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武夷藥業(1889)高手留言


鱷兄對於我昨天的文章,給了我一個e-mail,內容如下:


1. 聯邦制藥規模何止較大,是大很多倍

2. 「部分產品的保護期已過,部分廠家生產出仿製產品,令到市場被瓜分。」這句令我奇怪,
我查看招股書中其他聲稱擁有保護期的藥品,在保護期屆滿日期前,都有多於一間藥廠獲准生產,而更只有「藻酸雙酯鈉氯化鈉注射液」武夷藥業是第一間藥廠獲批生產;在那個所謂的保護期屆滿日期後取得批准文號的反而甚少。諾賽肽注射液則更奇,招股書指新藥證書簽發日期是2004年11月17日,我找不到這個名稱的資料,唯有找英文版業績用英文名稱來找,結果找到一個名稱叫做「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注射液」,可是所有批准文號都是在2004年11月17日前發出,包括1889手上的那一個。

(按:請看下連結第9-11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122/01889/CWP116_c.pdf



http://app1.sfda.gov.cn/datasearch/face3/base.jsp?tableId=25&tableName=TABLE25&title=%B9%FA%B2%FA%D2%A9%C6%B7&bcId=118102890099723943731486814455

3. 點解有新藥證書,仍然會出現多間企業獲准生產的情況?
因為所謂的新藥是指未曾在中國境內上市銷售的藥品的註冊申請,新藥實際上並不新,外國早已有之,未批出保護期就提出申請的藥廠也可加入。市場是被瓜分,但這是從一開始就發生的事,新加入的競爭其實是不多,這是營業額下降的原因,還是藉口?

4. 新產品方面,「
本集團的甲璜酸帕珠沙星注射液和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按註冊管理辦法已經進入審批手續,現等待國家藥監局審批並推出市場。」甲璜酸帕珠沙星注射液估計應為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本身已有21個批准文號給多間藥廠;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更有90個批准文號,1889是其中一個獲批生產。這真是「新」產品,還是仿製藥?

5. 「隨著三愛醫貿的業務不斷拓展,
相關代理銷售業務銷售收入所佔比重將會不斷增加。」我對這業務有保留

6. 以10億元的現金,只能賺取大約794萬銀行利息,
是否少得可憐?理財要保守到連短期定期也不能多做?銀行貸款只有區區3000萬,卻要付利息大約238萬。現金多的是,點解要借錢?現金管理失敗?

我的回應如下:

1. 大概大6-7倍,加上生產廠廠遍佈全中國,所以應更能反應真實情況。 2,3,4. 仿製藥、加上很大競爭,但毛利較同業更高則更奇。 
5.原本其實找到中國銀行的利率的,但是年末的活期存款只有0.72%,但是10月前肯定是超過這數,加上這筆錢很大,較一年營業額多,營運也不需要這樣多的現金,可以放這些現金長一些,利率可以達到2%-3%,已足夠抵消稅率增加的效果,所以是極不正常。

另外jackbequick 兄亦留了言:


這些蠱票的現金多半是假的,要不是給大股東挪用了,便是auditor鬆手放水。
試問有這麼多現金,為何還要大費周章向銀行借呢?為了保持銀行的關係?那托銀行開LC就夠了,光是手續費銀行已經很開心。
超過一半是現金,我是大股東的話便私有化算了,把現金先入自己袋,再賣出去/再借殼上市也可以。


我的回應如下:


1. 這個我不知是真是假,或許像會計仔兄所講,是大股東拿出來的證明吧。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569062


對 唔往,點解我見唔到國內四大行或招交等的名字? 你唔好同我講係用匯豐恆生做內地既主要往來銀行。我亂咁估,所謂既cash,係hold 在個人(董事)手上,依d 係due from directors,佢求期簽份custody agreement 就係當係cash 既supporting,auditor 係依個位鬆左章。理論上,依d 係due from directors,係上市條例所不容許的,宜家筆錢真係唔知仲係唔係道。

開L/C現在難了,美國的大零售商都只是肯電匯吧,小的用現金結算折扣更好?中國的銀行現在只看存款多少而放款給你。


如果是我,自己弄幾個藥品專利或地產,話值多少多少錢,拿走現金更好。或是真的拿一盤假數生意換走現金。私有化都是用公司錢,用自己錢太麻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78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 评论(4条) * 分享给好友 * 收藏 * 打印 * 给作者留言 请在此处写下您对该文记者的建议或留言: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6-8/HTML_QC81VFM35N9H.html


 

堪培拉不吹东风。

中铝接棒者熊维平,没有等到6月15日这个最后审查结果的日子,即被告知,“一切结束了”。

“在过去几周,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以最灵活、最务实的态度,希望就‘怎么调整’达到一个结果。但是很明显,最终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中铝海外控股公司总裁王文福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王文福此刻也远在堪培拉。

6月3日那天,作为肖亚庆这项中铝重要“遗产”的继承者们,在堪培拉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三天前,中铝的海外交易团队已经远赴澳大利亚急速协调。

来自市场的压力早在一个月前就跌宕起伏,但在6月1日抵达堪培拉之后,中铝的海外交易团队仍把最大的希望和努力放在政府公关上,毕竟对于这笔交易的最大障碍在于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这是被蒙上政治因素的最后较量地带。

最后各方选择了“侥幸”。

“ 此时,力拓董事长不得不行使他的尽职责任,因为在反对意见声音太大的时候,他不能将此扔给政府。”一位本次交易直接利益相关方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作为最后 的胜出方人士,6月5日这天,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点破说,“毕竟,矿业公司也是在政府眼皮底下做事,他也知道澳洲政府很为难,希望此事最好只停留于企业 行为。双方都有一点侥幸。”

三方的“侥幸”需要一个解决方案,即重新回到商业逻辑的框架内。

“最近两三天,JP摩根基金等力拓主要股东,也开始公开反对这个交易。JP摩根还是此次交易中铝的财务顾问之一。”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本报记者也获悉,熊维平之所以飞往澳大利亚的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杜立石在与股东沟通过程中太过侧重“虚心倾听”、而“解释、说服”太少。

“中铝逐渐意识到,单靠力拓不行。中铝前往澳洲努力,主要是跟政府层面的沟通,也间接通过其它途径做些解释,表示愿意进行一些调整。”他说。

但一切还是结束了。

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关于商业框架的较量还并不被外界所详知。本报记者经多方采访,解开了其中的核心谜团。

中铝的底线

在交易的最后时刻,力拓提出的新交易修改方案超出了中铝的底线。

“对我们来说,从一个公司的商业利益和战略利益出发,肯定有自己的底线。当触及我们利益底线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接受和低头。”中铝海外控股公司总裁王文福说。作为中铝海外投资机构的总裁,王文福也是代表中铝与澳方进行谈判沟通的主力之一。

中铝的底线是什么,力拓的算盘又是什么,这是过去一个月这宗195亿美元交易案的谜底。

5月下旬,中铝调整的底线开始流传。“股权不低于15%、不放弃力拓一些核心矿产权益。”在这个前提下,中铝可以接受部分修改建议。

但力拓的部分大股东依旧对于中铝这一“可能的让步”表示不满。

其在英国的一个主要股东匿名表态称:“中铝目前所做的事,方向正确,但我不知道是否足够。”该股东认为,该交易计划还需做出更多修改,“已有让步不足以减轻投资者顾虑。”

不过,对于“15%股权”为中铝调整底线的问题,王文福在5月6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上述流言进行证伪:“不是这个问题。”

