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小小笑話 左丁山

2008-09-22  AppleDaily

游清源一篇「搓our breast」轟動中環,OL到處傳閱,於是捧紅新科議員陳克勤,紅過李克勤o忝,左丁山用iPhone按入YouTube,立即有得睇陳議員發言。呢個年頭,要走紅並不容易,克勤仔好,講一段英語,就立即無人不識,果然係民建聯後起之秀。

中環周圍有人講英語,一人真係講得好掂,令人傾服,但亦有不少人講寫英語係咁意,照樣搵到食。呢日中午出門吃午飯,經過一間公司寫字樓,玻璃門內空無一人,應該係全體人員已出外吃飯。玻璃門上貼上一字條:Out of lunch until 2:30pm,不禁失笑。呢間公司老闆係英國人,全部夥計係唐人,何以夥計貼張字條都寫錯英文呀?應該係Out for lunch(出外午膳)先至,Out of lunch相等於「午膳欠奉」或者俗講,「冇晏食」。唐人學英文,最怕前置詞之使用,因為無規可循也。好多中環秘書講慣:「老闆out town」,其實應該係out of town(出門),講得多,以為出外午膳就係out of lunch。

唔少笑話源於當事人不知來龍去脈。譬如九月十九日下午在寫字樓睇now新聞台,講一位前美林副總裁上海講金融風暴,基本上分析正路,左丁山同意佢講法,但now記者唔知根據乜資料,旁述話:「胡××有華爾街神童之稱,三十三歲就成為美林副總裁,係第一位中國人做美林副總裁……」笑話啦,副總裁(Vice President)好高級咩,MBA入投資銀行,五年之內做到副總裁,冇運行。美林之內,唐人副總裁數目,多到數唔清,有乜咁神奇?唔信就問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政治助理伍潔鏇。伍小姐以前係美林律師,知道美林事務。講起,o依家發生美國金融十級大地震,震央在紐約華爾街,殃及各國各地區,令各地政府窮於應付。呢,香港財經局局長陳家強係財務學教授,副局長梁鳳儀係前金管局高層,政治助理來自美林,正好組成鐵三角,理論與實務兼備,應付金融風暴,佢有信心。之不過政治層面就唔知,譬如雷曼迷你債券事件,令不少中產階級遭殃,為禍慘過Accumulator,政黨追究起,究竟由金管局還是由證監會負責,天曉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6

转贴:2010年股市中的笑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0n1mi.html

作者:雪狼

 

    爱一个人,让他去炒股;恨一个人,让他去炒股。
 
   哥有这么个损友,幼儿园抢我棒棒糖,小学抢我小红花,中学抢我女朋友,大学让他接收我GF,他又不同意了。
 
   要不是哥打不过你,哥早就跟你翻脸了。仇恨的种子在我心中萌芽,哥要象星矢一样爆发。

 
   三个月前,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他居然要炒股!慕名哥10年的炒股绝学,拜我为师。哥这个神气,从巴菲特讲到哈里波特,从格雷厄姆讲到萨达姆,听得他佩服 得五体投地,大喊相贱恨晚,你就是傻B中的战斗机,哥就是贱-人中的VIP。别人的钱财乃我的身外之物。哥一夜没睡,专找业绩差的,价格高的,看着危险的 票,终于找到一个满意的标的,价格30元,业绩6分钱。想到我失去的棒棒糖,想到我失去的小红花,想到他抢去的女朋友……哥仰天长啸,你的死期到了。在我 要学巴菲特长期投资的叮嘱声中,他象获得圣杯一样捧着写下600259的小纸条走了,看着电脑屏幕上我的600036,我嘴角露出一丝诡异的微笑。

 
   哥精心布局,却猜不中结局,自从哥推荐给他那个票后,那个票却跟吃了兴奋剂似的,连续大涨,我想他估计早就卖了吧。2个月前,他请我吃饭,很内疚地对我说:
 
   “师父,我没听从您的教诲,您给我的票我没拿住。”
 
   “哦,这种牛票新手拿不住是正常的,30几卖的啊?”
 
   “80卖的,卖了没几天就100了,师父,想起你跟我讲的哈里波特的长期投资,我很后悔啊。”
 
   想想哥拿了一年的600036,哥痛苦地捂住脸扭向一边,你给我滚,马不停蹄的滚... ...

 
   前天啊,他突然来到我家,手提一筐大闸蟹,进门就叫:
 
   “师父,我看了你的帖子。”
 
   “我的帖子?”
 
   我愕然,难道我评论饭岛爱的帖子也被发现了?哎,我用的是马甲啊。Oh~My lady gaga~ 网络传播的速度太快了。
 
   “师父,我看了你的榨菜帖子,原来榨菜比稀土还好啊,我早上25元多全买了榨菜了”他兴奋地搓着手说。
 
   我默默地问:“你全买了榨菜?你知道他们为什么涨吗?”
 
   “嘿嘿,不知道。”
 
   哥痛苦地捂住脸扭向一边,KAO,连贝克汉姆都不知道,你丫有什么资格敢跟我谈篮球?!

 
   今天上午又接到他电话,说他被请到中户室去了。他已经是名人啦,他说他永远会记得哈里波特的价值投资和萨达姆理论。
 
   然后他很愧疚地说,师父,我又换了新票了。
 
   我木然地问:换了啥?
 
   他:招商银行。

 

   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50

中環在線:2010財經笑話 李華華

2010-12-29  AD





總統篇奧巴馬轉口風

08年美國總統大選時……

奧巴馬︰掂!掂硬!(Yes!We can!)

o依家……

奧巴馬︰掂?掂啩?(Maybe we can……)

銀行篇銀行劫案逆轉

喺白宮度,奧巴馬接見緊F.B.I.嘅探員……

探員︰報告總統,舊年嘅銀行劫案少咗成20%。

奧巴馬︰做得好!

