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从10万到1亿,不是神话——中长线股投资心得(转)

http://lyh.jack.blog.163.com/blog/static/132734100201092534344633/

以下10篇帖 子转自Q友申木凡的日志,网上认识他一年多,但交流很少,很是可惜,他的投资理念我很认同,所以今天一口气转了10篇过来,好好学习。 ======================================================================================

从10万到1亿,不是神话
——中长线股投资心得(庚寅国庆整理)
 
 
【前言】3次机会与1000倍的收益
 
  对于一名投资者而言,15年赚1000倍应该是非常罕见的吧,1万元起步就是1000万元,10万元起步就是1亿元,听起来更像是天方夜谭。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目标进行分解,如果是每5年赚10倍呢?这就并非遥不可及了。
 
  经济有周期,股市亦然,从中国和全球股市的历史来看,每5年往往是一个较大的牛熊周期,而这期间往往酝酿着10倍的机会。且不说2003年到2007年 间,多少个股股价涨幅有几十倍,即使在2009年这样的小规模反弹中,也有中恒集团、四创电子、古井贡B等股价涨幅在10倍以上的公司,问题是很多人碰到 了鱼身,却无法从鱼头吃到鱼尾。
 
  查理?芒格说,对于一个高明的投资者而言,一生中即使只有20次投资机会,一样可以富可敌国。15年赚1000倍,也许我们只用3次足矣,问题是如何去寻找、识别并把握这样的机会。拥有这样的办法,恐怕比什么都强。
 
  必须要提前进行一个听起来有点沮丧的插话:对于95%以上的个人投资者而言,不可能拥有执行5年10倍计划的技术和艺术。有资产实力的客户,可以寻找拥有 这种理念和能力的资产管理者;而普通投资者不妨去寻找拥有10年10倍机会的基金(历史上大把10年10倍的封基,开基中也有华安宏利、嘉实增长、兴业社 会这样的品种),20年100倍,也足以凭借投资而富裕。
 
  但是如果您是一个在25岁拥有10万可支配资产的有志青年,希望在40岁实现财务自由而退休的话,并拥有强大的自信的话,那就来吧!


【逻辑】10倍从何而来?
 
  我们来继续做算术题:如果把10倍做进一步的拆解,可以拆解为4乘以2.5。
 
  这代表着什么呢?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家公司的股价是10元,市盈率为10倍,业绩为1元;如果在5年后,这家的公司的市盈率变为25倍,业绩变为4元,股价就变为100元。
 
  也就是说,如果在一个五年周期里,我们找到一家公司净利润增长3倍,估值增长1.5倍,就能够实现5年10倍的计划。所以,第一是要找到利润高速增长的公司,第二要在估值较低的时候买入。
 
  5年增长3倍,只要求公司净利润保持年复合增长在33%,A股中还是有不少公司可以达到这个标准,难度在于估值的把握。看A股的历史,整体的动态市盈率可以高至超过100倍,而低至不到20倍,所以买入点很重要。
 
  而净利润的增长率和估值又是相辅相成的,当一家企业在股本未扩张的情况下,净利润持续高增长,往往所享受的估值水平也会上升,出现股价连续飙升的“戴维斯双击”。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就是要寻找并牢牢把握住“戴维斯双击”,而非相反。

【关键】如何找到伟大企业
5年10倍投资计划的核心在于,要求企业业绩连续高增长。首先从连续这点来看,在强周期行业中找这样的机会是事倍功半的,在消费股中寻找是王道(张裕、云南白药、古井贡、上海家化都是好的例子)。
 
  以上企业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第一、企业所在行业处在一个快速成长期(例如10年前的地产业,5年前的家电连锁和如今的医药行业);
 
  第二、销售收入稳步扩大。拥有竞争优势,企业在行业中拥有定价权,所占的份额是连续扩大而非缩小(例如万科、苏宁等);
 
  第三、随着销售额的增加,公司毛利率可以保持并得以提升;净资产收益率稳步增长。我们允许企业圈钱,但是圈钱后的资产收益率不能下滑,否则对老股东就是一种伤害。
 
  第四、企业管理者有企业家精神,并对股东权益敏感(实施了股权激励等措施)。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多看看公司在年报中的经营目标并看看之后的实践。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应该有足够的前瞻力和执行力,而不是朝三暮四。
 
  第五、公司的盈利模式应该稳定且易于理解。就如巴菲特先生的“钻石搭档”查理?芒格所言,一家不易理解的公司不值得持有它。另外,易于被理解的公司更容易 被后来的投资者追捧,而快速实现股价的上扬。(2009年以来,新能源、新技术企业走势很火爆,但是真正理解这些技术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六、公司要便宜。看估值也要看市值。银行股的估值是很便宜,但是一个10倍PE,3000亿市值的企业股价涨10倍; 显然比一个20倍PE,30亿市值的企业股价涨10倍的几率小得多。
 
  尽管这样去选择公司很难,但是相对于预测货币政策、资金动向、机构行为而言,也许是更容易的事。平时多和一些价值型的投资者朋友交流,也是一种互相启迪的 模式。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我们可以向高手问股,但是不妨多问问或者自己研究下,所问到的公司是否符合以上6条法则呢?
(相关参考书籍:《大钱》、《战胜华尔街》、《股市真规则》)

【考验】人性的障碍
 
  选股是技术,买卖却是艺术。前者固然不易,却可以凭时间来锤炼;后者却看性格和天赋。
 
  人性的弱点,让我们在执行5年10倍的过程中会遇到三大考验:第一,如果买入后,公司股价不涨反跌,该怎么办?第二,如果又有一家“珍珠公司”出现该怎么办?第三,股价已经涨了3倍了,是不是该见好就收,或者做个波段?
这三大考验之所以会让我们对投资产生疑虑和动摇,其实都可以归结于一个主因:我们对自己所投资的公司及其成长模式和方向并非真正的理解,所以轻微的风吹 草动或者说yh,都可能动摇我们的初衷。所以,对于“5年10倍”计划而言,必须只能投资自己熟悉并经过深度研究的行业和公司,同时研究的深度应该达到并 超越市场平均水平才能获得超额收益。
 
  如果对所投资的企业的方向看得很清楚的话,我们再面临考验的时候就会从容很多:
 
    第一,如果当时买入的理由没有变化,股价下跌我们应该高兴,因为我们可以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入;记住我们的操作周期是5年,而不是5天。
 
  第二,如果中途出现可供替代者,我们同样要考虑其成长性、安全边际是否更为优异,如果答##__案为否,我们没有必要去增加自己的研究负担,因为我们要做 的只是找到一颗珍珠,而非去寻找全部的珍珠。(实践证明,作为一名个人投资者,跟踪企业的能力的5到10家,否则是另外一种摊薄)
 
  第三:当股价如期大幅上涨之后,突然遭遇了大幅下跌,该怎么办?当经济出现周期,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我们是否需要回避风险?
要战胜这个考验,我们必须要相信,好的公司是可以战胜周期的,优秀的管理层会利用经济的波动加速发展而非相反。例如沃尔玛在股价实现数千倍上涨的过程中,中间同样遇到过大幅下挫的情况,如果我们将时间拉长,这些波动其实都可以淡化。
记住巴菲特所说:股价的涨跌并不是我们做出投资决策的理由。
 
  当然,如果我们的确通过实战拥有了波段操作能力,并在实践中证明可以战胜市场的话,我们也不排除波段操作。但这种波段,应该起码是以月为周期来计算。

【行动】找到你的圣杯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知易行难。
 
  找到适合自己的圣杯(交易法则和纪律),并不断完善,是践行5年10倍计划的关键所在。路注定是布满荆棘的,我们希望做的是少走弯路。
投资实践显示,充分理解“安全边际”、“触发时机”、“长期跟踪”这些概念并灵活运用是必要的。
■安全边际和健全心态
 
  芒格说过,如果你不敢满仓的股票,那就一股就不要买,如果不敢持有一年,那就一天就不要拿!
且不谈论是否能赚钱,要让一个人把全副身家压在一项投资上,相信他最基本的要求是“不亏”。但能做到不亏的只有“现金”,股票这类风险资产,我们只能追求相对安全。
 
  从经验中来看,人们说到安全边际,是指估值的安全。但我要说的,安全边际第一步是要资产的健康。
 
  很多人总是喜欢说,“今天亏了一部车”、“昨天赚了一个洗手间”,这种观念和导向是非常错误的,要是巴菲特或者盖茨天天这么想,早就抽风了。一位成熟的投资者,必须做到把投资和生活有效隔离,这样才能不会被市值的波动影响了心情进而影响了投资决策。
 
  举一个例子,一个家庭资产200万元,每年工资扣除支出结余20万元的投资人,拿出60万元投资,设立35%的止损线。如果严格执行止损,那最大的损失就 是一年的收入,即使连续遭遇3个跌停板,也不会对生活造成什么冲击,完全可以泰然处之。反之,一个家庭资产60万元,年收入结余6万元的人,借款60万元 炒股,一个跌停板可能就伤筋动骨了。
 
  对于5年10倍计划来说,10万元的本金就可以再15年后创造亿元的财富,我们不必要铤而走险。李嘉诚说,“散户不要炒孖展”,也是金玉之言。
 
   第二层意义上的安全,就是估值上的安全。物美,也要价廉。但是怎么样才算便宜,这就见仁见智了。不能说破净的钢铁股比100倍PE的百度便宜。对于成长股来说,多用PE和PEG,市销比等指标,参考历史估值、行业估值、海外比较等等。
 
  价廉多出现在熊市的中后期,例如丽珠B这样主营连续20%以上增长的医药股,也出现过跌破净资产的情况,这就是明显的低估了。而产业资本的回购,也是低估的一种表征。

■买入时机和节奏
 
   遇到了一家心仪又便宜的公司,在动手买入之前,应该先回答这么几个问题?
1、 
      为什么好公司会有这么便宜的价格?是熊市导致的盲目,还是自己的判断可能会有误差?公司是否存在未知的重量级利空?
2、 
      买入之后可以忍耐多久的不应期?买入后可以忍受多大幅度的亏损?
3、 
      计划用多大仓位买入,一次性买入还是分批买入?
 
