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開心網謀變:調整組織結構 佈局移動互聯網

http://news.imeigu.com/a/1329677340391.html

【搜狐IT消息】北京時間2月20日消息,度過了偷菜等遊戲所帶來的輝煌期,也經歷了用戶流量下降的輿論質疑,現在的開心網已然完成了戰略發展方向與組織結構的調整,低調地開始從原來開心網的軀殼中破繭而出。

2月16日,開心網郭巍接受了搜狐IT的專訪,在採訪中,他詳細介紹了開心網的組織結構和戰略發展方向變化,以及與騰訊合作的進展。

內部結構調整

2012年伊始,一則開心網裁撤無線部門的消息便引發業界諸多揣測,而這其實只是開心網結構調整的一部分。

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開心網便開始調整內部組織結構,截至到目前為止,開心網已經劃分了三大業務線,包括平台部門、遊戲部門以及新產品部門,而在此之前,開心網沒有新產品部門,而遊戲業務與平台業務也並未「分家」。

「以 前,開心網的遊戲業務只為開心平台服務,在調整之後,遊戲部門相對獨立,同時,這一部門又包括自主研發遊戲組和webgame聯合運營組,其中,自主研發 遊戲組不僅開發適合開心平台的產品,也開發獨立的遊戲產品,可以在其他平台運營和推廣。而新產品部門更像是一個創業團隊,專注於社交類新產品的研發,今年 1季度內,有兩款產品有望面世。」郭巍稱。

而郭巍也坦言,上述的調整是根據開心網的人員特點進行的,調整的目的也很簡單,即為了讓團隊的開發和執行速度更快。

「比如,我們把之前開發偷菜、轉帖等熱門功能的部分優秀人員調整到新產品開發部門,也是為了更快地看到優秀的新產品。」郭巍稱。

發力移動互聯網

無論是對移動互聯網部門的人員調整,還是從給各部門設立的考核指標看來,移動互聯網都無疑是開心網2012年最為重要的發力方向。

日前,開心網撤銷無線事業部,將原無線事業部門人員全部充實到平台、新產品和遊戲部門中。郭巍則認為,這恰恰是因為無線業務是2012年開心網最重要的戰略方向之一,將無線部門力量分拆深入到各部門,切實提升各條產品線移動互聯水平。

「我 們對移動互聯網的重視也體現在對各部門的KPI上。比如,對於開心網的平台部門,公司要求他們今年實現手機上網用戶數的跨越式增長;對於遊戲部門,公司要 求他們加強手機端遊戲的開發和運營;而新產品部門的研發方向也都與社交、無線有關,比如新的圖片分享產品,我們也會很快地推出IOS系統的應用。」郭巍 稱。

而根據郭巍的表述,開心網對移動互聯網的看法較兩年前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過反思,我們發現,以前對於移動互聯網的看法是不夠開放 的。2009年,公司便開始做開心網的手機端,當時我們認為手機只是輔助性業務,是為主站帶流量的,因此,我們做的手機端是全能的,爭取複製開心網PC端 的功能。而從2011年開始,我們注意到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革命性的力量,至此,我們覺得必須改變思維。從最簡單最鋒利的功能做起,這可能更為適合移動互 聯網。」郭巍表示。

從經歷風靡全民的輝煌,到被質疑流量下降、邊緣化,開心網顯然已經將移動互聯網看作了重拾輝煌的重要機遇。

「我 認為,SNS公司應當十分關注Pinterest和Path這兩家公司在今年的發展,因為這兩種模式對國內SNS的發展,將具有深遠的影響,也很具有參考 價值。新的社交方式有可能會對傳統的社交網絡產生巨大的影響。儘管現在微博、微信等看起來已經是巨頭,但如果Pinterest與Path等類似模式的應 用迅速發展並引發熱潮,這也將對以前的巨頭產生影響,甚而在未來幾年內對整個行業的市場格局產生變化。」郭巍表示。

聯姻騰訊:低調務實

去年10月31日,騰訊戰略投資開心網,隨後雙方開展戰略合作。儘管這一交易因涉國內社交網絡市場的兩大知名公司而備受關注,但騰訊和開心網雙方卻異常低調,甚至未開新聞發佈會對外宣揚合作的前景。

「對於兩家公司合作的前景以及可能的難度我們都有預估,因此,這一合作伊始,我們和騰訊便都希望不要做出很大聲勢,希望能夠務實。」郭巍稱。

此 前,業內很多合作的高調宣揚與黯淡收尾可能也成了騰訊與開心網願意低調合作的原因。「許多公司之間的戰略合作初衷是好的,公司領導的願望和決心也是足的, 但在合作執行的過程中,因為涉及到兩家公司不同業務線,也因為不同公司執行人員KPI的不同,合作到最後往往便不了了之了。」分析人士稱。

騰 訊與開心網顯然也想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在我們發佈合作聲明的一週內,騰訊方面便與我們深入探討數小時,雙方都認為戰略合作的可執行性是關鍵所在,因此 我們定下合作基調,即從小事做起,不求快也不求聲勢。我們都約定,不管雙方在溝通過程中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要積極推動。」郭巍表示。

2011年11月,開心網接入了在騰訊平台表現不錯的三款第三方遊戲,而這也成為了開心與騰訊全面對接的演練期。

「騰訊是一家成體系的巨頭型公司,開心是一家創業公司,工作模塊的劃分相對模糊,同時我們還在調整結構體系,因此雙方的溝通和磨合還需要一段時間。」郭巍稱。

除了雙方在產品推廣和底層對接方面的磨合外,雙方的溝通也是耗費時間的一項工作。騰訊是一家業務線複雜的大公司,往往牽一髮動全身,一個改變便需要不同業務體系的參與,為了未來能夠全面同步對接,前期的演練和試驗是至關重要的。

「在把基礎性工作做完後,我們計劃今年二季度每月能夠同步接入兩款遊戲,今年三季度我們希望同步接入的進度加快。」郭巍表示。

此前,開心網便透露未來兩家還可能嘗試廣告與平台的互通。而根據郭巍的介紹,雙方廣告平台的對接也是希望先從一個個案例做起,積累經驗。

「我們希望在雙方合作一年之後再更多地向外界公佈成果,而不是在合作的一開始便高調宣佈。當然我們也制定了一些合作的規劃,比如開放平台對接、賬號互通、廣告對接以及開心網騰訊微博的關聯,希望這些合作規劃我們能夠實現。」(林豐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68

PE淘汰賽從融資開始:Pre-IPO困境倒逼退出謀變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24235/

一邊是一級市場融資困難,另一邊是二級市場的疲軟。PE已經告別了過去幾年「高增長、高回報」的時代,不得不以謀變求生存

「洗牌已經開始了,」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近日在位於北京融科資訊中心6層的辦公室告訴《財經》記者,「PE(Private Equity Fund,私募股權基金,下文簡稱PE)淘汰是從融資開始的。」

經過持續數月的融資下滑,1月份PE融資活動已經降到冰點,根據投中集團(ChinaVenture)統計,今年1月僅有五隻基金完成募資。眾多市場人士認為,這場開始於去年下半年的融資低潮,讓曾經「野蠻生長」的PE行業漸歸冷靜。

2月,中國PE融資市場持續年初以來的低迷,新募集基金數量雖有所上升,但募資規模卻呈下降態勢。從整體看, 2011年基金募資規模28.7%的增長幅度明顯低於2010年超過100%的增速,2010年「全民PE」的狂熱似乎已經退燒了。

「中概股」海外遇冷和國內二級市場低迷,讓一度火熱的所謂「pre-IPO」的投資方式(即在企業上市前入股,通過上市實現退出)不斷受阻,是PE融資低迷的重要原因。

而隨著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不斷出台,商機和風險都尚需時間甄別,也加劇了投資的不確定性,這使得眾多已融資到位的基金,紛紛持幣觀望以等待新的時機。在業界人士看來, PE已經告別了過去幾年「高增長、高回報」的時代,不得不以謀變求生存,股權投資市場正面臨拐點。

新現象隨之而生。「pre-IPO」投資方式遇冷倒逼PE機構開拓新的退出渠道,使參與已上市企業的增資擴股和企業的併購重組成為市場新方向;作為 PE大軍中新生力量的券商系直投公司也開始利用市場機會,主動另闢蹊徑;幫助企業海外併購的PE基金也開始從「小試牛刀」到漸成規模。

融資觸底

「2010年的時候資金寬裕,隨便路演就能融個幾億,現在不可能了。」 一位私募股權基金合夥人對《財經》記者說。

去年下半年市場上資金緊張,而PE數目眾多,僧多粥少,相對資金顯得供不應求。上述人士對《財經》記者解釋說,由於房地產融資面臨壓力,而這個行業走向相對比較容易掌握,對資金吸引力較大,搶走了一部分原本投資於PE機構的資金。

許多中小PE機構再融資更是舉步維艱,成為大浪淘沙中的犧牲品。「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很多投資策略失誤或者沒有歷史業績的機構已經難以融到資金,或者只是名存實亡。」趙令歡說。

