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债务缠身 中新地产终易手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1/163180.html


中新地产成为继顺驰之后又一家被并购的知名房企。被沉重债务压得无法喘气的中新地产终于楼市鼎盛期被上实控股收入怀中。

1 月19日晚间,上实控股(0363.HK)发布公告称,将收购中新地产(00563.HK)前执行董事及主席郦松校所持有的5亿股旧股及由中新地产发行的 6.84亿股新股,收购价格为27.46亿港元。该收购完成后,上实控股将占中新地产扩大股本后的45%,成为中新地产单一最大股东。

中新地产已于2008年1月22日起停牌,至于复牌的时间,上海城开总经理倪建达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目前还没有确定说法。

据了解,目前上实控股拥有上海城开59%的股权,而上实控股本身没有地产业务,旗下房地产项目运作依然主要倚重城开集团的专业团队。

还债不成被收购

郦松校向上海城开借的18亿元的个人借款,是此次重组的主要契机。2007年底以来,中新地产无力偿还到期多项债务的消息不断传出,并导致其2008年1月22日停牌。

“早在去年9月,上海城开和中新地产就已签订了一份意向书。”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倪建达也向本报记者证实,“有关收购事宜,实际上早在两年前就在进行。”对于本次27.46亿港元的收购价,倪建达表示“很有吸引力”。

中新地产停牌时股价为4.95港元。据上实公告显示,此次收购每股定价为2.32港元。这意味着本次上实控股的收购折价率超过50%。这对于上实控股而言,已获巨额账面盈利。

通过本次收购,上实控股将拥有中新地产在内地11个城市持有14个发展项目,土地储备1270万平方米。剔除中新地产前主席郦松校回购的珠海淇澳岛项目,借由本次交易,上实取得逾1100万平方米土储,持有土储将由目前的420万平方米,增加2.7倍至1580万平方米。

至于为什么没有淇澳岛项目一并收入囊中,有业内人士猜测,该项目位于南方,而上实地产业务或许更加偏重华东及西部的扩张与发展。对此,倪建达予以否认。

此前有报道称,中新地产耗资31亿元人民币取得的淇澳岛项目拖累了中新地产。中新地产本拟于2008年底之前通过淇澳岛酒店的规划,酒店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层高60层。项目在2008年12月仍未确定施工图设计单位,至今也没有通过规划审批。

据了解,淇澳岛项目账目价值约为43.8亿港元,独立物业估值机构戴德梁行认为,淇澳岛项目于2009年12月31日的市价为人民币22.5亿元,淇澳岛项目减值亏损约20亿港元。

公告也称,中新地产前主席郦松校将以25亿元向中新地产购回淇澳项目。交易完成后,郦氏占中新地产扩大后股本21.1%的股权。

清债

有知情人士也透露,中新地产把目前资产和债务相抵后,剩下的净资产并不多,这几乎正好相当于郦松校对上海城开那18亿元的欠债。经由重组,困扰中新地产已久的债务危机或告一段落。

“虽然该公告只是要约,但存在变 数的可能性不大了,目前只需要联交所的批复了。”中新地产营销总监陈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中新地产目前的债务只有旧的银行贷款,这对于开发企业 来讲就很正常了。”陈宁透露,今年中新地产回笼的资金数目也十分可观。“今年中新地产回笼资金将接近90个亿,其中楼盘销售收入约有60多个亿,其余则为 项目转让资金。”

有统计数据显示,去年6月至今,中新地产累计抛售3个项目,回笼金额共计27亿元左右。其中,五矿置业6月份以11.6亿 元收购中新地产旗下子公司亿嘉合置业40%权益,亿嘉合置业拥有位于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旧村可建建筑面积约204万平方米的项目;8月份,东方银座以总价 10.98亿港元收购中新地产所持有的北京御水苑公司之90%权益以及中新地产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茂盈有限公司100%股份及贷款;RichStone还 以5.56亿元收购中新地产旗下全资子公司在线投资有限公司40%股权。但处置这些项目后,仍未能彻底扭转中新败局,郦松校只有将控股权拱手让人。

根据此前中新地产公告,截至2009年4月30日的中新地产财报,中新地产资产总额为292.95亿港元,而负债为202.23亿港元,资产负债率为69.3%。

倪建达透露,全面的收购事宜将于近期展开,而中新地产原有资产将继续保留在上市公司中进行运作,维持中新地产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地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16

加多宝麻烦缠身霸王趁虚杀入凉茶市场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428/412403.shtml


 每经记者 严翠 发自深圳
红罐王老吉的母公司——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下称加多宝)最近有点“烦”,一方面其快速的销量增长后劲乏 力,另一方面去年年底被指“变相裁员”至今无法摆脱,如今更是演变成了“纷至沓来”的劳资纠纷。
令业界惊讶的是,一向专注于做日化用品的霸王 国际(01338,HK)日前正式宣布进军凉茶市场,并将矛头直接指向加多宝,欲做凉茶“老二”。
加多宝深陷“劳资纠纷”
4月27 日,加多宝原广东分公司员工邹建明(化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来了一个60多兆的文件,包括20多个文件以及数张图片,其中包括关于劳务派遣的文 件、工资条、不定时工作制的文件,集中投诉加多宝变相裁员,大量使用派遣工,采用不定时工作制克扣工人工资近亿元等问题。
邹建明向本报记者讲 述,他每周六日加班时间被无端地扣了2.5小时,并且还被划为鹰潭一个外包公司“派遣的员工”,同工不同酬,同时还被强制同意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记者还通过邹建明提供的加多宝前员工了解到,加多宝在浙江、上海、北京、广东、湖北等地广泛“劝辞”多名员工,已引发了一场接一场的劳资纠纷。
目前,北京分公司前员工已将加多宝告到法院,与此同时,杭州、武汉以及广东等地分公司的员工纠纷也接踵而至。
加多宝销量首度下滑
加 多宝集团企业传讯首席代表田威4月27日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首度回应了上述问题。田威称,加多宝公司不存在变相裁员,克扣工资的情况,公司所有的劳务、人事方面都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进行的,绝 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对于有没有推行不定时工作制,田威说不清楚具体专业的制度,但公司所有制度都是按照国家规定执行的。另外,田威否认了全国多地劝辞 之事,称只是员工主动离职或者辞职是经过双方同意的。
然而,除了邹建明向本报记者提供的大量证据,加多宝2009年的业绩也折射出了相关问 题。
公开数据显示,加多宝集团从2002年不到2亿元的销售额,一路飙升至2003年的6亿元、2007年的50多亿、2008年的140亿 元,创造了中国饮料的奇迹。然而,到了2009年,用田威的话说“与2008年销售额差不多。”这意味着一向销量迅猛增长的加多宝,开始增长乏力了,而据 加多宝内部人士透露,加多宝2009年甚至首次出现了同比10%的业绩下滑。
霸王趁“虚”而入
正当加多宝面临内忧之际,“外患”也开 始入侵。4月2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广东本土日化巨头霸王集团了解到,其旗下最新成立了一家霸王(中国)饮料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8亿港元,总 投资4.8亿港元,开卖“霸王”牌凉茶。
霸王国际CEO万玉华透露,为推动凉茶业务发展,霸王国际近期还在广东罗定筹建了约500亩地的中草 药种植基地,并正在花都建设占地190多亩的工厂,届时新工厂里将会有凉茶生产线。
万玉华表示“几乎所有行业的竞争态势都是两家独大,比如百 事可乐与可口可乐,凉茶市场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言外之意,霸王凉茶要坐凉茶次席。
凉茶上千 大多亏损
那么霸王国际进入凉茶行业能 否再现其“霸王”洗发水的辉煌呢?记者调查发现,整个广东大概有1000个凉茶品牌,其中广州大约有200个品牌,包含批量生产凉茶颗粒的药厂和罐装饮料 的企业。而真正赚钱的企业却寥寥无几。
“除了王老吉,其他凉茶品牌几乎全面亏损。”广东某凉茶品牌总经理告诉记者,和其正凉茶去年亏损了 8000多万,邓老凉茶已累积亏损几个亿,而顺牌凉茶、春和堂、潘高寿、夏桑菊等知名品牌企业均身陷切蛋糕却切断手指的锥心大痛中。
专家指 出,其全面亏损的原因在于“有创无新”,众多企业无论在渠道还是宣传上都走上了同质化的道路。霸王集团此次推出的凉茶前景如何,还有待市场检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46

