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財專訪興業銀行董事長高建平:十年綠色金融拓荒路

多方發力,我國綠色金融體系建設正被推上“快車道”。

在中國的推動下,G20杭州峰會首次將綠色金融納入議題;中央深改組會議日前審議通過《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發展綠色金融已成為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綠色金融已經處於風口之上。

“我國綠色金融將迎來新一輪爆發性增長的機遇,越來越多國內金融機構加入綠色金融的角逐和競爭,這是一種必然趨勢。”興業銀行董事長高建平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專訪時表示。

從2006年首推節能減排貸款,2008年采納赤道原則,再到把發展綠色金融上升為集團戰略,曾經的“拓荒者”興業銀行已植“綠”十年,目前全行綠色金融融資余額超過4300億元,在企業融資余額中的占比超過14%。

過去十年,興業銀行在綠色金融上實現了哪些戰略構想?對綠色金融是否可兼顧商業性與公益性,興業作為“過來人”如何判斷其可行性?又如何看待綠色金融的前景?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了高建平。

綠色金融的可行性

第一財經日報(下稱“日報”):外界有種疑惑:綠色金融可否兼顧商業性與公益性?對商業銀行而言,綠色金融是否具有商業可持續性?興業銀行選擇綠色金融是否經過了深思熟慮?

高建平:的確是深思熟慮後的戰略選擇。當然,這有一個逐步探索、論證完善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突發奇想。我們經過反複論證,最終從三個方面確認了將發展綠色金融定義為企業級戰略的可行性。

一是發展綠色金融符合國際潮流,且綠色金融屬於商業性與公益性兼得的創新業務。

從國際上看,當時美國60%的銀行正在將傳統信貸管理流程進行“綠色化”改造,涉及綠色債券、證券化、信用卡等,歐盟更是在2008年宣布之後三年投資1050億歐元支持綠色經濟。國外有學者以美國幾十只共同基金為研究對象,實證發現投資的財務績效與納入考慮的環境與社會風險因素數量呈U型關系,在一定階段,投資決策考慮的環境與社會風險指標越多,投資收益上升趨勢越顯著。這說明,發展綠色金融具有商業可行性。

二是發展綠色金融尤其是采納赤道原則,有利於銀行提升差異化優勢。

多方發力,我國綠色金融體系建設正被推上“快車道”。

在中國的推動下,G20杭州峰會首次將綠色金融納入議題;中央深改組會議日前審議通過《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發展綠色金融已成為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綠色金融已經處於風口之上。

“我國綠色金融將迎來新一輪爆發性增長的機遇,越來越多國內金融機構加入綠色金融的角逐和競爭,這是一種必然趨勢。”興業銀行董事長高建平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專訪時表示。

從2006年首推節能減排貸款,2008年采納赤道原則,再到把發展綠色金融上升為集團戰略,曾經的“拓荒者”興業銀行已植“綠”十年,目前全行綠色金融融資余額超過4300億元,在企業融資余額中的占比已超過14%。

過去十年,興業銀行在綠色金融上實現了哪些戰略構想?對綠色金融是否可兼顧商業性與公益性,興業作為“過來人”如何判斷其可行性?又如何看待綠色金融的前景?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了高建平。

 

綠色金融的可行性

第一財經日報:外界有種疑惑:綠色金融可否兼顧商業性與公益性?對商業銀行而言,綠色金融是否具有商業可持續性?興業選擇綠色金融是否經過了深思熟慮?

