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透过数字看基建——高速公路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expert_article-5598-2841.shtml


 中国的基础建设投资的很大一部分是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因此,我对高速公路的数字进行了分析。我的结论是中国的高速公路已经相当发达,未来继续建设的 空间有限。如果再超高速发展,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必然很低。      交通部的网站显示,2008年低,我国共有 高速公路60,300公里。而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报显示,2009年我国新建4391公里的高速公路。因此,目前我国至少有64,691公里的高速公 路。而我国的大陆国土面积大约为933万平方公里。因此,我国的公路密度大约为每1000平方公里面积有7公里的高速公路。      而美国大约有7.5万公里的州际高速公路系 统(Interstate Highway System),美国的国土面积约为983万平方公里,折合公路密度大约为每1000平方公里面积有7.5公里的高速公路。      美国是一个车轮上的发达国家,车辆的保有量 大约2亿,超过中国目前的9千万辆的水平。即使中国每年汽车销量未来达到平均每年2000万辆,算上每年的报废量,中国至少要10年左右才能赶上美国的汽 车保有量。而中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和密度已经接近美国。考虑到中国有青藏高原和戈壁滩等不适于建设高速公路的地区,而美国地理环境优越,中国的高速公路密 度实际上已经与美国不相上下。      具体到每个省份,就可以看出中国的高速公路 发达程度:                           
2009年最新全国各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排名 省区 通车里程(公里) 排名 省区 通车里程(公里)
1 河南省 4800 16 山西省 1950
2 山东省 4333 17 福建省 1895
3 广东省 3800 18 内蒙古区 1890
4 江苏省 3745 19 甘肃省 1296
5 河北省 3304 20 重庆市 1203
6 湖北省 3282 21 新疆区 1075
7 浙江省 3110 22 黑龙江省 1053
8 辽宁省 2758 23 宁夏区 1003
9 陕西省 2526 24 贵州省 975
10 安徽省 2514 25 吉林省 877
11 云南省 2429 26 天津市 840
12 江西省 2206 27 北京市 784
13 四川省 2190 28 海南省 660
14 广西区 2113 29 上海市 578
15 湖南省  1992 30 青海省 210
数据来源:依据中国高速网整理

                                                                                                                                                                                    
各省市高速公路密度(Km/1000  Sq Km)
1 河南省 28.74 16 山西省 12.50
2 山东省 28.32 17 福建省 15.61
3 广东省 20.43 18 内蒙古区 1.60
4 江苏省 36.50 19 甘肃省 2.88
5 河北省 17.39 20 重庆市 14.60
6 湖北省 17.55 21 新疆区 0.67
7 浙江省 30.55 22 黑龙江省 2.25
8 辽宁省 18.93 23 宁夏区 15.11
9 陕西省 12.32 24 贵州省 5.74
10 安徽省 18.01 25 吉林省 4.68
11 云南省 6.16 26 天津市 74.30
12 江西省 13.22 27 北京市 46.65
13 四川省 4.49 28 海南省 19.41
14 广西区 8.95 29 上海市 91.16
15 湖南省  9.49 30 青海省 0.29

   可以看出,中国绝大部分省份的 高速公路密度已经超过美国的平均值。    
透过数字看基建——高速公路
   未来如果中国的高速公路再以超 高速发展,由于汽车保有量大约是于美国的一半,而高速公路里程和密度与美国接近,中国的高速公路利用率必然会低于美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10

透过数字看基建——铁路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expert_article-5598-2873.shtml


  铁路是基建中另一个重要投资方向。截至2009年底,我国约有86000公里铁路。这只相当于美国铁路长度的一半不到。但是,美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     
透过数字看基建——铁路    
    但是,如果从运量来看,中国的铁路系统用不到美国铁路一半的长度,比美国铁路系统承担了更多的运量。        
透过数字看基建——铁路    
    如果从各种运输方式的货物运量来看,铁路的比例一直在下降。但是,2009年公路运输的数 字来自于2009年统计年报,这个数字有一定疑问。年报显示公路运输量只增加了10%左右,而对比2008年统计年报则是将近200%的增长。所以这个数字应剔出。        
透过数字看基建——铁路    
    由于铁路运输比公路运输单位能耗更低,从长期看应该更多的发展铁路,尤其是货运铁路。但是,目前的铁路发展重点似乎更倾向于高速铁路,而高速铁路是完全客 运的。即使高速铁路从普通铁路分流一部分客运,对货运的提升也有限。      从造价的角度看,高速铁路的造价高昂,至少 每公里1亿人民币以上。目前,我国的铁路系统是货运赚钱,客运亏钱。高速铁路的运营状况也不乐观。 京津之间的高速铁路只有100多公里,处于人口稠密的京津地区之间,但是高铁运营一年亏损7亿。而人口密度不如京津地区的更长的高速铁路线路能否赚钱就更难说了。因此,修建更多的客运高速铁路,很有 可能加剧亏损。最终还是政府买单。      自从2007年 以后,铁道部就不再对外公布盈亏数字。但是,由于发行铁路债券,铁道部透露了2008年铁路系统亏 损130亿人民币的数字。保守估计2009年 铁路系统亏损200亿以上。而且,铁道部2004年 至2008年的三张报表也对外公布了。根据铁道部2009年 基建投资6000亿,2010年计划投资7000亿的数字可以推算出2009及2010年的现金流量表。        
透过数字看基建——铁路    
  从铁道部的现金流量表可以看出,中国铁路系统的经营现金流也就在900-1000亿人民币左 右,而铁路系统的资本支出是运营现金流的6-7倍左右。这中间的差额大部分由银行贷款支撑。      2010年 银行新增贷款总额目标约为7.5万亿,而7000亿 的铁路基建就要占10%左右的新增贷款。如果2011年 新增贷款回落到4万亿左右的合理水平,而铁路基建达到8000亿 左右,那么全国新增的贷款将有20%将用于铁路基建。一般来讲,铁路建设贷款为长期商业贷款。按照2009年新增贷款中52%为长期商业贷款的比例,铁 路基建贷款将占全部新增商业贷款的40%以上。      这是一个惊人的比例。因为即使在贷款大跃进的2009年,6000亿的铁路基建也只占5万亿新增长期商业贷款的12%左右。高达40%的新增长期商业贷款投向铁路基 建,必将挤压其他方面的投资,抑制经济的增长。铁路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自身的发展本来有利于推动经济。但是,如果投资铁路基建过多过快,则很有可能欲速 则不达,反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由于大量的贷款,铁道部目前有息债务与股东 权益之比大约为150%左右。虽然作为政府机构没有破产的担心,但债务如此之高,未来对债务的需求 仍然巨大,铁道部未来融资的压力非常大。一旦银行贷款收紧,利息提高,对铁道部的冲击将是极大的。最终很有可能重现国家对四大行注资式的局面。而且,如果 未来高速铁路运营后亏损巨大,国家财政补贴的压力也会很大。这种压力很可能将持续多年。      因此,我对铁路基建的看法是:应该多修铁 路,但重点应该在货运。目前的铁路投资过多,过快,存在债务风险,可能拖累经济,未来不可持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98

透过数字看比亚迪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article/6347/


 比亚迪是一个创造了奇迹的企业。巴菲特的投资更让比亚迪的股票价格快速增长。今年,比亚迪的销售目标是80万辆汽车。但是,我认为从数字和分析的角度看,比亚迪的处境并不乐观。    
透过数字看比亚迪


