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联储的会 2分之1自旋

http://xueqiu.com/9132408460/46171366

5月4日我在雪球上回复雪友说美联储官员提早知道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乃至有官员提早卖空股指获利。之后清风徐来提到鲍尔森回忆录也是如是说。我给他的回复是美联储的内部会议记录已经公布,有时间我会去翻翻。(遂成此文,且置因缘。)
美 联储一般会在会议后公布小结(minutes),其内容枯燥空洞,但也算言简意赅。于2014年春它又开放了2008年每次会议的录音抄本,详细记录与会 人员的每一句话,乃至每一次笑声。我在2014年曾读过新闻媒体对这些抄本的描述,这次自个阅读后,得到的第一个结论是-新闻媒体果然不值信赖。
美 联储的会议大约两个月举行一次,除了伯南克、耶伦等人,还有各大地方性储备银行的行长,经济学家,职员等。有权发言的人加总大约在20-30人。伯南克对 每个人的话语权都非常尊重,故而一个问题他们要开2天的会。我估算一次会议的总时长在6-10个小时。因为很长(150页一次会议),我只把2008年 10月28日完整读完。此外,我也有选择的读了些12月15日和次年3月17日的部分。因而我对他们的解读,很可能是偏颇的。
---
之所以选择2008年10月28日作为啃食目标,是因为10月是股价雪崩的开端,以雷曼的倒台作导火线,我想了解美联储官员当时对情况的理解程度、和心理状态。
先谈谈美联储官员当时的共识和辩论议题。
共 识方面,美国房价从2007年开始下跌,逐渐影响到各行各业,使得2008年年初时美联储对经济的预期已经开始放低,以至早早的开始逐渐降息。但是这段时 间他们并不认为经济会出现下滑,只认为会放缓。(插一句,他们对经济的预测可分俩层,一层是各自地方储备银行自主开发的经济计量模型之预测,一层是银行行 长结合自己对经济的判断做的修正。第二层其实可以忽略,因为观点与计量模型预测差别不大)之后,根据与会人员的说法,国民在9月份突然断崖式悲观起来(他 们举出不下百例,我就不提了),流动性极速缩减,经济计量模型一致认为下半年经济会缩减,问题会持续到2010年,失业率会在7.5%以上,降息迫在眉 睫。(除了两人反对降息,一是认为会造成通胀,另一认为经济很快会反弹、到时候又加息会给国民传递错误信号。)
说起辩论的议题,Mr Lacker虽然提起降息会造成通胀,但很快被伯南克压了下去,让Lacker私下来讨论这个经济理论问题,他会给“上课”。此外,Mr Bullard提出降息无用论,乃至降息反作用论。降息无用论在次年3月的会议录音看来,已经被广泛且强力的接受,但这时候伯南克的回答,大意是“不至于 没用,管道再不通也还有点用,且我们必须给国民一个信号”。简单的说,反对降息的辩论并没有收到过多的重视。
--
在着手阅读之前,我最感兴趣的几个问题是:当时(1)美联储高官们对未来股市的走势怎么看;(2)他们对金融海啸的原因有多少了解;(3)他们对投行和衍生品的态度是怎样的;(4)他们对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判断几何; (5)他们对使用货币工具的有效性和风险看法是什么。
以下对这5点一一陈述。
(1) 联储委员会提供的分析(名绿皮书)假设股指会在未来几个月反弹8%。但实际上与会人员并没把这个假设当回事。他们开会当天,股指大涨,伯南克听到这个消息 还调侃Dave(经济学家,可能参与了撰写绿皮书)干的好,之后大笑。堪萨斯地方储备银行主席Rosengren指出第四季度股价很可能还会继续下跌。他 的理由是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的杠杆被券商强制下调,而股市是流动性最强最容易撤资的市场,所以基金们很可能会通过卖股票来补交保证金。对此无人异议。 不过Rose也指出,因为他们没有具体的数据,无法得知基金们现在离被强制撤资的程度。
