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誰說香港人仇富?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08.html

說香港人「仇富」,其實相當冤枉!不知從何時開始,香港人無端被人標籤為仇富。香港人從來都沒有仇恨有錢人,香港人仇恨的,其實是「奸商」。

有人認為香港社會「仇富情況」日漸嚴重,到底是未搞清楚,還是故意將港人標籤為「仇富」,企圖轉移社會視線以淡化「仇商」的情緒?

「仇 商」情緒其實很早之前已經蘊釀,例如早年各大小超級市場為了擴大市場份額,紛紛以低價搶客,趕絕了米鋪和糧油雜貨鋪,其中公共屋村的小商鋪影響最甚。好 了,市場份額差不多壟斷後,各大集團的超市又將其店鋪升級,連街市也納入其中,變身成真正的「超級市場」,鮮魚鮮肉鮮雞菜蔬一應具全,從前在街市擺檔的小 商販唯有結業,或者索性到超市打工賣菜。

本來呢,幫大公司打工賣菜也不算差,可是大集團為了「股東利益」,紛紛將員工變成自僱或者索性將其工作外判。清潔工看更等的基層職位就更慘,工資有減無加,工時卻有加無減,基層市民早以怨聲載道,不過沒有人肯真心為他們發聲,去為他們爭取甚麼罷了。

基 層市民如是,中產市民也一樣,他們用了畢生積蓄去買樓自住,為的只是有個安樂窩可以安居樂業。本來發展商買地起樓賺錢是天經地義,可是,又是為了「股東利 益」而不斷興建發水樓。發水比例由從前的0%到現在的30%,而且還要處處賺到盡,建築用料手工差不在話下,單位到處都有柱位及橫樑,想買件傢俬剛好擺放 在內也很難,難怪現在為客人度身訂做傢俬的公司成行成市了,而賣現貨的傢俬店則來來去去那幾家在掙扎求存。

發水高用料差也算了,都只是一次過被搵笨,但連選擇屋苑的管理公司、互聯網供應商、電話線供應商、電器維修供應商等等,發展商也要插一手,叫中產市民如何順氣?

近日又有企業在加時薪的同時卻又在計算工資時掦除吃飯時間,人工好像加了,但實際比以前更少,將「仇奸商」的情緒進一步升溫。

政府籌辦「關愛基金」能對「仇商」的情況起作用嗎?如果用錢可以解決的就根本不是問題了。問題徵結在那裡也未知,要化解仇商情緒?講笑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77

能跟誰說真心話 人在中環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13.html

到上海出trip,晚上約左舊朋友Ivan到酒吧聚聚舊。

Ivan七年前左右,被公司派註上海。朋友當日認為自己仲後生,而且男兒志在四方,離開香港咪離開香港囉。調派外地既報酬係升職加薪。幾年間,Ivan既 職位升到好高啦。上年本來公司想調返佢返黎香港,點知佢一口就拒絕左。理由好簡單,幾年前佢識左個上海姑娘,冇幾耐仲結埋婚。早幾個月前仲幫佢生左個女。 Ivan雖然係香港人,但其實早就響上海落地生根。

「個個留響度唔願走既香港人,都係同我差唔多既故事架啦。」朋友響我耳邊大嗌,但係十呎之外有隊Live Band響度大唱搖滾音樂,令我依然聽得好辛苦。

「不過CK…」Ivan繼續響我耳邊放聲大叫:「覺唔覺,我地人到中年,要開心變得越黎越艱難?」

「點解咁講?」我喝了一口啤酒,出盡氣力在Ivan耳邊大叫:「你有錢有面有靚老婆家陣仲有個寶貝女,仲唔開心?」

「問你一個問題丫…」Ivan一臉認真:「你心裡面既真心話,通常會同咩人傾訴?」

「老婆囉。」我諗都唔駛諗:「唔通同個野都未識講既囝囝講咩。」

「CK,我好羨慕你呀。」Ivan苦笑:「我諗我能夠同你講既真心話,都要比同我老婆講既多。」

「你有d乜秘密唔同得你老婆講呀?」我說:「你好爛滾咩?還是你有感情缺失講唔出口呀?」

Ivan結婚既時候,我都有飛上黎飲。佢太太係個廣告模特兒,當然係樣靚身材正。我當時仲笑佢,唔怪得你唔肯返落黎香港啦。除左外表吸引之外,我其實對佢太太既為人,完全係一無所知。從前常聽到有朋友提醒我,要小心上海姑娘,她們對你可以很溫柔,但婚後卻可變成另一個人。

「有缺失還好…」Ivan嘆了口大氣:「只係婚後先發現,彼此既價值觀可以差距咁遠。」

我冇問Ivan,所謂差距得好遠既價值觀到底係d乜野。我有好多朋友,會話自己既另一半「唔明白」自己。因為反正佢地唔明,所以心裡有咩說話,都廢事同另 一半講。其實另一半「唔明」,我反而覺得問題未必係好大。一個人明白你與否,有時要講資質,有時亦要講相處既時間。大家有心去了解,經過時間既累積,唔 明,好多時可以慢慢變到明。

價值觀有差距,我反而覺得係個更難搞既問題。我聽Ivan所講,佢果位模特兒太太,並唔係如好多朋友所遇到既「另一半唔明」問題。相反,佢太太聰明伶俐,對Ivan既價值觀能夠充份理解,但理解卻唔等於認同。然而當兩公婆既價值觀差距太大,問題就出現。

「只可以靠包容囉。」我將剩餘既啤酒一口飲完:「祝你好運呀朋友。」

講就容易。包容,需要太多智慧。

兩個唔同既個體,價值觀好難話會exactly一樣。即使我老婆跟我自己,亦有好多細微既地方,響價值觀上係有差別。只係差別既位置唔係咁vital,又 或者差別既程度並唔係太大,冇超出到大家既包容能力之外。我有時好難明,當兩個人拍拖打得火熱既時候,到底可以蒙閉到幾多理智,令價值觀本來就南轅北轍既 兩個人,都可以走埋一齊?

OK,我係男人我明白。面對樣靚身材正既棟響面前,能夠蒙閉既理智又必然會多一些。

飲完酒,我從嘈吵不堪既酒吧內走出來,街上既寧靜,忽然變得珍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03

誰說藍籌股沒行情?那是過去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e1ws.html
  誰說藍籌股沒行情?那是過去。4月,藍籌股雖然沒有紅得發紫,但關注度在穩步提高。近期,隨著地產、金融等藍籌板塊的悄然走強,藍籌股猶如在破曉前潛行,悄然給市場以驚喜。隨著創業板退市制度的出爐,小盤股承壓將推動資金更多地流向藍籌股;在管理層的呵護下,滬深300ETF基金的火爆發行,也為藍籌股的走強奠定了基礎。

    一季度,藍籌股獲得了機構資金的增持,五月份,藍籌股行情能否開花?

   郭樹清上台以後打壓垃圾股,力捧價值藍籌股,這是非常值得稱讚的,跑贏一輪大牛市就得聽黨的話。但最近一段時間的盤面情況與郭樹清有點相左,業績增長、估值合理甚至低估的公司出業績時反而被打壓,垃圾虧損股連續漲停,盤面一個字「亂」,算到本週,創業板個股大幅下挫才給點面子。

    石化雙雄、銀行股一定是未來行情的中流砥柱,現在價值也被低估了嚴重。現在美國的銀行股這幾年整體盈利是下滑的,富國銀行每年也不過個位數的盈利增長,但PE也達到10倍以上,再看美國的強生、寶潔、麥當勞、可口可樂這些公司近幾年業績也都是個位數增長,但PE都在20倍以上,按照如此類比,A股的一線、二線藍籌公司動輒每年20%、30%以上的增長,PE在10倍左右,至少比美國的同類公司低估了一倍以上。

