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關於股票投資的若干問題 ----答雪球財經記者劉江濤及網友問 李 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ce9290102dz01.html
  問題1.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您提到自己不僅投資A股市場,也投資港股、美股市場。請問您在這三大市場上關注的投資版塊有哪些不同?您曾投資過港股、美股的哪些具體公司?是否能舉其中一例說明買入及賣出的原因?

   答:沒什麼不同。基本都在品牌快速消費品、消費服務、金融服務和資源四個行業。

   在港股投資過同仁堂科技、李寧、蒙牛乳業、中國食品、王朝酒業、通天酒業、康師傅控股、大家樂集團、雨潤食品、恆安國際、澳博控股、騰訊控股、香港交易所、中國石油、昆明能源。在美股中投資過耐克、菲利浦莫里斯、麥當勞、卡夫食品、寶潔、沃爾瑪、花旗銀行、紐交所、萬事達卡、維薩卡。

   在很多旅遊景點看到漫山遍野的康師傅方便麵包裝盒,是我買進康師傅控股的重要原因;喜歡百年老店是買進同仁堂科技的重要原因;人人都以穿耐克自豪,是買進耐克的重要原因;公款消費愛點長城干紅是買進中國食品的重要原因;價格便宜是買進中國石油的重要原因;太能賺錢是買進雨潤食品和澳博控股的重要原因;過於稀缺高度壟斷是買進香港交易所和萬事達卡的重要原因……

   

   問題2.相比港股、美股,A股是否並不適合價值投資?請問您的投資能力圈在哪些領域,您是如何培養自己的能力圈的?

   答:我的實踐是A股更適合價值投資。因為相對港股和美股,A股更容易瞭解;同時,中國大陸經濟的增長遠勝歐美和香港特區,成長是硬道理;再說,A股也有更多的好公司讓我們選擇,比如價值投資界愛說的三酒三藥的「六朵金花」(貴州茅台、五糧液、煙台張裕、云南白藥、同仁堂、東阿阿膠)就都出在大陸市場;如果我們認真統計,A股歷史上出現了一大把利潤和股價十年漲十倍的好公司。而港股好公司的數量不如大陸,美股好公司雖然眾多,但成長性其實不如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金磚之國近年的增長率是7%,遠高於發達國家的2.7%。成長是硬道理。    

   至於大陸股市是個什麼市場的問題,我認為關鍵在於我們自己的發現和迴避、我們自己的立場和心態。人家投機你不要投機、人家瘋狂你不要瘋狂、人家賭博你不要賭博。

   我的能力圈好像還是在容易瞭解的品牌快速消費品行業以及其他不多的幾個行業。回答第一個問題時已經涉及。我不知道如何培養自己的能力圈,只是知道自己有很多東西不懂,所以不斷看書、學習、思考。另外,下了一點苦功,就是把所有行業大部分公司上市以來歷年的收入和淨利潤增長情況統計並考察,找到那些利潤豐厚並且增長穩定的行業,再加上我的從產品角度嚴格選股的四個標準(產品獨一無二、產品供不應求、產品量價齊升、產品永不過時),用來鎖定我的投資對象。  

   

   問題3.在您看來,貴州茅台有沒有增長的天花板?如果有的話,茅台增長的極限市值大約為多少?

 隨著年輕人消費習慣的轉變,未來葡萄酒是否會替代白酒的地位?

(這種趨勢會對張裕A產生怎樣的影響)

   以目前的公司治理和策略來看,王朝酒業還有可能重新崛起麼?

   答:我覺得沒有,因為中國和世界市場很大,喜歡喝酒的人很多,人們的收入和消費檔次會不斷提高,茅台現在的產量還不夠每個中國家庭一年喝一瓶;而且,它的產品是量價齊升的,像國外的快速消費品中的奢侈品一樣,量不夠,價可提;價受限,量可增。總有賺錢的辦法。就量來說,現在全國白酒的年總產量近千萬噸,而茅台酒2011年的總產量才3萬噸,不到全國白酒產量的百分之一;就價而言,茅台酒距離國外的奢侈品名酒價格還相差太遠,特別是出廠價。再說,它的出口比例還太小,隨著中國的強大,總有一天,外國人會像喝法國葡萄酒一樣喜歡茅台。貴州茅台不僅符合我從產品角度嚴格選股的四個產品標準,也符合我從行業角度嚴格選股的五個行業標準:品牌壟斷消費、快速消費、大眾消費、奢侈消費、成癮消費,同時又符合我從企業發展角度嚴格選股的三個發展標準:壟斷、提價、無限擴張。所以我認為它沒有增長的天花板。

  未來葡萄酒的銷量確實會上升,白酒會下降.所以張裕公司遠景看好.因此我在十年前就投資了張裕B股.但白酒總體雖然會萎縮,可是名優白酒的份額依然會上升。這一點,我們從國內這十多年的數據,以及國外的名優烈性酒的市場地位還很牢固都可以看出來。

   我不知道王朝酒業的未來會怎麼樣。我不太擅長研究公司的治理和策略。我主張研究公司最重要的是研究公司的產品,因為公司的其他一切都圍繞著公司的產品和服務來進行和得到體現。要多研究一家企業的產品是不是最受歡迎、特別獨特並且有難以模仿的東西。這一點,我的認識也有個提高的過程。另外,我有點隱隱擔心它,因為同過於強大的外資公司合營,往往弱化甚至消失了自我,比如水井坊就有點這樣的趨勢。

   

   問題4.如何看待國內食品行業的公司股票?投資此類公司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風險?蒙牛、伊利這樣的乳業公司你覺得有投資價值麼?

   答:食品行業的公司屬於穩定成長性行業,值得投資者在裡面精選。但還是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要選擇最為優秀並且護城河寬闊的企業,二是要注意適當分散,它們經常有食品安全的問題。

蒙牛、伊利當然有投資價值,它們佔據中國最好的奶源基地,它們的產品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有源源不絕的需求,還有,兩者又形成了行業內老大老二同在一地的最佳競爭結構。只要價格合理,就可以投資。

    

   問題5.請問是否能談一下您在醫藥股方面的投資心得?市場目前對云南白藥、東阿阿膠、片子癀青睞有加,您如何看待這三家公司投資價值?三家的股價是否已高估?

   答:醫藥股與食品行業不同的是,它們專業性強,有相當多的醫藥公司難以瞭解。不少朋友在中小板和創業板的醫藥股票中損失慘重,原因就是盲目買進自己並不瞭解又過於看好的公司特別是生物醫藥類公司。我的投資心得說起來很長,有興趣的朋友可看我以前發過的文章:《磨快剃刀選擇醫藥股》。

   您提到的三家醫藥公司很有投資價值,值得長期持有。現價有一些高估。

    

   問題6.從博客中看到您選股比較注重看行業,請問在保險和銀行兩個行業中,您更看好哪個?平安建立綜合性的金控集團,您如何看平安的這一戰略(好像世界上鮮有成功的先例)?

   答:都不是特別看好,也不特別看壞。原因是這兩個行業在中國壟斷優勢明顯、利潤豐厚。可是先天都有問題,一是高負債或者是以高負債為己任,一遇週期性的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就讓人擔心。二是盈利模式有問題,擴張和自由現金流老有矛盾。不加大放貸就不能發展,一發展就要向股東圈錢,錢老是不夠用,股東的回報其實不多,都被攤薄了。如果不是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法規限制,銀行恨不能把賺來的每一分錢重又投入到下一年的放貸中去。中間業務容易積累起自由現金流,但我們的銀行中間業務比例還太小。而保險公司其實非常難搞清楚。比如平安買比利時富通之前,比如您講的現在的發展戰略,都是要花很大力氣才能評估的問題。

   我對這兩個行業,向來把它們作為週期性行業一樣對待,難以估值,並不太仔細研究它們,儘量在總體悲觀的時候,暴跌之後買入。

   

   問題7.你在銀行股方面的選股策略是怎樣的?目前您最看好哪家銀行?看好的最主要原因(或最主要指標)是什麼?

   答:選股策略上面已經回答過了。最看好的當然還是招商、民生、浦發。

   

   問題8.對於國內的強勢品牌,如貴州茅台、五糧液、同仁堂等等,您認為他們出口的前景怎麼樣?它們的海外能打開市場嗎?

   答:不太樂觀。因為人的口味和醫療習慣是長期養成的,比較難以改變。充分打開海外市場要很漫長的時間。投資它們的確定性主要是國內的需求已經足夠維持它們很多年的高增長。

     

   問題9.從2000年-2008年,伴隨著國內經濟發展、消費者可支出收入提高,消費品行業出現許多大牛股。請問您如何看待消費板塊未來5年的走勢?您如何看待家電股(例如格力、美的)未來的增長前景?

   答:我不看五年走勢。太短了。我只是希望儘量選擇到那些永遠有旺盛的需求,有持續的競爭優勢的消費類企業,讓我好安心地長期持有。

   我對耐用消費品行業不太喜歡,比如汽車、家電、家具等。消費者購買間隔時間長,企業投入大,產品更新換代快,負債多。特別是,它們老是互相殺價。

   

    問題10.您如何評估公司的期權成本?如何看待管理層在估值一家公司時的重要性?

   答:沒有覺得明顯不合理就行。管理層的評估當然值得重視,特別是在市場低迷時上市公司大量增持或回購自己股票的時候,因為他們最瞭解自己的企業.但他們也會因為自身的立場或其他的原因過高或過低地估計了自己的企業。投資者還是只能把他們的意見作為參考,不能依賴。必須要自己評估。

 

                                                     2012年2月3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28

關於《保險,保不保險》的若干回應--雪球樂活樂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1izn7.html
關於《保險,保不保險》的若干回應

10月6日,經濟學家郎咸平在《財經郎眼》節目中大談中國保險業現狀,稱中國保險業是暴利行業,還認為「我們的保險就是搞傳銷」。前述言論一出,立即在網絡上遭到眾多保險代理人的猛烈抨擊。隨後《財經郎眼》主持人@王牧笛在微博上也與諸多網友展開激烈論戰。@網上保險那些事兒也發出「現徵集保險英雄應戰,髮長微博系統論述,從容以應之!」號召。


作為業內人士仔細觀看了整個節目視頻,覺得有些觀點和認識還是要澄清下,寫這篇長微博目的也不是什麼為了應戰,也無意和任何人打口水仗;希望在表述的過程中儘可能簡潔明了、尊重事實,不帶主觀情緒,更不會詛咒謾罵,那無異於流氓地痞。很多內容一家之見,難免有失偏頗,歡迎理性探討。


在寫下這篇長微博之前,即便是作為業內人士,但是由於專業領域的原因,對某些問題認知仍然不夠清晰,也查詢和詢問了很多其他資料,即便如此也難免還是會出現很多錯誤和疏漏,但是也希望主持人和郎教授能夠對自己節目中的一些問題能夠再多做一些調查研究,不要以偏概全,呈現一個真實的保險業給消費者。


1、關於行業形象問題


保監會項俊波主席認為,保險業聲譽不佳、形象不好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三個不認同」:一是消費者不認同。理賠難、銷售誤導、推銷擾民等損害保險消費者利益的問題反映強烈,且長期以來未能得到較好解決,導致消費者對行業不信任。二是從業人員不認同。保險業基層員工壓力大,收入低,社會地位低,感覺被人瞧不起,對自身發展沒有信心。三是社會不認同。行業總體上仍停留在爭搶業務規模和市場份額的低層次競爭水平,為了攬到業務不惜弄虛作假、違法違規,在社會上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因此毋庸諱言,保險業發展確實存在很多發展中的問題,這是行業監管部門和保險公司的共識,沒必要掩飾和遮掩,應該說無論是行業還是保險公司都深刻認識到這一點,也都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改善,比如專項治理銷售誤導、防範電銷擾民等,但所謂積重難返,真正的產生效果還需要時間,這個我們都需要理性看待。


2、關於行業發展水平


談到中國保險業,很自然大家要和其他國家保險業做比較,但是比較的時候大家往往是拿出某個方面做比較,而不是系統性比較,所以往往出現不夠客觀的評價,而且發展的階段不同,對待同一個事情的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簡單地拿歐美國家現在的發展水平看待中國保險業發展水平是不客觀的。


歐美國家無論是財產保險還是人壽保險都有幾百年的歷史,中國真正的保險業發展是在80年代全面恢復保險業務以後,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行業發展難免會粗放,跑馬圈地、銷售誤導、風險失控等諸多問題必然會困擾在保險公司的成長,這也是目前造成「三個不認同」現象的客觀原因之一,精細化、專業化、規範化想達到一個比較理想的程度難度可想而知,對於一個新的行業而言也是一種奢望。


因此在評價行業的發展的時候我們要面對現實,而不是以理想主義和完美主義來看待,既要深刻指出乃至批評行業發展的嚴重問題,同時要對行業所處的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有客觀的理解,很多問題是難以避免的,良莠不齊在每個行業都存在。


3、為什麼是保險行業?