債務纏身買公司揭趙渡神秘面紗


2002-5-23 NM


本週二的寶福股東周年大會,火藥味極濃,四、五十名小股東向主席趙渡發炮,不滿寶福以逾倍高溢價,向新海康收購保興百分之二十九點五股權。被狂轟的趙渡, 可謂股壇奇人。他九九年開始遭追債,更曾被申請破產,仍能接連收購上市公司,先以和成鯨吞寶福,如今再以寶福買保興,若成事,將坐擁三間上市公司。週二的 寶福股東會,經過三句多鐘劍拔弩張,小股東從趙渡口中,所獲的答案,只是保興抵買,小股東悻悻然離去,趙渡亦迅即離場,對記者提問一概不答。四十六歲的趙 渡,為人神秘,就算九八年和成招股上市,亦未有接受專訪。知情人士指他在廣州長大,早年曾在鄧樸方的康華公司打工,由於本身行動不便,故與鄧氏特別投緣, 亦因此認識國務院外經貿部官員。

炒批文賺第一桶金八十年代末期趙渡來港,由於早已搭通門路,取得大量進出口公司批文,得以經營電子及金屬等原料貿易,他甚至炒賣批文,從而賺得第一桶金。 九二年尾至九三年初,他即一口氣斥資四千六百多萬元,掃入山頂種植道濠景閣、渣華道嘉華國際中心等多個物業。見金屬貿易好搵,他遂夥拍三名其他股東,成立 和成金屬,專做金屬貿易,並在九四年與河南省地方政府合作搞鋁廠,趙渡等港方佔五成一股權,首期投資額約八百萬美元。而鋁廠亦不負眾望,九五年即賺數千萬 元。亦因這項投資,令趙渡九六年起當上河南省政協委員。至九七年紅籌國企股炒得熱火朝天時,趙渡進軍股市,收購快訊(現稱中國科技),殼價連認股權、佣金 及其他手續費,約花了逾億元。一名當時在和成任職的高級員工表示:「當時趙生話買快訊,我都感到十分突然,可能做鋁廠辛苦,股市較易搵錢啩!」

鋁廠迅即蝕錢趙渡鋁廠經營的確出現困難,電費昂貴令鋁廠九六年無利可圖,更由九六年中開始,停產了一年,並由年賺數千萬元,變成年蝕數千萬元。趙渡索性投 資建電廠,實行自給自足,但資金需要逾億元,故他寄望買殼後,在市場搵銀。不過趙渡卻十分「黑仔」,公布收購快訊時,股市還㷫烚烚,交易完成前兩日,金融 風暴卻突然爆發。至九八年,趙渡的財政狀況已十分緊絀,有和成職員表示:「當時南洋商業銀行幾乎日日都搵趙生追數。」南商為趙渡主要往來銀行,早年買落的 公司大本營,嘉華國際中心單位,便兩度按予南商。趙渡連隨安排經營鋁廠及金屬貿易的和成上市,市場氣氛不佳,五點八倍市盈率照上。

和成上市當股票和成九八年中上市,股價半年升了五成,證監指升幅不尋常,股價即插水。之後揭發趙渡原來已把手上三分一和成股票當了。至九九年,趙渡的錢債 官司便停不了。先因擔保中國科技,而被上海海泰克貿易發展公司入稟追債,其後更遭年豐貿易申請破產,復被南洋商業銀行追討近五千萬元按揭貸款,至○○年 中,趙渡及旗下公司涉及的錢債訴訟,已多達六宗,被追討逾億元款項。而趙渡被申請破產後沒多久,旗下上市公司做交易卻輕率起來。如中國科技供股集資六千多 萬元,向天安中國買江蘇省六塊土地使用權,趙渡讓對方負責估值及文件事宜,並迅即付款予賣家。知情人士指他和天安中國的李明治有交情,之後,李明治介紹趙 渡認識何鴻燊,令趙渡得以引進賭王做中國科技大股東。

半成股權做主席與此同時,他不斷減持公司股份,並把手上物業沽出或加按,債務危機漸解。他目前只持有和成半成股權,但他仍然穩坐主席寶座,知情人士謂他有 人撐腰。而他趁科技股熱,將和成變身科網電訊股,在市場一再抽水,九九年四月至○○年六月,供股配股六次之多,集資四億多元。和成因此有本錢以三億元買寶 福,進而以寶福收購保興。而兩次收購都不過全面收購觸發點,小股東無從甩身。寶福小股東向證監會發公開信,炮轟管理層,證監主席沈聯濤卻謂唯一懲罰公司的 方法是沽貨,股東古先生氣道:「那豈非等於夜晚會有人打劫,叫你不要出夜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49

一場結構債口頭指導 為何讓投信業者官司纏身?呂東英、李賢源 法庭關鍵告白

2010-8-16 TWM




五年前結構債風暴,至今仍是許多業者不願提起的痛,隨著今年初前金管會主委呂東英與委員李賢源,接受庭訊時的答辯內容曝光,兩人在法庭上針對政府處理結構債的告白,從中亦還原了許多不為人知的背後真相。

撰文‧徐介凡

五年前的一場結構債風暴,不但讓國內投信業者慘賠上百億元,甚至官司纏身,如今二審宣判在即,當事人無一例外地拒談事件內容,讓人不禁更加好奇,究竟什麼樣的真相,會成為大家心中難以磨滅的痛?

