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止損策略詳細解讀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9qgx.html


本文就一些關於止損的邏輯做一些說明,這些理解只是個人行為,不準確,只是希望對投資者有所幫助,希望可以幫助投資者更好的把握自己,能夠在黃金市場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下面針對一些概念做一些展開,沒有邏輯順序而言,投資者可以擇其所需。

出場與入場有人說,交易是一連串的事件。在這一系列事件中,有兩個點是不能不提的,它們是,入場和出場。如何入場主要是一個如何預測趨勢及時機的選擇層面的問題,而如何出場更多的則是交易理念、市場哲學及心態控制等層面。是它在真正決定如何贏利,及如何虧損。判斷與預測地位如果你是一個純粹的投資者,首先你要知道,並不是你 的良好判斷及預測讓你在市場上取得成功,對預測,我有一個這樣的觀點,它可能幫助你在市場上能夠取得靈 活應變的準備,也就是如此而已。在交易上,關鍵還是在於執行層面上的事件。就是當你把行情判斷準確時如何盡可能的放大你的成果,而當判斷失誤時如何減少你 的損失。這個行使到操作層面就是虧小贏大策略。但這個策略充滿了自相矛盾,如果你沒有把裏面的繁雜枝節想明白,沒有把一些關鍵地方做到深思熟慮,你就整理 不出自己的一套東西,那麼你的交易仍然不能擺脫陷入隨機局面,永遠也不能真正把握好自己。止損和止贏這裏只是談談如何出場,出場有很多種方式,但一種機械式、或者說被動式的出場方式就是設立止贏和止損。對止贏還有很多的故事可以講,一種說法是“只要把止損放在心上,利潤會照看好自己”,不管它說得對與不對,在這裏暫時只是對止損做一些展開敍述。止損成功與否,在於你如何控制心態不同的人做的同樣的事情,結果卻天壤之別。許多事 情,差距存乎一心。也正是因為對其的難以把握,才讓眾多投資者把自己想要的成功訴求於機械系統,讓自己受 制於概率上的裁決,從而放棄自己本應該在其他方面作出的一切努力。從此,它的投資命運就開始多坎坷。那麼到底如何止損呢?這裏主要說一下如何控制自己心態 的問題,對心態控制,有一句無名氏格言:我割起肉來沒心沒肺。但是真正把情感與理智分開也是很難的,我的一個探索是為了更好的把握自己,我們不能陷入單調 的機械輪回之中,我們應該有自己不一樣的努力。我認為我們還是應該更加豐富,許多事情都不是一刀切的。該守規則時我們要守得住,我們要有紀律上的準備。但 我們更應該主動去把握行情,而不是靠被動止損來退出,在一定的勝算上是要去冒風險的,也要準備在止損位之前主動出局。設置止損要深思熟慮首先要考慮操作層面,在深入瞭解事件的來龍去脈的基 礎上盡可能簡單。設置止損要求分分類,如果中線,可以設的大一點,短線可選擇小一點。還有設置止損首先 要瞭解它的目的,你是為了防止大的損失呢?還是只是作為一個短期的目標。如果比較傾向於前者,那麼設置時應儘量避免市場行情能輕易達到此點位。紀律性執行,依據在哪里?如果行情真的達到停損點,我們最好理解為我們在這筆交易上犯了錯誤。雖然許多事情說不清,道不明,但我們仍然要通過一個劃線來界定我們的界線,這界線取決於我們能夠承受的風險及行情的波幅。在資本市場,瞭解自己的限度非常重要。

不止損,只止錯

對一個事件,真正想要去談它的話,還是從比較務虛的 層面開始比較好。止損也是,許多市場成功人士把止損當成規則來使用。但這可能沒有真正抓住止損的本質, 我想可能需要對止損做進一步的理解。本質上,止損和止贏都是對行情一種被動的處理方式。當我們在做足研究功課的基礎上有能力,同時也有時間來對待行情時 候,我們更應該在設立目標的同時,根據行情變化主動為之。本質上,我們並不止損,我們只是止錯。對自己發生的一些錯誤操作及時停止的一種機制。我們要學 會,當錯誤發生的時候,我們要以最小的代價擺脫困境。而不是任由其無限發展下去。但是當你腦袋瓜裏還搞不清楚目前的市場邏輯關係,也還沒有自己的理性操作 理由時,最好不要輕舉妄動,這個時候可以設置止損遠離市場面,更糟糕的話,你應該主動出局,因為這個時候你需要更多休息。保護自己要用組合拳如何保護自己,是從事投資領域應該學會的第一件大 事,我們也應該在這一領域多講一些策略。而我們應該把止損策略做為最後的補救,然後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 下行使我們的主動策略。主動策略首先要在我們的操作計畫上做足文章,想像可能發生的哪些事情,對可能發生的事情做好應對上的措施,但行情仍然會以一種你想 象不到的方式演繹開來,所以我們必須不斷提高自己對一些不可預測事件的應對力。
從更務虛的層面上來看,主動策略還包括我們的主動不 執行,如果我們對行情有足夠自信和感覺,感到自己的計畫有修改的必要,還想繼續測試行情的可能性,那麼 我們可以主動不執行。但從歷史概率上來看,這種策略充滿了風險,最大的風險在於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不可能保持足夠的清醒和理智,所以這種策略應慎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

套戥及对沖策略 林少阳


From


http://linshaoyangblog.blog.163.com/blog/static/1057822142009213255510/

 本博客开宗明义,认为2009年是「守」的一年。然而,这并不等同死抱原来的股票不放。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采取套戥及对沖策略。

 

最近「价值投资学派」彷如过街老鼠,被标签为只懂买入并永久持有的老古董,我几乎出街要戴口 罩及鸭舌帽,生怕被认出我就是那位审订《证券分析》的「寂寞的推销员」。我无意卷入无谓的意识形态之争,金融圈素来有客观标准衡量成败得失──数字已告诉 大家一切(The numbers speak for themselves)。

 

熟读《证券分析》的投资者,应该知道两位作者并没有强硬要求跟随者必须采取「买入并持有」的 投资策略。不说不知道,班杰明.格拉罕是第一代的对冲基金经理,格拉罕.纽曼(Graham-Newman)属下基金,是现代行动主义 (Activist)、套戥操作(Arbitrage)、长短仓(Long Short Equity)等对冲基金操作的始祖。

 

行动主义

所谓行动主义操盘方式,是投资者在买入相关公司的股权之后,会主动介入上市公司的操作,企图 逼使企业的管理层提高营运效率,若管理层未能就范,基金经理可能联合其它对冲基金,获得足够的投票权之后,控制董事会,并可能主导撤换管理层。若有关企业 的生存已成问题,唯股价已跌至远低于股份的拆骨价值的时候,行动主义型的对冲基金,甚至会动议股东投票决定是否将公司清盘,以达到令股价重返清盘价值水 平。行动主义对冲基金的代表,是持有领汇房地产信托基金(823.HK)18.35%控股权的儿童基金(The Children’s Investment Fund,TCI),TCI在领汇上市时大手买入控制性股权,入主领汇董事局,逼使管理层大幅提高企业的营运效率。然而,除了领汇之外,TCI在亚洲的行 动主义操作,并不算得上成功,例如TCI买入香港富商刘銮雄旗下华人置业(127.HK),未能成功影响管理层运作,于2008年底前以蚀本价钱将股份回 归大股东。

 

行动主义采取的,亦是「格拉罕式证券分析」技巧,找寻股价较资产净值,或严格来说,是扣除总负债后的流动资产净值(Net Current Assets),然后用他们的办法,企图用最快的时间,将隐藏的价值释放出来。

 