“总的来说,很明显,我们认为很重要的底线问题,他们不能解决。而他们的要求,我们认为太高、太不合理了。”王文福告诉本报记者。

本报记者从可靠消息渠道获知,双方关于争夺的底线,在于“铁矿石的营销权益”。

前述中铝内部人士也表示,中铝此前对交易条款的调整,目标正是为了满足力拓“不影响资源定价”的要求,“包括修改产品营销、市场决策等条款”。

中铝海外收购团队的一个高层的下面这句话,透露了中铝的底线秘密。他说,“我们不是捡垃圾的公司。”

来自中铝的核心消息显示,力拓要求修改的条款,涉及的资产调整已经突破了中铝的底线了。

在 2月12日双方公布的交易方案中,除了72亿用于购买力拓可转债外,另外的的123亿美元,将用于购买力拓集团有关铁矿、铜矿和铝的最优秀资产的少数股 权,并围绕这三项业务分别组建三家合资销售公司。届时双方各占50%的股权,负责合资项目的产品销售。中铝将依据投资比例拥有相应的董事会席位。

“合资公司隐含的意味,是中铝的发言权和利益更大一些。”作为中铝这次的主要竞争对手,前述利益相关方知情人士5月6日告诉本报记者。

黄雀在后:中铝力拓交易案的漏洞

谁策动了对中铝底线的突破?似乎可以从这桩失败交易的赢家中寻找答案。

“对于现在的力拓来说,中铝与必和必拓两个方案相较,肯定是后者更好。”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当时力拓是没有办法融到钱,但现在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BDI又站上了4000点,此前可是跌到700点以下的。”

在6月5日两拓签订的非约束性协议中,力拓与必和必拓以各自50%的股权持有合资公司,承担西澳铁矿石业务目前与未来的所有资产及负债。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高瑞思(Marius Kloppers)于5日的公司声明中表示“非常高兴”:“该合资公司将世界级的铁矿石资源、基础设施和人员组合在一起,将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因此,对所有利益相关者来说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双方预计,协同效应所产生的净现值将超过100 亿美元。该合资公司将作为一个成本中心,必和必拓与力拓分别通过各自的营销及运输网络出售均等数量的铁矿石。

为了使双方在该合资公司中股权对等,必和必拓将在协议生效后向力拓支付58亿美元,以将其在该合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由45%提升至50%。

但无论力拓还是必和必拓,仍需要寻找中铝交易方案的漏洞。

在2月12日的交易案中,中铝和力拓双方还将组建三个战略合作委员会,负责管理各合资企业,中铝将派出管理和技术人员,以确保公司在所有合资企业履行管理职责。

但 或许正是这些交易细节上留下的联想,让力拓的股东们表示疑虑。“如合作委员会怎么定?议事规则如何?这都是外界还看不到的。这种不透明给人想像和施展的空 间很多,模糊性很大,使得最关注的人都开始猜测,中铝可能会在营销方面施加影响,改变潜在的营销格局和游戏规则。”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在政府公关之外,无论是力拓的高层还是必和必拓,都找到了以下的疑虑,作为挟持中铝修改条款的武器。

“营销格局对于矿商来说非常重要,西方企业希望,那些市场化的东西能被固化。但他们也知道,中国在追求买方话语权上意愿比较强烈。矿商不希望冒险让现有结构受到任何的潜移默化。”前述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如是解释。

对于必和必拓来说,这是不会袖手旁观的一笔交易。

三方最后30天的角力

交易方案上的漏洞,还需要市场配合。

是调整方案,还是坚持原计划?中铝力拓交易案留下的这最后30天的谜团,成为中国企业海外竞购的难得鲜活案例。

第一个重大节点发生在5月5日。当天,力拓澳大利亚公司的股价在交易公布后首度突破70澳元(约合52.24美元),力拓英国公司的股价也升至30英镑(约合45.41美元),超过中铝购买可转换债券的首批行权价(每股45美元)。

在中铝此前宣布的注资方案中,72亿美元用于认购力拓发行的A、B两部分可转换债券,分别以每股45美元和每股60美元的价格,转换为力拓的普通股。同时还可以享受9%的年息。

一直质疑力拓“为何不向现有股东配股”的声音,此刻显得不仅有理,而且有据。

一位专注于澳中的能源投资的交易人士反问记者:“换一个角度站在力拓的股东立场上,市场跌到了最低点,你的董事长和财务总监却要考虑把一部分公司卖掉,你愿意吗?”

这时,一个折中消息从英国传出:力拓或将原计划给中铝的3%-4%的可转债,转而出售给其他股东,从而将中铝的持股比例限制到15%之内。

中铝对此以沉默回应这一传闻。

这时另一个熟悉的角色也正在5月悄然登场。

“事实上,必和必拓和力拓正式洽谈差不多有一个月时间,中铝当然知道此事。”中铝海外交易团队一高层告诉本报记者,“只是必和必拓没有在媒体或者其它场合多言,它选择了直接下手。”

5月14日是另一个时间点。“这天前后,必和必拓与力拓就达成了初步协议,除了组建合资公司,力拓配股时,必和必拓也希望能大量认购。”中铝得知之后,开始被迫加速调整和沟通。

5月21日,《悉尼先驱晨报》一则消息称,中铝准备“放弃部分销售条款及获得力拓30%铁矿石产量的合同”,“愿意删除部分公司治理方面的要求,包括在新合资企业任命人员的权利”。

对此,王文福对本报记者表示:“这些猜测太多,我都不知道从何而来。但实际上,都是不确切的。”

传闻漫天飞舞之下,力拓新任董事长杜立石(Jan du Plessis)在5月期间密集接洽英国、澳大利亚各大股东。

配股是否跟进:中铝的下一步难题

虽然中铝最后获得了1.95亿美元,相当于中铝力拓交易案值1%的分手费,但是留给中铝的棘手难题并未就此结束。

6月5日发给本报记者的公告中,远在堪培拉的熊维平的表态,“我们对这一结果感到非常失望。”

熊维平也进一步表示,“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中铝公司作为力拓集团最大的单一股东,注意到了力拓集团计划实施配股融资并拟与必和必拓集团在西澳皮尔巴拉(Pilbara)地区建立合资企业的公告,我们将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

事态的发展,即包括了力拓与中铝分手后,转而寻求配股后的情势。

“比如力拓152亿美元配股,就是个摆在中铝面前的难题。如果不跟的话,作为单一大股东的地位就会被稀释,但跟的话,现在这个股价又在升高了。”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中铝的交易对象力拓,目前还拥有另一个敏感的身份,即中澳铁矿石谈判桌上的“急先锋”。

5 月26日起,力拓已先后与新日铁、韩国浦项制铁、中国台湾以及其它亚洲地区的钢厂,就2009新一财年的铁矿石价格达成一致。在2008年的基础上,粉矿 价格(占中国进口量的80%)只降32.95%。把坚持“降幅不应低于40%”的中钢协和中国钢企,置于进退维谷的境地。(本报记者邓瑶、鲍晖春对本文亦 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81

今日留言雜覆(附留言標準再update)


本來今天不想寫的,但看到這樣多留言,特地把留言結集吧。


我再多聲明一次,如果問號碼,因我自己都要做功課,所以問號碼隨便打電話問財演都可以,請不要再問了。如果要問問題,請做一做功課,否則你問我後,根本學不到甚麼東西,那只是浪費大家的時間。


我希望大家看到文章後,是來學東西,或是你向我學,或是我向你學,不是重覆又重覆問同一樣,如228、2309、166那些炒股,我答完又答,其實這些股來來去去都是這樣炒,趨勢在一段時期都不會改變,日日來問有時好煩,請找回前留言才好問,或是找到新消息,或是如何如何,起碼你知道一些東西才來問吧。