回 首民國九十四年,因為美國利率快速反彈,讓許多投信公司所發行的債券型基金,因持有連動利率的結構債,而在一個月內遭到擠兌三千七百億元,當時金管會委員 李賢源為了避免可能的金融危機,以不尋常的方式,下令所有投信業者「限時出清」手上所有結構債,虧損的部分則要投信大股東自行認賠了事。

結 果事後證明,或許真的避免了一場可能的風暴,但限時出清的動作,不僅許多保本的結構債因提前解約而慘虧,而且官員前所未見地要大股東替所有基金投資人認賠 的命令,也成為國際上的特例,讓當時許多外資投信負責人無法向國外總公司解釋「為什麼會這樣?」後續更衍生出一些大股東不甘白白認賠,因此想方設法從其他 管道把虧損「撈」回來的奇特景象。

﹁說服﹂投信接受指導?

如今看似陳年的歷史金融事件,許多人還在痛苦的官司之中,事情的真相究竟為何?法庭上的攻防或許可以讓真相越顯清晰,從中也可嗅出前金管會主委呂東英、委員李賢源兩人在政策執行上,輕重拿捏截然不同。

事 過境遷,當時處理結構債的﹁總司令﹂李賢源自評,「這是我替中華民國政府所做的重要功績,連︽金融時報︾等國外媒體都大篇幅報導。」可是看在呂東英眼中, 卻有截然不同的感受,他說如果業者應主管機關要求,配合政府解決金融危機,「不應有的刑事責任,政府部門有必要協助業者向司法機關說明問題的始末,釐清責 任。」以下是︽今周刊︾取得今年一月十二日上午一審法庭上,呂東英、李賢源在接受審判長庭訊時的攻防,盡可能保留原始問答,不做更動,留予外界公評。

審 判長問呂東英:「投信股東吸收結構式債券損失,金管會作法有沒有法令依據?」呂東英表示:「當時我們不敢下行政命令,我們透過說服,請投信公會,投信公會 有祕書長。」審判長進一步問及:「透過投信公會祕書長勸導,這樣合乎依法行政原則?」呂東英則回答:「我們適當閃避更改法令的途徑,當時已經有爭議情形 下,若是改法令,別人會覺得怪怪的,我們透過說服的方式,讓投信公司自己接受我們指導,為何接受?因為(不遵守)後面基金不能發行。」針對審判長問到金管 會的作法,「現在看起來是否有效?」呂東英回答:「對,但是心裡看起來不忍……不然以後新的基金不能發,舊的不能增加規模。」而審判長進一步問:「這樣算 行政指導?」呂東英坦承:「很強烈的行政指導。」審判長追問到:「金管會對於九十四年結構式債券處理,有沒有限期處理的要求?」呂東英回答:「我們內部委 員會時知道李賢源他是要主導九十四年底之前,要把所有結構式債券四千多億處理掉,後來事實證明也是九十四年底前處理掉,……我們以現在眼光看,當初若三四 二○億元完畢後,掌握流動性處理,不要急著九十四年底前處理完畢,投信股東不會損失這麼多,當時李賢源認為這是一個毒瘤,一定要處理。」李賢源則回答: 「九十四年年底結構債全部要搬出。」九十四年底前處理掉最好?

審判長進一步問及:「是否在九十四年八月間才要求投信公司搬出結構債?」李賢 源則回說:「詳細情形我不記得,但是在處理過程中間發生越來越危險,才做這個要求,剛開始只是要投信公司搬,並沒有時限,這是為了國家好才叫他們趕快。」 金管會在處理結構債案件上,曾對投信業者訂定三大處理鐵律,包括符合法令、不可讓基金投資人受損,以及如有損失應由股東自行吸收等;審判長問及:「上開三 個鐵律,特別是第一、二鐵律法律依據為何?」李賢源答到:「我們也想說如果看投信業結構債其實沒有信用風險,只是因為買了結構債,當時美國利率升起來,跌 價會比台灣一般債券快,所以當時我們有想要是否國家出錢把這些債券全部搬出來,我們也找了郵政公司,要把債券全部搬出來,由投信付利息,但是郵政公司不答 應,於法不合,只願意從事附條件交易,所以政府這邊變成因為沒有錢,不可能出來保證,最後只好找股東來自己解決問題。」當審判長進一步追問:「上開兩個鐵 律法律依據為何?」李賢源回答:「本來就有經過金管會委員會決議,法律依據就是第一個,買的商品不對,第二,拿全部專業經理人來問他們也不懂,這個就是專 業的問題,所以法律依據就是本為管理錯誤。」至於審判長問到:「為何主管機關開會會沒有紀錄?」李賢源則說:「我就說按照我們的賠償處理原則處理,一開始 也沒有規定要如何做,開始有爭論時就是檢查局那次開會,因為有爭論所以我們才把這個原則講出來。」而當審判長針對金管會要求投信業者處理結構債案造成的損 失時問到:「是股東或是大股東負擔?」呂東英回答:「金管會一開始是股東負擔,但是小股東怎麼負擔的起?所以後來由大股東負擔,是事實造成的。」李賢源面 對審判長問及:「投信股東應該如何處理結構債的損失?」他亦回答:「我們也有判斷結構債跟利率有關,不會一下子損失很多,且持有到期的話本金就回來,不會 輸錢,又不會有信用風險,所以虧的部分只有利率。」審判長又問道:「當時金管會是否有規畫結構債的承接者應如何做後續處理?」李賢源則回答:「股東之間如 何分擔認列損失,我們主管機關不過問,這是公司內部治理的事情。」而審判長問:「在小組會議中,相關投信有無陳報如何分擔損失的處理方式?」李賢源說: 「我的小組從來沒有討論過投信如何分擔損失,理論上利潤都知道怎麼分,負的怎麼不知道怎麼分,對我們來說那個問題很細微。」審判長進一步問到:「在你們小 組會議過程中,有無對提出比例分擔曾經對外表示過該原則?」李賢源則說:「我從未教過人家如何分擔,我認為這是常識,印象中沒人來問過。」非常時期的唯一 辦法?

不願具名的國內券商高層坦言,八十七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包括東隆五金、廣三集團、茂矽等地雷公司債事件爆發時,便曾有過為了避免系統風險,而由投信股東自掏腰包、忍痛認列損失的經驗。

回 顧主導整起結構債案件的李賢源,案例在前卻仍有三大處理不夠周延的問題,首先便是要求持有結構債的金融機構,必須「在限定的時間內把所有部位全數搬出」, 因為當時許多保本結構債,繼續持有到期並不會對本金造成虧損,若採取更彈性的作法,清楚告知業者會全額負擔虧損,且給予最早設定的三年內全部出清目標作為 時間緩衝,便可兼顧穩定投資人信心與政策面的要求。

李賢源對此則認為:「當時是基於即將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危機,也就是投資人將出現擠兌的情 況,才會有此決定。」由於結構債投資者多為專業機構法人、上市櫃公司財務長等,專業條件並不輸負責販售的金融機構,眼見美國與台灣利率走揚、持有債券價格 開始下跌,立即就會出脫手中的部位,只要有一個這麼做了,其他人就會開始跟進,「所以,我們研判這個地雷的引信一定要先移除。」第二個問題則是在李賢源主 導的債券小組許可下,讓業者可透過引進國外較高利率的債券包裝,將原本結構債的價格風險轉變為信用風險,甚至若以當時未出清的結構債持有至今進行觀察,反 而還會賺錢。