   存在即合理。便宜一定有便宜的原因,对于公司的判断市场上总是有分歧存在,分歧从产生到消失,影响着股价的变化。投资不能盲从,也不能太自负,找到便宜的原因,和对公司价值的判断进行比较,如果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问题,那就放心去做。
 
   股 价的走势受估值影响大,但估值最终决定于业绩,对于一家正处在业绩释放期的公司,我们更要担心的是错失爆发机会而不是被小幅套牢。反之,如果买入半年之 后,公司股价持续不涨,而业绩也没有如期兑现,那就必须做自我检讨了。我们可以用3个月来忍耐股价的下滑,但是不能用3天来忍耐没好友达到你预期的管理 层。
 
   我们不必苛责买在最低的位置,这是技术派的目标,但我们要避免一买就被严重套牢,对于明显下跌趋势的个股,采用分批买入的方式比一次性买入更为合适;而在底部盘桓很久,开始走出上升通道的,则相反。
当 然,实践上的经验会让我们更容易听到“扳机”的声音,减少等待的时机。例如,古井贡B,从2008年底2.4启动,2年涨了近15倍,一个关键的触发点就 是换了股东,随后业绩爆发,股价也做火箭。在解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我们找到了低估的原因,而这一原因开始改变的时候,要抓家时间上车了。
 
  再举一个例子,即使处在东部华侨城的旧厂房未重估,康佳B依然破净,市销比是同行的1/5,这是明显的不合理,但是从PE上看,又是合理的。这就是分歧所 在,问题在于管理层没有释放业绩的动力,如果动力源出现了,纠偏就会开始。这样的情况,适合小仓位买入,保持持续的跟踪,等待机会。
 
  在橄榄树下徘徊,期待遇见你,在你最美的那一刻。

■仓位管理和集中持仓
 
  经常会听到有人兴高采烈地说,今天我有3个股票涨停了!敢问这位神仙,您一共买了几只股票?涨停股票仓位占比多少?整体盈利率多少?
好股不求多,一只足以!买了10只股票,3只涨停的收益也许还比不让满仓一只涨幅5%的股票。市场上有两种极端,因为研究不深入或者不自信,通过分散持仓来规避风险,要么不甚知之但孤注一掷。
 
  但大部分个人投资者的误区是前者,为什么不敢重仓甚至满仓一只个股呢,因为有心理障碍:害怕判断有误净值快速蒸发,或者担心错失了其他机会。要意识到,分散持仓不能分散系统性风险(例如5?30),同时分散持仓在分散个股风险的同时,也在拉低收益率。
对于重仓某只个股,可能失去的其他投资机会,正如前文所说,我们要找的的是最美的那颗珍珠,而不是找珍珠项链!如果喜欢分散投资的话,那就去买基金吧!
 
  开始可以用操作纪律来解决这种心理障碍:一只有潜力的“珍珠”但“扳机”还没有响,上1成仓位;低估原因被解决,扳机叩响,加到3-4成;业绩陆续释放,上升通道形成,安全垫够厚加到5-7成。
 
  5年10倍计划,是要找自己熟悉并经过深度研究的行业和公司,研究深度要达到并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真正好的公司,可以满仓买,甚至借钱买!这个机会只给眼光和胆量俱全的人。

■持续跟踪和卖出时机
 
  不少人碰到过5年10倍的公司,但是没有走完全程,50%就下了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持续跟踪的能力,对于公司的成长和兴衰,心里没谱。要么割肉就跑了,要么大涨之后守不住之后再也没买回来。
 
  如果公司董事长是自己的叔父或者铁哥们,长期跟踪是很便利的,但这有内幕交易的风险,也不适合绝大多数人。巴菲特和芒格都不喜欢调研,但他们依然对于公司的变化洞若观火。
 
   如果是一个勤奋而又不笨的草根投资者,阳光下的利润,已经足够赚了。有以下方法可供借鉴:
 
   1、        定期浏览公司主页,关注领导讲话和媒体报道透漏的经营目标。
 
    我们来看个例子,2010年9月9日,深圳特区报报道,《深圳市zf与中国医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提到,
 
  “昨晚,深圳市zf与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在五洲宾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医药研发、医药流通、医药生产、医药综合服务四个领域加强合作。深圳市长许 勤、副市长袁宝成,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总经理佘鲁林等出席签约仪式。”(红色字表示这是党报的通稿,要经过审查或发表的,不是信口开河的股评)
……..
 
  “据悉,中国医药集团和深圳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首个大型合作项目——深圳一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自2004年完成股权交割以来,经营实力和经营业 绩得到了长足发展,年销售收入从当初的15.7亿元,到2009年突破100亿元,增长6倍多,今年计划将突破130亿元,并力争“十二五”末销售规模达 到1000亿元。目前,该集团在深多个项目也即将开工建设或启动规划。”(5年后销售额翻8倍,这是远景规划,是个5年10倍的参考标的)
 
  2、有机会尽量参加股东大会,目的不是为了听董事长说什么,而是结识一些长期持有并关注该公司的股友,通过交流加强对公司的理解。
 
  3、多泡下55168相关个股的帖子,抛砖引玉。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一般人有选择性吸收信息的特点,听不进不同意见,善意的批评会帮助我们避免“看上去很美”的陷阱。
 
  4、找到对“珍珠公司”长期跟踪的行业研究员,除了看新财富排名,还要看他过往分析的前瞻性和同公司交流的频度,多找找他的报告来看。(例如,在中投研究所的周锐,对同在深圳的一致就保持着长期关注)
 
  5、尽量寻找关系了解公司的运营:销售人员、上游、下游,侧面了解。
 
  6、有渠道的人,去了解机构投资者在公司进出的节奏和原因。
 
  7、有能力的人,去做一名有担当的股东,利用机会为公司的成长献计献策,这是顶级的投资之道。巴菲特和江作良做到了,距离很远,我们有目标要努力。
 
  如果公司的业绩成长符合预期并超过预期(30%),而估值和市值也在合理范围之内,那坚定持有是唯一的选择。系统性原因导致的下跌,带来的是买入机会,因为好公司终究会起来,而且会走的更远。例子太多,无须举证。
 
  5年10倍的买入持有计划,绝不意味着“鸵鸟战术”,而是通过专注和勤奋,跟踪公司的成长,进而获取超额的收益。而这种专注,也意味着必要的放弃:放弃部分娱乐和休闲,放弃其他投资机会,有勇气、有耐心去应对路途上的波折,迎接财富巨大增值的喜悦。
 
 
同路的人,让我们相携而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99

林一泓從負債五千萬到成為上市遊戲股王的心法 凡事留三分餘地 不要做到毫無退路

2011-7-11  TWM




林一泓投資遊戲產業六年賠掉五千萬元,最絕望時甚至想跳淡水河結束生命。

還好,他勇敢走下去,在失敗中學習到凡事當機立斷,留三分餘地的哲學,最後終於成功逆轉勝。

撰文‧羅弘旭

人生常常面臨許多十字路口,如果,一邊是還債一輩子的上班族,另一邊是可能輸得更慘的再創業,你選擇哪一邊?

當今最紅火的上市遊戲股王茂為歐買尬董事長林一泓,就曾經遇到這個人生的十字路口,最後,他選擇接受可能再失敗一次的挑戰。

如果當初他選擇了另一條路,今天我們故事的主角也就不會是他。還好因為林一泓勇於挑戰失敗,才有機會創下每股稅後純益高達八十二元的紀錄。

從負債五千萬元到現在身價超過三億五千萬元,林一泓只花了三年的時間。成功逆轉勝的背後,不是因為奇蹟,而是因為他知道如何從失敗中學習成功。

不到三十歲,林一泓所服務的寶來集團長官就鼓勵他出來創業。不只鼓勵,寶來前董事長白文正以及寶來的一些股東,甚至還拿錢出來投資他。如此畢生難逢的機遇,不是每個年輕人都能像他這麼幸運。

但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林一泓,他所創立的遊戲軟體公司茂為(現在改名為茂為歐買尬),最後,卻從三十位員工走到只剩下三位,總計,六年他共燒掉五千萬元。

這五千萬元,對大老闆可能不算什麼,但對初次創業的林一泓,卻可以徹底擊垮他的自信心。

自我安慰造成愚昧

堅 持死守單機遊戲 公司愈虧愈多「從一九九九年到二○○五年,我從剛開始的自信,覺得處處充滿機會,每天只要有合作的可能,就興奮地出門商談,到最後一個人在公司待到深夜, 把辦公室電燈關掉,對著電腦螢幕怔怔地發呆流淚。」「我太過樂觀了,」林一泓分析自己的挫敗。一套動輒千元以上的單機遊戲,推出不到三天,台北市光華商場 的盜版廠商就已經破解完畢,一片八百元,每片光碟還有六、七種遊戲。甚至到了後期,連買都不用買了,國外一推出遊戲,駭客就做好中文化破解檔,放在網路上 讓人隨意下載,林一泓無奈地說:「破解得比我們代理商速度還快。」○五年,由於盜版產品猖獗,茂為堆了一庫房的電腦遊戲賣不出去。雪上加霜的是,林一泓所 代理的單機遊戲(只能自己在電腦上玩),同時遭到來自線上遊戲、新科技和盜版業者的三方夾殺。

即使四面楚歌,公司處境岌岌可危的林一泓,竟 然還是不停地催眠自己:「單機和線上是不同的市場區格」、「只要是經典遊戲,還是有玩家願意買正版來收藏」,方向錯誤的自我安慰造成愚昧,永遠走不出命運 的迴圈。當時,林一泓還是鐵齒地認為自己沒有錯,堅持死守,不退出單機遊戲。

○一年,花三千萬元經營網咖,○三年,公司虧損二千萬元,接著他又與網咖合作,付給網咖遊戲軟體上架費,燒掉了一千五百萬元。

曾想跳淡水河結束折磨

不 放棄 到智冠打工發薪水養員工但這些動作只是加深公司虧損的速度,到○五年,數字像滾雪球般,滾成負債五千萬元。從剛回國意氣風發的創業,到面對滿紙紅字的損益 表。「為什麼到現在我會淪落到欠五千萬元,整個公司淨值是負的這種地步?」在深夜中,林一泓一次又一次地這樣問自己。

才三十五歲就負債五千 萬元,這個不可承受之重,林一泓不禁透露心中從未說出口的念頭:「最落魄的時候,也曾經想過,這樣一輩子還錢,不如跳淡水河好了,也不用這樣繼續受折 磨!」但這樣一閃而過的念頭,他深藏在內心,從來沒有被外人察覺,在他創業過程一路陪著他的妻子說:「不管事業再艱困,他都還是神色自若,很少看到他陷入 沮喪。」其實,面對初次創業就遭受如此巨大挫敗,林一泓仍然強迫自己必須冷靜下來,好好盤算,他估算:「就算我找到月薪三十萬元的工作,要還清這五千萬 元,最起碼要十五年,難道我的人生未來十五年就要這樣走下去嗎?」人生下半場,就這樣不停走下去、走下去,或許在五十歲之前,有機會還清負債,這對一向自 負,處處做到最好的林一泓而言,無法面對的與其說是金錢和經營的損失,不如說是他對自己的質疑「我,為什麼會失敗?」當時公司淨值已經是負的,林一泓大可 以宣布倒閉,投資的股東也只能摸摸鼻子自認倒楣;但他沒有選擇結束,卻是選擇到智冠當董事長王俊博的特別助理,用賺來的薪水繼續發放公司其他兩名員工的薪 水。

