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食情報 網人才

2011-1-13  TNM




原在雅虎奇摩上班的何吉弘與葉卉婷,邀來親友葉卉卿、陳易成,2006年底共同創辦「愛評網」,透過網友分享美食體驗,累積上萬筆美食評論打開知名度。

這4名七年級生,歷經2年不支薪的慘淡歲月,終於將網友體驗文章做成生意,吸引商家舉辦口碑行銷,現每月有300萬元營業額。

卡擦!卡擦!不是照美女!桌上霜降牛肉、牛五花、照燒豬肉片才是鎂光燈的焦點。網友廖小姐與山藥爸在「愛評網」上搶到半價口碑券,馬上揪團來「壽亭日式燒烤加韓式鍋物」試吃。

廖小姐用pei為筆名,在愛評網寫了二年的美食推薦、累積四百多篇文章,等級探花,「我常常揪團試吃美食,用我在愛評網累積的點數,搶購口碑券。但最划算的一次,是試住新竹薇閣,至少省下五千元。」

美食平台 網友幫襯

愛 評網是二○○六年八月成立的娛樂休閒情報分享網站,至今有六萬五千名註冊會員,累積超過十五萬筆美食評論,每月流量近五百萬人次,超過七萬個店家的資訊。 愛評網以吸引網友體驗為名,每月約有一百多個店家參加口碑券行銷,占愛評網收入五成;另外,品牌商委託愛評網整合行銷,與店家刊登的小官網廣告,則占營收 五成,現每月有三百萬元營業額。

創辦人何吉弘與葉卉婷,因常看報章雜誌、上網搜尋美食資訊約會兼聚餐,卻得到很多與資訊不符的慘痛經驗,有次上網看到西門町一家麻辣火鍋兼燒烤店,一人只要二百九十九元,找了十多個同學去吃,結帳時因為假日變成每人三百九十九元。

何吉弘說:「當下我被同學罵慘了,心想我們念圖書館系的這麼會蒐集資訊,與其常常被騙,不如自己用消費者的角度,鼓勵網友分享美食資訊。」因此他與當時的女友葉卉婷,二○○六年冬天租了一間頂樓加蓋的鐵皮屋,在僅有二坪大的空間裡開始籌設愛評網。 辭職創業 親友力挺

因一人忙不過來,曾在雅虎奇摩上班的何吉弘,說服葉卉婷辭職。葉卉婷說:「那時我在雅虎剛調薪,內心其實很掙扎,但如果那時沒有辭職,我與何吉弘就可能分手,不會結婚了。」

但那時最擔心的,其實是葉卉婷的媽媽,因為她還拉了雙胞胎姊姊葉卉卿,辭去動畫公司工作,到愛評網協助客服。

二○○六年十二月,愛評網正式上線,開放讓網友書寫餐飲分享資訊,由於起初外包給網站公司製作的網站,有五○%的功能無法使用,例如無法上傳文章兼傳照片,何吉弘趕緊情商還在台科大念研究所的陳易成來技術支援。

負責架構網頁與資料庫程式等技術的陳易成說:「我每天狂寫程式至凌晨二、三點,當時設計的演算法,讓愛評網的資料很容易被搜尋引擎找到,是日後我們成長的關鍵。」

愛評網初上線,每天點閱率不到二十人,何吉弘說:「心想辛苦已久的心血就要掛點,剛創業,沒有宣傳的成本,只好發動親友的MSN部隊代為宣傳,三個月後才累積第一千個會員。」他們請教部落客,改善發文系統,吸引愈多網友po文。 苦撐二年 谷歌加持

四名創辦人前二年不支薪,全靠媽媽做的愛心便當省錢,但又外請工程師,雖然省吃儉用,工程師薪資加上換了更大的辦公室,前一年也燒了近二百萬元。

愛評網鼓勵網友將自家部落格美食連結至愛評網,二○○七年愛評網已累積二萬多筆美食評論資訊,有天突然接到Google來電有意合作,何吉弘笑說:「一開始我以為遇到了詐騙集團。」

何吉弘說:「我們後來與台灣Google地圖正式簽約,由愛評網免費提供資訊與評論,Google則在入口平台載明資訊來自愛評網。何吉弘說:「與Google合作,對我們是很大的鼓勵,我想我一定是做對了什麼。」

二○○七年六月,愛評網開始發行口碑券,網友依自己在愛評網累積的虛擬貨幣,上網搶口碑券,可以到各餐廳以免費或半價試吃,再將體驗成果寫成評論,口碑券成本則由店家負擔。 口碑行銷 拒絕購併

為了口碑券的通路發行與防偽,四人大膽向7-ELEVE提案,洽談了三個月,7-ELEVE答應讓愛評網透過ibon便利生活站列印口碑券。

一開始,愛評網堅持消費者評論與網友實名化,負責技術的陳易成說:「採用實名制,雖然會員數目成長較慢,但促使會員對留下的內容負責,避免成為商家的漂白或漂黑大隊。」

愛評網走消費者評論路線,學線上遊戲的等級爬升,發表愈多的評論,可以累積愈多的虛擬貨幣。素人寫手的文章雖不夠精緻,照片未經心擺盤,卻是真實的生活體驗,容易引起消費者共鳴,建立網路口碑行銷的效果。

只不過,愛評網無法更改網友的文章,有些店家花了錢可能得到網友惡評,如果遇到網友惡意攻擊,進入訴訟階段,愛評網會暫時將文章下架。但無可避免的是,仍有些職業部落客拿了商家的錢,利用愛評網po文,許多網友依評鑑前往,常常踩到地雷,也讓愛評網在美食界的評價兩極。

二○○七年,無名被雅虎購併,也有投資公司有意購併愛評網,何吉弘心想:「雖然購併的價格等於現賺二倍,而且其他創辦人都有意脫手,但在凝聚共識後還是決定『不賣』,投資公司被拒絕後還酸我眼光不夠遠,我心想,就是因為我眼光夠遠,才堅持不賣。」 跨足團購 異業結盟

二○○九年一月,愛評網已經擁有近四萬名寫手,何吉弘決定推向收費機制,葉卉婷出馬推銷愛評網的網路行銷,鼓勵餐廳參加口碑券行銷,愛評網盈虧終於前年打平,去年開始獲利。

愛評網去年七月跨足團購,協助商家販售商品增加商業機能;同時與台灣大哥大等電信業者合作,以收取授權費的方式,提供愛評網資訊到行動裝置與公車立牌等平台。

何吉弘與葉卉婷回想:「當初如果沒有大膽辭職,現在自己可能還是雅虎的小螺絲釘。」陳易成與葉卉卿也說:「如果沒有創業,就不會經歷創業種種好玩的事了。」 開業資料

2006年12月開站

押租金:7.2萬元

裝潢:10.5萬元

設備:35萬元

總計:52.7萬元

營業資料:(2010年11月)

營收:300萬元

租金:6萬元

人事:150萬元

行銷費用:44萬元

機器頻寬

等雜支:85萬元

盈餘:15萬元

電話(02): 2368-3997

網址www.ipeen.com.tw 成功關鍵

1.聚焦美食生活情報經營,垂直整合美食等資訊的曝光、展示、溝通,在眾多同性質網站中勝出。

2.因應市場變化,有效發揮web2.0 功能,將部落格內容成功匯入愛評網,快速拓展手機應用功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81

工作篇》美女導演改賣關東煮 躍身台北十大美食名店 複製工作經驗創業 月營收破百萬

2011-1-31  TWM




大學畢業那年,父親因生意失敗而負債累累,李盈慧就開始幫父親還債。

六年前,已經是知名有線電視台節目導演的她,為了徹底擺脫貧窮,從一輛小「發財車」開始創業,到如今,已經成為台北十大人氣美食店之一的關東煮店,月營收破百萬元,人生從此有了新的起點。

撰文‧莊 芳

一波波的寒流接連來襲,尤其是到了夜間,讓人只想鑽進溫暖的被窩避寒。但是,就在台北內湖區一處山腳邊,看來本該是偏僻又冷清的街道上,卻有間連招牌都沒有掛上的店面,不時飄出陣陣鮮甜香味,絲毫未受寒流影響,反而氣候越是冷冽,人聲越是鼎沸。

跟著門外大排長龍的人潮走去,這裡,就是網路上極具人氣、專賣日式關東煮的「太鼓判」。不論炎夏或是寒冬,等上三十分鐘才享用到美食,可是常有的事。從一輛小小的「發財車」起家,到現在擁有自己的店面,負責人李盈慧可說是鼓起勇氣放下一切、從零開始,才能達到眼前的目標。