最後一個問題則是針對法律面上,業者埋怨當時李賢源強勢要求業者出清,卻又沒有給予業者完整的法令面規範與約束,像是匯集法務、檢查等單位共同思考,讓業者在處理的同時,能夠更加清楚界限與規定。

李 賢源憤怒的強調:「在那個時候,有誰能夠預料到利率會反轉、甚至跌到零利率?」他強調在當時美國利率上升之際,因為研判台灣央行也會跟進升息,到時候結構 債的虧損會變得更大,反而引發更多投資人擠兌的問題,因此才會要求業者盡速把部位搬出,這是非常時刻的必要手段,不應以事後觀點分析。

如果 時間能夠重來一次,李賢源表示他仍會選擇相同的作法,「這是唯一的解法。」他亦明確指出「絕對可以讓人民來打分數,看看到底是誰對誰錯。」捲入結構債風波 的投信公司公司罪名起訴理由一審判決寶來投信背信罪寶來投信股票高價轉賣寶來證券,獲利上億餘元因白文正去世而無後續追究

元大投信背信、

詐欺罪元大投信股票高價轉賣元京證券,獲利4億元以上馬志玲、杜麗莊夫婦各判刑七年半金鼎投信背信罪將金鼎投信結構債,轉賣旗下五家投資公司,造成金鼎證券帳上虧損1億元以上張平沼、陳淑珠夫婦分別判刑七年半、八年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63

麦考林诉讼缠身 资本是天使还是魔鬼?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8/2NMDAwMDIwOTg2NQ.html

继上周股价48小时大跌近六成,以及接连遭受两起集体诉讼后,麦考林陷入更深的诉讼泥潭。美国时间12月6日,美国律师事务所Sarraf Gentile向美国纽约南部地区地方法院向麦考林提起集体诉讼。这是短短五天内发生的第三宗集体诉讼麦考林案件。

同 日,麦考林股价延续下滑趋势,以6.9美元收盘,暴跌11.54%,逼近上市首日收盘17.26美元的1/3。发起集体诉讼案件之一的美国律师事务所 KSF管理合伙人刘易斯·卡恩(Lewis Kahn)在回复给记者的邮件中透露,“麦考林已经使得股东损失了数百万美元的股票价值。”

受此影响,对麦考林的质疑声不绝于耳。有观点认为,“麦考林透支了中国人的信誉”,也有观点认为“这对近期排队上市的企业和投资人起到现实的警示作用”,不一而足。

从天堂掉进地狱,麦考林仅仅用了一周时间。针对投资者和关注者的大量谴责,麦考林发表声明称:“公司认为已获知的诉讼请求没有依据,公司及其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准备针对该诉讼请求进行有力的辩护。”

目前,美国三大律师事务所亦正在鼓励更多麦考林股东提供相关有效信息,增大胜诉几率。美国律师事务所KSF方面表示,只要在2011年2月1日前向法庭提交申请的任一成员均可申请成为原告。

“这个案件刚刚开始,将需要更多时间。” 刘易斯·卡恩在邮件中说道。


三大诉讼逼身

突如其来的多宗诉讼案,开启了麦考林的噩梦。

美 国当地时间12月3日,美国律师事务所KSF以及KSF合伙人Charles C. Foti, Jr(路易斯安那的前首席检察官)对麦考林就公司股票问题提起集体诉讼。仅隔一天,美国罗森律师事务所也以投资者的名义对麦考林发起集体诉讼。若加上美国 律师事务所Sarraf Gentile的诉讼,麦考林目前已接连遭遇三宗集体诉讼。

目前,包括麦考林公司、麦考林董事会、首席财务官以及其承销商(瑞士信贷、UBS)等均被起诉。

这三宗集体诉讼案核心焦点都在于,其认为麦考林在IPO相关的文件中对投资者存在误导和虚假信息披露的问题。其中特别指出,麦考林成本和开支增加都已经对毛利润造成不良影响,这与招股说明书不符。

投资者认为,麦考林直到2010年11月29日收盘后,才对外公布在IPO时已经存在的真相,如:毛利率同比下降400个基点;销售、管理及一般性费用同比增加20.4%,运营费用增加19.8%等数据。这导致麦考林无法达到首次公开招股时预期的目标。

“这是一场民事诉讼,已经有数百名投资者与此相关联。我们正在寻求为这些眼看着股票价值下跌的股民们获得有效利益补偿的措施。”刘易斯·卡恩在回复记者的邮件中说道。

资深互联网分析人士洪波认为:“麦考林遭遇的频繁诉讼和公司业绩有直接关联。企业业绩若没能达到实现上市要求,靠过度包装上市是不可行的。”

对此,麦考林高层保持了缄默,仅通过官方统一申明形式对外表示:“诉讼请求没有依据,公司将进行有力辩护”。同时,该公司表示,“相信任何该等诉讼并不会对公司的日常经营产生任何重大影响。”

至此,一场漫长的诉讼战已拉开帷幕。

诚信的考验

纳斯达克曾流传着一句话:“Any company can be listed, but time will tell the tale.”(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时间会证明一切。)而决定这一切的首要原则是:诚信。

众所周知,中国大陆、香港和美国分别实行不同的上市审核制度。中国大陆是“审批”,香港是“合规”,美国是“披露”。换言之,赴美上市的公司只要符合相关上市标准,都可以实现上市的目标,几乎没有行政门槛。

而所谓的“上市标准”亦不是高不可攀。在纳斯达克,投资者只要满足其三条标准其中一条即可。以其中一条的财务标准为例,企业只要在最近一个财政年度或者最近三年的两年中拥有100万美元的税前收入即可。

但是,美国秉承着“诚信制度”,实施极为严格的监管政策。同时,由于美国有着诉讼文化,遭受诚信质疑的公司最有可能在股价下跌时被告。

曾服务于国际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律师Ben告诉记者:“美国法律制度中规定,此类集体诉讼案门槛比较低,且和政府没有太多关联。”只要有一个原告发起诉讼,就可以联合更多利益共同方展开集体诉讼。而这种诉讼方式,国内尚不存在。

如果案件原告胜诉,原告和律师事务所将可共享利益,后者可能分到10%-30%不等的赔偿金;如果案件最终原告败诉,原告甚至都不必支付昂贵的律师费。“律师事务所接受此类案件,本身也是一个承担风险过程。”Ben说。

据Ben介绍,此类集体诉讼案件能否最终获胜,关键在于取证。一般而言,原告会联合利益共同方,最大可能性地获取相关有利证据。被告也应根据要求及时提供充分、有效的材料。如果后者不能提供充分材料,在案件审议过程中将处在不利位置。

最终,原告和被告之间将通过可能以和解、法庭判决等不同形式结束。诉讼时间可能达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资本的金手指?

