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大陸採購我面板 今年1,600億 九大彩電廠提前來台掃貨 面板廠收到開春第一個紅包 首季業績打強心針

2010-01-09  tht





大陸九大彩電廠年初提前來台掃貨,搶購面板貨源,預期今年大陸將向台灣採購高達50億美元(約新台幣1,600億元)的面板,占面板雙虎去年營收比重約25%,是面板廠新年以來收到的第一個大紅包,也為面板廠第一季淡季業績注入一劑強心針。

友達去年合併營收3,595.99億元,奇美電為2,901億元,雙虎合計去年繳出近6,500億元的業績。大陸九大彩電廠深怕去年面板缺貨事件重演,提前在年初就向台廠大掃貨,目標是今年對台採購50億美元的面板,友達與奇美電等於一開年,就掌握了全年二成五的大訂單。

法人指出,其實近期來台掃貨的業者,不僅大陸九大彩電廠,全球第一大液晶監視器與液晶電視代工廠冠捷,從去年11月下旬開始就向友達、奇美電等大掃貨,促使面板雙虎產能利用率在淡季全開,也帶動整個面板廠供應淡季火熱大復活。

面板生產供應鏈產能全開,也帶動友達、奇美電、群創等面板股最近表現強勢。友達昨天上揚0.55元,收41.7元,奇美電上漲1.05元,收26.5元。

面板去年大缺貨,已導致大陸的海爾、海信、TCL、康佳、創維、長虹、熊貓、上廣電與廈華等大陸九大彩電廠一直抱怨,友達與奇美電提供的面板貨源,根本無法滿足其液晶電視的需求。

導致九大廠提前在年初淡季掃貨,以鞏固今年面板貨源,深怕一旦面板短缺,將衝擊彩電廠今年在大陸液晶電視的銷售成績。

尤其今年大陸家電下鄉的加碼補貼力道更強,原來對液晶電視的限定價格,最高為人民幣3,500元,現在提高至7,000元,這個價位已經可以買到40╱42吋液晶電視,將促使今年大陸液晶電視銷售朝更大尺寸發展,這也導致友達7.5代廠產能已被42吋面板的產能塞爆了。
友達砸6億 合肥設組裝廠




友達旗下液晶電視組裝廠景智電子昨(8)日宣布,將投資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6.36億元)在大陸合肥設立組裝廠,就近服務華中地區客戶。由於友達已在華南、華東與西部地區設點,華中據點的成立,顯示友達將全力搶攻大陸液晶電視商機。

友達目前在大陸的布點,華南有廈門模組廠、華東有蘇州模組廠。至於西部地區,則與長虹合資成立長智光電,並在四川綿陽設立模組與液晶電視組裝一貫廠。現在又在安徽省的合肥設立據點,等於補足在華中地區的不足。

據了解,華中地區客戶主要以山東的海爾與海信為主,海爾是大陸最大家電廠,海信則為大陸前三大液晶電視廠。景智在合肥設立生產據點,將可為有需要的大陸品牌電視廠,代工製造液晶電視機。

根據DisplaySearch統計,友達去年液晶電視整機代工出貨60萬台,今年將增至150萬台,主要品牌客戶為三星、飛利浦、BestBuy、長虹與海爾等。

由於鴻海大軍挾組裝代工龐大能量揮軍面板業,群創併購奇美電,不僅擠下友達坐了十年面板龍頭的寶座,鴻海龐大的組裝實力,正是友達所缺乏的,促使友達積極調整步伐,朝組裝代工廠發展。

市場傳出冠捷為了圍堵鴻海挑戰其龍頭地位,可能與友達攜手策略結盟,若真的攜手,將導致供應鏈體系被迫選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69

和鑫擺烏龍 讓面板廠危機全都露

2011-2-28  TCM




一場合作案,從大利多變成大烏龍,短短三天,在股市引發軒然大波。

由彩色濾光片廠轉型為觸控面板供應商的和鑫光電,二月十五日下午兩點,董事長張文毅親自到證交所公布重大訊息,原文寫著,「和鑫光電於一百年二月十五日與 韓國三星行動顯示公司簽訂LTPS生產線技術合作及供貨協定,在經董事會同意後和鑫將建置5.5G(五‧五代)LTPS生產線,並於二○一一年4Q(第四 季)起提供AMOLED(主動矩陣式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之相關觸控產品給三星公司。」

隔天一早,所有投資人翻開報紙,斗大新聞標題指出,三星(Samsung)要協助和鑫建造一座五‧五代的LTPS「面板廠」。

烏龍利多一出 股價一路漲停到收盤

這天大的利多,讓和鑫的股價,從二月十五日公司正式公告前,就已經先攻上漲停板;二月十六日當天,更是從開盤就漲停,一路鎖死到收盤。

讓人傻眼的是,和鑫在二月十七日的凌晨一點多,於公開資訊觀測站上發布新的重大訊息指出,「在經董事會同意後和鑫將建置5.5G觸控面板廠,生產高精密度 觸控玻璃感應器(Touch Sensor),並於二○一一年4Q開始量產,關於若干媒體或投資機構表示和鑫公司將興建LTPS面板廠,是與事實不符,特此澄清。」 失之毫釐、差以千里。若和鑫要蓋的是五‧五代的LTPS面板廠,那就是目前全球此類生產線基板尺寸最大的廠,就連三星自己都沒有。

和鑫的股價,在二月十七日以半根跌停板收場。但事情還沒完,前一天在電視上還大力稱讚此合作案的名嘴,紛紛跳出來質疑和鑫的動機;媒體炮口也一致對準和 鑫,嚴詞抨擊公司誠信,批評和鑫大玩文字遊戲,刻意誤導媒體;主管單位也宣布介入調查,二月十八日收盤後,張文毅更再度赴證交所,交代整起事件的來龍去 脈。