以下是留言結集:


糖糖、云:
你再問號碼,我就不答,留言即刪。
你不懂找資料,我教你找資料,用消息炒股票,是不能賺到錢,要自己試試去研究分析,才能賺到錢。不懂買股票,就最好買REIT、買債券收息算了。買這些垃圾股都是高手,你這些業餘人去炒炒賣賣,很快會輸光的。

2310是不錯的工業股,2007年因公眾持股不足,被迫停牌,今年市場不好,加上業績大倒退,復牌後大跌。
但這隻股今年業績應會好轉,加上擁大量現金,橫行,可能爆升。
228早說過,請先看這幾月文章下面的每一篇留言,才問吧。這股爆了路,又吹風,不買,雖現時有支持,但這些無基本概念的股,請看少隻吧。
greatsoupfans:
474主要股東減持,你沒有看吧。在港交所披露權益找到。
etam:
個廣告唔講仲以為是證券行賣廣告。
他說的是常理,無理由不信,但他們對港股投資的眼光總是差一點,成日買到地雷。
8173:
這隻股在我某一博文的留言出現過,早期小弟招股價3.28元買過,2.71元止損,避過一劫。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06/LTN2009070692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29/LTN2009052915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26/LTN2009052612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25/LTN20090625180_C.pdf

照業績看來,可變現資產52.5億,以78.67億股計,折約67仙人民幣,派8仙人民幣股息,剩下59仙,收購了大股東男裝業務,最高作價6.5億,其中5.2億是 基本作價,後兩個6,500萬,共1.3億是盈利增長擔保作價,不達標不能取得這些代價,又和外國牌子搞時裝,但投資不大,約8,000萬港元。以最低基 準計算,現金約39億人民幣,折每股50仙。

去年賺7.48億人民幣,假設此數持平,男裝業務8,300萬獲利代價估計的增長25%,即1.0375億,減外國時裝業務的虧損約2,000萬一年,盈利估計約8.11億,此項P/E 15倍 ,即值160.65億人民幣,乘上1.14,即183億人民幣,除78.67億股,即值每股2.33元,加上稅務問題澄清,應無問題。

按圖看,現在向1.55進發,破頂後,1.8/2.0/2.3指日可待。


戴兆兄對3988分析。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8139


呼嚕兄,你對了,詹賭聖唔玩了。
但他又借此項消息,再減持4,000萬股,共減持1.3億股,其不要玩了,走吧。
新主入: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21/LTN20090721568_C.pdf

新聞: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24/LTN20090724724_C.pdf


801的問題沒答,真對不起。
其實,第一單收購幾乎已減持至約10%,所以不併入報表。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60306/GLN20060306025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60323/GLN2006032305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50811/GLN20050811014_C.PDF

第二單收購借殼上市,持股暫時為44.8%,所以應列入聯營公司,所以只列股息收入,不會併報表,但是因為賣價大升,所以錄得特殊利潤6,080萬美元,即4.6億港幣。
引資1:(用中國幹細胞去找當中的段落)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209/GLN20070209031_C.pdf



引資2:(用中國幹細胞去找當中的段落)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626/GLN20070626020_C.pdf



借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1104/GLN20081104000_C.pdf



711買過,折讓現時都有70%,但負債較重,不過如果有工程,盈利大好轉,只需五千萬盈利應該就可以升好多了,受益會大。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21/LTN20090721005_C.pdf



240無甚資產,但今年發盈喜,精大推,短炒可,長線不宜。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09/LTN2009040918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17/LTN20090717160_C.pdf


262業務雜、玩財技,太細。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24/LTN20090724761_C.pdf


617是財技股,不是建築股,是羅旭瑞先生的,和983的主席好像是兄弟,他們還有一家鷹君,另外新福港2007年想上市,後來市況差又沒有了。這股十合一,股數少了,應該有行情吧。

621多次轉型,我也有寫過,都被它騙了。
以下是戴兆兄的評論。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ownerid=10&searchtext=%E6%B0%B8%E8%88%88&Submit=%E6%90%9C%E5%B0%8B

小弟的評論如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75


983不值錢的原因應該是負債重,投資大吧,業務都很亂,有創投、水泥、房地產及建築,主力都在內地。
現在又用股票買番搞爛尾樓的中華匯,增加現金,也增加了不少債項。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02/LTN20090402762_C.pdf


其實做工程,最純正就是406,現金滿手,但報紙成日吹,唉。又成日買樓改建,花光現金不還錢,以重覆賣酒店給新地大賺的模式,但是機會是否常有呢?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215/LTN2008121542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107/LTN2009010728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02/LTN200904021288_C.pdf



另外有一隻做地基的687都很不錯,可以留意看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26/LTN20090626570_C.pdf


內需股隻隻都很貴,3998可能不錯吧,但增長不多,大股東玩正面財技呢。未知呼嚕兄覺得這品牌如何?
剩下的那些香港錶股、金股,都有內需概念,負債高,應該不錯。


承天:


有沒有看今日的經濟日報何車點看,如果有看,這是我的意見,估值太貴了,但我不會說它無得升,因為勢頭正是向上,逆勢者死。

你有沒有做功課?下一次問人點睇時,請先做一下功課再來,不然你叫人幫你時,你自己不想東西,就叫人幫忙,那別人如何幫你呢。

不努力分析研究,不值得賺得股市的財富,永遠都是股市的輸家。


P.S. 留言標準


1. 回應本文的文章題目相關的資料,且文中並未提及。


2. 個人買賣股票過心路歷程,或本文帶來的感想。


3. 至於買賣股票的建議方面,8173兄、呼嚕兄、hierro兄、etam兄、glassfund兄、味皇兄、Soros兄、天下太平兄及對於自己有做功課的股票,覺得小弟的意見不適當,或是你做好功課的股票,可以提出一些反議及支持的原因,我無任歡迎。


4. 歡迎投稿至本Blog,如果真是有做功課的話,我必會登出,電郵是[email protected],歡迎e過來看看。


5. 關於某部分公司交易的意見。


6. 問號碼的一概不回答。


7. 請在Blog文章內認證後才發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98

聯營公司美化報表法(留言回覆)


Knman:


湯兄,有野又想問問
見你們提到私有化,想問問283,主席增持公司股份到95.幾%都不用全面收購公司嗎???都好耐la
同埋想問問一般地產公司的長期負債係唔係一直都好高?
因為見佢d市盈率,負債......比同業好,有留意開


greatsoup:





knman:
這主要是因為它在2007年供可換股債及換股權導緻的,所以如這批可換股債及認股權兌換,他的持股比例會下降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629/LTN20070629148_C.pdf

因為地產公司發展一個地產的項目,最少都需要一兩年,但需要作一定前期投資才可以賣,故有一段時間的空窗期,故極依賴的長期的融資,所以長期負債一般較高。

由於這樣,香港地產公司發明了一樣項目融資的技術,由一家A上市公司持有49%,自己的B上市公司持有49%,其他人持有2%,從而在會計上隱藏負債,令報表好看,增加融資的能力。


Knman:


本人有點笨,想問過明白:
例如一個地產發展項目要借$100,a,b 2間公司各佔項目49%,其他人佔項目2%
a公司 和 b公司 也會有$49的負債吧??
是否隻是找其他公司幫手借錢??
是否隻是隱藏了51%負債??
如果50/50%,or 51/49% 又會如何??
為何其他人要佔項目2%???其他人應該是地產公司的人吧??
到項目完成後地產公司要將49% 利潤/損失 分給人??
有請師兄賜教!感激!!!


greatsoup:


49%是聯營公司,所以隻要在資產上攤佔聯營公司權益一項即可,過50%,就是附屬公司,要把資產及負債併入報表。

Knman:


想問問是否就一些項目開一間公司?
用這間聯營公司借錢?
如果公司要開聯營公司會否有公告?(需要聯營都應該是大項目,投資得一舊錢相信都會公告)
想問問 如果聯營公司有損失有需要向公眾交代嗎...如果有2間老千上市公司隨便找個項目開一間聯營公司之後買入股東的資產...會有公告/新聞嗎?


greatsoup:
1. 是。


2. 無錯,如果不用,那如何用OPM做生意,把生意做大。如果投資夠大,就一定有公告。

3. 如果超過聯交所披露的界線,一定要披露,不然年報都會發現到一些的。


4. 至於利潤,你可以由你自己持有2%和另外旗下—間上市公司持有49%,所以獨佔利潤不是問題。

假設A公司持有購入項目公司B。

A公司總資產100,負債20,淨資產80。
B公司總資產1,000,負債900,淨資產100。

若A公司購入 49% B公司,作價以淨資產釐定,並假設A公司有足夠現金購入B公司。
那報表並無變化(當中49為會由現金變作聯營公司權益),負債比率是25%(20 / 80 x 100%)。

若A公司購入 51% B公司,作價以淨資產釐定,並假設A公司有足夠現金購入B公司。

報表的資產變作1,049 (100-51 +1,000),負債變作920(20+900),淨資產仍是80,剩下的列作少數股東權益,即49(100 x 49%)。

那負債比率變為1,161.25% (920/80x 100%)。

到B公司賺1,000元的時候,雖然購入51%及49%賺錢的差別隻是20元(1000 x 51%-49%),但報表的數字會變成(假設A公司無賺錢,此外B公司賺的錢都在資產上體現):


49%方法: 資產590(聯營公司權益100+1,000 x 49%),負債20,淨資產570元,負債比率3.51%(20/570 x 100%)。

51%方法: 資產2,049(1,049 + 1,000),負債無變化,仍為900,淨資產變作590,少數股東權益變作539((100 + 1,000) x 49%),負債比率為152.54%(900/590 x 100%)。

由此可見,負債大的公司不併入報表,會起到美化報表的作用,令負債率降低。

如旗下附屬公司,負債大,淨資產少,最好方法,都是分為3方持有,這樣自身借到錢,旗下公司都借到錢。


clclc兄稱:


湯兄, IAS27 改了例, 介定是 Subsidiary Company or Associate Company 入賬方式, 不再隻是單純看股份比例, 而是看 控制權 ( Control ).

ISA 27 CONSOLIDATED AND SEPARATE FINANCIAL STATEMENTS

[IAS 27.13] Identification of Subsidiaries

Control is presumed when the parent acquires more than half of the voting rights of the enterprise. Even when more than one half of the voting rights is not acquired, control may be evidenced by power:

1) ver more than one half of the voting rights by virtue of an agreement with other investors; or

2) to govern the financial and operating policies of the other enterprise under a statute or an agreement; or

3) to appoint or remove the majority of the members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r

4)to cast the majority of votes at a meeting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佢地會唔會要做多一場戲, 去說服核數師,他們沒有控制權,用聯營公司方式入賬。


greatsoup:

我想真是可以做多些東西。雖然現在具控制權則可以,但是相反來看,現在不隻超過50%,連超過50%都可以玩,會計簡直為這些人而設呢。

我們把不是上市公司的人,但是是他們私人公司人放入去,又或是找些等錢使的社會賢達就可以。那就是不是實際上可以控制到,但是表面上我們是不能控制。

不過這就要再多一重功夫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8

燃氣股故事(留言回覆)


http://hk.myblog.yahoo.com/skyknowbook/article?mid=3409&suc=1


(註: 部分財技過程已大致省略,其中1198並不是燃氣股,是傢俬股,請留意。)


1193和1198可是不同的兩盤生意。

1083前身是百江,主席是做能源出身,後來把廠地改造住宅,就是現在的百仕達,百江之後分拆上市,百仕達之後購入威華達(前稱凱達、銀網)、威華達後獲注入百江。

後來百江玩衍生工具失利,被迫引入煤氣,注入項目,易名港華,後港華售出部分百江業務,現時主攻城市燃氣業務。

1193前是勵致國際,後來華潤入股,易名華潤勵致,專注晶片業務,後來分拆部分業務作華潤上華上市,不久,勵致購入上華餘股,並注入所有晶片業務,而華 潤集團(291母公司)注入中港混凝土(即此前私有化、現時上市的華潤水泥的部分業務),後又售出,並注入燃氣業務,易至現名。

1198原名中意控股,由謝先生及林先生創辦,後林先生售股離開,管理層亦內鬨,又嘗購入兩儀(現時是Sino Forest子公司,主席是陳德源(管仲連))的傢俬業務(即現時興利(396)的業務),亂了一陣子,又易至現名皇朝傢俬,後謝先生購入股權,成為控股股東。

2688大股東原有公司安瑞科,後被中集購入,易名中集安瑞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8

對稅務優惠的看法(留言回覆)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13512385/%E7%A8%85%E5%8B%99%E5%84%AA%E6%83%A0%E9%9A%B1%E6%86%82/

其實那些外銷工業公司一向分開廠及貿易公司,以及控股公司。

因為轉移定價的關係,廠是會虧錢或小盈,貿易公司會小賺或大賺。

如果是控股公司,就要看看功能,如果兼貿易功能的話,報表上的數字會好看,反之亦然。

如果連trading公司都蝕錢,間公司的經營或真的有問題。
正如以上所說,因為中國搞擴大內需的「四萬億計劃」,經過信託的再向銀行層面圈錢後,其實拉動的起碼是超過十萬億級的投資,四萬億只是變成一個名詞)計劃,導致政府財赤嚴重,加上1994年財稅改革後遺症逐步浮現,中央拿得大頭,地方拿得小頭的地方變得愈來愈嚴重,使地方財政問題進一步加劇,所以地方對優惠政策進一步收緊,以增加收入。
例如中國那邊的稅局人員對部分在國內虧損的企業查得緊,無論如何都要在這些企業擠出錢來,又據聞二免三減半以為是賺那年才開始計,但現在有部分是開業那年已計,這樣令稅務優惠期限減少。
這種情況相信會令企業的盈利減少,加上原料及能源價格又慢慢的上升,看來獲利的壓力又會逐步加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9

宏安(1222)系的未來(留言回覆及更新)


(註:謝呼嚕兄提醒,147應為超越集團(前稱新系集團、鷹馳實業),149才是中國農產品(前稱寶榮坤(又是一家酒樓股)、中國數碼港、中國置地、中國高速),謝謝指正。)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1671


 


蠱惑的羊:


湯才兄
我想問下 149 換老闆 。大折讓0.08配股後新股高達68%。。貨源應該歸曬邊。但現股價0.176,,溢價2.2倍
。。可否跟入博他炒高。。。你覺得他會向下炒大法
還是炒高派貨啊。。。感激


greatsoup:


他們一系的動作-共有四家公司,宏安(1222)控位元堂(897),位元堂(897)控利來(221),利來(221)控中國農產品(149),之前他們一系的動作:


公司至2006年全史: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763


149:前大股東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5795

手記內文章: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searchtext=%E5%AE%8F%E5%AE%89&Submit=%E6%90%9C%E5%B0%8B&ownerid=9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ownerid=9&searchtext=221&Submit=%E6%90%9C%E5%B0%8B


文庫文章: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searchtext=%E4%B8%AD%E5%9C%8B%E8%BE%B2%E7%94%A2%E5%93%81&Submit=%E6%90%9C%E5%B0%8B&ownerid=10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4249