高建平:的確是深思熟慮後的戰略選擇。當然,這有一個逐步探索、論證完善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突發奇想。我們經過反複論證,最終從三個方面確認了將發展綠色金融定義為企業級戰略的可行性:

一是發展綠色金融符合國際潮流,且綠色金融屬於商業性與公益性兼得的創新業務。

從國際上看,當時美國60%的銀行正在將傳統信貸管理流程進行“綠色化”改造,涉及綠色債券、證券化、信用卡等,歐盟更是在2008年宣布之後三年投資1050億歐元支持綠色經濟。國外有學者以美國幾十只共同基金為研究對象,實證發現投資的財務績效與納入考慮的環境與社會風險因素數量呈U型關系,在一定階段,投資決策考慮的環境與社會風險指標越多,投資收益上升趨勢越顯著。這說明,發展綠色金融具有商業可行性。

二是發展綠色金融尤其是采納赤道原則,有利於銀行提升差異化優勢。

通過發展綠色金融業務尤其是采納赤道原則,我行借鑒成熟的國際規則,快速建立起一套科學的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制度,改進原先略顯薄弱的公司治理結構和風險管理體系。短期內看似增加了業務流程,影響規模擴張,但長期看,對銀行經營尤其是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水平的提升是顯著的。

三是發展綠色金融符合政策和監管導向。

2007年以來,央行、銀監會、環保部等部門加快引入綠色金融的先進理念,並出臺一系列政策加以鼓勵,比如出臺了《綠色信貸指引》,給出了金融機構綠色信貸的標準等。發展綠色金融,不僅符合政策和監管要求,而且能搶占業務發展先機,樹立起差異化競爭優勢。

日報:既然綠色金融戰略是一個逐步論證完善的過程,那麽十年前什麽促使興業邁出第一步?

高建平:實事求是講,興業銀行的綠色金融事業是外部機遇啟發、內部創新推動以及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三者共融的產物。

從外部機遇講,2004年因為要推進公開上市,我們引進了恒生銀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和國際金融公司(IFC)等三家境外投資者。其中,IFC擁有先進的中小私營企業項目風險管控技術,一直是我行學習的對象。05年,IFC準備在中國引入能效融資項目,盡管規模不大,首期才4.6億元,但我們想“邊幹邊學”,積極回應,次年便創新推出了首款綠色信貸產品——節能減排貸款,開啟了綠色金融市場的“新藍海”。

從內部看,追求創新,以創新贏得市場一直是興業的重要文化與基因。所以,盡管當時國內綠色金融還是一片空白,但我們敏銳地意識到其理念和技術的先進性,果斷決定全面跟進。

最後,很重要的一點,是基於企業社會責任。要成為一流銀行、百年老店,不僅要懂“在商言商”,更要有理想和情懷,有責任與擔當。從1988年開業以來,興業銀行就一直強調要做一家有理想、負責任的企業。開業伊始,我們就把“為金融改革探索路子、為經濟建設多做貢獻”作為辦行宗旨,後來又進一步提出“建設一流銀行、打造百年興業”的目標,並始終高度重視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但是,在此過程中我們也有一個困惑,就是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是不是只有依法納稅、創造就業、公益捐助這些形式?作為商業銀行,有沒有其他更有效的抓手?綠色金融不僅可以拓寬銀行業務,獲取經濟效益,還能幫助企業管理風險,促進人與環境、自然和諧發展。這是多方共贏的業務,值得舉全行之力,從戰略上去推動和發展。我們欣喜地找到了一條與眾不同但更可持續的履行社會責任道路。

日報:作為一項戰略性業務,十年來綠色金融給興業帶來哪些影響?

高建平:發展綠色金融包括采納赤道原則,對興業銀行的影響是全面和深刻的:

一是促進了公司治理理念和文化的提升。發展綠色金融推動我行公司治理理念實現了從股東利益至上,到兼顧各相關者利益,再到倡導環境、社會、經濟統一和諧可持續發展的三段式飛躍,這也是我們獲得客戶信任、社會支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能力。

二是開辟了新的業務門類,加快了經營轉型的步伐。經過十年不懈開拓創新,我行已形成門類齊全、品種豐富,涵蓋綠色“融資、租賃、信托、基金、投資、消費”等在內的集團綠色產品體系,綠色金融已經成為興業銀行集團重要的業務門類。