事实上,要在亚洲进行行动主义投资操作,困难重重。亚洲的上市企业,大部份拥有企业的绝对控 制权,即使几家富可敌国的对冲基金连手,仍然不能动大股东一条眉毛。大股东掌握绝对控制权的企业,一般不会是行动主义基金的对象,令这批基金「乘兴而来, 败兴而回」的,往往是一批表面上控股权不稳的上市公司,当他们采取行动后,才知道所谓的独立股东,原来都是大股东的「朋友」,而这些商场上的「朋友」持有 相关股份的原因,不是单单看股份的投资回报,背后可能还有千丝万缕的(上市业务以外的)利益、人情关系。

 

要进行行动主义操作,即使在控股权较为分散的欧洲及美国市场,亦有很大的操作上的困难,因为 投资者除了必须财政充裕之外,亦必须对上市条例、商业法律知识有充份的掌握,在投资团队里头,亦必须有一班律师作为智囊,准备随时跟大股东进行商业诉讼, 在计算涉及的时间、费用及基金经理的心血之后,要找到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一点也不容易。再者,普罗投资者根本没有足够的财政实力进行行动主义操作,更遑 论专业的法律知识及锲而不舍的执行力了。

 

套戥策略

 对普罗投资者较为有用的对冲投资策略,很可能是套戥策略(Arbitrage)。所谓套 戥,是利用两个不同市场、同一资产(商品、或货物亦可)的价格差异,进行套利的行为。北宋王安石变法里的「均输法」原理亦是同出一辙──北宋政府在物价较 低的地区买货,将货品运送到物价较高的地区,在扣除运输成本后,政府仍然有微利之余,同时达致平抑物价、减低平民百姓饱受通货膨胀之苦的目的。

 

现成的例子,有最近宏利金融(945.HK)香港挂牌的价格,价格一度高于纽约及大多伦多挂 牌的宏利股份达30%以上,持有香港宏利保险股份的投资者,可以在香港出售高价的股份,然后在当晚在北美洲买入同等数量的宏利股份,一来一回可以省回接近 三成的持仓成本。出现这么大的价格差异,是因为香港宏利股份不能借货抛空,令没有持有宏利股份的投资者不能进行套利。

 

上述的套戥行为,主要风险是两地市场的时间差异风险,因为香港收盘之后,要隔上好几小时,北美洲才开盘,期间若出现较大型的价格波动,差价可能大幅收窄甚至逆转。当然,如此巨大的差价,对套戥者来说,风险其实极低。

 

类似的例子并不常见,但亦绝非罕见。以宏利为例,2006年宏利公布股份一拆二时,在香港传 媒的渲染下,宏利被描绘为「股王」及「优质长线投资之选」,传媒走访一批宏利长线捧场客、命理学家,引证他们如何别具慧眼,令香港宏利的股价出现「非理性 亢奋」,一度较北美洲报价高出近12%。另外,自从雷曼兄弟爆煲以来,宏利的股价亦经常出现严重的错价情况,香港及纽约的价格比例,便曾多次在0.9至 1.4倍之间徘徊。换言之,偶然之下香港宏利的股价亦曾经较北美洲的价格便宜,提供罕有的借北美洲股份抛空买入香港挂牌宏利股份图利的机会。然而,由于香 港宏利股份不准抛空,造成香港股价出现溢价的机会,远较折让的机会为高。

 

宏利的例子,刚好引证了禁止抛空对市场价格扭曲所造成的破坏力,亦间接让我们知道,监管机构 在今次金融海啸中,药石乱投的情况有多严重:自从金融海啸以来,监管机构用尽办法,阻止投资者抛空金融类(以致所有影响股指表现的)股份,只会令市场更加 欠缺效率,令复苏的时间表一拖再拖。最近不少政客出来找寻代罪羔羊,个别在今次抛售潮中获利的对冲基金经理,可能会首当其冲。

 

宏利是地域价格差异的例子,2009年2月底的原油现货价(Spot Price)与远期的原油期货(Forward)出现巨额价差,属于时间差(Duration)的套利机会。例如,纽约期油四月份合约价格是44.8美元 (一桶),而2012年4月到期的远期合约,价格是63.5美元,两者差距是40%,如果三期年的仓储成本低于每桶18.7美元,我们同样可以从不同年期 合约的价差中套利。

 

除了宏利及油价之外,另一个例子是安徽海螺水泥H股(914.HK)及A股 (600585.SH)之间的价差。于2008年11月10日一度高见1.5倍。换言之,海螺的H股价钱,几乎较A股贵超过五成,如果投资者可以借得到 货,在香港抛空海螺H股,然后买入同等数量的海螺A股,这原则上是一个万无一失的套戥策略。

 

跟宏利不同的是,AH股是不能互换的,而且,两地的跨境买卖是受到严格的限制。投资者应该明 白,出现上述局额的差价,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影响市场效率的制度性缺失所造成。宏利香港及北美价格差异,并不是纯粹因为香港投资者对持有宏利股份特别「感情 用事」,而是因为宏利并不是香港第一挂牌的股份港交所不容许股份抛空,但是相对来说,制度上的缺失较小,因为投资者仍然可以透过搬移宏利的股份跨境买卖获 利。海螺AH股之间不易套利,因为AH股的跨境买卖受到严格的限制,境外的投资者要透过QFII(合资格境外投资机构)的限额才能投资A股。

 

国内股票市场基本上是自有天地,与外界的价差可以维持一段颇长的时间,而期间的价差波幅可以 很大,令很多的对冲者在获利之前,可以持续出现令人难以忍受的账面损失。例如,海螺AH的价格比例,于2008年1月底是0.6倍(H股比A股便宜 40%),但是同年11月10日的价差,竟然可以上升至1.5倍(H股比A股贵50%)。统计数字得知,海螺AH股价过去四年的价格比平均是1.04倍, 但是由2002年开始统计得来的比率,平均数是0.88倍,而且最低曾经低于0.3倍。究竟何处是底,何处是顶,没有人能说得准,我们只知道,只要花上好 几年的耐性,这个比率仍然会回归到历史平均数(Mean Reversion)的。

 

风险套戥(Risk Arbitrage)

另一种套利行为,称为风险套戥(Risk Arbitrage),其中股票市场中较常见的是收购合并套戥(Merger Arbitrage,下称MA)。严格来说,收购合并套戥不能算得上是套戥,因为涉及的风险可大可小,而套戥的原始定义为「透过两个市场差价,赚取无风险 利润的套利行为」。MA的现成例子,是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1886.HK)的案例。去年九月初,可口可乐提出以每股12.2港元的价格,全面收购汇源 果汁。上周五汇原的价格为每股9港元,当中存在每股3.2港元的收购溢价。收购计划是否按时在3月23日成为无条件,仍然有待中国反垄断法执行当局的审 批。一旦计划未能成事,汇源的价格可能回落至低于可口可乐提出全面收购之前的价格,去年九月初,汇源的最低价是每股大约3.5元,而当时雷曼仍然未倒闭。 如果没有收购合并的消息,汇源果汁现时的股价,可能只值每股3元或更低。

 

可笑的是,国内的网络上及个别的传媒,竟然推说汇源是一个重大的「民族品牌」,是「无价 宝」,即使可口可乐提出的是四十四倍2008年预测市盈率的「天价」,仍然引来一些无理批评。我不清楚在网络上提出无理批评者,究竟是汇源果汁的竞争对 手、容易被民族感情煽动的无知网民、还是真正关心民族品牌、以理服人的民族良心?

