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代企管大師如何養成? 司徒達賢:好奇心帶我超越挫折

2010-11-22 TWM




從亞洲第一位主攻企業政策的博士到台灣企管大師,司徒達賢三十年來在政大企管系誨人無數,許多上市公司大老闆都曾上過他像魔鬼訓練營一般的課。不論經驗如 何豐富,學生總是被他問倒,他是如何掌握浩瀚的知識?如何能夠不斷成長?

口述‧司徒達賢 整理‧陳兆芬編按:人一生忙碌究竟要追求什麼?有人希望賺大錢、有人追求名望、有人為了權力,然而「台灣企管大師」司徒達賢很年輕時就相信:人一生應該追 求的是「知能的持續成長」。他說,為什麼人在年輕的時候較容易獲得滿足?因為每天都生活在一個不斷成長、不斷進步的過程中,例如小時候本來不會走路,後來 學會走路;本來不敢自己乘坐公車,後來會了,這些都帶來成長的感覺。為什麼年紀大了,反而所有能力都退步?司徒達賢十一月八日在政大的一場演講中,分享他 的人生如何不斷成長的祕密。以下是演講紀要:年輕時可以快速成長,但到了我這年紀,所有能力都在退步,如果我們能夠「持續維持知能上的成長」,就可以經常 保持心情上的愉快。學習的動機主要基於好奇心,要對很多事保持高度好奇,就會每天有發現、每天有進步、每天可以自我檢討。熟識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很有好奇心 的,我與他們在一起時,常會詢問:「你最近做什麼研究?你的產業有什麼特性?」聽到這些問題,請不要覺得我是在質疑或在蒐集資料寫報告,我就是好奇!對我 來說,我喜歡知道這些事情。

母子問答造就強烈好奇心

好奇心哪裡來?這要追溯至「學齡前的母子問答」。我出生以後,母親就把工作辭掉在家帶小孩,什麼叫做帶小孩?我認為簡單來說就是Q&A。小孩天生有好奇 心,什麼都愛問,然而大部分的家長極可能回答「問這幹什麼?你將來長大後就會知道」、「學校裡面會教,現在不要問我」,或是給小孩一些不合道理的答案。小 孩很單純,聽了之後會信以為真,都記在腦子裡面,之後到學校發現上課講的都不一樣,會造成腦筋的混亂。

我的媽媽很好,對於每個問題她都有問必答,自我有記憶開始,她的「工作」就是回答問題,我可以隨便問,但她從不隨便答,答案可能簡化,但都是正確的方向, 所以在我上學以後,對很多事都已有正確的印象,對學習效果十分有幫助。

我相信,有很多小孩的好奇心是在「為什麼問這麼多?長大你就會知道了」的回答中快速折損。好奇心在學習過程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學習時會有挫折,在請教別 人問題時,會透露你的無知,甚至產生挫折感,但如果很好奇又很好學,就不在乎這些挫折。因為將不懂的事搞懂,是一種成長,將事情逐漸弄清楚的過程,是一種 愉快的經驗。這說明了,何以好奇心是學習動機的一項關鍵因素。

反覆閱讀養成圖像思考能力從小學二年級起,我就開始閱讀章回小說。有些小說我看了一次又一次,到小學三、四年級已經看了六、七遍,幾乎可以倒背如流。

若內容看不懂,就不斷地閱讀直到懂了為止,在反覆閱讀中逐漸培養出圖像思考能力。換言之,當我在看小說時,會在腦中描繪出場景與人物,並試著將整個故事的 來龍去脈,在腦中拍出一部「電影」,看了幾次以後,電影拍得越來越清楚,逐漸就培養出圖像思考能力。

我現在訪問一家公司或討論個案時,心裡就開始建構圖像,同時腦海中開始拍起電影,開始描繪公司的故事,所以我們能藉此快速想像一家公司如何運作、物流系統 如何運轉、如何處理人事糾紛。

另外,圖像思考也與記憶力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現在開小、中學同學會時,當大家聊到過去的種種回憶,我常能把腦中的錄影帶調出來,說出當時某人坐在哪裡、做 過什麼事情等等。

土法煉鋼 笨人自有笨法子在大學時修習了「人事管理個案研討」,每周都有不同的個案主題,對於沒有實務經驗的大學生來說,真是毫無頭緒,不知從何著手。但「笨人自有 笨法子」,我每周在熟記個案內容以後,就讀一遍三百頁的︽人群關係︾(姜占魁教授著),並在與個案相關的學理上做下記號,進而據之整理分析。這種方法雖然 較為費時費力,但此一學習方式,可以有效結合理論與實務,使所學更為扎實。

讀博士時,我為了在上課時掌控發言權,常將指定書籍的內容繪製成詳細的因果關係流程圖,讓同學可以照我的架構去討論。同時我也旁聽多位老師的個案教學,學 習個案教學的技巧。

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後,還去報名學習速讀。原本以為速讀是在練眼力,後來才發現速讀必須從精讀開始,亦即在仔細看完一篇文章之後,把各段落重點、因果關係、 起承轉合做成書面摘要,進而在十秒之內,快速理解與連結文中之意涵,反覆幾次以後,文字跟圖像在腦海中轉換成觀念與觀念的連結,進而出現融會貫通的效果, 並可以對文章內容產生更高層次的理解與引申。

「速讀」讓學習更有效率

我也藉由此方法落實在教學上。後來我依上述「精讀╱速讀」的方法,把上百篇文章逐篇摘要整理,發現的確可以體會出超越文章內容的想法或觀念。這在教學以及 對學生提問或彼此問答的過程中,不僅讓學生更有所啟發,也讓我在學理觀念上得到極佳的學習與成長效果。

學習的心態應以「好奇」為基礎,承認自己的無知與不足,不懂的就問,想法即使不成熟也講出來,而且誠心歡迎別人的評論與指正,進而藉此獲得自己知能的成 長。在學習方法上也應不斷進行研究發展,這就是我對學習的基本態度。

司徒達賢

出生:1948年

現職:政大企業管理學系教授學歷:美國西北大學企業管理博士經歷:政大副校長、政大企研所所長、政大企管系系主任作品:著有《管理學的新世界》、《策略管 理新論》、《打造未來領導人》等書,《今周刊》闢有專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3

日本人的冷靜不是一天養成

 
2011-3-21  TCM




三月十一日下午二時四十六分,芮 氏地震規模九‧○地震爆發開來的那一瞬間,海嘯便開始以每小時八百公里,相當於噴射機的速度向海岸襲來。

日本氣象廳監測海嘯的第一道防線,是在兩分鐘內,根據地震震央位置與規模,推算出海嘯可能的登陸時間與高度,以發布海嘯警報。只不過,氣象廳第一時間估計 的地震規模為七‧九,而地震實際釋放的能量,卻是這個初估值的四十五倍。

海嘯監測的第二道防線,則是海嘯登陸時的實際測量。日本沿海遍布氣象廳的「檢潮所」,其中利用水壓測量海面高度的「大型海嘯觀測計」,足以抵擋十公尺大 浪,能將海嘯登陸的時間與高度即時傳回。