很多人都會問,為什麼偏偏是保險業受到如此多的關注,遭受到如此強烈的質疑?因為保險和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是車險還是壽險、健康險、意外險,一旦發生各種意外、事故、疾病、死亡等各類會對人的財產、健康、生命造成損害的情況,就有可能產生賠付,這時候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尋求保險保障。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誤區,很多人想當然地以為買了保險什麼都保障,無論是購買前還是發生以上不幸的時候,往往會說你們這個產品怎麼這也不保那也不保,而沒有去瞭解產品本身,這也是造成誤導的原因之一。保險產品有很多種類,不同的保險產品有不同的保障範圍,承擔不同的保險責任,不是什麼都保,綜合的保障計劃往往需要涵蓋諸多產品。


另外,保險的購買群體,特別是受到銷售誤導的群體多為老年人、甚至是農村人,本身他們因為年齡、知識層面的侷限,對保險產品不夠瞭解,特容易受到欺騙,一旦發生此類行為,他們的子女自然會尋求有個說法,監管機關、保險公司、乃至銀行都會牽涉其中,社會波及面自然而然就比較大。


4、我們該如何看待?


對於保險行業的諸多亂象,無論是從業人員、監管人員,我想大多數是有清醒地認識的,而且也試圖改變這種局面。對於社會各個行業的人員的批評乃至批判,如果分析到位,客觀理性,也不會至於產生太大的反應。但所有這一切應建立在尊重事實,系統分析,客觀評價的基礎上。


作為每個個體,我們在評價一個事件或者行業的時候,一個起碼的要求是要事先做比較多的功課,瞭解更多的背景資料,聽取不同的看法,而不是主觀臆斷,甚至是誇大其辭,亂講一氣。《財經郎眼》節目組這期的節目連很多保險的基本概念和事實都沒有搞清楚,充斥了很多聳人聽聞和博取眼球的評價,而且@郎咸平作為一個學者就更加不夠嚴謹。


互聯網絡給了我們很多的工具和資料,最起碼可以百度或者谷歌一下吧,再不成可以找些業內、業外人士討論吧,如果是這樣就不會連萬能險的概念都搞不清楚了;再有傳銷、老鼠會、暴利、黑洞、美國父母案例等一些充滿了主觀情緒的內容也缺乏支撐,作為非專業人士更要慎重,不要輕易下結論。


在下面的文字中我會針對視頻節目中的一些錯誤觀點和認識逐一加以闡明。如果是基於以上的背景和基礎,我想雙方也沒必要劍拔弩張,完全可以平靜地將一些問題討論清楚,哪些正確哪些不妥,哪些誇大哪些客觀自然就清楚了。


1、保險是不是傳銷?


這個問題是很多人關心的,就先拿出來講。很多人往往把這兩者混淆以為保險營銷就是傳銷,其實不然。首先,從存在形式上來講,保險營銷制度是國家法律認可,監管機構認可的營銷制度體系,傳銷則屬於國家重點打擊的,而且保險營銷制度也是國際上普遍採用的營銷體系,具有合法性;第二,從本質區別來講,區分保險營銷和傳銷的幾個典型特質是:


一是看是否拉人頭,其收入是否完全建立在人頭的多寡上。保險營銷的確有組織層級,但這種層級更多是出於營銷管理需要,業務員通過努力將產品銷售給客戶,其上級主管的管理津貼更多來自團隊業績,而非團隊人頭數量,與團隊人頭數量沒有直接數量關係,傳銷則完全依賴於發展下線拉人頭,業務員通過自身購買並影響下線購買完成業績;二是看是否有實質性產品,定價是否合理。保險產品都是報備報批保監會,是按照精算規定嚴格定價的,進行實質性產品銷售並有相應的售後服務;傳銷往往沒有實質性產品,而是通過保健品或巧立名目,如集資造林、轉基因大豆等,價格往往嚴重偏離產品本身價值,銷售出去沒有售後服務,一次性完成。三是看是否有誇大的不符合現狀的投資回報,很多傳銷和非法集資往往承諾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投資收益,但是保險產品的收益演示是有嚴格規定的,分為高、中、低三檔,且最主要的是包含保險保障責任。


@郎咸平教授直接說「我們做夢也沒有想到保險市場它也是傳銷,你知道它到什麼地步了嗎?它已經成為中國保險的一個業態,尤其人壽保險」。作為一個經濟學者,說出這種無知的話語非常令人遺憾,直接預設立場,先給你定性,然後舉得中資公司的例子更是讓人笑話(在下文會針對這個例子專門分析)。


行業內確實有中介公司打著保險營銷的幌子在做傳銷的事情,例如被查處的琛德保險代理、環球願景保險聯盟、民豐保險代理等機構,對這些機構的涉嫌傳銷性質保監會是這麼界定的:在其業務人員管理辦法中,職級設置簡單,晉陞通道短,考核只設晉陞指標,缺乏維持指標,職級只升不降;晉陞考核指標單一,除第1級晉陞為第2級的考核指標為個人銷售業績外,其餘職級的晉陞考核指標都是直接或間接發展的業務人員的銷售業績;業務人員所有職級對所有業務都可以直接提取級差佣金,可以超越自身職級向高職級被增員人員計提培育佣金,計提代數多,而且佣金權益可以指定繼承人延續控制,從而達到一些人員坐享巨額增員利益的目的。


不難看出保險業涉嫌傳銷的突出有幾個特徵:職級只升不降,沒有維持標準;拉人頭突出,完全靠增員維繫利益;佣金權益可以誒指定繼承人延續控制。現有的保險公司沒有任何一家的營銷基本法是按照這個傳銷的方式去設計的,郎教授是如何得出上述結論的?有沒有對各家保險公司的營銷基本法做過調查研究?


由於營銷形態的相似性和保險產品的複雜性,普通消費有時很容易混淆這兩者的區別,現實過程中監管機關也確實發現,某些保險中介機構打著保險營銷的幌子在從事傳銷的事情,為此專門下發通知要求打擊和防範。至於保險營銷和傳銷的具體區別,可以參考以下的這篇文章,基本講述的比較清楚,這裡不做贅述——保險營銷與傳銷的辨析和思考


http://wenku.baidu.com/view/23c979eb551810a6f52486cd.html


2、保險是不是什麼人都能賣?


節目一開頭通過接到電話推銷保險來引入,招致包括主持人在內的諸多老百姓的反感,這是不爭的事實,不止是普通消費者即便是業內人士也很反感,行業和監管機關也正在規範和治理,出台了相關制度,規定消費者明確拒絕後半年內不得再次撥打,北京行業協會還推出了禁撥平台,將來還會進一步規範。


但是不知道從電話擾民節目怎麼就得出了「是個人就敢賣保險、是個人就能賣保險」的結論?進一步又說保險公司招人的時候「它不正經在金融機構裡招,它在那個類似於賣傳銷產品的公司裡面招,它招這種傳銷型的人才」,主持人不知道是否去瞭解過保險營銷人員是怎麼招聘的,不做任何調查就直接和傳銷組織掛上鉤?任何保險公司看到這種先入為主,預設立場的不客觀評價會是什麼感想?


保險公司的招聘有多種途徑,有報紙、網絡、招聘會、人才中介、熟人推薦等多種方式,上崗之前需要進行培訓和考試,取得從業資格和展業資格,銷售投連和萬能產品要求更高,儘管在實際過程中執行確有各種亂象,但是如此一概否定是否也有失公允?


3、關於業務員佣金問題


節目中@郎咸平教授說找了一組數據,某家中資公司一個毫無經驗的業務員,他的佣金一個月880元,他的上級主管可以分到2045元,一個績優業務員如果每個月賺4000,他的上線(再次強調傳銷性質)可以賺到5340元,再上線呢16860元!你看到沒有,金字塔的結構!


我不知道郎教授是找的哪家公司,具體的數據我沒有看到不便於評價,但是我們分析問題的時候也要看數據是怎麼來的,而不能只看其一不看其二。郎教授所謂的「金字塔」結構在最基層的營業單位,一般稱之為營銷服務部或者支公司,中資公司一般分成見習業務員、正式業務員、業務主任、高級業務主任、業務經理、高級業務經理、業務總監等層級,按照團隊可以分為業務組、業務部、營業區,然後到營服,上級主管除了個人業績佣金外,更重要是團隊業績管理津貼,一個業務組一般在10人以內,一個業務部3-7個組。


郎教授不分析具體的團隊構成、團隊業績標準、更不要說直接佣金、間接佣金這些內容,而是僅僅強調兩個人的收入水平,不提收入的背後有哪些業績、團隊、品質等方面的要求,更不提這個是否具有普遍性。截至2010年底,我國保險營銷員平均每人每年佣金收入為17252元,同比減少2384元。如果真的是如郎教授所言那麼高的收入水平,壽險營銷員也不至於連30%的留存率都不到,至少應該蓬勃發展才對,但是現實恰恰相反,業務員流失嚴重,收入水平僅高於農林漁牧業。


郎教授通過對幾個數字的簡單比較給觀眾的印象是什麼呢?保險業收入這麼高,上線和下線之間收入差距很大,下線越多收入更高,如果有幾十個層級,那最上面的人得賺多少錢啊?這種片面甚至可能是誤導的不負責任的言論出自一個經濟學者,令人震驚。


4、關於利益繼承


郎教授接著金字塔結構講,你知道麼最後形成了一個家族企業,看起來是某個保險公司,但是它下面是分到很多老鼠會去,也就是傳銷上去。並以A為例說爸媽開了個傳銷公司,將來還可以把股權傳給自己的兒子,成為家族企業,然後賣了保險,佣金全部歸家族所有,進而接著說一個人沒有下線,三年佣金6000元,找到11個下線,他的佣金是16萬,發現原來的一切都是找下線。


不做調查研究,直接定性為老鼠會,這非常的不嚴肅甚至是不負責任,看到這裡任何保險公司的人都簡直要笑掉大牙了,有這種好的致富方式,保險公司的人還會天天苦逼的做業務、尤其是那些內勤員工應該去做傳銷才對,沒理由拿固定的工資去幹內勤啊。可惜情況根本就不是這樣,沒有見到也沒有聽說任何一家保險公司可以這麼幹,如果有也早被保監會和公安機關查處了,簡直是天方夜譚,這種抹黑保險業的方式讓人不齒。


5、關於保險資金運用


郎教授接著說,保險公司把這些傳銷方式積累起來的錢,然後拿去幹證券,干資產管理,干信託,干基金(主持人也接話說靠圈錢囤錢去幹別的),包括操縱股價什麼都會幹,這種情況下你不曉得將來風險有多大,說從來就沒有把保險業的一個基本精神控制風險帶進來。


郎教授再次充分暴露了自己的無知。保險公司收取了保費之後會有大量的資金沉澱,資產管理部門會通過自身或者委託其他機構進行資金運用,包括買賣股票、基金、債券、股權投資等等,這是全世界都通行的運行模式,但是郎教授這麼一描述,給觀眾的印象是保險公司自己去搞證券公司、去搞信託公司、去搞基金公司、去操縱股價,在言語上混淆視聽。殊不知,保險資金運用嚴格受到監管,從投資品種、投資比例、償付能力、資產規模、人員要求、盈利要求等諸多方面都要遵循保監會一系列的監管規定,這一切都是為了確保消費者保險資金的安全性,保險資金是按照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的順序進行資產負債匹配和資金運用的,最大限度的保證被保險人的利益。


在這裡郎教授混淆了保險資金的投資品種和保險公司的經營模式,保險資金可以投資股票、基金、債券等產品,但是這和保險公司實行混業經營,參股控股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信託公司、銀行企業是兩碼事,目前平安、國壽、人保、太保等大型保險公司都在取得各類金融拍照,但這不是說保險資金就可以在其內部各子公司之間任意循環、自由操作,所有資金運用都必須嚴格按照監管規定,而且保險公司的投資渠道到目前為止還在很有限的範圍內,相比國際保險公司的投資渠道要窄很多。


6、關於保險公司盈利模式


主持人說保險業的生態變成了盈利、賺錢、短期逐利行為。那就來科普一下保險公司的盈利模式,保險公司的盈利靠三差:死差、費差、利差。所謂死差就是保險賠付,這個主要依靠承保客戶本身風險程度,遵循大數法則;費差,主要靠保險公司加強費用管控,控制費用成本支出;利差,主要靠保險資金運用賺取投資收益。


保險公司作為商業企業,追求利潤是任何一個企業生存的必然要求,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活雷鋒,我們不能指望保險公司做慈善,通過商業保險提供保障獲取利潤是任何國家保險公司經營的必然要求。那保險公司是不是短期逐利的呢?