這一趨勢在新成立基金方面表現更為明顯,儘管開始募資的基金數量在增長,但目標規模已有所下降。投中集團數據顯示,2011年披露新成立基金185支,總目標規模470.69億美元,相比2010年基金數量增長28.5%,但目標規模下降5%。

去年底,發改委一紙新規,進一步對中小PE的融資加強了規範。去年12月8日,發改委出台了首個全國性股權投資企業管理規定。除了將強製備案推廣至全國範圍,還建議單個投資者對股權投資企業的最低出資金額不低於1000萬元。

對於大型PE機構,此規定影響不大,甚至有機構不斷宣佈新的募集計劃。去年底,貝恩資本(Bain Capital)就表示,正在籌備人民幣基金的成立;而弘毅投資也剛剛完成了23.68億美元五期美元基金和100億元二期人民幣基金的融資計劃。

但對於中小PE機構,1000萬元的門檻讓原本對它們就不豐富的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夥人)隊伍變得更加稀疏。

二級市場不活躍,對PE融資更是雪上加霜。「作為一個主要的退出渠道,公眾市場活躍程度對PE行業影響很大。當這個退出渠道不通的時候,首先反映出來的就是PE機構的融資困難。」趙令歡分析說。

針對發改委的新規,業內人士認為這有著積極意義。「發改委這個規定是有好處的,投一個基金最少投1000萬,那麼至少你手裡得有上億,最少也是五六 千萬。」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中金佳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十游在2月28日的2012中國私募基金發展研討會上說,「目前國內PE發展 最大的問題是怎麼發展一個穩定的、理性的投資者群體。到目前為止,中國私募基金投資者主要還是一些散戶,即民營的一些個體,這些人心態上還沒有準備好PE 是什麼樣的投資。」

退出渠道謀變

從去年開始,國內A股市場持續低迷,一度由年初的3000多點跌到2100點左右。證券監管機構領導班子換屆後,A股新股發行節奏逐漸放緩,至 2012年1月已連續第三個月下滑。據投中集團數據統計,今年1月有十家中國企業境內IPO,合計融資63.6億元,環比下降61.8%。

除了數量有所下降,收益回報也相應降低。這讓許多熱衷「pre-IPO」項目的PE陷入困境。

去年有233家PE投資機構通過165家企業實現393起IPO退出,總計獲得賬面回報1065.5億元,在案例數量以及回報金額上相比2010年分別下降18.3%和28.5%;平均賬面回報率為7.22倍,為近三年來的最低水平。

面對二級市場估值較低的情況,很多PE機構選擇參與上市企業的擴股增發。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0月31日,A股市場共有109家企業完成定向增發,其中有64家企業獲得私募投資機構青睞,涉及58家機構管理的總共75只基金。

去年8月,KKR宣佈購買在新加坡掛牌的中國污水處理公司聯合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價值1.138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券;建銀國際出資4.99億元,參與中金黃金(600489.SH)的定向增發。

「參與對上市企業的定向增發,收益雖然不那麼高,但是可以保證流動性,」上述私募股權基金合夥人表示。

「PIPE(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私人股權投資已上市公司股份,即以市場價格的一定折價率購買上市公司股份以擴大公司資本的一種投資方式)應該做,這個事對行業有好處,但是 國內僅有的幾個機構投資者,比如保險資金明確不讓做PIPE。而且對投資的領域也有限制,所以就限制了PE的這種退出方式。」陳十游表示,「而且有做 PIPE投資的歷史,可能也很難申請融到這類機構投資者的資金。」

從2003年到2005年開始,國內PE開始興盛,到目前經歷了5年-7年的發展,很多PE基金到了存續期的尾聲,投資人期待回報,當年的投資項目面臨集中退出期。

根據國外經驗,養老基金和大學基金等構成了PE機構的投資主體,其投資PE是一種長線投資行為,回報期限至少在10年以上。遇到市況不好的時候,回報期還可以進一步延長。而國內許多PE機構,往往追求短時間獲利,5年到7年的投資時間已經算是長線了。

「有些項目在當時市場環境下期望值高,許多PE機構利用哄抬價格去搶「pre-IPO」的項目。當時市盈率大多為10倍以上,甚至於15倍。而現在二級市場低迷,市盈率大約是8倍到10倍,目前退出根本達不到當初期望的回報率,」上述私募股權基金合夥人坦言。

而海外市場同樣不容樂觀,中概股遭遇集體訴訟以及「VIE模式」(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可變利益實體)前景不明,赴美上市的渠道同樣被封鎖。而且即使2012年,赴美上市的窗口重開,鑑於去年上市的中概股大多破發,估值前景也不理想。

以羅仕證券2011年預測每股收益計算,羅仕證券研究覆蓋之中國公司市盈率中值為7.7倍,相較於目前上證綜指和恆生指數之9.5倍與10.4倍的 市盈率,這些公司的市場估值仍然顯著低於其他可比中國公司水平。羅仕證券一直專注研究中國公司在美國市場上的表現,其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拜倫·羅仕在去年 10月底曾指出,「目前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約40%存在一定問題,這些公司的市值大概已經下降了30%」。

對於已經投入的項目,許多PE機構面臨其他的退出抉擇。如果到存續期滿還未退出,PE基金就要面臨清盤的壓力。隨著項目轉讓頻繁,逐漸在國內形成了一個「PE二級市場」。

所謂PE二級市場有兩種形式,由於上市窗口不開,而項目存續期到了尾端必須要退出,遂將其轉讓給其他企業,或者在PE行業裡找機構轉手。而第二種是基金本身,把自己的整個投資組合通盤賣給另一個基金。 而後者常被認為是真正的PE二級市場。

「很多進入中國淘金且規模不大的外資PE,常常會成為轉讓項目的主體。」上述PE人士指出,「由於這些機構不大,而且沒有運用好本土化的投資團隊,面臨到期需要轉讓的項目居多。」

而轉讓的項目良莠不齊,涉及的行業也不盡相同。有業內人士指出,與多樣的投資方式相同,PE的退出方式本就不應該是單一的。在二級市場活躍的時候, 通過上市退出;在二級市場低迷的時候,發展其他的退出方式。當二級市場恢復活力的時候,這個借其他方式退出的市場也漸漸成熟,對於全行業來說,亦是一件幸 事。

而對於轉讓整個投資組合,貝恩資本董事總經理Paul B.Edgerley則表示,由於投資風格和策略會有所不同,完全接受一個組合的風險太大。如果有中國PE機構清盤,將整個投資組合轉手賣掉,貝恩並沒有 興趣接手。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這種轉讓並不是一個萬全的選擇,但至少能夠保證機構「活下去」。

投資踟躕轉向

一邊是一級市場的融資困難,另一邊是二級市場的疲軟,PE可謂是深受夾擊而必須困則思變。只投資「pre-IPO」的PE機構逐漸被淘汰出局,而剩下的機構正在尋找新的機會。

對於外資機構更是如此,曾經投資分眾傳媒、小肥羊等項目的英國私募股權投資公司3i集團,2007年之後在國內就沒有新的投資。3i集團中國合夥人、董事總經理兼主管蘇騏表示,「由於金融危機等外部環境不好,以及中國PE投資市場日趨競爭激烈,好的項目相對減少,並且需要更深入的發掘。」

從宏觀領域看來,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方式逐步向擴大內需轉變,農村城鎮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對建築材料、工程機械、零售交通、醫療衛生以及金融服務等一系列的需求,成為投資機構聚焦的關鍵點。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中國居民收入的增加,奢侈品、教育以及旅遊等細分領域也將會出現新的潛能及投資機會。

「我們關注內需所驅動的領域。在中國,中產階級有不斷成長壯大的趨勢,而這些對於我們的投資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此消費者產品投資是受持續關注的領域。」Paul B.Edgerley表示。

除了內需驅動之外,參與企業海外併購投資也成為PE投資的另一個熱點。

2月末剛剛完成的三一重工收購德國工程機械巨頭普茨邁斯特公司(Putzmeister)案,其中就有中信產業基金的身影。去年,弘毅投資參與了武漢鋼鐵集團在馬達加斯加投資大型鐵礦的項目,並隨後在上海成立跨境投資基金管理的總部。

「現在,被收購企業常比收購主體自身的業務還大,並在收購之後,有望變成在全球都有影響力的企業。」趙令歡告訴《財經》記者,「以前是國外企業受災受難,是當不良資產去收,而現在很多企業去國外買的就是它們最優質的資產。」

在PE行業中初顯身手的券商系直投公司面對市場的轉向也開始尋求創新。

一家華南券商的內部人士透露,儘管監管層並未批覆其設立直投PE的方案,但他們也通過別的方式在發行專注於併購市場的PE基金,規模為5億元,其中80%將投資於併購項目,20%投資於「pre-IPO」的項目。截至記者採訪時,該基金已經募集了2.2億元。