但日本氣象廳萬萬沒有想到,即便有了雙重的監測,但這次的海嘯規模,卻是遠遠超乎掌控之外。

不敵機器極限 海嘯檢測站全毀,未能傳送數據

「海嘯可能很早便上陸,」三月十二日的記者會上,地震海嘯監視課課長橫山博文語帶遺憾的表示,海嘯在地震發生後快速來襲,居民很可能來不及往高處逃難。

事實上,青森縣到福島縣之間,測量海嘯實際資料的十八間「檢潮所」幾乎全被海嘯沖毀,沒能即時傳送任何數據。這意味著,沒有客觀的測量能告訴人們,海嘯實 際在何時上岸。

海嘯雙重監測系統的失效,說明了一件事:即便如日本這樣防災意識高漲的國家,再多的事前推演,只消一次的「出乎預料」,人們便只能接受大自然無情的毀滅與 破壞。

而真正的恐慌仍在後頭。首相菅直人在十五日召開緊急記者會,宣布核電廠火災引發高濃度核能外洩。地震威力超越核電廠的負荷,福島縣第一核電廠的四座機爐在 四天內發生三次氣爆,連自衛隊也不知所措,「我們完全沒有know-how(訣竅)……是從沒有過的救災經驗。」種種跡象顯示此次災害的規模,完全超乎日 本的預期與掌控之外。

雖說,世上沒有「萬全」的準備,但日本人從錯誤經驗中徹底學習的精神,卻足以做為所有國家防災的典範。

記取阪神教訓 遲遲未向自衛隊求援,延緩救災

相較海嘯肆虐下東北地區的滿目瘡痍,受到五級強震波及的東京首都圈,處處聳立的摩天大廈彷彿無損,就財物損失、死傷人數而言,傷害幾乎顯得微不足道。

「若說世界上有個地方,準備好應付這樣的歷史性災難,那一定是日本。」任職於美國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天然災害危機處理的資深顧問懷特 (Stacey White)如此表示。日本做為防災救難的模範生,憑恃的便是從過去的錯誤中徹底反省改進,可說是用慘痛的教訓換來的。

尤其,一九九五年的阪神大地震,為日本全國上了難以磨滅的一課。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回顧,相對於今日的沉著表現,當時日本政府反應是一片混亂,「內閣會議報告時指稱,京都發生了地震——而京都距離實際震央卻有五十英里。」政 府無法下定決心向自衛隊求援,災後救援行動更是反應遲鈍。

當時神戶區域散布著一九八一年之前興建,未達抗震標準的老建築,全毀、半毀的屋數超過二十萬棟。阪神高速道路坍塌的景象,更讓以建築技術自豪的日本工程師 抬不起頭來。

如今十多年過去,日本從阪神大地震的反省中走出來,一步步修正出近乎完美的地震因應程序。建築物必須能夠抵擋七級震度的地震,在反覆的宣導與演習下,就連 小學生也懂得在地震發生時暢通門戶、關閉瓦斯電源、不能乘坐電梯等基本知識,隨時儲備手電筒、飲水、口糧。

再造防災科技 速報系統,搶先三十秒示警

特別是日本民眾大難當前,仍表現出高度的冷靜與耐力,更是讓《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等國際媒體「向日本國民獻上最深的敬意。」

首當其衝的仙台市內,貨架上物資所剩無幾,人們仍舊安靜的依序排隊購物,或者花上幾個小時,靜靜等待公共電話打回家報平安。除了強調團體秩序,喜怒不形於 色的民族性之外,日本人災後沉著的反應其實是防災教育深耕多年的結果。

二○○七年十月啟用的「緊急地震速報」系統,則將日本的地震防災推向科技的最先端。雖然無法預測地震,卻可能趕在震波到達災區之前,透過電視、廣播、手機 簡訊,搶先三十秒送出警告。

面對災害,也許人定終究無法勝天,但是日本的例子說明了,世上雖沒有「萬全」的準備,但盡人事,卻是我們面對大自然,最應該學會的謙卑。

然而,大海嘯引發的核電廠危機,對日本而言,卻是一個全新挑戰。善於記取教訓的日本,能否在缺乏任何經驗法則下,化解前所未有的威脅?這不但是日本,更是 全世界需要共同解答的新課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76

五大步驟 養成好習慣

2011-9-19  TCW




假設樹上棲息著五隻鳥,現在,其 中的三隻打算飛走。請問還剩下幾隻?

答案是,還剩五隻!

想要變成飛上青天的鳥兒,卻總覺得少了一雙好翅膀;想要建立好習慣, 卻總抓不到竅門,陷入「三天曬網,兩天打魚」的窘境嗎?

「大家以為要養成(習慣),要靠意志力,但其實意志力只是其中一種力量。」國內習慣 心理學權威、台大心理系教授柯永河,為大家點破迷思。

事實上,許多人將無法成功培養好習慣的原因,歸咎於毅力不如人,反而會產生消沉的負面 情緒,打擊到自己信心,對好習慣養成造成更大阻力。

其實,所謂習慣,只是「刺激」跟「反應」間「穩定的關係」。

現在,就在心 中默想一個希望建立的好習慣,跟著下面的五大步驟,你也能夠讓習慣成為你的好朋友!

第一步:幫習慣打分數 淨好處分數越高,動機也越強 第一步,請先為這個習慣帶來的好處與壞處打分數!

這個習慣對你來說,到底是好處多還是壞處多?實際打分數,可以幫助你釐清建立這個習慣對你 的影響程度,換句話說,是讓「刺激更強也更明確」。

自己設定一個量表,一到五,一到十,都沒關係,重點是要實際量化比較。將好處的得分,扣 掉壞處的得分,就可以達到一個「淨好處」的分數。

在心理治療已有超過四十年臨床經驗的柯永河,近年在台灣大學開設了「習慣之培養與改變」課 程,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一百二十位學生選修過這門課,每個人對於自己目標的平均達成率達七成。若是以一般心理學角度,每十次只要有六次達成,就是一種穩 定習慣的標準看來,成功率可說是百分之百!

而幫習慣打分數,是每個學生一開始必做的功課。

第二步:幫習慣下定義 定義越清楚,執行機率就越高

第二步,請具體定義出你想培養的好習慣的行為內容。

以減重這個目標來說,是減五公斤,還是十公 斤?若要減五公斤,那麼所要搭配的行為,是早餐中餐都吃飽,但晚餐不吃,還是三餐都均衡的只吃七分飽?

