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為滿足新監管要求,花旗8月份縮減60億美元的另類投資資產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5159

WSJ消息人士稱,花旗集團上個月縮減了60億美元的私募股權和對沖基金的資產,以滿足限制銀行另類投資的新監管要求。

該消息人士還表示:

上週,花旗集團將43億美元的私募股權基金——花旗風險資本國際(Citi Venture Capital International)出售給Rohatyn Group,成交價格尚未公佈。

8月9日,花旗集團把19億美元的新興市場對沖基金出售給該基金的管理層。

花旗集團是美國資產規模第三大的銀行,也是另類投資市場(如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權等)主要參與者。花旗集團另類投資團隊的高管非常著名,包括該集團前CEO Vikram Pandit和美國現任財長Jacob Lew。

2012年2月份,花旗集團資本顧問(Citi Capital Advisors)部門還管理著186億美元的對沖基金資產和私募股權資產。但是經過最近的交易後,花旗集團資本顧問部門僅剩下一支25億美元的基金,並且該銀行也正試圖將其出售給該基金的管理層。

花旗集團在2001年進入另類資產領域。2007年,它以8億美元購買了Pandit的Old Lane LLC對沖基金。

2月份,花旗集團將其大部分對沖基金業務出售給Napier Park Global Capital,並持有該基金24.9%的權益,這種少數股權令花旗集團在符合新監管的情況下還能擁有部分所有權。

8月份,花旗集團將剩下的對沖基金業務出售給EMSO Partners。

對銀行業而言,花旗集團出售另類投資的行為顯示了它們終止進軍該領域。

1999年,美國通過《1999年金融服務法》,允許不同類型金融機構之間進行合併,令金融業混業經營得到發展。

金融危機後,美國的監管部門擔憂這些銀行用客戶的存款承擔過多風險,因此決定限制銀行的投資。

WSJ此前報導,「沃爾克規則」也可能迫使高盛縮減其在私募股權基金上的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645

40年後,日本勞動年齡人口或將縮減至二戰結束時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5452

總所周知,日本社會正在快速老齡化,下圖是野村證券Kyoichiro Shigemura製作的日本老齡化趨勢圖。

圖中綠線為15-64歲的人口數量走勢圖,1995年為8717萬,2050年可能會降至5001萬。黃線為65歲及以上的老齡人口,2010年為2948萬,2040年預計達到3868萬。而紫線代表的1-14歲人口預計將從1955年2980萬人下滑至2050年的939萬人。

到2012年,日本的老齡人口已經達到3000萬人,而15-64歲的主要勞動力人口持續下滑,2050年之後預計將低於5000萬,回到1947年左右的水平。

如今很多人建議日本必須採取措施來應對這種情況,包括引進外來勞動力,但是Shigemura從另一個角度解讀認為,隨著給老齡人提供服務的產業的發展,日本公司將會成為這方面的全球領導者。

他給出了4家有這種潛力的公司名單,分別為Ship Healthcare Holding,M3,Ain Pharmaciez,Message,此外還有另外5家也會做的不錯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310

成功縮減QE難言勝利的四大原因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073

上週美聯儲公佈縮減QE規模以後,市場的表現非常平靜,美股甚至創下了歷史新高。不考慮部分新興市場貨幣匯率的下跌,很多人已經急於宣告美聯儲的勝利。但PIMCO聯合創始人El-Erian卻認為,這只能算是首戰告捷,漫長的戰爭還在後面,以下四大因素應該令我們保持謹慎:

第一,美聯儲政策的影響仍然過分地依賴使用人為推高的資產價格來影響家庭和企業的經濟行為。其它政策傳導機制,包括信貸渠道和實體經濟投資中的現金配置都仍然不見起色。因此,對金融體系穩定性的擔憂將一直持續,直到美聯儲目睹改善的經濟基本面配得上人為拉高的資產價格。