為什麼要拚成這樣,他幽幽嘆氣:「我不能辜負那些當初投資成立公司者的期望。」這些人,有寶來證券董座白文正、有林一泓的親戚朋友,有他的同學,即使公司虧欠一屁股債,這些人都從未責怪他。

他 們勸他:「投資事業本來就有起有落,別太放在心上」,他的小學同學,更在他需要資金時,毫不猶豫拿出五十萬元:「這些錢不是借給你,是投資你公司,等你賺 了錢再還我。」為的就是不讓林一泓有還錢的壓力,這些人情,讓林一泓知道,自己無論如何都要把錢還清,也更加深他不解散歐買尬,一定要讓這家公司東山再起 的決心。

擔任王俊博助僅僅半年,他不諱言,到智冠,就是要偷學王俊博如何打造台灣最大的遊戲公司,白天,他在智冠打工,下班之後,回歐買尬 繼續處理公司基本營運。原本就習慣一天只睡三、四小時的他,這段時間更幾乎成了遊魂,他形容:「我把紙筆放在床頭,一想到今天有哪裡沒做好,或者明天要處 理哪些事,就跳起來記在紙上。」最後,他不靠醫生開的安眠藥就無法入睡。

一款舊遊戲成翻身機會

與南韓廠商搏感情 免費取得經營權幸好,因為「人情債難還」的壓力,讓在智冠期間的林一泓,看到自己翻身的機會,一部曾經在南韓與台灣大受歡迎的遊戲──「Flyff飛飛Online」。

這款遊戲在台推出時大受歡迎,但是後來卻因為遊戲營運商沒做好用戶資料控管,被駭客入侵,由於整體系統重整後產生資料不相容的狀態,最後宣布無限期關機。

兩 年之後,南韓原廠再度來台灣,希望能再度推出這款遊戲,但國內幾家代理商都興趣缺缺,因為「代理一款曾經被搞垮的遊戲,怎麼可能賺錢?」但是林一泓卻看到 不一樣的角度。他分析:「什麼樣的感情讓你最刻骨銘心,就是那種曾經愛上卻又得不到的,最讓你難忘!」他直覺認為「Flyff飛飛Online」就是這樣 的遊戲。

為此,他決定賭上一次,搏自己的人生,自己則偷偷請了一天假,搭最早的航班直飛南韓首爾,親自與擁有「Flyff飛飛Online」的南韓公司AeonSoft談合約。

手 上資金有限的林一泓,希望能談到「不付授權金」的條件。代理談判會議從中午一直延續到晚上,長達十小時,雙方僵持不下,眼看就要破局。最後林一泓與執行長 聊起他唯一看過的韓劇「商道」,韓籍老闆一聽對方居然也看過在韓國收視率高達四○%的電視劇,兩人聊起其中的劇情,愈談愈投機,原本緊張的談判氣氛也變得 和緩。

最後吃飯時,林一泓對著執行長說出「商道」中的這句名言:「成功商人不是在賺取金錢而是賺取人心,當你賺得人心時,金錢就會接踵而來。」用這句話打動執行長的心,他更順勢從包包拿出合約說:「那我們簽約吧!」終於不花一分錢,取得線上遊戲在台灣的經營權。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拉 下臉向母親借老本當再創業資金但遊戲的來源解決了,頻寬、伺服器、機房,這些都不可能免費,最後他只能向最不願意開口的母親情商借錢,不願意開口,來自他 的好強與他體貼母親的心。在大學時期的林一泓,是台大的風雲人物,高分考進台大土木系,開著家裡送的跑車上課,加上比同齡同學更成熟的氣度,在四、五個社 團之間縱橫往來,很快就博得「克萊斯勒王子」的封號。

但畢業當兵之後,父母親離婚,個性剛強的母親,獨自撐起家中生計,當時林一泓正準備出國念書,母親對他說家裡經濟沒問題,叫他別擔心,雖然母親的口氣堅定,但林一泓形容:「從大房子搬到小公寓,手頭上的現金也不如過去那樣充裕。」他看得出來母親的負擔沉重。

為了不造成母親經濟上的負擔,林一泓在美國給自己定下兩年拿兩個碩士的目標,因此,當二度創業,被迫向母親借錢時,林一泓的心情既羞愧又不甘。

但 母親二話不說,立刻帶著他到銀行,提出以前儲蓄的金條,林一泓形容:「一根根的金條,每十根紮成一捆,上面還有鑄造人的姓名,識貨的銀樓都知道這是絕對純 金。」母子兩人,抱著金條走遍台北市延平北路,一家一家銀樓去問「願不願意收金條」,事隔六年,林一泓仍記得那時金價才剛回漲,賣了一百五十三萬元,只有 現在黃金的一半價格,一百五十三萬元,放在他的懷裡,沉甸甸的,那是母親壓箱底的老本。

林一泓媽媽回憶:「那天他一直問我說,這樣好嗎?」可見向母親借錢,對他而言壓力有多麼沉重。

但 母親的犧牲和林一泓的眼光,讓他賭對了,這款不被看好的線上遊戲大受歡迎,公司二次出發,上線之後的四十八小時,公司幾位創業人睜著眼睛在機房觀察上線狀 況,就擔心伺服器承受不起流量當掉。由於這次的資金得來不易,每台機器的運算能力都要用在刀口上,這也讓重新出發的林一泓不再大手大腳花錢,他自豪地說: 「我們最擅長用最精簡的電腦語言執行最多的程式,別家公司發帳號都會卡住,我們十萬個帳號在六秒之內發出去,電腦還是跑得很順暢。」飛飛推出之後,最高在 線人數高達四萬人,打響歐買尬名聲,林一泓也感嘆地說:「沒有飛飛就沒有今天的我。」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玩電腦遊戲,林一泓堪稱國內骨灰級的玩家。他總是 用資深玩家的同理心來揣摩市場,認為好遊戲永遠會有人願意收藏。因而無法接受:「這麼好的遊戲,為什麼就是賣不出去?」但是,五千萬元的失敗,讓林一泓學 到:第一、商品要看好不好賣,而不是好不好玩。第二、當機立斷,事業沒商機,當砍就砍。

當被問起「如果你二度創業還是失敗了,你會怎麼樣?」林一泓回過頭重新思考這個問題,神情專注的他突然神遊了兩秒,撫著自己的心口說:「我沒有想過!但現在重新回想,我的心臟突然大跳了一下,如果失敗了,我的人生真的不知道會怎麼樣!」

遊戲推出大受歡迎

成功後讓他更謹慎 不再無顧忌豪賭但這場人生的大賭,讓他從失敗中學會了,不論做事業或做人都一樣,凡事留三分餘地,不要做到毫無退路。就算賭,也是在能承受的範圍之內。

林一泓自豪地說:「公司現金充沛,就算三年不開張也OK,即使公司有大動作,也不會傷到根本。」自信滿滿的神情,彷彿還是剛回國時候的他,只是這次,他留下夠多的餘裕,不讓自己再走到無法回頭的懸崖。

林一泓

出生:1970年

現職:茂為歐買尬執行長

經歷:儒碩公司經理

學歷:美國西北大學管理碩士、卡內基美隆大學即時資訊處理碩士、台大土木系

從失敗中學到的三件事:

一、當機立斷事業沒商機,當砍就砍。

二、商品要看好不好賣,而不是好不好玩。

三、事業和做人都一樣,凡事留三分餘地,不要做到毫無退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5

從負債八千萬到累積三十億元身價陳和錦 慧眼識金的神祕投資大亨

2012-5-14  TWM




出身礦工家庭、高工畢業的陳和錦,憑藉過人的投資眼光和膽識,寫下自己的致富傳奇。

他在新加坡投資兩棟大樓,在台灣創辦三家生技公司,近期更入主阿里山賓館,他的發跡歷程,值得一探究竟。

撰文‧梁任瑋、林心怡

桃園縣龍潭「渴望園區」旁一條人跡罕至的彎曲小徑,一輛高級賓士車涉過沿路的泥濘與及腰的荒草,熟門熟路地往山林前進,抵達路的盡頭後緩緩停下來。一位頭 髮銀白、精神奕奕的男子走下車,推開了橫在路前的鐵門,這時,隱藏在原始森林內高達十萬棵牛樟樹幼苗基地,首度在媒體前曝了光。

「我的目標是在兩年內種六十萬棵(牛樟樹)!」發出豪語的人是有「牛樟樹富豪」之稱的陳和錦。他另外的頭銜是長弘生技、拜寧生技與光麗生醫三家公司創辦 人。

為了萃取牛樟芝,陳和錦費盡苦心買下這片占地一萬多坪,原本差點淪為砂石採收場的原始森林。他大量對外收購稀有的牛樟樹苗,迄今已在花蓮、台東、苗栗以及 桃園等地種植高達三十萬棵,成為台灣種植最多牛樟樹的人。

牛樟樹幼苗培育原本只有兩成的存活率,林務局培育成功率則有三成,但陳和錦投入上億元打造牛樟樹培育基地,解決植物基因病變問題,他的牛樟樹幼苗存活率可 以到八成。若以經濟價值計算,他的三十萬棵牛樟成樹,加上另外三十萬棵正在培育的幼苗,市場價值至少超過二十億元。

陳和錦的投資項目廣泛,兩年前他總計投入二十四億元買下阿里山賓館以及日月潭水社碼頭吉登會館(後改名為馥麗溫泉大飯店)。今年五月十九日,阿里山賓館即 將改選董監事,他將正式成為董事長。其他包括生物科技、電子業,以及在新加坡房地產物業的投資,總投資規模達百億元,保守估計個人身價至少三十億元。

「能在代表台灣觀光景點的『一山(阿里山)一水(日月潭)』擁有飯店,我大概是第一人。」陳和錦目前在阿里山、嘉義、南投、台北、花蓮共掌握五個飯店據 點,加上桃園舊來來百貨將改建為醫美診所,未來計畫結合自己的生技與醫美資源,進軍觀光醫療業。

礦工之子立志脫貧

半工半讀完成學業 不放過每個賺錢機會這位行事一向低調的富豪,卻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出身。陳和錦的父親早期在新北市的瑞芳當過礦工,在一次礦災後,因受傷無法繼續工作,只好 舉家搬回中壢老家。利用微薄的積蓄與借貸,經營一家小雜貨鋪,勉強維繫一家十一口的生計。家裡有八個兄弟姊妹,他排行老六,環境困苦,家中無力負擔他的學 費,十五歲的陳和錦讀完國中後,只好半工半讀,完成省立沙鹿高工(現為國立)的學業。