探員︰但係……銀行打劫人嘅個案就多咗成倍。

奧巴馬︰……

名人篇馬多夫唔教呃

喺監牢,馬多夫同一個監友傾偈……

監友︰喂,你呃人咁叻,可唔可以教吓我點呃人呀?

馬多夫︰唔得。

監友︰點解唔得?

馬多夫︰如果你同其他人講︰「你畀一支煙我,我下個禮拜畀番十支你。」你估其他人信唔信你?

監友︰梗係唔信啦!

馬多夫︰所以我點教你啫﹗

高官篇伯南克怕失業

喺國會度,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好努力咁拉票……

伯南克︰各位,我希望能夠繼續做聯儲局主席,帶領美國……

伯南克返到屋企,佢老婆以好仰慕嘅眼神望住佢。

伯南克老婆︰Honey,你啱啱喺國會講嘢好英呀﹗

伯南克嘆咗口氣話︰出面失業率咁高,我唔繼續做聯儲局主席做得啲乜?

市場篇大客沽唔到貨

有個有錢佬收到風,XYZ會狂飆,佢叫股票經紀盡掃。之後嗰幾日,隻XYZ升到成支火箭咁,個有錢佬不斷打畀個股票經紀,係咁嗌佢繼續掃貨。N日之後……

有錢佬︰係時候嘞!同我沽晒啲貨!

股票經紀︰啲貨俾你接晒,可以賣畀邊個?

生活篇豐田與花旗

有對老夫老妻睇緊電視新聞……

新聞報道員︰近日有多達3.8億隻雞蛋被回收……

老公公︰吓?老婆,乜豐田原來有款車叫「雞蛋」o架?

之後,老婆婆去M記買包食……

老婆婆︰M記幾時多咗個一蚊餐o架?

M記職員︰嗰啲係花旗股票嚟o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07

笑話: 中策集團(0235)1972上市的投資價值

根據香港公司註冊處的電子紀錄,中策集團最初的原名是紅寶石發展。根據當年的資料,其實這家公司是從事酒樓業務,後來才賣給黃鴻年,黃鴻年賣給殼王,殼王又賣給一些中國人,後來給人洗了殼,欲和博智金融買入台灣南山保險,並向一批知名中港富豪集資超過110億,市值一度炒高至1,100億,但最終收購失敗,變成一隻不宜亂玩的現金殼股。


在上市的1972年,有人對著招股書寫了一篇極看好的鱔稿「投資飲食股票上算嗎?」,但現在你一看,覺得這是笑話,當年它說1973年盈利360萬,會派息15仙,1974年盈利420萬,派息16仙,好像很好。但是後來的變化呢?

過了30多年,大股東換了好幾次,錢也虧了不少,2008年虧了這個數加起來的70倍,2009年又虧這兩個數加起來的6倍多,2010年中期又虧錢,派息更欠奉呢,可是還沒有看到未來。


它的總結是說「因此,如果把紅寶石視作短線套利的對象,而忽視其大增長性的話,是非常可惜的」,過了幾十年後,我給出的總結是「因此,如果把紅寶石視作短線套利的對象,而忽視其大增長性的話,是非常適當的,但是不買卻是更好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21

丘亦生給大家的最後笑話

丘亦生今日寫了一篇文章,內中提及馬雲把阿里巴巴上市對於合伙人制度的執著,雖然筆者本人超不滿意馬雲的表現,但是更唔滿意一些以正義為名,實際自己做著同樣的事的人,況且他事實上有些理論是站不住腳的,由於時間關係,筆者儘快把點子列出來供大家留意。

1. 我對馬雲保護自己控制權的自利心態,並不感到意外。馬雲一向鍾愛金庸武俠小說,將其融入公司管理當中,馬雲曾把公司價值濃縮成九個要點,稱之為「獨孤九劍」。馬雲自己則自比《笑傲江湖》中的風清揚,似乎他認為自己才有資格,揀選「合夥人」,傳授「獨孤九劍」真傳。

其實丘亦生不知道他有更新的價值體系,叫「六脈神劍」,雖然馬雲這些話他可能也做不到,但是這些話講得多就變成真理了。作為一家公司的創辦人,如果連挑選自己的合心意的人也不行,我覺得他諷刺得過份,沒有說服力。

例如偉大的CEO蔡東豪先生當然叫梁文道進商台做總監,雖然這是一項難過的經歷,但是如果偉大的CEO可能未來如果坐穩了,也可能挑選梁先生做他的接班人。又多舉一個筆者之前的例子,蔡大總裁任職的精電(710)的董事,其中5位董事和大股東高振順有關,包括他本人,灌輸別人他要支持的觀念,這大約8年歷程中,失敗例子多不勝數,現在市值仍是追不上初入股時。但馬雲每一次都看準大時機,把公司愈做愈大,可以見到他眼光都不錯。況且,他也是主要股東之一,為何不能掌握挑選合伙人的權利呢? 就算不能決定,也不可以禁止別人的自由,這是對馬雲不公平的。如果不讓馬雲選合伙人,和高振順不能把喜歡的人例如蔡大總裁弄入董事會其實是一樣的,所以這一段話其實是為寫而寫的東西,沒有意思。

2. 科網巨頭Google創辦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上市時,也透過AB股權以小控大,他們曾公開表示,只有AB股制度方能夠不計短期回報,投入潛力無限的創新項目。的而且確,Google上市後,無論業務及股價表現均有驚人表現。
然而,同樣實行AB股的科技股Groupon、Zynga等,上市後股價插水,擁有多數投票權的創辦人也回天乏術。所以,鞏固創辦人權力的做法,並不是創新力的保證。我相信,Google兩名創辦人即使棄用AB股,也可以透過持有大股,穩奪公司管理權,投資潛力無限的創新項目。

