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8月用電量同比下滑1.5% 為17個月以來首度負增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54

9月16日,國家能源局發布8月份全社會用電量等數據。8月全社會用電量5025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5%,為2013年3月以來首度負增長。

8月第一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1.6%,較7月的7.6%增速大幅上漲;第二產業用電量同比下降1.5%,較7月的3%增速大幅放緩:第三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1%,較7月的4.6%增速大幅放緩。

其中,8月工業用電量同比下降1.6%,較7月2.9%的增速明顯惡化。其中,重工業用電量增速由7月的3.2%放緩至8月的下滑2.2%。

值得註意的是,8月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下滑5.7%,較7月0.5%的增速跌幅較大。

1-8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4.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0.3%,較前7個月下滑2.1%明顯上揚;第二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3.9%,較前7個月增長4.7%增速放緩;第三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5.8%,較前7個月增長6.5%有所放緩。

就在剛剛過去的周末,中國發電量日均產量同比下降2.2%,為今年首次出現同比下跌。而7月則出現環比下滑2.4%。

同日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為2008年12月以來最低增幅。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8月全社會用電量詳細數據如下:

    8月,全社會用電量5025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5%。

    1-8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累計3640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68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3%;第二產業用電量2661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9%;第三產業用電量441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8%;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468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8%。

    1-8月,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為2862小時,同比減少146小時。其中,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2300小時,同比增加34小時;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3175小時,同比減少138小時。

    1-8月,全國電源新增生產能力(正式投產)4811萬千瓦,其中,水電1529萬千瓦,火電2285萬千瓦。

附: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

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一覽表

      

計算單位

本月

本月止累計

絕對量

增長

絕對量

增長

全國全社會用電量

億千瓦時

5025

-1.5

36404

4.0

其中:第一產業用電量

億千瓦時

130

11.6

687

0.3

     第二產業用電量

億千瓦時

3517

-1.5

26615

3.9

         工業用電量

億千瓦時

3451

-1.6

26144

3.8

               輕工業用電量

億千瓦時

606

1.3

4351

3.7

               重工業用電量

億千瓦時

2845

-2.2

21793

3.8

     第三產業用電量

億千瓦時

662

1.1

4417

5.8

     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

億千瓦時

716

-5.7

4684

3.8

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容量

萬千瓦

 

 

126039

8.9

    其中:水 電

萬千瓦

 

 

25751

12.7

         火 電

萬千瓦

 

 

88310

5.3

         核 電

萬千瓦

 

 

1778

21.7

         風 電

萬千瓦

 

 

8395

21.6

全國供電煤耗率

克/千瓦時

 

 

319

-2.8

全國線路損失率

 

 

6.71

-0.1

全國供熱量

萬百萬千焦

 

 

206719

1.6

全國供熱耗用原煤

萬噸

 

 

12207

2.1

全國供電量

億千瓦時

 

 

32054

2.3

全國售電量

億千瓦時

 

 

29903

2.5

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

小時

 

 

2862

-146

     其中:水電

小時

 

 

2300

34

           火電

小時

 

 

3175

-138

           風電

小時

 

 

1224

-146

全國發電累計廠用電率

%

 

 

5.0

-0.18

     其中:水電

%

 

 

0.3

-0.09

          火電

%

 

 

6.0

0.01

電源基本建設投資完成額

億元

 

 

1722

 

其中:水電

億元

 

 

444

 

           火電

億元

 

 

477

 

           核電

億元

 

 

312

 

電網基本建設投資完成額

億元

 

 

2296

 

發電新增設備容量

萬千瓦

 

 

4811

 

其中:水電

萬千瓦

 

 

1529

 

            火電

萬千瓦

 

 

2285

 

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

萬千伏安

 

 

16278

 

新增220千伏及以上線路長度

千米

 

 

24784

 

註:全社會用電量指標是全口徑數據。 

 

持續更新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25

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3.8%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278

1月16日,國家能源局發布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等數據。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5523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8%,與2013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3.7個百分點。

分產業看,2014年第一產業用電量994億千瓦時,同比下降0.2%;第二產業用電量406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7%;第三產業用電量666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4%;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692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

與2013年全年相比,第一二三產業及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增速均回落,其中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下降幅度最大,回落達7個百分點。