 

为方便计算,我们暂且将交易及利息成本定为0.2元(即市价9元的2.2%,当中包括 0.4%的交易成本,以及1.8%三个月借贷成本)。依此计算,一旦收购失败的损失(每股6元),大约是收购成功回报(每股净额3元)的两倍,依此计算的 隐含收购成功机率是2:1,即66.7%。

 

市价       9

收购价          12.2

获利差额       3.2

放弃收购价格   3

潜在损失       6

利息及交易成本   0.2

损益比      2.1

隐含收购成功机率 66.7%

 

换言之,如果收购成功的机率高于66.7%,则现在的市价是偏低,否则的话,市价则属偏高。 根据过往一般收购合并的经验,配合可口可乐进行收购合并的成败纪录,我主观地相信市场高估了今次汇源果汁收购失败的机率。尤其是自从可口可乐宣布收购汇源 之后,全球资产价格已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今次收购合并当中涉及的利益极大,或者監管者與大股东的利益之間,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

 

当然,收购价与市价出现这么大的差价,亦反映投资者承担不起一旦收购失败──股价大跌三分之 二──的后果,而相比之下获利的回报只是三分之一。以二元博取一元的回报,是否值得,见仁见智。我的看法是:如果有足够的赌局可以作为分散风险之用,不妨 每一局都押注下去,因为机率在买家的一方。然而,由于像汇源的案例毕竟不多,每次单一事件的结局只有两个:不是成功,就是失败,即数学上所说的 Binomial Outcome。不能分散风险的赌局,赌单边的风险对闲方不利,因为闲家没有信息上的优势,太大的心理负担容易令人失去理智判断能力,何况如果不能重复赌 局的话,理论上的机率分布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真正的结果只有两个可能性──成功或者失败。上周,我跟一位朋友午饭时谈及此事,有感而发,希望以上的分析有 参考作用。

 

风险套戥还可以应用于未成事的收购合并案例。最近不少二三线股份股价纷纷跌至现金值或资产净 值以下,引发大股东提出私有化建议。汇源的案例未有结局,但是上周五,邵氏兄弟(80.HK)刚刚以大比数通过私有化建议,引起市場的諸多猜測。投资者进 行相关的寻宝游戏时,千万要记住,私有化及收购合并出现的机率不大,要提高命中率,必须对管理层的作风有充份的了解,否则的话,长远来说投资表现未必胜过 选择没有私有化机会,但核心业务增长潜力强劲的投资项目。

 

这又再一次令我们重返「巴菲特式价值投资法(买入并长线持有)是否已不合时宜?」这条命题 上。我不想加入无谓的争辩,只想指出,即使是所谓的「价值投资者」,师祖爷格拉罕及青出于蓝的大弟子巴菲特的做法,已经是南辕北辙。我只知道,巴菲特利用 他那一套方法,成为全球最富有的投资者,我们批评别人的方法「不行」之前,会否忘记了一些具体细节而不自知?

 

对冲策略

除了套戥之外,非主流基金经理(Alternative Fund Manager)常用的技巧,是对冲的策略,这亦是很多的非主流基金经理,被定性为对冲基金,但是在实际的操盘上,不是所有的非主流基金经理,都应用典型 的对冲策略。〔以合并套戥(Merger Arbitrage)为例,投资者跟本无从对冲长仓的投资风险,因为这类投资的风险,是个别事件,投资的成败,与大盘或同业没有任何相关性,如果硬要与股 指期货或同业对冲,反而对投资组合制造更多的投资风险。试想想,如果汇源果汁的项目失败,汇源的股价大跌,如果基金经理同时抛空股指期货,一旦大盘走势与 汇源价格背驰,那时投资者将造成双重损失。那么,我们以抛空蒙牛(2319.HK)或另一只国内的非炭性饮品商的股份,为汇源做对冲,可行吗?问题亦一样 大,因为汇源的股价已经受到收购合并的事件主导,与大盘跟同业不再存在任何相关性。〕

 

简言之,对冲就是买进一项资产,同时抛空另外一项资产。例如,投资者如果认为两只股份的价格 出现足够大的偏差,而且在可见的将来将会收窄,则可以透过买进价值被低估者,同时抛空价值被高估值,以赚取两者的估值差异。例如,假设投资者经过仔细的计 算,相信恒隆集团(10.HK)的市价,相对其子公司恒隆地产(101.HK)便宜超过20%,并相信有关的差价,将在不久的将来收窄,那么他便可以同时 买入恒隆集团及抛空恒隆地产,企图赚取两者之间的价格差异。

 

上述的做法说易做难,因为涉及的投资风险,比做单边买卖更大,因为谁说差价大一定会收窄?如 果差价进一步扩阔,投资者可以两边都输。关于对冲的策略,我并不认为普罗投资者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财政实力及足够的投资工具(你的经纪必须有货可以给你 借,才可以做到借货抛空),才能够真正采取以上的对冲策略。投资者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往往有一种莫名的敬畏,而留在投资市场的人,大多是冒险家型的投资 人,因此他们很有尝试新投资工具的冲动。可惜的是,我们往往低估一种新投资工具操作上的难度,正常大家可能看得如痴如醉,并打算如法炮制的时候,我想警告 大家,以上的策略,不错如果应用得当,理论上在跌市或不升不跌的市况,仍然可以赚钱,但是当中涉及的投资风险,其实亦不低。如果应用不当的话,无论是升 市、跌市,或不升不跌的市况,投资者一样会输钱。

 

价值回归(Value Convergence)概念

套戥、对冲的策略,背后理论基础在于价值回归(Value Convergence)及统计学上的平均数回归(Mean Reversion)两个基本的概念。正因为如此,很多的对冲基金经理,亦直认自己是一位「格拉罕式价值投资」信徒,他们的对冲操作,虽然运用了大量的统 计学知识,但是骨子里投资策略仍然是以价值为本,并坚守格拉罕提出的「短线股票市场是投票机器,长线股票市场是估值机器」这个信念,而这个信念的现代解 释,我们称之为价值回归。

 

要达致价值回归,首先我们必须有一个基本信念,是我们能够清楚计算「价值」,如果是相同的资 产,只是不同市场出现价格差异,则不须为计算「价值」烦恼,因为理论上同一项资产在世界任何角落的价值,理论上都是一样的,我们唯一要解决的,只是交易成 本及时间差的问题。例如,宏利北美洲的股份,其实是可以办理股份转移,将股份由北美洲转移至香港买卖,问题是股份转移需时接近一个月,而且当中涉及手续费 用。另外,海螺AH股没有互换机制,投资者要忍受套利活动涉的交易成本,以及可能是无止境的持仓时间所涉及的所有开销。

 

如果是进行行动主义及风险套戥活动,投资者必须对涉及资产的内在价值有充份的掌握。对于格拉 罕及很多价值投资者来说,在一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里面,现金(包括欠下银行的负债)是最真实的,其次是砖头,至于商誉(Goodwill)、应收账款 (Account Receivables)、存货等等,其价值往往存疑,投资者应该对有关账面投以怀疑的目光。因此,我们可以说,一家公司最最限度的价值应该是其清盘价 值,如果股份市值低于清盘价值,将引起行动主义(Activist)及博取私有化、收购合并等机会的投资者的关注。

 

投资致胜方程式

投资的致胜方程式,就是没有方程式,因为我们必须因时、地、法、事制宜。如果不是因为美国高 昂的利得税率、配以美国战后几十年的和平利息(Peace Dividend),巴菲特采取投资方法,会否有所不同呢?真正的智者,是不会囿于一家之言,圈地自限。如果巴菲特只懂Buy & Hold就能成为世界首富,哪未免将事情太过简单化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51

SOHO中国逆市并购 策略转变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3-16/110121936.html


