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盛粮油案:左手倒右手的交易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0712/02165084569.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3

王伟深陷上海商业地产成引发中盛粮油案导火索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0722/02402338898.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2

中盛粮油案或涉三宗罪:盗窃合同诈骗非法集资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ture/fmnews/20080820/01555216182.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6

[股]906糧油包裝 味皇


http://realblog.zkiz.com/lgaim/12420

中糧包裝上市我等左好耐,當然我有抽,繼中行同工行後第3次抽新股

研究展鴻時我已經知道中糧包裝了,雖然我買展鴻以失敗收場,展鴻改名為中國包裝之後仲執埋粒添,但我沒有因此對包裝行業產生偏見

呢度分享一篇有關金屬包裝行業的文章

http://www.tech-food.com/kndata/1010/0020679.htm

中糧包裝係金屬包裝的龍頭,但一年只有幾十億營業額就令人大失所望,而且純利只有1億幾似乎有愧於龍頭之名,展鴻一年賺的並不比糧油少幾多...雖然後來證實了由德勤核數的展鴻報表都是假數,但也說明了中國的金屬包裝行業的容量似乎比想像中少得多

講返公司本身,固定資產10億,對應4億毛利,即係40%,之前兩年係35%同49%,說明製罐的設備幾值得投資,增值率起碼35%以上,今次集資10億,幾乎全部用於買新設備,按35%計,投資完成後固定資產達20億,對應毛利7億左右

但是佢存貨水平很高,4億毛利,但是存貨已達5.6億,用返營業額計,存貨為營業額的17%,20%,19%,存貨少量改變已足以令盈利有重大改 變,08年存貨水平減少會令盈利上升,09年6月存貨水平至減少至3.9億,是否故意?若3.9億的存貨是合理的話,以前的水平就太不成體統,若以前的水 平叫正常,咁糧油上市後就要立即補貨了

另外糧油的應收賬由2.8億增至6.9億,一直有增加,但應付賬卻在08年時有所下降,09年也低於07年的水平,06年應收賬是應付賬的75%,07年69%,08年99%,09年113%,同存貨一樣出現異常變化

糧油的欠債奇多,並不像一間財政保守的公司,當一間公司一年只能賺1億幾時,卻拥有8億幾的債務就知有問題,公司的資產本來就不多,到底是誰要佢借咁多錢?

現金流方面,並不如損益表所示,損益表的純利分別為6900萬,1億,9800萬,而現金流表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為1800萬,1億,-5300萬,如果用於還債似乎相當無力,而且稅都係損益表同現金流表相差較大

因此要買糧油用於"投資",起碼過幾年先

我打算抽中就即刻放,如果以後有幾會跌到資產值以下先再買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30

粮油巨头集中上马“米糠油”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4/337987.html


括北大荒(600598.SH)、中 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储粮)、中粮集团在内的多家粮油巨头都在近期不约而同地上马米糠油加工项目,试图通过“变废为宝”,以缓解目前国内粮油生 产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中国粮油学会副会长王瑞元表示,水稻胚芽、玉米胚芽、小麦胚芽一直以来在国内都是被当成废弃物或作饲料,如果拿来榨油,将缓解食用油大量依靠进口大 豆的状态。根据理论估算,全国水稻和玉米胚芽如果全部利用,产油量将达到600万吨,约相当于3000万吨大豆,益海嘉里等粮油巨头正加紧进行谷物胚芽资 源的产业化尝试。

据了解,目前北大荒米糠油设计年产量为1.2万吨,中储粮年生产能力0.45万吨。据王瑞元介绍,国内目前米糠油的生产能力在10万吨左右。

在玉米胚芽方面,2009年12月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玉米油(01006.HK)的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玉米产量接近1.6亿吨,产生的胚芽理论 上可以生产约400万吨玉米油,而实际上目前的使用率还不到10%。

但国内粮食加工企业高度分散,不成规模,导致成本高企,是制约谷物胚芽资源产业化的主要困难。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谷生产国和消费国,2009年中 国稻谷产量为1.93亿吨,约占世界产量的1/3,每年因直接使用稻谷及其制品而耗用稻米约1.4亿吨,稻谷加工出糠率平均为7%,按照理论计算,中国年 产米糠超过1000万吨(1.4亿吨×7%),王瑞元表示,米糠的出油率为15%左右,因此理论上每年可生产近200万吨的稻米油,折合成大豆的话,是 1000万吨左右大豆的产油量。

如果将国内的水稻胚芽和玉米胚芽全部加以利用,生产的食用油总量将达到6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吨大豆的产油量,而2009年中国大豆的产量在 1600万吨左右,进口了4000万吨以上的外国大豆。

益海嘉里集团副董事长穆彦魁表示,以全国1000万吨的米糠为例,如果全部利用可以生产200万吨的米糠油,这部分食用油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土地,但 是可以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虽然产业化前景广阔,但王瑞元坦承,要将理论数字变成现实产能还有很多困难,他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生产米糠油,需要上马米糠膨化装置, 一套这样的装置至少要20多万元,大多数米厂承受不了这个成本。”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米糠油所需的米糠来自米厂,而国内75%以上的米厂是日处理稻谷能力小于100吨的小米厂,20多万元的米糠膨化装置对小米厂来 说费用过高;而要将分布在各处的小米厂的米糠收集起来,并且保鲜,也是一个大难题。王瑞元建议,对于生产谷物胚芽油的企业应该给予补贴,比如每斤补贴1 元,鼓励企业利用这些以前被视为“边角料”的食用油资源。

东北一家食用油企业的负责人则认为,发展谷物胚芽油成本较高,目前只适合做一些功能性的营养用油,要保障国内食用油安全,还是需要大力发展国产大豆 产业。他同时表示,今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在2009年减产后将进一步萎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80

外資糧商輿情:糧油操控手之辨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8/1OMDAwMDIyNDg1OQ.html

早在2009年,來自新加坡益海嘉裡就已經啟動了赴港上市的計劃,並在當年7月遞交了申請。但兩年過去,其在中國上市的目標依然遙遙無期。

本報記者獲悉,益海嘉裡並沒有放棄上市計劃,只是更傾向於在國內A股上市,以便為其轉變為一家「中國公司」尋找突破口。

但是,這樣的算盤卻並非容易,尤其是隨著糧價不斷上漲,越來越多的人將矛頭指向四大外資糧商——ADM、邦基、嘉吉和路易達孚。

作為ADM持股的外資企業,益海嘉裡自然無法迴避上述指責,而且由於旗下小包裝食用油品牌「金龍魚」佔據了國內同行業市場第一的份額,益海嘉裡被冠以「外資糧油寡頭」的稱號。

值得注意的是,益海嘉裡正在試圖將其在食用油市場的「成功模式」複製到糧食市場,其所面臨的「操縱糧食價格」的指責越來越多。

「金龍魚」擺尾漲跌潮?

去年年底,面對不斷高漲的糧油價格,國家發改委率先約見了四家食用油龍頭企業,要求四家企業的小包裝食用油4個月內不漲價。益海嘉裡是被「打招呼」的唯一一家外資企業。在過去幾年,食用油的每次漲跌潮中,益海嘉裡的「金龍魚」均游弋其中。

一個例子是,2009年5月中旬,在食用油價格持續低迷之後,金龍魚率先對旗下部分小包裝食用油產品的出廠價格進行上調。

儘管益海嘉裡將此次調價解釋為原料價格上漲所致,但業內人士還是認為,金龍魚是通過提價刺激銷售。

類似的經歷曾多次發生,即使是金龍魚宣佈因成本下降而下調部分產品價格,仍能讓食用油市場掀起波瀾。

一種流傳於市場上的說法是,益海嘉裡旗下的「金龍魚」小包裝食用油佔據國內市場40%-50%的份額,並帶來它在定價方面極大的權力。

金龍魚給記者提供的一份由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所做的2008年食用油品牌市場佔有率的調查報告也顯示,「金龍魚」排名第一,實際佔有率為30.83%。而益海嘉裡的另一品牌「胡姬花」排名第五,佔有率為4.84%。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內食用油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食用油漲價「不是供求和貨源的問題,而是油品被一兩家企業給壟斷了」。

業內人士認為,中糧和益海嘉裡是目前國內食用油最大的兩家企業。一般而言,益海嘉裡相對具有原料優勢,市場敏感度較強,一般會率先發出漲價的訊號。中糧則會在益海嘉裡發佈這類信號後一兩天後做出價格上的反應。在這兩家巨頭做出漲價的舉措後,國內其他企業才蜂擁而上。