第二,因為政策工具軸心的變化——也就是更少地依賴直接措施(每月購債)並更多地依賴間接措施(通過未來政策指引來影響市場行為),美聯儲正在進入一個更具不確定性的政策階段。與有效程度和控制力相關的問題將很快出現。只要觀察最近5年期和其它中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的大幅上漲就能知道。

第三,美聯儲內部緊密跟蹤市場情況的官員將可能認識到,股票市場掌控了非常有利的技術面;而從歷史的角度判斷,這些技術面可以導致價格過度上漲,並在逆轉的市場造成更大的破壞性。

最後,美聯儲並非唯一一家一直主動支持經濟和金融穩定,並為了這個目標持續支持資產價格的央行;而且,美聯儲也不是唯一一家一直被迫依賴不完美的政策工具完成這項任務的機構。

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都處於類似的情況。所以它們也將面對類似的政策難題,是否成功最終將取決於它們的經濟是否能克服總需求不足,供給反應緩慢和殘留的債務負擔這三大困境。

在連續失敗的開始以後,美聯儲官員已經贏得了逐步有序退出QE的首場重大戰役的勝利,而QE這個高度實驗性措施所帶來的長期後果還沒完全搞清楚。美聯儲還沒有贏得這場戰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77

美國7月貿易赤字縮減 但對華貿易赤字創歷史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35

最新數據顯示,7月,美國與中國貿易赤字額創歷史新高。(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9月4日,美國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7月,美國與中國貿易赤字增長2.7%至309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盡管對華貿易赤字增至紀錄新高,但美國7月貿易赤字總體縮小0.6%,至405億美元,低於預期的424億美元。商務部還將6月貿易逆差由415億美元修正為408億美元。

同時,美國7月出口額增長0.9%,至198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汽車出口升至紀錄高位。汽車零部件、發動機、工業用品及材料出口均有所增長。消費品、食品及飲料出口減少。

逆差縮減表明拖累經濟增長的負面因素減少。更小的貿易赤字對於增長是一個積極因素,這意味著相比采購外國制造的產品,美國對外售出了更多美國制造的產品和服務。

7月

貿易帳

美國7月貿易進口額增長16億美元至2386億美元,主要源自商品貿易進口增長。商品貿易進口增長主要受汽車、汽車零部件及發動機進口增長提振。服務貿易進口較上月基本持平。

7月美國對歐洲商品貿易逆差自6月的115億美元縮減至95億美元。商品出口額增長5億美元至248億美元,進口額減少15億美元至343億美元。

7月美國對OPEC商品貿易逆差擴大,自6月的36億美元增至7月的49億美元。商品出口額增長3億美元至69億美元,進口額增長1.5億美元至118億美元。

盡管7月美國貿易逆差縮小,但排除頁巖氣革命的積極影響後,非石油類貿易逆差幾乎創下紀錄新高。

非石油

數據公布後,美元指數小幅震蕩上行。

美元指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896

IMF總裁敦促法國加速改革 警告不要放松縮減赤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48

20140908largard

在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表示支持法國的財政刺激之後,IMF的拉加德選擇站在德國一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敦促法國政府加速推動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發展,她還警告法國不要以低通脹為借口,放松縮減赤字的努力。

據路透社,拉加德周末在接受法國《回聲報》采訪時表示,法國政府必須采取“切實、迅速和完整的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發展。”

她指出:“即便通脹遠低於預期,也應該將其作為增加政府開支的理由。”

在8月底的Jackson Hole會議上,德拉吉大聲疾呼僅靠歐洲央行的寬松政策是不夠的,歐洲各國應該加大財政刺激,表明了自己與法國的一致立場。此次拉加德的表態則讓默克爾獲得了一個盟友。