       销售压力    2009年是 汽车销售非常好的一年。比亚迪在2009年销售了大约45万辆汽车。其中上半年占40%的销量,下半年占60%的销量。2010年上半年,比亚迪销售了大约29万辆汽车。如果还重复2009年旺盛的 销售势头,那么下半年比亚迪可能再销售44万辆车。这样一 来,全年销量约为73万,这离80万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但是,今年汽车销售早已经没有了去年的火爆势头,73万辆已属不易。比亚迪的销售压力可想而知。         库存压力    由于销售目标非常高,而终端销售不畅,库存压力自然上升。一般来讲,厂家公布的是卖给渠 道的销量数字,终端销量及渠道库存的数据很难获得。中汽研通过统计上牌量来近似估计终端销量,进而估计库存量。中汽研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中国汽车的库存周期大约为55天,库存量约合两个月的销量。而来自易车网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比亚迪销量约为16万辆,而上牌辆约为11万辆。两者之间 有约5万辆的差距。由于比亚迪的出口量非常少,这5万辆可以近似认为是比亚迪的一季度末渠道库存。         今 年上半年,比亚迪的销量大约为29万辆,折合月平均销量4.8万辆。如果比亚迪的库存水平处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两个月销量,那么库存量大约为10万辆左右。由于有部分库存是在厂家的,因此我估计比亚迪的渠道库存量应该在6万辆左右。而2009年,比亚迪的库存量最高也就是1万辆的 水平。在2009年的年底,比亚迪的销售情况非常火爆,年终 库存量为负值,也就是说这6万辆渠道库存完全是2010年新增的。    
透过数字看比亚迪


       比亚迪上半年销量增长了63%左右。但是如果除掉这6万辆库存的增加, 实际销量的增长只有30%左右。         渠道矛盾    库存的增加实际上反映了两个问题:厂家对渠道的压货和产品终端需求的疲软。根据一些公开 报道,可以看出比亚迪的渠道压货现象很严重,而且渠道的销售政策也比较苛刻。经销商只有完成月度销售目标和季度销售目标才可能获得盈利,否则就会陷入亏 损。而由于公司所设定的销售目标非常高,经销商盈利非常困难。    
透过数字看比亚迪


   终 端需求     从比亚迪的月度销量看,市场的终端需求并不乐观。目前比亚迪的月度销量已经下降到了2009年的水平。        而比亚迪的主打车型F3的销量更是下降明显,已经低于了2009年同期的水平。     
透过数字看比亚迪


       只有F0的销量还支撑着整 体销量的增长。     
透过数字看比亚迪


   盈 利下降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一个企业很难长期保持超高的盈利水平。增长与盈利更是不能两全。2009年比亚迪税前利润率高达16.74%,高于所有的中国汽车企业。而今年比亚迪要想在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保持超高的盈利,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在一个减速的市场中 保增长,就必须牺牲一部分盈利。  
透过数字看比亚迪


   由 于终端需求疲软,比亚迪已经开始降价促销。从网上的公开报道就可以看出比亚迪降价促销的力度很大。从目前的数据看,应该至少有10-15%左右的平均单价下降。    
透过数字看比亚迪


   另 一方面,从比亚迪的成本结构看,人工成本占比例比较大,大约占10%左右。这远高于其他汽车企业5%左右的人 工成本的比例。而摊销折旧的成本则仅为7%左右,低于一般企 业10%左右的比例。这实际上反映了比亚迪独特的生产模式, 更多的使用人力生产而不是自动化的机器。         但 是,由于各地普遍加薪,我预计比亚迪的人工成本将上升20%左 右。即使其他部分的成本下降15-20%,比亚迪的总体成本 也只能下降8%左右。由于平均单价下降10-15%,超过成本的下降程度,比亚迪汽车的整体盈利水平将下降49个百分点。         透 过数字可以看出,2010年对比亚迪将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形 势不容乐观。




透过统计看宏观经济指标:CPI和M2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article/7718/

我对从1990年起到2009年的20年的一些宏观经济数字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统计的方式对这些数字进行了解读。    宏观经济的指标有很多,普通人最关心的可能就是CPI。    首先看一些与CPI有关的指标的相关性:    

 
透过统计看宏观经济指标:CPI和M2

 可以看出,CPI与PPI相关系数为0.888,相关性非常高。而CPI与M2的相关系数为0.75,相关性也非常高。    

 
透过统计看宏观经济指标:CPI和M2

 如果把1991年到2009年的M2增长和CPI绘制成一张图,就会发现二者有很强的关系。线性模型可以解释56.27%的统计相关性。    

 
透过统计看宏观经济指标:CPI和M2

 由于M2增长的滞后效应,我又对M2增长和下一年的CPI进行了分析,发现线性模型可以解释高达78.63%的统计相关性。而两者的相关系数则高达0.887,几乎和CPI与PPI的相关系数一样。    

 
透过统计看宏观经济指标:CPI和M2

 如果再往后推一年,则线性模型只能解释49.27%的统计相关性。    从上面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M2增长与下一年的CPI有着极高的相关性。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887,而且线性模型可以解释高达78.63%的统计相关性。按照线性模型,2009年高达28%的M2增长意味着2010年的真实CPI有可能在10%左右。 



透过统计看宏观经济指标:GDP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article/7905/

 在所有宏观经济指标中,GDP恐怕是最重要的一个。全国上下,无不为这个数据而痴狂。由于GDP涉及到经济的几乎所有方面,作为一般的投资者,根本不具备测量这个数据的能力。但是,根据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仍然可以找到一定的规律。      我认为有两个数据和GDP关联比较大:货运量和用电量。      货运量    一般来讲,经济增长越快,货运量越多。通过分析过去30年的全国货运量增长和GDP增长的关系,我发现两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线性模型能够解释40%的统计相关性。    

 
透过统计看宏观经济指标:GDP

     用电量    一般来讲,经济增长越快,用电量也越多。通过分析过去30年的全国用电量增长和GDP增长的关系,我发现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线性模型能够解释25%的统计相关性。    

透过统计看宏观经济指标:GDP

   但 是,我发现1998年、2003年和2004年的用电量和GDP增长数据异常。1998年的GDP增长7.8%,但是用电量只增长了2.8%左右。而 2003年和2004年用电量增长达到历史最高的15-16%左右,而GDP才增长了10%左右。如果去掉这三个异常数据点,线性模型能够解释35%的统 计相关性,提高了10个百分点。    

透过统计看宏观经济指标:GDP

      货运量+用电量    由于货运量和用电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结合起来一起看。如果结合货运量和用电量,并去掉三个数据异常点,线性模型能够解释54%的统计相关性。    

 
透过统计看宏观经济指标:GDP

   按照上半年货运量增长15.5%,用电量增长21.54%的数据计算,GDP增长有可能高达18%左右,保8不小心保成了18。可以预见,下半年经济必须减速,才能顺利实现8%的预定目标。这也许就是目前宏观调控的原因。    



透过统计看宏观经济指标:M1的影响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article/7888/

  M1的影响有多大?M1的滞后作用是多少个月?我用2001年以来的月度M1增长和CPIPPI数据进行了相关系数分析。    
透过统计看宏观经济指标:M1的影响
     从相关系数的分析可以看出,M18-9个月之后的CPIPPI相关系数最高。这可能是由于M1中包含了现金和活期存款,滞后效应比较少。        从前面的分析,我怀疑M1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因此,我对2001年以来M1增长情况作了傅立叶分析,发现M1的变化果然有32个月左右的周期。    
透过统计看宏观经济指标:M1的影响
     都说中国股市是资金市,那么股市有没有受M1M2的影响呢?我对2001年以来的上证指数与M1M2的相关性也进行了分析。    
透过统计看宏观经济指标:M1的影响
   我的分析有一个有趣的发现,M1M22个月前的股市相关性较高。也就是说,股市已经提前2个月左右预知了M1M2的变化,提前做出了反应。在这之后,M1M2与股市的相关度反而下降,然后才逐渐上升。M221个月后的股市相关度最高,这体现了M2本身的21个月的周期性规律。而M1则开始与21个月后的股市相关度较高,M136个月后的股市相关度达到最高。这可能是M1本身32个月的周期和M2本身21个月的周期交互作用的结果。        M1的影响,从PPICPI,而且还可能影响到了股市。由于现金和活期存款的短期性,M1的影响更直接更快。