另有一家券商也有意在直投業務上進行創新,並在總部設置一個新的部門,加強與買方機構的聯繫,通過直投公司發現優質項目,推薦給買方機構。該券商內 部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士坦承,這樣做直投公司起到的就是GP(General Partner,普通合夥人)的作用,是為規避監管不得已而為之。

近期證監會就併購基金業務向證券公司調研,業界提出兩點建議,一為允許券商設立併購基金管理子公司。目前的監管框架下,證券公司只能以財務顧問的身份參與併購基金的管理,對併購基金的控制力度以及投資決策的參與程度和贏利空間非常有限。

其次,券商建議監管部門放寬併購基金持有上市公司股權比例的限制。海外併購基金的典型投資方式以控股為手段,而目前在國內市場,證券公司「持有一種 權益類證券的市值與該類證券總市值的比例不得超過5%」。業界認為,如果發展券商併購業務,那麼監管機構需進一步明確證券公司持股要求。

不過,券商併購基金業務的放開正處於研究階段,真正落實仍需時日。

趙令歡看來,2012年與2011年最大的區別在於經濟結構的調整,預計將會陸續出台產業調整政策,對於PE機構來說,這裡面孕育著巨大的機會,同時也存在著潛在的風險。趙令歡說,「這需要時間來研究,看清楚機遇還是風險需要謹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42

李寧:這次謀變有幾成勝算?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0-20/4NNDA2XzU0Mzc4NA.html

10月17日,李寧公司發佈公告,宣佈公司兩大股東Victory Mind和Dragon City將出售所持的2.6637億股李寧公司股份給非凡中國,佔公司已發行總股本的25.23%,總價14億港元。非凡中國是一家體育顧問諮詢公司,李 寧自2010年6月起任該公司董事局主席。

此消息一出,引起資本市場一片嘩然,各種風言驟起。儘管李寧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重組只是希 望發展大體育產業的一個動作,希望能通過另一個上市平台去準備面對業內日趨激烈的競爭」,資本市場卻將李寧家族此舉解讀為意變相減持李寧公司,更有媒體質 疑李寧欲轉戰房地產。輿論卻認為李寧家族這是在大玩「左手倒右手」的「資本遊戲」。

資本市場故事多,李寧公司這回是內傷未了,新亂又生。對於曾經的「體操王子」來說,這次謀變,李寧掌中,可有幾成勝算?

難以複製的輝煌

十四項世界冠軍,一百多枚金牌,李寧是一個讓無數中國人驕傲的名字,他被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25位運動員之一,和喬丹、貝利並列。

轉戰商場之後,也曾被媒體譽為「出色的企業家」、「商業鉅子」。李寧公司創立於1990年,三年後開始贏利,年營業額以近100%的速度增長。2004年香港上市,2009年李寧公司實現了一個夢幻般的目標:在中國市場銷售額超過阿迪達斯,距世界級巨頭耐克也只一步之遙。

2008年8月,李寧作為北京奧運會火炬手以「空中飛人」的方式點燃奧運會主火炬,這再一次讓李寧品牌唱響世界舞台……

「一切皆有可能」,如同消費者所熟知的李寧公司品牌口號。從運動場到商場,從與單槓鞍馬打交道到與員工、夥伴及競爭對手博弈,宛如一系列高難度係數的組合動作之後,李寧華麗轉身,穩穩落地。然而,這一次,掌聲卻遠不如以往的持久。

復出後動作頻頻 謀變在即

從2010年開始,公司出現了持續業績下滑、庫存危機、股價下跌、品牌重塑失敗、高層離職等種種問題,李寧公司開始走上了下坡路。李寧公司的口號,也不知從何時起,便成了「讓改變發生」。

今 年3月,李寧公司引入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接下來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其中,人事變動格外引人注目。張志勇退任行政總裁一職,在聘用新的行政總裁之 前,公司業務將由創始人兼執行主席李寧帶領。此舉,被媒體稱為李寧的復出與回歸。然而, 「拯救」陷入重重危機的李寧公司並非易事,輿論不免追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10月10日,李寧公司大揮1億美元,簽約邁阿密熱火隊後衛德維恩?韋德,韋德將獲得每年1000萬美元的報酬,為期10年,同時還將獲得很大數額的分成以及李寧公司的股份。然而,當年的「閃電俠」而今也已步入運動生涯之末,高成本簽約並不為輿論所看好。

10月12日,李寧公佈,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鐘奕祺辭任,引起了市場的種種猜疑。10月17日,李寧公司發佈公告,出售25.23%股權給非凡中國,資本市場的不安情緒增加。

輿論認為,種種舉措,或都是新戰略的佈局,李寧重振計劃對過去推倒重來,更換高管及出售股權,實為斷臂求生自救。當運動員時,場上的李寧堅若磐石,保持著習慣性的微笑,迷倒眾生;作為企業家,李寧對於謀變是否也胸有成竹

再造李寧 出路何在

專業人士說,幾乎一個運動品牌能遇到的所有疑難雜症,都擺在了李寧公司面前。李寧創業多年之後,再次站在發展的三叉路口,下一步,將如何踏出

而冠軍企管諮詢(廈門)行政總裁尹志豪也表示,李寧還沒搞清楚問題的根本,不是內部的問題,不是分散的問題,不是轉型的陣痛,而是根本沒去瞭解目標顧客,他們心中的想法是什麼,該怎麼做正確的定位戰略,帶給顧客什麼樣的感覺。

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認為,戰略調整、重塑品牌是李寧應對當前困境的主要方式。需要智慧選擇前行方向,需要勇氣甩掉庫存包袱,需要業績爭取資本信心,需要穩定高效團隊持續發展。

超越自我,從來就是「體育人」孜孜追求的目標,相信李寧在無數次鮮花和掌聲中,已經實現了無數次身體、意志極限的超越。但商場畢竟不是鞍馬單槓,「讓改變發生」,這一次,李寧可有幾成勝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43

柳傳志女兒談「繼承」:第二代企業管理者應謀變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1842.html

12月19日,在香港一家低調的會所,一群身家顯赫的青年男女聚集於此。這裡是中國正在崛起的資本力量的一角,近百位來自內地民營企業的「企業家二代」匯聚一堂,他們在這裡尋求機會、增長見識、相互訴苦,並探討關於「繼承」的話題。

他們來自內地20多個省份以及港澳台地區,此外還有人來自北美洲、歐洲、澳洲等地,年齡從20~40歲不等。他們是「接力中國青年精英協會」的會員,多數來自中國民營500強,包括三一重工、拉芳集團、湯臣集團、立白集團等。

在外界眼中,「富二代」是他們甩不掉的標籤。隨著第一代民營企業的創始人逐漸步入老齡,未來這些年輕人中將有很多成為企業的下一代接班人,他們是怎樣的一個群體?撥開外界的看法,這些年輕人正在走著怎樣的成長軌跡?《每日經濟新聞》在現場就這些問題進行了採訪。

  人脈「圈子」

凌超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創始人之子,除了在上市公司擔任要職外,他還自己創業並投資於多個領域,對環保、科技、文化等皆有涉足。

他說,外界常認為「富二代」是奢侈、腐化的代名詞,其實是因為父母總會希望兒女生活得好一些,因此會在物質上滿足他們,「但是這些人本身來講還是比較勤奮努力的,他們自己在尋求好的項目,也願意積極跟人交流」。

凌超說,這些家族企業的未來傳人多數來自傳統行業,目前這些行業發展很難,因此希望引入一些新的模式,通過在各種商業組織裡交流來不斷探索。

「很多人談到了整合資源,實際上目前各種商會、組織,都是在搭建一個信息平台,如果我的行業在江蘇省內的市場是有限的,通過認識外圍的一些朋友,就能利用他們在其他地區的市場信息、人文環境熟悉的優勢,實現優勢互補。」他說。

事實上,雖然一年只見幾次面,但只要在協會裡混個臉熟,會員之間普遍願意互相幫助。因為入會有嚴格的資質審核,這確保了他們在身家、實力上有能力互利互補。

此外,這些會員的父輩偶爾也會參與這樣的活動,給他們以指導和幫助,使這個由青年組成的人脈圈子更加牢固。

據瞭解,接力中國青年精英協會成立於2008年,是一個非盈利組織,主要成員是「第二代企業家」,既包括傳承家業、將企業發揚光大的民企接班人,也包括白手起家、投身新經濟和資本市場的青年創業者。

要加入這樣的組織並不容易,據悉,入會必須有一名及以上的中國會員推薦。

目前參與該協會的企業家二代,60%~70%有海外留學背景,很多人甚至從小就在歐美國家長大,因此受到的西方文化影響非常大。

「事實上,除了擴展人脈之外,這裡也是一個同齡人交流的平台。在企業裡,員工永遠不知道老闆有什麼真正的痛苦,有時候也不方便跟別人講。但我們這些同齡人稍微一聊,心裡都明白,各種的艱辛困難在哪些地方。」凌超說。