最早的主力是安全又宏大,之後買了獲利,改名位元組,後來又買利潤快來,搞越南東西….現在又利用利潤快來,買中國濃鏟笨,成為四殼公司。



這 一系最早都是cap 水為生,安全又宏大不停的發股送股炒下去後,後來1供4,每股1個仙,後來又100合1,第一日就跌剩三成,無幾耐得番兩成(即折合至那時的兩毛錢,現時 的一仙左右),之後慢慢上升,老細開始講講到自己間公司好好做,好有前景咁,總之大賊扮黃飛鴻咁,但股價就悶足兩年(那時兩元左右,拆股後的一毛錢),悶 完後就開始升,少年女股神買那時已經是四、五元左右(現時的兩毛五)、為人引人接貨,先批股,大股東又減持部分,集了一筆錢,之後一拆二十後,又引基金入 股,一路托上去一元,即由低位計起升了一百倍….之後引人落搭後,一路賣一路跌,由一元跌到一毛錢,跌了九成,但是較最早的一仙都 有錢賺,所以下跌空間是無限。現在又不停回購,都不知搞甚麼,看來是因為0.6元批股賺了錢啦,看來這家公司是印股票為實際業務啦,之後又無厘頭 0.075元發股,高價回購,低價發股的招數,看來要跟老莊手法玩啦,現在股價繼續下跌,又以一仙幾配股大量,大股東隻剩10%股權,又利用金金做禦用證 券行,看來下一次就是供股加合股了。



前幾年買了獲利,之後把兩年前和現在玩具大王入股的醫療公司,買回來的位完組注入呢間公司,發行了大量的CB…玩具大王入股過呢間公司,後來發覺不行, 全部沽出後就開始漫長的供股還債之旅,先就100合1,然後一路跌跌跌跌,跌到0.30-0.4時,又1供3每股毛五,以還債給大股東安全又宏大,之後又 跌跌跌,跌到幾個仙時,又十合一,又使出供股,即使之後升番一倍,給果你不供股的話,由你用幾千元買回來的100,000股,得番100股,每股幾毛錢, 隻剩下幾十元,真是欲哭無淚….



上一年買了利潤快來,這家公司在以搞越南東西為名,低價集資十個億後,母公司又認購一兩億,之後幾倍地上升,升到一元,但是後來大跌到得番兩毛錢,由高位 計 都跌了八成,剛剛這家公司用二億多買了母公司在中國的一塊地,大股東真好,一億多,賺兩億現金,無知股民真是他們的衣食父母,哈哈哈。利潤快來又借母公司 安全又宏大錢,但母公司又配股,即是用市場中人的錢買殼啦。

最近,公司利用利潤快來買入中國濃鏟品,看來是看中他的主業業務,又成為他們新的cap水一員啦。

---------------------
最近,他們好像想分裂為兩組公司,首先位元堂以股換股吃利來,宏安的持股大幅減少。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037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05/LTN200910051058_C.PDF

前三日宏安又稱會增購中國農產品的股權,所以現時可能變成宏安和中國農產品一組,利來和位元堂一組,目的是加強大股東業這系公司的控制力。

未做任何動作前,因為缺水的關係,要所以要使用大槓桿,才可以控大量的資產,故其實上層的公司隻控制下層公司不到三成的股份,股權實在是非常脆弱,故用招數來加強自身控制權,但又導緻其他部分削弱。

因為現時在位元堂在換股購利來後,宏安對位元堂的持股不穩,但他們又不增持位元堂,卻去增持中國農產品,故可能會放棄這兩家公司股權,或會購回其資產,賣給適合的人,加強利來的持股量,隻為方便新股東進入吧。

至於中國農產品留下的原因,因為一來盤子較輕,二來貨源盡在他們手,所以控制股價相當易,不過玩他們的股是非常危險,因為背後是金仔。

反過來看,他們的成本是8仙,況且他已經以購入資產拿走這筆錢,可說是無成本,照派都得。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1686


cindy:


湯sir.
你好.今次我想問897位元堂同221利來.我睇唔明佢D野.之前你講1221有機會增持897.今D897收0.104.如果5股換利來2股.利來現在 未值0.26.唔知我有無計錯呢?咁1222如增持897.那897的股價應會再升.咁未又會間接推高221?‧另外我想問佢地咁樣目的係為什麼?雖然我 無買.但係想知佢地點玩法.謝謝你


greatsoup:


這樣東西有兩樣假設:
(1)1222會增持897至>20%
(2)位元堂的股價會維持在現水平。

至於(1):
我昨天都已經講過,1222宣佈,會增持147的股權,為何會這樣呢?

是否因為221無錢?
但如果221無錢,這樣可以叫221發CB給897借錢或者897出股東貸款221,然後897發CB給1222/1222出股東貸款給897,這樣就可以輸送現金給221來增持149,之後又可以利用這些方法來榨壓公司,增持股權,但是他沒這樣做。

況且,今日看報紙,曰1222以2.5億港元購入油塘一地皮,令他們的資金減少,令增持897的機會更低,故換股購221,這是一個令1222和897分離的計劃,目的是把897和221賣殼,增持147的原因亦因為盤子較易控制,加上較為乾淨,所以就留下這隻殼。

至於897以換股增持221的目的,相信是集中221股權,然後賣殼套現一筆,改善897的財政,其後再出售載入897的載物又套現,這樣又變成一隻淨殼,又可以賣了。

至於(2):
如果印公仔紙的話,公司股數將會劇增,供應會增加,這樣的話會如何,相倍不用回答吧。

總的來說,我有理由相信,想分裂為兩組公司,把四殼變成兩殼(1222,149),其餘兩殼(897,221)將逐步出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90

向下炒?-泓鋒國際、伯明翰環球(2309)(留言回覆)


(註: 以下的東西虛無成分極多,且資料或有一定謬誤,務請運用個人分析能力,作為買賣的依據。若因為這篇評論購入該股票有任何損失,概與本人無關,


另外,我沒有泓鋒國際的股票,且因時間倉促,並無找得足夠的資料,所以判斷有偏差也有偏頗,況且對此事上我沒有誘因研究。若資料上有任何錯誤,煩情告知。)


該公司研究的文章: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ownerid=9&searchtext=2309&Submit=%E6%90%9C%E5%B0%8B


留言: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11431


康康控股:


我看了富周刊, 大篇幅講2309買球隊, 隱約見到他辦公桌上有類似炒股電腦的東西...咁高調, 雖然貨乾, 但2309下年一月要集資買球員, 我個人估計2309多數會向下炒再配股

龍生:


其實我都幾驚,因實在太高調
我指既唔係湯兄個網,
而係楊嘉城呢個人實在太高調,
生意瓣數多,人又鐘意見報,股東大會又鐘意亂咁講野
咁既富豪,除左賀新之外,都無邊個有好下場

向下炒機會唔係無,但唔大,如果佢向下炒,咁供股個班人咪送錢俾佢駛?


康康控股:
供股個班人應該係自己人, 向下炒, 佢地都會賺啦
由現價沽落再配股, 等同沽空
今日報紙又話2309要集40M 歐元買球員, 到時又配一大筆


雖然 2309 被供乾了, 但供乾亦不是包生仔
楊生洗咁多錢宣傳 2309, 應該唔會派錢吧~
本人覺得向下炒是正路


阿里爸爸:


向上炒的條件是貨乾 及 有錢炒上去.
現在 2309 供股後已算乾了 (66%), 隻有 1 億新貨被散戶認購, 我猜今天收市價 $0.405 是大戶準備就那 8 名認購供股之散戶迫他們出來的前奏.