透过统计看宏观经济指标:M2的影响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article/7828/

 M2的影响有多大?M2的滞后作用是多少个月?我用2001年以来的月度M2增长和CPIPPI数据进行了相关系数分析。

透过统计看宏观经济指标:M2的影响

   从相关系数的分析可以看出,M211-12个月之后的PPI相关系数最高,而M214个月左右之后的CPI相关系数最高。        M2PPI的关系比较简单,11-12个月后达到最高相关度,之前或者之后的相关度是下降的。超过20个月后,M2PPI的相关度反而有所上升。这可能是M2本身的周期性造成的。20个月后,M2下一个周期的作用开始体现。        M2CPI的关系则比较复杂。两者的相关度从11个月之后就比较高,然后相关度缓慢上升,在14个月左右达到高峰,之后缓慢下降。M2CPI的影响似乎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而且影响常达10个月左右。有趣的是,M2CPI的相关度在21个月后才显著下降,这也是PPIM2相关度重新开始上升的时间点。      一般认为PPICPI的先行指标,但是,对PPI与前后不同时期的CPI的相关系数分析发现,PPI与一个月之前的CPI的相关系数最高,甚至高于与当期的CPI的相关系数。从这个角度看,PPI很难说是CPI的明显先行指标。  

透过统计看宏观经济指标:M2的影响

   从前面的分析,我怀疑M2本身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因此,我对2001年以来M2增长情况作了傅立叶分析,发现M2的变化果然有21个月左右的周期。 

透过统计看宏观经济指标:M2的影响

   都说中国股市是资金市,那么股市有没有受M2影响而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呢?我对2000年以来的上证指数也进行了傅立叶分析,发现上证指数也有明显的21个月和42个月的周期。  

透过统计看宏观经济指标:M2的影响

   如果把M2和上证指数这两个指标的傅立叶频谱分析画到一张图里,并调整坐标系,就会发现非常有趣的重叠。这两个指标都具有明显的21个月左右的周期。  

透过统计看宏观经济指标:M2的影响

   M2的影响,从PPICPI,而且还可能影响到了股市。从物价到股市,M2的影响无处不在。



大戶透過VIX賭有災難性跌?!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09/vix.html
資深對沖基金經理錢志健前輩不單是筆者十分敬佩的金融專欄作家,亦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所以筆者跟博友稱錢志健前輩為錢牧師。近日錢牧師鴻文《對沖人生:成功全職炒家 萬中無一》指出在上星期許有交易員同時沽出「短腳」25,000手認購價(Strike)17的2013年9月VIX認購期權(Short Call),又同時持有「長腳」200,000手認購價(Strike)17的2013年9月VIX認購期權(Short Call),故推論「大戶賭有災難性跌」。
根據錢志健前輩所述「⋯芝加哥CBOE VIX波幅指數日前有「疑似」大手買賣,耐人尋味。單憑粗略的資料顯示,有一個市場參與者沽出25,000張(Sell Call)9月VIX17行使價的call,再購入20萬張9月VIX27行使價的call。策略上或可作以下解讀:在VIX期權的領域,每一點上升或下跌代表100美元。⋯這條trade的問題,是1兌8的ratio spread,當中兩個行使價相差有10點之闊,去到30幾點VIX,去賺2,700萬美元,要有一個很大的「災難性跌幅」才可做到,可能性有幾大呢?⋯同樣地,如果大市跌得不夠深,VIX飆升至約27,這個position trade可以令參與者勁賠2,000多萬美元。我們就要看看,到9月18日(星期三)9月VIX到期日前,市場會否有「災難性」事件出現。我反而會問,行情是否真的那麼差?未必,但絕對不會「一面倒」看好!在盤路上必須有立場,是否應作策略性的「對沖」?唔聲唔聲,我們又再返回曆史高位(8月2日道指收報15,658點)!⋯」
筆者初步看過有關盤路,並根據本人對VIX和引伸波幅的理解,覺得有關交易員的做法其實未必一定是賭DJIA會大跌。首先,筆者多年來一直強調,VIX非什麼「恐慌指數」,其走勢不一定跟S&P 500或DJIA背馳。筆者本身沒有玩VIX的經驗,亦沒有涉及有關交易的資料和參數(如VIX期權的引伸波幅)。不過筆者想指出一些VIX走勢跟一般股票在隨機走勢(Stochastic Process)上有根本上分別,這亦可能是有關交易員落飛的基本考慮。一般股票的隨機走勢是對數常態(Lognormal),有波幅也有升幅;VIX的隨機走勢是較接近平均回溯(Mean-reverting),有波幅但沒有升幅。但筆者亦傾向相信VIX短期的走勢較受VXV的影響。
根據2013年9月13日收市計,VIX收14.29,VXV收15.85,VIX長期平均值為24.31,三年VIX平均值19.30,三年VIX平均值14.87。由這些數據可見,儍的都會估到下星期VIX必會反彈。若果有關交易員對VIX的看法跟筆者的信念相近,則他好有可能賭短期內VIX如何也不會反彈不上16以上水平。由於VIX的隨機走勢是較接近平均回溯(Mean-reverting)而非一般股票的對數常態,因此VIX的期權計法理論上不同於一般計算股票期權用的布萊克-舒爾斯模型(Black-Scholes)。不過由於有關交易只睇到今個月底,加上VIX本身的波幅(Volatility)亦十分駭人,所以不論用平均回溯還是對數常態去分析其實分別不大,因為有關的期權價格走勢是較受短期隨機布朗運動(Brownian Motion)影響多於長期的趨勢(Drift)。
VIX本身的波幅非常大,以2013年9月13日收市計,VIX的30天,60天和90天歷史波幅(Historical Volatility)分別是86.34%,78.19%和83.50%!作為VIX期權莊家,其引伸波幅可能起碼會開90%。不過由於今次認購價17和27均是價外的期權,由於涉及波動曲面(Volatility Surface)的價外偏度(Skewness),其引伸波幅有可能高達100%甚至110%!筆者必須指出一點,以2013年9月13日收市計,VIX收報14.29而恆指當天收22,915.28點,購價17和27的價外期權是約等於恆指的28,500點和43,500價外期權,以餘下大半個月誰會賭VIX有如此升幅!

倘若利率是0.01%,一點VIX等於100美元而其引伸波幅是100%,一張認購價17的2013年9月VIX「短腳」收期權金(Premium)約28.1316美元,一張認購價27的2013年9月VIX「長腳」付期權金(Premium)估計僅0.0626美元矣!以「短腳」兌「長腳」一比八的比例計,浄收期權金27.7559美元,全部共收期權金約693,898.83美元。因此有關交易員實際上是做一個Bear Call Spread(嚴格來說只是Short Call因為「長腳」付期權金共12,521.49美元簡直微不足道)!

筆者不排除有關交易員可能同時在另一個市場建立了一些盤路,而這些VIX「短腳」和「長腳」只是其極複雜的盤路其中一項部署。無論如何,筆者揣測有關交易員非如錢志健前輩所言「大戶賭有災難性跌」,反而這交易員一方面認為VIX短期必會有一個反彈,而這個反彈怎麼也不會升穿17水平。他有可能在下星期VIX急彈後先替「長腳」Take Profit,然後等到月底VIX不升穿17那「短腳」期權金便袋袋平安矣!