他表示,目前企業家二代們普遍面臨的壓力是,是否真正願意繼承家族企業,以及是否有能力繼承。

 「掌門」難當

「中國的民營企業老闆多數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繼承、掌控企業,但是有些人確實不願意繼承,希望去做一些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就算是真的想繼承企業的人,也會面對很多阻力。」凌超說。

一位不願具名的企業家二代告訴記者,例如某企業家二代在其父退休後,升任某上市公司董事長,但公司的元老卻並不認可他的地位。

「這些人對他父親的話願意聽,可是如果他去講,他們會覺得聽一個小孩的話很難,他還不夠資歷去傳遞一些東西。而且,由於在行業裡面沉澱的時間還不夠多,他對於一些環節的關鍵點是什麼,也不是特別明白。」他說。

國內的民營企業雖然多是大老闆「一言堂」,但是企業成長起來卻離不開其核心團隊,如部門經理、財務總監等創業元老,這些人往往掌握著對企業至關重要的外圍資源,因此企業家二代如果不能處理好這些關係,企業的未來發展無疑存在隱患。

前述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由於父輩的期待非常高,因此企業家二代往往承擔著巨大的精神壓力。

「做同樣一件事情,我們要承擔更多。如果一件事失敗了,父母會想,已經給你這麼好的平台和資源了,你為什麼還是做不起來?與同齡人相比,別人承擔的是物質壓力,而我們承擔的是精神上的,為了將來給長輩接班,很多人要去企業裡鍛鍊,公司的廠區在全國分佈很廣,他們在全國各地奔波,不僅身體上勞累,而且還要與自己的家庭分離。如果是普通的打工者,可能只需做好份內的工作,但我們卻無法推掉身上的責任。」他說。

  傳承謀變

根據此前的一項調查,目前中國家族企業超過300萬家,其中經營10年以上的企業僅有10%,這些民營企業的典型特點是 「壽命短、長不大」,其中,接班人問題就是關乎企業壽命的一大因素。

在當天論壇上,一些家族企業的未來掌門人探討了關於企業傳承的問題。

立白集團董事長助理陳展生表示,「企業家二代對於父輩的傳承分為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企業家精神的傳承需要接受者在心智上做好準備,否則過大的物質傳承對接受者只會是無形的壓力。如果第二代不具備接受能力,或在心理上沒有準備好,那麼讓別人來幫助企業發展、擴張會是更好的選擇。

其後發言的柳青是高盛集團(亞洲)執行董事,其作為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女兒的身份也是眾所周知。她表示,目前國內的很多民營企業老闆都是第一代創業家,而在歐美已有很多百年家族企業為了更好地進行家族傳承,已經形成了系統機制來進行選擇投票。「在中國的很多行業,早期創業時有利潤可圖,但這種模式未來不一定能繼續傳承下去,因此早期的企業文化未必要帶到第二代、第三代去,需要管理者謀變。」

作為一名創業者,信弘天禾董事總經理張鵬表示,很多企業家二代在工作中接觸的環境,已經與其父輩完全不同,由於特殊身份的原因,很可能會受到別人的照顧,因此無法得到全面的工作經驗,「與第一代創業者所處的時代不同,現在的世界已經變了,因此管理者一定要找到創新的商業模式,如果一味的沿著老路走,很可能會事倍功半」。

凌超表示,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會放慢腳步,而人口紅利也正走向拐點,因此企業需要向更加專業化的方向發展,不僅要將主業做精,而且還需要專業化的人才管理團隊。一些嘗試多元化發展的企業,應當確定自己未來生存發展所依賴的主業,同時委託專業機構進行其他領域的投資。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921

寶鋼謀變

http://www.eeo.com.cn/2013/0505/243656.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萬曉曉 「在電子商務領域,這三年是最好的時機。」寶鋼股份(600019.SH)董事長何文波在2012年度股東大會上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相對於鋼鐵生產線來說,這個投資並不大,且已在該領域先行10年,未來希望電子商務能佔據利潤支撐的二至三成比例。

寶鋼股份此舉意在利用行業優勢打造「工業領域的阿里巴巴」,且已經拿到國內工業領域的首個第三方支付牌照「東方付通」。上個月,母公司寶鋼集團的董事長徐樂江前往阿里巴巴杭州總部交流,表示「寶鋼和阿里巴巴也可以有進一步的合作空間」。

經濟觀察報瞭解,由於大宗商品更依賴於傳統渠道,產品類型也不似家電等其他商品品種繁雜便於做線上、線下區隔,因此阿里巴巴的B2B業務目前並未涉及大宗商品領域。為此,如何處理與渠道商的關係以及如何進行利益分配,將是寶鋼電子商務未來的盈利關鍵點。

2012年度,寶鋼股份實現淨利潤103.86億元,同比增幅41.1%。與此對應的數據是,去年鋼鐵全行業平均銷售利潤率僅0.4%,鋼鐵業上市公司為負0.32%,寶鋼股份則憑藉產品差異化達到了6.87%。

新規劃

「寶鋼股份正在謀求『一體兩翼』的新格局,以鋼鐵為主體,寶信軟件(600845.SH)代表的IT為左翼,以上海鋼材交易市場為平台的電子商務為右翼。」何文波介紹,這樣可以依託鋼鐵產業衍生出新的利潤支撐。

據悉,寶信軟件主要是在工業領域提供軟件開發、工程設計等IT信息業的服務。寶鋼股份對其持股55.5%,2012年,寶信軟件營收36.4億元,同比增加16%;利潤2.6億元,同比增加6%。

此外,今年6月,寶鋼股份與上海市寶山區政府旗下公司,將共同推出「上海鋼材交易中心」,寶鋼股份佔股90%。這將成為寶鋼股份電子商務的著力點。「上海鋼材交易中心,源於寶鋼創立的『寶時達鋼鐵電子商務在線』,我們在電子商務領域已經悄悄涉足10年。」何文波表示,未來,希望形成網絡交易為主的國內最具規模的鋼鐵產品流通基地。

目前,公司鋼材交易軟件「寶時達」已經對外開放,每日的平均交易量已達5000萬元,有效的註冊用戶達2.36萬戶,希望年底用戶量達到4萬的目標。屆時,該交易中心將利用電子商務平台,為鋼鐵企業、貿易商和下遊客戶提供交易、結算、倉儲、物流等服務。

2011年底,寶鋼拿到了國內工業領域的首個第三方支付牌照「東方付通」。

「鋼廠做電子商務、做開放式平台得先回答『你可以為別人帶來什麼』。」西本新幹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盛志誠告訴經濟觀察報,寶鋼的電子商務如果侷限在自身銷售上意義不大,如果能真正成為第三方平台,則鋼鐵產業新格局可期。

「這個新格局是產銷對接,對定價格局、物流格局的重新梳理,在貿易流通環節也需要更多服務配套商,領頭者還可以成為定價、結算,甚至產品規則的制定者。」他介紹。

不過,盛志誠認為這也並非易事。首先,如何邀請其他鋼廠共同加入就是難題,目前,武鋼、河北鋼鐵等企業都在做自己的電子商務;其次,電子商務平台使價格更透明化,對鋼鐵貿易商來說也是影響,貿易商要如何參與?「電子商務說到底是在去中間化,而中間貿易商則是此前依賴的渠道」。

一位熟悉阿里巴巴運營的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在家電領域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由於價格透明競爭激烈,通常企業不會將同一款家電產品在線上、線下同時銷售;除非是過季產品,可以線上線下同時打折;此外,主力產品不會放在線上;會給予線上銷售的產品以更便宜的「電商款」,給用戶採取線上購買的理由。

「但阿里巴巴的B2B領域也沒有涉及大宗商品領域,主要是因為大宗商品更依賴於傳統渠道,產品類型也不似家電品種繁雜便於做區隔。」上述人士表示。

目前,寶鋼股份的產品直供比例約在七成,這意味著,未來電子商務的支撐將更多來自對同業開放式的加盟。只有解決好上述問題,後面的盈利才可能參照阿里巴巴。

比如,阿里巴巴在B2B領域,會收取進場費即保證金,這資金在第三方支付工具裡,將形成不小的資金積澱。此外,會收取網站運營、設計模板等技術費用,還有廣告費。

按照寶鋼股份的期望,未來在信息、電子商務以及上下游的資源積累打通後,可以衍生出倉儲、物流等全方位服務,形成重要的利潤來源。「寶鋼和阿里巴巴也可以有進一步的合作空間。」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4月24日前往阿里巴巴杭州總部,與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云進行交流時表示,「從工業自動化、企業ERP起步,寶鋼的IT產業也有10多年的發展。阿里巴巴的成功之路,有很多經營理念和經營思想,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思考,來進一步啟迪和拓展大家的思路。」

主業

「即使鋼鐵行業現在比較低迷,我們也有充分的能力,不僅能生存,還能提升。」何文波稱。未來,寶鋼股份將繼續差異化產品,仍以鋼鐵為核心,專注於更有競爭力的碳鋼扁平材領域,主要應用於汽車鋼板。公司預期今年國內汽車增長量將保持在8%~10%。