2309 公司供股後有錢, 泓鋒何時要過數予伯明翰總可以以行政手段拖慢一點掛~~ 現在 44% 貨在金利豐, 金利豐又大把錢, 我猜不到 2309 為什麼不向上炒的理由


康康控股:


對莊來說向上炒或向下炒都是賺錢的,
分別就是向上炒要洗更多錢,雖回報較大, 風險亦較大,
炒左上去後,市況變差冇人接就輸
但向下炒就可殺散戶

仲要考慮 time value, 有條件也不一定會即刻升, 可能下年升, 後年升~

貨乾唔升的例子有很多, 如近期被証監點名股權集中的股都冇乜起色.

反而老細突然高調, 之後大升的股, 好似冇乜, 不知湯兄有冇例子呢?


阿裏爸爸:

向下炒的條件是有貨, 莊家多冇錢
但現在 2309 供股後, 起碼有 六億元 在手. 買球隊雖然要用七億, 但頭一筆錢, 即是按金(隻是三百萬英鎊 = 港元五千萬)已於十月一日前交了, 尾數何時交? 看不到.
最起碼是現在 2309 公司現在還很有錢. 莊家及阿金仔有貨 66%, 如果炒高, 可令楊XX 及 金利豐賺個夠, 楊XX 又可順道還錢給 X 婦人. 2309公司沒有向下炒的意圖.
如果真的向下炒, 為什麼楊XX要問 X婦人借錢供股 ?? 持股比例有分別嗎 ? 如果楊 XX真的冇錢想向下炒 Cap水, 他供股後要做的就是買自己的藍天白雲, 而不是伯明翰, 他自己沒有向下炒的意圖.
金利豐供股更不似為了買 2309 這個殼 ! 買殼不是這樣買 ! 花了最多錢供股是金仔, 仲要托住低低向下, 托到幾時 !? 金仔更沒有向下炒的意圖.

楊XX 高調地周UP要買什麼什麼, 哪有這樣多錢 !? 說了大計不算數, 冇人會記得. 他是個瘋言瘋語的人. 伯明翰都未買完, 不用理他的十年大計. 到時才合股再供一供都未遲

我看不到向下炒的理由, 但這肯定是一隻鬥耐性的股票


還有我想補充一點 ! 金利豐於供股前完全沒有持有 2309, 如果現在要花錢供股才取得股東的資格, 再向下炒, 再等跌至極低位才更低位配股, 簡直多餘 ! 這個風險大到不得了.

康康控股:

阿裏爸爸:
向下炒的條件是有貨, 對, 剛剛供乾, 大把貨啦~
向下炒的意圖就是套現還錢兼賺錢囉~
尾數是問朱太借, 已交了, 供股來還錢

問 X婦人借錢因為2309本身沒有錢
向下炒亦可令楊XX 及 金利豐賺個夠, 楊XX 又可順道還錢給 X 婦人! 炒落去配股, 楊生持股比例不會減

楊生不會賣殼, 因為球隊背後仲有大茶飯 (楊生和金仔是有澳門背景的)(按:即是做莊家)

高調地周UP就是想散戶買囉!


向下炒來說, 再等跌至極低位才更低位配股, 唔係多餘, 咁先至賺錢嘛!配股價越低, 賺錢越多!


向上炒是要錢, 而且有上限, 學湯兄話齋, 市值最多咪 20-30億...
但向下炒是唔洗錢, 有貨便可, 跌是無限跌, 再合合, 供供, 合合, 供供都得


老鼠仔:

支持阿裏爸爸的論據及分柝,康康控股的有點像估跌而硬找跌的理由來說,沒有說服力。

龍生兄

不要擔心,金仔已如願已達,大部份供股已入它手,且放長雙眼看它如何玩吧。我都有小小當MPF揸住,total loss 也隻是1千幾百,不理它了。


康康控股:

老鼠仔:
不如你找幾隻 老細突然高調, 之後爆升的股來說服我吧~

貨乾不是包生仔


楊生份成報 10月13日唱好楊生隻228
http://www.singpao.com/NewsArticle.aspx?NewsID=53257&Lang=tc


深資委10月16日申報於10月8日減持 228

http://www.singpao.com/NewsArticle.aspx?NewsID=53257&Lang=tc


真係巧合! 呢排唱好2309, 你地諗下2309會點...


阿里爸爸:

康康控股, 你說的都有道理.
我不是挑戰你, 隻是不知道曾否有股票於供股後, 新加包銷商入大股東名單, 再向下炒?

2309 金仔做包銷, 花了港元五億六千萬, 食了十四億貨.

如果羊先生要向下炒, 一早可以了, 你差他的 5.82% 就算賣剩 1% ,對公司的決策有影響嗎 ? 要向下炒, 不用問 X婦人借錢再供股, 將一筆債換成另一筆債. 羊先生供股的成本是 $0.40, 跟除權前一樣 $0.40. 就算羊先生再來一個更低價配股, 金仔有什麼好處 ?

我又補充一點, 向下炒通常是一名單一大股東, 持有 >70% 股票. 如果向下炒, 拋掉 19% 股票, 再用 <51%單一大股東名義> 以超低價配股給自己, 其他小股東全部收聲冇人有能力反對 !

但現時是羊先生隻有 5.82% 股票, 供股後都是一樣, 他的向下炒要得其他股東 (>50%)同意才進行, 複雜性很高. 2309 不似是向下炒的股票


greatsoup: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13/LTN20091013321_C.pdf


公司將易名伯明翰環球。


1186、850、82等等一路升,算唔算高調呢,不過這時候已屬第二階段,買埋東西批股就差不多。

第一階段就放風的,如達進精電(現在接近完成)、今日放風的兩隻等等,這兩隻股的形態如何?

但是當他們買一件最大的東西落實時,就開始跌啦。但是我用意科這個例子,覺得這個例子和今次2309好似,走勢相信都是差不多。

向下散,我覺得機會是有,但是肯定不高。
(1)楊家誠是高調,但他話「自己拿」有三五億唔走去供股,走去買球員,這三五億億最後又是誰給的?那他有錢,為甚麼供得這樣少,會不會走去用人頭供?

如果是,D貨集中,升的機會很大,買球會又是利好消息,為何要炒落?

仲有之前講的若幹消息,我都覺得是炒作題材,就是向下炒,我都覺得批股方式像利來、中策那種,都是有一波走勢。

(2)該名者闆不用證券行財務公司名義,用自己名義去借錢,代表了些甚麼?是不是暗中有一些交易,以部分利息去換貨?為甚麼她要換股,若果是向下炒,她一股都不用持有。

(3)供股他要迫住要最多分開5個人,但是我看不見一個人持股多於5%,況且供股包銷又不足,通常金仔包銷不足的話,除了中國星那些外,好多會像紅發一樣,個個都會賺,後來吹那些就唔賺。



16日的供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16/LTN20091016415_C.pdf


紅發供股結果: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13/LTN20090713502_C.pdf


(4)向下炒,都是無論是明是暗都持有不少股票的大股東,但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像劉先生持有大股,然後狂派低價輪、供股等等,不停令你供錢入去那種,最後因為大資本開支已完,變實,就開始慢慢用回購小股東股票來取回應份。