搭出一個世界——透過樂高創新興衰史看文化產業的未來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30/144547.html

咔吧一聲響——樂高積木的誕生(1934-1958年)

「LEGO」這個金字招牌來自丹麥語「LEg GOdt」,意為「play well」(玩的快樂)。樂高積木的發明者是奧勒•基奧克(Ole Kirk Christiansen),1891年生於丹麥比隆附近的菲爾斯哥夫村。他有一手精湛的木匠手藝,年輕時就熱衷於製作各種木質小玩具,儘管他不懂經商,玩具經常滯銷,但這並未使他放棄自己的愛好,後來他設計的拼插玩具「約約」終於風靡一時。1934年,他為自己的積木玩具設計了「樂高」商標,至今已有80年的發展歷史。

1940年4月9日,丹麥被德軍佔領,戰爭給樂高公司帶來了發展的機會。首先,政府禁止進口玩具,其次,政府禁止在玩具中使用金屬和橡膠,無疑這是對木製玩具的一個極大推動。從1940年到1942年,樂高公司的產量翻了一倍。創業初期樂高都是以生產木製玩具為主,直到1947年奧勒決心用公司價值上一年12倍利潤的資金豪賭式地投入在塑料玩具上,成為當時丹麥第一家擁有塑料注射成型機的玩具製造商。1949年,第一塊樂高塑料積木問世,兩年後穴柱連接原理的塑料積木投放市場,但初期由於積木的設計原理與拼砌體驗並不好,市場效果不理想,50年代初塑料積木最多也僅佔公司銷售額的5%-7%,當時的產業環境一度認為「塑料玩具永遠不可能替代堅固耐用的木製玩具」。而真正推動樂高積木形成現代雛形的是從1950年奧勒之子哥特弗雷德進入管理層開始,通過長達10年的反覆研發與試錯,1958年具有現代雛形的樂高積木在哥本哈根申請了專利。

隨著「咔噠」一聲響帶來的綜合體驗快感和特殊材料及結構帶來的拼砌穩定性,「拼接的力量」讓樂高開始與其他玩具製造商不一樣了,技術的突破讓樂高具有了無限想像力。

據統計,如果你有六塊八顆凸起的長方體LEGO積木,這六塊積木可以砌出102,981,500多款組合。這個數字還僅僅是限制於垂直、水平的基本組合方式、不考慮斜向等特殊組構法的結果。

儘管樂高積木是一個突破,但其誕生過程卻漫長而曲折,哥特弗雷德在這個痛苦的研發過程中經受住了對毅力的考驗,一點點緩慢的進步不像快速命中那樣能給人極大的快感,但這種在商業中經常被忽視的力量才能創造真正的贏家,也讓他充分認識到樂高的未來走向。

 得窺門徑——樂高的轉型發展(1958-1978年)

1958年,奧勒去世,他的兒子哥特弗雷德接班。他確立了樂高六大產品原則:1、限制大小但不限制想像力;2、讓消費者買得起;3、簡單、耐用、種類豐富;4、男女老少皆宜;5、玩具中的經典,無需更新;6、分配渠道暢通。

1960年LEGO清理大多數木製積木存貨,新積木開始熱賣,因此Lego開始將塑料積木作為其核心產品。這個轉型的動作非常重要,停止生產佔公司產品種類90%的玩具絕對不是一個輕鬆的決定,但這也讓樂高形成了一項至今為止影響公司戰略的原則——專注。

創新就是一項概率遊戲,做得越多就越有機會獲益,確定邊界之後樂高所做的的就是在有限邊界內無限創新。1964年第一種樂高套裝發佈。1966年LEGO的最成功的系列之一LEGO 火車系統發佈,最初的火車套裝包括4.5伏特馬達和路軌。1969年面向幼兒且與現有的LEGO兼容的DUPLO套裝發佈。1974年從LEGO家族開始,LEGO圖表logo發佈。1978年LEGO發佈迷你小人,他們擁有能拿住物體的可移動的肢體和手,這是公司在積木以後第二項最重要的設計。

在這個20年當中樂高最大的成就是從生產單個玩具發展到創造整個遊戲系統。哥特弗雷德在與渠道交流中發現,玩具製造商不應該只開發短暫佔據市場的一次性產品,而應該開發一種不同玩具之間互相關聯的綜合體系,這樣一個體系才能夠形成重複銷售。

帶著這種頂層設計的理念,樂高讓所有積木都具有向前兼容性,所有創新都是在樂高系統性基礎上的創新,讓不同形狀、不同套系、不同年代的產品都可以更好地組合在一起。一個套裝裡的樂高建築模型和來自不同套裝的汽車、燈塔、交通信號、鐵軌等都能無縫連接,每塊樂高積木都可以和其他樂高積木相連接,這就意味著每套樂高積木都可以不斷擴充,亦即樂高積木的消費是在不斷延展的。以樂高英雄工廠為例,如果買一罐,孩子們可以拼一個英雄的模型;如果買兩罐,可以將兩個組合在一起拼一個合體英雄;如果買多罐,更多,就可以拼成一個超級大模型。他們把這套系統稱之為「I leg(遊戲系統)」。

這非常有殺傷力!也為樂高奠定了今天的雛形。

春風得意——樂高的快速成長(1979-1994年)

1979年,哥特弗雷德的兒子凱爾(KjeldKirk Kristiansen)被任命為樂高的總裁,時年31歲,年輕低調的凱爾圍繞樂高遊戲系統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管理體系,讓樂高經歷了一個長達15年的高速增長期。

這段時期樂高的經營思路以產品經營和渠道擴張為核心,樂高將產品線分為三個部分:德寶專門負責生產針對幼兒的大積木;樂高建築玩具負責生產構成樂高系統核心內容的基本拼砌套裝;第三部分負責生產樂高其他的拼砌材料,比如scala—一條針對女孩子的可組裝珠寶系列產品生產線。

期間樂高的產品經營重心開始以套裝為主,推出了一系列到現在為止依然具有影響力的核心套裝並不斷更新,包括樂高小鎮系列、樂高城堡系列、樂高太空系列等,這其中樂高迷你人仔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樂高人仔的出現讓樂高遊戲系統不僅能夠更大範圍地擴展和兼容,更重要的是讓樂高有機會打造出一個世界,由於人仔和主題的出現,樂高成功將敘事和角色扮演融合起來,使概念中的遊戲系統最直觀地以產品形式呈現出來,創造出一種令孩子身臨其境的拼砌體驗,孩子們的遊戲體驗感直線飆升,並直接引發了樂高的急速擴張。樂高對體驗感的把握讓其無意間窺視到遊戲產業的核心,這條原則伴隨樂高經歷低谷與高峰,並成為進入新世紀後樂高對抗互聯網時代跨領域競爭對手的利器。

當樂高進入20世紀90年代其銷售額達到頂峰時,已開始分不清銷售額的增長與成功的區別了,樂高已經開始變得自滿、得意並且保守,同時面對技術與文化快速演變驅動下兒童生活中日新月異的變化,樂高也已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帝國陷落——樂高的徬徨與衰落(1995-2004年)

進入九十年代,電子玩具大行其道,傳統玩具日漸式微,競爭對手們紛紛向低成本國家外包製造業務,提供更低廉的玩具,敏感的凱爾發現樂高在走下坡路,危機中公司聘請了丹麥的企業轉型專家保羅·布拉格曼來重組樂高,沒想到這次用人的失誤直接導致樂高「失去的十年」,並一度瀕臨破產。樂高過去由於重視創新取得了初步的成功,這次卻因為過度創新和創新管理不足導致了經營的困難。