    反觀創業板,最近一季報顯示創業板的盈利情況在惡化:在已經公佈的創業板企業一季報中,佳訊飛鴻、啟源裝備和新大新材等公司均出現了淨利潤同比下滑的情況。而在創業板第一季度業績預告中,「報憂」更是比比皆是。截至4月26日,已經有310家創業板公司根據深交所的要求披露了2012年一季報業績預告,佔全部創業板公司總數及市值的99.65%。然而,在這310家公司中,預虧、預減的創業板公司數量明顯多於預增公司數量。僅有43家公司預增,181家創業板公司預告第一季度業績為「略增」,業績出現負增長或者虧損的公司達到86家之多。

    很多創業板大股東上市的目的就跟PE一樣,並不是為了企業的長期發展,而是賺一把就走。因此上市前和限售期內不惜用盡各種手段包括造假拚命做高業績,以求賣一個好價錢,一旦套現得以實現就被打回原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26

房產稅:誰說另一隻「靴子」要落地?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238

一則來自國土資源部官網上的小新聞,再度引爆了「房產稅」山雨欲來的話題。但事實上,無論是湖南湖北地稅部門在做的所謂房產稅試點準備工作,還是各種或明或暗的稅務部門的動作,現階段都未涉及向居民徵收房產稅。

徵收房產稅僅僅是整個房地產稅制改革的一個環節,如何迴避重複徵稅、如何壓縮土地出讓金讓地方政府擺脫土地財政,以及如何通過人大的立法程序,至今也沒人給出確切的答案。

房產稅要來了?

自從2011年兩城市進行試點之後,對於全面開徵房產稅的擔心在人們心中不斷發酵醞釀。只需幾句流言蜚語,這個恐慌感就可以被迅速調動起來。

2012年8月20日,國土資源部官網稱,湖南湖北正在制定房產稅試點的細則,包括向個人已購二套房徵稅。儘管這個消息只是其下屬《國土資源報》轉載其它媒體的三手新聞,還是被部委官網的特殊身份充分放大和激活了。是日夜,該消息自國土資源部官網上消失。

8月21日,湖南省地稅局直接否認接到過試點通知,湖北省地稅局新聞發言人徐正北倒是承認了正在制定細則,卻在第二天慘遭闢謠。8月24日,南方週末記者前往湖北地稅採訪,徐正北整日都未現身。

而國稅總局一位內部人士和湖南、湖北兩地的一些稅官均向南方週末記者證實,兩湖確實在進行一些房產稅改革的準備工作,也不排除成為第二批試點的城市,但試點的大方向是「房產稅和城鎮土地稅的合併」與「按照評估值計稅」,而且是向企業徵收,暫時不會效仿第一輪上海和重慶兩座城市的試點。

2011年1月28日,上海和重慶開始房產稅試點,分別向居民的增量購房和存量高檔房徵稅。接近國稅總局的一位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透露說,「並非不想擴大上海重慶的模式,只是至今沒有地方政府主動承擔。」

一如既往,中央財稅部門至今未對傳聞做出任何回應和解釋。進入本週,央行網站上僅刊登了一篇調研報告《房產稅應取代限購政策》,又有消息稱住建部的《房地產業十二五規劃》初稿中對房產稅表示支持。傳聞依然是傳聞。

而據《經濟參考報》報導,8月29日,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上表示,將穩步推進個人住房房產稅改革試點。這樣的官話好像什麼都沒說。

名詞解釋

房產稅

作為一個稅種,是以房屋為徵稅對象,按房屋的計稅余值或租金收入為計稅依據,向產權所有人徵收的一種財產稅。現行稅法中,它面向持有房產的企業和獲得了租金收入的個人徵收,對個人非經營性物業免徵。2003年中央政府首提房地產稅改革,計劃向個人住房的保有環節徵稅,這類稅種在國際上統稱為物業稅,中央政府也進行了多年的物業稅空轉試點。但在2011年上海重慶開始試點徵收相關稅種時,中央最終確定沿用了已有的「房產稅」這一稅種名稱。這一名稱目前在中國也已成為「房屋保有環節稅收」的大眾提法。

房地產稅

作為一個稅種,現行稅法中並不存在。1984年將房地產稅分成了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兩湖」試點的核心是合併這兩個曾經分開的稅種。

作為一個通用名詞,指的是2003年中央首次提出房地產稅綜合改革,包括:完善分稅制,將房地產稅作為地方稅,成為級次較低的地方政府的重要稅收來源;整合簡化稅種,將房屋和土地合併徵稅,將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合併為房地產稅,取消土地增值稅等等。在官方關於開徵房產持有環節稅收的表述中,房產稅和房地產稅的表述均有出現。在專家看來,房地產稅改革包含了「地」,是更為合理合規的改革方向。

「兩湖」在做什麼 

國稅總局一名官員也在一個非公開的小型座談會上表示,「假如今年底或明年初兩湖試點,也是先工商業再居民,什麼時候過渡到居民,這個事情太敏感,我也說不準」。

關於這個敏感的話題,湖北鄂州地稅局的一名副局長在拒絕透露姓名的前提下,依然矢口否認了鄂州是房產稅改革的試點。

但當南方週末記者提及「房產稅和城鎮土地稅合併」之時,這位副局長承認,他們正在對現有徵收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的企業依照評估價值進行測算。

「我們收集了哪些企業有多少房子多少地,以前要交多少稅,如果合併後按照評估值計算要交多少,也研究了多高的稅率更合適。但目前也只是把數據報到省局,至於省局怎麼用,會不會讓我們試點,不知道。」他也確認了湖北省目前只有鄂州在進行這項測算。

湖南省湘潭市地稅局一名科長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項工作湘潭也在做,只是因為省局沒有確定稅率,所以統計和錄入了企業的房子和土地的評估值,沒有進行具體計算。

兩湖關於房產稅的改革方向2011年年底已經定下。2011年12月的全國部分省市財產行為稅工作座談會上,國家稅務總局財產行為稅司司長陳傑公佈了2012年要做的四項稅收政策改革,其中之一就是在湖北、湖南開展房產稅、城鎮土地稅合併的改革試點,對企業和單位按評估值徵稅。

城鎮土地稅的稅率並不高,在大城市也不過是每平方米每年30元左右,對於企業來說九牛一毛,合併到房地產稅中的意義何在?房地產稅改革專家組顧問曲衛東認為,這是房地產稅改革的原則性方向,因為相關稅費中有很多不合理不科學之處,需要簡化整合清理,這一次合併只是開始。曲衛東還提出過合併城市建設維護稅和教育費附加稅的建議。

「房土合併徵稅,取消土地增值稅等」是早在2003年中央首提「房地產稅改革」時就設立的一個改革方向。只是在隨後的房地產市場暴漲之下,改革目標越來越遠,房地產整體稅負卻越來越高。

如此看來,如此鬧騰的兩湖新型房產稅試點似乎暫時與向居民徵稅關係不大。國稅總局一名官員也在一個非公開的小型座談會上表示,「假如今年底或明年初兩湖試點,也是先工商業再居民,什麼時候過渡到居民,這個事情太敏感,我也說不準」。

不過,包括鄂州和湘潭在內的全國多個城市都在進行的另一項工作「存量房交易評估系統」,顯然是在為個人存量房徵稅做準備。

就在上海重慶正式開始試點前兩個月(2010年11月),財政部國稅總局低調發文要求各地推進房地產評估技術。這項技術的核心是建立存量房評估體系,最直接的目的是堵住二手房交易的稅收漏洞。文件沒有諱言這同時也是「為房地產稅制改革提供思想、人才和技術上的儲備」。

2012年5月至9月,全國三十多省市的七十餘名稅務官員還專門來北京上一個「房地產估價技術應用」方面的培訓班。這個由國稅總局委託人大公共管理學院辦的培訓班也成為這輪房產稅傳言的註腳之一。項目負責人曲衛東指出,這就是一場普通的培訓班,外界不應賦予太多意義,但他也沒有否認這是在為房產稅改革提供人才儲備。

財政部在文件中給出的時間點是2011年7月1日前各地完成試點,2012年7月1日全面推行。湖南湘潭和廣東廣州等多個城市都很好地執行了這個文件,湖北鄂州正在推進之中。

