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滙豐精神 林夕

2009-01-24   AppleDaily



 

那 個晚上,滙豐控股ADR美國預託證券報價,給兩大投行先後落井下石後下跌到五十二元,無綫廿四小時滾動新聞台花了畫面左側一直標示這新聞標題。是豎排,不 是慣常畫面底部流動着的新聞事件,且一直不動如山,看得不清楚的話,還以為又有甚麼大事件發生了。 我對着那滙豐五十二元幾個字望了一陣子,忽然對美國出錢出力保住經營不善的三大車行,有了感性的體會。那是美國人的情意結。滙控也一樣,不但是很多股民股 評人的愛股,那種愛已超越了每年派息豐厚的考量,每次五號仔股價跌到一定程度,就一定有散戶用血肉長城的姿態對抗大戶及大勢;一次又一次這樣的行為,

我總 覺得,那不止出於溝淡成本價及趁機撈底的動機,其中多少有打抱不平,不服氣我們港人的大笨象受傷。倘若今天要做一個信心指數調查,我猜,不論是消費、經濟 前瞻、生活保障、世界和平甚至婚姻遠景,數據會顯示很多人都處於迷惘的狀態。一場金融海嘯吹散了對制度主義秩序的信念,沒有甚麼可信的;唯有套住了不少人 的滙控,我周遭的人都抱着樂觀的看法,無比的信心,無怨的等待。大笨象幾乎等如英國的大笨鐘,保育分子的天星碼頭,不能倒,不會倒。與股票本不該談感情, 而情意結濃到這樣,對伴侶的愛情怕也沒有這份信任,堪稱香港奇蹟之一。把這信念挪用在生活上,視一切困難低谷挫折為大笨象, 擁抱滙豐精神,高低無礙,忽然懂得不爭朝夕,還有甚麼可擔憂恐懼的?恐懼會令人踩人踩出惡性循環,正如羅斯福總統就職演說的名言:「唯一值得恐懼的事情就 是恐懼。」逢星期五至日刊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1

兩岸三地:六四反貪精神安在 Uncle Ray

2009-05-12  AppleDaily





 

執 筆時,距離六四20周年不到一個月,本來事過境遷,印象亦漸模糊,香港傳媒除《蘋果日報》外,大部份都選擇遺忘。不過,每年總還是有些「無間道」鼓吹人民 不要忘記六四,去年是馬力的「轆豬」論,今年就到港大的前中山裝陳會長。在YouTube看過他的表現,從眼神到辯詞,他真的相信六四鎮壓是有「小小」問 題。《蘋果》的連載,最扣人心弦的是當時香港左派、民建聯創黨主席、現立法會曾主席,各位人大政協一番對當時北京政府痛心疾首的譴責言論,對照現在支持阿 爺,盡心盡力地將功補過,當奴才從來都不容易,昧着良知就更加困難,對他們的遭遇深切同情。

平反決心難敵銀彈

六四主題是反 貪,中銀廣東開平分行的兩位行長,上周在美國被重判,涉資達4.8億美元,如此巨款到底是怎樣流出中國,箇中情節會是電影的好橋段。台灣馬英九說過,六四 不平反,兩岸就不會統一。老保釣小馬哥都不准許台灣漁船到釣魚台宣示主權,與特區政府一樣緊跟中央,在阿爺的銀彈之下,他又守得多久?

資金繼續湧入神州

5 月初的倫敦,天朗氣清,離開Piccadilly Circus向北走,經過Regent Street不久就到Portland Place附近的中國大使館,20年前的5月,這段路擠滿熙來攘往的港、台學生,從英國不同的城市湧到倫敦,希望湧出千百年未有的新景象。20年後,倫敦 老區變化不大,Regent Street有全英最大的Apple Store,與今年將會在北京全中國首間的Apple Store相互輝映,從iPhone可以看到YouTube的六四短片,別有一番滋味。Oh shit!YouTube在中國原來已被blocked了。Uncle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86

[转载]赚钱是一种精神特性 宁静致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7caecf0100hhlx.html


转载自在苍茫中传灯:

    姜国华先生最近在他的一篇《和父母谈炒股》的文章里说:“我们的股市也许已经呈现了这样一个金字塔的形状,暴富了极少数人,而这极少数人的荣 耀使大量的人心甘情愿地进入市场,冀望自己有一天到达这个塔尖。这种情况当然不是资本市场应该有的情况。”对此我深有同感。

   

实际上,也许再也没有哪项事业要比“炒股”更难了,在选择“快速致富”的这条道路上,永远只有极少数人获得成功。即使侥幸成功,绝大多数人也几乎都是在 “迅速致富”后“迅速变穷”。究其原因,这是因为,只有极少数人才拥有赚钱的天赋。这种赚钱的天赋与生俱来。我相信,人们要么具备金钱的头脑,要么就完全 没有。通过后天努力来完成“金钱头脑”的希望微乎其微,因为这是一门极难学会的技艺。

   

所以赚钱的智慧就是一种精神特性。对于那些天生就具备金钱头脑的人,无论是行情上涨还是下跌,还是震荡,都没有什么两样。因为他们总是能够抓住赚钱的机 会。即使他们因为投机过度而丧失了一切,但是他们也能够卷土重来。

   

后天教育与这种金钱头脑几乎没有什么联系。我们看到那些数不清的财富成功的故事,他们中的许多人几乎没有什么学识,但他们却聚集起巨大的财富,致使许多有 学识的人还要给他们打工。当然,没有这种特性的人也能赚到钱,少数发明家以及才艺非凡的人,比如演艺人员、体育明星就属于这一种。

    所有超凡的才能都是极少数人的专利,所以古斯塔夫·勒·邦在《大众心理学》中说:“历史表明,我们在所有领域取得的进展都应当归功于那些精英分子。”因 此,对很多人而言,总是把满脑子的心思放在赚钱上是让人憎恶的,他们的兴趣或许应该在另外的领域中。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无法欣赏到从古至今那些伟大的头 脑给我们带来的智慧、美以及文化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77

“黄光裕精神状态不错,家人未筹钱”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18/1477272.shtml

