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疫情加囤積 價格易漲難跌?急著增加供給 小心端午豬價失控

2014-03-24  TCW
 
 

 

小豬下痢疫情肆虐,國內豬隻在端午節前就面臨供應不足,預期心理導致豬價大漲。專家認為,平抑豬價措施應留待端午節再出手,避免屆時豬價失控。

撰文‧周岐原

今年前兩月,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平均年增率只有○.三九%,但是三月上旬,豬價一口氣大漲一○%,連帶使物價蠢蠢欲動。豬價何時降溫,成為全民關注的民生議題。儘管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宣稱,要在兩週內讓豬價合理化,降至每公斤七十至七十五元,但由於豬隻飼養週期較長,至中秋節前,民眾可能都要忍受高於以往的豬肉價格。

當各地傳出豬肉偷竊案,《今週刊》比對歷年資料發現,今年豬價走勢確實令人吃不消。往年,豬價以春節、端午、中秋三節為價格高峰,春節過後,豬價便緩緩下跌。然而今年豬價持續上漲,成為二○○八年以來最高的一年,更在三月四日創下每公斤八十三.一七元歷史新高。

疫情肆虐 六月起供應不足回顧○六年,中國曾因為藍耳病疫情,加上玉米等飼料價格上漲,導致小豬長大的數量嚴重不足,讓豬價狂飆、拉高通貨膨脹,被戲稱為「豬通膨」。如今,台灣豬價何以爆出驚人漲幅?原因也是來自一種疾病:豬下痢(PED)。

去年五月,首先在美國愛荷華州發現的豬下痢,現已蔓延全美二十七州,到了去年底,連台灣也被波及。

台糖畜殖部發言人李宗勳指出,往年國內也曾出現類似疫情,但這次流行的是新病毒株,台糖旗下十九座養豬場,就有十四座出現疫情。屏科大獸醫學院院長鍾文彬指出,此次小豬染病死亡率相當高,「日齡七天以內小豬,死亡率幾乎百分之百。」豬隻從出生到上市銷售,大約需要七個月飼養,以去年十一月至今年一月間,全台共有數萬頭小豬感染下痢死亡估算,養豬協會理事長楊冠章分析:「端午節前後,小豬不足對價格的影響,就會浮上枱面,六、七、八月的豬肉供應,可能比較困難,到九月以後才會正常。」楊冠章進一步指出:「兩個禮拜以內的小豬都死光光。我們從未遇過這個狀況,現在的處理方式也是史無前例,大家都在摸索。」因此對陳保基的指令,他語帶保留:「主委的意思是兩個禮拜以內(達成降價),就努力看看吧!」預期漲價 下游已開始囤積值得注意的是,豬肉供應缺口尚未正式出現,為何漲勢提前在年初就出現?消基會祕書長雷立芬直指:「有商人在囤積(豬肉)。」雷立芬解釋,和往年相比,市場每頭豬重量略增,供給量未銳減,顯示是下游廠商預期漲價、提前買肉,帶動價格上揚。她坦言:「現在(豬價)還不到反映下痢疫情的時候,不論由台糖增加供給,或是進口豬肉,還是會被下游囤積起來,並沒有真的調節到市場,應該把囤積的人先找出來。」由清明節到端午節,祭祀、包肉粽等需求即將湧現,雷立芬認為,台糖增加供給或進口豬肉等措施,應該延後,才能有效抑制漲勢,避免豬價在端午節進一步失控。

數字會說話,觀察自○八年以來,每年元旦至三月十五日間的豬隻交易平均數,今年的二.四九萬頭,並不是最低數字,今年的數量,甚至比一二年、○八年同期還要多。

既然供給暫無短缺,是不是在需求端有業者囤積豬肉?另一業者低調回應:「預期後面會缺豬,到時候,一定是以溫體豬肉優先(供應消費者),冷凍廠商預先準備,也是無可厚非啦。」說明漲價來自下游囤積的傳言,似乎不是空穴來風。

目前台灣進口的豬肉來自美國、加拿大、丹麥、荷蘭,佔消費量約八%。增加進口能否緩解國內豬價?答案是未必。因為在美國,小豬下痢疫情肆虐,同樣刺激豬價大漲。

以四月將到期的芝加哥瘦肉豬期貨為例,價格已漲到每磅一一九美分(相當於每公斤新台幣七十八.六元),如果加計海運來台的運費,此時進口美國豬肉,成本並不比國內豬肉來得低廉;還有瘦肉精檢疫等敏感的政治問題待解,恐引爆更大爭議,因此增加進口,實在稱不上理想的替代方案。

從去年十一月,豬隻下痢疫情爆發以來,豬價幾乎一路上漲,直到最近打破歷史紀錄;政府當局既未提早因應,現在又倉促擬以增加供應的作法應對,更有可能資源錯置,把未來需求高峰期可用來壓抑豬價的供應量,提早投入下游囤積商人的冷凍櫃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657

3月物價點評:豬價油價上漲通縮緩解,穩增長加碼經濟暫穩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975

3月物價點評:豬價油價上漲通縮緩解,穩增長加碼經濟暫穩
作者:任澤平、宋雙傑 澤平宏觀





事件:


3月CPI同比增1.4%,前值1.4%,符合市場預期的1.4%;環比下降0.5%,前值為上漲1.2%。PPI同比為-4.6%,超市場預期的-4.7%;環比-0.1%,前值-0.7%。


點評:


CPI低位走穩。3月CPI同比上漲1.4%,與2月持平。其中翹尾因素為0.5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為0.9個百分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3 %,豬肉價格上漲2.0%;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0.9%;3月核心CPI同比為1.5%,比前值1.6%略降保持穩定。


豬周期啟動,節後價格回調使CPI環比有所下降。3月食品類價格同比增長2.3%,環比下降1.6%,食品使CPI上漲約0.79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同比上漲2.0%,使CPI上漲約0.06個百分點。母豬存欄下降到歷史低點,仔豬價格大漲,豬價將是影響15年CPI的核心因素之一,3月中以來生豬價格的大幅上漲還未在終端豬肉價格完全體現,未來將是支持CPI的重要因素。預計二季度生豬價平均為14元/公斤,總體拉動CPI上升0.32-0.44個百分點。預計15年生豬價高點將突破17元/公斤,全年均價14.5元/公斤,區間為14.2-15元/公斤。但15年豬價上漲幅度將小於11年。


PPI止跌回升。3月PPI 同比下降4.6%,環比降0.1%,環比降幅較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美元階段性見頂、世界經濟築底、供給收縮、厄爾尼諾、中國加碼穩增長等因素使得大宗商品價格反彈,此外進口油價和PPI 滯後國際油價一個月左右,2月油價反彈帶動3月PPI上升,我們預計4月PPI仍將改善。


上遊中遊部分行業大幅改善,下遊穩定。上遊石油價格大幅改善,環比上漲5.4%而2月為下降15.7%,結束自14年7月以來的下行態勢,有色也有小幅改善,環比降0.3%較上月降幅收窄1.2個百分點。中遊鋼鐵回暖,價格環比降1.3%,較上月收窄1.4個百分點,因鐵礦石降幅更大,鋼企盈利改善。