一個「LTPS生產線」,成為整起「烏龍」的導火線。《商業周刊》取得二月十五日當天,和鑫於證交所發表重大訊息後,於信義區Bellavita百貨進行 的媒體茶會,張文毅與其他高階主管和媒體對談的內容。還原現場,和鑫的確從頭到尾沒有說出「面板廠」一詞,但在雙方對答過程中,完全沒有提到,這條生產線 到底要用來生產什麼產品,才造成雙方牛頭不對馬嘴的大誤解。

還原記者會現場 關鍵問題都避而不答

還原媒體當天所提的問題,重點集中在「量產時程」和「投資金額」兩大部分。媒體提問,和鑫何時可以開始供貨;和鑫則回答,是今年的第四季底。誤會從這裡開始產生,媒體沒有問,供貨是「供什麼貨?」和鑫也沒有定義清楚,自己要出貨的不是面板,而是觸控玻璃感應器。

現場的媒體,幾乎都是面板線上最資深的記者,對一間過去完全沒有面板生產經驗的公司,竟能在一年內,就量產全球獨家的五‧五代LTPS面板,都覺得進度未 免太神速。和鑫則回答,這是因為前置作業已經先做了一些,加上有合作夥伴(指三星)大力協助取得設備,張文毅甚至笑笑的說,「(三星)滿照顧我們這個小老 弟。」

至於投資金額,現場媒體都知道,以和鑫目前的籌資計畫,僅有新台幣一百多億元,要建置一條LTPS面板線,距離還相差十萬八千里,因此不斷追問公司,接下 來還會投入多少資金?而三星又會挹注多少金額?但公司僅回答,三星會提供很多技術協助,但金額皆以「董事會尚未召開,不能宣布。」為由,迴避掉這個問題。

整場記者會下來,雙方談的,根本不是同一件事情,對媒體來說,雖然有不合理之處,但公司不斷提到三星這個大咖,也讓媒體相信,有了三星的幫忙,和鑫或許真的能化腐朽為神奇。

和鑫在重大訊息中,一連用了兩個時下最熱門的面板技術,「LTPS」和「AMOLED」,投資人可能根本都搞不清楚這些技術的內涵,只知道這是未來的面板主流技術,就一窩蜂搶進和鑫股票。

大玩文字遊戲? 仍是老產品只是改做法

和鑫所謂的「LTPS生產線」,就是要用LTPS的原理,把觸控感應器,做到一片空玻璃上。然而,「觸控感應器」原本就是和鑫一直在生產的產品,惟獨過 去,和鑫是以傳統非晶矽面板的原理來製作觸控感應器,未來則是要以LTPS的原理來做。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來說,同樣一片玻璃,原本上面只放一百個觸控感 應器,現在則放到一千個,大幅提高了觸控感應的敏感度。

而和鑫把這片「LTPS觸控感應玻璃」出貨給三星後,三星要把這片玻璃,用來跟一般的TFT-LCD貼合成觸控面板,或是要用在更高階的AMOLED上面 來做成觸控面板,掌握權則是在三星手中,「嚴格來說,和鑫要做的東西,跟AMOLED沒有直接關係。」一位本土券商的面板產業研究員說。

台灣該警覺! 三星已經決定面板主流

技術說穿了,和鑫要做的,似乎就沒有大家原先認知的那麼「神」。不過,這件「烏龍」,卻敲響了對台灣面板產業的一記警鐘。

從和鑫的事件來看,三星的AMOLED技術應用,將大幅從面板,擴張到觸控面板領域,三星對於這個下一世代面板顯示技術的進度和掌握度,遠遠把台廠甩在後頭。

和傳統的非晶矽面板相比,AMOLED具有全彩、超薄、無視角限制的特性。從一九九九年開始,台灣包括奇美電、友達等大廠,就已經投入AMOLED的研 發,無奈在技術和資金瓶頸下,二○○五年台廠陸續退出,直到二○○九年,友達才又重新建立研發團隊,可是和三星的進度相比,為時已晚。

凱基投顧研究部副理高天慶就指出,三星去年第二季已經量產AMOLED面板,而且今年初就開始獲利,顯示良率已經大幅提高。但台廠的友達、奇美電,卻要等到今年第二、三季才能大量量產,且量產不等於賺錢,良率還是關鍵。

「現在的面板業,就是一場和時間的賽跑。」禮正投顧總經理毛仁傑指出,由於AMOLED的成本高出傳統面板許多,應用還不普及。但是三星口袋夠深、決心夠 強,一旦三星突破了成本的關卡,AMOLED取代傳統液晶面板就將成定局,「那麼面板廠再去投TFF-LCD的十代線也沒用啦。」

除了面板,就連現在最夯的觸控面板,也不能忽視三星。三星目前已經能夠做到,將玻璃電容式觸控面板,以On Cell(外掛式)的方式整合到AMOLED表面層,因此不需要在面板上方,再貼合一層觸控面板。換句話說,一旦三星克服了產能和良率,那麼目前檯面上的 觸控面板廠包括宸鴻、勝華等,將有可能失去最高階機種、毛利率最好的訂單。

即便在一片撻伐聲中,和鑫的股價卻在二月十八日不跌反漲,毛仁傑就表示,就算是烏龍,掛上AMOLED,投資人還是埋單,「放上AMOLED,沒有獲利也 有高本益比;但是面板業,即使有獲利,卻不再享有高本益比。」誰才是未來面板的主流,投資市場已經給了最好的答案,台灣的面板產業,會不會仍將淪為 follower(追隨者),才是這場烏龍中,應該觀察的重點。

【延伸閱讀】48小時內,股價漲停到暴跌!