潘石屹表示,公司不再重点关注收购土地,将转向收购现成项目,尤其是外资在上海抛售的项目

  【《财经网》专稿/记者 张映光】“能买大树,我们就不买小树;能买一棵树,我们就不买种子。”SOHO中国董事会主席潘石屹表示,公司目前对土地的兴趣减弱了,将把投资重点转向收购现成的项目,并准备逆市展开收购,把投资扩展到上海。
3月14日,SOHO中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0410,下称SOHO中国)举行了业绩报告说明会。本周,SOHO中国将发布2008年年报。
不久前,SOHO中国刚刚取得中国银行100亿元授信额度,这笔贷款授信,将重点用于并购。2008年底,银监会出台《并购贷款管理办法》,支持有能力展开收购的公司,促进行业整合。
根据SOHO中国此次公布的业绩报告,截至去年年底,SOHO中国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达107亿元。这主要是因为,2007年10月,SOHO中国在市场出现“拐点”前成功在香港上市,融资约达16.50亿美元。而其土地储备一直较少,投资较为谨慎。
不过,
海外上市公司往往会遇到将现金转移到内地投资的结汇问题。SOHO中国去年还造成了约1.2亿元汇兑损失。对此,SOHO中国总裁阎岩表示,如今大部分资金已转兑为人民币存款,汇兑问题如今已不影响投资。
SOHO中国在上市后,原计划将融资主要用于其在前门进行的土地一级开发项目。SOHO中国上市前的招股说明书曾表示,其募资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参与前门改造中的11块土地的招标。其中,有八幅土地原本计划于2008年一季度入市,但推迟至今尚未实现。
潘石屹表示,他仍旧不了解这些土地至今未能入市的真实原因。不过,他表示,今年内,此事将会有一个明确结果。
除了前门地块,据《财经》记者了解,SOHO中国还曾对北京CBD地区中服大厦后面的一块商业用地发生浓厚兴趣。这块土地的一级开发商为远洋地产,但土地整备多年,一直没有入市。
对此,潘石屹表示,随着市场的持续下滑,公司的收购策略正在发生改变。“我们对土地的热情已经降了下来。”潘石屹说,“我们最近看了一些项目,已经建成 的项目的价格比较低,土地项目更优惠。我遇到一块土地提出最优惠的条件是,拿来开发,三年之后再付款也可以。可是,回到大市判断,未来三到五年,中国
经济将持续放缓,开发商对土地的热情已经不像前两年。是选择土地还是选择现成的项目,最关键还是要权衡价格和付款方式,土地价格和开发成本与现在已经谈的项目相比,有没有优势。”
潘石屹还表示,SOHO中国已确定将把投资转向上海,目前看中的项目主要是外资正在抛售的项目,这些项目均在上海黄金地段,而且价格比较优惠。
随着房地产市场进一步下滑,商业地产租金下滑明显。SOHO中国开发的商业地产则主要以销售为主。业绩公告显示,SOHO中国去年预售金额约为77亿 元。其中,90%均来自三里屯项目销售。而这一项目的主要客户是来自山西、内蒙古的煤矿资源型企业老板。不过,目前,受经济下滑影响,这些客户的企业也都 面临经营困境。
对此,潘石屹表示,目前,公司的销售并未因此受到影响。但他对未来销售走势也很难做出预测。
SOHO中国预计收购的上海项目,可能很难“移植”北方客户作为主要销售对象。对于《财经》记者提出的这一质疑,潘石屹表示,目前,上海写字
楼市场主要仍面向大公司,缺少面向中小企业的物业。SOHO中国在上海收购的物业,仍将定位于面向中小企业。
去年,SOHO中国即已展开对现成项目的收购。去年5月,SOHO中国以约55亿元人民币收购位于朝阳门的凯恒中心,并将该项目更名为“朝阳门SOHO”。
去年9月,SOHO中国又以8.9亿元人民币收购位于北京中关村的金和国际大厦,将该项目更名为“中关村SOH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7

近期大勢分析及最新投資策略 紅猴股評


From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09/03/29-mar-2009.html


美國接連傳來的好消息,除了美股谷底急彈兩成外,全球股市亦從低位急升,當中以台灣及南韓股市最厲害,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只有香港股市才因中國因素受惠,反而要思考這中國因素是否有被誇大之嫌。

當全球經濟未有復甦跡象下,全球股市近期之大升,究竟是聰明資金預期經濟見底先買為敬,還是趁難得的好消息炒番轉?這個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現在跟買,搏的成數不小,中短線投資來說,升得越高,風險越大。

美國銀行及摩根大通剛轉口風,說三月業務未如理想;而對公私齊買有毒資產方案又疑惑漸生,小心投資者對先前數則好消息的過度反應忽然冷卻。

美 國聯儲局落場買美債,使美元急跌,商品價格乘勢而起,相關股份亦股價大升。但歐洲及日本剛公佈不佳數據,使美元又反彈不少,各國貨幣是否仍是累鬥累的局 面?美元暫且不死,商品價格有機獲利回肚,除非全球經濟好轉,或中國等有錢國家急於補充商品儲備,否則相關股份上升空間暫不大。

有說美元之跌勢確認,會於經濟復甦之時!美元近半年之強勢,因全球投資者仍視美元資產最安全。但當經濟復甦,全球投資者便會將資金班師回朝,那時美元會轉弱。大家身在香港,若美元真的貶值,持港元資產也要貶值!

Baltic Dry Index從谷底1,000彈升1倍以上至二千多點後,便回落至1,900點徘徊,暫未見實質商品運輸需求使指數再上,但可密切留意此指數之變化。

有 說美元狂印鈔票,會引發超級通脤(Hyper Inflation),剛看過一篇文章,提及通脤之形成,除了留意貨幣供應(Money Supply),還要看貨幣流速(Velocity)及產出缺口。若美元狂印鈔票注入金融體系,但金融機構還是惜借,貨幣流速(Velocity)低企會 減慢通脤之形成。另外,若產能像現在般過盛,仲有額外需求,亦只是啟動未用的產能,亦未致大幅拉高價格。所以美元狂印鈔票不代表即時推高通脤,此非常時 期,千萬不要一本過書睇到老。

所以,所有救市方案成功與否,端視信貸市場是否能重新有效運作,公私齊買有毒資產方案被視為有效一着,未解決的問題包括數額會否足夠買起所有有毒資產,拍賣出來的價錢要使金融機構作多少撇帳,有否足夠私人機構參與,會否引發另一波政治問題等。

除 了要密切留意公私齊買有毒資產方案的最新發展,亦要留意金融資產按市值入帳的會計制度會否作出更改,兩週內將有定奪。金融資產按市值入帳的會計制度作出修 訂,理應利好金融機構,但這預期會發生的事情理應已反映於金融機構的股價上,但又好像未作反映,到了開估時是好消息出貨還是再藉此好消息再衝一段,似乎要 到那時才能一清二楚。

既然仍有這麼多不明朗因素,這麼多問題仍未解決,投資策略又應如何制訂?

若大家對自己中短線投資信心滿溢,便繼續做自己認為棒的事,但應先回顧一下過往數年的投資於金融海嘯後,回報仍理想嗎?若答案是否定的話,請自省及更改一下投資方法及心態,不然歷史只會重演,只是時間問題。

筆者自問不善中短線投資,而不善中短線投資者去作中短線投資,只會在如1996至1997、1999至2000及2006至2007這些牛二牛三市况才賺到錢,但現時大家正在討論的是熊三還是牛一。

現在要投資,最理想還是Buy and Hold。但香港股市會否像日本一沉不起,越Hold得久,越蝕得多?匯豐(5)已令人怕怕,還有股票值得Buy and Hold?

若果大家真的非常擔心,便不好太貪心,放錢於銀行做定期算了。若一半擔心,便可嘗試投入一半資金;若全不擔心,便可嘗試投入全部資金。不過,經濟前景不明朗下,大家最好預留一筆錢足夠基本生活需要,剩餘的才作上述用來投資的「資金」。

以恒指作指標,筆者估計未來半年可能有以下發展境况(附上機會率)

(1) 升破18,000,上試26,000甚至30,000 (5%,投資市場,凡事皆有可能!)
(2) 升破15,000,向18,000進發(25%)
(3) 主力於12,000及15,500間徘徊(或會下試10,500)(55%)
(4) 跌破10,500,向8,000進發(10%)
(5) 跌破8,000,下試3,200,即從高位下跌90% (5%,投資市場,凡事皆有可能!)