這一段是扭曲事實。根據筆者找到的中文資料,Google 創辦的兩人持股量只是大約16%。如果可以透過持有大股的話,公司管理權是否能夠長期維持呢? 這已經是錯的第一點。

以美國的情況來看,因為大部分股權散佈在強而有力的基金股東手上,如果Google 行同股同權,可能一兩期業績「走樣」,兩位創辦人已經講拜拜,維持不了管理層的穩定了,這他們的奇妙構想只能透過Google以外的媒體實現,正如提出的兩個例子一樣。

何況他提出的兩個例子,筆者翻回資料,偉大的蔡大總裁自己也說Groupon「團購入行門檻低,是很難處理的缺陷,我看不通這門生意。」,Zynga 其實死因也是差不多,但Google 的搜尋器卻是一個可以複製的市場,普通人也很難製造一個同樣的功能,在網絡世界發展多年來,可競爭的對手其實也不多,所以能夠維持增長,這絕不關鞏不鞏固創辦人的問題,是生意的本質是否能持續,和AB股的關係其實很少。

3. 馬雲反覆在信中提到,合夥人這種「以小控大」的做法,能抵抗各種競爭和追求短期利益的壓力。耶魯大學及史丹福大學的財務系教授的聯合研究,調查了1995至2002年期間AB股份的表現。他們指出,管理層利用AB股「以小控大」的程度越高,平均市值反而越低;反而由公司管理層持有大股,更有利公司市值,他們相信原因是「同股同權」,有更佳企業管治。
新南威爾斯大學及中文大學的財務系學者在2006年一份研究提到,在以小控大的AB股權制度之下,企業要付出更大的「中介成本」,例如CEO薪酬更高,街外股東固定資產回報減少,原因是AB股管理層,偏向利用公司職位做自利的事,而非為股東利益服務。


關於這兩段東西,第一段我不用駁,因為他們已經偷換概念,用平均市值取代平均回報,市值大不等於回報佳,反之亦然,所以理由已站不住腳。第二段的話,我翻回該論文,首先取材的計算方式是用每一間公司的每一年表現去看,以此去看待長期回報是不確的,他由第一天就已經說是行合夥人、AB股對長期回報不利,所以他這一項以短期看長期回報的方式也是不能成立。所以參考的論文只是成為一堆虛言。

4. 如果馬雲如此珍重合夥人制度,我建議阿里巴巴無謂上市。

老實講,他不上市不是珍重合伙人制度,是Yahoo 要套現的要求使他要上市,阿里巴巴的生意本身根本就是現金生意,根本不缺錢,因為公司本身規模比較大,成為投行的理想對象,方才有人幫他做勢他無能力才需被迫上市,但他無足夠權力:所以才想出這樣荒謬可笑的制度。如果Yahoo 一聲說不套現,我用蔡大總裁常用語調,就是我不明白他為何要上市。

有能力又何需做瘌痢呢,是那班自認為虛弱的人方才顯現出他是強大的,丘亦生和蔡大總裁的行為顯示他邏輯愈來愈亂,為交文寫出連B+也不如的文章,自己回家細心找資料看看才寫呢,亂找資料支持自己反引麻煩,特別是亂引學者權威,結果給大家一個最後笑話,何必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034

南都前主管:不服李嘉誠的笑話


2013-12-05  NM  
 

 

李嘉誠接受南方報業集團訪問,這家被誠哥睇中、被喻為大陸最敢言開明的媒體,再次受到香港人關注。現居德國的《南都周刊》前主筆長平,讀畢報導並分析各界反應後,有感而發,給本刊傳來他的感受:

「作為一個新聞人,我當然知道採訪大人物的重要性。但是,港媒對李嘉誠這篇專訪的重視,還是超過我的想像。因為他分量極重、一言九鼎嗎?還是因為媒體有很多話,想通過他的嘴巴說一點,然後再進行聯想和詮釋?我在中國內地幾家媒體尤其是南方媒體主管新聞的時候,對這兩點都是深為警惕的。其一,媒體資源太多地給了大人物,小人物失去了話語上的平等權。其二,大人物說話往往八面玲瓏,媒體人的過度詮釋沒有必要。李嘉誠先生極其聰明,懂得媒體需要。南方媒體能採訪到這位重要人物當然很值得驕傲,但是行文中那種對商業英雄的過度仰視,假如我還在主管新聞,是不會允許的。他(李嘉誠)反駁兩個『笑話』都不能令人信服。撤資固然是誇大的傳言,但是也並非全無事實根據,而且輿論借機表達對內地市場的擔心,李假裝不知,媒體不能信以為真。地產霸王更不是笑話,李對香港的商業文化缺乏反思,媒體更不能沒有。李嘉誠想表達的,已經有那麼多版面報導了。基於上述理念,我不是很想去研究大人物的言外之意。我想其重點是兩點,一是對撤資的澄清,不想充當人們借以表達對內地市場焦慮的媒介吧,那樣會破壞自己經營多年的政經關係。二是對香港法治的期待。這當然是正面的東西,也是除成龍等少數人之外,大部分香港人的正常訴求。

今次訪問對南方的意義,應該是認為採訪到大人物的專業成就感吧。負面影響,也有人說是大軟文。說實話,我自己主管新聞時,印象最深刻的基本上不是名人採訪,而是底層百姓的生存處境,或者良知者的抗爭。名人大多搞平衡,什麼都想要,不會說出什麼深刻的話。有些人以為深刻的東西,不過是輿論的過度詮釋而已。南方傳媒採訪名人很多,但並沒有固定的程式。有些是對方表達意願,比如奧巴馬專訪;但大多數是記者千方百計聯繫。一般來說,如果不是政治人物,並不需要特別上報審批。報導包裝上,不放過任何細節,比如辦公室情況,基本上是南方的傳統,或者說受西方媒體深度報導的影響吧。由於新媒體環境,更由於媒體整頓,南方的影響力是在減弱,但很多編輯和記者的努力仍然值得敬佩。」