定義越清楚,代表要做的「反應」越清 楚,減少你去「想」該怎麼做的力氣;換句話說,可以降低你做出這個反應的難度,連帶的,反應的出現頻率,自然會增加。

第三步:把目標分階段 拆成小步驟,達成率增三五%

第三步,請替目標分階段。

心理學研究證實,當人離目標越接近的時候,力量特別強;離開的越遠, 力量越弱。因此,當把目標變成數個階段的小目標時,才會產生「再努力一下,就快要達到了」的動力。

也曾有實證研究指出,只要將一個大目標拆 解成幾個小步驟,最後達成機率就會增加三五%。

因此,如果你想要減重十公斤,請不要設定一個月要減十公斤的計畫,也不要只設定一個一年減十 公斤的計畫。前者,像天上飛的小鳥,怎麼抓也抓不到,後者則太過遙遠,也沒有實踐的動力。

比較好的方式,是設定一個月減一公斤,最終目標是 一年減十二公斤的計畫,不但讓自己感覺更接近目標,有助於「讓刺激更強烈」,同時短期目標也更容易時時自我評估。

第四步:訂定獎懲方法 對賞罰反應越強,行動力越強

第四步,要使用適當的獎賞或懲罰。其實,所謂的獎賞或懲罰,都是一種「刺激」。每個人對於相同的刺激物,產生的 反應強度並不會一樣,你可以評估自己的喜好,為自己選擇適合的方式。

身兼暢銷書作家、律師、耶魯管理學院教授數種身分的知名學者艾瑞斯 (Ian Ayres),就是用罰錢做為懲罰,最後成功減重的例子。

艾瑞斯原本計畫每週減重一磅(一磅等於○.四五四公斤),直到減掉二十 磅才停止。並與自己的好朋友,也是耶魯經濟學家卡蘭(Dean Karlan)約定,若每週目標沒有達成,則卡蘭就可以從他身上拿走五百美元。

最 後的結果是,艾瑞斯減重了二十五磅,半毛錢都沒有被罰。

除此之外,艾瑞斯也曾經以雇用嘮叨者(nagger)的方式,來幫助自己培養游泳、 拉單槓、多讀書、多寫作、多運動等五個目標習慣。

艾瑞斯必須每天在Google文件中記錄自己的進度,而這位嘮叨者也會每天登入 Google文件,看他是否有按計畫進行。若沒有,先寄郵件提醒,再打電話勸誡,最後則登門拜訪。

結果,這名嘮叨者一年內只寄了五到六次郵 件給艾瑞斯,從來沒打過電話或真的登門拜訪,而五個目標全都成功達到。

借助團體的力量,則在有效獎勵的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柯 永河在台大開設的課程,就將三十人的課堂,分成兩組,每組十五人。針對自己所定下的好習慣目標,每個人都要在團體裡宣誓、簽名。

「宣誓有它 的力量,」柯永河用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俗語,形容宣誓這個動作,對人們產生的心理影響。因為「大家都聽到了,看看你能不能做得到,」所以自己「也不好意 思不做」。

除了課堂上的夥伴,柯永河也鼓勵同學們向朋友或家人做出改變宣言。這樣的做法,除了營造出有利於習慣養成的環境,也能夠讓想改變 的人,獲得支持性鼓勵或提醒。

第五步:記下詳細紀錄 畫曲線方式,最能看出進退步

第五步,要做詳細的紀錄,以便事後自我評 估。心理學研究顯示,自己記錄的成果,自己看了最有用,尤其用畫曲線的方式呈現。

當評估做得仔細,就知道今天比昨天有哪些進步,除了知道目 前成果如何,也是一種訊息回饋性的獎勵。

最後,在培養習慣過程中,若短暫的覺得做不好,也不要洩氣,反而要鼓勵自己,按照原來計畫做下去。

埋 首習慣領域超過四十年,柯永河也從實務中發現,並非有意志力的人中途都不會失敗,但只要不陷入「完蛋了,我是不是意志力不強,怎麼也辦不到」的心態,持續 執行下去,慢慢的,成果都會看到。

【延伸閱讀】定目標,男性易誇大、女性易健忘

出版過《怪咖心理學》等暢銷書、超過兩百萬人 曾參與其心理學實驗的英國知名心理學教授韋斯曼(Richard Wiseman),在○七年曾以「達成新年新希望」為實驗主題,邀請三千人,一起試著達成包含減重、運動、戒菸、少喝酒等新希望。

結果發 現,男性和女性適合的「新希望達成輔助方案」,大大不同!

男性較適合的方式是:一、先設定簡單的目標! 男性容易因為「大男人氣概」,而設定過度不實際的目標,因此強迫自己設定簡單目標,一步步來,反而能增加達成目標的機率。例如,本週要完成履歷表更新,下 週開始,每週要丟出一份履歷!

二、胡蘿蔔比棒子更好! 專注在想像達成最終目標時,你的生活會變得多美好。比方說,如果你的目標是要常上健身房,就在你每天都會看到的地方,貼上一張你覺得身材最健美明星的海 報。

女性較適合的方式是: 一、跟親友分享目標! 很多人都會把新年新希望放在心裡,但注意,女性容易「忘記」自己的目標。妳可以把妳的新希望寫在一張大大的紙上,然後簽名,張貼在家裡讓家人都看得到,或 是跟朋友、同事分享妳的希望,並請他們三不五時提醒妳一下。

二、忽視短暫的失敗! 新習慣總是需要時間養成,偶爾會不小心變回「舊的妳」。但人都有失誤的時候,請不要太責怪自己,否則這樣的情緒反而會讓妳放棄。

不小心吃了 一塊巧克力的時候,請當作自己「只是暫時不小心」,然後繼續努力,不要認為「喔,我失敗了!」

【延伸閱讀】5步驟,讓好習慣輕鬆上手 —— 以培養早睡早起好習慣為例

強化改變動機問自己:為什麼要早睡早起? 好處:對身體好 壞處:半夜不能出去吃消夜、少了很多樂趣 評估:身體好是永遠的,消夜、樂趣是一時的 結論:好處大於壞處

定義具體行動問自己:怎麼樣算早睡早起? 早睡:是指晚上10點半前就寢早起:是指早上7點起床

提高實踐動力問自己:如何分段達成目標? 第一個月:從晚上11點前就寢、早上7點半起床開始 第二個月:再各自提早半小時

鼓勵行為持續問自己:做到有何獎賞?沒做到要如何懲罰? 獎賞:若一週有5天達成,週末就可看一場電影 懲罰:若沒達成,自己不能看電影,還出錢請一位朋友看電影

調整方案做法問自己:執行效果如 何? 記錄內容:包括幾點起床、幾點睡覺以及賴床或晚睡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57