布拉格曼和他的管理團隊入主之後開始為樂高實施激進的發展戰略,瘋狂增加產品數目,1994-1998年,樂高生產的新玩具數量達到原來的3倍,平均每年引入5個新的產品主題,最致命的是多數新增的主題與樂高既有的產品線融合度不高。這樣就導致幾個問題:第一,新的主題需要新的零件組塊,對原有生產線利用度比較低,都需要新開模具以及引進新的昂貴生產線,直接導致生產成本急劇攀升,產品利潤率大幅下降;第二,新產品主題創新程度過高,和既有各樂高主題產品在風格上、形式上、受眾上差異過大,自成體系,結果就是新用戶沒抓住,老用戶也由於對樂高文化喪失的失望而流失;第三,市場和渠道對新產品的消化能力是有限的,一定時期內消費者接受了一種新產品之後對其他競爭產品的消費力會大打折扣,而樂高頻繁推出的新品中很多是自己體系內的競爭外化,市場業績自然會受影響。

盤點一下那些年樂高失敗的產品就能看出些端倪:嬰兒玩具PRIMO、塑料玩具ZNAP、針對於女孩的類似於芭比娃娃的SCALA系列、網絡大師機器人套裝、防衛者係列、試圖取代傳統樂高人仔的傑克斯通系列、一塊樂高積木都沒有通過針和孔而不是凸起和小孔拼接的古怪概念「樂高存在」、和好萊塢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合作的樂高電影工作室系列等……不僅這樣,新的研發團隊還把樂高已有多年經營得不錯的得寶品牌砍掉,試圖通過「樂高探索」系列取而代之,但最終這個系列把樂高的基因全部丟掉,市場反饋極差。

除此之外,樂高在周邊產業也大肆擴張,但可以說基本上都超越了自己的能力邊界,喪失了多年來堅守的諸多原則。1995年,樂高啟動了一個需要巨額資金的樂高3D數據庫,這個數據庫希望能讓樂高任意一個小組快速地創建實體玩具的數碼版本,包括3D樂高動畫片、電影、拼砌指令、電視廣告等周邊產品,雖然這個項目在工程領域和哲學領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最後由於多方面原因依舊失敗了;90年代末期樂高構思了一個從生產教育產品轉向提供教育服務的戰略,並從2001年開始與韓國一家教育公司合作,在三年內在韓國打造了140個樂高教育中心,此項目也運行得非常一般;1998年樂高收購了智威娛樂,計劃開發兒童平板電腦,結果這個產品乾脆未能面世;1999年,為了使新創造的galidor系列獲得不一樣的影響,樂高聘請了好萊塢團隊製作了一部同名電視劇,並期冀通過電視節目、視頻遊戲和DVD提供與產品進行互動的新途徑並打造新的收益來源,沒多久這個品牌就連帶衍生品一同退出了市場;布拉格曼還試圖照搬迪斯尼模式,幾年內在全球範圍快速建立的幾個大型樂高主題公園佔用了樂高大量資金(每個主題公園的投資都在3億美元以上)且資產回收週期極長,成為樂高歷史上最大的包袱;樂高還試圖在全球範圍開設300個樂高品牌商店,而假設前提僅僅是過去公司在美國開設的2家「樂高想像力中心」帶來的影響力很好,卻從未思考過這樣的決策對於一直以來依賴於渠道經銷商的公司意味著什麼,會給大渠道商什麼感覺。

以上這些項目的失敗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都脫離不了樂高處於戰略迷茫期的背景,他們為了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設計了許多新興產品,但是這些產品顯然與樂高的創意設計與核心理念背道而馳,導致一次次的失敗。當然,這個時期樂高也並非一事無成,星球大戰系列、哈利波特系列、在線社區lugnet、個性化小批量的長尾產品在線「樂高工廠」、在一些失敗嘗試上繼續前行的樂高教育等都給樂高帶來一些亮點,不過最終還是靠代理「星球大戰」等電影產品才起死回生,後來給樂高帶來十年穩定現金流的生化戰士系列也是在這個時期開發出來的,但總的看來這些暢銷的產品都沒有能挽回樂高一瀉千里的頹勢。

繼1998年樂高歷史上第一次出現虧損,2004年的樂高已行走在破產邊緣。在樂高集團偏離最初的核心價值已近半個世紀後,這家玩具製造企業發覺自己應該扭轉之前的轉型了。

大家的世界——樂高的涅槃與崛起(2004年至今)

2004年10月,凱爾向樂高補充了1億美元的個人資金後,從擔任長達25年的CEO一職卸任,向管理層力薦克努德斯托普(Jorgen Vig Knudstorp)接替他擔任CEO,沒想到這位前麥肯錫的年輕諮詢顧問力挽狂瀾帶樂高一路狂奔走上崛起之路。

雖然克努德斯托普並不是出生於克里斯蒂安森家族,但管理風格和經營理念卻承襲了出創始人的經營之道,他一上台即提出回歸公司的核心理念——創造力(Creativity)、樂趣(Fun)和品質(Quality),專注公司優勢業務——拼搭玩具製造,堅定執行公司的「環球瘦身計劃」(World Wide Fitness Programme),並打出了削減成本、更新觀念、專注核心、返璞歸真的組合拳,控制業務的複雜性,明確核心業務,開發更大的受眾群。

削減成本

克努德斯托普頗為推崇對創新過程的控制,以降低業務的複雜性。在供應鏈方面,他廢除了布拉格曼時期增添的許多獨特的積木零件,將樂高積木的基本單位種類從1.29萬個減少到7000個,以此鼓勵設計師更好地發揮其創造力,最終決定將積木歸回內部生產,以確保控制品質。克努德斯托普敏銳的洞察力還體現在,他重新聯繫忠實的樂高玩具粉絲群,這也是樂高公司擁有的最強大資產之一,這成為樂高集團復原的重要一步。

第一家樂高主題公園建於1968年,可謂比隆小鎮的標誌性建築,然而運營成本過高使得主題公園成為樂高集團最主要的「包袱」之一。克努德斯托普主張賣掉公園,但凱爾一方面對公園抱有深厚的感情,一方面認為公園代表著樂高的品牌,必須保持其獨特性,因而反對賣掉公園。在幾次會議的爭論之後雙方都作出了讓步,2005年克努德斯托普將樂高主題公園以8億美元的售價外包給合作夥伴黑石集團所投資的默林娛樂集團經營,並出售了其中的度假村,樂高在主題公園的新公司中佔有36%的股份。同年,克努德斯托普監督公司進行財務重組,樂高75%股份由投資公司kirbi(它同時擁有默林娛樂集團28%股份)擁有,其餘25%則屬於christiansen家族掌管的樂高基金公司所持有。

同時,樂高退出了大量衍生業務的直接經營,轉為IP 授權,縮小經營半徑(2012 年該部分業務為樂高帶來了2.5 億丹麥克朗的收入)。樂高經典系列產品線陸續回歸或者恢復原狀,2005年,得寶系列重新上架。

最後,克努德斯托普對管理團隊進行了大換血,開除七名生產執行官和為該團隊任命了新領導。而且,還聘請專業心理學家教管理層如何辨別哪些是由邏輯做出的決定,哪些是情感做出的決定。他開始毫不留情地給集團減負,一次性辭退總部比隆工廠約1000名工人,另將樂高的基礎製造部門全部外包到人力成本更低的捷克。

事實證明,克努德斯托普的「冷酷」為這家老牌企業削減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幫助他們更加專注於核心產品的經營;另一方面,克努德斯托普也並非獨斷專行,他承認凱爾的想法很有遠見:「如果完全失去對主題公園的控制力,我們就丟失了一個宣傳品牌的最好陣地。」如今在德國、英國、美國與馬來西亞都建有樂高集團修建的大型樂園。2005年,樂高止住了收入下滑的頹勢,營收達到70.5億丹麥克朗,盈利5.05億丹麥克朗,公司轉危為安。但是,公司試圖求解的命題依然在那裡。

