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失敗經驗中找出解方的理財課 于美人:適合自己的投資術就有勝算

2013-01-14  TWM
 
 

 

沉寂半年,名主持人鄭弘儀再出發,這次他決定重操財經舊業、不談政治,新節目「幸福照過來」由八大電視台與高點電視台合製,好友于美人在第一集就兩肋插刀擔任特別來賓,首次公開談自己的投資經驗。《今周刊》特別與「幸福照過來」合作,將精采內容分享給讀者。

撰文‧鄭淳予

從廣播節目出道,近年走紅於電視螢光幕前,你一定對她的身影不陌生,也絕對聽過她妙語如珠的主持,當過補習班國文老師的于美人,腦筋轉得快、臨場反應好,主持節目時總能丟出幾句話,畫龍點睛地讓節目氣氛生動起來。也因為說話功力一流,又有親和力,不少廠商都指名要她代言旗下的主婦類產品;但,有樣東西于美人肯定絕口不提,那就是談投資。

被同學倒會 換到一袋古玉說起自己的投資觀,于美人不改幽默風格:「我沒有財經專業,未來性也不如年輕人,我只能談自己的經歷。」她刻意加重語氣,是為了談起那好幾段不堪回首的失敗經驗。

「我這一生跟過五次會,其中就被倒了三次。」一邊說著的同時,于美人舉起手邊一大袋沉甸甸的行李袋,裡頭裝滿了一盒盒包裝精美的古玉。原來,這袋古玉都是「會錢」。

那是十多年前,一位同學邀請于美人跟會,但其實也是因為自己急需用錢,後來在起會人沒有繼續經營的狀況下,宣告倒會。于美人算一算,自己大概被倒了一二○萬元,於是同學就給了她那袋「寶貝」,以及一張列出所有古玉抵押價值的清單,大約就是一二○萬元。

回憶及此,于美人說,自己並不會因為要回那一二○萬元而富有,「但閃個身,就能讓同學有條路走。」她從此就將那批古玉束之高閣,也未曾想過要拿去鑑價。「一來是,我沒想過要拿這些東西抵債,二來,我一直當作一個情分留著,希望我同學有一天東山再起,來換回這些東西。」從跟會經驗談起,于美人坦承,早期跟會很流行,往往都是朋友找,重情義的她也很少說不,但跟會風險高,她算一算,自己總共被倒了三百多萬元。

年輕時的倒會經驗讓于美人更意識到,應該要注重理財,也因為自己躋身演藝圈,對於財富更有危機意識。「藝人有一種心態,每當看到又出現一個後起之秀,就會反思自己的機會不多了,所以要趕快投資理財,讓自己快點富有。」然而,只有意識還不能作為致富的保證,尤其是「吃緊弄破碗」的投資,反而讓她愈虧愈多。

吃緊弄破碗 買股亂槍打鳥于美人既自嘲,也感嘆,自己是個非常沒有自制力又不懂得做功課的「情報蒐集站」,「以前還在電台當主持人的時候是聽同事講,後來聽各種專家講,到最後,我甚至在餐廳吃飯,聽到隔壁又隔壁桌談到哪支明牌,我都會去買!」道聽塗說之外,于美人也吃過理專的虧,「曾有理專建議我買一支港股,我七塊錢進場,結果遇到二○○○年網路泡沫化的衝擊,最後跌得只剩七毛。」結果賠了多少?于美人眉頭一緊,揮揮手說別問了。

除了集合各種馬路消息,她甚至還有一套異想天開的選股邏輯。「有一回,我跑了三家大賣場,都買不到愛之味出的一款泡菜火鍋調理包,就這樣很衝動地決定買他們家的股票,後來才發現,自己這樣(亂買)真的不行。」于美人不僅沒有為投資做功課,也沒有停損的概念。「比如說,三三○元進場,跌到三○○元的時候就該賣掉了,但我總是會想,賣掉就損失了三○元,結果常常是腰斬再腰斬。」種種錯誤的投資方法,連年代電視台總經理吳健強都看不下去,對她說:「美人,你可不可以不要再亂投資了,我這些年付給你的主持費好好存起來,也夠你用了。」直到二○○八年,于美人終於遇上自己的投資黃金年。「我那時認清,我對於研究股票真的不在行,所以決定再也不碰。」回顧自己投資股票的慘澹經歷,于美人一共賠了二千多萬元,讓她賺到錢的股票,只有一支兆豐金。於是她向自己的腦袋認賠,痛定思痛把手上僅存的股票清出,結果當金融海嘯來襲時,她反而難得地沒受影響。

改掉大頭症 完全投入創業回顧自己投資失敗的漫漫長路,于美人說,自己最感謝一個朋友及時把她「罵醒」。

「為什麼很多演藝人員投資都會失敗,就是因為進了演藝圈容易得大頭症!」于美人回憶,○八年時,一位久未碰面的朋友指著她說:「你已經完全是藝人性格了,任性又自以為是。」朋友指責她當了藝人之後,總被人捧在天上,但其實什麼都不懂,「你以為你甚麼都會嗎?開公司要懂財務、法務,你去學了沒有?你自己有沒有每個步驟都去做?」于美人娓娓道出朋友當年對她說的每一句話,那天,她甚至是腦袋一片空白地回到家中。

也多虧這位朋友提點,于美人頓悟,世上沒有快速致富的道理,只有腳踏實地付出,才能有相對的回饋和累積。自此,她下定決心,築夢踏實,將過去亂槍打鳥的投資,轉而放在自己身上,扎實地為開經紀公司而努力。一二年,于美人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聯喬娛樂經紀」,旗下已簽約的對象,包括藝人王彩樺、作家苦苓,最近還簽下台北市議員林瑞圖。

「我為什麼創業?因為我以前從來都搞不清楚別人的公司在做什麼,但現在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于美人開心地說,自己努力有成,最初投資三十一萬元創業的股東,在一年後股權改組時,已經可以拿回一百萬元。

檢視自己過去的投資盲點,于美人認為,她的確很容易相信別人,卻不善於危機管理。不過她樂觀地覺得,凡事有一體兩面,雖然常常因為太快相信別人而吃虧,但也從中得到不少機會,唯有在諸多經驗中,慢慢減低自己致命的缺失,才能真正累積財富。

「我現在只有一種理財方法,就是完全投入法。」于美人眼神堅定地說,目前她選擇完全投入工作,然後把收入放在銀行,「這樣我反而心安,而且真正覺得財富累積了。」「年輕的時候,你可以匪類(台語,指浪費)一點,但過了四十歲,還是要掌握分寸。」于美人要告訴我們的一課很簡單,世上沒有必勝的投資,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才能真的穩操勝算。

于美人

本名:于耘婕

出生:1965年

現職:主持人、經紀人

經歷:電台主持人、電視節目主持人

學歷:東吳大學中文系

家庭:已婚,育有一子一女

回歸保守理財

——于美人投資成績單

標會

過程 跟會五次被倒三次,共損失300餘萬元。

回顧 總是基於人情壓力而跟會。

股票

過程 曾投資過的股票超過20支,共損失2000餘萬元。

回顧 任意聽取馬路消息、不懂做功課查證、沒有做出停損規畫。

創業

過程 完全投入法,親自學習財務、法務項目。創始股東投資31萬元,一年後拿回100萬元。

回顧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收入全存銀行,不盲目投資反而更安心踏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91

泡澡走路想解方 完成每天80%工作量

2013-04-29  TCW
 
 

 

每天清晨六點,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就會起床,之後第一件事便是走進浴室,用泡澡開啟一天。泡在浴缸裡的他,就已經開始進入工作狀態,他利用一天當中頭腦最清醒的時候,開始思考工作上的重要決策。半小時後,到住家附近走路一小時,這一小時也不是在放空,而是全神貫注的繼續思考。

這一個半鐘頭的時間,讓身體一早就充滿能量。八點半進公司後,再利用兩個小時處理剛才決定的事情。十點半,一般人或許才準備開始工作,戴勝益卻已完成每天八成的工作量。「進辦公室前,若沒有把問題釐清;進辦公室後,桌上又有一大堆東西,還有臨時的事要處理,就會很亂。」「早上是頭腦思緒最清楚的時候,重要的事情會自己跑進(頭腦)來,這個時間最適合來思考困難、棘手的問題。」 這樣的工作習慣,戴勝益已持續十年以上,目的是讓自己有一段不受打擾的時間,專心思考。