目前,由於經濟持續疲軟,法國政府正在謀求增加政府開支來刺激經濟。法國總統奧朗德可能被迫放棄2014年財政緊縮目標。

拉加德2007年至2011年曾擔任法國財政部長。她並不認為歐元區的財政緊縮政策非常過分,現在赤字縮減的節奏“符合每個國家的現狀”。

自歐債危機以來,歐洲就一直分為旗幟鮮明的兩派。以德國為首的一派要求各國實行財政緊縮政策,並推動影響深遠的結構性改革。而以法國為首的另一派則堅持采取更加靈活的經濟刺激政策,至於改革那是以後再考慮的事。

意大利等經濟增長乏力的南歐國家和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均站在法國一邊,挪威等富裕的北歐國家則站在德國一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098

美聯儲縮減寬松就等於緊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295

自從美聯儲2013年12月18日宣布將開始縮減債券購買操作以來,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收益率曲線開始不斷變平(意味著長期國債與相對短期的債券收益率之差不斷縮窄)。

30y_5y 
特別是30年收益率曲線,自美聯儲宣布縮減QE以來,已下降近一個百分點。
 30yny
不少人認為資產購買會壓縮近期與遠期利率之間的“期限溢價”,而這一結果讓很多持這樣觀點的人吃驚。

那些擔憂通脹放緩的人應該留心了。無論如何,名義利率的變化受通脹預期改變的影響並不如受實際收益率改變的影響那麽大。

下面這張圖比較了5年期通脹保值債券與30年期通脹保值債券的收益率,正如從中看到的那樣,實際收益率曲線斜率的變化和名義收益率斜率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
 30_5_yc
(註:圖中所用數據來源於彭博終端。盡管彭博終端的5年期實際利率與美國財政部數據存在明顯不同,但用兩種方法計算的,自去年12月以來的實際收益率曲線斜率的總變化基本相同。彭博數據可能更能反映現實中交易員的所見所想。)

另一個觀察角度是,將自2013年12月18日以來的名義利率的變化分解為兩個部分:實際利率的變化和通脹預期的變化。盡管同期通脹預期下降15-25個基點相比,實際利率的變化相當顯著。
dec18

不久之前,人們都在建議美聯儲應該通過讓交易員相信加息步伐會延遲和放緩,來抵消削減資產購買帶來的影響。如果你相信這樣的觀點,那麽你應該會預期更高的30年收益率和更低的5年收益率。

然而事實恰好相反。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長久期(long-duration)信貸總供給的縮減效應遠遠超過了逐步削減債券購買政策的影響。

下面這張表來自美國前財長薩默斯(Larry Summers)最近的一篇論文,讓人感到疑惑。
 summers
左圖(Panel A)描述了QE對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影響。看到Fed Holdings部分,其中SOMA(System Open Market Account)是美聯儲持有資產總量(包括國債和MBS等),作者用SOMA持有量減去流通貨幣量的0.95倍來估計QE的實際效果。Dur是計算出來的美聯儲持有資產組合的久期。

為了便於比較,作者將不同資產的久期用10年期債券的久期標準化,得到資產的標準持有量(10-Year Equivalents一列)。QE (%GDP)一列是從2007年底累計的QE總量占GDP的百分比,呈逐年增加的趨勢。

右圖(Panel B)描述了財政部發行公共債務的情況。同樣轉化成資產的標準發行量(10-Year Equivalents一列)。自2007年底總發行量(CumΔ%GDP一列)的增長主要是由於兩部分的因素:債務發行量擴張(Debt expand % GDP)和久期的延長(Mat Extend % GDP)。

比較一下兩列:QE % GDP (美聯儲QE的增長,表明對債務需求的增加)和CumΔ%GDP(財政部發行量的增長,表明對債務供給的增加)。

2012年,美聯儲購買的債券量(10.6%-8.1%)明顯低於美國財政部發行的債券量(21.5%-17.7%),前者占GDP的2.5%,後者為3.8%。然而國債實際收益率卻下跌了(債券價格上升)。

