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給國內的網友們


如果想看文庫和論壇的內容,可以看看這個詞語的解釋,然後找找有沒有相應的辦法解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34

網友對永恆策略(764,前海岸集團、豐采多媒體、中國星投資)的看法

按: 個人認為,其實他們在這隻股的玩法和嘉匯投資控股(8172,前衛科創業、寶利福、中國星投資)其實差不多。

這就是向下炒的精妙,我猜,老闆的目的應該和你想的差不多。

金利豐應是負責融資、協助分配貨源及計劃收購以賺取佣金,應該不負責炒作。

張先生應是他們的財務介紹的,但是否人頭,我是不清楚,也許被人騙了,應知道部分未來的計劃,並暫時當個大股東,以讓股價有一定的波動,順便也協助公司集資。

還有一些不知道底細的網友還天真地以為公司值得投資,我勸他們應該清醒一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2925

argentneKing:
is it still worth to sell 764? the company have more cash than its total market capital at the current price.

greatsoup:
可能你真是唔知世途險惡,現金多是因為經常合併供股,並不派息而致。對於這些股,每股現金值多於股價,只是一個符號吧,一兩個deal,錢立刻就沒了。

argentneKing:

供股1供3供股,籌3.5億元, dividend 0.3億, even if we leave out the original assets on the books, 永恆 still have 3.5億元 cash on top of book value.

08-Sep-10 董事/最高行政人員 李雄偉 以每股HKD 0.400買入 218,960,000股
28-Jul-10 個人大股東 李月華 以每股HKD 0.400買入 879,960,951股

if someone come in and buy the company, can realise gain straight away (if they sell).

I agree, 世途險惡. but one day, they have tp find their way to make money on this stock.

greatsoup: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723/LTN20100723644_C.pdf
可能你睇漏了這樣東西。假如這項生意的不值錢的呢?他們賺錢不是靠替公司增值,是靠騙公司的錢,利用低價購入一些要多年回本,還需要大量投資的項目,然後叫估值師高度重估,然後高價賣給公司,然後據為私有。

你可能還不明白他們的往績吧。十年股價圖已告訴你全部東西了。

李雄偉是8172的人,亦是中國星中人,該系的8130、8172也都表現和764一樣。

朱太是包銷商金利豐股東,不是她想增持的。7月28日披露就是這個原因。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728/LTN20100728824_C.pdf


你可能在外國回來,還是股齡短淺,不明白這些人可靠這些賺錢,不一定要分錢給股東才會賺到錢的。

argentneKing:

But 朱太 and her clients have 50.37% of the company, so 朱太 will have the controlling stake in the company, therefore 朱太 can decide what to do with the cash. However, if 朱太 is behind this Vietnam property transaction, then I have nothing else to say.

朱太 is powerful woman, she will not let the others take money off her like this unless she also benefit from it.

greatsoup:
我不知朱太有沒有持有股票,但是朱太持有的證券的公司有持有股票。

這個同系的公司前幾個月就是供了股,之後股價都是一跌如注。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00614/GLN20100614054_C.pdf


這一家,朱太的客戶都接了貨,結果呢,請你自己留意股價。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317/LTN20100317523_C.pdf


他是一個有能力的女人,我知道,但是如果這是代表股價升的話,我無話可說。

例子還有大量,你還有甚麼東西證明呢?

argentneKing:


朱太持有的證券公司有持有股票 and have controlling stake (>50%). So if they are the 'JOHN' and decide to let the price slide after paying HKD 0.40 for it, its because they want to absorb more shares. I believe they deliberately become the 'John', as everyone will understand, who will 供三股 for a stock that's doing nothing. Also 朱太/金仔 have voting right to sack the board members. So if the board stays, it means 朱太/金仔 is part of the whole scheme of manipulating asset valuation and sell those overvalued assets to 764, which she then basically buy herself?

We know once in a year they will generate some news and sell off the shares to retail share holders, may be now they are just absorbing more shares to maximise their profits before they make their move. we know the simplest route for 朱太/金仔 to make money is to sell all the assets, payout all the cash as dividend and then sell the shell company without doing all those dodgy stuff. But 朱太/金仔 have a bigger plan to make more in the future.

Those other two examples you give me, potentially a similar plan as they are both done at a similar time period. we know if we look back further in history, once a year, all these stocks will have a huge rise before fading again.

greatsoup:
1. 朱太金仔唔只這幾個殼,他們的連繫人做莊不是這單才有,但不一定會升的,正如1166,你自己睇番就明白,是跌了9成幾,然後先升番兩三倍。

2. 這些交易搞個第三者唔難,他們一派人經常都會搞這些,關連交易和非關連交易中,前者大股東是不能投票的。

3. 他們炒股的事我知道,故事都一模一樣我都知,但是不一定會派息,我未見過除中國星系的同類公司會派息,最多之後一定會買件垃圾花光它,例子如剛才那兩家公司,還有一家叫做江山控股,他們手上都有兩三億現金,但最後都低價供股,所以不會益你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427/LTN20100427010_C.pdf


4. 我再想重申說一次,買這些股不一定會升,更多的是跌了七八成,供多幾次又合次,才來一次像樣的,但你的資金已貶值九成,就算能升幾倍,你最終也是輸的,所以為甚麼當初不買一些更好的?