戴勝益的經驗是,如果是坐著沉思,根本想不出東西來,最後只會想逃避。對他來說,泡澡或是快走時,思考才會流暢,即使陷入苦思,也會逼自己想出辦法。「泡澡可以讓身體流汗,頭腦就清醒了;走路則是思考的泉源,而且要一直走,一停下來思考就會停頓。」

為了能專心思考,他甚至到了十點半、把所有事情處理到一個段落以後,才去吃早餐。他認為,思考的連貫性很重要,一吃早餐就會分心,「如果還有餓的感覺,表示不夠專心,投入不夠深。」聽起來好像很辛苦,戴勝益卻樂在其中,「因為接下來一整天,我就會很快樂。」

養成這樣的工作習慣並不簡單,尤其自認愛吃的戴勝益,坦承最初每次看到別人吃早餐都很羨慕,「但進辦公室後更沒有時間想這些事,拖下去會更痛苦,」他認為,如果不這麼做,接下來的一整天就會手忙腳亂。而這段精華時間帶來的效益,便是讓他持續的原因,「事情在一開始都解決了,會很有成就感,接下來也會比較輕鬆,所以你看我每天都做得很開心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153

美國開採頁岩氣 意外獲抗貧解方

2013-09-23  TWM  
 

 

今年《財星》(Fortune)八月底公布美股成長最快百強,其中四分之一、有高達二十四家公司從事頁岩氣相關的水力壓裂法、鑽探及運輸等服務,去年這個榜單只有九家。

十年創造九%新工作機會

拜能源開採技術革新之賜,自二○○八年起,美國石油、天然氣產量雙雙大增,目前頁岩氣已占天然氣產量四五%。這不只昭示美國將在能源供應上自給自足,也代表美國企業在世界經濟的競爭力全面洗牌。此外,窮人也是最大受惠者。

《投資者財經日報》(Investor’s Business Daily)引述穆迪報告稱,石油及天然氣產業在去年只占整體雇用人數不到○.三%,但在過去十年裡創造了九%新工作。

家戶可支配所得增三萬多

新能源繁榮不但帶來工作機會,也為美國家庭「加薪」。市場研究機構IHS最新報告稱,二○一二年美國的新能源繁榮為家戶平均可支配所得增加了一千二百美元(約合新台幣三萬六千元),這個數字到了二○二○年將成長至二千七百美元(約合新台幣八萬一千元)。

《華爾街日報》引用能源經紀公司Mercator Energy報告指出,在頁岩氣革命前,二○○三年至二○○八年天然氣價格平均為每百萬英熱七.二美元,直到二○一二年新鑽探技術引爆全美天然氣產能,價格直落到每百萬英熱二.八美元。

降幅達六一%的天然氣價格,大幅減輕了家用暖氣及電費負擔,相當於二○一二年為美國家庭省下了三百二十五億美元。

受惠最深的是窮人,因為能源通常是他們家庭的主要支出。根據聯邦政府低收入家庭能源補助計畫(LIHEAP),貧窮人家可支配所得有一○.四%花在能源上,這個比率是富有人家的四倍。

《華爾街日報》認為,水力壓裂法對抗貧窮的效果比LIHEAP更好。水力壓裂法為窮人家的能源開銷一年省下一百億美元,而LIHEAP去年提供三十五億美元,補助九百萬戶低收入家庭的暖氣支出,新技術幫忙省下的錢還高出兩倍。而且,天然氣降價幾乎惠及所有貧窮家庭,而LIHEAP只能幫助不到四分之一的窮人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74

上海自貿區 衝擊台灣與香港的競爭力 拒絕邊緣化 台港合作是解方

2013-10-28  TWM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九月底正式掛牌成立,作為中國更進一步向世界開放的示範點,台灣與香港面對威脅已成定局,要避免邊緣化危機,台港加強合作可能是關鍵。

「上海將超越香港,成為亞洲金融中心。」這是稍早之前,香港首富李嘉誠對上海自由貿易區的評論。九月以來,「自貿區」幾乎已成為香港最熱門的討論話題之一。香港《文匯報》更在九月三十日自貿區揭牌日評論:「上海自貿區無可避免對香港形成競爭,香港過去的優勢將難以為繼。」上海只是試點 目標全中國事實上,早在今年三月二十五日,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正式通過了「推進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意見,擺明要用自貿區取代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對於香港,上海自貿區無疑已是「邊緣化危機」的代名詞。

而對於台灣來說,自貿區帶來的威脅恐怕只有更大,不會更小。在全球區域經濟協定中成為落後者的台灣,過去能夠吸引外商投資的少數優勢之一,是作為「中國市場跳板」;如今上海門戶一開,不僅外商透過「跳板」前進中國的誘因降低,甚至可能進一步吸引國內企業加速西進。

香港與台灣,過去十餘年來因為「中國制度相對落後」而享有優勢,如今這個優勢正在消失。面對上海自貿區,兩地的迫切問題是一樣的:在邊緣化的危機之中,如何尋找自己的新定位。

好消息是,自貿區揭牌之後,暫時落得一個「雷聲大、雨點小」的評價。雖然採用負面表列,但負面清單卻有十八大類、一○六九個小類,被評為「如同正面表列」;原先被寄予厚望的利率自由化,也被加上了「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的但書。美林證券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自貿區方向對,但太多的開放政策不夠具體,留下許多讓政府自行解讀的空間。」然而,即使自貿區的開放暫時還在「摸石過河」的狀態,但方向卻絕對不會改變。「因為這場試驗有更高規格的目的,就是為了完成︽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 BIT)預做準備。」鳳凰衛視財經評論員朱文暉說。

他強調,BIT其實就是美國為首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藍本,內容有八成相同,「是『高水平』的自由貿易協定!」簽了BIT,中國等於就進了TPP的一大半。

「中港的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或中台的ECFA(《兩岸經濟協議》),都是屬於低水平的貿易協定,談判只能循序漸進,沒有動力與壓力去往更高層次去邁進。若未來中、美真的簽了雙邊投資協定,在這個高水平的經貿關係安排下,香港未來的地位堪虞。」朱文暉並強調,中國國務院頒布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之所以將上海括弧,代表的是如果上海成功了,自貿區將推行全中國。「上海自貿區試驗期限三年,就是期盼可以在美國總統歐巴馬任內完成簽訂BIT。」然而,實際情況的發展恐怕會比朱文暉的預期進度更快。在上海自貿區上路之際,至少已有浙江、安徽、廣東、遼寧、福建五省著手規畫自貿區,而天津市、重慶市的自由貿易區方案更已上報國務院。

曾任香港政府中央政策組顧問的朱文暉,十月十八日來到台北,參加《今周刊》與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合辦的「港台攜手打造經貿合作新契機」論壇。

除了朱文暉之外,這場論壇邀集港台產官學界的重量級人物,包含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主席李大壯、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梁鳳儀、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台灣)主任梁志仁、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經濟學家馬凱、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鄭貞茂等人。

至於這場論壇的目的,就是要為台灣與香港尋找邊緣化的解方。

最有效的政府是盡量少管

台灣的下一步該怎麼走?近期以來,各界也頗有討論聲音,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暨研究所教授林建甫強調,面對上海競爭,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進度必須加速;經建會主委管中閔則表示:「經建會將立即考慮在自由經濟示範區增加足與上海競爭的項目。」這些說法,都是從「台灣與上海競爭」的角度思考。

另一方面,在福建省目前籌畫的自貿區方案中,則正在研擬兩套方向,其一是綜合性自由貿易區;其二,則是「廈門對台自由貿易園區」,側重對台貿易。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唐永紅認為,廈門是台商在中國投資最密集的區域之一,台廈合推經濟自由化,將能創造更多合作機會。這個解方,是從「台灣與廈門合作」思考。