經濟形勢:穩增長加碼,通縮緩解。1)中國啟動大規模的穩增長和穩房市政策。包括7大類重大投資工程包、6大領域消費工程和“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二季度經濟有望小周期企穩。2)美國非農就業低於預期,美聯儲加息推遲,美元疲軟大宗反彈,輸入性通縮緩解。3)考慮到地方債務替換和存款保險實施,預計4月降準。


圖 1生豬價格3月中開始上漲(元/公斤)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國家統計局、搜豬網、WIND


圖 2節後鮮活食品價格下跌(%)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國家統計局、WIND


圖 3上遊石油行業大幅改善(%)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國家統計局、WIND




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290

豬價4個月漲50% 四成養殖散戶倒在黎明前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23/932615.html

這輪持續三年之久的“豬周期”大U型底部,擠出了京津冀地區近四成的養殖散戶。

1.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張雯

3年豬價低迷導致的生豬劇烈去產能,使豬價在消費淡季站上獵獵風口。

“這3年不容易,挺過來的、欄里有豬的,現在都在笑”,7月21日,廊坊勝利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少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去年這個時候發改委組織座談,我們普遍認為在當時去產能的速度下,豬價應在今年八、九月才開漲,但實際上,去產能比我們預期的更加劇烈,漲價峰段提前到3月即已到來”。

農業部數據顯示,5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為3923萬頭,同比和環比分別下跌15.5%和1.2%,相比前期高點5068萬頭,下降了22.59%。自今年3月份開始,豬價在4個月里上漲50%。

也不少養殖戶倒在了黎明到來之前。記者了解到,這輪持續三年之久的“豬周期”大U型底部,擠出了京津冀地區近四成的養殖散戶。“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這句俗語正是養殖行業風險的最好體現。

“豬周期”不管用了

雖然歷經三年低迷煎熬,但此輪豬肉價格漲勢依然詭異。

按照經驗,“豬周期”差不多總是一年漲、一年平、一年跌,同時大的“豬周期”里又套著小的“豬周期”,即養殖戶一年內總有幾個月分別賺、平、賠。

而此輪“豬周期”,不僅跳脫了大部分業內人士的經驗預判,而且跳脫了大小兩個“豬周期”規律:大幅漲價提前半年到來,在淡季實現了大逆轉。由此,4個月實現漲價50%的生豬市場,被人稱作“豬價開掛”。

供需不均衡,是導致漲價周期到來的首要因素。

梳理近年數據,可發現生豬存欄量環比自2014年10月開始下降,至今累計降幅達11.7%,已經降至2009年以來同期的最低水平。能繁母豬存欄量更是自2013年2月份開始呈持續下降態勢,截至2015年6月份累計降幅超過23.4%。

孫少誌進入生豬養殖行業已有20年,養殖規模在京津冀地區位列前五強,作為資深從業者,他認為,“豬價上漲有兩方面原因,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供少於需,另一個則是進口肉與走私肉。”

“近年歐洲等海外市場經濟不景氣,豬肉消費低迷,冷凍肉積壓的可能性增大,找到市場消化的壓力不小,向中國輸出豬肉的動力很強”,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顧問馮永輝認為,“國內現在人工成本也比較高,加上以上因素的影響,中國豬肉的成本一般要比國外高上約30%。下半年以來,國內豬肉價格快速上漲,現在生豬價格漲到每斤9元左右,而美國、巴西的生豬價格在每斤4~4.5元,比國內便宜一半。”

對此,孫少誌表示,按其觀察,在飯館、加工企業中使用到的廉價進口肉與走私肉,價格比國內至少低三成,占據到二成以上的市場空間,“現在海關嚴打走私肉,對市場提振起到重要作用”。

四成養殖戶遭淘汰

在河北廊坊,有很多生豬養殖小散戶並未堅持看到今年3月份豬價上揚的曙光,而是倒在了黎明前。

李光(化名)是在2010年豬周期迎來快漲風口的時候進入養豬行業的,最多時擁有五十多頭能繁母豬,但5年下來,虧多賺少,最終沒能堅持到豬價開漲。

“那時候看到豬價瘋漲,2010年一年就翻了一番,每頭豬至少可賺到二三百元,就把攢的一點錢投進養豬了。”李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沒想到從進入市場,就開始小幅波動下跌,直到去年,十年來罕見的16個月連跌發生了。養下去的話賣不掉,是虧,不養的話已經投進去那麽多錢,怎麽辦?不甘心”。

在16個月的不甘中,先是宰殺母豬,然後清退工人,最終拆毀豬場。李光遭遇了一次慘痛的投資失利。

“在這輪市場探底中,京津冀地區保守估計至少擠出了近四成的小散戶。”孫少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一波低迷時間太久了,小養殖戶扛不起。在京津冀地區,一家三口出去打工的話,一年也有個十二三萬進賬,但是養豬卻是始終不賺錢甚至虧錢”。

與其他產業不同,由於波動劇烈的“豬周期”存在,生豬養殖行業是沒有“以銷定產”、“訂單式生產”的,因為豬價高時養殖者都希望獲得全部利潤,豬價低時屠宰收購企業又都希望成本越低越好,大家最終達成“隨行就市”的遊戲規則,願賭服輸。

在這種規則下,風險抵抗能力和成本管控能力弱的小養殖戶,更容易在“大浪”來時翻船,最終退出行業。

而當前豬價急速飆漲時,新添能繁母豬、上仔豬的養殖戶悄然增多。

“我從業20年,經歷了五六次大的豬價起伏,每次都是這樣,價格跌了大家跑路,價格漲了馬上有人擠進,擠進後豬供應量整體增多,然後價格又跌了,然後又是一撥人跑路,這次肯定會一樣的,很多人進入,增加供應,然後明年豬價被拉低。”在圈里兜兜轉了20年,孫少誌並不認為此輪超長時間的低迷會帶來哪些不同,“但即使你現在引進種豬,從配種到懷孕再到育肥小豬,最快也要1年3個月才能有豬出欄,如果是購進仔豬,則要5個半月才能出欄”。

豬價漲幅尚未到峰值

“下半年的話,豬價還將高歌猛進。”說起此輪“豬周期”,孫少誌判斷今年到達消費旺季後將給豬價帶來更大上升空間。

而就當前豬價而言,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還遠算不上“瘋漲”,且遠未觸及政府出手幹預的“紅線”。“生豬價格雖然持續上漲,但由於整體物價水平較低,因此不會對CPI帶來過多負面效應,政府不需要進行幹預”,馮永輝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的豬糧比價才剛剛達到7:1,政府要幹預的話,豬糧比價要漲到8.5:1以上,現在離那個水平差的還很遠,而6:1則是盈虧均衡線。”

“現在的價格應該算是恢複正常,因為去年生豬的價格一度跌破6元以下,養豬戶每頭豬虧損在兩三百元以上。”福建泉州豬肉行業協會會長林少槐認為,“這導致了好多養殖戶倒閉,有的養殖場虧損高達1000萬元。”

在生豬養殖大省河南,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近日發布調研報告顯示,為了止損,河南養殖行業出現了分化,大型規模養殖企業繼續擴張和兼並重組,中等規模養殖企業維持生產,而很多小規模養殖場和散養戶則退出了這個行業。

艾格農業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當周豬糧比為7.42:1,豬料比為5.52:1,生豬養殖產業鏈各環節盈利如下:養殖環節,自繁自養豬場生豬養殖利潤為505.21元/頭,比上周上漲27.61%;外購仔豬肥育的養殖戶毛利潤為270.58元/頭;屠宰環節,外購生豬進行屠宰(非代宰)的屠宰企業毛利潤約為9.19元/頭;豬肉批發環節毛利潤為6.93元/頭,比上周下降8%;豬肉零售環節毛利潤為184.03元/頭,比上周上漲1.7%。