此外,2014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為4286小時,同比減少235小時。其中,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同比增加293小時;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同比減少314小時。而全國電源新增生產能力(正式投產)10350萬千瓦,其中,水電2185萬千瓦,火電4729萬千瓦。

安迅思分析師鄧舜對中國證券網表示,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創逾十年新低。他認為,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較為疲軟是必然因素與偶然因素疊加的結果。一方面,中國經濟正處於改革調結構的階段,加之環保壓力較大使傳統的重工業發展放緩,這必然導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大幅下滑;另一方面,2014年降雨偏多,而高溫炎熱天氣較2013年大幅減少,這也使空調用電需求同比2013年大幅減少。

新華社消息,根據經濟增長走勢,同時考慮2014年夏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天氣比較涼爽造成電量低基數的影響,預計2015年電力需求增速將有所反彈。預計2015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5.89萬億度,同比增長6%左右,增速比2014年回升2個百分點。其中,三大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分別同比增長2.5%、4.5%、11.4%和10.1%,增速分別比2014年回升3.1、0.6、5.6和6.8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78

中電聯預測後三季度中國用電量回升 呼籲加快制定電改實施細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12677.html

中電聯預測後三季度中國用電量回升 呼籲加快制定電改實施細則

一財網 重華 2015-04-30 11:22:00

經濟數據繼續傳來暖意。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日前對外發布消息稱,預計後三季度全國電力消費需求增速有望總體回升,其中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可能增長3%-5%,其中上半年增長2%左右。

經濟數據繼續傳來暖意。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日前對外發布消息稱,預計後三季度全國電力消費需求增速有望總體回升,其中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可能增長3%-5%,其中上半年增長2%左右。

預計上半年用電量能增2%

一季度,中國工業經濟數據增速進一步放緩,導致一季度第二產業用電同比下降0.6%,特別是重工業和高耗能產業用電下滑明顯。

其中,一季度黑色金屬冶煉和建材行業用電同比分別下降6.8%和4.4%、增速同比分別回落8.5和15.1個百分點,而四大高耗能行業對全社會用電增長的貢獻率為-48.1%。

由於工業增速的放緩,帶動工業利潤增速也走弱。高盛高華首席經濟學家宋宇分析,3月份工業企業利潤數據印證了此前公布的工業活動數據所發出的信號。環比增速較今年前兩個月的極低水平出現改善。但同比增速仍為負值,這可能會令決策層繼續面臨保持寬松立場的壓力。

但中電聯預測,綜合考慮宏觀經濟形勢、氣溫及基數、工商業用電價格下調以及電能替代等因素,預計後三季度用電量增速有望總體回升,預計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2.68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左右;全年全社會用電量5.69-5.80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5%。

同時,後三季度電力供給環境寬松。預計東北和西北區域電力供應能力富余較多,華東、華中和南方區域供需總體平衡、部分省份供應能力盈余,華北區域供需總體平衡、部分省份供應偏緊。預計全年發電設備利用小時4130小時左右,其中火電設備利用小時將跌破4600小時,再創新低。

建議加快水電、核電建設優化電力結構

中電聯認為,隨著電力供需進一步寬松和電力消費換擋到中速增長,電力行業發展重心從主要解決用電“有沒有”問題轉移到主要解決“好不好”問題,即要著力推動電力結構調整、促進行業提質增效升級。

為此,中電聯建議,在此基礎上,一是提高電力系統調峰電源比重,減輕煤電機組深度調峰負擔,降低煤電機組供電煤耗和汙染物排放,提高各類型電力資產尤其是煤電資產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應因地制宜、因技術經濟條件支撐和當地電力供需情況,以環境質量改善為目標,穩妥有序推進大氣汙染物超低排放改造,避免環境效益差、經濟代價大、能源消耗多、帶來二次汙染的超低排放改造。二是加快加大水電和核電建設,提高年度新開工規模中水電和核電比重,既能夠拉動和穩定經濟增長,又能夠有效規避當前供需寬松困局,且能夠確保電力結構綠色轉型和保障電力中長期安全經濟供應。

呼籲加快制定電改實施細則

今年也是中國電力的改革年。新的電改文件確立了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實行 “三放開、一獨立、三強化”的改革機制。

中電聯呼籲,在試點基礎上,加快研究制定各項改革實施細則和配套文件

首先是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的總體部署,按照先試點再推廣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改革。逐步擴大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範圍,加快研究制定各項改革實施細則和配套文件。

