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亏损季日照钢铁的真实图景:龟缩战术 保守战略


From

http://business.sohu.com/20081228/n261460347.shtml


实习记者 邓瑶 本报记者 高江虹 庄颖 北京、日照报道

从日照市区驱车半小时即可到达岚山区,高速公路的一边沿海,一边老远即可望见日照钢铁集团(下称日照钢铁)的高炉和烟囱。整个日照钢铁十分紧凑地坐落在海边极低的丘陵中。

日照钢铁与岚山港区近可相望的距离,于是有了著名的低运费和由此产生的逾10亿“相对利润”。

2003年,杜双华为日照钢铁选址时,避开的国家规划给山东钢铁的奎山,则更靠近石臼港。根据《日照港总体规划》,日照港包括石臼、岚山两个港区,岚山港区的远景吞吐能力将更为优秀。在港区的另一方向,日照钢铁早已计划好要建一个自己的铁矿石码头,相应的填海工作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可是目前已经停工,等待重组的结果和重新规划。

除了码头项目,包括日照钢铁2008年5月所签的两条H型钢生产线工程设计合同(预计2010年建成投产)在内的规划,到下半年,都重新进入等待阶段。

从某种程度上说,岚山港区边上并立两个千万吨级钢铁生产基地的不可能,决定了重组提出的极大可能。

12月2日,山东钢铁集团(下称山东钢铁)聘请的财务审计团队:高盛亚洲公司、安永华明会计事务所、方达律师事务所、英国富而德律师事务所,一起进驻日照钢铁。

与11月5日双方所举行的重组意向书签字仪式不同,杜双华出席了事务所顾问合作的签约仪式。

这是自从山东钢铁集团与日照钢铁签署重组协议以来,日照钢铁方面首次公开表态:“将响应国家产业政策,积极配合山东省钢铁工业布局调整,有力推进山东钢铁重组规划实施。”

此期间,11月10日,日照钢铁启动裁员;11月15日,业界出现传言:日照钢铁并不愿被重组,但在有关方面使出“断贷”狠招致使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下,杜双华被迫就范。

但此时,市场对日照钢铁被银行“断贷”和大规模裁员的疑云尚未散去。日照钢铁经历了什么样的市场起伏?“断贷”是真是假?大手笔裁员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亏损季

2008年上半年钢铁企业们所遇到的疯狂行情,使日照钢铁销售收入达到237亿元,利润总额57亿元,几乎已完成2007年全年的业绩,同时,也没少囤积铁矿石。

经销商囤货追涨的策略和钢企提价的屡屡得手互相推动,使钢市出现乐观预期。当下游需求的萎缩终于在7月中旬以钢价下跌的形式在市场上表现出来时,3个月内,MySpic国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从7月初的216跌到10月初的133,跌幅深达38%,完全抹去了上半年30%的涨幅。

9月29日,河北钢铁、首钢、济钢、莱钢、安钢等达成减产20%的“共识”。但日照钢铁选择了加紧生产。

11月初,记者在日照钢铁厂区看到,高炉和流水线都开足马力,整个生产井然有序。每车载着两卷带钢产品的平板车,五、六辆一队,不时地驶出厂区,前往不远处的岚山港,准备下水运输。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除了6、7月限电,日照钢铁的生产规模一直比较稳定,月均70万-80万吨,眼下,正在全力消耗前期囤积的铁矿石。

其时,日照钢铁的堆料场上还有超过150万吨的铁矿石,在岚山港堆放着近100万吨铁矿石,日照港几十万吨。

消耗这些矿石的同时,新的矿石亦在继续买进。日照钢铁暂缓了执行前期买入铁矿石所使用的长协价,转而在现货市场上购入印度矿。随着钢价近40% 的下跌和海运费超过90%的暴挫,铁矿石现货市场价格也一路走低,乃至低于长协价。这一时间节点上,哪一家钢企先消耗掉铁矿石库存,哪一家更有优势。

根据海关统计,11月,印度矿综合到岸价为80.71美元/吨,与巴西矿、澳矿为代表的长协矿的差价最高达到70.3美元/吨。

“日照钢铁的反应非常快”,知情人告诉记者,而且调头很敏捷,“不像一些钢企,即使发现了印度矿有优势,从长协矿转过来也要走一段程序”。

开足马力生产的同时,日照钢铁的销售也在强力推进。9月底,日照钢铁就对经销商推出了回补政策,尽管这个在中国钢市上屡次被拾起的工具接下来也被所有的钢企用,但是日照钢铁的返利度使它在经销商中口碑不错。

一位上海经销商告诉记者,对经销商来说,日照钢铁是个好上游,“从不拖货”,“下半年为下游的考虑还是比较多的”,而其它钢企,乃至同为民营企业的沙钢,“做不到这样”。

据该经销商反映,11月起,“市场上日照钢铁的货较多,跑货量放大。”

出口方面,日照钢铁9月的出口量较低,之后每月呈15%~20%的增长。

12月22日,一位日照钢铁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前期长协价加高海运费买入的铁矿石全部用完了,现在用印度矿生产,已可以盈利。而日照钢铁已在泰国拥有了一个自己的矿,“第一批船已从泰国发过来”。

11月初,钢价经历了微幅反弹,MySpic国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从11月初的128上涨到月底的134,涨幅4%,然后盘整至今。

尽管从10月起,日照钢铁月均亏损3亿元左右,通过生死时速式的生产和销售,强力周转之下, 已是第一批站在更安全的跑道上的车手。

“一旦搞了钢企,就是坐上一辆战车,永远都不能停”,一位国有钢企的管理者这样向记者描述他对日照钢铁策略的理解:“遇到高速路上缺了个口,闭着眼睛也要加大油门往前冲,冲不过去就掉到桥底下去了。”

“保守战略、龟缩战术”

事实上,11月3日,一封杜双华致日照钢铁和京华创新集团管理层的信,点出了杜双华在亏损季的新意图——务必实施“保守战略、龟缩战术”,实现“剩者为王”。

同时,这封信对裁员计划做了详细指示。日照钢铁裁员将按两步进行:第一步,裁掉过量的储备人员;第二步,通过合并岗位、提高效率、加班加点进一步精简人员。

杜双华在信中强调,裁员的目的在于“保留一支精明强干的队伍,构建一套高效灵活的机制,塑造一种风清气正的氛围,保证企业在未来的市场低谷时期立于不败之地”,“通过瘦身来彻底改革两大集团的经营模式和组织构架,使企业存活下去”。

外界把日照钢铁的裁员举措与其对抗山东钢铁重组、经营困难联系起来看。然而在杜双华的信中,强调的是,一定要充分理解“瘦身”与“减产”的差别,裁员与减产这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是要通过瘦身来彻底改革两大集团的经营模式和组织架构”,而且“现在我们的形势相比其他企业要稍好一点”。

根据记者调查,“断贷”也并非传言中的令出政府。一位内部知情人士透露,事实上,杜双华正在主动偿还部分高息贷款和短期贷款。目前,京华创新集团的贷款基本还清,日照钢铁偿还了部分高息贷款。

“还贷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经营所需资金减少,另一方面是公司努力降低财务费用的手段之一,实现现金为王,争取一切可争取的利润。”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按照这封信的意思,对于杜双华手下的执行者们来说,“裁员”和“断贷”均作为日照钢铁和京华创新集团保守战略、龟缩战术中的一步棋。

根据杜双华的计划,保守战略的第一阶段是“瘦身”,第二阶段是“龟缩”,第三阶段是“冬眠”。

这三种战术根据各个分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形势决定,例如,“京华集团大部分都要尽快瘦身、进入龟缩状态,而吉林(京华)则要提前进入冬眠,唐山(京华)因为要给广州(京华)和莱芜(京华)提供保障,所以现在瘦身也要从缓”。

消息人士透露,11月28日至30日,杜双华召集日照钢铁管理层开了一个内部会议。会上,杜双华再次强调了公司今

后务必执行保守战略,并要求每个人上台谈谈各自的学习体会和对经济危机的认识。

有趣的是,2008年11月和12月,杜双华通过其持有85%股权的Happy Sino International Limited两次增持香港上市公司开源控股(01215.HK)股权,已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根据港交所可查的资料,开源控股年初刚刚转型为热力供应商。杜双华此举目的何在?尚未有答案。

“剩者为王”

