果你習慣了,這倒也不失為一種好的營銷手段。

Dave: 你在投資界的名氣如雷貫耳,堪稱“網紅”投資人。那麽你對投資人的自我營銷有什麽看法呢?你會有意識地宣傳自己嗎?

Tim: 說起來也挺奇怪的,我大概是全世界第一個給自己做廣告、第二個和媒體合作的投資人。那時候我的廣告登在Upside雜誌上,因為我投資了這家雜誌。和媒體合作的過程往往是,他們給你寫的第一篇文章總是洋溢著溢美之詞,而之後就是各種變著法兒黑你。我的合夥人Fisher看到這種文章總會跟我說:“天哪,你為什麽要和這些人打交道?”我說:“沒事兒。”因為之後你大概就會明白這種平衡,你會被擡舉一點兒,然後又會被黑。如果你習慣了,這倒也不失為一種好的營銷手段。不過不管讓媒體寫得好還是壞,本質上都應該還原事實。即使一開始說錯了,也不要害怕承認。這也許是伊麗莎白-霍爾姆斯做錯,但伊隆-馬斯克做得對的地方。 

Dave: 伊麗莎白和伊隆現在都是話題不斷,作為他們的投資人,你怎麽看?(註:伊麗莎白-霍爾姆斯(Elizebeth Holmes)是血檢公司 Theranos創始人,曾估值百億,後被爆出信息造假,被迫關閉公司。伊隆-馬斯克,電動汽車特斯拉創始人。Draper是這兩家公司的投資人。——編者weiming-angels註) 

Tim:關於企業家和媒體的關系,伊麗莎白和伊隆是兩個很好的例子。他們做的事情都關乎人的生命安全,本意上都是希望替代現有技術,實現更美好的願景,但實際上都被許多媒體大加攻擊,因為他們破壞了很多傳統行業的利益。但最後的結果卻是相反的,因為他們對媒體采取的策略完全不一樣。

特斯拉剛出來的時候,紐約時報就聲稱電池會造成爆炸,伊隆覺得這篇報道失實,於是他第二天就找到記者,請他開特斯拉試驗,反駁他的觀點。無論媒體有多少關於特斯拉的負面報道,他都會第一時間站出來反駁,並且告訴他們特斯拉是如何改進的。但伊麗莎白在這件事上卻並沒有采取明智的策略,因為對她的攻擊過於廣泛,她就選擇了沈默,最終導致了最後的無力還擊。所以,對於企業家來說,我覺得對於負面新聞,一定要及時還擊。在這樣來回的鬥爭中,其實對於公司本身也是一種營銷。比如特斯拉就已經形成了一套營銷系統,每一次對負面新聞的說明其實都讓消費者更加了解這個產品。

5、創投界全民狂熱的時代已經過去

“那時候人們只顧著狂歡而並不知道自己身處何方了。但現在不一樣了,那種全民狂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Dave: 現在人們有一個很大的擔憂,就是現在的創投界是否有新一輪的泡沫?你覺得現在的環境和90年代相像嗎? 

Tim: 在我開始投資的時候大多數人還不知道風險投資是什麽,泡沫開始的時候就是所有東西都叫某某軟件,然後泡沫破了。現在的情況有些相似,是因為我們又開始有了很高的流量,因此大家更加謹慎。但現在和以前不同的是,現在沒有那種上市的狂熱了。那時候只要有5000萬的市場,就可以上市了,但現在,上市的公司大多是些沒勁的公司。那時候上市催生狂熱,人們很興奮,一支股票可以今天50塊,明天500塊,人們只顧著狂歡而並不知道自己身處何方了。但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我們沒有那樣的股票交易市場了,各種政策法規也對股市采取了更多管制,不可能再有那種瘋狂的買賣了。現在的公司上市必須已經很成熟了,那種全民狂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投資 風險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6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