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重化工圍江:長江經濟帶生態窘況待解

沿岸分布著40余萬家化工企業、五大鋼鐵基地、七大煉油廠,以及南京、儀征等大型石油化工基地,“重化工圍江”。每年,約300億噸廢汙水排入長江,相當於黃河的水量,環境承載力已接近上限。這還不包括占沿江全國40%人口排放的生活汙水和垃圾。

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煙粉塵等大氣汙染物排放量分別在全國相應汙染物排放中占32%、34%和28%,大氣汙染問題日趨嚴重;長三角和成都平原地區已成為我國霾天數最高的地區之一。

長江經濟帶的生態環境窘況可見一斑。

近日發布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稱,長江經濟帶發展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排在第一位的是“生態環境狀況形勢嚴峻”。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基本思路就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而不是又鼓勵新一輪的大幹快上。這是長江經濟帶戰略區別於其他戰略的最重要的要求,是制定規劃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扭曲政績觀致“重化工圍江”

長江經濟帶分布著眾多重化工園區和企業,大量的工業廢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長江,導致長江水汙染情況日趨嚴重。環保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1999~2014年,長江經濟帶工業廢氣排放量呈持續上升態勢,2014年工業廢氣排放量達到251432億立方米,其中,NOx、SO2、煙粉塵等大氣汙染物排放量分別為666萬、679萬和480萬噸,在全國相應汙染物排放中占比分別達到32%、34%和28%。

有專家分析,長江經濟帶汙染嚴重和“重化工圍江”的形成原因,與過去扭曲的政績觀不無關系,導致沿江各地大力發展重化工業。沿江各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過程中,不惜將大量高汙染、高消耗的重化工產業轉移至本地區加以扶持發展。

今年6月29日,審計署發布了883個水汙染防治項目審計結果。審計抽查了長江經濟帶沿江區域涉及的23個市縣,發現城市生活汙水有12%(年均4億噸)未經處理直排長江;沿江373個港口中,有359個(占96%)未配備船舶垃圾接收點,260個(占70%)未配備汙染應急處理設施。

長江經濟帶也是我國突發性環境事件的集中發生地區,2010~2014年,11省市突發環境事件分別占到全國的17%、63%、68%、64%和54%,其中,上海市和江蘇省占比最高(2014年兩省市占到全國的38%)。並且,近年來較大和重大環境事件也大多發生在長江經濟帶內,2014年全國3起重大環境汙染事件中,有2起發生在湖北省;16起較大環境事件,有10起發生在長江沿岸11省市。

《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把保護和修複長江生態環境擺在首要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生態功能分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水資源開發利用紅線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汙紅線,強化水質跨界斷面考核,推動協同治理,嚴格保護一江清水,努力建成上中下遊相協調、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綠色生態廊道。

專家呼籲盡快啟動《長江流域管理法》立法

而盲目的大開發,也導致長江上遊漁業資源嚴重衰退,如金沙江幹流魚類自然資源瀕臨崩潰。長江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趙依民介紹,中科院水生所等多家科研機構的長期監測數據表明,長江中的“四大家魚”魚苗發生量急劇下降,由上世紀50年代的300多億尾降為目前的不足1億尾。

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的《2013年長江上遊聯合科考報告》稱,“金沙江二三級支流上的小水電數量龐大”,小水電之所以成為威脅金沙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因素,原因在於大多數小水電項目建設之初都沒有進行生態影響評價,或很少涉及到影響評價及生態補償問題。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環境保護部今年已啟動了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執法專項行動(2016~2017年),主要內容有三項:檢查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制度落實情況,包括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是否依法劃定,在保護區邊界是否依法設立地理界標和警示標誌;清理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的違法問題;清理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的違法問題。

 “必須強化落實地方政府環境保護主體責任。”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對記者說,專項行動將突出抓好兩個責任的落實,一方面強化落實地方政府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地級及以上城市政府應按照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和《水汙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要求,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完成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和保護區內排汙口、違法建設項目的清理整治;另一方面,強化落實省級環保部門監督管理責任。

“沒有健康的流域,河流的局部健康是沒有意義的。上遊的問題必將影響到整個長江流域的健康和安危。長江的保護和管理必須從流域尺度出發,進行綜合利用和保護規劃。”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家寬說。

多位專家此前曾呼籲盡快啟動《長江流域管理法》立法,在已有的長江水利委員會基礎上,成立國務院直屬強有力的高層次流域綜合管理機構,進一步解決規劃、執法、管理體系難以協調的跨行政區域、跨部門的複雜性問題,保證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系統管理的完整性。

《規劃綱要》也明確,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必須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和壁壘,有效利用市場機制,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環境汙染聯防聯控,推動建立地區間、上下遊生態補償機制,加快形成生態環境聯防聯治、流域管理統籌協調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規劃綱要》提出,按照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建立生態環境硬約束機制,明確各地區環境容量,制定負面清單,強化日常監測和監管,嚴格落實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責制度。對不符合要求占用的岸線、河段、土地和布局的產業,必須無條件退出。 

長江經濟帶是目前我國開發強度最大的區域之一。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6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