二是加快建立輔助服務分擔共享新機制。結合近些年日益增大的電網調峰、調頻、 調壓和用戶可中斷負荷等輔助服務新要求,完善並網發電企業輔助服務考核機制和補償機制。根據電網可靠性和服務質量,按照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建立用戶參與的輔助服務分擔共享機制。用戶可以結合自身負荷特性,自願選擇與發電企業或電網企業簽訂保供電協議、可中斷負荷協議等合同,約定各自的輔助服務權利與義務,承擔必要的輔助服務費用,或按照貢獻獲得相應的經濟補償。

三是加快制定《自備電廠管理辦法》,加強和規範自備電廠監督管理。規範自備電廠準入標準,自備電廠的建設和運行應符合國家能源產業政策和電力規劃布局要求,嚴格執行國家節能和環保排放標準,公平承擔社會責任,履行相應的調峰義務。擁有自備電廠的企業應按規定承擔與自備電廠產業政策相符合的政府性基金、政策性交叉補貼和系統備用費。完善和規範余熱、余壓、余氣、瓦斯抽排等資源綜合利用類自備電廠相關支持政策。

編輯:汪時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847

發改委周日外透8月快報數據:用電量增速明顯回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9054.html

發改委周日外透8月快報數據:用電量增速明顯回升

一財網 重華 2015-08-30 15:59:00

趕在9月上旬宏觀經濟數據發布之前,國家發改委在周日(8月30日)率先披露了8月的用電和貨運快報數據。相關數據顯示經濟出現更為積極變化,有望進一步增強市場信心。

中國經濟持續調整,市場對於短期經濟數據愈發關註。

趕在9月上旬宏觀經濟數據發布之前,國家發改委在周日(8月30日)率先披露了8月的用電和貨運快報數據。相關數據顯示經濟出現更為積極變化,有望進一步增強市場信心。

預計8月、9月全國發電量數據繼續保持增長

來自發改委的數據顯示,進入8月份後,全國發用電和鐵路貨運裝車情況都有好轉,顯示經濟運行出現更加積極變化。

其中,用電量方面,據國網快報數據,8月1—28日,全國發用電4633.4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97%,增速較去年同期回升6.54個百分點,比7月增速回升4.97個百分點。

分旬看,上、中旬,全國發用電增速分別為1.89%和5.78%;下旬21—28日增速為0.95%。分區域看,上、中旬,華北、華東、華中、西北、南方區域均保持正增長,日均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39%、6.87%、6.56%、3.55%、0.37%;東北仍舊為同比下降1.15%。華東、華中區域對全國發用電增長的貢獻率達81.3%,合計拉高全國發用電增速2.86個百分點。

國家發改委認為,從當前電力運行趨勢看,預計8月份全國發用電同比增長3%左右;9月份有望繼續保持增長。

全國鐵路日均裝車也出現趨穩態勢

與此同時,全國鐵路日均裝車也出現趨穩態勢。

據運行調度數據,煤炭、鋼鐵、石油等大宗貨物日均裝車基本穩定,月度之間變化也很小;而集裝箱、零散貨物運量逐步提高,7月份集裝箱日均裝車環比增長5.8%,零散貨物日均運量環比增長18%。8月1—27日,全國鐵路日均裝車數較7月份日均調度水平增加1.2%。

地方用電數據顯示工業用電大戶生產有所回升

發改委表示,根據發用電和鐵路裝車數據變化初步判斷,當前經濟運行積極因素不斷增強。

另外,發改委也透露,部分地區特別是一些經濟大省反映的情況也支撐這一判斷。

如東部地區中,江蘇省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監測數據顯示,8月份以來,機械、電子、石化、醫藥、輕工、紡織、冶金、建材八大重點行業用電增速均比上月回升,8月份工業用電增速有望達到6%,表明該省8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速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8月1-27日全省全社會統調用電量同比增長8.43%,說明經濟將實現較快增長。廣東省8月份氣溫較去年同期偏低,但全社會用電同比增長約2%,增速比7月高出約4個百分點,表明該省整體經濟運行情況比7月份也有明顯好轉。中部地區中,安徽省用電量前20位的工業大戶,8月以來用電同比增長約3.5%,表明該省重點工業企業生產增速在提高;江西省8月份以來全社會統調用電量同比增長9.33%,預示著經濟增速也將保持較高水平。