更新觀念

樂高在過去十年中的失敗並不是觀念不夠新,而是選擇了過多的新觀念,卻沒有集中精力對自己最有價值的新觀念去接受與踐行,雖然外在的各種動作都夠新,但事實上老樂高人的理念並未隨時代的變化而發展,而新觀念都是以引進人才或者輸出品牌的形式體現出來的,這樣實質上形成了新老觀念的衝突,在樂高內外協同、內部不同價值環節的協同、不同管理層級的協同上都出現了問題。如何對待新的產品開發理念?如何對待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研發團隊?如何對待各種新興的競爭替代產品?如何對待以往的銷售渠道?如何對待不同文化環境下的市場?如何對待在樂高周圍無意間形成的生態群落?如何同時面對粉絲們對樂高體系的衝擊和貢獻?嚴格意義上這是管理問題。

目前,商業生態系統大多為靜態系統,關注重點是在一定數量的參與者之間就一批固定的資源進行協調。但企業可以把它們轉化為動態系統。通過動態生態系統可以創造更多價值,但建立這樣的系統需要全新的態度。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樂高機器人「頭腦風暴」系列給樂高體繫帶來的衝擊最大,但這個衝擊帶來的影響也最為積極,無意間讓樂高的觀念被動提升到一個高級階段。

頭腦風暴本來是為兒童設計的,但卻吸引了全球成千上萬的成年怪才,尤其是一些黑客對這個頭腦風暴項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黑客開始把樂高的程序源代碼向全球展示,樂高的頭腦風暴機器人研發成果已徹底被扒光,樂高擔心自己被抄襲但並沒有起訴,而是決定任由黑客自由行動。結果非常具有戲劇性,樂高頭腦風暴網站和lugnet網站以及粉絲建立的幾十個頭腦風暴網站火爆異常,用戶還發了很多關於樂高機器人的帖子。來自世界各地的粉絲建立了幾百個網頁詳細指導如何複製他們的發明,並附帶了其頭腦風暴作品的照片和視頻。他們對頭腦風暴的熱情引發了一個指導如何變成和搭建樂高機器人的書籍市場,也催生了很多初創公司去銷售第三方的頭腦風暴傳感器和硬件。一夜之間,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似乎就圍繞頭腦風暴形成了,包括客戶組建的網絡論壇、書籍、微企業、以及FIRST樂高聯盟機器人競賽。消費者在使用和改變樂高公司的產品時,儘管會侵犯公司的知識產權,但是會給品牌帶來新的含義。用戶和開發者幫樂高開拓了其無法服務縫隙市場,這標誌著樂高從一個高度封閉的組織變成了一個開放的創新機構。相應的,樂高在RCX機器人發行當年的前五個月就賣出了8萬套頭腦風暴套裝。玩具界和遊戲界第一個開發者社區形成了,樂高無心插柳打造出了第一個基於開源平台的產業生態圈,無意間進入了商業競爭中迄今為止最高的階段——生態圈競爭。

有了這樣的成功經歷,樂高開始主動接受外部的生態圈並嘗試駕馭使之為己所用。樂高也在此過程中積累了深厚的經驗:對外部開發者的能力邊界和對項目的影響範圍要有非常現實的估計,主要設計特徵還是應該由內部研發決定;認真審慎挑選外部團隊,保密工作要做到位;堅持共同創造者的地方與內部研發團隊並不對等;最重要的就是,利用群體智慧要能夠做到群體控制。而想做到上述這些,首先要說服內部證明群體智慧對公司有利並且可控,所幸,樂高的管理層接受了這些理念。

專注核心

公司的核心在於它的核心資產,克努德斯托普團隊將其定義為樂高的積木和遊戲系統、品牌、公司與其利益相關者(包括股東、零售商、合作夥伴和客戶)之間獨特的關係。公司的核心能力由幾部分組成:利用樂高體系來創造新產品的能力、塑模和生產專業技能、與客戶的直接對話,還包括在積木盛宴等粉絲活動上與客戶對話,與孩子們共同創新,招募樂高愛好者來改進樂高工廠等機構的產品等。

克努德斯托普設立了等級森嚴的創新管理辦法,這與自由創新理論相悖,但自由是有代價的,樂高過去已為此付出了太高的代價。設計師們再也不能憑自己的喜好隨意設計產品,必須集中精力為一個明確的市場開發一個特定的玩具,比如為5-9歲喜歡樂高並要求更多的德國兒童設計一款樂高城市垃圾車。客戶意見反饋環節和更新的開發程序極大地增加了玩具概念的成功率,之前一個設計師想出10個點子最後只有一兩個可以上市,因為當時樂高探索和試驗的新東西太多了,現在這個數字會增加到9個。設計師雖然收到了更多限制,但獲得成就感的概率也大幅提高。

專注核心的另一個好處就是提高了開發效率。2004年以前樂高玩具的平均開發週期長達3年,但從生化戰士開始,交付期只有6個月,所以他們改變了產品的範圍和複雜性來適應這個時間安排。這種「限時」的玩具開發模式是一個常見的業內做法:管理人員設定嚴格的最後期限,並調整項目的範圍來配合這個最後期限。但這對於當時的樂高來說比較新穎,後來成為修訂版樂高開發程序的一個重要特徵——新產品項目被規定每3個月為一個階段。生化戰士團隊通過6個月推出一個新的故事和一套新人物證明,樂高能夠大幅縮減開發時間來研發新產品。克努德斯托普被提升為CEO之後不久就推出了「高速項目」,旨在將樂高改造為一個高速運轉的公司,可以靈活應對新興市場的機會。

返璞歸真

樂高在經歷挫折反思並向渠道和市場調研後發現,自己被市場拋棄恰恰不是因為不夠創新,而是因為丟失了傳統,樂高的幾大渠道合作夥伴如沃爾瑪、反斗城等開始向樂高提出建議,認為其對消費者缺乏瞭解,需要找回自己的本源,並遵循客戶真實的訴求回歸市場,樂高最重要的「拼砌體驗」才是樂高賴以生存的法寶。

克努德斯托普重新挖掘樂高的幾個原則:1、價值觀無價,只有最好的才算好;2、不斷試驗才能突破創新;3、樂高積木不是單件產品,而是一個系統;4、專注產生更多創意;5、仿真度高、製作逼真;6、先商店,後小孩。逐一審視之後開始帶著這些原則回歸市場。

其實回顧下來這麼多年的發展經驗,最珍貴的客戶能夠告訴你一個品牌應該怎麼發展。例如,為了設計消防車和城市系列,樂高設計團隊接受消防員的訓練,搭上警車,被關在監獄裡,並把這些體驗中獲得的靈感融入城市系列的玩具中,2005年版的城市系列中的建築和警察套裝,因為有了孩子們參與開發,收益是原來的三倍多,達到3.5億丹麥克朗(6000萬美元)。再比如,得寶團隊在重新設計2002年探索系列出現的動力火車套裝時發現,原來的火車標價99.99美元,裡面填滿了電子元件,但人們根本不知道他們拿在手裡的是什麼,因為這個套裝樂高之前根本沒有在客戶中測試過,上市不久就遭遇困境,損失了樂高火車系列核心市場13%的份額。2005年,探索系列火車檢查小組在孩子中進行測試時發現很多問題,比如,沒有必要為了火車掉頭加一個齒輪結構,因為如果小朋友們想讓火車掉頭,只要拿起來轉一下就可以了。「這才是3歲小孩的邏輯」!這些重要的發現為新版火車節約了一半的生產成本。並且在推出後連續7年成為得寶的中流砥柱。

樂高所相信的是,消費者體驗是所有公司都能做,都能改進的事,但這種常規的活動是很多公司想做但沒有做的事。它做了!