每经记者 尚希 郎振 发自北京
一位知情人士:
现在的黄光裕“精神状态还不错”,“体态没有什么变化,没胖也没瘦”。
一位“黄系”核心人物:
“现在我们并没有专门做资金准备,就公司而言,拿出这些钱还是没有问题的。”
关于黄家与国美董事会的争端,近日已被媒体爆炒。目前看守所中的黄光裕是什么情况?
“说不着急是假,但黄总整体的精神面貌还是挺好的。”昨日(8月17日),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黄光裕每天通过电视来了解国美争端的进展。
一位“黄系”核心人物昨日还告诉记者,坊间流传黄光裕家族正在四处调动资金,实际上,黄家并没有专门去筹钱,目前黄家所掌握公司的钱就已经够用了。
黄光裕现状:体态无变化 精神还不错
2008年11月19日,黄光裕以操纵股价罪被调查,至今已在铁窗生活了一年零八个多月。
曾有消息称,接受调查期间,这位中国前首富曾在北京看守所自杀,幸被警员及时发现。
不过,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在的黄光裕“精神状态还不错”。
“体态没有什么变化,没胖也没瘦”,该知情人士透露了黄光裕的更多细节。
据媒体报道,黄光裕被拘后律师可以会见,条件是必须经过专案组允许,看守所进行全程录像。黄光裕甚至还可以在看守所内签署公司文件,且会见被允许不限时间和次数。一位黄光裕亲属证实,黄光裕代理律师可经常去看望他,并说黄光裕的整体状态很不错。
黄家筹资金?“没有专门做资金准备”
关于国美争端,近日的舆论焦点是增发。“黄光裕家族正四处调动资金备战”,“原大中电器创始人张大中有意出手相助”,“黄光裕家族需筹措20多亿港元以防备股权被摊薄”等消息频频见诸报端。
一位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如果一旦走到这一步,他相信黄光裕筹备这些资金并不难。
“现在我们并没有专门为了这件事情而做资金准备,就公司而言,拿出这些钱还是没有问题的。”上述“黄系”核心人物说。
至于张大中是否“伸出援手”,该核心人士表示,由于其并未直接与张大中接触,所以对于这件事情是否确凿还无法评定。
曾经管理过国美电器决策委员会发展战略研究室、经营管理研究室和总裁办公室的胡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看这位前中国 首富的实力,黄氏家族成员每个人都拥有巨大财富,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也结交了很多朋友,如果真需要钱,相信这些人一定会出手相助。
国美要增发?“黄肯定会申请禁制令”
国美电器5月29日公告称,公司有意授权董事配发、发行以及处置不超过国美电器在2008年5月20日已发行股本面值总额20%的新股,但该项决议需要周年股东大会表决通过。
8月16日国美电器又发布澄清公告称,暂无股权配售计划。但有国美知情人士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国美董事会放弃了增发计划。
“一旦国美作出这样的决定,黄光裕肯定会申请禁制令。”上述“黄系”核心人物表示,目前还未通过正规渠道得到这一消息,“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现在增发并不是一个好时机。”
有分析人士曾表示,根据香港地区法律,黄光裕有权向香港法院申请禁制令,禁止增发。如果强行增发,董事会将面临法律风险,相关董事也将产生法律责任。
“早在5月11日的股东周年大会上,国美就曾提过增发事项,当时提出还有情可原,现在提出就欠妥,毕竟目前国美的现金流十分丰厚。”上述分析人士说。
香港联交所数据显示,8月12日,国美获摩根大通场内增持1643.1795万股,持股由9.93%升至10.04%。8月6日,富达基金场内减持1.792亿股,持股由5.57%降至4.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7

編織投資精神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32691774/%E7%B7%A8%E7%B9%94%E6%8A%95%E8%B3%87%E7%B2%BE%E7%A5%9E/

 

回首自己路上投資的生涯,究竟是為什麼呢?究竟要往那裏去?昨晚的讀書會給我很大的啟發。

 

真高興昨晚Kelvin談<<Poor Charlie’s Almanack>>,這本書可是2005年時,好友Peter給我的生日禮物!Kelvin選取了兩個重點,就是Lollapalooza 及 Multi-disciplinary Mentality,這正正是本書,甚至是Munger的智慧中,最重要的兩點。2004年,我受到這兩點啟發,而決定以投資作為自己的事業。記得當初我 不懂怎樣名命自己的日記,卻自然用了Consilient_lollapalooza。在這些日字裏,我才慢慢明白Lollapalooza精神對我的意 義。

 

Lollapalooza,借Kelvin的說話,就是乘的效果。當我們的知識越多,越多元化,它們互相契合參考,可以產生巨大及遠超各知識所及的 能力。這精神對我最重要的意義,是它啟發了我對各事物及知識的好奇心,以及引發我思考這些知識跟其他知識之間的關係,而思考絶不止於知識的範圍本身。人生 中,有了變化及進步的可能,便變得有趣了!知識就是這樣「編織」起來,而我的人生目標,就是參與這個偉大過程的一部分,作出貢獻。

 

今年,思考最多的問題,莫過於是風險管理上的問題了。

 

價值投資方向

自己的投資發展中,有過多次的變化。最初學習會計及價值投資,找到就是最便宜的投資,集中投資,貨如輪轉就能有高回報。貨不轉,我也沒有什麼辦法。 後來加入了時間的因素,最好是投資價值會隨時間而增加,又或者時間會讓價值反映的機會增加。然而,價值投資解決了What的問題,但有多個問題有待解決:

1What if: 止蝕嗎?

2How Much: 買多少?

3How: 怎樣買?

4What otherwise: 持現金嗎?

其實無論是什麼方法,到頭來都是淨回報及風險的評估,乘以交易數目(T),除以時間因素(t),就是增長(G):

ExT/t = G

E = Probability of Gain x Gain – Probability Loss x Loss

 

我學習的價值投資的風險管理主要偏重前期的評估,但面對事後或者突發的市場風險,我暫時還是一籌莫展。我還是希望風險管理,能夠凌駕於我的判斷之上。

技術分析方法

後來重新接觸技術分析,並且真正結合執行,讓投資的時間性、機率以及風險,可以有更細密的考量。

 

技術分析可以有明確的行動信號。訊號選擇取決於時序。配合價值投資,可以讓方向性的啟示有了操作的方法。價值投資與技術分析,都有自身的缺點,就如一個跛的,一個盲的,但合作起來,卻可以到達目的地。

 

「怎樣買」對於價值投資是難題。或者說沒有太大的研究。如果有了技術分析提供的定量數據,「怎樣買」的問題,最少有選擇的可能性。然而,該選擇的依歸是什麼呢?同時,技術分析對「買多少」及「現金」的問題,依然沒有太大啟示。

 

有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價值投資及技術分析,怎樣頭頭是道,都是理論上的事。如果連續失手了,怎麼辦呢?投資者想要回報,但心裏都想有個底,了解壞的 情況,可以有多壞,可能性如何。很多過往的金融悲據,回頭看可能是很可笑,但到時其實可能一切在理上都近乎完美,但偏偏就是對不完美的忽略,讓成很大的問 題,而問題是當初始料不及的。其中一個看似穩健的方法,就是分散投資,或更甚的資產分散投資。

 

策略分散投資:

金融海嘯,讓我對分散投資有新的認識。

 

分散投資,或許就是大多數人處理「買多少」的答案。如果單純把組合分散,究竟要有多分散?而實際上有效嗎?金融海嘯,讓很多分散投資而有過份安全感 的人震驚了,因為所有的資產價格也下跌。以資產類別作分散投資主軸,正視無視了Liquidity作為資產價格共同變數的問題。資產分散投資,只能解決個 別風險,解決不了系統風險。後來,觀看金融海嘯的基金表現,便恍然大悟了!不同的投資策略在不同時間有很不同的表現,真正的分散投資王道,原來是策略的分 散。這是真正沒有共同變數的分散方法。

 

分散投資就是想降低個別風險,但不能忘記前期分析才是風險管理之本。Munger就說把Stupidity平均化,並不解決stupid的問題,就 是提醒前期投資分析比後期風險管理重要,如中醫的上醫治未病一樣,所以風險管理,不能忘記前期分析是風險管理之本。無論什麼投資方法,都是一樣。

 

不幸的可能:

一個擲銀遊戲,你有$1,猜中賺$2,錯則蝕$1,你認為值得玩嗎?說真的,如果真的被遊賠率吸引,而持之而行,那就算真的很勇敢了。因為蝕本的機會,竟有61.8%這麼大。幸運與不幸的分佈,可能並不像想像中平均。

 

幸好,隨著精算科學的發展,Ruin Probability讓我們可以計算出蝕大本的可能性。只要我們知道蝕大本的定義(如蝕一半)、勝算、以及每次蝕的百份比,便可以知道答案了。這對「買多少」的問題,便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了!