「高工建教合作班得一個月念書,一個月在塑膠加工廠當作業員,月薪僅六百元,但好處是公司會全額負擔學雜費。」「其實日子還滿辛苦的,尤其看到同年紀讀普 通高中的朋友,寒暑假可以出去玩,我卻要在工廠做工,心裡一度滿不平衡的。」陳和錦回憶說。

然而,貧困環境卻激發了陳和錦賺錢的企圖心。陳和錦的堂弟、現任城礦資源副總經理陳光堯印象深刻地說:「我堂哥不管是撿玻璃瓶、鐵罐,或是在半夜撈鰻魚 苗,每個賺錢的機會都不放過!」退伍後,陳和錦先後在三家塑膠加工廠擔任廠務小主管。八○年代看好PC(個人電腦)起飛的商機,向姊姊借了兩萬元,與兩名 友人合夥投資,創立了生產主機板的巨波電子。

「從早期的Apple II,到一八六組裝電腦以及二八六、三八六電腦時代,出貨量就開始越來越大,一路到四八六以至PentiumⅡ以後,我就意識到在大者恆大的趨勢下,除非 擴大經濟規模,否則很容易被浪潮吞噬。」腦筋動得快的陳和錦,後來毅然決然賣掉當時仍獲利的巨波電子,投資他在電子業觀察到另一個具有爆發力的廢主機板及 廢電源線回收產業。

跨入廢五金回收業

兩年事業賠光積蓄 還負債八千萬元「當時大型主機板、PC組裝的毛利率還不錯,許多科技大廠都把廢棄的電子產品視為廢料,以極低的價格賣給回收業者報廢處理,不像現在微利時 代,回收業者還要花不少錢向電腦公司買這些廢料。」主機板回收生意讓陳和錦發現舊電腦回收的商機,他和朋友便大膽地押注廢五金回收業。

但是,一跨入廢五金回收產業,才發現這門生意的風險比原本預估的大很多。回收來的廢五金,必須再投入很多資金才能提煉出可用的金屬,尤其是銅。在一九九二 至九三年間,許多廢五金業因環境汙染問題,被迫遷廠或關廠,又遇上國際銅價大跌四成,加上新台幣匯率劇貶,導致陳和錦的廢五金回收生意出現巨額的損失。

「短短兩年,我出社會後打拚近十年存下的積蓄,以及在巨波電子所賺的錢全部賠光不說,還倒欠人家四千萬元!一想到這段往事,還會頭皮發麻。」回憶過去的生 意失敗,陳和錦心有戚戚地說。

「生意失敗後,往來的銀行都不願再借錢給我,都是靠動輒三分利的民間借貸苦撐。結果負債如雪球般愈滾愈大,加計向商場友人籌措的三千多萬元,最後負債累積 到八千萬元!」那時陳和錦已經三十六歲了,每天都要軋三點半票子,他語意深長地說:「那段日子,我心裡老是在想,為什麼一天那麼久,時鐘走得好慢啊!」沒 日沒夜地工作,加上沉重的債務與生活壓力,陳和錦不到四十歲就累出糖尿病。「當時我已經結婚,生了孩子了,我總是告訴自己不能倒下去,我倒下去了,家裡怎 麼辦?」面對事業低潮與病痛纏身,陳和錦依舊展現不服輸的韌性!

雖然肩上有龐大的負債壓力,陳和錦心中卻從未產生放棄的念頭,反而更積極尋找翻身的機會。

台灣失利,到海外找機會轉戰新加坡重起爐灶 投資就此一帆風順幸好,陳和錦多年來做生意的實力累積了一定口碑,憑藉著他在商場上累積的人脈,讓他再度籌措到資金,與兩個生意上的夥伴到新加坡東山再 起。

一九九四年,已經三十八歲的陳和錦,開始在新加坡找投資機會,後來才與友人成立專做貴金屬回收事業的偉城,期間,他一直扮演大股東的角色。當時陳和錦觀察 到,東南亞廢五金回收市場就像一片未開發的處女地,他在台灣累積的技術不僅遙遙領先當地業者,而且他從過去廢主機板回收生意經驗中還發現,主機板不僅可回 收銅,甚至連黃金或其他稀有金屬都可回收再利用。

於是,他在新加坡與友人重起爐灶,深耕廢五金回收的萃取技術。穩紮穩打的結果,讓偉城的獲利扶搖直上,成立兩年後,他進一步把公司推到新加坡股市上市。

就在偉城股價如日中天的時候,陳和錦出脫部分公司持股,取得新台幣一.七億元,不但還清台灣的負債,還賺得日後轉型投資公司的本錢。如今陳和錦不僅是另一 家新加坡掛牌公司「一合環控」的弟四大股東,加上他在當地投資房地產斬獲不少,讓他的財富更上層樓。

陳和錦的人生,如同經歷過一場狂風暴雨,前方倏地豁然開朗了起來。他在東南亞的投資從此一帆風順,不管是澳門的觀光賭場、香港的飯店,陳和錦無往不利。他 在東南亞的商業成就,讓他結識不少政商名流,香港第一大報《東方日報》甚至邀請他擔任董事會董事。不過,六年前,為了孩子的教育,陳和錦決定將投資重心轉 回台灣。

鮭魚返鄉投資台灣

押寶臉書遊戲公司 獲利十倍出場一位親近陳和錦的友人指出:「陳董回台這六年多來,投資成果好壞參半,有不少是基於人情的投資,血本無歸的不在少數。」例如兩年前,他投資在 台舉辦的哈爾濱冰雕展,就賠掉了四千多萬元。投資好友請託的亞化、德宏等股票,不是頂多打平,就是被套牢迄今。

陳和錦本人也坦承,鮭魚返鄉後的他繳了不少學費,但是也有許多獲利豐碩的投資案。他最自豪的莫過於投資專營社群遊戲的好玩家(SNSplus)公司。這家 代理臉書(Facebook)上「開心農場」等六十款遊戲的公司,還獲得英特爾(Intel)的青睞,與經緯中國、美商中經合集團共同挹注該公司一千二百 萬美元,讓陳和錦投資該公司的股份獲利超過十倍出場,迄今還有一些股份。

「投資就是這樣,趨勢與人才對了,再配合較佳的大環境,只要耐心等待,獲利自然水到渠成。」陳和錦笑著說,「其實三年多來,好玩家的創辦人張春隆就先後兩 次來找我投資。第一次,我看好他自製研發遊戲的專業與創業的企圖心,卻因遇上金融海嘯而失敗,投入資金全數付諸流水。」「第二次張春隆捲土重來,我還是持 續看好他帶領的團隊,又拿出錢投資他們。」沒想到,陳和錦識人獨到眼光,竟為他帶來了爆炸性的獲利,至少進帳二億元以上。

看好生技產業爆發性

賺錢結合社會貢獻 是人生最高成就陳和錦也相當看好LED與生技產業的發展性,因此他目前不但投資興櫃LED照明廠商誠加,成為持股近三成的大股東。在生技與製藥產業方面, 他長線布局的公司就多達三家,包括長弘生技、拜寧生技、光麗生醫。其中,從牛樟芝提煉治療腦瘤抗癌新藥的長弘生技,最被陳和錦津津樂道,也被他視為下一個 有如好玩家的爆發性公司。

長弘生物科技董事長周姵妏說,該公司日前發表一項惡性腦瘤標靶藥物,在美國、日本、歐盟、中國、台灣都取得專利。旗下的研究團隊有:中國醫藥大學病理學教 授韓鴻志、東華大學生科系教授邱紫文以及中華民國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林欣榮(蔣家第四代蔣友柏的岳父)。

「牛樟芝研發出的抗癌新藥,已經通過第一階段的動物試驗,預計一年半後推出新藥。」陳和錦談起他的製藥投資顯得熱力十足。他認為投資生技雖然風險高,但如 果研發成功一種新藥,就可以救活很多人,能把賺錢與社會貢獻結合,是人生最高的成就之一。

「他一旦相信你,就會全權委託你去經營。」認識陳和錦十餘年,目前幫他管理牛樟樹培育事業的蜜源實業董事長湛錦源指出。生技產業是一個高技術門檻的行業, 雖然陳和錦是一位身價不凡的大老闆,但每當我向他解說生技與農業的專門知識,他總是聚精會神地聆聽。「我記得有一年過年,陳董開車經過我家附近,說要順道 來看我,事實上,是來找我談生技與製造產業的策略。」「他連大過年大家都在休假時,還是無時無刻關心投資的生技製藥公司。」陳和錦說,從四十幾歲還清負 債、賺到財富自由,到現在投資的事業,考量點已不是單純為了「賺錢」,而是「享受」發掘投資機會,與追求「夢想」的過程。

在投資路上,陳和錦不怕漫長的等候,卻相當重視「連帶效益」。舉例來說,種植牛樟樹不但可以研發新藥抗癌,牛樟樹是深根性樹木,對台灣水土保持有幫助。未 來不但有碳權收益,還有木材本身的經濟價值。這些多元化潛在「投資回饋」,是目前投資事業中,讓他最有成就感的一項。

股票投資穩健保守

偏愛有土地資產、價值被低估公司相較於投資事業的冒險精神,陳和錦在股票投資上顯得穩健保守。他偏愛南港、中石化等資產股。「我覺得投資有土地資產的公司 比較實際,不像電子股因新產品世代交替,容易出現被取代或面臨倒閉的風險。」陳和錦總是等股價接近淨值或跌破淨值時,介入一些價值被低估的資產股,等到獲 利超過三成,就開始分批出場。

例如陳和錦從二○○九年上半年,在南港股價十九元附近開始布局。當時他認為南港的股價已嚴重被低估,最多持股一度高達一萬張,到一一年十月股票出脫僅剩三 千張來看,光是該檔股票的獲利就達一倍,超過一.五億元。

不僅在股市投資追求穩健報酬,身價至少三十億元的陳和錦,在面對手上多元化投資事業時,也有一套風險控管的機制。「我現在投資每樣事業前,都會以三十年前 創業資金有限的謹慎心態,來評估是否要投資一家公司。」他認為決定每一筆投資前,都要思考自己能否輸得起,才能夠持盈保泰。

值得一提的是,好學的陳和錦,即使終日忙於發展事業與發掘投資標的,卻依舊能在工作之餘,彌補學識不足的缺憾。原本只有沙鹿高工學歷的陳和錦,四十五歲開 始就讀清雲科技大學國貿系在職進修班,接著又在中國的濟南大學取得財稅碩士學位。目前陳和錦進入清雲科大擔任副董事長,正積極為該校籌備生技系。

「要致富,學歷從來不是問題,重點是你有沒有花工夫找出正確的投資方向,並且勇於嘗試!」三十六歲負債八千萬元,卻能東山再起,陳和錦的故事正說明了,時 刻保持學習的熱情,只要找對方法、堅持下去,即使是平凡人,也能創造自己的致富傳奇。