根据记者获得的财务资料,截至10月31日,日照钢铁总资产328亿元。其中,流动资产164亿元,固定资产156亿元,长期投资4亿元,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4亿元。2008年上半年,日照钢铁销售收入237亿元,利润总额57亿元;2007年,销售收入为245亿元,利润总额为58亿元。

而胡润百富榜公开的调查结果,杜双华的身家为350亿元,杜双华正是凭此跃居民营钢铁首富之位。据悉,这一结果是以2007年50亿的利润乘以6-7倍的市盈率得出来的。

内部知情人士则告诉记者,日照钢铁虽然还存在众多关联业务,以及房地产、医药等其他非主营业务,实际资产不会超过200亿元。

上述山东省某国有钢铁集团管理人士表示,在国内钢铁业,国有钢铁集团收购私营企业,一般收购的是对方的净资产。

资料显示,目前,日照钢铁的净资产不到100亿。“山东钢铁现在不可能拿出那么多钱来收购,保守估计,能出六七十个亿就不错了。”该人士表示。

在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的背景下,国内几乎所有钢企不得不对高价买进原材料、钢材价格暴跌买单,日照钢铁也面临同样的情况。资料显示,截至10月31日,日照钢铁库存约60亿,比年初增加15亿。

杜双华在信中称,“经济危机让我下定了决心,近30亿的损失让我清醒了头脑”、“再不真正的从根本上改变战略方向,我们就会从被动走向覆亡”。

记者独家获得的财务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10月,日照钢铁主营业收入约390亿元,10月主营销售亏损超过3亿元,亏损近1亿元,但截至10月,累计利润依然达40亿元。

与同等规模的济钢和莱钢相比,日照钢铁的情况其实并不太差。济钢和莱钢三季报显示,今年三季度,济钢和莱钢库存分别为31亿元和48亿元,但和年初相比,济钢和莱钢的库存增幅均比日照钢铁高出10%以上。

在资金安全上,日照钢铁10月份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较年初分别增加450%、90%,达11亿元、6亿元,大大增加了资金风险。济钢和莱钢资金质量也面临恶化,截至9月份,济钢应收票据减少36%,但应收账款增幅也高达67%;莱钢应收账款为10亿,应收票据达13亿。

在负债上,日照钢铁负债达170亿元,同期的济钢和莱钢分别达158亿元、137亿元。

这也意味着,日照钢铁的经营状况并不比济钢、莱钢差,甚至在盈利上更胜一筹。

而目前,日照钢铁的裁员幅度已超过10%,裁员方式采取末尾淘汰和降级任职。

此外,日照钢铁正在按杜双华的部署“全力放量生产,以高产量突围”。并且计划明年1月10日将公司高价库存消耗完毕。然后,将全面进入“龟缩”状态。

一边努力消耗并减少买进原材料备件,一边努力变现。“(日照钢铁)尽量将以前没用的、或者不能用的设备及备品备件变卖,现在厂内的汽车就在减价处理。”日照钢铁一位内部人士表示。

日照钢铁天津分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公司依靠以前积累的客户关系,库存已经消化了三分之一以上。

此外,截止至12月初,杜双华已对京华集团旗下部分资产做了相应的处理:广州京华制管有限公司计划整体出售;成都彭州京华制管有限公司、唐山京华制管有限公司、衡水京华制管有限公司均已经承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5

政府主导山东钢铁重组民企日照钢铁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1107/06185478713.shtml


胡润富豪榜新科“榜眼”杜双华去留彷徨

李攻

对胡润富豪榜新科“榜眼”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日钢集团”)董事长杜双华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很难的选择,但也可能是必须的选择。

杜双华精心培育了5年多,并造就了他再次辉煌的日钢集团将走上“花轿”,“嫁”给今年3月成立的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山钢集团”)。

签署重组意向书

据山东日照当地媒体昨日报道,前日,山钢集团与日钢集团在日照签署了重组意向书和尽职调查方案。

当地媒体的报道没有说明以何种方式进行重组,只是说,这次重组是“政府督导,企业主体,依法操作”。

昨日,山钢集团董事长邹仲琛在济南表示,目前双方还处在“相亲阶段”, 下一步还要评估考察,因此,实现真正的重组还需要时间。

此前,坊间传言,山钢集团将以200多亿元人民币出资并购日钢集团。对此,邹仲琛给予了否定。“‘相亲’的两个人刚认识,怎么会给她那么多钱呢?”

“我的钢铁”网负责山东莱钢集团和日钢集团研究的相关人士昨日则分析说,其个人认为,山钢集团重组日钢集团的方式,比较现实的是互相参股,互相倚重,强行收购的难度比较大。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分别联系了杜双华和日钢集团党委书记廖海亭,两人均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

山钢志在必得

按照去年山东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建设日照大型钢铁基地,是山东钢铁工业区域布局调整的重点。  按照上述 “意见”,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规划建设规模2000万吨,其中新建项目规模1500万吨,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1000万吨,二期建设500万吨;保留日钢 集团500万吨钢生产能力,统一纳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规模。

上述“意见”称,山东现有的两个主要钢铁企业济钢和莱钢将严格控制现有厂区生产规模,同时,除将要设立的日照钢铁基地项目外,原则上不再布新点。这使得日照成为山东发展钢铁产业的最重要的基地。

而此前,杜双华的日钢集团已经发展壮大。2003年开始建设的日钢集团这家民营钢铁企业,到目前已经形成了1300万吨铁、1250万吨钢、1000万吨材的年产能。此前,山钢集团相关负责人多次表示,对日钢集团的重组势在必行。

事实上,山东省当地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山钢集团对日钢集团的重组。山钢集团是山东省国资委下属企业。昨日,山东省国资委的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山钢、日钢重组一事是由省政府主导推进的,在省长办公会上定的。

杜双华的“无奈”和机遇

杜双华对日钢集团被重组应该早有思想准备。但据本报记者掌握的材料,他应该更倾向于民营钢铁企业之间的重组。

在今年杜双华给全国工商联的汇报中,他这样表述:“‘有一定规模的民营钢铁企业是否可以组合’,我一直在思考。”

但现在山钢集团开始重组日钢集团,无论对杜双华本人还是日钢集团来说,都不失为一个机遇。

根据上述杜双华给全国工商联的汇报材料,在经过迅猛发展之后,日钢集团的继续壮大已经遭遇到山东对钢铁产业总体规划的制约。

2006年,日照钢铁在完成年产350万吨的建设目标后,开始进行装备大型化准备。“但是,这些规划需要占用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预留规划用地,土地批不下来,我们只好在现有的老区这块‘三角地’上努力挖潜。”

同时,日钢集团的港口建设计划也因为山钢集团的规划而处在“等待状态”。此前,日照钢铁已经投资14.164亿美元,购买了3艘矿船,并在国内 大连、上海船厂,韩国东方船厂等购买了12艘矿船,“但港口建设因已列入山东大型钢铁基地建设的整体规划,目前处于停滞状态,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在当前经济局势下,日钢集团也正在遭遇困难。山东省经贸委主任郭述禹在上月举行的山东省政府召开工业运行形势分析会上说,日钢集团8月份生铁、粗钢、钢材产量较上月分别减少41.7万吨、40.7万吨和40.35万吨。这几乎是日钢月产量遭遇“腰斩”。

不过,也有业内分析师认为,杜双华应该不会就这么把日钢集团“全部卖了”,毕竟企业已经这么大了,预计他会加入山东钢铁集团,占有一定股份。

记者从日钢集团内部获悉,目前重组的方案还没最终确定。

(本报记者陈姗姗对本文亦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6

4万亿投资催生订单 钢铁业春意显现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216/07495858400.shtml

“我们已经准备开市了!前两个月,即使有一些小单,也没有什么差价,货款支付也成问题,去年9月份的一笔货款到现在还没收到,为了降低损失,索性不接生意了!”春节前后,上海一家小型钢铁贸易公司的负责人许明在清闲了两个月后,开始重新拾掇起手头的工作。

“春节后,价格比较平稳,订单有所增加。”江苏大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管理部有关负责人钱志军说,最近钢材价格稳定,不锈钢板材目前价格在1.8万-2万元/吨左右,有几百元的涨幅,同时需求有所增加,年后订单也有所回暖,接下了南车集团等几个大单。

随着钢价持续反弹、国家提振内需政策等因素影响,钢铁行业显露的“春意”让业内人士有了期待。国内钢企的生产也开始逐渐恢复。

12日,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沈文荣向记者表示:“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我们没有减产,2009年的生产订单也非常充足,产销率达到100%!”