齊魯證券在其發布的報告中稱,從2013年至今的產能去化已非常徹底,最新母豬存欄較2010年低點仍減少13.3%,本輪供給層面的收縮力度超過上一輪大周期。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的上漲周期中,豬價一年內持續上漲了110%左右。當前的豬市已經用了不足4個月的時間便上漲了近50%,要更快更強勁。

對於後期生豬、豬肉價格走勢,新華社經濟分析師認為,雖然補欄積極性有所增加,但生豬存欄量、能繁母豬存欄量下滑態勢仍在下降,短期內生豬供應難以明顯增加,尤其是到四季度肉類消費旺季,供需緊張程度將進一步顯現。總體看,生豬價格上漲態勢仍將持續。

  • 祝裕
  • 每經記者 張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上海:021-61283003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86

不怕豬價漲上天! 雙匯一季度進口6億元豬肉、利潤兩位數增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8566.html

中國生豬價格已經成為世界農產品的一道風景線,生豬價格超過20元/公斤,並且居高不下,處在豬肉產業鏈下遊的雙匯發展(000895.SZ)看上去扛過了這一輪高豬價的沖擊。

4月28日,雙匯發展公布了其2016年第一季度的業績,收入和利潤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雙匯發展公告稱:報告期內,公司屠宰生豬348萬頭,比2015年同期增長3.02%;銷售鮮凍產品34.12萬噸,同比增長19.7%,高低溫肉制品37.37萬噸,比2015年同期增長7.98%;實現營業收入127.40億元,比2015年同期增長28.28%;實現利潤總額14.43億元,比2015年同期增長20.10%;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74億元,比2015年同期增長16.65%。

雙匯發展的業績大增是建立在銷量增長基礎上的。在豬價大漲的背景下,生豬養殖業者有一些會囤貨等待更好的價錢,消費者因為豬價太高,會縮減消費量,肉類企業受上述因素的影響,屠宰量往往會下滑或者持平。

雙匯發展鮮凍肉和肉制品的銷量大幅領先於屠宰量的增幅,原因之一是2016年第一季度,雙匯發展從關聯方羅特克斯有限公司進口了約6億元的分割肉、分體肉、骨類及副產品,羅特克斯供應的豬肉來自進口。如果按照一個季度進口6億元豬肉的節奏,2016年雙匯發展進口豬肉將達到24億元,比起2015年的約21億元,要增加不少。

進口豬肉的成本不到中國的一半,進的越多,利潤越多。

但是雙匯發展並沒有敞開進口國外豬肉。

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現在中國對豬肉進口並不進行配額管理,但是不意味著可以敞開進口。雙匯發展從美國進口的豬肉,已經按照中國官方的要求,養殖階段不使用瘦肉精。另外對於進口的豬肉,在檢驗檢疫等方面有嚴格的質量管控措施。中國是世界第一豬肉生產大國,馮永輝說:“無條件開放後果不堪設想。”

另外,雙匯發展此前的庫存在高豬價時期派上了用場。

2015年同期,雙匯發展的存貨約34億元,2016年第一季度只有26億元左右,少了8億元,其中有不少是庫存的屠宰產品。這些庫存的屠宰產品現在趕上了生豬價格超過20元/公斤的好時候,此時出庫,替雙匯發展省了不少成本。

財報顯示,雙匯發展調集了大量資金理財。2016年第一季度末,雙匯發展的貨幣資金15億元,與2015年同期的24億元相比,減少了9億,主要原因是本期貨幣資金用於購買理財產品。雙匯財務公司2016年年初已經獲準成立,殺豬賣肉賺的是辛苦錢,雙匯也要從金融市場挖上兩桶金。

豬價高漲,消費者捂緊了錢袋子,政府補貼這一塊,重要性對於提升利潤而言大為提升。2016年第一季度,雙匯發展營業外收入超過4100萬元,比2015年同期增加近2000萬元,較同期增幅87.28%,主要原因是本期確認的政府補助同比增加。

雙匯發展的利潤兩位數增長,成本控制做得不錯。現在工資等費用基本上只增不減,雙匯的管理費用做到了不增反減。2016年第一季度,雙匯發展管理費用開支3.1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近5000萬元。

知情人士稱,雙匯旗下有工廠可以將接待費用壓縮到基本為零的程度。此外,雙匯發展近期對人員進行了優化調整,人員優化後降低了管理費用,除了薪酬開支減少,一些崗位的開支,如行政崗上的人員每年可以節省1萬元左右的管理費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76

華北、東北豬價領跌 業內認為暫不具持續下滑基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580.html

根據搜豬網數居,22日,國內生豬均價繼續下跌,北方豬價整體呈現下跌行情,東北豬價領跌全國。據芝華數據監測顯示,截止6月22日,芝華全國最新豬價指數:20.13,較上周大幅下跌-4%。

芝華數據監測顯示,6月內各區域價格波動,從區域價格變化看,此次豬價大幅回調,華北地區跌幅最大,主要是北京、天津、河北豬價波動達到2-2.6元/公斤。東北地區作為華北生豬供應地的一部分,其豬價波動也超過1元/公斤,其中遼寧省波動幅度較大為1.65元/公斤,吉林和黑龍江都在1-1.2元/公斤。

在此次豬價大幅回調中,華北、東北和華中領跌此次豬價下跌。

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稱,這次下跌源於一周前華北市場的下跌。6月13日左右,屠宰場開始向下壓價,只是這次價格的下跌並沒有及時傳導到東北。一般來說,偏遠地區的東北、西南市場要比中部市場的行情晚一個星期左右。

芝華生豬分析師姚桂玲認為,如果從區域特性來講,華北地區,尤其是北京市的豬價在全國有風向標的作用,此次豬價大範圍下調,和屠宰企業聯合調價關系密不可分。

每年端午節前是大部分養殖戶出豬時間節點之一。在節前,生豬集中出欄,大幅緩解了市場供應。芝華生豬收購數據顯示,進入6月,全國肥豬市場供應量明顯緩解,主要是出欄增加,壓欄減少所致。再加上,前期壓欄偏重,豬均重偏大,下遊消費端處於淡季,屠宰場采購無壓力,趁機壓價。

姚桂玲說,芝華數據每日生豬收購指標顯示,4-5月份養殖戶壓欄較重,收購均重普遍偏大,每頭生豬在230-280斤,在夏季,這樣的大豬不受歡迎,給了屠宰場砍價的條件。

據芝華數據顯示,5月底全國毛豬和豬肉價格比值達到0.662:1的新高。這一比值自今年3月份開始一直維持在0.65:1以上。姚桂玲分析稱,從歷年數據看,不論是比值還是持續時間,都超過歷史的最高數據。這對屠宰企業來說,意味著利潤縮水的時間較長,程度較大。因此屠宰企業正好抓住端午節假日生豬集中出欄的時機,趁機壓價。

