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74亿重组获批 华侨城新一轮扩张加速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17/20090917025922327.html


每经记者  熊晓辉  发自上海

        央企华侨城的重组和第二轮战略布局正在落地。

        9月12日,华侨城集团整体上市方案获得证监会有条件通过。公司拟以定向增发方式完成旗下12家房地产公司股权的注入,发行4.9亿股,注入资产价格评估价值高达74亿元。

        与此同时,华侨城的第二轮全国布局也加紧了跑马圈地。进入8月以来,公司先是在武汉签下45亿打造中部欢乐谷的协议,接着又在西安签下20亿华侨城项目。

        在成功地将“旅游+地产”开发模式复制到北京、上海、成都等一线城市之后,华侨城第一轮全国战略布局已宣告结束。最近一系列举动显示,在重组成为“巨无霸”央企的同时,华侨城第二轮全国布局正在加速。

74亿资金打造央企“巨无霸”

        “重组已经获批,我们还在等正式批文。接下来主要就是资产交割、审计和发行新股。”昨日,华侨城证券事务代表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9月12日,华侨城集团筹备已久的整体上市方案获得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有条件通过。

        此前的6月9日,华侨城公告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上市公司将以每股作价15.16元,总金额约73.68亿元, 向控股股东华侨城集团定向增发约4.86亿股,用以收购后者所持有的12家公司全部股权。交易完成后,华侨城集团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将由48.26%上 升至56.36%,华侨城集团内的旅游、地产、酒店等业务将实现整体上市,从而履行其在华侨城A股改时所作出的承诺,集团的优质资源也将进一步向上市公司 倾斜。

        此次注入的12家公司包括三大块业务,其中以旅游地产类最为重要,注入公司包括华房公司、成都华侨城、上海海华侨城等,注入房地产业务权 益项目储备227万平方米,华侨城的地产权益项目储备也由此增加至510万平方米,达到原先的近1倍。此外,华侨城将新增两家五星级、一家四星级和18家 经济型酒店100%的权益,关联资产的注入使其“旅游+地产”的模式得以继续扩张。

        华侨城方面表示,集团将与旅游、地产业务相关的主营业务及资产整体注入公司,符合国资委推进央企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的精神,也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的同业竞争,减少大量的关联交易。

        不过,此次华侨城集团整体上市已非初始方案。2008年6月,华侨城曾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10亿股A股,募集资金数额不超过83亿元,用 于购买华侨城集团注入的13家公司全部股权,从而实现集团主营业务的整体上市。但由于2008年资本市场形势变化,上述计划搁浅。

        “重组(获批)基本上是预期之内的事。1+1大于2,对于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来说,华侨城的重组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招商证券分析师林周 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林周勇透露,去年华侨城拟采用公开增发、老股东配售的形式,但程序没能走完。今年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在政策这一块可以绕开 发审委,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重组完成。

新一轮战略布局加速

        在酝酿内部资产重组的同时,华侨城也悄然拉开了第二轮全国战略布局的序幕。

        据华侨城相关人士介绍,华侨城已初步完成第一轮全国战略布局,连锁主题公园“欢乐谷”在深圳、北京、上海、成都等一线城市相继开业。公司 将积极寻求在国内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机会,为此集团已分别与云南、天津、武汉等地签署框架协议,接下来将加速进行第二轮战略布局。

        从近一段时间的动作来看,华侨城明显加快了在全国各地拿地的步调。今年5月底,天津华侨城项目签约;8月15日,西安华侨城项目签约;8 月18日,武汉华侨城项目签约;9月,云南华侨城也将破土动工。据粗略估算,这些项目的投资总额将超过60亿元。上述项目的落实也在紧张进行中。9月15 日华侨城发布公告称,华侨城与华房公司投资6亿元成立武汉华侨城,共同开发武汉华侨城大型旅游综合项目。昨日,香港华侨城又宣布,与母公司旗下华房公司成 立公司西安华侨城,计划在西安从事旅游和物业开发业务。

        华侨城董事长刘平春透露,在未来5至10年,华侨城集团将在中国省会一级的城市发展同一系列的主题公园;而在另外一些二线城市,会因地制宜创建一些二线品牌,这也将是欢乐谷系列中的一种。

        林周勇认为,华侨城的很多项目都是由集团内部公司和上市公司共同投资,如成都华侨城、上海华侨城等,华房公司和华侨城都拥有股权,股权结构比较复杂。从产业角度来看,重组以后,股权统一有助于公司后续项目的发展。

将继续复制“旅游+地产”模式

        从深圳的4.8平方公里荒滩起步,华侨城目前已拥有欢乐谷、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深圳世界之窗等多个知名旅游品牌。1999年,华侨城 提出“旅游+地产”模式,将房地产、酒店融入华侨城的文化旅游产业链,实现了从旅游主导产业向房地产业等关联产业的延伸和发展。

        刘平春曾这样描述该模式:地产是模式里短期收益部分,资金投入很快可以回收;而另一半的公园可用以长期经营。同时地产获取的利润还可以用 于继续开发新公园。对上述发展模式,林周勇认为由于旅游回报周期较长,因此仅靠项目本身不能充分实现投资的价值。但如果以“旅游+地产”的模式通过旅游项 目带动周边地产升值,再通过地产开发来分享这种升值,就可加速整个项目的回收周期。

        前述华侨城人士还表示,华侨城通过大型旅游项目进入城市的特殊方式使拿地具有成本优势。据招商证券分析报告预计,武汉、天津、北京、上海 4个项目将增加土地储备超过250万平方米,与快速周转的开发类公司相比,公司高储备低周转模式在通胀预期下投资价值显得更加突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4