资本的“金手指”,曾使麦考林一时风光无两;但资本也使其遭受史上最频繁的诉讼。

洪波认为,麦考林是一家老牌电子商务公司,曾一度濒临倒闭危机。在红杉资本入股后,按照资本意志做了大幅调整。“但过度依靠资本,快速催熟的公司,往往会在长期可持续性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

据 麦考林的招股说明书显示,麦考林董事会成员中,主要持股人有以沈南鹏为代表的红杉资本、John J. Ying和顾备春三人。其中,沈南鹏是董事长,代表红杉资本持股约2.53亿普通股,占总股本的75.9%,顾备春持有13.8%股份,约合4972万 股。IPO完成后,沈南鹏团队股份份额将降低到62.8%,顾备春降至11.6%。

上市,对于风险投资者来说,可能是有效的套现机会;但上市,对于企业而言,仅仅只是开始,还有漫长道路需要走。

值得一提的是,本周恰是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高峰期,将有6家来自中国大陆,1家来自中国台湾的公司在美国IPO。其中,有刚刚盈利的公司,也有尚未盈利的公司。

谈及麦考林的集体诉讼是否将对上述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产生影响时,洪波认为,“每家公司管理层控制权和经营状况都不同,不能统一概述。”

同处在电子商务行业的当当网,不仅没受到麦考林集体诉讼事件的影响,而且由于认购踊跃,发行价区间由此前的11-13美元上调至13-15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4

發叔棄將林偉強醜聞、財困纏身

2011-6-2  NM




一直掌管新界大小事務的鄉議局週三換屆,愛蒲愛唱K的副主席林偉強在過去一年因官非、醜聞纏身,已遭主席劉皇發半放棄。本刊揭發,縱橫新界卅四年的「新界黎明」林偉強,近年還多番欠債,除了有財務公司追數,還要用爛地還債。

掌管新界大小事務的鄉議局週三換屆,做了副主席廿年的前立法會議員林偉強近來一改已往散漫作風,積極打電話、約飯局拉票,甚至在鄉事圈中德高望重的八十多歲林媽媽,也要出來為子拉票,又找發叔幫忙。

發叔不助選了

不過人稱新界王、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已不像以前般撐林。過往選前,劉皇發總打電話給各鄉紳,為林偉強親自拉票,但有鄉委會主席透露,至今未有聽聞新界皇為林 拉票。本刊於週一問劉,他答得左閃右避:「等班議員自己決定啦,我唔方便加把口喇,到時咪知囉!」「佢當年喺政府支持下做離島區議會主席,加埋鄉議局副主 席,不知幾風光。」有鄉議局執委對本刊說:「佢懶就係人都知!林偉強幾十年做過乜?有人曾經當住班高層面前問佢,佢一件都答唔到。」新界皇早知這個幾十年 跟班一事無成,但勝在聽話,但這兩年林在自己地頭坪洲有兩件麻煩事,不得不叫發叔棄卒保帥。林偉強去年三月被坪洲鄉里揭發,在○三至○七年間,涉嫌用偽冒 簽名收據,向區議會申領近十萬元津貼,租用鄉事委員會辦事處,作為他的區議員辦事處。廉署已接手調查案件。 另外,○八年大班鄭經翰旗下的「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前身雄濤廣播)要在坪洲建發射站,跟村民發生爭拗,但林在事件中竟不撐自己友村民,村民一怒之 下,去發叔面前告御狀,結果林在之後一屆坪洲鄉委會選舉中大敗,失掉主席寶座,因而無得做區議員。坪洲鄉委副主席黃開榆曾狠批林:「佢做咗廿年坪洲鄉委會 主席,乜都交俾我哋啲老嘅做,成日話好忙,極少返嚟坪洲處理會務。我哋一班老人家一直都忍,因為俾面佢死鬼老豆嘛!」

靠父蔭扶搖直上

曾自詡比劉皇發更年輕就當上鄉委會主席的林偉強,一生全靠父蔭。林父林樹春生前是地產商,曾協助開發愉景灣,他既是坪洲鄉委會主席,也曾是鄉議局副主席, 七七年癌病逝世。當年僅廿八歲的林偉強是家中獨子,由美國回港承繼父業,一眾鄉親父老包括劉皇發,視他如子姪,承諾林老太會提攜他。林在一眾鄉事大佬扶持 下,先接任坪洲鄉委會主席,後順理成章入鄉議局,多年來傍住喺發叔身邊,很快就紅遍鄉事圈。他於八八年獲港英政府頒太平紳士,之後進身立法局,兼當上離島 區議會主席,前後八屆。之後當上鄉議局副主席,回歸後在發叔力挺下,再循鄉議局議席當上立法會議員,才四十多歲,便一身公職。政壇得意,林亦承繼了父大筆 遺產。「林偉強幾十年前從美國回港都有做啲建築生意,即係幫人起村屋。」坪洲一鄉委向本刊說:「佢繼承咗樹春叔嘅遺產,連佢及佢阿媽在內,有四、五十幅 地,現金都有二百幾萬。七十年代有成二百幾萬,好多錢o架!」有鄉委說:「林偉強過去廿年最風光,每日要搵十幾人陪住佢一齊食飯,八十年代去尖東東海,一 晚開十支Lafite,埋單要成廿幾萬。九十年代就開始幫襯富臨,佢講明一定係去鮑魚名廚楊貫一嗰間富臨,先至夠富貴。」連發叔也形容他we we wet wet的林偉強,誰知他外表風光,多年來卻欠債纍纍。林現時當股東有兩間私人公司(見表),但他甚少向人提及公司業務,旁人亦搞不清楚他做什麼生意。由承 繼遺產後至今,他先後與母賣出近四十幅土地,現時剩下十七幅,有些是按了給銀行,另有一些爛地一塊,無人問津;○三年他更把坪洲祖屋按給銀行套現,至今仍 未贖回。

懸崖地還債

有坪洲鄉委向本刊爆料,林還曾向村民借錢,然後以名下土地還債:「當時佢係雙料議員,個個都信佢,譬如一名鄉委黃漢權,就念在一場鄉里,廿萬唔係好多,咪 借俾佢囉。點知一借無回頭,黃漢權後來去到鄉委會追數,林偉強就攞塊地嚟還。嗰塊地其實喺懸崖邊,但林實牙實齒同佢講,有辦法換番塊地落嚟平地,咁到時咪 可以起三層村屋囉!」「黃漢權當時都信佢,仲因為塊地價值五十萬,黃仲俾多三十四萬佢,以為等佢好消息。結果一等四年,乜地都換唔到,黃漢權咪㷫囉,又再 嚟追佢數,要俾番五十四萬現金算數。初時林偉強都拖,直至黃漢權話要報警,佢就去問第二個鄉里借錢嚟還番俾佢。」記者向黃漢權查詢借錢還地一事,他承認確 有此事:「嗰塊地係賣咗俾我阿媽梁細妹,你哋去田土廳查都查到啦,啲錢已經攞返,我都唔想重提舊事!」除了鄉里,財務公司亦曾向林追數。有鄉民帶記者到坪 洲鄉委會,在會內資料櫃中,發現大堆江庫財務公司向利恩置業有限公司的追數信件,利恩大股東就是林偉強,並發現林用利恩三塊土地作抵押。本刊翻查法庭資 料,發現兩年前江庫財務公司曾入稟,向林偉強追討三百二十七萬元欠債。江庫最後沒再追究,鄉事圈都知道,是劉皇發出面替他擺平的。記者再找到近日四出到不 同鄉委會拉票的林偉強,重提江庫財務追數一事,他承認,「我之前做生意,○三年間公司被人呃,有間有限公司走咗數,不過發哥(劉皇發)幫我settle咗 啦。」(係咪還清?)「總之全部債務已經settle晒啦!」林說。至於向鄉里借錢還地的糾紛,林亦承認:「都已經係陳年舊事啦,都唔明仲提嚟做乜?」儘 管林不欲面對追數事件,但自從三年前他失掉立法會議席、年初又輸了鄉委會主席,連區議員也冇得做,今次若鄉議局副主席也輸掉,就什麼也沒有了,所以他全家 總動員,希望力挽狂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91