另外,從屠宰企業歷年的屠宰量數據看,每年2月是最低屠宰時段,次低時段在6-8月。2016年5月全國生豬定點屠宰量1495.46萬頭,比2009、2011、2012、2013和2014年春節月份的屠宰量都要少。在消費淡季,屠宰量少,企業壓價逼量意願偏強。還有就是,150斤以上的肥豬存欄連續三個月增加。芝華生豬存欄數據統計顯示,3、4、5月,150斤以上肥豬存欄環比均增加,對近一個月肥豬市場供應來說是有壓力的。

對於這次下跌,馮永輝稱,下跌並不具備太大的空間,幅度不會太大,速度也不會太快。本次價格下跌跟天氣偏熱有關,天太熱導致在長途販運過程中,豬的死亡率很高,使得豬販子不願意長途販豬,一般是下午收豬,到淩晨能夠運輸到的地方才願意運輸。而且南方最近的強降雨,影響交通,也對生豬調運產生負面影響。

馮永輝認為,這次下跌不具備持續性、大幅度下跌的基礎。

姚桂玲也認為,雖然從這次豬價下跌範圍看,是全國性下跌。但是從下跌持續時間來講,可能並不會太長。至於豬價未來的走勢,她分析說,2015年12月和今年1月仔豬存欄偏低減少,去年8-10月能繁母豬存欄小幅增加,綜合預期7月份商品豬供應壓力不大,8-9月份豬價會有小幅回調。

數據顯示,從去年8-10月能繁母豬存欄來看,存欄量在3860萬頭左右,是低位水平,而且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寒潮天氣對仔豬成活率影響較大,部分主要產區仔豬死亡率達到30%,所以今年三季度肥豬供應偏少,支撐豬價上漲。同時下半年消費高峰,豬肉需求旺盛,也是支撐豬價上漲的重要因素。

姚桂玲說,短時期豬價大幅下跌,豬肉價格跌幅較小,主要是屠宰企業壓價收購量少,豬肉供應量偏少,豬肉需求剛性,肉價是受到支撐的。如果豬價還保持跌勢,肉價跌幅也會比豬價跌幅小。在未來,豬肉高點可能會在2017年一季度,在春節前,可能會到31-33元/公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63

不穩定的豬周期:豬價跌回8年前,一頭豬虧300元

從年初到現在,低迷的生豬收購價格讓新一輪豬周期從下行回落變成了大面積虧損。

記者調查獲悉,5月份生豬收購價格一度跌破5元/斤,跌至2010年的水平,這也意味著一頭豬從2016年盈利近千元到今年最差時每頭豬要虧損300多元,劇烈的波動讓養殖戶苦不堪言。記者了解到,雖然6月初國內豬價略有回升,但在業內看來今年豬價反彈空間有限,仍將保持低位運行,因為這一輪兇猛的豬周期背後表象是供求關系的矛盾,實際上也是國內生豬行業正在經歷的規模化中的必然過程。

下行兇猛,反彈無力

作為一家存欄400多頭的豬場老板,江西贛州的養殖戶曹軍這半年的日子過得有點糟心,還沒有回本的豬價讓他焦慮不安。

“天天盼著豬價回升,但是眼看著價格一路向下啊,現在升了一點,但還是虧本。”曹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剛剛才和熟悉的豬販子通過電話,近兩周生豬的收購價格從4.9元/斤回升到5.5元/斤,但依然在成本線之下。

讓他更為著急的是,眼看著欄中的大豬已經長成,出欄不能再拖了。據介紹,生豬長到一定的重量後便會生長放緩,飯量不減且肉質變老,所以需要及時出欄。

曹軍測算,一頭大豬每天需要吃6~7斤料,每天都要增加折合人民幣8~10元的成本,不得已上個月他已經以4.9元的價格賣掉了100頭成品豬,每頭豬虧損200多元。而剩下的他準備觀望一下,實在不行就快點出手,如果再拖下去虧損會越來越多。

曹軍告訴記者,去年開始豬價就在下行,2017年9月,生豬收購價格還有8元多/斤,但到2018年2月份,生豬價格下滑到7.5元/斤,但過完春節,豬價就一天比一天低。

記者了解到,在當地,養豬有2種模式,第一種是像曹軍這樣的散養戶,雖然有一定的規模,但是大多單兵作戰;當地也有公司+農戶的模式,公司和農戶之間有一個保護價,雖然豬價高的時候賣給公司會有點虧,但是像這樣豬價暴跌的時候,這個保護價還是讓曹軍有些羨慕,畢竟目前保護價還有7.2元/斤,雖然掙得不算多,但至少不虧本。

不過要加入到公司+農戶的模式里還是有很高的門檻,曹軍告訴記者,當地要加入公司+農戶的合作社模式需要更先進的豬欄,2棟豬欄的投資就要100多萬,一般的養殖戶沒有這樣的規模;另一方面,新建豬欄還需要通過一系列的審批,包括環評,對於一般散養戶來說這非常困難。

“先養著吧,也沒有其他的辦法,今年沒準價格還能再漲一些。”對於未來的出路,曹軍的想法是現有大豬出欄之後,縮小一下養殖規模,觀望一下市場再說。

事實上對於養殖戶來說,春節之後的幾個月可能是他們最難熬的幾個月,豬周期下行的速度和深度都超出了預期。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1月中下旬以來活豬價格持續下降,降幅高達32%。5月份第2周,全國活豬、豬肉和仔豬價格分別為每公斤10.45元、19.62元和24.4元,同比分別下降30.5%、23.3%和40.2%,當時每出欄一頭商品肥豬虧損300元左右。4月份,全國商品肥豬養殖場戶虧損面達88.6%,全行業普遍出現虧損。

“生豬收購價格比之前行業預期的還要低出1塊錢1斤。”中國生豬預警網分析師馮永輝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之前行業內普遍認為2018年的產能會較2017年繼續增長,因此對於生豬收購價格普遍預期在6~6.5元/斤左右會比較正常,但實際下跌超出了預期。

在5月18日,溫氏股份在接待投資人詢問時也坦言,這一輪生豬價格是近十年來的低位。

馮永輝告訴記者,最低時生豬價格已經跌破了2014年4月以來的最低價,與2010年5月的價格持平。2014年瘦型豬收購價格是5.1元/斤,而瘦型豬本輪最低收購價格只有4.9元/斤,好在今年的養殖成本比2014年時要低一些,雖然收購價格更低,但養殖戶的虧損並沒有2014年一頭豬虧400元那麽多。

截至目前,5月份第4周全國有21個省份生豬價格開始止跌反彈。但馮永輝認為,從去產能的角度來看,豬周期在拉長,因此今年豬價仍將低位運行。

放大的產能和供需矛盾

對於這一輪生豬周期超預期下滑的原因,在業內看來,是由於供給量增加、季節性低迷等諸多因素疊加所致,但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產能過大帶來的供需矛盾。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副理事長、研究員喬玉鋒看來,從供給的角度,連續高企的豬價讓養殖戶補欄熱情高漲,尤其是2016年的高價讓養殖戶收益頗豐,積極性很高;另一方面規模養殖企業的批量擴產也是供給過剩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一輪豬周期的谷底是2013~2014年,當時養殖戶的大面積虧損讓生豬養殖意願下滑,農業部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生豬存欄頭數已經連續4年下降,2016年底的生豬存欄頭數已經降到了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場價格反彈,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豬價爆發式回升,2016年高點時,生豬收購價格高達10元到11元/斤,一頭豬盈利近千元,這樣的利潤水平再次引來了擴產和追漲。