中交建“吞下”中房集团有望近期获批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721/1161468.shtml




每经记者 吴文坤 发自北京
一直“雾里看花”的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房集团)被合并重组一事,日前有了新的进展。据媒体报道,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以下简称中交建)将完全吸收合并中房集团的全部房地产资产,目前正等待相关的批复,有可能在近期或一至两个月内拿到批文。
如果上述合并成功,中交建将拿到央企地产的“从业资格证”。
昨日(7月20日),有知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证实,“中交建合并中房集团确实在流程之中,这不是什么秘密了。”但他未透露此次合并的具体进展与成功可能性有多大。
双方讳莫如深
媒体报道称,中交建旗下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国交通建设)董事会秘书刘文生表示,中交建将完全吸收合并中房集团的全部房地产资产,目前等待相关批复,可能在近期或一至两个月内拿到批文。
混沌数月之久的中房集团被合并重组一事有了新的进展。受此利好影响,中房集团旗下控股上市公司ST中房 (600890,SH)昨日大涨4.36%,近于涨停。
4月13日,中国交通建设董事长周纪昌在香港表示,中交建正与国资委,以及一家央企进行洽商,期望通过全资收购方式收购这家央企,从而使其以中交建子公司的身份从事地产业务。
虽然未透露收购方的具体名字,但周纪昌表示,这家央企是16家允许从事地产的央企之一。市场将关注焦点放到在中房集团身上。
不过,从公开资料来看,近几个月以来,二者的关系都处“流言”阶段,两家集团也未曾就此事公开确认。而刘文生此次表述被称为是公司对外的首度确认。
对此,记者试图联系双方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负责投资者关系的有关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刘文生不是在香港接受采访的,仅是电话采访。当记者提出欲采访刘文生时,被告知要走相关程序。随后,该公司有关部门要求记者传 真了一份采访提纲。之后记者被告知,公司高层当前不方便就此事接受采访。
同时,记者试图联系中房集团理事长孟晓苏,被其秘书告知,对此事孟晓苏不便接受采访。
“合并有利央企做好”
“这其实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昨日一位知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数月之前,两者合并一事已在央企中流传了。
中交建合并吸收中房集团的动力被分析人士认为是对地产业务的“垂涎”,虽然未获央企主营房地产主业的牌照,但中交建一直关注房地产的投资机会。
资深地产人士傅硕认为,中房集团对于央企整合来说一直是个历史包袱,因此围绕该公司的重组传闻一直不断。中交建有钱,又有资源,通过修路的方式能获得合适的土地储备,因此合并中房集团利于盘活资产。
“两者的业务有一定相关性,从整体上讲,合并有利于央企做好。”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组织室主任刘戒骄认为,地产行业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以及中房集团的地产品牌效应,也应该是中交建合并的动力。
周纪昌也曾表示,国资委对合并一事抱支持态度,主要是由于中交建的专业团队及技术水平符合房地产发展,投入物业市场有助国家遏抑房价过快上涨的目标实现。
刘戒骄称,央企合并本身比较容易。不过,合并后内部整合、人员处理、机构设置、业务划分需要有时间来解决。
中房集团的“散沙”状况业内有所耳闻。一位中房集团的离职前高管曾表示,公司在全国有340家下属企业,但多数不听调度,这些企业盘根错节,“或负债、或股权、或人事”。中房在管理上难以将其整合为一家公司。甚至连中房集团到底有多少资产,公开资料也难以寻见。
市场传言中房集团资产值超过600亿元人民币,拥有340家下属企业及年均开发面积1300万平方米。但据媒体报道,刘文生认为上述数据不准确,因中房集团并非上市公司,故仍需时点算。
种种迹象显示,中交建对此次合并持相当积极的态度。4月中旬周纪昌曾表示,一家从事地产业务的央企会被划拨至中交建名下,未来集团旗下地产业务计划形成 每年20亿元以上的利润。在媒体报道中,刘文生表示中交建集团未来或将优质房产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但此为长远目标,不会短期内成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45

国药中生重组获批 上市有望加速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106/2189916.shtml

  一桩历时一年多的央企重组大戏近日终于落下帷幕。
昨日 (1月5日),《每日经济新闻》从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国药集团)宣传处了解到,之前被撤销法人资格的中国生物技术集团(以下简称中生集团)已经 重新获得法人资格。而国药集团官方网站也于近日刊登消息称,集团董事会于去年年末召开了临时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药中生集团重组改制方案。
此前,国资委网站发布消息称,经国务院批准,国药集团与中生集团实行联合重组。
国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近期透露,中生集团将到港股市场整体上市。目前,港股市场并无疫苗和血液制品公司上市,中生集团的上市将填补这个空白。考虑到国家目前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上市后其市值将不会低。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表示,国药集团一直在积极推动中生集团整体上市,重组方案的敲定肯定会加快中生集团整体上市的进程。
国药集团是中国医药流通方面的行业老大,同属央企序列的中生集团则是血液制品和疫苗方面的龙头。由于经营的疫苗和血液制品属于国家特殊监管药品,中生集 团一直牢牢掌控着一类疫苗(国家采购,免费接种)的绝对市场。其官方网站显示,2009年中生集团的总资产为85.5亿元,年销售收入达42亿元,利润为 11亿元。
郭凡礼表示,中生集团的并入将大大弥补国药集团在工业上的短板,加上近期并入的上海工业研究院,国药集团上有研发,中有生物制品生产,下有医药分销,得以贯穿整个医药产业链,成为医药行业的“巨无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62