樂高的誠意回歸也帶來的用戶的回歸,加之生態圈的構建及有影響力的授權系列,樂高在2008-2012年,後金融危機的5年間,營業規模擴張了2.45倍,淨利潤增長4.15倍,期間全球玩具市場的整體規模增長率僅不過9%,2013年樂高繼續增長11%。

樂高帶給我們的啟示

樂高的興衰過程其實能夠給國內的文化產業尤其是希望依靠文化創意提升產業競爭力並帶來高附加值或重構商業模式的企業帶來許多有價值的啟示:

1、創新需要專注,戰略選擇與擴張同樣需要專注,不要超越能力邊界做事。過多選擇反而不利於創造新的文化體驗,少即是多。只有將公司有限的資源都用在某個領域,不再讓創意人才分心研究過多產品,才能夠生產出更多賺錢的產品投放市場,這樣的思考邏輯非常符合多年來企業戰略界的主流思想。持續的盈利增長來源於公司面向清晰的客戶群只專注於相對較少的產品。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企業有強大的核心事業,每五年它就能發展一個周邊產業,而樂高是一年發展5個周邊產業。企業在擴張到一個相關或相近的領域時,必須實施仔細而謹慎的計劃,比如在擴張新的渠道、價值鏈、技術或產品系列時應尤為注意,樂高突然多出許多自己根本不瞭解的業務,其團隊能力與歷史經驗根本不具備。

2、創新要有自己的節奏,要尊重客觀規律。創新是一系列有序事件的結果,是一個很長的時間段,創新不能一蹴而就,必須先把 A,B,C 都做好,才有可能再做好 D,媒體只會渲染最終的產品,而不是這些產品是如何一步步成型的。另外,創新也需要按照市場規則來。如果樂高電影工作室最初的版本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成長,而不是迫切地推出各種補充產品,那麼它很有可能會成功,可惜樂高一直無法掌握正確的節奏,揠苗助長不僅擾亂了市場,而且也讓這個系列的價值大打折扣。同樣的,防衛者係列如果幾年後再推出也許會好一點,但最愚蠢的就是樂高讓自己的生化戰士和防衛者兩個同類型系列同時出現在市場上競爭,這個結果還算好的,起碼生化戰士賣得很好,如果運氣再不好一點說不定會兩敗俱傷。

3、創新要有自己的價值主張。2001年,樂高推出「足球系列」套裝,最基礎足球套裝售價499元,超級版為799元,樂高的想法同樣非常美妙,「拼好足球場,中間有操作桿,兩個小朋友可以對戰。」但是產品可變性小,只能拼搭成足球場,樂高創意變化的核心理念沒有被體現。一年之後,該款產品同樣偃旗息鼓。布拉格曼準確地衡量出孩子和家長對樂高期待的底線,但公司明顯跨過了這條線。創新過程中企業必須隨時審視文化產品是否與自身的價值主張所吻合,當然假設企業僅僅希望做一兩單生意,那麼這方面不考慮也可。雖然樂高以創新生存,以創新發展,但創新只是一個工具,也是一種精神,卻不能作為目的,更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那樣就失去了最本源的東西,樂高興衰皆由此起。

4、創新需要被管理。企業需要的不僅是創新,更要開展有效的創新管理。創新不僅體現在推出一件新的產品上,也體現在產品研發的任何一個小環節中,比如如何評估消費者的消費態度。對創新的管理不僅體現在產品環節,還可以出現在銷售環節,也可以出現在如何與消費者保持緊密的聯繫上。同樣的,戰略上的創新更需要被嚴格的管理與審視,人才的選用育留與組織管控模式的創新更是對企業發展起到致命作用。導致樂高失去十年最根本的原因其實不在產品層面,而是在戰略層面。

結語

樂高在西方社會深入人心,極大地促進了幾代人的創新,儘管對單個人的心智提升效果需要經過許多年才能體現,但是我們必須感謝樂高讓這個世界更加美好,如果不是樂高在人們童年時種下的想像力和好奇心,這個世界會缺少很多創新,1999年樂高被美國《財富》雜誌評為對人類生活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世紀玩具」可謂實至名歸。深層次來看,樂高最大的隱性社會價值在於教會人們如何創新,讓創新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成為大家的習慣,以流行和娛樂的形態使創造成為社會風氣,並將這種思考方式融入到整個工作與社會運行中,結果間接影響了硅谷那些眾多創業者創造出的各種傳奇項目與公司。

縱觀樂高的創新興衰史我們可以發現,在如今這個互聯網衝擊實體經濟的時代,體驗化、社交化、開源性、系統性、滿足人性、以及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核心理念和價值主張依然能夠使文化創意產業以一種不同的形態傲立於洶湧的產業大潮中並穩穩佔據自己的一席之地,競爭的核心依然是企業家、戰略選擇、組織形態、企業文化等經營管理要素,文化產業的邊界上永遠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競爭!這才是文化產業最大的市場空間所在!

註:本文為投稿,在文化產業新生代上首發,文化產業新生代小編私人微信號為285463964.


透過三張財務報表,解讀財務人員的職業生涯 張永鵬88_hex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179b50102uzm4.html

一個成熟的投資者可以把自己當做一個企業,通過財務報表的定期歸納分析,洞察到個人的生存狀況和發展趨勢,從而決定下一步的職涯方向。

美國投資大師巴菲特的孩子7歲就能看懂財務報表,由此可以看出家庭熏陶的重要性,更可看出巴菲特對財務報表的重視。

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這3張報表,是企業財務報告的核心。企業的生命歷程都體現在這3張表上。通過報表反映出來的企業運營狀況,成為企業管理者的決策依據。

但是你知道麼?同樣用這樣的3張表,理清自己有形和無形的付出和回報,也可以來幫助我們做出正確合理的職業規劃,建立自己的價值體系,不斷擴展,讓我們事業成功、家庭和諧、人生幸福三位一體,動態平衡,價值最大化。

 

解讀職場財務報表:

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淨資產3個部分組成了資產負債表。(這裡用淨資產來代替所有者權益)

作為一名投資者,個人的經歷,服務企業的背景、地位、薪資、業績、接受的培訓、諸多有形的和無形的付出和回報,作為個人資產,需要不斷地積累、循環。

●資產表明了職業生涯前10年所擁有的有用資源,如資金、時間、學識、經驗、公共關係等;

●負債和淨資產表明了資產的來源,同時負債也是我們承擔的未來必須償付的義務,如健康的透支、對家庭關懷的減少等;

●淨資產為資產與負債的差,是代表個人價值的指標如財富、健康、理想和平安等與幸福相關的生命狀態。

每個人的個人成長、收益與心理幸福指數需要動態平衡,這些「千姿百態」的負債都需要用資產去補償,不定期給自己做一份資產負債表,讓自己條理清晰。

 

利潤表

利潤表是一張用來表達投入產出關係,以及一定期間工作成果的報表,其主要由3個部分組成,即收入、成本和利潤。三者的關係是:收入-成本=利潤。在職業生涯中:

●收入是我們獲得的金錢,成本是我們付出的時間,這核算出的是有形利潤;

●收入是我們獲得的地位,成本是我們付出的健康,這核算出的是個人心理滿意度;

●收入是我們獲得的人心,成本是我們付出的關愛,這核算出的是自己在團隊中的價值;

●收入是我們獲得的個人品牌價值,成本是我們付出的所有一切,憑此表預算出的未來發展空間,會比算命先生的話靈驗得多。

 

現金流量表

現金流量表是一張用來反映現金來源和運用及其增減變動情況的報表。

●清晰自己的現金來源和運用及其增減變動情況;

●盤算工作帶來的現金流量、投資帶來的現金流量、籌資帶來的現金流量佔比;