另一方面前幾年規模養殖企業大規模擴產的產能開始釋放,加重了市場供給。

近年來,出於對市場份額和資源的爭奪,國內主要的生豬養殖企業包括溫氏股份、新希望六和、雛鷹農牧、牧原股份等都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張。

以新希望六和為例,2016年新希望六和6.2億收購本香農業70%的股權,並擬投資88億完成1000萬頭生豬養殖的產能。截至2017年底,新希望已完成了1480萬頭產能布局;2018年一季度董事會又審議通過新增近690萬頭產能的布局,並提出在2021年實現3000萬頭生豬的布局。行業老大溫氏股份2017年養豬業立項規模1326萬頭,新開工豬場規模726萬頭,竣工豬場規模502萬頭。

在資本的推動下,規模養殖企業的產能迅速釋放,2016年,新希望六和銷售生豬117萬頭,而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這一數字已增長至240萬頭翻了一倍。

而其他規模企業的產能增長也很明顯,根據多家生豬養殖企業近期陸續公布的4月、5月份肉豬銷售簡報,溫氏股份2018年4月銷售肉豬194.4萬頭,同比增長25.6%,5月銷售商品肉豬181.5萬頭增長11.4%,肉豬銷售增長緣於公司業務規模擴大帶來的出欄量增長。

2016年完成多輪擴產的牧原股份的產能也明顯放大,截至今年5月,牧原股份銷售生豬392.9萬頭,而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2017年前7個月的366.2萬頭,同比增長81%。

產能快速增長的同時,消費需求卻沒有同步跟上。

馮永輝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國內豬肉消費已經觸及天花板,缺少增長空間,尤其是隨著社會老齡化,年輕消費群體對於健康的關註,魚、蝦、牛等低脂肉消費量逐步增加,而豬肉消費的總量逐年降低。

另一方面,在喬玉鋒看來,進口豬肉和豬的副產品的增長,也擠占了一部分國內市場需求。

海關數據顯示,雖然受價格影響,2017年中國全年進口豬肉121.7萬噸,同比下降25%,但相比於2011到2014年年均50萬噸的進口總量還是大幅增長,也加大對國內豬價的沖擊力度。

規模化提速和散戶拉鋸期

2000年以來,中國已經經歷了4個豬周期,每次都是肉價上漲,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加大導致肉價下跌,養殖戶又轉而大量淘汰母豬,導致供應不足,肉價再次上漲,如此周而複始,豬周期已經成為影響生豬養殖業最大的變數。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要緩解豬周期的影響,必須從生產模式上做出改變。國內養豬業的格局雖然從分散向集中演變,但是總體上“小、散、亂”的特點依然明顯,分散的小規模養殖成本高、效率低、環保成本高,適度集中化、規模化的養殖業是破解豬周期的關鍵。

在四輪豬周期中,散戶和中小型養殖場不斷出局,相對應的產業的規模化養殖也在不斷提速。

根據信達期貨公布的生豬行業調查報告,我國年出欄49頭以下的散養戶從2007年的8010.4萬戶下降到2015年的4406.59萬戶,下降幅度達到45%。而500頭以上規模化養殖場快速增加,而年出欄超過5萬頭的超大型規模化養殖場從2007年的50家增長至2015年的261家。

規模化的優勢不言而喻。

一方面規模化養殖企業對抗風險的能力更強。在這一輪豬價下滑中,眾多養殖企業的利潤也出現了“掉膘”的問題,2017年,溫氏股份、正邦科技等養殖企業的利潤都出現了明顯下滑,但通過多元化、延伸產業鏈等布局,讓這些大型養殖企業依然有足夠的利潤抵禦下行周期。2017年溫氏股份的凈利潤雖然下滑了42.7%,但依然有65.8億元。

馮永輝告訴記者,隨著每一次豬周期,行業的規模化都會有所提升,規模企業越多,在下行周期時去產能的難度就越大,豬周期的持續時間就越長,散戶也很難扛下去。

另一方面規模化養殖企業的效率更高。

數據顯示,養殖行業多以PSY(每頭母豬每年所能提供的斷奶仔豬頭數)作為衡量豬場效益和母豬繁殖成績的重要指標,大型企業的PSY通常在20以上,而農戶自繁自養的PSY平均為15。

新希望六和證券代表白旭波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面臨價格下行時,不同類型的參與者,其成本線是不一樣的,規模企業13.5元/公斤的全年均價還可以盈利。而成本水平處於劣勢的參與者,就會先虧、多虧,最終被市場規律所淘汰。留下來挺過虧損的參與者,就有可能在下一輪周期中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也獲得更高的回報。

與此同時,城市化的進程和養豬利潤的下滑也促使一部分養殖戶退出。

在劉永好看來,小規模養豬已經難以保障農民收入提升,正常情況下,每頭豬的年平均利潤低於200元,這也意味著如果養殖規模低於200頭,養豬戶的年利潤不過4萬元,還達不到城市務工人員的基本收入。

喬玉鋒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當前公司+農戶的合作社模式正在取代小散戶,因為對養殖者的技術、文化和資金水平有硬性要求,提高了養殖的準入門檻,像過去沒文化就去養豬過日子肯定是沒出路了。

不過散戶依然是市場不可忽視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雖然經歷了多次豬周期,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但規模企業的產能總量還相對有限,芝華數據顯示2017年生豬養殖前20名企業出欄量占全國出欄比重超過7%,散戶產能並不會輕易地退出。

“散戶的生命力非常頑強。”馮永輝表示,目前規模化養殖企業就在和中小散戶兩大陣營進行激烈的博弈,雖然散戶沒有充足的資金和科學的管理水平,但在某種程度上,由於散戶小規模的組織資源生產,其人工、糧食等成本不需要付費,變相降低了其生產成本,其成本計算模式和企業完全不同;此外,由於生產規模較小,科學的管理也可以通過長期的生產經驗來彌補,因此一旦豬價回升,就會再次進入養殖端。這也是為什麽每次豬周期散戶虧損最為嚴重,但下一輪上升周期中依然少不了中小散戶身影的原因。

而散戶和規模化養殖的共存則帶來了市場供給過剩。

據東海證券分析師劉振東預測,2018年生豬總體供給大於需求,測算顯示,當2018年MSY(每年每頭母豬出欄肥豬頭數)增速為3%時,豬肉總供給為5572.8萬噸,過剩79.3萬噸;當MSY增速為5%時,豬肉總供給為5678.4萬噸,過剩184.9萬噸。

馮永輝看來,規模化可以平抑豬周期的波動,但那是規模化的結果,現在距離談論結果為時尚早。在規模化進程過程中,豬周期波動並不會縮小。預計還要再經歷2個豬周期之後,等到規模化養殖企業的產能擴張完成,以及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一代養殖戶退出市場,新一代不肯接班,養殖戶人員結構發生變化,整個產業的周期性才會真正穩定下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79

豬價回升疊加黑天鵝事件 專家稱不影響通脹

今年5月底開始,全國豬肉價格出現了止跌回升走勢,在如今生豬產能階段性過剩的行業背景下,業內比較關註的是,中美貿易爭端和非洲豬瘟兩個黑天鵝事件,能否讓價格反彈走勢持續。

