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会分红的股票更值钱?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2/624899.html

1986年我在徽州。一天从《参考消息》上看到一篇短文,标题是《选股大师林复公布他的选股秘诀》。文章很短,先是介绍选股大师林复已于今年退休,然后简单介绍了他的选股业绩,随后就是他于退休后公布的一个经验公式:(利润增长率+分红派息率)÷市盈率。

我们这代人受培根思想的影响较深。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对学习和知识很少有功利主义或实用主义思想,只要是一门知识,基本上是来者不拒。因此,看完这篇文章后,马上就将它剪下,夹在了书中,虽然那时股票离我们还很遥远。

毫无疑问,这篇文章中的公式就是现在尽人皆知的PEG的原型。唯一的疑问是文中的 林复究竟是谁?是彼得·林奇的错译或另一个译名,还是另有一位我们 不知道的叫林复的选股大师?大多数人一口咬定那一定是彼得·林奇,说是《参考消息》也会出错。但我一直存疑,认为这只是名人崇拜和洋人崇拜下的想当然。因 为彼得·林奇最终退休是在1990年,而非1986年。而且文章介绍林复的选股业绩时,举的也多是港股的例子,因此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位香港投资人。

如果说,市盈率÷利润增长率可简称为PEG,那么,(利润增长率+分红派息率)÷市盈率不妨可简称为GDPE,其中的D为Dividend,股利与额外津贴的意思。

PEG与GDPE,两者的区别在于:

1.PEG中只有PE和Growth两个要素,即市盈率和增长率(公司盈余);而在它的原型GDPE中,还有一个Dividend,是三个而非两个要素的组合。

2.在PEG指标中,PE被放在分子位置,Growth被放在分母位置,因此,计 算出来的结果是越小越好。越小,表明市盈率也就是目前的估值水平相 对利润增长率的比例越低,其成长中的价值越高。而在它的原型中,增长率和分红派息率放在分子位置,市盈率则放在分母位置。因此,计算出来的结果越大越好, 越大,表明它的利润增长率相对它目前的估值水平越高,越具成长价值。

两者对结果的判断,原理相同,取值相反。在GDPE中,当数值等于1时,可保持不离不即的态度,也就是可根据市场情况,在买与卖之间随机处理,相机而动。当数值大于等于2时,不可轻易放弃。当数值小于0.5时,坚决摒弃。而在PEG运用中则刚好相反。

既然两者的原理一样,只是计算方法颠倒一下而已,为什么还要将它翻出来说上一通?我想说的是两点。

首先,利润分配和分配方式对价值的影响。

利润分配对股价有无影响,这在股票市场上是有争论的。比较著名的有MM不相干论 (发现这种不相干现象的2位博士名字的首字母都是M)。这一理论认 为,分配政策对股价根本没有影响。理由是,股价是公司盈余的反映,不管这个盈余分配不分配,以什么样的方式分配,都无法改变股票的价值,因此也无法改变股 价。

另一派是哥顿的“一鸟在手”理论。这个理论以西方一个著名的谚语“双鸟在林,不如 一鸟在手”为支撑,认为股价与分配政策存在绝对的正相关。针对MM 派保留盈余可创造更多未来价值的说法,哥顿指出:“未来这两个字充满了疑惑。没有人能预知将来会怎样,越是长远,就越渺茫,风险越大。所以投资人士都希望 越早得益越好。”

两种观点,都有详实的数据和理论作支撑,但结论却大相径庭。面对2个理论上都能成 立的观点,PEG无疑是站在了MM学派一边,所以它将分红派息率这 一要素去掉了。而它的原型则站在了哥顿派一边,认为分红派息对股票的价值也有影响。至于在实践中的结果谁对谁错,我想这已用不着解释了。无论是美股、港 股、沪深股市,都已证明分配政策对股价以及人们对股票的价值判断存在较大、有时甚至是根本性影响。因此,我曾说过这样一个观点:将“(利润增长率+分红派 息率)÷市盈率”改造为“市盈率÷利润增长率”,反映了学院派理论对股市的渗透和影响的日益加重,从实践角度说,不是进步了,而是倒退了!在理论与实践之 间,成功的投资人士从来都会将实践放在第一位,而将理论放在第二位。

在承认了分红派息对股价有影响后,另一个问题也就顺理成章了。那就是以红股形式分配比以红利形式分配,对股价以及当期价值的提升度更大。这一点,只需一个简单的算术题就能证明。

假如目前的股价是10元,每股分0.2元。相对10元的股价来说,其分配比例是 0.2÷10=0.02,股票的当期价值只提高了2%。如以红股形式 分配,其分配比例是2÷10=0.2,股票的当期价值提高了20%。“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前者拿到的是一只小鸟,后者拿到的是一只大鸟。

明白这点,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每到中报和年报公布期,市场总会关心公司的分配政策以及分配比例。就会理解为什么许多股票仅仅凭借高分配,其估值就可以提高到不可理喻的程度。其间固然有投机成分,但也有合理的成分——任何一个大趋势、大潮流,都不是靠投机所能带出来的。

其次,我们该如何运用这个公式?

无论是PEG还是它的原型,都是一种经验公式,不是绝对的价值评估指标,因此在运用中,要尽可能遵循谨慎原则。

大多数人在用PEG指标时,都喜欢以动态市盈率(即当期的年化市盈率)为分子来计算PEG。这样算出来的PEG会在很大程度上高估股票的实际价值。

举例来说,一家公司,股价20元,去年三季度的每股税后利润为0.2元,全年 0.28元,今年三季度的每股税后利润是0.30元,当期利润增长率为 50%。那么,它的动态市盈率是20÷(0.3÷3×4)=50(倍)。和它的利润增长率相比,其PEG正好是1,处于相对合理状态。

但是,以它去年的每股税后利润为分母,计算它的市盈率,就是20÷0.28=71(倍),代入PEG公式,结果是71÷50=1.42。这样的PEG就超出了合理范围。

问题出在它今年三季度的税后利润已是增长后的利润了,再以它来计算市盈率、计算PEG,等于将一个增长率重复使用了2次,扩大了它的成长价值。

相关的事例很多。比如以前曾有一个很著名的成长股,那年它的市盈率按上年的每股税 后利润计,炒到了100倍。仅仅是因为它当期的利润增长率为 50%,而以当期的每股税后利润年化后计算,市盈率只有50倍,所以许多圈内人都认为它依然合理,因为按当期税后利润算,它的PEG只有1。但是,按上年 每股税后利润算,其PEG实际上已经到了2!我将这一结果发表出来后,许多朋友还认为这样算不对。但最后,这只股票下跌了近70%。

以谨慎的原则运用PEG或GDPE,可注意的地方还有:公司过去几年的利润增长 率,即该公司的利润增长是否稳定、持久?其未来的增长率是多少?我们 是否应该把虽然PEG低于1或GDPE高于1,但市盈率过高的股票去掉?等等。不过,既然是一种经验公式,那么这些也就不讲究啦。

在当今股市,离开了成长这个至关重要的要素,一切所谓价值都是毫无意义的。这是笔 者一贯的思想。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或者将来,我们这个市场从来都 没有离开过成长这条主线。只是在某种情况下,它会以一种变态的方式如概念、题材等呈现出来而已。因此,从PEG返回到GDPE,并以谨慎的原则来运用它, 也是策略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为金证导航技术暨运营总监,邮箱:[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