●思考一下如何開源節流。

用財務報表分析職業生涯

一個人從初涉江湖到金盆洗手,可分為旭日東昇、飛龍在天、夕陽無悔3個階段,每個階段側重分析和利用這3張財務報表,對個人在職業規劃中如何做勢、做事、做市、做實,是很好的量化決策依據。

涉世之初,就應做好自己的戰略規劃,前面10~15年做得細一些,後面10~15年可相對粗獷一些,未雨綢繆勝過臨渴掘井。

 

職業生涯剛開始的10年——旭日東昇

凌云壯志的心,腳踏實地地行

職業生涯剛開始的10年是一頭「拓荒牛」,是職業生涯中的旭日東昇期。其間對從事的職業缺乏經驗和歷練是負債;領導團隊能力欠佳是負債;對家庭缺乏關懷導致隔閡是負債,心理素質欠佳是負債,負債很高,但資產很少。因此需要「深挖洞、廣積糧」,不斷積累資產成為第一要務。這個時期要更多地關注資產負債表。

 

報表分析:

資產負債表方面

除了一顆躁動的心,幾乎一無所有,常見場景為:

●可動用的貨幣資金寥寥無幾;

●原材料,即我們可動用的用以工作和學習的時間很充裕;

●產成品,即我們提供給企業的服務還比較初級;

●固定資產,即我們已擁有的學識多少還帶著一些書本的氣息,尚未真正轉化成為我們的工作能力,缺乏處理大事務的經驗。

這個時候負債不多,但關鍵點是我們的淨資產金額的大小取決於理想是否遠大。

 

利潤表方面

我們傾力支出的時間成本所帶來的收入並不多,投入產出比不高。

 

現金流量表方面

初涉商海,因工作帶來的現金流量很小,處於購置固定資產時期,投資性淨現金流量一般為負。

經濟上難免入不敷出,可能還要從家裡得到一些補助,那麼,籌資性淨現金流量可能為正,但這要視自己所能得到的支持而定。

 

職業規劃

華為總裁任正非有句名言:「我們只有成長,沒有成功。」一個剛剛組建的企業,首先需要購置固定資產,為產品找尋市場。一個人也一樣,不能期望自己一下就有很好的收入,在最初的10年裡,最要緊的是購置先進而高效的固定資產,以便能生產出更高質量、檔次和價值的產品。

利潤表中的收入、現金流量表中的淨現金流,不是我們這個階段著重關注的。

有位貪官東窗事發後告誡子女:「人不能貪,也不能懶,更不能又貪又懶。」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是一種境界,」苟有恆,何必三更燈火五更雞「更是對一個人身心健康、事業漸成的寫照。

這個階段最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語言表達能力、文筆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策劃能力、公共關係能力、財務能力,努力讓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上,擁有這樣一些有利厚積薄發的固定資產:

●專業的市場研究、產品開發和管理、定價、談判、溝通、銷售能力以及渠道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識別新的市場機會是以全局的思維為導向的;

●理解企業戰略對財務、銷售的影響,懂得財務數據精益分析,人財物資源深度調配。

在最初的10年裡,你可以思在云端,但必須行在腳下,只要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上擁有了上述固定資產,那就是成長的。當然不否認,誰的成長都是痛並快樂著的。

在最初的10年裡,沒必要介意得失取捨,助人就像呼吸一樣平常,10年積累,大舍大得會水到渠成,錙銖必較難免一事無成。

 

職業生涯的第二個10年——飛龍在天

海納百川的智慧付出

進入職業生涯的第二個10年,我們開始步入飛龍在天階段,進入職業的收穫期,也是個人價值最大化的時期,要看看自己積累的資產有沒有得到合理的評估和有效的實現,也就是說自己在所服務的企業有沒有得到很好的價值體現,如果沒有,就要考慮跳槽與跳行(即轉行,詳見本刊5期封面專題)的問題了。這時,定期做自己的利潤表,盤點一下得失取捨,對後面的人生路如何規劃至關重要。

 

報表分析:

資產負債表方面

●可動用的貨幣資金比較充足;

●這個階段有了自己的家庭、行業地位,但原材料,也就是我們可以動用的用以工作和學習的時間相對減少;

●產成品,即我們提供給企業的服務進入成熟期,稱企業中堅;

●固定資產方面,多年曆練使實際運作能力有了大幅提高,工作經驗豐富,有了夯實的合作團隊;

●這個時期,一些人開始形成自己的無形資產,建立起個人在行業內的品牌知名度。

 

利潤表方面

我們花費的時間成本所帶來的收入進入鼎盛時期,投入產出比很高。

 

現金流量表方面

我們的工作給我們帶來了大量的現金淨流量,在有更多現金的情況下,可能要進行一些別的投資,向上一代、親朋籌資帶來的現金流量的比重相對減少。

 

職業規劃

前10年的有形和無形資本積累高低,是這10年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慣性力量,十年磨劍,渴望所向披靡的人,都訴求:

●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企業;

●建立一個高效的執行團隊;

●找到一個能給自己帶來最大利潤和最大現金流量的崗位:

●找到一個自己的價值最大化體現的企業。

這個時期,是個人價值最大化的階段,很好地經營自己至為關鍵,就是努力讓自己前10年積累的資產,有效地經營並產生最大化的利潤,這個時候找到一個事業發展的平台至關重要。

這10年,「包容」兩個字至關重要,因為你比他人高出一點點時,掙到的只有妒忌,只有一天你比他高出很多時,仰慕才會成為現實。用海納百川的心態去智慧付出,去贏得人心所向的格局,為下一個10年做好準備。當然,如果你手中的資本並沒有按計劃達成時,應該考慮重新定位自己。

一個會計人的第二個10年,有可能事業上原地踏步,融入高端的願望無法達成,選擇相對低的切入點,逆流而上未嘗不是一個辦法,做勢、做事、做市、做實的時間段還可能會縮短很多。

 

職業生涯的第三個10年——夕陽無悔

為價值放大化做好準備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在我們步入崗位的20年左右,職業生涯慢慢地步入夕陽無悔階段。

進入職業生涯的第三個10年,妻子、房子、車子、票子、孩子,「五子登科」的輝煌轉瞬即逝,退休、養老、育子、扶弱、濟朋等催生白髮時代到來,一系列「人到中年兩不甘,生不容易死也難」的問題,使現金支出加大,定期審核一下自己的現金流量表至關重要。

報表分析:

資產負債表方面

●手中的貨幣資金達到了最多;

●原材料,即我們可以動用的用以工作和學習的時間,較成熟期多;

●固定資產出現老化,工作的精力和熱情有所退化。

 

利潤表方面

我們花費的時間成本所帶來的收入較成熟期回落,投入產出比開始下降。

 

現金流量表方面

我們的工作帶來的經營性現金流量開始下降,投資和籌資活動都比較少。

 

職業規劃

這一時期,關鍵要借助前20年的各種資源積累,以「准、穩、快」的方式,來延緩資產負債表中固定資產的老損,要盡力保證利潤表中的投入產出比,同時,要預算好現金流量表中未來的現金流出情況。

此時華發至頂,價值最大化已不現實,如果許多人願意將你的價值放大化,受益期是近乎無限的。

一個人,精力、腦力、魅力貫穿著30年全程生涯,前10年靠精力,中間10年靠腦力,後面10年靠魅力,每個階段目標分期達成,不斷地有更高層的智囊團為你提供智慧支持,你的心能與團隊、友人的心心心相連,當第三個10年過去後,很多人還願意放大你的思想價值,借鑑你的智慧價值,這30年應當是無怨無悔的。

人生,不能「機關算盡太聰明」,但也不能到頭來「一筆糊塗賬」,在財報的職涯的每一階段,都要知道自己可以失去什麼、必須爭取什麼,讓每一階段都儘量有價值甚至完美。現在,3張報表在你面前,你,準備如何填寫呢?(財務第一教室)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