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創業激情+充裕資金+豐富人脈=硅谷成功因子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5/1715961.html
月中旬Facebook即將上市,其估值達到了創紀錄的1000億美元。IPO之後必將造就新的一大批年輕的百萬富翁。紐約時報應景發表了一篇文章,談到了一些Facebook前員工的故事。從這些故事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了硅谷生生不息的秘密:一家成功的公司的員工在股權變現之後往往都會開始去締造新的傳奇。創業的激情+充裕的資金+豐富的人脈就是硅谷的成功因子。

幾個年輕人都走了,但絕對不是退隱江湖。有了可觀的股權,加上寶貴的人脈,他們都離開了Facebook。要麼是創建自己的公司,要麼資助自己的朋友。

隨著Facebook本月中旬IPO日子的臨近,也許會有更多的人會加入到他們的隊伍當中來,這批人有可能會成為Facebook的一筆永恆的遺產—他們也許會成為尋找建立或投資下一個Facebook的新一代技術大亨。

硅谷的歷史一直就是偉大公司孕育出新一代偉大公司的歷史,最好的公司往往會成為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者的中轉站,那些在一家公司學會了東西的人往往會繼續創辦自己的新公司。

這就是硅谷的故事,從蘋果到網景,從PayPal到Facebook,莫不如此。每一次技術公司的公開發售都會造就一批新的技術大亨,他們腰包鼓鼓等著投資。但這一次是令人瞠目結舌的1000億美元估值,其所造就的兄弟會將遠比以往的大亨更加富裕。

這個兄弟會的成員大多是理解社交網絡價值的年輕人,而且主要是白人和亞裔。他們是有錢人。有些Facebook早期的主管已經出售了自己在私募市場的股份,把幾百萬美元放進了自己的腰包。

紐約時報以Cohler為例說明硅谷的這種循環模式。

Cohler在耶魯勉強呆了兩年之後,在一次聚會上遇到了PayPal(稍早一輪的週期)的前高管Reid Hoffman,兩人一拍即合,前者成為了後者的門徒,輔助後者進行創業投資,並跟著他來到了新的初創企業LinkedIn。然後Cohler再來到了Hoffman等PayPal前高管資助的新企業Facebook,在那裡他的職責是竭盡所能招聘最好的人才,他從2005年開始一直呆到2008年。

然後Cohler離開了Facebook,當起了風險投資家。對於他在Facebook的老朋友來說,他的作用很大。

Cohler 的風投機構投資了幾家Facebook的畢業生建立的初創公司,比方說由Facebook早期員工D'Angelo和CharlieCheever創辦的在線問答網站Quora,以及由Facebook聯合創始人Dustin Moskovitz建立的工作管理軟件提供商Asana,還有Facebook前駐巴西辦事處負責人Julio Vasconcellos創建的巴西電子商務網站Peixe Urbano。

Cohler本人則對照片分享應用Path進行了投資,這款應用同樣是由Facebook的前僱員Dave Morin創立的。而且他還對Instagram做了投資。Instagram現在已經被Facebook以驚人的10億美元收購,相信Cohler也是賺得盆滿缽盈。當然,很難講這些Facebook人創辦的公司能不能持續下去,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現在硅谷的錢太多了,多到初創企業無需盈利就可以壯大自己。

另一個例子是Sanghvi,她是Facebook的前20名員工之一,她的丈夫Aditya Agarwal也是Facebook的。這對夫妻跟另一名Facebook的工程師在2010年創建了一家技術基礎設施公司Cove,最近被云存儲供應商Dropbox收購。Dropbox的創始人也是Sanghvi通過社交認識的。

Facebook的社交網絡對於這些Facebook前僱員們來說至關重要。Sanghvi也對自己朋友Morin的Path進行了投資。

Sanghvi稱這樣的關係網極其有用,不僅可以獲得有形的資金和人才支持,也可以在感情上扶持。有這樣一幫朋友是非常重要的。

資深的投資人Bill Tai說,硅谷的社會結構就像一張高度重疊的蜘蛛網,人人都是相互聯繫的。他預計Facebook的IPO會影響到整個硅谷。

Cohler 編織關係網的技巧就很熟練。2007年,在為Facebook蒐羅人才的時候,他跑到Google的自助餐廳跟自己認得的一位Google員工—年輕的斯坦福博士Benjamin Ling共進午餐,一頓飯過後他已經說服對方投奔Facebook,後者在Faceboo幹了兩年,然後又回到Google幹了幾年,接著就憑藉著手上的數百萬美元和人脈搖身一變成了天使投資人,開始資助小型的初創企業。