而十月十八日的這場論壇,則在「台滬競爭」、「台廈合作」之外,提出了另外一種為邊緣化危機尋求解方的思考方向──「台港合作」。

話題的起始來自於馬凱的「小香港論」。「香港是台灣遙不可及的夢想!」馬凱表示,香港高度自由化的程度以及香港政府效能全世界都稱羨,原因在於香港政府積極不干預主義,對於不該管的事情絕對不管、盡量少管,「最有效的政府是盡量少管,最糟糕的政府是無事不管,但沒有一件事管好。」馬凱諷刺地說。而他對台灣下一步的建議,是「大力模仿香港」,在台灣北、中、南部都設立高度開放且有效率的「小型香港」。

從「模仿香港」出發,與會者逐漸導出「與其模仿香港,不如與香港合作」的結論;其原因,首先來自於李大壯對台港經貿關係的分析。

他表示,台港雙方互為各自第四大的貿易夥伴,二○一二年兩岸貿易有五分之一是經過香港;今年首季台灣人赴港有五十二萬人次,較去年增加八%,同期到訪台灣的香港人更比去年上升二八%,達二十一萬人次。

「台港經貿關係密切,也就有了進一步合作的既有基礎。」李大壯指出,其實香港工商界普遍期望香港與台灣可以盡早訂立更緊密的經貿合作協議,就人流、物流、資金流三方面加強合作。梁志仁則在會中更明確表示,「香港與台灣應該簽定類似ECFA的經貿協議!」在許多可能合作的層面中,又以台灣幾乎已經喪失競爭力的「金融中心」最被關注。梁鳳儀指出,香港已經發展成為具規模的離岸人民幣中心,處理全球約八成人民幣支付;在台灣方面,隨著今年年初「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啟動,台灣人民幣業務也開始迅速發展,「兩地其實可以合作把離岸人民幣業務市場擴大,打通兩地大中華人民幣產品市場。」台灣一直欠缺的就是執行力曾任經建會主委的劉憶如則進一步提出台灣優勢,台商在東南亞地區有很好的產業連結優勢,大陸與東協國家之間的貿易以人民幣支付的速度進展也會愈來愈快,「港台如果加強合作,應能更廣泛的抓住人民幣國際化商機。」在台港合作的思惟中,若兩地能夠簽定更緊密的經貿協定,至少,能夠達到「自我保護」的效果。鄭貞茂表示,當香港與台灣彼此有了合作協定,未來無論是大陸對香港更開放,或者是大陸對台灣更開放,港、台都能因此受惠,「或者說,就是一個雙保險概念,台港一起進軍中國大陸市場。」台滬競爭?台廈合作?或是台港合作?無論哪一條路,目前都還看不到政府具體明確的突圍方向,而這其實才是讓產業界最感憂心之處,「台灣沒有自傲的權利,更沒有自卑的機會。」張平沼以此表達他對台灣處境的憂慮,自傲的結果是無視威脅,自卑的結果是自甘於邊緣化。

中國的大規模開放工程已經啟動,至於台灣,「從過去到現在,我們缺的就是執行力!」張平沼這句話,應可作為這場會議最無庸置疑的結論了。

中國自貿區遍地開花

資料來源:香港《文匯網》

遼寧

大連保稅區升級為自貿區方案已經上報國務院

天津

天津自貿區方案已上報國務院。

山東

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內設立中日韓區域經濟合作的實驗區,方案已提報。

安徽

合肥市綜合保稅區已進入申請階段。

浙江

舟山自由貿易區以港口物流為主力。

重慶

重慶自由貿易區方案已申報。

福建

廈門市正研擬興建綜合性自由經濟區或廈門對台自由貿易區。

廣東

深圳保稅區轉型為深港澳服務貿易中心;橫琴新區規畫為自貿區方案已送至省政府;南沙粵港澳自由貿易園區正在申報中。

撰文‧楊政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059

《地政士法》修法爭議一籮筐 房地產過戶同步實價登錄 或是解方


2014-01-27  TWM  
 

 

上任不到一年的行政院院長江宜樺,創下憲政紀錄,任內提出兩次覆議案,繼二○一三年六月提出《會計法》覆議案,一四年一月二十日再對《地政士法》提覆議,這也是一九四八年行憲以來,行政院提出的第十四次覆議案。

《地政士法》有何爭議,讓江宜樺不得不提出覆議?一二年實施實價登錄,政府規定房屋登記過戶一個月內,房仲、代銷、地政士或買方,必須向地政機關申報價格;房仲、代銷、地政士,只要被發現資訊錯誤或登載不實,就得被罰款三萬至十五萬元。

立法院於一四年一月三日三讀通過《地政士法》第五十一條之一修正案,地政士登錄房價,被查到登錄不實,將有七至十五天的修正期。行政院擔心此修正案將導致實價登錄制度崩解,因此提出覆議。

完成修法 江揆竟看報才知《地政士法》會需要覆議,首先凸顯出行政院治理失能,不但完全沒有掌握立法院的立法進度,執政黨的行政立法溝通平台也失靈,行政團隊內部溝通更出現問題。

事實上,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早在一三年十二月四日,就完成《地政士法》修正草案的初審,當時朝野立委林滄敏、黃文玲、陳其邁都提案修法,認為實價登錄上路後,一般權利人都有改正機會,應修法增列限期改正條款,放寬對地政士不實登錄處罰規定;當時與會立委無人反對,內政部部長李鴻源原本反對修法,但經立委質詢後未再堅持。

一個月之後,一四年一月三日,立法院會三讀通過修法,但直至一月十六日,媒體質疑修法結果,江宜樺竟然看報才知道此事。對此,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張宏林直言:「十分荒唐!國民黨完全執政,卻還造成這個結果,顯示執政團隊內部協調機制崩解,主管機關內政部也失職,重大法案竟沒有提對案。」國民黨大黨鞭、政策會執行長林鴻池坦言,之前行政、立法部門協調未討論到《地政士法》,但立法院討論過程,李鴻源都在,法案送出委員會到院會二、三讀,行政部門也應追蹤,「當然應該要知道進度」;而不是完成修法十幾天之後,看了媒體報導才知。民進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則說:「整個行政機制壞掉了。」無論如何,江宜樺以覆議作法為《地政士法》修正案翻盤,雖然顏面難看,但至少已讓「虛價登錄」的危機暫時化解。如今,立法院將召開臨時會處理覆議案,在執政黨國會多數下,過關可能性很高;但在覆議之後,實價登錄執行上的問題、地政士的責任爭議,還是得解決。

研究實價登錄的景文大學財金系副教授章定煊說,他支持行政院提出覆議,因為地政士「專業上不應發生誤登或忘記登錄的情況。」而買方可能是一般百姓,不具專業,故地政士的責任不應跟一般人一樣;「但若是買賣雙方刻意提供錯誤資料給地政士,自然另當別論,不應對地政士開罰。」

申報義務應回歸買賣雙方

地政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蘇榮淇則表示,這個案子他們已陳情一年多,會炒房的是建商或投資客,他們若不提供買賣契約,或提供不實價格給地政士,卻沒有責任,而要地政士受罰,沒有道理,「若說地政士是幫兇,怎不打主謀?」蘇榮淇認為,應修正地政三法《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平均地權條例》及《地政士法》,回歸委任代理制度,讓申報義務回歸買賣雙方;而非讓地政士承擔申報義務,「公親變事主」。而若政府堅持地政士是第一順位申報義務人,則應採「同步申報登錄」,讓地政士在房地產過戶登記送件時同步實價登錄,並由地政機關一併審查。

依現行規定,地政士於買賣受託案件所有權移轉登記辦理完竣後,應於三十日內申報登錄。蘇榮淇說,同步申報登錄,政府機關一直說不,是怕房地產過戶時送的公定契約書與實際價格有出入,增加政府查核人力負擔與審查責任。

內政部地政司副司長王靚琇表示,之前地政士就主張同步申報登錄,當時未採納的理由是,房地產所有權人擔心會實價課稅;現在若認為這樣更方便,申報方式當然有改善的空間,「這要看社會的反應,而且不必修法,只要修改相關管理辦法就可。」擴大來看,章定煊建議,政府應趁此機會全面檢討制度缺失,實價登錄最大問題不在地政士,而是新建案常是銷售結案後才登記,對消費者沒有幫助,因為預售屋市場價格混亂,非常需要即時性資料;而目前登錄上網後揭露的房屋特徵不清楚,難以提供消費者參考,也應調整作法。內政部則說,若外界反應需要檢討,會再全盤檢視。