所 以,筆者的策略會游走於(2)及(3)之間,於適當價位作為期3至5年的長線儲貨,若中短線升至理想高位,或作部分減持,待低位時再補貨。於中短線,筆者 不求跑贏大市,因要把握每個升跌浪高沽低買,着實困難。於為期3至5年的長線,筆者目標當然是跑贏大市,還要越多越好。筆者現在的投資組合,所持股票以 ETF為主,要跑贏大市,便要將ETF換入現時被大幅低估的優質股票,筆者正為此努力,而「紅猴股票估值表」亦正作大幅改動。

筆者的投資組合現值$1,223,000,自成立日起回報104%,每年複式回報24%。現金佔47%,股票佔53%。股票比買入時貶值23%,成本等同恒指18,300。筆者已制訂剩餘現金的用途如下

(1) 於恒指13,000至14,000間用$86,000,即投資組合現值之7%買入股票
(2) 於恒指12,000至12,500間用$159,000,即投資組合現值之13%買入股票
(3) 於恒指10,500至11,000間用$147,000,即投資組合現值之12%買入股票
(4) 於恒指8,000或以下用$183,000,即投資組合現值之15%買入股票

恒指現報14,119,若恒指不再跌至上述價位便上升,筆者便只能用現有股票等待獲利,這情况下當然未能賺盡,但於現時經濟金融環境仍未明朗下,筆者只能付出60%投資組合資金,即60%信心投入股票。

筆者此次訂下的投資策略,希望不用再作更改,剩餘的工作會集中找尋現價便宜的優質股票。不過,若恒指上破近半年的阻力15,500,筆者不排除改為高位入貨,暫時不考慮這點,當恒指升至15,000才作考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96

立論:內房股選股策略 林少陽

2009-05-25  AppleDaily






 

上 落市應對策略是「揀股不揀市」,股海茫茫,點揀法好?雖云本欄不提供股票貼士,給予一些方向性提示以供參考,實有必要。原則上,在預期通脹上升的前提下, 磚頭是當然之選。篇幅關係,今天只談內房。內房相關股在這一潮升市中大幅跑贏大市。由去年10月底到現在,中國建材(3323)及九龍建業(034)股價 高低位相差超過十倍。能夠錄得這麼大的波幅,當然是各有前因:一來之前股價跌得多,二來淡倉被挾倉亦應記一功。事實上,龍頭股中國海外(688)在今次升 浪表現只是中規中矩,非因企業質素差,只因之前跌幅小。累積升幅那麼大,按「道理」是時候有獲利回吐的壓力,然而股市短線升降,那有「道理」可言?退而求 其次,個人的選擇是從二三線地產股中尋寶當買沒有時間值的期權,若大市回落可分段加注。對沒有時間做資料研究的普羅投資者,再退而求其次,目標應該是逢低 吸納一線龍頭地產股,除了中海及華潤置地(1109),在內地做得不錯的恒隆地產(101)及瑞房(272),亦應在購物名單之列。

酒店收租股可追落後

上 周末英美兩國主權評級,分別被評級機構列入或可能列入負面觀察名單。早已轉弱的美元再遭狂沽,英鎊遠離市場焦點,暫避一劫。每逢美元弱勢,美元區的樓市、 出口及旅遊業都會興旺。今年3月初歐美股市跌穿十年新低,以出口為主的台灣及南韓股市,卻向上突破移動平均線。受惠於旅遊及內部消費的二奶磚頭(收租及酒 店)股,升市表現未必及得上「大婆」(地產發展股),在美元明顯轉弱下可望追落後,縮窄兩者估值差距。林少陽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70

立論:互動式投資策略 林少陽


2009-05-26  AppleDaily




 

與 內房股的情況一樣,大部份資源股亦已較去年10月底累積了龐大的升幅,雖然找不到10倍股,表現較佳的招金(1818)及紫金(2899),升幅仍達在4 至6倍之間。現價入市的風險與回報未必成正比,然而,如果大家深信惡性通脹必將來臨,資源股仍是逢低吸納對象。然而,怎樣才算「指數回落」?幾時才是吸納 資源或內房股的好時機?作為自己財富的主人,不能只是空喊幾句口號,以大市非升即跌的二元思維做投資。投資組合實際操作不須次次估頂摸底,亦一樣可以賺 錢。事實上,股票的短線波幅,誰能說得準?因此,可行的投資策略應該是:如果A,我有A計劃;如果是B,我會改做B計劃。未來兩三個月,恒指有可能跌回 14000至16000原定的買貨區,但亦有機會跌不下。若果真回落,將是後來者的補貨機會。但如果跌極都跌不下,或你「手空空無一物」,不想冒險永遠都 買不到第一注股票,就要採取B計劃──「互動式投資策略」──投資者在預設的波幅區間,按照自己的風險取態設定最高及最低股票持倉水平。

因應指數調節持貨量

以 一個能承受較高風險的壯年投資者為例,在萬七點附近,股票現金各佔一半,若指數回落,可逐步減持現金。反之,當指數逐步上升,現金比重應逐步提升。現金下 限可以是個人財富的一、二或三成,上限可以是七、八或九成,悉隨尊便。進取,可在借孖展及淨持淡倉之間浮移,但要懂得風險控制,以及隨機應變的能力。以上 戰術的好處是機動靈活,不須刻意估底摸頂。估底估頂,打牙骱還可以,以自己或客戶的財富來較飛,實屬不宜。林少陽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74

策略投機性聯盟-Abterra 及利來(221) 、樓東俊安資源(988)(已完成)


看得我Blog有一段時間的人,應該明白利來(221)是屬於宏安系(1222,系內另有位元堂(897)及中國農產品(149)),以下是關於這系公司的文章: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searchtext=%E5%AE%8F%E5%AE%89&Submit=%E6%90%9C%E5%B0%8B&ownerid=9

近來,利來(221)在兩日內連續公佈兩項進軍資源大計。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1/LTN20090611425_C.pdf

6月11日,公司宣佈簽訂諒解備忘錄,購入天行環球51%股權,作價3,680萬元,其資料如下:


天行為一間根據香港法例註冊成立之投資控股公司,其唯一資產為PNG Co之全部已發行股本。PNG Co為一間根據巴布亞新幾內亞法例註冊成立之公司,主要從事木材砍伐、經營及管理森林之業務,並依法擁有Maimai林地自二零零九年四月三日起計50年 之伐木特許權,其總土地面積為239,810公頃。Maimai林地之估計木材數量約為10,174,746立方米。


天行自註冊成立日期起除擔任為投資控股公司外,並無進行任何業務,其全資附屬公司PNG Co乃為持有投資項目而註冊成立,但自註冊成立日期以來一直並無營業,直至最近於二零零九年四月獲得Maimai林地之伐木特許權為止,以及自註冊成立日期起並無編製任何賬目。


一家無任何林業經驗的公司,去取得一家取得林業權利只有兩個月公司的51%股權,另外,公司兩年沒有業務,又有虧損,權利取得又好像不需任何費用,為何要用3,680萬去買呢?

其購入林業的原因如下:

董事認為,將業務分散投資至具高增長潛力的新領域,(greatsoup: 高虧損潛力?) 將符合本公司及股東整體之利益(greasoup: 我想它應該刪掉「本公司及」及在股東之前加上一個「大」),此舉亦擴大於其他業務領域之機會。(greatsoup: 應在「擴大於其他」之後,應該是加上「融資」。)



董 事亦相信,由於東南亞及中國大陸等國家需 求龐大,以及過往砍伐林木及目前全球有愈來愈多國家實施更嚴格的環境限制和要求,致使供應量不斷減少,推動了林業業務之前景及木材市場之增長潛力,將為本 公司提供非常有利之經營機會。考慮到上列各項,董事認為擬進行收購將有助本集團滿足市場對木材及木材產品不斷增加之需求,以及全面達致天然林業資源之經濟 承諾。(greatsoup: 無林業經驗又如何對你們有利,又如何達致承諾?)