編輯:汪時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345

全國前10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4.8% 核電增長最猛

全國前十月社會用電量數據已經出爐。在發電情況方面,核電和水電的增速迅猛;而相比之下,火電增速緩慢。

11月11日,在國家發改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介紹,今年前10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約4.8%。從發電情況看,初步統計, 1—10月份全國水電、核電、火電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7.3%、23%和1.9%。

值得關註的是,作為清潔能源,水電和核電未來還將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最近發布的《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表示,堅持市場化消納機制,基本解決四川、雲南水電消納問題。強化政策措施,新建項目應提前落實市場空間,防止新棄水現象發生。

針對棄水問題,《規劃》指出,重點依托西南水電基地開發,建成金沙江中遊送電廣西、滇西北至廣東、四川水電外送、烏東德電站送兩廣輸電通道,開工建設白鶴灘電站外送工程,積極開展金沙江上遊等消納方案研究。

在核電方面,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核電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全國將新增投產核電“約3000萬千瓦,開工3000萬千瓦以上,2020年裝機達5800萬千瓦”。

不過在火電方面,當前無論是總體的發電量還是發電利用小時都在下滑。

來自中電聯三季度的報告就顯示,前9月火電設備利用小時3071小時(煤電3166小時)、同比降低213小時,為近些年來同期最低水平,廣西、四川、雲南和西藏不足2000小時,其中雲南僅872小時。

由於擔心火電產能過剩,未來,中國火電的發展占比還將進一步收縮。《規劃》顯示,“十三五”期間,取消和推遲煤電建設項目1.5億千瓦以上,到2020年全國煤電裝機規模力爭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全國實施煤電超低排放改造約4.2億千瓦,實施節能改造約3.4億千瓦,力爭淘汰落後煤電機組約2000萬千瓦。

但是,火電仍然是中國整體發電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十三五”新的政策中,國家希望戰線收縮的火電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提供更多的調峰職能。

與此同時,李樸民介紹,各有關部門和企業共同努力促進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多發滿發。電網企業積極采取措施,進一步加大跨省跨區送受電調劑力度,預計今冬明春電力供應充足,發電結構將進一步優化。

社會用電量一直被認為是經濟發展的風向標。據李樸民介紹,1—10月份,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全社會用電量增加,價格溫和上漲,有效投資力度加大,在補短板中繼續發揮積極作用。

從用電結構來看,李樸民介紹,一、二、三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5.1%、2.3%、11.6%和11.7%,增速同比分別回升2.1、3.3、4.5和7.1個百分點。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對全社會用電增長的貢獻率繼續大於二產。

三產用電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用電同比增長15.2%,商業、住宿和餐飲業用電同比增長9.9%,金融、房地產、商務及居民服務業用電同比增長12.6%。而工業用電中,采礦業用電出現了負增長,同比下降4.8%;制造業用電同比增長1.6%,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增速總體偏低,其中鋼鐵和有色行業用電同比分別下降6.5%和1.6%,化工和建材行業用電同比分別增長1.8%和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189

能源局:2016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5.0%

1月16日,國家能源局發布2016年全社會用電量等數據。

2016年,全社會用電量5919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107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3%;第二產業用電量4210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9%;第三產業用電量796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2%;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805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8%。

2016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為3785小時,同比減少203小時。其中,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3621小時,同比增加31小時;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4165小時,同比減少199小時。

2016年,全國電源新增生產能力(正式投產)12061萬千瓦,其中,水電1174萬千瓦,火電4836萬千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598

一季度經濟開局良好,用電量反映結構在優化

一些實物量指標和先導指標回升轉好,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9%,鐵路貨運量增長15.3%。3月份制造業PMI為51.8%,連續6個月保持在51%以上。基於這些,國家發改委的判斷是,一季度經濟開局良好。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嚴鵬程在13日的發布會上對媒體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延續了去年三季度以來的良好勢頭,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市場預期持續改善,微觀活力繼續增強;市場用工需求回暖,就業保持總體穩定;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外需整體有所改善;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和財政收入增長較快,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

用電量反映出產業結構在優化

今年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9%,增速較去年同期回升3.7個百分點。3月份當月,全社會用電量約513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9%,增速同比回升2.3個百分點。