「現在食用油這兩家企業做得最大,他們不調價,其他企業也不敢行動。」

麥田裡的觸手

而繼食用油之後,益海嘉裡最近幾年開始在下游小麥粉市場迅速複製金龍魚食用油的成功模式。在很多麵粉加工企業眼裡,去年以來小麥價格一路高歌,益海嘉裡的大規模收購正是誘因之一。

「他們(益海嘉裡)在全國各處收購小麥,需求很大!」去年夏天,一位國內麵粉加工企業的負責人曾告訴記者,麵粉加工利潤薄弱,而為了搶購小麥,益海嘉裡不惜賠錢加工銷售。

這位負責人透露,為了獲取原料,益海嘉裡收購小麥價格一般均高於國內企業。另一方面,目前小麥加工行業利潤薄弱,而為了快速開拓市場,益海嘉裡又將部分產品低於市場價銷售。「他們主要是戰略性投資。」

長 期關注益海嘉裡的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益海先後在山東慶云、武城、嘉祥、滕州等地與當地政府合作投資建立或併購倉儲貿易企業,股權比例通常為益海與當地 政府各佔60%和40%。此外,益海嘉裡還在河北一些地區自建糧食收儲庫。有消息稱,益海嘉裡今年開始直接委託主產區的一些私營糧食收購企業、糧食系統改 制剝離的糧庫等收購主體,代收代儲小麥。

「益海嘉裡試圖在河南、河北、江蘇、安徽、山東等小麥主產區的部分縣市複製油脂及稻穀加工業務向源 頭延伸的成熟運作模式,即設立種業公司,構建從種子研發、良種推廣、訂單種植、訂單收購一條完整鏈條;另一方面,在小麥主產區以股權投資、固定資產投資、 委託當地私營糧食企業等形式構建收儲網絡。」上述關注益海嘉裡業內人士表示。

但益海嘉裡認為「搶麥」是一種誤解,它表示,相比今年中國小麥 總產量高達1.14億噸,至今益海嘉裡收購量不足0.52%,佔比非常小。而且主要是掛牌收購。當小麥價格超過1.01元/斤之後,益海嘉裡就停止了收 購。而在益海停止收購之後,小麥價格又一路上漲到1.05元以上。

外資糧商的尷尬

事實上,自2008年以來,以益海嘉裡為代表的跨國糧商在糧油領域的重兵囤積之勢,以及壓榨過程中使用的進口大豆對國內的衝擊,使得國內輿論對其在中國壟斷佈局所帶來的糧食安全問題的擔憂不絕於耳。

2008年9月,國家發改委出台《促進大豆加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限制外資大豆加工企業的發展,扶持民族大豆加工企業。

在此背景下,此前向前來投資、兼併工廠的益海嘉裡紛紛拋出橄欖枝的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時也開始心存顧慮。也正是因為遭受到這樣的阻力,益海嘉裡也開始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發展大豆加工以外的項目之上,如麵粉與大米加工業務。

2009年6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關於做好2009年油菜籽收購工作的通知》中首次規定企業可以參與托市收購,並發布了油菜籽托市收購企業名單,在這份多達100多家企業的名單中,沒有一家益海嘉裡的公司。

「我們很想參與收購,也和當地糧食局的人都表達過願望,但被告知這次托市收購外資不能參與。」益海嘉裡一位內部人士很無奈地告訴記者。

事實上,包括「豐益國際斥資30億美元收購東北大豆」等傳言也在最近幾年此起彼伏,並被指為威脅國家糧食安全。

中儲糧總經理包克辛就曾提醒說:「跨國糧商掌握了中國植物油銷售的終端渠道,然後他們再建立或收購小麥粉廠、大米加工廠,用植物油的銷售渠道進入糧食消費市場,這就給我國糧食流通帶來極大風險。」

於 是,以益海嘉裡副董事長穆彥魁為首便考慮向益海嘉裡更高層建議,運作益海嘉裡在國內A股上市一事。在穆彥魁看來,益海嘉裡在國內上市,融資並不是主要目 的,而在於上市之後,益海嘉裡便能順理成章變身成為一家地地道道的國內企業,擺脫掉「外資」的稱號和限制,也是實現益海嘉裡在華業務進一步擴張的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94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外媒危言聳聽,小麥進口並未激增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447

華爾街見聞此前報導,路透報導稱由於成長期的霜凍和收成時期的雨水造成的影響,中國的小麥收成損失可能比預想得更嚴重。路透對農民的走訪及分析師的最新預估均表明,天氣因素可能導致中國北方最多有2,000萬噸小麥不適合供人食用,約佔16%。這將是之前所報導損失規模的兩倍。

路透報導稱浙江導致中國大幅增加小麥進口:

美國農業部上週四將2013/14年度中國小麥進口規模預估上調至850萬噸,上一年度為320萬噸。但海外交易商和分析師預計,2013/14年度中國進口規模可能突破1,000萬噸,超越同期埃及預計900萬噸的進口。中國分析師和交易商預計的國內短缺數量低於海外分析師的看法,他們估計的小麥總進口量也較少,在500-600萬噸左右。因為他們預計符合中國意向價格的美國軟紅冬麥有限。中國還可能通過動用庫存來滿足一部分需求。

對於路透的報導,上證報記者從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獲悉,近一階段全國部分地區強降雨天氣雖然對我國小麥供應造成了一定影響,但我國小麥進口並未出現明顯增長。

上證報的報導援引一位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人士的話表示:「USDA的報告只是一種推測,而且是對2014年的進口量進行預估。目前就判定中國明年的小麥進口量,還為時過早。實際上,今年1-5我國的小麥進口量僅為117.77萬噸。6月底我國是對外採購了一批小麥,但進口並未出現明顯增長。」

上證報記者還致電河南省農業廳,一位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6月以來河南部分地區的確遭受了強降雨天氣,但災情並不嚴重。而且部分產區的小麥在降雨前就已經收割入倉。「雖然目前還沒有確切數據,但說河南1000萬噸小麥因暴雨無法儲備,肯定是不準確的。」

上述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人士表示,我國今年夏糧總產2638億斤,比2012年增產39億斤,實現了創歷史的「十連豐」。其中河南夏糧播種面積8090萬畝,畝產量799.8斤,總產量647.04億斤,比去年增產9.84億斤。「夏糧豐收這麼多,暴雨影響並不大,總體看我國下半年至明年,小麥進口不會呈現大幅激增。」

該人士還稱,要防止國際上一些機構或者國際炒家,別有用心地發佈一些中國糧食的需求數據,影響中國糧食進口商的判斷,在高價位買進或者下訂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34

中國糧油控股(00606):海外收購序幕來開,期待涅槃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262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27 10:31 編輯

中國糧油控股(00606):海外收購序幕來開,期待涅槃
作者:朱昉晨


公司簡介

中國糧油控股有限公司是中糧集團成員企業,致力於成為農產品加工行業、生物質能源和生物化工產業的領導者,成為中國快速增長的食品行業的一站式原料提供商。公司從事油籽、生化及生物燃料、大米、小麥及啤酒原料的加工及銷售業務,主要產品為植物油、燃料乙醇、澱粉、甜味劑、大米、面粉、面條和面包、啤酒麥芽及動物飼料等。




業務分析

油籽加工業務

中糧是國內最大的植物油和油籽粕生產商,主要品牌為福掌櫃、四海、喜盈盈、谷花。2013年中糧銷售植物油358.8萬噸(+23.9%),油籽粕540萬噸(-14.2%),實現收入575億港元。

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將繼續支撐居民對蛋白的終端需求,在禽類規模化繁殖的前提下,油籽粕有望迎來較大需求增長。而隨著國家食品安全監管日益成熟,中糧的高品質產品有望引來溢價,故此公司看好未來油籽加工業務的發展。








上遊來看,大豆進口數量近年來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對應著中糧下遊產品植物油銷售數量的增長;而對比大豆原材料價格和豆油、花生油價格發現,花生油價格相對比較平穩,而豆油卻持續走低,然而大豆價格在2013-2014年間並無出現線性下跌的走勢,作為中下遊的中糧勢必在油籽加工業務方面毛利率下降明顯,2010年中糧公布年報顯示油籽加工業務毛利率為1.7%,此後並未披露該業務毛利率,我們估計該業務目前毛利率會在0.8%-1%左右。2014年公司錯誤預判大豆走勢,在年初高價進口了大量大豆,然而下遊豆油價格持續走低,且期貨套保系統並沒有對沖風險,所以引起了凈利潤7.75億港元的虧損。