長平本名張平,曾任《南都周刊》主筆及副總編輯。 ○八年他在《金融時報》中文網發表《西藏:真相與民族主義情緒》文章,批評中共對西藏政策後,被撤去副總編輯職位,後調至後勤南都傳播研究院任研究員。二○一○年起,南方報業集團在壓力下,不再刊登長平的文章,翌年他被正式解僱。一一年底他到德國定居至今,現為《德國之聲》「北京觀察」欄目特約作者。

改革派背後撐

今次替李嘉誠做獨家專訪的南方「三報一刊」,包括:《南方日報》、《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南方人物周刊》,均隸屬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其前身是成立於九八年的南方日報報業集團,○五年改名,總部設於廣州,由廣東省委宣傳部主管。

今年四月,南方集團易帥,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董事長三合一職務,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楊健,空降「南方系」。但一個多月後,楊健被調派任香港中聯辦副主任,南方集團則由另一名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莫高義接替。

雖然阿爺把刀架在頸邊,但是南方集團旗下報刊向來以敢言見稱,不時揭露官場腐敗、關注底層民生、批評社會不公,「南方系」更被譽為中國社會良心。《南都》前總編輯、亞視前高級副總裁程益中就曾經講過:「世無南方系,中國如燈滅。」

例如○三年兩會期間,《南都》打破中宣部禁令,頭版報導沙士疫情未得到控制,令時任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京城震怒,聲言要整肅「南方系」。《南都》話事人唯有即刻上交檢討書,又將程益中降職及開除涉事記者,不過有關記者改個筆名後仍繼續寫稿。

而○九年獲美國總統奧巴馬點名做獨家專訪的《南方周末》,今年初就因為原題為《中國夢,憲政夢》的新年獻辭事件,內文提及「一句真話能比整個世界還重,一個夢想能讓生命迸射光芒!」遭省委宣傳部整頓,引發網民關注中共打壓原本已經卑微的新聞自由。

南方集團點解咁有膽識?坊間有不同說法,有指它有一班開明派廣東退休高官做後台,例如有報導指,二○○四年沙士後《南都》高層被指控貪污,曾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任仲夷和省委書記吳南生,曾經寫信給張德江,指「貪污案子引起群眾很大的異議,值得思考。」也有評論指,南方得中共改革派力捧,包括國務院副總理、前廣東省委書記汪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66

李海剛:中國郵政抱腿阿里就是個笑話

http://www.iheima.com/thread-12183-1-1.html
不錯嘛!高大上啊!

對於馬云來說,這合作是不錯,不過,對於中國郵政來說,可不咋地!消息一出,就馬上引發業界對中國郵政的調侃:No Zuo No Die!

1、被玩了,還得說人家好

中國郵政抱腿阿里的初衷非常明顯,希望借此也喚醒中郵的活力和市場潛力。但,這個合作,就好比清純少女遇上了採花大盜,被騙「失身」還得念人家好!呵呵!

馬云的菜鳥網絡平台上,順豐、三通一達等民營快遞早已接入,拉中國郵政入夥無非是想「借用」 國家的基礎設施和資源!要知道郵政網絡全國有11.8萬個網點--其中包括村郵站、三農服務站、社區服務店,甚至中國最偏遠的山村和極寒之地也是中國郵政所及之處。這樣的地方,精明的民營快遞肯定不會做,因為成本受不了。那麼,如此苦逼的活誰幹,呵呵!當然是中國郵政!

合作嘛,都是共贏的!肯定都得拿點資源來!但是,所謂的戰略合作,只是個架構!至於如何落地執行尚需以觀後效。也就是說,以後怎麼玩,你中國郵政得看馬云臉色。因為,人家是核心,最肥的部分都在人家手中。你好好配合,當然可以!如果不聽話,去你的,一邊去!我再收購個XX,不跟你玩了!

事實上,馬云的小把戲不只玩一回了,早在2006年,中郵曾與阿里巴巴簽訂過第一次戰略合作協議,推出了e郵寶等電子商務專屬快遞服務。但是,中郵還是沒有幹過民營快遞,成本、速度只是一方面。關鍵在還是看幕後那支手怎麼安排!一個事實是,在淘寶天貓平台上的商家對郵政系統的快遞使用僅僅不到5%,而95%的配送都是由非郵政體系的四通一達這樣的公司完成的。

這種玩法在金融行業中非常常見,精明的PE操盤者會巧妙地和目標公司簽訂一份過期自動失效且不具法律約束力的投資意向書,然後從投資人手中套出真金白銀,然後堂而皇之地去做自己的事!看來,馬云這幾年的併購遊戲,真沒白玩!

2、拿自己的品牌開玩笑,信譽裸奔而全然不知

中國郵政在國內戰績不佳,但在國外的業務還不錯,跨境電商是大客戶。這主要得益於三方面:一是良好的品牌服務形象(快和放心);二就是成本優勢(在國內不明顯);三是跨境通關政策優勢(和海關官員的順暢合作)。第一是第二和第三的基礎,也就是說只有在有人用的前提下,第二和第三條優勢才能發揮。

阿里系最大的問題就是監管不嚴,假貨、次貨氾濫。儘管弄出個天貓以區分淘寶,但並沒有解決根本問題。中國郵政一旦全面承接阿里系業務,馬上就會變成一個假貨、次貨快速流通的天然通道。而民營物流鞭長莫及的邊遠地區可能成為重災區,因為這些地方的人對假貨、次貨防禦能力弱!

作為國企,中國郵政長期以來的形象還不錯,在某些方面還代表國家立場,如果在這個體系中混入大量假貨、次貨,無疑會對好不容易樹立起來的正面形象帶來巨大打擊。進而會影響客戶體驗和信任度,業務量自然會下滑,極端的結果是導致用戶的集體棄用!