可以確定的是,沈陽非洲豬瘟疫情暴發短期會導致生豬調運難度加大,不過豬價反彈能否持續關鍵還要看供需基本面。布瑞克農信集團研究總監林國發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過去一個多月豬價雖然出現顯著上漲,但同比仍呈現下跌,豬價對CPI的影響為負值,豬肉上漲不會提高通脹預期。

豬價全年低位震蕩

受市場供需寬松的基本面影響,今年春節後豬價下跌快、跌幅大,5月底以來過剩局面有所緩和,價格止跌反彈。據農業農村部監測,6月份,全國豬肉批發均價每公斤16.63元,比1月份跌20.6%,環比漲4.2%,同比跌16.6%。

那麽,在整個下行周期的背景下,近期生豬價格快速上漲,支撐其上漲的基本面因素是什麽呢?林國發認為,豬價快速上漲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階段性的大豬供應偏少,上漲勢態形成後,市場放緩出欄節奏,壓欄意願增加,加快了豬價上漲。從整個行業的角度來看,近期豬價上漲緣於2017年12月末到2018年2月初,當時氣溫大幅下降以及階段性大幅波動,新生小豬存活率偏低。而這時出生的小豬基本在7~8月初出欄,最終導致近期大豬供應偏少。

在農業農村部上月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稱,這種反彈能否持續,關鍵還是要看供需基本面。

據農業農村部400個縣生豬監測點數據,2018年5月生豬存欄量環比減1.9%,同比減2.0%,能繁母豬存欄環比減2.5%,同比減3.9%,但平均每頭能繁母豬能夠提供的有效仔豬數由2015年15頭左右提高至20頭以上,所以產能總體仍處於較高水平。2018年1~4月份規模以上生豬屠宰企業屠宰量累計為8071萬頭,同比增18.6%,豬肉市場供給充足。

唐珂認為,今年全年豬價將總體處於下降通道,呈低位震蕩走勢,國慶中秋消費旺季可能出現階段性上漲。建議養殖戶特別是中小規模戶密切關註市場行情,合理安排補欄、出欄,避免生產的盲目性。

遭遇黑天鵝事件

本輪豬周期除了行業自身因素之外,還疊加有外部因素。日前,沈陽市發生一起生豬非洲豬疫情並啟動Ⅱ級應急響應,禁止所有生豬及易感動物和產品運入或流出封鎖區,暫停全市範圍的生豬向外調運。

農業農村部獸醫局負責人解釋,非洲豬瘟對生豬生產危害重大。我國是生豬養殖和產品消費大國,生豬的養殖量和存欄量均占全球總量一半以上,同時豬肉是居民主要肉品蛋白質來源,豬肉消費占到總肉類消費的60%以上,加之生豬養殖規模化程度低,生豬調運頻次高、數量多,若在國內擴散蔓延,將對我國的生豬養殖業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林國發認為,因沈陽“非洲豬瘟”疫情,而暫停全市範圍的生豬向外調運,將之置於因環保新政所催生的“南豬北養”大背景下,會對北豬南運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打壓東北地區豬價,導致南北區域價差擴大。

至於南北區域的生豬價差,他解釋稱,豬價區域價差形成的核心,在於需求和供應的錯配及區域養殖成本差異。

此外,於今年持續升級的中美貿易戰,對美國豬肉加稅,也可謂是行業的黑天鵝事件之一。

林國發稱,豬肉進口占我國豬肉產量比例較小,2016年度我國豬肉及雜碎進口達到了300萬噸,也僅占到了我國豬肉供應4.5%,進口豬肉對國內豬肉供應更多是有效補充,但進口豬肉成本較低,確實容易影響市場心態,大量進口造成市場心態走弱,打壓豬價。

需要說明的是,2017年以後我國豬價持續走低,加上人民幣的上漲,豬肉進口量呈現下降趨勢。進口美國豬肉的絕對值較小,對市場實際影響不大,更多是對市場心態影響。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楊小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937

豬價下行周期止跌 CPI同比擡升破“2”

8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7月份CPI數據,同比上漲2.1%,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其中牛肉、羊肉和禽肉價格分別上漲3.1%、13.3%和6.6%,三項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14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下降9.6%,降幅有所收窄,影響CPI下降約0.24個百分點。

在2016年CPI新基期調整減小豬肉權重之前,CPI一度被外界戲稱為“中國豬指數”(China Pig Index)。在本輪豬周期價格下行趨勢下,CPI一直被拖累,近期豬肉價格開始上漲,對CPI拖累有所減輕。

周期性是生豬產業最基本的特征,特別是在中國,由於生豬本身的生長飼養周期加上國內生豬散養戶比例占整個行業的一半左右,導致這個行業的養殖生產規模極其不穩定,所謂的“豬周期”每隔3~4年就會有一個輪回。2016年,我國生豬價格進入了下跌周期,特別是進入了2018年後,豬價一度快速下跌,4月末5月初跌至9元/公斤,生豬白條價格也下降至15元/公斤,甚至部分屠宰企業出現了14元/公斤的報價。豬價及食用油價格走低,降低了通脹預期。

當前,豬價正處於下跌周期的年度反彈小周期。據農業農村部監測,6月份,豬價迎來階段性反彈。全國豬肉批發均價每公斤16.63元,比1月份跌20.6%,環比漲4.2%,同比跌16.6%。到了7月,全國生豬價格反彈到13元/公斤,較6月環比上漲了10%左右,但同比仍出現下降,油脂價格低於去年同期。

布瑞克農信集團研究總監林國發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過去1個多月以來,豬價雖然出現顯著上漲,但同比仍呈現下跌,豬價對CPI的影響為負值。長期來看,本次豬價上漲更多是季節性階段反彈,8月中後期豬價將難以繼續上漲。

對於在整個下行周期出現近期生豬價格快速上漲的原因,林國發認為,豬價快速上漲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階段性的大豬供應偏少,上漲勢態形成後,市場放緩出欄節奏,壓欄意願增加,加快了豬價上漲。從整個行業的角度來看,近期豬價上漲緣於2017年12月末到2018年2月初,當時氣溫大幅下降以及階段性大幅波動,新生小豬存活率偏低。而這時出生的小豬基本在7~8月初出欄,最終導致7~8月大豬供應偏少。

值得一提的是,本輪從2016年6~7月開始的下跌周期已經持續2年,並仍處於下跌大周期中。而且,當前豬價也處於年度上漲小周期中後期,本次在沈陽暴發的非洲豬瘟疫情因素可能導致今年中秋行情提前結束,8月中後豬價將轉為高位震蕩,9月中後豬價下跌風險增加。

對於行業上市公司來說,由於今年第二季度行業全面虧損,多家生豬養殖上市企業上半年出現虧損,部分上市公司由於生豬占主營業務比例較大,虧損明顯。其中溫氏股份就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將同比下降47.52%~53.04%,整個業績靠養雞業務支撐。

林國發認為,目前豬價已經反彈至行業平均養殖成本上方,8月生豬養殖凈利潤在100~150元/頭,今年三季度生豬養殖企業有望扭虧實現盈利。

責編:許雲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101

豬周期面臨新變化,豬價拐點尚未到來

在7月份CPI重回“2時代”之際,豬肉價格的持續上漲也引發了公眾對於豬周期的關註。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7月份CPI數據,同比上漲2.1%,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環比上漲2.9%,漲幅比上月擴大1.8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0.06個百分點;不過從同比看,豬肉價格下降9.6%,降幅繼續收窄,影響CPI下降約0.24個百分點。

近期東北地區出現的非洲豬瘟疫情,以及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飼料價格上漲和進口豬肉減少,亦成為了影響豬周期的新的因素,那麽豬肉價格是否將就此迎來拐點?