保險公司的經營按照所謂的國際慣例,壽險公司一般是7-8年實現盈利,但在國內因為眾多保險公司的激烈競爭和市場的不規範、不專業、不成熟,經營成本更高,很多公司往往盈利期都在10年以上,你見過這麼短期的追逐利益的公司嗎?而且很多股東往往都是因為無法忍受過長的投資回報期而選擇股權轉讓和退出?而財產險公司都是一年期業務,基本屬於一年一結算類型的,有些屬於當年虧損,有些屬於當年盈利,這都很正常的經營結果。


郎教授說保險營銷員在各種拒絕白眼羞辱下,仍然不屈不撓,可以想像到他們的驅動力是有很高的收入回報,保險業是多麼暴利,並稱做多調研保費的25%都是佣金,並稱某公司2011年理賠77億元,佣金113億元,並據此說賠付的錢不如佣金多,所以不屈不撓,利潤豐厚等。郎教授這麼研究財務報表???保險公司尤其是代理人渠道,首年直接佣金水平在20-30%上下不等,取決於產品本身,加上其他職場、人力、營運等各種費用,首年保單的成本很多超過了保費本身,這個可以去各家保險公司調研,何來暴利之說?而且代理人不屬於公司的員工,他們所有的收入來自於佣金等收入,25%的比例使他們的收入水平處在了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倒數第二個行業,他們的收入高嗎?


還有,郎教授完全不瞭解壽險公司的經營模式,壽險公司收取的保費進來以後,在經營過程中除了支付各種費用以外,還要承擔各種客戶的到期給付、理賠、紅利支出,其費用和給付的發生具有長期性,很多保單延續幾十年,郎教授拿單純的一年的理賠金額和佣金去做比較,完全缺乏起碼的研究方法和邏輯框架。


從壽險公司的經營過程來講,公司發展初期一般主要是各項佣金支出、機構拓展、職場、人力成本、經營管理費用投入很大,而初期客戶很少會進行理賠和給付,因此體現在財務報表上是佣金支出等費用支出很高,但是理賠和給付金額會比較少,隨著經營週期延長,各項費用保持正常增長外,理賠和給付金額會增多,會不斷迎來給付高峰,這也是為什麼保險資金必須要確保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原因所在。


所以單純的拿出一個佣金和理賠金額比較不能說明任何問題,而且越是成立時間短的中小壽險公司,前期的這種數字差異就更是明顯。另外,還要講一下為什麼全世界保險公司都採用均衡保費,也就是客戶每年繳納保費額度一樣的做法,因為單純的自然保費隨著年齡增長到了晚年收入會下降而無力續保,如果採用自然保費,客戶當然在初期繳納的保費金額很低,但是老了以後繳納的金額會非常高,這是對客戶不負責任的。


壽險公司的經營規律和保險的長期性特點決定保險的投資回報期會很長,初期費用較高,而後期理賠和給付會很高,這也是初期為什麼保險公司需要不斷增資確保償付能力充足的原因,而那些出問題的保險公司有很多是在後期發生給付高峰的時候無力償付。


7、關於孤兒單管理


節目組另外的嘉賓提出保險營銷的提成制度一般是5年,5年以後提成沒有了,中間業務員可能會離職什麼的,由於保單的長期性,他擔心消費者的保單無人過問找不到人了。他的擔憂很正常,但是沒有什麼大問題。


保險公司業務員離職後,會有專門的人員負責這些保單的管理,業內俗稱為孤兒單,會有保險公司的其他業務員或者是專門的負責後續服務的續期人員來對這些保單進行追蹤管理,保障客戶的利益。但是,現實中也確實出現了管理的漏洞和不完善,導致客戶在業務員離職後無人問津的個別現象存在。


8、關於萬能險概念


在另外一位嘉賓提出消費者對保險業的不信任源於業務員的胡亂承諾(這種現象在業內確實存在,成為影響行業形象的痼疾,保監會一直以來不斷加大對銷售誤導的治理和監管,這一狀況已經在逐漸改善)觀點後,郎教授接話說比如它有一個萬能險,好像什麼都能保對不對,萬能嗎?但是等你出了車禍之後發現,要買個意外險才能賠,如果得了心臟病呢,還要加一個附加的保險。郎教授你是望文生義呢,還是無知呢無知呢還是無知呢?


萬能保險的概念最早由國外傳入,英文稱UniversalLifeInsurance,指的是可以任意支付保險費以及任意調整死亡保險金給付金額的人壽保險。萬能壽險之「萬能」,在於在投保以後可根據人生不同階段的保障需求和財力狀況,調整保額、保費及繳費期,確定保障與投資的最佳比例,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作用,而不是像郎教授想像的什麼保險責任都保。


平常所說的萬能,往往並非單指萬能壽險,通常是指保險方案,即由萬能壽險附加其它險種而設計出來的保障方案,以往傳統險往往功能相對死板,而萬能險附加重大疾病保險、意外險等,可以讓投資收益、身故保障、重大疾病保障於一身,一張保單多重保障,既能提供人身保障,又能兼顧理財,大大地方便了客戶。


9、關於大病保險問題


郎教授說全民醫保也有大病保險,商業保險大病保險費遠高於全民醫保,而賠付金額只有10萬,全民醫保有20萬,這就是保險業暴利的來源,怎麼樣,就是一個不誠信的方法,沒有人照顧你的方法,然後來剋扣我們保險人的錢。


郎教授在這裡將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在進行比較,試圖混淆視聽。全民醫保的大病保險是指的大病統籌,是指的住院大額醫療賠付,而不是商業保險中純粹的重大疾病,醫保中的大病保險是以醫療費用的發生進行報銷,重大疾病保險是以疾病的診斷為支付條件,兩者是具有巨大差異的。具體來講,一是全民醫保的大病保險報銷必須在醫保用藥目錄內,很多費用是沒有辦法報銷的,二是全面醫保的大病保險是按照比例報銷的,各省市的報銷額度和比例有所區別,三是全民醫保的大病保險有較高的起付線,是對超過基本醫療保險一定額度以上的報銷,四是全民醫保的最高有限額,商業重疾保障額度不僅有10萬,20萬,30萬以上各種額度都有,取決於主險和附加險的保險額度比例關係,五是全民醫保的大病保險是沒有身故和全殘等賠償的,商業重疾是有的。


以北京市為例,其規定:一、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在職職工和退休人員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調整為10萬元,住院大額醫療互助資金最高支付限額調整為20萬元。二、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住院(包括門診特殊病)發生的超過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以上,大額醫療互助資金最高支付限額以下的醫療費用,在職職工報銷比例調整為85%,退休人員報銷比例調整為90%(含退休人員統一補充醫療保險,其中:住院大額醫療互助資金報銷比例調整為80%)


郎教授不區分產品類型,而且直接拿一個10萬保額的重疾險和全民醫保的20萬的最高支付限額比較,直接誤導觀眾以為所有的重疾都只有10萬保額,全民醫保20萬全部可以賠付,更不要說關心其中的支付流程和保障範圍等種種細節的區別了。做節目我們不能這麼譁眾取寵,應該有一個基本的底線,那就是至少搞清楚事實,片面摘取其中一個數字片段直接下結論,這不是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吧?


更滑稽的是直接把這種建立在無知之上的認識得出保險暴利的結論,進而繼續抨擊保險業用的是不誠信的方式,沒有人照顧客戶的方式,剋扣「保險人」(保險人是指保險公司,郎教授)的錢,這種直接扣帽子、潑髒水的言論出自一個經濟學者口中,再次讓我感到震驚,但是又非常的無奈,至少不能不用搜索引擎吧?專業素養令人堪憂、捉急!


10、保險格式合同是潛規則嗎?


主持人@王牧笛提到保險業潛規則問題,說保險的格式合同經常有一些問題,用的語言是很模糊的,一旦出現了糾紛,出現了要賠付的情況,解釋權在保險公司那裡,它可以重新給你一個定義和解釋,而老百姓完全不懂,沒有專業知識,就隨便地被忽悠。


我是想破腦袋都想不出來這和潛規則有什麼關係的。保險合同採用格式合同,和其他諸多行業一樣,但是保險合同絕不是主持人所講的語言是很模糊的,在早期由於保險合同的複雜性,其語言很多都是法律語言,條款是比較晦澀難懂的,在實際中確實發生了很多爭議,後來在保監會倡導下各家保險公司都進行了保單條款通俗化的工作,但是它畢竟是合同而不是生活語言,複雜性依然存在,但絕不會因為複雜性存在就變得模糊,而是責任界定要清晰,因為所有條款都是要報備保監會的。


還有,出現了理賠糾紛,按照保險法的解釋,採用格式條款訂立的保險合同,保險人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合同條款有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合同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當作出有利於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解釋。這是對老百姓多麼好的「明規則」!而且在法律訴訟實踐中,尤其是在各地維穩和和諧理念的指導下,各地保險公司敗訴居多,即便是仲裁也多半是保險公司賠錢了事,在法律訴訟中很多情況下消費者是強勢群體,而不是弱勢群體,這一點可以多問問周圍的人。


另外,對於投保人隱瞞身體健康狀況未如實告知的,2009年出台的新《保險法》明確規定保險人自知道解除事由起,超過30日不行使解除權的,其解除權消滅。並且規定即便是投保人故意隱瞞,影響保險公司決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費率的,「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過二年的,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新保險法還要求保險人對合同應當履行全部說明義務,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單應當附格式條款,保險人對保險合同中免除其責任的條款應做出提示。這些規則對於長期人壽保險合同項下的被保險人利益的保護意義重大。


如果這些也算是潛規則的話,我也希望這些潛規則越多越好,但是保險公司不是慈善家,保險公司的利益也需要依據合同法加以保護,消費者和保險公司都必須依據合同,遵守契約規則,這是任何現代社會起碼的要求。


11、關於銀行銷售誤導


主持人談到在銀行,有很多保險公司的人,不是銀行員工,把一些老大爺、老大媽忽悠了,讓他們買理財產品,最終引到買年金保險上來。這一點是當前行業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銷售誤導,不但普通消費者頭痛,就是保險業內人士也頭痛,保監會為此專門展開治理,打擊銷售誤導行為。


這些事實我想所有人都不會迴避,畢竟任何行業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基層的銀行保險銷售員工迫於業績壓力,在具體的銷售過程中會有變形走樣,保險公司接到的投訴很大一部分也都是和銷售誤導有關。一方面保險公司會對客戶進行100%的回訪,一旦發現及時處理,全額退保;另一方面加強對銷售過程的管控和銷售人員培訓,提高專業水平。而且,保監會也規定保險公司不得進行駐點銷售。


12、關於香港買保險的事


郎教授提到,在香港買保險,正規的銀行恆豐銀行,說保險公司是怎麼騙那些老大媽的,每月存1萬元,存15年後可以分紅利,然後這個親戚存了2年了,24萬出去了,郎教授提醒自己的親戚,你趕緊停,不停很糟糕的,結果他親戚到恆生銀行,你知道拿多少錢回來嗎?6000!一大堆條款寫在那邊,他們根本看不懂那些條款,到最後就被活坑,就這麼壞,香港也一樣。


我不知道郎教授是講的什麼保險產品,按照他的描述看,應該屬於分紅險產品,而且銀行所賣的分紅險產品一般屬於儲蓄替代型的,這也是為什麼在銀行容易發生誤導的一個客觀原因,但是就大陸而言,這種產品首年退保包括第二年退保都不會有這麼高額的損失,但從損失額度來看更像是投連險,郎教授沒有做具體描述,所以對這種狀況不便評價。


一般而言,退保時將因投保險種不同而損失迥異,退保時,退的是保單的現金價值,所謂保險的現金價值,是帶有儲蓄性質的人壽保險合同所具有的價值,在投保人終止保險合同時,它是投保人可領回以前繳付的保費與利息積存金。通常情況下,儲蓄功能較強的保險,退保時損失相對較小,與儲蓄功能較強的保險產品相比,保障型產品退保損失將會大很多。