 

我們知道了每單投資不能蝕多少,配合價值及技術的方法,便可以對「買多少」心裏有個底了。

 

當然運用Ruin Probability,還要作出修正,因為我們不單止不想蝕本。心理想,對賺到的,我們也會慢慢默化成本金了。讓人回到十年前的財富水平,也是很難過的 事,即使十年前己比廿年前富有很多。不過,這也只是在計算上的枝節,重點是,「買多少」的難道,總算有方法處理了,這可以讓不幸的發生有些預算及前期準 備。

 

現金難題:

投資其中一個最大的難題,就是現金水平。

 

現金的回報接近零,長期持有現金必定跑輸大市,如果作長期部署,我們是否不應持有現金呢?同時,把股票套現就是現金了,而股票長遠又有正的淨回報,那是否表示長期的組合中,不應有現金呢?這個問題沒有一定的答案,但我有以下的考慮及偏好:

 

1現金的交易成本為零

股票套現除了交易費用,最大的問題是Impact Cost。越是需要現金的時候,通常是股市下跌中的時候,套現時導致股價下跌的幅度就越大。成交量相對持倉越低,Impact Cost就越大。

 

2現金的套現時間為零

股票套現需時,否則可能會加大impact cost。通常重要的機會出現時間短暫,而且通常套現困難,時間十分珍貴

 

心理上,少量現金讓人安心,也讓投資者保持尋找機會的心態。至於現金水平,我認為跟組合的流通性有關。越是容易套現的股票組合,可以持有較少的現金 水平。相反,越是難套現的,就需要較大的現金水平。因此,如果要購買流通性低的股票,那些股票一定要有超凡的回報去補償去補償需要持有的現金的低回報,同 時要受Ruin Probability去限制它們在組合中的比重,去降低不幸的發生。

 

簡單來說,現金跟組合的轉換成本有很大的關係,就像組合的潤滑劑。

組織投資.投資組織

 

單幹還是合作?投資需要的博學多才的人,多於專才。一班專才做的決定,未必及一個博才做的決定為好。然而,一個人,始終容易受制於很多心理因素。我想理想的是一班博才有所分工的組織。

 

以前曾在一銀行的基金工作,四個人合作的時光,是很不錯的經驗。自然地,有人傾向發問,有人傾向找機會,有人傾向分析,有人傾向批判。這個分工,讓一個投資決定有多方面的考量,就如Edward de Bono的六頂思考帽一樣。

 

這個分工,未必要在同一公司中進行。只要是不同的投資者,配上不同的思考帽,輪流地發表,其實也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甚至可以比同公司的討論更多元化,更少利害衝突。我相信,現實中存在不少這些組織,只是沒有鮮明化的架構吧了!

 

現在:

還是要不同加強自身的選股及操盤能力。這是最重要的前期工作,也可減低風險管理的負苛。Payoff大,成功率高,才有得談風險管理。如果 Payoff是1,成功率是50%,分散到10%一隻,每隻20%止蝕,那整個組合跌超過20%的機會率高達99%!但只要命中率提高到55%,則不幸率 可降至13.2%。

 

有肌肉便能夠站得起來。然而,如果協調不好,還是會跌倒的,所以協調才能走得安心。個股的風險管理及操作,包括在方法的能力中,但組合層面的風險還 是很重要的。這可以避免不幸太多容易到來,降低飲恨的機會發生。到最後點綴的,就是現金儲備,而其實當選股、操作以及注碼控制,就是要做得好了,否則現金 儲備便要提高去作緩衝,而如果需要太多現金作儲備,是很難可以跑羸大市的。投資都要大升,背水一戰,更莫說是失敗或不幸...配合得宜,讓現金需求降低, 才是長久之法呢~

 

如果投資是一棵樹,那投資機會就是書葉,選股及操盤就是樹幹了,而根部就是風險管理,現金就是肥料。種樹的人,閒時便能在樹下乘涼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57

三十三歲踏上學藝之路 為和菓子注入台灣精神 唐和家 打進加賀屋的高級伴手禮

2010-12-27  TWM




33歲才決定轉換跑道,吳蕙菁為了追求生命中的真愛,從零開始學習日文,並貸款赴日修業,學做和菓子。她的故事告訴我們,在文創產業要成功,除了創意外,還需要很多的勇氣。

撰文‧謝富旭

日本民謠歌手元千歲的悠揚歌聲在房裡繚繞,吳蕙菁穿著日式工作服,綰著整齊的髮髻、直挺著腰桿,神情專注地為手上的東西形塑優雅的造形。不明就裡的人會以為,這裡是某位藝術家的工作室,然而,吳蕙菁手裡捏著的不是陶土,而是可以吃進肚子裡的和菓子。

吳 蕙菁所創辦的唐和家,成立僅二年多,已成功打進日式溫泉旅館加賀屋、日本在台神社,以及高級伴手禮等市場。創業前,朋友們對一顆從八十元起跳,甚至逾五百 元的和菓子能否在台灣賣得動,均表懷疑。但如今唐和家不僅月營收達二十幾萬元,吳蕙菁更成為台灣首屈一指的和菓子達人。

五十音都不熟就毅然 「征日」六年前,吳蕙菁靠著一股莫名的勇氣,下定決心擺脫長達七年之久的平面設計師上班族生涯。三十三歲那年,她的人生遭逢低潮,不僅工作面臨瓶頸,與結 縭多年的先生,感情也出現了裂痕。這時,因為有一次在日本節目「電視冠軍」中看到和菓子達人比賽,被日本傳統甜點動人心魄的美震懾到,心想「我也要追求那 樣的境界」。就這樣,心裡的一股衝動讓她踏上了一段人生的冒險旅程。

三十三歲,還是個可以逐夢的年紀嗎?當時的她不但連日語基本的五十音都不會,能不能順利進入製菓學校都是大問題。其次,七年來她上班所存下的錢相當有限,能不能支撐她在日本的開銷也是個問題。當然,最重要的是,學成歸國後,能不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更是大問號。

儘管心裡的一連串質疑聲不斷地湧出,但吳蕙菁心中想過不一樣人生的渴望卻如脫韁野馬般地無法遏制。「我一直都很任性,這可能是缺點,但也可能是優點!」「去日本學和菓子可能會失敗,但如果因為膽怯不去,遺憾會一直折磨我到老,所以我決定去試試看!」她回憶當時的決定說。

就這樣,一位對五十音都還不嫻熟的三十三歲熟女,踏上了「征日」的旅程。到日本的第一年,先從語言學校讀起,吳蕙菁的程度不僅比同學差,記憶力更不如預備日後在日本讀大學的年輕同儕。

東 京製菓學校讓她大開眼界「班上同學讀三遍就背得起來的單字,我硬要花比別人數倍的時間才會記得!」吳蕙菁很清楚,讀語言學校的她,幾乎沒有任何優勢,最大 的優勢就是毅力與努力。「當你已經沒有退路時,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往前衝!」在日本留學的第一年,吳蕙菁的生活彷彿軍隊裡的魔鬼訓練營||規律而清苦。唯 一不同的是,沒有魔鬼教官在鞭策她,她自己得要鞭策自己。每天,她六點起床開始苦讀,在上學搭電車途中也在背單字,熟練文法。下課後,也把大部分時間投入 學習。「那是我這輩子讀書最用功的時期!」她說。