許多創業者因為要麼在Google要麼在 Facebook認得他而接近他。對於每個自己喜歡的初創企業,他都會投2.5萬到25萬美元不等,而且他還喜歡跟朋友一起加入到項目中。Ling說自己最有價值的貢獻往往不是錢,而是幫助朋友招聘到他們垂涎的工程師。這正是他為自己朋友D'Angelo在Quora干的事情。

Ling現在是社交網絡Badoo的首席運營官,他把硅谷比作是更為傳統一點的社會中的部落。「大家都互相幫助,從招聘、融資到業務拓展,不一而足。」

硅谷的社交網絡家系裡面最出名的要數一個被稱為PayPal幫(PayPal Mafia)的小圈子。這個小圈子的成員包括PayPal的創始人之一,Peter Thiel,還有Facebook最早的投資人之一Hoffman。另一位聯合創始人Elon Musk後來則跑去造高端電動汽車Tesla了。

另外兩個成員是Russell Simmons和Jeremy Stoppelman,他們於2004年創辦了消費者口碑網站Yelp,Benchmark(Cohler是合夥人)也對該網站提供了部分資金支持。投桃報李,Yelp今年上市,現在市值已達12億美元。Ling跟Stoppelman也是朋友,他們有時候會一起投資。

要想一窺Facebook上市之後會發生什麼,可以回想一下Google2005年上市的壯觀場景, Google的這群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的股份變現,一夜之間,錢多到這幫傢伙再也不需要工作。

Google 上市的時候,Aydin Senkut36歲。跟自己的父母前往歐洲揮霍了一個月的假期之後,他在加州艾瑟頓買了一所大房子,還有一輛蘭博基尼。但他還有一大筆錢沒花完。因此他開始投資自己朋友的生意。他把自己淨資產的10%左右投到了十多個初創企業上。其中的一個是社交搜索引擎Aardvark,2010年被Google收購。

Senkut認為在IPO之後很多的Facebook前員工都會變成天使投資人,並且很有可能涉獵一些無法立即賺錢的尖端創意,他說:

既然天降橫財,何妨大冒其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22

解密「商業動線」 如何喚起購物達人的消費激情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5/1723273.html
使是購物達人,可能也並不知道每家商場裡都會有一條「生命線」。

不過,對購物達人來說,可能都會有類似的經歷,本來沒有購物計劃,卻因為在商場裡通暢地走了一圈後激發了購物慾望,最終滿載而歸;同樣,有時候興致勃勃地衝進一家商場裡準備「血拼」時,卻遭遇近在咫尺卻總是走不過去的尷尬,以及商場「死角」等,幾番折磨之後,起初的消費熱情已經換做了一腔憋氣,何來購物熱情。

實際上,這都緣於商場內的「生命線」,也即是商場內的「商業動線」,科學的動線設計能引發顧客的消費興趣並最終實施消費行為,但「死角」等動線「致命傷」則會將顧客的消費熱情徹底澆滅。

人性化是第一性

商業動線包括空間設計、道路指引、電梯路線、商場規劃等。很多新開業商場十分注重時尚設計感,因此會製造各種眼花繚亂的商場內景觀設計、藝術感十足而又錯綜複雜的扶梯設計等。

作為上海灘新商場項目的大悅城,坐落於人民廣場附近,其外景觀設計非常吸引人,曾以摩天輪和萬聖節鬼屋造型「誘惑」了不少客人駐足。其商場內的設計也很講究「潮」感,尤其是從3樓直達7樓以及7樓到10樓電影院的巨型跨層扶梯,既時尚又有直達便利性。

然而,不少消費者反映,大悅城時尚有餘但人性化不足,巨型跨層扶梯確有其便利性,但並非所有客人都只需到達3樓、7樓和10樓。而且,其他樓層的每層電梯指示很不明確,這讓顧客在店內有「能看到卻走不到」的感覺。比如要到6樓,似乎要先乘電梯跨層到7樓,隨後步行向下一層,這讓很多顧客「望而卻步」,難以產生消費慾望。