《地政士法》覆議風波已讓行政部門灰頭土臉,覆議的決定或許能收亡羊補牢之功,但若能藉此機會一舉解決地政士爭議,甚至全盤檢討實價登錄問題,或許更能算是化危機為轉機了。

覆議

《憲法》規定,行政院認為立法院三讀通過的法案窒礙難行時,得經總統核可,在決議案送達行政院10天內,移請立法院覆議。立法院應於送達15天內做成決議;如為休會期間,立法院應於7日內自行集會,並於開議15日內做成決議。

決議以記名表決,全體立委過半贊成原決議,則覆議失敗,行政院院長應即接受該決議,否則就須辭職;若未過半,立法院撤銷原決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75

這裡,藏有拯救血汗護士的解方


2014-04-21  TCW  
 

 

有一天,你躺在病床上,為你送藥到床前的護士竟是機器人。在位於大阪的松下紀念醫院裡,這種情景,隨處可見。

走進松下紀念醫院地下一樓的藥劑部,五台一百三十八公分高、六十三公分寬,各為粉紅、綠、黃、藍、橘色的圓筒型機器人「Hospi」,正透過頭部螢幕畫面,露出睡眼惺忪的表情,告訴我它們正在充電。

醫護交給專業,跑腿就交給機器人

這些流程讓我們看到,六分鐘,Hospi就能完成一趟送藥工作。

根據院內統計,在導入Hospi後,每天至少省去六個小時的人力勞動時間,和原本使用的氣壓輸送系統相較,不只安裝成本節省約三分之一,保養維修費用也是原本的五分之一。但最重要的是,它正替日本與台灣所面臨的醫護人員缺工問題,找到解方。

護士荒蔓延全球,高齡化嚴重的日本也是受害者。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二○一一年,日本護理師缺額達五萬六千人,全國約有七成醫療院所護理師人手不足。護病比約一:七,即一個護士須照顧七名病患,和美國、德國、丹麥等國的一:四、一:五相較,在先進國家中敬陪末座。

現在,「醫生診斷、開處方,護士照顧病人,藥劑師配藥,這些都是機器人沒辦法取代的,其他『誰來做都可以』的雜務,就讓機器人來幫忙,」松下紀念醫院院長山根哲郎說。

但,在導入時,碰到最大的掙扎是什麼?

松下紀念醫院因隸屬於松下集團(Panasonic),為日本最早導入服務型機器人的醫院,因此他們也比所有人提早發現,「不信任,是最棘手的問題。」

花一年學信任機器人,讓對手變幫手

「『自己來還比較快!』『已經夠忙了,還要熟悉新機器,很麻煩!』是一開始最常聽到的聲音,」Hospi計畫主導者、大阪工業大學教授本田幸夫說,為了提高同事使用意願,他們花上一年反覆驗證機器人帶來的好處,由特定單位帶頭示範,證明Hospi的確比人快,使用率才逐漸提升。

職場文化,也才因此改變。

「值夜班的時候,要麻煩Hospi送藥,明知道它聽不見,但還是會不由自主的說『すいません(不好意思)』,」已經在醫院任職七年的藥劑師三木郁帆說。「和人不同,不管再晚Hospi都不會累、有求必應,有這樣的幫手很安心。」她說,自己可以更專心的做配藥工作。

機器人真的是拿來取代人的嗎?還是如三木郁帆所說的,是個幫手?但,我們該怎麼看待那些被取代掉四七%的位置?我們能接受機器人進入生活到多深的層次?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走進築波。

【延伸閱讀】只要6分鐘,就能完成送藥工作——機器人Hospi送藥流程1.藥劑師裝配藥物藥劑師以識別證輕觸感應區解鎖,打開Hospi「肚子」,放入裝有藥品的A4大小拖盤。

2.設定配送目的地頁面具各樓層護理站的選項,設定目標後,Hospi發出音效、開始移動,離開藥劑部。

3.不伸手也能搭電梯透過無線網路連線,也同步設定電梯樓層。Hospi進電梯就定位後就能自動關門上樓。

4.由護士開鎖取藥Hospi行走時無聲、遇人自動閃避,抵達護理站後以紅燈提醒護士取藥,不打擾病患。

5.完成任務自動返航循同樣路徑返回藥劑部。隨電力存量顯示想睡、笑臉等表情,夜間行走時腳部發光,避免看不清楚。

資料來源:松下紀念醫院 整理:郭子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253

他山之石》加拿大年金改革給台灣的一堂課 退休金自選 是挽救年金破產的解方


2014-05-26 TWM
 
 

 

是挽救年金破產的解方

過去一年,台灣的年金改革毫無進展,潛藏負債繼續暴增;究竟改革工程應該如何起步?二十年前的加拿大經驗可以提供答案,當年,他們的領導者展現堅定決心,而民眾則藉由積極參與退休金自選投資的管道,有效彌補政府擔保的不足。

撰文‧蔡曜蓮

滴答、滴答……,距離去年四月底行政院推出《年金改革方案》已經一年了。這一年來,年金改革工程幾乎可用「毫無進展」來形容,初期雖有一陣喧擾,但如今,不僅相關修法遙遙無期,就連社會各界的溝通討論也近乎停擺。

直到五月八日,國發會公佈政府潛藏負債四年暴增三兆元、總額達到十七兆元,這才稍稍勾起人們對「年金黑洞」的回憶;「年金改革有助於改善潛藏負債。」對於國發會公佈的數字,財政部長張盛和是這麼回應的。

勞保破產倒數!

台灣潛藏負債每年增兆元

問題不會憑空消失,年金改革的工程一日不啟動,潛藏負債就是會不留情面地繼續以每年近兆元的速度增加,勞保基金的破產時間也不會自動停止倒數;依據二○一二年精算報告,勞保將在二○二七年宣告破產。

台灣沒有片刻拖延的本錢,我們急需答案。

於是,《今週刊》採訪團隊飛到了北美洲,在一個你我熟悉的國度——加拿大,尋找發生於二十年前的一段歷史。你或許想像不到,一九九四年的加拿大被《華爾街日報》調侃為「第三世界國家榮譽成員」,這個重要的經濟大國,當時的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接近一○%,政府公債的賣相比歐債危機高峰期的希臘國債還糟,而這一切的元兇之一,就是一套不負責任的退休年金制度。

加拿大政府對於退休人士有兩個「基本」保障,一是福利性質的老人年金與收入津貼,二是類似台灣勞保年金的「加拿大退休金計畫」;二○○九年,加拿大稅制專家傑克明茲(Jack Mintz)針對後者出了一份精算報告:該計畫至少能保證七十五年不破產。

啟示一:不向民粹低頭

加拿大總理鐵血提高費率

七十五年,足夠許諾初入社會年輕人一個看得見的未來了。但事實上,這套計畫也不是一路走來都是圓滿順遂。

一九六六年,加拿大退休金計畫正式上路,這套年金計畫極儘可能地討好民心:繳費水準是月薪的三.六%,遠低於台灣勞保年金開辦時的七%費率(目前為八.五%),並且是以工作最後三年的平均所得為給付計算基礎(勞保為最高五年),根據統計,加拿大每位退休族每月可因此領到大約二萬元新台幣的退休金,與勞保年金「最高」給付水準幾乎一樣。

即使是與已被批評為「全球最優惠」的台灣勞保年金制度相比,當年的加拿大退休金計畫也更加「民粹」;這份大禮,當然逐漸成為國家財政的重擔。

八○年代,加拿大債務佔GDP(國內生產毛額)約為二五%,雖然在八○年代末期,該計畫的費率已調高至五.六%,但到了一九九四年,債務佔GDP比率仍猛暴增長至六七%,退休金計畫搖搖欲墜。

「當年,政府債券乏人問津,直到這個國家需要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幫忙,大家才真的醒過來。」傑克明茲接受《今週刊》專訪時回憶。而九三年成為加拿大總理的克雷蒂安(Jean Chrétien),則在二○一一年受訪時形容:「當年的加拿大就是今日的希臘。」一一年時,希臘瀕臨破產。

