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專欄】校園移動互聯網:一塊難下口的肥肉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5/148173.html

i黑馬註:在移動互聯網垂直領域創業者心中,高校市場一直是他們虎視眈眈的一塊肥肉。然而,由於高校社群的封閉性和特殊性,無論是大平臺還是小公司,在實際的運營推廣中,依然會發現這塊“肥肉”難以下口。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金鑫shinking


在我國,目前各類大學生數量約在2000萬左右,其一年的開銷,包括教育費用、娛樂休閑、交友的費用,平均每人每年4000元,這就意味著有800多億的高校市場。另外,大學生有著相對更長的智能手機使用時間,而學生時期又是一個人的產品使用習慣形成時期。因此在移動互聯網垂直領域創業者心中,高校市場一直是他們虎視眈眈的一塊肥肉。

然而,由於高校社群的封閉性和特殊性,無論是大平臺還是小公司,在實際的運營推廣中,依然會發現這塊“肥肉”難以下口。

高校需求多樣化 功能服務難複制

大學生的需求豐富多樣,然而不同高校有不同“個性”,很難提供服務統一化的服務

就拿目前專註該領域的一家南京創業團隊舉例。剛開始他們在東南大學做“你好東大”APP試點運營,由於產品提供的“查跑操”(次數)功能是學生們的剛性需求,因此僅發3天單頁就新增了5000個用戶。然而,並非所有學校都需要查跑操,同一功能在其他學校可能完全不適用。

再說說“訂外賣”服務,有的學校有提供送外賣服務的學生團隊,有的沒有;有的校園周邊商家可提供配送,有的市場穩定飽和不需要外賣。而這些外賣服務質量也都參差不齊,這就給服務的整合和監控帶來了難度。若自己去建立配送團隊,不僅會加劇運營成本,還有可能被餓了麽、美團外賣等有錢、任性的土豪們玩死。

由此可見,因為每所大學的管理方式和運營環境不盡相同,因此某些功能和服務無法在短時間內快速複制。

細分領域易切入 想做平臺不容易

那麽,大學生是否就沒有通用的需求呢?答案當然是否定。能想到的有兩大類,一類是“查課表”、“查成績”等教務必備工具,另一類是“找兼職”、“訂車票”等和大學生相關的生活服務。前者已得到市場驗證,如超級課程表,後者業內尚未出現代表性產品。

就推廣而言,工具類產品在初入校園時的確可以迅速擴大用戶基數,但這很難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在競爭激烈的移動互聯網行業,想要形成核心競爭力,就需要在產品背後構建完善的服務體系。可預見的是,盡管學生對生活服務的總體需求很大,但由於涉及的行業眾多,創業公司想“一口吃個胖子”做平臺是不現實的。因此,從某一垂直服務領域切入對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 

如,針對目前兼職市場監管混亂、兼職信息不透明的現狀,原“你好東大”團隊推出了“同學幫幫”APP,主要為大學生提供靠譜的兼職崗位和配套保障服務。筆者試用後發現,所有兼職雇主均屬認證商家,提供的也均為直招職位,充分保證學生可拿到一手的薪資。而“同學幫幫”扮演的是技術和安全保障平臺,在報名流程上也更加精簡,省略了中介和校園兼職代理,從而提高雇主招募和學生應招的效率。另外,該產品還提供舉報賠付服務,提高了學生對以往兼職信息的信任感,相比同類產品更重視用戶體驗。從初期推廣情況來看,該產品因學生的口碑傳播產生了較為明顯的良性影響。

然而,無論從事哪一細分領域,都只是校園生活服務的冰山一角,僅能服務於其中一小部分學生。想要成為平臺產品,吃下高校市場這一整塊“肥肉”,創業者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將產品做到極致 與學生合作運營

目前,專註高校市場的移動互聯網創業團隊有不少,大部分還是學生團隊,產品普遍質量較差;還有依賴於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的校園電商,他們服務的對象也局限於其所在的學校或周邊學校。盡管這些團隊有各種缺點,但大部分也確實為學生提供了便利。因此校外的創業公司若想要粗暴進入,就會面臨“不接地氣”的窘境。

那麽創業公司還有機會嗎?顯然,若能發揮研發和產品的優勢,把用戶體驗做到極致,並利用好上述的校園資源,還是能形成強大競爭力的。最快的方法是針對某一類目或功能,找到相關學生組織或關鍵負責人,根據其意願、規模和能力,建立差異化的合作模式,讓學生團隊或個人來對所在類目負責。一方面,對一些學生來說,他們樂於用這種方式證明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對公司來說,既減輕了運營負擔,又可以快速拓展有效用戶。 

值得註意的是,找到合適的合作機會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一旦有學生做了不靠譜的事,用戶只會吐槽產品本身。

重視和用戶的關系 制造口碑傳播

說完了運營,再談談推廣。

一般的APP推廣最講究的是在應用市場的排名、搜索引擎的優化等。但對於高校市場,由於其地理位置相對集中,所以傳統地面推廣會更加精準有效。但即便如此,也可能遭遇“不可抗力”——主要體現在高校行政力量的幹預,故線下渠道也需講究方式方法。對此,“同學幫幫”團隊也分享了他們的推廣經驗:通過贊助校園活動來植入產品,或者招募兼職學生來掃樓發單,在性價比和風險控制上要比在校內做地面活動更有優勢。

另外,口碑營銷也是容易被創業者忽視的一點。大學生是一個群體效應很強的群體,相對其他營銷方式,他們更信任熟人或準熟人的推薦。因此一款APP產品想要進入這個群體,最有效的方法是先通過各類社交媒體和潛在的目標用戶做朋友,讓一小部分學生先使用和認同它,再通過開展線上線下活動維系用戶關系,讓他們成為口碑傳播的源泉。

當然,用戶運營可是個細致活兒,需要付出的可不只是耐心,有時候更看重個人魅力。

校園移動互聯網是個讓不少創業者口水直流的肥肉,如何完全吞到肚子里是讓各家創業者頭疼的事情。就目前來看,與其各自為營,不如專註於細分領域,反正肉一直都在。小公司們既然無法整吞,不如坐在一起學習怎麽肢解它。不過需要註意的是,無論結果如何,巨頭們只需躲在後面等著他們乖乖送到自己嘴邊就可以了。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點擊鏈接,和作者一起交流:http://ask.iheima.com/?/people/shinking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