2013年,美聯儲購買量(14.6%-10.6%)相當於財政部發行量(23.8%-21.5%)的兩倍(GDP的4%比2.3%),但與此同時的國債收益率上升了。

隨後在2014年上半年,美聯儲的購買量與財政部的發行量大致相當,而收益率下降。

似乎美聯儲購買總量和財政部發行總量之間的供需關系並不能很好的解釋國債收益率的變化。

當然除了美國國債以外,還有其他很多債券市場,但我們知道公司債券的發行(及其久期)在這一期間一直持續上升,即使收益(以及利差)一直在下降。

哈佛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 王子軒 對本文有很大貢獻)

(實習編輯 戴博 編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811

台灣四大廠 有人縮減產線 有人賣廠籌錢 勝華敲警鐘 觸控面板的嚴冬來了(062-064)

2014-10-20  TWM
 
 

 

曾經,觸控面板是各家廠商爭搶的戰略物資,是台股炙手可熱的標的;如今,四大觸控面板廠紛紛面臨銀行抽銀根的窘境,甚至不得不賣廠籌錢。

台灣第二大觸控面板廠勝華的財務危機開了第一槍,它會是唯一的一家嗎?

撰文‧周品均

十月十三日,勝華聲請重整及保全處分的訊息震撼業界。不過是兩周前,勝華董事長黃顯雄才剛證實公司財務危機,並且提出關廠與賣廠的精實計畫;兩周後,黃顯雄再度現身重大訊息說明會,他整場不發一語,直到離場後才在媒體追問下說出:「會繼續帶領勝華團隊,戰到最後一刻。」勝華九月中旬爆發銀行團抽銀根的財務危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勝華已關閉台灣兩座廠房,並計畫出售三座中國廠房,就是為了填補短期債務高達二八八億元的資金大洞。然而,這次的資金危機卻越演越烈,勝華面臨成立二十四年來的存亡關頭,不得不選擇聲請重整,業內人士感慨:「觸控面板的倒閉寒冬要來了?」業內人士會如此感慨不是沒有原因,當智慧型手機不斷推出,觸控面板的需求理當成長,然而供應商卻陷入虧損。誰能想到,四年前台灣觸控面板龍頭廠宸鴻風光上市,當時產業一片欣欣向榮,四年後卻陷入債台高築、賣廠換現金的窘境。更可怕的是,如果查看四大觸控面板廠的現金水位,居然連債務規模的一半都不到,不禁讓人捏把冷汗,一個「慘業」已然成形。

以宸鴻、勝華、洋華、介面的財報來看,今年上半年現金水位總計約三三一億元,短期債務與一年到期長債的加總卻高達八一六億元。再以財務分析中判斷短期償債能力基準的流動比率(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來看,若比率小於一,意味著無法全數償還流動負債,目前宸鴻、勝華、洋華、介面四家的流動比率分別為○.八一、○.六一、二.四與○.八,只有洋華的償債能力在水準之上,其他三家觸控面板廠的短期償債能力都有疑慮。

「慘」業第一槍:勝華

陸銀雨天收傘 只好聲請重整「勝華的財務危機說明,觸控面板業寒冬許久後,已有人快凍死了。」一名長期觀察觸控面板產業的外資分析師不諱言。

距離勝華董事長黃顯雄九月三十日親上火線說明不過兩周,當時黃顯雄證實公司將進行精實營運方案,並加速資產活化。一名在面板業多年的業內人士透露,出面救火、收購勝華蘇州廠房的買家不是別人,正是中國最大競爭對手—歐菲光,「歐菲光不為別的,就是看上勝華手上的小米訂單,買下勝華的廠,還能接收它的訂單。」針對這個說法,勝華財務處長黃忠傑不願證實傳言,但表示有和中國相關合作夥伴接洽,只是還在商談階段。