第二種像大淩、老x、濁水、殼王等等,他手中無股,暗中有股,股量都足有控制權,手法就多以供股為主,批股為輔。不過這些股大部分都會買垃圾,所以最後都是一隻空殼。

總的來說,炒落必須有貨,有貨沽,先有貨批。

今次楊先生擺明就是較為控股不穩那隻。但是無論如何向下炒,大淩、殼王那些,供股前後總有一波走勢呢。

(5)貨乾唔升的例,大部分都已經炒上去,如高銀金融(530)、美亞(1116)、超越(147,前稱新系、鷹馳實業)等等等,你隻是慢了一步,看不見,這些股,我一早已猜到是乾的。龐先生那隻就是反例,不過這就是他的風格,詳看卓智控股(982)一文。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9748

(6)228批股後都炒過一次,放新聞你都知甚麼事,人地放新聞,無錯,是要出貨,但這麼大的一批貨加上批股的貨,誰接了? 雖然這隻股人地接後應該都是大波動、慢批貨。2309某類人接了這些貨,他們接貨的目的是甚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21/LTN20090921505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08/LTN20091008222_C.pdf

(7)老問題,為何金仔供股時要頂住個價,如果向下炒,你看看老千莊那些就明白。


(8) 為甚麼炒落,要炒上後才供股,楊先生要照供?如果炒落,之前就不會升,照1供15,然後5仙一股,楊先生按例包銷就算了,那時某人就有更加多貨啦,為何不 這樣做?雖然都有可能是楊先生之前批股拿回錢,然後以戰養戰?但是如是這樣,為甚麼不一氣大比例供股,集資錢回來供股,又可以拿貨,又可以拿錢?

如果我猜的話,無論如何都有一段約最少一年的升勢,最短到今年季尾,長的話就下年季尾,中間就有好多新聞,目標價早提及,博那班無知人接高手的貨。然後,就正如康康所說,回歸平淡或向下炒。

註: 楊先生和許先生的貨因按例供股,所以無變,詳看以上16日的公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48

嚴格執行留言限制


由於近日有大量新讀者不知規矩,又再問號碼如8046,甚至有人彈號碼,導致筆者不能寫新東西,又不能求知,復令筆者睡眠不足,故特意提醒早前執行的留言限制,並加上一些新限制如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0198


 


1. 回應本文的文章題目相關的資料,且文中並未提及。



 


2. 個人買賣股票過心路歷程,或本文帶來的感想。



 


3. 至於買賣股票的建議方面,8173兄、呼嚕兄、hierro兄、etam兄、glassfund兄、味皇兄、Soros兄、天下太平兄及對於自己有做功課的股票,覺得小弟的意見不適當,或是你做好功課的股票,可以提出一些反議及支持的原因,我無任歡迎。




4. 歡迎投稿至本Blog,如果真是有做功課的話,我必會登出,電郵是[email protected],歡迎e過來看看。




5. 關於某部分公司交易或新聞的意見。




6. 問號碼的一概不回答,立刻刪除。



 


7. 請在Blog文章內認證後才發言。


8. 請不要在8時半至11時留言,因為我正在找資料。

9. 其後如果不和其後文章相關的留言,請在此文留言即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84

一種情況,兩個下場-恆大地產(3333) 及昌盛中國(1863)(留言回覆)



文仔:

雖然我無抽恆大. 但睇到NEWS. 基本幾個投資者入手都係有 "保証回報". 乜可以係SET 咁既CONDITION 係注資既時候?<-----點解恆大要咁做.. 咁咪自己害左自己. 問了些基本問題.唔好意思.


揭恒大低價上市來龍去脈

(明報)2009年10月23日 星期五 05:10

【明報專訊】恒大(3333)首日招股反應熱烈,與此對照,主席許家印卻多次為公司低價上市大呼心痛。其實,除了聲言的平賣外,許氏更痛心的或許是為引入 的投資者以解財政困難之時,多番都被逼作出異常慷慨的回報保證。當中最誇張的是包括鄭裕彤 在內的財團,在一年多前與恒大簽下的對賭式入股,以每股成本價不過1.65元,卻要求回報在1倍以上,如恒大發售價最終不能達到每3.78元,許家印就需 轉讓更多股權補足他們的回報,加上上市後1年的回報補償,許家印未來還可能要付出高達17億元的代價(見附表)。

翻查恒大的招股書,可見許家印近年多次引入不同的機構投資者,而在與各投資者訂立的協議中,「保證回報」的字眼可謂隨處可見。首先在06年底時,引入美林 、德意志及淡馬錫等機構投資者,以優先股形式融資4億美元 。但由於08年初的上市失敗,股份不再值錢,優先股隨即被轉化為貸款,並且訂下了三成至七成的保證回報。此外更訂明恒大不得遲於09年底上市,而上市之 後,還要保證一年內的差價賠償。

上市不能遲於今年底

與此同時,在07年時,恒大接受了由瑞信發行的一筆美元結構擔保貸款,5億美元的年度保證回報率竟高達19.5%。當初恒大的如意算盤是上市後即可償還,但結果卻臨門脫腳,最終背下高息負債。

到08年3月恒大最終上市失敗後,當時為上市而大肆搶地的惡果亦即時湧現。許家印早前曾稱,當時為避免公司資金斷裂,曾在香港逗留了幾個月,求見不同的本 地大孖沙、投資銀行。消息人士稱,結果在楊受成 的引薦下,終於找來鄭裕彤、美林、科威特 主權基金等大水喉接應。

楊受成引薦 覓大水喉

總共5.06億美元的注資暫時止住了恒大當時幾近崩潰的局面,但後果卻是再多了幾項「保證回報」。

以彤叔的1.5億美元投資為例,折合每股入股價約為1.65元,但當時簽下的協議卻訂明,恒大若能在2010年3月前上市,這筆投資的保證回報最少達100%。而若上市程序拖延,保證回報更變成年回報率最少50%。

雖然,在最近的談判中,包括彤叔在內的新舊投資者,同意將保證回報打個18%的折讓,但卻同時要求許家印作出上市後一年內的回報補償。意即上市後一年內, 恒大股價的升幅若未能補回扣減了的回報率,則許家印要個人作出賠償,總承擔最多達到17億元,剛好是許今次賣舊股套現所得金額。

許家印總承擔最多達17億

許得注意的是,按照彤叔等投資者的保證回報要求,恒大的招股價亦受影響。恒大的招股價介乎3至4元,但招股書表明,恒大最終的定價若低於3.78元,許家 印要額外出讓最多4.9億股股份,亦即許家印的持股將降至僅58%。故此為免轉讓股份,許家印似有壓力要在上限區域定價。

除了保證回報外,更辣的條件是,各投資者與許家印還簽下了認沽期權,即是當恒大一旦被催債,許家印必須要先行買回各投資者的股權。


greatsoup:


我兩個字答你,缺水。以下的新聞已告訴這家公司上市不了帶來的問題。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277

自 从3月20日恒大地产宣布放弃在香港资本市场的IPO计划以来,这位恒大地产集团董事局主 席便陷入一场艰难的自我救赎之中。只有巨额的资金才能帮他收拾眼前的烂摊子──相当于2个万科的巨量土地储备的大部分在等待开发,截至今年1月的 111.334亿元人民币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还有近10亿美元的机构投资者借款,以及未来4个月内至少40亿以上的土地出让金欠款。

...
许家印救得了自己吗?现在,恒大最迫在眉睫的是一笔近40亿元的土地出让金。今年1月18日,恒大经过两百多轮叫价,最终以41亿元拿下广州天河区一块土地,但其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3月13日恒大仅支付了1.3亿元。而全部出让金须在8月份之前付清。

..
但颇像黑色幽默的一个后话是,在恒大IPO失败后,一些新入职员工也感受到了这家公司所遭遇的寒意。一位恒大重庆分公司的新员工向《环球企业家》抱怨,上班的第一个月工资就被拖欠了,另外一位新员工的身份证被公司借去办理电话和网络开通事宜,原因是个人身份办理可以省钱。