養成好習慣 一只牛的投資日記

http://feigan.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html

天堂還是地獄,只是一念之間而已。

股票是金礦還是墳墓﹐只是一念之間而已。

好習慣生好念頭﹐壞習慣生壞念頭。

多閱讀與善知識有關的書﹐就能明辨習慣的好壞。明辨習慣的好壞﹐就是瞭解自己的強弱之處﹐才不會做出以卵擊石﹑飛蛾撲火的事情。

改掉壞習慣,從養成好習慣開始。

  • 把投資股票當成投資事業﹐在市場波動中找尋有利可圖的機會﹐並預留安全的價格空間。買股票就是買進事業。
  • 投資行為是經過嚴謹的分析之後﹐在保證本金安全前提下追求滿意的報酬﹐而不符這個要求的操作方式便稱為投機。
  • 決定價值的因素是「未來賺錢的能力」﹐預估收益並乘以一個恰當的倍數﹐就可以找出價值。但是收入的穩定﹑資產﹑股息﹐以及財務狀況都會有影響﹐這個倍數的大小。
  • 以合理價格買進好公司﹐比好價錢買進平庸公司好多了。
  • 市場時常打亂股價﹐通常由人的恐懼貪婪情緒主導。
  • 不因為群眾不認同﹐而左右你的判斷﹐你對了是因為你的資料和理由正確。
  • 我想要的事業必須是我懂的﹑由我喜歡的人經營﹐而且價格與公司的前景相對能吸引人。
  • 即使是笨蛋經營也能賺錢。
  • 在你的能力範圍內投資﹐重點不在範圍要多大﹐而是你如何界定範圍。
  • 只要避免犯大錯﹐投資人並不需要做什麼事。投資能夠優於平均﹐多半是來自做些平常的事。關鍵是要把平常事做得極好。
  • 重點在於穩定一致﹐避免基本方面常改變的公司。
  • 最重要是明白環繞公司的護城河有多大。當然是座大城堡﹐還有養著食人魚與鱷魚的護城河。
  • 不要和壞人合股做事。
  • 資金的運用將決定股東的價值﹐決定要靠邏輯和理性。
  • 會計報告的原則﹐是幫助我們理解﹕公司的價值﹑償債能力﹑管理人的能力。報告的品質反映了管理人的品格﹐我們應該慎重看待。
  • 評估人時﹐要看三種品質﹕品格﹑智慧﹑活力。少了品格﹐另兩項會害死你。
  • 讀我屬意的公司的年報﹐也看競爭同業的年報。這是主要的資訊來源。
  • 付出的是價格﹐得到的是價值。
  • 把注意力放在可預期前景的公司上。長期一貫營業歷史﹑前景看好﹑基本上生產同樣產品給同樣市場的公司﹐就可以知道這些公司的未來如何。
  • 專著於經營得當的公司﹐通常這些公司未來成功的機率比較高。
  • 安全空間﹑承諾﹑低價(拆扣)﹑良好的前景。
  • 如果你是懂一點的投資人﹐看得懂公司的經濟狀況並找出5到10家股價合理的公司﹐握有重要的長期競爭優勢﹐你根本不用理會人雲亦雲的分散投資。
  • 公司表現佳﹐經營團隊傑出﹐它的股價遲早會反映其價值。


以上是我認同的好習慣﹐可以成為在股市生存的利器。這種利器需要慢﹑定﹑觀﹑長﹐才能法力無邊。

  • 慢是指不玩短線﹑不短期預測﹑動作少。不涉及這些﹐就等於不賭﹐無形中就不會九輸。
  • 定是指投資要像任公子釣魚﹐長年培養投資能力﹑等待的耐心﹑拚搏大魚的膽量。
  • 觀是指觀察﹐每一個企業都有價值﹐是否會兌現﹖是否變樣﹖長期細心觀察是必要的功夫。
  • 長 是指長期﹐價值需要時間去創造,不能一蹴即成。果子需要時間成熟,樹木需要時間成長,同樣的,生意需要時間去完成。生意是一種過程,從買原料,製成產品、 銷售、收 帳,每個環節都需要時間去完成,需要按步就班進行,絕無魔術可變。你必須給時間讓你所投資的公司去完成這個過程,為你創造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37

企業擴張 規模成長和文化養成孰重?

2012-03-26  TCW



餐飲服務業正成為台灣的明日之 星。《管理相對論》邀請上市餐飲股王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與專長國際企業管理的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于卓民連續對談兩期。

今日,台灣餐飲業積極走向中國市場,在大幅增加人才下,若無文化做根基,管理水平難以維持。戴勝益將形而上的價值化為實際規範:「王品憲法十一條」、「龜 毛家族二十八條」(編按:王品員工守則),規定王品員工必須登百嶽、走萬步、不炒股、限制買車金額。本期對談重點:到底企業文化可以「管」到多深?當企業 文化養成和成長衝突時,該如何取捨?

開名店等於做事業?沒文化特色只是做興趣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于卓民問(以下簡稱于):王品的企業文化具體表彰就是王品憲法、龜毛家族,這個文化對你企業經營起來,它帶來什麼樣的效益和挑 戰?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答(以下簡稱戴):我先說背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文化。

服務業和製造業是不同的。製造業的優勢是表現在它的技術、資金、市場、產量和效能;服務業是相反的,表現的是所有的人與人心裡的想法、他們的氣質和表現。

比如說(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想做一個晶圓廠,至少要五百億(元)嘛,但我們要成立新品牌,一千萬(元)就夠,如果沒有文化當作你的特色,其實你就沒有把 一家店,變成一個企業,終究到最後會變成一個名店,那個不叫企業,那個叫作興趣,它是沒有辦法變事業的。這是我的第一個認知。

第二個認知就是張忠謀所說的,一個企業的策略,有十年的優勢;一個企業的福利或薪資的優勢它只有一年;企業文化可讓企業有二十年的優勢。

中鋼就是一個例子,趙鐵頭(中鋼前董事長趙耀東)下來,現在三、四十年了,還是這樣,當董事長的就要住在辦公室後面的小房子裡,還是不能有任何同學會、標 會,不能有任何借貸喔,你就知道趙鐵頭當初想得很遠。這就形成現在中鋼苦實、很有效率的企業文化,三十年還是這麼強。

于:你要求不能炒股,(要)登百嶽、行萬步,為什麼要規定到工作外的時間?

文化應強勢或弱勢?重點在是否具有影響力

戴:要改變他的價值觀,這是第一點,第二,就是要製造革命情感,你也當過兵嘛,男生當兵後,一群老男人聚在一起,就講當兵的事,說在成功嶺怎樣怎樣,那種 革命性的感覺、痛苦和情感就出來了。

于:這種革命情感對企業文化的塑造,它的連結是什麼?

戴:國父說:「國者人之積,人者心之器。」說這個都有連結。文化就是一個悶燒鍋,把東西丟下去,最後都會悶熟。如果沒有好的企業文化,就是一個開蓋子的電 鍋,丟進去,生豬肉就是生豬肉,生魚就是生魚,它就不會融合在一起。文化是悶燒鍋悶進去,再怎麼頑強的人,都會受到影響。

其實,我認為王品是一個非常弱勢文化的公司,我是非常客氣、低調的,會讓大家用另一種方式來接受,像我們公司是說好了,不可以大小聲的,謝謝是我們的語 言。明明是氣得要死還是要說謝謝,就是很弱的影響力,但很持續的影響力,有些地方很強勢的文化,例如說郭台銘也是個文化,他的文化就是效率、威嚴、即時, 他很強勢;但是王品剛好跟他是相反的。

于:所謂強勢和弱勢,我定義的強勢是硬加在你身上,有的是你自動會接受,不過你怎麼界定今日的投資,對企業文化是有幫助的?

戴:舉一個例子,像我們同仁生日的那個月,可以在該店裡吃一客免費的(餐),然後就很多人說,可不可以不管去哪一家店,回來之後報帳就可以了,我說不可 以。

給福利就能養文化?關鍵在有無讓效果翻倍

于:福利跟文化的建立是不一樣的。

戴:不一樣,然後目的何在,石二鍋這個(員工)只能在該店吃,他在該店吃,每個人會過來給他拍拍說,你今天生日,因每個人都認得他。如果這個石二鍋的跑去 夏慕尼吃,誰又認得他?這就變成福利。

于:福利是給你吧。文化我們希望是共享的。

戴:你要一直感覺,一塊錢要當兩塊(錢)用。他們生日那餐,除了他自己享受那餐外,還要把大家的感覺聯繫,double(雙倍)。

于:回到企業文化改造,要讓新進員工變王品人要多久?