獲批兩週年,「特區中的特區」擔當探路尖兵 前海改革有多「前」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228

「如果深圳還希望像改革初期那樣,一下子就得到非常到位的政策,和其他地區拉開好大的政策差距,也不太現實。給多了,萬一遇到不可控因素怎麼辦?」

對前海改革,許多人將目光投向了中央政府。「從嚴格意義上說,前海改革是中央政府主導的。」

站在北緯22.53度、東經113.90度附近,你手機中的地圖可能會提示:你已經置身大海中。但實際上,你腳下是結實的土地,身邊是忙碌的工程車和飛揚的塵土。

這裡是前海,深圳西部一塊填海而成的「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這裡被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稱為「深圳的未來」,被冀望擔當中國下一步改革的探路尖兵。

2012年8月26日,前海迎來兩歲生日,一系列基礎建設項目開工,約2725億元的擬投資總額已經敲定。8月初,規格頗高的前海合作區諮詢委員會成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建敏受聘主任委員。

前海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不過和一兩年前相比,這一次輿論鮮有提及「體制創新」、「制度改革」。熱議的話題包括前海附近的房地產項目前景、「前海概念」股票的大漲,以及前海如果實行免稅政策,是不是不用跑到那一頭的香港去買化妝品了。

呱呱墜地之初,被稱為「特區中的特區」的前海曾因「體制創新」、「制度改革」備受關注。兩年過去,前海管理局的內部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坦承:「前海的改革實踐現在還沒有更多的特色」。

授權不夠,政策法規對改革創新的支撐不夠,被一些人認為是前海改革躑躅不前的主要因素。但也有人針鋒相對地提出:指望一步到位獲得極為超前的改革政策,既不現實,又有「等靠要」的嫌疑。

一塊面積僅僅15平方公里的土地,究竟應該如何承載改革遐想?與曾經「殺出一條血路」的深圳改革相比,深圳前海所代表的這一輪改革拓荒與制度創新,面臨著截然不同的環境,挑戰更為複雜。

法律權威,還是行政權威?

2012年8月22日,深圳市市長許勤在香港設宴幾十桌,招待企業家和金融人士,目的只有一個:推介前海。

前海合作區規劃獲國務院批覆兩年來,許勤頻頻組織或參與類似活動,不遺餘力地利用一切機會向各方人士推介前海。2012年兩會,前海開發也是許勤進京重點談及的問題。

「前海工作是許勤市長直接抓,各部門都非常積極地配合。」前海管理局經營發展處處長王錦俠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王錦俠很感謝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但他又有些擔心:這是不是走回了與其他開發區相同的老路上?

為了體現政府的重視並更有效地推進工作,將領導職位「高配」是中國大多數開發區的共同特徵。以同在珠三角的兩個開發區為例,廣州南沙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由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直接兼任;珠海橫琴新區的管委會書記,身份也是市委常委。

但前海不同,它想走出一條靠法律權威、不靠行政權威的新路子。承載這一變化的,是前海管理局「法定機構」的特殊身份——這種介於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機構,如其名稱所示,首先對法律而非上級負責。

「法定機構」是前海最重要的體制創新之一。按照局長鄭宏傑的說法,法定機構意味著企業化運作的政府,講究投入和產出,講究效益和效率。

深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玉浦曾表示,「如果想把這個地方搞得活躍一點,搞得創新一點,就不能搞一個純政府機關在裡頭,但如果由純企業來開發前海,將 來下一步很嚴重的問題就出來了,將來它的社會管理誰來承擔?」深圳發展前海合作區的設想,正是在他擔任深圳市委書記的任內提出的。

「設立法定機構,主要是為了強調它有更多的自主權,強調它的依法運作,減少行政行為的隨意性。」深圳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吳思康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前海合作區和南方科技大學,都是深圳法定機構的改革試驗田。眼下,這兩家機構都面臨著改革困惑。由於登記註冊時可以選擇的類別依然只有「黨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選項,找不到「法定機構」這一類型,前海管理局仍然登記為事業單位。

前海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大多來自市委市政府各部門。他們放棄了公務員身份,但因為登記屬性的緣故,依然擁有事業單位編制。管理局現有8個處,編制56人。人員的辦公用品、出差標準等,也都必須遵照事業單位的「標配」。

在現實運行中,前海開發處處可見政府的影子。深圳市金融辦、發改委、交通運輸委、規劃國土委、監察局等十多家部門均負責了前海建設的一項或多項任務。

前海管理局要想獨立提供公共服務、整合各部門資源,單靠法定機構的定位,顯得力不從心。「我們對傳統體制內部門的動員能力很弱,只能找市政府領導,否則『玩不轉』,沒辦法協調工作。」王錦俠說。

「改革環境已經變了」

前海要想憑藉一己之力而不是市領導的權威「玩轉」各項工作,就必須由政府各部門移交一部分權力。但是,法定機構究竟可以擁有多大的權力,與政府部門如何對接,這些問題目前仍存在爭議。

深圳市人大代表、綜合開發研究院研究員劉魯魚全程參與了被稱為「基本法」的前海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條例》)審議工作。他透露,條例第一稿中的不少內容都在申請獲得各種授權和政府部門事權移交,但這些條款後來基本均被刪去。

「各方權力邊界沒有釐清,討論中沒有形成共識。」劉魯魚對南方週末記者解釋說。

前海最初想要的授權,並不止一部分事權。「我們在制定前海條例時,預想是能夠像迪拜那樣。第一稿裡提出:現有的法律法規制度可以不適用於前海——不是說『不適用』,而是『可以不適用』。」王錦俠說。