生化及生物燃料業務

2013年中糧生化業務收入89.65億港元,同比增長2.7%。玉米澱粉銷量145.5萬噸(-9.3%),甜味劑銷量57.8萬噸(+64.9%),不過玉米澱粉需求沒有明顯增長,故此價格依舊低迷。甜味劑受蔗糖價格下跌影響,價格一路走弱。

生物燃料業務收入65.491億港元,其實燃料乙醇銷量41.7萬噸(+13.3%),無水乙醇和食用酒精銷量18.3萬噸。

隨著汽車保有量迅速增長(截至2014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64億輛,其中汽車1.54億輛;機動車駕駛人突破3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超過2.46億人),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爆發性增長,燃料乙醇將迎來需求加速,公司看好未來燃料乙醇業務的盈利能力。

玉米澱粉方面,上遊的玉米產量增速明顯,超過消費量,將壓制上遊玉米價格;而從卓創農產品價格指數方面可以看出玉米澱粉自2015年起上升明顯,使得玉米加工的中糧能兩頭收益,提升毛利水平。甜味劑方面,上遊的白砂糖和下遊的甜味劑價格都有所回升,漲幅類似,能保持原毛利水平。燃料乙醇方面,雖然公司看好新能源車爆發增長帶動燃料乙醇需求,不過目前以燃料乙醇作為汽車燃料並不是我國市場主流,故此燃料乙醇的未來需求增長存在不確定性。該業務總毛利水平預計維持在10%以上。

大米加工及貿易業務

中糧是中國最大的大米供應商,出口商及進口商,旗下有福臨門、五湖、金盈等品牌。2013年中糧大米業務收入77.449億港元(-12.7%),內銷108.1萬噸(-29.3%),外銷28.9萬噸。值得一提的是,受惠於產品結構優化及工廠運營成熟,毛利率從6.2%上升至8.3%。

中糧大米占據市場份額5%左右,雖處於行業領先地位,但遠未形成控制力。公司計劃豐富銷售渠道,進一步加大市場份額。同時公司希望通過高端品牌“福臨門”來提升業務業績








大米方面,早秈稻價格上升明顯,而小包裝大米和粳米價格卻沒有相對程度的上升,所以預計中糧2015年在大米毛利率方面會有所下降,預計在8%左右。銷量方面在2013年後國內大米消費量出現明顯上升,故此2015年中糧在大米方面收入有望迎來一定程度的提升。

小麥加工業務

中糧是中國最大的小麥加工商,銷售面粉、幹面、面包等產品,旗下品牌為香雪和福臨門。2013年得益於小麥價格上漲和需求增速,公司收入85.602億港元(+45.7%),面粉銷量177.1萬噸(+36.7%),幹面銷售上升30.3%,面包銷量上升16.9%。

小麥業務方面擴充產能,新建工廠是公司的工作重點。未來成本消耗與產品結構優化將得到改善,同時公司將發揮面粉與下遊業務的資源共享優勢,來鞏固行業的領先地位。

小麥加工業務方面,小麥價格持續走低,而小包裝面粉以及標準面粉價格創出歷史新高,預計2015年中糧小麥加工業務方面毛利可達到12%-15%左右,銷量方面近年來中糧銷售渠道拓寬,2015年銷量有望達到180-200萬噸的水平。

啤酒原料業務

中糧是中國領先的啤酒原料供應商,主要從事麥芽生產與銷售,內銷與銷往東南亞地區。2013年公司收入21.701億港元,麥芽銷量49.5萬噸。公司通過發揮供應鏈優勢,提升運營效率,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保持行業較高毛利率。

公司認為未來啤酒消費將向中、高端升級,對高品質麥芽的需求將使公司的業務如魚得水。

啤酒原料方面下遊的啤酒產量方面保持平穩,且公司預期的中、高端啤酒市場還未成熟,故此上遊麥芽價格可能波動較小,該業務保持原毛利水平15%。


公司大事

2014-10

中糧集團聯手厚樸基金、國際金融公司、淡馬錫、渣打私募股權投資等財務投資人進行聯合投資,收國際糧商荷蘭尼德拉、來寶農業51%股權,中糧集團與跨國投資財團的投資比例為60%:40%,由中糧集團控股。兩次並購完成後,中糧集團資產超過570億美元,營收合計633億美元,倉儲能力1500萬噸,年加工能力8400萬噸,年港口中轉能力4400萬噸,年糧食經營量1.5億噸。

荷蘭尼德拉收購價格:約14億美元
尼德拉1920年成立於荷蘭鹿特丹,是全球知名的農產品及大宗商品貿易集團,年銷售額超過170億美元。目前尼德拉在18個主要進出口國家從事當地分銷和國際貿易業務,產品銷往全球60余個國家。其優勢在於在南美糧源的掌控能力,和種子業務的核心技術

來寶農業收購價格:16.4億美元
來寶農業是過去15年全球成長最快的糧食企業,從通過收購全球谷物貿易公司Andre&Co亞洲業務起家,已經逐步建立起具有縱向一體化、完整產業鏈的商業模式和覆蓋阿根廷、巴西、烏拉圭、巴拉圭、中國、印尼、南非、烏克蘭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資產網絡。過去幾年,來寶農業通過集中新建和收購,在以南美、黑海為代表的糧源產地和以亞洲為代表的終端市場均布有油脂壓榨廠和精煉廠,全球糧油加工能力有較強基礎。來寶農業的大豆、糖、咖啡等產品在南美和全球市場有一定份額。2013年度,來寶農業經營量達到4500萬噸,銷售額超過150億美元

2014-1

旗下蒙牛收購雅士利51%的股權,聯合推動奶粉業務。31.75 億港元增持現代牧業,擴大奶源儲備。

2014-3

為配合國家“一路一帶”經濟戰略的落實,2014年中糧在與柬埔寨(簽訂10萬噸進口大米貿易備忘錄)、泰國等周邊國家政府合作項目中,發揮國家糧食進出口貿易主渠道作用,涉及大米貿易量100萬噸,。兩項貿易總金額超過六億美金。

2013-12

中糧增資附屬公司佳悅國際3.84億港元(碼頭項目、倉儲項目及蛋白飼料加工項目),增資中糧黃海4755萬港元(大豆加工以及油脂深加工項目),增資中糧欽州6800萬港元(主要生產“福臨門”、“福掌櫃”、“福之泉”、“香谷坊”等品牌食用油,“四海”牌豆粕、菜粕等糧油產品)

2013-3

華糧集團整體並入中糧集團。華糧集團的糧食收儲、物流設施體系納入中糧集團的整體戰略布局中,與中糧集團的“全產業鏈”協同互補,從而不斷地提升中糧集團的行業地位。

厚樸基金

  • 2008年厚樸聯合淡馬錫出資3億美金(厚樸1.5-2億)通過買入香港龍銘投資控股公司的三年期可轉債,成為一家蒙古鐵礦石企業的實際控制人。
  • 2009年攜手中糧以每股17.6港元,總價61億港元入股蒙牛(中糧70%,厚樸30%=18.3億港元)20%的股權,2012年以22億港元退出,3年賺的3.7億港元
  • 2009年以1.69港元/股,55.4億港元接班蘇格蘭皇家銀行手中中國銀行32.4億H股
  • 2009年聯合多家投資集團,以4.2港元/股拿下美國銀行手中135.09億股中國建設銀行H股股份,總價高達73億美元
  • 2010年厚樸聯合2家中資企業1.1億美元購永暉焦煤20%的股權,2011年厚樸美元基金所持1.63億股半年禁售期屆滿,按每股3.92元出售。套現6.38億元,完成後,厚樸持股由9.277%降至4.977%,即約1.89億股。
  • 2010年投資美國德克薩斯州某頁巖油企業,具體金額不詳
  • 2010年11億美元投資美國天然氣生產商、獨立能源企業切薩皮克能源
  • 2010年撮合中石油32億美元收購阿根廷最大私人石油公司50%股權
  • 2010年與淡馬錫以2.47億美元投資雨潤食品(厚樸1.65億美元)4.3%的股份
  • 2011年參與小米第一輪融資
  • 2014年以每股0.42AUD的價格總值6100萬澳元持有Paladin至少15%的股份
  • 2014年與摯信資本共同領投蘑菇街超過2億美元