出身魁北克農村工人家庭的克雷蒂安以硬頸著稱,曾因年輕時罹患怪病而導致左臉麻痺,這一回,他抱著大不了只做一任的決心,大刀闊斧地展開改革;除了種種財政緊縮方案之外,他大筆一揮,宣佈將退休金費率六年內提高到九.九%。

克雷蒂安曾透露一個小故事,當他向內閣宣佈大舉拉高收費的年金改革計畫時,語畢,室內一陣寒意。一位部長在散會後打電話給妻子,直接告訴她,「下次選舉沒望了。」但出乎意料地,克雷蒂安沒有付出政治代價,他在接下來九七年和二○○○年的大選中連續獲勝,蟬聯總理直到○三年卸任。

主政者必須以堅定的決心面對民粹壓力,這是加拿大年金改革的第一個啟示。傑克明茲說,當政府大舉拉高退休金費率,人們的感覺其實是:「好吧,政府終於開始做事了。」

啟示二:鼓勵個人帳戶制

用自己的存款養未來的生活至於另一個啟示,則是來自於一個值得玩味的數字變化:即使投入退休金計畫的費用提高了,加拿大人民卻更願意把錢投入另一套退休金系統──由企業自行設計的「個人帳戶制」退休金計畫。

就在加拿大出現退休金破產危機的同一年,一九九四年,世界銀行發表「避免老年危機」的研究報告,提出所謂「三支柱」模式(Three-Pillar Model):第一支柱是由政府主導的社會安全制度,如台灣的國民年金及勞保(勞工保險)、公保;第二支柱是由企業提供的員工退休金制度,在台灣,則如勞退(勞工退休金);第三支柱是個人自願性的商業保險儲蓄。而個人帳戶制的退休計畫,則通常運用於第二支柱。

在加拿大,一九九一年參加「第二支柱」──「個人帳戶制退休計畫」的民間企業員工僅有一四%,此後一路攀升,到二○○六年,人數已比十五年前多出約一倍。

無論是對政府或對個人,這個數字的增加都有其正面意義。對政府來說,個人帳戶制的退休金制度由於並非「社會保險」,而是「用自己現在存的錢,養自己未來的生活」,因此不會造成政府的財務負擔、不會造成潛藏債務;對個人來說,則是在政府保障有限之下,能夠藉此拉高退休後的所得替代率,讓自己對未來更加篤定;換一個角度思考,在一個財政狀況與人口結構都不再適合「政府為人民退休生活做足擔保」的社會裡,引導民眾積極走向個人帳戶制,以更強大的「第二支柱」減輕「第一支柱」的負擔,是關鍵解方。

「喔……,台灣的狀況是這樣啊……,那我想,退休金計畫恐怕必須『百分之百』仰賴個人帳戶制吧!」在記者攤開台灣人口結構圖與經濟成長趨勢圖後,加拿大經濟學者莫肯(Malcolm Hamilton)這麼說;他是加拿大重量級的退休金專家,給台灣的這句建議雖然半開玩笑,但已點出了台灣年金改革的必然方向:拉高個人帳戶制的比重。

「照我來看,民眾投入個人帳戶制的薪資比重,至少必須拉高到一○%!」說話的是比德古登(Peter Gordon),他是美國恆康退休計畫服務公司總裁,長期參與「四○一K計畫」(美國的退休金帳戶,只應用於私人企業)。他回憶,屬於個人帳戶制的四○一K,一開始也只被當成「補充計畫」而已,「但在八○年代中期以後,人們發現情況不同了,以前是十七個勞工養一個退休族,後來變成三個勞工養一個,大家發現,政府擔保的退休計畫很可能會破產啊!」如何拉高參與意願?

業者操作 提升投報率

國內一般勞工適用的勞退新制,就是個人帳戶制;除了僱主依規定必須每月為員工提撥六%薪資投入個人退休帳戶之外,也提供勞工「自行」再提撥一%到六%的選擇空間;然而,自○五年推行至今,在全國六六五萬勞工當中,只有三十五萬人選擇自提,佔比約六%。從這個數字來看,台灣人對個人帳戶制的參與狀況,顯然遠不及格。

於是,如何拉高民眾對個人帳戶制的參與意願,可說是政府推動年金改革的重要成敗關鍵。長期關注台灣退休金問題的金管會副主委王儷玲也說,在勞保給付可能減少的前提下,鼓勵勞工提高勞退自提有刻不容緩的必要。

要拉高民眾參與意願,最簡單的道理,就是提升基金操作的投資報酬率。

「在我的經驗中,把錢交給政府操作的績效,往往是滿糟糕的。」莫肯的評論或許有些直接,卻也鮮明點出了台灣「第二支柱」的根本問題:與加拿大甚或美國、新加坡、香港、紐西蘭、澳洲、瑞典等主要國家相比,台灣最大的不同,就是勞退基金是由政府操作,而其他主要國家則是由資產管理業者建置投資平台,交給業者操作,政府負責監督。

長期推動勞退金自選的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曾經提出一份「勞工退休金新制開放勞工自選投資標的建議平台白皮書」,強調「以過去政府基金投資經營之保守態度……,仍可能使退休所得替代率偏低。」「為增加勞退基金管理績效……,建議適時開放金融機構參與。」簡單地說,就是類似於加拿大的作法:政府監督、業者操作、民眾自選。

但業者管理真能比政府更好嗎?以香港人的「第二支柱」──強積金計畫為例,現時強積金底下總共四七七檔基金,根據政府數字,截至一三年三月三十一日止的十三年,整個強積金制度在扣除費用及收費後的年化報酬率為四.一%。而在台灣,勞退基金許給退休族的年報酬率是「兩年期定存利率」,目前約為一.三%,兩者相比,自選所提供的長期報酬率自然比政府操盤高出不少。

其實,從○四年《勞退新製法案》擬定之際,民間學者專家就不斷呼籲開放勞工自選投資平台,直到最近,勞動部才終於有了修法的進度。曾任退休金協會理事長的台大財金系教授邱顯比,分析國內退休金自選難產的原因:「勞工團體對於業者介入始終存在疑慮,擔心這項措施是圖利業者。而主管機關則是擔心變革太大。」受限於官方與民眾的保守態度,自選平台的開放也就一再耽擱。

如今,勞退自選終於進入修法階段,但即使順利上路,仍然是一項重大工程,若參考國外經驗,業者與政府還有不少事情必須做到。

如何快速落實?

以自動提撥機制推一把

在退休金自選的架構中,業者扮演的角色是平台提供者,受到政府監管,並且也與客戶第一線接觸,「你必須確保客戶擁有便利的理財諮詢管道。」加拿大宏利人壽團體福利與退休計畫資深業務副總裁芮貝爾(Sue Reibel),平時主要負責理財商品的教育溝通,「我們就得經常跑到各地,為不同的公司員工上課,與勞工朋友面對面講解自選平台設計與退休金規畫方向。」她說。

至於政府的監管角色,簡單地說,就是「監管參與的業者和基金」。以香港強積金為例,基本架構是由「受託人」、「投資平台」、「基金商品」三個層次組成。

其中,受託人就是信託業者,可以設計多個投資平台供民眾選擇,而受託人必須經過香港積金局的核準。此外,每個投資平台都有多檔基金可供選擇,但要讓一檔基金納入任何一個投資平台,也同樣必須經過積金局的審核。

除了生冷的監管動作之外,政府若要快速拉高民眾參與,其實還有一些「手腳」可動。

或者應該說,政府要設計幾件事情──「除非你說不,否則我就這樣做」。其中第一項,就是「除非你說不,否則政府就自動幫你提撥部分薪資投入自選平台」。

美國國會在○六年通過一項重要的年金改革法案:《退休金保護法案》,法案當中的一項重要變革,就包括了「自動加入退休金計畫」,談及這項設計,哈佛大學教授肯尼斯福魯(Kenneth A. Froot)舉雙手贊成:「人們都隱隱知道他們應該儲蓄,可是你不推他們一把,他們就是不會主動去做。」美國波士頓學院專職退休研究的學者艾莉莎穆爾(Alicia Munnell),在聽聞台灣的現況後,強烈建議台灣將「自動提撥」納為配套之一。

如何降低風險?

