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微信僅憑借全民搶紅包就號稱一天做了支付寶十年的綁卡事,財付通的市場份額也只落後支付寶,騰訊旗下的微眾銀行更是成為首家開業的純網絡銀行。但是,微信卻始終無法在騰訊的互聯網金融中發揮支柱作用。

互聯網金融現在是中國互聯網最熱的領域,幾乎集中了所有的互聯網創新思想和產品,而在中國市場上領先的前十互聯網公司幾乎全部都已經在互聯網金融上布局,更不要說阿里騰訊百度京東等巨頭。

雖然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很快,但問題也不少,監管逐漸深化和成熟,產業日漸步入正軌,可一些互聯網金融應用上的創新卻也舉步維艱,不同公司之間的發展差距在拉大。

作為傳統意義上的中國互聯網老大,騰訊在金融方面可謂用盡心思,成果也不錯。微信僅僅憑借全民搶紅包就號稱一天做了支付寶十年的綁卡事,財付通的市場份額也只落後支付寶,騰訊旗下的微眾銀行更是成為了首家開業的純網絡銀行。但是,微信卻始終無法在騰訊的互聯網金融中發揮支柱作用。

微信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連防守都漫不經心

從媒體的公開報道看,騰訊不久前成立了金融事業線,但卻將金融主力軍微信支付排除在外,更讓人浮想聯翩的是微眾銀行的創業行業曹彤任職如此之短就離職而去,隨之而來還有人們對微眾銀行APP業務範圍和能力的吐槽。在騰訊金融取得巨大成功的幕後,人們越來越感覺微信在金融領域的發展腳步卻逐漸放慢,創新也越來越不足,引發了業內擔憂。

微信紅包和打車曾經被認為是騰訊進軍互聯網金融並和螞蟻金服拜掰手腕的主要抓手,也確實取得了不俗的戰績,甚至被廣泛認為抄了馬雲的後路。但是,自從滴滴與快的合並之後,打車這個支付平臺的拓展作用就越來越弱,直到滴滴投身支付寶門下。細心的人們已經發現,滴滴打車變身滴滴出行,並接入支付寶,而且圖標位居支付寶首頁顯著位置,而滴滴曾經的後臺老板騰訊卻從來沒有給過滴滴這樣的微信待遇。這樣的結果即使並不意味著微信支付出局,也已經說明微信無意在與支付寶於出行平臺爭鋒。

同樣,螞蟻金服在最近一段時間行動很多,雙11的支付寶每秒處理8.9億交易的能力驚人,可微信十分低調,與微信合作的京東並沒有發布微信導流和支付的相關數據。很多人也發現,首都機場前不久才布滿航站樓的微信地貼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正是支付寶的巨幅廣告和機場支付、安檢等方面的應用。與支付寶在麗江大張旗鼓的智慧城市和北京智能停車系統建設的不同,微信此前高調發布的上海微信城市等建設已經不見諸於媒體。幾個回合下來,給人的感覺是微信已經自認下風。

場景建設,微信支付雷聲大,雨點小,渠道作用寬卻淺

騰訊提出場景金融的理念並不晚,甚至可能是最早的,但概念提出之後的行動卻是淺嘗輒止,也許不是不想深入為之,而是難以為之,主要原因還是微信不爭氣。

微信的用戶數很多,用戶的使用率也很高,但說到底還是社交方面的用途,在有交流場景但無交易場景。微信要在場景金融上實現突破,就幾乎要從零開始做起,這個與支付寶天生的交易場景有很大區別,甚至也遠遠不如百度因廣告而與企業建立起來的關系來得更為便利。

微信為了抓住企業和商業,推出了公眾號,訂閱號和服務號有一定的交易能力,可從實踐來看,還是要集中在信息推送和客戶交往方面,於支付的貢獻並不大,也無法建立起長久的頻繁的支付交易紐帶。

即便是現在非常火爆的互聯網金融的理財產品,微信也多是停留在廣告營銷層面,並不能直接變成交易管理一體化,隨著競爭對手的產品越來越集成化,微信的渠道作用還在弱化。如今,騰訊的互聯網金融產品還都集中在QQ與財付通上,而非微信。

同時,微信借助紅包綁定了數以億計的用戶的銀行卡,很多人由此認為支付寶就會被替代了。事實卻是,即便很多人綁定了銀行卡,也只是用來搶紅包發紅包,娛樂還是娛樂,由娛樂轉化為實際的消費的比例並不大更不頻繁,包括紅包自身在內,微信綁卡的作用還沒有體現出來。

現實體驗看,支付寶里已經集成附近商家的應用,可以將訂單和付款等集合起來操作,更是準備發起群眾運動拓展商家資源,而微信還多是停留在給優惠券和發營銷信息的層面,多個商業環節至今沒有完全打通。體驗的結果也差異明顯,在一些商家消費的時候,支付寶可以給到8-9折的無理由折扣,而同樣的店用微信支付卻僅僅象征性的給客戶幾分錢的下次才能使用的優惠券,吸引力大小差距很大,也體現了雙方的投入差別。

微信的基因再次成為金融業務發展的絆腳石

騰訊在社交和遊戲產品上的能力無人能敵,也成為了即便是百度阿里等巨人難以企及的高度,但因為其歷史成長歷程和產品社交特征的影響,在所有的與錢相關的商務領域都難以有大的作為,這個基因也遺傳到了微信身上。可以這樣講,中國互聯網的絕大多數應用,只要是騰訊看中的,幾乎都做的了第一,而只要是與錢相關的商業領域,騰訊沒有一個第一,甚至很多都已經被遺棄,這里面最徹底的就是電商。

騰訊將電商板塊整體移走,也就意味著移走了微信做互聯網金融產生的沃土。金融從來不是憑空產生,雖然金融企業可以憑空建設,但要想整體做大,任何的金融都要從商業活動中自然而然的誕生。阿里巴巴有在中國占據主導地位的電商基礎,所以在金融方面幾乎是水到渠成,不論是發展速度、業務廣度還是創新力度都占據強勢地位。同樣,京東有著處在第二位的電商基本盤,做起金融業務來也比其他的半路出家或橫空出世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發展迅猛的多。騰訊放棄了電商業務,讓自己的互聯網金融也變成了僅僅建設在以人為主的社交平臺之上,這個平臺遠遠不如以錢為基礎的電商交易平臺更穩定更肥沃。

騰訊存在強大的社交基因,而且這個社交基因還是非落地非實名缺乏安全感的,這種基因特性就讓騰訊在一切需要和錢打交道的商業領域施展手腳的時候力不從心。這種基因並不是錯的,也不是壞的,只是熊的基因即便可以嫁接給老虎,生出來的也不會是老虎,至少不會是純種的老虎。企業是有邊界的,這個邊界往往由企業的基因決定,微信、微博等大平臺更不可能脫離自己的原始基因而無限制的發展。

騰訊可以做互聯網金融的平臺,也有這個能力和實力,但卻不能將寶押在微信身上。微信已經成為了公眾化的社交平臺,微商已經塵埃落定,與金融的緣分也漸行漸遠,事實已經證明,騰訊最高層最初對於微信的定位擔憂是對的,但事已至此,也只有讓微信好好的做微信,騰訊的互聯網金融重新思路並另起爐竈玩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