烏龍事件導火線2/15 14:00 發表和三星合作LTPS生產線的重大訊息,之後與媒體說明合作進度並接受提問。

2/16 媒體大篇幅報導和鑫將與三星合蓋LTPS面板廠,股價漲停。

2/17 01:17 再發布重大訊息,指出該合作並非LTPS面板廠,股價以半根跌停板收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04

取代日商 成台灣四大面板廠鋁靶首選 鑫科中鋼小金雞拿下台灣逾五成市占

2011-5-16  TWm




從不到五人的團隊,到拿下逾五成台灣鋁靶市占率,它是中鋼集團的材料急先鋒——鑫科。

默默耕耘十一年,鑫科從沒人要的金屬材料廠,成為台灣四大面板廠首選,它是如何辦到的?

撰文‧賴筱凡

高雄的四月天,豔陽滿溢在路竹科學園區裡,穿著灰藍色的制服,鑫科董事長王茂根詳細地介紹著陳列在鑫科大廳的各項產品,成立十一年來,第一次有媒體進到這個中鋼集團轉投資的小金雞內部。

「這個,就是面板廠五代線用的鋁靶。」頂著眼鏡,王茂根如數家珍般地介紹。他是標準的中鋼工程師,一開口談技術就停不下來,從光儲存用的靶材、面板濺鍍靶材,到最近很熱門的觸控面板用靶材、薄膜太陽能電池用之靶材,王茂根對每項產品都能說上一筆。

二○一○年,是鑫科成立的第十年,營收達到三十八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每股稅後純益(EPS)二.二五元,幾乎是鑫科成立以來最好的成績,為了這一刻,鑫科苦蹲了十年。

鹹魚翻身!

處理速度與成本 都優於日本相較於日本鋼鐵廠多自建金屬材料廠,從事加值金屬材料的開發,中鋼投資鑫科,其實是場美麗的意外。「當時因為中盈(中鋼子公司)在尋找投資標 的,才會注意到鑫科。」王茂根說,當年中盈入股鑫科時,只是三大股東之一,但鑫科成立沒多久,股本就幾近燒光,在其餘兩個股東無意加碼下,中盈接手增資, 成為鑫科最大股東。

錢燒光,人也走光了,中鋼入主鑫科時,公司剩不到五名員工,更別提在日本材料廠壟斷市場下,鑫科幾無生存空間,連爭取一張小訂單都不容易。在那個光碟片廠 最風光的年代,生產光碟片就像印鈔票,每一片光碟片上,光亮的平面都得用到真空濺鍍所需鋁靶,這就是鑫科的起家根本,與老字號的光洋科相同。

然而,靶材成本占每片光碟片的生產成本只有一%,正值產業巔峰的光碟片廠,根本沒有縮減成本的壓力,自然也不會輕易更換靶材供應商,即使鑫科頂著中鋼光環,也沒有受到太多禮遇,反倒吃了不少閉門羹。

但天無三日晴,產業景氣循環攀上頂峰後,終究得面臨成本競爭的嚴峻考驗,「當客戶每次要趕急單,用完的靶材還得退回日本重新上靶,一來一往又是一個月過 去,客戶自然會想要改用本土供應商。」比起日本許多擁有十年、百年歷史的材料大廠,立基在台灣的鑫科,也開始擁有「主場優勢」,眼見機會來了,鑫科開始動 了起來。

日本廠商要花費一個月來運送廢靶,鑫科卻只要一天;日本廠商要價高,鑫科卻能調整成本結構;客戶反映有問題,鑫科的工程人員立刻趕到現場。對於分秒必爭的 科技業來說,哪家供應商能提供最好的服務,產品上市(time to market)時間縮到最短,成本又最具競爭力,就能出線。

另闢戰場!

跨足觸控面板、薄膜太陽能不過,當光碟片廠找上鑫科時,已是明日黃花,價格跌到開始有業者虧損甚至出局。王茂根很清楚,鑫科絕對沒辦法單靠一樣產品生存;於是,從被動元件到汽車車燈,凡是需要用到靶材的產品,鑫科都極力嘗試,直到台灣面板廠的崛起。

「做面板靶材,一塊靶材能打幾個小時,能做到多厚,都是學問!」鑫科總經理簡有彥說,面板上需要濺鍍一層膜,就會用到靶材,但每更換一次靶材,就要停機數小時,所以如何抓到極大值,將一塊靶材發揮到最大效用,再停機更換,每個環節的銜接,都是關鍵。

能夠依照每個面板廠客戶需求,客製化設計,是鑫科今日吃下面板鋁靶大半市場、讓台灣四大面板廠都買單的最大祕訣。「當面板廠從五代線演變到十代線,設備、 材料都要跟進,鑫科能在第一時間提供服務,至於日本材料廠嘛……。」王茂根搖了搖頭,「主場優勢」讓鑫科成功地後來居上,不只跟上日本材料廠的開發腳步, 甚至還超越。

簡有彥透露,鑫科一舉拿下台灣面板鋁靶逾五成市場,讓面板廠捨日本供應商而就鑫科,已經讓日本材料廠注意到鑫科的威脅性,「所以,有些專長不在鋁靶的日廠就找上門來,希望能合作。」在在顯示鑫科耕耘材料市場已有了初步成績。

只是,隨著鑫科在台灣面板廠的市占率趨近飽和,鑫科內部也開始想下一步市場會在哪裡。「我們還不夠好啦,鋁靶市占率高,但還是有很多地方我們沒做到的。」 聽到鑫科擠進興櫃市場獲利前一百名,王茂根謙虛以待,因為他們並不以此為滿,「觸控面板、太陽能,都有很多新的機會。」挾著中鋼厚實的研發資源,鑫科不像 其他材料廠起步的艱辛,因為中鋼擁有眾多金屬材料的研發人才,等同是鑫科研發的最有力後盾。此外,鑫科擁有十年的金屬材料開發經驗,任何以中鋼產品為基底 的產品,鑫科都能盡力研發,像是去年一舉將碩禾推上八八○元天價的太陽能導電漿,鑫科也已送給客戶驗證,企圖在高毛利的導電漿市場,分到一杯羹。

