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發掘潛力股(四之一):過去業績倒後鏡 未來盈利定價值 陳亨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638aef0100i37g.html


 


我知道如果我在此博客寫個股分析,寫股票“貼士“的話,必定讀者如雲,但這個事我已幹了十幾年了。已 故投資大師約翰.談普頓曾說:“投資上最昂貴的幾個字就是"這次不一樣"”,何等正確。投資上,太陽底下無新事。我已覺得人世間很多事情,包括投資的,開 始重復;那些好的公司,那些壊的公司,都像從同一個摸子澆出來的,正是物以纇聚;甚至股價上升,領先股市,已再不能教我興奮,僅覺得一切如料,一切歸於常 理而已。好股票俯拾即是,不用過度鑽牛角尖,只要符合幾個條件,而經濟又 保持增長,買入後耐心持有,不受如傾盤大雨一樣的壞消息嚇倒,那個錢早晚是你的,像提款機一樣。你不需要有高智商,高學歷,但需要眼光、勇氣、和耐性,缺 一不可。


 

至於發掘可以大漲的股票,方法也千古不變,可以歸納為這兩個條件:盈利增長高而估 值低.發掘所謂“潛力股”,就是發掘盈利行將大幅增長,估值隨著大幅向上重估,兩者乘數效應導致股價暴漲。這個算式很簡單,小學畢業生也明白的,不需要那 個騙人的熱門專業資格:如果E(盈利)要大漲,那麼P(股價)一定要隨著大漲,否則P/E(市盈率)就過低,太便宜了。

 

舉例如果某股去年每股盈利為$1.0,市場認為此小型企業盈利無甚增長,僅願意付 出本年市盈率10倍,那麼此股本年的公平價值就是$10.可是作為一個孜孜不倦、頭腦冷靜、眼光銳利遠見的價值投資者,他洞悉此股本年盈利將大幅增長 50%至$1.5,而他認為市場本年應願意付出本年市盈率20倍作為此股本年的公平價值,就是等於$1.5 x 20 = $30,暗示未反映價值高達2倍!這就是盈利增長和重估的乘數效應!那麼他就買入適量此股,靜候市場替他服務。隨著時間過去,如果企業盈利真的如料大增 50%,則股價早在業績未發表前多個月就輾轉上升,待業績公布後,股價可能已大部分甚至完全反映本年公平價值!到時候那一個個寫報紙專欄的財經專家們一致 唱好,財經新聞大肆報道時,遲來的投資者需要看此股明年盈利有多少增長,計算明年的公平價值,再看看是否比現股價高很多,值不值得投資呢。

 

何謂“風險”?我們的定義跟騙人的“財務學”教你的不一樣。我們視風險為企業盈利 的不確定性;如果未來盈利很可能比預期低很多,則風險很高;反之,如果未來盈利很可能符合預期,甚至比預期好,則風險不是·太高。如果我們很肯定某股未來 盈利會有不俗增長,而我們買入價相對於未來盈利暗示之估值偏低,則不管目前股價下跌了多少,我們也不會貿然“止蝕”。

 

那麼如何限制風險?我們傾向於分散投資組合於不同行業和分散投資於不同企業,避免 過度投資於單一行業和單一企業,有需要可於估值偏高而盈利增長較難預期時減持個別股份,還有持有一定比重的現金。

 

 


如欲投資必先確定經濟增長期未完


 

無論投資於甚麼資産,甚麼地産、股票、商品,必先確定目前經濟增張處於甚麼階段: 是經濟增長初期?還是到了中段?還是到了尾聲?一般經濟增長期維持約三四年或四五年。如果到了經濟增長期的尾聲,則投資宜短線,持有現金要多。反之,如果 到了經濟增長期的初期,則可考慮適度進取一點點。至於目前經濟增張處於甚麼階段,老讀者們應知道我們的看法和理據了,從第一篇文章講到現在了,請閱過往文 章。但如果我不懂得經濟,不懂得市場呢?...(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5

發掘潛力股(四之二):先確定供不應求 再與專家對着幹 陳亨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638aef0100i3i6.html


...成功的資本家不需高智商,高學歷,只要不是弱智,有個中學教育吧,還有最重 要的洞悉市場最終反映無聲的事實,就是實體經濟需求和供應,而非專家們的叫囂和眾人的漫罵;在掌握經濟供求,掌握企業盈利增長和估值後,勇敢地押下自己的 血汗錢,之後還要敢於跟權威作對,抵擋如狂風暴雨的壞消息,不為所動,靜候市場替你服務。

 

而大部分投資者最終卻失敗,我多年觀察,可歸因於“不勞而獲,急功近利”這八個 字,妄想看看報紙和網上股票“貼士”,看看甚麼股票“當炒”就一窩蜂,結果遇上資産價格短期無理下跌,就脆弱地給如狂風暴雨的壞消息嚇倒,“止蝕”離場, 結果“止蝕”止掉本來屬於他們的財富,勞彔一生,一事無成,與財富無緣。這是否你的寫照?

 

 


判斷經濟增長周期要與專家對著幹


 

經濟收縮到盡頭,行將恢復增長時,專家們往往極端悲觀,而那時候可能接近最佳的長 期投資時機。記得零八年底有不少權威說甚麼“冰河期”、“大蕭條”、“漫長熊市三期”、“非典型肺炎樓價”、“股市見八千”嗎?股價相對於預期大幅倒退的 盈利也是估值過低,樓價下跌至不少中等偏低收入家庭也能負擔,也能往上爬一個階級,酒店房間十室四五空,失業與銀行壞賬暴增,名貴珠寶手表割價出售。一個 很諷刺又容易察覺的指標為股票行與地産經紀行空空如也,大量股票經紀地産經紀失業,沒有人說買股票好買樓好。

 

專家們錯誤的原因不外是抱著鄙視市場和仇視美國的態度,誇大了美國政府與私人債務 危機,無視美國人口高速增長,實體經濟需求增長已於零九年起遠遠高於供應增長,那必定刺激私人投資與招聘增加以滿足需求,進而反過來刺激更大的需求,形成 正回輸,經濟得以恢復增長。美國私人債務不高,僅佔GDP約100%,而且私人資産回升,導至私人淨資産止跌回升,刺激私人消費回升!美國政府的確負債累 累,佔GDP約300%,但不少大國政府也負債高,非美國政府獨有,彼此彼此而已。世界貨幣供應也多了很多,大部份總要投資於低風險的美國政府債券,蓋美 國公債依然為世界最大債市呢。國債過高的確會壓抑經濟增長,可是實體經濟供不應求也創出歷史極端呢。無怪債市早在零八年低發出經濟行將恢復增長的訊號了, 自一九六二年來沒有錯一次,比哪個經濟學家都准確呢。請閱本人《零八年十月世界步入漫長經濟增長期》系列文章。

 

至於我自己多年來察覺的一個指標,就是每逢我面對一群陌生人講我的看法,而他們大 部份甚至全體都不相信,甚至挖苦我,恥笑我,則我對自己的看法比較有信心。尤其是如果反對我的是鼎鼎大名的“首席策略師”,“首席經濟學家”就更好了。最 怕就是一呼百應,一唱百和呢。

 

記得我們於零八年底零九年初,向客戶們解釋我們認為美國經濟收縮快到盡頭時,股市 或領先經濟回復上升時,換來個別客戶的責罵:“你會比奧巴馬總統更曉得嗎?”,“你會比伯南奇更曉得嗎?”,甚至零九年初有一個極其惡毒的陌生人寫電郵給 集團主席和每一位董事投訴我為何建議買股票。你能抵擋嗎?你能堅持嗎?