競爭對手


Archer Daniels Midland

ADM於1905年成立於美國,總部位於伊利諾伊州狄克多市,原生是Archer Daniels,通過不斷地資本積累於1923年收購美國亞麻籽產物公司後更名為Archer Daniels Midland。此後一直在美國本地發展,至80年代已成為美國本地糧食巨頭之一,1983年進軍香港,1986年歐洲擴張,2000年正式進入中國,通過不斷地收購,ADM現已成為美國最大的大豆壓榨商(商場份額30%-35%);美國最大的濕玉米加工商(市場份額約50%);全球最大的谷物和油籽聯合加工商;全球最大的乙醇生產商;美國最大的玉米原料添加劑生產商(市場份額60%);美國第二大面粉生產商(市場份額23%);美國第二大谷物儲運商;美國第三大幹玉米加工商(其子公司Krause Milling占市場份額10%);全球第五或第六大谷物出口商(市場份額9%)。ADM每年生產的面粉足夠烹制160億塊面包,每年生產的豆粕足夠餵養130億只小雞,是整個美國每年吃掉的燒雞數量的兩倍。

值得一提的是ADM對控制市場價格、商品套利和投機有著豐富的經驗,早在1974年就通過控制大豆價格讓美國政府損失1900萬美元,1995年ADM操縱玉米糖精和賴氨酸市場,賺得數億美元。ADM董事會副主席曾是巴菲特的兒子,因反壟斷調查,引咎辭職。

ADM至今在超過140個國家擁有470多個糧食采購地點,280多個加工廠,40多所創新研發中心,2500艘駁船,27400節鐵路車皮,600輛卡車,1300輛拖車和52艘遠洋船舶。

總結ADM的發展戰略,關鍵在於其“以農產品加工為核心的,兼具收儲、物流、貿易的全產業鏈閉環”模式。ADM將自己定位於產業鏈的采購、存儲、加工和銷售環節,是農戶和全球消費者之間的鏈接者。公司首先在加工環節建立核心能力,以收儲、物流和貿易作支撐,最終建立起競爭優勢和協同效應,達到對整條產業鏈的整體控制。

ADM在中國的布局主要集中在益海集團,該集團在國內直接控股的工廠和貿易公司已超過40家,另外還參股魯花等多家國內著名糧油加工企業,該集團油籽年壓榨量達1000萬噸,油脂年精煉能力300萬噸,分提能力達100萬噸,出口豆粕占全國年出口總量的70%以上,是國內最大的油脂、油料加工企業集團之一(金龍魚、鯉魚、胡姬花)。

Bunge

邦吉集團是 1818 年成立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農業和食品企業,公司業務涵蓋化肥、農業、食品業、糖業和生物能源 4 個方面。目前公司是巴西最大的谷物出口商,美國第二大大豆產品出口商、第三大糧食出口商、第三大大豆加工商、最大油料作物加工商。除了糧食加工與出口,邦吉還將營業範圍擴展到了紡織、化肥、油漆以及銀行等行業,工廠和業務遍及巴西、美國。

邦吉起家於20世紀70年代,首先公司將總部從荷蘭遷至更接近歐洲中心的比利時,逐漸掌握歐洲市場的話語權;接著隨著荷蘭的殖民地越發擴大,公司將總部遷移至世界大豆主產地巴西,完成對巴西市場農業的壟斷。1918年之後公司進入美國市場,逐漸掌握市場份額,並於1999年再次遷移總部至美國約懷特普萊恩市,2001年在美國完成上市。2000年和ADM一起進入中國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邦吉在南美的話語權非常強大,1946年阿根廷總統胡安·裴隆試圖去壓制邦吉及其它一些國內糧油的壟斷,並成立了貿易促進會,然而1955年以邦吉為首的巨頭控制選舉權,將胡安·裴隆趕下臺,解散了貿易促進會。1973年,裴隆重返治政舞臺,為達到目的,他又著手成立了國家谷物委員會,委員會還沒正式成立,又被邦吉趕下臺。裴隆的妻子艾薇塔在裴隆去世後,不故多方反對,成立了國家谷物委員會,1年後被推翻,自此,阿根廷谷物及肉類出口被邦吉為首的名營企業完全壟斷。並且邦吉的執行官在離開邦吉後多成為阿根廷的經濟部長。

邦吉的發展策略為建立起“種子-化肥-耕種-護養-收割-儲存-運輸-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也就是“農資+農場+終端”產業閉環模式,通過與農民合作,為農民提供高效化肥,提高農民的生產水平;利用自己的貿易網絡,引導農產品進入市場,再通過自身的運輸、銷售(在主要城市興建港口)優勢,逐漸掌握世界糧食的話語權。

邦吉在中國的行動比較隱秘,較為熟知的就是邦吉在中國建有四座油籽壓榨廠,年大豆加工能力在1000萬噸左右。

Cargill

嘉吉集團與1865年在美國Iowa成立,公司從儲運業務起家,隨後進軍農業,並涉足工業、金融業,逐漸成為全球第一大私人控股公司,全球最大的谷物貿易/出口商(市場份額25%,相當於嘉吉每年出口5290萬噸谷物,合21.1億蒲式耳);美國最大的谷物倉儲商(擁有340個倉庫);全球最大的棉花貿易商;美國最大的玉米生產及高蛋白飼料生產商(主要集中在子公司Nutrena Mills);美國第二大濕玉米加工商;美國第二大大豆壓榨商;阿根廷第二大谷物出口商(市場份額10%);美國第三大面粉生產商(市場份額18%);美國第三大肉類包裝商(市場份額18%);美國第三大豬肉包裝/屠宰商;美國第三大商業家畜養殖商;法國第三大谷物出口商(市場份額15-18%);美國第六大火雞生產商。嘉吉飼養著35萬頭豬,1200萬只火雞以及3.12億只烤雞。在美國,嘉吉擁有420條駁船,11艘拖輪,有兩艘巨型內河運輸船舶航行於五大湖區,12艘遠洋運輸輪船,2000個鐵路罐車及2000個公路油罐車。嘉吉及其子公司管理著800個加工廠。在美國擁有500個營業部,海外有300個辦事處。業務範圍涉足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

1865-1899年間,嘉吉隨著美國西進運動,美國鐵路網的延伸,不斷尋找谷物產地,並於1925年擴張到加拿大、荷蘭、南美等國家,業務拓展到食品業、大豆加工、種子、植物油等,並於同時期進入芝加哥金融商品交易所核心地帶,嘉吉在1930年就引入無線電溝通網絡,使其在效率上大幅度領先於同行。1950年後嘉吉擴張至歐洲,進入食鹽領域。1975年後進入肉食業、鋼鐵、石油貿易、機械業、五金業等領域,與各種政府、農場以及ADM有著密切的合作。2000年後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快速占據農業產業鏈最高層,並進入玉米、塑料等領域。

嘉吉的策略是以供應鏈管理為主(Nistevo的物流網絡,利用Ntstevo的基於互聯網運輸執行力,提升物流效率,精細庫存管理),風險控制為輔(期貨套保,嘉吉公司在世界60個場所布有全球聯線(GPS)的通訊衛星,具有瞬時可知各國的谷物情報和天氣信息的情報收集能力,其能力堪比美國中央情報局)打造的農業貿易帝國。

值得一提的是嘉吉對價格的敏感,風險的控制遠超其他3大巨頭,曾經一度因為掌控美國玉米價格被逐出期貨市場。嘉吉擁有一個強大的私人股權投資部門——嘉吉價值投資(CarVal Investors),在全球範圍內對不良貸款、破產證券和房地產進行收購和重組。此外,它還擁有自己的對沖基金,該基金的總資產超過100億美元,名列世界最大對沖基金之列。許多華爾街知名交易員、銀行家和基金經理都曾在嘉吉的投資部門工作過。嘉吉還經營著一家美國排名前20的商品經紀公司,這家經紀公司在芝加哥及世界其他市場都有經營,比華爾街上的大多數經紀公司大得多。

此外嘉吉在1970年間就進入中國市場,為四大糧食中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巨頭,其對中國農產品供需的把控也非常強大。如今,嘉吉在中國已經有了超過50家獨資合資企業,上百家合作企業,擁有4家榨油廠,日壓榨量1.35萬噸(2010),另外在中國,嘉吉的動物營養業務擁有17家飼料廠,提供普瑞納、嘉吉、安億科、樂恩貝等飼料品牌。此外嘉吉和中國農民接觸密切,培訓農民掌握現代化的耕作以及農作物營養技術知識,擁有農民培訓中心50個,培訓農民近300萬人,培訓農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平均每公頃的回報額提高了1000元到3000元。