從用電結構看,一季度第二產業用電對全社會用電增長的貢獻率有所回升,達到75%。第二產業用電中,鋼鐵、有色行業用電同比增長12.8% 和16%,增速分別回升26.8和21.8個百分點,二者合計對全社會用電增長的貢獻率達34%,拉高全社會用電增速2.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用電增速有所回落,但信息技術等高精尖行業用電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一季度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用電同比增長13.3%,高於全社會用電增速6.4個百分點。

第二產業對全社會用電量的拉動主要依靠裝備制造、新興技術行業及大眾消費品業的較快增長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行業發展與環境資源部主任助理葉春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進展,從用電量方面能夠體現出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比重逐漸在增大,1~2月,第二產業的四大高耗能行業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拉動為零,第二產業對全社會用電量的拉動主要依靠裝備制造、新興技術行業及大眾消費品業的較快增長。”葉春說。

從發電情況看,受近期重點水電廠來水偏枯等因素影響,水電發電量負增長,火電發電量增速高位運行。初步統計,一季度全國火電和核電發電量同比增長8.4%和19.2%,水電發電量同比下降6.1%。

葉春表示,水電發電量減少,火電發電量增加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來水偏枯和上年蓄能值相對偏低,造成水電發電量下降;二是用電需求快速增長和水電出力減少,造成火電發電量上升。

“今年後續各類型電源的發電情況尚存在不確定性,還需要根據未來一段時間的用電需求及來水情況決定。”葉春告訴第一財經。

嚴鵬程同時表示,由於制約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外部因素依然較多,結構性失衡問題仍較突出,經濟回升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仍有待觀察。

一季度PPI同比漲幅或全年最高

今年以來,PPI漲幅顯著擴大:1月份為6.9%,2月份高達7.8%,3月份達到7.6%,其中,2月份的漲幅為2008年10月份以來的新高。

嚴鵬程分析稱,PPI上漲的原因,可用兩個“80%以上”來解釋。一是翹尾影響占80%以上,一季度平均PPI上漲7.4%中,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影響約為6個百分點,約占81.1%。

二是部分重點上中遊行業價格上漲的貢獻在80%以上,構成PPI的40個工業大類行業價格中,鋼鐵、有色、石化等8個重點上中遊行業價格大幅上漲,合計影響PPI同比上漲約6.3個百分點,約占總漲幅的85.3%。

發改委預計,一季度PPI同比漲幅可能是今年全年最高,後期有望呈逐季穩步回落態勢。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也得出相同結論。他對第一財經表示,去年以來PPI的大幅跳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供給側改革的去產能以及環保趨嚴導致上遊相關行業的供給端失去彈性,因此在需求出現小幅改善的時候就會導致價格出現大幅飆升。伴隨著供需結構在二季度逐步調整到位,特別是需求端開始走弱,PPI會持續回落。

“總需求相對平穩,出現顯著擴張的可能性比較小;部分重點行業市場供求關系雖有所改善,但產能過剩狀況尚未得到實質性改變,鋼材、煤炭、有色等產品價格經歷前期恢複性上漲後,後期有望保持總體平穩。”嚴鵬程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384

【論道大灣區】騰訊CEO馬化騰:以前看“用電量”,未來要看“用雲量”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5601

騰訊CEO馬化騰在論壇上發表演講。(騰訊財經供圖/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6月29日《南方周末》)

過去很多人覺得互聯網經濟和實體經濟是對立的、差異很大。實際上,實體和虛擬經濟是越來越分不開的,未來這兩者高度融合,彼此支持,而不是對立或者顛覆的關系。

電出現之後,湧現了大量的發明,電燈、電報、電車以及各種各樣的電器,也包括生活用具和生產工具,都跟電有關,後來又誕生了計算機。在雲的時代,什麽是類似計算機級別的運用呢?我推測也許就是人工智能:雲+人工智能也許就相當於是電+計算機。

就整個粵港澳大灣區而言,我感覺抓了“幾副好牌”,不止是一副。我們手上的幾副好牌恰恰反映未來科技發展的趨勢。未來,軟件、硬件、服務三位一體,缺一不可。

2017年6月20日,在香港舉辦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論壇承辦方騰訊公司成為了連接港澳乃至全球政商學界的關鍵“連接器”。這家1998年在深圳成立,2004年香港上市的互聯網公司,其三分之二員工都在粵港澳地區工作與生活。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也成了此次大灣區論壇“形象代言人”:從兩會期間提出“打造粵港澳世界級科技灣區”建議,到親自邀請包括董建華、王衛等政商各界知名人士與會,再到論壇期間的多次發言與建議。