財報顯示,2012年,寶鋼股份實現淨利潤103.86億元,同比增41.1%。這一年,寶鋼股份進行了重大調整,剝離旗下虧損的特鋼、不鏽鋼業務,並轉讓羅涇COREX給集團公司,希望重新打造鋼鐵主業的競爭力。

與此對應的數據是,2012年,鋼鐵全行業平均銷售利潤率僅有0.4%,而鋼鐵業上市公司為負0.32%,寶鋼股份則以差異化產品達到了6.87%。

今年第一季度,寶鋼股份實現淨利潤16.28億元,同比增33.3%,實現營收464.36億元,去年同期實現營收474.19億元。寶鋼股份總經理馬國強預計,原材料價格平穩的情況下,二季度有望延續一季度的盈利水平。

對於2013年,寶鋼股份認為,城鎮化建設、中西部發展以及發展先進製造業,為鋼鐵行業提供了穩定發展的空間。但下游需求放緩而產能擴張未有效遏制,原燃料成本高,產品同質化競爭仍然存在,行業困難仍是巨大的。「行業處於調整、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有利於領先者的發展,但行業微利狀態將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粗鋼產量達到1.92億噸,同比增長9.1%,產量創同期歷史新高,但下游的需求沒有如預計的恢復得那麼快,導致無論鋼企的庫存還是社會的庫存都有所上升。截至4月上旬,鋼企的庫存達到了1373.34萬噸,較年初增長31%,同比增長10%。

5月,寶鋼股份位於湛江的鋼鐵項目將全面開工,投資額從696.8億元壓縮為415億元,將實現1000萬噸產能規模。

這是寶鋼股份未來5年,在鋼鐵主業的投資重點,被視作寶鋼「二次創業」的主戰場。馬國強介紹,去年,該項目獲發改委批准開建,開工拖延至今,是基於對產品定位、管控模式進行精細化考量,希望項目投產半年後就能盈利。目前,寶鋼湛江項目的投資已經縮減四成,經營主體從集團轉為股份公司,使資源可以更好利用。

在上游礦產領域,何文波表示,寶鋼股份將持謹慎態度。「未來鐵礦石如果處於下行通道,在價格接受起來比較舒服的情況下,我們會出手,但如果因為看錯形勢成為負擔,那還是不要買,畢竟我們不是礦業企業。」

寶鋼股份預計,今年鐵礦石價格會在130美元/噸左右波動,鋼價也不會有大的漲跌。

2012年,母公司寶鋼集團的盈利規模位列全球第二。

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稱,早在2007年便提出寶鋼要「二次創業」,一次創業寶鋼從無到有,二次創業則是在現有的行業狀況下如何生存發展,這是個長期的、艱巨的任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207

地方融資謀變

2013-09-09 NCW
 
 

 

隨著地方政府債務的壓力與風險日漸顯現,其融資途徑與管理方式也在不斷調整◎ 本刊記者 霍侃 ? 邢昀 文huokan.blog.caixin.com|xingyun.blog.caixin.com 正在進行中的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對近期地方政府融資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出來:城投債、政信合作略有降溫,面向公衆的集資被叫停。但地方政府的資金需求依然存在, “創新”融資方式不斷湧現,取道券商、保險、基金子公司的融資增加。

債務總量累加的同時,存量債務的風險苗頭也顯露出來。從公開發行的城投債看,作為融資平台主要收入來源之一的政府回購款,屢現不能按期到賬的狀況,2010年之前普遍採用的應收賬款質押模式對償債的保障能力減弱。部分城市的財政收入和土地出讓收入回落,也影響了融資平台的現金流。但接受財新記者採訪的多位評級公司、信托公司人士認為,盡管出現值得關注的風險隱患,地方政府債務的最終到期償付尚不至於出問題。

此次審計署摸清政府性債務底數後,有望建立更規範透明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近兩年,各級地方政府陸續出台加強政府性債務和融資平台管理的規章。值得關注的是,7月下旬安徽省明確提出要控制融資成本和置換高成本的融資項目。地方政府在過往的融資中,相比資金成本,通常更看重資金可獲得性。安徽的此項規定能否真正對地方政府融資方式和規模產生約束,並影響其他地方政府的融資,尚待觀察。東方不亮西方亮近期城投債明顯降溫。長江證券的統計顯示,8月共發行40只城投債(含企業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和私募債) ,規模464.3億元,雖然較7月增加113.3 億元,結束了連續四個月的下滑,但比去年同期依然減少48%,融資規模處於低位。城投債的收益率則明顯上行,7年期的AA級債券收益率在7%左右。

宏源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鄧海清稱,城投債收益率雖然達到兩年內高點,但機構配置熱情仍不旺盛。其原因,一是城投收益率相對於資金成本處於年內低位;二是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工作的開展,使得配置機構對於城投信用風險預期不確定性增加,觀望情緒濃厚。

對於未來城投債的發展方向,光大證券宏觀分析師徐高認為,更大程度上將受政策導向影響。一旦政府加大對以鐵路為主的交通運輸項目以及保障房項目的支持力度,與這些項目相關的城投類企業發債會更容易,進而可能帶動整體城投債發債規模的提升。受國家發改委4月開始對企業債發行進行分類管理、有保有控的影響,近兩個月發行的城投債明顯偏向保障房和汙染治理。

從政信合作產品的投資領域看,融資平台通過信托融資的規模也有所回落。用益信托工作室的統計數據顯示,8月共成立集合信托產品368只,募集資金594.09億元。其中,投向基礎產業的產品37只,募集資金95.86億元,規模和占比較前幾個月明顯回落。

一位浙江信托公司人士告訴財新記者,近期信政合作降溫主要有兩個原因,資金需求端是由於保險資金、銀行資金和基金子公司進入融資平台,平台公司的融資渠道拓寬了,且資金成本更低,因此對信托資金的需求減少;資金供給端則是,投資者對政府類信托產品的認可度降低。

平安證券預計,由於審計結果公佈後的政策方向存在不確定性,政信合作規模在下半年會收縮;一些地方政府對新的融資計劃可能會採取觀望態度,對已經納入計劃的、必須要借新還舊的計劃,由於審計介入會產生壓力,短期內融資成本都會上升。

此前很多地方政府採用的面向公衆集資的方式,亦被叫停。

一位山東市級審計局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有一部分縣級市、鄉鎮每年會從公衆手中融一部分錢,比銀行利率高一些。按照往年經驗,有些地方集資的規模與當地政府一年的稅收收入相當。 “但現在政府性債務審計開始後,把這些都叫停了,基本上不允許再集資,而且要求年底全部返回” 。

然而,地方政府在建項目續建、債務還舊借新和推進城鎮化建設,都需要持續融資。

去年末四部委出台《關於制止地方政府違規違法融資行為的通知》 (463 號文)後,非信貸渠道融資受阻,上半年融資平台貸款明顯反彈。銀監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口徑平台貸款新增約4000億元,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增量3228億元。監管部門坦言平台貸款“總量控制的難度明顯增加” 。

此外,券商和基金子公司向融資平台“輸血”也快速增加。最近幾個月基金子公司發行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有相當比例投向政府融資平台,而且採用已經被叫停的 “承諾函”等增信方式。

“慢性”風險

事實上,2009年以來發行的城投債中普遍採用的“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納入預算” “簽訂回購協議”等政府隱性擔保為債券增信的方式,風險隱患已經顯現。

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在對“09益陽城投債”的跟蹤評級報告中指出,益陽市政府未按協議向益陽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益陽城投)的監管賬戶支付2012年度的項目回購款,導致本期債券應收賬款質押擔保的增信作用受到削弱。但對於益陽城投的發行主體和債券評級,大公國際仍然維持穩定。對此,益陽城投的一位負責人8月28日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說,益陽市政府已經向該公司劃撥商業用地作為債券增信,劃入土地的價值超過應 支付的2.559億元回購款。

政府不能按時支付回購款的問題並非首次出現。6月以來,大公國際已經以“應收賬款質押償付資金未打入指定的監管賬戶”為由下調三只城投債的評級。

一位評級公司分析師告訴財新記者,盡管很多城投債並未因應收賬款問題遭降級或被調至負面展望,但回購款不能按期支付的問題值得關注。有些城投債是延遲付回購款,有些是不能足額支付回購款,有些是用其他資產替代、如劃撥土地,嚴格意義上這都是不行的。

據中金公司統計,採取應收賬款質押增信方式的城投債共有73只。目前來看,應收賬款質押的這些風險正在逐步暴露,需跟蹤此前的應收賬款質押回款進度以及監控情況,及時採取應對措施。

鵬元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在對“12 巢湖城投債”的跟蹤評級中發現,公司項目建設的回購款掛賬現象較多,回購資金實際到位時間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和不確定性。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在對“11文登債”的跟蹤評級報告中指出,2009年文登市政府同意將每年應付文登市城市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的轉讓款資金納入同期財政預算,但2010年政府應付資金未到位,2011年和2012年應付資金于2013年1月 -2月陸續到位,但到位不夠及時。