不過,有人會質疑,物流只是通道,對物品質量並不負責。並且,阿里巴巴跨境電商平台全球速賣通上60%的跨境包裹都是由中國郵政負責遞送的郵政小包。並沒有因為假貨、次貨問題影響到自己的品牌和業務量!

事情沒發生之前,大家可以持不同態度,不過,咱可以走著瞧!

3、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好戲還在後頭

有人說,馬云瘋了,2014年1月以來猛砸450億,「綁架」現代服務業!不過,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阿里會有更大的資本動作。在阿里集團未來的帝國版圖中,金融無疑是重中之重。此次,不疼不癢的戰略合作,可能僅是阿里的一個幌子。而真正的意圖可能是:郵儲!

中國郵政是中國最大的國企業之一,從來不與第三方公司進行如此深度的戰略合作。與阿里的合作,自然讓人聯想到幕後可能有一個「不簡單」的推手!而最終的著眼點很可能是當前最熱的:互聯網金融。

阿里的互聯網金融佈局早已開始,餘額寶玩得也是風聲水起,不過很快遇到了天花板。在四大行集體拒絕餘額寶協議存款的情況下,其年化收益率一跌再跌,用戶紛紛逃離。阿里帝國的互聯網金融大業,急需找到一個強大的合作方(主要是銀行)。而郵儲在中國有著豐富的線下網點資源,是中國線下延身最長、最廣的銀行。但他體量又不大,是阿里互聯網金融業務最理想的合作夥伴!

阿里直接與郵儲合作,來得直接,但有很多阻力。不如從外圍入手,逐步滲透,功夫到了自然水到渠成!誠如前文所說,馬云現在已經「瘋了」, 阿里巴巴集團也變了,越來越像一個產業投資機構。既然能從郵儲那得到好處,那合作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現在只是借物流開了個頭,好戲還在後頭!

來源:百度百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223

發現大腦GPS卻被當笑話 靠熱情衝刺到75歲 諾獎新得主:別用體制框限下一代

2014-10-20 TWM
 
 

 

二○一四年諾貝爾生物及醫學獎得主歐基夫,鑽研大腦定位系統四十年,開啟腦神經科學全新領域。有過一段不墨守成規的青春,他建議年輕人應自由探索,別被教育系統限制住,一旦找到熱情,就全力衝刺!

撰文‧楊卓翰

人類已經理解痛覺、觸覺、視覺這種直接的神經反應,但是我們的記憶儲存在哪裡?我們的方向感從何而來?這些更抽象、更複雜的謎題,直到約翰.歐基夫(John O'keefe),這位二○一四年諾貝爾生物及醫學獎得主的研究,才發現通往人類大腦的鑰匙。

害羞學者

解開人類大腦之謎

我們的大腦裡有近一千億個神經細胞。人類所有的思緒、記憶、感情,都是藉由神經細胞來傳遞、記錄訊息。當你看到這行字時,腦中已有數十億個細胞正在運轉著處理訊息。

一九七一年,歐基夫發現動物大腦中的海馬迴中有「位置細胞(Place Cell)」,如同「腦內GPS」能記錄我們身處何處、面對什麼方向。這個研究,在當時被視作笑話,不被主流學術認可,但之後的四十年,歐基夫與他的學生默瑟(Moser)夫婦,不但開啟腦神經科學全新領域,能治療失智症,也一同獲得瑞典皇家學院的肯定。

「歐基夫發現了大腦定位系統中第一個神經細胞;這也讓三十多年後默瑟夫婦能發現另一種網絡細胞。這些研究解開數個世紀以來科學家的疑問,讓我們對大腦運作的方式有了全新的了解。」諾貝爾委員會在聲明中說。

七十五歲的歐基夫,身材高大,一頭銀髮,兩排鬢鬍則修剪得整整齊齊,像極沉穩的船長。站在科學發現的第一線,歐基夫卻格外害羞。他只願意在學校為他辦的記者會露臉,面對聞風而來的大批記者及攝影機,他穿著卡其褲、海軍藍西裝外套,兩手夾在雙腿間,顯得十分彆扭。因為四十三年來與他為伍的,除了家人與同事,就是實驗室裡的小白鼠。

多彩青春

放棄飛機夢 與白老鼠為伍「我現在都躲在家裡,不敢出門!」歐基夫說,然後是一陣大笑。他的腔調很有趣,因為他出生於愛爾蘭家庭、在紐約長大、在加拿大蒙特婁求學,又回到英國做研究。繞了世界一大圈,英、美、法腔在他口中不斷變換,就像他多彩的生長環境,讓人摸不清底細。

歐基夫在把自己深埋於白老鼠實驗室前,嘗試過的路,和他說話的腔調一樣多變。他年輕時對古典文學有過興趣,也在紐約大學念過航空學、造過飛機,之後他選擇心理學和哲學,直到二十多歲,才開始專攻腦神經。「我的確有著一段不墨守成規的青春。」他對記者說。

一般人可能對變換跑道充滿疑慮,但歐基夫在年輕時,轉換專業比翻書還快。「我在紐約讀高中時,曾經想要念古典文學。」不過,受到戰後美國蓬勃發展的航空業影響,歐基夫夢想可以親手做出一架飛機;所以高中畢業後,他到紐約大學的夜校讀航空學位,白天時則在格拉曼航太公司(Grumman Aircraft)上班。

白天工作、晚上念書,歐基夫還嫌不忙,他多方探索,最終發現了真正的熱情所在。

「在紐約大學時,我除了工作,還修了心理學和哲學,開始對人類心理的運作方式感興趣。而哲學就是在解釋人類的認知和行為,我深深地為這種人類最根本的東西著迷。」他在今年二月卡弗里獎論壇上說。因此,他放棄了飛機夢,中斷了紐約大學夜校,轉讀紐約市立大學的全職學位,研究腦部行為反應。