5. 我非常肯定你是外國回來的或是未試過炒香港股票又或是新手,香港的平股自有平的理由,招數是你未試過這樣下流的,這隻是其中一隻吧。我早期都吃過不少這樣的招數,小心吧。

119.237.173.82:

請讓我獻醜,從另一角度看看它. 第一,你要了解它的“前”大股東X生是誰,您知道他是誰,就應有一些介心。

X生去年把股票
賣了,作價是約0.6+,這個價比它的資產值(約$2, 供股前)低很多,他是大股東,難道他不知公司有多值錢嗎?您應想一想他為什麼要低價賣了他的股票。

現在試試想象一下這個故事有沒有可能。X生把股票賣了,是讓一些炒家玩一轉,他賣股後股價真的有些波動。但是他還是對公司有控制能力,最少公司的新主席是 長期跟他揾食的高級打工仔。過了幾個月,他要把公司拿回來,公司就公佈要大比例供股,股價向下跌,跌破供股價,當然無人供。

好了,先要新主席出面供了 20%。其餘就通過包銷商安排一班人認購了股份,那一班人其實都是原大股東的代理人。您可以想一想公司的現主席L生那里來9千萬認購股份,他只是高級打工 仔。

所以現在控制公司不是包銷商G仔的C 太,而是原來的大股東X生。C 太只是讓一些交易”正常化“,她們只是賺了佣金。

您可能會問為什麼X生(的代理人)用0.4供股,0.3至0.25 都賣。X 生出了$0.4, 先收了 $0.03 息,當他用0.3賣了1/3 股票,他就拿回了等于每供股股份的$0.1. 他現在的成本只是每股$0.27.

X生不出面,有很多好處,公司的交易就不是關聯交易,辦事就可以簡單得多。


他只要把一些不值錢的資產賣給公司,就可以把供股的$0.37(扣了股息)拿了出來。上面說過,他的成本只是$0.27, 他拿回$0.37,就賺了$0.1每股。他還有很多股票在手可以遲些好價時賣。

股價可升可跌,當不值錢的資產要減值,公司蝕錢,或要再次供股時,股價就會急跌。當然也可能會上升,但通常是短時間。正于湯兄說,可能股價先跌8/9成才回升1陪。當股價反彈時,有些散戶會賺到錢,但這是更多人蝕錢後的”擭利回吐“。

但無論股價升或跌,X生都是穩賺的。包銷商G仔的C 太只是X生的親密生意partner。不要對她有期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27

網友再問: 世茂房地產(813)的股權披露問題

上次網友Cyrus Ho提出新鴻基的問題,詳見此文。經圓滿解決後,不久之後,他就來郵詢問關於世茂中國(813)的問題。他的問題是:

「當閣下想查詢股東的增持或減持記錄,我相信會是港交所的權益披露表、有關影響股權變動的交易公告或公司年報中的董事報告書。當本人正搜集 0813世茂房地產許榮茂的權益披露資料,希望得到他(以正途自己名義披露)增持所花費的總金額和平均價格時,不斷碰到類似的問題︰
 
股東名稱 作出披露的原因 買入/賣出或涉及的股份數目 每股的平均價 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 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 有關事件的日期 (日/月/年)
許榮茂 121(L) 2,000,000(L) HKD 12.425 2,101,299,000(L) 59.26(L) 22/10/2010
許榮茂 121(L) 440,500(L) HKD 12.492 2,099,299,000(L) 59.21(L) 02/09/2010
許榮茂 121(L) 1,822,500(L) HKD 12.446 2,098,858,500(L) 59.20(L) 31/08/2010
許榮茂 121(L) 845,000(L) HKD 12.648 2,097,036,000(L) 59.15(L) 30/08/2010
許榮茂 121(L) 2,355,500(L) HKD 12.416 2,096,191,000(L) 59.12(L) 27/08/2010
許榮茂 121(L) 3,000,000(L) HKD 12.523 2,093,835,500(L) 59.06(L) 26/08/2010
許榮茂 121(L) 3,531,000(L) HKD 12.583 2,090,835,500(L) 58.97(L) 25/08/2010
許榮茂 136(L) 6,992,000(L)   2,087,304,500(L) 58.89(L) 23/06/2010
許榮茂 124(L) 336,000(L)   2,094,296,500(L) 59.09(L) 23/06/2010
許榮茂 136(L) 4,350,000(L)   2,094,296,500(L) 59.09(L) 22/06/2010
許榮茂 124(L) 190,000(L)   2,098,646,500(L) 59.21(L) 22/06/2010
許榮茂 136(L) 220,000(L)   2,098,646,500(L) 59.21(L) 08/06/2010
許榮茂 124(L) 220,000(L)   2,098,866,500(L) 59.22(L) 08/06/2010
許榮茂 136(L) 336,000(L)   2,098,866,500(L) 59.22(L) 31/05/2010
許榮茂 124(L) 336,000(L)   2,099,202,500(L) 59.23(L) 31/05/2010
許榮茂 121(L) 2,000,000(L) HKD 10.608 2,099,202,500(L) 59.23(L) 20/05/2010
許榮茂 121(L) 145,500(L) HKD 10.800 2,097,202,500(L) 59.18(L) 18/05/2010
許榮茂 121(L) 1,940,500(L) HKD 10.992 2,097,057,000(L) 59.17(L) 17/05/2010
許榮茂 121(L) 1,800,000(L) HKD 10.948 2,095,116,500(L) 59.12(L) 07/05/2010
許榮茂 121(L) 3,000,000(L) HKD 10.923 2,093,316,500(L) 59.07(L) 06/05/2010
許榮茂 121(L) 2,000,000(L) HKD 11.133 2,090,316,500(L) 58.98(L) 05/05/2010
 
碰到類似沒有平均價格的code 121 與 136 以及其他沒有平均作價的項目時,閣下的處理方法是?
或,閣下會無視沒有披露作價的項目?
 
