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股息:無足輕重,還是別的問題?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8itp.html
股息(Dividend),又譯股利、紅利、花紅,是指股份公司以現金或股票的形式,返還給股東的那一部分利潤。合夥制公司也可以發放股息,只是其受益人 不是股東,而是合夥人。嚴格地說,股票股息(即所謂的送股)並沒有返還利潤,只是一個數字遊戲,所以狹義的股息只包括現金股息。

除了現金股息之外,公司還可以通過回購股票或發放認股權利(right)的方式,向股東返還一部分利潤。回購股票可以是暫時的、一次性的,也可以是長期的、反復多次的,所以定時的股票回購往往被視為一種特殊的股息。

股 息究竟有沒有意義?股息率作為一種常見的價值指標,是否可以指導投資決策?以上問題的爭議很多,無論是理論家還是實踐者,大致越早的越推崇股息,越晚進 的越不重視股息。閱讀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或《聰明的投資者》,可以發現從頭到尾都貫徹著對股息的追求,將股息率與高級債券的利率做對比,被視為一種方 便快捷的價值衡量方式;而在近期的實務界著作中,對股息的探討往往只占極少的章節。至於學術界則早已通過所謂的“MM定理”,從理論上宣告了股息對股東的 利益沒有影響(在無稅收、無交易成本、資訊對稱的假設下,MM定理可推導出一切公司財務活動對股東的利益都沒有影響)。事實上,如果考慮到稅收因素,股息 將損害股東的利益。

股 份公司存在的最初目的是為股東賺取利潤,並在適當的時候將這些利潤分配出去;如果拒絕發放股息,股份公司為什麼要繼續存在呢?這是因為股東們雖然拿不到 股息,卻可以把股票以更高的價值轉手給下一任股東,而在這個更高的價值裏,凝結了雖然沒有支付卻隨時可以支付的股息,即所謂自由現金流。在一個股息無足輕 重的社會裏,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取代了股息折現模型,自由現金流比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股息率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比股息率更加全面,因為股息率沒 有考慮到以回購形式分配的現金。

股 息與回購都是返還現金的方式,在直觀上卻可以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股息減少了每股的現金含量,從而降低了每股股價;回購減少了股票的數量,從而提高了每 股股價。經驗豐富的專業投資者當然知道這兩者沒有什麼區別,但對於業餘投資者和媒體來說,股票的絕對價值是一個風向標,他們往往認為100元的股票比10 元的股票更好,10元的又比1元的更好,股價因為分紅而下跌可能會被視為公司境況惡化的標誌——即便在成熟的美國和歐洲也是如此。而回購通過縮小供給而提 高了每股價值,從直觀上給了人們“節節高升”的假像。

讓我們看一個現成的案例:對沖基金TCI於2007年2月建議荷蘭銀行將自己拆分或出售。實際上,荷蘭銀行CEO格羅寧克在位期間的業績尚好,股票表現優 於半數的競爭對手,只是2006年略有不振。問題在於,荷蘭銀行的股票回報幾乎全部是股息。TCI指出,如果不考慮股息,荷蘭銀行在2007年的股價和 2001年的幾乎一模一樣,這一指責很快贏得了許多中小股東的支持。荷蘭銀行連續多年4%-5%的 股息率被忽略不計了,媒體沒有意識到它是一家中規中矩的 銀行,而不是一家爛銀行。事實上,花旗的某些股東也指責該公司的回報率完全來自股息,真實股價是不斷下降的。如果這兩家銀行完全採取股票回購的方法來返還 利潤(假設法律允許),至少在表面上可以造成欣欣向榮的局面,媒體的指責也不會那麼理直氣壯了(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請參考中國財經媒體動輒炒作“百元 股”“二百元股”的文章)。