雖然在起跑線前猶豫不決,但歐基夫一旦找到熱情,就全力衝刺。在畢業後他到加拿大蒙特婁麥吉爾大學──當時數一數二的腦神經研究學院繼續研究。

無畏嘲笑

探索海馬迴位置細胞

雖然專攻一個領域,但是歐基夫探索的個性沒有改變,在行為心理學大師赫柏(Hebb)的指導之下,歐基夫開始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研究神經心理學。「赫柏非常鼓勵學生嘗試新的主意、新的技術。所以我在探索中,學會各種記錄神經細胞的實驗。」歐基夫說。

歐基夫打破傳統,創造出一種實驗,就是分析白老鼠腦中的不同神經細胞,在自由移動中發出的各種訊號。利用這種技術他發現,老鼠就算蒙上眼睛,還是會在某個特定的位置時,海馬迴其中一個特定的神經細胞一定會發出電波;當老鼠在其他地方時,另外一個神經細胞則會啟動。

知道自己發現了動物在腦中記錄自己定位的「位置細胞」,歐基夫和海馬迴專家的同事納德爾(Lynn Nadel),在一九七一年將研究發表在期刊。他倆還把研究寫成書《認知地圖──海馬迴》,而歐基夫對哲學的執著,也在書中顯露。「當時大部分人都覺得我們瘋了,因為這本『神經學著作』前五十頁都在講哲學!」納德爾回憶。

歐基夫的挑戰不只如此,牛津大學生理學退休教授史坦(John Stein)指出,「當時學術界都不看重這項研究,除了發表在非一流期刊之外,大家也認為研究有瑕疵,沒有考慮老鼠的嗅覺或其他人為因素。所以當時他們忍受了很多嘲笑。」歐基夫也說:「我們一開始受到很多質疑,因為海馬迴深埋在大腦中,離直接接收訊號的部位還很遠,所以很多主流科學家都不相信其中的關聯。」

勇於嘗試

失智症新療法現曙光

但是,歐基夫並沒有放棄,接下來的四十年,他用更多不同實驗方式證明當初的發現。○五年,默瑟夫婦發現海馬迴位置細胞,與內嗅皮層中的網絡細胞(Grid Cell)形成了完整的位置系統,讓大腦的地圖更清楚。

「現在,歐基夫的研究已是腦神經重要的基礎,也證實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等腦部退化與位置細胞有關。」長庚醫院腦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品元說。「除了小鼠,未來也可能應用在大型動物,或是人類身上。」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陳右穎,正與歐基夫的實驗室合作,已成功利用老鼠腦部訊息反推預測老鼠的位置,「他的實驗,在人類史上太重要了。」他說。有了歐基夫的基礎研究,未來失智症的治療除了藥物,也可能採用物理性的電療方式,讓腦部退化疾病不再是「不可逆轉」。

若歐基夫沒有在年輕時勇於嘗試、勇敢跨界,我們也無法享受這珍貴的果實,七十五歲的他,仍然不打算停止尋求解答。

在記者會上,歐基夫也擔憂英國教育太過保守:「我自己走過好幾個國家,年輕人應該讓他們自由探索、體驗。但是現在英國的教育系統越來越狹隘,我們應該激發好奇心,而不是用體制來限制下一代。」歐基夫永遠不停歇的探索之心,也許正是我們教育下一代,最重要的一件事。

約翰‧歐基夫(John O'keefe)

出生:1939年

出生地:紐約,父母為愛爾蘭人現職:倫敦大學學院解剖學系和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學歷:加拿大蒙特婁麥吉爾大學生理心理學博士

家庭:已婚、育有2子

獲獎:2014年諾貝爾生物及醫學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60

【黑問專欄】一個笑話引發的產品思考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06/147511.html

i黑馬註:創業過程中,產品價格、產品維度、與顧客的接觸點是影響產品成功與否的因素,那麽,產品應該如何定價才能弱化價格戰的影響?如何深挖產品維度,做好與顧客的互動?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潘旭東

===============================================================
今天的內容和一個笑話有關,所以言歸正傳之前,先給大家講講這個笑話。
 
在朋友圈看到一條信息,“想有點品位但離家近,就來6元吧”,下面配了一張圖。看了看這張圖,幾個餐桌,猜想應該是個餐廳。看墻壁上的裝修,比較有特色。
 
改天和老婆到了這個餐廳,原來是個餃子館啊。不過心里納悶了,怎麽起名叫6元呢?心想,6元一斤餃子?不可能這麽便宜。6元一個?更不可能。叫過服務員點菜,一問才知道,6元一碗。點幾碗,然後一起放在一個鐵鍋里,配好料,端上來吃。叫了幾碗餃子,等吃完,老婆無意翻桌臺上的臺卡,才發現這邊餃子的種類出奇的多,很多口味之前沒嘗過。我有點後悔剛才沒細問問,早知道就嘗嘗這些新口味的了,看來只能下次再來嘗嘗了。
 
老婆想帶幾個饅頭回家,問服務員這邊有沒有饅頭。服務員說有,老婆問多大的饅頭,服務員轉頭問廚房,嗓門挺大,“咱家的饅頭開什麽花?”多虧我知道她要問什麽,不然這一句開什麽花可要弄暈我了。但是不得不說,挺有創意的。
 
等饅頭的功夫,一個年輕的小夥熱情地過來了,讓我配合他做個現場的互動。互動內容是這樣,他說他要走了,我用一句話把他留下來。我心想,這邊的老板挺有創意啊,想些點子讓大家邊吃邊玩。小夥說了一句“那我走了啊”,聲音挺大。我回了一句“你走了我們怎麽辦?”心想,你是老板,你走了,我們這些顧客怎麽弄。小夥湊過來,說:“咱們再來一個互動,這次改一下內容,我說我要走,你就說,你走吧,這里有我呢”。小夥大聲說了句,“我走了啊”。我也大聲回了句,“你走吧,有我呢”。然後小夥轉身出去了。
 