Louis Dreyfus

路易達孚集團成立於1851年,總部位於法國巴黎,是一家集農業、貿易、金融為一體的大型集團,被稱為糧商中的”拿破侖“,目前為世界第三及法國第一糧食出口商。

在歐洲發展百余年後,根深蒂固的路易達孚於1942年進軍巴西市場,先後啟動大豆壓榨、加工、精煉業務。1988年開展當地水果加工業務,如今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的橙汁加工商。1989年擴展到咖啡業務,已成為世界前4的咖啡貿易商。隨後開展白糖和乙醇業務,並積極發展物流運輸能力,在桑托斯建立了自己的交運港口及倉庫,年倉儲能力達到38000立方米。路易達孚於1970年間開始逐漸布局亞洲市場,在東南亞,特別是糖商品的產銷上有著極強的控制力

路易達孚的策略是以農業、食品為中心,逐漸擴展至大宗商品貿易與金融業,通過貿易和金融,進一步鞏固自己在糧食市場中的地位。路易達孚也許是四大糧商中最重視通過金融市場來平衡風險的,從1994年起就是大商所和鄭商所的自營會員,由於這兩大市場尚未成熟,路易達孚便在其中如魚得水,以棉花為例,由於中國的棉花行業相對封閉,因此其早期的市場行情也不易把握,路易達孚自身完善的期貨交易機制和雄厚的資金實力通過紐約和鄭州兩個棉花期貨市場進行跨市操作,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內期貨市場價格;同時又利用現貨市場進行配合,即用進口棉和國內收購加工的倉單棉,影響國內現貨市場價格,最終實現在期貨和現貨兩個市場上的雙重收益,此外路易達孚並導演了中國2004年大豆危機等一系列事件。國際市場上,路易達孚還在金融市場交易著電力、天然氣、石油及石油產品。

路易達孚在中國已遍布在從上海到新疆24個省,占據了所有重要據點,經營範圍幾乎涉及整個農產品產業鏈,是中國最大的私人棉花和谷物貿易公司,占中國棉花進口份額的10%;中國最大橙汁供應商之一;中國油籽壓榨市場2-3%的份額。

中糧的布局與反擊

2006年收購中谷糧油集團公司,2013年收購華糧集團,從而完成了中糧貿易公司的組建,控制了港口就等於卡死了出口的開關、控制了倉儲等物流環節就掌握了糧食流向的命脈,中糧自此完成了國內糧食話語權的壟斷地位。一位中糧高管指出:“目前的全球格局是美洲向亞洲流,大洋洲也是出口地區,黑海地區也逐漸成為糧食流出地區。非洲資源豐富,但短期內還是糧食流進地區,未來這一格局會逐漸改變。”言下之意,中糧選定的主戰場顯然應該是南美特別是巴西、阿根廷兩個主要農產地國家。2014年,中糧收購尼德拉、來寶農業,尼德拉在阿根廷等地區的糧油食品貿易已進行多年,來寶農業在南美市場也有采購能力,其在阿根廷Timbues有港口和壓榨廠。這兩筆收購使得中糧在南美占據了一定市場份額,從四大糧商歷史發展來看,其主要根據地都集中在巴西、阿根廷,一旦中糧能在南美占據一定話語權,就能和四大糧商達到旗鼓相當的水平。

中糧的不足

農產品期貨套保

從競爭對手四大糧商的策略來看,路易達孚對期貨市場最為重視,其次為嘉吉、邦吉、ADM,從披露的財報看出,四大糧商每年從金融市場獲利頗豐。而這恰恰是中糧的不足之處,中糧財報可以看出,中糧對於期貨套保對沖並不重視,策略是走單邊來對賭市場。




2010上半年,中糧通過大豆等期貨業務使毛利率高出同業約10個百分點,而下半年卻因為大豆等農產品套期保值產生期貨虧損,而現貨市場上的大豆必須壓榨成大豆油並經過包裝後成為小包裝食用油在市場上銷售給消費者,利潤才能變現,故此現貨市場上的利潤能否實現還有不少未知數,若食用油現貨市場不緊張,中糧將遭遇戴維斯雙殺。

2014年業績預告顯示中糧虧損7.75億港元,主要因為誤判國際市場大豆走勢,高價買入了大量大豆,我們預計公司出現了和2010年同樣的狀況,故此加強期貨業務方面的風控對公司是非常重要的。

港口控制權

四大糧商在歐美,特別是南美擁有多處自己投資建設的港口。中糧方面通過收購華糧重組,出巨資在天津等地建設自己的港口物流公司後已基本掌握國內港口的掌控權,一路一帶政策也能幫助中糧擴軍到東南亞。南美作為大豆、玉米、可可、咖啡、小麥等主要出口地,戰略意義尤為重要,中糧通過收購尼德拉能掌握部分小港口(Timbus),但和四大糧商比,依然有很大的不足。

上遊原材料與下遊產品的定價權

四大糧商過去通過給土地所有者發放生產貸款的方式,控制了大豆的供給;通過港口、倉儲、運輸等交通設施控制了中間的費用價格;再通過金融市場和供需關系控制下遊產品價格。而許多中國企業,包括中糧的業務在中遊-加工業務上,中遊對上下遊的價格敏感性較高,風險把控不足的情況下很容易倍國外糧商完成雙殺,如2003年的大豆價格暴漲暴跌(中國企業買入前暴漲,買入後暴跌)。

收購來寶農業和尼德拉很可能是中糧收購海外資產的序幕,未來中糧可能進行更多的資產收購,來完成對上下遊更多的控制權,從而掌握部分糧食供給,達到在國際市場定價權方面的話語權。

總結

基辛格說過,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全人類!中國糧油控股通過近年來的多次並購重組,已成為亞洲最大的農產品貿易商,收購尼德拉和來寶農業,不僅從公司角度還是政治層面上都反映出中糧走出中國、進軍國際市場,並逐步掌握農產品定價權的雄心。

與四大糧商相比,中糧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港口物流、期貨套保和上下遊定價權方面。港口物流,通過一路一帶政策中糧能逐漸擴張到東南亞,南美方面中糧也通過尼德拉這個口子積極擴張,未來的增速是可以預期的。期貨套保方面中糧可能與遠大集團合作,通過掌握的農產品供需信息,做出套保方案,從而保持凈利率水平在1.5%左右。定價權方面中糧會積極收購優質資產,逐漸控制上下遊資產,來完成對糧商供給的控制。

尼德拉與來寶農業預期3-5年內會和中糧完成整合重組,屆時中糧很可能在收入上超越邦吉和路易達孚,成為僅次於嘉吉和ADM的世界第三大農產品貿易集團,所以我們對中糧未來的發展保持樂觀態度。

來源:倍霖山觀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038

中国粮油控股(00606HK):期待涅槃 2015-04-23 朱昉晨 杉再起-倍霖山

http://xueqiu.com/6525233368/42350014
公司简介
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是中粮集团成员企业,致力于成为农产品加工行业、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化工产业的领导者,成为中国快速增长的食品行业的一站式原料提供商。公司从事油籽、生化及生物燃料、大米、小麦及啤酒原料的加工及销售业务,主要产品为植物油、燃料乙醇、淀粉、甜味剂、大米、面粉、面条和面包、啤酒麦芽及动物饲料等。

业务分析

油籽加工业务

中粮是国内最大的植物油和油籽粕生产商,主要品牌为福掌柜、四海、喜盈盈、谷花。2013年中粮销售植物油358.8万吨(+23.9%),油籽粕540万吨(-14.2%),实现收入575亿港元。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将继续支撑居民对蛋白的终端需求,在禽类规模化繁殖的前提下,油籽粕有望迎来较大需求增长。而随着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日益成熟,中粮的高品质产品有望引来溢价,故此公司看好未来油籽加工业务的发展。






上游来看,大豆进口数量近年来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对应着中粮下游产品植物油销售数量的增长;而对比大豆原材料价格和豆油、花生油价格发现,花生油价格相对比较平稳,而豆油却持续走低,然而大豆价格在2013-2014年间并无出现线性下跌的走势,作为中下游的中粮势必在油籽加工业务方面毛利率下降明显,2010年中粮公布年报显示油籽加工业务毛利率为1.7%,此后并未披露该业务毛利率,我们估计该业务目前毛利率会在0.8%-1%左右。2014年公司错误预判大豆走势,在年初高价进口了大量大豆,然而下游豆油价格持续走低,且期货套保系统并没有对冲风险,所以引起了净利润7.75亿港元的亏损。