如 果說股息和回購有什麼本質的區別,那就是稅收。股息對應的是股息稅(在中國直接對應所得稅),回購對應的是資本利得稅(在中國暫不徵稅),這兩者的稅率 往往有差別;在美國,自從大幅度降低股息稅稅率之後,兩者的差別已經微乎其微,唯一不確定的是資本利得稅按照短期稅率還是長期稅率徵收(後者要低於前 者)。稅務專家會指出,資本利得稅有天然的延遞效應,而股息稅不具備這個效應,所以股息仍然比資本利得要吃虧;但是,如果股票回購項目是長期的、定期的, 那麼資本利得稅的延遞效應就沒有意義了。在不徵收資本利得稅的中國,股票回購顯然比發放股息更符合股東的利益,但是由於法律上和觀念上的困難,幾乎沒有公 司提出股票回購計畫,更不用說把它定期化了。

在稅率相同的情況下,股息和回購對股東利益的影響是相似的,所以我們可以把它們合併探討。假設一個現實的環境:有交易成本,有稅收,資訊不完全,市場不有效,那麼股息或回購可以產生怎樣的作用?我們至少可以找到以下幾條:

第一,股息不可能提高股東的整體利益,但可以防止股東的利益變壞;

第二,股息可以改變股東的資產配置,即調整其現金資產和非現金資產的比例;

第三,股息可以證實公司盈利的真實性,並向股東傳達管理層對公司財務狀況的信心;

第四,股息可以在非投資者和公眾中加強公司的名譽,間接地影響股東的長期回報。

第一條的理論基礎在於現金是唯一有確定價值的資產。在每一個時間點,人們對現金的價值是不會有爭議的(不考慮匯率因素),所以100萬美元的現金一般來說 總比100萬美元的股票更值錢——如 果你認為股票看漲,可以立即把現金交換成股票,除非出現流動性危機,你總是擁有完全的選擇權。所以,上市公司把一部分 股價用現金的形式返還給你,除了潛在的稅收損失之外,你的總體利益不會變壞。當你想要現金的時候,你可以持有現金;當你不想要現金的時候,可以把公司發放 的現金再轉換為股票。現金留在你的手裏,比留在公司管理層的手裏更安全,因為你更明白自己需要什麼;只要公司管理層不能找到合適的再投資管道,不能比你更 有效率地使用資金,他們就應該把現金返還給你。在這個返還的過程中,你的利益並沒有增加,但它減少了公司管理層大手大腳花錢、從而損害你利益的可能性。換 句話說,你通過支付股息稅,減少了你的下行風險;股息稅就好像購買保單所付出的保險費。

第 二條涉及到資產在不同專案之間的分配:現金(包括貨幣市場工具),短期債券,長期債券,股票,商品期貨,貴金屬,私人股權或風險投資,等等。股息的支付 減少了股票在股東的資產中所占的比例,提高了現金的比例;定期的股息項目實際上是在不停地提高現金的比例。考慮到股東總要消費,總要不停地消耗現金,股息 的支付可以滿足這種消費需要——然而必須注意,這種現金支付是一視同仁的,很少考慮到每個股東的特 定需要,所以不可能給每個股東最優化的結果。股東按照自 己的意願賣出股票,往往可以得到更好的結局。不過,在現實中,股東往往對出售股票非常敏感,更傾向於把股息用於消費。這是業餘投資者最常犯下的錯誤之一。

第 三條主要涉及到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尤其是在財務報表無法準確傳達公司財務資訊的時候。即使是最精確、最客觀的財務報表也很難告訴股東真實的盈利情況,何 況是刻意偽造或修飾的報表?當利潤代表著一種會計觀點的時候,現金就代表著真相。管理層花費千言萬語向股東們宣傳自己的狀況良好,然而一兩次股息無法正常 發放就可以抵消這些宣傳。所以即使公司真的已經陷入困境,也要千方百計湊出足夠的現金,證明自己沒有生命危險。