烏龍始末

「房產稅與房地產稅改革不完全是一回事,下一步也有可能包括上海重慶模式的房產稅試點擴大,但從中央層面來說,房地產稅改革才是長期的改革方向。」

「房產稅和城鎮土地稅合併」,兩湖正在準備,但畢竟沒有明確要試點;「存量房評估計稅工作」,兩湖在做,但全國各地也都在做。回過頭來看這一起疑似烏龍事件,湖南的直接否認和湖北的先承認再闢謠,其實都不算說錯。

湖北省地稅局新聞發言人徐正云說,房產稅改革徵收細則正在制定中,只是不確定怎麼征什麼時候征,這沒怎麼偏離事實;第二天,湖北否認了這個說法,說正在進行的是二手房交易的市場價值評估,也可以理解為更嚴謹的表述。而湖南方面的「沒有接到通知、沒有具體部署」更加政治正確、事實無差。

過去半年中,兩湖有可能成為下一批房產稅改革試點區域的新聞並不少;國務院樓市督查組回京後,房產稅加速擴容的大道小道消息更多。但這一次驟然成為焦點新聞,除了部委官網轉載,更關鍵的還是那句「對個人已購二套房徵稅」。

追本溯源,這句話其實是一家房地產專業媒體的記者以群眾身份向國稅總局財產行為司諮詢而得來的,8月17日刊發,隨後被國土資源報發現並轉載於國土資源部官網之上。8月29日,南方週末記者再次致電國稅總局財產行為司,對方拒絕提供此類諮詢。

由於2011年年初開始的第一批上海重慶試點面向的是個人住房,試點一年半後,擴容聲音不絕於耳。公眾對於第二批試點的普遍想像仍然是面向個人住房,這也最關乎公眾的切身利益。

「這個理解有一定的偏差。房產稅與房地產稅改革不完全是一回事,下一步也有可能包括上海重慶模式的房產稅試點擴大,但從中央層面來說,房地產稅改革才是長期的改革方向。」國稅總局有關人士在前述非公開的座談會上表示,他個人也認為現有的房產稅試點是不合規的。

不過,據一位接近國稅總局的專家透露,中央財稅部門並非不想進一步擴大對居民住房徵稅的試點,問題是今年至今還沒有一個地方政府願意主動承擔這個試點工作。「誰都不願意冒房價下跌進而財政收入減少的風險。」

近日再次爆出的地方稅務官員紛紛上京諮詢房產稅徵收辦法和試點影響一事,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到,進京官員均來自省級稅務系統,而非具體承擔試點工作的地市。「即便不少地區的確面臨土地財政收入減少的問題,但試點房產稅帶來的稅收增加實在杯水車薪,還要冒著試點初期房地產投資進一步下降的風險。」接近國稅總局的專家分析。

普征還有多遠

「成為一個主體稅收份額需要佔40%,連所得稅上升到一個主體還差很遠,財產稅更不用說了。怎麼可能用房產稅取代土地財政?」

身為一名房地產商,陽光100副總裁范小衝倒是一直以來都在支持開徵房產稅。「我們這個行業受夠了今天限購明天限價的行政調控手段,而合理合規的房地產稅收制度,才是更長效更市場化的調節機制。」

范小衝心中理想的房地產稅改革前景是:地方政府獲得了可持續的稅收來源,改變一次性賣地的政府行為,提供更好的公共配套服務;購房者交易環節的稅負少了,持有環節稅負多了,從而釋放出大量存量房,市場結構更加健康。

但現實卻很複雜。「賣地的規則玩了十幾年,忽然間改變規則,實施的難度和阻力都很大。」他說,只能先易後難,還要配套一系列的財稅制度改革,比如中央和地方的分稅關係,比如解決好土地出讓金和房地產稅重複徵稅的問題。「有出讓金,就不應該再重複徵稅。」 

那些持激烈反對意見的人,也是認為這些問題難以解決。國稅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明確表示,房產稅成為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短期內並不現實。「成為一個主體稅收,份額需要佔40%,連所得稅上升到一個主體還差很遠,財產稅更不用說了。怎麼可能用房產稅取代土地財政?」

前述國稅總局內部人士的意見是,中央層面一旦開徵房地產稅的時候,會採取措施大大壓縮土地出讓金的比例和厚度,壓縮到比較低的比例,但不會取消。

但是,如何壓縮,能否壓縮,難以想像。迄今為止,中央財稅部門始終沒有給出明確的改革解決方案,只是一再強調向個人住房徵稅的方向不變。全面普徵個人住房持有稅雖然仍然遙遠,但在漸行漸近。

「今年兩會後,越來越明確的方向是房地產稅改革,而非簡單粗暴的開徵房產稅,往這條路上走是正確的,但我們也呼籲中央財稅機關能主動向公眾解釋清楚——房產稅和房地產稅改革不是一回事,並盡快給出更加明確合理的改革解決方案。」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2012年8月23日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這麼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02

誰說香港沒有創業精神? 內線人

http://mymoneyinsider.com/?p=4139
誰說香港沒有創業精神?我認識年輕人Chris仔,在我上班的地方附近,經營了一間網上汽車出租公司,把自己的理想一步一步實現起來。本來,Chris仔與很多大學畢業生一樣,也會認為銀行業是自己最理想的職業,不過,自從他發現了歐美有不少網上汽車分享公司做得相當成功,便一心想在這方面開拓一個新天地。

很多男生都想每個星期駕駛不同靚車,尤其是正在追女仔的,誰不想駕車載女伴到南區的海邊浪漫一番,踏著細沙耳語看日落,又或把車子駛往飛鵝山兜風,也是個好主意。可是,除了自己正在駕駛的那一部車子以外,又何來每個月也能試到不同的靚車呢? Chris創立的Carshare就可以幫到你。

Carshare.hk平台為到車主以及租車人提供中介人服務,私家車的資料均經過公司專人核實汽車的顏色、型號、設備、車齡、所在地等資料,無花無假,只要租車人願意付出每小時一百幾十(因應不同車子型號,租金不同)的價錢,且承諾到駕完時入滿汽油,便可租到心目中的Dream Car。

說實在,Carshare的服務介面簡單易用,車主可以Facebook登入,留下出租汽車資料,又或是在網上留下手提電話等個人資料,便會有專人跟進出租事宜。

記得讀大學時,有個同學剛好考了車牌,滿心歡喜,到車行去租了一部二手車駕駛,載我們一班同學去兜風,可惜新牌仔駕術不精,不小心撞爛了租來汽車的車頭,而那個同學當年年少無知,沒有留意到車子有沒有跟保險,令到這位同學須賠償一萬多元。當時作為學生哥的他,肉赤得很,做多了三份補習才可補番條數。在Carshare租車,可保證上述事件不會發生,皆因公司會為到每架參與計劃的汽車購買保險,就算萬一不小心弄壞出租的車子 (當然大家也不願這件事發生),保險商也會理賠,故此在這裡租車是有保障的。

事實上,如Carshare這類的經營模式,在外國相當流行,美國的Zipcar便是以這種模式經營,為租賃者和出租者提供便利,亦證明只要達到一定的規模,這種模式便能生財。香港屬於名車的集散地,街上的靚車多的是,週末駕車,也是看法國電影與飲咖啡以外的中產風尚,料此門生意有得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74

《誰說大象不能跳舞》讀書摘錄 米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34cdc1010166hf.html

誰說大象不能跳舞, Who Says Elephants Can't Dance? By Louis V.Gerstner

 

郭士納剛上任第一次到IBM總部,發現CEO辦公室裡沒有電腦。

60年代,S/360的誕生使得IBM主宰了將近30年的時代,20世紀60-70年代的IBM,與80-90年代的微軟相似,都抓住了重大的技術革新的機遇,並給市場帶來了全新的客戶群;兩家公司也都建立了自己在市場上的主導地位並大獲其利。
對於IBM,當時重大的技術革新來自於集成電路的出現。

在開放性的UNIX環境中,許許多多的公司都可以為整體解決方案製造部分產品,這打破了IBM的設備整體控制權。
由於IBM並沒有認為個人電腦將會挑戰IBM的核心企業設備,因此放棄了對個人電腦最高的價值部分的控制,而微軟擁有了操作系統,英特爾擁有了微處理器,從IBM手中奪取了行業最高控制權。