日本語言學校還提供一個獎勵,只要一年後的語言測驗達到某一個標準,就可以獲得二十萬日圓 的獎學金。吳蕙菁說,我不僅很需要那筆錢,更把語文檢定標準當作目標,全力地衝刺。為了學好日語,她還搬離了學生宿舍,她說,那裡有太多台灣留學生,會減 少講日語的機會。一年後,她的日語檢定符合標準,不僅拿到獎學金,也順利地進入日本東京製菓學校就讀。

進入東京製菓學校,她成為班上最年長 的學生,同班同學都是十七、八歲的年輕小夥子。年輕人好動愛玩,常導致反應較慢的「阿姨同學」遭到池魚之殃。她回憶,有一次同學拿著擀麵棍追打玩耍,她因 閃避不及,而挨了一記「悶棍」,差一點腦震盪。「我時常告訴自己,要想著如何融入他們,而不是老想著要如何『忍耐』他們,這樣日子才會過得快樂一點。」她 苦笑著說。

製菓學校的訓練讓吳蕙菁開了眼界。和菓子的製作是一門結合工藝與藝術的甜點技術。除了最基本的食材處理外,和菓子師傅所使用的工具全都需要自己製作,因此,木工也是必修課程。為了表現出和菓子的「形」與「意」,舉凡藝術、美學、文學、茶道等,都在修業範圍內。

在東京製菓學校第一年,吳蕙菁靠著半生不熟的日文程度,不僅學科名列前茅,術科更是傲視同班同學。但是,她很清楚,製作和菓子的功夫要更上層樓,而且要在僅剩的一年時間裡快速提升,一定要走出教室,去外面的世界見識。

於 是,在製菓學校的第二年,她央求一家擁有六十年歷史的和菓子店老闆娘讓她進去實習。「老闆娘起初不肯,但這可以理解,日本和菓子本來就是一個很保守的產 業,外國人要進去當學徒本來就不容易!」「但七十歲的老闆娘終究心軟,捱不過我的要求,答應讓我進去打工了。」但是,光實習還不夠,吳蕙菁不斷地參加和菓 子比賽來磨練自己的技巧與提升藝術含量。「參加比賽不僅可以觀摩別人,還可以聽到評審對自己作品的批評,讓自己知道不足處在哪裡。」畢業展中,作品讓日本 達人都驚豔製菓學校的第二年,也是赴日留學的第三年,就在上課、打工、參賽的忙碌日子中度過。吳蕙菁的和菓子工藝在不知不覺中有長足的進步。在畢業展中, 她以中國唐詩「楓橋夜泊」為題創作和菓子,作品中有明月、小橋、孤舟以及用糖粉充當殘雪,讓日本老師大為驚豔。更以這套作品報名專業職人比賽,以學生身分 奪下評審特別獎。

其中的一位評審,就是讓吳蕙菁當年下定決心學習和菓子的「電視冠軍」和菓子七連霸達人高橋弘光,高橋對吳蕙菁的作品大為激賞,更對她說了很多鼓勵的話。

而 打工的和菓子店老闆娘也因肯定吳蕙菁的技藝,而決定正式聘用她擔任師傅。畢業後馬上找到工作,還是最喜歡的和菓子製作,讓吳蕙菁雀躍不已。但是她萬萬沒有 想到,她向日本政府申請的工作簽證竟然遭到駁回,這個消息又讓她從雲端跌落谷底。三年期留學簽證一到期,吳蕙菁被迫打包回台。

網路銷售打破產業保守作風回台灣後,現實問題接踵而來。首先,在日本留學所欠下的銀行貸款等著她去還。為了還錢,她把房子賣了,但這還不夠,她還是得「重操舊業」,接平面設計的案子過生活。這時,婚姻也亮起了紅燈,老公的花心讓她傷透了心,最後也以離異收場。

沒 有資金、空有一身好手藝的吳蕙菁選擇網路創業。她請專人建置網站,用網購方式推廣,開張第一個月,營業額僅二千元。不過,第二個月,奇蹟發生了,日本的宗 教團自動找上門來,而且還成了唐和家穩定的客源。有一次在電視台示範製作「菊姬」和菓子展現的俐落刀工,更讓唐和家知名度大開。於是情人節送禮、中秋節以 及公司送禮的訂單接踵而來。

「我跟我打工的日本和菓子店老闆娘報告說,我用網路及宅配在賣和菓子,這種想法讓她認為我離經叛道!因為日本和菓子業者一直認為,和菓子是貴族吃的甜點,怎可以用網購及宅配來降低身分!」「不過,如果不思變通的話,在台灣要推廣和菓子根本難如登天!」吳蕙菁感慨地說。

吳蕙菁以日本和菓子當作創作基礎,注入中國文化元素,並打破日本和菓子產業保守、不思變通的行銷習慣,開創和菓子台灣新市場,再度證明,勇於創新的人總是會有路走的。

唐和家和菓子

創立時間:2年

創業資本:30萬元

年營收:260萬元

吳蕙菁

出生:1971年

現職:唐和家菓子工藝社負責人學歷:實踐大學應用美術系經歷:宇田村創意設計公司藝術指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6

樂沐陳嵐舒 要在台灣深植米其林精神 美女名廚頂著台大光環進廚房

2011-1-24  TWM




位於台中的樂沐法式餐廳,開業不久,就成為台灣政商名流慕名朝聖的新焦點;令人驚訝的是,大手筆打造這座中台灣美食新地標的幕後主廚,竟是一位七十年次、台大外文系畢業的女子!

鄰 近台中市美術館的綠園道上,打扮時髦的貴婦們頂著和煦的冬陽,三兩成群地走進矗立在幽靜街角的一棟米白色四層樓建築。這裡,就是中台灣美食新地標── 樂沐(Le Mout,「靜待發酵成葡萄酒的香醇玉液」之意);也是政商名流如台中市長胡志強、小S夫婦等,和饕客們都非來朝聖不可的法式高級料理餐廳。午餐一千五百 元、晚餐兩千八百元起跳的樂沐,三個月前若沒有預約,幾乎不得其門而入。

去年底,樂沐甫和欣葉台菜、鼎泰豐等,被頂級亞洲美食評鑑指南年刊《The Mièle Guide》同列為台灣前五大餐廳。其實樂沐也是被台北一○一、遠東百貨鎖定,亟欲邀請進駐的餐廳,更有不少企業家捧著錢上門想投資。

走進樂沐一樓的歐式大理石挑高門廳、參觀完古堡般的大酒窖,就會相信自己身處距離法國巴黎最近的美食天堂。大手筆砸下六千萬元租地自建的樂沐,二○○八年才開業,第一年現金收支就打平,年營收約五千萬元;而主廚還是一位七十年次、台大外文系畢業的美麗女子陳嵐舒!