他在論壇期間稱,誕生於深圳這座“創新之城”,成長於香港國際金融市場環境下的騰訊公司,在分享著灣區經濟迅速崛起“制度紅利”的同時,也更直接地感受到灣區發展中的許多“痛點”,因此也對大灣區未來的制度生態建設,有著更迫切的期待與更深刻的理解。

馬化騰在演講中提到,過去半年全球前十市值企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過去多年以能源、金融企業為主,變成了七家科技公司上榜——騰訊和阿里巴巴正是最新上榜的兩家中國科技企業。此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7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深圳-香港作為“創新集群”排名全球第二,超越了包括矽谷在內的諸多知名創新地區。

但粵港澳大灣區仍然面臨著包括行政管理體制滯後、人才交流不暢、文化理念溝通不足等諸多“短板”。正因為如此,面對周其仁教授對大灣區創新要“煲一鍋有濃度和密度的湯”的殷切期待,身處其中的馬化騰坦言這鍋湯“還沒有煮開,只是混在一起”。

在粵港澳大灣區論壇結束後,馬化騰接受南方周末記者的獨家專訪,再次闡述了他對信息時代企業創新、區域經濟以及未來趨勢的理解與信念。

未來是雲+人工智能

南方周末:除了騰訊之外,深圳還有包括華為、萬科、比亞迪等一大批各領域的創新型企業,以至於被稱為“創新之城”。城市“創新基因”與創新型企業成長之間有什麽關系?

馬化騰:深圳是騰訊誕生與成長的家園,騰訊是深圳企業大家庭的一員。去年在深商大會上,我提到深圳和深圳企業有三個特征:創新、務實和開放。

首先,深圳有創新、敢闖的氛圍。我從一個只會寫軟件的工程師,被感召到去創業創新,這和整個深圳的環境是完全分不開的;其次是務實的氛圍,廣東企業尤其是深圳企業來自五湖四海,特點就是務實、低調、不忽悠、不畫大餅,我們說得到的就盡力做得到;深圳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開放,因為我們來自五湖四海,我們沒有本位主義和保護主義,大家都是平等的,深圳有一句話——“來了就是深圳人”,所以我們看到很多的企業家來到深圳開始創業,或者把企業總部從外面搬到深圳來。

深圳政府非常重視和吸引外來的企業和人才。騰訊的第一筆融資,是我們在第一屆高交會期間拿到的風險投資。那時候在深圳融資也非常難,互聯網所有的VC/PE全都在北京,沒有VC過來深圳。當時如果沒有深圳政府舉辦的高交會平臺,像騰訊這樣的小企業非常難接觸到這些資本。

南方周末:與其他制造型或金融型的企業不同,騰訊從一開始就是在對“虛擬世界”的創造與構建中成長至今,怎麽看待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馬化騰:過去很多人覺得互聯網經濟和實體經濟是對立的、差異很大。實際上,過去在西方,虛擬經濟更多談的是與金融服務有關的經濟。現在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實體和虛擬經濟是越來越分不開的,未來這兩者是高度融合的,彼此支持的,而不是過去理解的對立或者顛覆的關系。

騰訊在數字內容方面做了很多產品。在過去,大家編一個曲子、一個歌劇或者投資電視劇、拍電影,出來的東西可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在各行各業都在數字化,不需要像過去一樣有光盤、CD或者有一本書,全部可以網上下載。

你說寫一本書是實體還是虛擬呢?過去大家可以這樣認為(書是實體),但是現在沒有實體這個介質存在,很多東西都是虛擬的。

當然,“虛擬”這個概念也是相對的。數字內容的整個生產過程,包括網絡遊戲的生產,我們實際上是非常傳統的,是勞動密集型、創意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的產業。要有大量人員做美術設計、音樂編曲,然後不斷地編劇、測試,是一個完整的生產線。還有我們的後臺大數據中心都有實體機房、數據服務器、網絡設備,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

南方周末:你曾提到互聯網是某種跟蒸汽機和電力一樣的“能源形態”,並將它稱為“信息能源”。並認為這一“信息能源”可以像電力一樣融入傳統產業,帶來新一輪產業革命。作為這場“新產業革命”的領跑者之一,如何描述或定義騰訊未來的使命與願景?