信息技術產業將變成以服務為主導的產業,而不是以技術為主導的產業。

IBM現在關注的是另一個不同的層次:客戶的業務流程以及我們如何才能將世界級的技術,既包括我們公司自己的技術,也包括其他主導性公司的技術,引進到這些業務流程中來。

當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組織文化將很難發生變化。這時候組織文化就會成為組織轉型和改變自己的適應能力的巨大障礙。他們無力改變那些在一個截然不同的時代所建立的高度制度化和複雜的公司文化。

真正偉大和成功的公司,都能購堅持自己的基本業務並在某些時候進行艱難的自我更新。這些成功的公司不會貿然進入一個自己不知深淺的全新行業大潮中。
太多的執行官並不知道,人們只會做你檢查的事情,而不會做你期盼的事情。
執行就是把戰略轉化為行動,並對其結果進行測量。良好的執行,包括樹立一個可測量的目標並讓人們為這目標承擔職責。

一家公司有效的戰略執行,是建立在以下3個基礎之上的:世界一流的業務流程,戰略的透明性,高績效的公司文化。

最優秀公司的利潤增長一定是快於營業收入的增長。這些優秀的公司能夠出色地管理好邊際利潤和開支。他們理解,是現金流而不是營業收入推動企業的成功。

全球化正在引起生產力過剩,以及由此引發的商品化和價格下降。流程創新即公司的營業方式,將與公司的產品創新同等重要。

證券分析師應關注以下決定股東價值的5個方面:
1. 在一個成長型市場或者細分市場中,該公司是主導力量嗎?
2.在這些細分市場中,該公司能夠保持或者增加其市場份額嗎?這種市場份額能夠給公司帶來持續的優勢嗎(成本、技術、質量方面的優勢)?
3. 增加的市場份額能夠給公司帶來現金流的增長嗎?
4. 該公司是以明智的方式使用現金嗎?
5.管理團隊的言行與股東的利益一致嗎?執行官擁有公司的大量股票嗎?(還是相反只持有公司期權)他們是以分紅的形式給股東返回現金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578

誰說人是理性的 Recordset of Bicky

http://bickyacc.blogspot.hk/2013/11/blog-post_28.html
這是一本有趣的經濟學科普書,可我作為一個熱愛經濟學的不學無術之人,書中好些觀點我是不敢苟同的。而更為嚴重的一點是作者以他眾多的小實驗來證明經濟學的最基本假設"人是理性的"是不準確的,是誤導的。但是,我將會試以下文以來反駁書中的一個例子,從而證明這個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站得住腳的。

我所要反駁的實驗是本書中第三章中的免費朱古力實驗(頁93)。

實驗是這樣的,作者開設了一個攤檔販賣兩種朱古力,並在其上掛著一張大標示牌,寫著:"朱古力,一人限買一顆",但是標價則設計成要等受吸引的人走到檔前才看得到的大小,作者如此作法是為了避免所謂的自我選擇偏誤(見頁93註一)。作者販賣的兩種朱古力是:瑞士蓮松露朱古力及賀喜 Kiss 朱古力。

實驗一開始時兩款朱古力的售價分別是松露朱古力 0.15 美元和 Kiss 朱古力 0.01 美元,而顧客之中有 73% 選擇了前者,而後者則只有 27% 的人選擇。而當作者把兩款朱古力同時降價 0.01 美元後,即松露朱古力售 0.14 美元和 Kiss 朱古力免費派發,它們的受歡迎程度隨即變得非常不同:選擇松露朱古力的降至 31%,而選擇 Kiss 朱古力的則升至 69%(頁94)。看著這結果,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為什麼沒有放棄選擇的人呢?在有免費選擇的情況中,我還可以理解沒有人放棄選擇,但是當兩項選擇都有代價的時候,沒有人放棄選擇則有點奇怪。我想或許是因為放棄選擇的人數太少,作者認為可以忽略不計;但另一個更壞的可能是,作者只計算成功完成實驗的人數!而如果作者真的只計算成功完成實驗的人數,而不計算放棄選擇的人,則整個實驗可說是不完整的。

可能是這次實驗可挑剔的地方實在是有點多, 所以作者在本章末附加了一頁"附錄"來解釋在什麼是經濟學上所謂的利益最大值。可我以個人之愚見是,這附錄突顯了經濟學中一個充滿陷阱的概念:效用。效用是什麼呢?經濟學家也不可能完全的無疑問的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效用是一種極其武斷的概念,以武斷的概念推導出來的答案,當然也只是一個武斷的答案。如果一些學者憑這些武斷的答案來論証自己的觀點,或許他們才是最不理性的一群。

要反駁這實驗,我使用的是更為基本的經濟學概念:機會成本。首先要指出的是,在經濟學中,機會成本才是真正的成本。而真正在選擇過程發揮影響力的是那一刻的"邊際(機會)成本",而之前已經付出的(機會)成本則為"上頭成本"。是時候進入本文的中心了。

假設你在路過時看到這實驗的標示牌,這時候你要作出一個選舉:
  1. 你要麼繼續向前走快點到達目的地,而這選擇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買一顆朱古力滿足自己。
  2. 你要麼轉向攤檔走去,而這選擇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快點到達目的地。

如果你選擇向前走忽視這買朱古力的機會,那故事就此結束。但當你選擇走向攤檔看到兩款朱古力及它們的售價時,你會面對三個選擇:
  1. 你花 0.15 美元買一顆松露朱古力,即你的機會成本是這 0.15 美元所能帶來的第二最高享受
  2. 你花 0.01 美元買一顆 Kiss 朱古力,即你的機會成本是這 0.01 美元所能帶來的第二最高享受
  3. 你不買任一款朱古力,即你的機會成本是吃掉一顆朱古力所能帶來的最高享受
在這階段,無論是作者還本人都認為人總體是理性的,因為我們在暗地裡都認為交易費用為零,即所有人都擁有市場上所有訊息,具體點就是我們假設所有人都知道 0.15 美元是不可能在市場其他地方買到一顆瑞士蓮松露朱古力。但在這樣的假設下,竟然還有 27% 的人選擇賀喜 Kiss 朱古力!因此,我們可以退一步來說,如果交易費用不為零,但總體來說我們都知道為得到瑞士蓮的朱古力的機會成本比得到賀喜的為高,於是乎我們可以這樣子說:
  • 瑞士蓮朱古力機會成本減賀喜朱古力機會成本大於 0.15 美元機會成本減0.01 美元機會成本, 所以有比較多的人選擇瑞士蓮朱古力
那 27% 的小眾呢?既然我們知道有交易費用,或許對這些人的選擇我們可以說成:
  • 瑞士蓮朱古力機會成本減賀喜朱古力機會成本少於多花 0.14 美元的機會成本
是不是很悶蛋很理性呢?那我們進入作者所謂的不理性的世界吧。同樣的情況下,就是你看到 Kiss 朱古力售價為零的時候,你還是要面對三個選擇:
  1. 你花 0.14 美元買一顆松露朱古力,即你的機會成本是這 0.14 美元所能帶來的第二最高享受
  2. 你花 0.00 美元取一顆 Kiss 朱古力,即你的機會成本是。。。我想了很久也想不出來,所以應該是零吧
  3. 你不買(取)任一款朱古力,即你的機會成本是吃掉一顆朱古力所能帶來的最高享受
第一選項及第三選項都有機會成本,唯獨第二選項沒有(這也是為什麼我在第三段中質疑在二者都要收費卻沒有人選擇放棄的原因),於是很理性地有 69% 的人選擇不花任何成本去享受一顆 Kiss 朱古力,而忽略了售價遠低於市價的瑞士蓮松露朱古力!簡單地說就是:
  • 機會成本大於零機會成本
如果真是要說人是不理性的,應該是另外那 31% 的人,因為對他們來說:
  • 0.14 美元的機會成本少於零機會成本
很不理性是不是?其實不然,這應該歸功於廣告行銷的效力。因為廣告行銷的作用,使到有 31% 的人在面對瑞士蓮松露朱古力時,覺得花 0.14 美元的機會成本為負值!深入一點說,如果交易費用為零,應該所有人都選擇零機會成本的選項;然而這實驗卻告訴我們交易費用,就算在如此單純的環境下,也可以是非常之高,甚至高得使花錢的機會成本變為負值。當然你可以說這不是廣告行銷的原因,而是各人的口味不同。可我要指出的是,要是我們真的重視品質甚於機會成本,那麼選擇松露朱古力的人不會從佔 73% 跌至 31% 之譜。如果此分析成理,我們甚至可以指出廣告行銷會增加個人的交易費用,而非傳統智慧說的有減少交易費用的效果(怪不得我們心底裡或多或少討厭廣告行銷)。