留 著一頭烏黑長髮、說話輕聲細語,總是以笑臉迎人的李盈慧,無論在氣質與神韻上,均與第一名模林志玲頗為相似。曾經擔任電視台旅遊節目導演的她,在世界各國 走透透,雖然擁有令人稱羨的工作,卻在六年前放棄了穩定的薪水與工作,轉行創業自己做老闆。「感覺上我的人生,好像都在挑難的路走!」李盈慧淺淺地笑說。

隨著父親病逝 重新尋找人生出路早期家中經營電子工廠,李盈慧的生活直到大學畢業,都過得還算優渥。小時候,父親每次出差回來,都會帶回昂貴的玩具給李盈慧與弟弟、妹妹;母親則常在假日時,帶著他們一起逛百貨公司,幾乎要什麼有什麼,享受衣食無缺的生活。

這些情景在李盈慧腦海裡仍記憶猶新。但在大學畢業之後,完全變調的生活更是讓她無法忘記。

就 在領到大學畢業證書那一年,父親工廠因經營不善而倒閉。「還記得那時候,所有東西都被貼上了封條,我們一家子也被迫連夜搬家。」不僅所有值錢的資產都被變 賣,家裡還欠下一堆債務。而當時父親信用破產、母親又無工作,再加上家中弟妹年紀還小,唯一可以挑起重擔的就只剩下李盈慧一人。

「其實我根 本不知道家裡負債有多少,只知道踏入社會以後,所有薪水都拿去還債了!」突然走進由奢入儉的生活,起初李盈慧很難適應。剛出社會,每月僅有二萬多元的薪水 都要拿去還債、養家,讓她對於以往很擅長的「花錢」這件事,不得不開始小心翼翼。為了撙節支出,隔著麵包店的玻璃窗,看著香噴噴剛出爐的麵包卻不能買;炎 熱的夏日午後,就連買罐十元的飲料都得考慮再三。

最後讓她決心創業的原因,與其說是為了擺脫貧窮,不如說是為了尋找人生更多可能性。新聞系 畢業的李盈慧,一路從地方電視台做到知名有線電視台,無論剪接或是導演,工作都不假手他人。有時帶隊遠征異地,採訪半個月;有時則是坐在剪接室裡,連續工 作二十幾個小時,直到天亮才回家。

就在她為了還債、養家,工作地沒日沒夜,甚少與家人相處時,父親在這段時間中風、病世,才讓她突然驚醒過 來,認真思考自己的未來。「我想,難道這輩子就這樣過下去?」她說,從出社會以來都在拚命還債,不僅少了與家人相處的時間,「還有誰像我一樣,工作十多年 卻一點積蓄也沒有?」萬事起頭難 「小發財」山坡旁擺攤起家她在三十四歲的年紀辭去工作,並且決定往「吃」的方向去創業。原因不難理解,「以前只要是拍攝和吃有關的題材,收視率就特別 好!」選定以色香味俱全的關東煮出發,李盈慧到處尋找相關書籍、赴日觀摩名店,研究最重要的湯頭及訣竅。

當然,經營一間店面可沒那麼簡單。從未有管理經驗的她,還特地跑去應徵知名品牌專櫃小姐,藉此學習盤點、陳列、結帳,還有與顧客應對的方法。

或許是因為創業起步已晚,李盈慧有「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自覺,面試之前還去詢問櫃姐,公司規定的服飾與裝扮,「我打扮成直接就可上班的樣子,結果成功錄取。」正式上班後,她就利用下班與休假期間,繼續執行創業計畫。

用 盡心思準備新的人生起點,又因手中資金有限,李盈慧只得先從「餐車」的概念出發。剛創業時,她所經營的只是一輛「小發財」改裝的餐車,每天停在內湖金湖路 山坡旁的人行道上,除了四周環境荒涼,還得時常經歷風吹雨淋的考驗。「有時候桌椅全擺好了,卻下起大雨來,只好一邊淋雨一邊搭棚。」她借用附近停放機車的 棚子當作廚房,很克難地蹲在路邊煮湯、備料、洗碗,獨自忙到收攤時,經常已經凌晨一、二點。「我一個女孩子這麼晚還在偏僻的山區,其實怕得要死!只好趕緊 加快速度收拾。」開始營業的頭幾天,只有少少數千元不等的收入,事先已準備好約二十萬元的生活預備金,也在半年時間內就耗費一空。

為了吸引 客人上門用餐,重視「門面」的她將整輛餐車用燈箱裝飾,打造成如電視螢幕一般,色彩豐富又搶眼。就連數十種食材也依著各個不同特性與色系,一格一格如賞心 悅目的精緻畫面般擺放。此外,只要一有空閒時間,李盈慧就將食材剪成小小的塊狀,丟進鍋裡試驗食材的耐煮情況,好讓顧客嘗到不同食材搭配的最佳口味。

善用視覺效果 用美食繪出圖像就算真的一直無人上門,「我也會在桌台前拚命裝忙,絕對不可停止動作。」李盈慧說,若看到店家老闆一副閒閒沒事的樣子,任誰也提不起興趣光顧。就像過去擔任導演工作一樣,她能抓準觀眾胃口,重視每個細節的視覺效果,絕對不讓畫面靜止下來。

李盈慧複製過去的電視台經驗,讓聽起來、看起來再平凡不過的關東煮,成為一幅一幅「秀色可餐」的動態畫面。

靠著顧客口耳相傳,這個「在山坡上賣關東煮」的故事也逐漸為人所知,越來越多饕客聞香而來。終於在二○○九年冬天,選定山腳下街旁的店面擴大營業,不僅客人絡繹不絕,每個月業績都達百萬元以上,父親當年欠下的債務也逐漸還清。

從大約一坪的小餐車,到如今四十多坪的店面,李盈慧坦白地說,「即使開業邁入第六年,還有很多事要學。」去年「太鼓判」還被香港雜誌選為「台北十大人氣美食店」。創業過程雖然艱辛,但所學得的經驗與技術,讓她心裡充滿踏實,「能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最好,就是種幸福!」

李盈慧的富足之鑰

追求更好生活的強烈動機與欲望。

利用過去經驗找出個人競爭優勢。

確立目標就勇往直前、全力以赴。

檢討每個過程,將細節執行100%到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60

從清洗到生魚片 門道盡在細節裡 深入 三井六百坪的美食祕密基地

2012-3-5  TWM




在日本料理界帶著一絲神祕感的 「三井美食研究所」,首度在媒體前大公開,Ko桑親自帶著我們逐一介紹這座全台僅有的日本料理美食基地,我們深刻體悟「魔鬼藏在細節裡」這一番話。

撰文‧劉俞青

多年以來,「三井日本料理」幾乎與台灣高檔日本料理畫上等號,在發跡地的台北市農安街,三井就開了三家店,每到用餐時刻,個個大有來頭的大老闆、名媛蜂擁 而至,經常造成農安街交通堵塞,也帶動整條街弄的不動產行情,堪稱餐飲業僅有的農安街傳奇。

儘管三井的美食餐飲早已聲名遠播,但外界卻很難一窺其製作過程,尤其董事長黃奕瑞(人稱Ko桑)二○○八年不惜重金,砸下一億多元,在台北濱江市場的四 樓,打造一座六百多坪的「三井美食研究所」,更讓三井的美食製作基地在台灣餐飲業名聞遐邇,卻又帶著一絲神祕。

這一次,難得接受媒體採訪的Ko桑,不僅破例接受《今周刊》多次、長時間的採訪,並且首度公開「三井美食研究所」,採訪團隊也有幸直擊三井餐飲王國的幕後 製作過程。

求控管

砸一億打造「美食研究所」清晨五點多,新鮮活跳的魚貨才剛剛載送到濱江市場下貨,我們已經換上全套消毒過的衣服設備,深入這個用一億元打造的日本料理祕密 基地。

這裡區分為六大區,包括魚貨、蔬果、米食、點心、清洗與冷凍設備,所有動線規畫清楚,而且規定嚴格,例如採訪當天一條幾十斤重的鰹魚送達後,從清洗、初步 切割,到製成生魚片的過程,完全採單行道作業,也就是食材無法逆流回送;而且為了避免交叉感染的風險,魚貨從進入這個基地,到全部處理完成,分送至各家店 的過程中,絕對不會和蔬果、米食等其他種類食材接觸,包括負責處理的各區工作人員,一旦進入工作場域,直到工作完畢清洗消毒完成之前,也不會再見面。