「時尚感也好、傳統式也罷,最重要的是符合人性化設計。在香港,很多商場都同時會有跨層電梯、中庭直達電梯等,但不論如何設計,其一層一層的垂直交通必須明確,保證上下通順,比如香港觀塘的APM商場有56條電梯,但由於其設計很人性化,指向性明確,每層電梯、樓梯以及扶梯設計科學,因此不僅不會讓客人暈頭轉向,更能讓客人隨著動線走遍整個商場。」研究各地商場多年的雅仕鉑(亞洲)有限公司總裁楊詠詩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除了過分追求時尚造成動線不人性化之外,建築硬傷也是一大「殺手」。記者走訪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口的百聯世貿商城時發現,其分為兩棟樓,但樓與樓之間卻不貫通,需走出一棟樓才可進入另一棟樓,其中一棟樓的扶梯還難以到達樓上一家餐廳,這個缺乏人性化的建築硬傷導致不少顧客曾經從第一棟樓到達隔壁另一棟樓的樓上餐廳足足花了半個小時。

規避「死角」

走進上海淮海路商圈內的無限度廣場,其中庭式的方形商場設計非常規整,但隨著自動扶梯上層後,會發現二層有個「死角」,「死角」處還開著一家箱包店,由於只有「華山一條路」,走進死角後還要原路返回,無法繞出來,所以「死角」處的箱包店鮮少有人問津。

「商場設計一定要尊重顧客的感受,顧客只對易見的商舖會產生要到達的想法,只有設計上真正易達的商舖才能真正吸引人流。所以死角是一大致命傷,動線一定要活,讓客人進得去又繞得出來,假如只進難出,就會讓客人止步了。」楊詠詩指出。

有些商場其實未必有「死角」,但由於其在設計時的規劃問題或建築結構等因素,造成實際上能走出來的道路看似是「死胡同」,比如大悅城背後商舖的設計很不通透,雖然記者走訪後發現其背後商舖可以環繞通行,但由於視覺上給人「單行道」的不通暢感,故而很多顧客走到那些商舖區時便轉身折返了。

「說到底就是動線設計一定要注意通透度,假如看不到回路或有阻隔感,則客人就不會走向不通透區域了。除了硬件規劃設計,在後期裝修方面也有很多通透度學問。太平洋百貨曾經在商場中央做過看似美觀的牆體,但牆體對視覺有阻隔,妨礙商場動線通透度,所以後來我們拆除了牆體阻隔,對於在商場中島區域的商舖櫃檯,我們規定其廣告牌高度至多為1.5米~1.75米,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正常身高的顧客能一眼看到所有的商舖櫃檯,誘發顧客的消費興趣。」太平洋百貨市場部負責人朱黎敏坦言。

記者走訪數家商場發現,橢圓形或方形的中庭式動線商場配以垂直和交叉扶梯,是最具有通透性的,因為橢圓形或方形的中庭式設計在視覺上沒有阻隔,一眼可從頭看到尾。來福士、上海廣場、香港廣場、中信泰富、恆隆廣場、大上海時代廣場等都屬於上述通透度較好的中庭式動線商場,而且,實際上這些商場的人流的確較多。

明確的指引

坐落於徐家匯路的日月光商場整體是一個環形設計,因此客人在商場內會循環走動。「走了一大圈,怎麼感覺又回到了起點?到底哪裡是下樓的電梯呢?出口的門在哪裡啊?」記者走訪日月光時,一位逛店的女士迎面而來並嘟噥著。

不光是這位女士有這樣的感覺,記者隨機採訪了約20名客人,大多數人都有類似感覺——商場很大,循環著走了又走,不知道出口和通行電梯的方位。此外,商場內幾乎沒有一張能讓客人稍作休息的椅子,所以客人只能馬不停蹄但又漫無目的地亂走,由於如此一來耗費大量體力,所以不少顧客失去了購物的興趣。