作者在這個實驗中指出,"免費"這兩個字的神奇魔力,使人們忘記了追求最大利益,而這一行為明顯地與經濟學的基本假設"人是理性的"有所衝突。因此作者認為要不是人是不理性的,就是人不一定會追求更大利益,從而推導出傳統經濟學是不能夠正確地解釋人類的行為。而我則認為傳統經濟學對人類行為是有莫大解釋能力的,只是其中概念很難正確掌握,而使到有些人認為經濟學只是象牙塔內的東西,與真實世界已經脫了節。

ISBN: 9789862166727
作者: 丹.艾瑞利 Dan Ariely
譯者: 周宜芳 林麗冠 郭貞伶
出版: 天下文化


後記:寫文章比口頭辨論對思考一些抽象的概念更有益處。寫這篇文章時,我腦內好像重覆看了一遍這二十多年來閱讀過的經濟學論著。文中有幾點我本想多寫,可是連續想了三四天後,人變得有點累又有點懶,他日有機會才再寫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565

騰訊帝國15年爭霸之路:誰說我只會抄襲,不會創新?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5/57656.html

任何科技行業的領導企業,最大的競爭力必然是創新能力,一旦失去這種能力,失敗就將不可避免。騰訊亦然。i黑馬知道,很多童鞋看到這里大概會發出一聲冷笑:“騰訊不是只會抄襲?”但是一家生於草莽,沒有爹,沒有黨的關懷,沒有北大清華的水草滋養的企業,到底是怎樣的魔法在十五年間做到市值千億美元,比肩四大銀行的規模,位列全球互聯網四強的?僅靠抄襲可以做到嗎?讓我們把時針撥回到15年前,看看騰訊的創新之路吧。1,QQ是如何打敗ICQ的?1996年,ICQ誕生,瞬間風靡全球,到1998年的時候,這款軟件已經壟斷了中國的即時通訊市場。而在這一年,ICQ嫁入豪門,成為美國最大的互聯網集團AOL公司的旗下資產,有錢有人氣,地位不可撼動。1999年,QQ推出,只有兩個員工,也就是創始人馬化騰和張誌東,蝸居在深圳的一個民房里,埋首研發半年時間而成。這時候的QQ仍然很粗糙,但是中文界面使得QQ迅速引起了市場的關註。如果僅僅如此的話,QQ不可能獲得後來的成功,因為這個時候市場上已經相繼誕生了一批同類型的通訊軟件:PICQ、TICQ、GICQ、新浪尋呼、雅虎即時通……QQ憑借以下一系列的創新技術,迅速在同類型軟件中殺出重圍――首先,ICQ的全部信息存儲於用戶端,一旦用戶換電腦登錄,以往添加的好友就此消失,而QQ的用戶資料存儲於雲服務器,在任何終端都可以登錄聊天。其次,ICQ只能在好友在線時才能聊天。QQ首創離線消息發送功能,隱身登錄功能,可以隨意選擇聊天對象,可以有自己的個性化頭像。第三,ICQ通過來自給企業定制的即時通訊軟件獲利,而QQ堅持通過面向消費者的免費服務尋求商業化機會。可以說,QQ之所以能成功,在於他是中國互聯網史上第一家具有互聯網思維的企業,他和ICQ的根本區別,在於互聯網理念和軟件理念的差別。互聯網理念打敗軟件理念,這不是如今最流行的觀念嗎?但在15年前,小馬哥就已經領悟到了。市場永遠是精明的,他只把回報奉獻給用戶體驗最好的創新產品:到2000年的時候,QQ已經一統江湖,成為即時通訊市場上的王者。2,QQ群是如何打敗聊天室的?在QQ崛起的年代,上網=聊天室+新浪新聞+電子郵件。名頭最響的有新浪、網易、碧海銀沙等聊天室,最高峰的時候,網易聊天室的一個房間就有幾萬人同時在線。火爆網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的故事,就是發生在聊天室,多少人在網上做著偶遇“輕舞飛揚”的夢。俱往矣。聊天室的沒落,在於這種用戶關系是陌生人之間的,太不穩定,而QQ創新推出的QQ群,可以查看聊天記錄,可以自行定義好友名,將QQ從早期陌生人之間的關系,轉變為真實的用戶關系。這個時候,美國的AOL網絡集團市值達到1630億美元,站在巔峰時刻,旗下的AIM即時通訊軟件集成了ICQ的功能,也推出了聊天室的功能,並且擁有2000萬的用戶。但是,AIM軟件和AOL聊天室的功能是分開的,這使得AOL聊天室只能成為陌生人的聊天工具,並且,使用這兩個軟件的服務,還是要收費的:登陸AOL聊天室,每月要支付19.95美元的月費。如今看來,這真是愚蠢的不可思議,但在那個時代,軟件為王的時候,又是如此的天經地義。而美國的社交網站Myspace在2003年上線,Facebook直到2004年才上線,比2002年推出的QQ群誕生晚了1-2年。可以說,世界上第一個獲得商業成功的社交網絡,不是FACEBOOK,而是騰訊的QQ群。2002年8月份發布的QQ新版本,新增QQ群功能,好友手機綁定,攝像頭綁定,手機通訊錄保存在雲服務器,手機資料中新增好友手機類別、品牌、型號等信息。這些功能,讓QQ迅速轉型成為真實的社交網絡平臺,而QQ號也成為了人們的網絡身份證。2003年以後,QQ推出QQ秀形象、群相冊、QQ空間等功能,不斷深化滿足了用戶的潛在社交需求,使得其人氣一直保持旺盛。3,QQTM是如何打敗MSN的?MSN1999年開通即時通訊服務,依靠微軟的雄厚資本和WINDOWS的操作系統平臺綁定,到2001年的時候就已經打敗了AOL,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即時通信平臺。到2003年的時候,MSN已經擁有3億用戶,在幾乎所有的重要市場上成為第一,只差一個:中國。這一年,躊躇滿誌的MSN開始大規模殺入中國市場,開始了與QQ的交鋒。憑借免費綁定策略,高富帥的品牌形象,強大的hotmail郵箱和MSN新聞網站服務,很快就在商務通訊市場上占有了一塊地盤。此時的騰訊,形勢岌岌可危:QQ秀剛剛推出,還沒實現盈利,人才匱乏,為了生存,不斷賣身融資:40%的股份賣給了海外投資者,換回200萬美元發工資,而國內的投資者,根本沒有人願意買。2003年,騰訊推出企業版QQTM,正面迎擊MSN。此後通過一系列的技術創新,完美細致的用戶體驗,一點一點的挽回了高端用戶的心:UDP方式傳送文件速度更快,文件斷點續傳,文件直接拖放窗口,共享文件夾,屏幕截圖,好友分組,聊天記錄備份和快速查詢,短信互通,視頻會議,網絡硬盤,軟鍵盤密碼保護,個人名片……這一系列的技術創新,都是QQ首先推出,而MSN或者跟進,或者沒有的,忽然有一天,大家發現,白領們的工作溝通工具已經悄悄的又換回了QQ,而MSN已經悄無聲息的成為無人關註的龍套。4,QQ遊戲是如何打敗聯眾的?2003年的時候,聯眾是世界上最大的休閑遊戲平臺,他的創始人鮑嶽橋是UCDOS的開發者,中國軟件行業最早的技術大牛人。在聯眾的最輝煌時刻,他擁有2億註冊用戶,月活躍用戶1500萬,最高同時在線人數60萬,在中國、美國、日本、韓國架設有服務器,這樣的規模貌似是不可動搖的。2003年,QQ遊戲推出第一個版本,擁有打牌升級、四國軍棋、象棋三個遊戲。鮑嶽橋上去玩了一下,覺得不過爾爾,於是決定將研發重心投入到新的項目“聯眾新世界”中去,原有系統不再更新。2004年,聯眾嫁入豪門,成為韓國最大的網絡遊戲集團NHN旗下子公司,大量的韓國網遊資源可以移植過來,無論是產品、資金,還是人才,都是騰訊無法比擬的。而且這個時候,進入休閑遊戲市場的不止是騰訊一家,還有網易、盛大、金山這些自主研發遊戲的大佬們。但在這一年,QQ遊戲逐漸後來居上,實現了對強者的超越,超越的邏輯在於:A,聯眾精力轉向大型遊戲市場,休閑棋牌遊戲不再更新,一些BUG長期存在,導致老用戶的流失。B,騰訊快速更新叠代,以更精美的界面,更人性化的操作細節取勝。我舉個例子,首先是界面。在2005年的鬥地主版本中,QQ可以自定義用戶角色形象,側邊欄顯示玩家歷史戰況,背景清爽。