至於第四條就更好理解了,既然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業餘投資者無法理解股息的意義,不是投資者的消費者就更難理解股息,只能站在一旁仰視股息。如果一家你從 來沒有聽說過的公司聲稱自己是NYSE的上市公司,你可能會受到一些震撼;再加上“我們擁有連續70年的股息發放記錄”,則可以加深這種震撼。高明的媒體 關係處理者可以把發放股息美化為“社會責任”的象徵,通過這種虛假的象徵製造另一種資訊不對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

很多熱門基金也只是風潮!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 紅猴股評

From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08/08/29-aug-2008.html

畢菲特、彼得林治、鄧普頓、索羅斯 ...... 這些都是經典基金經理的名字。為什麼他們這麼經典?因為他們經歷數十寒暑,仍能立不倒,明顯地他們是「英雄造時勢」!

若果投資年期長的投資者,相信總會遇過一些曾經風光的基金經理名字,但最後卻淹沒在股海中不復聽到!

於科網股年代,美國出了不少當時非常出名的股票分析員,名利隨着Amazon、Yahoo!及一些現已結業公司的股價一同飛升,科網股爆破後,很多卻銷聲匿跡。

於 數年前股市低迷時,惠理基金憑着「價值投資」,回報非常出類拔萃。後來基金越滾越大,基金名目亦越開越多,資金泛濫下,為追求回報,兩年多前開始被迫變成 「金手指」,買入的股票平均質素越多越低,已漸漸失去「價值投資」這光環,表現乏善足陳!惠理基金(806)今年頭上市,原因是其一始創股東創投基金要套 現,客觀事實是創辦人和一眾年青高層的身家已水漲船高,不知還有沒有以前的幹勁?還是真的技窮?

很多投資者認識的David Webb於數年前每年派的「聖誕禮物」回報理想,慚漸被別人詬病有利益衡突,但這兩三年卻失去光彩,究其原因是他差不多獨沽一味中小型工業股,2005年 前的工業股盛世自然幫上一把,但2005年後的工業股頹勢卻使大家又見到一個只是「時勢造英雄」的故事。大家想深一層,他買入的中小型工業股真的有質素 嗎?

過往數年(至去年第三季),所有有中國業務公司的股價都水漲船高,令價平價貴也增持目標股票的西京投資大出風頭,基金越造越大,買入 的股票也越來越濫,包括香港體檢(397)、偉什控股(856)、中國植物開發(2349)、寶業(2355)等,隨着有中國業務公司的股價大跌,西京投 資亦失去了光彩!西京是否有個「女版畢菲特」?用多十年八年,看看她能否「英雄造時勢」再算!


很 多熱門基金最終只是風潮,因為它們的基金經理其實未有能力「英雄造時勢」,他們在某個時間能發光發熱,其實只是「時勢造英雄」罷!「時勢造英雄」下,若 「英雄」能在此「時勢」下賺到足夠的金錢,個人層面來說,他們是成功的!只可憐一些跟風的投資者未認清「英雄」的斤両,亦不知「時勢」已過,只好攬着一堆 蟹貨,繼續崇拜他們的「英雄」!

這個定論亦可套用在個人層面,有些個人投資者去年大出風頭,今年卻低調摺埋,他們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大家自行定奪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5

解密新华都系:造富还是敛财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0903/11295267312.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3

华润兵败华源重组 是宿命还是不幸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0908/15285283469.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3

投机还是套保 中远自揭FFA交易浮亏40亿之谜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ture/fmnews/20081220/02575662721.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769

供股還是不供股 盧峯

2009-02-28  AppleDaily






 

明 天,我可能要做一個艱難的決定,那就是該不該為手上的滙豐股份供股。雖然滙豐還未公佈業績,還未宣佈會不會供股集資。但從種種跡象來看,從其他國際大銀行 不斷用種種方法包括政府注資以增加資金來看,滙豐為了不落後於同業也有需要籌集資金,增加本身資本。銀行要增加資本不外幾個方法,供股集資、減少或不派股 息,向政府伸手要錢,引入資本雄厚的策略投資者。