陳和錦

出生:1956年

現職:長弘生技、拜寧生技、光麗生醫創辦人、阿里山賓館大股東、清雲科技大學副董事長學歷:中國濟南大學財稅研究所、清雲科技大學國貿系看好產業:LED 照明、生技產業

投資有道 橫跨多領域

──陳和錦投資事業版圖

股票

類別 公司 持有張數/比率 市值(億元)興櫃LED產業 誠加 3000張 1.37 上市資產股 南港 3000張 1.30 中石化 2000張 0.6

社群遊戲軟體 好玩家

(SNSplus) 18% 投資2000萬元,獲利約2億元新加坡上市環保工程公司 一合環控 第四大股東 1.40

生物科技

公司/項目 持股比率(%) 投資金額(億元)長弘生技 100 1.20 拜寧生技 55 0.97 牛樟樹培育 ─ 2.00

飯店投資

地點 飯店 房間數 投資金額(億元)阿里山 阿里山賓館 146 13 日月潭 馥麗溫泉大飯店 102 11 嘉義觸口 複合式觀光飯店 400 10 台北市開封街 商務旅館 102 5 花蓮 商務旅館 尚未開發 1

環保事業

公司 持股比率(%) 投資金額(萬元)全亞冠 21.62 4110

建設公司

公司 推案 投資金額(億元)馥勤建設 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境」 3 向日葵休閒開發 萬華、北投都更案 4

註:金額單位為新台幣

從負債8000萬到30億富豪 ──陳和錦發跡事紀

投入

電腦事業

第1階段

民國70~80年代

1984年與朋友合資成立主機板公司,賺到第一桶金後急流勇退,轉進廢金屬資源回收卻血本無歸。

遠赴國外

東山再起

第2階段

民國80年

遠離台灣到馬來西亞、新加坡重啟資源回收事業,並積極投資房地產、飯店業,累積龐大財富。

回台投資跨足

生技、飯店業

第3階段

民國95年至今

嚮往大自然及對提升醫療環境有股使命感的他,投入前瞻性的生技產業,在全台栽種約30萬棵的牛樟樹,研發抗癌新藥,並視其為未來具爆發力的產業。

神祕投資大亨

親授致富五堂課

第一課:

逆境中學會忍耐,會使一個人變得更強陳和錦認為,即使出身貧寒,或人生中途遭遇挫折,但只要保持在逆境中學會忍耐的態度,將會使人變得更成熟、更強壯。

第二課:對新趨勢的探索保持高度熱情一位成功的投資家,應時時刻刻保持對新事物的好奇心,耐心地吸收專業知識,較能在新機會中找到商機。

第三課:勇於嘗試,但不做輸不起的投資保持謹慎是守富的最高原則,即使做的是高風險投資,但陳和錦做決定前都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投資一敗塗地,我輸得 起嗎?

第四課:

買價值被低估的資產股,攻守兼備逢低買進土地資產雄厚的老牌資產股,被陳和錦視為投資上市公司的王道。

第五課:

把夢想當成追求財富驅動力投資家最高境界,就是把社會公益與個人獲利完美結合,有了夢想當賺錢的動力,是人生最棒的成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76

從月盈利900萬到虧損 一汽車經銷商逃離車行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8/2002803.html

中國汽車圈混了多年的劉洪磊,曾經在河南、遼寧擔任過某經銷商集團旗下4S店總經理長達七年。不過,他現已離開汽車行業。

「2004年我進入這一行,那幾年真是暴利的時代,汽車根本不愁賣,我們當時業績最好時一個月能盈利900萬左右。」劉洪磊回憶道。

當時,最暢銷的要數廣本雅閣,一度要加價兩三萬才能提到現車。作為第一個將4S店概念引入中國市場的汽車品牌,廣本經銷商著實海賺了一筆,即便到了2006年,一輛雅閣的單車利潤仍然達到2萬元,一家廣本4S店每年淨利潤幾千萬元不成問題。

廣本當年建店收回本錢的例子太有誘惑力了,一下湧進來不少投資者。市場容量不斷擴大,但參與者的加入速度明顯快於前者,直接的後果便是激烈的競爭之下,各方的利潤空間逐漸攤薄。

以北京市場為例,根據北辰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的數據,2008年北京共銷售乘用車50萬輛左右,當時有汽車經銷商350家,盈利情況均十分樂觀,但到了2012年,受限購政策影響,車市總體銷量預計可達50萬輛,但此時經銷商數量已經達到650家,盈利情況可想而知。

「4S店模式的頂峰期已經過了,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和利息成本逐年上升,4S店如果不能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攤平成本,幾乎沒法生存。」劉洪磊直言。

讓他印象深刻的是,2010年他在遼寧負責一家東風標緻4S店,為了完成銷售任務,一輛307利潤只有3000元,「即便那樣,已經很知足了。」

劉洪磊坦言,十年前投資一家4S店穩賺不賠,當年就能盈利,但現在建新店,五六年能收回投資就不錯了。

他的理由是,在汽車這個行業,汽車製造商佔絕對的優勢地位,話語權很大,比如4S店的面積大小、店面設計、維修要達到什麼樣的水平等等都有嚴格限制,甚至比在國外苛刻很多,這就增加了經銷商的資金壓力。

他透露,現在新建一家豪華車品牌4S店,僅建築造價就在2000萬~5000萬不等,再加上訂車、提車的流動資金,一家豪華車品牌4S店的起始成本普遍需要上億元,比2005年幾乎翻番。

另外,充分競爭環境下的汽車行業越來越像家電行業,價格戰成了家常便飯。劉洪磊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一個店平均月銷量200輛,每輛平均售價15 萬元,那麼當庫存係數達到2時,這個店就需要佔用200×2×15萬=6000萬元的流動資金。「如果趕上銀行緊縮貸款,單體店資金鏈很容易斷裂。」

劉洪磊慶幸自己在2010年「逃」出了汽車零售這個行業。「不要看一輛車賣出去是幾萬元、幾十萬元甚至更高,除去各項成本,幾乎虧錢。」他告訴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61

比特達人瘋狂小強:6萬到6000萬 風險大於A股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334.html

從2012年4月份開始,起點中文網上出現了一部黑客題材原創小說《超腦黑客》,講述了一個農村少年,憑藉聰穎的頭腦,一步一步成長為頂尖計算機高手的故事。這彷彿就是作者「瘋狂小強」的真實寫照。來自於湖南小城市的「瘋狂小強」,大學畢業後白手起家,先從網絡小說中淘了第一桶金,隨後介入比特幣投資,個人資產從6萬一度飆升到6000多萬,目前其手中比特幣估值仍超千萬。

是什麼使「瘋狂小強」一飛衝天,實現完美逆襲?讓我們走近這位神秘的投資達人。

寫網絡小說補貼家用

「瘋狂小強」是筆名,在網上,人們都親切地叫他Rockxie。Rockxie的家鄉位於湖南省和江西省的交界處,這裡曾誕生過中國的花炮祖師李畋。由於家境貧寒,小時候家裡常常連學費都繳不起,但是Rockxie讀書很用功,並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合肥工業大學計算機系。

鑽研於計算機領域的Rockxie從2006年大三開始,在起點中文網上連載第一部網絡小說《黑客傳說》,講述了一名超級黑客項彬「過勞死」之後,重生到一名初中生體內,成為一名全新少年的故事。小說以「計算機」、「黑客」為主要元素,融入了推理和玄幻的風格,在網上廣受好評,累計點擊量超過400萬,而Rockxie也由此挖到了第一桶金。他將這數萬元稿費全部用來補貼家用,自己投身於第二部小說《超級系統》的創作。

畢業後,Rockxie在上海一家軟件公司從事軟件開發。但是,習慣了自己支配時間、自由撰寫網絡小說的他,對朝九晚五的生活很不適應。不多久,他就離開了公司,專心投身於寫作。期間,他還和朋友合夥創業,主要從事傳統工業電器方面的銷售,不過由於市場、管理,以及個人興趣等方面的原因,三年之後最終他還是選擇了退出。

走近比特幣:從小說素材到大舉投資

2011年下半年,Rockxie已經成為起點網上的「大神」,連續幾部小說的暢銷,讓他獲得較為可觀的資本積累。就在他準備撰寫新小說《超腦黑客》時,「比特幣」這個神秘的概念,躍入了他的視野。「第一次聽說『比特幣』是在一個技術論壇中,當時比特幣交易所遭到黑客襲擊,價格從29美元跌到了3美元左右,大家都很消沉,紛紛探討比特幣的泡沫,也有一些人想尋找下家,拋售手中的比特幣。而我在論壇裡泡久了,對這種新型的電子貨幣漸漸產生了興趣。」

Rockxie告訴《IT時報》記者,一開始他並沒有想到投資,只是想把這個元素融入小說,於是廣泛地收集一些比特幣的資料,其中包括許多國外的技術性文章。「通過不斷地學習,我覺得比特幣的泡沫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而自己當時創業項目不太景氣,在A股市場頻頻受挫,於是開始轉型投資,慢慢地購入比特幣。」

Rockxie還記得第一次購買比特幣是通過淘寶網的賣家,大約40元人民幣一個,其中還包括幾元手續費。隨後比特幣價格慢慢回升,Rockxie也越買越多,並開始登錄專業的交易網站,他陸陸續續購買了1000個,平均成本約60多元,共動用了六七萬元資金。

投資虛擬股票成千萬富翁

就在Rockxie不斷購買比特幣的同時,他從一位比特幣圈內的朋友處得到消息,一家名為「bitfountain」 (烤貓)的公司正在比特幣社區中面向全世界發起眾籌項目。烤貓公司雖然在國內名不見經傳,但是在比特幣世界裡卻赫赫有名,它是比特幣世界中最大的礦機供應商之一(挖礦機是一種軟件,可通過連續計算產生比特幣),當時謀求在互聯網虛擬IPO上市。

「虛擬IPO是和現實資本市場平行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人們可以通過特定的交易系統,用比特幣買賣公司的股票,上市公司會根據每年的業績情況,以比特幣的形式,給股東分紅。」在烤貓公司上市之前,其原始股為0.1比特幣一股,買5000股以上可以額外贈送10%股,Rockxie將其1000個比特幣全部買入了烤貓股份,共持有11000股。

隨著比特幣熱度持續上升,烤貓公司成功地虛擬上市,其股價從0.1比特幣上升到目前的5比特幣,Rockxie的資產又翻了50倍。經過幾次減持後,Rockxie目前仍然持有公司超過5000股的股份,並持有6000多枚比特幣,總市值超過千萬人民幣。

就這樣,Rockxie成了像《超腦黑客》主人公那樣,神一般的人物。而現實中的他看起來卻依舊平凡,穿著普通的T恤衫,戴著斯斯文文的眼睛,有時候還會露出孩子般的靦腆。而對於比特幣投資,他說,今年三四月份一波漲幅之後,目前漸漸歸於理性,現在他還在密切關注,等待下一個投資機遇。

對話

比特幣投資風險至少比A股大

記者:面對一個新生事物,你怎麼會有勇氣一次下這麼大注碼?