業內人士分析,正是這個賣廠決定,才讓台灣銀行團同意展延勝華一筆六十億元新台幣的聯貸案還款時間。但即使如此,勝華仍沒有因此順利度過財務危機,兩周後,黃顯雄再度出席重大訊息說明會,他臉上落寞的表情說明一切—勝華碰上成立以來最嚴峻的寒冬。這次,是中國銀行的追債壓力。

從勝華公布的半年報來看,勝華短期債務規模達一九○.五四億元,一年到期的長債也有九十八.四億元,「其中在中國的負債是短債一五○億元與一年到期償債五十億元,共兩百億元。」黃忠傑說。

但根據勝華第二季財報顯示,勝華帳上現金僅有五十四億元,是債務的五分之一。黃忠傑解釋,為避免台灣、中國債權人交叉違約,強制處分勝華資產,擬向法院聲請重整及保全處分,以確保公司營運。

業內人士分析,勝華的動作說明中國銀行在危難時刻抽銀根,不願意展延勝華還款期限的態度;勝華為了不讓中國的銀行強行對勝華行使債權,只能選擇聲請重整與保全處分。

「慘」業隱憂:介面

良率遲未提升 三年沒賺錢雖然暫時還不會下市,但勝華必須在九十天的時間內達成大幅降低負債,讓公司營運更有效率的目標。

面對資金捉襟見肘問題的不只勝華,還有介面。一名不願具名的外資分析師就直言,「連第二大廠勝華都撐不下去,產能與技術能力排在勝華之後的洋華、介面,未來的營運狀況都不會太樂觀。」從財務狀況來看,業界點名介面壓力最大。業內人士透露,介面的金屬網格(metal mesh)良率不到三成,遲遲無法改善生產良率,加上競價壓力,拖累獲利表現,這也是為什麼過去三年來,介面從未賺過錢,一二年營業毛利甚至是負值,近三年稅後虧損分別為一.四九億元、九.八三億元與三.八八億元。

今年上半年財報顯示,介面帳上現金雖有十六.九二億元,但短期債務與一年到期的長債卻有三十五.九一億元,短期債務是帳上現金的兩倍,業內人士直言,「若介面無法提升獲利,一旦銀行抽銀根,就有可能步入勝華後塵。」對此,介面總經理許暉東強調,公司目前沒有短期還債的壓力,第三季營運表現正面,且銀行提供的借款額度也尚未用完。

至於洋華,也好不到哪去。外資分析師指出,洋華的營運同樣令人擔憂,因為洋華發展觸控面板新技術腳步緩慢,營收規模更是連年縮減,能否撐過觸控面板業寒冬還很難說。洋華一三年營收規模衰退至不到百億元,去年稅後虧損幅度卻擴大至十六億元。

拚不過中國對手殺價戰

台廠普遍產能過剩

慘的是,各大面板廠相繼擴增觸控面板產能,中國強敵歐菲光又挾著政府補貼進行殺價戰,造成台灣觸控面板廠普遍出現產能過剩問題,逼得他們只能縮減產線來度寒冬。洋華連續兩年繳出虧損,今年營運仍不見起色,上半年稅後虧損四.二九億元,一到九月的營收比去年同期大幅減少四○%,不得不在九月做出大幅縮減越南產線的決定。

至於觸控龍頭廠宸鴻,上半年財報顯示,帳上現金與約當現金仍有二四二億元,但短期負債加一年到期長債卻達四九一.四九億元,流動比率僅○.八一,短期償債能力同樣倍受質疑。

對此,宸鴻財務長劉詩亮解釋,公司的財務操作保守,短期銀行借款中很多是屬於自償性貸款,只要應收帳款進來即可償還。而銀行團不但沒有緊縮銀根動作,近期還增加額度,從第二季的資料來看,宸鴻的銀行借款餘額還有五六九億元。劉詩亮強調,「公司短期償債能力完全不需要擔心。」外資分析師認為,勝華財務困境為產業整併開了第一槍,這對宸鴻來說或許不是壞消息,因為產業有整併,才會有助觸控面板平均產品售價趨於穩定,宸鴻甚至還有機會拿到從勝華流出的訂單。