郎教授在不說具體產品的情況下,直接以這些驚人的數字作為保險公司坑人、騙錢的佐證,很容易對普通消費者造成誤導,甚至產生恐懼心理,是非常不嚴謹而且不負責任的做法,這種有意的引導非常的不恰當。


13、關於內部攤派


主持人@王牧笛講到保險公司經常搞內部攤派,不但強賣,而且勸買,甚至要求內部員工買兩款產品中的一款。內部攤派現象確實在保險業存在,特別是在基層公司,很多保險機構為了達成任務目標,往往會做出一些變形的銷售管理行為,甚至強制自己的員工購買公司的保險產品,但這些並不是保險業的主流,也不是保險公司所倡導的,把保險賣給需要的人才是保險的真諦所在。


14、關於農夫山泉有點田


閆嘉賓談到自己的同事覺得保險也不靠譜,說干脆到農村買個半畝魚塘,蓋個房子,然後把山上的果園包下來,自給自足。保險本身就是對未來風險的防範,即便有這樣的生活存在,你的魚塘、果園是不是也需要保險?如果遇到冰雹等惡劣天氣給你的賴以生存的魚塘和果園帶來巨大損失的時候怎麼辦?你就默默承受損失?現代保險的理念還尚未被大家所理解接受,去尋找所謂的田園生活基本也就只能開開玩笑,不能當真。


15、關於產品創新


主持人@王牧笛說保險公司它不創新產品,它不琢磨怎麼提升業務,不怎麼弄一些圖利老百姓的東西,它去做傳銷,做短期的逐利行為,直接的結果是保險的險種特別少,說只有壽險、財產險、財險主要是交強險為主,相比國外如美國少的多,說美國有互聯網上網保險、解僱下屬遭報復保險、被外星人綁架保險、意外婚禮保險、流產保險、收養子女失敗保險等,說美國保險公司的口號是:只要客戶需要,保險公司就承保。


主持人想過沒有,國外保險業發展了幾百年,中國只有幾十年,然後你要求中國保險業的產品創新能力和產品種類和它一樣豐富,你覺得現實嗎?一方面缺乏專業的人才,另一方面也不具備這樣的發展環境,不同的發展階段產品的種類自然會不同。而且,像投連、萬能、護理保險這些險類即便是國外都沒有發展太長的時間,中國也都快速引進到過內了。


還要,您拿國內的保險產品大類和國外的產品細分區別,那種類當然沒法比,都不是一個類別層次的你怎麼去比,這就好比你說中國的蔬菜種類真少,只有根莖類、葉類兩種,國外有西蘭花、茄子、辣椒、捲心菜等。保險產品從最大的類別甚至都可以只分為壽險和非壽險產品,瑞士再保險和慕尼黑再保險對市場的分類經常如此,你覺得險類是多呢還是少呢?


再有,美國的這些險種有它非常多的優勢和創新支出和可借鑑的地方,這也是大家承認的,但是在一個連最基礎的保險理念都難以接受的新興市場,這些產品有勝於無,產品需求少的可憐,以現有的壽險公司的經營管理能力和風險識別能力,也不具備經營這些產品的條件。


最後,糾正下,沒有任何保險公司來者不拒,只要客戶需要,保險公司就承保,不要拿著棒槌當真,那些話語都是一些宣傳的需要,甚至很多都是純扯淡的。


16、關於交強險盈虧


郎教授說,如果數據是保險公司提供的話往往是不可靠的,一定要好好查查,並說2011年交強險虧損112億,經過媒體忽悠後醞釀要漲價,說想清楚地告訴保監會,你們從保險公司拿的數據是假的,我們經過大量的調研結果發現,理賠加上所有費用2011年是所交保費的93%而已,只算理賠的毛利率是110%,淨利潤7%,根本沒有虧錢,而且還沒有算上投資收益,那你為什麼會有112億的虧損呢,請你告訴我。


保監會對各家保險公司的數據真實性每年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現場檢查、非現場檢查,每個月各家保險公司會把業務的、財務的成千上萬個科目的統計數據上報給保監會,並且保監會還有稽查局和稽核系統,一旦發現保險公司數據真實性存在問題,就會給予非常嚴厲的處罰。數據的真實性遠比郎教授想像的要好,而且郎教授口口聲聲說保監會拿的數據是假的,請問郎教授你拿的數據是真的嗎?保險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都是有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的,不相信這些公開披露的數據,用你的這些詳細的所謂真實的經營數據?這可都是各家保險公司的商業數據,屬於商業機密性質的,難道你是偷竊而來的嗎?


還有保監會對交強險是嚴格監管並且獨立核算的,交強險的盈虧保監會官方有正式的結論,不是你郎教授說盈利就盈利,說虧損就虧損的,郎教授切莫代替國家部委進行監管,如果你覺得各家保險公司的數據都是假的,你可以去保監會舉報。


17、關於保險公司風險


郎教授話鋒一轉說社保基金的虧損是18萬億,我們保險的虧損是多少你都不知道,什麼叫虧損,也就是我們從老百姓收100元將來有多少錢回報給他,這個數字是一個可怕的大黑洞,我們到現在為止沒有統計,如果保險公司按照這麼走下去的話呢,我告訴你這個黑洞是越來越大,甚至有可能超過社保基金的黑洞。


郎教授,你簡直快嚇死保險業的人了,我們好怕哦,簡直驚天大黑幕啊,保險業這麼大的黑洞被你發現了,你是中國保險業的大救星啊。您節目中一方面說保險業暴利,利潤豐厚的不得了,一方面又說給客戶的回報是個可怕的大黑洞,到現在為止沒有做過統計,神一般的邏輯啊,沒有做過統計就說一個可怕的大黑洞,那你怎麼得出甚至可能超過社保基金的黑洞的結論,你的經濟學研究都是這麼做出來的,我甚至懷疑你的那些成果是不是別人代筆的了。


18、關於豪車拒保


主持人講到,對於法拉利、蘭博基尼等一些豪華車,有些中小公司是拒保的,主持人所講的情況是一個現實情況,確實存在,但目前很多豪華車廠商也基本都和保險公司達成協議,拒保的發生情況在逐漸減少。


從實際操作來講,豪車的價格不是拒保的主要理由,同一車型的投保數量及維修難度是車輛能否投保的關鍵因素。主要原因在於保險經營是大數法則,某些特殊車輛或者車型很少的車輛,維修困難、零部件需要進口,這樣的車輛往往容易被拒保,因為理賠歷史數據缺乏,難以確定風險。豪車拒保通常是車損險拒保,商業三者險不會遭到拒保。


保險公司拒保豪車一方面有部分中小公司風險管理能力不足,缺乏歷史經驗數據等原因,不願意承擔可能的高額賠付,這屬於企業經營的選擇,畢竟沒有法律規定它必須承保。另外,還有一個令人無奈的原因,因為豪車維修費用高,一般發生碰撞,可能賠償幾十萬的費用,一般的車輛賠不起,即使是對方責任豪車車主也會自攬責任,加大了保險公司的風險。


19、關於美國同學的故事


郎教授說到那個念MBA的同學,帶他弟弟來看他,說那個人的爸媽都死了,都是得癌症死的,說那個同學的媽媽死了以後,他爸爸給他們兄弟買了很多保險,後來他爸爸死了後,幾大保險公司很負責任,那些賣保險的人還到他家裡去幫助他們向保險公司爭取,爭取了幾十萬美金供他們兄弟讀MBA,郎教授非常感動,誠信多重要,誠信跟規則是保監會未來努力的方向。


郎教授啊郎教授你的故事可能感動了你自己,沒有感動保險業的人,為什麼?第一,你同學的老爸是給你的同學兄弟買的保險,也就是你的同學的爸爸是投保人,被保險人是你的同學兄弟,那樣的話收益人是你同學的爸爸,這一點我相信你是搞錯了,或者不小心說錯了,正確地應該是你同學的老爸給自己買了重疾之類的保險,受益人是你同學兄弟;


第二,按照保險條款規定,在你同學的老爸死了了之後你同學作為受益人領取老爸的身故保險金這本來就是理所應當的,契約合同規定的,保險營銷員為他向公司爭取是客戶服務的一般義務,這在中國也是這樣啊,一個正常的事情怎麼就變成了感人故事呢?很正常的一個保險理賠案件遵守了契約規定,中國的保險公司發生的給付案件也都是這樣賠付的,沒有大驚小怪的地方。


20、關於主持人的微博言論


主持人引用轉發韓德強關於廢除保險公司的錯誤言論,但聲稱左派意見不代表本人觀點。


打黑打了七天。。。。。。邊看騙子們歇斯底里。。。。。真為這群騙子的智商捉急!


你若沒病,我自莫言。——致中國保險業,


邪教組織一般都這麼說話。中國保險業只有兩種人:洗腦的人和被洗腦的人。這幫大騙子和小騙子們完全無視民眾對中國保險業生態的深惡痛絕,接著做自己的春秋大夢,一遍又一遍說著囈語:咱保險業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說著說著,把自己都給說信了,竟然還擠出了兩滴「悲天憫人」的小淚珠。


瀏覽了一圈評論,確定了一件事情:咱天朝的保險業快成邪教了。你們除了自證素質低,還真說不出什麼有見地的話。總結一句吧:在中國,保險套比保險要保險。


多項選擇題:被敗類們糟蹋了的中國保險業是A.傳銷組織 B.騙子機構 C.流氓團夥 D.邪教 E.黑社會 F.其它


我強烈鄙視和反對那些對你進行詛咒和謾罵的人,我相信行業的大多數人並不是這樣的,但是看到這些言論,我同樣不相信是出自一個有公信力的媒體財經主持人的口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745

格隆對阿里巴巴塵埃落定後的若幹反思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83&extra=page%3D1

格隆對阿里巴巴塵埃落定後的若幹反思
作者:格隆

萬眾矚目的阿里巴巴終於登陸美國資本市場,首日漲幅38.1%,遠高於籌資額超過100億美元的IPO公司股價上市首日9%的平均漲幅,也實現了馬雲“leave some money on thetable”的願望,收盤市值2314億美元,超越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中石化、中石油、中國人壽、中國平安這一堆多少享受著壟斷利潤、耳熟能詳的中國公司,也超過了寶潔,IBM,輝瑞,豐田,可口可樂,美國銀行,Intel等這些耳熟能詳的美國公司,整個亮相過程堪稱完美。現在這幕大劇暫時算是塵埃落定,格隆不再去解剖阿里,而是談談阿里折射事件的一些反思!

1、一定要有夢想並堅持去做:再糟糕的夢想,也扛不住SB似的堅持
50萬元成立的阿里巴巴,僅僅15年時間就做到近1.5萬億元市值。馬雲這個長得像外星人,兩次高考落榜,第一次高考落榜後應聘酒店服務生被拒絕,找了個蹬三輪送雜誌的零工,三次高考才考上,畢業後當老師,業余辦過翻譯社、背著書包賣過小百貨,多次創業失敗的應試教育失敗者,一首打造了一個時代和奇跡。

沒有人確切知道15年前馬雲是怎麽想的,但可以確認的是他一定擁有一個美麗的夢想:我經常在想,在15年前誰談電商,誰一定會被罵做騙子和SB的時代,馬雲是用什麽樣的夢想來激勵自己,以及說服蔡崇信等18個人心甘情願一年只拿600美金年薪,跟著他去做夢的。一個傳聞的花絮是,在蔡崇信放棄美國70萬美元年薪回到中國和馬雲一起做夢的時候,蔡崇信剛懷孕的老婆無比疑惑地對說身邊朋友說我老公被一個中國騙子騙去大陸了,我一定得去看看究竟是怎麽回事:是啊,能不說他是騙子嗎?要知道馬雲當時要人沒人,要錢沒錢,第一筆500萬還是蔡崇信加盟後憑自己華爾街的人脈資源拉到的。

創辦阿里巴巴之後,起步非常艱難,競爭對手易趣當時處於壓倒性優勢地位。阿里巴巴資金緊張時銀行里只剩200元。馬雲這個沒有任何所謂什麽二代背景,也沒有任何政策支持或者獲頒壟斷牌照之類的照顧的小個子醜男人,打造了一個全球仰視的巨人公司!