「當初光是為了這套動線流程規畫,設計圖畫了何止上百張,甚至已經動工之後,發覺不妥又打掉重來。」Ko桑說,如此前後反覆思量,為的就是要精準落實所有 前置作業的標準化,確保百分之百的新鮮衛生。

求衛生

廚房每條毛巾只用十五分鐘此外,這裡還有一個約莫三十坪大的零下七十度冷凍設備,這套冷凍設備恐怕也是業界最大,當初為了這套冷凍設備的耗電,必須向台電 特別申請電源,才足以支撐。

而整座基地末端,則是一間大洗衣間,規模設備絕不亞於任何專業洗衣廠,Ko桑說,三井有好幾萬條的毛巾,全都在這裡清洗。需要這麼大量的毛巾,主要是因為 三井內場廚房規定,每條毛巾的使用生命只有十五分鐘,時間一到立刻換掉,若時間未到毛巾已沾溼,也立刻換掉,因為有水就容易孳生細菌,因此這裡才有成堆像 小山一樣的毛巾。

魔鬼果然都藏在細節裡。這座神祕的美食基地在○八年正式啟動,但截至目前為止,產能尚未全面開出,換句話說,有了這座三井美食的心臟動能加持,將有助於三 井未來展店速度。至於下一間店的展店計畫?Ko桑搖搖頭說:「先把眼前的事做好就好了。」魔鬼藏在細節裡!

黃奕瑞在金融風暴時重金打造的「三井美食研究所」,採物流、人流分區隔離的設計,蔬菜、海鮮、牛肉在此互不碰面;客戶吃在口中的高檔美食,是許多幕後功臣 的努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49

欣海老董百歲秘訣 大啖美食不忌酒



2012-7-16  TWM




七月七日,國賓飯店一場生日晚宴,慶祝欣海天然氣名譽董事長、人稱「郭外科」的郭金塔百歲壽辰。當晚,連戰、蕭萬長、陳冲等政商名流參與盛宴。貴賓們身價非凡,堪稱最「貴氣」的生日宴。

郭金塔是台灣早期的醫學博士,專攻外科,曾設「郭外科」診所。岳家、親家均赫赫有名,岳父是前台北商銀(併入永豐金控)董事長陳逢源,親家是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長子郭瑞嵩另一半是吳火獅長女吳如月;女兒郭蕙玉另一半為彰銀董事長陳淮舟,一家人和金融業結緣甚深。

郭金塔長壽,有其獨特的「養生之道」。個性隨興的他,從不忌口,不僅嘗遍世界美食,還遍飲各地好酒,也常一時興起,吆喝朋友小酌,但,有個原則:「從不過量」,只吃七分飽。不只如此,天天到欣海天然氣上班,堪稱全台最老上班族。

郭金塔結縭五十七年,高齡九十六歲的另一半陳璧月,走的是﹁傳統派﹂的養生法,飲食都有節制。郭瑞嵩當晚分享父母長壽秘訣,想要長壽的人,現場就有﹁模範生﹂可以請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40

大眾點評美食大戰破局之策:借鑑美國版贏家啟示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9/03/231967.html

●資本市場降低了對大眾點評這位「行業老大」的期望?

●獲VC大佬青睞的食神搖搖、錢庫網、初見正準備糧草充盈和大眾點評大「幹一場」

李治國幾乎天天都在自己的微博上「曬」美食,早在2004年創立口碑網時,他就敏感地察覺到人們對於美食分享的迫切需求。如今,他的身份變成了阿米巴資本管理合夥人,本地消費類項目仍是他關注的重中之重。

如他所願,國內移動O2O這個領域開始熱鬧起來:「行業老大」大眾點評網最近完成D輪6000萬美元融資;食神搖搖、錢庫網陸續獲得VC大佬們的A輪、B輪投資;從7天連鎖酒店集團CEO的位置上退下來的鄭南雁也涉足移動O2O,創建「初見」公司並已獲投資。

對此,李治國向南都記者表示:大眾點評這種黃頁模式不僅將受到來自百度地圖的強烈衝擊,還將四面環敵。對於坊間關於「大眾點評網最新一輪融資較上一 輪有所下降」的傳聞,大眾點評張濤不予置評,但一位曾投資過大眾點評的機構投資者合夥人私下承認了這一點。在此前普遍被認為商業模式偏重而鮮有資本涉足的 O2O領域,什麼樣的項目才能彎道超車?

誰在圍獵大眾點評?

2012年6月6日,樂呵互動(「食神搖搖」的開發方)COO吳世春在新浪微博上爆料,曾在4月初與大眾點評談及過收購事宜,但最終因為雙方在價格 和對未來的發展思路上未能達成一致而宣告談判失敗。隨即,大眾點評方面回應稱並無此舉。而在此之前,兩家公司也曾就數據抄襲問題打過「口水仗」。

無論是炒作還是確有其事,成立於2011年4月的樂呵互動在於2011年11月下旬推出「食神搖搖」應用後,僅用了半年時間就獲得了超過600萬用 戶,並在蘋果的AppStore中迅速躥升至排行榜總榜第15名,一度位列大眾點評之前。同時,它也以激烈的媒體口水仗的方式,對外宣告,將與「行業老 大」大眾點評分庭抗禮。

另外一邊,今年年初剛剛從7天連鎖酒店集團CEO位置上退下來的鄭南雁也在日前正式對外宣佈在移動O2O領域啟動新的創業項目———初見。與「北派公司」樂呵互動的做法不同,鄭南雁並沒有像吳世春那樣在創業之初就先從風險投資方那裡籌集啟動資金,而是先憑藉著一款酒店預訂的應用「初見———酒店預訂」為公司帶來穩定現金流及利潤之後,才決定進一步涉足本地消費領域,推出「初見———吃喝玩樂」

或許也正是因為有了「初見———酒店預訂」這款應用作為初見公司收入的基礎,在進一步開發「初見———吃喝玩樂」時,鄭南雁和另一位聯合創始人、原 7天酒店電子商務總監全曼午才會在用戶體驗方面做出更多大膽而創新的嘗試。用北極光創投副總裁吳峰的話來說「很少會見到這樣一款『四面樹敵』的產品,因為 幾乎在它所涉及的各個細分領域都有著不容小覷的競爭對手」。而大眾點評自然是其中最首當其衝的一個。

至於大眾點評的老對手們,還包括了2006年成立、與大眾點評核心的利潤來源優惠券業務針鋒相對的錢庫網,以及2010年成立、更早於大眾點評以周邊推薦菜切入本地消費領域的移動應用公司美食達人,等等。

從融資情況來看,曾先後獲得紅杉資本200 萬美元天使投資和晨興創投1000萬美元A輪投資的食神搖搖與剛剛完成1700萬B輪融資的錢庫網,以及剛剛獲得某著名VC1000萬美元天使投資的初 見,似乎都已「糧草充盈」地準備和大眾點評大干一場。而這三家恰好代表了通過用戶、硬件和地面部隊實現線上線下商業閉環的三條道路,誰最終能夠勝出,目前 還難以下定論。

除此之外,據華業龍圖創始人、青陽天使合夥人何巨向南都記者透露,百度旗下的百度地圖業務也正在由原先以導航功能為主逐漸向下做深做細,進入本地消 費類的O2O領域。不同於創業公司的是,百度的做法是意欲搭建一個本地商戶數據實時更新的平台,一端連接用戶,一端連接商戶,以實現將線上流量帶到線下進 行消費的O2O閉環,而其自身的商業模式則可以在此之上進行相關的多種延伸。

對大眾點評而言,這個被多位投資人「點名」的競爭者或許才是更具威脅的。因為百度地圖所指向的正是大眾點評數據庫中的「弱點」所在,即商戶定位與路徑規劃。目前,大眾點評的移動端產品仍主要依靠接入其他地圖類應用來完成此項功能,而它也正是線上線下的O2O閉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創新者的窘境

當然,僅僅只看外因並不足以完全顯現大眾點評的危險處境。

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克萊頓·克里斯坦森在《創新者的窘境》一書中曾經描繪過這樣一類企業:它們的內部管理良好、銳意提高競爭力、認真傾聽消費者意見、積極投資新技術研究,但卻仍然喪失了市場主導地位,究其原因,正是陷入了「創新者的窘境」。

從一方面來說,大眾點評的確如克里斯坦森前半句話所形容的「內部管理良好、銳意提高競爭力」。曾畢業於美國頂尖商學院沃頓商學院的張濤自2003年 回上海創立大眾點評網以來,一直在公司內部管理上頗下功夫。他曾向南都記者舉過這樣一個小例子,當初為了「即將在移動端上推出的團購業務,究竟該歸於負責 團購的業務部門之下,還是負責移動端的業務部門之下,二者之間該如何協調配合」的問題,他曾糾結許久。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不會因為眼下很多人做,就匆 匆忙忙地跟著去做。在分清公司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的同時,我也永遠站在長期利益這一邊」。