主管篇》員工什麼都要Line 如何不被小事纏身?

2014-09-08  TCW
 
 

 

主管用Line的目的,是想提高效率與掌握資訊,但多數狀況反倒是被資訊淹沒。因為加入太多Line公群組想掌握資訊,卻沒私生活,發揮不了即時通訊的功能,還引發人際問題。學會七大對策,就可輕鬆用Line做好管理。

時間就是金錢,我的錢都花在回Line

主管困擾第1名公私界線模糊62.2%

主管困擾第3名花太多時間回Line51.8%

當手機被一千多條Line塞爆,但大部分都是不重要的訊息,卻又忍不住花半小時回覆,結果重要工作一直拖延……

對策:根據《商業周刊》「Line職場溝通大調查」顯示,由於主管的時間成本很高,最困擾的前三名分別是:「公私界線模糊」、「被加入無關工作的群組」及「花太多時間回應Line」,都與時間管理有關。

雄獅旅遊行銷經營企畫處總經理陳憲祥手機裡,至少有近三百個Line群組,一天上千條訊息,使用Line管理公司三年。他認為,約僅有一○%的Line真正需要主管核准或提供意見,九成都是看過即可;而讓時間碎片化的元凶,是被九成無關緊要的Line打擾。

中階主管最常遇到Line太多的困擾,會疲於回應Line通常有三種原因:一,無法區分緊急或重要的優先順序;二,擔心自己已讀不回,會造成員工困擾;三,部屬無論緊急不緊急都用Line你,這也是主管最討厭部屬的白目Line行為第二名。

避免浪費上班時間處理「狼來了」的訊息,雄獅集團協理俞國興建議先以「緊急」和「重要」畫出四象限,只打開落在緊急、重要與自己擔任專案負責人的群組提醒,其他則關閉提醒。工作告一段落後,再看其他不緊急但重要的Line,就寢前把「當日Line,當日畢」。需要不被打擾,則善用內建「關閉提醒到早上」的功能,則可減緩時刻備戰的精神緊張。

第二種情況可先以「收到,晚點回覆」告知部屬,第三種情況則建議事先跟團隊建立Line默契,減少被打斷工作的困擾,像俞國興就跟部屬有默契,如果事情允許在一小時內回應,才可用Line,非常緊急的事情則一定用電話告知。

「我媽五天瘦三公斤」,公群組變討論區

熱情的同事喜歡在Line公群組分享電影和健康常識,身為主管馬上制止看來不近人情,但是公私Line混合,成員易漏重要訊息……

對策:可先觀察其他成員反應,如果大家回應不積極,分享者自然會停止分享,假設成員積極回應,不如另闢群組。

發生公私Line「混搭」,是因為主管在開群組時,沒先宣告此群組的目的和公約。私Line可以不訂公約大聊特聊,公Line閒聊就會造就一堆無關緊要的訊息。俞國興在開群組會先「宣告」,說明該群組的目的,就不會有私人分享。

半夜Line員工,我也很怕受傷害

主管困擾第4名一直處於standby狀態,精神緊張39.3%

主管困擾第6名工作負擔比以前多22.7%

主管困擾第5名員工利用Line洩密25.7%

半夜洗完澡,終於能靜下心來想公事,如果不當下把要交辦的任務Line員工,我會忘記,但發出去又擔心打擾對方作息……

對策:「下班還Line我」高居上班族心目中白目主管第一名,愛爾達科技總經理陳怡君認為洗完澡舒服坐在沙發上,是最能靜心思考策略和分配工作時刻。但是半夜Line員工,她也有心理壓力,於是她與員工約法三章,非值班期可以把Line轉靜音,不需要已讀就回,因為最緊急的事情一定得打電話通知,但是值班者則必須回應。

主管最好跟部屬訂立Line公約,彼此達成使用默契,緊急事件則用電話告知,不要都依賴Line,才能避免上下間的誤解。

已讀38……,沒人回應也太淒涼

Line群組裡全部「已讀」,但訊息猶如石沉大海,沒人回應怎麼辦……

對策:「已讀不回」高居企業主管最討厭部屬的白目行為第二名,但是主管得先檢視自己發出的訊息是否不清楚,讓員工不知如何反應。多數人是公私事互相交替用Line,私領域的Line閒聊打屁可以沒頭沒尾,如果私Line的語言用在公Line上,部屬會不清楚你的意思。

再來,是否你沒指名要誰回答,部屬就可打馬虎眼。陳憲祥把公司Line當成發公文般謹慎,一定寫「to」指名誰負責,「cc」(副本抄送)指名誰應該知悉。

陳怡君晚上則常用Line分派任務,她會條列「重點(告知部屬是要發布訊息,交辦任務或討論)」、「目標」、「負責人」和「期限」,按enter前再從頭到尾檢查一次,否則訊息模糊,部屬還要再確認,不如用電話溝通快。

例如,主管傳「兩罐飲料八八折的促銷活動不如預期」,這是無效溝通,好的寫法應該是:「兩罐飲料八八折的促銷活動不如預期,小李,你認為該怎麼調整,明天十點報告」,指名以及告知目的和交辦任務,部屬就得回應。

此外,多數人用手機收Line,手機畫面小,文字最好精簡在三百字左右,字太多代表任務複雜,應改用e-mail和電話聯絡。

叮咚叮咚叮咚,手機求求你別再吵了

主管困擾第2名被加入太多無關的工作群組58.1%

部門主管成立每個專案群組都發邀約給我,接受後有九九%的訊息都跟我無關……

對策:被加入無關的工作群組,是最困擾主管們的第二名。如果是老闆發出邀約最好選擇加入,因為老闆通常都認為需要告知你才會邀請你,但是加入後可關閉提醒,然後每天清一次,以免日後老闆問起,你卻一問三不知。

如果是同事或部屬發出相關度低的工作群組邀請,可以先不加入。若對方當面要求你加入,先問其邀約理由,如果是要讓你掌握專案進度,可又很少使用Line,請對方以e-mail告知等方式拒絕,以免加入後,漏掉重要資訊,對方則以你已加入群組應該有看到訊息,反倒背黑鍋。