謝。」
 
回覆:
 
我的處理方法和你一樣,都是細心看年報,或者查清楚股權紀錄變化。
 
當然,那些121就是在許先生市場增持的紀錄。

如果細心發現,其實他們股票是由兩家公司Gemfair Investments Limited及Shiying Finance Limited分別持有的,另外,你有兩個紀錄沒有看到,就是這兩個,這兩個和之前你提的東西有關。
許榮茂 121(L) 4,980,000(L)   2,088,316,500(L) 58.93(L) 04/05/2010
許榮茂 121(L) 8,000,000(L)   2,083,036,500(L) 58.78(L) 27/04/2010

細心看看內容的話,你會看到這個是一個由Shiying Finance Limited做的非公司授予衍生權益,大約為一年期。在上面的那些124及136下,那些衍生權益變得愈來愈少,變成直至0。

我估計那些非由公司授予的衍生工具是投資為他做的衍生工具,類似是場外期權或accumulator之類,並以現金直接結算盈虧,這符合一般人看好,且想利用其他資金為公司支持的舉動吧,我相信當時許老闆因股價較低,並且是看好前景才會這樣做的。


他行使那些期權期間,股價是先跌後升的,故他先輸後贏。而最後一批在6月28日結束,若以T+2計算,剛好是6月30日,即是中期結之日。我估計應該是和港交所上市規則附錄10中的規則A3中(II) 稱的「刊發季度業績(如有)及半年度業績日期之前30日內,或有關季度或半年度期間結束之日起至業績刊發之日止期間」不得買賣自己公司的股票有關。

希望解答到你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04

网友问答实录 laoba1梁军儒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gx7.html

投资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是最困难的,很多道理可能都懂,一旦在投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却不懂得把这些原则应用到实践中,或者因为贪婪和恐惧而失去理性,心 态的变化导致茫然不知所措。下面是在实践过程中网友遇到的实际问题的交流实录,也许对大家有所启发(特别是对于一些新股民朋友),也是一种温故而知新。由 于是实时交流,因此难免有不严谨和重复之处。

 

网友:中小板 创业板 人气很高涨

答:很正常,股市从来都不是理性的

网友:是不是很长一段时间都会这样

答:有能,也有可能随时崩溃,但价值回归肯定会来的

网友:等崩溃后买点优质股 怎么样

答:可以考虑的,要看到时的价格

 

网友:是的 安全边际很重要

答:中小企业要求的安全边际更加高

网友:要有耐心等,爱尔眼科 我看你分析这家公司不错 就是太贵了

答:是的,还可以,不过也要观察

网友:你很谨慎

答:是的,股市就是要防止黑天鹅,一次足以致命

 

网友:以后主要还是消费和医药股

答:是的,这是最稳定的两个行业,不过具体选择企业还是很考功夫的。每个企业都有发展速度较快的阶段,也有增速回落的阶段。

答:巴菲特的风格是稳健的基础上获取高额回报,这也是我的投资策略。

网友:这个应该会不错,保本很重要

答:对,这个排第一

 

网友:克服人性的弱点 好难

答:投资大部分时候就是与人性做斗争,认识自己,战胜自己。

网友:请问 你为什么能坚持自己的信念 而不会动摇

答:因为我对自己选择的企业很有信心,我知道只要坚守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答:只要眼光足够远,一切都会变得简单。

网友:你能保证自己选择的企业能经历时间的考验吗

答:这就要看企业的壁垒和你了解的程度,还有积累起来的判断力。

网友:我怎么对自己就没有自信呢

答:自信来自于知识,你可能投入还不够,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还不足。

网友:是吧 磨练太少

答:对,有时候经验也是很重要的

 

网友:苏宁电器怎么一直调整呢

网友:业绩还可以呀

答:几个月时间的调整很正常,很多股票的价格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折腾,包括最好的公司。

网友:好象是  就涨一段时间  涨起来也很快

答:彼得林奇曾经统计过四年的走势,真正上涨的时间集中在数十天内

网友:就像中恒集团

答:对的,白药09年上半年也磨了半年,所以一定要有耐心

答:这是大部分人缺乏的

网友:就为了那数十天 就要泡在里面

答:是的,就是这样

网友:大部人做不到 而我们能做到 就是赢家 是吗

答:对,当然前提是选择优质企业

 

网友:你每天会看一下股价,还是根本不看

答:所以股市里绝大部分人赚不到钱,收市时可能会看一下,或者几天看一次也可能。

答:多久看一次无所谓,关键是看了以后能理性对待

网友:是什么让你这么坚定

网友:是因为看了很多书 加上自己的实践吗

答:可以这么说,还是上面说过的理由,我知道优质企业一定能带来好的回报。只是时间要以年来计算

 

网友:你买的股票 跌得慢 涨得慢

答:涨得未必慢,特别是几年累计下来不比周期性的总涨幅低

网友:白药和阿胶 很稳 涨的不多 跌的也不多

答:这要看各个时期,这两年阿胶也涨了四倍了,从低位

网友:长时间看 就涨得不少 是这样吗

答:是的

 

网友:大家好像很担心 明年的货币政策收紧呀

网友:中国的股市 真的受 政策影响很大吗

答:宏观的东西担心没有意义,影响股市的宏观因素成千上万,不是一个因素就完全影响,所以预测宏观是没有意义的。

 

网友:网上看到的,只是告诉老师一个信息

答:谢谢提供。投资的大道的确比较简单,但具体操作起来远比上述文章说的复杂。很多时候投资决策短期看起来是错的,长期却是正确的,有的则恰恰相反。有的 股票看起来潜在的收益可能很大,但却隐含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不确定其实就是风险。大部分人常常只看到短期的东西,只看到高收益,而不清楚长期的结果和风 险。我的原则是只赚确定的钱(很多人认为确定的就收益低,实际却恰恰相反,确定性高的一样有高的收益)。

投资要集中,但象你全部买入同一个股票是极其危险的,适度分散是很有必要的。即使最优秀的企业也可能出现黑天鹅事件。

 

网友:今天没有看盘,收市了,我就没什么想法的。

答:其实不看盘投资是最好的

网友: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比如我自己,之前有想法就按键盘买或卖,收盘后盈亏才反思。我会记住老师说的,但真正要成长,估计难!

答:呵呵,经历多了你就会有进步。其他的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相信价值投资。

 

网友:老师:“石波的演讲”是07年的文章,现在帖出来还合适吗?

答:投资策略任何时候都一样的,就像巴菲特的策略用了几十年都同样有效,未来也将一直有效。不过石波的很多东西不一定正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网友:大幅下跌,有点让我吃不消了,怎么会下跌幅度那么大?这类股的调整会有多长时间?还确其可以增长吗(股价)?