第二日,公司宣佈以股價炒上後的43仙,發行3.85億股,即擴大後公司4.8%股本,和新加坡上市公司Abterra 換取6.5坡仙發行的2.55億股,即4.8%股權,聲稱「進軍礦業」。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2/LTN20090612634_C.pdf


其購入原因如下:


鑒於中國、印度及印尼等人口密集國家加快城市化進程引致基 建潛力無限,故預期對鋼材及鋼材製造之原材料煉焦炭、焦炭及鐵礦之需求相應加大。因此,董事現時計劃進軍煉焦煤、焦炭及鐵礦(開採)行業。就此而言,董事 認為,本公司透過認購能與專注於自然資源相關行業之Abterra結成策略性聯盟,以便本公司利用Abterra於有關領域之經驗。



尤其是,本公司已於亞太地區物色了若干自然資源相關投資項目(greatsoup: 做礦的經驗原來可以做林,筆者肚中墨水不多,但今天我才第一次知道呢!),及本公司現時正與Abterra合作以開發聯合投資上述項目之可能性。於本公佈日期,有關該等投資項目之正式協議尚未訂立。


http://info.sgx.com/webcoranncatth.nsf/VwAttachments/Att_585A18040A611F1C482575D2003F2EC2/$file/PressReleaseAbterraentersintoasubscriptionagreementwithHKstrategicpartner.pdf?openelement


而Abterra宣稱:


“We are pleased to enter into this share-swap agreement with LeRoi Holdings. This collaboration allows both parties to leverage on our networks in the coal and iron ore mining industry. We are excited at the prospects of this partnership.”


(greatsoup:利來又無做礦經驗,應該leverege on 就是它的 capital network, excited 應該就是利來吧。但是用了一些跌了價的廢紙換取這兩日升值的廢紙,又可以向金仔拉上線,確實不錯。)


關於這項交易,想起了蔡東豪先生早期的一篇文章: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387


林林總總的聯盟,令投資者花多眼亂,其中不少是充滿策略地混水摸魚,筆者稱為策略投機性聯盟。這類聯盟的性質,可從下列兩個例子了解:

一、 甲公司規模不大,業務不甚突出,忽然宣布與國際知名的乙公司結盟,攜手進軍內地某行業;甲公司股價立刻上升,隨即宣布配售股票,為新項目集資;後來記者發 現結盟的性質,原來是甲公司向乙公司購買了數十萬元產品。這種手段可得逞,因為乙公司規模龐大,沒有人有足夠證據和時間挺身否認;況且兩公司確實有生意關 係。

科網狂潮中,不少科網公司跟微軟、戴爾、太陽電腦等結盟,實情是普通客戶關係。未來一年是中國概念天下,投資者須提高警覺,因為勢將有不少公司宣布跟內地企業聯盟,必須仔細判斷真偽。

二、 甲公司籌備上市,投資銀行覺得故事爆炸力不夠,建議邀請乙公司成為股東,乙公司是實力雄厚的藍籌,為甲公司增添不少知名度和信服力。乙公司也絕不隨便,跟 甲公司討價還價,焦點是股票訂價及禁售期長短。商討完畢,雙方高高興興站出來宣布組成聯盟,乙公司更入股鞏固友誼。甲公司上市成功,乙公司在禁售期過後, 悉數出售股票,有策略地結束聯盟。

....


筆者參考了多個策略性聯盟個案,希望找出真假聯盟的區別和特徵,跟投資者分享以下觀察:


1. 兩公司如能門當戶對,可減少投機成分;但如果兩公司實力懸殊,規模小的公司可能在大公司默許下,借聯盟達到某種目的;


2.兩公司應互相利用對方的資源,以 長補短;如關係是單方向,聯盟壽命不會長久;


3. 兩公司互換股份,不代表真正兩情相悅,聯盟可能預設認沽權(put option),投資者未必知情。

策略投機性聯盟的組成,環繞跟業務無甚關係的目的,雙方得到所需利益,達到雙贏結果,受傷的可能是投資者。

根據麥堅時顧問研究(有興趣的讀者,可從網上參考《麥堅時季刊》2002年第一期〈向從科技聯盟學習〉(Learning From High Tech Deals)),策略性聯盟的長期成功率是50%(即死亡率也是50%);根據原氏顧問的研究,策略投機性聯盟的長期成功率是零。

關於他們要轉型的原因,可看其財務情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126/LTN20081126428_C.pdf


從業績看來定期存款大減至1.5億,並不足以付可換股債券的款項,更有銀行貸款,加上近來用億幾買了中國農產品(149),雖然出售了資產套現幾千萬,但是資金又用來再增持,以維持大發股後的股權,可見所餘無錢。


公司擺明就是缺水,從以往的經驗看來,在系內重組中,出錢的是它,但受益卻是母公司,加上最頂的母公司買了個三億的商場,缺水程度更甚,不出新概念,肯定在系內集不到錢。

可見,公司是有誘因炒高股價,引出概念,然後批股。之前的動作應該是,投資小錢出大錢,應該之後有一批股計劃,配售代理應該他們是醉雞拍檔啦。


另外,為了為派貨做準備,生果有位打手,又來吹啦。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090617&sec_id=15307&subsec_id=15326&art_id=12885809&cat_id=64&coln_id=6794978


利來原本做肉類銷售同中港物業發展和投資,但今次有大動作,將變身做資源股,且一口氣進軍兩大資源業務,包括林木業和煤鐵礦業,前者盈利非常豐厚,三幾年間便可回本。利來今次係分別「夥拍」兩大資源項目的公司,仲有大隊專業團隊一齊上馬,業務前景會有一定保證。



先 講林木業,利來收購一家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擁有林木資源公司 PNG 51%權益,作價 3680萬元,另提供 7750萬元股東貸款購置設備和機器。 PNG擁有 Maimai林地自 09年 4月 3日起計 50年的伐木特許權,其總土地面積為 23.98萬公頃,估計木材數量為 1017萬立方米。 1公頃等於 1萬平方米,成個林地即係有 24億平方米咁大。

續物色自然資源項目
根據行業的評估方法,平均每一立方源木的 FOB價約 150美元,以總儲量 1017萬立方米計,總價值為 15.2億美元,約 117億港元。開採一個大型的林場,通常第 2年收支可平衡,第 3年會有盈利,以 PNG的林場計,第 4年已可提供盈利逾 1億元。

第 2項交易,係利來同新加坡上市公司 Abterra換股,各自持有對方 4.8%權益,利來股份作價為 0.435元。 Abterra主要業務為於澳洲、印度、印尼及中國買賣煉焦煤、焦炭及鐵礦,去年底結算市值逾 10億元。

利來目前正在亞太區物色自然資源項目,與 Abterra結成策略性聯盟,將可利用 Abterra在有關領域的經驗,加快在煤鐵礦開採業務的發展,公司收益亦可大幅提升。

Bold 了字的,一些是我在之前的文章解過的,其中提供盈利的那一部分,是如何找來的? 是誰給的? 完全沒說清楚。另外隻股炒高幾倍,先叫人去入貨,原來這是益人。仲有這個老闆擺明是玩財技的,都不是做生意的,為何要幫他?當然一個人以寫這些文為生的,根據資料,起碼寫了接近十年,倒不顧這些吧。

題外話,講番Abterra,中文名叫天益,據網頁其資料如下:
http://www.abterra.com.sg/chinese/about_corporateprofile.php

天益有限公司主要在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从事炼焦煤、焦炭和铁矿石贸易。通过收购上游资产,如焦化煤矿、铁矿山、焦炭厂和物流公司等,控制核心贸易业务的成本。

天益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俊安资源是中国最大的焦炭进出口商之一,依靠这个强大的后盾,天益已拥有了坚实的基础,确定了长期的业务对象,并在中国市场立足。

天益有限公司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其英文名称来自于拉丁文,意为“地球的果实”,这一名称充分反映了公司的战略方向和贸易范围。


2006年10月,俊安资源(香港)有限公司成功收购了天益的大半股份,成为天益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

....