因應生命週期 轉換資產配置事實上,穆爾建議台灣要做的「自動機制」不只於此,在四○一K計畫中,參與者若無意管理自身資產,則會「自動」將其資金分配到生命週期基金。「這方面,你們也應該認真考慮。」除此之外,「生活形態基金(Lifestyle Fund)」也是目前美國四○一K計畫中,市佔率最高的基金類型之一。「因為它很方便啊!」宏利資產管理(美國)環球資產配置主管鮑伯(Bob Boyda)說。

一九九四年,他與他的投資團隊共同開發出這種創新基金商品,投資人只要決定自己現階段需要的是保守、穩健或積極的投資風格,就能轉換到相對應的資產配置中。「當我遇到人生中的重大事件──比如退休或生小孩,我可能會因此改變風險偏好,就能立即轉換成適當的資產配置。」根據美國知名投資顧問公司Burgess + Associates針對四○一K參與者的研究,自二○○一至一○年,投資生活形態基金者平均每年報酬率為四.五九%,相對優於其他族群。

對此,宏利資產管理環球資產配置投資長貝瑞伊凡思(Barry Evens)表示,「退休金操作的目標本來就不是追求最高的報酬率,而是略高於市場平均。」回到台灣的年金改革進程,依目前進度,勞工勞保、軍公教退撫的相關修法要在短期完成幾無可能;唯一值得樂觀的進度,就是「勞退金自選平台」尚有機會在下半年完成修法,最快可望在一五年上路。

從加拿大的經驗來看,如果勞退自選制度成功,民眾對政府擔保的依賴降低,或許勞保、退撫的改革阻力能夠有效降低,但也別忘了加拿大年金改革給我們的第一個啟示:年金改革要成功,終究需要主政者的堅定決心與信念啊!

從破產邊緣,到續命75年—加拿大退休年金改革歷程1966 「加拿大退休金計畫」面世,採用隨收隨付制(類似台灣勞保年金),費率僅為3.6%。

隱憂!

1976 首批領取退休金的勞工出現,這群人只繳費10年,即可領取全額年金。

1986 將提撥率由3.6%逐年提升至5.6%。

搶救!

1994 加拿大政府債務與GDP比率達到驚人的67%,遭《華爾街日報》譏為「第三世界國家榮譽成員」,退休金計畫面臨破產。

1996 總理克雷蒂安大刀闊斧改革,將提撥率大幅提升至9.9%,此改革預計讓加拿大退休制度延續100年。

復活!

2009 傑克明茲為加拿大退休金制度進行精算,預估財務仍可延續75年。

三大支柱,為老年生活撐起保護傘根據世界銀行所提出的「退休三支柱」概念,是國際規畫退休制度努力的方向。

退休三支柱 加拿大 美國 香港 台灣

政府主導

老人年金、保障收入津貼、加拿大退休金計畫 社會安全基金綜合援助計畫、公共福利金計畫 勞保、國民年金、

公保

企業提供

職業養老金計畫、註冊退休儲蓄計畫、免稅儲蓄帳戶等 401K計畫

強積金計畫

勞退新制、勞退舊制、軍公教退撫

個人自願

個人退休金儲蓄計畫 個人退休金儲蓄計畫 個人退休金儲蓄計畫 個人退休金儲蓄計畫

資料來源:宏利投信

25歲投入自選,退休金最高多50%—勞工自選平台所得替代率試算如果勞退金自提6%,投入不同屬性的自選標的,你的所得替代率能增加多少?

預設投

報率

年齡

(參與時間) 3%

(保守型) 5%

(穩健型) 8%

(積極型)

25歲(35年) 15~18% 23~26% 44~50%30歲(30年) 13~15% 17~21% 30~35%35歲(25年)10~13% 14~16% 21~24%40歲(20年) 8~10% 10~12% 14~17%45歲(15年) 6~8% 7~8%9~11%50歲(10年) 4~5% 4~5% 5~6%55歲(5年) 1~2% 2~3%2~3%資料來源:王儷玲《勞退新舊制度之所得替代率探討 》(2003年)民眾投入個人帳戶制的薪資比重,至少必須拉高到10%!

比德古登(美國恆康退休計畫服務公司總裁)加拿大退休制度的三大支柱,讓加國的老人貧窮率,比OECD一半的國家都還低。

芮貝爾(加拿大宏利人壽團體福利與退休計畫資深業務副總裁)往往,退休金管理者的任務,是想盡辦法擠出比最保守的投資再多一點利潤。

鮑伯(宏利資產管理環球資產配置主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31

兩岸半導體駁火 產、官、學怎麼看?三解方 即刻救援台灣半導體業(084-086)

2014-10-13  TWM  
 

 

兩岸半導體業競爭正式進入肉搏戰階段,面對中國業者磨刀霍霍的大動作,台灣半導體產業該如何因應?

產、官、學界無不開始思考,到底台灣半導體該如何走下一步。

撰文‧林宏文.何佩珊

半導體產業占台股市值超過兩成,若說這是台灣重要的經濟命脈絕不為過,如今面對中國政府大力扶植自家半導體產業所帶來的威脅,台灣要擔心的不只是眼前看到對業績的衝擊,產業界和學術界的人才持續流失,後座力恐怕還要更驚人。

事實上,趨勢顧問范疇的《與中國無關》一書就曾提及:「中國是一個極其沒有安全感的國家,事實上整個中國的心態,從政府到企業,還停留在『深挖洞、廣積糧』的價值觀中。也就是說,不論任何行業、任何產品,中國都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大型的面板業、電子業如此,小到如洗衣機、冰箱、服裝、日用品也一樣。」

經濟部提解方:

兩岸與其競爭,不如展開合作!

這就是中國的大國思想,即使今日中國已不再是二十年前的中國,大國思惟使然,才會讓中國對於「缺芯」、每年必須從海外進口超過兩千億美元的晶片深感不滿。只是,選擇與英特爾合作是一時,「中國很有耐心,用二、三十年才吃掉對手或夥伴,是很平常的事。在自力更生這種策略下,不論哪個行業,中國一定會走向產業鏈規模化,而規模化的涵義就是標準化和低價化。」范疇這麼在書中寫。

如此看來,台灣要怎麼正面迎戰?

站在政府主管單位的角度,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吳明機不諱言,對於台灣產、學界對中國政府端出一二○○億元人民幣產業發展基金感到焦慮,他能理解,但吳明機也試圖信心喊話:「中國扶植半導體產業已有好幾年,只是一直無法像台灣形成產業聚落,所以,台灣耕耘三十年的半導體產業,絕不會那麼容易被擊垮。」吳明機直言,在高科技產業,砸錢多未必有用,相較於資金,台灣半導體業者真正缺少的是人才和題目。「過去,大家看兩岸好像是競爭,其實兩岸產業應該是競合並行。」吳明機不否認,在既有的產業項目中,兩岸競爭的成分確實大於合作,但他也舉例,在未來5G與物聯網的標準制定上,兩岸就有合作空間。對此,一位不願具名的台灣IC設計公司董事長也私下表示,「兩岸半導體產業的機會在合作,而非只有敵對關係。」他指出,過去兩岸在半導體與IT產業上下游都有緊密合作,讓雙方一起逐步成長壯大,中國已有許多廠商是世界級的公司與品牌,是互利雙贏的結果,未來若能進行更深的結盟與合作,才能在全球有更高的能見度,也可突破目前半導體產業仍由歐美廠商寡占的局面,在世界級的半導體戰場上,取得更好的成績。

聯盟和整併也是值得思考的方向,不過交大科管所副教授洪志洋直言,企業合組產業聯盟的想法固然好,在產業技術成熟的市場執行,卻很可能踩到︽反托辣斯法︾這條紅線。但洪志洋認為,若政府能夠跳出來主導整併,則未必不可行。

學者提解方:

政府基金帶頭,台灣半導體業整併求生由民間自行整併,人人寧當雞首不當牛後,最終也難有成果,但如果政府積極表態,一定可以起帶頭作用。他強調,政府不需要涉入營運,只要成立一筆基金,透過策略性投資,就可以達到宣示效果。