餐廳企業化

吸引各路高手參與

樂 沐四樓的電梯門一開,整整四十五坪大的廚房空間,忙碌熱鬧得簡直就是動畫電影﹁料理鼠王﹂的場景。只見擺盤區、冷熱前菜區、肉區、魚區、甜點區等六大不同 的工作站排開;挽起髮髻、身形纖細的陳嵐舒,一邊協助擺盤,一邊穿梭在各區嚴厲地用法語下達指令,十多位廚師也以法語齊聲呼應。

擺盤時,肉 的熟度、熱度不對,陳嵐舒臉色一沉,立刻退回,要求廚師再處理,並在旁指導。「法式料理一個盤子裡可能要擺上十樣東西,包括配菜、主角、醬汁、裝飾,所以 團隊合作特別重要;任何程序錯誤、漏單、服務流程上出錯,都是會讓我罵人的事!」長相溫婉甜美的陳嵐舒,突然板起臉孔嚴正地表示。

的確,不像中式料理,烹調一盤佳肴,由大廚一人大火快炒即可搞定;法式料理的主廚,尤重領導統御的能力。而二盤開胃小點、三個前菜,二道主菜、中間還多一道冰沙,最後有主甜點、飲料,如此複雜的菜單,也不容任何程序錯誤而耽擱。

「法 式料理可以精細到什麼程度?它所有的尺寸都是固定的。」陳嵐舒說要切丁(brunoise),廚師就必須問她,是要零點幾公分的立方體,「這不是只有美 觀,熟度也才會一致。」儘管樂沐目前僅有一家餐廳,卻已經成立公司,人資、採購等部門一應俱全,光公關部門就有四個人,還有專門拍照、製作文宣的設計人 員!

「我希望讓全世界都知道我這家餐廳,被世界認可;所以一開始就有計畫,就知道不會是只有一家餐廳,不然就不用開了。」陳嵐舒野心不小,認為只有將餐廳企業化、集團化,才會吸引更多人才參與。

「如 果人員成熟度夠,不排除在台北開分店。但目前以行銷面來講,如果在台北開,就不會有客人到台中來朝聖了,所以這是一個旗艦的概念,客人只有到台中本店來, 才能享受到這樣的氛圍。」管理部經理林雨韻分析,對於未來的拓展策略,她們早有設想與盤算。陳嵐舒不禁透露,今年八月,樂沐即將在台中七期開出小酒館定位 的二店。

生涯大轉彎

秉持美食熱情赴法學藝

沒受過台灣餐飲教育,還頂著台大光環,陳嵐舒的名廚養成之路,也是多年下苦工的結果。

陳嵐舒的母親位於台中大里的娘家,是國內知名的果汁盤商,讓她自小就和「吃」結下不解之緣,從小就很愛做西點、蛋糕。林雨韻笑說,當年和陳嵐舒在台中女中同班,高三時陳嵐舒就常請假北上學做西點,讓同學很傻眼。

進了台大外文系,陳嵐舒一樣熱愛烹飪烘焙,經常下廚,邀同學品嘗;更追本溯源,常去誠品書店購買國外名廚的食譜回家研究。大四時,陳嵐舒決定前往法國藍帶廚藝學院學西點。

陳 嵐舒跑去藍帶學了一年甜點,親炙許多知名甜點大師,畢業後申請到克里雍飯店(Hotel du Crillon)的米其林二星餐廳的甜點部實習。受到餐廳主廚尚.方斯華.皮耶吉(Jean Francois Piège)的啟迪,讓她發現法式料理的深奧,絕不止於甜點,而決定再進修,申請斐杭迪(Ferrandi)高等廚藝學校正式學習法式料理,學成再度回到 皮耶吉門下實習半年。

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菜單上一道「沒有蛋殼的蛋」,就是把蛋解構,用奶油加上松露與香草,做成兩個半圓形的蛋殼,再把生蛋黃放在其中,最外面覆以蛋白裹粉油炸。上桌後,客人一切開「蛋殼」,蛋黃就流洩出來,重塑「蛋」外脆內軟的樣貌。

「他的菜每一道都好像雕塑品,有很多巧思,非常『厚工』,絕對會讓客人驚豔,把法式料理奢華的感覺發揮到極致!陳嵐舒對皮耶吉推崇備至,也建立自己「將食材做最好呈現」的料理觀點。

在法國傳承了達人的料理精神,陳嵐舒更在美國學到廚房管理的效率。

法 國習藝期間,陳嵐舒曾回台,在一家法式餐廳吃到馬卡龍法式點心,而決心開店創業。「那個馬卡龍是脆的,非常硬,主廚還說,好不容易才試出來不會破掉的馬卡 龍。」陳嵐舒笑著解釋,馬卡龍應該是外酥內軟的,而不是硬的,「好像照著做,形狀像就可以了。台灣沒有讓我覺得精緻化的餐廳,所以我想做一些讓我在法國吃 了會感動的東西。」

再赴美半年

習得廚房管理好效率

克里雍飯店實習結束之際,陳嵐舒在當時的男 友、現在的先生── 台中補教名師劉力維的支持下,已籌備開店。她順利申請到美國加州那帕谷全球前三名的米其林三星餐廳「法式洗衣坊(The French Laundry)」實習,追隨名廚湯瑪斯‧凱勒(Thomas Keller)。

「去美國的半年讓我很震撼,廚房非常有效 率,分工做得非常好!」在法國,陳嵐舒每天到班,主廚就隨意分配她到不同的工作站,但在法式洗衣坊,所有第一次到廚房的,都從挑菜、切菜的前置工作做起, 「而且每個人都重視細節,每天擦牆壁,沒有地方會積灰塵,廚房管理做得很好。」在法國,午餐或晚餐,二十位廚師最多只能出四十多人次的餐點,但法式洗衣坊 十四位廚師,卻可以出八十人次的餐點,廚師的工作效率與自我要求奇高。因此,樂沐的廚房管理,完全師承法式洗衣坊的工作站專人負責法;在廚房牆壁上也貼著 她對旗下廚師的要求,希望廚師能秉持對食材、對客人、對自己的尊重。

留法期間到處品嘗、「吃掉」近二百顆星星,又接受法、美兩地的米其林 二、三星餐廳廚房洗禮,陳嵐舒認為,「米其林的定義,就是對每個細節的要求與堅持!」陳嵐舒每天在廚房親自督軍,工作至少超過十八小時,對注意力、記憶 力、體力都是很大的挑戰。「學習是很輕鬆的,壓力是在自己創業之後。」陳嵐舒強調。但「進了廚房就不該怕燙」,她會持續努力,讓全世界都知道,台灣這家深 植米其林精髓的法式高級料理餐廳。

陳嵐舒 Profile

出生:1981年

現職:樂沐(Le Mout)主廚經歷:美國法式洗衣坊、法國克里雍飯店實習學歷:法國斐杭迪高等廚藝學校、藍帶廚藝學院、台大外文系

陳嵐舒傳授三心法

1.尊重食材、尊重客人、尊重自己。

2.永遠追求將食材做最好的呈現。

3.必須企業化、集團化經營餐廳品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83

破框群雄錄 見證台灣在地的企業精神 四大關鍵 成就無法撼動的世界第一

2011-4-18  TWm




台灣人,究竟有什麼能耐,在微毛利的代工產業能夠賺大錢?在全球化的競爭中也能保持世界第一?甚至已經是世界第一,還要打拚更上一層樓?他們敢於將昔日的成功因子拋掉,突破框架創造另一番新的成功模式。