 



估值乃現價買入對比未來盈利


 

大家常常聽到的“此股現價估值便宜”或者“估值高昂”,何謂“估值”?簡單說,企 業股份的估值就是現在付出的價格相對於未來企業盈利是否便宜。常用的估值指標為市盈率和市賬率,簡單說就是衡量現價相對於未來一年的盈利和者賬面值是否便 宜;換句話說,按現價買入,市盈率和市賬率一年後能否回落至便宜水平。

 

使用它們時,除了使用現價,估值未來一年盈利或賬面值,還要參考有關股票過往多年 的盈利增長率和估值範圍,還有最重要的是估計未來數年盈利增長模式:是否有多年的高速盈利增長?還是中度增長?還是僅一次性增長然後持平?還是增長一兩年 之後倒退一兩年?還是低增長變爲高增長?還是長期無增長?還是長期倒退?這是你作為投資者的責任,你要對你自己負責,對依賴你的親人負責!

 

大部份投資者失敗於濫用市盈率和市賬率,把一個數字拋來拋去,覺得“很貴”,“很 便宜”,不知道那是按甚麼股價計算的,甚至不知道是按哪一年的盈利和賬面值計算的!也不知道盈利增長跟估值同樣重要!故大部份投資者失敗是理所當然的,不 失敗才奇怪呢。

 

 


盈利長期低增長


 

這種模式常常見於發達經濟的公用事業,需求已飽和,企業盈利長期保持單位數字的低 增長。市場也清楚這一點,故給予充分的估值,以致股價僅能隨著盈利穩步上升。可是股息往往豐厚,而且估值較大盤穩定,遇上大漲股價漲幅固然比大盤少,可是 遇上大跌股價跌幅也比大盤少,起著穩定投資組合的作用。

 

 


盈利一次性增長


 

這種模式常常見於自身盈利低增長甚至無增長的企業收購了一家也是低增長甚至無增長 的企業,故完成收購後集團盈利上盈利數字上一次性跳一級,之後復維持低增長。關鍵是於收購前買入價相對於收購後盈利暗示的估值是否偏低,值得博取這一次性 的重估,如果盈利穩定,風險不大,估計回報有個20~30%,則不失為一個選擇。收購後股市一般給予擴大後穩定而無甚增長盈利充分的估值,持有下去難有機 會大漲。保守投資者或喜歡繼續持有收息,進取投資者或喜歡沽出之再換入高增長而低估值的股份。

 

 


盈利增長一兩年再放緩一兩年


 

這種模式...(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6

發掘潛力股(四之三):經濟增長 產能擴張 盈利猛漲 陳亨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638aef0100i41p.html


.. 常常見於所謂“周期性”行業,如建築、造船、航運、航空、各類汽車、機械、化工、紡織、資源、電力、地産代理、工程等等,盈利往往高速增長一兩年後再急劇 放緩一兩年甚至倒退,盈利呈高度周期性,極不穩定,狹義價值投資者往往因此唾棄之。關鍵為掌握盈利增長周期的開始和終結,盈利放緩甚至倒退到底時買入,一 年多兩年後盈利增長速度快到盡頭時沽出,利潤可數以倍計,可稱為“萬裡馬”,可帶動組合大幅領先股市,股價漲幅可以遠遠超越被狹義價值投資者標榜為“千裡 馬”的所謂“盈利長期增長”的人壽保險業和消費企業(遇上A股大跌大陸保險股跌的像垃圾股一樣,到現在三年後遠遠未恢復)。某些周期性企業以市賬率( P / B) 估值可能較市盈率 (P / E)估值更一致。

 

掌握周期性行業盈利增長的要素不外乎掌握行業的需求與供應,航運與航空業需輔以重 要但並非壓倒性因素的油價;只要牢牢抓住需求與供應,就知道何時買入,何時沽出。簡單說,行業供應為行業產量,有些情況還需要考慮庫存和淨進口;行業需求 為這個行業最重大的下游客戶行業的需求。

 

以下只是八卦新聞,只能作為輔助,不宜捨本逐末:往往於某個周期性行業供過於求到 極端,行業盈利放緩甚至倒退了一兩年後,那些行業專家,那些甚麼甚麼行業協會,某些“大行”分析員,往往極端悲觀,說甚麼“寒冬將至”等等。反之,權威們 往往於某周期性行業供過於求到極端,行業盈利大漲了一兩年後,一窩蜂唱好。記得零七年有“大行”分析員看神華能源漲到一百塊,零八年有“大行”分析員看油 價漲到兩百美元嗎?

 

 


盈利從低增長變爲高增長


 

在經濟持續增長的前提下,盈利增長已放緩的優質企業可透過大幅投資於產能大幅提高 盈利增長,蓋產能擴大後能接受更大的銷量;經濟持續增長也往往容許優質企業漲價;產能擴大也意味規模經濟效益提高,單位成本下跌。三個極之有利的因素結 合,導至盈利於未來數年暴漲,尤其是利潤率較低的行業,銷量增長和售價提高可稍稍提高利潤率,但已足夠帶動盈利量子跳升逾倍!

 

如果是航運業,就是大幅購買新船,例如新船運力佔目前運力三四成,兩年後分段投入 服務,三年後全部新船接收,故三年後運力比現在高三四成;如果運量可與運力同步增長,而運價逐步上升,運力增加降低單位成本,則未來第二年和第三年該股盈 利可能猛烈增長!

 

又如果是資源業,就是大幅購買開採設備,例如新增資源產量佔目前產量三四成,兩年 後新產量逐步上升,三年後全部新產量到位,故三年後該資源產量比現在高三四成;如果銷量可與產量同步增長,而該資源價格逐步上升,產量增加降低單位成本, 則未來第二年和第三年該股盈利可能猛烈增長!

 

如果是地産企業,就是大量購入地皮。如果是公路企業,就是投資於交通量大的高速公 路。如果是零售業,就是大量開設新店。如果是銀行,就是大量放出貸款。

 

不管哪個行業,毋忘股市往往預先反映企業未來盈利,盡管新產能要兩年後甚至三年後 才分段投入服務,但如果該投資按計劃執行,而經濟持續增長,則該投資有一個可靠的現值;故隨著時間過去,越來越接近投資落成日期,現值越高,股價從宣布該 計劃開始就緩緩地,一點一滴反映,而非等到兩年後三年後項目投入時股價才突然大漲呢!因此盡管未來兩三年遇上各種各樣不成氣候的小風波,該股股價雖然也下 跌但總是幅度有限,之後冉冉回升,不管壞消息如傾盤大雨,股價竟然呈現數年長期反覆上升之勢!而且隨著項目落成日期逼近,股價可脫離反覆上升趨勢,步入狂 飆!

 

待兩三年後財經新聞報道該股先前大規模新產能落成投入服務,專家們在報紙專欄大吹 大擂該股“新產能投入帶動盈利大增”時,謀取暴利的時機已盡失!特別是要當心新產能落成時遇上經濟增長期尾聲,如一九九九年和二零零七年,毋忘經濟增長期 一般難超過四五年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7

發掘潛力股(四之四):如轉虧為盈 股價數倍升 陳亨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638aef0100i4hs.html


 


從沒有盈利變爲有盈利(轉虧為盈 )


 

一家企業如果成功轉虧為盈,股價往往狂飆數倍,蓋先前市場未敢預期企業有盈利,甚 至恐怕企業一直虧損直至倒閉,清盤後股東資金所剩無幾,故往往給與超乎想像地便宜的估值,一般市賬率遠遠低於1.0倍,就是股價遠遠低於賬面值。但如果企 業策略正確,撥亂反正,而且財政健全,可保持一定的現金流、有充裕的淨流動資産,負債又不過高,則一旦恢復較堅實的盈利,甚至恢復派股息,而市場又另眼相 看,預期公司持續獲利甚至有盈利增長,則市場可迅速按預期盈利給與估值,股價可飆升數倍。

 

可以想像,這種投資“機會”是很高風險的,不適合大部份投資者,僅適合少數自問能 極其冒險的投機者,蓋一旦看錯,企業持續虧損,無法扭轉劣勢,可能步上倒閉清盤的不歸路,而清盤後股東資金一般所剩無幾,除非出現“白武士”斥資收購,可 是那會大幅衝淡原有股東的每股資産淨值和每股盈利(如果能轉虧為盈的話)。最後只有極少數企業成功恢復長期盈利呢。可是投機也可以盡量做得理智的。

 

這可能轉虧為盈的對像陷入虧損之前是否有多年的,可預期的,堅挺的核心盈利紀錄? 還是多年來核心盈利都不穩定,充斥各種各樣重大的一次性的,無法預測的盈利和虧損,例如炒股、炒樓、炒匯?