我坐下等了兩分鐘,小夥還沒回來。忽然醒悟上當了,他不是老板,也和我一樣,剛才聲音那麽大,全餐廳的人都認為我和那小夥是一起的,他的帳肯定算我頭上了。
 
OK,笑話結束了。大家別笑我,這不是真事,只是夢到的一個片段。
 
笑也笑完了,現在回到正題,借這個笑話說說創業中的幾個點吧。
 
首先是定價的問題
 
如果你提供產品或服務,這個定價怎麽定?高了別人不認,低了你自己不認。在中國就是這個怪圈,大多數行業,太多人喊著不打價格戰,但是打來打去,回過頭一看,打的都是價格戰。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一件商品所有的要素中,價格是最淺顯易懂、最直觀、最容易拿來比較的一個要素了。所以,太多的小白用戶、太多的懶得研究其他方面的用戶、太多的錢不多而需要算計著過日子的用戶,自然繞不開價格的比較。但是既然有比較,肯定有個比較的背景。比如一件一樣的衣服,你這邊200元一件,他那邊50元一件,肯定人家便宜了。但是如果你的是品牌正品,他的是地攤貨,那肯定沒法比了。買地攤貨的找他去了,買品牌正品的來找你了。可是接著比較又來了,你的200元一件,另一家也是品牌正品,只要160元,還是你的貴。哎,價格比較真是繞不過去。除非你的產品是獨一家的。你註冊了個牌子,自己設計、生產,最後拿出來賣了,300元一件。結果馬上有人還是說貴,你這個牌子沒怎麽聽說,還300元,人家那個牌子比你強多了,搞活動才200元,你這也太貴了。再瘋狂一點,你把現有的衣服全壟斷了,1000元一件,心想你丫的還能不穿衣服?可以肯定的說,時間不長,有人一定能找到不用衣服也能遮羞蔽體、還美觀時尚的新方式,價格不貴,500元。所以,比來比去,即使你完全壟斷,你也躲不過替代品的價格競爭。
 
那是不是定價就繞不過價格戰了呢?價格戰的確繞不過去,但是可以想辦法弱化。怎麽弱化呢?提供獨特價值,打破現有的比較模式。說白了,價格比較是顧客的想法,你沒法強制別人腦子里不比較,但是起碼你可以做到讓他難以比較。以開頭的笑話為例,一般的定價是以盤或斤定價,這邊以碗定價,每碗6元,並把店名命名6元,讓新顧客一聽之下,感覺很平價,有一種實惠的感覺。如果愛比較的顧客還不死心,把碗和盤換算起來硬要比較,也不是輕易可以比較的,難不成你還數數這邊一碗餃子的個數,再去其他餐館數數一盤的個數?何況這邊提供了不一樣的餃子吃法。一般的餃子都是煮後,撈出來蘸著調料吃。這邊直接把餃子和特制調料放鍋里,甚至可以搭配其他原料。這樣,6元餃子館的吃法完全不同,已經類似幹鍋,即使餃子是同等的份量,也根本沒法簡單比價。
 
接下來談談產品的維度
 
前幾天一篇文章談到O2O,有幾個觀點,例如低頻的幹不過高頻,垂直的幹不過平臺。其實也不盡然,凡事要具體分析。難不成大家都去做高頻應用,都去做平臺,就更容易成功?
 
同一種應用,對不同的人,頻次完全是不同的。以打出租車和代駕為例,一眼看來,肯定打出租車是高頻次,代駕是低頻次。但是具體分析一下不盡然。如果有私家車的人,打出租車的頻次肯定不高,甚至是無頻。但是如果他時常需要喝酒應酬,那麽找代駕的頻次就會很高。而一個沒有私家車的人,打車的頻率可能很高,但也可能一直沒機會用到代駕。那你說打車和代駕,誰是高頻,誰是低頻。關鍵是找對你的目標人群,目標人群對了,沒有低頻的應用。目標人群沒找到,自然不可能是高頻應用。
 
至於說垂直幹不過平臺,這可能只是市場培育階段的一個暫時的現象。用戶習慣正在形成階段,平臺可能比垂直更有一些優勢。這個階段的用戶對服務和產品正在了解和摸索,慢慢培育使用習慣,根本沒有更強、更深的專業要求或私人需要。平臺大而全,相對整齊劃一,更符合用戶學習成本低的要求,自然更容易勝出。但是用戶習慣一旦形成,具備了一定的鑒別能力和使用能力之後,垂直的機會更大。畢竟垂直更容易在一個細分領域做深、做專業,更好的滿足這一垂直領域的需求,自然會慢慢分流之前平臺的顧客。所以,如果一個垂直幹不過平臺,要不就是它生不逢時,來得太早了,用戶一下還接受不了,要不就是枉為垂直,根本沒有垂直的專業和深度,自然幹不過平臺了。
 
了解完上面兩個觀點,再看創業時的產品維度選擇問題。那就是結合自己的能力和資源,選擇一個合理的產品廣度,然後盡量做深做透。什麽叫合理的產品廣度,太窄了不行,太泛了也不行。以這個6元餃子館為例,他家主打餃子,但是在餃子的種類上花式翻新。縱然你愛吃餃子,三天兩頭過來吃一次,也可以每次換個種類嘗嘗,而不至於輕易吃膩了。此外除了餃子,還帶了饅頭等面食。既順帶滿足了顧客的附帶需求,也不會對餃子主業形成沖突。不然即使你的廚師多才多藝,你帶個披薩賣賣,看看顧客們會怎麽想?
 