不僅如此,在2009年張濤敏銳地察覺到移動互聯網這個潛在的大機會之後,蟄伏已久的大眾點評迅速在移動端產品上進行大量投入,並速度驚人地於當年年底即在ios和android平台上推出上線,這一直被外界認為是互聯網慢公司的清晰戰略和強大執行力。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在用戶由傳統互聯網轉向移動互聯網的這場「大遷徙」中,一直佔據O2O領域行業老大地位多年且始終穩步發展的大眾點評卻極有可能陷入克里斯坦森所說的「創新者的窘境」之中。

據南都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在由傳統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遷徙的過程中,用戶並非僅僅是換了一個硬件設備而已,移動設備的隨身性和地理位置定位功能不僅讓每一個ID都直接與每一個個人牢牢對應,使得移動設備成為了他們大腦與四肢的延伸部分,而且也讓使用的場景變得異常豐富和可追蹤。此外,移動設備「輕輸入重圖片」的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用戶在移動互聯網上UGC(用戶生成內容)的方式。

這對於在互聯網上起家、一直將多年累積的用戶評論視為核心資源的大眾點評來說,無疑是一次從前端用戶界面到後台數據庫結構的重大調整。

首先,在2009年底推出移動端產品時,移動互聯網用戶習慣尚未成型,因此大眾點評自然而然地延續了其在PC端的用戶價值主張,即做一本「餐館黃頁」。這一點,從它當時「九宮格」形式的產品界面即可以看出———將商戶信息按照地理位置遠近、排行榜熱度、有無優惠券等參數分成幾類,供用戶自行搜索和選擇。

換句話說,除非用戶已經有了非常明確的目標,譬如「想吃哪個區域範圍內什麼價位什麼風味的菜」,否則就可能要在搜索結果中花費不少時間進行瀏覽和挑選。這本身既不符合移動互聯網「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將合適的信息以合適的方式傳遞給合適的人」的整體方向,同時也給諸如食神搖搖、初見這樣的新進入者提供了切入這塊市場的新機會。

其次,儘管大眾點評此後也不斷在移動端上加入各類熱門功能,如周邊推薦菜、搖一搖等,但大多是在原有「九宮格」基礎上的小修小補,這正是很多投資人擔心的「大公司的尷尬」。經緯創投合夥人萬浩基向南都記者這樣表述,與那些新進的小公司相比,像大眾點評這樣年紀和量級的公司因為涉足移動互聯網較早,積累的用戶數較多,用戶的使用習慣已基本形成,很難一下子對移動端產品做大幅度的改動,只能循序漸進地一點一點進行修正。因此,老用戶與新用戶之間的博弈就成了影響大眾點評的用戶總數及日均活躍度最關鍵的問題。

再者,在數據庫方面,商戶信息已有地圖類應用做得更精更細,商戶環境及菜品圖片則一直沒有受到特別的重視。至於評論與打分,儘管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價值,但一方面,這些非標準化的評論很難結構化後進行更深層次的數據挖掘,另一方面,對其他移動端用戶而言,也大多不會翻閱所有評論作為必不可少的決策參考。

正是這三方面因素的疊加,導致了大眾點評多年間好不容易積累下來的流量和用戶數極有可能被新進入者逐漸分流,最終使得其先發的競爭優勢日漸消散。

「破局」移動O2O

正如張濤所說,「離了移動互聯網,玩不轉O2O」。

同時,與電商給傳統零售行業帶來的衝擊相比,移動O2O所要改變的本地消費領域商戶規模更小,品牌集中度更低,運營更趨於本地化。此前大眾點評所做 的,僅僅只是形成一本「黃頁」,並通過優惠券、「競價排名」以及團購的形式為其進行推廣。而在萬浩基看來,隨著本地消費類領域的各個細分行業IT化程度的 逐步加深,還會演化出多種多樣的O2O閉環形式。不同行業所需時間的長短不同,正是目前資本方考量相關創業項目估值時的一個關鍵因素。

因此,在眼下資本市場相對偏冷時,李治國更建議移動O2O領域的創業者靜下心來,放慢速度,紮紮實實做好本地運營和對盈利模式的摸索。先在一塊相對較小的地理區域內站穩紮深,甚至實現盈利,再在資本市場回暖之後考慮借力向其他區域擴張。

在他看來,本地消費類O2O原本就是一件急不得的事。大眾點評以相對較「薄」的產品形態,也用了近十年時間才走到今天的規模和狀態,對於創業小團隊 來說,論壇時代的「19樓」、「化龍巷」的發展思路或許更具參考價值。未來,移動O2O領域的競爭格局必定是在不超過三家覆蓋全國的大公司之下,發展出更 多聚焦於特定地理範圍之內的中小型團隊。他們會滲入大公司所無法涉足的眾多微小領域,將本地服務做得更深、更細、更透,同時也擁有相當良好的財務表現。

此外,何巨也向南都記者透露,隨著地圖數據服務商對線下商戶POI數據服務的進一步開發,O2O創業者在獲取商戶數據方面的門檻也會迅速降低,從而促使更多的應用開發方加入進來。未來的競爭格局,將變得更加五彩紛呈。

至於大眾點評究竟該如何走出窘境,萬浩基給出的建議是,「或許它可以學學騰訊微信」。他認為,大公司的掣肘大多在於一方面進行一些創新產品的嘗試, 以吸引新用戶的加入,另一方面又擔心過大的變動會導致老用戶的流失,而微信的對策則是,先在三級頁面中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啟動該項新功能,並時時留意用戶熱 度,如果情況理想則再一步步將這項新功能提升至二級頁面,甚至一級頁面。

「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它怎麼改和改什麼,而在於它什麼時候會下定決心去改。如果猶豫的時間太長,那麼情況只會變得更糟」。這幾乎成了幾位投資人不約而同的結論。

贏家啟示

美食大戰之美國版

Zagat:中文譯名為「查氏餐館調查」,它正是張濤創立大眾點評網的靈感來源之一。Zagat成立至今已逾30年,經營領域涵蓋餐廳、酒店、夜總會、電影、高爾夫、購物和眾多其他類別。

Zagat相信,從根本上說,大量熱情消費者分享的經驗比少量評論家的意見更加準確,因此網站的編輯小組對全球範圍的用戶反饋進行精心整理,並歸納出簡明公正的評論,幫助人們快速、明智地做出決定。其於2011年9月以低於6000萬美元的價格被Google收購。

Yelp:創立於2004年,由前Paypal工程師裡米·斯托普爾曼(JeremyStoppelman)和羅素·西蒙斯(RusselSimmons)共同創建,是美國最大的點評網站。2012年3月2日,Yelp登陸紐交所,以15美元的發行價融資1.07億美元。

Yelp的特點在於一方面注重用戶的真實性,尤其注重把「一小撮」熱衷點評的用戶吸引過來;另一方面則通過各種形式展開用戶間的互動,並給予優秀用戶「獎勵」。這種模式將它與看重專家評論、坐等匿名用戶評論的CitySearch區分開來。

Ness:Ness是美國加州NessComputing公司開發的一款iPhone應用程序,它根據用戶的喜好和評分,提供約50萬家餐廳的推 薦。2010年7月,公司對外宣佈獲得500萬美元的融資。首席執行官和聯合創始人柯瑞·裡斯(CoreyReese)表示,「基於用戶喜好的引擎」最終 提供的推薦將包括電影、音樂、當地活動、購物、旅遊等更多領域。

風言風語

「移動O2O的估值,我們看重的是地麵糰隊的執行力和線上用戶體驗的流暢程度。」

———經緯創投合夥人萬浩基

「現在的資本環境下,創業者更應考慮在相對小的地理範圍內深耕,之後再考慮向其他地區擴張也不遲。」

———口碑網創始人、阿米巴資本管理合夥人李治國

「隨著地圖數據服務商對線下商戶POI數據服務的進一步開發,O2O創業者在獲取商戶數據方面的門檻也會迅速降低,從而促使更多的應用開發方加入進來」。

———華業龍圖創始人、青陽天使合夥人何巨

初見:移動O2O的本質就是相聚

創業ID

創業公司:初見公司

創業者:鄭南雁、全曼午

創業時間:2012年

融資記錄:2012年8月獲1000萬美元天使投資

商業模式:吃喝玩樂等本地服務O2O

曾有投資者斷言,O2O注定是一場只屬於大公司的「寡頭」遊戲。但鄭南雁偏偏不信這個邪。

2012年年中,閒不住的鄭南雁剛剛從7天連鎖酒店集團CEO的位置上退下來,就拉著原7天連鎖酒店電子商務總監全曼午一起涉足移動互聯網的O2O 領域。因為有著多年的酒店直銷經驗作積累,鄭南雁坦言,自己對管理線下團隊毫無壓力,並認為這只能算是必備的基本功之一,他更希望能在移動端的用戶體驗上 進行一些「革命性」的嘗試。