「會有客人在洗手間邊上問工作人員洗手間在哪裡,除了客人自己沒有仔細看提示之外,也說明該商場的指引還有可改進之處。其實樓層和出口的指引也是一樣,懸空牌和地貼等標識等於是動線的輔助,這些指引都會對客流產生引導和推動人流向商舖移動的作用,只有進入商舖,才能激發消費可能。同時,商場也要顧及客人的休息需求,適當安排座位或休息室,有了足夠的體力,客人才會光顧更多商舖。」朱黎敏指出。

「此外,商場還應該反過來考慮顧客的購買指引需求,比如很多商場會把交叉扶梯設計成單面上下交錯,讓顧客到上一樓或下一樓時必須逛過至少半個商場平面才能上樓或下樓,商場的這種動線設計理念是希望讓客人有更多機會進入店舖購物,但對於一部分購物指向很明確的客人來說並不科學,他們是直奔某個店舖而去的,因此即便商場做了如上設計,這類客人也不會購買。所以不如做成能連續上和連續下的交叉扶梯設計,讓有意向逛全店的客人自由選擇,而只對某個商舖感興趣的客人能直達店內。這也是由交通動線直接指引的良好效果。」時富金融消費類分析師廉波如是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04

日企遭遇寒流 中企「激情」營銷

http://www.infzm.com/content/81143

日本「購島」使中日關係迅速惡化,一直保持熱度的商業領域也未能倖免。在華日企紛紛關門停業,一些中國企業則以「愛國」的名義營銷。更有人提出,要對日本發動經濟制裁。但在全球經濟互相依存的今天,這注定是一場雙輸的經濟戰。

從北到南,在華日企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嚴重危機——日本「國有化」釣魚島事件在中國所引發的抗議,目前一度導致了一些對日企及相關企業的衝擊事件。

9月15日,在「重災區」青島,江山中路的汽車街上,四家日系品牌汽車的4S店都被損毀。其中廣汽豐田瑞鉑4S店和廣汽本田瑞馳4S店被燒燬。

瑞鉑一位人士無奈地對南方週末記者說,由於事發突然,「暫時還在統計損失,如何賠付、重建還不得而知」。

到了9月17、18日,根據多家媒體的綜合統計,佳能、松下、獅王、索尼、本田、日產、豐田、馬自達等大批日資企業,已先後要求青島、蘇州、珠海等地的工廠「放假」。這些工廠,幾乎每家都有數千乃至幾萬僱員。

2012年9月18日,南方週末記者嘗試撥打上述多家工廠的電話,大多已無人應答。

難熬的日企

在北京,優衣庫、7-11、JUSCO、華堂商場等日資零售企業的多家門店,這幾天都以檢修、下水道改造、系統改造等理由暫時關閉。

優衣庫在北京三里屯的一家旗艦店,其外立面上的logo已被遮擋。9月18日,經過這裡的路人看到,這家關閉的門店還是由警衛人員看護著。

距北京優衣庫三里屯店不遠處,一個來自東京的高端美發店,因為覺得「離優衣庫太近」,這幾天過得提心吊膽。儘管已經在門上貼了五星紅旗,但「遊行隊伍經過時,總監還是讓趕緊鎖門」。9月18日傍晚,這家店的一名員工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日籍老闆和總監這兩天還專門學了兩句漢語——「我是中國人」和「我是韓國人」。

而吉野家、久光百貨等銷售日式餐飲、日本品牌服裝的企業,則紛紛以告示等方式,強調自己是「港資企業」。北京的其他日企此時也都加緊了防範。

愛普生員工王莎(化名)和她的同事們,還在照常工作。「日本同事也沒撤出,只是他們住的公寓鄰近日本大使館,這些天出行稍微有些憂心。」她說。

此前,愛普生「鄰居」佳能宣佈,其在蘇州、珠海和中山的工廠,全員停工休假兩天。「看到這條新聞後,領導一合計,也決定讓公司除北京、上海外的分支機構,9月18日全部放假休息。」王莎說。

雖不放假,王莎和同事們的日常工作還是受到了影響。一些對外業務的實施,都暫時擱置。「領導說,這些事情要等事態徹底平息之後才會恢復,估計至少要等到10月。」王莎稱。

根據《北京晨報》報導,索尼等日資品牌,也都暫停了中國區的市場活動等業務。

9月17日下午,在一千多公里外的上海,一家日資輪胎企業緊急召集員工開會,來自日本的中國區最高領導要求大家「團結一致、共渡難關」。這家公司的董事長秘書張零(化名)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公司在蘇州和杭州的工廠目前已暫時關閉,「日本同事更緊張一些,他們不斷刷新聞、討論局勢」。