第三點,談談和顧客的接觸點
 
接觸點可以分為前臺的接觸點和後臺的接觸點。前臺的接觸點短期作用可能更明顯,容易讓顧客耳目一新,但是也更容易被競爭對手跟進而失效,說白了就是花拳繡腿,中看,短期也中用,但是次數多了又沒改進就廢了。後臺的接觸點效果可能來得慢,甚至不識貨的顧客都感覺不到,但是它一旦起作用,就是長久的,競爭對手想跟進,也不是那麽容易複制的。前臺的接觸點也可以看做附帶的接觸點,就是起個錦上添花的作用,起碼得有個錦,如果是塊破布,即使添上花,估計也沒幾個人喜歡。錦是什麽呢,錦就是核心的接觸點,當然一般也是後臺的接觸點,只有這個點過得去,你這個產品才過得去。
 
以這個6元餃子館為例,核心的接觸點就是餃子,這考驗的是後廚廚師的水平,甚至包括采購、管理等一系列的能力。顧客看不到你的後廚,也不認識你的廚師,但是這些都通過餃子這個產品接觸到顧客了。至於名字叫6元,裝修有特色,服務員會來一嗓子饅頭開什麽花,這些第一次更容易讓顧客耳目一新,感覺很新鮮,但是如果餃子不好吃,你就是改名成一元,顧客邊吃服務員邊跳舞,估計也沒多少人來。
 
最近標明互聯網和餐飲業結合的例子不少,但是這些說白了是通過附帶接觸點的新鮮感和互聯網的傳播性,降低了營銷成本,取得了不錯的開門紅。但是可以留存多少老顧客,更多還得靠後廚。人們終究是來吃飯的,吃的不合口味,其他的就都不重要了。
 
附帶的接觸點很容易被競爭對手複制。你名字是“叫個鴨子”,我做燒雞,可以叫個“我真是雞”。你帶個小香皂,我可以送個小瓶洗手液。這樣的手段,只要老板今天同意,明天就可以讓顧客感覺到變化。但是烤鴨和燒雞的獨特口味和不變的品質,可不是今天痛下決心,明天就能脫胎換骨的。
 
最後插上一句,凡客的陳年要回歸產品,來了個白襯衫。我認為這不是真正的回歸產品,而只是一種標榜,本質還是營銷。做白襯衫之前,有沒有調查過凡客的目標顧客多少人有穿白襯衫的需求,即使有,相對正裝領域的品牌偏好有沒有凡客的空間呢?即使還有機會,那麽從這里切入就一定是最好的嗎?難道沒有其他更好的產品可以切入嗎?
 
回歸產品,怕的只是回歸自己一拍腦袋的產品,而不是回歸自己的顧客真正需要的產品。
至於發布會講什麽化學分子式,這就是生怕顧客感知不到它的後臺接觸點,迫不及待的自己給顧客講出來。也就是想把相對間接的後臺接觸點,變成更容易感知的直接的前臺接觸點。可是講出來,顧客就一定買帳嗎?未必,現在的顧客,被太多的專業半專業術語忽悠了,而且當年化學課都不想聽,現在誰有心情研究這個?後臺的接觸點還是更適合間接地傳遞給消費者,通過產品讓顧客感知,讓顧客穿上幾次能感受到這件襯衫就是質量不一般。
 
最後,講講前文笑話最後互動被騙的事情。說明了什麽呢?說明前臺的附帶接觸點才容易被別人複制了,不但競爭對手可以輕易跟進,連騙子也可以現場活學活用、鉆空子騙人了。是啊,有什麽難呢,不就是動了動嘴皮子嘛。
 
本文作者:潘旭東,歡迎加微信號:qiurichuyang 溝通交流。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歡迎點擊鏈接,向我們投稿!
http://ask.iheima.com/?/publish/articl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071

天天有笑話 葛 雋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4/12/22/%E5%A4%A9%E5%A4%A9%E6%9C%89%E7%AC%91%E8%A9%B1/

近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澳門,當局如臨大敵,嚴防來自香港的民運分子入境「尋釁滋事」。這些日子邊境部門的公務員拿著長長一疊「黑名單」,把上百名「可疑人物」一一拒之門外。

據蘋果日報報導,有一位才一歲的幼童和父母一家3口計劃入境澳門觀光,父母兩人均獲準入境了,但治安警察檢查到幼童的證件時,當場將證件扣押,並將幼童一家人帶往調查室扣查數小時,最後拒絕幼童入境,理由是他的名字和黑名單上的某個名字相似。

這位小朋友叫何俊仁,與香港民主黨前主席同名同姓。然而後者已是年逾六十的花甲老翁,把一個才一歲連話都不會說的小弟弟視為一名著名的民主鬥士而拒絕讓其入境,實在匪夷所思,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呀!無奈邊境官員不讓就是不讓,即使釀成國際大笑話也在所不惜。由此可見,中共治下的奴才是何等的「識大體,顧大局,守原則」啊!

筆者倒是很體諒澳門這班公務員的心境──不讓一歲小童入境,最多被全世界人恥笑一陣,等習總一走,人們很快便把這事淡忘;相反,如果這位叫「何俊仁」的小朋友真的就是那位民主黨前主席的真身,萬一他的紙尿片中含有炸藥,又或者他身懷特異功能到時對習總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的話,到那時邊境處的官員可是殺無赦的死罪呀!

寫到這兒,讀者一定以為筆者也「黐線」了──澳門人怎可能會那麼蠢的呀?沒錯,請問各位有無看過荷里活影星畢彼特主演的電影「奇幻逆緣」?影片中,畢彼特飾演一位一出世就是八十歲長者的奇人,隨著時光的流逝,身邊人不斷老去,而畢彼特卻逐漸變回年輕,直至成為嬰兒……

所以嘛,全世界最具想像力的非中國人莫屬。當然,最可惡的還是那部電影,包括那些「亡我之心不死」的外國勢力,令世人天天有笑話聽,日日有笑片看。中共治下的官員中,可謂充滿了比畢彼特還要神奇得多的「奇人」。

 

葛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4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