 

這企業的産品或服務是否佔了重大的甚至近乎多頭壟斷(oligopoly)的市場 份額?其品牌是否享譽各地?這企業有否曾經獲得重大的行業獎狀?

 

這企業所受的打擊是否影響整個行業的,包括比它弱的競爭對手,例如經濟衰退?如果 經濟恢復增長,它能否利用優勢搶占對手的市場,轉虧為盈?還是受一些特別針對它的影響或者企業管理不善的影響,不能短期內解決,競爭對手反而受惠?

 

這企業有否高透明度,管理層有否於業績報告、年報、及對財經傳媒詳細地解釋如何爭 取轉虧為盈?這些策略合理否?有否披露最近銷售及虧損情況改善?而最重要的是業績有否明顯改善,虧損有否明顯改善,甚至初步停止虧損?管理層是否言必行, 行必果?

 

這企業財政是否健全?負債是否不高?現金是否充裕?經營現金流是否堅實?淨資産是 否充裕?能否支持企業直至轉虧為盈?

 

如果能轉虧為盈,本年盈利估計多少?明年能否續有增長?按本年預期盈利估計公平價 值多少?按明年預期盈利估計公平價值多少?是否比現股價高很多?當心市場是否已充分預期企業能轉虧為盈,特別是企業占有壟斷性市場份額,為行業龍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8

如何發掘增長投資項目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jw!G9qPswuRGxoAjkVjcnY-/article?mid=38586




 

愛因斯坦曾經講過,複利增長是宇宙間最強大的力量,一變二,二變四,四變八,數學上稱之為幾何級數增長(EXPONENTIAL GROWTH),但無論是人世間或是自然界的各種現象,都有開始的階段,也有結束的時期,增長期之前有一段潛伏期,增長過後,又會出現一段見頂期,這個現 象可以用S型曲線表達(上圖)。

投機賭徒誤以為只要利用高槓桿與大借貸,並經常炒出炒入,就能夠短時間內致富,這種想法只是天方夜譚,不切實際,在一生之中,只要買中一、兩次增長 十倍以上的投資項目,並長線持有,已經能夠輕易致富,一般散戶為什麼還要走歪路,並處處踫釘? 本人最有興趣發掘增長股,今天跟大家由上而下,講解發掘增長股的方法。

由上而下的投資法先由選擇投資市場開始,發達國如美、歐、日等國未來經濟增長已經見頂,其股票市場也沒有多大增長空間,相反,新興市場如中國與印 度,現處於高速增長期,我們身在香港,下注中資股票就是最佳選擇,在中國企業當中,行業的選擇也非常重要,有些行業如電訊與基建可能已經接近見頂階段,未 來增長有限,但金融業如銀行與保險、網上商業、內房與內需行業,都正處於中段增長期,投資人宜以這些行業作投資目標,而在增長行業當中,某些公司可能增長 見頂,例如IT行業的騰訊(700),其網上遊戲業務已見增長放緩,相反,主攻B2B網上商務的阿里巴巴(1688),其業務增長強勁,正是一隻十倍股的 好材料,投資人只要細心分析,自然能夠挑選出未來股價能夠倍翻的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56

蹲好馬步、順勢而為、發掘強勢股 東山三年苦讀逾百遍 領略兵法要義

2011-7-4  TWM




 東山老師坦言,從前少年得志,以為股市只漲不跌,後來發現錯得離譜。

十幾年前,他開始看《孫子兵法》,發現股市勝利之道隱含其中。對他最深遠的,莫過「順勢而為」、抱緊大盤。

撰文‧歐陽善玲

「如果時光倒流二五○○年,我遇到孫子,會馬上給他磕頭,請他收我為徒。」史書作家東山,在股市打滾二十四年,接觸《孫子兵法》超過十三年;他鑽研老祖宗的戰略智慧,反覆研讀《孫子兵法》至少一百遍,讀了三年,才慢慢通透其中道理。

聊起這套人類史上最偉大的帶兵征戰絕學,東山眼神發光、心神領會地說,《孫子》啟發的是戰略觀念,他將人性摸透,專攻人性弱點。「人性是永遠不變的,不是貪生怕死,就是貪財好色;而股市,正由人所組成。」參透《孫子》的奧妙之處,在股市,也就不容易受傷。

找到「股市之道」

上 不去、下不來的盤就別玩打開《孫子》,開宗明義第一句:「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東山依著句子解釋,「戰爭是國家重要大事, 關係到人命生死、國家存亡,一定要好好研究、考察。」轉換到股市操作,也是一樣。講到這裡,他拍了一下桌子說:「當初就是不懂『股市之道』,才會摔得這麼 慘。」東山回憶,一九八七年第一次踏入股市,當時上市公司只有三百多家,錢多籌碼少,不管好股、爛股,全都雞犬升天,讓他產生「股市只漲不跌」的錯覺。他 靠著本業出版社工作,累積到一筆令人稱羨的財富,拿著這筆錢,東山勇闖股市叢林,沒多久時間,就賺進千萬元資產。

「剛開始,我也不相信只要 看著螢幕上跳來跳去的數字就能賺錢。那時候,走大多頭市場,給我錯誤觀念,後來把我害慘了。」東山語氣激昂地說,「這是我生平遭遇到最大的挫敗」;八個月 內,資產從六千萬元變成二十八萬元,每天晚上都在作惡夢。後來,讀了《孫子》才發現,股市不但冷酷無情,且殺人不見血,就與戰場一樣。如果不用頭腦,不先 把功夫練好就進場,最後就只有被痛宰的份。

在股市重重摔了一跤,東山發現,原來自己根本不懂「股市之道」,以為只要有錢就可以玩股票。他深有所感地表示,股市很玄妙,不停跳動的數字,看起來好像只有漲、跌或平盤,但裡面迷霧重重。為了將股市的節奏本質弄清楚,他開始到處拜師學藝,想掀開股市神祕面紗。

「股市有一種運動慣性,一是上升,一是下跌,還有橫著走;上不去、下不來的盤,我就不玩。」東山潛心學習,經年累月下來,他斬釘截鐵地說,「現在股市要痛宰我,是不可能的。」這份自信,來自他悟出一個真理,即操作股票最高指導原則,就是「永遠緊抱大盤大腿」。

東 山說,台股從九三○九點一路下滑到三九五五點,我聽過身邊賠錢最多的人,金額高達三億元。為什麼會賠錢?道理很簡單,股市有多空,當市場走多的時候,代表 財神爺站在多方;而從九三○九點重挫到三九五五點,很明顯地,財神爺站在空方。這時手中握有大量股票,等於站在財神爺的對立面,試想,這樣會有好果子吃 嗎?