生化及生物燃料业务

2013年中粮生化业务收入89.65亿港元,同比增长2.7%。玉米淀粉销量145.5万吨(-9.3%),甜味剂销量57.8万吨(+64.9%),不过玉米淀粉需求没有明显增长,故此价格依旧低迷。甜味剂受蔗糖价格下跌影响,价格一路走弱。
生物燃料业务收入65.491亿港元,其实燃料乙醇销量41.7万吨(+13.3%),无水乙醇和食用酒精销量18.3万吨。
随着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截至2014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机动车驾驶人突破3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2.46亿人),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爆发性增长,燃料乙醇将迎来需求加速,公司看好未来燃料乙醇业务的盈利能力。
玉米淀粉方面,上游的玉米产量增速明显,超过消费量,将压制上游玉米价格;而从卓创农产品价格指数方面可以看出玉米淀粉自2015年起上升明显,使得玉米加工的中粮能两头收益,提升毛利水平。甜味剂方面,上游的白砂糖和下游的甜味剂价格都有所回升,涨幅类似,能保持原毛利水平。燃料乙醇方面,虽然公司看好新能源车爆发增长带动燃料乙醇需求,不过目前以燃料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并不是我国市场主流,故此燃料乙醇的未来需求增长存在不确定性。该业务总毛利水平预计维持在10%以上。
大米加工及贸易业务
中粮是中国最大的大米供应商,出口商及进口商,旗下有福临门、五湖、金盈等品牌。2013年中粮大米业务收入77.449亿港元(-12.7%),内销108.1万吨(-29.3%),外销28.9万吨。值得一提的是,受惠于产品结构优化及工厂运营成熟,毛利率从6.2%上升至8.3%。
中粮大米占据市场份额5%左右,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但远未形成控制力。公司计划丰富销售渠道,进一步加大市场份额。同时公司希望通过高端品牌“福临门”来提升业务业绩







大米方面,早籼稻价格上升明显,而小包装大米和粳米价格却没有相对程度的上升,所以预计中粮2015年在大米毛利率方面会有所下降,预计在8%左右。销量方面在2013年后国内大米消费量出现明显上升,故此2015年中粮在大米方面收入有望迎来一定程度的提升。
小麦加工业务
中粮是中国最大的小麦加工商,销售面粉、干面、面包等产品,旗下品牌为香雪和福临门。2013年得益于小麦价格上涨和需求增速,公司收入85.602亿港元(+45.7%),面粉销量177.1万吨(+36.7%),干面销售上升30.3%,面包销量上升16.9%。
小麦业务方面扩充产能,新建工厂是公司的工作重点。未来成本消耗与产品结构优化将得到改善,同时公司将发挥面粉与下游业务的资源共享优势,来巩固行业的领先地位。
小麦加工业务方面,小麦价格持续走低,而小包装面粉以及标准面粉价格创出历史新高,预计2015年中粮小麦加工业务方面毛利可达到12%-15%左右,销量方面近年来中粮销售渠道拓宽,2015年销量有望达到180-200万吨的水平。
啤酒原料业务
中粮是中国领先的啤酒原料供应商,主要从事麦芽生产与销售,内销与销往东南亚地区。2013年公司收入21.701亿港元,麦芽销量49.5万吨。公司通过发挥供应链优势,提升运营效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保持行业较高毛利率。
公司认为未来啤酒消费将向中、高端升级,对高品质麦芽的需求将使公司的业务如鱼得水。

啤酒原料方面下游的啤酒产量方面保持平稳,且公司预期的中、高端啤酒市场还未成熟,故此上游麦芽价格可能波动较小,该业务保持原毛利水平15%。




公司大事
2014-10
中粮集团联手厚朴基金、国际金融公司、淡马锡、渣打私募股权投资等财务投资人进行联合投资,收国际粮商荷兰尼德拉、来宝农业51%股权,中粮集团与跨国投资财团的投资比例为60%:40%,由中粮集团控股。两次并购完成后,中粮集团资产超过570亿美元,营收合计633亿美元,仓储能力1500万吨,年加工能力8400万吨,年港口中转能力4400万吨,年粮食经营量1.5亿吨。
荷兰尼德拉收购价格:约14亿美元
尼德拉1920年成立于荷兰鹿特丹,是全球知名的农产品及大宗商品贸易集团,年销售额超过170亿美元。目前尼德拉在18个主要进出口国家从事当地分销和国际贸易业务,产品销往全球60余个国家。其优势在于在南美粮源的掌控能力,和种子业务的核心技术
来宝农业收购价格:16.4亿美元
来宝农业是过去15年全球成长最快的粮食企业,从通过收购全球谷物贸易公司Andre&Co亚洲业务起家,已经逐步建立起具有纵向一体化、完整产业链的商业模式和覆盖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巴拉圭、中国、印尼、南非、乌克兰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资产网络。过去几年,来宝农业通过集中新建和收购,在以南美、黑海为代表的粮源产地和以亚洲为代表的终端市场均布有油脂压榨厂和精炼厂,全球粮油加工能力有较强基础。来宝农业的大豆、糖、咖啡等产品在南美和全球市场有一定份额。2013年度,来宝农业经营量达到4500万吨,销售额超过150亿美元
2014-1
旗下蒙牛收购雅士利51%的股权,联合推动奶粉业务。31.75 亿港元增持现代牧业,扩大奶源储备。
2014-3
为配合国家“一路一带”经济战略的落实,2014年中粮在与柬埔寨(签订10万吨进口大米贸易备忘录)、泰国等周边国家政府合作项目中,发挥国家粮食进出口贸易主渠道作用,涉及大米贸易量100万吨,。两项贸易总金额超过六亿美金。

2013-12

中粮增资附属公司佳悦国际3.84亿港元(码头项目、仓储项目及蛋白饲料加工项目),增资中粮黄海4755万港元(大豆加工以及油脂深加工项目),增资中粮钦州6800万港元(主要生产“福临门”、“福掌柜”、“福之泉”、“香谷坊”等品牌食用油,“四海”牌豆粕、菜粕等粮油产品)
2013-3
华粮集团整体并入中粮集团。华粮集团的粮食收储、物流设施体系纳入中粮集团的整体战略布局中,与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协同互补,从而不断地提升中粮集团的行业地位。
厚朴基金
2008年厚朴联合淡马锡出资3亿美金(厚朴1.5-2亿)通过买入香港龙铭投资控股公司的三年期可转债,成为一家蒙古铁矿石企业的实际控制人。
2009年携手中粮以每股17.6港元,总价61亿港元入股蒙牛(中粮70%,厚朴30%=18.3亿港元)20%的股权,2012年以22亿港元退出,3年赚的3.7亿港元
2009年以1.69港元/股,55.4亿港元接班苏格兰皇家银行手中中国银行32.4亿H股
2009年联合多家投资集团,以4.2港元/股拿下美国银行手中135.09亿股中国建设银行H股股份,总价高达73亿美元
2010年厚朴联合2家中资企业1.1亿美元购永晖焦煤20%的股权,2011年厚朴美元基金所持1.63亿股半年禁售期届满,按每股3.92元出售。套现6.38亿元,完成后,厚朴持股由9.277%降至4.977%,即约1.89亿股。
2010年投资美国德克萨斯州某页岩油企业,具体金额不详
2010年11亿美元投资美国天然气生产商、独立能源企业切萨皮克能源
2010年撮合中石油32亿美元收购阿根廷最大私人石油公司50%股权
2010年与淡马锡以2.47亿美元投资雨润食品(厚朴1.65亿美元)4.3%的股份
2011年参与小米第一轮融资
2014年以每股0.42AUD的价格总值6100万澳元持有Paladin至少15%的股份
2014年与挚信资本共同领投蘑菇街超过2亿美元
竞争对手
ABCD4大粮商,掌握全球80%农产品贸易