於是,在8月3日上線的名為「初見———吃喝玩樂」的應用裡,他們首先放棄了傳統的「黃頁式」信息分類方式,直接將經過系統計算的結果推薦給用戶。 例如,晚上十點在北京工人體育館附近打開應用,個性化推薦頁面的商戶信息就會以周邊熱門酒吧和消夜場所為主,而到了早上則會更新為附近的早點供應點。當 然,如果用戶不喜歡系統推薦的結果,也可以通過多詞義組合搜索引擎來輔助查詢。

同時,他又將社交功能融入進來。在商戶信息頁面中,用戶使用「相聚」功能就可以直接把要約的好友拉進來,在對話框裡添加想去的餐館或咖啡廳,所有人 直接根據相約地點去赴約,而不再需要挨個電話或短信通知。根據全曼午的解釋,將社交元素融入「初見」並非只是為了趕時髦或吸引投資人注意,而是一種更直接 的需求,「有什麼能比直接在客戶端裡實現更好的呢。」

此外,「初見」還採用了瀑布流的圖片呈現方式。這主要是由於圖片已成為移動互聯網用戶最主要也是最便利的UGC方式,同時移動設備的便攜性又促使用戶具備了衝動消費的條件。

用鄭南雁自己的話來說,「移動O2O的本質,就是為了相聚。」

在他看來,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並且與互聯網相比,移動互聯網必定會帶給人們更大的行為習慣上的改變。當這種變革與 O2O結合在一起時,其結果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打通了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的界限」,亦非是將人們在互聯網上所形成的廣泛而鬆散的人際關係導入到線下, 恰恰是反過來,通過原本只適用於虛擬世界的溝通方式來讓真實世界裡的熟人交際變得更加舒適便捷。

而從商業角度來說,一旦將O2O領域裡的核心問題———如何建立線上線下人流、信息流、現金流的閉環關係框定在熟人範圍內,那麼只要能讓這些相熟的人更容易在線下聚在一起,就在商業模式和盈利空間上賦予了人們不可估量的想像力。

食神搖搖「搖」出來的新機會

創業ID

創業公司:北京樂呵互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創業者:陳超仁、吳世春、劉穎博

創業時間:2011年4月

融資記錄:至今年4月底,食神搖搖已完成B輪融資,分別是紅杉資本200萬美元投資、晨星創投近1000萬美元投資。

商業模式:美食類移動O2O

鄭南雁一樣,食神搖搖的CEO陳超仁和COO吳世春也是兩位連環創業者,但在殺入移動O2O戰場的方式上,兩者卻有著迥異的差別。

2011年年初,十分看好移動互聯網這個創業機 會的吳世春拉著好友陳超仁共同創立樂呵互動,方向直指生活搜索。在此之前,從百度出來的吳世春曾於2006年參與創辦過一家生活搜索類網站「酷訊網」,後 因在發展方向上與投資方意見不一致而離開。陳超仁則曾經擔任過兩家上市公司的IT事業部總經理,也曾創辦過一家做互聯網性能管理、用戶體驗優化的技術公司 「基調網」,還在2009年時做過一款名為「全球導航」的戶外地圖客戶端,並在當時的AppStore上取得過相當不俗的成績。

正因為有著這樣的創業經歷,兩人組建的團隊在創業伊始就拿到了紅杉資本20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但樂呵互動最一開始的創業歷程卻走得並不「樂呵」。 據吳世春向南都記者介紹,樂呵最早推出的兩款應用,一個叫樂呵鄰友,是一個移動生活分享社區;另一個是樂呵消費指南,用來整合周邊區域的打折團購信息,但 在上線之後,卻鮮有用戶買單。

吳世春反思認為,用戶需要的是快速知道該去幹什麼,因為打開一個App應用也就是一兩分鐘的事情,得讓用戶能夠決定去做什麼事情,用戶才會買單。於是,他想到了一個更簡單乾脆的辦法———「讓App應用來幫你決定去幹什麼」,這就有了後來的食神搖搖。

果不其然,「只要搖一下手機,系統就會自動為你推薦一家周邊飯館」的食神搖搖自2011年11月底上線以來,僅用了半年時間,總用戶數就超過600萬,並因此於今年年中剛剛獲得晨星創投近1000萬美元的A輪投資。

業內人士評價,食神搖搖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快速的成功,關鍵即在於它用一種「相當討巧」的辦法抓住了大眾點評網所未能滿足的用戶需求,切入 移動O2O市場。說它「討巧」,是因為作為一家新創公司,利用「搖一搖」這種新鮮的手機使用方式,輕巧地掩蓋住了創業初期商戶信息數據庫偏小和對用戶真實 需求體察不足的短板。

也有投資人向南都記者表示,食神搖搖或將只是樂呵互動的一個過渡性產品,未來它可能會在兩條不同的發展道路上擇其一前行。要麼做成一家平台型公司, 分別用食神搖搖和另一款面向商戶的應用軟件連接用戶和商戶,使他們自發形成線上線下的閉環;要麼則是橫向發展,推出一系列諸如酒神搖搖、歌神搖搖的應用, 來實現公司規模與利潤的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24

張大衛:從肉包子起步的美食帝國創造者

http://xueyuan.cyzone.cn/gushi-gushi2/234366.html
張大衛這個美籍韓國人如今可謂炙手可熱:去年,他在HBO的電視劇《劫後餘生》中亮相;紐約美食界的名廚們跟他稱兄道弟;紐約一家熱門餐廳為了向他致敬, 甚至專門推出了一款「張氏熱狗」。他白手起家,從肉包子起步,逐漸打造了一個龐大的美食帝國,而他本人也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了完美的蛻變。
今年九月,張大衛在多倫多的福桃面吧(Momofuku Noodle Bar)

張大衛(音譯:David Chang)是紐約最受歡迎的拉麵大廚,但討厭他的人也不在少數。

在大眾美食網站Eater上,一位不願署名的評論者如此評論張大衛:「我們還在關注那個傢伙嗎?他的廚藝跟他的口味和脾氣一樣糟糕。」網絡美食雜誌Star Chefs頗具影響力的負責人安托瓦內特•布魯諾稱張大衛「被高估了」。美國摑客網(Gawker)說他是一名「說大話的廚師」,而且「對家人並不友好」。在美食家網站Grub Street上,另外一位評論者則把張大衛稱作「黑武士」。

但張大衛的粉絲們自然不會接受這樣的評論。這位35歲的韓裔美國大廚憑藉其福桃餐飲集團獲得了巨大成功。早在2004年,他在紐約市東村開辦了一家無電梯的休閒拉麵館福桃面吧(Momufuku Noodle Bar)。如今他的旗下已有八家餐廳(其中四家開設在海外),另有五家福桃奶品點心鋪(Momofuku Milk Bar)。此外,公司還有兩家酒吧,分別是多倫多的Nikai酒吧和紐約的Booker & Dax高級酒吧。

今年秋天,張大衛在多倫多的福桃大樓開業,裡面有三家不同的餐廳和一家酒吧,算是他到目前為止的最大手筆。張大衛的產業已經從當初紐約東村一家只有27個座位的拉麵館,發展成擁有500多名員工、出版過兩本烹飪圖書、一本季刊和一個研發實驗室的龐然大物。換句話說,它已經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餐飲帝國。如今,張大衛正在全力投入公司運營。然而,對於公司的擴張,他的感受卻非常複雜。此外,隨著他的餐飲帝國不斷發展,這位大廚自身也在經歷蛻變,努力接受作為一名美食藝術家和一名商人的雙重身份。