更重要的是大大加快了我們經營轉型的步伐。過去這些年,國內各家銀行都在談轉型,但落到實踐中到底怎麽轉,總感覺缺乏強有力的工具和抓手。而我們的體會是,綠色金融尤其是赤道原則,恰恰為銀行轉型提供了一套可供參照的規則。赤道原則是一整套操作性很強的風險識別、管理指標和工具,采納赤道原則,將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植入業務流程,有利於更加科學合理地甄選業務,排除或化解潛在的風險項目,為銀行轉型提供了可參照的規則。目前我行綠色金融融資余額超過4300億元,在我行企業融資余額中的占比超過14%,而不良率遠低於行業和我行不良資產平均水平。

從另一個角度看,提供綠色金融服務,將赤道原則的要義和要求向客戶傳導,可以提升客戶的管理風險能力和長期盈利能力,這將反過來促進銀行長期績效的提升。綜合來看,有利於銀行RAROC(風險調整後的資本收益率)的提升,這正是銀行經營轉型的一個根本目標。

三是發展綠色金融不僅為我行贏得榮譽,也在國際上展示了中國的良好形象,為國家增加了美譽,這是我們感到自豪的。以采納赤道原則為例,2008年我行在國內銀行中首家宣布采納赤道原則,成為當年第五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一項重要成果。作為大陸目前唯一一家“赤道銀行”,過去這些年我們一直以自身的實踐,對綠色金融國際規則施加積極影響。比如,我們每年都參加“赤道原則”協會年度大會,參與會議討論和投票表決。特別是2012年,我們作為新興市場國家的代表性金融機構,全面參與了“赤道原則”第三版的修訂工作,還與亞洲及大洋洲赤道銀行共同提交了一份旨在“關註並促進不同市場國家‘赤道原則’金融機構公平參與‘赤道原則’事務,呼籲推動新興市場國家金融機構采納‘赤道原則’並發揮其話語權”的戰略發展提案,傳遞了來自中國金融機構的聲音。

 

綠色金融的市場空間

日報:國內已有多家銀行加入綠色金融角逐行列,您如何看待綠色金融的發展前景與日趨激烈的同業競爭?

高建平:我國綠色金融將迎來新一輪爆發性增長的機遇,越來越多國內金融機構加入綠色金融的角逐和競爭,這是一種必然趨勢,我們不僅不擔心,相反還非常歡迎。

一方面,國內綠色金融市場總體處於起步階段,未來發展空間十分巨大。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與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開展的“綠化中國金融體系”研究,從2015年到2020年,我國綠色發展的投資需求約為每年2.9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政府的出資比例只占10%到15%,綠色發展融資需求缺口巨大。另據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課題組估算,2015至2030年,我國綠色融資需求將達40-123萬億元。如此大的市場空間,足以容納更多的競爭者。

另一方面,更多的金融機構參與綠色金融市場,有利於促進這個市場的加快成熟和規範。相比傳統金融業務,綠色金融屬於相對較新的領域,需要開拓、探索和規範的東西還很多。這種開拓、探索和規範,僅靠一兩家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的力量,肯定是不夠的,或者說推進的速度肯定是比較慢的,但如果有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一起參與,這個進程就會大大加快,而這種加快對所有參與者都是有利的,對國內環境、自然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更是有利的。正是基於這種考慮,過去這十年來,興業銀行一直在呼籲、推動更多的金融同業和監管部門一起來關註、參與這個市場。

我行在綠色金融市場已深耕十年。比較而盡管近期國內不少銀行紛紛加快綠色金融發展步伐,但相比較而言,在綠色金融產品線的完整性、制度體系、組織架構體系規範性以及專業技術與人才隊伍的儲備上,具有領先優勢。所以,我們並不害怕競爭,相反還歡迎競爭,因為競爭可以促使我們提高緊迫性,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既有的優勢。

日報:在市場競爭格局之下,下一步,興業銀行在綠色金融領域有什麽規劃?