戴:大概要半年吧!

于:王品藍圖二○二○年要展店一千家,人才培育速度趕得上展業需求嗎?

戴:我們不是科技工廠,成長是等差級數,不是等比級數。

(科技業)技術資金到位就做了,人很少。這個(指餐飲業)需要很多人,所以我希望兩岸都能控制在成長比率不能低於一○%,我稱為天理一○%,不超出三 ○%,那最安全。

用年輪的方式成長,每年形成三公分,這樣是健康的。如果說有一年忽然二十公分,那一年是有問題的,那年所用的人和所用的店長都有問題。

于:餐飲業有兩種前進大陸模式,一種是找到真空市場,講速度,快速擴張卡位,但企業文化養成卻需要時間……。

戴:完全沒有卡位問題,星巴克最近十四年才進來,難道他們沒有市場嗎?在他們進來之前,台灣大大小小的咖啡廳早就滿滿超過一萬家,但是星巴克過來,那些就 退了,星巴克過來三百家,他們就退三百家,所以只要你準備好了進去,就是別人要讓位給你。

如何滿足股東需求?會衝規模不保證活得久

于:投資人會對這樣的成長速度滿意嗎?你一方面給員工入股,他們是股東,對成長也有需求,這不會產生矛盾?

戴:我這一點也是要跟人家不一樣,你看我第一點就是奉勸大家不要來買我們的股票,第二,我們也不給外面任何人來投資,除了證券商。

于:現在你們掌握大股,五十年後的經營者,股權可能分散,難道不會遇到成長和股東權益衝突的問題?

戴:一定會,只要那些文化都在,三根柱子、龜毛家族在,影響也是有限。

于:總結來說,你認為企業的快速成長和文化的維持是矛盾?還是可以並行的?

戴:以服務業來說是有危險的,一個公司的規模是取決於公司主管的能力;一個公司歷史的長久是取決於老闆的品德。公司的能力很強,規模很快就很大;但是不能 保證企業會長久。換句話說,公司要能發展,要有能力也要有品德。品德很好,但沒有能力也沒有用。如果有能力沒有品德,它會瞬間很大,但什麼時候會縮小或出 問題也不知道。

【延伸閱讀】王品3層次企業文化同心圓

第1圈 企業文化3大核心守則:●任何人都不能接受廠商100元以上好處。●同仁親戚禁止進入公司任職。●不得與同仁親戚做買賣交易或業務往來。

第2圈 基本精神王品憲法11條:舉債金額不得超過資產30%、公司或董事長不得為他人背書保證等。

第3圈 執行方式龜毛家族28條:總部同仁每日步行1萬步、買車不得超過150萬元、禁止炒股僅能投資、高階同仁每年吃完100間餐廳等。

註:企業文化是核心、基本精神不能動、執行方式可因地制宜調整,但不能違反王品憲法。

資料來源:王品集團

【延伸閱讀】名師觀點:企業文化越強,排外性也越強

企業文化和成長孰重?我覺得文化是最重要的。企業優勢有3種:技術、管理、文化。有了文化,員工會正確使用企業的優勢,服務業必須第一線面對客戶,如果能 先建立文化,越到後期,企業和競爭對手的距離就會拉得越大。但是王品選擇企業文化的代價就是穩步成長,而非倍數成長。

但是成長快也不表示不能把文化建構下去,這是有條件的,像是美國公司到大陸去,整個文化流程傳輸很快,可以很快複製,因為他們已經國際化很多年,所以文化 的傳輸方式已經成形了,這點和台灣企業不同。台灣企業可以選擇成長很快,不要企業文化,但是能不能活得很長是另外一件事情。要注意的是,越能導引整個員工 走向的企業文化,基本上排外性是滿強的;挑戰則是,當環境改變,企業文化可能要改時,反倒沒有力量來改它。

口述:政大企業管理學系教授于卓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41

1天1招 14天養成有錢人習慣


2012-4-30  TCW




第1天寫下具體夢想把自己要開始 練習的理由寫下來!不是「我想要省錢」,而是「我3年後,要去法國自助旅行1個月」、甚至「我5年後要存到第1間房子的頭期款」,寫得越具體,時間點越清 楚越好。因為你的大腦是優先處理「迫切與可實踐」的事。

第2天拿購物金做善事今天又加班,想要犒賞自己。除了購物,還可以對自己說:「你好棒!」或是捐一、兩百元給慈善團體。根據腦神經研究,助人帶來的樂趣與 神經刺激度,遠比花錢大。

第3天下載記帳App開始下載免費又好用的記帳App,盤點我一天掉入的不理性陷阱!iPhone族必推「iXpenseIt」,想要記帳提醒功能的 Android用戶,可選「CWMoney」; 有投資股票和基金的Android用戶,推薦「帳務小管家Zero」!

第4天練習不搭計程車練習改變一出門就想招計程車的習慣。好用的「轉乘通」App軟體是幫我找其他交通方式的好工具。想想,坐公車既環保,又省錢,還可以 觀察每個人的神情。幫這個新習慣找出越多意義,越會成功!

第5天中獎獎金存儲值卡把剛發的紅利獎金、對中的統一發票獎金存進儲值卡。與其把快樂一次消耗完畢,不如分割成許多次享受,每次到便利商店消費,就會想到 這次中獎的愉快體驗,換來的拿鐵喝起來也會特別美味!

第6天享受櫥窗購物跟姊妹淘相約去逛街,站在優衣庫門市100種花色的Polo衫前,除了想著,哪種顏色最美,再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喜歡選擇的感覺?還 是真的需要這衣服?

第7天不參加同事團購同事一起瘋團購想省錢。我不再當第一天就報名的人!

第8天床頭貼提醒語覺得很難適應,有點想放棄。把我的夢想貼在顯眼的地方,在睡前和起床後立刻讀它,想像夢想基金就在眼前。這是應用自我暗示原則,憑信心 對自己的潛意識下指令!

第9天窩在家看影片跟另一半約會,與其去電影院看首輪片,不如租部之前就很想看的片子回家看。想想,這既可以打敗「時空近視」陷阱,又省交通費與票錢,還 可以營造兩人的甜蜜時光。

第10天基金認賠出場下定決心把一直不想看的基金對帳單拿來看,該認賠的就出場吧!因為不想面對「損失」的結果,只是讓我面對的「風險」越來越大!

第11天上臉書宣告我在存錢把我想存錢的決心貼在臉書上,公告世人!根據正向心理學,增加目標達成機會的方法,就是跟朋友分享,藉此讓意志更堅定。

第12天網購後不馬上結帳上網購物,先把這些東西放入「下次再買」的購物車內,滿足所需的購物樂趣。等到3天後,真的認為需要,再行動!

第13天練習點小杯咖啡開始練習點小杯咖啡吧!當店員問我要中杯還是大杯時,我可以選擇,剛剛好喝完的小杯飲料!