對此,布瑞克農信集團研究總監林國發對第一財經表示,過去1個多月以來,豬價雖出現顯著上漲,但同比仍呈下跌態勢,豬價對CPI的影響為負值,豬肉上漲不會提高通脹預期。

林國發認為,長期來看,本次豬價上漲更多是季節性階段反彈。8月中後期,豬價難以繼續上漲,甚至9月中後期,將再次迎來下跌。由於豬價處於下跌大周期,未來半年甚至一年,對CPI影響仍為負值。

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姜超、李金柳則認為,豬肉價格環比走高,背後存在季節性以及供給約束的原因。考慮到當前整體背景仍是經濟承壓、消費走弱,政策上去杠桿的大方向並未轉變,意味著總需求仍將趨於回落,制約通脹上行力度。

而從貿易摩擦等外部因素看,林國發認為,中美貿易摩擦未來存在著升級的可能,將推高國內油脂價格,但食用油占CPI權重較低,對CPI影響較小。當前上漲較為明顯的主要在於包材、黑色產品及服務業價格,這些商品如果大幅上漲,可能會進一步推高CPI,增加居民生活成本。

要分析清楚豬肉價格是否就此開始上漲,就要了解豬周期,了解豬周期面臨著哪些新的變化及其影響。豬周期每隔3~4年為一個輪回。從2016年6月末7月初開始,生豬價格開始下跌,也正式開啟了本輪豬周期的下行趨勢。

在這一輪周期中,一些行業內的因素,比如行業內大型企業的產能擴張,提升行業規模集中度和養殖水平,大商所生豬期貨被批複立項等,尤為重要的是,一些行業外的因素,比如漸趨嚴格的環保政策,央行釋放貨幣流動性,包括中美貿易摩擦對美國進口豬肉的減少,豆粕、玉米價格的上漲推高國內生豬養殖成本等一系列事件,正在對豬周期乃至整個生豬養殖行業,產生巨大影響。

近期生豬價格快速上漲因素

以2016年6月末為界,數據顯示,豬價飆升到歷史高位22元/公斤,養殖利潤接近1000元/頭。當時,市場對豬價有著強烈的看漲預期,養殖戶從年後持續滾動壓欄,進入到6月末7月初,高溫天氣導致壓欄行為難於持續,加上豬肉需求不足,豬價短時間出現了恐慌性暴跌,局部地區一周下跌幅度達到了20%,生豬價格進入下跌大周期。

到了2017年,豬價雖然整體偏弱,生豬供應整體平衡偏緊,豬價維持在13~15元/公斤之間,行業未出現虧損。行業真正出現虧損是從2018年2月開始,並持續了5個月左右的虧損。其中,4月末5月初,豬價跌破10元/公斤,多地出現9元/公斤的豬價,刷新2010年低點。

林國發稱,從豬周期大的周期趨勢來看,當前豬價已經持續下跌了2年零1個月,下跌周期較2011~2015年下跌周期仍偏短,且在整個下跌周期中,累計虧損時間仍偏少。可以判斷,當前,豬價仍處於下跌大周期。

所謂“豬周期”指的是,豬價因供需不平衡而產生的周期性變動。當生豬供給不足時,豬價上漲,刺激養殖規模擴大,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進而使得供給過剩,這又導致豬價下跌,致使養殖規模縮減,大量淘汰母豬,豬市又進入供給不足的局面,繼而開始新一周期。當然,根據歷來豬周期的變化規律來看,在豬價下跌大周期中,也伴隨著年度小周期。一般而言,每年6月中至8月,11月中到1月初,會形成階段性的上漲,而2至4月,9月中至10月份,容易形成階段性的下跌。

當前,豬價正處於下跌周期的年度反彈小周期。今年5月底以來,過剩局面有所緩和,價格止跌反彈。據農業農村部監測,今年6月份,全國豬肉批發均價每公斤16.63元,比1月份跌20.6%,環比漲4.2%,同比跌16.6%。

那麽,近期生豬價格快速上漲,支撐其上漲的基本面因素又是什麽呢?

林國發分析稱,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階段性的大豬供應偏少、上漲勢態形成後,市場放緩出欄節奏,壓欄意願增加,加快了豬價上漲。從整個行業來看,近期豬價上漲緣於2017年12月末到2018年2月初,當時氣溫大幅下降以及階段性大幅波動,新生小豬存活率偏低。而這時出生的小豬基本在7~8月初出欄,最終導致近期大豬供應偏少。

隨著今年2月出生的小豬陸續出欄,加上前期的養殖戶壓欄生豬,8月中後期,豬價恐怕難以繼續上漲,不排除在9月份以後會再次出現下跌。此外,受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本輪豬價反彈可能會提前結束。不過,由於政府及時隔離疫情地區並禁止生豬向外調運,疫情區域處於可控,對生豬養殖影響不大,更多的是消費者心理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輪豬周期中,漸趨嚴格的環保政策也成為了養豬產業轉型升級的契機。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逐漸形成“南豬北養”的大格局,中國東北三省將越來越成為我國生豬出欄的重地。

從2015年開始,生豬養殖行業複蘇,養殖利潤持續好轉,大型企業開始加快產能布局,新增產能重點集中在東北及內蒙古地區,其次是西南地區,大量的新建產能從2017年下半年後陸續釋放,大幅增加了生豬供應。

此外,大型養殖企業的積極布局,在顯著提升我國生豬養殖行業規模集中度的同時,還會提升我國生豬養殖平均水平,極大地推動整個養豬行業的提升和良性發展。

具體來說,一方面,會提升我國生豬養殖平均水平,母豬平均PSY(每頭母豬每年所能提供的斷奶仔豬頭數)從過去幾年的14~15頭,提升到當前18頭左右,部分大型養殖集團母豬PSY達到了23頭,大體與國際先進水平持平。生豬平均出欄天數也顯著下降至210天左右,大型養殖集團生豬出欄天數可控制在190天左右。

另一方面,生豬肉料比也將得到明顯下降,大型集團生豬肉料比普遍在2.6左右,行業平均水平也下降至2.75左右。肉料比的下降可有效降低飼料需求。防疫水平的提升可降低生豬在保育、育肥等階段的生豬死亡率,有利於整體降低生豬養殖成本,縮小國內生豬養殖水平及國際差距。

林國發預計,在今年,中國將有1家年出欄2000萬頭生豬、1家年出欄1000萬頭、5家左右年出欄量500萬頭、20家左右年出欄100萬頭的大型養殖集團。

未來一年國內生豬將供大於求

我國是世界上生豬出欄量最大的國家,市場規模超萬億元,約占世界總出欄量的57.46%。中國之所以每年會進口豬肉,一方面緣於消費升級,對國外優質豬肉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在於國外豬肉在價格方面具有比較優勢。

進口量也具有顯著的周期性特點,基本與豬周期保持著同步節奏。即豬價處於上漲周期時,進口量就會大幅增加;而豬價逐步走低時,進口量亦會隨之下降。比如,2016年,我國豬價處於高點,當年豬肉及豬雜碎合計進口達到310萬噸,占國內供應的6%。隨後,我國豬價逐步走低,豬肉進口量也開始下降,凍豬肉進口2016年達到162萬噸,到了2017年,就減少為121萬噸。