廣東潮汕人教育孩子,說你要麽去當官,要麽去創業。當個白領,拿再多也被人瞧不起。

還是那句話,再糟糕的夢想,也扛不住SB似的堅持。


2、阿里開啟了一個時代,更是一個奇跡。
但這個奇跡對很多中國人,尤其是一些極端民族主義者,則多少有些尷尬:我們自己的金融體系是不可能催生阿里這樣的企業的,銀行不會在初期給阿里貸款,中國本土的風險投資和P E 只會靠關系弄點上市前突擊入股的遊戲,我們的證券市場也不會接受阿里的股權治理結構。所以,阿里巴巴是中國公司,但本質上不是中國制造,而是完全迥異於我們國內的海外風險投資制度、金融制度催生的。這就是說阿里是個奇跡的原因:在我們這種金融制度框架下,原本是不應該出現阿里這樣的公司的。

回想起很多人當初攻擊阿里是日本人的公司,號召抵制阿里與淘寶,我在想,現在這些人是否也應該給幾句贊揚:馬雲這個小個子,在沒有利用國家一點政策的前提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利用一個日本人和一個美國人的錢,燒出了一個龐然大物般的商業帝國,並成功去到美國騙了一堆錢回來,算不算一個英雄?(美國歷史上最大的IPO是一家中國公司,讓美國極端民族主義者情何以堪)


3、阿里財富效應有沒有可能改變中國文化重心?
阿里上市,占阿里巴巴8.9%股份的馬雲成為中國首富,並超過微軟聯合創始人鮑爾默,印度裔億萬富翁拉克希米猠呼爾,以及香港富豪呂誌和、鄭裕彤等。同時阿里1.7 萬名員工 1 萬人成為千萬富翁,三百人以上成億萬富翁——這有無可能開始引領一代江南文化之風,重新確立江南文化在中國的主流地位並引領中國走向更加富庶與繁華?

當年曾國藩的湘軍鎮壓天平天國起義,縱橫半個中國的湘軍子弟在打完深勝仗後,順帶每個人都盆滿缽滿帶回家鄉大筆財富,由是也奠定了三湘子弟寬闊的視野、開放的心胸、敢於為天下先的闖蕩精神以及支撐這些境界的財富基礎,從此湖南人幾乎主宰了整個中國的近代史。

有宋一代,江南文化底蘊支撐的中國物質文化水平都達到一個很難企及的極限,是故史學界有句話:崖山之後無中華。格隆誠摯祝願阿里的財富效應能夠讓曾經“兩江膏腴,澤被天下。滿朝進士,半出江南”的江南文化能重新回歸主流,並引領中國走向更加富庶與繁華。


4、為什麽那麽多人不喜歡馬雲?
個人好惡純屬個人私事,格隆無意去改變任何人的想法,只是想知道這樣一個沒有任何國家資源,全靠自己騙子一樣的夢想和SB一樣的堅持而獲得的成功的草根案例為何不被接受?無獨有偶,很多人不喜歡中國史上最出色的網球運動員李娜,甚至對她不乏額度的攻擊。在格隆看來,這兩個人都是典型依靠自己的拼搏與努力獲得成功的案例,也是格隆最欣賞的類型。

如果把馬雲和李娜都受攻擊擺在一起看,最合理的解釋應該就是:中國文化一直強調集體,個體則很渺小乃至可以忽略,這種文化不太能接收個人英雄主義。多數人會天經地義認為,你的個人成功一定是因為背後的人,背後的集體,背後的組織,而不是因為你自己的努力和奮鬥。這反映的是一種國人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不自信:他們相信,離開了集團,離開了組織,自己什麽也不是,什麽也不可能做成。如果你竟然靠自己做成了,還堅持不把感謝集體放在第一位,好了,你會成為大逆不道的公敵。

馬雲的答謝詞里沒有感謝集體。李娜退役致辭二十多次哽咽落淚感謝,也沒有——很完美的謝幕,我很認可!


5、總有一天,阿里市值會上4000億乃至6000
阿里定價區間出來,格隆就分析了這個價格有確定的、可以算的出來的20%以上的空間。在阿里上市前夕,格隆在個人微信朋友圈寫了另外一段文字:阿里開盤如果漲30%,阿里黑洞就基本告一段落,後面如果阿里繼續漲,阿里黑洞將變成阿里引擎,其他前期跪下的中概股,科網股都應該回頭去看看了;


目前看,阿里已2314億市值,後面會不會接著漲不確知,因為這確實是家好公司,而且還有很多、很多、很多基金並沒有拿到貨(據說三分之一基金拿到了0股)。但接近2500億市值,短期意思就不大了(不知道當初那些預測阿里900億,1200億的人會不會瘋了?

但做空它也沒必要。這是個長期看好的品種,沖著短期的略微高估去做空,這是在和自己內心的不忿在較勁(人多少都有不忿他人太風光的內心情節),沒必要,也不是賺錢的合理邏輯與正當路數。但阿里這個估值與定位會讓其他中概股,科網股開始整體顯露吸引力,這是好事。如果中國經濟不出大問題,阿里不犯大的錯誤,阿里市值總有一天會上4000億乃至6000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696

《退市制度的若幹意見》的影響,博弈加劇!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55&page=1&extra=#pid6887

《退市制度的若幹意見》的影響,博弈加劇!
作者:徐彪、姚衛巍、劉名斌、江金鳳

10月17日證監會正式發布《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幹意見》,主要內容涵蓋1、健全上市公司主動退市制度;2、重大違法公司的強制退市制度;3、嚴格執行市場交易類、財務類強制退市股票;4、完善與退市相關的制度安排;5、加強退市公司投資者權益保護。

《意見》是對5月9日新國九條中關於“完善退市制度”的細化,明確了退市過程中對投資者保護的措施,細則的出臺意味著未來執行退市的公司將會增加,“被動退市”增加上市公司違法違規的成本,“主動退市”通過減少股票供給影響市場估值體系,長期來看對於規範資本市場、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培育價值投資、保護投資者權益有著積極的意義。

《意見》對績差股形成利空,但對藍籌股和績優成長股則是利好。隨著未來上市公司被動退市案例的增加,績差股的市值需要扣減殼資源價值,對高估值的績差股股價形成利空;而主動退市意味著質地優良但估值被低估,股權融資不再是最優選擇的公司可以尋求私有化,之後也可以選擇估值更高的時機或者市場重新上市,對於藍籌股和績優成長股形成利好。

關註低估值且融資需求不高的采掘、建材、公用事業、房地產(融資受限)行業,回避業績持續下滑的行業。退市警示個股的風險與機會並存,28支個股連續2年虧損且今年中報繼續虧損,退市風險加大,但隨著《意見》的推出,此類公司重組的進度將加快,重組成功又將刺激股價。

1、  為何會有《意見》?答曰落實新國九條中關於“完善退市制度”的提法。5月9日,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市場稱之為“新國九條”,提出發展多層次股票市場,完善退市制度。“構建符合我國實際並有利於投資者保護的退市制度,建立健全市場化、多元化退市指標體系並嚴格執行”。“支持上市公司根據自身發展戰略,在確保公眾投資者權益的前提下以吸收合並、股東收購、轉板等形式實施主動退市”。“對欺詐發行的上市公司實行強制退市”。“明確退市公司重新上市的標準和程序”。“逐步形成公司進退有序、市場轉板順暢的良性循環機制”。

2、  什麽是“主動退市”及其原因?市場給予的估值偏低時股權融資成本偏高。以私有化為主要形式的“主動退市”最早出現在70年代的美國,很多在60年代末泡沫期上市的公司在股價大幅下跌之後,通過回購公眾持有的股票進行私有化。2011年之後,國內經濟下滑背景下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遭到渾水等研究機構質疑,遭遇到嚴重的信任危機,股價大幅下跌,估值偏低使得中概股出現私有化傾向,包括BMP太陽石(BJGP)、中消安(CFSG)、康鵬化學(CPC)、中國安防(CSR)等公司選擇退市私有化。

3、  “主動退市”:以退為進,公司對融資需求不再迫切,而更關註長期戰略發展。上市公司需要遵循嚴格的信息披露機制,有時會不利於公司的長期業務開拓, 2012年引發較大爭議的阿里巴巴B2B私有化就是基於中長期戰略而需要而選擇私有化退市。

4、  “主動退市”的投資機會在哪兒?估值和融資需求均偏低、經營性現金流較好的行業方向,包括采掘、建材、公用事業,此外,房地產行業由於股權融資受限而且估值偏低,也存在“主動退市”的動力,但其經營性現金流緊張,所以更有可能的是通過外部股東(保險機構等)實現私有化,而不是原股東。(註:融資需求的衡量主要通過前期的資本支出(購建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和當前的庫存狀況。)

5、  什麽是“被動退市”及其原因?觸發包括上市公司違法違規、交易類、財務類指標的不達標。《意見》規定存在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兩類違法行為,被證監會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或因涉嫌犯罪被證監會依法移送公安機關的,暫停其股票上市交易。交易類指標包括股本總額、股權分布、成交量、市值。財務類指標包括凈利潤、凈資產、營業收入、審計意見類型的退市指標。

6、  “被動退市”的影響?績差股的市值需要扣減殼資源價值,對高估值的績差股股價形成利空。存在財務類指標不達標而“被動退市”可能性的行業方向包括連續三年(2012-2014,2014年截止中報)業績下滑的機械、軍工行業。
博弈加劇!存在“被動退市”可能的風險警示股票將是市場博弈的焦點,風險與機會並存。一方面,連續2年虧損且中報繼續虧損的公司如果下半年不能扭虧,則將會退市;另一方面,隨著《意見》的推出,此類公司重組的進度將加快,重組成功又將刺激股價。目前A股共有46家上市公司被ST,其中40家帶有退市風險警示,今年中報來看,有28家公司繼續虧損,未來退市風險加大的同時,也要關註其重組的可能性和進程。(本文源自華泰策略團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678

中概股系列策略之:有关私有化和回归问题的若干问答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669

作者: Kevin张梦云

自我们在513日和68日分别发表了中概股系列策略(4)和(5):《融合回归下的投资机会》及《三大方式掘金中概股回归》以来,中概股市场出现了一波私有化的小高潮。过去一周中,平均每天至少有一家中概股公司宣布收到私有化要约,分别为易居、人人、世纪互联、如家和博纳影业。此外,还有兰亭集势、500彩票网和欢聚时代的股权结构出现一定变化,具体请见图表1中的总结。不仅如此,私有化小高潮的出现更是推动了中概股公司股价普遍大幅上涨,我们在此前报告中梳理的可能回归的11家中概股公司,仅在过去一周中的平均涨幅就高达17%,远高于中概股指数(HXC2.5%的表现。

近期中概股公司私有化进展的总结



针对此前发表的两篇有关中概股回归的系列报告,我们近期陆续接到很多投资者关于中概股公司私有化和回归过程中一些关键细节的询问。对此,我们将在本篇报告中就一些主要问题做出解答。

问题一:私有化的具体流程和操作细节?