公司
2014年收入(亿美元)
2014年净利润(亿美元)
2014净利润率

Cargill 嘉吉
1349  
18.7  
1.39%

Archer Daniels Midland
812
22.48
2.77%

Bunge 邦吉
572
5.15
0.9%

Louis Dreyfus 路易达芙
647
6.5
1.0%



Archer Daniels Midland
ADM于1905年成立于美国,总部位于伊利诺伊州狄克多市,原生是Archer Daniels,通过不断地资本积累于1923年收购美国亚麻籽产物公司后更名为Archer Daniels Midland。此后一直在美国本地发展,至80年代已成为美国本地粮食巨头之一,1983年进军香港,1986年欧洲扩张,2000年正式进入中国,通过不断地收购,ADM现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大豆压榨商(商场份额30%-35%);美国最大的湿玉米加工商(市场份额约50%);全球最大的谷物和油籽联合加工商;全球最大的乙醇生产商;美国最大的玉米原料添加剂生产商(市场份额60%);美国第二大面粉生产商(市场份额23%);美国第二大谷物储运商;美国第三大干玉米加工商(其子公司Krause Milling占市场份额10%);全球第五或第六大谷物出口商(市场份额9%)。ADM每年生产的面粉足够烹制160亿块面包,每年生产的豆粕足够喂养130亿只小鸡,是整个美国每年吃掉的烧鸡数量的两倍。
值得一提的是ADM对控制市场价格、商品套利和投机有着丰富的经验,早在1974年就通过控制大豆价格让美国政府损失1900万美元,1995年ADM操纵玉米糖精和赖氨酸市场,赚得数亿美元。ADM董事会副主席曾是巴菲特的儿子,因反垄断调查,引咎辞职。
ADM至今在超过140个国家拥有470多个粮食采购地点,280多个加工厂,40多所创新研发中心,2500艘驳船,27400节铁路车皮,600辆卡车,1300辆拖车和52艘远洋船舶。
总结ADM的发展战略,关键在于其“以农产品加工为核心的,兼具收储、物流、贸易的全产业链闭环”模式。ADM将自己定位于产业链的采购、存储、加工和销售环节,是农户和全球消费者之间的链接者。公司首先在加工环节建立核心能力,以收储、物流和贸易作支撑,最终建立起竞争优势和协同效应,达到对整条产业链的整体控制。
ADM在中国的布局主要集中在益海集团,该集团在国内直接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已超过40家,另外还参股鲁花等多家国内著名粮油加工企业,该集团油籽年压榨量达1000万吨,油脂年精炼能力300万吨,分提能力达100万吨,出口豆粕占全国年出口总量的70%以上,是国内最大的油脂、油料加工企业集团之一(金龙鱼、鲤鱼、胡姬花)。 Bunge
邦吉集团是 1818 年成立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农业和食品企业,公司业务涵盖化肥、农业、食品业、糖业和生物能源 4 个方面。目前公司是巴西最大的谷物出口商,美国第二大大豆产品出口商、第三大粮食出口商、第三大大豆加工商、最大油料作物加工商。除了粮食加工与出口,邦吉还将营业范围扩展到了纺织、化肥、油漆以及银行等行业,工厂和业务遍及巴西、美国。
邦吉起家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公司将总部从荷兰迁至更接近欧洲中心的比利时,逐渐掌握欧洲市场的话语权;接着随着荷兰的殖民地越发扩大,公司将总部迁移至世界大豆主产地巴西,完成对巴西市场农业的垄断。1918年之后公司进入美国市场,逐渐掌握市场份额,并于1999年再次迁移总部至美国约怀特普莱恩市,2001年在美国完成上市。2000年和ADM一起进入中国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邦吉在南美的话语权非常强大,1946年阿根廷总统胡安·裴隆试图去压制邦吉及其它一些国内粮油的垄断,并成立了贸易促进会,然而1955年以邦吉为首的巨头控制选举权,将胡安·裴隆赶下台,解散了贸易促进会。1973年,裴隆重返治政舞台,为达到目的,他又着手成立了国家谷物委员会,委员会还没正式成立,又被邦吉赶下台。裴隆的妻子艾薇塔在裴隆去世后,不故多方反对,成立了国家谷物委员会,1年后被推翻,自此,阿根廷谷物及肉类出口被邦吉为首的名营企业完全垄断。并且邦吉的执行官在离开邦吉后多成为阿根廷的经济部长。
邦吉的发展策略为建立起“种子-化肥-耕种-护养-收割-储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也就是“农资+农场+终端”产业闭环模式,通过与农民合作,为农民提供高效化肥,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利用自己的贸易网络,引导农产品进入市场,再通过自身的运输、销售(在主要城市兴建港口)优势,逐渐掌握世界粮食的话语权。
邦吉在中国的行动比较隐秘,较为熟知的就是邦吉在中国建有四座油籽压榨厂,年大豆加工能力在1000万吨左右。
Cargill
嘉吉集团与1865年在美国Iowa成立,公司从储运业务起家,随后进军农业,并涉足工业、金融业,逐渐成为全球第一大私人控股公司,全球最大的谷物贸易/出口商(市场份额25%,相当于嘉吉每年出口5290万吨谷物,合21.1亿蒲式耳);美国最大的谷物仓储商(拥有340个仓库);全球最大的棉花贸易商;美国最大的玉米生产及高蛋白饲料生产商(主要集中在子公司Nutrena Mills);美国第二大湿玉米加工商;美国第二大大豆压榨商;阿根廷第二大谷物出口商(市场份额10%);美国第三大面粉生产商(市场份额18%);美国第三大肉类包装商(市场份额18%);美国第三大猪肉包装/屠宰商;美国第三大商业家畜养殖商;法国第三大谷物出口商(市场份额15-18%);美国第六大火鸡生产商。嘉吉饲养着35万头猪,1200万只火鸡以及3.12亿只烤鸡。在美国,嘉吉拥有420条驳船,11艘拖轮,有两艘巨型内河运输船舶航行于五大湖区,12艘远洋运输轮船,2000个铁路罐车及2000个公路油罐车。嘉吉及其子公司管理着800个加工厂。在美国拥有500个营业部,海外有300个办事处。业务范围涉足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
1865-1899年间,嘉吉随着美国西进运动,美国铁路网的延伸,不断寻找谷物产地,并于1925年扩张到加拿大、荷兰、南美等国家,业务拓展到食品业、大豆加工、种子、植物油等,并于同时期进入芝加哥金融商品交易所核心地带,嘉吉在1930年就引入无线电沟通网络,使其在效率上大幅度领先于同行。1950年后嘉吉扩张至欧洲,进入食盐领域。1975年后进入肉食业、钢铁、石油贸易、机械业、五金业等领域,与各种政府、农场以及ADM有着密切的合作。2000年后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快速占据农业产业链最高层,并进入玉米、塑料等领域。
嘉吉的策略是以供应链管理为主(Nistevo的物流网络,利用Ntstevo的基于互联网运输执行力,提升物流效率,精细库存管理),风险控制为辅(期货套保,嘉吉公司在世界60个场所布有全球联线(GPS)的通讯卫星,具有瞬时可知各国的谷物情报和天气信息的情报收集能力,其能力堪比美国中央情报局)打造的农业贸易帝国。
值得一提的是嘉吉对价格的敏感,风险的控制远超其他3大巨头,曾经一度因为掌控美国玉米价格被逐出期货市场。嘉吉拥有一个强大的私人股权投资部门——嘉吉价值投资(CarVal Investors),在全球范围内对不良贷款、破产证券和房地产进行收购和重组。此外,它还拥有自己的对冲基金,该基金的总资产超过100亿美元,名列世界最大对冲基金之列。许多华尔街知名交易员、银行家和基金经理都曾在嘉吉的投资部门工作过。嘉吉还经营着一家美国排名前20的商品经纪公司,这家经纪公司在芝加哥及世界其他市场都有经营,比华尔街上的大多数经纪公司大得多。
此外嘉吉在1970年间就进入中国市场,为四大粮食中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巨头,其对中国农产品供需的把控也非常强大。如今,嘉吉在中国已经有了超过50家独资合资企业,上百家合作企业,拥有4家榨油厂,日压榨量1.35万吨(2010),另外在中国,嘉吉的动物营养业务拥有17家饲料厂,提供普瑞纳、嘉吉、安亿科、乐恩贝等饲料品牌。此外嘉吉和中国农民接触密切,培训农民掌握现代化的耕作以及农作物营养技术知识,拥有农民培训中心50个,培训农民近300万人,培训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平均每公顷的回报额提高了1000元到3000元。
Louis Dreyfus
路易达孚集团成立于1851年,总部位于法国巴黎,是一家集农业 贸易、金融为一体的大型集团,被称为粮商中的”拿破仑“,目前为世界第三及法国第一粮食出口商。
在欧洲发展百余年后,根深蒂固的路易达孚于1942年进军巴西市场,先后启动大豆压榨、加工、精炼业务。1988年开展当地水果加工业务,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的橙汁加工商。1989年扩展到咖啡业务,已成为世界前4的咖啡贸易商。随后开展白糖和乙醇业务,并积极发展物流运输能力,在桑托斯建立了自己的交运港口及仓库,年仓储能力达到38000立方米。路易达孚于1970年间开始逐渐布局亚洲市场,在东南亚,特别是糖商品的产销上有着极强的控制力
路易达孚的策略是以农业、食品为中心,逐渐扩展至大宗商品贸易与金融业,通过贸易和金融,进一步巩固自己在粮食市场中的地位。路易达孚也许是四大粮商中最重视通过金融市场来平衡风险的,从1994年起就是大商所和郑商所的自营会员,由于这两大市场尚未成熟,路易达孚便在其中如鱼得水,以棉花为例,由于中国的棉花行业相对封闭,因此其早期的市场行情也不易把握,路易达孚自身完善的期货交易机制和雄厚的资金实力通过纽约和郑州两个棉花期货市场进行跨市操作,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期货市场价格;同时又利用现货市场进行配合,即用进口棉和国内收购加工的仓单棉,影响国内现货市场价格,最终实现在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上的双重收益,此外路易达孚并导演了中国2004年大豆危机等一系列事件。国际市场上,路易达孚还在金融市场交易着电力、天然气、石油及石油产品。
路易达孚在中国已遍布在从上海到新疆24个省,占据了所有重要据点,经营范围几乎涉及整个农产品产业链,是中国最大的私人棉花和谷物贸易公司,占中国棉花进口份额的10%;中国最大橙汁供应商之一;中国油籽压榨市场2-3%的份额。
中粮的布局与反击
2006年收购中谷粮油集团公司,2013年收购华粮集团,从而完成了中粮贸易公司的组建,控制了港口就等于卡死了出口的开关、控制了仓储等物流环节就掌握了粮食流向的命脉,中粮自此完成了国内粮食话语权的垄断地位。一位中粮高管指出:“目前的全球格局是美洲向亚洲流,大洋洲也是出口地区,黑海地区也逐渐成为粮食流出地区。非洲资源丰富,但短期内还是粮食流进地区,未来这一格局会逐渐改变。”言下之意,中粮选定的主战场显然应该是南美特别是巴西、阿根廷两个主要农产地国家。2014年,中粮收购尼德拉、来宝农业,尼德拉在阿根廷等地区的粮油食品贸易已进行多年,来宝农业在南美市场也有采购能力,其在阿根廷Timbues有港口和压榨厂。这两笔收购使得中粮在南美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从四大粮商历史发展来看,其主要根据地都集中在巴西、阿根廷,一旦中粮能在南美占据一定话语权,就能和四大粮商达到旗鼓相当的水平。
中粮的不足
农产品期货套保
从竞争对手四大粮商的策略来看,路易达孚对期货市场最为重视,其次为嘉吉、邦吉、ADM,从披露的财报看出,四大粮商每年从金融市场获利颇丰。而这恰恰是中粮的不足之处,中粮财报可以看出,中粮对于期货套保对冲并不重视,策略是走单边来对赌市场。