毫無疑問,對於張大衛的批評絕大多數都源自他所取得的成功。每一個行業都存在競爭,但餐飲行業的競爭尤為激烈。凡是住在紐約並且關心美食的人,對於張大衛所帶來的刺激肯定記憶猶新。他似乎無處不在:去年,在美國有線電視聯播網HBO製作的新奧爾良電視劇《劫後餘生》(Treme)中,有他的身影。來自哥本哈根知名餐廳Noma的名廚安東尼•伯爾頓和雷內•雷哲皮與張大衛稱兄道弟。瑪莎•斯圖爾特對他的食物讚不絕口(她在張大衛烹飪圖書的封底簡介中寫道:「有一天,我竟然嘗到了張大衛的豬肉包,我感到非常榮幸。」)為了向張大衛致敬,紐約超酷的雞尾酒餐廳PDT甚至專門推出了一款「張氏熱狗」。這是一款經過油炸,包裹培根肉,使用大量韓國泡菜的改良版熱狗。

不過,張大衛自己的態度也經常會招致譴責。他之所以將餐廳命名為「Momofuku」,一方面是因為它在日語中意為「幸運的桃子」,但另外一方面,也是由於它聽起來很像「motherfucker」。他的髒話極富傳奇色彩(他在《劫後餘生》中有一句台詞是:「去她媽的,把豬肉放到每一個該死的盤子裡。」2009年,他嘲笑美食頻道Food Network的名人蓋•費爾瑞,說他帶著「土鱉的眼鏡和蠢到冒泡的袖章」。)接受《財富》雜誌(Fortune)採訪時,他也會冒出幾句髒話,並且樂此不疲。而且,他自己也承認,雖然他一直在努力打磨自己的棱角,但以前他還是經常會對員工大發脾氣。《福桃》雜誌(Lucky Peach)主編克里斯•因格稱:「很明顯,張大衛的個性非常突出,而且有多重性格。」2011年,張大衛與來自麥克斯威尼出版社(McSweeney's)的克里斯•因格和彼得•米漢共同創辦了美食雜誌《福桃》。因格說道:「有人愛他和他的福桃餐廳,肯定就會有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瞧他不順眼。」

另外一個招致批評的原因可能是張大衛的成功完全顛覆了傳統。通常情況下,人們從廚藝學校畢業後,會先找一份最底層的工作,毫無怨言地做著幫廚的工作。然後他們得按部就班往上爬,最終成為副主廚,也有可能成為廚師長。張大衛從最好的餐廳進入餐飲業,但他並沒有做太長時間,便開始自立門戶。他的第一家餐廳就大受歡迎,他本人也迅速打出了自己的名氣,並開始創辦新餐廳。與其他廚師不同,張大衛沒有任何外部投資者;福桃餐廳的資金來源除了他自己的積蓄和銀行貸款外,只有他從父親和父親的朋友那裡借來的130,000美元,還有從哥哥那裡借來的一小筆資金。而且,適逢數字化媒體革命的大潮,他推出了《福桃》季刊,但到目前為止,這本雜誌卻只有印刷版,尚無任何在線內容。如今,第一期雜誌已經售罄。張大衛認為,人們想要卻得不到,這是「很有趣的事情」。

而這一切必然會讓恪守傳統的餐飲業人士心裡很不痛快。蒙特利爾著名餐廳Joe Beef(也是張大衛最喜愛的餐廳)的大廚大衛•邁克米蘭認為,對張大衛的任何指責都是源於嫉妒心。他說:「就算他在成名之前的個人履歷不像大多數人那樣,有令人發瘋的經歷。可無論如何,他做的每一樣美食都非常美味,這才是最重要的。」

張大衛的父母是韓國移民,他本人在弗吉尼亞州長大,大學就讀的是美國三一大學(Trinity College),學習宗教專業。他一直鍾愛面條,還說每一個韓國人都喜歡面條。從三一大學畢業後,他去了日本教英語。對於拉麵的痴迷讓他迅速下定決心,進入紐約法國烹飪學院( French Culinary Institute)學習烹飪。之後,他在丹尼爾•布魯德和湯姆•克里奇歐等多名大牌廚師手下工作過一段時間。

26歲的時候,張大衛希望能擁有自己的餐廳。他表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很大程度上是受到911事件的影響。「在那次事件中,我失去了幾位好友。所以,我當時就產生了這個想法:『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當時,經歷失敗似乎是個好主意。」2004年,張大衛的面吧開業,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兩道最簡單的主食:拉麵和豬肉包。最初,他只是希望能夠撐一年時間,結果他製作的這些有趣(同時也很美味的)食物大受歡迎。2006年,他又開了一家休閒餐廳Momofuku Ssam Bar。這家餐廳的價格更高,最初以一道Bo Ssam聞名。所謂Bo Ssam是指烤豬肘,配以牡蠣,主要針對大型團體消費者。兩年後,即2008年,他又開設了Ko餐廳,這是他所有餐廳中價格最高的一家,餐廳僅設12個座位,只提供體驗菜單,以難以預訂著名。(該餐廳僅接受網絡預訂,而且必須提前六天預訂。)第二年,Ko被評為米其林二星餐廳,並一直保持至今。

朋友們稱,張大衛首次得到媒體關注,並贏得讚譽之後,他感到非常不安。過快成名給他帶來了巨大壓力,因此,他試圖轉移外界的注意力。克里斯緹娜•托西在紐約下東區的WD-50餐廳工作時與張大衛相識,並且最終加入福桃餐廳,成為奶品點心鋪的主廚兼共有人。她說:「我覺得,在某個時刻,肯定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跟他進行過坦誠交流,並告訴他:『停止抱怨;做好你的本分。如果人們認為你就是如此不可思議,那就坦然接受。』」之後,張大衛接受了忠告,於是他的成功之路又開始延續:2010年,他開設了Ma Peche餐廳,最初僅提供融合了法國與越南風味的菜品。之後又在悉尼開設了Momofuku Seiobo餐廳。不過,他在多倫多開辦的餐廳才是去年最大的成就,可能也是他迄今為止的最大手筆。兩年前,新香格里拉酒店(Shangri-La Hotel)的開發商聯繫張大衛,問他是否願意在香格里拉旁邊建一家餐廳。雖然華盛頓特區、洛杉磯和香港均向他提出過邀請,但他還是選擇了多倫多。張大衛稱,這筆買賣太划算了,根本不可能拒絕:緊鄰一家豪華酒店的一整棟建築,每一層都有不同風格的餐廳(一層為面吧,二層為Nikai酒吧,三層則是兩家餐廳:家常風格的Daisho餐廳和類似於Ko,僅提供體驗菜譜的Shoto餐廳。)這樣的空間,可以讓他在一個場所,分層展示他的餐飲帝國的多樣性。他說:「在紐約,甚至整個美國都不會有這樣的好機會。」面吧最先開業,在營業第三天便招待了1,000人。(不過,紐約的福桃面吧依然是他最賺錢的餐廳。)

雄心勃勃的多倫多項目在如火如荼地展開,而張大衛卻變得更加寬容和穩重。他的朋友和同事都說他在不斷改變,實際上,張大衛自己的言行也表明,他正在從一個「壞男孩」蛻變成一位優秀的老闆。這或許也是因為他別無選擇。張大衛在他的烹飪書中寫道,大廚馬爾科•卡諾拉曾嘲笑他是「光桿司令」。如今,要想掌控多倫多項目的進展,還得保證遍佈各地的餐飲帝國延續發展的勢頭,他必須更多依賴自己的團隊。

事實上,張大衛也表示,如今最讓他興奮的,除了美食,便是人事工作。他說:「如果我的廚師、經理或者副廚師長非常糟糕,以前,我可能會直接炒他們的魷魚,或者朝他們大發脾氣。但現在,我意識到,如果我是正確的,我就應該能與他們進行溝通,直到他們理解。我們能不能把他們變成寶貴的資產?這些都與我以前的做法截然不同,以前,我肯定會大發雷霆。現在,我不能再這麼做,因為我沒有那麼多精力。」精力不夠的說法實在可疑,不過他的同事們也說,他們確實發現他的禪功大有進步。托西說:「大衛比以前平靜了許多。他在處理某些事情的時候,更加現實。」

托西和張大衛的其他同事還說,他正在逐步承擔起領導者的責任。托西稱:「大衛在當老闆與保持自我和擁有願景之間,實現了很好的平衡,但他也知道該在什麼時候激勵員工,說:『不要再讓我進行指導;別把我當你們的老闆看待。』他現在變得非常擅長讀懂人心。」《福桃》雜誌的因格稱張大衛是「一名極具天賦的領導者」,他「在培養他的同事。」而福桃餐廳的員工也開始接受張大衛的部分理念:例如,你可以不斷做加法,卻無法做減法。這是烹飪中的一條經典法則——一旦在菜中加入了某種配料,就沒法取出來。這條法則同樣適用於一家日益公司化、永遠無法恢復到最初狀態的企業。