千萬不要加入後「無故」退出群組,退出就如同開會時,突然起身關門走人,這是對與會者不尊重的行為。Line是三百六十度的旋轉舞台,你的一言一行都會被部屬、同事做為衡量你的標準,假設要退出,不如一開始就不加入,被問時還可以說「沒看到邀約」打馬虎眼。

企畫關係人破百,挑選群組成員想破頭

主管困擾第7名邀請群組時不知如何決定成員10.6%

發出群組邀請時,相關度低但是想讓他(她)知道企畫進度,又擔心打擾對方,要馬上把他加入群組?還是等企畫案確定後再邀他(她)加入……

對策:多數主管列邀約名單時,是抱著「無論業務相關度高低,只要沾上邊,通通發群組邀請」的想法,甚至抱著用群組「知會對方」的心態,這反倒降低了群組的即時對話效用,拉高溝通成本。

試想,如果把不相關的人拉進來,一來,他可能不加入,二來,他加入後可能退出,徒增人際誤會。

就算加入了群組,對方也可能關閉提醒,根本達不到告知的效用,與其亂邀約,反倒不如會議有用。俞國興建議,發出群組邀請,先拉最相關的人,才能發揮群聊作用。

富邦人壽業務經理楊美娟,帶了橫跨五年級到八年級生的上百位業務員。她認為,最適合溝通的群組大小約十人到二十人,超過二十人的群組,只適用於「布達」而非「討論」,並且約法三章少用貼圖,否則主管一發布命令,「比讚」的貼圖只要三張就占滿一整版。

線上檢討會,凡罵過必留下痕跡

保險業務員沒跟客戶詳細解釋新保單內容,在Line回報本來到手的保單飛了。就因為這樣,這個月業績沒達標,連基本工都做不好,真想直接在Line開罵……

對策:主管在Line的發言都必須回到溝通目的,指正是要讓大家檢討錯誤避免再犯?或只是想抒發情緒?後者絕不適合用Line。在Line上開罵,會讓其他員工覺得你是情緒化的老闆。

陳怡君認為在Line檢討公事只能對事不對人,先點到為止,另約檢討會議當面討論。Line只有文字無表情,容易讓員工會錯意,更不適合討論複雜事務。如果你是中階主管,別忘了Line不只有員工在看你,老闆也在看你,亂罵人是會留紀錄的。

【延伸閱讀】這樣用Line下指令,部屬更愛你

■4不要

●1.不要在Line開罵

●2.不要用cc觀念開群組

●3.不要要求員工下班已讀必回

●4.不要越權管理

■4要

●1.要固定時間回Line,不讓時間碎片化

●2.要訂立Line公約

●3.成立群組,要宣告目的

●4.下指令要寫明對象與目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72

訴訟纏身 摩根大通四季度盈利大幅低於預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135

u=3236464927,2363545312&fm=21&gp=0

摩根大通今日拉開了美國銀行股四季報的序幕,但其盈利大幅不及預期。

美國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四季度營收235億美元,每股收益(EPS)僅1.19美元,而金融數據供應商FactSet的數據顯示,分析師此前預期其營收達到240億美元和EPS達到1.31美元。

四季報還披露,摩根大通在第四季度支付了9.9億美元法律訴訟費用。受此沖擊的影響,摩根大通四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6.6%至49.3億美元。

商業新聞網站BusinessInsider稱,四季度凈利下滑還因為交易部門收入慘淡,而這正好反映出了2014年市場的怪相。夏季,交易員們還在渴望市場迎來波動性,結果年末的波動性又超出了他們的承受能力。

隨後,富國銀行公布了四季報,當季EPS1.02美元,符合預期,凈利潤57億美元。

不及預期的財報公布後,摩根大通股價盤前下跌0.58%:

jpm

今天晚些時候美國富國銀行也將公布四季報, 分析師預計其EPS為1.02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399

不吃、常催吐 恐厭食症纏身 凱特王妃產後剩44公斤 成了紙片人

2015-11-30  TWM

宛如仙女般的凱特王妃傳出罹患厭食症,但厭食症的死亡率約一成,有很高比率的患者有水腫、全身倦怠、憂鬱症、新陳代謝等合併症。瘦,真的不見得是件好事,胖瘦都美,不是嗎?

被稱為「英國皇室之花」的凱特王妃產後復出,沒想到暴瘦十一公斤,快要成為「紙片王妃」。外電報導,一七八公分的凱特,原本體重五十五公斤,現在只剩下四十四公斤,腰圍目測只有十八吋,原因可能是照顧孩子太累,加上又想要回復產前的身材所致。

而這些現象,極有可能代表王妃已經患了厭食症!

凱特王妃不是首例,在歐洲時尚界有許多紙片人,但為了導正風氣,法國國會通過,禁止雇用紙片模特兒;如果不遵守法令,模特兒的經紀公司和時尚品牌會被罰款,這個法案,讓全球醫界都叫好。

合併症:倦怠、憂鬱症

什麼叫厭食症?它是近代才有的疾病,一開始是在先進國家年輕女性中流行,後來台灣也開始出現。厭食症與暴食症都屬於精神疾患中的「飲食疾患」(Eating Disorders)範疇,成因相當複雜,包括基因、社會文化、家庭等因素。

為什麼厭食症那麼可怕?根據研究,除了「不吃」之外,患者大多都有低血壓、無月經、電解質不平衡、全身倦怠、貧血、水腫、憂鬱症、骨質疏鬆等合併症,嚴重會死亡,目前死亡率約為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成人正常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是十八.五到二十四之間,當BMI小於十七時,就屬於輕度患者,當BMI小於十五時,就屬於極重度患者。

顧名思義,厭食症就是不想吃東西。桃園國軍醫院精神科醫師諶立中說,當體重不正常下降時,就得當心了;至於真正的病因,目前醫界尚無標準答案,不過此類患者往往非常在意自己的外型,很擔心變胖、個性也比較固執;臨床診斷的標準,除了體重、BMI偏低之外,主要在於心理層面的判斷;例如,即使體重過輕還一直擔心自己變胖、對自己的身材很不滿意等。

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許正典表示,雖然愛美是女人的天性,但可能因為社會對美男子的定義改變了,臨床診間觀察,現在男性罹患厭食症的比率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從以往每五十名女性有一名男性,到現在每十名女性就有一名男性。

厭食症表現出來有兩種情況,一為真正「厭食型」:看到食物就不想吃,或完全吃不下去;如果是男生,則可能是不吃東西外,還一直運動,想消耗熱量。另外一種是「掏空型」:一直催吐,想把胃中的東西吐出。

根據研究,厭食症好發年齡是十到三十歲,患者以青春期的孩子居多。許正典解釋,厭食症患者小時候都被稱讚「好可愛」、「胖嘟嘟」,但到了青少年以後還被這樣講,就覺得被汙名化,想要跟過去切割,一開始是節食、多動,之後就是斷食、催吐。