「有人撐不住、退出市場,以及殺價競爭的現象趨緩,顯示觸控面板業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但什麼時候能迎來春天,現在還看不到。」一名產業分析師說。觸控面板廠要度過寒冬,不只是對各廠技術與接單能力的考驗,財務是否夠健全、有無足夠的資金與儲糧也是關鍵。

然而,在中國觸控面板廠直接拿台廠開的價往下砍,只要價格殺戮戰還沒停止,台灣觸控面板廠恐怕很難見到春天。

四大觸控面板廠 三家短期償債能力堪憂四大廠上半年短債超過800億元,但帳上現金僅約331億元,三家流動比率小於1(一般認為流動比率應在2以上),短期償還流動債務能力有疑慮。

公司 流動比率 短債加一年

到期長債 帳上現金

與約當現金

勝 華 0.61 288.94億元 54.43億元宸 鴻 0.81 491.49億元 242.49億元介 面 0.80 35.91億元 16.92億元洋 華 2.40 0.25億元 17.62億元

資料來源:各公司半年報

整理:周品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61

新浪微博季報圖解:凈虧290萬美元 同比縮減94%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547

新浪微博季報圖解:凈虧290萬美元 同比縮減94%
作者:雷建平



新浪微博今日公布財務報告。財報顯示,新浪微博第一季度凈營收963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3%,凈虧損29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凈虧損4740萬美元縮減了94%。

微博首席執行官王高飛表示:“2015年3月微博移動端MAU同比增長57%。第一季度中小企業領域這方面的營收同比增長125%,這得益於微博自助平臺所產生的推動。”

微博Q1營收9630萬美元 同比增43%

新浪微博第一季度凈營收963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6750萬美元增長43%,較上一季度的1.05億美元下降8%。

微博Q1廣告收入7920萬美元 環比降10%

微博第一季度廣告和營銷營收792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5190萬美元增長53%,較上一季度下降10%。第一季度微博增值服務營收為1710萬美元,上年同期為1570萬美元。

微博Q1成本2892萬美元 同比增66%

微博第一季度成本為2892萬美元,較上一季度的2578萬美元增長12%,較上年同期的1744萬美元增長66%。

微博Q1毛利6737萬美元 毛利率70%

微博第一季度毛利為6737萬美元,較上一季度出現大幅下降,微博第一季度毛利率70%,較上一季度下降了5.5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下降4.2個百分點。

微博Q1費用7167萬美元 同比增23%

微博第一季度費用為7167萬美元,較上一季度的7455萬美元下降3.9%,較上年同期的5812萬美元增長23%。

微博Q1運營虧損430萬美元 運營利潤率-4%

微博第一季度的運營虧損為430萬美元,上年同期為810萬美元。2015年第一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運營盈利為160萬美元,上年同期為虧損560萬美元。

微博第一季度非運營盈利150萬美元,上年同期為虧損3990萬美元。2014年第一季度的非運營虧損包括與阿里巴巴投資相關的投資者期權負債公允值調整帶來的4020萬美元虧損。

微博Q1凈利280萬美元 同比縮減94%

新浪第一季度凈虧損28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凈虧損4740萬美元縮減了94%。

截至2015年3月31日,微博現金、現金等價物及短期投資總額4.525億美元。新浪第一季度經運營活動提供的現金710萬美元,資本開支380萬美元,折舊和攤銷費用560萬美元。







(來自新浪科技)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345

騰訊要停止外包招聘?在縮減招聘上BAT三家聚齊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0323.html

騰訊要停止外包招聘?在縮減招聘上BAT三家聚齊了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5-10-21 16:35:00