答:下跌百分之十几二十对我来说就像吃饭一样平常,你要学会承受下跌,未来还会经常这样。只要你对自己的股票很了解,心态就平和了。

建议你:

1、不要经常看股价,更不要具体计算下跌又损失了多少钱。

2、不要往前看,要往后看,未来一两年你的股票将成长多少,股价将同步上涨,这是必然的事情。

 

网友:老师:阿胶第三季度(7_9月)的业绩,一般般啊?!

答:3季报超过我的预期。考虑上年9月提过价,基数其实比上半年大,而且09年下半年渠道初步理顺,经销商大量补库存,加上今年三季度存在控货的可能,利润增长放缓是合情合理的,实际增长超过我的预期。

上年三季度的增长是非常态的,导致利润基数较高,同比利润放缓就在情理之中。其实如果产品仍然供不应求,需求仍旺盛,没必要为一点点的业绩波动担忧。

网友:我的水平也就是看报表的死数据,缺少全面分析

答:持续跟踪才能对企业了解比较深入

网友:今天423的表现,看来大部分人跟我一样的报表解读,从资金流看,机构也在减

答:其他人怎么看不重要,关键是独立判断,市场大部分人大多数时候总是错的,而且是短视的。

 

网友:2007年通胀期,券商/有色涨幅巨大,且时间较长,今年的通胀,也许又会是。。。,券商股在短短的半个月涨了80%,不到半天,主力资金流出近1亿

答:你关注的东西不要太多,否则会乱了自己的思维。只要想着自己的股票未来一两年能大概获得的收益就行了,市场永远都有无数各种各样的机会,但绝大部分都难以把握的。

另外所谓主力资金流出流进这样的东西完全没有价值,建议不要再关注。

这就是常常谈到的能力圈。

网友:慢慢来吧

答:对,只要你有这种心态就很好了,要改变习惯是需要时间的。其实如果你对企业有深入的了解,知道明年的业绩大概增长多少,股价将会到多少,那么其他任何 干扰因素对你而言都变得不重要了。就如告诉你在银行存钱,到明年给你30-50%的利息,那股价在中间如何走就根本不用操心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45

臉書最難纏對手 專賣網友行蹤

2011-2-14 TCW




Foursquare,中文稱為四方廣場,光看名字就知道和地理有關,不過這家「地點專賣」的網路公司,卻成為當紅社群網站龍頭臉書(Facebook)的眼中釘之一。

到底是什麼樣的公司,讓網路的當紅炸子雞都眼紅?

超吸金!吸引超過兩百萬家廣告主

簡單來說,Foursquare的核心服務,就是將社群功能從電腦移到智慧型手機上。使用者登入Foursquare網站之後,就能看到朋友去了哪、在做 什麼。二○○九年推出才三個月,美國知名網路部落格Mashable就預言它將成為下一個推特(Twitter),因為透過這項服務,不僅能讓他人知道自 己在「做什麼事」,更能讓人知道自己「在哪裡」。

廣告主對此最是喜歡,因為透過掌握消費者所在位置,更能精確掌握消費者習性與偏好,目前已經吸引了超過兩百萬家廣告主。

為鼓勵大家踴躍登入使用,每次將自己的位置登上Foursquare之後,都會獲得些分數,分數越高,就可以拿到更多的徽章,憑著徽章,就能享受鄰近廠家 的各式優惠。業者也可藉此發布優惠券、來客送禮通知,製作排行榜、提供推薦連結的功能,推出更多樣的服務及促銷,同時進行更深入的流量及顧客購物習慣分 析。

Foursquare的創意成功緊緊黏住用戶,很快就從一票新玩家中一躍成為定位社群網站(location-based service)龍頭一哥,並吸引雅虎(Yahoo)、臉書出價競購。不過,Foursquare並不為所動,臉書看苗頭不對,只得在二○一○年八月,火 速推出類似手機定位的「臉書地標」(Facebook Places)服務迎戰。

想出手機定位這個主意的人,當然不是池中物,Foursquare創辦人之一的克羅利(Dennis Crowley),其實在十一年前第一次創業時,就看到這樣的商機了。

當時他成立了「躲避球」(Dodgeball)公司,鎖定慣用簡訊及網路的大學生和年輕上班族,定為目標會員群,這些人若想呼朋引伴到簽約店家熱鬧一下,只須送出簡訊到躲避球指定的號碼,在通訊範圍內的會員朋友都會收到通知。店家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招來一批客人。

躲避球幾年間就在紐約走紅,然後迅速被移植到全美二十多個城市,包括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等,也因而吸引許多創投業者。當時克羅利還只是一名研究生,他 與其他夥伴對捧著黃金在門前排隊的專業投資人興趣缺缺,直到二○○五Google找上門,才讓躲避球「嫁入豪門」。

不過Google收購之後,卻無暇一一落實執行,許多創意甚至還被束之高閣。克羅利在兩年前看智慧型手機時機成熟,乾脆重起爐灶,成立了Foursquare。

成長快!每天新增二‧五萬名會員

Foursquare初試啼聲就引起各方矚目。天王部落客亞靈頓(Michael Arrington)投書力挺Foursquare:「Foursquare實力堅強,堅持下去,十年後你會慶幸這麼做。……你擁有改變世界的火焰,就放手幹吧!」

而在二○一○年八月,臉書推出地標服務幾天後,即遭《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踢爆系統漏洞百出,近三成美國使用者反制,反加速Foursquare的註冊會員數成長,二○一一年一月底已突破六百萬,每天以新增二萬 五千名的速度攀升。

美國理財投資網站Cake Financial創辦人卡本特(Steven Carpenter)觀察這一波網路創業,他定義臉書與Foursquare為「新媒體平台」,而且是「所有新創公司中,最難預測能否成功的類型,」因為 它們雖然是社群網站,卻是圍繞著新技術支援的體驗創建內容。

不過卡本特他說:「如果你能說服人們採用並消費內容,就可能以少少的創業資本,賺進一千萬美元;而且儘管規模小,贏者卻會通吃。」Foursquare讓 使用者隨時掌握朋友和家人的下落,還可以讓媒體策畫者及廣告主,掏錢建立新廣告形式,等於創新了消費者的行為與消費方式,後市可期。