(2)第二点想来最有趣。我们今天都知道08年的金融危机 起始于房产泡沫,破裂后蔓延至房产债务打包证券CMO,随后流到一系列衍生品上。我们今天也知道这些衍生品种风险最高的那一批基本都保留在了投行和其他大 型金融公司的手上,而非基金公司或百姓的手上。10月28日,雷曼破产后近40日,美联储官员对这些情况有多少认知呢?翻完这150页,我惊讶的发现,当 时美联储对问题的认知接近为零。他们对经济的讨论让我产生错觉,衍生品和投行从来不存在的错觉。虽然会上有数次提到房产,且正确的分析了随着股价下跌的财 富效应和公司裁员,会有更多的人房贷违约,故而房价要触底还需要几年。但提起这点的次数(几十人发言,有共识的观点会多次被提到)太少,也未受到重视,更 没有谈到这一现象会对CMO有何影响。由此看,雷曼破产的具体原因,美联储还未收到汇报。那么,他们认为金融海啸的原因是什么呢?每个发言人的观点都不太 相同,最常出现的三个观点是/1/怎么突然9月份经济就全线萧条了,怎么流动性刚紧缩银行就开始惜贷了,怎么美国出问题全世界经济都出问题了,这些现象都 不和经济逻辑;/2/通过和企业界人士(contacts)交谈发现,企业对未来预期下调很快,投资停滞并开始裁员,银行惜贷,造成经济下滑的连锁反应; /3/不透明的私募基金很可能因受到券商的“勒索”而大量抛售,造成金融市场流动性缺失。总结起来,用伯南克的会末陈词,“不管是什么原因”(就是不知道 原因),美联储必须及早行动。
(3)10月28日的会议看来,美联储还没有意识到衍生品和投行在金融海啸中扮演的角色。伯南克的会末总结可以很好 的说明他们当时对投行的态度:他说很多人抱怨美联储前后不一,一会儿救了Bear Stern,一会儿又让雷曼倒台。他对此持不同观点,认为救银行是因为银行是流动性收紧的受害者,本身并无问题,且让银行倒容易造成系统性风险。至于让雷 曼倒台,是因为美联储没有那个资源再去救一个银行。(这时候,他们认为给银行注资是很严重的市场干预,需要严肃探讨,而当时大家都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 性,所以他说没资源。)到了12月16日,他们开始意识到衍生品的问题。这在当日伯南克开篇的一句“你们都知晓了各种”。。。 “如MBS,以及其他借贷形式许多我连名都叫不出(众人笑)”可以看出。
(4)在10月会议前半段,大家把经济危机的深度与1991年和 1980s年代的经济下滑进行过多次类比。在探讨降息的必要性时,他们也数次提到日本的教训。且随着日本被提到的次数增加,会议的后半段他们发现当时美国 的状态和日本更接近。然后Mr Evan在接近尾声时说了一句,你们做了那么多历史的对比,但却成功的避而不谈1930年,这很compelling(直译“令人信服”,可能是反话)。 我想,把严重程度和日本类比,是比较接近现实的。后来联储对外宣传说是如1930年一样的大危机,是言过其实了。
(5)在10月的会议上,他们对 降息以外的政策没有过多讨论。但有多位与会人员提到降息对经济模型在数年内的预测几乎没有影响,而反驳的声音标榜的都是降息的政策信号。在会末,伯南克总 结道,货币工具对扭转经济危机是不会有很大效的,之后还必须依赖于财政政策,包括注资、买坏债、失业救济等。他也指出,这些财政政策需要政治条件成熟才能 使出来,而这个条件也就刚刚开始成熟。至于货币政策的风险,他们在12月的会议上做了集中的讨论,但当时通缩风险严重,所以发钞华丽转身成了控制风险的工 具。
--
我的结论,如果非要强用一句话说明-联储会议上每个人都底蕴深厚,但制度性或信息的缺失让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并不比市场了解的更 多、更早。在2008年这样的特殊时期,投行的不透明,使得他们的讨论总似隔靴搔痒,难以直指症结。换句话说,索罗斯在讨论反身性原理时对政府的功能评价 是对的,即很多时候政府自己也不知道在做啥。
值得一提,如果美联储愿意及时的公开其每次会议的录音,哪怕他们未必完全了解经济的现状,我仍然认为听他们10小时话胜读50小时新闻。可惜因为会议的敏感性,这些录音从来都要隔很久才公布。即使如此,作为史料,它们仍然是很好的读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5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