第14天結算作戰成果最後1天啦!把這幾天少花的錢算出來,開一個「通膨作戰帳戶」,讓這些錢專屬於此,以免因此亂花掉這筆「意外之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54

運動習慣的養成 Consilient_Lollapalooza

http://blog.frankyfan.com/2012/01/blog-post_29.html
不時問運動的朋友,為何他們可以持續地做運動。結果發展,沒有一個是為了健康而做運動。他們追求的是自我良好的感覺,如下:

1對外形的追求
2跟朋友一起玩的快樂
3成功感/挑戰性
4自信
5精神,有力量的感覺

他們的操練,不是痛苦的,而是快樂及有回報的。同時,運動不能過量或過難,否則便會讓興趣減低,壓力增加。

我在創造一個讓人習慣做運動的Routine,步驟如下:

準備:自問自己做運動的動力有多大?1-10分。
階段一:起動
1選擇一種你喜歡的運動
2想像做運動為自己帶來的好處。
如外觀的改善,朋友的陪伴/認同,成功地挑戰自我
階段二:嘗試
1想像自己完成了一次運動,感覺如何?
2如果有一名你認識的運動玩家給你意見,他會說什麼?
3如果你能持續下去,你認為你需要作出什麼改變?
階段三:持續
1吸取嘗試階段的意見,再想像做完運動,自己感覺如何?
2能否想像到成功完成運動的感覺,所帶來的快樂及成功感?(if not, 回到嘗試)
階段四:成功
1你為持續完成運動而快樂,你打算與誰分享?
2你會要請朋友跟你一起運動嗎?他是誰?
3你會怎樣慶祝你的成功呢?
階段五:下一個目標
1你打算制定一個怎樣的短期目標呢?
2你會如何做到?
3如果你需要一些能力或東西,那會是什麼?
4會怎樣慶祝?與誰分享?
最後:自問想做運動的動力有多少?1-10

如果與想像,都可以是確切的實現。這樣的話,效果更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04

接班人養成的三大挑戰 台灣家族企業「小開」行不行?

2013-12-23  TWM
 
 

 

家族企業是過去半世紀以來華人世界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由台灣董事學會及《今周刊》共同主辦的第二屆華人家族企業年度論壇,針對「華人家族接班與企業轉型」進行深入的探討,剖析家族企業在面臨傳承接班問題,容易遇到的三大挑戰。

撰文‧許瓊文

十二月五日,由台灣董事學會及《今周刊》共同主辦的第二屆華人家族企業年度論壇,深入探討華人家族企業的接班、轉型。台灣董事學會發起人,同時也是現任法國巴黎銀行董事總經理蔡鴻青,提供一份關於家族企業的研究報告,首次針對華人家族企業進行比較研究。

「我們發現家族企業績效比一般企業好,在台灣占很重要的產業比率,但是家族企業因為受到傳統中華文化的影響很深,儒家概念沒有把家族治理與公司治理接軌,面對接班問題有些無所適從,因此這是需要深入討論的。」蔡鴻青說。

報告中指出,在二○一二年,兩岸三地的家族企業就上市公司的家數、市值,與前一年相比都有些微成長,但是在股東權益報酬率上卻是下降的,「就台灣的狀況,九○%以上都是小公司,股東權益下降,表示企業經營問題非常多。」蔡鴻青解讀。

台灣企業主未正視接班問題綜合性的持股來看,台灣的家族持股相對低,表示進入世代交替,要談接班很困難,「甚至要賣都很難賣,因為股份太少,無法吸引好的買家。」蔡鴻青說。

台灣與兩岸三地企業相比,雖然營收大,但是獲利低,產業多集中在科技製造產業,且上市公司也多集中在小公司,經營上愈來愈不容易外,企業接班人更是很少被提起討論。

報告將兩岸三地家族企業年齡與企業主年齡相比,台灣分布得比較均勻,已進入必須面對世代交替的階段,「這是很迫切的問題」,蔡鴻青有些擔憂。

台灣企業很多還沒有把接班問題帶入董事會討論,若是傳統製造、工業,都是老闆說了算,接班人根本沒被討論,企業規模小,外部經理人因為給的薪酬不夠好,也不願加入。這樣的企業占台灣七五%以上,該如何接班,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需要大家重視。

在這場論壇中,丸莊食品工業董事長莊英堯與李長榮化工董事長李謀偉受邀進行對談;這兩家百年企業正進入第三代接班,會經歷哪些挑戰與階段,相當值得參考借鏡。

挑戰一:如何挑選接班人?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講座教授司徒達賢提到,接班人培養的是「老闆」,不是「經理人」,要怎麼挑選合適接班人,是家族企業最先遇到的挑戰。

司徒達賢認為,在挑選接班人上,每個家族企業的作法不盡相同,有的是一開始就已經指定接班;有些是以候選人的方式,經過一連串的考驗,才從家族新一代中選出接班人。無論什麼方法各有優缺點,但都必須提早十年開始規畫,才能讓企業不致因接班問題影響經營效率。

李謀偉是家族第三代接班,他認為生長在家族企業的家庭,有很大的好處,「因為我與太太都在公司裡面工作,在家中會討論企業發生的狀況,這點讓小孩可以培養對家族企業的商業敏銳度。」也因此,李謀偉的兒子史丹佛大學畢業後,有很成功的創業經驗;而家族的企業經驗,也讓他現在在國外私募基金的工作相當順利。

丸莊醬油第三代接班人莊英堯,今年六十六歲,丸莊醬油在一九○九年創業,他說,「從我有記憶以來,就看到家裡做醬油,從小在做生意的家庭長大,做生意似乎是與生俱來的本能,不做生意是很奇怪的事情。」也因此,二○○三年莊英堯大哥突然去世,莊英堯很順理成章的接下家族企業的擔子。「華人家族企業接受很多儒家的觀念,兄終弟及很自然;反而現在的小孩愈來愈多的選擇,可以選擇接班,也可以選擇不接班。」挑戰二:接班人如何養成?

家族企業接班人最大的問題在於角色衝突,司徒達賢一語道破,接班人既是老闆的兒子,也是職員,老闆對他有很多要求,也充滿期待;相對兒子對父親也容易既崇拜卻也充滿抱怨,這種父子之間的溝通,往往影響接班的結果。

李謀偉對於孩子是否接班不強求,但是求學過程至少學一年的有機化學及經濟學,「這是我們對孩子的基本要求。」李謀偉認為,家族企業為什麼比一般其他企業,在業績、績效比較好,「因為有ownership(所有權),企業主要領導人對公司有情感,有認同、歸屬感。」而相對李長榮化工,百年的傳統手工丸莊醬油董事長莊英堯,對於接班人的養成,則有更多直接、面對面的挑戰。

莊英堯回憶,「我兒子在美國碩士畢業後,我與他商量要他來協助我半年,他答應只做半年。」半年後,兒子告訴莊英堯,「我以為你很厲害,結果也不怎麼樣,看你把公司弄得二二六六(台語),我還是留下來幫你吧!」每天早餐都是莊英堯與兒子的會報時間,經常吃到一半就吵架,太太只好當和事佬,「拜託!吃飯不要吵架啦!」莊英堯說,雖然天天在一起,感情很親,但是經常吵架,一吵架就會一整天都不講話。

「我限縮他很多權力,不想公司的人認為他是我兒子,就有比較好的待遇,所以他的預算我經常砍,因為我覺得他做得不夠好。」莊英堯對兒子的訓練養成,甚至比對待其他經理人還嚴格。「我怕他常常認為他是小老闆,我也不要其他人認為他就是小老闆。」目前丸莊醬油將要進入到第四代接班,莊英堯也認為兒子會帶進新的元素,也與家族兄弟取得共識,早一點踏入資本市場上市,才能接續企業進步,可以永續經營。