具体私有化的过程中,涉及到收购方和普通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因此有必要对私有化和具体流程和操作细节有一定了解。在美股市场上进行私有化的常见方式是通过并购来实现。根据美国和开曼群岛公司法的规定,当大股东持有上市公司超过90%以上的流通股时,可以直接进行私有化,而不需要得到被收购公司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的批准,即所谓的短式并购(short-formmerger。但本身具备这种高度集中股权情况的公司较为少见,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私有化方通常会采用两步并购(two-step merger,即要约收购+短式并购)或一步并购(one-stepmerger这两种方式来进行。具体来看:

中概股公司私有化的主要流程示意图



两步并购(two-stepmerger)。从近期的中概股公司私有化的实践来看,多数公司采用的均是要约收购+短式收购的两步并购方式,其好处是可以合法规避召开股东大会的程序要求;而且要约收购文件不同于股东投票委托书,发给股东之前不需要证监会审核,因而可能缩短并购时间。两步式收购的主要步骤为:

两步式要约收购的参考时间和流程图


1) 首先,要约方(一般为公司管理层或战略投资者)向目标公司董事会提出私有化要约。一般而言,为了成功收购到足够多的股份,要约价格比市场价格会有明显的溢价,具体溢价水平差异较大;

2) 第二步,目标公司董事会成立特别委员会对要约进行评估。特别委员会一般会聘任法律和财务顾问帮助评估要约价格并履行相关手续、进行尽职调查为其出具专业意见;

3) 第三步,特别委员会及主要股东就并购价格、具体条款等与要约方进行谈判;若双方达成一致,特别委员批准私有化要约方案,同时提交相关材料至交易所和SEC

4) 第四步,若最终成功收购到超过90%以上的股权,则可以进行短式并购完成私有化;但是若实在无法收购到超过90%的股权,则需要进入一步并购程序,即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对私有化方案进行投票。

一步并购(one-stepmerger)。在这种方式下,需要召开股东大会,由被收购股份的股东投票来表决私有化方案。投票通过的标准因目标公司注册地以及公司章程等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根据中概股公司普遍注册地开曼群岛公司法第86条规定,需要被收购股份的股东人数超过50%、并且持股价值75%以上的股东批准同意,私有化方案才能通过

一步并购的核心和难点是获得目标公司被收购股份股东的批准。此外,为召开股东大会准备的股东投票委托书在寄送给股东之前需要经证监会审核,也可能会影响并购进程。此前盛大网络采用的便是一步并购的方式。

问题二:从私有化到回归A股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中概股公司在私有化回归A股上市的过程中,时间成本是一个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根据我们在此前报告中的分析,中概股回归A股需要经历私有化退市、拆除VIE架构和A股上市这三个主要步骤,因而这三步的时间决定了中概股回归大体需要的时间长度

私有化退市。根据已有经验,私有化退市进程可快可慢。在董事会配合、证监会审查迅速、小股东对私有化价格满意等理想情况下,私有化进程往往会比较顺利的推进。我们在图表4中整理了一个详细的两步式并购流程示意图,正常情况下这一流程需要36个月左右的时间。但实际操作中仍有可能会遇到如董事会不配合、小股东诉讼等问题,进而影响整体进程。从此前已完成私有化中概股公司的历史经验来看,最快的环球天下耗时仅为30天,而泰富电气过程较为曲折,历时长达388天。

中概股私有化退市的时间周期和平均溢价水平


拆除VIE架构。拆除VIE结构主要是解除境内运营实体(即拟在A股上市主体)的协议控制框架、并将股东结构全部落回到境内的过程。其中需要涉及商务、工商、外汇、税收等多个监管程序。根据暴风科技拆除VIE的经验,走完这些流程需要约47个月不等。

A股上市。根据中金公司投行部的估计,目前在A发行上市审批加速的情况下,上市时间大概为60周左右。但是具体到公司层面,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以及选择上市路径的不同(如直接IPO、新三板、或者借壳),所需时间也会相差很大。而且未来随着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推进、如注册制,以及上海战略新兴板的推出,上市时间有可能进一步缩短。

问题三:回归A股的方式、以及未来国内资本市场可能有哪些利于回归的进展?

目前,限制海外公司回归的主要因素为国内上市冗长而繁杂的审批程序和排队等待时间。

从可能的回归方式选择上来看,直接IPO上市所需要的时间最长、要求最高,但优点是最为直截了当、股权结构清晰(如暴风科技)。这其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以及未来可能成立的战略新兴板的对于拟申请上市公司的条件要求各有不同。具体关于目前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的挂牌要求请见图表6中的整理。

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的挂牌要求、监管方式、以及交易规则对比


此外还可以选择借壳上市(如分众传媒)。借壳上市的优点是审批时间周期相对较短,但缺点是股权结构可能较为复杂,而且合适的壳资源相对稀缺。

从未来国内资本市场的改革方向来看,上交所申请设立的战略新兴板有望突破目前发行审核的多重限制(如在成立年限、收入和利润率增长等方面的要求);再加上未来注册制改革的推进、以及新三板都有可能为承接中概股回归提供更多便利。

今年6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推动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在境内上市。我们认为从国务院层面对此的推动,有助于促进各职能部委协同,进而突破目前约束普遍采用VIE结构的中概股公司回归A股在制度和政策上面临的困难和障碍。

问题四:目前可能回归的中概股公司私有化成本有多高?

对于整体中概股私有化回归所需要的成本、或者说这一市场的潜在容量而言,其实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估算,因为具体到每一家公司私有化要约的溢价水平、以及私有化过程中所需收购股权的比例都有很大差异。

基于在此前报告中的分析,我们认为潜在更有可能成功回归A股市场的公司需要满足一下一些条件:如1)公司市值较小(便于私有化退市)、2)股权相对集中(便于私有化退市、以及高效的执行公司战略)、3)外资股东支持(在私有化退市以及清理海外持股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外资股东的支持)、4)公司稀缺性和行业成长性(保证回归A股能够收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和追捧)、5A股所属行业和对应公司有充分的估值溢价(中概股公司回归A股市场的初衷和动力所在)。

基于上述条件,我们做了一个粗略匡算。我们筛选出符合市值小于30亿美元、所处行业具有稀缺和成长性、以及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44%这三个条件的中概股公司共有36家,总流通市值约为213亿美元。而根据近期最新收到私有化要约的几家中概股公司基本为零的私有化溢价的经验,假设以最新收盘价收购前三大股东以外的股权所需要的资金大约为90亿美元。当然,如果溢价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话,所需成本也会更高(图表7)。

市值小于30亿美元、所处行业具有稀缺和成长性、以及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44%的中概股公司


问题五:大市值公司是否会选择私有化回归?

根据此前的分析,我们认为,至少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市值较小、股权结构集中的中概股公司率先回归的可能性更大。虽然不能完全排除,但一些大市值公司,典型的如阿里巴巴、百度和京东,在短期内选择私有化退市回归A股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其主要的原因在于,1首先,相比小公司而言,大市值明星股如阿里巴巴、百度等公司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和追捧,交易往往非常活跃,因而其回归的愿望和动力并不强。2其次,由于体量庞大、投资者众多、且股权结构复杂,在私有化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包括收购股份以及支付给律师和投行的费用)、以及操作难度(如拆除VIE结构)也远远高于小市值公司。

因此对于大市值公司而言,更有可能的方式是未来随着国际板的推出,选择通过在国际板两地上市的方式回归国内资本市场。除此之外,分拆部分业务上市也是另一种可能的选择。

问题六:对A股市场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往前看,我们认为中概股回归将是大势所趋。初期来看,中概股回归对于A股市场可能带来的冲击相对有限;相反,中概股的回归进程有可能会进一步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和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具体而言,

从市场供给的角度来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市场供给,但考虑到目前大公司回归动力不足且难度较高,小公司回归的可能性更大;再加上A股已经超过60万亿人民币的市值规模以及充裕的流动性,因此短期内,中概股公司回归不会对整体市场造成明显冲击;

从市场结构上来看,目前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以主要以互联网服务、电商、游戏、视频、教育等A股市场相对稀缺的公司为主、其中不乏行业龙头公司。因此,这些中概股公司的回归有助于补充和完善A股市场在这些行业中上市公司的缺失;

从更长期的视角来看,中概股回归可能将会有助于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和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中概股在回归A股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诸如外资产业政策、上市制度等诸多问题。推动和解决中概股回归的进程实际上等于推动现有制度和监管框架的革新。例如近期提出的电商国八条、国务院层面推动特殊股权公司境内上市、上交所的战略新兴板等都将为中概股回归创造便利,客观上也将推动监管和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来源:Kevin策略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379

聚焦《關於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幹意見》四大看點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8096.html

聚焦《關於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幹意見》四大看點

新華社 王優玲 於佳欣 2015-09-19 00:46:00

當前,我國改革開放正站在新的起點上,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任務,要統籌開放型經濟頂層設計,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當前,我國改革開放正站在新的起點上,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任務,要統籌開放型經濟頂層設計,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意見關於如何在外商投資、走出去戰略、外貿和國際經濟合作等領域建立新體制具有四大看點。

外商投資:創新管理體制

當前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創新引領發展的趨勢更加明顯,而中國經濟進入轉型期和換擋期,中國制造的傳統低成本優勢正在被削弱。在這樣的背景下,創新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提高引進外資質量,穩定外商投資規模和速度,變得尤為迫切。

在創新外商投資管理體制上,意見提出四個方面的內容:統一內外資法律法規;推進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完善外商投資監管體系;推動開發區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說,中國正在努力為外商投資創造穩定、開放、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引入新資本、人才、技術,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步伐。

根據意見,在做好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分層次、有重點放開服務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放開育幼養老、建築設計、會計審計、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進一步放開一般制造業。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近日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動員部署大會上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服務業的跨境貿易和投資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重要力量,與服務業相關的國際經貿談判明顯提速。商務部正在積極研究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以自貿區談判和中美、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為契機,推動服務領域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以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促進服務業的大發展。

走出去戰略:建立新體制

根據意見,我國要確立並實施新時期走出去國家戰略。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以及對外開放總體戰略,完善境外投資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強對走出去的統籌謀劃和指導,提供政策支持和投資促進。

17日公布的《2014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顯示,2014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創下1231.2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4.2%,雙向投資首次接近平衡。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說,我國正在接近對外投資和吸引外資的平衡點,但是離平衡點還有一段距離。但總體趨勢表明,我國對外投資將會超過吸引外資。

在對外投資合作方式創新上,意見明確,允許企業和個人發揮自身優勢到境外開展投資合作,允許自擔風險到各國各地區承攬工程和勞務合作項目,允許創新方式走出去開展綠地投資、並購投資、證券投資、聯合投資等。

意見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采取多種方式開展境外基礎設施投資和能源資源合作。促進高鐵、核電、航空、機械、電力、電信、冶金、建材、輕工、紡織等優勢行業走出去,提升互聯網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國際化水平,推動電子商務走出去。

外貿:構建可持續發展新機制

在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方面,意見指出,強化大通關協作機制,加快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加快一體化通關改革,整合和規範進出口環節經營性服務和收費。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說,中國作為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在貿易便利化上下功夫,能更好地為國內進出口企業減負,促進我國進出口穩定增長,對拉動全球貿易增長作用也顯而易見。

而日前我國接受世界貿易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議定書,不僅有助於我國口岸綜合治理體系現代化,還將普遍提高我國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便利化水平,促進我國產品出口並營造便捷的通關環境。

值得關註的是,意見還提出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要求擴大服務貿易規模,依托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推動服務業轉型,制定與國際接軌的服務業標準化體系,促進服務外包升級等。

今年以來,我國服務貿易發展迅速,連續兩個季度增速保持在10%以上。商務部數據顯示,前7月,中國累計實現服務進出口總額(不含政府服務)3703.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1%,其中,國內重點戰略布局區域服務貿易增勢良好。

國際經濟合作:拓展新空間

意見提出,要堅持世界貿易體制規則。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在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中的主渠道地位,堅持均衡、普惠、共贏原則,反對貿易投資保護主義。

此外,要建立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堅持分類施策、精耕細作,逐步構築起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積極擴大服務業開放,加快推進環境保護、投資保護、政府采購、電子商務等新議題談判,積極推進國際創新合作。

目前,從中國與冰島、瑞士自貿區啟動實施,到中韓、中澳自貿協定的簽署,我國已簽署自貿協定達到14個,中外自貿區的延伸推動了雙邊經貿關系的飛躍。

白明說,當前全球貿易體系正經歷自1994年烏拉圭回合談判以來最大的一輪重構。中國第一階段的對外開放是利用經濟全球化機遇參與國際分工,重在參與別國創造的機會,在新一個階段的對外開放中,中國要積極參與、引領國際規則的制定,主動為自己和別國創造經濟發展的機會。

意見明確提出,全面參與國際經濟體系變革和規則制定,在全球性議題上,主動提出新主張、新倡議和新行動方案,增強我國在國際經貿規則和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

編輯:姚逸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053

好文共賞 – 有關土地的若干概念

近日和前信壇人氣帥哥羅友恒面書吹水,有若干擲地有聲論地權之高見,現鈔錄如下:

DMC和法團都係機制,機制代表的精神才是最重點。屋苑分契後,土地嘅權益就係透過法團集體擁有,呢個基礎很重要,「集體擁有」!重建的機遇是否對合理適當,也是需要「集體同意」。世事豈會盡如人意,任何衆人之事,絕對沒有百份百一致,公司如是,民主亦然,因此,如其話對小業主不公,反過來說,少數權益又點解有權妨礙大多數權益,理據又何在?

強拍在本義上絕對合理,可以討論嘅空間,只係幾多成先叫做重大比數而已。七成或八成,都有討論餘地,但說做對小業主不公平,則太過膚淺也。購買分契樓,說穿了,只係購買了一項「長期無償佔用」權和利,樓契只是這項權利的憑據。d人以為自己擁有層樓,只係自己唔識嘢。在蔽星(某英聯邦國家),比例係七成五,就可以通過法團議案。八成已經係好高,洗唔洗去到九成九先叫公平???