蹲好馬步練功夫

即使做好萬全準備 行情也不能被操控除了抓緊大多頭行情、順勢而為,東山自信能在股市屹立不敗的原因,就在他常以《孫子》期勉自己,進場前須修煉好自己的實力,不打沒把握的 仗。例如,「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白話是說,先消除自己的弱點,具備敵人無法打敗的條件;在準備充分、基礎完好下,等待敵 人發生錯誤,以創造致勝機會。

股市裡,他下了一個很好的注解,「不該玩股票的時候就別玩,等到對自己有利的時機出現,再進場。」另外,孫子 說:「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引申到股市,就是將大盤看作是強大對手,當兩軍對壘時,一般人是不可能力抗大盤的。東山巧妙比喻,「就算首富,擁有二千億 元資產,足以控制盤勢,但也只能當一天的王。就好比在森林裡,遇到獅子、老虎,手中沒有武器,那還不快逃?」東山強調,如果面對的是非常強大的敵人,硬幹 是匹夫之勇、笨蛋行為。不僅如此,只要大盤沒有大行情可圖,就算有波段獲利空間,東山也不為所動,保持空手。「要進入股市,先決條件是波動要大;像這兩個 月以來,指數上不去也下不來,要賺錢就很難。」像孫子說:「兵貴勝,不貴久。」對應到股市,講白了就是「賺錢才是唯一的王道」。東山直言,很多人有壞毛 病,手上沒股票會睡不著。「像現在的行情,沒有長線可言,我就退出不玩;就算能短線獲利,也不要做。因波動幅度不大,頂多能賺小錢,但這就像刀口舔血,雖 舔到了血,但有失去舌頭的危險。為了蠅頭小利而冒進,不如等機會來了,再進場就好。」至於什麼是好機會?東山借用《孫子》進一步說明。「百戰百勝,非善之 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打百仗勝百次,不是高明中的高明,能在不開戰情況下,使敵人降服,才是高明中的高明。運用在股市,即做短 線交易,成本高、利潤低,非明智之舉;真正的高手,會伺機而動,順著大多頭趨勢而為,輕鬆賺錢。

「做股票,不要做得那麼痛苦!比方說,大盤 雖然一天可漲百點,但若實際上漲停板家數不多,代表這個盤只是形式漂亮,但本質不好。」東山分析,漲停家數少,代表主力對前景感到不明朗。只要主力不介 入,就難有大行情,想要賺錢就不容易。像現在指數波動幅度小,要抓到高低點獲利,只有神仙才辦得到。

因此,要在股市作戰贏得勝利,就要靠「客觀環境」來打敗敵人。「所謂『勢』,就是大方向。當趨勢走多,操作股票自然輕鬆又愉快。」東山強調,操作個股時,一定要先看大盤怎麼走,沒有大盤走多的支持,個股基本面再好、技術面再棒,也絕對走不高、走不長。

實際操作順應節奏

股 市求勝關鍵 找出強勢股他說,知道勢怎麼走,操作就順利。而在選股上,最簡單好用的一招,就是「穿頭慣性法」。東山解釋,所謂穿頭,是指股價突破最近一波高點並站穩其 上。這是股價開始走多的初訊,但不代表股價將從此扶搖直上,因為有可能才剛穿頭,就立刻回頭。意思是,只突破了一天,就被打回來,形成假穿頭。反之,若股 價一旦穿了頭後,又繼續穿頭,形成所謂穿頭慣性時,就表示多頭行情來了。

「股價能穿頭,並形成穿頭慣性,最重要意義是,讓最近一波乃至上上 波被套牢的人解套。這表示,多頭願意以更高的價格買進股票,追價意願強,一旦多數投資人願意追價,行情自然易漲難跌。」東山說,一旦搞清楚了什麼是穿頭, 什麼是穿頭慣性後,實際上操作也要順應一定節奏,才不會亂了方寸。

他建議,「第一次穿頭時,先買進總資金的一成;不必買太多的原因,是防止 假突破而受重傷。第二次穿頭時,證明第一次的作法是對的;做對了、賺到了,才值得加碼。到第三次穿頭時,不但證明前二次的操作正確,更重要的是,穿頭慣性 形成,多頭行情宣告來臨,要怎麼加碼,該怎麼操作,就很簡單了。」另外,當台股處於箱形整理盤局,亦即當股價在一個極狹小的區間遊走,碰到這種技術線形, 只要大盤還在多頭行情中,一旦出現穿頭,尤其是漲停板式的穿頭,不必等到穿頭慣性,就要趕快進場。原因有二:一、大盤在多頭行情時,技術面好的個股,一旦 穿頭,就很容易形成慣性;二、平台整理的個股,整理期越長,爆發力越強,不及時進場,就越難買得到。透過東山的「穿頭慣性法」,操作強勢股,就能像「行於 無人之地」那樣輕鬆、自在。

「十幾年前,我開始念《孫子》,發現股市勝利之道,隱含其中。」東山說,從前少年得志,很年輕就賺到一筆可觀財 富,便以為股市只漲不跌,後來才發現錯得離譜。多年下來,仔細揣摩《孫子》箇中精髓,只有「五體投地」四個字,才能完全表達內心崇敬之意。而參透了《孫 子》偉大、奧妙所在,也讓東山看破一般股市迷思,並重新面對過去失敗經驗,反覆提醒自己,謹記老祖宗的智慧。

東山

出生:1952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史書作家

經歷:出版業

著作:《股市戰略與絕學》、《你能懂的孫子兵法》等10多本書孫子曰:「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股市啟示:利用客觀環境來求勝。「勢」是大方向,當趨勢走多,操作股票自然得心應手。

實戰技法:如何判斷多頭行情?

1、大盤5日、10日、20日、60日、120日均線呈現多頭排列。

2、指數突破最近一w波高點,並站穩其上,甚至形成「穿頭慣性」,就代表多頭行情來了。

孫子曰:「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股市啟示:不要與大盤趨勢對抗,「永遠緊抱大盤大腿」實戰技法:大盤反轉徵兆怎麼看?

當大盤愈走愈高,突然一天跌幅超過1.5%,包括開高走低的實體長黑,就要小心盤勢可能由拉回,變成回跌。

孫子曰:「善戰者,先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股市啟示:贏不了的盤,就不玩;只有在最佳狀態、有穩賺把握才進場。

實戰技法:如何尋找強勢股:穿頭慣性法1、個股股價第一次穿頭時,買進總資金的一成;第二次穿頭時,才加碼;第三次穿頭時,穿頭慣性形成,操作就很簡單。

2、操作個股時,要先看大盤走法,沒有大盤走多支持,個股技術面再強也走不高、走不長。

孫子曰:「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股市啟示:把股票脈動摸清楚、技術分析學好,就能不被盤勢牽著鼻子走。

實戰技法:如何從價量變化,掌握盤勢?

1、任何技術指標都由價、量而來。其中,「價」最重要,有「價」才有「量」。

2、看不懂、或技術線形不夠好,寧可不進場。

東山老師對未來台股的看法:「現在的行情,沒有長線可言,我就退出不玩;就算能短線獲利,也不要做。為了蠅頭小利而冒進,不如等機會來了再進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68

如何發掘第二線優質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vmr.html
冷眼分享集

 

我在《格林尼和金鋒大股東廉價私有化上市公司》(1月30日)一文中,最後一句為「機會是在第二線優質股」。

  這句話,引起了不少讀者的興趣,不斷的有人問:

  ⑴為什麼我認為今年的賺錢機會是在第二線優質股?

  ⑵「第二線優質股」是指那些股票?(要符合什麼條件才有資格稱為「第二線優質股」?)

  ⑶怎樣找出有潛能的第二線優質股?

  ⑷散戶應採取怎樣的投資策略?

  現在讓我逐項回答上述問題:

  答案一:為什麼我認為今年的賺錢機會是在第二線優質股?