Foursquare並沒有被成功沖昏了頭,為了凝聚更多人潮及錢潮,Foursquare持續在廣告中加入遊戲機制,會員每次登入合作商家的位址,不僅 會隨即通知親朋好友,還會贈送積分,而且設計出累計最高分數就能獲得「虛擬市長」頭銜的競賽方式,讓會員以行動證明對店家的支持。

還記得曾經紅極一時的廣告詞「什麼都有、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嗎?如果你還不信網路上無奇不有,這家「販賣地點」的網站,兩年就讓創投業者估計市值達二億五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七十二億元),或許會讓你徹底改變想法。

【延伸閱讀】Foursquare vs. 臉書Foursquare 成立時間:2009年 總註冊使用者:600萬 每日新增用戶:2.5萬人 活躍程度:平均每人每日簽到3-4次

臉書成立時間:2004年總註冊使用者:6億每日新增用戶:30萬人活躍程度:平均每人每週停留7.5小時

註:總註冊使用者統計至2011年1月;活躍程度統計為2010年度 資料來源:comScore、Wedbush Decision Metric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84

答網友問之30 孫旭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0s2fj.html

有網友問:

對於自由現金流的計算,有許多公式,我目前關注以下三個公式:

1 

自由現金流=息前稅後淨營業利潤+折舊+攤銷-資本支出-營運資本淨增加

2 

自由現金流=經營現金流量淨額-利息費用-資本支出(即:現金流量表中的:購買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長期資產現金支出-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長期資產現金收入)

3 

自由現金流量=經營現金淨流量淨額-資本支出(即:購買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長期資產現金支出-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長期資產現金收入)

 

以上三個公式中,我感到前兩個過於複雜,故採用了第3個公式。但對於第三個公式,目前存在以下問題:

 

1、「經營現金淨流量」是否與「息前稅後淨營業利潤+折舊+攤銷-營運資本淨增加」基本相當?兩者是否可以互相替代?有沒有出現明顯差異的可能?

 

2、「營運資本淨增加」是否就是把淨利潤調整為經營現金淨流量表中的「經營性應收項目的淨增加與經營性應付項目的淨減少」?

 

3、資本支出是否可以用「購買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長期資產支出-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長期資產收入」來近似代替?

 

4、此公式的適用性總體如何?能否大致估計出一家企業的歷史自由現金流而沒有大的偏差?

 

 

目前,我按照第3個自由現金流量公式,對興業銀行進行了估值,自認為選擇的參數相當保守,結果估值為253元,有些離譜,所以認為一定是哪兒出錯了。我反覆看了一下興業銀行的財務報表,發現興業銀行2010年 的經營現金淨流量為當年淨利潤的五六倍。細看「淨利潤調節為經營現金流」的內容,發現對經營現金淨流量影響巨大的主要是經營性應收與應付項目,正是這兩個 項目導致經營現金淨流量與淨利潤髮生巨大差異,由此我就懷疑是否經營性應收應付項目嚴重歪曲了對自由現金流量的計算,從而影響到自己對興業銀行的估值計算 結果離譜?對於這一問題,特寫信請教您,並將我的估值過程詳細列出來,供您參考。我對興業銀行的具體估值過程見附件,麻煩你有時間瀏覽一下。

我的回答:

從您提的問題來看,我猜您可能沒有系統地學過估值理論,建議您有時間補上這一課。我的回答是比較簡略的,不能替代您系統地學習。

1、             

第一個公式是公司金融學中的經典公式,其中折舊和攤銷的本義就是不用支付現金的成本和費用,因此,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來代替「息前稅後淨營業利潤+折舊+攤銷-營運資本淨增加」我認為是可以的。但是,請注意息前稅後淨利潤與淨利潤不同,前者包含了債權人的現金流,而後者不包括,這樣在適用貼現率的時候要有所區別。

 

如果兩個公式的計算結果有較大的差異(按理說不應該),那麼評估一下該差異是否會長期存在。

2、             

營運資本的增加還包括存貨的增加。

3、             

建議還是要考慮一下公司是否會用收購的辦法來擴充產能、提高市場佔有率。

4、              很難有完美的公式,我們使用公式的前提是要知道它可能在什麼時候出大問題。使用這個公式,如果少數股東權益較大,則會高估公司的股權價值。

至於對興業銀行的估值問題,竊以為以折現現金流法對銀行很難估值,這是因為銀行與一般企業的經營存在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家銀行大肆吸收存款,卻沒有放出多少貸款,則現金流表上反而會表現為較好的經營現金流,難道我們應該給其高估值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30

宅神發難、網友發火 統一終於道歉了

2011-7-4  TWM




 塑化劑事件發生一個月,捲入風暴的食品龍頭「統一企業」終於道歉!

五月二十三日塑毒爆發,隔幾天統一被證實包括寶健運動飲料、蘆筍汁以及LP33膠囊等多種商品中鏢,長期身為食品模範生的統一食品形象頓時瓦解。

之 後,統一連兩天在報紙刊登半版廣告,宣稱已主動清查原料,力求停損,卻反遭「宅神」朱學恆點名批判,指統一「說了半天,就是沒道歉!」「廣告裡面連一個 『錯』字都沒有!」宅神發難,網友發火響應,覺得大家每天生活離不開統一,不知誤吃多少塑化劑,卻換不到一個道歉,甚至醞釀在七月十一日(代表7-11) 罷買統一超商(7-ELEVEN)。

六月二十四日,統一召開股東會,總經理羅智先雖說將打造國家級實驗室,並將品保單位改隸總經理室直轄,但仍不鬆口道歉。一向「硬頸」的羅智先雖深知輿情不滿,但也怕一道歉就概括承受所有錯誤,砸了老招牌,模糊了統一「受害者」的角色。

不過,也許怕牽累集團金雞母統一超商,統一終於道歉了。隔天各報第三度刊出半版廣告,聲明最下方有一行致歉文字,理由是「未能達到消費者的最高期待」。遲來的道歉誠意是否足夠,就看消費者買不買帳了。