你可以看到上市不成,又欠下高息巨款,銀行又唔肯放水的時候,無論任何方法,他都會接受的。

私募報導: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283



  而此次許家印私募金額高達6億美元,將近恒大原計劃IPO規模的一半,許家印自身則形容此次私募有點類似于一次小型的IPO。此外加上鄭裕彤投資的7.8億人民幣參股恒大的相關項目,恒大此次融資超過50億元人民幣。

  恒大此次擴股融資出售股權約佔公司16%的股份。其中鄭裕彤投資入股1.5億美元佔公司股份3.9%;科威特投資局投資1.46億美元佔公司股份3.8%;德意志銀行、美林銀行等其他5家機構投資入股2.1億美元。

  資料顯示,美林銀行、德意志銀行是2006年第一批投資入股恒大的三家股東中 的兩家,目前美林以及德意志銀行已向恒大投入5.23億美元,約佔 恒大總股份的13%,加上科威特投資局及鄭裕彤父子入股後的股份,因而,在多次私募之後,恒大約已出售超過20%的股份。恒大自身的負債率則下降到 65%。



其實有一家大家遺忘了的昌盛中國,一樣都是因為借下投資銀行高息貸款,都是情況不好上不了市。其下場遠遠劣於恆大,他差點要賣掉核心項目,並且需要破產,幸好市場突然回暖,他能賣出部分項目,還清債項,不然就一生累積的就化為塵土。

現時,他的項目只剩下發家的一個商場,並且連租務權都給了人,但仍保留該核心商場,都算好運。他說以後都不想上市了。


招股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118/LTN20080118083_C.HTM


終止招股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123/LTN20080123003_C.pdf


過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7813

  2006年10月,昌盛中国开始酝酿赴港上市。当时香港昌盛集团董事局主席、广州市中华广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邹锡昌、昌盛中国与高盛旗下创投基金 GSSIA签订协议,向后者发行可赎回可转换债券,利率为7%,约占当时已发行股本20%,双方同时订立2008年底之前上市  “对赌” 协议。协议表示,如果在2008年底之前不能完成上市的话,高盛这部分投资额将转化为昌盛的负债。

        2007年11月,昌盛向香港苏格兰皇家银行提取银行贷款6.11亿元,用以结清中山广场一期二期土地使用权收购融资的贷款。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加之房地产市场低迷,2008年11月12日,昌盛中国未能如期上市。为了渡过困境,昌盛集团被迫将旗下核心业务——中华广场套现抛售,较实际市值降低了近10亿元,但至今谁来接单仍无明确消息。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0058


        目前中华广场运营成熟,开业至今9年,仍保持100%的出租率和租金收缴率。由于地处广州繁华地段,其每年的租金增长率在5%左右。目前中华广场每年稳定租金收益约1.1亿元,年利润达3300万元。

        据悉,海印股份在广州的商业地产项目做得不错,一直觊觎邹锡昌手上优质的中华广场物业。今年4月28日发公告,拟收购由广州兴盛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拥有产权或权益的广州市较场西路23号裙楼商业物业项目,也即中华广场物业。

        此次每年1.3亿元的租金,业内人士认为其将面临一定的租金压力,但对于邹锡昌来说,这笔长达14年的投资合作,可大大缓解他的现金流。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2162



  慢性毒药

  邹锡昌吞下的“慢性毒药”,是两笔巨债。

   “最致命的一笔是2007年11月19日为支付8.34亿元竞拍款欠下的。”邹锡昌指的正是竞拍中山地王——中山广场。他回忆说,“这块地挂牌后,我就 一直盯着,业内也都知道我势在必得。但在竞拍过程中,一家知名开发商还是插了一脚,跟我抬价。这块地的底价是2.3亿元。到了7亿多的时候,我想过放弃, 但又心有不甘。”经过308次举牌,邹锡昌最终以8.34亿竞得了这块地,高出底价6亿多元。

  由于公司实力不济,邹锡昌不得不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四处找钱。最终与香港苏格兰皇家银行签订了贷款协议。“就是这两个月的时间,延误了上市的好时机,也让我背上了沉重债务。”邹锡昌向CBN记者坦言。

   而将邹锡昌进一步推向举债度日深渊的,则是他的再一次“赌博”。2006年12月18日,昌盛中国与高盛旗下创投基金(GSSIA)签署可转换债券协 议,向创投基金发行2500万美元可赎回可转换债券,利率为7%。双方约定,若昌盛中国没有在债券的年期内进行首次公开发售,创投基金可要求邹锡昌按预定 的价格购买其所持全部可赎回可转换债券。另外,若昌盛中国未能在年期内偿还本金,该项可转债的利息便按每年28%计算。

  “当时,我就想着高盛名气大,而且对上市有帮助,甚至可抬高股价,所以选择了与其合作。其实对我们来说,条件是很不对等的。”对这个带有对赌性质的协议,邹锡昌心知肚明,但为了上市,他豁出去了。

  愿赌服输

  2008年底,上述两笔债务到期在即,但由于上市计划的搁浅,昌盛中国陷入了财务危机。

  当时,邹锡昌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出售中华广场的现成物业,要么放弃“中山地王”项目。最初,昌盛中国将出售中华广场物业作为较切实可行的融资方案之一——传闻称,中华广场的转让价格约为20亿元,折合楼面价为2万元/平方米。

   直到今年6月份,邹锡昌最终以6.4亿元低价卖掉“中山地王”项目(卖给奥园地产),“用6.4亿还清了苏格兰银行的债务,高盛的债务通过贱卖公司设备 以及向国内银行贷款等方式也还清了。”回望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邹锡昌为了保住“儿子”(指中华广场),几乎是倾其所有。

  “经营企业还是要稳妥,不要超出自身能力范围去做事。”上市遭挫,虽然使昌盛中国损失惨重,甚至差点失去中华广场,但对于邹锡昌来说,未尝不是个很好的教训——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拒绝不了外国投行的诱惑,都是邹锡昌总结出来的经验。

   现在把中华广场托付给海印集团后,邹锡昌将投入新的“3+1”项目,即武汉、天津、太原的三个住宅项目和广州市内一个6万平方米的商场项目。对于中华广 场原来的管理团队,邹锡昌表示,除了部分员工将留下来配合海印集团的调整工作之外,会将其他管理人员安排到新的商场筹备工作中。

  目前,邹锡昌没有为昌盛中国拟定更长远的发展计划。他向CBN记者坦言,自己打拼了大半辈子,天天为了赚钱奔波,做完已签好的四个项目后便打算退休了,“做些慈善或社工服务,都是香港人退休之后的选择”。

     恆大的成功,主要是因為規模大,在比率中亦有部分是優質項目,亦其負債規模大,破產會對社會造成大影響,加上大股東的鬥心,所以成功。昌盛中國的失敗,其 實一來時勢使然,二來大股東氣魄不足,他其實早在1990年代已經在搞這個商場,建成時剛剛就是現時那堆上市發展商開始跑馬圈地的時刻,但他沒這樣做,到 了前兩年,其規模已經不能和大型發展商相比。

加上根本做大上市,都是因為別人游說,上市時機又不適合,加上承平日久,已無鬥心,如果或者大減招股價以求上市,甚至用一些奇怪手段圍貨,先上市後再說,又或是多撐兩三個月,等氣候逐步回暖,賣出價能夠高些,情況也遠較這個佳。

    所以大氣候和老闆的性格,是決定一家企業成功的重要因素。

   如果想看多些關於這兩家公司的資料,請善用本博的search功能,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