撰文‧楊卓翰、羅弘旭

早在七○年代,台灣靠著一只皮箱全球走透透的中小企業老闆,與勤奮不懈的勞工,就曾創造許多世界第一;但在一九八七年兩岸開放後,傳統製造業身處外移浪潮中,卻是多數企業沉沒,僅有少數能抓緊機會,在新的時代翻身,駛出自己的新航道。

交 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巫木誠教授認為:「中小企業不需要在上中下游裡做到最大,只需要在供應鏈的一個角色中打敗競爭對手,就有機會勝出,所以產值不一 定要數百億元以上。」巫木誠強調,做大,除了從數量上贏過對手,也可以從產品價值上勝過對手,但後者要看經營者的企圖心,畢竟走創新路線,有不確定的未 來。敢不敢面對未知的挑戰,就是中小企業能不能從小變大的關鍵。

關鍵一:企圖心

跳脫舊材料思惟,德林義肢靠創 新挑戰第一全球最大的義肢製造廠商德林,就為此做出最好的詮釋。創業初期,原先經營機車行的德林董事長陳坤林,嘗試將機車的離合器裝進義肢當關節,雖然效 果有限,卻能看出陳坤林的創意,後來德林開始與醫院合作,看到更多世界級的義肢設計,也逐漸從義肢的零件生產跨足到安裝義肢。

當時義肢這個市場都是由歐美國家所把持,任何一家公司的資歷都不少於五十年,讓德林異軍突起的關鍵因素,在於德林能跳脫對舊材料的倚賴,設法啟用新的工藝。

德 林公司總經理、也是家族第三代的陳建佑描述,三十年前,大部分義肢都是由鋁合金作為主要架構,但公司覺得鋁合金的重量,對義肢使用者仍是負擔,因此切入較 輕碳纖維材料,「雖然只是材料的改變,但裡面太多不同的技術了,材料的切割技術不同、骨幹轉折的施作力道也不一樣。」他說道。

不僅骨幹材料 不一樣,就連義肢與人體殘肢接觸部分的義肢承筒,德林也重新思考。過去承筒都由硬質塑膠組成,必須根據每位使用者的接觸部位重新打造,打造過程需要二天讓 塑膠冷卻,速度慢、價格高,但德林改用矽膠、PP材質,不僅更輕,半天就可以成型使用,產量也更大,這二種材質的改良,讓德林的業績逐年攀升,如今擁有全 世界一○%的市占率。

關鍵二:突破框架

佳美放棄自有品牌,成就最大果汁代工廠創新能否成功,除了看中小企業主的企圖心外,巫木誠認為,更難得的是企業主敢不敢將昔日的成功因子拋掉,突破框架創造另一番新的成功模式。

台 中大里的佳美食品是最好的例子。一九八二年,佳美董事長游昭明接下快要倒閉的蔬果汁生產工廠,為了搶訂單,他放棄自有品牌,辛苦賺著三%的代工毛利,卻也 藉著這個機會,佳美得以跟著統一、義美、味全打入亞洲的供應鏈,並遠征日本十大商社。走進亞洲任何國家的超市,有七成的蔬果汁都是佳美製造,成為「果汁界 的台積電」。

但好景不到十年,九○年代大陸經濟起飛,連巴西也搶進亞洲市場,當佳美面臨其他國家資源更雄厚的競爭壓力,游昭明決定放棄既有 工廠,重新改造生產線,他親自和工程師一起設計生產線機器,從水果剝皮到榨汁,全部「一條龍」。這在當時的果汁代工產業沒人想過,連日本商社都特地來佳美 的工廠參觀學習。

除了拚速度,游昭明也在倉儲上下工夫。他耗資二億台幣打造攝氏零下四十度的自動冷凍倉儲設備,不但水果保存二年都不會壞, 更重要的是,佳美的倉儲人力也縮減成十分之一,全部電腦化管理。游昭明說,一開始很多員工不適應自動化生產,但他認為「台灣人就是要做這種少量多樣的生 意。」也因為勇於突破框架,才造就今日佳美全球最大果汁代工廠的地位。

曾經征服世界的台灣企業,如何能在全球化競爭淘汰的過程中屹立不搖, 還能更往上一層,成為新英雄?政大企管系教授樓永堅認為,首先,中小企業得找到一個重要的利基點,其次,必須具備彈性、快速回應與專注等三項特質。各種特 質中,他認為專注尤其重要。他指出,「企業經營總會遇到許多更具誘惑的投資機會,但要靠企業主的紀律,專注在本業上,用專注研發好的產品與服務,建立門 檻,讓競爭者無法跨入領域。」

關鍵三:專注力

生產雨衣起家,薛長興靠研發稱霸潛水衣市場四十五年前,薛長興工業的創辦人薛丕拱,根本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站上世界的頂峰,創造全世界市場占有率超過八成,年營收一百億元,每年EPS(每股稅後純益)超過十元以上的潛水衣公司。

一 九六五年,三十五歲的薛丕拱先自創「長興牌」雨衣,但是當競爭對手攻占市場,薛丕拱決定轉向,投入潛水衣的生產。當時,台灣根本沒有潛水衣供應鏈,原料全 得向德國杜邦購買,日本公司則掌握了中游到下游的製程,為了解決原料問題,他買來相關書籍自學研究,利用晚上在工廠煉煮橡膠原料試作,所有的設備都是找鐵 工廠自行焊接組裝,煉煮橡膠的過程中,還曾出現爆炸意外,薛丕拱兒子薛敏誠的手還因此遭模具夾斷。

但由於這樣的努力突破,卻讓薛長興打開潛水衣市場,不僅全球市占率達八成,薛敏誠更自傲地說:「在潛水衣布料領域,幾乎所有的新技術都是我們先開發出來,再推薦給全世界的客戶使用。」因為專注,讓薛長興從零到成為一條龍全自主生產的潛水衣大廠。

同樣的,生產網球拍的拓凱,則是在成功後,執著更高附加價值產品的研發,突破自我限制,而有更寬廣的未來。

關鍵四:附加價值

成 立航太研究室,拓凱成功從網球拍跨入航空座椅生產原本經營複合材料加工廠的沈文振,在一九八○年集資成立拓凱,做的是複合材料碳纖維的網球拍。公司成立 後,撐了幾年才有了第一筆生意,當時員工只有十五人,但因為拓凱交貨速度快,在國際上名聲慢慢建立起來,陸續接到大廠訂單,短短兩年內,員工已有二百五十 人。直到接到世界第一品牌Wilson的訂單,拓凱在全球高級網球拍第一供應商的地位已然確立,如今美國男子公開賽排行前十名者,有七名是用拓凱的球拍。

但 沈文振不願只在網球拍代工上稱霸,他想用「複合材料」這個高價值技術發展不同領域,於是在一九九二年成立了航太研究室,甚至對內宣布研發經費「沒有上 限」。然而拓凱跨界的第一步卻是鎩羽而歸,當時拓凱的合作對象美國航太工業複材專業廠NTP,竟因爆發財務問題,讓耗時二年的跨界計畫面臨終止的命運。

為此沈文振緊急集資數百萬美元,幾乎是拓凱過去三年賺來的錢,將NTP的所有訂單和專利權全部買下。接著,沈文振抱著不賺錢,也要把技術養成的心態,繼續咬緊牙根,將大量資金投入航太這個看不見底的黑洞裡。

終於,在二○○四年,拓凱研發的複合材料飛機座椅開始受到重視,如今全球七大航空公司已有五家,包括德航與全日航等,都採用拓凱研發製造的複材飛機座椅。經過多波挫折,拓凱終於真正「飛上天」。

也 因為這些中小企業,能夠專注本業,毅然放棄其他投資機會,再加上勇於創新的企圖心,以及敢於拋下昔日成功因子的決心,縱然近年來台灣的製造業逐漸出走, 「Made in Taiwan」逐漸被「Made in China」取代,但我們依然可見台灣企業那令人驚異的韌性,用不同的姿態,在全世界打拚!