發展問題是讓張大衛焦慮的主要原因。他說:「我正在逐步學會如何在不降低品質的前提下,在更大規模上進行多元化經營。當然,任何一家連鎖餐廳都會有這樣的期望,但我們不想將此作為我們的目標。雖然我不喜歡『連鎖餐廳』的說法,但我們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是一家公司了。許多人會認為,連鎖餐廳的每家餐廳都不會很好,我們怎麼做才能扭轉這種觀點?」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思索的問題,因為福桃正在向更多新的領域挺進,比如可能推出的廚房設備。此外,運營餐廳的道德良知也讓他備受煎熬,因為他不知道該如何讓福桃更加可持續和更加環保,但又不能華而不實。他說:「讓我困擾的是,如何將有機食品和可持續性作為銷售更多產品的主要方式。」

這些問題讓他困擾不已。托西說:「大衛和我們都有一些神經質,我們總在考慮:『這個已經賣完了嗎?』『我想把它賣光嗎?這又意味著什麼?我們是不是想開500家面吧?我們是不是想讓福桃豬肉包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

目前,為了緩解自己的恐懼情緒,張大衛竭力地斟酌各種機會,比如一家餐廳、一個菜單項目、一名新員工,或者他在福桃實驗室裡試驗的開心果味噌。雖然承擔著巨大壓力,但張大衛依然斗志昂揚。他說:「能讓那些從不關心美食的人開始關注美食,這個過程讓我非常著迷。」

譯者:劉進龍/汪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207

投資與美食 黎智英

2012-12-13  NM  
 

 

到紐約那天是十月二十號,距美國總統大選之期還有十多天。我大安主義,認為羅姆尼會贏。事後證明,那當然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我真的非常害怕奧巴馬會連任令美國經濟滑坡,果如此,全球經濟也就大禍臨頭了。

我其實對羅姆尼並沒有什麼特別期望,我甚至相信他做了總統也不會比小布殊好多少;不過他起碼不會搞社會主義福利,把美國歐洲化,令整個西方陣營的經濟更形艱困,甚至將西方文明推落萬劫不復的深淵。跟著名經濟學家Prof. Herbert Grubel說起美國的選情,我說羅姆尼會當選。他搖搖頭說:我也希望你是對的,但當另一個人對你說:我會無條件替你提供醫療服務,為每個大學生提供貸款,將來若有困難,也不用擔心要償還債項。當今前路茫茫,經濟低迷,你會投票給誰?即使今日美國政府債台高築,學生貸款基金面臨破產,而公共醫療制度更又一塌糊塗,不下定決心削減開支、改革稅制,財政上明顯是難以支撐下去的。面對此番境況,奧巴馬還是瞪大眼講大話,實牙實齒一如食生菜地承諾將為美國建造地上伊甸園。民眾利迷心竅,財政赤字反正是將來的事,理得它那麼多?國家破產是眾人的事,自己的眼前利益才最實際。兩相比較,奧巴馬不當選才怪呢!教授的判斷果然命中。事已至此,往下去會怎麼樣?等着大禍臨頭吧!是的,美國經濟尚未衰到貼地,民眾還未痛定思痛,有所頓悟,形成共識,故此未到時候徹底改革社會結構。前面危機四伏,只要沉得住氣,前頭還有大好的投資創業時機。西方文明不會就此日落西山、一沉不起。前面最大的危機,是工業時代機械硬件科技(mechan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最後落幕,進入資訊軟件生化科技時代(digital,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etc technology);這是個契機。這將帶來劃時代的改變,可是這個改變卻不是一兩個危機便可以完成的。無論要爆發多少個危機才可以完成這個大改變,將來的資訊軟件生化科技時代會是個更透明、更真實、更公平、更繁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更真誠,政治運作更坦率,更自由的大同世界。我是在痴人說夢話嗎?是的,然而對幾百年前的人來說,我們今日的繁華生活不也是異想天開,也是做夢也想不到的嗎?以生活質素而言,古時候的貴冑皇族大大不如今天的窮人。於此可見,每個理想都是從做夢開始的,而我們這個資訊軟件生化科技時代的世界大同夢已逐漸成真了。

跟Prof. Herbert聊天,自然而然聊到我們生意人今日特別關心的問題。大量貨幣充斥市場,到底通脹幾時會抬頭?他說經濟前景難以捉摸(uncertain),奧巴馬連任,不穩定、不可測的因素大增,正是親生仔不如貼身錢,人們只會攬實現金不放,在這樣的情形下通脹不易重燃。

眼前既無通脹,那麼這是不是個投資的好時機?他說,前景不明朗,這應該不是作投資的時候吧?我是經濟學家不是投資專家,我不敢給你一個明確的答案。況且投資的本事不是可以從書本上學到的,那要靠學養再加上資質、直覺等天賦條件的配合,方能有成。世界上還沒有一門學問可以精確地測定、計算出一個人的投資能力。你是做生意的,對這個事情你應該比我更清楚。

經濟前景不明確、不穩定,那理應不是個投資(或創業以至擴充經營)的好時機,教授說的沒有錯。在這前景不明朗的時候,即使是亡命賭徒也不會輕率至像盲頭烏蠅那樣眯埋眼一頭栽進市場作投資。可是當不明朗的環境進一步惡化,例如發展到人人惶恐驚慌、幾乎對前景絕望的地步,那麼不明朗的情形不便明朗起來了嗎?

物極必反,前景極之不明朗環境發展到最嚴重、最不穩定、最不可測的地步,也就表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況快要出現了,不明朗的情形也因而明確起來。那個時候就是投資的最好時機了。

且慢!我們怎知道情況已經到了極不明朗、最嚴重惡劣、最不穩定、最不可測的時候?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故此我們不應貪圖在市況最壞、價錢最低的時候入市。尋找市場谷底,希望以最低的價錢入貨,那反而可能是個最昂貴的做法,因為沒有人會知道哪個時候才是真正的谷底,更沒有人會知道何時最嚴峻的情形才會出現。

投資是沒有個時間表的。沒有人可以確定投資列車什麼時候正式從總站開出,我們可以做的,是當列車開出後,在第二個站上車。這也就是說,市況到了極之低迷嚴峻、人心已死,還未是入市的時候,你要等到市況從谷底回升了一段時間,價格高企了一陣子,再又蓄勢往上攀升,那才是入市投資的最好時機。

可是這樣做不是賺少了許多嗎?但你不用擔心,因為往下去還有漫長的牛市,還有很大的賺錢升幅,有什麼好貪心?投資的目的不是賺到盡、賺最多,更不要貪勝不知輸,只顧要賺得比別人更多,以示自己的本領高強。這樣做投資只是死路一條。如果你既貪心又好勝,那麼你不該跑去做投資。你只應留肚去食buffet,食到飽死總好過輸死,是不是?

說到吃,到了紐約竟然沒想過要尋覓美食。走在路上,見到前面有些人的屁股比麻雀枱還要大,你便知道這是個吃junk food而非嘗美食的地方。唏,我當然是跟美國人開個玩笑,揶揄他們粗枝大葉的飲食文化而已。

實際並非如此,紐約有不少好餐廳,例如做新潮日本菜的Nobu,和幾十年來都做牛排和龍蝦而又做得非常到家的Palm,都是極其出色的餐廳。女兒帶了我到她家附近一家叫Red Farm的中國餐廳,那更是個驚喜。

這是家創新中國菜的餐廳,老闆兼大廚Joe近十年才從香港移民到美國。在香港他是中菜廚師,到了美國,先後在中西餐廳打過工。自己創業便將一些西餐的做法滲入到中國菜去。菜式上桌是用西式的setting,例如用塊長方形的平面鋁質板或木板,或高腳的玻璃酒杯上菜。

菜式的特色是味道強勁、刺激、可口,口感鮮明爽脆。食物多是炸的,不是炸的也配上味道鮮明、濃郁可口的醬汁和清爽香口的配菜作佐料;像快餐那樣刺激味蕾,非常直接、鮮明、爽脆、可口,尤其適合年輕人濃郁爽快的即食文化口味。例如將蒸餃放在高腳玻璃酒杯上,下面放醬汁配菜,蒸餃蘸了醬汁配菜吃,非常和味。牛肉卷的外面是一層炸得鬆化的麵皮,裡面是醃好、炸過的牛肉絲與生的、爽脆的黃瓜絲混合,吃起來非常可口開胃。我認為這種新潮的創新中國菜值得路過紐約的行家觀摩一下,無論如何都會得到個啟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011

魏應行四處吃美食 還為炸雞清晨起床

2013-06-03  TCW
 
 