高建平:我國綠色金融將迎來新一輪爆發性增長的機遇,越來越現在國內綠色金融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興業不會忘記“初心”,財富不是自私、資源應該共利,人與自然、環境、社會和諧共處是我們的共同使命。

落實到業務層面,在繼續扮演好綠色金融開拓者、創新者以及“布道者”角色的基礎上,我們將致力於把興業銀行集團打造成為全球一流的綠色金融綜合服務提供商。

一是堅定不移發展多元融資,舉集團之力,發揮綜合經營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綠色金融融資業務。

二是大膽探索發展各類投資和交易服務業務,推動構建多層次的綠色金融市場體系,保持創新優勢。比如大力發展綠色金融資產的證券化流轉,拓寬綠色金融業務資金來源;積極開展綠色金融債券的承銷發行,並穩步開展二級市場投資及做市交易業務;積極參與全國統一的碳資產交易市場建設,探索參與碳市場交易和做市等等。

三是繼續跟進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穩步推動綠色金融業務的國際化經營,參與國際市場。現在全球綠色金融的標準尚未統一與完善,但未來中國將在世界綠色金融發展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興業銀行作為國內綠色金融領域的先行者,將憑借多年的實踐經驗,研究編制“興業綠色債券指數”、環境與社會績效指標等綠色金融系列指數,並繼續參與綠色金融國際標準的制定,為中國企業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爭取更多更強的話語權。

四是有效發揮興業獨有的銀銀平臺聯盟優勢,為國內中小銀行發展綠色金融業務提供產品、技術支持和咨詢服務。目前,赤道原則84個成員中有57家與我們建立了代理行關系,未來將通過銀銀平臺把這種國際渠道優勢發揮出來,在增強國際國內金融機構的溝通交流上充當好“橋梁”,加快國內金融企業綠色金融的發展步伐。

通過發展綠色金融業務尤其是采納赤道原則,我行借鑒成熟的國際規則,快速建立起一套科學的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制度,改進原先略顯薄弱的公司治理結構和風險管理體系。短期內看似增加了業務流程,影響規模擴張,但長期看,對銀行經營尤其是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水平的提升是顯著的。

三是發展綠色金融符合政策和監管導向。

2007年以來,央行、銀監會、環保部等部門加快引入綠色金融的先進理念,並出臺一系列政策加以鼓勵,比如出臺了《綠色信貸指引》,給出了金融機構綠色信貸的標準等。發展綠色金融,不僅符合政策和監管要求,而且能搶占業務發展先機,樹立起差異化競爭優勢。

日報:既然綠色金融戰略是一個逐步論證完善的過程,那麽十年前什麽促使興業邁出第一步?

高建平:實事求是講,興業銀行的綠色金融事業是外部機遇啟發、內部創新推動以及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三者共融的產物。

從外部機遇講,2004年因為要上市,我們引進了國際金融公司(IFC)等三家境外投資者。IFC擁有先進的中小私營企業項目風險管控技術,一直是我行學習的對象。05年,IFC準備在中國引入能效融資項目,盡管規模不大,首期才4.6億元,但我們想“邊幹邊學”,積極回應,次年便創新推出了首款綠色信貸產品——節能減排貸款,開啟了綠色金融市場的“新藍海”。

從內部看,追求創新,以創新贏得市場一直是興業的重要文化與基因。所以,盡管當時國內綠色金融還是一片空白,但我們敏銳地意識到其理念和技術的先進性,果斷決定全面跟進。

最後,很重要的一點,是基於企業社會責任。要成為一流銀行、百年老店,不僅要懂“在商言商”,更要有理想和情懷,有責任與擔當。綠色金融不僅可以拓寬銀行業務,獲取經濟效益,還能幫助企業管理風險,促進人與環境、自然和諧發展。這是多方共贏的業務,值得舉全行之力,從戰略上去推動和發展。我們欣喜地找到了一條與眾不同但更可持續的履行社會責任道路。

日報:作為一項戰略性業務,十年來綠色金融給興業帶來哪些影響?