挑戰三:管理權與所有權,都面臨接班問題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策略長陳振乾認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權,與大股東的所有權,都面臨世代交替的接班問題,如果管理權與所有權可以切割釐清,會對企業的永續有所幫助。

李謀偉反而認為,家族企業在所有權與經營權切割得太清楚,會失去家族企業的優勢,那就是對企業有共同的理念與承諾,反而要讓企業的興亡與所有者有絕對直接的關係。

但是到了第三、四代,企業慢慢開枝散葉,人愈來愈多,就必須提供更多的空間與資源,李謀偉鼓勵家族的新一代,勇敢走出去。「我們創了一個創業投資基金,只要願意投資新企業,我們就給你,因為家族人才太多,位置不夠可能會發生內鬥,所以要鼓勵大家去開發新的事業,切割是需要,但切得太乾淨就又失去優勢。」這一點,莊英堯也認同,在第一代、第二代家族參與的人多,會很開心,「人手多可以幫忙裝醬油;但是到第三代,會發現人怎麼變這麼多?要分配工作,資源也會面臨很多問題,但是我們一次次討論出新的方法。」到目前為止,丸莊醬油是莊英堯與另一位兄弟共同經營,「家族有一個不成文的『憲法』規定,目前家族的女性沒有參與公司經營。」莊英堯笑著說,「也可能隨時修正啦!」司徒達賢認為,一個大家族,歷史悠久的企業,後代子孫不一定要做個管理者,但也不是就躺在那裡都不做事,而是要做一位聰明的股東、投資人;想要如此,就必須具有相當的智慧,選擇企業的領導人,讓家族企業永續經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099

【案例】中國版Twilio養成記:從內部項目到資本寵兒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8/57479.html

孫昌勛創立的新公司北京容聯易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容聯易通”)真正從高陽聖思園獨立出來還不到1年的時間,其打造的雲通訊平臺已經初具規模。在美國,一家與雲通訊平臺業務模式相同的公司Twilio已經獲得7000萬美元D輪融資,估值已經達到十幾億美元。作為一名互聯網行業的創業新兵,1976年出生的孫昌勛已經不算年輕了。與許多創業者不同,孫昌勛原先是北京高陽聖思園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高陽科技集團全資子公司,以下簡稱“高陽聖思園”)的一位技術負責人。如果不創業,他也能過著相對舒適而安穩的生活。移動互聯大潮以及4G的來臨,讓孫昌勛覺得這是一波不可錯過的創業浪潮。骨子里不安分的他從上市公司的內部創業直至自立門戶,再到獲得資本的青睞,每一步都印證了他對行業趨勢的預判。孫昌勛創立的新公司北京容聯易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容聯易通”)真正從高陽聖思園獨立出來還不到1年的時間,其打造的雲通訊平臺已經初具規模。在美國,一家與雲通訊平臺業務模式相同的公司Twilio已經獲得7000萬美元D輪融資,估值已經達到十幾億美元。在孫昌勛看來,國內市場的需求遠大於美國,因此他對自己的雲通訊平臺充滿信心。從賣系統到做平臺美國Twilio的業務模式並不複雜,就是幫助開發者在其應用里融入電話、短信等功能,其推出的Twilio Client服務,可幫助開發者整合靈活而低成本的網絡電話(VoIP)功能。Twilio創立時,孫昌勛還是高陽聖思園的一名技術高管,還沒有雲通訊。但那個時侯,作為內部孵化項目的帶頭人,孫昌勛已經在摸索不同於傳統業務的業務模式。高陽科技作為一個擁有兩家上市公司、數家子公司的集團公司,其主營業務之一就是通訊。除了華為和中興,高陽科技算得上中國通訊領域第二梯隊的佼佼者。孫昌勛雖然是技術出身,但他是個不安於現狀的人,不願意按部就班。面對移動互聯網行業眾多80後的創業者,孫昌勛自己內心深處有著很強的危機感:“如果安於現狀,便看不到下一步的發展空間。我自己要掌握自己的命運,最主要的是想做成一件事情。”2007年,孫昌勛在公司內部做了一些創新的嘗試,即除了服務運營商外還服務一些其他企業,把通訊產品直接賣給合作方。不過這個模式的本質還是集成,也就是賣系統的模式,在開始時無法形成規模效應,業務並沒有做起來。2010年時,孫昌勛也做過一些通訊APP,但多以失敗告終。他發現,由於企業資源和基因等多種原因,他並不適合做C端用戶。不過,孫昌勛還是慢慢地摸索出了新方向:將前兩者模式再優化一下,就是雲通訊,即提供全通訊能力的雲計算PaaS平臺,幫助開發者與企業在自己的產品內集成語音、短信、視頻類通訊服務。比如遊戲企業已經有自己的開發能力了,但希望玩家在玩遊戲時能實現通訊功能,只需將雲通訊提供的通訊功能搭載到遊戲上。雲通訊只提供開放接口,遊戲公司自己的開發人員就可以搞定通訊功能。爭取母公司的最大支持做通訊平臺,服務海量的客戶和開發者,要求企業有開放的企業文化,具備互聯網思維模式。孫昌勛發現,這其實是與母公司在客戶選擇和企業文化上都是不一樣的。“原來我們是為運營商服務,他是甲方,我們要以他的需求為我們最後的目標需求,這種運營方式決定了整個公司的工作流程。”孫昌勛認識到,要把雲通訊平臺做起來,就需要打破原來的流程,要適應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要改變一些自身的習慣,甚至是文化。如果雲通訊平臺放在原來的企業內部做,顯然在文化上和業務都不匹配。獨立成了孫昌勛必然的選擇。孫昌勛在高陽工作了13年,一直與老板們都有著良好的溝通。在2013年春節後的項目匯報會上,他談到了雲通訊這個項目定位、操作模式,同時也在為項目的獨立爭取機會。經過這次會議,集團領導明確表態:第一,雲通訊屬於創業項目,要給足夠的發展空間;第二,這是個互聯網項目,要按互聯網規則發展。比如,互聯網項目是不急於盈利的,要有一定的投入期。在爭取到集團領導的表態支持後,容聯易通便有了獨立發展的機會,從而從一個項目組變成了獨立的公司,並且開始引入風險投資。孫昌勛表示,在一個總盤子達百億元的大公司里內部創業,最終能獨立發展,這與集團老板、董事會對於新興項目的開放態度相關。而關於引入市場化的資本,孫昌勛表示,其實是示範意義遠大於錢的意義。高陽科技旗下有兩家上市公司,還有正在IPO的企業。容聯易通在集團的整個盤子中,算是非常小的初創企業,由集團全資投資並無太大問題。獨立後,紅杉資本投了400萬美元,金額也不算大。但外來資本能帶來的不僅是錢,還有品牌效應和客戶資源。最重要的是通過這樣一個項目的示範效應,在集團內樹立了創新的模式。這種開放性會帶動更多團隊的創新意識,而孵化項目如果都能做大,集團無疑也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容聯易通從項目組到獨立發展的過程,也是孫昌勛搭建團隊的過程。在2007年做創新項目嘗試時,孫昌勛就從內部找了一些技術人才。他認為,做通訊技術的人需要有多年的沈澱。除了資歷,還需要團隊成員對新領域感興趣,願意冒險。慢慢的,孫昌勛聚集起了容聯易通現在的技術班底。讓開發者成為傳播者隨著電腦、電視、平板、手機甚至是可穿戴設備都成為互聯網的終端,當各種“端”越來越多時,大量的應用會出現,任何應用只要有通訊的需求,就可以成為雲通訊的客戶。孫昌勛認為,通訊是一個細分的領域,在這個細分領域做雲計算的服務還是一片藍海。孫昌勛之所以認為雲通訊領域是片藍海,是因為雲通訊上線後進行了小規模推廣,每周增加的客戶達十幾家,到目前為止,其400多家客戶散布於各種行業中。雲通訊平臺做的實際是一個B2B2C的業務,在這個業務結構中,B端用戶為解決自己C端用戶通訊需求和體驗,願意付費,而雲通訊則按使用量收費。比如,一家醫療服務網站會預存一部分錢在雲通訊平臺,雲通訊按照使用時長來收費,沒有使用就不會產生費用。孫昌勛指出,除了在線醫療,其他的諸如在線教育,O2O企業服務等都在運營自己的網站或者APP時會有通訊的需求。不過,由於費用很低,因此就需要規模效應。雲通訊平臺的容量在技術上不是問題,如果能有500~600家客戶,明年年中就能實現正向現金流。然而,這樣的客戶量還是離孫昌勛的期望太遠,他希望在接下來的時間能快速吸引幾萬個合作夥伴。孫昌勛表示,美國的Twilio平臺上的客戶達到20萬家。於是,如何快速拓展客戶成了孫昌勛面臨的難題。面對可能的競爭,孫昌勛的團隊必須要建立自己的先發優勢,互聯網的鐵律就是“唯快不破”。“從企業發展的角度看,營銷是我們的挑戰。”孫昌勛表示,按現在發展的步驟,企業要在各個細分行業拓展得更快,滲透率更高才行。不過,公司不會采取搭建銷售團隊自己跑客戶,這個方式是線下模式,是個“重”模式,轉化率很低。雖然自然增長的方式轉化率很高,但速度太慢,怎麽把幾百家客戶做到幾千家上萬家是孫昌勛一直考慮的問題。現在,他打算嘗試分銷的模式,即在相對標準化的領域,通過讓利給一些有行業資源的企業進行分銷合作。孫昌勛還采取了一個合作方式,就是支持開發者,即基於雲通訊平臺現有的技術能力開放平臺,對開發者提供完全免費的服務。比如給開發者提供技術支持,分享在通訊領域最前沿的技術資源,開放源碼等。這些開發者在很長時間內,是不會給企業帶來收益的。但在孫昌勛看來,開發者對於品牌傳播是有幫助的。目前,在雲通訊平臺上聚集著9000個開發者,大部分是創業的年輕程序員,真正創業成功的比例可能不足1%。但是,通過他們可能會影響未來這些開發者就職的企業或者開發者服務的公司,如果這些企業有通訊服務的需求,這些開發者就是最好的口碑傳播者。除了扶植開發者,孫昌勛也想“傍大款”。如今,BAT都在建立自己的移動雲平臺,也有自己的開發者大會。因此,作為通訊技術服務平臺,雲通訊每次都會積極地參與進去。孫昌勛也意識到:規模將是其企業面臨的長期課題。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姜蓉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472