(林讓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71

回網友一問:應否持有資本策略(0497)

(謝謝讀者Dave的提醒,已把問題部分更正。)

今日,有一位數字IP先生「202.40.137.201」發問,問題如下,:

「而家497仲值吾值得持有? 黎緊的中期業績個人估計不少於6億, 即係相對昨年同期會增長5倍以上。P/E2倍幾, 每股資產淨值$0.52 , 派息都吾錯. 都吾知放吾放好?」 

我認為問題可分3部分作答:

1. 仲值唔值得持有? 
我認為值唔值得持有,應該問番你自己,你買這隻股票,應該最少要認識這隻股票比我多,你現在只是在找心靈慰藉,不應找我,應找六叔。

我個人只要控制好注碼,甚麼都好賭,但我認為此股老闆絕不是想股價好,只是想自己擁有的資產最大化,所以他就會不停無理地配股,好像之前發行那債券一樣,行使價只要那鄧普頓一行使,每股資產就會攤薄,再上次供股的原理都是一樣。

反過來看,如果間公司每股真是值當時的帳面值40仙的話,點解當年佢25仙都肯賣?反過來亦得知當時是不值這價錢的,現在贖回,只能肯定在老闆心目中最少值25仙吧。

故此買入此股的最大考慮是老闆是否因缺水,導致會無理地發行大量股票。由此認為小賭宜情即可,訓身就不必。

2.  黎緊的中期業績個人估計不少於6億, 即係相對昨年同期會增長5倍以上。P/E2倍幾...

關於公司中期盈利6億,因為之前天知先生已講過這公司的會計方法,其實只能靠買賣資產才能得到利潤,是無可能重估的,所以這部分盈利已看不到,已經輸了一截。

照上面所講,這公司如果要靠賣物業才能維持利潤的話,盈利就會不太穩定,下半年如果不賣物業的話,或者賣物業賺不到6億的話,這就有可能導致盈利斷層,所以用P/E這方法一定是不合適的。

要賣賺6億的物業,最少那物業都要值6億吧,它的物業又以商廈為主,在這個銀根緊縮的時候,有多少人能取得這麼多的按揭買下貴重的物業呢?所以很明顯的,盈利極有可能在下半年維持不下去。

所以以上半年的利潤乘2計算下半年的利潤,只會是大錯特錯,所以你話2倍幾PE完全是站不住腳。
3. 每股資產淨值$0.52

所以,我認為計算這公司資產的方法,應是計算公司資產值。根據天知先生的計算,每股資產值大約接近1元,而根據網友經詢問公司,及經筆者翻查2010年報後,公司在第4頁披露了公司每股資產值是1.05元,而在第111-112即披露了該公司物業的估值,可自行參考之

但是關於這估計,我也看過,我認為有道理的,但是該博客有一段評論的確非常值得留意:

「對我來說,要評估這間公司的價值非常困難,主要原因係買賣物業的交易雖然係該公司的主要業務,但考慮到公司的規模同所持物業的成本、數目,基本上每一單物業買賣的性質都好似「非經常性收入/虧損」一樣。在物業買賣盈/虧不確定及物業買賣出現的timing不確定的前題下,我無法就該公司長期績效作出合理的推斷,亦導致我沒法評估公司的內在價值。

當然,值價投資的核心係「安全邊際」,如果做投資決定時有非常大的安全邊際,某程度上,投資者可以容忍自己「某程度上」的無知。就是說雖然我無法評估資本策略的內在價值,但如果其股票的市場價格相對某些可知的價值(e.g. 清算價值)有大幅折讓,我就可以容忍我對公司內在價值那「某程度上」的無知了。不過,前題係我對其那些所謂可知的價值(e.g. 清算價值)不可以太無知。

所以,如果你連最基本連不重頭由這家公司應有的物業的估值計算起的話,並按他們的會計方法,只憑帳面說它值52仙就認同的話,我就覺得你太無知。況且,在計算了公司值這個價錢後,這些物業公司因為缺乏流動性,所以應恰當地為這些公司打上20-30%的折讓,才算真正了解公司的價值。

4. 派息都唔錯

派息都唔錯,個人定義來講,即是派息良好且持續。

就派息好來講,如果約3%的股息算高,很多公司真是非常高股息,所以這算不算是好呢,我認為不算。

就持續派息評論來講,一間公司會穩定地派息,必需有以下三個原因的,業務穩定、財務情況良好、沒有重大資金需要。

先講業務穩定,按照最新的業績來計,看來業績都唔錯,但其實營業額的絕大部分只是出售物業,其中出售上海的盛幫大廈佔13.6億,佔當中的大半,另外出售易通大廈及模漢大廈佔6億,佔其中超過20%,這已佔公司營業額的大半。

剩下實際穩定的業績只是大約2.7億租金收入,但這個金額會隨其出售物業會不斷變更,故此,這家公司業務不算穩定。

然後講財務情況良好,這家公司的財務情況看來算是不錯,但是還是有淨銀行債項,還不是算得上特別安全,何況如果物業大跌,這間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是看不出來的,所以要抱著一些保守的態度。

再講有重大資金需要,因為資本策略的經營模式關係,他是需要不停購入物業,然後翻新出售,況且要維持業績,使別人認為他們有足夠投資價值,仍需要把累積的資金不停購入物業出售,以報出一個不錯的業績,所以這家公司應在未來一段不短的時間仍有重大的資金投入。

所以這公司整體來說,雖然在好景時,一時三刻可以保持到派息政策,但亦因為市場不停變化,若好像金融可能突然停止或大減派息也可以,故這肯定不是一個穩定的派息政策。

在高派息也穩定派息也沒有的情況下,這算不算是派息也不錯,已經非常清楚。

總的來說,我還是認為這公司不適宜訓身購入,況且有更多更好更折讓,作風更好的公司值得留意,但是為了保存一點私隱,請自行發掘吧。

延伸閱讀:

1.2009年發行可換股債的背景:

a. 2009年中期業績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228/LTN20091228218_C.pdf

b. 2009年發行之票據及2011年之贖回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116/LTN20091116395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419/LTN20110419699_C.pdf

2. 最新公司年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705/LTN20110705036_C.pdf

2. 天知先生評論該公司價值的博文

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15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62

與網友評論關於資本策略(0497)的問題

今日有兩位網友 61.15.60.138及 Dave 向筆者提出一些善意的建議,其評論如下,筆者只作少量評論:

(1) 關於該公司去年的業績的評論澄清:

筆者已按照Dave的評論更正上文: 

「關於「按照最新的業績來計,看來業績都唔錯,但其實營業額的絕大部分只是出售物業,當中有約75%只是出售國衛大廈入帳」有誤,以下為業績的主要來源: 

1. 上海的盛邦大廈(11億人民幣,約13.5億)

2. 尖沙咀的Gi Mall(4億,即之前周星馳的比高集團(8220,前華索國際、帝通國際)出售之物業)

3. 上環的易通商業大廈(2億)

4. 另外金鐘國衛中心入帳既有4萬平方呎,大概4.5億, 所以出售國衛只佔其中既18.5%」

(2) 關於下年業績及該公司物業的入帳問題:

Dave:

「己公佈將於上半年入脹既有:

1. 模漢大廈(13.8億)

2. 國衛中心部分銷售(不肯定,大約3.5億),

3. 美國銀行中心(大約1億) 

4. The hampton 住宅銷售收入(未計算)

假設佢租金收入係拎黎扣燈油人工, 盈利大約8億,加上下半年國衛再有7億銷售收入,以及賺約3.5億, 全年一年未扣稅賺11億,如果而家個股價唔升,市盈率大約係2倍,如你所說,PE無咩意義, 計黎無謂。」

61.15.60.138:

「497的中期業績有6億以上的主要原因係呢間公司的入帳模式決定的, 如去年賣的AXA大廈, 就分3個季度入帳,是根據資料策略去年所出售的物業入帳情況而得出的。即已經出售了相關物業, 只是入帳到那個季度/全年業績的問題。」

筆者:

我知道下期業績基本上一定好,但是未來呢?按照公司會計處理方式,是需要不停購入及賣出資產,才能錄得利潤,但是如果他能高價售出物業,那區的物業就會上升,故尋找平價的物業會更困難,可能會接火棒,影響利潤。

照我所知,香港的物業市場幾年總有一個低潮,如果他當時心雄,多購入幾個物業,當低潮時,物業跌價低於按揭價值,被銀行催收借款,被迫要賤價出售物業,這就導致骨牌效應,所以他要積極尋找資金來源,不停地宣傳自己公司,方便公司集資,以使公司財務沒有大問題。

(2) 關於公司的資產值:

天知先生:

「市場先生一般會對物業投資股給予一定的折扣,但一般的物業投資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是每年經重估的,照道理說是公平合理。而本策略的資產負債表是只反映成本,而成本對真實淨資產值已有相當的折扣,而市場先生竟錯誤地再給它一個相對資產負債表的折扣,這個折上折使我們價值投資者有了相當好的投資機會!各位會計師﹑分析員﹑價值投資者,我這樣說對嗎?至於資本策略的真實淨資產值是0.95元(按: 筆者根據公司回應所稱引錄年報,資產值約1.05元),清算價值是0.47元。」

61.15.60.138

1. 淨資產值就是資產減負債,很好理解, 但「清算價值」 是指什麼? 如果是淨資產值不準確而打個折扣,「淨資產值是HK$0.95﹑,清算價值是HK$0.47」 這折扣也太大了吧。

筆者:

a. 清算價值可參考香港繁體版證券分析第3本,內中已有詳細的解釋。

只怪你平時不多看投資書藉,在下面得知,你還不看年報,在不了解的時候,為何還要買股票,還要用一些價值投資的分析來看股票,更適合的,應該用止賺止蝕。

b. 折讓的確不少,但比較這兩位同業A同業B,前者股東有新鴻基地產,後者10年來並無集資。兩家公司派息也穩定,折讓也有你提及的該公司的比例,作風亦遠較這公司好,為何不留意這些股公司,走去挑戰自己? 投資沒有難度分的。」

2. 一般地產公司已經在每年的公平值上反影了資產價格的變動.而政府的政策和樓市的周期亦會對所有房地產公司一樣, 何解指497的風險比別的地產公司高? 

筆者:

因為他投資的是商廈及豪宅,其他發展商投資的是住宅,你可以不做生意,但可以沒有物業住宅,特別是賤價物業,所以周期性來說,資本策略物業的波動應較高。

(3) 轉營為發展商的打算

公司亦積極購入地皮, 如參與九龍塘的地皮拍賣, 參股銅鑼灣的地盤開發等, 都不是純炒樓行為。

筆者:

你說得很好。該自行參考其銅鑼灣的合作夥伴是哪家上市公司,其屬於殼王系,該系作風又是如何,我不作評論,他跟埋這些人,又如何是好公司。

(4) 其他物業重估值不及這公司?

既然一般地產公司是每年按公平值來評估資產淨值,市場再打個折扣在股價中反影,那麼這公司沒有按每年按公平值來評估資產, 只按買入價, 但市場卻根其他類似地產公司打同樣的折扣, 這的確是給投資者更好的入市機會。

筆者:

你認識公司太少了,我舉的是其中兩家有重估業績的公司,只不過它沒有大宣傳,你就看不見,可見你對股票之缺乏認識。

(5) 主席的人格

「至於鍾楚義的人格問題, 是否老千等,真的不好說, 或許2個都是破產,從他這幾年的眼光和今年的派息來說,回報都不錯。

他跟英皇鐘錶珠寶(887)的老闆比較, 我情願相信鍾多一些, 真的不好說,從他這幾年的眼光和今年的派息來說回報都不錯。

 