對滙豐來說,向政府伸手要錢將嚴重損害銀行的獨立性及靈活性,政府官員又可以肆無忌憚的翻看銀行的檔案、 機密,實在不是個好的選擇;滙豐管理層也已一再拒絕政府的援手。引入資本雄厚的策略投資者本來最簡單利落。只是金融海嘯令很多財團資本大減,自顧不暇,沒 有能力出手襄助;有能力、有資金的又可能是競爭對手或想改變滙豐管理及發展策略,找這樣的財團當「白武士」最後可能變成「黑武士」,把滙豐弄的面目全非。


剩下來削減派息或供股像我這樣的小股東有直接的影響。在兩害之下,我情願選擇供股。供股雖然意味拿真金白銀放在滙豐身上,雖然意味把珍貴的現金投入仍算高 風險的投資市場,但滙豐是今次大風暴中極少數倖存的大型國際銀行,是極少數可以對政府說不的大銀行,它在風險管理、內部管理上實在有過人之處。把錢投資在 這樣的公司讓人比較放心,不用擔心資金會不明不白的化為烏有。


此外,滙豐對小股東一向不錯,不會像一些銀行那樣優待高層刻薄小股東,也不會隨意減少派息。 想來想去,與其把錢放在銀行賺取不到一厘的利息,不如放在滙豐身上博取較高的回報,甚至有可能協助滙豐執各國政府急於脫手的平貨、平價資產,令滙豐回復較 快的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97

江铜套保巨亏疑点重重:估错形势还是落入陷阱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414/01476097336.shtml


  江西铜业(26.51,-0.32,-1.19%)参与套保的期货产品名称、交易场所、目前持仓情况、何人操盘、资金走向,至今仍无外部人士知道。

  本报记者 孙洁琳

  在金融衍生产品投资中,中国的企业已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海外资本市场:前有中航油,后有中信泰富;在国内资本市场,前有东航,后有江西铜业。

  近日,中信泰富创始人荣智健辞职又掀起了一场关于大陆内外监管问题的讨论。当初年造成中航油巨亏的陈久霖在新加坡被捕,如今荣智健在香港接受警方调查并主动辞职。

  但是,2008年国内又一家在套保上栽了跟头的江西铜业却若无其事:平仓亏损9.72亿,浮亏3.91亿,2008年江西铜业在套保上亏损共计高达13.63亿。

  尽管外界对此是一片哗然,多指其为投机操作误判所致。然时过境迁,当事人江西铜业对此也是讳莫如深,无人能知江西铜业13.63亿元巨额亏损背后的故事。

  是保值估错了形势 还是投机落入了陷阱?

  根据年报归纳,江西铜业2008年营业收入增长近四分之一,净利润却下降近一半,而这吞噬利润的罪魁祸首就是套期保值损失。

  根据年报显示,在13.63亿的套保损失中,江西铜业商品期货合约交易平仓亏损达到了9.72亿元,另外商品期货合约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的3.91亿元。

  套保亏损与宏观环境的巨变不无关系。但是,同样需要采购铜精矿冶炼成阴极铜的铜陵有色(16.04,-0.11,-0.68%),却在2008年套保一役上出现了巨额浮盈。根据其年报,铜陵有色其他流动资产从2007年底的113万猛增至3.69亿,铜陵有色解释说该项资产剧增3万倍是由于期末电铜套保浮动盈利较大。

  其他各有色类上市公司2008年期货业务也大都盈利。如西部矿业(601168)从套期保值业务中实现净收益近5亿元,紫金矿业 (601899.SH,2899.HK)2008年获得了平仓收益合计为1.27亿元;云铝股份(000807)期末商品期货浮动盈利3415万元,商品 期货投资收益6545万元;株冶集团(600961)则期末套期保值持仓浮盈2188万元,平仓盈利3436万元。

  跟据期货人士介绍,一般情况,铜冶炼企业应对其产品做看空套保,持空单。对进口的原材料则是做多。由此,大多数有色冶炼企业因持有空单而在2008年有色金属价格大跌过程中在期市上获得了收益。

  但为何江西铜业与众不同,因持有多单而亏损呢?