聯眾角色形象定義要收費,否則就是個空白,背景醜陋,廣告一堆,側邊欄是無關緊要的系統消息,毫無美感可言。再看操作人性化。聯眾自動找座位功能要收費,否則就要自己去慢慢找,有時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了位置卻坐不下來,彈出提示說其他會員不願意和自己玩(理由多多啊,有嫌級別低的,有嫌網速慢的……),真是無語。QQ可以自動加入,自定義查找意氣相投的網友,而這些都是免費的。正是這些微創新,在細節上擊敗了聯眾遊戲。5,騰訊網遊是如何打敗盛大的?2001年,盛大引入韓國網遊傳奇,火爆全國,正式建立了網絡遊戲的商業模式。2002年,網易自主研發的大話西遊二獲得成功,2003年夢幻西遊再次大受歡迎,從此成為自主研發網遊領域的老大。2003這一年,騰訊也開始進軍遊戲市場,但是直到2007年為止,騰訊的大型遊戲一直沒有什麽作為。原因何在呢?不但騰訊沒有作為,作為網遊模式創立者的盛大,在此後幾年引入了大量韓國大作,幾乎全部折戟沈沙。這不得不讓人反思。我認為這關鍵的原因就在於:盛大的成功,首先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帶來的,但是產品上並沒有任何改進,大量采取拿來主義,隨著國內本土研發的進步和競爭的加劇,任何缺乏產品創新能力的企業都必將被市場淘汰。盛大如此,九城如此,早期在大型網遊市場上的騰訊也是如此,即使他擁有火爆人氣的社交網絡平臺。2006年,韓國網遊市場上槍戰射擊遊戲開始興起,“突襲OL”占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據網絡評測認為,此款遊戲“真實的槍械數據、人體物理學向CS看齊、地圖設計十分精美和優秀,並且《突襲OL》的每一張地圖都具備了很強的可玩性。”這款遊戲也很快被引入國內市場,只可惜並未能風光多久。在射擊遊戲市場上,占統治地位的還是CS這款老牌遊戲,他優秀的操作體驗,絕佳的平衡性,不是哪個隨便進入的遊戲能撼動的。2007年,騰訊以極低的價錢從韓國一家不入流的小公司那里買來了CF穿越火線這款遊戲。其開發者Smile Gate公司只是一家33個人的小公司,至今只制作出了CF一款遊戲,研發實力實在有限,推出後在韓國一直不溫不火,甚至在2012年停止了運營,退出市場。其實這一年的騰訊,已經通過QQ秀和棋牌遊戲賺到了第一桶金,不但買回了CF,還買了英雄聯盟,地下城與勇士等一大堆的網遊。但是這一次,騰訊已經意識到,不是有流量就有一切的,失敗的產品在哪里都是個死。騰訊對買回來的大批泡菜遊戲從新回爐打造,細致打磨。CF在經過一年的深度開發後,才推出市場。請註意,CF在2008年3月推出後,到2010年2月,兩年的時間推出了22個版本,平均每個月推出一個新版本,多種多樣的模式、角色、槍械,不斷優化的操作體驗,在道具收費模式下相對最合理與平衡的體系,最終使他贏得了廣大玩家的肯定。此後,騰訊自主開發或者引入的韓國網遊大量獲得成功,正是通過這種研發微創新的複制,2010年,騰訊打敗盛大,登頂網遊市場第一的寶座。從此,中國網遊市場發生了巨大的格局變化:那些只會引入國外大作,沒有創新能力的企業紛紛衰落,QQ炫舞取代了勁舞團,QQ飛車打敗了跑跑卡丁車,巨人的進擊啊。另一方面,那些具有創新能力的自主研發網遊企業,網易,暢遊,巨人,越活越滋潤。2009年騰訊推出QQ西遊,被網易打得滿地找牙。這充分說明了一個事實:騰訊網遊的成功,是產品創新的成功,而那些相對平庸的作品,即使同樣具有QQ這個平臺的導流,照樣要受到市場規律的無情嘲笑。這個規律其實在騰訊身上反複的上演著:QQ瀏覽器,QQ影音,SOSO搜索,拍拍網購,QQ殺毒,財付通,SOSO地圖,因為只有模仿,缺乏創新,始終只能甘當市場的配角;QQ郵箱在早期一直不溫不火,直到將張小龍這個技術天才網羅帳下,才獲得突飛猛進的成功。騰訊並不是不可戰勝的,但是他一旦找到了創新的魔法盒,那他就將脫胎換骨,黃袍加身。6,微信的創新和未來。2010年,移動互聯網呼嘯而來,騰訊在所有互聯網巨頭中第一個轉身。大象的轉身是如此的輕盈而迅速。從2011年1月推出到年底,微信在1年的時間里更新了11個版本,平均每個月叠代一個版本。1.0版本僅有聊天功能,1.1版本增加對手機通訊錄的讀取,1.2版本打通騰訊微博,1.3版本加入多人會話,2.0版本加入語音對講功能。直到這個時候,騰訊才完成了對競爭對手的模仿和追趕,開始創新之路。2.5版本率先引入查看附近的人,正是這個功能的推出,實現了對主要對手米聊的技術創新和用戶大爆炸式增長。3.0版本率先加入漂流瓶和搖一搖功能,3.5版本增加英文界面,全面進軍海外市場。這個時候的國際市場上,日本的LINE同時崛起,並且更早一步的開始了對東南亞的占領。而美國的社交巨頭FACEBOOK仍在夢中,WHAT'SAPP仍在延續著當年ICQ的軟件思維,向用戶收取服務費。時不我待,機不可失。4.0版本率先推出相冊和朋友圈功能,4.2版本增加視頻聊天插件,4.3版本增加語音搜索功能,4.5版本增加多人實時聊天,語音提醒和根據對方發來的位置進行導航的功能。微信的社交平臺功能日趨完善,並且一步步向移動智能助手的角色發展。必須說明的是,在視頻聊天和智能語音搜索上,微信的比LINE更早了一步,產品體驗開始領先。(LINE的成功更多是明星營銷策略和商業化生態系統的搭建上,產品創新體驗上並無優勢。)5.0版本添加了表情商店和遊戲中心,掃一掃功能全新升級,可以掃街景、掃條碼、掃二維碼、掃單詞翻譯、掃封面,微信支付體系打通,一個移動商業帝國的框架已經基本搭建完畢。從全球來看,LINE的商業化無疑更早獲得成功,國際化的腳步也更快,但是騰訊最擅長的從來就是後來居上:只要方向正確,專註創新,奇跡總會發生。2013年4月,海外用戶突破4000萬,8月突破1億,月均以超過1500萬的速度滾雪球,按此速度,年底將突破2億,明年將達到4億,全球用戶達到10億量級。如果一切順利,騰訊將真正成為全球互聯網的創新領導者。接下來,讓我們見證奇跡吧。7,騰訊的創新之道在我看來,騰訊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騰訊是世界上最早具有互聯網思維的企業之一,正是這種思維讓他區別於ICQ和AOL,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獲得大規模商業成功的即時通訊企業。二,騰訊是世界上最早獲得成功的真實社交網絡平臺,通過QQ和QQ群在2002年的創新式無縫連接,讓他從陌生人社交轉向了真實社交關系,摧毀了傳統的聊天室商業模式,並在QQ秀上賺到第一桶金,這種轉變在時間上比facebook領先兩年。三,最早執行快速叠代微創新的互聯網企業之一,正是這種微創新能力讓他擊敗了MSN、聯眾、盛大等眾多的互聯網巨頭,獲得強大的盈利能力。平臺導流只是讓他放大了這種商業成功,否則無法解釋騰訊旗下眾多失敗的副產品,譬如SOSO搜索等。四,騰訊是所有大象企業中最執著於創新的企業之一,這體現在微信的成功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快速轉型上。即使在全球來看,騰訊的轉身也要早於美國的facebook,僅僅慢於谷歌。截止2013年一季度,騰訊擁有2萬5000名員工,其中超過一半是研發人員,累計申請專利7000項,全球互聯網企業中僅次於谷歌和雅虎。這就是騰訊的創新底蘊。 相關公司: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作者:君臨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273