二○一二年,全球面板產業都面臨虧損難題時,當時日本政府就透過日本官民共同基金INCJ砸下兩千億日圓,整合索尼、東芝、日立三家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廠,三合一成立「日本顯示器」︵Japan Display)。兩年過去,成功整合資源後,「日本顯示器」不僅在去年繳出獲利三六六億日圓的成績,更穩坐全球最大中小尺寸面板廠。

像是「日本顯示器」由政府出面整併的例子,就值得台灣做借鏡。洪志洋說,「他(政府)投資你,其他人就會靠過來。」企業也會有較好的購併、擴張實力,進一步帶動產業更新。

在政府帶頭投資下,選定扶植的目標更是關鍵。洪志洋認為,「要鼓勵的對象應該要具有一定實力,並有企圖心的公司。﹂也就是在台積電、聯發科之外,培養出第二個、第三個聯發科。」畢竟一個產業要壯大,本來就不能光靠一根、兩根支柱,而要有第三、四根支柱,才能扎穩根基。

當然,要避免圖利特定廠商或特定產業的輿論壓力,執行上勢必不能躁進,而要有萬全準備。諸如思考各種可能情境,展開研究規畫,採取階段式作法等等,必須要有完整的說帖,來證明政策執行的必要性與可行性。「但也不能拖太久,兩、三年內,一定要產業更新!」洪志洋說。

業者提解方:

留才!分離課稅比「五年緩課」好至於業者最關心的留才問題,不少IC設計公司董事長也紛紛提出恢復員工分紅配股的措施,否則台灣在人才吸引上,已無利基,只能處於挨打的狀況。不過,目前員工分紅費用化是國際會計準則與公司治理原則的方向,業者提倡要回復舊制,勢必有難度,但政府提出的員工分紅五年緩課方案,在業者看來,卻是杯水車薪,效果恐怕不如預期。

為了有務實的作法,一家IC設計公司董事長的業者就提議,將薪資與員工分紅分離課稅,也就是說,薪資仍以綜合所得稅課徵,但員工分紅(包含現金與股票分紅)部分,則以分離課稅的稅率來課徵,稅率可訂在六%至二○%之間,或者另以最低稅負制提供較高的免稅額及較低稅率,例如六百萬元以下免稅,超過則課徵二○%。

業界人士認為,分離課稅的作法有三大好處:一是分離課稅或最低稅負制已運用在許多層面,例如海外所得及短期票券利息,執行難度較低,激勵員工效果強,有利於吸引國際級人才;二是企業會更願意配高薪給員工,並拿出更多盈餘與員工共享;三則是當人才獲得更好的獎勵,企業的競爭力自然提升,產值更增加,政府的稅基會擴大,稅收自然更多。

畢竟在員工分紅制度取消後,台灣一直沒有新配套措施,反而還提高個人綜合所得稅率至四五%(如加計「健保補充費」後更高達四七%)。相比於香港個人稅率只有一七%,這樣的高稅率對台灣產業的人才磁吸效應,非常不利。

IC設計業者認為,政府應該把對人才投資及稅負減免,當成對產業的投資,不要斤斤計較於眼前的每一分稅收,如果只看見眼前短期稅收的影響,只怕人才流失,產業根基也將流失,稅收也將受到更大的影響。

但這樣的說法,要落實到實務執行上,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法律服務營運長郭宗銘直言:「難度很高。」特別是現在財政部以五年緩課的方案為優先,現在提分離課稅,沒那麼容易。

對此,吳明機沒有直接否定,他承認分離課稅是一個方向,但全球沒有先例,而且過去經濟部為了爭取員工分紅五年緩課,就已與財政部有多次來回拉鋸的前例,按照這樣的經驗就可知,財政部恐怕很難同意業者的分離課稅提案。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吳德豐話說得更直接,「如果業者把稅制當作主要問題,那是走偏鋒。」企業要留才,最重要的還是業者願不願意出高薪,提供好的就業環境,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如果半導體業者把稅制視為留才的首要手段,就吳德豐看來,稅制最多只是加分項目,不應該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188

Q之父公開 孩子手機分心症解方

2015-03-23  TCW
 

一位是被稱為「EQ之父」的當代領導學大師,一位是寫出管理學聖經《第五項修練》的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與彼得.聖吉(Peter Senge)首度攜手,這次他們要改變的不是企業,而是教育。

「智慧型手機與平板正在摧毀這個世代的孩子,我們必須拯救他們!」高曼在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非常沉重的說。

一九九五年以《EQ》(情緒智商)一書,顛覆傳統IQ(智商)至上的社會價值觀,建立起一套全新的企業領導學理論,高曼近年來卻將重心從企業轉向學校教育。

高曼所參與成立的教育機構CASEL(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 and Emotional Learning,學業、社會情緒能力學習的協同機構),倡導從幼兒園到高中各級學校教育中融入情緒學習課程,開啟了全球情緒教育運動。

二○一三年,首位提出「學習型組織」概念、專長系統思考的聖吉找上高曼,兩人都對未來世界的發展感到憂心。他們發現,在科技高度發展下,世界的依存度越來越高,棘手的問題與毀滅性的危機層出不窮,但人類解決問題的能力卻日益下滑。

「我們正處於一個史無前例的生存環境,」高曼指出,這一代孩子在一個人類有史以來充滿最多讓人分心事物的環境中長大,注意力越來越弱。「他們一出生就被網路及數位產品包圍,被各式各樣的App(軟體)牽引著走,」而這群App世代的孩子最大的危機,就是喪失了與他人相處的能力。

過去當電視發明時,也有學者提出類似的警告,但是高曼認為,手機與平板的影響力高過電視百倍。「以前你得回到家才能看電視,現在你是二十四小時把手機帶在身邊。」

「人類的腦功能是根據與其他人面對面的互動而設計的。但當前的孩子卻花上無數個小時,一個人面對著螢幕,」高曼說:「我的擔憂是,孩子會因此而分心,無法理解自己、管理自己、了解他人,這會造成孩子在社會化過程中的毀滅性影響!」

於是,他與聖吉兩人合力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將腦神經科學、心理學、人類行為學與組織管理學等跨領域知識彙整在一起,歸納出三大未來教育新焦點,且需要在最傳統的學校學習中落實。

要培養專注力玩偶當呼吸夥伴,降低浮躁

第一,必須讓孩子先學會如何專注。

場景拉到美國紐約,哈林區一間以西班牙裔為主的學校裡。十幾個八歲的孩子躺在教室地板上,肚皮上各自放著一隻填充玩偶。

當老師數著「一、二、三、四」時,孩子們一邊深深的吸氣看著玩偶降下,再重複一次指令時就吐氣讓玩偶跟著肚皮升起。

這個名為「呼吸夥伴」的遊戲,能讓原本心情浮躁的孩子,在短短幾分鐘內就安靜下來,同時還能提升專注力,效果甚至可以維持一整天。曾有一位老師因為課程更動而沒有進行「呼吸夥伴」,結果全班亂成一團。

高曼指出,專注力與管理破壞性情緒的迴路是同一條。當人心煩意亂時,腦中負責處理緊急狀態和威脅的「杏仁核」就會啟動,神經迴路會傳遞訊息到掌管決定、執行的中心「前額葉」,送出阻隔信號,也就是說,杏仁核會「劫持」前額葉,讓人做出可能會後悔的事。如果前額葉的神經迴路夠強壯,就能管理生氣、煩惱、失望、恐懼等負面情緒。

「呼吸夥伴」正是訓練前額葉神經迴路的一種方式。孩子在專注呼吸的過程中,會不自覺的去觀察與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同時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懂得如何克制衝動。

根據一份長達十四年的研究,專注力與自我控制力強的孩子,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s,學術能力測驗)分數比其他人高出二百一十分,出社會後的錢也賺得比較多。「這比孩子的小時候的智商或父母的社會地位更具影響力,」高曼說。