谷將軍如何養成貴族氣質?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1/3373610.html
率說,我對據說是源自胡錫進老師的一則高論深表欽佩。這個高論就是,反腐是場攻堅戰,但是中國必須對於腐敗保持一定容忍度

不過,對比胡錫進老師,有一點尚可以自詡的是,我對貪官這種曖昧的感受貫徹始終。我始終覺得,從美學角度,中國的貪官要比其他標竿人物更鮮活,也更人性化和生動一些。比如最近處於風口浪尖,但是其人早已不知何處去的谷俊山將軍,我就始終恨不大起來,甚至,捫心自問,還頗有些好感。

好感來自幾個方面。首先,谷將軍無論是對妻子還是對自家兄弟,乃至對於同袍,都表現的特別有人情味兒。講義氣,重感情,愛家庭,這些不都是一個中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嗎?當然,這個還算是平常。更緊要的是,在很大程度上,無論是谷俊山將軍還是其家族,都表現出了對於中國傳統文化足夠的好感與繼承。在河南濮陽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硬生生搞出了一個將軍府,而且,這個將軍府,打動古今,文武雙修。與谷俊山將軍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傳統型故事,相得益彰。如此看來,被信誓旦旦洗心革面的中華文化,被學者們痛心疾首之傳統文化中斷、文脈中止、欺師滅祖的判斷,在谷將軍府邸的故事中,一瞬間就被充分證偽了。現實狀況是,在這一事件中,中華文化顯示出了足夠強悍的生命力,而作為文化人,更應該常常自慰一下,無論朝堂上如何變化,大家總會有口飯吃。

一座谷將軍府,一個谷俊山,背後就是條明晰的文化產業鏈:從編造家譜到學者論證,再到吹捧評論。從實體建築到故宮畫工軟裝,再到園林規劃,以及存在學術爭議的風水——之所以說存在爭議,不是說爭議風水科學與否,而是,這個手槍型設計,難道沒想到會有自傷之嫌?種種種種,足以看出文化產業在未來中國之必然興盛。當然,可惜的將軍倒台太早,否則,在未來,谷俊山文化產業鏈,一定會蔓延到影視製作,旅遊,酒店文化,演出,印象濮陽等等領域。

谷俊山将军府

谷俊山弟弟曾在河南濮陽老家鬧市區建造「將軍府」,由谷俊山命名,當地人稱作「故宮」

這實在是一個讓人興奮的想像信號。興奮不是因為賣字是我的營生之一,而是因為,連一個出身河南農家的谷將軍都到了如此水準,都知道倉廩足求禮儀,都知道富了貴了就得往自己臉上貼金,那些富了已經兩代三代的貴族們,他們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究竟會到達一個怎樣的高級境界?總有人詬病說中國沒有什麼貴族,富貴三代才知曉吃飯穿衣,可看看谷將軍的故事,這一過程起碼已經被證明是大大縮短了。發跡的第一代就已經表現出明顯的對於文化和藝術的偏好了,那第二代,第三代究竟會達到新的高度,也足夠給人們信心了。

所以,接著依然是傳說中胡錫進總編的思路,看待中國,一定得看到這個擁有廣袤土地眾多人口和悠久歷史國度的複雜一面,要充分體諒這個國度每邁出一步所特有的艱難和壓力,對於一些問題,亦應該抱有足夠同情之理解。起碼,那個在中州大地上的谷將軍府邸,可以留下來,作為國家文脈未絕,新一茬貴族蓬勃成長的明證,雖然谷將軍壯志未酬,過早倒在征途上,但是,他畢竟邁開了第一步,有力證明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韌性。鄉紳與士族都在重現,歷史折騰了一圈終於回到原點。如此,對於一個立志完成現代化轉型的國度而言,究竟是幸呢,還是幸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2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