Rockxie:起初我和很多人一樣,也認為比特幣是泡沫,所以只是想把它作為一個素材寫進小說。但正是因為寫作的緣故,我才對比特幣進行了深入研究。我是讀計算機的,隨著對比特幣算法、體系的瞭解程度越深,我對它的信任度越強,所以才敢於做這樣的投資。

記者:你覺得現在的比特幣是否還有升值空間?

Rockxie:當比特幣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使用範圍越來越廣時,它的價格會不斷上升。在國外,已經有很多支持比特幣支付的商店和旅館;在國內,也有很多淘寶賣家支持比特幣,不論外界評論怎樣,比特幣仍然會沿著自己的軌道發展。

記者:比特幣畢竟是虛擬貨幣,你有沒有想過哪一天將這些比特幣和比特幣股份全部套現,換成現實中的貨幣呢?你現在已經有千萬元的身家啦。

Rockxie :有啊,如果價格漲到2000(美元)以上的話(笑)……不過,我還是會留一些,沒準以後養老就靠它了。

經歷了這麼多次幣值的大起大落,大部分比特幣愛好者的承受能力已經被鍛鍊得非常堅韌。我們是用比特幣來衡量自己的財產,匯率如何波動,對我們的影響不大,所以現在我的心態比較好。

記者:現在的山寨電子貨幣層出不窮,未來可能發展成像比特幣一樣嗎?

Rockxie:暫時沒有看到有這個潛力的山寨幣,現在的這些山寨幣算法都沒有什麼革命性的創新,所以很難超過比特幣,當然,以後或許會出現。

記者:你鼓勵更多的人參與投資比特幣嗎?

Rockxie:比特幣還處在一個非常原始的階段,在這個時期,由於經驗和法律制度的缺乏,將有著非常多不光彩的現象出現,例如欺詐、黑客偷盜等等。所以,比特幣的風險還是非常大的,我建議後來者根據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來考慮,如果你連A股的風險都無法承受,那肯定也無法承受比特幣的風險。至於未來的發展,個人還是很看好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993

如何從200萬到2個億:一家傳統零售商艱難觸電啟示錄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740.html

【導讀】傳統行業轉型O2O或者電商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國內最大的零售連鎖巨頭國美和蘇寧已經實現轉型,在電商領域大踏步前進。而更多的傳統零售與百貨商要麼不知道怎麼做,要麼還猶豫不前,但面對傳統百貨業的寒冬,從去年開始,各大品牌紛紛宣佈關店:李寧 2012 年上半年關閉了 1200 家店舖,匹克前三季度關閉了1067 家,中國動向全年關店 569 家,特步迄今關了超過 200 家,361 度最少有96 家。安踏也沒有倖免,2012 年,它的系列店舖共 8075 家,較 2011 年少了 590 家。今天服裝行業的6大公司,361、特步、中國動向等總庫存達到了37.21億元。這些曾經風光無線的傳統零售商紛紛遭遇危機,思變成為他們新的主題。而擁抱互聯網成為一種大勢所趨,但是,這個擁抱並不輕鬆,主流觀點認為,傳統企業觸電主要面臨著以下幾個核心的問題:

1 體制的困境。尤其是零售商之中的百貨業受限於傳統的業態和地產模式,不願意放棄現有的利益。同時做電商會涉及到內部採購體系與電商體系的衝突,這是傳統百貨業不堪之重。

2 人才的困境。同樣受限於原有的薪酬價格因素以及行業環境的影響,並不能夠吸引到足夠多的優秀的電商人才加入傳統百貨,同時招來的電商人才與公司的傳統運營人才的磨合也成為導致人員留不長流失的因素。

3 線上線下互博的困境。由於現階段的中國電商還是以價格戰為導向,所以,線下的價格與線上價格不同步的情況還是會大量存在,雖然蘇寧實現線上線下同價,但是跟進的並不多。

4 傳統百貨業思維的困境:對於怎麼做,做到什麼地步,到底多大力度,是否有壯士斷腕的決心,這些百貨業並沒有統一的認識,雖然大家廣泛看好未來百貨業電商化的前景,但在目前的寒冬之下,並沒有看到太多亮點。

面對以上的種種困境,早期開始嘗試的一些傳統零售商,通過B2C和O2O玩法有了新的思維,來自北京的上品折扣是一家從事線下折扣商品的零售店,從08年開始就利用O2O與電商結合的方式進行了對這個傳統行業的再改造與變革。09年開始上線電商平台,一年銷售數百萬元到目前通過電商銷售達到2億的規模,進行的探索取得初步的成功。日前,i黑馬網記者對話上品折扣創始人李炎,一位曾經的中國花樣滑冰國家隊運動員。通過他的講述,我們可以一起一窺這家傳統零售商面對傳統零售商與百貨商的困境進行的探索與嘗試,以下為上品折扣創始人李炎自述:

起步:順勢而為

上品2000年建立。97年金融風暴後,市場環境產生了很大的波動。品牌商產品的周轉和庫存存在很大問題。我當時做供應鏈和產品,感受得比較明顯。我考慮到在當時大的環境下時尚類的產品,競爭更激烈,產品推出或者迭代速度會越來越快,就形成了一種需求,供應鏈上要把產品快速地消化掉,要把新產品和舊產品做區分化的處理。之後策劃了兩年,兩千年的時候有了我們的第一家店,專門賣折扣產品。也比較切合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所以業績還不錯。當時主要是賣寶獅龍,百麗,天奴,偏向於中高端。

我們摸索了兩三年,針對傳統百貨業的單店運營模式的弊端,摸索出了一個職業化的管理模式,叫做中央採購體系,在管理架構的設計上,我們每間店的產品配置都不一樣,但是整體管理體系是中央集權的管理體系。這個架構,我們更多地借鑑了大賣場的管理理念,更強調產品的規劃,統一的採購,統一的供應鏈的管理和服務。2007、08年的時候,上品已經步入良性成長的軌道,然後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快速開店,快速複製,另一種是從06至08年電商起來了做不做電商。早前淘寶購物還只是潮流,小眾消費,並不是主流的消費,但是在06至08年的時候,我們就非常清晰的認識到,這樣的變化這已經不是小眾,而是大眾在消費渠道上的變化,我們本身就是渠道商,對於新的渠道,我們是肯定要有前瞻性考量的,要有危機意識。而且當時互聯網價格敏感度極高,而我們當時就是折扣店,我們當時的門店產品和互聯網的需求非常匹配,價格很低,折扣很低。於是公司在08年開始嘗試做電子商務。

初期:粗放式做法

初期做法很粗放:一開始我們並沒有數據化。我們當時就從門店選一些商品,請兩個互聯網的銷售人員,到門店拍一些照片,然後掛到網上,淘寶店一旦有訂單來了,然後通過旺旺交流,這個商品有嗎,現場有一個主管拿著對講機問李寧多少號,多少錢,有沒有貨,要確認現場有沒有貨,有,然後交錢,下訂單。當時做的還不錯,在淘寶店上每個月有三四十萬流水。不過對我們來說,就是小打小鬧。但我們通過這個,感受到互聯網的交易已經是一種趨勢,於是我們下定決心做電商,所以後期就決定全面做數據化管理。當時我們沒有數據化管理,我們商場的每一件商品我們是賣完才知道。這件事對我們的考驗很大,所以基於數據化管理又打造了上品自己的網站。

當時之所以下這個決心在於我們認為這件事是必須做的,早做總比晚做強;另外,商品數據化就算沒有電商衝擊,也是應該認真做的事。數據化後我們每一間店,商品數據都要先錄入後台的系統中,拍好照片,然後在現場售賣的同時,互聯網上進行售賣。除此之外當時我們做了一個比較大的決策,不另設配送中心,我們只做門店。也就是公司組織配送,但是商品都來自於門店,門店就是倉,直接從門店發貨。之後考慮到長期在淘寶做不是長久之計,於是在09年又上線了自己的網站。

中盤:困境與困惑

開始做電商,尤其是我們傳統行業做電商會存在以下的困惑:

首先是人才的困惑。這個困惑所有人都有。我們從一開始,我就認為必須要融合,原有的傳統的團隊和我們從外面請來的電子商務團隊需要融合。特別是老的團隊,採購的,現場的人員要學會電子商務的優勢,和如何匹配電子商務的需求。這方面我們走過一個比較矛盾和艱苦的過程。

其次是團隊之間的矛盾與碰撞:軟件開發的技術人員,和互聯網的經營團隊,和我們傳統門店的經營團隊,思想差異行為方式非常大,如何把這些人整合在一起,達成一個共同的目標,形成一個統一的業績的成果。是個大難題。

再次是團隊利益如何的分配:任何公司,任何變革都會有利益衝突。如果單獨考慮這個利益衝突的問題,是很容易失敗的。我們設計了一個比較合理的方式。由於我們的銷售額是由門店出貨的,所以,由哪個門店出貨我們很早之前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映射,保證相對公平。至於電商團隊利益的保證。還是以出貨為原則。比如說,我們有一個硬指標,以誰先付錢來獲得商品。商品放在購物車裡,實體門店呢,開完小票的人去其它店轉也不交錢。我們的原則就是先收誰的錢,商品就是誰的。

另外就是營運體系的衝突。我們公司09年上線,那年的電子商務網站交易額才三百多萬,但通過網絡營銷有點擊率來了。但怎麼樣完成一張訂單,需要採購,門店運營,物流,客服一體化的配合才能完成一張訂單。初期的時候很不好,相互之間不理解,比如揀貨速度慢,包裝標準不完善,然後電子商務的客服和實體門店的客服標準不統一,這都是現實的狀態。然後電商說要賣這類產品,門店說提供不了,肯定會有很多這樣的問題。

最後,如何獲取流量。流量是所有電子商務公司最困惑的問題。首先,我們是費用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二是,我們認可的是循序漸進,而不是爆髮式的過程。我的認識是不管實體還是互聯網的經營,都要回到行業的本質特徵來做這個事情。大家通常用的方法,我們都會用,也有其他我們能夠想到的其他變通的方式,比如說我們會把實體門店的會員導到網上。有些階段會基於實體門店的會員做一些網絡營銷,我們在線上線下的互動這個環節做了很多次嘗試,效果也都不錯。