  金融海嘯重傷 散戶卻步股市

  次貸風暴所觸發的金融海嘯重傷散戶,使散戶卻步股市。在過去三年中,在股市積極投資的都是投資機構,他們所買的都是活躍的藍籌股,導致藍籌股持續上升,至今高企不下。

  對於第二、三線股票,一來是由於交投不活躍,票量不多,而素質又良莠不齊,投資機構不感興趣,導致股價長期不振,形成了藍籌股與第二三線股股價各走極端的怪現象。
在長期被投資大眾冷落的情況下,導致許多第二線優質股價值嚴重被低估。

  大家只要仔細閱讀報章的股市行情表,就不難發現,藍籌股的本益比,許多已在15倍以上,而許多優質第二線股票,本益比在5倍以下的,比比皆是。兩者形成了強烈的對照。第二線優質股何以無人問津?我想原因有二:

  ⑴是不瞭解。大馬投資者認真研究上市公司的人數,出奇的少, 大部分人都沒興趣做功課,導致大部分人不瞭解上市公司的價值。

  ⑵大多數人只感興趣投機,以賺取快錢,對於長期投資,興趣索然。

  許多第二線優質股都不是熱門股,股價波動不大,難以引起投機者的興趣。

  股票投資,假如你是一名「跟隨者」,跟在別人後面,大家買什麼你也跟著買什麼,那麼,你只能賺到大家所能賺到的錢,你的投資成績,不可能比別人更特出。

  如果你想你的投資成績超越一般人的話,那麼,你就一定要跟別人有不同的想法,必須做別人不想做,不要做的事,這樣,你才有可能賺到一般人所無法賺到的錢。

  這就是「反向」的真義。

  就以目前股市的情況來說,我認為,大部分藍籌股價值已反映在股價上,上升的幅度以回酬巴仙率計算,肯定不如價值被嚴重低估的第二線優質股。

  答案二:第二線優質股是指那些股票?

  「優質股」須具備條件

  第二線股亦良莠不齊。我認為惟有具備以下條件的股票,才配稱為「優質股」。

  ⒈要有合理的盈利表現,而且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其盈利趨勢可以持續。

  ⒉派發合理的股息。

  ⒊現金流量平穩,不會出現貨物滯銷,導致周轉不靈。

  ⒋預期本益比在8倍以下,越低越好。(以本財務年,不是以過去財務年的每股淨利計算出來的本益比)。

  ⒌盈利有成長潛能。

  要具備以上五個條件中的最少三個,才有資格稱為優質股,成為我們考慮投資的對象。

  答案三:走樣發掘第二線優質股?從何下手呢?

  研究報章找「靈感」

  最方便的方法,是找一份《南洋商報》的「股匯」版,從「本益比」欄中找「靈感」。 你可以將本益比8倍以下的股只寫在一張紙上,作為研究的對象。

  但要特別注意,報章用以計算本益比的,是上一個財務年的每股淨利,而且是全年的數目。

  現在的商業社會,競爭白熱化,上市公司的盈利在一年中可以有很大的變化,所以,不要完全以一年前的資料作為選股標準,而是要跟進每季的業績,以確保你是根據最新的資料,而不是根據一年前的資料作出投資決定。

  有一些公司,曾有一個時期陷入困境,但經過重組及瘦身後,會像火中鳳凰般,成為優質股。馬建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讀完公司文告

  該公司在九十年代曾是藍籌股,金融風暴之後,曾有一段很長的時間陷困,直到兩年前,大力擴展借錢給公務員的業務,才脫胎換骨,以黑馬的姿態出現,成為表現極為特出的優質股。

  那些只記得該公司困境的投資者,忽略了該公司翻身的最新進展,都錯過了低價買進該公司股票的良機。

  有意「尋寶」的投資者,最好養成每天讀完公司文告的習慣,這樣,才有可能跟上上市公司的最新進展,抓住新的投資機會,取得卓越的回酬。

  隨手舉一個例子,太平洋與東方保險公司(P&O),是2001至2008年的8年中,有7年蒙受虧蝕,這個印象深植投資者腦中,所以,一提到 太平洋與東方保險,投資者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該股不是好股,實際上該公司由2009年起就恢復盈利,而且逐年上升,去年已每股淨賺20.18仙。

  仔細看季報

  再仔細看該公司的季報,該公司去年第三季每股淨賺6.58仙;第四季賺5.95仙,比第一及第二季的3.96仙和3.68仙有顯著的增長。

  如果本財務年能夠重複第三及第四季的業績的話,到2012年9月財務年,就有可能每股淨賺25仙,以目前1令吉的股價,預期本益比不過4倍,跟其他金融股相比,此預期本益比顯然偏低。

  太平洋與東方保險之所以能改善業績,相信跟國家銀行實施的風險管理新架構有關(RBCCapilalFramework,有興趣的可以進入Google找到此份超過100頁的文件,瞭解詳情)。

  在這新架構下,保險(尤其是雜險)的經營環境改善了,今後保險公司的盈利可望更平穩。

  將在2月底出爐的該公司本財務年首季的業績,將是該公司能否持續去年最後兩季業績的重要資訊,有意購買該公司的投資者應注意跟進。

  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供應汽車配給國產車的EP製造(EPMB)。

  這家歷史頗悠久的公司,給大家的印象是業績平平,卻很少人注意到在過去三年中,該公司的業績有顯著的改善,每股淨利由2009年的4.51仙,到2010年的15.90仙,到2011年9月的三季已賺了18.58仙。

  如果該公司到去年12月的第四季能保持第三季6.20仙的盈利的話,即將在本月底公佈的去年全年每股淨利可能達到25仙,以目前1令吉的股價,預期本益比也是4倍。

  該公司五年來的股價除了去年5月一度突破1令吉的票面價值之外,從未超過1令吉,實在令人費解。

  注意低調公司

  由於大部分股友只熱衷於熱門股,對於低調公司視若無睹。一些低調公司,實際上是很結實的,例如建築股中有一家叫高勝(KEN)的,以9586萬的資本,手頭擁有7108萬的現金,每股現金74仙,完全沒有負債。

  去年每股淨賺20仙,今年首三季已賺了17.79仙,全年業績將在本月底出爐,預料每股淨利將超過20仙,難怪該公司持續不斷的回購該公司的股票,到1月17日時已買進了6,046,700股。(資料均取自公司文告)。

  只要養成天天讀公司文告的習慣,要發現有潛能的股票,並非難事。

  假如你想在股市長期生存,就非勤做功課不可。勤於閱讀年報、季報及公司文告,是挖掘有潛能股票最佳途徑。

  答案四:散戶應採取怎樣的投資策略?

  賺錢要靠自己做功課

  ①買進時就準備進行長期投資。

  生意是要時間去經營,才有可能把錢賺到手的。你必須給時間讓公司的管理層替你賺錢。

  生意是要按部就班去進行才能創富。

  創富不可能一蹴而就,細水長流勝過一次過的暴利。

  ②買進股票後要貼身跟進公司的業績進展,如果公司無法達到你預期的盈利,而又沒有充足及合理的理由,就應立刻退股——把股票賣掉。

  ③所有的投資決定,都要根據基本面作出。

  基本面必須有事實與數字支撐,不可存有幻想,更不可有偏見。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記住,賺錢是非常個人的事,別人很難替你作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92

冷眼分享集:如何發掘第二線優質股 潘潘_堅持價值投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51bc6c0102dyka.html
 我在《格林尼和金鋒大股東廉價私有化上市公司》(1月30日)一文中,最後一句為「機會是在第二線優質股」。

  這句話,引起了不少讀者的興趣,不斷的有人問:

  ⑴為什麼我認為今年的賺錢機會是在第二線優質股?

  ⑵「第二線優質股」是指那些股票?(要符合什麼條件才有資格稱為「第二線優質股」?)

  ⑶怎樣找出有潛能的第二線優質股?

  ⑷散戶應採取怎樣的投資策略?

  現在讓我逐項回答上述問題:

  答案一:為什麼我認為今年的賺錢機會是在第二線優質股?