你不知道的世界第一!

公司名稱產 品年營收

(億元)市占率

1佳 美蔬果汁70亞洲市占率70%2功學社管樂器75全球第一大鼓樂器、第三大管樂器生產

3皇冠金屬膳魔師

保 溫瓶70全球市占率60%產品被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收藏4東 裕聖誕燈串33全美市占率30%5保來得汽車齒輪54 全美市占率30%全球平均三輛車中有一輛就是用它的齒輪6晉 億螺絲150生產二萬種螺絲,占全世界的一半7合隆毛廠羽絨50 全球市占率30%8金錩工業工作鞋120全球市占率50%

9拓凱實業碳纖維

網球拍60全球市占率30%。ATP2011男子世界排名前10名選手,有8名用拓凱生產的球拍10德 林義肢5全球市占率10%

中國最大進口品牌

11瀚歆國際撞球台20全球市占率三成12競泰公司號碼鎖10年產1200萬個鎖13台升集團撞球桿、家具135全球市占率30%

14傑 騰不鏽鋼

餐具20全球市占率15%15福 太雨傘骨架5.2全球市占率25%16薛長興工業潛水衣100全球市占率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08

既有苦幹精神 又能快速創新 以色列企業成為股神最愛的祕密

2011-7-18  TWM




在漏水率高達二成以上的台灣,一滴水都不能漏的任務幾乎像是天方夜譚。然而若細究以色列的水奇蹟,會發現五%漏水率的成績不僅來自於危機感與科技運用,兼具「苦幹」與「創新」的企業文化,才是成功捍衛水脈的本質。

撰文‧楊卓翰

二○○六年,「股神」華倫.巴菲特打破他自己的投資原則,買下他這一生第一家美國境外的公司。而這家公司,正是以色列的金屬公司── 伊斯卡(ISCAR)。

為什麼向來重視投資風險的巴菲特,會投資戰亂不斷的以色列,甚至當作波克夏踏出美國的第一步?我們的疑惑,在兩家以色列水資源企業中得到解答。

求生存

在最艱困環境中 磨練出最精悍執行力股神看中的,或許是同時兼具「苦幹精神」與「快速創新」特色的以色列企業文化。

關於「苦幹精神」,來自於沙漠民族在艱困環境中的求生本事。

六月二十二日,《今周刊》到了以色列北方城市海法郊區一處工業園區。一下車,在門口迎接我們的,是阿拉德集團(Arad Group)副總裁拉密。一見面,他便輕描淡寫地告訴我們,今天有一場空襲演習,到時候請不要緊張。

他 沒有說的是,這場演習是訓練國民遭受生化導彈攻擊的大型軍事演習,假想敵是黎巴嫩、約旦、敘利亞、伊朗、加薩走廊。簡而言之,就是假想以色列面臨所有鄰國 的同時進攻。事實上,不過就是五年前,阿拉德所在的以色列北方的工業區── 包括巴菲特投資的伊斯卡公司── 就曾受到黎巴嫩四千多枚飛彈的轟炸。

「對於吸引投資人來說,戰爭從來就不是個好故事。」拉密對我們解釋他刻意「淡化」這場演習的原因。但是,從企業公關文宣中,不會提及的故事,其實更能體會以色列企業最精悍的執行力。

阿拉德是以色列最大的水表製造公司,占有以色列八五%的市場。不只如此,以色列本地營收只占阿拉德總營收的二成。它絕大多數的生意,來自美洲、歐洲及東南亞等五十多國。

在 水資源管理領域,阿拉德可以說是以色列面向世界的招牌,同時,它也是最具歷史的本國企業之一。阿拉德成立於一九四一年,在以色列建國之前它就存在。阿拉德 集團的前身是政府掌控的集體農場(類似人民公社的經濟制度),隨後才轉型發展成為私人企業。因此打從企業成立,阿拉德就把國家的發展當成自己的任務。

「我在這裡工作四十四年,沒有一天停工過。」在話題轉到當年的黎巴嫩戰爭時,年近七十歲、原本坐在會議桌旁不發一語的技術長西蒙,突然打開嗓門。即使是在和平地區,從不停工已經很困難,更何況過去四十四年以色列經歷了六場大戰爭,死傷無數。

西蒙接著說,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六年的黎巴嫩戰爭,當時的黎巴嫩真主黨掀起了對以色列的空襲。那一年,根據以色列官方調查,有四二二八枚飛彈落在以色列北部,就在阿拉德的工廠不遠處。

「就 算是最緊張的情況,我們也沒有停工。」西蒙回憶,在情況最緊張的那幾周,政府終於發布了停止上班的命令。「但是,倫敦的訂單並不會因為以色列政府的停工命 令就延後。像很多以色列的企業一樣,我們告訴員工,自行決定是否上班。」西蒙記得,那天早上開車上班時,因為有生化飛彈的威脅,所以看到每個人都戴著政府 配發的防毒面具。「我在車上沒有時間緊張,急著思考的是,如果現場員工太少,人力應該如何調配。」沒想到一進廠房,西蒙看到大部分的員工已經到了自己崗 位,甚至比平常更準時。「我的心頭一震,衝進辦公室,免得員工看到我眼眶泛紅。」

執行力

即使發布空襲警報 依舊能正常交貨「我印象很深,不是因為那幾千枚落下來的飛彈。而是因為,那一季的產量居然比平常都還要高。」巴菲特看中的,正是這種精神。

事實上,巴菲特所投資的伊斯卡金屬公司,和阿拉德集團有著相同的經驗。在巴菲特投資伊斯卡金屬二個月後,黎巴嫩發射的一枚飛彈擊中了伊斯卡所在的工業園區。

當時,伊斯卡的總裁沃海默親自打電話給巴菲特說:「華倫,對你來說,或者對我們全世界的客戶來說,以色列沒有戰爭。」言下之意,不論以色列國內的戰況多糟,他都能夠如期交貨。

這正是以色列堅不可摧的企業價值所在。《雪球:巴菲特傳》的作者艾莉斯.舒德解釋巴菲特的看法。她指出,巴菲特所認定的企業價值並不建立在廠房或是技術,而是伊斯卡在最糟的情況,也要堅持於滿足客戶需求。

不過,阿拉德的價值並不僅僅於此。像以色列所有的企業,阿拉德身上流著創新的血。這家七十歲的傳統製造業老品牌,在二十年前決定大膽跨進科技領域。

八○年代,以色列的自來水管漏水率曾一度高達三成,「以國家發展為己任」的阿拉德,為了建起滴水不漏的守護網,開始研發智慧型水表AMR,讓水表自動回傳流量資訊,它把研發部門獨立出來,成立了Arad Technologies,每年投注在R&D項目上超過七%預算。