山東一位信托公司人士認為,應收賬款質押的真實性存疑,不排除發債時 地方政府為了體現其支持發債的態度,非常配合答應讓用應收賬款去融資,但最後應收賬款是否真的形成、是否真的有那麼多錢,都有問題。 “從法律上,應收賬款質押不是很可靠的擔保措施” 。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分析師張莉也指出,應收賬款質押增信方式存在法律和操作風險,因為無法控制支付方是否支付款項、以及將款項支付至監管賬戶,也無法直接向支付方追償,實際保護程度較弱。南昌城投集團建議,建立公建項目的回購機制,處理好融資平台 “借用還”中 “還”的環節,將公建項目的回購真正落到實處。

此外,多數融資平台的收入來源與土地相關性很高,易受土地市場波動而影響現金流。而且,當應收賬款質押的回購款不能支付時,政府往往是追加土地來增信。上述山東信托業人士認為,平台公司做了這麼多年,能值錢的東西早就抵押出去了,已經快擠幹榨盡,能拿出土地就不錯了, “越往後做,擔保措施會越弱” 。

很多機構投資者開始關注城投債的局部風險。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江蘇、浙江、重慶、安徽、北京、上海、廣東、 天津的債券餘額都超過1000億元,其中江蘇省債券餘額已達3366億元。華寶證券債券分析師胡立剛指出,江蘇省的財政和經濟發展是否能對城投債的償付給予充分支持,值得關注。

一位江蘇縣級市財政部門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當地的幾個融資平台的盈利能力不強,負債規模較大,償債主要來源就是依靠財政、土地出讓的收入,風險還是比較明顯的。他認為,政府舉債 不太會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只是如果比較嚴重,需要有條件延長償還時間。規範嘗試 目前地方政府的融資方式,包括少量以政府為主體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以及大量以融資平台為主體的融資。平台的融資渠道多樣,包括貸款、城投債、信托、集資、工程欠款和墊資、券商和基金子公司等等。面對繁雜的融資方式,地方政府已經在嘗試加以規範。

江蘇省7月19日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的通知》提出,實行政府性債務扎口管理。對已超過風險警戒線的地區,債務餘額原則上不得增加;未超警戒線的地區,下一年度債務增幅原則上不得超過當地地區生產總值增幅,且債務風險不得超過警戒線。

湖南省年初出台的 《關於規範和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 ,也提出對全省及各級政府性債務實行總量限額控制。福建省也提出實行債務規模控制和風險預警,對高風險地區或發生償債嚴 重困難的地區限制其舉債,鄉(鎮)政府一律不得新增債務。

安徽是首家提出要控制融資成本的省份。7月下旬安徽省政府發佈的 《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要求,融資利率一般不得超過同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的1.3倍,並提出 “要通過壓縮新上項目、調整在建項目融資方式等,置換融資成本較高項目” 。

一位安徽地級市財政局官員告訴財 新記者,現在省財政廳在各級調研,主要是調研怎麼審核報批、怎麼進行風險控制、怎麼落實責任,省財政廳後續會拿出落實細則以細化省政府的意見。中投證券分析師王純認為,這或許顯示了地方對高企的融資成本的擔憂,未來融資成本較高的信托或受到抑制,成本相對低廉的債券融資或成為地方政府少有的選擇之一。

上述山東信托業人士認為,這對於一些平台不計成本的盲目融資會有所限制,對於壓縮風險泡沫肯定有好處。

安徽省的做法是否會推廣至全國,進而對平台的再融資形成約束?

華泰證券債券分析師郭春燕認為,安徽省的舉措未必具有普適性。安徽一直在走大城市路線,在此基礎上,將其每個地級市中的政府資源盡可能集中到一個城投公司。貸款基準利率1.3倍作為融資成本的上限對這些大平台的影響並不會很大。

上述浙江信托公司人士認為,利率上限的規定會有影響,但資金成本的決定權還是在市場。

未來地方政府舉債融資的管理和規範,仍然需要自上而下的政策導向和制度建立。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8月28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時指出,下半年將研究制定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預警辦法,建立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完善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制度。

正在進行的政府性債務審計旨在為建立規範舉債融資機製做準備。審計署副審計長侯凱在7月27日向全國審計系統講解審計方案時指出,摸清底數揭示風險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對今後的債務管理提出治本的意見。

侯凱稱,以往的債務審計也涉及提出意見和建議,但都很原則,不具體,可操作性不是很強,今年希望在這方面下點工夫, “有三個問題需要認真研究,結合審計提出意見和建議,一是存量債務怎麼化解,二是新增債務怎麼控制,三是債務制度怎麼建立。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95

當旺仔牛奶不再熱賣 旺旺集團如何謀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1649.html

當旺仔牛奶不再熱賣 旺旺集團如何謀變?

第一財經日報 張誌偉 2015-12-06 19:07:00

“在整體消費需求呈現疲態的背景下,乳制品行業促銷活動異常激烈。”中國旺旺方面稱,公司遇到提價後的銷售放緩,以及短暫的渠道庫存增加。但在多位乳業人士看來,消費者對新鮮營養的追求以及競品增多,是旺仔牛奶走到拐點的主要因素。

再牛的超級單品也有增長乏力的那一天,旺仔牛奶也不例外。

2014年,中國旺旺(00151.HK)總營收37.75億美元,與2013年38.18億美元的峰值相比,業績首次出現下滑。其中,占乳品及飲料近90%的旺仔牛奶營收17.85億美元(當時約折合110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0.8%,是18年來首次下滑。

“在整體消費需求呈現疲態的背景下,乳制品行業促銷活動異常激烈。”中國旺旺方面稱,公司遇到提價後的銷售放緩,以及短暫的渠道庫存增加。但在多名乳業人士看來,消費者對新鮮營養的追求以及競品增多,是旺仔牛奶走到拐點的主要因素。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從旺旺集團了解到,公司2014年年底確定轉型方向,2015年大力推行改革。除了旺仔牛奶,旺旺已經開始向酸奶、乳酸菌及奶粉領域進軍,正在構建完整的乳制品版圖。

遇挫

2008年,旺旺集團將旗下米果、乳品及飲料、休閑食品等業務整合在一起,並成功登陸港交所。時至今日,旺旺集團相關負責人仍對“中國旺旺”這個上市公司名稱,感到格外自豪。

然而,中國旺旺上市以後,卻沒有如同名字一樣一直“旺”下去。

2014年,中國旺旺旗下超級單品旺仔牛奶營收首次下滑,從2013年的18億美元降至2014年的17.85億美元,下滑幅度為0.8%。再加上米果類食品春節旺季縮短影響,中國旺旺2014年總營收同比下降1.1%,也是多年來首次下滑。

“為保證終端產品的貨齡,公司放慢了第二季度的出貨,並推出不同形態的促銷,通過與經銷商的共同努力,逐步穩定了乳品銷售節奏。”盡管中國旺旺做出了努力,卻仍然沒有延續業績增長神話。

如果把原因簡單歸結為“整體消費低迷”,似乎過於草率。對於中國臺灣在中國大陸註冊的第一個商標,“旺旺”伴隨了80後、90後一族的成長,如今出現增長乏力,是否還有一些更深層次的原因?

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向記者分析稱,旺旺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後,起點和開局都是非常順利的。首先,名字就非常討中國人喜歡,“旺旺大禮包”也成為過年過節送禮的選擇。“旺旺品牌力和產品力在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早期,是非常厲害的。上世紀90年代,旺仔牛奶、旺旺大禮包一度供不應求,甚至出現炒訂單的現象。”朱丹蓬表示。

市場經濟向來沒有永恒的王者。在多名食品行業人士看來,旺旺擁有一流、過硬的產品,但是營銷上創新力稍遜一籌,主要在靠產品力驅動營銷,這也被評價為“吃老本”。

這種觀點在中國旺旺2015年半年報中也得到了印證:“旺仔牛奶在中國大陸18年的精耕細作,始終是兒童風味乳細分市場的領導者。”公司相信,唯有新鮮的貨齡、深耕的分銷渠道以及靈活多樣的終端展示,才能健康、長久地維持一個品牌的成長。

“如今都已經到了營銷4.0時代,旺旺似乎仍停留在2.0時代。”朱丹蓬稱,對於老產品而言,旺旺憑借超強的品牌力和渠道,仍然會贏得不錯的市場。但是,對於這兩年推出的新品,僅靠老套的營銷方式,是很難迅速脫穎而出的。

95後、00後們樂於接受新鮮事物,獲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多樣化,僅靠電視節目廣告投放和終端市場展示,是遠遠不夠的。以乳品行業為例,現在處於產品同質化、供大於求的發展階段,除了品質上無可挑剔之外,還要在品牌文化上下足功夫,並且要借助互聯網玩法來走近年輕消費者,提升消費體驗。