  金融海嘯重傷 散戶卻步股市

  次貸風暴所觸發的金融海嘯重傷散戶,使散戶卻步股市。在過去三年中,在股市積極投資的都是投資機構,他們所買的都是活躍的藍籌股,導致藍籌股持續上升,至今高企不下。

  對於第二、三線股票,一來是由於交投不活躍,票量不多,而素質又良莠不齊,投資機構不感興趣,導致股價長期不振,形成了藍籌股與第二三線股股價各走極端的怪現象。
在長期被投資大眾冷落的情況下,導致許多第二線優質股價值嚴重被低估。

  大家只要仔細閱讀報章的股市行情表,就不難發現,藍籌股的本益比,許多已在15倍以上,而許多優質第二線股票,本益比在5倍以下的,比比皆是。兩者形成了強烈的對照。第二線優質股何以無人問津?我想原因有二:

  ⑴是不瞭解。大馬投資者認真研究上市公司的人數,出奇的少, 大部分人都沒興趣做功課,導致大部分人不瞭解上市公司的價值。

  ⑵大多數人只感興趣投機,以賺取快錢,對於長期投資,興趣索然。

  許多第二線優質股都不是熱門股,股價波動不大,難以引起投機者的興趣。

  股票投資,假如你是一名「跟隨者」,跟在別人後面,大家買什麼你也跟著買什麼,那麼,你只能賺到大家所能賺到的錢,你的投資成績,不可能比別人更特出。

  如果你想你的投資成績超越一般人的話,那麼,你就一定要跟別人有不同的想法,必須做別人不想做,不要做的事,這樣,你才有可能賺到一般人所無法賺到的錢。

  這就是「反向」的真義。

  就以目前股市的情況來說,我認為,大部分藍籌股價值已反映在股價上,上升的幅度以回酬巴仙率計算,肯定不如價值被嚴重低估的第二線優質股。

  答案二:第二線優質股是指那些股票?

  「優質股」須具備條件

  第二線股亦良莠不齊。我認為惟有具備以下條件的股票,才配稱為「優質股」。

  ⒈要有合理的盈利表現,而且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其盈利趨勢可以持續。

  ⒉派發合理的股息。

  ⒊現金流量平穩,不會出現貨物滯銷,導致周轉不靈。

  ⒋預期本益比在8倍以下,越低越好。(以本財務年,不是以過去財務年的每股淨利計算出來的本益比)。

  ⒌盈利有成長潛能。

  要具備以上五個條件中的最少三個,才有資格稱為優質股,成為我們考慮投資的對象。

  答案三:走樣發掘第二線優質股?從何下手呢?

  研究報章找「靈感」

  最方便的方法,是找一份《南洋商報》的「股匯」版,從「本益比」欄中找「靈感」。 你可以將本益比8倍以下的股只寫在一張紙上,作為研究的對象。

  但要特別注意,報章用以計算本益比的,是上一個財務年的每股淨利,而且是全年的數目。

  現在的商業社會,競爭白熱化,上市公司的盈利在一年中可以有很大的變化,所以,不要完全以一年前的資料作為選股標準,而是要跟進每季的業績,以確保你是根據最新的資料,而不是根據一年前的資料作出投資決定。

  有一些公司,曾有一個時期陷入困境,但經過重組及瘦身後,會像火中鳳凰般,成為優質股。馬建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讀完公司文告

  該公司在九十年代曾是藍籌股,金融風暴之後,曾有一段很長的時間陷困,直到兩年前,大力擴展借錢給公務員的業務,才脫胎換骨,以黑馬的姿態出現,成為表現極為特出的優質股。

  那些只記得該公司困境的投資者,忽略了該公司翻身的最新進展,都錯過了低價買進該公司股票的良機。

  有意「尋寶」的投資者,最好養成每天讀完公司文告的習慣,這樣,才有可能跟上上市公司的最新進展,抓住新的投資機會,取得卓越的回酬。

  隨手舉一個例子,太平洋與東方保險公司(P&O),是2001至2008年的8年中,有7年蒙受虧蝕,這個印象深植投資者腦中,所以,一提到 太平洋與東方保險,投資者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該股不是好股,實際上該公司由2009年起就恢復盈利,而且逐年上升,去年已每股淨賺20.18仙。

  仔細看季報

  再仔細看該公司的季報,該公司去年第三季每股淨賺6.58仙;第四季賺5.95仙,比第一及第二季的3.96仙和3.68仙有顯著的增長。

  如果本財務年能夠重複第三及第四季的業績的話,到2012年9月財務年,就有可能每股淨賺25仙,以目前1令吉的股價,預期本益比不過4倍,跟其他金融股相比,此預期本益比顯然偏低。

  太平洋與東方保險之所以能改善業績,相信跟國家銀行實施的風險管理新架構有關(RBCCapilalFramework,有興趣的可以進入Google找到此份超過100頁的文件,瞭解詳情)。

  在這新架構下,保險(尤其是雜險)的經營環境改善了,今後保險公司的盈利可望更平穩。

  將在2月底出爐的該公司本財務年首季的業績,將是該公司能否持續去年最後兩季業績的重要資訊,有意購買該公司的投資者應注意跟進。

  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供應汽車配給國產車的EP製造(EPMB)。

  這家歷史頗悠久的公司,給大家的印象是業績平平,卻很少人注意到在過去三年中,該公司的業績有顯著的改善,每股淨利由2009年的4.51仙,到2010年的15.90仙,到2011年9月的三季已賺了18.58仙。

  如果該公司到去年12月的第四季能保持第三季6.20仙的盈利的話,即將在本月底公佈的去年全年每股淨利可能達到25仙,以目前1令吉的股價,預期本益比也是4倍。

  該公司五年來的股價除了去年5月一度突破1令吉的票面價值之外,從未超過1令吉,實在令人費解。

  注意低調公司

  由於大部分股友只熱衷於熱門股,對於低調公司視若無睹。一些低調公司,實際上是很結實的,例如建築股中有一家叫高勝(KEN)的,以9586萬的資本,手頭擁有7108萬的現金,每股現金74仙,完全沒有負債。

  去年每股淨賺20仙,今年首三季已賺了17.79仙,全年業績將在本月底出爐,預料每股淨利將超過20仙,難怪該公司持續不斷的回購該公司的股票,到1月17日時已買進了6,046,700股。(資料均取自公司文告)。

  只要養成天天讀公司文告的習慣,要發現有潛能的股票,並非難事。

  假如你想在股市長期生存,就非勤做功課不可。勤於閱讀年報、季報及公司文告,是挖掘有潛能股票最佳途徑。

  答案四:散戶應採取怎樣的投資策略?

  賺錢要靠自己做功課

  ①買進時就準備進行長期投資。

  生意是要時間去經營,才有可能把錢賺到手的。你必須給時間讓公司的管理層替你賺錢。

  生意是要按部就班去進行才能創富。

  創富不可能一蹴而就,細水長流勝過一次過的暴利。

  ②買進股票後要貼身跟進公司的業績進展,如果公司無法達到你預期的盈利,而又沒有充足及合理的理由,就應立刻退股——把股票賣掉。

  ③所有的投資決定,都要根據基本面作出。

  基本面必須有事實與數字支撐,不可存有幻想,更不可有偏見。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記住,賺錢是非常個人的事,別人很難替你作主。

  一般聲明

  舉例只是方便說明,並非推薦購買,本人可能擁有或未擁有有關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87

如何發掘第二線優質股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yf9.html

冷眼分享集

 

我在《格林尼和金鋒大股東廉價私有化上市公司》(1月30日)一文中,最後一句為「機會是在第二線優質股」。

  這句話,引起了不少讀者的興趣,不斷的有人問:

  ⑴為什麼我認為今年的賺錢機會是在第二線優質股?

  ⑵「第二線優質股」是指那些股票?(要符合什麼條件才有資格稱為「第二線優質股」?)

  ⑶怎樣找出有潛能的第二線優質股?

  ⑷散戶應採取怎樣的投資策略?

  現在讓我逐項回答上述問題:

  答案一:為什麼我認為今年的賺錢機會是在第二線優質股?