高建平:發展綠色金融包括采納赤道原則,對興業銀行的影響是全面和深刻的。

一是促進了公司治理理念和文化的提升。發展綠色金融推動我行公司治理理念實現了從股東利益至上,到兼顧各相關者利益,再到倡導環境、社會、經濟統一和諧可持續發展的三段式飛躍,這也是我們獲得客戶信任、社會支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能力。

二是開辟了新的業務門類,加快了經營轉型的步伐。經過十年不懈開拓創新,我行已形成門類齊全、品種豐富,涵蓋綠色“融資、租賃、信托、基金、投資、消費”等在內的集團綠色產品體系,綠色金融已經成為興業銀行集團重要的業務門類。

更重要的是大大加快了我們經營轉型的步伐。赤道原則是一整套操作性很強的風險識別、管理指標和工具,采納赤道原則,將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植入業務流程,有利於更加科學合理地甄選業務,排除或化解潛在的風險項目,為銀行轉型提供了可參照的規則。目前我行綠色金融融資余額超過4300億元,在企業融資余額中的占比超過14%,而不良率遠低於行業和我行不良資產平均水平。

從另一個角度看,提供綠色金融服務,將赤道原則的要義和要求向客戶傳導,可以提升客戶的管理風險能力和長期盈利能力,這將反過來促進銀行長期績效的提升。綜合來看,有利於銀行RAROC(風險調整後的資本收益率)的提升,這正是銀行經營轉型的一個根本目標。

三是發展綠色金融不僅為我行贏得榮譽,也在國際上展示了中國的良好形象,為國家增加了美譽,這是我們感到自豪的。

綠色金融的市場空間

日報:國內已有多家銀行加入綠色金融角逐行列,您如何看待綠色金融的發展前景與日趨激烈的同業競爭?

高建平:我國綠色金融將迎來新一輪爆發性增長的機遇,越來越多國內金融機構加入綠色金融的角逐和競爭,這是一種必然趨勢,我們不僅不擔心,相反還非常歡迎。

一方面,國內綠色金融市場總體處於起步階段,未來發展空間十分巨大;另一方面,更多金融機構參與其中,有利於促進綠色金融市場加快成熟和規範。

據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課題組估算,2015至2030年,我國綠色融資需求將達40萬億-123萬億元。如此大的市場空間,足以容納更多的競爭者。

我行在綠色金融市場已深耕十年。比較而言,在綠色金融產品線的完整性、制度體系、組織架構體系規範性以及專業技術與人才隊伍的儲備上,具有領先優勢。

現在國內綠色金融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興業不會忘記“初心”,財富不是自私、資源應該共利,人與自然、環境、社會和諧共處是我們的共同使命。

未來在繼續扮演好綠色金融開拓者、創新者以及“布道者”角色的基礎上,我們要把興業銀行集團打造成為全球一流的綠色金融綜合服務提供商。

一是堅定不移發展多元融資,舉集團之力,發揮綜合經營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綠色金融融資業務。

二是大膽探索發展各類投資和交易服務業務,推動構建多層次的綠色金融市場體系,保持創新優勢。比如大力發展綠色金融資產的證券化流轉;積極開展綠色金融債券的承銷發行,並穩步開展二級市場投資及做市交易業務;積極參與全國統一的碳資產交易市場建設,探索參與碳市場交易和做市等等。

三是繼續跟進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穩步推動綠色金融業務的國際化經營,參與國際市場。比如研究編制“興業綠色債券指數”、環境與社會績效指標等綠色金融系列指數,並繼續參與綠色金融國際標準的制定,為中國企業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爭取更多更強的話語權。

四是有效發揮興業獨有的銀銀平臺聯盟優勢,為國內中小銀行發展綠色金融業務提供產品、技術支持和咨詢服務。目前,赤道原則84個成員中有57家與我們建立了代理行關系,未來將通過銀銀平臺把這種國際渠道優勢發揮出來,在增進國際國內金融交流上充當好“橋梁”,加快國內金融企業綠色金融的發展步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3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