謀變

旺旺不是一成不變的。2014年以來,這家企業正在酸奶、乳酸菌和奶粉新領域開疆拓土。

2011年11月2日,旺旺與日本森永乳業一拍即合。中國旺旺旗下南京大旺食品與森永乳業訂立了一份技術使用許可協議,森永同意許可南京大旺使用生產某些冷藏食品,包括酸奶和其他冷凍乳制品所需的相關技術。

森永乳業是日本一家以生產銷售乳制品為主的大型綜合食品公司,產品主要包括牛奶、飲料、冷鏈咖啡、酸奶、甜點、冰淇淋、奶酪、黃油、嬰幼兒奶粉、嬰兒輔食、高營養流食等。

2014年11月6日,旺旺與森永經過潛心研發,決定推出兩種低溫連杯酸奶:旺旺BB536酸奶和旺仔優酪乳。這兩款酸奶產品已經於2015年2月正式上市,目前銷售以華東市場為主。

對此,乳業專家陳渝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稱:“不管是常溫酸奶還是低溫酸奶,旺旺都具備兒童食品市場運作、渠道資源優勢,並且多年來對兒童消費心理和習慣都有深入了解,發力酸奶這類營養價值更高的產品業務,還是很有發展空間的。”

事實上,旺仔牛奶一直以來都被當成營養功能性飲料,尤其是前些年乳業市場產品過於單一的情況下,大受消費者的青睞。如今,乳品行業產品極大豐富,巴氏鮮牛奶、低溫酸奶等新品不斷推出,常溫奶都在追求到貨消費時間更短,產品更新鮮營養。

這種消費習慣和趨勢,也是旺旺謀變的原因之一。

“酸奶產品講求的是獨特專一,也就是說,產品所宣傳的菌種有不可取代性,所以我們與森永合作BB536,口感及產品特性上也著重濃郁厚實順滑的特色。”當記者問到,在上海及華東市場,旺旺如何與光明、味全、新希望等乳企抗衡時,旺旺集團相關負責人稱,在酸奶銷售渠道方面,旺旺相比其他企業來說稍弱,但是旺旺可以借助品牌力、風味上的優勢以及與大廠的技術合作,讓產品能夠自己跑動。

該負責人稱,產品生命力就是種自我營銷,同時旺旺還會在終端CVS或KA冷櫃上挨著競品去比拼,一步步侵略這塊市場份額。

不僅如此,旺旺還盯上了奶粉市場。2015年10月16日,旺旺集團旗下浙江明旺乳業與森永乳業在上海成立了合資公司,預計2016年年初,合資公司將正式開展森永奶粉進口、銷售業務。

事實上,森永乳業2011年就在上海成立獨資公司,在中國銷售日本國內及日本以外的國家及地區生產的產品,包括森永嬰幼兒配方奶粉。但由於受東京電力福島核事故影響,來自日本的產品進口受到限制,因此森永一直委托歐洲企業生產奶粉,再與旺旺集團合作,通過營業網點進行銷售。

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後,意味著旺旺除了零售奶粉外,集團已經從奶粉的進口階段就開始參與其中了。“未來是否有機會在中國大陸進行開發,都有待於我們建立起成熟的牧場管理及溯源系統。”從旺旺集團方面對於未來規劃來看,目前公司在奶粉業務板塊邁的步子還不算大。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463

廣汽集團謀變:密推新項目及人事大換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435.html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1238.SH,下稱“廣汽集團”)在“十三五”規劃元年加足馬力,正推進新一輪變革,包括人事調整以及加快資本運營等。

日前,廣汽集團與互聯網企業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大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期投資14億元,首次註冊資本金為2億元,推進互聯網生態圈項目實施。與此同時,廣汽集團正在緊鑼密鼓推進另一項重大項目。廣汽集團日前公告顯示,該企業在第四屆董事會第 25 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廣汽豐田 281B 項目的議案》,同意合營公司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 281B 項目的實施。項目總投資約 15.26億元(約 24770 萬美元),資金來源由股東增資 8257萬美元(約 5.08億元人民幣),其中廣汽集團按股比增資 4128.5萬美元(約 2.54億元人民幣),其余資金企業自籌解決。

值得註意的是,這一項目與此前多個投資項目有所不同,采取以代碼來命名。廣汽豐田內部人士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這個項目應該是保密信息,所以用代碼來代替,具體內容,除相關項目負責人外,廣汽豐田內部其他人也了解不到有關情況。

除了秘密投資一些重大項目,廣汽集團以及旗下子公司正醞釀新一輪的人事大調整。第一財經記者從廣汽內部人士獲悉,其中,現任廣汽本田執行副總經理郁俊將調往廣汽乘用車並出任總經理一職,廣汽乘用車總經理吳松則將升任廣汽集團副總經理兼任廣汽乘用車董事長,而廣汽本田副總經理鄭衡將接替郁俊出任廣汽本田執行副總經理,現任廣汽乘用車副總經理的袁小華調往廣汽本田,出任副總經理一職位。

據上述內部人士透露,上述人事調整,目前尚未發布正式的調令,但在集團內基本已確定,按照任免流程,具體的人員調整需要先在集團內部進行公示後再發布,預計這一輪高管變動將在今年7月1日左右完成。

這輪人事變動,在今年4月北京車展期間已現端倪,當時與廣汽本田新任總經理佐藤利彥一同出現在媒體采訪環節的並非郁俊,而是鄭衡。有接近廣汽集團的業內人士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廣汽集團高層調整的消息在廣汽集團內部已傳了一陣時間,郁俊從合資企業調往自主企業很正常,廣汽集團對自主板塊格外重視,吳松帶領著自主車企廣汽乘用車總算是熬出來了,晉升在預料之中,而其騰出的位置,由同樣是具備很強市場拓展能力的郁俊來接替。目前,廣汽集團人事調整處於微妙階段,接下來不排除還有更大的調整。

就在2013年,廣汽集團進行一場堪稱中國汽車界最密集的高層換防,時任廣汽豐田執行副總經理馮興亞、廣汽本田執行副總經理姚一鳴等高層皆調回廣汽集團,廣汽本田原副總經理郁俊接替姚一鳴擔任廣汽本田執行副總,廣汽豐田原副總經理李暉接替馮興亞執掌廣汽豐田。一年後,廣汽集團再一次進行人事大調整,其中原廣汽豐田副總經理鄭衡被調任廣汽本田副總經理。目前,廣汽集團將再次發動人事調整,主要集中在旗下廣汽本田和廣汽乘用車兩家企業,崗位涉及調整的吳松、郁俊以及鄭衡等高管,皆以銷售見長。上述接近廣汽集團的業內人士稱,廣汽集團近年來一改以往相對保守的形象,要成為國內領先的汽車集團,廣汽集團必須加快改革的步伐。

廣汽集團此前多次人事調整,為廣汽集團帶來活力並推動該集團前行。2015年,廣汽集團連同合營聯營公司實現汽車產銷127.39 萬輛和 129.97 萬輛,同比增長 4.54%和 10.86%; 其中自主品牌傳祺實現銷量19.51 萬輛,同比增長61.64%。該集團2015年合並營業收入約 294.18 億元,同比增長約 31.43%;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約 42.32 億元,同比增長約 32.48%。今年1~5月,廣汽集團銷量為59.51萬輛,同比大增29.07%,其中合資企業廣汽本田依然是廣汽集團旗下銷量最高的企業,同期銷量為22.39萬輛,同比增長14.15%,而該集團旗下自主企業廣汽乘用車則實現137.31%的高速增長,銷量達12.86萬輛。

目前,作為國內第六大汽車集團的廣汽集團,正推進“十三五”規劃的“1513”( 即1個目標、5大板塊、1個重點、3大突破)戰略實施,力爭“十三五”期末完成汽車產銷量達240萬輛,鞏固和提升自主品牌實力,加快落實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推動整車和零部件研發、制造升級、商貿和金融服務業結構優化,培育和布局大交通領域等戰略新興產業,欲全方位提升綜合競爭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08

高鐵蠶食傳統汽車客運 富臨運業進軍網約車謀變

高鐵線路的不斷開通和網約車的興起正在蠶食汽車長途客運,傳統運輸企業將不得不采取轉型戰略應對挑戰。

8月18日,四川省內傳統公路客運龍頭企業——四川富臨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357,下稱“富臨運業”)召開產品發布會,宣布企業實施轉型升級戰略並正式推出“天府行”APP。

近年來,公路客運逐年呈下降趨勢,客流分流嚴重。富臨運業2016一季報顯示,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01.3萬元,同比下降39.62%。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比去年同期減少5396.98萬元,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客流量減少致票款減少。

富臨運業董事長李億中表示,以前道路運輸企業幾乎沒有應收賬款,並引以為驕傲。然而,現在長途客運業績大幅下滑,每一條高鐵的開通都是對傳統長途客運的擠壓,尤其是200公里以上的。

四川富臨蜜蜂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還表示,滴滴、uber、神州專車、易到用車等為代表的網絡約租車和以高鐵為代表的新型運輸方式,已勢不可擋地快速占領、分化著傳統運輸市場,對傳統公路客運行業產生了一定影響。