作為中東地區的經濟和金融中心,迪拜在伊斯蘭教法規方面放鬆管制,甚至聘請英國前首席大法官為上訴大法官,整體移植普通法體制。

在王錦俠看來,如果得到改革充分授權,體制機制的創新就沒有包袱。「什麼機制能夠適應、推動、發展現代服務業,就實行『拿來主義』,吸收借鑑世界各國最合理、最先進的制度,經過本土化,建立一個全新的制度框架體系。」

迪拜之夢不是憑空而來。「前海立足於現代服務業,而現代服務業的開放發展,就必然帶來體制機制的改革和再造。」參與了前海相關政策研究的深圳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吳思康說。

在2010年底由深圳市人大舉行的立法研討會上,曾出現觀點的激烈交鋒。有人支持前海在白紙上「另起爐灶」進行創新,但也有一些專家認為,前海「不能全部推倒內地的東西,而應該在本身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框架內進行創新」。

經過與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溝通及反覆討論,前海條例一稿中提出的授權設想,在不斷地「往回收」,直至三審稿和最終出台的條例中,「迪拜夢」消失了。「先邁了些步子,後來又被扯回來了。」一位見證了前海條例審議出台過程的記者說。

深圳市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周榮生對於條例改動的解釋是:「刪除或取消了原來的一些制度設計,是因為時機和條件尚不成熟,或者是為了與現行法律法規更有效銜接,使條例更具操作性。」

在劉國宏看來,「改革環境已經變了。如果深圳還希望像改革初期那樣,一下子就得到非常到位的政策,和其他地區拉開很大的政策差距,不太現實。給多了,萬一遇到不可控因素怎麼辦?」

「更重視接軌現有的體制」

條例第一稿中曾提出法定機構運行的機制設計,包括:前海管理局設立理事會作為決策機構;再如,仿照香港的廉政公署,設立獨立的監督專員公署。此外, 官員財產公開方面亦有突破——草案規定,前海管理局理事會理事、局長、副局長、高級管理人員以及監督專員和助理監督專員應當公開其收入以及與其決策有關聯 的利益情況。

但在人大的立法討論中,這些細節設計被一一否決,代之以「宜粗不宜細」的大原則。劉魯魚透露,這一原則是在市人大召開的第一次立法研討會上就被確定了的。

吳思康不認為這是「退步」。「事實上是給了更大的空間,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可以通過制定具體事項的實施細則來推進,一事一報、一事一議地解決問題。」

劉魯魚也支持「宜粗不宜細」的原則。他覺得:既然現代服務業的合作區是新鮮事物,怎麼可能現在就把未來所有情況都預測了並做出規定?

他還直言:指望政策上的突破不是改革應有的態度,成功的改革都是在制度之前進行嘗試,而不是「等靠要」。「沒有任何一場改革不冒風險,改革就意味著風險。如果已經有框框了,還叫改革嗎?那就是正常行使職能了。」

正式通過的前海條例,還將前海管理局的職能由「負責經濟、社會和環境事務的管理」調整為「著重經濟建設」。周榮生說,這是因為前海正處於招商引資和開發建設任務艱巨的起步階段,管理局不宜承擔過多的經濟開發之外的事務。

然而,也有人持不同意見。

「前海的價值不在於增加多少經濟總量,它的價值主要體現在體制、機制和法治環境的創新方面,體現在能否先行先試走出一條與國際接軌的路子。」王錦俠說。

作為條例第一稿的主要起草者之一,王錦俠認為,這份於2011年7月通過的條例「正面作用是主要的,但它更重視接軌現有的體制,顯得穩健,存在可以改進的地方」。

他坦言,這一年多來,因為立法支撐不夠,以及既有行政體制的束縛,前海管理局的改革實踐上「現在還沒有更多的特色」。

「前海改革是中央政府主導的」

儘管一些改革設想一時未能落實,但前海依然顯示出了一些特殊之處。

「計劃單列市權限」便是其中之一。經過國務院批覆,前海管理局擁有了與深圳市平級的權限,進入前海的企業不再需要到深圳市和廣東省各個部門去解決自身發展所需要的各種服務,而可以在前海合作區就地解決。此外,需要進一步支持時,還能直接跟部委掛上鉤。

與部委的互動,有另一項獨創的專門制度予以保證,即「部際聯席會議」。2011年9月,第一次聯席會議在京舉行時,共有包括交通運輸部、稅務總局等在內的27家成員單位以及國務院法制辦、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參加。

「前海不是深圳自己搞的一個很特殊的發展區域,它是中國現代服務業對外開放的一個試點,遇到問題需要各個部委來研究決策。」吳思康說,「這種聯席會議也便於他們總結經驗和問題,為其他地方的發展提供借鑑。」

此外,鄭宏傑還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一口氣列出了許多個「第一」,以證明國務院批准的前海政策「特中之特」和「先行先試」的特點:第一次明確支持前海實 行比經濟特區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試政策而不是優惠政策,第一次明確將前海建設成為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第一次明確前海要構建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 試驗區,第一次明確將個人所得稅優惠範圍擴展到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而不僅限於港澳居民,第一次在區域發展法律政策中要求探索香港仲裁機構在前海設立分 支機構,第一次明確支持前海建設深港人才特區。