  金融海嘯重傷 散戶卻步股市

  次貸風暴所觸發的金融海嘯重傷散戶,使散戶卻步股市。在過去三年中,在股市積極投資的都是投資機構,他們所買的都是活躍的藍籌股,導致藍籌股持續上升,至今高企不下。

  對於第二、三線股票,一來是由於交投不活躍,票量不多,而素質又良莠不齊,投資機構不感興趣,導致股價長期不振,形成了藍籌股與第二三線股股價各走極端的怪現象。
在長期被投資大眾冷落的情況下,導致許多第二線優質股價值嚴重被低估。

  大家只要仔細閱讀報章的股市行情表,就不難發現,藍籌股的本益比,許多已在15倍以上,而許多優質第二線股票,本益比在5倍以下的,比比皆是。兩者形成了強烈的對照。第二線優質股何以無人問津?我想原因有二:

  ⑴是不瞭解。大馬投資者認真研究上市公司的人數,出奇的少, 大部分人都沒興趣做功課,導致大部分人不瞭解上市公司的價值。

  ⑵大多數人只感興趣投機,以賺取快錢,對於長期投資,興趣索然。

  許多第二線優質股都不是熱門股,股價波動不大,難以引起投機者的興趣。

  股票投資,假如你是一名「跟隨者」,跟在別人後面,大家買什麼你也跟著買什麼,那麼,你只能賺到大家所能賺到的錢,你的投資成績,不可能比別人更特出。

  如果你想你的投資成績超越一般人的話,那麼,你就一定要跟別人有不同的想法,必須做別人不想做,不要做的事,這樣,你才有可能賺到一般人所無法賺到的錢。

  這就是「反向」的真義。

  就以目前股市的情況來說,我認為,大部分藍籌股價值已反映在股價上,上升的幅度以回酬巴仙率計算,肯定不如價值被嚴重低估的第二線優質股。

  答案二:第二線優質股是指那些股票?

  「優質股」須具備條件

  第二線股亦良莠不齊。我認為惟有具備以下條件的股票,才配稱為「優質股」。

  ⒈要有合理的盈利表現,而且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其盈利趨勢可以持續。

  ⒉派發合理的股息。

  ⒊現金流量平穩,不會出現貨物滯銷,導致周轉不靈。

  ⒋預期本益比在8倍以下,越低越好。(以本財務年,不是以過去財務年的每股淨利計算出來的本益比)。

  ⒌盈利有成長潛能。

  要具備以上五個條件中的最少三個,才有資格稱為優質股,成為我們考慮投資的對象。

  答案三:走樣發掘第二線優質股?從何下手呢?

  研究報章找「靈感」

  最方便的方法,是找一份《南洋商報》的「股匯」版,從「本益比」欄中找「靈感」。你可以將本益比8倍以下的股只寫在一張紙上,作為研究的對象。

  但要特別注意,報章用以計算本益比的,是上一個財務年的每股淨利,而且是全年的數目。

  現在的商業社會,競爭白熱化,上市公司的盈利在一年中可以有很大的變化,所以,不要完全以一年前的資料作為選股標準,而是要跟進每季的業績,以確保你是根據最新的資料,而不是根據一年前的資料作出投資決定。

  有一些公司,曾有一個時期陷入困境,但經過重組及瘦身後,會像火中鳳凰般,成為優質股。馬建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讀完公司文告

  該公司在九十年代曾是藍籌股,金融風暴之後,曾有一段很長的時間陷困,直到兩年前,大力擴展借錢給公務員的業務,才脫胎換骨,以黑馬的姿態出現,成為表現極為特出的優質股。

  那些只記得該公司困境的投資者,忽略了該公司翻身的最新進展,都錯過了低價買進該公司股票的良機。

  有意「尋寶」的投資者,最好養成每天讀完公司文告的習慣,這樣,才有可能跟上上市公司的最新進展,抓住新的投資機會,取得卓越的回酬。

  隨手舉一個例子,太平洋與東方保險公司(P&O),是2001至2008年的8年中,有7年蒙受虧蝕,這個印象深植投資者腦中,所以,一提到 太平洋與東方保險,投資者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該股不是好股,實際上該公司由2009年起就恢復盈利,而且逐年上升,去年已每股淨賺20.18仙。

  仔細看季報

  再仔細看該公司的季報,該公司去年第三季每股淨賺6.58仙;第四季賺5.95仙,比第一及第二季的3.96仙和3.68仙有顯著的增長。

  如果本財務年能夠重複第三及第四季的業績的話,到2012年9月財務年,就有可能每股淨賺25仙,以目前1令吉的股價,預期本益比不過4倍,跟其他金融股相比,此預期本益比顯然偏低。

  太平洋與東方保險之所以能改善業績,相信跟國家銀行實施的風險管理新架構有關(RBCCapilalFramework,有興趣的可以進入Google找到此份超過100頁的文件,瞭解詳情)。

  在這新架構下,保險(尤其是雜險)的經營環境改善了,今後保險公司的盈利可望更平穩。

  將在2月底出爐的該公司本財務年首季的業績,將是該公司能否持續去年最後兩季業績的重要資訊,有意購買該公司的投資者應注意跟進。

  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供應汽車配給國產車的EP製造(EPMB)。

  這家歷史頗悠久的公司,給大家的印象是業績平平,卻很少人注意到在過去三年中,該公司的業績有顯著的改善,每股淨利由2009年的4.51仙,到2010年的15.90仙,到2011年9月的三季已賺了18.58仙。

  如果該公司到去年12月的第四季能保持第三季6.20仙的盈利的話,即將在本月底公佈的去年全年每股淨利可能達到25仙,以目前1令吉的股價,預期本益比也是4倍。

  該公司五年來的股價除了去年5月一度突破1令吉的票面價值之外,從未超過1令吉,實在令人費解。

  注意低調公司

  由於大部分股友只熱衷於熱門股,對於低調公司視若無睹。一些低調公司,實際上是很結實的,例如建築股中有一家叫高勝(KEN)的,以9586萬的資本,手頭擁有7108萬的現金,每股現金74仙,完全沒有負債。

  去年每股淨賺20仙,今年首三季已賺了17.79仙,全年業績將在本月底出爐,預料每股淨利將超過20仙,難怪該公司持續不斷的回購該公司的股票,到1月17日時已買進了6,046,700股。(資料均取自公司文告)。

  只要養成天天讀公司文告的習慣,要發現有潛能的股票,並非難事。

  假如你想在股市長期生存,就非勤做功課不可。勤於閱讀年報、季報及公司文告,是挖掘有潛能股票最佳途徑。

  答案四:散戶應採取怎樣的投資策略?

  賺錢要靠自己做功課

  ①買進時就準備進行長期投資。

  生意是要時間去經營,才有可能把錢賺到手的。你必須給時間讓公司的管理層替你賺錢。

  生意是要按部就班去進行才能創富。

  創富不可能一蹴而就,細水長流勝過一次過的暴利。

  ②買進股票後要貼身跟進公司的業績進展,如果公司無法達到你預期的盈利,而又沒有充足及合理的理由,就應立刻退股——把股票賣掉。

  ③所有的投資決定,都要根據基本面作出。

  基本面必須有事實與數字支撐,不可存有幻想,更不可有偏見。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記住,賺錢是非常個人的事,別人很難替你作主。

  一般聲明

  舉例只是方便說明,並非推薦購買,本人可能擁有或未擁有有關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48

平凡散戶靠四招發掘獲利翻倍標的 獨門籌碼面算股技巧 操作主力股

2013-04-01  TWM
 
 

 

三十八歲的陳家豐,精通籌碼分析,搭配基本面與技術面的交叉檢視,自創一套投資台股得以長線不敗的獲利模式。

三年前,他不但為自己創造千萬元的身價,也賺到了財富自由。

撰文.林心怡

陽光和煦的平日午後,陳家豐總是帶著老婆、孩子四處旅行,享受優閒愜意的親子時光,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羨煞不少昔日同窗。的確,三十八歲,正是許多上班族工作最繁重的時候,但陳家豐卻能藉由自創一套穩健的台股獲利模式,提早賺到財富自由,並且能細水長流地持盈保泰。

攤開陳家豐近年來的台股績效獲利表現持續亮眼,除了二○○九年有超過一二○%的報酬率外,接下來每年獲利也都超過三成五;即使去年台股操作難度提高,整體獲利仍逾四成。事實證明,他在台股能賺到錢並非偶然。