2010上半年,中粮通过大豆等期货业务使毛利率高出同业约10个百分点,而下半年却因为大豆等农产品套期保值产生期货亏损,而现货市场上的大豆必须压榨成大豆油并经过包装后成为小包装食用油在市场上销售给消费者,利润才能变现,故此现货市场上的利润能否实现还有不少未知数,若食用油现货市场不紧张,中粮将遭遇戴维斯双杀。

2014年业绩预告显示中粮亏损7.75亿港元,主要因为误判国际市场大豆走势,高价买入了大量大豆,我们预计公司出现了和2010年同样的状况,故此加强期货业务方面的风控对公司是非常重要的。

港口控制权
四大粮商在欧美,特别是南美拥有多处自己投资建设的港口。中粮方面通过收购华粮重组,出巨资在天津等地建设自己的港口物流公司后已基本掌握国内港口的掌控权,一路一带政策也能帮助中粮扩军到东南亚。南美作为大豆、玉米、可可、咖啡、小麦等主要出口地,战略意义尤为重要,中粮通过收购尼德拉能掌握部分小港口(Timbus),但和四大粮商比,依然有很大的不足。
上游原材料与下游产品的定价权
四大粮商过去通过给土地所有者发放生产贷款的方式,控制了大豆的供给;通过港口、仓储、运输等交通设施控制了中间的费用价格;再通过金融市场和供需关系控制下游产品价格。而许多中国企业,包括中粮的业务在中游-加工业务上,中游对上下游的价格敏感性较高,风险把控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倍国外粮商完成双杀,如2003年的大豆价格暴涨暴跌(中国企业买入前暴涨,买入后暴跌)。

收购来宝农业和尼德拉很可能是中粮收购海外资产的序幕,未来中粮可能进行更多的资产收购,来完成对上下游更多的控制权,从而掌握部分粮食供给,达到在国际市场定价权方面的话语权。





总结
基辛格说过,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全人类!中国粮油控股通过近年来的多次并购重组,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农产品贸易商,收购尼德拉和来宝农业,不仅从公司角度还是政治层面上都反映出中粮走出中国、进军国际市场,并逐步掌握农产品定价权的雄心。
与四大粮商相比,中粮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港口物流、期货套保和上下游定价权方面。港口物流,通过一路一带政策中粮能逐渐扩张到东南亚,南美方面中粮也通过尼德拉这个口子积极扩张,未来的增速是可以预期的。期货套保方面中粮可能与远大集团合作,通过掌握的农产品供需信息,做出套保方案,从而保持净利率水平在1.5%左右。定价权方面中粮会积极收购优质资产,逐渐控制上下游资产,来完成对粮商供给的控制。
尼德拉与来宝农业预期3-5年内会和中粮完成整合重组,届时中粮很可能在收入上超越邦吉和路易达孚,成为仅次于嘉吉和ADM的世界第三大农产品贸易集团,所以我们对中粮未来的发展保持乐观态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719

恒大6億出售糧油業務 套用賣房子模式引深思

恒大集團(3333.HK)9月28日公告,以總代價27億元出售糧油、乳業、礦泉水資產,集中精力做房地產。

2015年,恒大曾經對外宣稱,糧油、乳業、礦泉水、健康四大產業確定將於三年之內在香港陸續分拆上市。上市目標還沒有實現,恒大退出了。

27億元的價格,恒大到底是賺了還是虧了?恒大方面公布,恒大糧油集團公司、乳業集團公司及礦泉水集團公司於2016年8月31日之未經審核凈負債約為人民幣33億元。

恒大搞多元化至少已經3年時間,至今仍是凈負債的狀態,凈負債33億元,筆者認為,經營不理想的狀態可見一斑。

公開資料顯示,恒大在糧油等非房地產業務領域,截至2014年,這四大產業累計投入達64.2億元。

現在27億元賣出,筆者認為,這樣的收入甚至連2014年的投入都收不回來。2014年以後,恒大在糧油、乳業、礦泉水業務上有所進展,但沒有公開資料顯示其盈利數據。

恒大多元化以出售作為結局,並不讓人意外。

以糧油為例,恒大入市之初,高舉高打,走高端路線,產品定價之高讓業內人士眼鏡碎了一地。

此前筆者觀察到,恒大興安綠色菜籽油500毫升玻璃瓶裝,每瓶21元。恒大興安綠色大豆油500毫升玻璃瓶裝,每瓶30元。恒大興安綠色大米1KG紙盒裝,每盒26元。

這些產品的定價均遠遠高出市場主流產品價格。

筆者獲得的反饋稱,定價是一門學問,高價格要符合邏輯,一切違背常識和邏輯的東西,當然不會對。

行業人士對筆者說,恒大在做糧油業務上,借助和依仗過去在房地產野蠻的成長經驗和自恃過高的錢財,進入一個非常講究專業技術和服務的行業,從一開始就已註定了結果。

糧油做高端產品其實不是沒有機會,行業人士稱,如果你真正的專業精通、能力具備的話高調也是沒有問題的。糧油行業從不是沒有機會和空間,這麽巨大的市場如此剛性的需求。只是恒大太傲慢,沒有花時間去了解和接觸。另外,這個行業從業者雖不少,但真正精通者卻寥寥。如果本著謙虛的態度找到真正專業的人,作出清晰精準的定位,然後放手讓其一搏,也不是沒有機會。

恒大糧油及相關業務以6億元的價格出售給獨立第三方深圳淶淶淶實業有限公司,雙方協議稱,恒大同意糧油集團公司在維護恒大品牌、不擴大使用範圍,不得轉授權他方使用及造成負面影響之前提下,於交割日後的5年內可繼續使用 “恒大興安”商標及在公司名稱中使用“恒大”字樣。

恒大糧油出售後,並非完全沒有機會,恒大品牌已經有一定知名度,渠道建設、產品開發、人才儲備、營銷推廣等如果綜合發力,有可能在市場闖出一片天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9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