誰說一定要賭方向? 分析師徐彪

http://xueqiu.com/3940429450/28378239
作者按:在英雄史觀的人眼裡,牛人就是牛人,希特勒哪怕誕生在21世紀,依然有能力掀起全世界的血雨腥風。在唯物史觀的人眼裡,牛人只是符號,時勢造英雄。希特勒如果誕生在21世紀,很可能會成為沉迷LOL的一員,宅在家中以泡麵為伴虛擲青春。筆者向來滑頭,既不左傾,也不右傾,生平愛好兼收並蓄。熱點板塊的誕生和歷史上的牛人出現一樣,至少需要同時具備成為英雄史觀和唯物史觀中牛人的雙重標準,才能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條件之一,良好的基因。條件之二,適合的環境。看起來,京津冀一體化題材同時符合兩個條件。它基因良好,習總書記親自抓的國家戰略項目。它環境友好,1-2月份工業增加值僅為8.6%。宏觀經濟需要托底,城鎮化是抓手,京津冀堪稱城鎮化皇冠上的明珠。

上週五,股市突然生變,在一片看空聲中,拉出一根大陽線。優先股的利好,吹皺一潭春水,各家機構紛紛將注意力集中在優先股政策上。問題真的出在優先股上麼?在我看來,優先股政策不過是點燃導火索的那個火星罷了。根本原因,在於2月宏觀數據糟糕(有多糟糕呢?按照1-2月份工業增加的數據簡單逆推,GDP增速已經逼近7%底線),3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上,總理提出「抓緊出台已確定的擴內需、穩增長措施」。所以呢,最近一段時間,對於穩增長的預期陡然熱起來,更進一步,對於穩增長成功的預期的也陡然熱起來。有了民意基礎,在優先股的刺激下,週期股們成功逆襲,引爆市場熱情。銀行、地產領漲,煤炭、建材跟上。以上證指數為例,889家公司上漲,僅61家股價下跌。

向後看,市場將如何演繹?簡單來說,如果你是基金經理的話,必須問自己一個問題:銀行地產煤炭建材這些東西,還能不能要不要追?

本質上,答案取決於您對宏觀經濟形勢的預期,就是在這一刻,您必須賭一個方向。

穩增長措施能扭轉經濟頹勢,毫無疑問應該追週期品,提高倉位大規模買入。穩增長措施無法扭轉經濟頹勢,毫無疑問應該繼續減倉,然後將倉位挪到防禦品上去(有趣的是,防禦品與週期品是有部分交集的)。

有沒有可能不去做這個選擇呢?要知道,習總書記明確要求「無後遺症式的經濟增長」。年初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告訴我們,中央預算內投資總額才增加200億元。更麻煩的是,1-2月份財政收入增速不錯,就業也沒出問題,誰知道總理能拿出多大力氣穩增長?

總而言之,你這時候無論賭哪個方向,都是一種冒險。

如果你打德州的話,運氣正常的情況下,打一場牌下來,未必能拿到幾次可以確定桌上最大的牌。而每一次,當最大牌來臨的時候,你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ALL IN,把你手中所有的籌碼推進池子。如果你是投資者,運氣正常的情況下,一年到頭下來,很少會遇到你必須配的品種。什麼算必須配的品種呢?很簡單,無論你對後市看漲還是看跌,都應該堅定放進組合,5%個點起步,10個點坐穩,15個點加速的那些票。說到這裡,估計很多人要笑,怎麼可能找到無論上漲還是下跌都能配的品種呢?

你還別說,這個,真的可以有,特別是現在。

如果你看跌,覺得現在已經出爐的措施無法扭轉經濟下行的短期勢頭。經過一個月的印證,應該可以認同我們2月23號以來發出的警告:宏觀經濟進入相對較為快速的下行期,在此期間基本面成為市場的決定變量,經濟相對快速下滑結束之前,無論大股票還是小股票都應該是下跌的。下跌的時候應該買什麼呢?3月份以來,數據告訴我們,創業板指數(-1%)和創業板綜合指數(0%)表現都很糟糕,相比而言,地產板塊不知不覺中取得+8.9%收益,食品飲料取得+4.4%收益。資金永不休眠,市場永遠正確。投資者已經用行動告訴我們,主要矛盾已經如我們預期般發生了切換,從關注資金價格轉變為關注宏觀經濟下行。存量投資者們正在自覺不自覺間做防禦,防禦動作包括兩塊:進攻性防禦和純防禦。過去一個月,市場猜測經濟下行的時候,政府將被迫放鬆房地產對沖經濟下行風險,所以房地產可以視為防禦中的進攻品,超額收益最為顯著。經濟下行的時候,很多行業會受到負面衝擊,這時候穩定增長類的行業,影響相對較小。食品飲料、餐飲旅遊、醫藥甚至公用事業屬於防禦中的防禦品。熊來的時候,我不用跑的比熊快,只要比你快就行。防禦中的防禦品符合跑熊邏輯,相關行業在基本面上也會看到不好的東西出來,但程度顯著低於其他行業。向前看,防禦中的防禦品依然是那些,但防禦中的進攻品,似乎正在悄悄發生變化。房地產不再是唯一的明星,新型城鎮化全國規劃閃亮登場,六部委集體解讀規劃,而習總書記親自推動的京津冀一體化將毫無懸念地成為新型城鎮化王座上最閃耀的明珠。所以呢,總結一下,如果你看跌,應該買入京津冀一體化板塊的股票,作為防禦中的進攻品。