面對以上的一些困境和困難的思考,我又請來了IBM做諮詢,對管理架構,KPI進行共同目標的梳理,整個體制就融合得更好了。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採購市場和門店運營體系,伴隨著整個電子商務需求做了很多的調整。這個是最明顯的,比如門店的運營,原先根本不關注網上的訂單來了兩張訂單,然後門店還得配送得把貨送到配送站再發出去。這個過程中,包裝要提高到什麼水平,還得和物流做交接很煩的,還不如客人來了,我推銷下多賣點貨呢。但後來隨著電子商務的增長卻特別開心。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門店10點關門,第二天早上9店開門,一打開pad,一個品牌出兩千塊的網上銷售。因為零售業都是看提成的嘛。一個門店一天就賣五千塊,結果一早上就有了兩千塊的銷售來了。

而解決了以上的這一系列的困惑之後,上品折扣在09年的幾百萬銷售額之後跨越到了現在一年接近兩個億的銷售額。

未來傳統業態做好電商核心:理解危機根源、決策高度、發揮供應鏈優勢

傳統百貨業要想做好電商先要理解傳統百貨業於零售業危機根源:一是市場在變化,即所謂電子商務的衝擊,和購物中心化,消費者更強調體驗。二是,百貨業自身內部經營的能力,中國百貨業更像二房東像地產商。真正具備商品經營和調控能力的比較少。本質性差異就是,門店售賣的商品不能全面控制,甚至不知道庫存,也不能控制每件商品的單價,更不瞭解每個購物者消費習慣和購物特徵。這是傳統零售商普遍問題,實際上他們是缺乏商品的經營能力的。所以,這個時候需要擁抱電商實現全面數據化管理。

另外傳統百貨業做電子商務最大的挑戰在於解決人的問題和決策高度的問題:就是說你做電子商務究竟擺在企業的哪個位置或者高度上,這很重要。包括人的問題也是這樣,當你把它真正擺在企業的核心位置上時,和你只把做成事業部,或者獨立的這個狀態是不一樣的。

要善於發揮傳統零售商的優勢:其實中國的情況我不知道,但是每年北美市場上的電商報告上,前一百名互聯網交易平台的公司,98家都是傳統零售商出身。我覺得任何行業都有本質特徵。不管是互聯網,還是實體,都有一個本質特徵都是售賣商品。最後大家pk的一定是售賣商品,最有效,速度最快,成本最低,路徑最短。至於為什麼零售商做電商更勝一籌,這個就在於北美零售商的經營鏈條更成熟。國外的零售以採購為基因,它的傳統業態就一直強調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的經營思路。所以它是靠充分瞭解消費者需求之後,按照消費者需求來做訂單化的管理。然後基於訂單來做消費者非常精準的營銷,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但是雖然上品折扣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卻並不是沒有挑戰與危機,黑馬哥認為,這家已經取得初步嘗試成功的傳統零售渠道並不是沒有挑戰:

1 如何應對品牌上自建電商平台的衝擊?目前類似美特斯邦威等品牌除了發力自己的電商領域之外,也在天貓等大渠道大力拓展電商,這個會否對上品構成衝擊?

2 折扣類的產品本質上依賴於價格,用戶的忠誠與粘性該如何的維持?

3 未來當上品的銷售額突破更大的規模,現有的電商運營體系,尤其是門店的發貨服務質量能否同步跟進?

這幾個困境也是這家初步嘗試探索成功的零售服務商不得不思考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是其他想要轉型擁抱互聯網的傳統零售商也不得不同樣思索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703

從五年燒光六千萬到月營收逾三千萬元 貴婦嘗百草 連惠心跨足生技賣健康

2013-09-09  TWM  
 

 

五年前連惠心創業了,做的還是門檻不低的生技行業。沒技術、不會行銷,五年間燒光六千萬元,還一度被股東唱衰。如今,菁茵荋生物科技轉虧為盈、進軍大陸,她是如何辦到的?

撰文 顏雅娟

多數人認得連惠心,是因為其背後的政治世家,她總是打扮得光鮮亮麗,貴婦名媛、藝術家是外界給她貼的標籤,但外人鮮少了解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連惠心,在母親苦熬的一碗碗中藥下長大,埋下她日後創業的契機。

台北市敦化北路上,無隔間的辦公室,桌前堆滿了公司產品,連惠心一開口就是事業經營,這五年來,每位遇到連惠心的人,都逃不過她推銷自家產品,從知名媒體人陳文茜、到微風少奶奶孫芸芸,都拗不過連惠心的要求,一試成主顧。就連業務員外出發送試用品,連惠心也是跑第一個,一發就是數百份。

這些經驗,完全顛覆外界對連惠心的印象。問她為什麼如此拚命?連惠心從她九歲的故事說起。

母親苦熬的一碗碗中藥

埋下創業種子

自幼,連惠心身體就不好,九歲那年,醫生這麼對她說:「你的腸子根本不會動!」醫生一番話,對九歲的她來說,似懂非懂,卻讓中藥從此闖進了她的生活。連惠心與一般小孩最大的不同是,她有一位台大植物病蟲害學系、美國康乃迪克大學生化碩士的媽媽連方瑀,一碗又一碗出自母親苦熬的中藥,成了連惠心兒時最深刻的記憶。

「吃中藥,都是煮一大鍋黑黑的湯,又苦,效果又慢!」連惠心與一般孩子沒兩樣,也怕吃苦,卻又不敢違背母親的苦心。「其實,吃中藥不一定要如此。」當二○○七年底,台灣掀起有機風潮,有機食品的商店如雨後春筍冒出,連惠心要創業時,就想起了這段過去。「其實我們一開始,是想自己做一個『有機農場』。」說話的是連惠心相識十餘年的老友,菁茵荋總經理曾心怡。創業前,她曾在金融界做到協理職階,有著穩定的收入,卻因厭倦融資圈不斷跳槽的生態,決定加入連惠心的創業行列。

但她們把創業想得太簡單,兩位嬌貴的女子,遠赴花蓮找農地,還沒踏出創業第一步,就先踢了大鐵板。「光要養出無汙染的健康土地,就要花整整四年時間,更別說水源、種子等等。」連惠心苦笑,研究才知道太困難,有機農場的進入門檻太高,她們有資金、有管理能力,卻缺乏技術,這倒讓連惠心想起一位老朋友——美國加州Wellcare Pharmaceuticals藥廠專家葉牧耕。

葉牧耕是連惠心當年在美國念書就認識的朋友,離開藥廠的他,自己默默從事研究工作,正好連惠心的團隊缺少一位技術人才,找齊了核心鐵三角,○八年五月,菁茵荋生物科技正式成立。

看準多數人對保健食品的迷思,菁茵荋一開始就把目標放在「禮品市場」,鎖定金字塔頂端客群,第一款產品就主打一盒兩千多元的藻苓膏,但創業之路總是崎嶇難行,「產品推出時,正好遇到金融海嘯,有誰要送禮?業績咻地一下子全部掉下來!」栽了個大跟頭。

產品定位錯誤、加上完全沒有市場行銷經驗,創業第一年,菁茵荋就大賠近千萬元。「我們就是try and error,說出來也不怕你笑,那時連Logo要怎麼畫、包裝要怎麼包都不懂。」一二年八月,菁茵荋幾乎燒光了所有錢,曾心怡走進辦公室,低聲向連惠心建議:「我們已經燒了五千多萬元,是不是該考慮收起來了?」那是創業四年多來,曾心怡第一次萌生放棄的念頭。

沒想到,連惠心沒有半點猶豫,就曾心怡再堅持下去,即使多數人都不看好,連股東也覺得菁茵荋要經營品牌是條不歸路,連惠心卻沒想過放棄,她甚至自嘲:「如果(菁莫荋)失敗,我才是最大苦主啊!」菁茵荋又一口氣增資了五十萬美元(約一五○○萬新台幣),她們決定背水一戰。

到府服務

收服顧客業績倍增

連惠心與曾心怡決定改變銷售策略,他們不再只是透過網路、門市銷售產品,等客戶上門,他們要更積極找客戶,直接讓業務員到顧客家中,用自行研發的輕便型檢測設備免費為顧客身體檢查,搭配諮詢服務,沒想到這項到府的服務,意外大受好評,不只讓菁茵荋守住老主顧,還創造了新需求,讓菁茵荋業績三級跳。

另一方面,曾心怡也著手調整產品方向,從高階禮品市場轉往普羅大眾的保健食品。今年一月,菁茵荋財務報表首次從赤字轉成黑字,雖然只有少少的三十八萬元的獲利,卻足夠讓連惠心與曾心怡開心個老半天了。

今年為了拓展通路,菁茵荋做了一個更大的改變:走進電視購物。拓展通路快速拉高營收,光是今年七月,電視購物銷售營收就超過三千萬元,一舉超越去年整年業績。

同時,菁茵荋也默默布局大陸市場,目前已有四十一個銷售據點,預估兩年後將擴增至一百個據點,「過去據點多設在二、三級城市,但今年底,菁茵荋確定正式進軍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曾心怡的豪氣,已不可同日而語。

儘管菁茵荋開始闖出規模,但問起未來藍圖,連惠心還是那句話:「保健食品是良心事業,就希望讓每個人都健康,吃中藥也能吃得好吃。」在她心裡,讓當年那個忍著苦也得把中藥吞下肚的小女孩,一解愁眉,才是連惠心創業的初衷。

菁茵荋生物科技

成立時間:2008年5月負責人:孔繁曦(專業經理人,負責財務管控)

資本額:1500萬元

主要業務:草本及生物性保健食品

近三年營收:

6200萬元、3100萬元、1200萬元(台灣市場量約為總營業額的20~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85

讀書筆記---從800萬到200億 :Julian Robertson和他的老虎基金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git7.html

讀書筆記---從800萬到200億 :JulianRobertson和他的老虎基金


這不是一本太值得閱讀的書。苦澀而且沒料。苦澀不怕最怕沒料。

內容不夠豐富。且沒有太多實例可以借鑑

書本的大部分資料來源於老虎基金的投資者信。


記錄下我的收穫


1.任何成功的資金管理 65%來源於管理與客戶的管理 35%是穩定業績。


也就是代客理財業績不是第一的,客戶的心理按摩是第一。

穩健的業績就是第二。這就是所謂淨值增長和最大回撤之間的關係。其實我一直唯一最大回撤就是斬倉的速度。


2.股票市場的高市盈率會證明影響PE 這就是一個價值傳導過程。

如果沒有高價格ipo那麼VC就沒法退出。


3.他的歷程

http://en.wikipedia.org/wiki/Julian_Robertson

最早是價值投資,然後因為資金增多和同行的競爭導致後期的全球視野的投資。

最後因為資金過大,另外也過於自負 錯過網絡時代的大行情 初期泡沫 導致大量贖回

⅔ 贖回。最後清盤。


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對網絡泡沫的看法導致一系列影響,收益和市場相悖然後大量贖回導致倉位不穩。。。最後變成惡性循環的負反饋。甚至可能背逼倉,margin call哈