壓力源:轉學 感情受創

也因此,家中若有青春期子女的父母,得要特別注意了。事實上,許多厭食症的患者都是被父母或是老師發現,像有患者每天回家都告訴媽媽吃飽了,但身形與體重卻不斷消瘦,媽媽覺得奇怪,壓著她就醫才發現已被厭食症纏身。

諶立中呼籲,通常患者不會有病識感,父母和兄弟姊妹此時就非常重要。他提醒父母,當發現孩子食欲不佳、體重一直下降,或喜歡穿厚重的衣服掩飾削瘦的身材時,最好尋找專業協助找出原因。

至於厭食症的治療,諶立中說,可以從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家庭治療等不同面向著手。心理治療部分,主要透過與醫師建立起互信關係,慢慢引導患者講出內心的壓力源。實務上,青少年常見的壓力源往往來自於轉學、感情受創等。

藥物治療方面,則因厭食症患者多半容易合併憂鬱、焦慮、恐慌和強迫症的精神疾病,此時就可以使用藥物治療。目前醫界認為,血清素回收抑制劑的抗憂鬱劑治療效果還不錯。他強調,早期發現,就可以避免成為長期永久困擾的疾病。

厭食症患者在用藥後開始有食欲,但有些患者會因此異常焦慮。許正典表示,此時家人、朋友就得多與患者溝通,「要跟食物做朋友,不要緊張。」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三分鐘了解厭食症

好發族群:青少年、青少女病徵:體重過低,很害怕體重增加;擔心體重增加而催吐併發症:合併憂鬱症、躁鬱症、強迫症等精神疾病;嚴重會休克死亡治療: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家庭治療

撰文 / 林思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04

美國華裔首富 挑戰抗癌新療法 他官司纏身,卻能跟美政府合作研發

2016-02-22  TCW

一個南非出生的華裔醫生,身價比馬斯克、梅鐸還高,他的財務操作從來只有被罵,卻連官方都找他做抗癌藥。

全球最有錢的醫生、美國華裔首富,這些都是黃馨祥(Patrick Soon-Shiong)的頭銜。日前他推動「二○二○抗癌登月計畫」(Cancer Moonshot 2020),目標是加速開發癌症的「免疫療法」。這個大計畫能否成功雖未知,卻再次驗證這位身價逾百億美元醫生「敢為天下先」的個性。

今年六十四歲的黃馨祥,父母來自中國,因躲避二戰而移民南非。他成長於南非的種族隔離時代,醫學院畢業後,第一個病人是南非白人,因為黃馨祥的膚色而拒診。不過當黃馨祥抽出他的鼻竇感染炎後,該病人到處為他宣傳:「那個中國人,你有病一定要去給他看。」

一九八〇年,他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深造,《富比世》引述當時同事對他的評語:「他總是自願處理最棘手的病例。」當時黃馨祥就展現他「為人所不敢為」的作風:當外科醫生時,他把胰島素分泌細胞移植到糖尿病患者身上,這個新手法被美國糖尿病協會主席批評「不恰當的噱頭」,「這種方式遠遠不能稱為治療。」

他曾研究把豬器官移植人體

但他不懼譏評,一九九〇年成立一家公司,將其獨創的糖尿病療法商業化。他還和一家藥廠達成協議,研究如何把豬的器官移植到人體。這些出格之舉使他吃上官司,把他告上法庭的還包括他親哥哥。

儘管醫生領域或有爭議,但他的商業眼光卻無庸置疑。一九九一年他開發出一種抗癌藥Abraxane,這是用原有的暢銷抗癌藥Taxol,與人體白蛋白結合而成,其概念是癌細胞吃掉蛋白將中毒死亡。儘管其他腫瘤學家批評該藥物「新瓶裝舊酒」,但他卻認為它「錢」途光明,著手將其商業化。

一般生技新藥找金主,乃是將新創公司股份賣給創投,獲得資金來搞研發。但他顛覆這個傳統:他去借錢買下一家小型上市公司,更名為「美國製藥夥伴」(APP),用其資源來研發Abraxane。

為了找錢,他甚至挑戰業界倫理,一個向該藥廠採購的外科醫生團體,看上此藥物而出錢投資。這被醫界批評為利益衝突,他的辯解是,此資金讓藥物不致斷炊。

二〇〇五年,Abraxane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治療乳腺癌,讓看空者跌破眼鏡,黃馨祥的公司股價大漲四七%。但幾個月後爭議再起,他把「美國製藥夥伴」,與他持有的一家私人公司合併,一位分析師批評此舉「犧牲小股東權益,只為填滿黃馨祥的荷包。」該合併案宣布後,股價下跌一八%,但他稱長期股價上漲,將證明他判斷正確。

二〇〇七年公司股價果然再次上漲,不過這是因為當時其他藥廠的抗凝血藥劑被污染,造成數十人死亡而被迫召回,他的公司於是成為市面上唯一銷售該藥物的業者。二〇〇八年他將業務分拆成兩家公司:一家公司擁有基因與抗凝血藥,在該年以四十六億美元出售;另一家公司擁有Abraxane,二〇一〇年以四十五億美元賣掉,黃馨祥當時持有兩家分拆公司八成的股份。

他的基因分析技術被批膨風

這些商業操作讓他財富大增,《富比世》估計如今他身價超過一百二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千億元),比特斯拉(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Musk)、媒體大亨梅鐸(RupertMurdoch)還高。黃也有財力實現他的業餘愛好,喜歡籃球的他,從NBA傳奇球星魔術強森(Magic Johnson)手上,買下洛杉磯湖人隊四.五%股份。

不過他的主要興趣及專長,仍是在抗癌:二。一三年他成立了一家新公司NantOmics,目標是混合多種藥物,開發出能抑制癌細胞突變的新藥劑。這家公司是黃馨祥更大計畫NantWorks中的一環,內容是把超級電腦運算及語音辨識系統結合,快速分析出病患的基因資料,提供給醫生做處方參考。

然而它的可行性卻被人懷疑,如NantWorks號稱四十七秒內可分析出人類基因,業內人士對《洛杉磯時報》稱其「膨風」。不過他不以為意:「有人質疑才顯示這個計畫有多重要。」

美副總統曾向他諮詢抗癌這次黃馨祥推動規模更大的「二〇二〇抗癌登月計畫」,和美國總統歐巴馬日前在最後一次國情咨文,指示副總統拜登任大型抗癌研究計畫主持人,可說不謀而合。拜登的兒子去年因腦癌過世,其家屬當時諮詢對象就是黃馨祥。

不管計畫能否成功,可以確定黃馨祥都有利可圖:他旗下公司將在計畫中提供藥物及基因測試,費用由相關保險公司負擔。部分輿論質疑他為己謀利,不過他認為「成大事者本來就要面對各種打擊。」

「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有「看不見的手」之說,意指個人追求私利,無形中也提升公眾利益。黃馨祥抗癌或許不乏私心,不過如《富比世》所說,即使計畫只成功一小部分,也造福數百萬人。像他這類「動手的自利者」,或許比「動口的道德家」,對癌症患者更有益。

撰文者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5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