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美國糖業半世紀的陰謀:把致病風險嫁禍脂肪為銷售掃除障礙

最近公開的歷史文件揭開了一個掩藏了五十年的秘密。

上世紀60年代,美國糖業資助科學家開展研究,一邊把飽和脂肪塑造心血管疾病的元兇,一邊為糖類撇清幹系。

9月12日,最新一期《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雜誌》(JAMA Internal Medicine)中收錄了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科研人員的一篇論文。他們回顧了美國糖業內部文件之後發現,近半個世紀以來營養學專家一直在研究各種營養成分與心臟病的關系,也給出了許多日常營養飲食建議,但是在這些大家普遍接受的科學建議背後,有企業為了自身商業利益,從中作梗。其中一位論文作者斯坦頓·格蘭茲(Stanton Glantz)稱:“這些企業成功地把大眾的註意力從糖類引開了。”

當年的文件記錄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一開始,幾家制糖企業組建了一個名叫“糖類研究會”(Sugar Research Foundation)的組織,現在這個組織已經更名為“糖業協會”(Sugar Association)。該組織向三名哈佛大學的科學家支付了相當於現在5萬美元的薪酬,請他們發表有關糖、脂肪、心血管疾病這三者之間關系的綜述報告。

報告中引用的研究都經過該協會精心挑選,這篇“加工”好的文章在1967年成功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這篇文章把糖分與心血管疾病的關系描述得微乎其微,把患上心血管疾病的責任幾乎全部推給了飽和脂肪。

如今,制糖業協會也發表了回應稱,當時的醫學期刊並沒有特地要求研究人員公開研究資金來源。確實,《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直到1984年才對研究人員提出要求。

糖業協會現在也在回應中承認:“當時的制糖業應該對業內的所有科研活動采取更加透明公開的態度”。但是糖業協會仍然堅持認為,由行業資助進行相關研究是正當行為。而且幾十年的科學研究也證明糖類“並沒有對心血管疾病的形成起到特殊影響”。引導市場環境的確有利於行業自身的利益。但是在發表論文時,也應該考慮到核心期刊的影響力可能會把科學研究的大方向帶跑,產生不利影響。

這一事件主要牽涉的科學家和制糖企業高管現在都已不在人世,但影響卻十分深遠。

其中一位接受糖業資助的科學家之後還擔任了美國農業部的營養學主管,在1977年還起草了一份營養學意見稿,為後來美國聯邦政府的營養攝入指導意見奠定了基礎。另一名則擔任了哈佛大學營養學學院的院長。

看似機緣巧合,實際上可能是深謀遠慮。文件中記錄了一位名叫約翰·希克森(John Hickson)的行業高管,在1964年就開始制定計劃,要通過“研究、宣傳和法律法規”來轉變大眾對於糖類的印象。因為當時的研究開始把高糖飲食習慣與心臟病高發聯系起來,為了降低不良影響,糖業協會下了一盤大棋。

這些年里,美國健康部門一直建議美國人限制脂肪攝入,因此不少美國人選擇了低脂高糖的食品來替代高脂肪食品。現在也有專家認為,這種轉向實際上加速了美國的肥胖危機。而且在政府的營養攝入建議里,飽和脂肪被塑造成了心血管疾病的元兇,糖類則僅僅是一種單純的能量來源,充其量只會導致蛀牙。

近年來,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世界衛生組織(WHO)為代表的一些權威機構也開始把糖類列為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兇手。至少飽和脂肪和高糖食品飲料都是風險因素,沒有明顯的主次關系。

盡管事件本身已經是陳年舊事,但最近不乏類似報道,食品企業為了自身利益,仍舊時不時把手伸向營養學研究。

去年就有媒體報道了世界最大的含糖飲料制造商可口可樂公司每年資助科研人員幾百萬美元,讓他們在研究中盡量減少糖分與肥胖的關系,以減低人們喝飲料時候的顧慮。無獨有偶,美國還有糖果制造商資助的研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吃糖的兒童的體重比不吃糖的兒童更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0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