經我查及,這家俊安資源,是新銀集團(988,已易名為樓東俊安資源)購入煤礦的買方的關係公司。而該公司的資料,我亦寫過一次如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6585

....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218/LTN2007121844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330/LTN20080330014_C.pdf



2007年12月,公司宣佈以24億元收購前述所稱山西礦業,若盈利超過1.8億,收購價將調高3億,即最高代價為27億。公司將以集資所得現金、發行19%代價股份、發行3億可換股債,換股價2.5元,年息2.5厘、以及承兌票據支付。


其後,因市況轉差,作價降至14億,另降低盈利超額代價,變成盈利超過2.3億,收購價將調高2.8億,即最高代價為16.8億。公司以集資所得現金、發行19%代價股份及以可換股債,換股價一樣,但息率則降至2厘。


若新股及可換股債完全兌換,李先生會由大股東,變成第2大股東,賣方則會成為大股東,很完整的一個逆向收購。


.....


昨天,公司宣佈不再包銷股票,亦不用可換股債換,改以證券行作包銷,不知是否找到新資金來源呢?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6/LTN20090616465_C.pdf


今次的轉型,主角股價炒上,又有打手吹,快進行第三步,一舖拿回本錢,至於最後這些東西能否完成,就要看集不集到錢啦,不過最後的結局一定是全數撇帳,低價賣出,不會做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3

资本策略公司:3年内要砸20亿上海买楼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714/20090714024730123.html


每经记者  李丽  发自上海

        与华尔街投行雷曼兄弟  “分手”后,昨日,香港投资公司资本策略(00497,HK)低调启动了其在上海首个房产项目的预租。

        值得注意的是,资本策略在上海的首个项目,也曾经是华尔街投行雷曼兄弟所拥有的项目。

雷曼兄弟贱卖项目上海面市

        有 业内人士戏言,因金融危机而申请破产保护的雷曼兄弟,其旗下资产被迅速处置。在今年6月完成的上海“盛邦国际大厦”(原“福海商厦”)项目出售协议中,合 作方资本策略仅以不到55%的价格,收购了雷曼兄弟在  “盛邦国际大厦”的权益,算是捡到一个“皮夹子”。

        昨日,资本策略非执行主席钟楚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该项目将采用只租不售的方式对外公开,目前正处于内部调试阶段,计划今年10月份可以正式起用。

        公 开资料显示,资本策略上海首个项目“盛邦国际大厦”,原名为“福海商厦”,位于上海虹口区四川北路靠近武进路,总建筑面积约5.6859万平方米。 2006年11月,在福海商厦的拍卖会上,雷曼兄弟和资本策略合资公司以4.16亿元的价格,拍下了这栋烂尾楼。

        然而, 世事难料。雷曼兄弟因金融危机而申请破产保护,于是其旗下资产被“贱卖”。今年6月,资本策略发布股东通函表示,公司正向处于清盘阶段的雷曼兄弟亚洲商业 公司买入其持有的贷款项目。而本次的购入交易,资本策略仅以2.365亿港元的价格,就成功收购了约4.34亿港元的雷曼兄弟其附属公司为偿还有年期贷 款。

资本策略3年砸20亿布局上海

        资本策略早已开始对中国内地楼市悄悄布局。

        “对上海非常有信心,今后3年内,将把更多的发展机会落在上海。”昨日,钟楚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未来3年内,资本策略计划投资20亿元,用于收购上海物业。

        钟楚义同时透露说,目前,正在积极接洽的商业项目大约2~3个。另外,还有一些优质的住宅项目。他认为,从目前来看,上海的办公楼租金、售价大约只是香港的1/4,而区域经济发展却在不断增长,因此,公司今后3年,将会有一半的投资机会放在上海。

        而早在一个月前,负责参与执行雷曼兄弟破产清算的代表曾称,如此迅速处理资产的原因在于“上海写字楼领域租金以及资本价值存在恶化风险”。

        钟楚义表示,由于土地市场价格相对较高,因此,公司不会考虑通过土地市场竞买土地的方式增加在内地的项目。未来更多采取的模式,将是通过收购优质物业、或者是与成熟开发商合作。

        他同时坦言,在内地扩大项目布局,期望获得的租金回报率大约在7%~8%左右。今后,资本策略在内地的收购物业,将会由企业长期持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64

改變策略 王雅媛

2009-08-21 上海證券報 






   近期恒指回落的幅度不大,但受投資者歡迎的國企股都起碼從高位回落10%以上。另有一現象,這兩個星期恒指的波幅也很大。一天升400點,一天跌400 點。升的時候,投資者追入的意願已經沒有之前那麼強。因此我認為還是要等一等,如果滿倉的可以趁反彈減持到較為舒服的水平。香港投資者目前的看法,基本上 可以歸納為短期調整,中線看好。但看好歸看好,見過自己的股票創新高,再從高位回落,心裡肯定不是滋味。現在應該用怎樣的策略去應對呢?

   大家知道我一向對二三線股票比較有興趣。之前內地A股剛開始下跌時,我的看法是A股有機會是領先指數,因此我對大市的警覺性開始提高,慢慢減持手上的二 三線股。不過畢竟克服不了貪心,時常抱有一絲大市還有可能升上去的希望,因此減持速度一直不夠快。直到股價明顯要下跌時,才狠心地狂沽。俗語有話,“不見 棺材不掉淚”,希望下一次我能做到遠遠看見棺材時,已經開始流眼淚。有這樣的一個防備心態,跌市時便不用顯得那麼狼狽了。

  雖然昨天港股 反彈,不過有一些二三線股票的價錢,仍然比我沽出時低了15%至20%。有朋友問我會不會趁機買回那些二三線股,我的答案是儘量不買。主要有兩個原因。第 一,近這兩個月它們股價已經升了不少,短時間再上升的空間不大。第二,似乎港股已經見了三月至今這一浪的頂部,港股投資者的買貨意欲已經沒有之前那麼強 了。要他們像之前般積極地去把資金投入二三線股似乎有點難度,因此二三線股的流動性下降了,自然它們的估值也應該下調。

  所以這個時候, 我會趁港股每次下跌時,換入一些流動性較高的大盤股。因為當大市重新開始又一輪升浪的時候,資金首先會追入那些業績好,或者有代表性的大盤股。如果你不知 道哪一些是屬於好業績的大盤股,不要緊,你可以取而代之買入恒生H股指數上市基金。每當它一天內跌超過3至4%,便買入一點點。雖然這個方法不可能讓你賺 大錢,不過我認為這一個是最簡單而又最安全幫你度過這一次調整市的方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02

世紀21的故事-資本策略(497)、冠中地產(193)、21控股(1003)


今日,21控股的控價暴跌,其後停牌,令我非常好奇。


21世紀地產,香港人應該非常熟悉,其業務主要是以多家地頭蟲組成聯盟,然後交換資訊的地產代理。據21控股(1003,前稱樂家集團、興旺行、當時稱為真樂發控股)收購世紀21的全部股權中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06/LTN20080506348_C.pdf


目標集團於一九九三年由賣方創辦。


根據分特許經營協議,世紀21香港獲授永久獨家權可轉授特許若干Century 21商標,並可授出Century 21特許經營權予持牌房地產經紀,及使用由Century 21 US開發之Century 21系統以在香港及澳門成立、發展及經營房地產代理公司。


Century 21 US為全球最大之住宅房地產銷售集團之原有特許經營權擁有人,於全球58個國家及地區擁有超過8,400個獨立擁有及特許經營代理公司。Century 21 US設計及開發出標準化之標誌、代表性佩章、名片、文具、業務表格、辦公程序手冊、中央推廣計劃、銷售培訓計劃及人事管理及監控系統。


世紀21香港根據分特許經營協議已獲授於香港及澳門使用上述系統之權利。


...