從不到五人的公司,到今日手握五成台灣鋁靶市場,鑫科不懂得宣傳,而是默默地做,賣力地耕耘客戶關係,從一張訂單都沒有,到將日廠擠出一線供應商位置,鑫 科始終維持一貫低調。承襲中鋼的文化特色,王茂根要將這隻還在發育的小雞,培養成台灣金屬材料一方之霸的新一代金雞。

鑫科

成立:2000年

董事長:王茂根

主要業務:金屬材料研發製造10年成績:擁有台灣鋁靶市場50%市占率,擠進台灣四大面板廠一線供應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71

夕陽產業轉型成最夯觸控面板廠 讓宸鴻用五十五億搶親的達虹十月革命

2011-5-30-  TWM




十個月內,他們讓達虹從落日的彩色濾光片產業,成功轉型為觸控面板廠;他們從只有友達一家客戶,做到世界級客戶下單。他們是達虹轉型成功最大推手——董事長林正一與總經理袁鈞賢。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下午,撼動全球觸控面板版圖的一筆交易,由宸鴻財務長劉詩亮口中宣布:「宸鴻要以五十五.八二億元,從友達手中取得達虹一九.九%股權。」拿下 達虹主導權後,宸鴻的觸控面板市占率衝上三三%,一舉拉開跟其他競爭者的差距後,全球觸控面板龍頭的位置,宸鴻坐得更穩了!

艱辛轉型路 差點兩頭空達虹購併案來得又急又快,就連達虹董事長林正一都是在最後階段才知曉,因為一個月前,達虹內部還沉浸在第一季營收創歷史新高的喜悅之中,他們磨刀霍霍要在今年衝出達虹轉型後的好成績。

拿著觸控面板,林正一仔細地介紹著各項觸控產品,「這是傳統兩片玻璃的,那這個是One Glass(單片玻璃)的模組。」今日在觸控股王宸鴻購併光彩籠罩下的達虹,很難想像十個月前,還在為了是否要全面停掉彩色濾光片產線掙扎。

曾經,達虹(前身為劍度)是友達集團最倚重的彩色濾光片廠,在液晶面板中占達二○%成本,讓達虹走過最輝煌的年代。可是,不到五年的時間,LED背光技術 出現,取代傳統的CCFL(冷陰極管)背光模組;伴隨而來的是一夕成了棄兒,因為不用彩色濾光片,LED背光技術也能做到全彩化。

「所以,我們進達虹的那一天就知道,達虹要轉型。」讓達虹成功轉型的董事長林正一和總經理袁鈞賢,兩人原本是友達集團裡最佳的蓋廠拍檔,當年達虹彩色濾光 片廠在他們手上誕生,卻如今也在他們手中終結,兩年前他們進駐達虹,友達給他們的指令很明確,就是讓達虹轉型,而他們做到了!

打從○七年蘋果的第一支iPhone問世以來,似乎就定下了觸控面板大爆發的分水嶺。觸控功能排山倒海地出現在每一支手機、NB上。在生存線掙扎的彩色濾 光片廠就像聞到血腥味的食人魚,一擁而上都想吃這塊肥肉。所以,和鑫、達虹紛紛轉型,因為觸控面板前段製程與彩色濾光片相似度最高,「想做的人很多,卻沒 想到這根本就是把褲子改成衣服,可以改沒錯,只是改了才發現少了個袖子、少了個扣子。」林正一說。

林正一與袁鈞賢接手達虹後,他們很清楚,觸控面板最重要的就是觸控感測器(touch sensor)這塊敲門磚,但只做前段觸控感測器,不做後段貼合,又無法實際掌握客戶需求。於是,達虹從一開始,就決定要提供觸控面板模組完整解決方案。

但想是一回事,真正做又是另一回事,「我們想得很美好,起先轉一部分製程做觸控,再慢慢把彩色濾光片的比重降下來。」袁鈞賢口中的完美計畫,甚至包含蓋一 座台灣最大的六代觸控面板廠,只是實際演練後才發現,「根本不可能啊,光產線改了一部分彩色濾光片製程做touch sensor,結果,touch sensor沒弄出來,整條(彩色濾光片)線的效率也跟著被影響。」以前達虹做彩色濾光片是有顏色的,可是觸控感測器卻沒顏色,不只如此,反光程度、穿透 率都是關鍵,「就算我們在前段觸控感測器有經驗,後段貼合製程卻不是如此。」袁鈞賢搖了搖頭。過去達虹生產彩色濾光片的供應商只有二十六家,轉做觸控面板 後,林林總總供應商有一二○家,有一些還是新跨進觸控面板產業,甚至連無塵室都沒有,要他們一時建立標準的生產流程,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林正一與袁鈞賢為了如何善用達虹原有的彩色濾光片設備,想破了頭,前段觸控感測器的投資已經投了下去,但彩色濾光片又不能不做,只要一停產,達虹會瞬間沒 了收入,「這是很痛苦的決定啊!」林正一跟團隊討論了半天,以為能無縫接軌的完美計畫,根本就像天方夜譚,但一直猶豫不決也可能落得兩頭空,最後林正一心 一橫,去年八月達虹設下停損點,停了部分彩色濾光片的產線。

林正一、袁鈞賢烙下歷史印記這一停,達虹轉入觸控面板的壓力更大了,因為不成功、便成仁,幸好第四季達虹的四.五代觸控面板產線就開始量產,雖然比起其他同業,達虹慢了一大步,但至少已經導入正軌,就是好消息。

然而,從彩色濾光片轉型觸控面板廠,要改變的不只有生產製造層面,「業務、研發都要重新來過。」林正一不諱言,過去達虹營運起來,就像是友達的另一座工廠,業務不到五人,研發人員也只有二十餘人,更有員工私下透露,反正客戶就是友達一個,出了錯去「罰跪」就是了。