跟主力》三階段投資 押寶獲利翻倍標的分析陳家豐的算股邏輯,首先,他會挑選技術面轉佳,其次是籌碼面開始轉強的標的,接下來就是檢視該公司有無實質題材面與業績面的利多。其中,他尤其重視個股的籌碼變化,他認為「有主力、法人進場的股票股價才會動」,否則即使股票基本面再好,股價也可能不動如山;因此,從籌碼面挑強勢股,是他賺取超額利潤的重點觀察指標。

而一○年讓他獲利一倍的中石化就是典型的例子。陳家豐表示,其實早在○九年十月,他就發現中石化獲利有逐漸攀升的趨勢,觀察○九年中石化前三季的毛利率變化,可以明顯發現該公司第二季已從負五.四%轉為正的八.五%,第三季更跳升至一一.九一%,月營收成長率也開始逐漸上揚。雖然當時並無特定籌碼進駐,股價也沒有特別表現,但陳家豐認為,一旦有更吸引的題材發生,這樣的個股將有機會成為主力作多的標的。

直到一○年中石化爆發經營權之爭的題材,陳家豐發現四、五月間主力券商例如兆豐大同、凱基復興、統一敦南等證券點的籌碼大舉進入,爾後他又查到當時主力平均成本約十四.五元附近。因此,他開始跟著主力作多,從股價十五元開始布局,分三階段投資策略,一路加碼到九月分平均成本十六.四二元。而當一一年他發現主力券商在四十五元附近慢慢出脫持股時,他也跟著獲利出場,從四十二元一路至三十二元調節完畢,獲利翻倍出場。

觀籌碼》從融資變化推測主力鎖單與否只是,投資人若要觀察「主力券商」的籌碼變化,大多還是要借助專業的看盤軟體;不過一般人還是可以從融資餘額變化,來判斷該股是否有主力介入作多。

陳家豐指出,傳統觀念會認為融資餘額高的個股籌碼凌亂,但其實近幾年來,也有不少獲利把握度高的主力,會拉大槓桿,用融資來鎖單。

這個時候要判斷是否為主力用融資鎖單,可搭配融資維持率觀察,若融資餘額高、同時融資維持率也高,就很有可能是主力用融資買進看好的股票,投資人也可以順勢搭上獲利順風車。

打開筆電自備的看盤軟體,陳家豐熟稔地敲出龍邦的線圖解釋道,「以龍邦為例,去年底我在十九至二十幾元附近就開始買,這波上漲以來,融資增加,而且融資維持率持續拉高,代表使用融資鎖定籌碼的是主力。」陳家豐補充說,「一般散戶做股票賺錢時常抱不住,不是上漲後就賣掉,就是頻繁做價差;但我們可以從龍邦的維持率來觀察,這波以來最高飆到二七五%,代表以融資持有的主力,抱得很緊;然而隨著股價上漲,該股的維持率也一路攀升,股價在一月一度站上三十七.一五元,前後才兩個月股價漲幅就超過八成。」賺波段》三標準賺除息行情陳家豐分析,從市場傳出某主力大舉買進控有台壽保經營權的龍邦股票,想間接爭奪台壽保經營權的消息,亦可間接解讀「市場有人在拱該檔股票」,因此在操作類似股票時,投資人宜慎防主力高檔倒貨造成股價下跌的風險,一旦出現爆量下跌,就該留意出場點。同時,像龍邦這種籌碼大多由主力用融資操作的個股,也不可視為長線題材,須用短線波段操作策略看待。

此外,陳家豐也會在台股多頭時,趕搭除息行情的順風車。他解釋說,因為除息的行情並非年年都有,必須在台股處於多頭時,或個股線形呈現多頭排列,獲利勝算才會高。

陳家豐指出,要賺除息行情最好是挑公司前景好、月營收成長、EPS(每股稅後純益)成長的公司。根據他多年的研究,通常業績好、現金殖利率三%至四%、可扣抵稅額大於二○%的公司,都是大戶偏愛挑選作多的投資標的。

而這些個股通常都有一個特性,就是在股票除息前十五個交易日前,就會開始發動,因此若想提前賺取個股的除息行情,就得先了解每年五至八月間,欲投資公司的除息日。

以裕融為例,該股去年七月股價線形呈現多頭排列,月營收持續成長,且若以一一年可配發兩元的現金股利,當年度四月低點五十五.二元計算,現金殖利率達三.六%;加上可扣抵稅額達二○.九四%,因此推測基準日八月一日的前十五個交易日附近,股價就會開始有漲勢。而事實證明,裕融股價也確實在當時除息前十五個交易日附近,從六十六.八元一度漲到除息前高點七十四元,漲幅達一成。

挑題材》從資產粗估與董監改選議題著手展望未來,陳家豐認為,在全球「印鈔救市」的氣氛下,未來將導致物價上漲,使得稀有商品的價格水漲船高,因此具備土地資產、經營權爭奪等題材的公司股價也有較佳的表現;例如擁有相關題材的黑松,未來股價都值得追蹤。

陳家豐分析,從黑松一三四五坪微風土地,由潤泰集團以八十二億元標走來看,黑松租給微風一期四千六百坪土地,未來至少也值二八○億元;二者合計約三六二億元,以目前股本五十三億元計算,每股就有六十七元的價值,而這還不包含黑松在深坑一萬一千七百坪的土地與其他資產。因此,布局成本在三十幾元的陳家豐認為,未來黑松股價仍極具潛力。

其次,三年一次的董監改選行情,也是黑松今年即將在六月召開股東會的重頭戲。觀察三年前,黑松曾爆發經營權爭奪戰,當時由微風廣場廖偉志家族聯合嘉泥前董事長張永平買進黑松一○%持股,與黑松張家發生經營權爭奪;其間,黑松股價從當年二月初的十九元,一路漲到當年度的高點二十九.二元。而今年再度傳出,先前在中石化大賺一筆的好樂迪前董事長盧燕賢等人,已轉進黑松並陸續增加持股,似乎正在醞釀一波股權爭奪戰。

除了留意市場消息面的變化,黑松大股東持股變化也可看出端倪。首先,從黑松的股權分散表觀察,近三年來,黑松持股達一千張以上的大股東比率逐年增加,已從一一年三月的七九.四八%,增加至今年三月的八一.六七%,多出了二.一九個百分點,股價也從一一年三月十七日的低點二十一.九五元逐步墊高,一二年九月二十六日更創下五十一元的新高紀錄。

若從歷史經驗來看,過去董監行情最早會從董監改選前一年的十、十一月開始發動,也就是每年三至六月股東會召開的四至五個月前,去年黑松股價自十月的低點三十四元附近,一度漲到今年一月的高點四十一.四元。當時持股一千張以上的大股東持股比率,也從去年十月的八二.七五%,跳升至一月的八三%,由此推斷部分主力籌碼已悄悄布局。

看著陳家豐快速地秀出電腦內關於股市投資心得的上百張Power Point檔案,以及精心設計的台股試算統計資料,不難發現他對研究台股下的準備工夫,以及專屬於他的股市獲利祕笈。

陳家豐

出生:1975年

現職:專職投資人、金融研訓院講師資歷:券商營業員、寰宇仲才企管講師

陳家豐的算股密技

1 看籌碼

1觀察融資變化 融資維持高檔,且融資維持率上升,推測有主力用融資鎖單,推升股價短線急漲。

2技術面翻多 股價站上均線,股價轉強。

2 看業績與題材

業績方面包括營收、毛利率是否出現負轉正、持續成長者;題材方面包括是否有資產題材、董監改選題材、熱門產業題材。

1董監改選行情 2010年6月初董監改選前的3月初曾發動過一波董監改選行情,成交量放大,股價從19元漲至29元,漲幅達5成。

2資產助漲題材 2012年3月傳出黑松擬賣微風二期土地,潛在獲利具想像空間。

3 賺除息行情

1除息行情 賺除息前15天左右,股價拉高的報酬。選股方式以現金殖利率3~4%以上、可扣抵稅率大於20%的公司。例如裕融就符合上述邏輯。2012年8月就曾發動一波除息行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