土地最高權益,乃永久業權(freehold)地皮(Freehold的地由來主權政府grant出來)的estate in fee simple。但就算係freehold權益亦唔係百份百,因為從前的freehold 觀念係地面以上(到天空大氣層頂)至地底(去到地心)既權益都係地主,現在時代進步,俾埋個天俾你,d飛既仲洗飛?地心俾埋你,地鐵咪無定企?所以,現代土地法已將freehold 權益修訂,天上和地下都唔關地主事的。

香港土地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現有土地只係租借地(leasehold),即係話交左地租借人塊地起樓,理論上2047年會被業主(政府)收番,不過到時補地價(ground lease)就繼續落去,無人會拆你座樓。

香港絕大部份樓宇就係在leasehold land之上,樓宇業主既權益“只係”leasehold strata,即係租借地上的按比例分配到的空間分契權益,呢種strata ownership在樓宇所處的土地上的權益分佔簡值係微乎其微。在分契業權上,業主享有絕對的legal 和equitable interest,但單一業主的這兩種權益並不反影在土地之上。理論上,要集合百反之一百既業主集體匯合所有分契權益,先可以“以共同”的一體法人體現“共同權益”以處理共同權益在土地利益的處理、伸訢或承擔責任的角色。

在集合百分之一百分契業主權益,就要有業主立案法團,立案法團唔係單單管理,而係真正“共同利益”法人,權力唔係講笑!所有管理和慕集sinking fund作維修,都要立案法團通過。成熟的法制下,法團可以由業主選出“管理團隊”,或委任獨立專業管理人出任,年年audit,依有關立案法團條例執行,唔會出事的。

大家應該體會,如果事事要以百份之一百小業主決定才成事,就算立案法團要整條水喉,都可能會有一個業主唔生銹,而搞到一件應做的事做唔到。所以,一般做法係,在立案法團規章之內,講明達到乜野比例就要“強制”所有業主通過,呢種做法,就係好似商業機構既開會決定程序也。

呢個慨念好重要,因為機制就係機制。呢重機制能夠決定強制所有業主共同進退,少數人既反對唔會阻止大部份同意票數,就係整個意義和精神。問題係,小弟亦一早就講過,香港無法無天(在地產法例而言),根本就無一套全面而統一的法規去處理所有分契樓宇(最重要係舊樓),否則都唔會有舊樓無錢維修而倒塌的悲劇了。現在因為要“解決”舊樓,政府強力插入,一步到位,搞到社會上無所適從,以為係奸計,其實只係頭痛醫腳的副作用也。

現在社會上因為80比20而嘈嘈閉,理據在於小業主權益被剝削,言之或者成理,但亦無道理。首先,乜野先算公平?99比1先係公平?唔會的!先進地區和國家,要求立案法團通過議案的比例只係百份之75,好明顯,現在的80比20唔係無考慮過“行情”的。其次,一座樓宇分成過百業權,有d人死鬼左,或移左民,或愛理不理,或癡鬼左線,其他大部份業主約要受制於呢d情況而無計可施,又是否公平???故此,總要有個機制保障大部份,這才是公道。

在無法無天的業界,有d大戶會用上十年廿載去慢慢吼機會,在某些地段中的舊樓中買落一兩個單位,然後等地區再重建或發展。當整座樓宇因為社區要重建,有發展商要收樓拆卸時,向呢d釘子戶收回剩餘權益時,就會被釘子戶開天殺價,有時整個談判可以拖上經年,呢d就係棺材釘釘子戶以小本傷人的技倆。城中靠此發家的富豪大不乏以打釘揚名的。所謂棺材釘者,就係有人落了一注就釘到你死直,真係好似口棺材釘,釘到你仆直。班含家富貴落釘唔係落一座樓,而係成條街逐座樓去落一口,你都咪話。假如業界早就有妥當的立案法團條例,呢d棺材釘大戶就無得發呢d死人財了。

釘子戶之所要死守,係要守到town planning的改變,地值飛升,發展商就有水位貼俾釘子戶。
  1. 換而言之,現在被強拍,小業主損不在被逼賣樓(因為理之所在,係一定要跟,無得傾),而係無得去等地價因為town planning改變增值享受賺價機會。
  2. 其次,正苦用個自己操控的局去收人地樓,總唔會在town planning之上事先配套,即係話,強要你當爛鐵賣,買左你之後先慢慢收改town planning,擺明唔俾人(小業主)賺錢。
  3. 在估價上,因為無新既土地用套作準,估價只係以現貨價,仲要折算維修費,唔值錢等因素,個價仲會賤d。所以,話要低水收樓,並非無理據的(當然有人會陰陰咀笑)。
  4. 買樓唔一定會增值,但現在因“危樓”而強拍之下喪失“等”既權利和機會,源來官府過去容許分契管理處於無法無天狀態,其實過在政府,所以政府先要快刀斬亂麻,急急收哂拆清,掩蓋自己既缺失。

現代樓宇,因為唔同用途既物業混合,例如商場上面有住宅。由於唔同用途既開支都唔一樣(商場梗係洗錢多d),所以,在分契上,係先分兩個大stratums,例如商場一條大分契,住宅部份一條大分契,然後各自的stratum中再strata,各strata業主負責自己所屬stratum部份的開銷部份,就好公平了。

現有的發展商包攬管理權源於從前玩開的deed of mutual covenant,入分契時發展商霸住(因為係最大份數)個權,之後就圍威喂落去,閹到你班業主仔春都無埋。真正的strata corp精神係要day one有個corp(發展商),不過會根據立案法團條例(有的話)在入伙之後將原有的解散重選,哪哪哪,關鍵就係呢到喇!
另外,你問老律都無謂也,土地法係好專門的,普通老律未必有深入研究過的。再者,香港土地法又唔三唔四,因為香港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屬土,基本法只係將殖民地既ground leases過渡去2047。在2047之前,好應該將香港特區土地法搞清礎,甚至和內地法例做點接軌工作。公司法不可引用於立案法團(因為另有法也)。

香港暫行的土地法基礎係普通法,但普通法精神下的土地法已經好落後也,好多英聯邦國家早已錄逐修訂填補錯漏,香港係金融中心,班官個個都好忙,點會理呢d野呢?老實話你聽,買個leasehold strata樓宇,只係買個“佔用權”和一個唔會到期的option,除此之外,唔好以為自己係乜野業主甘巴閉。

現在大家注意力放哂落公義,非常走火入魔!有人仲提到包青天,香港人民智已經去到是非不分了。只要有完善的一籃子土地法規,所有乜野大業主小業主權益利害既爭議就會減到近乎係零。現在社會要執著的,係“無法無天”,唔係包青天式公義。公義係無法界定的,用公義判決,社會會走極端,非好事也。

大家覺得係業主就要保障權益,小弟早就講左leasehold strata有條實權益可言了。最高權益(estate in fee simple)例如freehold 土地擁有者,所擁有的權益話就話無人可以侵犯,你講下好了!在任何國家,政府都有絕對有效的法例以公眾利益之名“強收”你條地。以前暴力d,就叫resumption,現在文明d,就叫acquisition,分別只係後者會留一個雙方談判機制。連freehold土地都無絕對權益,大家真係唔好太天真太傻,以為買左個單位就有乜野土地權益。其實係有的!集合哂超過一定法定百份比,例如80巴仙,業權就叫做統一,土地權益就可以用單一法人去體現。所以,香港既業主立案法團唔湯唔水,因為,小業主係“唔可以埋堆”也!!!哈。題外話,菜園村收地有乜甘大周野?真係講都無謂。整件事只係賠償的談判,其他的都係談判策略,愚民咪能信乜野有感情。再講,真係要“強買”,在法律上係完全合理合法的。

份數就真係有數講了,份數者,unit entitlement也,即係所擁有的strata area佔整個strata plan總area的百份比也。講開業權,中國先唔清唔楚,理論上土地都係集體擁有,即係話條村既地就係村民集體擁有,城市既土地就係全城既人集體擁有。中國土地都係leasehold,但係地有地租,土地上建築又有另一業權,真惡搞也。英國土地法下,土地權益係土地上“所有”,即係話有樓就包樓,無樓就係無樓,建築物唔係土地業權所涉及的。
  1. 現在的收樓價,因為以現貨市價按最高用途(即係無重建價值的樓宇)去強收,等同份額的兩個業主,夠優座向高層的價錢比較差條件的估值應該更高;
  2. 相反,若果以重建地盤收購價作為估價,則上述兩個業主收回的樓價值會係一樣。

地產價錢和地產價值和地產估值之間既互為關係,當中的倒果為因,先係大題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292

新華社受權全文發布《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

新華社2日受權全文發布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

《準則》和《條例》緊緊圍繞全面從嚴治黨這個主題,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充分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新經驗新成果,並結合新的實踐提出一系列新觀點新舉措,為新形勢下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提供了根本遵循,對於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更好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準則》分三大板塊、12個部分。第一板塊是序言,屬於總論,闡述黨內政治生活的重大作用和歷史經驗、存在的突出問題、面臨的形勢任務以及新形勢下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性緊迫性,提出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目標要求。第二板塊是分論,是主體部分,圍繞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嚴明黨的政治紀律、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發揚黨內民主和保障黨員權利、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制度、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12個方面分別提出明確要求、作出具體規定。第三板塊是結束語,主要講加強組織領導和督促檢查、高級幹部帶頭示範,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條例》共8章、47條,也分三大板塊。第一章是總則,構成第一板塊,列了9條,主要明確立規目的和依據。第二章至第五章構成第二板塊,是條例的主體部分,分別就黨的中央組織、黨委(黨組)、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這四類監督主體的監督職責以及相應監督制度作出規定。第六章至第八章構成第三板塊,列了11條,分別就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整改和保障、附則等作出規定。

今年3月1日,黨中央發出《中共中央關於對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研究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問題、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征求意見的通知》。文件起草組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文件起草工作正式啟動。

在8個月時間里,文件起草組開展專題調研,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反複討論修改。其間,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3次會議、中央政治局召開2次會議分別審議文件稿。8月初,文件征求意見稿下發黨內一定範圍征求意見,包括征求黨內部分老同誌意見,還專門聽取了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意見。

黨中央責成文件起草組認真梳理和研究這些意見和建議。文件起草組對兩個文件稿作出重要修改。

10月24日至27日,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就《準則(討論稿)》和《條例(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10月2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組織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學習宣傳。通知強調,學習宣傳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要註意把握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的重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的基本精神,《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的基本要求,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落實全會確定的各項任務。

關於《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的說明

習近平

受中央政治局委托,現在,我就《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起草的有關情況向全會作說明。

今年2月,中央政治局決定,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從嚴治黨問題,制定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成立文件起草組,由我擔任組長,劉雲山、王岐山同誌任副組長,有關部門和地方負責同誌參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領導下進行工作。

一、關於文件稿起草的幾點考慮

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中,不少同誌建議結合新的形勢,制定一個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文件。

2014年1月12日,我在給劉雲山、王岐山同誌的批示中指出:“1980年制定的《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對於當時恢複和健全黨內民主、維護黨的集中統一、嚴肅黨的紀律、促進黨的團結,實現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的撥亂反正,實現全黨工作中心的轉移,發揮了重要歷史作用。當前,《準則》對我們嚴肅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仍具有重要現實指導意義。”“30多年來,形勢任務和黨內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黨的建設既積累了大量新成果新經驗,又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請你們考慮是否適當時機由中央就新形勢下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作出一個決定,提出新的要求。”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自2003年12月31日頒布施行以來,對加強黨內監督、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隨著形勢任務發展變化,條例與新實踐新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顯現出來。形勢發展需要我們對條例進行修訂,圍繞責任設計制度、圍繞制度構建體系,強化上級黨組織對下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的監督,做到責任清晰、主體明確,制度管用、行之有效。

一段時間以來,圍繞制定準則、修訂條例,有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4年,由有關方面同誌參加的工作小組就加強黨內政治生活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形成了初步成果。根據中央紀委五次、六次全會關於健全黨內監督制度的要求,中央紀委機關先後召開7次專題會議,研究黨內監督條例修訂工作。

這些前期研究形成了一些重要成果,中央政治局綜合分析,決定用一次中央全會專題研究這個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考慮。

第一,這是完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需要。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的戰略高度,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把握我國發展新特征確定的治國理政新方略,是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抉擇。

幾年來,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相繼就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了專題研究,這次六中全會再以制定修訂兩個文件稿為重點專題研究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就都分別通過一次中央全會進行了研究和部署。這是黨中央根據“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對全會議題的一個整體設計。