 

五月二十四日,位於台北一○一、試營運兩個多禮拜的德克士炸雞正式開幕。頂新集團的兩位董事長皆出席慶賀,「二董」魏應交是台北一○一副董事長兼執行長,「四董」魏應行則是專門負責集團內的餐飲連鎖事業,兩人同時現身,可見得對德克士的重視。

尤其魏應行,更是難掩興奮之情,當天清晨六點就爬起來想致詞內容。魏應行對餐飲事業非常投入,而且本身就是美食愛好者,特別喜歡逛夜市、嘗小吃,來搜尋美食靈感。有時候晚上想到美食或新口味等,還會興奮得睡不著,並立刻打電話給研發人員,希望把想法或產品導入旗下餐飲事業,如德克士、康師傅牛肉麵、布列德麵包店,甚至是全家便利商店的熟食與便當等。

魏應行認為自己能結合事業和興趣,是很幸福的。但相較於在中國經營有成的德克士風光返台,喊出七年開一百零一家店,反觀關係企業味全旗下布列德麵包,在台經營六年仍虧損,目前正要移轉給頂新集團,由魏應行親自操刀。現就看這位愛好美食的董事長,如何發揮經營實力,讓布列德像德克士一樣賺錢,不再是「甜蜜的負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946

【每日一黑馬】美食天下:人人都是美食家 慢生意的新玩法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0258.html

美食天下網站的創始人虞航貌似書生,不善言辭,但卻做了幾件常人做不出的事。由於熱愛互聯網,2003年他辭去了在中石化的工作來到北京,在一家網站做UI經理。2007年,他又辭掉工作,只靠積蓄專心做自己的網站。公司當時只有三個人:他、妻子,還有一個負責編輯的小姑娘。這家網站便是現在的美食天下。

事實上,虞航來北京的第二年就創辦了這家網站。當時離開家的他突然意識到要獨自生活,難處之一就是要學做飯,而當時的菜譜網站不多,裡面的內容猶如現在超市裡的菜譜書一樣:成品圖加上簡單的文字羅列,指導性差。所以,2004年虞航做起了自己的菜譜網站。

雖然最初的網站只是業餘玩票,但他卻很用心地把握受眾的需求,並在當時讓用戶來自己生產內容(UGC)。虞航發掘了一些家庭主婦做原創作者,之所以選擇她們,是因為這樣的內容最有人情味,也更容易操作。時間長了,虞航發現自己更願意投身到這個副業,而且他看好美食行業的前景—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08年底,虞航對網站進行了社區化改造。頁面採用了人人網式的SNS設計,還有類似現在微博的「說說」—當時他只是想做一個匯聚QQ簽名類的版塊,沒想到沿用至今。打開現在的美食天下,沒有滿目的美食,反而資訊感很強。其中包括健康、菜譜、食材等欄目,社區被一語雙關地稱之為「美食家」,登錄後的歡迎語是「歡迎回家」,裡面有廣場、說說、日誌、小組等。目前用戶每天會原創菜譜、日誌一千餘篇。

社區只是形式,重要的是灌注內涵,虞航在其中加入了「生活」的理念。「我的用戶和我一樣,剛上美食天下的時候也是剛畢業,剛有個地方可以做飯;幾年後到現在,大家都已成家立業,有了小孩,生活水平提高,在社區中交流的不僅僅是做飯,更應該是學習美食的文化,提高對生活的追求」。

這幾句簡單的語言便是美食天下構建競爭壁壘的方法論。虞航認為菜譜網站只是工具,可複製性強,附加值低,但若倡導以享受生活的態度來追求美食則有豐富的想像空間。COO沈萍自稱是「重度美食愛好者」,她介紹自己的朋友聚會不屑於去「館子」,都是在家中進行。「熱愛美食的人都非常熱愛生活,他們想要吃得更健康、更有情調,他們的消費行為跟單純的『做飯者』是不一樣的,他們會講究時令、挑剔食材、把賞餐具」,侃侃而談的COO最終將話語落在一點:「用戶關心的內容決定了他的購買行為」。

虞航表示,美食網站不同於其他互聯網公司,經營者要有文化、懂生活,這看似一份閒適的工作,但本質上是個慢生意,商業模式要逐漸探索。2011年,網站註冊用戶接近100萬,讓他覺得有了開展一些業務的基礎,於是引進合夥人,擴大公司規模,由之前的不足10人發展到現在的30多人。在這之前公司主要靠廣告盈利,其中品牌廣告只佔一兩成,剩下的來自廣告聯盟。而現在,「純廣告」只佔到收入的一半,剩下的則是與品牌廠商進行的多種形式的合作。美食天下每個月都會搞一兩次活動,包括攝像、徵文、抽獎等,而這都不乏相關品牌的贊助。網站現有的註冊用戶已經有300多萬。

每到年底,美食天下都會舉辦線上的年度烹飪大賽—「人人都是美食家」。2012年網友共提交了5000多件作品,數量較上一年翻了一番還多。網友的嘉年華提升了美食天下的品牌價值,2012年的大賽獲得了「國美在線」的總冠名,同時還有其他一些知名品牌的贊助支持。沈萍認為,美食天下最大的競爭壁壘就是讓網友在這裡提高了生活質量,並能持續獲得提升生活品味的動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043

精英錢難賺?別找藉口了,創業者還是學學美食中國吧!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1586.html

前景提要: 國內互聯網這幾年形成了一種共識:做精英只能賺吆喝,做草根才能賺大錢。雖然有這樣的「定理」,依然止不住有人頂風「作案」。

一提到點評類產品,讀者肯定就想到了大眾點評,或者是飯本,百度身邊,以及最近突然搖起免費大旗的地圖周邊推薦們。

其中屬大眾點評活得滋潤,究其盈利模式無非:

1 定向投放的廣告;2 線下服務 ,例如整理用戶點評成集,賣時尚吃貨雜誌; 3無線增值服務,例如用戶發短信獲取商家優惠信息;4 佣金,餐飲積分卡業務。通過自身渠道優勢,向餐館收取佣金;5 電子商務,例如團購。

大眾通過自身的用戶評論積累,各個區域細分的領域沉澱,通過長尾效應帶來了巨大流量。但不難發現,對優惠信息,積分,會員,價格敏感的用戶顯然還是草根,難道人們所謂的精英都不食人間煙火,或者吃遍天下,不需要此類信息嘛?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點評類產品不管採用何種手段運營,能否留住用戶的根本還是取決於產品是否有公信力,點評是否足夠客觀。在用戶心目中有了公信力才能吸引用戶使用,用戶口碑「自然」傳播。而此類產品的盈利模式又似乎制約著產品的客觀公平性,他們既要維護和大客戶之間的利益,又要聽取用戶的評論意見(這是產品的價值)。

滿足商家的品牌建設,用戶的評論意見就受氣;

滿足用戶的客觀言論,商家還給你投廣告合作嘛?此中貓膩不可細表(防止被人肉)。

難道客觀和商業真的就無解嗎?

美食中國,作為一家有5年歷史的產品,用實際行動,給出了我們答案。

所謂一切商業都是利用信息不對稱,那就乾脆利用的徹底一點。

用一句話說,美食中國,就是,帶外國人體驗中國好玩的,好吃的,好住的;帶中國人體驗國外好玩的,好吃的,好住的。

從免費開始,初期通過線下俱樂部,招募在中國的老外。從幾百塊開始銷售,有的時候福利,準確說是盈利,就是能組團免費吃大餐。外國友人來美食中國可以免費吃到好吃的,住很特色的酒店,而他們的產品,博客用外文展現(做得有點類似外文領域裡的《舌尖上的中國》),降低了溝通成本。大廚帶你吃中國菜,是他們非常特色的線下運營項目。一推出就受到了很多居住上海的外國友人的青睞,甚至有很多外國友人義務幫他們推廣,運作。

而內容的來源,是來自時尚美食雜誌的專業編輯,記者,不像米其林完全是實名採訪。專業的內容,忠實的用戶,實打實地地面運作讓美食中國一路走得很穩。

不過,地接,偏重的運作模式也讓產品發展緩慢,運作5年,地基還集中在北京,上海,相關,巴黎,倫敦,墨西哥有所涉獵。

創始人潘新卻不這麼看,他認為:創業以來,我們發現,很多人都需要我們,吃貨需要我們,美食家需要我們,餐飲娛樂時尚媒體也需要我們的優質內容,一個有大量人需要的地方,一定是有市場的,只不過是時間長短的問題,我們在跑一場馬拉松而已,現在還在熱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7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