⊙本报记者 陈刚 吴芳兰

钢企产能逐步恢复

没有减产,在国内大型钢企中并不多见。沈文荣表示,沙钢集团抵御金融危机冲击的能力,来源于长期以来合理的产品结构、综合利用世界一流和自我研发的技术、人均800-1000吨的国内领先的劳动生产率等因素。

“没有1分钱应收款,这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我们一直坚持款到付货!”沈文荣这样描述沙钢的经营模式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受去年钢材市场价格跳水的影响,这种手握订单、高效益生产、保证资金顺利周转的模式成为时下多数钢铁企业在营销上的主要特点。根据市场变化“以销定产”成为钢铁企业普遍采用的生产模式,而订单的多少成为决定企业今年是否能顺利发展的关键。

营销模式和生产模式变化的背后,是在钢价持续反弹的背景下,2009年1月以来,包括宝钢、武钢、沙钢、鞍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在内相当多的钢铁企业纷纷恢复生产。

中国联合钢铁网对国内70家重点钢铁企业的生产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月,70家重点企业共生产生铁3121.51万吨,环比增加376万吨;生产粗钢3271.19万吨,环比增加323万吨;生产钢材3077.13万吨,环比增加276万吨。

而由于近期国内钢厂复产,焦炭需求旺盛,焦炭价格持续上涨,到2月3日,唐山地区二级冶金焦价格为1750元/吨,比1月初上涨200元/吨。

不过,记者了解到,尽管钢厂工程订单较多,春节期间开工生产的钢厂很多,但是节后钢市依然偏于清淡。

“还是有一点滞后效应,估计过不了多久就有可以接的生意了!”做贸易的许明告诉记者,他们节后还没有发现需求有明显好转的迹象。

钢价持续上涨

“企业和行业的信心或许来自钢价的持续上涨!”许明说。

去年11月中旬钢铁价格跌至2008年的最低点,钢铁综合价格指数为101.49点,之后开始反弹。2009年钢铁价格继续反弹,反弹幅度较去年最低点达到10.3%左右。

不过,从钢材价格上涨情况来看,钢材价格涨幅明显趋缓。从节后的情况来看,螺纹钢价格比节前上涨50-100元/吨左右,热卷价格保持平稳也有小幅上涨。

与之相对应的是,钢厂主动出击,紧跟着拉高出厂价,提价的消息接踵而来。宝钢、武钢等纷纷上调3月份出厂价格。

世纪证券分析师陆勤认为,钢价持续反弹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库存下降至近年来的最低水平。钢厂自去年9月以来持续减产,至去年12月,粗钢和钢 材单月产量同比均为负增长,资源供应量低位运行。二是原材料价格出现反弹,钢厂成本增加导致钢厂提价。包括焦炭、废钢、生铁以及进口铁矿石价格均触底反 弹。其中,焦炭价格上涨了35%左右,国内铁精粉价格上涨了44%。成本增加加上市场资源供应量水平就处于地位,钢厂对各个品种钢铁产品大幅提价。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经过2008年10月下旬以来数月库存调整,目前钢厂库存和社会库存的各种钢材均处在近年来的最低水平。相关分析认为,这将有利于缓解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内钢材市场价格的平稳运行。

内需拉动促稳定

中国钢协随后公布的另一项数据更加引人关注:2008年12月,71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额达到291亿元,部分大钢厂亏损额达百亿元,四季度行业亏损额达到476.35亿元。

这一方面显示了钢铁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全行业亏损,另一方面,也使全行业升腾出对“触底反弹”的某种期待。

而国家拉动内需的一系列政策,也在发挥稳定市场需求的作用。事实上,去年底颁布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方案正逐步催生需求,许多钢企陆续拿到订单,而后才有了陆续复工生产。

“春节后,无锡市的不锈钢市场有所转暖。国家四万亿措施,以及1月份国务院通过了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后,对园区内钢铁行业影响比较明显。”江 苏省无锡市锡山通江物流园区管委会招商办主任朱明说。无锡是华东乃至整个中国不锈钢市场的集散地,该园区内共有工商开户的不锈钢流通企业500多家。

朱明介绍,2008年园区不锈钢销售额为202亿,仍然保持了同比增长19%。但钢材贸易企业的利润正在摊薄,去年四季度不锈钢价格持续下滑,按高峰时价格3.5万元/吨计算,价格下降了40%左右。

从2008年12月份数据可以看出,国内钢材产量环比增加651万吨,其中仅线材和钢筋就增加了255万吨,占到钢材环比增加量的39.2%, 线材、钢筋、中小型材、中厚宽钢带以及棒材五项品种的增加占到钢材总增加量的75%。同时,钢筋月度产量创历史新高,而线材产量也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相关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4万亿投资拉动,一些建设项目开始启动,拉动了建筑用钢的需求。受国家投资铁路建设等利好因素影响,重轨和轻轨12月产量同比增幅分别为103%和147%。

“目前钢铁的社会库存下降很快,一般认为存货调整的周期在2-3个季度之间。以这样的周期来考虑,2009年一季度经济还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安信证券分析师高善文说,随着刺激经济政策见效和库存调整的结束,中国经济有望在2009年二季度开始恢复。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报告预测,在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作用下,2009年中国钢铁市场需求将具有一定支撑;钢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速 将呈现明显“前低后高”走势;国内铁矿石产量增速有所回落,但受需求增长回落影响,价格将在较低水平浮动;钢铁企业盈利水平持续大幅下滑的局面在2009 年下半年或将扭转。

下游行业回暖仍需时日

“房地产、汽车、建筑业的情况还不确定,国家4万亿投资的拉动作用肯定是有的,但是能补充国内市场需求的空缺就不错了!出口下滑很难填补,奥巴 马政府的救市计划要发挥作用,提振美国经济,仍需要较长的时间。”沈文荣表示,他并不看好2009年的钢铁市场。他表示,国内外经济恢复均需要一定的时 间,“至少2009年,很难恢复到2008年上半年的水平!”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2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96.46,比11月份回落2.0点。同月,汽车销售74.16万辆,环比增长 8.24%,同比下降11.64%。2008年四季度,建筑业与房地产业的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34.3和101.7,分别比上季回落1和17.2点。

陆勤分析,下游行业,包括房地产市场、汽车市场等钢材主要消费领域还没有明显的恢复迹象。需求恢复情况还将根据国外金融危机的发展状况以及国内刺激内需的效果综合判断。

“目前钢铁价格有望止跌,但说整个钢铁行业回暖还为时尚早。”上海东证期货有限公司能源化工分析师林峰说。他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中国钢铁产 能过剩,一时难以消化。中国粗钢产量在6亿吨左右,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比排在之后的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4个国家的产能全部加在一起还 要大。

林峰认为,在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作用下,钢铁企业盈利水平持续大幅下滑的局面,可能在2009年下半年得到扭转。此外,他透露,钢材期货可能在近期推出,将起到稳定市场作用。

出口面临较大压力

“去年国内钢材出口5900万吨,今年按照1、2月的态势,国内钢材出口总量可能下降到3000万-3500万吨。形势不容乐观!”沈文荣这样预计今年的出口形势。

钢材价格持续上涨,给出口带来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在国际需求持续疲软的情况下,国内外钢材价格又逐步缩小,我国钢材出口丧失了价格优势。虽然从 2008年12月1日起我国降低了部分钢材的出口关税,但由于国外市场需求不足,我国钢材出口仍处于较低水平。2008年12月,出口钢材317万吨,环 比有所回升,环比增加了23万吨。但2008年全年出口钢材5923万吨,同比下降342万吨。

东兴证券的分析认为,出口下降主要是国际环境变化,需求降低所致。预计2009年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2008年以来,随着国内外价差拉大,我国出口增加,但2008年8月份之后,价差并没有拉动我国出口,主要是因国外需求降低。

同时,值得注意的还有,由于国内价格过快反弹,国外低价钢材开始进入我国。目前上海市场热卷报价已经涨至人民币4000元/吨左右,按此价格核 算,我国出口报价将超过580美元/吨,相比独联体国家高出近30%。在这种局面下,我国的热卷出口报价已不具备可操作性,热卷出口市场基本陷入停滞状 态。

据有关机构监测报告显示,元旦后,陆续有乌克兰、韩国等国家的钢材开始进入国内市场,而且价格比国内平均每吨低1300元左右,预计今年2月底 还将有30万吨的热卷进入中国市场。这些热卷在中国的销售价格约合人民币2500元/吨,预期将投放到华东地区12万吨,广东地区10万吨。