  江西铜业对套保方面的信息披露则寥寥数语,即使在年报中也仅表示“使用阴极铜之商品合约对未来铜精矿的采购及铜杆、铜线的销售进行套期。”但 是,在去年10月份江铜对套保情况的说明公告中,表示“期货头寸多空相抵后表现为净多头,但多头头寸形成的原因是锁定本公司铜冶炼及铜加工产品原料的成本 ”。

  一名期货人士向记者表示,“作为持有现货铜的企业,在现货市场上是天然的多头,期市上就应该是空头。无论是自产原材料还是进口的原材料,以及产品都应该进行套保,因为都是属于库存。如果进口原材料是铜精矿的话,则应该按照产铜比例进行套保。”

  “其实套保也不一定都要百分之百的比例进行,很多企业都是根据市场状况来选择套保。比如市场好的时候,对原料的保值会迫切一些。”上述期货人士又表示。

  但据一名国内期货公司拓展部分析师向记者介绍,很多企业,包括国企在内一开始都是以套保为主,但时间长了,就转变成投机了。不再以持有现货为标准,而是转为对行情预测来持单。目前这种投机很普遍。

  记者曾多次致电江西铜业董秘潘其方,但截止到发稿未能得到其回答。

  是否应该公布套保细节?

  至此,江西铜业套保到底为何亏损,仅是市场巨幅震动,还是自身管理失控,公开的信息披露或是寥寥,或是语焉不详,外界尤其是散户投资者只能质疑,却无法获得更多的信息。

  作为身处的外部大股东相对还有一定的知情权,有自己的董事在公司,可以了解具体情况。但小散呢?

  记者采访到的一名券商机构业务部经理认为:经过这轮金融危机后企业决策流程应该改进。比如东航,虽说是做套保,但实际上风险是敞口的,结果反而亏得更多。对于信披方面也可以呼吁监管部门进行加强:比如超过每年收入50%的风险敞口必须披露。

  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教授也表示,对于涉及衍生品市场的企业,之所以亏损无法预料,一个是没有披露,具体衍生品是什么,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没有披露。另一方面衍生品内部的监控,特别是董事会的监控是不到位的。

  但是也有企业人士表示,过多披露套保细节如头寸、方向,可能会涉及到泄漏商业机密。但也有声音对此进行反驳,认为套保只是按照现货需要进行保值,只有要行投机获利才会害怕让交易对手获悉其套保细节。

  至此,对于大多数A股上市公司来讲,除了符合新的会计准则需要披露当期套期保值的盈亏外,大多数公司对套保三缄其口,至于使用了多少保证金,持有多少期货合约,平均价格是多少,很难从公开信息获取,这也给公共监督增加了难度。

  有关部门应介入调查

  按照记者采访的几位期货业内人士的说法,目前做套保的企业,严格遵守套期保值原则的少之又少。

  传统的套期保值是指“买进或卖出与现货数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以一个市场的盈利来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使企业经营不受原材料和产品价格波动影响。

  “套保的确是为了锁定利润,但现实的情况是,现在上游行业竞争都非常激烈,越来越趋于微利。企业为了提高利润,不能不赌行情。”一名豆油企业的期货人士向记者感叹。

  事实上,国际上的套保实践早已超越了在期货市场的简单操作,而是基于组合投资理论、流动性理论等,灵活运用各种衍生工具,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好的效果。

  但是,这应该是在严格的内控管理与风险控制之下实行的。

  3月24日国资委网站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央企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其中“要严格坚持套期保值原则,与现货的品种、规模、方向、期限相匹 配”、“应当选择与主业经营密切相关、符合套期会计处理要求的简单衍生产品”、“ 持仓规模不得超过同期保值范围现货的90%”等内容对央企套保做了严格的规定。