但達虹要做觸控面板廠,一切都會不同,客戶不再是友達一家獨大,業務、研發人員、產品經理都要擴充,加上觸控面板製程、產品都沒有標準化,整體營利模式遠 比以前複雜許多,「以前做彩色濾光片,單一客戶量產很容易,可是現在做觸控面板,每個客戶都是國際級大咖,尺寸又各自相異,對達虹是很大的挑戰。」袁鈞賢 說。

因此,達虹初步要把觸控面板產量先衝高,台中新廠完成,加上彩色濾光片轉換產能,達虹明年產能可望有兩條三.五代線和一條四.五代線,前段產能將大幅倍增,「以目前touch sensor成為戰略物資來看,誰能握有多一點產能,就有機會勝出。」林正一說。

於是,宸鴻會購併達虹,用意已經很明顯,在宸鴻前段觸控感測器的產能吃緊下,手上握有觸控感測器產能的達虹,自然成為嬌豔欲滴、賣相最佳的對象。

走過艱辛的轉型路,林正一與袁鈞賢成功達到友達給他們的任務,讓達虹從落日產業變身成當紅炸子雞,甚至還讓友達口袋賺進二十九.九一億元。而隨著宸鴻入主 達虹,未來達虹將朝更單純的觸控感測器廠邁進,而彩色濾光片在停止生產後,也將成為過去。林正一、袁鈞賢這對最佳拍檔也將歸建友達,他們在短短十個月內促 成達虹轉型,也將在公司歷史上烙下重要印記。

達虹

成立:1994年(原名劍度,2003年友達入股改名達虹)

董事長:林正一

總經理:袁鈞賢

資本額:90億元

主要業務:

彩色濾光片、觸控面板

近三年獲利成績:

2008年EPS為-1.48元2009年EPS為0.06元2010年EPS為-1.27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72

直擊全球唯一 十代面板廠

2012-8-20  TCW




這裡,是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反擊三星電子的最新大本營。

八月十日,《商業周刊》採訪團隊,來到距離日本大阪市十分鐘車程的堺市,這裡有著一座全世界最先進,造價最昂貴達四十八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四百五十億元),連三星也比不上,世界上唯一一座液晶面板十代廠(SDP,Sakai Display Product,簡稱堺工廠)。

堺市的人口僅有八十四萬人,比郭台銘擁有的全球一百二十萬名員工還少。夏普把全球最大的面板廠,設於堺市北方臨海區,占地一百二十七公頃的堺工廠,是友達在中科的八‧五代廠的二‧一倍。

這一天,天空晴朗無雲,預告日本未來十天假期的好天氣,五點半下班時間一到,堺工廠的員工魚貫走出大門,臉上毫無放假前的喜悅放鬆感,當記者前往詢問工廠被收購一事,所有人噤聲不語。

一個月前,郭台銘將個人新台幣二百五十二億元資金匯給了夏普,正式取得這座最先進面板廠的三七‧六一%股權,郭台銘也將此工廠更名為「Sakai International Corp.」,獨立為一家公司。

夏普急找人接燙手山芋郭董撿便宜,價買下三成多股權

鴻海的員工已經悄悄進駐堺工廠,當地計程車司機都知道,每天一早八點多,會有一群台灣人從車站坐車到夏普,「他們有的住在大阪的週租型公寓,有的住在堺市的飯店。」一位司機透露,就算是週末,鴻海的人員還持續進到夏普上班。

堺工廠,曾經是夏普高世代面板技術的驕傲,五年前造價新台幣一千四百五十億元,為何現在郭台銘能夠僅以新台幣二百五十二億元,將近六分之一的價格,買下三成多的股權?

因為,堺工廠,現在已經成為夏普營運最大的一顆毒瘤。

根據夏普最新財測數字顯示,光是液晶面板部門,二○一二會計年度就得面對營業虧損一千零五十億日圓(約合新台幣四百億元)的虧損。

一位面板業人士透露,夏普其實早在去年底就開出一億美元的公司債,遍尋全球面板廠入股,但是所有面板廠都看到這個大洞而婉拒,原因是,「堺工廠是最大的包袱。」

郭台銘為了打敗三星,不僅大膽自掏腰包,質押三十七萬張股票拿下堺工廠三七‧六一%股權。還在股東會上發下豪語,「以夏普的技術基礎,加上鴻海的實力,不出兩年,我們絕對會是世界第一。」

「有人對堺工廠評價說,『夏普做了錯誤的投資』、『堺工廠是一個惡性腫瘤,應該切除』,但我不這麼認為。」郭台銘在今年五月,接受《日經BP》專訪時更表明,「我的期望是,兩年以內超過盈虧平衡點,第三年實現盈利,第四至五年實現股票上市。」

八月五日,當鴻海宣布將與夏普重新議價時,郭台銘公開表示,堺工廠將在二○一四年回台上市,對照三個月前的說法,郭台銘要讓堺工廠上市籌資的計畫,顯然已經大幅提前二至三年。

因為,若細算堺工廠這本帳,讓人怵目驚心。堺工廠每年攤提達新台幣二百九十億元(編按:以五年折舊計算),而且根據夏普新公布的財測,二○一二年液晶面板部門預計營業虧損約新台幣四百億元,很大一部分的虧損是來自於堺工廠。

未來,若堺工廠持續虧損下去,影響集團股價,郭台銘也得不斷認列投資虧損,質押股票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郭台銘到底看上堺工廠哪一點,《商業周刊》親自走訪位於大阪府第二大城:堺,一解疑問。

解密一:堺工廠廠區上下游群聚大阪政府力挺,開專屬公路運面板

走到堺工廠的廠區,左手邊會先看到生產面板上游材料玻璃的康寧,康寧的對面是彩色濾光片廠大日本印刷與凸版印刷,隔壁則是SDP辦公大樓,後面則有夏普的太陽能事業部與關西電廠合作開發太陽能發電,夏普的能源研究所也位於此。