馬化騰:騰訊的使命是通過互聯網和科技服務提升人類生活品質,願景是成為最受尊敬的互聯網和科技企業。

在今年的貴州數博會上,我們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做“用雲量”。過去大家把“用電量”作為一個經濟指標。我們相信未來“用雲量”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反映數字經濟發展的指標。我們用電能來對比雲。電帶來了上一輪的產業革命,我們認為新一代信息能源將會帶來新一輪的產業革命。“插上電”之後就帶來了電氣化的革命;現在我們談“接入雲”,我覺得接入雲之後,會帶來數字化的升級。

電出現之後,湧現了大量的發明,電燈、電報、電車以及各種各樣的電器,也包括生活用具和生產工具,都跟電有關,後來又誕生了計算機。雲出現之後,我們首先看到一些互聯網形態的運用,比如說QQ、微信、網絡購物、搜索引擎。再後來雲跟餐飲生活服務結合,我們看到有美團、點評、58;雲跟汽車的結合,有滴滴;跟自行車結合,有摩拜等等。但是這可能還只是雲的初始階段,就好像在電力時代還沒有出現計算機一樣。

在雲的時代,什麽是類似計算機級別的運用呢?我推測也許就是人工智能:雲+人工智能也許就相當於是電+計算機。

粵港澳大灣區抓了“幾副好牌”

南方周末: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企業,按理說應該不太受物理社會中的時空阻礙,但是我們看到在信息時代同樣出現了創新企業密集的“矽谷效應”與“深圳現象”,如何看待互聯網企業與區域經濟生態間的關系?

馬化騰:企業的發展與區域經濟生態息息相關。從全球來看,“世界級灣區”一直主導著全球科技創新的方向,是國際大都市群發展的標桿,孕育了不少領導全球創新潮流的科技企業。

比如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在消費電子以及PC互聯網時代引領全球科技,但是最近十年,尤其最近五六年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企業其實正在趕超全世界。

我們來看粵港澳大灣區。過去的20年中,整個大灣區培育了華為、中興、格力、順豐、大疆等等一大批領軍企業,為未來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前不久,接受香港經濟日報一位記者采訪時,我評價說,香港抓了“一副好牌”,有很多優勢和條件發展創新。就整個粵港澳大灣區而言,我感覺抓了“幾副好牌”,不止是一副。

我們手上的幾副好牌恰恰反映未來科技發展的趨勢。未來,軟件、硬件、服務三位一體,缺一不可。大家現在看到,不管是電子產品還是軟件開發,都不能孤立發展,一定是整合在智能設備里面,軟硬結合,同時又連到雲端,與後端的雲服務進行整合,這是大勢所趨。

這個趨勢恰恰是粵港澳灣區的優勢,包括香港、深圳、廣東很多珠三角企業,剛好具有這三者優勢。如果能把這三方面的優勢整合起來,我覺得大有可為。

南方周末: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轉型過程中,通過創新驅動模式改變自身在國際產業分工體系中的角色,實現從“追隨者”向產業“引領者”的轉型是一個重要趨勢,騰訊是如何經歷這一角色變化?

馬化騰:在今年貴州數博會上,我提到目前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通”,也就是讓中國企業“走出去”增添了一條通路,多了一條“數字絲綢之路”。

中國的數字內容產業經歷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泛娛樂”等中國特色的數字內容產業生態初步形成。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數字內容生產、發行與消費市場之一。騰訊、萬達、阿里等企業不斷布局全球性內容生態,積累了豐富的商業經驗與資本實力,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性的數字內容企業。

與此同時,中國數字內容產品正在逐漸得到國際文化市場的認可。過去國外企業詬病中國企業缺乏版權意識,但最近幾年中國版權得到非常大的保護和發展,也正因此,中國的影視、手機遊戲、音樂,文學、動漫,這五個跟內容有關的文化產業正在蓬勃發展,正在走向海外。中國的數字文化產品正在成為“新絲綢”,中國應該抓住現在的大好機會,積極地“走出去”,和國外的知識產權企業多合作,去布局全球的數字文化產業。

南方周末:面對快速變化中的時代與社會,你覺得今天的年青一代做好了迎接未來的準備嗎?希望提醒他們關註或註意什麽樣的問題?

