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日本CP值最高豬排丼店獲利秘密

2015-08-17  TCW


「日語豬排的發音跟『勝利』的發音相同,比賽、考試前為了好兆頭,都會吃一碗豬排丼。」日本豬排丼專賣店「吉豚屋」所屬公司Arcland Service會長兼執行長臼井健一郎,為了台灣一號店開幕專程來台,他捧著熱騰騰的豬排飯,稀哩呼嚕下肚,希望台灣消費者也能像日本一樣喜愛豬排丼。

吉豚屋是日本平價餐飲傳奇,每年有三千萬人次光顧,平均四個日本人就有一人吃過,一九九八年剛成立時,打著「豬排丼的吉野家」,以一碗豬排丼四百九十元日圓(約合新台幣一百二十五元)幾乎是市價對折的超低價殺進市場,打下日本第一大平價豬排丼連鎖店地位。

低價策略讓它過去十年營收成長一.八倍,去年淨利率高達九%,而日本前三大牛丼飯連鎖店Sukiya的淨利率僅二.一%,這個表現也高於台灣國內連鎖餐飲龍頭王品。

廚房自動化,兩人搞定內場

低價高毛利,在管理學裡是難以兼得的商業模式,吉豚屋如何做到?

走進吉豚屋廚房,中央工廠送來醃好的肉片,內場人員只要裹上麵包粉,丟到自行研發的炸豬排機,三.五分鐘即可炸好一片;按個按鈕,機器自動量出二百四十公克的飯;特製的電磁爐依豬排大小設定兩種火力,工讀生按扭即可加熱。

一客豬排丼從油炸到上菜僅四.五分鐘,近乎全自動化的廚房,只需要兩名內場人員,這讓吉豚屋的人事費僅占營收二五%,比日本一般牛丼業者少了八.八個百分點(日本牛丼連鎖店松屋的人事成本占營收三三.八%)。

吉豚屋可以低於市價一半提供產品的另一個秘密,藏在冷藏豬肉貨櫃裡。

在吉豚屋成立前,日本國內豬排丼價格是一千日圓以上,少有業者敢低價切入市場。吉豚屋每月從美國、加拿大直送三百噸豬肉到日本,其價格比日本國產豬肉便宜兩成的秘密,就是以便宜與昂貴豬肉搭配裝進貨櫃,讓每公斤的均價達到不被課重稅的標準,才能打低價戰法。

商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黃淑姿指出,餐飲業中食材成本一般占比三成,吉豚屋還成立肉品加工廠,等肉品運到日本後,便宜的豬肉就批發給肉品公司販售到超市,或者做成漢堡排供其他餐廳使用。

創業第五年,吉豚屋直營店加上加盟店總數就超過一百間。政大企管系教授于卓民分析,量大才能制價,它勢必得以加盟方式加速展店,以防競爭者切入,但是這考驗總部管理能力能否跟上。

拓點過快,曾一年倒二十家

二○○二年開始有加盟店出現虧損。快速展店後就連郊區、車流少的公路旁也開加盟店,臼井健一郎檢討:「原本(產品)以男性上班族為目標,卻把店開在沒上班族的地方。」業績下滑後,為了招攬生意,總部就得開發出女性和兒童餐,增加家庭顧客、提高客單價,反倒流失原本的男性客群,臼井健一郎說,就像是惡性循環,加盟店的利潤變更差,曾經一年開十五家店,結果年底關了二十家。

「你應該去切腹!」在加盟體制改變的說明會上,一位加盟主首先發難,「還錢來!」其他人紛紛叫囂。現在談起來,臼井健一郎微笑裡帶著尷尬說:「三年的時間(二○○二年到二○○五年)我們沒開加盟店。」他忍痛關掉二十家店,當時日本吉豚屋的淨利不過一億日圓,關店成本卻花了四億五千萬日圓。

針對已經加盟、還沒開店的業主,臼井健一郎從北海道到九州,一路鞠躬退還加盟金。他反省:「我們(當時)太有自信了,忘記最初成功的原因。」

改革第一步,重整菜單。剔除女性餐點和兒童餐,改回以男性為主;關掉賠錢店,新店鋪選在車站出口,或男性上班族常去的柏青哥店旁。

現在吉豚屋開店得調查:商圈就業者人口、早中午的人流、十二小時車流、商圈內牛丼店的月營收等,假設有附設停車場的店鋪,還要外加評估車子開進來停車場時最容易經過的動線等二十到三十個指標,分數到了才開店。像是東京新橋店雖然僅有二十個座位,但最多一天有八百人次光臨,翻桌率四十次。

第二步則是讓利加盟主,賣給加盟主的物料原本總部賺一○%,後改為賺二%, 臼井健一郎說:「扣除物流後根本賺不了多少,但是當加盟數變多,做出規模經濟,就算賺二%也能獲利。」

利潤增加的誘因,吸引更多加盟主,自二○○七年至二○一四年,加盟店數由七十三間增加為一百九十三間,成長一.六倍,同期間直營店僅成長一倍;現在加盟店已經占全部店鋪近三分之二。日本吉豚屋淨利率也由十年前的一.九%,提升到去年的九%。

眼紅於吉豚屋的高獲利,松屋也成立豬排丼品牌對打,因為只要日本計畫簽署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屆時進口豬肉的關稅會下降,淨利率保二%的牛丼業者,更有動力跨入高利潤產業。

面對未來的豬排大戰,日本第一豬排男的臼井健一郎很有自信的說:「我不看對手,只要今天來的客人明天還會來,就不會輸!」他深知只有做好每個環節,不讓主力客戶流失,才能打勝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