走出廠區,一旁緊鄰生產光學檢測設備的旭興產株式會社,面板模組做好隨即運到車程十分鐘的堺港,即可送往日本龜山等地組裝,直接在日本銷售。

參觀過的人形容,工廠裡幾乎是全自動,人力需求極少,製作一片十代面板至少經過三百道製程。前段製程裡,為免損傷幾乎都用機器手臂,在無塵室會看到,機器手臂舉起面積有兩張桌球大小,薄如信用卡的玻璃依序移動到下個製程。

從堺工廠五樓參觀走道往下看無塵室,一台台三公尺高,如網球場大小的蝕刻機器,整整齊齊排列,約有兩百公尺長,再送往檢驗,確認每片分布至少有一百萬個電晶體的面板完美無瑕後才放行。

這裡擁有全球最頂尖的面板生產技術,鮮少對外開放。僅在二○○九年十月量產時,對少數媒體開放參觀。

夏普是日本發展液晶技術的先驅,全球第一座六代廠、八代廠,都出自夏普之手。

二○○七年底是LCD產業豐收年,夏普旗下的一座六代廠與八代廠早已經不夠用。夏普當時的社長(現任會長)片山幹雄決定再次領先業界興建十代廠,主攻六十至八十吋液晶電視。

選中「堺」,是因為其距離大阪僅十分鐘車程,一旁又有堺港可運輸面板,距離機場僅有三十分鐘,路海空都方便。

大阪政府不僅要原本的地主新日本製鐵讓出土地,還在堺市北方為夏普填海造地,開了一條高架道路連接到堺港,專門讓夏普運送面板,現在開車經過兩旁依舊是製鐵廠。

大阪政府大肆徵文為新園區命名,自豪於大阪人工匠技術「匠町」這個命名勝出,今天,夏普十代廠的地址就是匠町一番地(匠町一號)。

解密二:高層無法掌握市場動向零件商抱怨,產品規畫只做三個月

然而,堺工廠一量產,就從天之驕子變成了賠錢貨。

二○○九年,日本數位電視換機潮一過,銷量在兩年內對砍了一半以上,由三千萬台掉到一千萬台,這讓四五%營收來自日本的夏普高層傻眼。

從一九九○年代,就擔任夏普半導體技術諮詢顧問的大阪大學榮譽教授濱口智尋無奈的說,「夏普的高層根本無法預測未來需求。」

一位與夏普做了十多年生意的日本零組件供應商形容,和夏普做生意非常頭痛,他說,其他客人可以拿出半個月到一年的產品規畫討論,按進度走,唯有夏普只知道三個月後的產品規格,再長一點就說不出來,「根本沒有人可以拍板定案。」

他說,「夏普面板的客戶就是夏普,」有八成的面板都賣給自己品牌,再加上主力市場在日本,對於外界的狀況一點都不了解。

缺乏產品出海口,在堺市,從大學教授到計程車司機都知道,堺工廠的產能利用率只有兩、三成,注定賠錢。

一位計程車司機告訴我,「日本企業根本已經失去競爭力,被『買收(日語指購併)』是當然。」他說,被台灣人買走總比被中國人買走好,中國人只會把技術都搬走,然後結束日本的公司。

解密三:鴻海人馬進駐主導產能利用率,已從三成提升到六成

郭台銘入主堺工廠,指派鴻海內部負責日本廠商遊戲機及筆記型電腦的CCPBG(Consumer and Computer Products Business Group)業務部總經理林忠正,擔任堺工廠的鴻海負責人。

鴻海員工全年無休,不達目的,絕不終止的精神,也逐漸出現在堺市。現在,正值日本夏季長假,晚上十一點多,日本堺市商務飯店大廳,有一位鴻海主管,手上拿著從台灣帶來的佳德鳳梨酥,要送給日本供應商。他對日本供應商說,「無論如何一定要降價,」「我主管給的壓力很大,請多多幫忙,」然而,這一位日本供應商堅持不收下台灣來的名產,也不願答應降價的要求,兩個人就在飯店的大廳,這樣站著僵持半個多小時。

一位飯店櫃檯員工表示,過去很少見到台灣人,但是最近「多很多」。一位鴻海人透露:「以後會有更多台灣人過來。」

郭台銘的算盤是希望利用鴻海垂直整合能力,壓低六十吋電視價格,創造需求。

現在堺工廠的稼動率(產能利用率)已經從三月的三○%,提升到五○%到六○%左右,離郭台銘預定年底達到獲利的產能利用率八○%還有點距離。

研究機構奧維諮詢平板產業事業部副總經理李秋緯計算,以面板成本占整機成本的七成來計算,郭董將六十吋電視賣新台幣四萬元,算是有小賺新台幣兩千多元。

郭台銘最難的挑戰還不只是財務問題,而是企業文化的差異。

長期供應夏普零件的供應商表示,「我們常不知道誰是決策者。」夏普內部有過多重疊的組織以及複雜的黨派之分,光是決定要不要用零組件,都可以拖到要出貨三個月前才商定。

位於堺工廠辦公大樓裡,原本寫著「Sharp Display Product」 早已卸下「Sharp」字樣,改成「Sakai(堺)」,員工名片左上角由紅色的Sharp字樣改印上藍色的「SDP」,正式宣告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入主全球唯一一座十代線廠。

郭台銘能快速換掉夏普十代廠名字,換掉員工名片上的字樣,但是能否以同樣速度換掉夏普人的保守心態,才是最大考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78

走過沒有董事長的日子 到坐穩全球第三大面板廠 負債二千億 逼出群創競爭力(072-074)

2014-10-06  TWM
 
 

 