  公开资料表胆,江西铜业做套保的时间已经不短了。据其2001年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介绍,套保业务由“期货业务领导小组”和期货部“两级管理机构”组成,分别负责领导决策和市场分析、保值操作、风险监控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对于企业来讲“强风险控制很重要,尤其是积累经验,市场是逐步发展的,企业成长也要花代价,但是花了代价后应当吸取教训”。

  相关资料表明,江西铜业的集团母公司江西铜业集团隶属于江西省国资委。4月9日,江西国资委的一位领导在听取《证券日报》记者的问题后表示,如果套保亏损数额真有这么大,那么省国资委应该已经有人去调查了。

  那么,这个调查结果什么时候公布了?江西铜业的管理层将由此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63

青心直說:是春筍還是蒲公英? 胡孟青

2009-05-12  AppleDaily






 

恒 指在250天線連續穿梭12個交易日後,再在線上站了23個交易日,始正式跌破該條重要的年線,其時是2008年5月23日,與今日剛好相距近一年,一年 一度燕歸來,再見250天線,係唔係應該咁老定?是次反彈市所倚仗者係資金,然而熱錢雖熱情,資金明顯有腳,不似會落地生根,有如蒲公英隨風起舞,有時蒲 公英種子會跟隨風的軌迹,四處落腳,長大後其實也只是野草。資金非盲流,卻遇上大風吹,只要金管局未停手注入資金,港滙仍維持貼近7.75水平頂點,拆息 依然勁低企,那麼不獨是外面游資,連本地游資亦同時會聞雞起舞。唔只任總,連卓百德都同樣話樓股皆欠經濟因素支持,大市還欠一隻腳,唔似係春筍。昨天的調 整,有如「反彈聯賽」剛剛打完上半場,好不容易乘機唞唞氣,過一陣再打埋下半場。自3月以來,在介乎12000點至16000點之間的每個1000點整 數,皆出現上升裂口,處處舊患(未補的上升裂口),真正長線第一注時機,應待鏟除後患始行定奪。

福田獲銀行放水

大市似等候最 後一位淡友轉軚投降才放心大跌,長線投資者宜謀定而後動,短線客則可於每個裂口等候機會,始終幾慘嘅跌市都有十大升幅股。今年餘下時間仍然繼續鎖定體育用 品、醫藥及新能源三大環節,工業股唔平唔買,危機有利汰弱留強,從銀行放款態度尋找生還者,福田實業(420)乘資金追落後之勢試闖250天線,據了解集 團剛落實一項為數4.5億元定期貸款,作為全球手執牛耳的圓筒針織面料生產商,縱使金融危機未過,連騰晒雞嘅銀行都肯貸款,等於盡職審查合格,買得。胡孟 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96

李小加是減還是加 左丁山

2009-05-18  AppleDaily






 

摩 根大通中國區總裁李小加盛傳會成為周文耀接班人,成為下任港交所行政總裁。英文報紙稱李小加(Charles Li)為一位well-respected banker,賓架K聽見,幾乎吓一聲,講一句,respected by whom?如此評語,令左丁山急急講一句:「願聞其詳。」但賓架K話:「費事你寫出嚟,唔講咯。」唔講呀?已引起左丁山之好奇心,返到寫字樓立即打幾個電 話探問一番,公關S回報:「有行家講,李小加巴閉過咭片蘇。」左丁山話:「講清楚啲吖。」


公關S話:「副局長以咭片代替入息收入申報,雖然係特權,但蘇副 局長成日見報,入境處一定識得佢,美國英國啲高官都成日利用自己個名辦私事嘅啦。李小加先生就冇乜人識噃,有一次我哋行家辦酒會,賓客排隊入場,公關小姐 要仄名單,問李先生貴姓名,李先生嘅答覆令公關小姐好難做,都係唔講嘞,總之人人都supposedly要認得李先生個樣子。」