业内专家认为,虽然进口量不是很多,但低价钢铁进入我国的趋势值得关注。有可能对近期连续上涨的钢材价格形成压力。

钢铁业或现整合潮

危机对于实力较强的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提供了化危为机的机会。

沈文荣还透露,目前,沙钢采用参股或控股形式,分别在澳大利亚和巴西建立矿山基地,拥有10亿吨矿山资源量。“有十亿吨到十一亿吨的矿产储备,成为在澳大利亚拥有自有矿产为数不多的中国企业。”

同时,沙钢还在山东和山西以参股的形式建立焦化和煤炭基地。沈文荣表示,这些目的是为了保持两大原料长期稳定供应。

同时,沙钢目前正在与中远公司商谈合作,希望采取联合组建船队的办法,“我们运输公司也有参股,运输成本太大了,利用国际资源和其他行业低迷的时机,组织自己的船队,可以掌控部分运输量。”

“这些都是我们长久的计划,2008年价格太高,搁置下来了,现在是好机会了,比如,现在每条船的造价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原料价格的波动在2008年给钢企带来了很大的损失。“目前仍然处在消耗库存阶段,3月底、4月初才能按照新的价格采购。有些库存原料要到今年3月份才能使用完,因为原料降价,导致的损失去年达30亿-40亿元。”沈文荣说。

“兼并重组也是一个重点,现在有不少企业来找我们,希望我们接手,当然我们也不能全部接手,中央的振兴钢铁企业规划里面,也有这一条,国家提出 搞几个五千万吨,我们也可以搞,我们现在总量是2500万吨,明年是3000万吨,通过收购,可以达到3500万吨。”沈文荣向记者透露,沙钢的目标是经 济总量在3到5年内,在现在的基础上翻番。

1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在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严格控制钢铁总量,淘汰落实产能、加大技术改造、研 发和引进力度的同时,提出要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中度。

而国内钢铁行业的整合正方兴未艾,宝钢、鞍钢、武钢和河北、山东等地方国企不断扩张,整合区域内钢铁企业。如2008年12月,河北省唐山市三 十九家民营钢铁企业整合重组为两大钢铁集团。两家分别被冠名为“渤海”、“长城”的大型民企,产能总规模达2800万吨,占该市钢铁产能的51.7%。

南京证券分析认为,提升钢铁行业集中度有利于控制产能、保障行业有序发展,也有助于增强原料采购的话语权、降低成本,促进行业发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74

河北钢铁困局:政府背后推舢板焊大船大而不强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dfjj/20090412/10036092955.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15

钢铁业“十家分晋”太钢产能6年举一“翻”三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423/20090423024024752.html


每经记者  夏子航  发自上海

        山西省政府日前召开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山西省冶金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省200多家钢企将保留10家以内,而太钢通过联合重组产能将由1000万吨左右提至3000万吨,占山西钢铁产能的67%。

        河北组建钢铁集团、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宁波钢铁有限公司之后,“慢一步”的山西钢铁大整合也开始在急切中起步。

        日前,《山西省冶金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下称规划)已正式获山西省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也是国家《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公布后出台的首个区域钢铁产业振兴规划。

        规 划提出,到2015年,山西200多家钢企将只保留10家以内,而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太钢)通过联合重组,产能将由目前的1000万吨左右提 高至3000万吨,约占山西钢铁产能67%。而规划中另一目标——2011年前山西将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000万吨、炼钢产能1600万吨也引发业界关 注。

        “各地钢铁龙头在兼并重组之外,也有意上马水平更优的新项目,在这一点上,就必须以淘汰落后产能为前提。”渤海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马涛指出,淘汰落后产能实效如何将直接影响各地打造“宝钢”的计划,也将缓解钢铁越亏越增产的乱象。

太钢主导山西钢铁整合

        上述规划指出,2009年至2011年期间,山西钢铁将以大型骨干企业为基础,形成太原、长治、运城、临汾、吕梁五大钢铁生产基地,重点建设太钢吕梁钢铁生产基地。

        《每 日经济新闻》获悉,五大钢铁生产基地之中的长治将以长钢为主体;临汾以中宇或临钢为主体;运城则以海鑫为主体;而另外两大基地——太原和吕梁都将以太钢为 主体。当地钢铁行业人士指出,山西钢企中太钢独大,其他都接近同一规模,且民企较多,因此钢铁整合选择太钢是很自然的事情。

        太 钢由山西省国资委100%控股,并控股太钢不锈70.53%股份。太钢2008年产生铁775.23万吨,产钢920.17万吨,坯材930.42万吨, 实现营业收入1009亿元,实现利润10亿元,实现利税40亿元;而2007年太钢产钢929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003亿元,实现利税96亿元。

        马涛认为,太钢手握不锈钢这张  “王牌”,装备水平在山西也远高于一般钢企,此前并不情愿兼并重组落后钢企,但2008年不锈钢市场的低迷状况可能最终迫使太钢展开多元化举动。

        山西证券分析师刘俊清指出,不锈钢属于高档消费品,对外依存度较高。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不锈钢行业陷入低迷,太钢不锈2008年第四季度亏损了13.13亿元。

        山西省钢铁行业协会秘书长祝峰亮21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山西省并不希望太钢仅以不锈钢“单腿走路”,为此规划中力推太钢展开多元化的兼并重组。

        山西省还提出,将矿产资源优先配置给太钢等兼并重组的大型骨干企业,鼓励太钢与煤、焦、电力等相关企业实行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

兼并首单剑指美锦钢铁

        就在上述规划公布前后,太钢洽购山西首富姚俊良家族旗下美锦钢铁的消息也正逐步走近现实。祝峰亮21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证实,太钢的确在洽购美锦钢铁。

        美锦钢铁隶属于姚俊良家族旗下的山西美锦能源集团,总投资约为18亿元,目前具备200万吨优质特种钢的生产能力。

        胡润2008“能源富豪榜”中,姚俊良家族以68亿元身家排名第五,列山西首富。美锦能源集团是山西当地一家集能源、建材、冶金、电力综合利用等业务为一身的控股公司,旗下拥有一家上市公司美锦能源。

        据了解,美锦钢铁2006年8月正式投产,原本为山西美锦能源集团延长焦炭产业链的战略举措,但2008年钢铁行业遭遇的普遍寒冬也让姚俊良家族有意将其出售。

        祝峰亮认为,太钢产品结构偏向不锈钢,而美锦钢铁的主要产品也为特种钢,这符合太钢的长期发展战略,也极可能成为山西钢铁内部整合的首例。

        太钢总经理胡玉亭曾明确指出:围绕省内钢铁和铝、镁加工合作项目,公司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调查,已与多个钢铁生产企业形成重组意向。

        在4月16日的山西省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会议上,太钢汇报资料显示,目前正组织专题研究落实《钢铁产能调整和振兴规划》,积极推进与省内钢铁企业的并购重组。

新增产能主要借力兼并重组

        山西钢协秘书长祝峰亮表示,太钢在2011年前后实现产能翻番至2000万吨,基本都将借力兼并重组。

        祝 指出,规划中提出“要推进太钢吕梁钢铁生产基地建设”是因为太钢本部已有年产1000万吨左右的产能,但由于城区扩建受限,太钢计划在吕梁建立一处500 万吨产能项目。不过,上述500万吨项目暂未获批,何时获批也难以确定。“但吕梁附近有两家钢铁产能分别为100万吨和200万吨的中小钢企,太钢可借此 实现扩张。”

        统计显示,山西现有200多家钢铁企业,规模在100万吨以上的仅13家,其中200万吨以上只有5家。截 至2008年,山西省生铁、粗钢产能分别为5400万吨、4000万吨。但由于山西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低、规模小、装备水平落后、产业链短,加之受到全球 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山西生铁产量仅为2800万吨、粗钢产量仅为2350万吨。

        祝峰亮指出,山西钢铁产能利用率十分低,100万吨产能以下的钢企更基本处于关停状态,这将有助大型钢企的低价兼并重组。

        规划显示,到2011年,山西钢企将由目前的200多家减少到50家左右。下一步山西更将组建以太钢为核心的太原钢铁总公司,届时山西钢企可能只保留10家。

淘汰落后产能需落到实处

        山 西钢协谨慎表态指出,规划内容并未着眼太钢的赶超计划,而是意图实现山西钢铁行业设备与技术水平的提升。而太钢的崛起也必将以淘汰落后产能进展为必要前 提。规划中指明,山西将“严格控制产能总量,不再核准新增产能,所有建设项目必须以淘汰落后为前提”,即全省生铁、粗钢产能控制在4500万吨(含铸造生 铁)、4000万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山西钢铁淘汰落后产能的要求远比全国严格,到2011年底前,将淘汰 落后炼铁产能2000万吨,炼钢产能1600万吨。到2015年年底前淘汰1000立方米以下的炼铁高炉、50吨以下转炉和电炉以及预期配套的烧结、连 铸、轧钢系统等。