一家從負債二千億元開始的面板廠,曾經一度沒有董事長、兩大股東也不力挺,他們擔負年虧六百億元的「慘業」罵名,卻靠著從根拔起的改革信念,逼自己打破極限,從追隨者變業界創新者,這是群創重生的故事。

撰文‧賴筱凡、周品均

三年前,群創每賣一片面板就賠一片,每天一開工要賠掉上億元,群龍無首的﹁三合一」公司,背負著超過二千億元的債務;三年後,群創站穩全世界第三大面板廠地位,在推動電視新規格上贏得漂亮一仗,甚至啟動再工業化計畫,要把產線搬回台灣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俗語說從零開始,我們不是,我們是從負二千億元開始。」一位群創資深員工嘆了一口氣。二○○九年群創與奇美電合併,合併後的群創一舉超越友達,成為台灣最大面板廠,然而,誰也沒想到,面板產業的寒冬卻來得這麼快。「慘業」、「沒有董事長的面板廠」,大家是這麼形容當時的群創。

一一年,群創(原為奇美電)大虧六四四.三九億元,時任董事長廖錦祥因身體因素辭職,面對巨額債務,群創背後的兩大股東鴻海與奇美實業都深怕被群創拖下水,那幾乎是群創成立以來最黑暗的日子,因為沒有董事長,連經營團隊要出面與銀行協商,都受到極大責難。

有管就有用

建立資料平台每天盯進度

「我永遠記得那個畫面,台下坐著超過一百名銀行團的債務協商代表,指著段董(段行建當時為奇美電總經理)就罵,說要債務協商連個董事長都沒有。」跟在段行建身邊超過十年的群創基金會執行長、也是段行建祕書的羅美君說,那是她認識段行建這麼多年,最慘的一刻。

群創董事長位置從缺了一百天後,帶著經營團隊,段行建接下了這個重擔;當時的群創,一邊要整併奇美電、統寶,一邊還得在負債累累的情況下,讓這輛老爺車繼續在路上奔馳,要想提高運轉速度,也只能從每一個零組件慢慢調整起。

「我還真的很感謝合併這件事,因為群創合併了奇美電,才讓原本的奇美電有了改變的可能。」群創總經理、原為奇美電掌舵者的王志超坦言,來自「幸福企業」奇美電的員工們,一直到被群創合併了之後,才真正認知到,他們已經退無可退。

王志超說,以前的奇美電缺乏統整管理,明明是同一個案子,業務、採購卻各有一套數字,光要確定哪個數據是對的,就要吵上大半天。王志超從根改起,第一步就要員工把所有的資料都放在平台上,讓資訊沒有落差,為了做到這一點,王志超甚至每天盯上線人數。

「段董說的很對,『有盯有管一定有用』,我就負責把這件事盯成大家的習慣。」現在,當日營收做多少,產出多少片面板,王志超瞭若指掌。「再也不用聽業務、採購和研發吵得臉紅脖子粗,數字一拿出來,答案就很明顯。」王志超說,這件事在群創內部起了化學作用,當每位員工都必須做出改革時,公司內部的文化與氛圍也跟著有微妙變化。

曾在面板業待過八年的WitsView前研究協理劉陳宏,就對群創這套內部管理系統有相當高的評價,他說,群創內部的整合系統,特別是採購業務系統化,對內部管理與成本管控,效果都相當明顯。

再者,除了整頓內部的過程,群創也不能原地踏步,想存活,就得想辦法有更多產能、增加更多利潤。可是,當時的群創一年還給銀行的債務就多達百億元以上,段行建和王志超都認知到一點,要靠資本支出來擴充產能,是不可能的事。

一吋都不浪費

擠出一條五代線產能

「怎麼辦?要產能只能靠『擠』出來啊!」王志超將所有的廠長找來集思廣益,「哪些機台的效率明顯低,我們就從它的效率開始提升起。」這種聚焦式地對症下藥雖然有效,但當效率拉到與其他機台相同時,產能限制的瓶頸又出現了。

於是,他們開始想,五代線的玻璃面積一次產出就是四片三十二吋面板,多出來的部分就丟掉。「如果我們把這些要丟掉的玻璃也一起畫進來使用呢?我們可能可以改切三十九吋的面板,把每一片玻璃用到極致,或許是一個辦法。」王志超說。

由於原本的設備都是為了切割三十二吋面板而設計,要放大到三十九吋,光罩等設備都要跟著改,但王志超沒有別的路走,指令一下,廠長、研發人員全部動起來,主動找設備廠討論機台改造的可行性。

「一開始,設備廠都覺得怎麼可能,極限就是在那裡,但極限是要用來打破的。」王志超說。結果,他們將產線改造後,同樣的片數卻能生產更大面積的面板,產能利用率還增加了七個百分點。

靠著東縮西減,群創就這樣憑空增加一條五代線廠的產能。問題又來了,市場上的主流規格是三十二吋,根本沒有人賣三十九吋的產品,群創的面板要賣給誰?

王志超讓底下的業務分頭去遊說電視品牌客戶們,但說白了,當時的群創財務問題連帶影響客戶的信心,更別提客戶架上都在賣三十二吋的電視,根本沒人願意花心力幫群創推三十九吋電視,連王志超親自出馬都沒用。

一線大廠不願意推,他們就從二線客戶下手,找了一家日本電視品牌合作,大力遊說他們。剛好對方想在Best Buy通路嘗試新產品,即使產品還沒到客戶手中,他們硬是用保麗龍板切成三十九吋電視的樣子,直接在Best Buy開賣。「效果意外的好,消費者買單的意願很高。」王志超說,這讓客戶信心大增,極力拉抬三十九吋電視的下單量。