若該內部信屬實,那麽BAT三巨頭均開始縮減招聘名額。不過需要註意的是,相比較阿里的校招和百度的社招,此次騰訊“凍結”的是外包招聘。

據虎嗅網報道,繼百度停止社招之後,騰訊昨日晚間被傳出停止“外包”招聘。

疑似騰訊內部員工貼出一封內部郵件,郵件顯示“總辦會剛結束,接緊急通知給大家:從今天(10月20日)開始,公司所有外包招聘全部暫停。”“今天總辦會審批15年人力預算,要求公司人力嚴控,外包不讓增,而且存量要盡量降低。”,並提及此次人力嚴控的原因,“整個互聯網行業目前都進入低谷。”虎嗅向騰訊方面求證該內部信的真實性,截止發稿,騰訊並未做出回應。

網傳內部信截圖

若該內部信屬實,那麽BAT三巨頭均開始縮減招聘名額。不過需要註意的是,相比較阿里的校招和百度的社招,此次騰訊“凍結”的是外包招聘。

據悉,騰訊員工大致由正式員工+外聘員工+外包員工組成。有知乎網友對後兩類員工做了解釋:外包員工並非騰訊員工,與外包公司簽合同,工資、年終獎等也與外包公司談。外聘和外包不一樣,外聘算半個騰訊的人,合同和人力資源公司簽,不和騰訊簽,但是你的權限和福利和正式員工差不多,差別大的是各種獎金。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騰訊逐漸開始將外聘員工轉化成外包員工,且遷移辦公地點,主要集中在邊緣和密集勞動業務。由於外包員工數量少,且所需的技術要求並不算高,因此,此次停止外包招聘並不會帶來太大影響。

在BAT中,最早開始縮減招聘的是阿里巴巴。早在9月份,阿里巴巴宣布“由於集團人才戰略調整,阿里巴巴2016校招名額確定將要縮減,各崗位將執行更加嚴格的‘擇優錄取’標準。”對於名額的縮減,有媒體報道稱是從3000人縮減到400人,但阿里官方對這一數字予以否認。

而後,在昨天,百度被證實停止社招,與之相伴的還有“裁員”傳聞。百度停止招聘的內部郵件顯示,“從即日起停止招人,對於極個別有特殊需求的,需要Robin(李彥宏)和我特批後方可招人。”除了停止社招外,有知情人士告訴虎嗅,此次還涉及到裁員,且賠償方案並不“仁義”,不過百度官方表示,裁員的事情並未聽說,屬於子虛烏有。

近期無論創業公司還是BAT巨頭被傳縮招裁員,難道寒冬真的來了?

對於這一問題,今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劉佳寫了一篇題為《百度阿里縮減招聘:寒冬來了麽?》報道,其中引用澳銀資本創始合夥人兼董事長熊鋼和達晨創投董事總經理高洪慶兩人不相同的觀點。熊鋼認為經濟處於寒冬時期,但資本寒冬周期會縮短。而高洪慶則表示寒冬還未到來,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才是真正寒冬,但很難預測寒冬會持續多久。

在澳銀資本創始合夥人兼董事長熊鋼看來,中國的實體經濟整體處於下行放緩過程中,這段時期對創投最大的影響主要集中在資金入口以及投資出口的緊縮。“一般投資者的投資邏輯,是在經濟最好或者是經濟啟動準備向好的時候募資投資意願比較強,這個時候所募得的資金量、屬性都會有變化。”

同時,募資緊張也影響到投資出口。“現在接盤的人少,價格也受到影響,退出渠道收窄,難度也在加大。”熊鋼說。但樂觀的一面是,“互聯網技術加快傳播速度,未來資本寒冬周期將會縮短。”

達晨創投董事總經理高洪慶則認為,最壞的時候還沒有到來。在資本市場瘋狂的時候,很多家機構才投了40%左右的錢,這段時間以來就慢慢地慎投、惜投,這部分投完就沒有了,尤其一般的小機構。而二級到一級市場的傳導周期一般在6~9個月,也就是說,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才是真正的深冬,很難預測這輪寒冬會持續多久。

編輯:余佳瑩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5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