        不过,马涛对山西2011年底前淘汰炼铁产能2000万吨、炼钢产能1600万吨的目标表示担忧,地方经济追求GDP高增长的要求之下,钢企落后产能淘汰实际上一直并未得到有效执行,山西的规划如何落到实处尚需进一步关注。

        河北钢铁集团一位不愿具名的管理层人士指出,尽管淘汰落后产能早已提上钢铁规划中,但“我们地方上的一个高炉一直未倒,由此可以看出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并没有多大进展。”

        该人士指出,落后产能一方面挤占钢铁整体产能,更重要的是会带来钢铁行业越亏损越增产的恶性竞争形势,不利于钢企兼并重组。

新闻背景

各地纷造“宝钢”

        2009年3月1日,宝钢与杭钢集团等在宁波正式签署协议,宝钢实现控股宁波钢铁56.15%股权,杭钢集团持股比例仅为34%。

        我的钢铁研究中心研究员汪建华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宁波钢铁拥有400万吨产能,并紧靠全球十大深水港之一的北仑港,同时还拥有区位优势,宝钢的兼并重组因此开展得十分迅速。

        河北钢铁集团的组建更是备受关注。去年6月30日,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联合组建的河北钢铁集团正式挂牌。按照2007年的钢产量计算,河北钢铁集团钢产量超过3100万吨,当年即进入中国钢铁产量排名第二位。

        河北钢铁集团网站介绍,其下辖唐钢、邯钢、宣钢、承钢、舞钢等10个全资或控股子公司,总资产和年销售收入双双突破1700亿元,现有员工13万人。

        此外,河北钢铁集团还提出到“十一五”末期使钢产能达到5000万吨,整合重组河北省内钢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控制钢铁产量,争取到“十三五”末,将河北省钢铁产能由1.2亿吨压缩到8000万吨,提高钢铁附加值。

        山东与河北整合思路相近,通过成立山东钢铁集团,将济钢集团和莱钢集团纳入其中。

        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在4月中旬对外透露,天津市国资委正酝酿成立可能定名为“天津钢铁集团公司”的一家钢铁集团,以整合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天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钢管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天津冶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钢 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指出,将推进鞍本集团与攀钢、东北特钢,宝钢与包钢等跨地区的重组以及太钢与山西省内钢铁企业等区域内的联合重组;力争到 2011年,全国形成宝钢集团、鞍本集团、武钢集团等几个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钢铁集团以及若干个1000万~30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集团。

        渤海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马涛指出,太钢提出3000万吨产能,即使届时得以实现,也难以预计其规模排名。“宝钢曾提出2012年前后使钢铁产能提高至8000万吨,河北钢铁集团也提出5000万吨,最终形势如何需看落实的情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6

“安徽版”钢铁整合逻辑:马钢的进取与谨慎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4-29/HTML_48I4M7B29BBB.html


“公司领导最近很忙,苏总(总经理苏鉴钢)前两天到西安去跑销售,刚刚回来”。2009年4月27日,正忙于发布一季报的马鞍山钢铁股份(600808.SH)董秘胡顺良说。

中国钢铁业面临整体困境,马钢自然不能幸免。但在承受巨大市场压力的同时,马钢亦收获了一条好消息。

4月24日,《安徽日报》报道:“近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召开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安徽省汽车、钢铁、纺织和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当天下午,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安徽省经委行业处的一位官员表示:“(安徽省钢铁产业振兴规划)最近已上报省政府,将由省政府发布,具体内容大概再过两周你就能看到。”

安徽省内上规模的钢铁企业主要集中在马鞍山和合肥,而合肥钢铁集团的钢铁主业早在3年前已被马钢收入囊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振兴安徽钢铁产业,就是振兴马钢集团。

本报记者多方采访获悉,安徽振兴钢铁业可能的举措之一便是,将省内铁矿石资源整合起来,为马钢服务。但在中国钢铁业的整合大潮中,对马钢与中央、省外钢铁企业的重组,安徽方面仍“比较谨慎”。

马钢等待振兴

谷雨刚过,有“江南一枝花”之称的马鞍山,一片春意盎然。

但 工业和信息化部4月23日对《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情况的介绍,却使人感到中国钢铁工业依然寒气逼人:2009年以来,我国钢材出口持续下滑;由 于产量恢复过快,国内钢材价格再次出现下滑;1-2月累计,全国钢铁工业由去年同期盈利255亿元转为亏损7.7亿元;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自2008年 10月以来连续5个月出现亏损。

马钢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4月16日公布的2008年业绩报告显示,其营业收入比2007年增长了40.63%,但净利润同比却猛降了71.31%。虽然胡顺良不肯透露即将公布的马钢一季报数据,但多位马钢员工告诉记者,至今仍处于限产中的马钢,一季度形势依然严峻。

马钢将2008年经营业绩同比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度上升,加上本集团计提了约人民币17.96亿元存货跌价准备”。年报显示,2008年10月以后,由于钢材价格持续大幅下跌,为了减少亏损,马钢停产了5座高炉及部分轧钢生产线。

胡顺良告诉记者,去年停掉的5座高炉,目前已有3座恢复生产。但有马钢员工向记者抱怨:“产品还是不好卖,而且卖了也亏,因为公司去年进口的铁矿石比其它钢铁企业多很多,价格又太高!”

在这样的节点上,安徽省钢铁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可谓恰逢其时。

虽然具体内容目前仍不得而知,但“我的钢铁网”研究中心副主任汪建华认为,安徽可以采取的举措之一便是,把安徽霍邱等地的省内铁矿石资源整合起来,交给马钢,或为马钢服务。

重续“宝马”前缘?

而据本报记者了解,在即将发布的规划中,“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将是一项重要内容。

但在安徽省内两大钢铁企业——马钢和合钢——已整合完毕的情况下,安徽省手中还有哪些可打的牌?是否会推动马钢与省外企业(如宝钢)的重组?

早 在2006年1月,马钢集团就与宝钢集团签署了《战略联盟框架协议》。在双方高层当时审定的简短新闻稿中,如此界定结盟的内容:“加强双方在企业文化、管 理经验等方面的交流;共同推进研究开发方面的合作;加大在大宗原燃材料采购、市场营销领域的合作;在企业战略和规划领域加强沟通和协调。”

但宝钢的“野心”显然不至于此。重组马钢,一直是宝钢的目标。“宝钢和马钢的产品及市场有很大的互补性,前几年,我们确实非常想重组马钢,想把它的H型钢和车轮做大。”近日,一位曾考察过马钢的宝钢管理层对本报记者透露。

在地缘上,宝钢和马钢具有天然联系。二者不但同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且宝钢旗下的梅山钢铁公司还与马钢毗邻,若“宝马”联姻,两个企业可以连成一体,成为中国钢铁行业的巨无霸。

“宝钢是马钢学习的榜样,马钢与宝钢结成战略联盟,是双方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3年前的结盟仪式上,马钢集团董事长顾建国如是说。

但双方的合作仅止于此。3年多时间过去了,宝钢已先后兼并重组了新疆八一钢铁、广钢集团、宁波钢铁,与包钢的重组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事实上,2008年以来,整合大潮正在整个中国钢铁业兴起,安徽的近邻山东和河北均已组建了产能达3000万吨以上的钢铁集团。

但马钢与宝钢的联合却仍在原地踏步,缘由何在?