業內預測,受多重因素的影響,2018年,凍肉進口量將跌破100萬噸。

當前,我國豬肉進口主要有歐盟地區、加拿大、美國,南美地區也在陸續考慮向中國出口豬肉。原本中國就呈現從歐洲進口更多的豬肉、美國豬肉進口數量下降的趨勢,受此次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美國豬肉進口數量下降的趨勢也會加速。

林國發分析稱,人民幣的貶值及國內豬價下跌,使得豬肉進口量下降。而中國豬肉進口量下降,也影響到了國際生豬的價格,下降幅度小於國內。此外,美國將受貿易摩擦的影響而出現大量凍豬肉停留在美國各大冷庫,生豬價格顯著下跌,甚至部分養殖企業出現虧損倒閉的情況。

需要說明的是,受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豆粕、玉米價格上漲將推高我國生豬養殖飼料成本。一般而言,生豬養殖過程中,飼料成本占生豬養殖成本60%左右,其中豆粕占比在30%左右,玉米占比在55%,其他占比在15%左右。這次中美貿易摩擦影響豆粕價格偏強,另外大麥、高粱進口減少,也減少了玉米替代、不利天氣導致國內玉米增產有限,而過去兩年玉米持續去庫存,玉米庫存已經顯著下降,有企穩回升趨勢。

根據當前玉米、豆粕價格測算,林國發稱,生豬養殖飼料成本較今年年初上漲了50元/頭左右,較去年同期上漲了60元/頭左右。

他分析道,當前生豬存欄仍呈現增長趨勢,飼料原料成本上漲導致生豬養殖成本的增加,減少了生豬養殖利潤甚至導致虧損。從中期來看,由於大型養殖集團及部分養殖戶前期擴展的產能仍在逐步釋放,未來一年,國內生豬整體處於供大於求的局面,飼料成本增加並不會導致豬肉價格上漲。不過,從長期來看,飼料成本增加,生豬養殖可能虧損幅度擴大、虧損時間提前,從而導致養殖戶或養殖集團被動壓縮產能,供應下降,生豬價格將進入新的周期。

完善生豬價格形成機制

豬價下行有利於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在本輪豬周期背景下,大商所生豬期貨立項獲批,那麽將來生豬期貨上市,對行業無異於是一個巨大的利好,也將影響行業未來的發展。作為全球最大的畜牧品種和我國最大的農業品種,生豬期貨的上市將為國內生豬養殖企業提供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從而推動國內農業產業的健康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生豬產業深受豬周期困擾,價格波動較大且頻繁。從2003年以來,我國生豬價格已經形成了四個較為明顯的周期,價格從波谷到波峰上漲幅度分別達到65%、183%、113%和83%。

據測算,生豬價格每波動1元/公斤,養殖行業收益將變動800億元,可見生豬養殖行業是個高風險行業。

近年來,各大生豬養殖企業普遍制定計劃加速擴大產能,但因沒有避險工具,一旦價格進入下跌周期,養殖企業將面臨巨大的壓力,產業各主體對生豬期貨等風險管理工具的需求十分強烈。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也提到,國家有關部門將按照《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規定,適時啟動調控預案,努力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大幅波動。除了監管調控、產業引導外,國際經驗顯示,發達國家養殖戶一般可以通過相關衍生品工具轉移生豬價格波動風險,抵禦豬周期。

今年2月,根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據權威人士透露,中國證監會已正式批複大連商品交易所的生豬期貨立項申請。

這意味著,生豬期貨將是繼雞蛋之後的又一個重要的畜牧品種,其上市將進一步完善我國期貨市場的品種體系。具體來說,生豬期貨將與上遊豆粕、玉米等品種形成飼料養殖產業鏈條,投資者可以通過玉米、豆粕及生豬期貨交易,鎖定養殖利潤。同時,通過三個品種間的套利交易,有助於進一步提升期貨市場價格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至於之前一直未獲通過的原因,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對第一財經表示,10多年前,生豬期貨被大連商品交易所提過,但是基本上停留在紙面上,主要在於中國的生豬產業正處在快速轉型期,大量散戶在退出養豬行業,規模化在往前推進。跟歐美國家相比,中國的生豬產業仍然處於不成熟階段。

在本這一輪豬周期中,一些行業內外的因素,比如,行業內大型企業的產能擴張,提升行業規模集中度和養殖水平,使得當前我國生豬養殖規模化和標準化程度較高,也是具備開展期貨交易的現貨基礎。

據統計,2016年,中國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總出欄量占比從2006年的27%提高至45%,全國年出欄5萬頭以上的養豬場合計出欄量,由2006年297萬頭增至2016年約5500萬頭,約占全國總量的8%,年出欄量5萬頭以上的企業有200多家。同時,生豬現貨交易活躍,貿易模式比較成熟。

美國生豬期貨的經驗

林國發稱,目前運營較為成功的生豬期貨市場,主要有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瘦肉豬期貨市場。美國生豬期貨在上市初期得到了快速發展,也較大程度上發揮了發現遠期價格和套期保值的功能,減緩了生豬現貨價格波動的幅度。

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瘦肉豬主連價格(主力合約的連續價格)基本維持在50~80美分/磅之間波動。20世紀末以來,美國生豬期貨市場的一系列改進,不僅使美國生豬期貨市場更為成熟,也使生豬期貨市場較好地發揮了發現價格和套期保值功能。從而大量的生豬產業經營者願意把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生豬期貨價格作為現貨遠期交易定價的依據,幫助生豬養殖者鎖定飼養收益,使得大型肉類加工企業與生豬養殖戶之間的交易變得更加合理。

由於美國生豬期貨推出初期,正是美國生豬養殖集中度處於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的時期。生豬期貨上市,也就加快了美國生豬行業的規模化程度和養殖水平的提高。在美國,生豬養殖規模化進程的推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養殖場數量的急劇縮減;二是養殖場兼並重組,場均存欄快速提升;三是規模化速度減緩,但大規模養殖場,以及出欄比重仍在提升。

在美國,2014年,由於生豬存欄大幅減少,2013年5月,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都引發了業內的關註,市場紛紛看好美國豬肉出口,瘦肉豬期貨受到資金追捧,2014年5月初,瘦肉豬合約持倉數量50年來首次超過活牛合約。

結合國外豬類期貨市場的成功運行經驗,林國發稱,成功運營的期貨市場需要依靠大規模的現貨市場和極高的商品市場化程度,而且對生產方式的標準化有很高的要求,同時還需要高度發達的冷凍和物流技術。

他認為,我國要是推出生豬期貨的話,會偏向於活豬。期貨具有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有利於企業在下跌過程中進行套保,結合我國已經掛牌上市的玉米、豆粕、菜粕等品種,可構建完整的產業體系。

當前國內生豬市場信息仍相對落後,暫無權威的生豬市場信息。生豬規格及品種方面也存在較大差距。品種及出欄體重差,影響生豬期貨交割標準化,但也需要看到,大型養殖企業的擴張,其生豬養殖生產的標準化,符合標準的生豬比例也在快速增加。生豬期貨掛牌上市,可以促進行業信息發展,可供養殖戶參考的信息會更多,方便更好地做出決策,同時也有利於中國生豬產業鏈的規範健康發展。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計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1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