馬化騰:之前在不同的場合,我給年輕人提過一些建議,比如進行創新創業,要多找幾個夥伴。個人的力量再強大,也是有限的。幾個人一起努力,永遠比單槍匹馬更好。再比如,要保持開放心態,不斷學習,從大學進入社會後,困難永遠會有,不要一點挫折受不了,要努力去找方法等等。

具體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年輕人來說,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可能是,粵港澳三地的年輕人之間未必能互相熟悉:整個灣區之間的市場,包括對方市場發展到什麽程度,有什麽機會,還是比較割裂的。甚至很多人還有抵觸情緒,不願意敞開心扉擁抱外部的世界。

正如周其仁教授在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提到的,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生態這鍋湯還沒有煮開,還只是混在一起。我覺得現在的問題是,不同的“料”之間目前還不熟,還是生的。

在這方面我們有很多工作要做,否則講破天,他們根本不知道,不去看,也不去融合,就沒有用的。最終未來還是要靠年輕人,特別是港澳本地的大量年輕人,如果他們不理解大灣區的這些機會,就不知道他能做什麽事情。你如果從外面引入人才,他覺得本地的工作機會給外來人搶走了,矛盾更大,這是要重視的問題。

騰訊6月20日在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宣布啟動“騰訊粵港澳灣區青年計劃”。我們希望通過青年交流計劃,比如建立青年夏令營,鼓勵港澳的年輕人和珠三角的年輕人能夠融合,我們會編隊讓他們融合在一塊生活。希望更多的企業像我們一樣,通過每年的夏令營、冬令營為年輕人組織很多活動,帶來更多的溝通和交流。只有這樣,“大灣區創新”這鍋湯才能慢慢融合,才能煮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554

佔全國用電量42%丹麥風力發電創紀錄

1 : GS(14)@2016-01-20 17:46:58

丹麥成為推動綠色能源模範,去年全國用電量有42%來自風力發電,按年增加三個百分點,第二度刷新全球紀錄。早在2014年丹麥的風力發電使用量已佔全國用電量39%,首次創下紀錄,如今再下一城,主要受惠於去年特別大風,其中在9月2日,靠風力、太陽能發電及從鄰國輸入再生能源,就能應付全國需求,完全毋須開動傳統發電機,而7月其中一日更產電過盛,有餘力向海外輸出40%電量。要不是兩個位於北海及卡特加特海峽的大型風力發電場曾故障,風力發電使用量比例更可望增至43.5%,相信很快就達到當局所定,在2020年前一半電量來自風力發電、以及2050年前完全棄用化石燃料的目標。歐盟風力協會(EWEA)對丹麥的數字感到鼓舞,「反映風力發電能成為電力重要支柱」;丹麥亦毫不吝嗇相關技術,剛獲西方撤銷核制裁的伊朗,日前透露丹麥有意在當地投資風力發電,指兩國對合作已有「不錯的理解」。伊朗去年總發電量達2,770億千瓦時,是中東之最。英國《衞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120/194588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622

企業生產放緩 8月用電量近3月最低

1 : GS(14)@2017-09-17 12:09:08

【明報專訊】繼前日統計局公布8月份投資、消費及工業數據增速放緩後,國家發改委昨日公布,8月份全社會用電量按年增速亦只有6.4%,按月回落3.5個百分點,為近3個月來最低。第二產業用電量按年只升2.6%,為去年9月以來新低,按月比較更大跌10.8%,主要是有色、鋼鐵、電力生產和供應業等行業用電量按月減少。作為觀察中國經濟其中一個重要參考指標,發電量減少意味着企業生產活動有所放緩。

不過,官媒為失色數據解畫,人民日報海外版昨日刊文引述專家指,中國的經濟發展與供給側改革是一個長期、連續過程,發展和改革既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戛然而止。在短期內,部分數據有波動屬正常現象,不應以急功近利的心態去看待。

企業家信心指數增3.3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人行公布的第三季企業家及全國銀行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家信心指數比上季提高3.3個百分點至68.7%;銀行家宏觀經濟信心指數為75.3%,亦比上季提高7.5個百分點,顯示逾七成銀行家認為當前貨幣政策適度,而認為政策偏緊的銀行家比例下降。

此外,企業家宏觀經濟熱度指數為35.9%,比上季提高1.9個百分點,其中有逾六成企業家認為宏觀經濟正常,約三成企業家認為宏觀經濟偏冷,只有2.5%企業家認為經濟偏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920&issue=201709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8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