“这件事比较复杂。”4月24日,安徽省国资委的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说,“马钢是我们省里最大的企业,省里领导比较慎重。”这位官员坦承:“从发展趋势讲,应该联合。目前,这件事也不能说已完全停下来,政府还在研究吧。”

而安徽省经委的一位官员则表示:“不是我们想重组就重组,这是市场行为。马钢现在发展得很好,没有必要重组。”

安徽版钢铁逻辑

事实上,如今的马钢,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安徽当地的产业圈。

1953年从一个小铁厂起步的马钢,如今已发展成为中国八大钢铁企业之一。“十五”期间,马钢投资150多亿元,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使企业站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7年,总投资250亿元、年产能500万吨的高附加值板卷产品生产线,又在马钢新厂区投产,使马钢达到了1800万吨钢的生产规模,并形成了“板、型、线、轮”的产品结构。

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近几年,马钢的营业收入快速增长:2006年比2005年增长6.97%,2007年比上年增长43.03%。不过,马钢的盈利却未同步增加。2006年,其利润总额同比下降了17.02%,2007年又比上年下降0.35%。

在汪建华看来,马钢的经济效益未能与生产规模同步提升,上马薄板是决策失误。“马钢曾是中国建筑用钢的龙头企业,它本应该发挥优势,走建筑用钢专业化、规模化的路子。但它却去搞并不是强项的板材,致使其建筑用钢的市场份额萎缩,而薄板项目投产后也遇到了市场问题。”

统 计数据显示了市场竞争的激烈。近年来,宝钢、鞍钢、武钢、沙钢等企业纷纷扩大或新增了薄板的产能,仅宝钢湛江项目和武钢防城港项目投产后,这两个钢铁基地 的薄板产能就将增加2000多万吨。资料显示,2007年底,我国已有热轧薄板产能12463万吨,2008年在建产能8532万吨,产能过剩约1亿吨。 而中厚板产能也有40%至50%的过剩。

汪建华认为,近几年,有些钢铁企业被一种声音忽悠了。“有人说,要提高板带比(板材和带材的比例),老拿这个数据说事。但2007年以来,建筑用钢市场要比板材市场好,现在螺纹钢的产能利用率还达到90%多,与普通热轧板的价格还倒挂呢!”

马钢一位中层也对本报记者表示:“蒂森克虏伯等国际钢铁企业走的都是专业化的路子。我们确实该反思‘板带比越高越好、规模越大越好’的问题了。”

但马钢投资上马薄板的理由不仅在于“汽车板和家电板是钢铁企业开发高等级产品的标志之一”,更重要的是,地处芜湖、近几年蒸蒸日上的奇瑞汽车,与马钢仅相距40多公里,而江淮汽车则近在合肥,并且,两个城市近年来还吸引了美的、格力、长虹等一批著名家电企业落户。

安徽当地的产业结构,无疑让马钢看到了发展薄板的机遇。一个例证便是,在2009年初召开的奇瑞汽车供应商年会上,马钢连续第三年成为奇瑞汽车“最佳协作供应商”和“奇瑞核心供应商”。

如今,马钢投资薄板生产线的脚步仍未停止。目前,一个新的350万吨的薄板项目(马钢称之为“二期工程”)正在等待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但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其实企业也在犹豫,不过省里想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4

杜双华暗布资本局 日照钢铁阻击山钢收购?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521/20090521030639996.html


每经记者  夏子航  发自上海

        曾节胜认为,杜双华在逐渐理清日照钢铁困局之后,心思依然是保留日照钢铁,但他也知道难度很大,因此他现在的举动也可能是着眼在被收购交易中获得最大利益。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钢铁)对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照钢铁)的重组日益逼近,日照钢铁掌门人杜双华,这位以350亿元名列2008胡润百富榜亚军的钢铁巨人已展开反击——将日照钢铁核心资产“资本化”。

        开源控股(01215,HK)19日晚间公告称,特别股东大会已经正式表决通过“以52亿港元收购日照钢铁部分股份”的决议,涉及日照型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有限公司和日照钢铁轧钢有限公司的30%、30%和25%股权。

        杜双华一连串资本运作,究竟是为了阻击山东钢铁的重组计划,还是为了在收购交易中获得最大利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展开了调查。

将日照钢铁“资本化”

        开源控股19日称,“有关批准股东特别大会通告所载收购事项、配发及发行代价股份以及据此拟进行交易之普通决议案,在5月19日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上获股东以按股数投票表决方式正式通过。”

        按照4月27日的  “非常重大收购及股东特别大会通告”,开源控股董事会表示已与齐世安、张和义于2009年1月15日签订协议,将以 52亿港元收购其在香港誉进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誉进)全部已发行股本,支付方式采用由开源控股按每股2.6港元配发及发行20亿股。

        截至最后交易日,香港誉进分别持有日照型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有限公司和日照钢铁轧钢有限公司各30%、30%和25%股权。这3家公司正是日照钢铁的核心资产,是维系日照钢铁高额利润的主要来源。

        此外,这3家公司各自余下的70%、70%、75%股权,仍由杜双华实际控制。

        至此,日照钢铁实现了“资本化”的破局。

        日照钢铁内部一位部长级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杜双华将日照钢铁核心资产“资本化”注入开源控股,“从而使得开源控股也持股日照钢铁资产,山东钢铁若要完成对日照钢铁重组,将因此增添资本市场一关,日照钢铁也借此提高了博弈砝码的等级。”

或成开源控股最大股东

        就在2008年11月山东钢铁宣布重组日照钢铁之际,杜双华首度进入开源控股,闪电收购其4.4亿股(占开源控股6.18%),杜双华此举在当时尚被猜测为他自留后路并转型资本市场的起步。

        杜双华当时在申明中指出进入开源控股的3点理由:“开源控股乃本人投资境外的窗口之一。开源控股主席胡翼时在国内广博的人脉关系及公司的 雄厚实力是为此次投资的要点。此外,天津将会成为中国重点经济发展区域,透过入股开源控股,我们将能分享政策优势及经济发展的成果。”

        2008年12月初,杜双华再度增持开源控股2.6亿股,从而凭借持股9.83%跃升为开源控股最大单一股东。同时,日照钢铁董事兼副总经理薛健也进入开源控股董事会。

        前述日照钢铁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开源控股收购日照钢铁交易的出炉,“让周围人也逐渐看清杜双华的思路,一方面是借助开源控股将日照钢铁推向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则是暗战山东钢铁对日照钢铁的重组。”

        另外,截至4月24日,HappySinoInternationalLimited(以下称简HSIL)持股开源控股9.95%。而在HSIL股东中,杜双华持股85%。

        开源控股宣称,收购所配发及发行的20亿股,占其此前已发行股本的28.1%左右,占经配发及发行股份的扩大已发行股本的比重也将近21.93%。

        记者注意到,如果收购完成,杜双华及日照钢铁人士将总共持有开源控股29.7%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即使开源控股主席胡翼时行使认股权 和可认购的可换股债券,其权益可增加至19.26%,杜双华及日照钢铁人士股权将摊薄至25.4%,仍会保持第一大股东之位。

        在控制开源控股之后,杜双华无论是阻击山东钢铁对日照钢铁核心资产的收购重组,还是推动日照钢铁后续资产注入开源控股,都将更加游刃有余。

暗战山东钢铁收购?

        资料显示,日照钢铁于2003年3月31日开工建设,2007年生产能力1100万吨钢,实际产钢775万吨,销售收入228亿元,利润 超过50亿元;山东钢铁由山东省国资委以其所拥有的济钢集团、莱钢集团、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所属企业(单位)国有产权划转成立,于2008年3月17日 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注册资本100亿元,生产能力将达3160万吨。

        面对山东钢铁对日照钢铁虎视眈眈的架势,杜双华显然不愿接受被收购的命运。

        我的钢铁研究中心钢铁分析师曾节胜19日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杜双华起先一直采取消极态度,抵制山东钢铁重组,“ 然而,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钢铁寒流,使日照钢铁在2008年9月亏损4亿元的同时,还不得不面对原料高价位、高库存、钢铁产品价格低迷、销售疲软的恶 劣局面,这迫使杜双华妥协。”

        据悉,日照钢铁2008年意图启动港口建设的计划,也因山东钢铁的港口规划存在而陷入停滞。

        2008年11月5日,山东钢铁与日照钢铁正式签署重组协议,山东钢铁终于“啃”下日照钢铁。

        5天后,杜双华发出《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这是我们日照钢铁生死存亡的关头,进一步就会加速走向死亡,退一步或能求得生存。”据介绍,杜双华在打造开源控股平台的同时,还逐步展开减产、裁员等自救举措。

        曾节胜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刚来时,日照钢铁确实没能一下适应过来,但最近一段时间,它的经营明显好转,靠原料价格下降和灵活的经营模式, 逐渐缓过来了。因此,杜双华在逐渐理清日照钢铁困局之后,心思依然是保留日照钢铁,但他也知道难度很大,因此他现在的举动也可能是着眼在被收购交易中获得 最大利益。