如我去年以$0.2入英皇鐘錶珠寶(887),因人人都說他是老千$0.5就出了, 現在已經升到$1.65元了,所以最重要是有業績支持。

筆者:

a. 根據資料,你是沒可能在去年以20仙買到英皇鐘錶珠寶,據資料所得,這價最後出現在約2009年10月。

b. 無錯,一家公司最緊要業績,但如一家公司有不停的集資需要,股價亦只會在區間徘徊,如同時經常集資和之財務情況差不多的太平洋恩利(1174),但英皇鐘錶珠寶是先收錢後付款,財務情況會好一些,最大開支是開新鋪,但這情況是預料到的,所以只是減慢開鋪速度,加上市場的情況不斷轉好,業績會爆發性增長。

c.楊先生同系有幾隻股,例如超越集團(147,前新系集團、鷹馳實業)、英皇資訊科技(283,前松日控股)等,在科網時期騙了一大筆錢後,在2004年好像作風已變,除了中國3D數碼(8078,前英皇娛樂)因經營不佳賣殼外,實業股方面不停讓人賺錢機會,所以我會信楊先生多一點,但鍾先生近期在意馬國際(585,前寶途國際、IMI Global)的表現,以及他和這些人人作,我個人不抱信心。

(6) 集資攤薄問題

筆者之前說「反過來看,如果間公司每股真是值當時的40仙的話,點解佢25仙都肯賣?反過來亦得知當時是不值這價錢的,現在贖回,只能肯定在老闆心目中最少值25仙吧。」

61.15.60.138稱:

「當初0.25配股給鄧普頓被指賤賣資產, 照理現在底價贖回以免現有股東被灘薄,何以又被指成『每股資產就會攤薄,再上次供股的原理都是一樣。』
本人只是一個小股民,沒意務翻。因沒錢炒樓,看到497的炒樓及投資眼光不錯,不如買他的股票等於間接炒樓。估計目前商業樓市行情應有一段時間行情, 怕是老闆心術不正。」

筆者:

1. 為何你是小股民就沒義務翻,你是有義務的,只是你不懂,所以才這樣說。

2. 投資眼光不錯還有我上面提及的公司,他們沒有多賣過物業,如果物業市道是保持良好的話,他們為公司省下不少交易開支,這對股東不是更加有利嗎。

3. 心術不正我不敢評論,最少也是急於求財,所以會有時「賤價」發售股票,保持流動性吧。財技本無善惡,只視乎他點用,但現時以公司財務情況,應該暫時不會過分使用財技,但因為他只要規模最大化,所以每股多少錢集資根本就不是問題,只要保持知名度,維持集資能力則可,就是現在的情況。

附錄:

公司董事簡士民回應 61.15.60.138之妻子為何要採用這種會計方法,在下面已有詳細解釋,主要因為害怕讓其他賣家知道價格,讓人認為資本策略賺大錢,使為他本人買貴貨,也不想讓別人知道出售作價太高,未來獲利會更困難,這和筆者上面的憂慮相若。

另外,公司亦引錄公司年報已述及公司價值為每股1.05元,但我認為需要略打折扣。

「The Yahoo blog is fairly accurate. Essentially it explains the reason why CSI is not required to disclose certain transactions under the Listing Rules (and the comments in realblog against CSI for breaching listing rules and using “financial skills” are, in my view, unfair due to the writer’s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how CSI do its business).

Apart from Listing Rules, there are usually commercial reasons for not announcing/publicizing the details of CSI’s property transactions.

For example, when we are selling individual floors of a building, after the signing of the sale and purchase agreement for 1 floor, we might not want prospective buyers of other floors which we have been talking with to know exactly the price we have sold that 1 floor.

Another example, say we have sold something in TST and were looking to buy another property nearby, we may not want the market to know the price we have sold since this may make the other property which we wanted to buy more expensive.

Also, sometimes when we make a lot of profit on a property, if all the newspaper were to publicize “CSI made massive profit….” this may affect the buyer’s sentiment and it might make him feel that he has bought the property too expensively from us, and may then default and not proceed to complete the sale.

Finally, a buyer of our property may for his own reasons default and not complete the purchase from us, and if this purchase and subsequent default was publicized, this will affect CSI’s ability to sell that property later.


In short, I understand that a lot of shareholders would like to see “good news” from the company as often as possible. However, from the management’s point of view, the company’s business and profitability are of course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and a careful balance is required. Hopefully by delivering good financial results and bottom line profit our shareholders can understand and accept our strategy.

Finally, Yahoo blog’s writer has mentioned at the end of his blog that CSI should disclose our “revaluation surplus”. In our latest annual report we have actually done so, and under the “Asset Value” section on pages 3 to 4 of our annual report, we have stated that our unaudited NAV per share (as if properties are stated at open market value) is HK$1.05 per share.

I hope this helps.
Regards
Simon Kan
Executive Director
CSI PROPERTIES LIMITED (HKSE Code: 0497.h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68

答網友問之41 孫旭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dudl.html

答網友問之41

有網友問:

老師,您好,向您請教個會計問題,還望百忙中給予答覆。最近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發現:在資產負債表附註中的存貨賬面餘額的差額(年末存貨賬面餘額-年初存貨賬面餘額)與現金流量表附註(將淨利潤調節為經營活動現金流) 中的存貨變化有時一致,有時不一致。例如三一重工2010和2008一致,而2009年不一致。有兩個疑問:1.這種不一致,是不是由於存貨賬面餘額的差 額包含付應賬款,而現金流量表中存貨變化只是真金白銀的支出?2.如果問題1成立的話,那麼二者一致的年份(2009年)意味著企業現金支付存貨成本,這 好像又不太可能。

我的回答:

從問題1來看,您對會計原理的掌握還欠火候。存貨賬面餘額與是否付款無關。

資產負債表中存貨的變化與現金流量表不同,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合併會計報表範圍的變化引起的。(可參考答網友問之39

    具體到三一重工2009年的報表,我懷疑報表的準確性。資產負債表顯示存貨減少,現金流量表顯示存貨增加,而合併範圍又是增加了4家重要子公司,同時沒有資料表明有子公司退出合併範圍,我不大清楚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