富臨運業在其2015年年報中稱,隨著各種運輸方式競相發展,尤其是鐵路快速客運系統的高速發展,動車及高鐵網絡的不斷完善,已經並將持續對公路客運產生巨大影響;私家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自駕已經成為居民短途出行的重要方式;城市公交系統亦隨城市的不斷擴張而外延,也正蠶食著傳統公路客運市場;特別是以滴滴、Uber 為代表的網絡約車異軍突起,更在逐漸顛覆人們的出行方式。因此,公路客運已不再局限於行業內的競爭,更在於不同運輸方式之間就市場重疊部分的充分競爭。

目前,道路客運行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實現道路客運由傳統產業向現代服務業的轉變是當前道路客運企業謀求未來發展的重點。2015 年 10 月,交通運輸部辦公廳下發了《關於深化改革加快推進道路客運轉型升級的意見》(征求意見稿)。

此次富臨運業將其轉型升級作為“二次創業”。富臨運業目前擁有40余個車站、5400輛客運車輛,業務範圍輻射全國10余省(市)、自治區,服務區域達400多個地市,每年的客流達1.3億人次。這是富臨運業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深厚的客運管理經驗積澱。因此,轉型“互聯網+出行”領域,推出“天府行”平臺成為富臨運業的謀變之舉。

富臨運業相關負責人介紹,“天府行”定位為智能綜合出行服務平臺,平臺上擁有多種出行服務模塊。它既將傳統的客運業務如購票、租車、包車等從線下整合到線上,提升了客運服務的水平,另一方面又開發了如網約車、城際快線、分時租賃等創新業務,最大限度的滿足細分客運市場的需求,拓寬了移動出行的行業服務維度。

李億中將富臨運業的“天府行”概括為“5個平臺+1個計劃”。即將“天府行”打造成為"四川省家到家的智能出行平臺"、“四川省第一家公務車租賃平臺”、“四川省最大新能源租車平臺”、“四川省最大專車平臺”、“四川省本土第一家網約車平臺”和“天府行創業夥伴計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978

百億中國耳機市場 “謀變“

歌手周傑倫、汪峰,硬件廠商小米、魅族等一系列新勢力開始殺入耳機市場,甚至連百事可樂都打造出自己的耳機,原本四平八穩的耳機市場怎麽突然掀起了波瀾?

近期,耳機市場有些活躍,如果說小米、魅族、華為一眾傳統硬件廠商涉足耳機也能理解,那麽,周傑倫創辦耳機品牌TiinLab,以及早前汪峰創立FIIL耳機,則讓人有些詫異。不僅如此,近日,在線音樂平臺網易雲音樂也宣布重金投資本土耳機品牌音伏IN-VOICE,進軍音樂硬件市場。

與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的市場熱度相比,耳機市場似乎一直不溫不火。據觀察,中國耳機市場的容量一年接近200億元,然而高端市場被歐美日獨霸,低端市場則魚龍混雜。耳機市場的大部分利潤都被國外品牌商拿走,國產耳機品牌僅靠低端化存活。

消費領域品牌創新公司熱電場CEO羅希,參與了音伏IN-VOICE融資,他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耳機市場是個剛需行業,在現代社會,幾乎每個人都需要耳機;耳機市場又是個暴利行業,特別是在高端耳機市場,動輒上千元,而低端耳機市場大都處在100元以內,在500元價位的中端區域卻存在很大空白。目前,很多本土耳機企業希望借助明星IP、提高相關技術等措施差異化競爭發力中端市場,而與互聯網音樂產業結合也是本土耳機企業發力的方向。

音伏IN-VOICECEO鐘航接受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在網絡視頻領域,出現了大量音樂內容與硬件相結合的趨勢,大量互聯網電視、互聯網機頂盒發展起來;而在音樂領域,也會出現音樂與硬件相結合的趨勢,帶來市場變局。

百億耳機市場難覓中國品牌

目前,中國耳機市場的容量一年大約200億元人民幣規模,長期以來,中高端基本被德國、美國、日本的品牌把守,如AKG、森海塞爾、鐵三角、索尼、Beats等,其產品動輒幾千上萬元,主要用於監聽、辦公等專業領域。普及型有國內諸多不知名品牌在血戰,300元以下占比超過60%,不乏幾元、幾十元的產品,主要作為手機、PC等設備配件,廣泛見於消費領域。

耳機雖小,技術含量卻不低。由於缺乏自有知識產權,大量國產耳機一直以來只能用低成本、低技術含量、低價位的方式在低端市場生存。可以說,國產耳機品牌靠低端化存活,數得上號的耳機品牌卻鮮見本土身影。

與此同時,眾多消費者可能不知道,中國事實上還是最大的耳機生產國家,如森海塞爾、鐵三角、AKG、KOSS、拜亞動力乃至蘋果iPod等的耳塞和低階頭戴式耳機,基本都是不同的國內工廠提供的OEM或ODM。

尚普咨詢行業分析報告指出,中國耳機市場現在介於初始階段和中級階段,高中端市場被日美歐品牌占據,中國的自主品牌企業只能在低端市場進行低層次的競爭。中國幾乎生產了全球所有中低端耳機,占據全球耳機產量60%以上的份額,而“世界工廠”的美譽沒有為本土的耳機廠商帶來豐厚的利潤,大部分利潤都被國外品牌商拿走。

這樣的行業格局多年未變,直到近兩年,國內耳機市場謀變的氣息越來越重。

尋求差異化本土品牌逆勢突圍

受到技術、品牌等限制,本土品牌要想直接與鐵三角、AKG、Beats等品牌在高端市場競爭尚無可能,本土勢力更多是在中端市場發力。這兩年,很多本土手機制造商開始推出自己品牌的耳機產品,諸如小米、魅族、努比亞、華為等,而另一方面,很多歌星也開始希望借助個人影響力發力耳機市場。

然而,各大手機品牌更多還是依托手機銷售來帶動耳機銷售,而明星耳機也面臨不小壓力。小米生態鏈的耳機品牌1MORE宣布周傑倫以股東身份加盟,而周傑倫創辦的耳機品牌TiinLab也並入了1MORE;汪峰每年花三四千萬元研發費用,而國內銷售量卻並不算高,這些都預示著“明星IP+耳機”目前面臨較大成本壓力。

“通過明星加盟、代言、參與設計等方式,可以迅速提升耳機品牌的影響力,但這些耳機難以進軍高端市場,也很難與高端品牌搶食。”在音樂迷鄭元看來,“耳機不是一個簡單快消品,相比於短期內通過粉絲經濟獲得銷量,通過產品質量口碑積累形成長線消費更加重要。”

隨著網易雲音樂戰略入股一個新的耳機品牌“音伏IN-VOICE”,“在線音樂平臺+耳機”的模式開始出現雛形。

鐘航表示:“一直以來,本土面向中端市場的耳機品牌往往因缺乏好的技術而難以打動對音樂有追求的消費者,這部分消費者只能去購買上千元的海外高端品牌,如果能夠有一款價格中端價位,品質卻能夠符合中高端水平的耳機,我相信很多消費者是會願意買單的。”

不過,鐘航也意識到,對於消費者而言,要獲取好的音樂享受僅有耳機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好的音源,目前市面上很多音樂平臺的音樂文件都是壓縮過,音損很嚴重,需要有好的音樂平臺來提供更好的音源,同時帶來更多的用戶。

鐘航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隨著科技互聯網行業發展升級,在線音樂平臺網易雲音樂已經初步滿足我們聽高保真音源播放的標準。因此,音伏希望跟網易雲音樂合作。網易雲音樂方面,隨著用戶數突破2億,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後,急需通過硬件產品實現新的擴張,因此雙方迅速達成合作。

聚焦內容和音質能否突圍

不過,在網易雲音樂加盟前,即便是有國際耳機巨頭的生產、品控支持和Hi-end級別聲學團隊的專業支撐,及更低的成本優勢,音伏在創業之初還是面臨了很大的困境。

幫助音伏融資的羅希感嘆:“一開始,這家公司在融資過程中屢遭拒絕,並且受到很多質疑。智能、降噪、藍牙等熱門概念是當下資本市場所看好的,放棄這些功能,在內容和音質上下手,在一片紅海市場中其實是非常冒險的,更何況還是定位在五六百元、原本不被青睞且一直亮點空白的中端耳機市場。”

與此同時,在線音樂平臺的加盟,迅速幫助音伏IN-VOICE建立了內容差異化。網易雲音樂希望與耳機硬件公司形成戰略合作,把耳機作為其音樂布局的重要環節,而不是單純看耳機本身的價值。

事實上,目前市面上,無論是手機商,還是歌星,都只從價格或市場差異化角度,避開幾大國際品牌,而把音質和內容作為核心賣點的路徑,還沒有本土公司嘗試過。此次,雖然有網絡音樂平臺的助力,本土耳機品牌能否逆勢突圍,還需要看這些公司能否真正生產出質量接近甚至達到國際大牌水準的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5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