山东钢铁:年内完成重组

        日照型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有限公司和日照钢铁轧钢有限公司的走向或将成为关键。

        开源控股表示,日照型钢有限公司年钢产品产能超过100万吨,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其资产总值超过50亿港元;日照钢铁有限公司 年钢坯产能超过1100万吨,资产总值超过200亿港元;日照钢铁轧钢有限公司年钢产品产能则超过800万吨,资产总值超过130亿港元,但上述交易还需 得到香港交易所的批准。

        山东钢铁则将第一道防线  “押宝”在港交所的拒绝上。

        山东钢铁董事长邹仲琛4月下旬表示,杜双华将日照钢铁注入开源控股的交易,获得港交所批准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我们不会担心日照钢铁部分资产转移,将在年内完成对它的重组。”

        据介绍,山东钢铁将选择以控股的方式重组日照钢铁。

        山东钢铁相关人士19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日照钢铁部分资产注入开源控股,确实会增加山东钢铁的重组成本,“毕竟多 了开源控股这一环节,而且,52亿港元的明细定价也会给重组成本增添负担。”但是,上述交易获批的可能性仍处不确定中,“即使获得通过,山东钢铁仍将继续 重组,上市与未上市的区别不会影响最终计划。”

        曾节胜认为,山东钢铁重组日照钢铁,一度被视作山东方面的过度强势整合,“山东省政府也不得不注意步骤。只要是合法合规的交易,港交所应 会予以批准,这必然将给山东钢铁整合带来压力。但是,杜双华让出日照钢铁的可能性仍比较大,因为日照钢铁拥有独一无二的港口区位优势,山东钢铁必然要将其 纳入。加之国家钢铁整合是大势,杜双华难以逆转。”

博弈

杜双华

        日照钢铁核心资产“资本化”注入开源控股,从而使得开源控股亦持股日照钢铁资产,山东钢铁若要完成对日照钢铁重组,将因此增添资本市场一关。

山东钢铁

        日照钢铁部分资产注入开源控股方案即使获得通过,山东钢铁仍将继续重组,上市与未上市的区别不会影响最终计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04

“钢铁沙皇”沈文荣:民营钢铁野蛮成长


From


http://www.p5w.net/newfortune/fmgs/200905/t2340809.htm


持有沙钢集团29.8%股权的沈文荣,以200亿元的财富成为7年来首次问鼎中国首富宝座的传统制造业富人。在民企生存环境并不理想的钢铁行业,沙 钢集团能迅速成长为全国第三大钢铁企业,一方面得益于“钢铁沙皇”沈文荣以强悍个性带领沙钢超常规成长,另一方面来自沙钢持续的并购。不过,由于一直未能 上市,沙钢只能采用现金并购的方式,这为其带来了较行内国企更高的负债率。目前看,沙钢有意将旗下资产借ST张铜上市,但由于资产规模庞大,谋求IPO仍 将是其终极目标。

  2008年,随着金融、地产、科技等板块估值泡沫的破裂,一大批曾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财富新贵因身家大幅缩水以致在“500富人榜”上的名次 下滑甚至名落孙山,而传统行业尤其是尚未上市的企业,因本身估值偏低,所受影响较小,其控制人的财富缩水较少甚至仍然升值,名次得到提升。持有沙钢集团 29.8%股权的沈文荣即是如此,他以200亿元的财富问鼎今年的“500富人榜”首富。
不过,成为首富,沈文荣有足够的底气。25年间,沈 文荣领导下的沙钢,由默默无闻的地方轧钢小厂从苏南数以千计的同类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可以与宝钢、鞍钢一较高低的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集团。数据显 示,2008年沙钢完成炼铁1877万吨、炼钢2330万吨、轧材2057万吨;粗钢产量在全球钢铁企业中名列第10位;实现销售收入1452亿元、利税 148亿元。
事实上,民营钢铁企业在中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并不理想。钢铁行业作为并非完全竞争的市场,始终存在国资与民间资本的博弈,而国家 对国有钢铁企业政策上的倾斜,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民营钢铁企业的成长空间。有研究认为,铁本事件以前,国资钢铁与民营钢铁大有平分秋色之势,而在此之 后,民营钢铁被迫沉寂了数年之久,国资钢铁则借助行业上升的景气周期以及顺畅的融资渠道纷纷通过并购方式扩大产能。那么,在此背景下生存的沙钢,何以发展 壮大?


  “钢铁沙皇”为沙钢沉淀强悍基因
  被业界称为“钢铁沙皇”的沈文荣,1968年中专毕业后成为沙 钢前身—江苏省沙洲县锦丰扎花剥绒厂的一名钳工,其后不断升迁,1983年在钢铁厂正式与母厂扎花厂分开的当口,出任钢铁厂副厂长,次年7月扶正。从此, 沈文荣与钢铁结下不解之缘,即便后来官至张家港市政协主席和市委副书记,沈文荣也将仕途上的发展称为副业,并将办公室一直设在沙钢。其后的25年间,沈文 荣强悍的个性不断融入沙钢,并沉淀成沙钢强悍的基因。
盘点沙钢的发展史,完全可以用野蛮成长来形容,而这背后所折射的正是沈文荣及沙钢的强悍 基因。1984年,甫一上台的沈文荣就作出一个重大决定:收缩产品线,将当时大企业不屑一顾而小企业又无法上规模的窗框钢作为主导产品。到1988年,沙 钢已经建成4条窗框钢专业化生产线,窗框钢产品达到13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一度成为该细分市场的价格制定者。1988年底,当沙钢积累了1 亿多元资金时,沈文荣把家底都砸进去,从英国购买了一条75吨超高功率电炉炼钢、连铸、连轧短流程生产线,生产螺纹钢。沈文荣破釜沉舟地说:“就是设备买 来了运行不了,也要放在那里办成个展览馆,我自己在门口卖票,5分钱一张,让同行都来学习沈文荣的教训。”沈文荣和沙钢是幸运的,这一项目1992年投产 后不久,适逢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国迎来了基础建设的高潮,3亿元投资不到3年就全部收回。2002年,沙钢又以2.2亿元从欧洲最大的钢铁公司蒂森克 虏伯(Thyssen Krupp)手中买下其子公司霍施钢厂,将这座世界上最壮观的工厂整体搬到中国,更是沙钢的壮举,而沙钢的产能也因此跃升到1000万吨。这一交易成为沙 钢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分水岭。
不过,沙钢的野蛮成长也不无风险。2004年3月,铁本新厂因非法占地等原因被国务院查处,成为当时宏观调控的标 志性事件。资料显示,占地近万亩的铁本新厂,计划产能为840万吨,概算总投资105.9亿元,至查处时投资已达40亿元。鲜为人知的是,铁本陨落时,作 为另一颗民营钢铁新星的沙钢也一度处于濒危的境地。当时,沙钢正全力推进从海外整体搬迁而来的霍施钢厂的改造项目,这一项目占地上千亩、前后投入多达 150亿元,以图建成650万吨的热卷板生产线。但直至2003年底,该项目仅取得了原国务院经贸委的批准,还未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2004年初,国 家发改委欲开展新一轮宏观调控时曾赴沙钢考察,但幸运的是,沙钢报批手续较铁本齐备,且经济实力远在铁本之上,加之沙钢项目建设速度惊人,在2004年3 月时已基本建成,最终躲过一劫。
杜双华控制的日照钢铁最终难免被国企整编的命运,则昭示着民营钢铁企业的另一种风险。2003年创办的日照钢 铁,依托滨临全国最大的铁矿石码头山东日照港的优势迅速成长,2007年产能已达到775万吨。然而,杜双华一己之力难挡山东省政府整合本地钢铁产业的决 心,2008年11月,日照钢铁与国有的山东钢铁集团签订了重组意向书。2007年,也传出过宝钢洽购沙钢的消息,沈文荣当时接受记者采访称,受融资瓶颈 制约的沙钢和宝钢、武钢、鞍钢都探讨过合作,但至今沙钢仍顽强保持了独立。
强悍基因的另一面,是沙钢员工高昂的工作热情和“野蛮人”的管理方 法。在同行看来,沈文荣拥有“像铁一样的强悍性格”,每天至少工作10个小时,而且并不以为累,以摆弄钢铁为最大兴趣。每天早上6点40分,只要不出差, 沈文荣都会坚持在工厂门口迎候员工,当面给相关人员布置工作。这种“工作狂”的热情,也感染了他手下的上万名员工。据报道,沙钢弥漫着紧张的生产氛围,工 人三班倒作业,行政人员早上7点上班,下午5点半下班,而且周末不休息。在沈文荣之外,沙钢还有19位副总,这个庞大的高层管理团队每天下午4点半都要准 时开会,一开就是3个小时。除了沈文荣,所有的高管都是七八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按照沙钢的说法,这样既节约了办公成本,工作效率又高,有事情可以迅速作 出沟通和决策。
正是沈文荣及沙钢这种难以言明的强悍基因,促成了沙钢野蛮的成长,也为其后来的一系列的收购活动提供了内在驱动力,造就了业界惊叹的“沙钢速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1