如果你看漲,認為宏觀經濟不會那麼差,在穩增長措施的推動下,3月或者4月份數據可能企穩反彈。那麼要做的事情更簡單,選擇彈性最大的品種。過去一年,A股市場上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存量投資者只要預期,不要業績。業績兌現之時,就是投資者拋棄之日。大華股份不錯吧,股價跌去近一半。富瑞特裝不錯吧,股價跌去近1/3。反倒是那些二無一有(無業績、無公募持倉、有預期)的企業,漲的巨歡無比。如果你覺得經濟已經見底,大概率來說,市場走勢將複製去年以來的結構,講故事為主。故事越大,行情越兇猛。站在現在這個時點,有什麼故事能比京津冀更大麼?去年自貿區概念,大家應該還記憶猶新。外高橋在一個月的時間裡,上漲近400%。上海自貿區是克強總理主抓的項目,市場反響有目共睹。京津冀是習總書記主抓的項目,市場反響至少應該比肩上海自貿區吧(開玩笑,^_^)?當然,歷史不能簡單類比,行情板塊更不會簡單重演。但有一件事,我們可以現在就做起來,那就是,看一看,京津冀一體化到底有多大的份量。1-2月份工業增加值僅為8.6%,掐手指頭算算,正常來說,1季度增速跌破7.5%應該已經沒有懸念,現在需要考慮的問題是,7%能否保得住。工業增加數據發佈後,人民日報出來讀數,明確提出「宏觀經濟開局良好」。如果到4月份一看,1季度GDP已經逼近7%底線,那不是丟人麼?所以呢,最近一段時間,穩增長措施逐漸逐漸出爐。市場關注到的措施,首先是房地產放鬆。緊接著,城鎮化也登上舞台中央。隨著2月27號習總召開京津冀協調會,3月中旬全國城鎮化規劃出爐,六部委在國新辦召集下集體宣講。但問題是,城鎮化應該炒什麼呢?這取決於我們如何認識「新型城鎮化」五個字。新在哪裡就新在中央希望把人和產業從發達地區引導到欠發達地區,東部發達省份到中西部欠發達省份算一種做法,北上廣這種特大城市到周邊次發達城市也算一種。克強總理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你讓北京把產業轉移到河北去,北京市委市政府願意麼?你讓廣東把產業轉移到江西去,廣東省委省政府願意麼?在我看來,城鎮化的新就體現這裡:啃硬骨頭,徹底打破傳說中的一旦調控就「政令不出中南海」的尷尬。事實上,京津冀一體化協調發展這檔子事兒,根本就不是什麼新東西。只不過在「舊城鎮化」的模式下,舉步維艱。2005年國務院常務會就明確提出要求「積極推進環渤海地區的經濟合作與協調發展,加強京津冀在產業發展、生態建設等方面協調發展」,此後十二五規劃、京津冀主體功能區規劃等文件無一例外都在強調一體化協調發展。但是,最核心的利益問題,始終難以解決:你如何說服北京市委市政府落實規劃?說直接點,人家憑啥要主動把相關企業遷出北京城?

每當我們回想起新中國誕生前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總會不禁聯想起赫赫有名的遼瀋戰役。遼瀋戰役徹底改變了國共兩黨的力量對比,為解放戰爭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新一屆領導班子正面臨一場史無前例的決戰,新型城鎮化能否成功將直接決定未來幾年中國政治版圖能否朝著改革深水區順利前行,新型城鎮化能否成功將直接決定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版圖能否接續過去十年的增長奇蹟。良好的開端是成功一半( A goodbeginning is half done),京津冀一體化戰役能成功麼?進而帶動新型城鎮化這盤棋滿盤皆活?我個人比較樂觀。這種樂觀並不盲目,而是有跡可循。

證據一,2月27日,習總書記經過三地考察,親自著急京津冀黨政一把手開協調會,明確提出要求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勢。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第一個發言,他說「北京要克服行政轄區慣性思維的束縛,自覺把工作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局中去謀劃和推進。」當政治局委員郭金龍說出這句話並且出現在新華社通稿的那一刻,我的看到了希望。與其說這句話是表態支持,不如說是檢討+支持。能讓政治局委員兼地方大員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做出這種程度的表態,至少在我看來,是比較少見的。由此可見本屆董事局推動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決心!

證據二,有傳聞說保定將成為政治副中心,說實話,保定能否成為副中心本身並不重要,發改委正式也罷否認也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傳聞為何會被媒體轉載流傳的滿大街都是?無風不起浪,如果京津冀一體化進程毫無起色的話,你就是做夢也聽不到類似的傳聞,就算有,也應該會很快被滅火滅掉。

我們的結論:買入京津冀一體化,現在!

具體標的如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119

誰說投行末日來襲?看看華爾街漂亮的財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139

盡管此前受住房按揭業務冷淡和交易業務縮水預期的影響,財報季前華爾街銀行頗有些“黑雲壓城城欲摧”的狼狽。但過去一周內各大銀行財報接連超出預期,令市場也隨之長舒一口氣。本周的銀行財報雖然說不上靚麗奪目,但數字均高於預期,終讓人有了“守的雲開見日出”的感慨。幾乎所有的銀行財報公布後股價均在盤前上漲。一直為人們所擔心的交易業務並沒有想象中那麽糟,而且個別銀行的部門,如高盛的自營交易部門和摩根士丹利的財富管理部門更是有炫目表現,讓人眼前一亮。華爾街大行或將迎來最慘財報季?此前,由於超低波動性導致交易收入驟減,市場對華爾街二季度表現並不看好。而美股的超高估值也讓投資者尤為關註企業二季度財報,一旦企業的盈利不佳,失去支撐的美國股市大概就離下跌不遠了。今年以來,市場的超低波動性讓各大銀行的交易收入銳減。花旗(Citigroup Inc.)及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已經連續4個季度交易營收下滑,而以往交易業務都是這些大投行最賺錢的生意。早在兩個月前,摩根大通就已經發出警告,今年二季度的交易收入可能會同比大幅下滑20%。摩根大通目前是美國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該行的聲明給華爾街的其他公司也敲響了警鐘。果不其然,一個月後花旗首席財務官John Gerspach也作出了類似的警告,他表示本季度交易收入最高將下跌25%。交易收入為什麽慘淡?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市場的低波動性,以及這背後的交易量暴跌。今年各類資產市場交易量較去年大幅下降,外匯市場交易量降幅最大,高達45%。對於交易員們來講,沒有了交易量,當然意味著傭金收入的減少。由於業績慘淡,摩根士丹利已經宣布在倫敦、紐約和多倫多的固定收益部門進行裁員。已經有報道稱高盛的固定收益部門也將開始裁員。二季度財報連超預期 一掃悲觀陰霾不過,隨後各大銀行公布的財報均超出預期,之前的悲觀陰霾一掃而空。幾乎所有的銀行財報公布後股價均在盤前上漲。一直為人們所擔心的交易業務並沒有想象中那麽糟,而且個別銀行的部門,如高盛的自營交易部門和摩根士丹利的財富管理部門更是有搶眼表現,讓人眼前一亮。我們將各家銀行二季度表現簡要整理如下:富國銀行:上周五富國銀行財報好於預期,銀行財報季迎來開門紅。今年第二季度該行實現凈利潤57億美元,同比增長近4%,折合每股盈利1.01美元,符合市場預期。營業收入211億美元,同比略有下降但好於預期。花旗集團:在周一公布的二季度財報中,花旗集團盈利和營收均好於預期。該行二季度調整後每股收益1.24美元,預期1.05美元。調整後營業收入193.75億美元,預期為188.1億美元。摩根大通:周二公布的摩根大通二季度財報雖然有所下降,但仍然超出預期,股價盤前上漲2.3%。凈利潤60億美元,每股盈利1.46美元,去年同期凈利潤65億美元,每股盈利1.6美元。營業收入244.5億美元,雖然低於去年同期的252億美元,好於預期238億美元。高盛:同樣在周二公布的高盛二季度盈利和收入同比均上漲,輕松超出預期,盤前漲1.7%。凈利潤17.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5%,與今年一季度持平。每股盈利4.1美元,超出預期3.09美元。營業收入91.3億美元,超出預期79.8億美元。高盛二季度的靚麗財報,主要受益於自營交易業務強勢反彈。固定收益和資產管理部門收入較上季度均有所萎縮,機構客戶和投行部門收入基本持平,只有自營交易部門異軍突起,營收20.72億美元,同比暴漲46%,環比增長36%。美國銀行:周三美國銀行公布財報顯示,二季度每股收益(除訴訟費)0.41美元,遠超預期的0.29美元;營收219.6億美元,高於預期的216美元。凈利潤22.9億美元,不及去年同期40.1億。摩根士丹利:受益於財富管理、投行和股票交易部門的搶眼表現,摩根士丹利周四公布的二季度財報也大超預期。該行二季度凈利潤13億美元,合每股60美分,營業收入85億美元,同比暴增46%。此前,彭博分析師的預期為每股56美分和81.9億美元。摩根士丹利財報最大的兩點在於財富管理部門稅前利潤7.6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6.55億美元有較大提升。交易部門的營收為25億美元,略低於此前預期26.1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8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