網絡泡沫前他管理200多億這是很大數字。如果這樣大數字沒法順應時代導致業績背向確實很危險而且集中倉位導致流動性匱乏。


他沒法接受網絡,可能和年齡有關係。這裡讓我想到另外一位基金經理 戰勝標準普爾的主角 Bill MillerBill是主動擁抱網絡泡沫然後一舉成名的。


Julian Robson是32年出生00年大約68歲

Bill Miller是72年大學畢業 那麼差不多算50年出生 00年差不多50歲。

可能18歲的差異導致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

要知道Buffett 00年是業績也是不行的明顯跑輸大盤但是他算封閉式基金。


當然Soros這樣的天才當時也應該70歲附近他的基金是接受新鮮事物的。主要可能他自己不操盤,是做軍師和參謀的緣故 Soros的靈活性應該超過Julian 和Buffett


以上差不多算讀完這本的收穫。

以後讀完我都會記錄下收穫。也算對自己的鞭策。多讀書讀好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979

中國消費觀察之三:年收入5萬到1000萬人是怎麼消費的 點拾Deepinsight

http://xueqiu.com/3915115654/30229989
我們繼續和朋友們一起挖掘中國未來消費的趨勢。過去十年一個帶動消費力最大的因素就是中國人收入的提高。特別是我們80後一代,許多人享受到了職位提高以及整體收入提高帶來的「戴維斯雙擊」。隨之而來的也是消費力的提升。那麼在收入提高過程中,人們的消費方向在哪裡呢?之前在「知乎」網站上看到一個有意思的問卷,詳細瞭解了年收入5萬到1000萬人群的收入方向。我們發現了幾個特點:

1.       中國人在衣服上的花費隨著收入增加而遞減。大部分高收入的中國人對於穿著並不太在意。

2.       中國人在飲食上的花費也和服裝類似。低收入人群反而很期待外出就餐,而大部分高收入人群本著健康,以及和大家庭一起吃飯的習慣,更願意在家就餐(當然,許多高收入人群都有自己的廚師)

3.       接著上面私人廚師的話題,收入越高,越願意在服務上花錢。

4.       另一個隨著收入提高而提高的消費品行業是旅遊。出去休閒旅遊成了很多有錢人願意消費的地方。

那麼對於未來的消費投資方向,一個明確的方向是服務業。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為服務買單,而不是品牌,甚至品質。另一個明確的方向是旅遊。個性化的旅遊會成為大家收入提高後增加消費的地方。當然,還有一個明確的變化是中國的富人階級開始從富一代進入到富二代。富一代在許多地方的消費慾望並不強烈,包括衣著,就餐等。因為他們很多都是出生貧寒。而富二代在個性化的消費品上一定會比他們的父輩們更強烈。以下是一些樣本調研的反饋,歡迎大家交流,也希望給您提供幫助!

年收入5萬的人:

樣本者90年的,是工地安裝工。工資6000+每月,但不穩定。有些工地能幹半年,有些只有一個多月。所以年薪在五萬上下。衣服以打折的耐克,阿迪,美邦為主。手錶是卡西歐的,電話是索尼Z1,不過還買了一個Kindle。大部分的娛樂活動和上網有關,比如上上微薄,朋友圈,玩玩網絡遊戲,或者去網吧打英雄聯盟。吃飯一般靠快餐解決,因為一個人做飯也很麻煩。一般沒有住宿開支。要麼有宿舍住,要麼住家裡。

年收入10萬的人:

雖然這個收入已經高於中國平均工資不少了,但是在大城市基本上是貧困線水平了。願意在電子產品上花費,比如iPhone, iPad什麼的。對於吃飯喜歡偶爾出去吃頓好的,會去找一些好吃,性價比低的飯店。這類收入中有很多是吃貨。對於衣服,一般就買買優衣庫,HM之類的衣服,不算太講究。旅遊方面就是國內旅遊,會做詳細的功課。去馬蜂窩,窮游什麼多看看。週末就在家看看電影,也會偶爾出去和同學聚聚。房子方面,很多人是靠父母。有和父母一起住的,也有父母出錢解決房子的。

年收入50萬的人:

這類人是中產階級的主力了。基本上在大城市生活還是很普通的。如果被稅扣掉,年收入50萬的人到手一年是30萬。有人開玩笑的說,在魔都可能不算窮人了。每天做地鐵上下班,因為大城市停車費還是很貴的開銷。當然,許多人還沒有買車,正在考慮要買車。在上海車牌就要8萬,買一部車的成本基本在25-30萬。對於衣服,也不太講究,有時候會去商場看看打折的衣服。會海外淘寶很多東西。比如ecco的鞋子,Brook Brothers的T恤,Tumi的包包什麼的。旅遊一般去去東南亞或者三亞的地方。房子如果幾年前沒有低價買的話,基本上還在存首付的階段。對於吃飯也不太講究,一般也喜歡回家吃飯。在家庭上也基本上是雙職工的節奏,無法撫養全職太太,所以還需要考慮小孩子的照顧等。樂意為服務和環境付費,不光在意提供的產品,願意為精緻的生活買單,但也會在意如何省錢,理性的消費。

年收入100萬的人:

這一類人基本都是上班族,曾經有一個做HR的人說,年薪百萬扣完稅後就只有70萬了。在消費上,對於穿著比較隨意。有很多人還穿優衣庫的衣服。當然因為是上班族,有些人還是要注意穿著。一般都是在歐美奧特萊斯買打折的巴寶莉紀梵希古馳普拉達,鞋子大概是菲拉格慕和傑尼亞一類的。買個驢牌香牌還是要咬咬牙。愛馬仕除了皮帶和絲巾基本和他們絕緣。開的車價位從40-70萬之間,一般選擇SUV。旅行一般一年兩次,以休假為主。會去一次近一點的東南亞和遠一點的歐美。住的房子一般在一線城市的公寓樓,可能價格在400萬左右。生活一般節奏還是比較快,需要經常出差,加班等。週末一般就和家庭在一起。不太愛出去吃飯。

這個收入基本上能達到的是買衣服,去超市和去飯店吃飯不要太在意價格,旅遊可以稍微舒服點。

年收入1000萬以上的人:

毫不意外,回答者的背景來自於創業者。創業5年,第一年30萬,第二年70萬,第三年150萬,第四年350萬,第五年800萬。到了第六年終於突破1000萬了。這個標的還是有些意義的,屬於線性增長的創業板,不是那些在互聯網中一夜暴富的人。

對於吃不太在意,希望嘗鮮。對於穿,覺得買買阿瑪尼,傑尼亞已經很好了。對於住,已經在看別墅了,目前還住在自己買的第一套房裡。家裡配備了廚師和保姆。車有四輛,基本上的要求是自己看著舒服,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以德國車為主,包括寶馬,奧迪等。旅遊方面每個月會出去玩一次,住普通五星級的酒店。個人的感覺是年收入300萬是一個坎,之後很多東西就不太在乎。由於是創業者出身,還是比較節儉的。而且這名創業者還沒有年滿28歲。

年收入3000萬的人:

這位樣本者來自於家族企業,做成品加工和地產投資的。住在二線城市的四層別墅,有游泳池和網球場。吃飯也是在家吃比較多,有自己的廚師。也有自己的保姆和司機。穿衣服也不講究牌子,但是也有人老婆很講究,就以訂製的服裝品牌為主。車有很多輛,最常坐的就是S600L。有兩個孩子,都送出去讀書了。旅行一般住高檔的精品酒店,喜歡去一些本地人玩的地方。

最後,希望我們的朋友下次給我們投稿「年收入1億的人是怎麼生活的」:)

點拾原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493

$優酷土豆(YOKU)$ 投資5000萬到$華聞傳媒(SZ000793)$ 旗下子公司國廣東方的麻辣點評 tulip鬱金香

http://xueqiu.com/8059043600/30491522
$優酷土豆(YOKU)$ 投資5000萬到$華聞傳媒(SZ000793)$ 旗下子公司國廣東方的麻辣點評:(註明:本人曾做空一波華聞傳媒已獲利不錯,目前剛開始建倉微不足道小小賣空倉,佔我倉位尚不足輕重,爭取中肯,涉及個股多空雙方不用來找我辯論,兼聽則明嘛)

     被華聞視為未來的國廣東方,身為國家OTT播控平台7家牌照商之一,啥事不干總想躺著掙大錢,結果7家裡面唯一從未起步,早已遠遠落後於市場。

     優朋與南方傳媒合資做版權終端渠道,百事通,湖南芒果TV,CNTV這些完全已經加速起步,CNTV的OTT愛上電視半年前就以一週20多萬新增用戶規模巨速增長,現在只會翻番;優朋最近新增每天超過3萬戶;芒果TV已經發力;百事通隨時可以IPTV轉OTT;樂視再遭殃也有個打擦邊球的超級電視,版權畢竟有儲備;連難兄難弟央廣都聯合愛奇藝、江蘇廣電啟動一年多了。其他地方廣電也可以申請內容牌照,國廣東方以為自己是香餑餑,一直就躺著做夢漫天要價,其實就是個只有牌照又沒帶寬又沒內容又沒終端渠道商的「三無」棄兒,還沒有央廣覺醒的早,已經沒有多少選擇。

     這時優土來了,優土其實不一定要這個牌照,因為阿里也入股了華數啊,但優土想隔了兩層的小股東關係,還不如多個備胎。

     可國廣東方是「三無」,出不起價,要麼優土殺得狠啊,拿著算盤就可以算:帶寬你沒有,還要用我的,折多少錢;內容你沒有,都我去做去買,折多少;終端你沒有,還是我去找,人家還不一定看得上,辛苦費買路錢太虧了,折多少;技術我比你好,技術吃喝工資算多少多少。。。最後總盤估值3億RMB,可憐兮兮。相對之下,優土5000萬划算啊,想當年$樂視網(SZ300104)$ 一筆過5000萬給了CNTV地痞流氓費才有了現在的局面,可還不是說沒渣都沒了?!優土佔了國廣東方16%呢,還有個渣。

     可國廣沒辦法啊,這麼多年「三無」總要改變啊,可是。。。優土其實不是最理想的,1)它是媒體大平台,不靠你,也沒你什麼事;2)它在內容製作方面網站裡算好的,影視製作裡算業餘選手,就是個最會炒菜的好裁縫。3)人家還有渠道、備胎

總結:優土賺,國廣虧,但沒辦法。想想國家待你多好,給你個牌照顧你,折騰這麼多年就值3億RMB,有眼無珠啊。
評估優土:其實我看好優土,雖然資本不看好。
評估華聞:國廣就估3億人民幣,華聞到現在還總估值235億,值個毛啊。儘是夕陽媒體的平台,超高溢價亂收購。我慢慢繼續做空,4個主要做空標的之一,一直看到6-8元,第一目標10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5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