钢铁业“复苏”拉动力:炼焦煤进口激增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7-22/HTML_8S3PV3L6PB1X.html


钢铁业复苏已经传递到上游焦炭行业。

“暂停了3年多的炼焦煤进口,今年3月又启动了。”江苏沙钢集团人士7月21日透露,与澳大利亚供货商们达成的供货协议预计执行到今年9月,“之后根据价格再确定新进口量”。沙钢上半年的炼焦煤(焦炭原料)进口量位居全国前三。

海关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中国进口炼焦煤128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4倍。进口炼焦煤到岸均价130美金/吨,同比上涨14%。

上半年,进口炼焦煤与国内炼焦煤一直维持着100-250元人民币左右的价格差,“山西小煤矿的减产也在刺激钢铁企业和贸易商们到海外寻煤”。山西焦化行业协会秘书长、山西焦炭集团副总经理张岗峰7月21日分析。

山西焦炭集团另一高层人士介绍,焦炭的销售已经大幅改善,行业的限产幅度已经由年初70%下降至40%左右。

山西限产与进口激增

6月,中国炼焦煤的进口攀升至历史最高位,达到463万吨,同比增长约7倍。北方港口的变化更为惊人。上半年,张家港口岸共进口焦煤67.4万吨,同比增长1062%;日照港1月-6月已进口焦煤200多万吨,同比增长也超过了10倍。

江苏沙钢集团人士介绍,今年一季度,品质相仿的炼焦煤,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煤的到岸价,比山西煤的出厂价大约便宜了200多元人民币,价差甚至一度超过250元。

不过,随着中国采购的激增,以及海外钢厂产能的缓慢恢复,进口炼焦煤的价格开始上扬。“综合考虑运费等因素,目前价差一般在100元-150元,进口煤的优势仍然明显。”上述人士表示。

沙钢人士透露,3月重新启动焦煤进口后,短短数月,已经到货的进口煤超过80万吨。沙钢目前的生产所用的炼焦煤中,绝大部分都已经改用澳大利亚及加拿大煤,而就在去年,该企业还主要通过与山西焦煤集团这类大型煤企签订长协采购这一煤种。

上半年赴外采购的企业以钢铁企业居多,柳州钢铁、鞍钢集团、宝钢集团、北台钢铁集团上半年均有为数不少的外采量,而这些采购,以现货协议居多。

“一季度,价差刺激钢铁企业与海外炼焦煤供应商签订了现货合同。”北京长贸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黄腾说,这些协议大部分为期3-6个月,即便近期价差缩小,预计到9、10月,炼焦煤的进口量都仍将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今年中国对进口焦煤的热情让人感到惊讶。有中国贸易商近期以每吨132美元的价格从澳洲购买了一笔现货炼焦煤,这比今年的国际焦煤长协价128美元高了4美元。”一家英国煤炭研究咨询公司的人士表示。

事实上,山西对小煤矿的整治对国内炼焦煤的产量影响至深。

今年2月屯兰矿难后,山西的小煤矿一直处于停产整顿状态。而产煤大省山西,炼焦煤约有70%来自于小煤矿。今年1-5月,山西炼焦煤的产量为2532万吨,同比下降幅度高达32.5%。全国前5月的炼焦煤产量下降幅度达7.4%。

上述山西焦炭集团高层介绍,6月开始,为缓解供应略微紧张的局面,地方政府进一步放开了炼焦煤小煤矿,“目前的中小煤矿复产地区主要集中于临汾、吕梁一带的焦煤主产区”。

下游复苏

受益于下游钢铁业复苏,焦炭的需求亦开始膨胀。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长黄金干表示,预计全年焦炭的需求量可能超过3亿吨;就在今年4月,他还估计全年焦炭需求“至多2.8-2.9亿吨”。

“下游需求的恢复,才是炼焦煤进口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山西焦协秘书长张岗峰表示,山西焦炭产量正在逐步增加,山西焦化企业的限产幅度目前大约在 30%-40%,而在今年年初这一行业的限产幅度还在70%。去年10月开始,受钢铁业减产影响,山西焦化企业开始主动限产,从10月的限产40%紧缩至 限产70%。“前期亏损的局面扭转,但目前盈利仍不理想。”

今年4月开始,中国国内焦炭的价格开始逐步走高。二级焦从4月的1400元/吨左右攀升至目前的1700元/吨。

汾渭能源炼焦煤分析师周泰介绍, 5月底,钢厂的焦炭库存已经到达低位,“调研发现部分钢厂的库存甚至不足一周的用量”。而正常状况下,钢厂一般会备足一个月左右的焦炭用量。

事实上,受益于政府4万亿的投资拉动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回暖,钢铁的产量正是在5月开始呈现明显反弹。

去年四季度以来,钢铁行业陆续限产,今年一季度粗钢日均产量仅为133万吨,“当时的产能利用率预计只有70%”,“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介绍,4月底、5月初,产量的恢复日渐明显。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6月,粗钢日产量创出165万吨的历史新高(08年的最高日产量为156万吨)。“估算目前产能利用率达到91%!”徐向春表示。

从焦炭需求恢复的情况判断,下半年炼焦煤的进口的热潮有望持续,但考虑到价格差的缩减,“进口的数量可能小于上半年”。黄腾预计,2009年全年炼焦煤的进口量有望超过2000万吨。

近日,山东的铁雄能源、淄博焦化等15家骨干企业就组建了山东焦化集团实业公司,山东焦协汇总情况显示,这些抱团采购的企业,下半年炼焦煤海外采购数量预计超过400万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57

中信泰富置出石钢 河北钢铁借道布局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24/169908.html


日照钢铁原董事长杜双华计划收购石家庄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石钢)的计划,被河北钢铁集团彻底“搅黄”了。

3月22日,中信泰 富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与河北钢铁集团签订有关框架协议,将所持有的石家庄钢铁的股权全数作价18.96亿元转让给河北钢铁集团。

中信泰富在 公告中表示,出售石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石钢地处石家庄市中心,根据石家庄城市规划和环保理由,当地政府要求石钢迁离。尽管中信泰富称出售石钢的交易将使 其面临2.49亿元的会计亏损,但该交易也将使中信泰富免予承担搬迁花费。

本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中信泰富外汇巨亏事件后,就考虑过出 售石钢股权,并引入多家竞购者。“特钢虽然是中信泰富主业之一,但石钢面临搬迁、环保、市场萎靡等压力,最终导致中信泰富欲出售石钢。”

中 信泰富公布的财务资料显示,2008年全年,石钢主业净亏损1.49亿元,2009年全年,石钢主业获利2.05亿元。截至2009年12月31日,石钢 资产净值为22.25亿元。

据本报记者了解,石钢是以生产汽车专用钢为主的特钢企业,目前年产能260万吨左右。而河北钢铁集团目前并无特 钢产品。

河北钢铁集团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河北钢铁集团收购石钢,首要目的不在于补充特钢产品,而在于借石钢搬迁至沧州黄骅港的机会,将 部分产能转移至黄骅港。

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王义芳对本报记者表示,收购石钢的目的,是想在黄骅港布局,也符合产业政策提出的“40%产能向 沿海、沿江转移”的精神。

河北省冶金协会副会长宋继军对此表示,石钢“回归”河北省钢铁集团,有利于石钢未来发展,除此之外,石钢没有其他 更好的出路。

但目前,石钢面临的关键问题,是由于环保原因牵涉到的搬迁问题。按照河北省政府的规划,2010年年底前,石家庄市区内的大型 工业企业必须搬离市区,位于石家庄市内的石钢也不例外。

王义芳坦承,石钢搬迁存在诸多困难,最难之处在于职工安置问题。收购石钢后,河北钢 铁集团将帮助石钢搬迁。

上述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河北钢铁集团很可能还将另外一部分产能转移至黄骅港,从而打造一个新沿海钢铁基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