但這些「第一」,都難掩前海在體制改革上遭遇的困惑。「前海機制還沒有理順,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劉魯魚說。他所言的問題包括:作為「事業單位」的 前海如何處理與下屬企業的關係?前海管理局如何處理與其他政府部門的關係?前海控股公司與市場又是怎樣的關係?前海是否要遵循其屬地南山區的政策……

王錦俠期待,前海可以獲得更多的改革授權。「過去,改革主要是勇氣問題;現在,改革主要是智慧問題。面對錯綜複雜的格局,怎樣一步步朝著目標邁進,需要大智慧。」

「從嚴格意義上說,前海改革是中央政府主導的。它首先不是深圳市的事情,而是中央政府的事情。」深圳市政協委員金心異說,「深圳需要結合中央的考慮部署節奏。」

但劉魯魚卻有不同的建議:讓企業唱起主角。他說,應該像當年蛇口改革交給招商局一樣,將前海改革也交給企業,特別是港資企業,而不是像現在由政府推 進為主。「前海合作區和其他開發區最大的區別在於市場化程度最高,深圳在這一點上有最好的基礎,但這個最大的優勢卻被漏掉了。」

無論設計中的改革路徑如何,各方都期待著前海更大的改革動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03

中海油:獲批建立中國首個浮動LNG項目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3246

中海油本週表示,已經獲得政府最終批准,將建立中國首個浮動LNG項目。消息稱與LNG陸地終端相比,位於天津碼頭的浮動終端的天然氣輸送率將更高,建設工期更短。

報告表示,該項目造價需要33億元。可供存儲容納約220萬噸的天然氣。計劃將LNG燃料提供給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和山東兩省。

作為世界頂級能源消費大國,中國目標至2015年將天然氣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從5%提高至8%。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LNG進口比去年同期上漲25%至833萬噸。

中海油的LNG業務一直領跑國內市場,目前經營這4個沿海LNG接收站,總存儲能力約在3000萬噸/年。除此之外國內目前有6個外國生產的LNG終端在運營,總存儲規模約在2190萬噸/年。

路透社消息稱,

中國政府已經批准另外12個LNG接收站開工建設,預計這些項目總儲量約在5940萬噸/年。

國家能源網週四發表文章表示,

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將有利於進口企業虧損扭轉。發改委決定從7月10日開始上調國內天然氣價格,主要因素是為了反映天然氣資源的稀缺性,因為2012 年淨進口已佔到全國天然氣用量的27%,未來這一比例還將進一步上升。過去幾年,由於國內天然氣價格較低,天然氣(包括液化天然氣)進口企業一直處於大幅虧損狀態。這一狀況必須得到改變。提高價格將促使天然氣用戶節約用氣,減少浪費,從而控制對進口的依賴。中國在原油方面的進口依賴度已超過50%。政府將避免天然氣行業重蹈覆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13

醞釀已久的稀土大集團方案終獲批 六大集團呼之欲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693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由工信部牽頭制定的稀土大集團方案,近期剛剛獲得國務院批複同意,按照方案內容形成“1+5”的格局,包括包鋼稀土組建成立的北方稀土集團,早在數年前就布局稀土行業的五礦和中鋁兩大央企,以及贛州稀土、廣晟有色、廈門鎢業等三家地方稀土集團。該報稱,此舉將真正改變數年來稀土散亂的狀況,實現國際競爭力無疑是國家謀求的重要“藍圖”,稀土產業也成為我國珍貴的礦產資源領域整合的“樣本”。為了更好地提高行業集中度,下一步包括生產配額、指令性計劃、新增采礦證等一系列政策,總體會向大集團傾斜。《經濟參考報》引述內部人士稱,國務院2013年12月下旬開的會,會上討論並原則性通過了上報的稀土大集團方案,目前文件批複已經到工信部,估計很快就會正式對外公布。目前獲得批複的大集團方案,實際上是促進稀土產業健康發展的一個總體發展框架,主要以現有涉及稀土業務的重點企業為主體,通過提高產業集中度,構建合理的稀土產業發展格局,從而實現稀土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上述人士還透露,方案獲批僅僅是開啟稀土整合大幕,根據國務院授權,下一步工信部將啟動核準的一系列工作。對於上述六家納入大集團範圍的稀土企業來說,需要準備詳細組建方案並向工信部申報,獲得批複才能最終進入稀土大集團行列。而一位工信部人士稱,基本上來說,稀土大集團將獲得國家在政策層面一系列支持,後期的整合將圍繞著上述幾大稀土集團進行,上述集團整合重點是國內稀土原礦和冶煉分離等上遊企業,這意味著稀土資源優勢將進一步向大集團集中。除了在整合和發展方面獲得政策支持的利好外,六家大型稀土集團還要承擔起整合本區域內稀土企業和優化資源的任務,包括整合區域內較為散亂的冶煉分離企業等,整合同時也要按照產業政策要求,進行產能縮減和環境治理。據悉,納入稀土大集團版圖的六大稀土集團,主要集中在內蒙古包頭、江西贛州、廣東、福建等稀土主產區。和包鋼稀土、廣晟有色、贛州稀土、廈門鎢業等地方國企以掌握資源為紐帶進行的集團化整合不同,兩大央企在稀土霸主爭奪戰中勝出可謂“不易”。在獲得上遊資源無門的情況下,央企涉足南方離子型稀土產業過程中通常會采用“滲透路線”,即通過兼並重組下遊冶煉分離和深加工行業,逐步向上遊滲透。五礦集團旗下擁有8.37億元註冊資本的五礦稀土成立於2008年10月,目前已掌握了14000噸每年的稀土冶煉分離產能,為南方最大。另一面,中鋁成立了中鋁稀土(江蘇)有限公司,將整合精力首要放在整合江蘇省內稀土下遊企業,並逐步向上遊滲透,獲得稀土礦產資源。此次方案獲批,距離2011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明確提出用1至2年時間基本形成以大型企業為主導的稀土行業格局,時隔近三年。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由於稀土收儲遲遲未能落實,稀土類股票表現不佳。截至2013年12月31日收盤,包鋼稀土2013年累計下跌了40.10%,廈門鎢業累計下跌了37.81%,廣晟有色則累計下跌了33.57%。而從2013年前三季度的業績看,稀土企業表現也不盡如人意,廣晟有色凈利潤同比下滑了191 .75%,五礦稀土下滑了61.83%,廈門鎢業同比下滑了54.08%,包鋼稀土則下滑了21.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177