原來李小加只在海歸派有 名,本地銀行界識得佢嘅人唔算多,有幸識得呢位未來港交所行政總裁嘅,普遍講法係行政經驗不足,管理經驗缺如,說話能力高明,聽者要識得咀嚼、消化,識得 選擇!一位賓架話,投資銀行家做交易所總裁有前科,就係前美林及前紐約交易所總裁John Thain,此君在高盛由trader(交易員)做起,升至財務總監(CFO),營運總監(COO),管理高盛全球營運,見慣大機構大場面,轉行做紐約交 易所總裁,自然適合。李小加先生呢?在美林及摩根大通只係做過IPO、中國業務,做刁就有經驗,營運與管理就與佢無關。


以後由佢管理交易所,是否只懂管大 刁(deal),日常事務管理方面如何?我哋唔識答。有港交所董事嘅消息,話選聘委員會只提交一個名字畀董事會揀!就係李小加,唔揀佢,就冇o架嘞,如此 做法比較罕見,難道環球招聘之下,只係得一位李小加先生畀獵頭公司睇中?現總裁周文耀係多面手,文武全才,由李小加代替佢之後(唔知道仲有冇古仔講 呢?),相信夏佳理主席要花多啲時間睇埋港交所日常事務至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58

投資者及Board of Directors的決定及責任:Level 5 Leader還是明星領袖? 紅猴股評


From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09/06/3-jun-2009-board-of-directorslevel-5.html


筆者正在重溫近年最受推崇企管書籍之一「Good to Great」,作者Jim Collins因發覺商業世界有不少Good Company,但它們只有很少數能成為Great Company,所以和他的團隊進行深入調查,找出主要原因。其中一個原因就是Great Company擁有Level 5 Leader。

什麼是Level 5 Leader?Level 5 Leader擁有個人謙遜(Personal Humility)及專業意志(Professional Will),具有野心(Ambitious),但以企業比個人較優先。

另外,Level 5 Leaders對做出持續理想的成績有着狂熱的推動力,精工細作的努力地工作。他們對公司的錯誤負全責,但傾向將成功歸功別人,或源於好運勢,卻謙卑地否認是自己的功勞。他們往往謙遜至不受人注意。

若 一間Good Company有一個擁有Level 5 Leader性格的領袖,真是可遇不可求,可惜的是很多Good Company的Board of Directors傾向任用那些空有表面,沒有內涵的明星領袖,結果Good Company只能繼續是Good Company,甚至比以前更差。

跟據作者Jim Collins的調查,絕大部分Great Company的Level 5 Leaders都是內部提升,反而做不成Great Company的公司大多向外招聘那些明星領袖,他們本身做不出成績,又同時壓抑了有着Level 5 Leader性格的內部管理層的發揮,凡事只能事倍功半。

歸根究底,一間Good Company未能成為Great Company,Board of Directors要負上最大責任,因為是他們放棄雖未必有明星魅力,但默默耕耘為公司盡心盡力努力增值的Level 5 Leader。

盧 永仁先生的往績大家一清二楚,不能否定他的明星魅力,但以往從未成功為僱主及自己公司增值及建立賺錢方程式卻是不爭事實。兩三年前,已成為Good Company的I.T.(999)重用此君領導公司,筆者已表懷疑,其後亦曾質疑其放棄與發展中國生意經驗豐富的旭日(393)合作的決定,及與外國公 司於中國發展本身不熟悉的百貨業的方向。

盧永仁先生於I.T.(999)的失敗無容置疑,但決定僱用盧先生的Board of Directors的責任亦不能抹煞,若果他們兩三年前能內部提升一位Level 5 Leader,而非去用一個明星領袖,換來只是短期亢奮,不排除I.T.(999)已成為一間Great Company,股價亦可比現時多上數倍。

一 間公司能於主板上市,大多基本上有着Good Company的條件。作為投資者,大家亦應如優質Board of Directors,不要迷信擁有明星領袖的公司,反而去發掘一些以Level 5 Leader作領導的企業作投資對象。當Good Company成為Great Company後,股價定必飛升,作為投資者亦會有所得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