一名長期觀察面板產業的資深分析師解釋,「群創推三十九吋面板,不僅符合段行建要把產能利用率做到最大的理念,還正中消費者喜歡大螢幕的趨勢,讓群創成功奪回規格制定的話語權。」打響尺寸差異化的第一炮後,緊接著,群創再推4K電視,用更好的畫素來吸引消費者。王志超的策略很簡單,三星用OLED電視來吸引消費者,群創就推出更低成本的4K電視,一樣講究高畫素,價格卻比OLED電視還親民,消費者選購4K電視的意願,自然就比高價OLED電視高。

兩招創新策略的打法果然奏效,逼得三星、樂金等韓國廠商只能回頭跟著群創推新尺寸與4K電視。王志超的邏輯很簡單,「如果你不創新,只會跟在別人後頭跑,客戶永遠會把你當tier 2、tier 3(二線、三線供應商),而不是tier 1(一線供應商)。」

生產線返台

﹁再工業化」抗中國面板廠資深產業分析師觀察,「群創近兩年來跳脫規格追隨者的框架,明顯比競爭對手友達的策略還有創新性。」同樣的,面對中國面板廠急起直追的威脅,群創也不怯戰。「你看中國八.五代廠一路蓋,如果群創跟他們做一樣的產品,那所有產品線勢必都會被壓著打。」時常台灣、中國兩地跑的王志超太清楚,台灣面板廠要勝出,就必須做中國面板廠不會做的事,新尺寸是如此、4K電視也是。

更何況,中國薪資連年漲,製造優勢已經不如以往,在在都讓段行建動了要把生產線搬回台灣的念頭。今年七月,群創宣示啟動「再工業化(Reindustrilization)」計畫,要把中國二五%到三○%的產能移回台灣,提高自動化。

羅美君透露,會用「再工業化」這個詞,靈感就是來自美國總統歐巴馬,他推動製造業返美,群創一樣也要做這件事,靠自動化設備,把產線搬回台灣來。唯有這樣,群創才能有更高的競爭力,就算中國面板廠趕上來,群創也不擔心。

走過美國反壟斷官司,走過三家面板廠合一的十萬大軍整頓,群創一路走來,不靠政府、不靠富爸爸,靠的只有自己的改革意志。如今,群創第二季獲利較前一季大增十六倍,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三五元,總算可以脫離「慘業」這個形容詞了。

群創

成立時間:2003年

負責人:董事長段行建,

總經理王志超

資本額:995億元

主要業務:面板

主要客戶:三星、索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62

鴻海擬與夏普在華建大型液晶面板廠 投資將達480億元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近日臺灣鴻海精密工業公司正在考慮與旗下的夏普公司共同在中國建設用於電視機的大型液晶面板工廠,力爭最快於2019年開工生產。投資總額或達8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80億元)左右。目前中國及東南亞市場正經歷著從顯像管電視向液晶電視過渡,鴻海希望擴大在這些市場上的電視銷量。

資金的大部分將由鴻海承擔。此前夏普由於在大阪府堺市的液晶面板工廠投下的巨資成為重負,導致經營惡化而歸入鴻海旗下,此次投資將以技術方面的合作為主。

建設新工廠的候選地包括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等。預計將制造比鴻海與夏普共同運營的“堺工廠”及夏普的“龜山第二工廠”(位於三重縣龜山市)生產的面板更為大型的世界頂級液晶面板。

鴻海與夏普將通過建設新工廠來降低面板的生產成本,並利用夏普在液晶電視“AQUOS”中培養的技術對抗其他廠家。目前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場上,韓國的LG顯示器公司和三星電子公司占據了近一半的市場份額,以雄厚資金為後盾的中國新興廠家也加強了攻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099

受孫正義邀請 鴻海夏普正討論在美國建設液晶面板廠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臺灣鴻海精密工業與旗下的夏普開始討論在美國建設液晶面板工廠。據悉,鴻海與合作夥伴軟銀集團社長孫正義共同向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表達了在美國實施大規模投資和創造就業崗位的想法。考慮到特朗普呼籲制造業回歸國內,鴻海和夏普計劃在電視機等家電市場龐大的美國啟動生產。

1月13日,夏普高管就美國工廠的投資計劃表示“正在討論中”,同時說:“我們將謹慎判斷”,並透露投資計劃是應孫正義的邀請。

此外,鴻海還討論在美國代工生產蘋果的“iPhone”。此前一直在中國等地生產,似乎蘋果公司曾詢問鴻海能否在美國生產。不過,在美國生產智能手機和液晶面板,成本必將出現膨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183

郭臺銘:富士康正考慮在美投資70億美元建立面板廠

據路透社報道,富士康董事長兼CEO郭臺銘昨日表示,富士康正考慮在美國建立一家面板廠,投資額將超過70億美元。

郭臺銘在一個公司活動的間隙對記者表示,富士康將與子公司夏普聯合在美國建立面板廠,這個意向取決於多個因素,例如投資環境等,需要與美國州政府以及聯邦政府進行磋商。

他表示,富士康考慮在美國建廠已有多年時間,但是這一問題被提上日程還是在軟銀集團CEO孫正義(Masayoshi Son)與其交談時。 隨後,孫正義在去年12月與特朗普舉行了會談。

在會談結束後,孫正義承諾向美國投資500億美元,並在無意中泄露了帶有富士康Logo和未指明的額外70億美元投資信息。當時,富士康發布簡短公告稱,正在就擴大美國運營展開初步磋商,但沒有披露細節。

“孫正義是我的一位好朋友,”郭臺銘表示。他還補充稱,孫正義事先已就在美國投資事宜問過他的想法。

郭臺銘還說,他曾對孫正義表示,美國沒有面板制造行業,但卻是全球第二大電視市場。在美國建立面板廠的投資額將超過70億美元,可能會創造大約3萬個至5萬個就業崗位。

“我原本認為這是一個私下談話,但沒想到第二天早晨就被曝光了,”郭臺銘稱,“這只是一個計劃,並不是一個承諾。這是一個意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5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