不良資產市場迎新軍 五家省級“壞賬銀行”獲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620

醞釀已久的地方AMC平臺試點終於出爐,五省市獲得首批牌照。 彭博新聞社援引三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銀監會批準包括上海在內的五省市設立或授權地方資產管理公司(AMC),從金融機構購買不良貸款。 首批試點省市還包括廣東、浙江、江蘇和安徽。知情人士表示,各銀行、信托、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金融企業,可以向這些地方資產管理公司轉讓不良資產。 在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成立之前,我國金融機構不良資產處置工作只能由長城、信達、華融和東方(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等極少數資產管理公司負責。 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金融機構不良資產風險增大,因此各地迫切需要有專業機構來處置和收購金融不良資產,化解和降低當地金融風險。地方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作為金融業的延伸,可通過有效消化和處置金融不良資產,保障金融業持續、健康發展。 今年第一季度末中國銀行系統的不良貸款總額達到6461億元人民幣(約合1040億美元),這一數字在去年年底為5921億元人民幣。不良貸款率已經升至1.04%,創3年以來新高。 早在此次銀監會批準試點之前,各地就早已經躍躍欲試,積極籌備省級AMC平臺。江蘇版AMC去年就已經成立,全稱為江蘇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50億元;浙江版AMC全稱浙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億元,且正準備將浙江國貿集團金信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整體註入,後續計劃引進戰投。 與江蘇、浙江兩省不同的是,上海並沒有新設專門的AMC公司,而是由一家成立了十幾年的老牌資產管理公司——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接牌。公司官方網站信息顯示,上海國資經營公司是1999年10月成立的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2007年重組成為上海國際集團全資子公司,註冊資本50億元人民幣,總資產超過200億元人民幣。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唯一的有民營資本參與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據安徽省金融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安徽省第一家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名稱已經確定,即安徽國厚資產管理公司。該公司註冊地在安徽省蕪湖市,註冊資金為人民幣10億元。 為了規範地方AMC平臺,去年12月初,銀監會就發布了地方版AMC(資產管理公司)資質認可條件的文件(45號文),確定了地方版AMC的準入門檻。 銀監會在文件中規定,新成立的地方版AMC需具備三項審慎性條件: 首先,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0億元人民幣,且為實繳資本;第二,有具備任職專業知識和業務工作經驗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適宜於從事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批量收購、處置業務的專業團隊;第三,有健全的公司治理、完善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制度。 45號文也明確指出,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入股地方資產管理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70

對二代測序產品獲批事件的不同觀點9 小時前 任魯風/科學網博客 Pune的碎片哥

來源: http://xueqiu.com/2915442382/30234860

對二代測序產品獲批事件的不同觀點9 小時前 任魯風/科學網博客

導讀:中國的醫療市場堪比全球巨無霸,國外廠商從來都是垂涎欲滴的表情。受限於法律法規的約束,此前還只能靦腆的過來咬一口,現在面對基因測序臨床應用產業的爆發式發展,終於耐不住要亮出獠牙了。如果沒有正確的導向和扶持政策,我國未來個體化醫療這個萬億級市場將成為老外的活期存折。

引言

7月10日,《中國科學院》記者向我采訪有關CFDA批準二代測序產品上市的看法,我第一句話就是,我說的你們敢發表不?所幸,對我的采訪文章發表在《中國科學院》今天的第八版,題為“引狼入室還是自主創新——對二代基因測序產品獲批的冷思考”,網頁鏈接為: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4/7/289497.shtm 

這次采訪,記者希望我能寫一篇文章,我“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寫作風格估計不為人所喜,只能貼在這里拋磚引玉了。閑言少敘,言歸正傳。

正文

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不要成為資本的傀儡

——對二代測序產品獲批事件的不同觀點

任魯風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DNA序列測定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2014年7月2日,CFDA(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發布公告,“第二代基因測序診斷產品批準上市”,一時間業界轟動,新聞報道橫飛,儼然成為基因測序領域里程碑性質的大事件。本人在這個圈子廝混些許年頭,面對這一為眾多媒體推崇的重大進展,在北京高溫橙色預警的時節,背生陣陣寒意。到底是劃時代意義還是鬧劇收場,十多年前瘋狂的基因檢測產業潰敗的教訓讓人不寒而栗。

關註這一行業的人士相信不會陌生,此次華大獲批的4個產品,說穿了就是華大去年3月收購CG公司(Complete Genomics)所獲得的測序系統,以及LifeTech公司(Life Technologies,現被Thermo Fisher收購)的Ion Proton系統(也有說法是Ion Torrent系統,但從唐篩測序技術上看,Ion Torrent即使采用318芯片,其最大500萬條讀出序列的通量也遠遠不夠用,國外在唐篩方面的應用一般需要測到3000萬條序列),搖身一變成為了BGISEQ-1000和BGISEQ-100兩款儀器,至於試劑盒,則是這兩款機型的配套基礎測序試劑。從CFDA數據庫信息顯示,這兩款儀器在武漢生產,試劑則是在深圳生產。對此,本人的直接反應就是,困惑和疑問。