第二,這是深化全面從嚴治黨的需要。全面從嚴治黨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抓黨的建設的鮮明主題。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更好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就必須以更大力度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切實把黨建設好、管理好,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都是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十分重要的課題,也是我們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我們黨抓黨的建設,很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要不斷總結我們黨長期以來形成的歷史經驗和成功做法,並結合新的形勢任務和實踐要求加以創新。因此,有必要通過六中全會,對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嚴治黨的理論和實踐進行總結,看哪些經過實踐檢驗是好的,必須長期堅持;哪些可以進一步完善並上升為制度規定,以黨內法規的形式固化下來;哪些需要結合新的情況繼續深化。所以,黨中央決定同時制定準則、修訂條例,這是著眼於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一個重要安排。

第三,這是解決黨內存在突出矛盾和問題的需要。在長期實踐中,黨內政治生活狀況總體是好的,但一個時期以來,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是:在一些黨員、幹部包括高級幹部中,理想信念不堅定、對黨不忠誠、紀律松弛、脫離群眾、獨斷專行、弄虛作假、庸懶無為,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好人主義、宗派主義、山頭主義、拜金主義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問題突出,任人唯親、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拉票賄選現象屢禁不止,濫用權力、貪汙受賄、腐化墮落、違法亂紀等現象滋生蔓延。特別是高級幹部中極少數人政治野心膨脹、權欲熏心,搞陽奉陰違、結黨營私、團團夥夥、拉幫結派、謀取權位等政治陰謀活動。這些問題,嚴重侵蝕黨的思想道德基礎,嚴重破壞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嚴重損害黨內政治生態和黨的形象,嚴重影響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等人嚴重違紀違法案件,不僅暴露出他們在經濟上存在嚴重問題,而且暴露出他們在政治上也存在嚴重問題,教訓十分深刻。這就使我們認識到,要解決黨內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必須把黨的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我說過:“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須有一個良好政治生態。政治生態汙濁,從政環境就惡劣;政治生態清明,從政環境就優良。政治生態和自然生態一樣,稍不註意,就很容易受到汙染,一旦出現問題,再想恢複就要付出很大代價。”

黨內監督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保障。長期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內監督,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了顯著成績。同時,也出現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部門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一些黨員、幹部黨的觀念淡漠、組織渙散、紀律松弛,一些黨組織和黨員、幹部不嚴格執行黨章,漠視政治紀律、無視組織原則。一個時期以來黨內發生的種種問題,與管黨治黨寬松軟有密切關系。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從根本上解決主體責任缺失、監督責任缺位、管黨治黨寬松軟的問題,把強化黨內監督作為黨的建設重要基礎性工程,使監督的制度優勢充分釋放出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把全面從嚴治黨緊緊抓在手上,采取一系列新的舉措加大管黨治黨力度,堅持正風肅紀、標本兼治,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層層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著力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黨內政治生活出現許多新氣象,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全黨全社會高度認同。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雖然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很多得到了有效解決,但一些問題依然存在,一些問題解決得還不徹底,一些問題還可能再冒出來,必須繼續努力,不斷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作風上、制度上防範和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特別是要看到,新的歷史條件下,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黨面臨的執政環境和執政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要把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解決好,要有效化解黨面臨的重大挑戰和危險,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完善規範、健全制度,紮緊制度的籠子,既使已經發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得到更加深入有效的解決,又有效防範新的矛盾和問題滋生蔓延、有效防範已經解決的矛盾和問題反彈複發。

總之,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制定一個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修訂黨內監督條例,時機成熟、條件具備,要求迫切,意義重大。

二、關於文件稿起草過程

今年3月1日,黨中央發出《中共中央關於對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研究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問題、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征求意見的通知》。文件起草組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文件起草工作正式啟動。

這次征求意見,從反饋的情況看,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認為,黨中央決定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從嚴治黨問題並制定修訂相關文件,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強決心和歷史擔當,體現了全黨的共同心聲,對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家認為,新形勢下開展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既要繼承和發揚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基本規範,又要結合新的形勢和任務,在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監督的內容範疇、方向目標、原則要求、方法途徑等方面與時俱進,推動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監督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

大家就新形勢下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提出了許多很好的意見和建議。文件起草組在起草過程中,充分考慮、認真吸收了大家的意見和建議。

在8個月時間里,文件起草組開展專題調研,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反複討論修改。其間,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3次會議、中央政治局召開2次會議分別審議文件稿。8月初,文件征求意見稿下發黨內一定範圍征求意見,包括征求黨內部分老同誌意見,還專門聽取了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意見。

從反饋的情況看,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對準則稿和條例稿給予充分肯定,認為兩個文件稿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黨章為根本遵循,深刻總結黨的建設歷史經驗,直面當前黨內政治生活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圍繞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提出明確要求,圍繞加強黨內監督作出具體規定,為新形勢下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提供了根本遵循。

大家認為,兩個文件稿最鮮明的特點就是繼承和創新的有機統一,既深入總結了我們黨在加強自身建設方面的經驗和教訓,繼承和發揚了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制度規定和優良傳統,又全面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生動實踐,對全面從嚴治黨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進行了集納,並深入分析新形勢下黨的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針對當前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監督存在的薄弱環節提出了明確措施,形成了新的制度安排,順應了新形勢新任務對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的要求。

大家一致認為,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確立和維護黨的領導核心,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的迫切要求,是保持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正確方向的根本保證。

大家還認為,黨中央就兩個文件稿在黨內一定範圍征求意見,是充分發揚黨內民主、集中全黨智慧的體現,是我們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優良作風的體現。文件稿主題鮮明、思路清晰,內容豐富、重點突出,措施有力、務實管用,思想性、指導性、操作性都很強。文件稿經全會審議通過後,對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對更好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在這次征求意見過程中,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對兩個文件稿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據統計共提出1955條修改意見,扣除重複意見後為1582條,其中原則性意見354條、具體意見1228條。黨中央責成文件起草組認真梳理和研究這些意見和建議。文件起草組對兩個文件稿作出重要修改。

三、關於文件稿起草的原則和基本框架

在文件稿起草過程中,文件起草組著力把握以下原則。

一是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著力貫徹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反映黨中央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新經驗新舉措,並結合新的實踐提出新觀點新舉措,體現時代性、創新性。突出全面從嚴治黨這個主題,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明確新形勢下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的方向、目標、原則、任務、舉措,以嚴的要求、嚴的標準、嚴的措施推動全黨增強從嚴治黨意識、落實管黨治黨責任。

二是堅持以黨章為根本依據,突出尊崇黨章、貫徹黨章、維護黨章,著力把黨章關於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監督的要求具體化,把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黨中央出臺的重要文件和黨內法規中關於黨內政治生活、黨內監督的有關規定和要求系統化,推動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監督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

三是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監督存在的薄弱環節,著力圍繞理論、思想、制度構建體系,圍繞權力、責任、擔當設計制度,推動解決黨內政治生活庸俗化、隨意化、平淡化和黨內監督制度不健全、覆蓋不到位、責任不明晰、執行不力等問題。

四是堅持統籌協調,加強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著力處理好新準則、新條例和老準則、老條例以及其他黨內法規的關系,做到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堅持必要性和可行性相統一,既從政治上對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提出原則性要求,又針對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和辦法,不搞面面俱到。

準則稿分三大板塊、12個部分:第一板塊是序言,屬於總論,闡述黨內政治生活的重大作用和歷史經驗、存在的突出問題、面臨的形勢任務以及新形勢下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性緊迫性,提出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目標要求。

第二板塊是分論,是主體部分,圍繞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嚴明黨的政治紀律、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發揚黨內民主和保障黨員權利、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制度、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12個方面分別提出明確要求、作出具體規定。

第三板塊是結束語,主要講加強組織領導和督促檢查、高級幹部帶頭示範,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條例稿共8章、47條,也分三大板塊:第一章是總則,構成第一板塊,列了9條,主要明確立規目的和依據,闡述黨內監督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監督內容、監督對象、監督方式以及強化自我監督、構建黨內監督體系等重要問題。

第二章至第五章構成第二板塊,是條例的主體部分,列了27條,分別就黨的中央組織、黨委(黨組)、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這四類監督主體的監督職責以及相應監督制度作出規定。其中,將黨的中央組織的監督單設一章,是對現行條例的突破,體現黨中央以身作則、以上率下。

第六章至第八章構成第三板塊,列了11條,分別就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整改和保障、附則等作出規定。條例沒有對中央部委和地方黨委制定實施細則作出授權規定,體現全黨必須一體執行,防止搞變通、打折扣。

四、需要重點說明的兩個問題

第一,關於新準則稿和1980年準則的關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總結黨內政治生活正反兩方面經驗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慘痛教訓,於1980年制定了《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這個準則,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的那個特殊時期,對實現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的撥亂反正和全黨工作中心的轉移,促進黨內的團結統一、保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80年準則,既對當時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了解決的辦法,又對黨在長期實踐中取得的寶貴經驗進行了歸納,是對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的豐富發展,具有開創性意義,其主要原則和規定今天依然適用。比如,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目標和基本準則,關於堅持黨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關於堅持集體領導、反對個人專斷,關於維護黨的集中統一、嚴格遵守黨的紀律,關於堅持黨性,關於要講真話、言行一致,關於發揚黨內民主、正確對待不同意見,關於保障黨員權利不受侵犯,關於接受黨和群眾的監督、不準搞特權,等等。這些都要繼續堅持。

為什麽還要制定一個新準則呢?黨中央的考慮是,1980年準則雖然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但由於這個準則針對的是當時的歷史條件和主要矛盾,現在黨內出現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當時尚未遇到,而當時比較突出的一些矛盾和問題現在已經不突出了。黨的十八大和修訂通過的黨章以及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對新形勢下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有關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但比較原則,需要具體化。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制定的一系列黨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不少涉及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問題,但比較分散,需要系統化。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新形勢下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既要堅持過去行之有效的制度和規定,也要結合新的時代特點與時俱進,拿出新的辦法和規定。我們制定和頒布新準則,不是要替代1980年準則,而是要在堅持其主要原則和規定的基礎上,針對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新規定。本著這一精神,在文件稿起草過程中,我們重申了1980年準則的主要原則和規定。新老準則相互聯系、一脈相承,都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黨內政治生活必須遵循的。

第二,關於以高級幹部為重點。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是對全黨提出的要求,也是全黨的共同任務。同時,準則稿、條例稿都強調以高級幹部為重點,主要考慮是加強黨的建設必須抓好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而抓好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組成人員是關鍵。把這部分人抓好了,能夠在全黨作出表率,很多事情就好辦了。因此,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必須首先從這部分人抓起。

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在起草兩個文件稿過程中,著重把高級幹部突出出來。比如,準則稿第一部分就強調,新形勢下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重點是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關鍵是高級幹部特別是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高級幹部特別是中央領導層組成人員必須以身作則,模範遵守黨章黨規,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堅持率先垂範、以上率下,為全黨全社會作出示範。準則稿中需要對高級幹部提出要求的也都作了強調。準則稿結尾時進一步強調,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要從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做起。高級幹部要清醒認識自己崗位對黨和國家的特殊重要性,職位越高越要自覺按照黨提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越要做到黨性堅強、黨紀嚴明,做到對黨始終忠誠、永不叛黨。

條例稿也對中央層面提出了專門要求。比如,專門就黨的中央組織的監督單設一章,強調中央委員會成員必須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發現其他成員有違反黨章、破壞黨的紀律、危害黨的團結統一的行為應當堅決抵制,並及時向黨中央報告;中央政治局每年召開民主生活會,進行對照檢查和黨性分析,研究加強自身建設措施;中央政治局委員應當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自覺參加雙重組織生活會,如實向黨中央報告個人重要事項,帶頭樹立良好家風,加強對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的教育和約束;對中央政治局委員的意見,署真實姓名以書面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向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或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反映,等等。

準則稿最後提出要制定高級幹部貫徹落實本準則的實施意見,指導和督促高級幹部在遵守和執行黨內政治生活準則上作全黨表率。這項工作正在進行。

在征求意見過程中,一些地方和單位建議,把準則稿搞成條例那樣的體例。我們考慮,準則在黨內法規體系中位階比較高,僅次於黨章。這次制定的準則,是一個思想性、政治性、綜合性很強的文件,要總結我們黨長期以來在開展黨內政治生活方面形成的寶貴經驗和基本規範,闡明黨關於開展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的原則和立場,有很多問題需要講講道理。做到這些,用條例那樣的體例是難以容納的。至於涉及的一些具體規定,有些黨內有關法規已經明確了,有些要進一步在今後其他有關法規的制訂中貫徹落實。現在的準則稿同1980年準則風格是一致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8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