南方也同樣不太平。東莞、珠海和深圳等地日資企業工廠聚集的城市,很多工人也參與了遊行,除了「愛國」,他們還藉機表達了對僱主嚴苛管理和薪酬的不滿。

中山住電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一名班長王樹增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上週末工友們把工廠裡的日本國旗扯了下來,9月17日開始罷工,隨後公司宣佈放假。

東莞給夏普生產手機屏幕的鑫達電子廠沒有停工,只是這兩天,工廠路口的警察和城管多了起來。工人王輝發現,接送日籍管理人員的專車這兩天已經不在了。

9月17日,這家工廠向工人們宣佈是「香港獨資」企業,還特意升了紫荊花旗,但王輝和工友們深信,「日本老闆才是大股東」。

「愛國」的生意

保釣風波,對日企來說是一場寒流,但一些中國企業卻主動出擊。

9月18日一早,很多網友發現,打開百度首頁,一幅五星紅旗插在小島上的圖片,出現在百度logo的中間,畫面上那個綠色的小島指的是什麼不言而喻。

點擊這幅圖片,你會打開一個百度專門製作的保釣頁面。在「釣魚島,中國的!」六個醒目大字和五星紅旗下方,設置了一個互動遊戲:只要點一下「倡導理性愛國」的按鈕,頁面就會告訴你,已經幫你插了一面國旗在虛擬的「釣魚島」上。這個活動持續了一整天,網友在這裡插了上百萬面國旗。

這個頁面上,搜索、地圖、新聞、百科和問答幾個欄目,百度這幾大拳頭產品得到了一次充分展示。百度的活動負責人表示,「在確定活動形式時,我們考慮到必須與百度自身的產品特性有著天然的結合。」

樂淘網這家鞋類電商網站也發起了一個截至9月18日24點的「轉發即為保釣捐款」的活動,後因反應熱烈,公司決定延長到9月19日。

樂淘網副總裁陳虎稱,公司此前已向「世界華人保釣聯盟」捐贈了10萬元,在此基礎上,再發起一個持續兩日的微博轉發活動,網友每轉一次「理性愛國、在線保釣」的活動微博,公司再多捐一角錢,同時邁威鞋款每銷售一雙,則捐出10元錢,捐款將被用於購買保釣船。

不到兩天時間裡,活動微博得到了一萬多次的轉發量。

樂淘網旗下有多個男女鞋類品牌,這次的「保釣活動」,特意選擇了以商務男鞋為主、「品牌調性相符」的邁威。這個才推出4個月的新品牌在轉發中不斷為人所知,南方週末記者看到,一些網友一邊轉一邊問「這是個什麼品牌」。

噹噹網在9月18日凌晨就更換了官方微博的頭像,用了五星紅旗為背景,寫上「當當愛國人」五個字的圖片,並呼籲網友一起換上愛國頭像——噹噹網CEO李國慶率先給自己的微博換上了。

四天前,噹噹網準備了100萬面國旗,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陸續隨包裹贈送給購書者,並通過微博、短信等渠道發動大家收到後掛出來,再拍照上傳。

這個五光十色的秀場,自然少不了剛在《紐約時報》刊登過保釣廣告的陳光標。9月18日中午,他發了一條微博,表示只要被砸車主是他的粉絲,就無條件為其更換汽車。這條微博半天被轉發了近十萬次。他在微博上解釋說,自己的目的是傳播「理性愛國」。

浙江一個名為歐派的建材品牌,則選擇了一種劍走偏鋒的表達方式。他們發了條噱頭十足的新聞稿,宣佈授權其福建經銷商在釣魚島開展業務。

「十一本來就是建材行業的宣傳促銷階段,因為釣魚島的事情爆發,我們就補了這麼一條新聞稿。」歐派國內營銷副總周俊表示,這個構想,是延續了之前公司要在三沙設立專賣店的計劃,儘管他們考察後發現,三沙除了政府大樓幾乎沒有鋼筋水泥的建築,建材產品運過去也很困難。