本人有幸去年底在深圳瞻仰過華大的CG系統,當時僅有的4臺設備,半年時間就完成了醫療器械註冊流程所需的標準體系建立、產品檢驗、臨床試驗和審批程序,當真如公告中所言,“在相關產品註冊工作中精心組織、加強協作、嚴格審評,在確保產品安全、有效前提下,保證了工作的進度”,可謂前所未有的效率。

LifeTech的Ion Proton系統2012年9月宣布上市,就開始在美國FDA申請註冊,至今未果,華大在去年10月份購入一批,應該還不是如CG一般買斷技術,結果同樣8個月的時間就拿到了註冊證書,老美是不是該自慚形穢一下,而且,這個證書是不是應該給LifeTech共享一下,畢竟是人家的技術,人家的設備,連芯片耗品也是人家的。

另一件有意思的事,此次發證的兩個試劑盒產品,根據CFDA數據庫信息,產品性能結構及組成一項,即便都是羅列了測序前建庫的試劑,壓根沒有測序反應的試劑組分,特別是對於Ion Proton系統最為關鍵的半導體測序芯片也沒有提及。我們不得不當一次好奇寶寶,“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T21、T18、T13)檢測試劑盒”難道不應該是建庫加測序嗎?Ion Proton I芯片是不是也能在“深圳市鹽田區北山工業區11棟六樓西側、綜合樓九樓(901-905室)”(CFDA公布的試劑盒生產場所)國產了?亦或是註冊審評過程中的專家們,啥叫建庫啥叫測序,傻傻分不清楚?

為什麽這麽急於拿證,不惜落人口實,實際上關註一下近半年來基因測序產業風潮就能有所了解。今年2月,衛計委和CFDA聯合叫停基因測序臨床應用,主要影響的就是此前風風火火的基於二代測序技術的產前唐氏綜合征篩查業務,該行業國內幾大機構經歷寒冬,華大上市受阻,貝瑞和康上市受阻,安諾優達投資信心動搖,諾禾致源進軍產前診斷急剎車。再看如今,六月份華大放出消息,搞定20億融資,隨即針對這一應用的產品註冊獲批。不難看出,並非水到渠成,而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不能按時拿下註冊,資本市場上將輸幹玩凈。註冊中的效率和變通是否與之有關我們不能妄下結論,但是所謂的科技創新、產業健康發展已經成為資本運營手中的玩物。

從另外一個角度出發,中國的醫療市場堪比全球巨無霸,國外廠商從來都是垂涎欲滴的表情。受限於法律法規的約束,此前還只能靦腆的過來咬一口,現在面對基因測序臨床應用產業的爆發式發展,終於耐不住要亮出獠牙了。LifeTech與達安基因和華大或明或暗的合作,Illumina和貝瑞和康的技術“國產化”轉移,都將實行對中國市場的圍剿。雖然國內在這一領域的技術水平還不足以與國外大鱷PK,但終歸已經取得了具有顯示度的進展,假以時日必將承載中國基因測序產業的希望。國家在這一領域的投入匱乏(十二五以來,針對測序技術研發的國家級科研項目支出不足2000萬元,美國平均每年投入超過2000萬美元,已連續資助10年),國內企業貪圖一時之快、一己之利引狼入室,我們永遠改變不了給老外打工的身份,更不要談什麽科技創新和自主產業發展之類了。如果沒有正確的導向和扶持政策,我國未來個體化醫療這個萬億級市場將成為老外的活期存折。

言盡於此,謹以此文給有識之士和弄潮驕子消暑降溫。

2014年7月11日淩晨

後記

其實,我和華大沒有任何新仇舊恨可言,相反,我還相當推崇華大在基因組科學領域做出的貢獻,在我為數不多的授課中都對華大的成就做出過客觀的評價。雖然我能理解作為企業所不得不承擔的壓力,但是任何淩駕於國家民族責任、行業健康發展規律和政策法律法規之上的行為,只為滿足一己之利一時之快,終將為人所唾棄。雖知此舉會在圈中得罪些許大佬,慶幸的是,我好歹還留有一絲血性和一點狼性。

2014年7月13日,我以公民身份正式向CFDA提出政務公開申請,申請內容如下:

所需信息的內容描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辦法》,本人因工作和研究需要,向貴局申請對以下信息公開。

一、“國食藥監械(準)字2014第3401126號”、“國食藥監械(準)字2014第3401127號”、“國食藥監械(準)字2014第3401128號”、“國食藥監械(準)字2014第3401129號”四項醫療器械產品註冊工作的相關資料,具體包括:

1、申請註冊時間;

2、申請註冊提交的資料目錄;

3、出具產品檢驗報告的醫療器械檢驗機構名稱,檢驗報告出具時間和報告結論;

4、完成產品臨床試驗並出具臨床試驗報告的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機構名稱、資質證書,以及在所在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證明;

5、產品說明書;

6、向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提交審評意見的技術審評機構名稱,審評意見出具時間和結論;

7、註冊並發放的醫療器械註冊證。

二、“YZB/國4121-2014”、“YZB/國4131-2014”、“YZB/國4132-2014”、“YZB/國4095-2014”四項產品標準的相關資料,具體包括:

1、標準提交審批和通過審批時間;

2、標準通過審批證明。

三、“武漢華大基因生物醫學工程有限公司”、“華大基因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兩個醫療器械生產單位的相關資料,具體包括:

1、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

四、貴局組織研制完成的基因測序診斷產品相關國家參考品的可公開的有關資料。

所需信息的用途:

本人多年來從事基因測序技術、設備、應用和市場方面研究開發工作。貴局於2014年6月30日批準“國食藥監械(準)字2014第3401126號”、“國食藥監械(準)字2014第3401127號”、“國食藥監械(準)字2014第3401128號”、“國食藥監械(準)字2014第3401129號”等四項醫療器械產品註冊,因該四項產品均涉及基因測序技術應用,從技術發展和技術應用角度出發,本人認為有必要了解相關產品在國內醫療器械註冊和生產監督管理層面的政策導向,以及相關工作所適用的法律法規,以指導本人在此領域工作中完善認識,並通過法律法規認可的途徑開展後續相關工作。懇請批準。

時至發布此帖為止,尚未收到CFDA的任何回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074

“菲律賓版”原礦出口禁令在眾院獲批 倫鎳躥漲至兩個月高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64

Goro_mainimg

9月8日,路透社報道稱,菲律賓國會眾議院批準一項禁止未經加工礦石出口的議案,這是兩個旨在提升該國礦石資源價值的議案之一。

上述議案令市場擔心菲律賓可能禁止出口鎳礦石,之前印尼已有類似舉措。當時,印尼原礦出口禁令引發國際鎳價持續飆漲。

不過,眾議院此次批準於研究階段。該議案還將進入正式討論和通過階段,但該階段尚無時間表,7月引入此類提案的國會議員Erlpe John Amante辦公室成員Ronald Madrigal如此表示。 

對於中國來說,該項議案可能令進口菲律賓紅土鎳礦難度大幅提升。上海有色網援引海關數據稱,菲律賓鎳礦砂占中國鎳礦進口總量的90%以上。因印尼原礦出口禁令阻礙印尼礦源進入中國。

路透社援引經紀商Triland觀點稱:

鎳價攀升皆因對未來(供給)影響的擔憂,而不是因為目前市場供應充裕的狀況。但消費者現在不得不再度追漲。

周一,期鎳觸及兩個月高位,因擔心菲律賓可能限制供應。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個月期鎳盤中觸及兩個月高位19940美元,收報19930美元,漲幅1.9%。三個月期錫收低0.5%,報每噸21350美元。

自上周菲律賓可能禁止出口礦石的消息發布後,LME三個月期鎳漲幅已超7%。 

另一個內容相似的議案8月由印尼總統阿基諾三世的表兄弟、參議員Paolo Benigno Aquino提出,他建議禁止未經加工的原礦出口。

與印尼相似,菲律賓也擁有儲量巨大的金屬礦物資源,是全球第五大礦產儲量豐富的國家。菲律賓和印尼是全球最大的紅土鎳礦和錫礦供應國。

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此前表示,該議案是否獲得支持、及何時開始實施仍存較大不確定性。與印尼相同的是,菲律賓電力、運輸等基礎設施不足都是影響冶煉廠建設的重要因素;此外,印尼和菲律賓去年占全球鎳礦出口份額的18%、9%,但菲律賓鎳礦品位普遍低於印尼。因此,盡管消息面已造成鎳價上揚,但該行認為菲律賓版原礦出口禁令的影響可能不及年初印尼的禁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13

中國加大基建投資務求穩增長 半月內2500億元項目密集獲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67

本月22日,在中國三季度GDP發布次日,國家發改委批複同意總投資1500億元的八大基建項目,一周前發改委剛批複投資900多億元的三大鐵路項目。面臨經濟下行和達到年度經濟目標的壓力,中國政府半個月內密集批準合約2500億元的基建項目,明確釋放了穩增長的信號。

發改委公布,22日批複總投資額1445.16億元的黔江至張家界至常德、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鄭州至萬州三條鐵路項目、總投資額54.9億元的新建吉林省松原民用機場、青海省果洛民用機場、內蒙古紮蘭屯機場、雲南省瀾滄民用機場、貴州省仁懷民用機場五家機場可行性研報。

一位官方人士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強調上述項目大部分屬於計劃項目,且下半年是基建投資旺季,但也並未否認這些項目的穩增長效應。

中信證券點評基建項目密集獲批認為,通過加大結構領域的基建投資穩增長的政策路徑已經非常明確,項目資金可能多元化募集;四季度經濟不會一路向下,預計平穩運行在7.4%左右。

中信預計,四季度基建投資有望從目前21%的水平回升至25%左右,有效對沖地產投資下滑的負面影響。四季度投資將回升至17%左右,使得經濟平穩運行在7.4%左右。

本月21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第三季度中國GDP增速回落至7.3%,創2009年第一季度以來新低。盡管高層和政府官員一再強調該數據屬於合理期間,但面對全年7.5%的GDP增長任務,第四季度壓力十分大。

近日,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針對投資下滑的情況,國家發改委正加大有效投資,將陸續推出一些重大項目。

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認為,近期政策對房地產銷量和未來房地產投資的效果還不明朗,雖然房地產投資下降的負面影響還難以完全對沖,但更為積極地推動已有明確規劃和資金配套安排的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對穩定短期經濟增長和就業狀況會有幫助。

GDP,房地產,信貸,房產泡沫,中國

FAI,固定資產投資,基建投資,穩增長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1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