世 紀21香港主要從事提供特許經營、顧問及物業代理服務;世紀21物業代理主要從事提供物業代理服務;而世紀21測量行主要從事提供測量、物業項目顧問服 務、物業估值、物業代理服務、拍賣及招標服務。目標集團現時在香港及澳門經營超過120間(包括4間由目標集團擁有)持牌房地產代理公司。


但是世紀21的大股東是誰呢?其實來來去去只是一個人持有,就是吳啟民先生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23/LTN20090623298_C.pdf


吳 先生,五十五歲,於二零零八年七月加入本公司,擔任執行董事,另獲委任為本公司若干附屬公司之董事。吳先生持有英國倫敦大學倫敦經濟及政治學院之碩士學 位。吳先生曾於文華行地產顧問有限公司、美國大通銀行、世貿中心集團及廣東銀行擔任高級職位。彼於房地產行業擁有豐富經驗,並為世紀21香港有限公司之創 辦人。吳先生為本公司一間非全資附屬公司(即欣明,稍後會詳說。)之董事兼股東之胞兄。


但世紀21卻用了不同的載體,但亦有淵源的公司來控股,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另由於關係太複雜,有部分細節將會被忽略。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711/LTN20010711028_C.doc

2001年1月,資本策略(497,前稱海洋資訊、創見太平洋控股)購入吳啟民先生持有的Consective Profits Limited 80%股權,其持有世紀21 82.5%股權,即購入世紀21的66%股權。


Consective Profits Limited 80%股權作價1,905萬,以200萬現金,剩餘1,705萬,以每股55仙發行3,100萬股支付。


即當時世紀21的估價為:


1,905 / (82.5% x 80%)


= 2,886.36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110/LTN20030110081_C.pdf


2003年1月,資本策略(497)購入慶屋國際(193,後稱冠中地產)的24.7%股權,即1.43億股,每股22仙,作價3,150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325/LTN20030325001_C.pdf



2003年3月,資本策略(497)購入樂家集團(1003,後稱興旺行、真樂發控股、21控股)的即28.08%股權,即2億股股份,每股30仙,作價6,000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909/LTN20030909035_C.pdf


2003年9月,資本策略(497)把Consective Profits Limited 80%股權售予冠中地產(193,前稱慶屋國際),作價600萬,較前2年的1,905萬,下降68.05%。


至今世紀21的股權,由資本策略,轉移至冠中地產。


當時的估值為: 


600 / (82.5% x 80%)


= 909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112/LTN20031112028_C.pdf


2003年11月,資本策略(497)把興旺行(1003,後稱興旺行、真樂發控股、21控股)的2.01億股,以每股30.35仙轉讓予梁先生及黃先生,作價6,100萬,資本策略算是微賺。


據2005年10月,資本企業家雜誌對梁黃二人的專訪,兩人稱「2000年至2004年是公司的高速發展階段,經過數年之後,我們遇到一位朋友,他對我們說:「香港做生意的人很多,但有多少人有條件當上市公司主席?」透過上市公司,我們可以加快實現理想。」


那位朋友是誰?應該是吳先生了。


http://202.66.146.82/listco/hk/21holdings/annual/2005/ar2005.pdf


2004年1月,因並沒有出公告收購,並在年報中發現,並從據21控股(1003,前稱興旺行、當時稱為真樂發控股)收購世紀21的全部股權反證,相信是向吳啟民先生弟弟購入欣科60%股權,作價600萬元。


據年報稱,欣科是買賣及製造玩具、禮品及贈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204/LTN20040204064_C.pdf


2004年2月,資本策略(497)的29.37%股權,即450,364,000股,轉移至鍾楚義先生,作價7,300萬,當時其履歷如下:


鍾楚義先生,43歲,英國倫敦大學畢業,一九八三年獲法律學位。鍾先生於一九八六年取得香港執業律師資格。


鍾先生於一九八八年任職渣打(亞洲)有限公司,一九九零年成為奔達國際有限公司(268,前稱國泰京華集團,即後來的世貿集團,鵬利集團,已在2003年私有化)之董事兼總經理,其後於一九九二年加入中策集團有限公司(235)。一九九九年三月,鍾先生加入電訊盈科集團,現為電訊盈科有限公司(8,前稱德信佳)執行董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518/LTN20050518022_C.pdf


2005年5月,資本策略(497)出售859,864,000股冠中地產(193)予朱年耀先生,作價4,041萬元,每股均價約4.7仙。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801/LTN20070801316_C.pdf


2007年7月,冠中地產(193)出售Consective Profits Limited 80%股權售予久違了的吳啟民先生,作價400萬,較前4年的600萬,下降33.33%。


當時世紀21的估值為: 


400 / (82.5% x 80%)


= 606萬。

奇妙之旅至此開始。


真樂發(1003,後稱21控股)經過一輪清洗及出售業務予舊股東後,在2008年5月有一項宣佈。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06/LTN20080506348_C.pdf


公司宣佈5合1。


另外,其宣佈收購除之前的世紀21香港外,亦收購世紀21物業代理及世紀21測量行,作價4.3億元,其中2億以現金支付,1億以年息3厘承兌票據支付,剩下1.3億以年息2厘的可換股債支付,換股價是合股後13.75仙(即20合1後的2.75元)。


其擔保盈利為2,300萬,如低於此數,其代價需作一定扣減。


同時,公司配售4億股,每股12.5仙,及1億元年息2厘可換股票據,換股價13.75仙。


若全部行使,吳先生將持有28.48%股權,成為大股東。


但從其公告上,前兩年並無1年的合併盈利多於這個數字的20%。


但是其後通函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627/LTN20080627502_C.pdf


根據分別載於本通函附錄五、六及七之世紀21香港、世紀21物業代理及世紀21測量行會計師報告,於世紀21香港、世紀21物業代理及世紀21測量行截至二零零八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經審核財務報表反映之目標集團除稅前總溢利約為24,980,000港元。


因此,該金額已達至保證溢利金額,賣方無須與Kingbox作出任何補償。


為何盈利會突然暴增,連報告內也看不出太多,相信大家非常清楚。


另外,估值更達4.65億元,較之前的一部分值606萬(其餘兩項的合共帳面值為負),不知這位估值師是否沒飯吃,需要做出誇張的估值。


在這項交易中,吳先生當然是最大受益者,把一件值數百萬的東西賣到4.3億元,其中2億更是現金,雖之前批股失敗,但暫時亦取得1,000萬現金,足夠補回購入Consective Profits Limited 的代價之餘,還賺600萬,所以他真的賺翻了。


所以他的股票可稱無本。


但最後市況好轉,公司推出更兇狠的批股計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222/LTN20081222545_C.pdf


公司宣佈20合1,然後由恆利批新股2.2億,股價為合併後15仙(即合併前0.75仙),結好批可換股債1.2億,年息2.25%,換股價18仙(即合併前0.9仙),集資淨額1.51億,目的在償付吳先生的代價。


其後股價暴升至2元以上,這批新股及可換股債接貨者獲利豐厚,就算今日暴跌,也賺約3倍。

現時,該批作收購吳先生資產之用的可換股債行使價已下降至1.006元,但是換不換已沒所謂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30/LTN20090730866_C.pdf


其後,公司放出的消息都是散貨手段。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7/LTN20090907255_C.PDF


今日停牌,都是因為這件事可能告吹吧。


不過任務完成,已沒所謂呢。


P.S.還有一件事提醒大家,老x集團的412、913及273已進駐,真要小心。

Heritag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102(L)
    13,888,888(L)
4.37(L)
31/07/2009
Unity Investments Holdings Limited 102(L)
    13,888,888(L)
4.37(L)
31/07/2009
Willi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102(L)
14,444,444(L)
  14,444,444(L)
4.54(L)
31/07/20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