終於,經過長達二十年的摸索,在○二年阿拉德成功整合了3G技術,推出了以色列「護水」的關鍵角色,每三十秒就能回傳一次水量資料的高科技水表。

這樣的創新故事,在以色列企業當中屢見不鮮,而近年來最具代表性的,即是艾米爾(Amir Peleg)和他所創辦的塔卡度公司(TaKaDu)。這家公司,甫被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y Forum,WEO)評為「二○一一年度科技先鋒」。

如果說阿拉德遍布全國的精密水表就像人體的感應神經,那麼,塔卡度研發出來的水資源管理系統,就是判讀這些資訊的大腦,甚至,能在水管漏水的前九天就能預先判斷,並且,能將區域的漏水率降至二%。

今 年四十九歲的創辦人艾米爾,早在年輕時,就已展現他的科技頭腦與發明長才。少年時代曾經贏得以色列國內發明競賽的青年特別獎,自一九九一年起,剛從學校畢 業的艾米爾,就走上了創業之路,成為生產檢測儀器的EVS公司共同創辦人之一,負責歐、亞市場行銷工作。九六年,充滿創業精神的他成為EVS開拓美國市場 的不二人選,赴美成立EVS美國公司。

二○○○年後,艾米爾的創業腳步轉進軟體領域,先後創立了一家手機遊戲軟體公司,以及網路顧客資料分析公司YaData。而後者,則在○八年被微軟以三千萬美元的價格收購。這筆資金,成為他再一次創業、轉戰水資源市場的創業基金。

靠自己

找 商機 就算失敗都是值得的經驗「你或許覺得,我的人生似乎總在尋找新的商機,但在以色列,我不是特例。」艾米爾說,以色列不但資源少,甚至,因為與鄰國之間存在 政治緊張,所以也不易透過區域貿易,用僅有的資源「以物易物」。「以色列人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要什麼,就要靠自己的雙手做出來!」他解釋了以色列人富含 創業精神與創新能量的民族性。

他自承,自己的創業之路相對順利,但他卻不是用「失敗」這個字眼,解讀其他創業失敗的同胞,「創新,就像是走 在眾人的前面推動革命,這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強調,創新的成功往往需要累積許多失敗的經驗值,「所以,一個人創新失敗,對於其他人或國家來說, 反而像是一次有價值的『犧牲』。」「我對這個國家的前景非常樂觀,就像我說的,每個人都有創新的基因,這裡有成千上萬像我一樣的人,隨時準備『犧牲』,為 下一次的成功創新累積經驗值。」艾米爾大笑著說。

但他並不是在開玩笑,以色列的新興企業數量成長速度,超越了任何一個國家。阿拉德古老傳統的苦幹精神,和塔卡度快速創新的冒險精神,在以色列交織成一套滴水不漏的保護網,而當兩個看似兩極的文化兼容一體,也造就出以色列企業的強大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1

賈伯斯精神 提醒世人怎麼活

2011-10-17 TCW




今年九月以前,「林慶台」這三個 字,只有寥寥數人知道。如今,台灣人認識他,是因為電影《賽德克‧巴萊》中的靈魂人物「莫那‧魯道」。

身為一個牧師,林慶台半生的歲月裡,都是在講道與服侍同胞中度過,做夢也想不到有一天會站在鏡頭前,在台灣有史以來耗資最高的電影中擔綱主角。

事實上,林慶台的一生經歷,與莫那‧魯道確實有非常多雷同之處。同樣流著高山原住民的血液,擁有山林裡奔馳打獵的本能,卻也眼睜睜看著自己所愛的部落文化 被所謂的「科技文明」摧毀破壞殆盡。不同的是,莫那‧魯道以「野蠻的驕傲」對抗到底,林慶台選擇從聖經上的話找回失去的祖靈。

這樣一個人,如何在他的生命厚度上,呼應苦難所淬煉出來的智慧和感恩。以下是林慶台口述摘要:

曾經怨出身,喝酒喝到胃出血

還沒拍這個電影的時候,我們對於原住民的苦難就有感受。原住民在台灣是一種很弱勢的族群,我們現在遇到的狀況就是部落裡面的田都荒廢,很多小孩子都打麻將 啦,酗酒啦,婦女都不工作,這個就是我們現在的狀況。

其實文明在原住民的部落裡面不見得是太好的東西,我會覺得大家來不及去接受、應付。我們原住民,在無電的狀態都可以活得非常好,電一來,問題就跟著來了, 因為電,你要付錢,然後科技慢慢發達,變成工業社會,有電視、有電冰箱的時候,我們來不及去付出這些東西。

當牧師之前我是獵人,靠抓山產養活自己,那是我的本能,是從小就會的能力。我當了牧師,就是有一個心志:只要能夠幫我的同胞做一點小事情,那就是我最快樂 的時候。

我為什麼會這麼愛這些人?因為我從小就沒有愛。民國五十五年,我六歲的時候,爸爸就過世了,只有媽媽一個人養育我們,十個小孩死了六個,因為醫學不發達。 媽媽也不是不愛我們,只是她跟著爸爸當牧師,愛別人勝過愛我們。

我國中的時候,連三餐都吃不飽,心裡很多埋怨不滿,想說為什麼會生在山地,為什麼會生在這個部落?所以二十七歲之前,我也酗酒,清醒的時候除了工作之外都 在喝酒,到後來身體都搞壞了,好幾次胃出血。那時候我家裡面的人都覺得我是個廢物(苦笑)。

後來我被逼到沒有辦法了,就信了上帝。上帝跟我說,不管再怎麼苦,我還是愛你。所以我會這麼愛人的原因就是這樣。有一句話是說「學的東西更多,就要服侍更 多的人」,我就把這句話當成座右銘。

如今走出去,拍片幫原民爭氣

拍這部電影,我也是希望可以讓台灣的原住民可以走出去。其實莫那‧魯道不是英雄,他只是背負一個使命,是非常愛他的民族,他才會去做這件事。

我的心態也是這樣,如果有外面的人要對我村莊的人侵犯,我一定跳出來。過去很多的財團、政治勢力進來,把我們的礦產、山林……(嘆口氣,沉默五秒),只是 現在的時代比莫那更複雜,但是我們不能用以前那種出草的方式去處理。

就像拍這個電影,沒有人想到我們真的可以把這個電影拍完,還可以拍得這麼好,那個極限是……(深呼吸一口氣),沒有人可以想像的。

我曾經有想要臨陣脫逃過。有一幕我在山泉水那邊獨白的那場戲,那個五分多鐘都是我一個人,我背台詞背得很痛苦哇,很像是要我的命,背到最後很想去撞石頭。 好幾次壓力到頂了,我跟我老婆說,我管他拍什麼戲,我背那些台詞,真的已經沒辦法背下去。啊(大嘆一口氣)!

會撐下去,一方面是因為好勝心很強,一方面是覺得,這麼多人耗費這麼多時間,我不能拍拍屁股就走。如果我就這麼離開了,我還不只沒有牧師的形象,我不是 人,我裡外都不是人。所以到最後我還是只能回到信仰。《聖經》上說「人的盡頭就是上帝的起頭」,我只能跟上帝禱告,結果我去的時候,好像都還是很順,哈哈 哈。

很多人問我說好好的牧師不當,當演員、拍電影,不務正業。但事實上,這也是服侍神的一種方式。現在的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再幫原住民爭一口氣,讓原住民 在國際舞台上發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