要培養感受力互動玩鬧,更能學換位思考

然而如果過度專注在自己身上,也會變成自我中心,這就需要第二步:理解他人感受。

在一個名為「關懷教室」(Caring Classroom)的空間裡,一個國小二年級的班級正在進行腦力激盪,思考老師出的題目:「如果你懷疑蠟筆被某位同學拿走了,什麼樣的處理方式最好?什麼樣的作為只會把事情變得更糟?」

有趣的是,經過這樣的模擬討論之後,全班一致同意氣沖沖的興師問罪是最糟糕的處理方式,並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先跟對方聊聊,站在對方的角度,了解對方的狀況後再決定如何反應。

類似的問題還有「如果你同學慫恿你吸毒,要如何拒絕同時又不失去這個朋友?」高曼說,這些都是孩子在求學過程中會遭遇到的棘手難題,如果能讓孩子提前訓練思考,找出可以同時兼顧他人感受的處理方式,未來在做任何決定時才會更加面面俱到。

然而與專注力一樣,能做出正確決定的能力,只有在傳統的學校環境中培養,科技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高曼指出,人類的神經系統是針對面對面的互動所設計,而不是螢幕、電子郵件或簡訊。「當我看著你的時候,大腦會即時讀取數千則訊息,告訴我下一步該怎麼做最適合,」高曼說:「但在網路世界裡,我們只能接收到單一訊息,」

這就導致社交大腦無法告訴情緒迴路該如何因應,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喪失解讀與理解他人的能力。「丟掉所有的數位產品,讓孩子好好的跟同伴玩鬧吧!」高曼說。

從專注自己到關懷他人,最後一個能力,是用系統思考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要培養解決力系統思考訓練,六歲也能學

所謂的系統思考,指的是跳脫出眼前的表象,看出事情的前因後果,從而找到問題的癥結點。這個能力,也許對一般的成年人來說都很難培養,但對聖吉來說,只要經過訓練,六歲的孩子都能做到。

聖吉在新書《未來教育新焦點》中舉了一個實際的例子。三個孩子因為爭搶一個遊樂設施起了口角,原本是朋友的三人,吵到幾乎要大打出手。事後該校老師運用系統思考的方式,讓他們重新回想整個過程,孩子才發現,問題的根源並不在遊樂設施上,而是其中一人說了傷人的話。

令人驚訝的是,當三個孩子把整個吵架過程視為一個系統時,原本的火爆情緒與相互指責消失了,反而開始討論起「如何可以不吵架」。結論是:「說對不起或許能抵消掉一些負面感受,最好的做法,是用正面的話取代傷人的話,讓整個系統變成正面循環,」甚至,在討論的過程中,他們也更多了解了彼此的感受。

如今,三個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但至今都是很好的朋友。

「真正的領袖,是能夠用系統思考的方式洞悉全局的人,」聖吉說。傳統的教育方式是由上而下的單一縱向路徑,缺乏彼此之間的橫向聯繫,培養不出綜觀的眼光,這一點,在亞洲更為明顯。

大師看台灣教育考試比數位分心,危害更大

高曼直言,台灣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過度強調考試的能力,把考高分、獲取最多知識定義為成功。

更糟糕的是,在孩子可塑性最強的時候,限制他們與同伴互動,只一味要求他們專注在書本上,這樣的危害一點不亞於整天盯著螢幕。

「看看你們最優秀的企業領導人,有哪幾個是在學校拿高分的?」高曼說,不管你在課業上表現多傑出,如果沒有團隊合作的能力,沒有溝通協調的能力,沒有管理自己的能力,未來在職場上最多只能達到平均數。

「讓孩子花時間去看著其他人,聽其他人說話,了解他人的感受吧!只是捧著書本或盯著螢幕,他們永遠無法得到真正的學習!」高曼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68

大戶條款該廢嗎? 3解方拯救台股邊緣化

2015-04-27  TCW  
 

 

台股成交量低迷的局面,與其坐困愁城,不如主動出擊。例如,加強台灣與其他市場的連結,就是一個好解方。今年下半年「台星通」將上路,推行「台深通」、「台滬通」也是大勢所趨。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認為,政府可以先做的是,鼓勵其他國家的ETF來台掛牌上市,投資人不須深入研究國外個股,看對某市場的趨勢即可交易。

解方一:增加投資選擇,把錢留台灣

在台灣的可交易商品增加,一方面可以讓投資人有多樣化選擇,在台股盤整期間一樣可以投資其他市場,省去匯率波動的風險,也可以讓台灣的市場更充滿活力。

想辦法把錢留在台灣,這是第一個解方,設計合理的稅收制度則是第二個解方。

解方二:證交、證所稅合併設計

熟稔兩岸三地市場的香港CGM-Capital global總經理歐宏杰建議,證所稅大戶條款將延至二○一八年,已形同虛設,還不如直接廢除,至少現階段有助於投資人信心回溫。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則認為,不要將證所稅、證交稅分開進行單向檢討,推出「以證交稅為基礎的證所稅」,是可考慮的方式,亦即維持目前○.三%交易稅外,也讓投資人不分交易金額高低,一律按出售價格繳納○.一%證所稅;若累計扣繳金額超過當年獲利,則予以退稅,一來,有稅目亦有稅收;二來,也發揮從證交稅過渡到證所稅的精神,對市場衝擊最小。

以補充保費的設計而言,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認為,針對股利所得徵收稅費,必然影響股市,長久之計,應按家戶總所得依法徵收,以總所得為基礎,按比率課徵保費。

前健保局(現改制為健保署)總經理、政大財政系兼任副教授朱澤民也提出類似建議,將股利、房租收入、兼差費用等所有所得一次結算,超過一定金額再課徵稅費,而非區分出不同所得後,再單筆就源扣繳,這對投資人的心理面衝擊,自然會降低。

解方三:放寬融資、券交易限制

第三個解方就是,改善交易制度,更貼近國際金融市場。

以金管會未來擬推行的延長交易時間來說,施羅德投信投資長陳朝燈認為,這對提振成交量未必有直接效益,但不論國內、國外投資人皆有更充裕的時間反應國際消息,進行投資決策時零時差,會更傾向於將台灣的市場納入考量。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放寬漲跌幅、延長交易時間都值得努力,但現行融券、融資限制過多,有礙擴大股市規模,值得檢討。儲祥生則建議,目前開放現股當沖的標的為兩百檔,其實可研擬放寬至市值前三百到四百大上市櫃公司,勢必帶動成交量,不過平盤以下可放空的標的,為避免有心人士上下其手,現階段不宜貿然開放。

【延伸閱讀】財政部不降證交稅,曾銘宗:長期對嗎?

對於各界建言,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預言,台滬通、台深通一旦上路,短期內一定是台灣的資金外流到中國去,這種趨勢至少持續一到三年。「台灣投資人投資股票經驗豐富,對陸股有一定了解;但要等中國的投資人更成熟、且了解台股前,當然是優先投資自己的股市。」

面對財政部主張不降證交稅,曾銘宗強調:「對於要不要降證交稅,我沒有預設立場,視中研院的研究結果而定。」不過他在訪談中,多次以語重心長的口吻反問:「他們(財政部、衛福部)的看法短期都對,我也都贊成,但是短期對,長期對嗎?」

他最擔憂的是,現階段大家只看短期成果,以為一年多抽到幾百億稅費,就是為國庫進帳。「就算張部長不同意,我還是要講,我在我的位置,才看得清楚資本市場。」曾銘宗舉起手上的一壺熱茶,打比方說:「就像這壺水,一年倒一千億元,倒八、九百億元,但假設交易成本不合理,很快就會倒光的。」

儘管外界不少聲音主張廢除證所稅,但曾銘宗不贊成,他認為持有IPO股票十張以上須課稅,這是針對高所得者、大股東課稅,足以發揮租稅公平的意義,且祭出長期持有三年以上稅率三.七五%的配套,已算優惠。

至於現行融資、融券規定,曾銘宗也同意放寬,「哪有人家在限制額度的?如果是像王永慶這種大戶想融資買股票,只要人家信用夠好,想融資十億元有什麼不行?」他計畫在六月底前取消融資額度限制,由券商評估風險後,自行決定融資金額,後續將再鬆綁融券限制,但因為涉及券源,只能適度放寬,無法全面取消限制,不過整體而言,皆有助於成交量能放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9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