「日本可以買賣釣魚島,我們為什麼不能納入銷售網絡?」周俊覺得,這個做法是彰顯中國在島上有商業活動的一個方式。

這些天,不少歐派的專賣店都打出了保釣標語。周俊說,這是經銷商自行安排的宣傳活動,公司不參與,但會在微博上通過轉發互動支持。除此之外,歐派還設計了一款愛國T恤,供經銷商印製用於促銷派發。

周俊強調說,這時候大家都在表明立場,我們不應置身事外。

歐派T恤上印的「中國的釣魚島,世界的歐派木業」,突然間成了一個通用的廣告句式,只需要把「歐派木業」替換成自己的品牌名即可。這幾天,聯想、江淮汽車等各種國內品牌企業的經銷商宣傳標語裡就頻頻套用這一句式。

國產品牌汽車更是借助愛國情緒大打促銷牌,如「已訂日系車客戶換車送禮包」、「讓中國人開新帕薩特去插旗特批降價萬元」、「抵制日貨奇瑞愛國版直降萬元」等說辭,隨即出現在各地汽車經銷商的宣傳文案裡。

南方週末記者諮詢了一汽大眾、江淮汽車、奇瑞汽車等廠商公關部門,對方均稱這是經銷商的「抓熱點」行為,但很多人也表示支持這種愛國行為。

但這種促銷效果卻並不理想,多家國產品牌4S店均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看的人多買的不多」、「客人還是更認可國外品牌」、「和平常的促銷沒什麼不同,只是換個說法」。

而在一些規模更小的餐飲、休閒娛樂和淘寶店舖,眼下最為流行的促銷方式則更加簡單乾脆——進門喊一聲(或下單時寫一句)「釣魚島是中國的」就打折。

打不起的經濟戰

誰也不知道這種混亂局勢會持續多久,又是否會使中日之間的經濟戰升級。這種不確定性帶來的恐慌,最直接地反映在股市上。

9月18日,中國和日本股市雙雙報跌。A股市場上,軍工類股票上漲,有日資背景或對日業務的企業股票則慘遭拋售。在日本,上述多家在華停工停業的企業,同樣也是股價大跌。

在中國,關於是否發動對日經濟戰、經濟制裁等觀點也正在進行激烈爭論。

9月17日,《人民日報》刊文稱,雖然用經濟手段來反制日本是一個雙刃劍,但如果日本在領土主權爭議上繼續挑釁的話,那麼中方必將迎戰,那屆時日本的製造業、金融業還有特定對中國出口的產品都可以成為目標,日本的經濟恐將倒退20年。

不過,如何使用這把雙刃劍,則需要理性考量。

現今,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夥伴,而日本也是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2011年,中日雙邊貿易總值逾3400億美元,這個數字在過去十年內翻了三番。同時,日本還是中國引用外資的第三大來源國,累計投資額達八百多億美元。

「對誰殺傷力更大,要看制裁政策的具體內容,但不管實行哪一種,都不可避免地會傷到自己。」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季風強調。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郭定平說,如果經濟制裁的打擊面太大,一個可以預見的情況是日本在華企業的大量停產,中國大量員工可能面臨失業,中國直接從事和日本相關工作的就業人口就有幾千萬,這還不包括更大範圍的間接相關就業人口。而對中國來說,確保就業、維持社會穩定同樣也是當務之急,因此,對日經濟制裁如果處理不當,對中國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均有一定的影響。

而對日本來說,中國是其最重要的出口國。如果這個大市場出現問題,對深陷於增長低谷中的日本經濟,也是個雪上加霜的壞消息。

看起來,在全球化已如此深入,全球經濟互相依存的今天,經濟戰注定是打不起的雙輸之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772

傅盛:創業不能只靠激情 要注意方法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2/2374608.html

2012年12月27日,由騰訊開放平台舉辦的首屆「開放平台應用創新大賽」總決賽盛大開幕。此次大賽,旨在鼓勵互聯網行業創新,扶持中小開發者。大賽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應用,為互聯網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本次大賽創業導師、金山網絡CEO傅盛在會上發表演講表示,在很多的創業環境中從不強調方法論,只強調激情本身就是錯誤的,創業者要用方法論來武裝自己,才有可能降低創業中可能出現的失敗。

傅盛稱,創業的方法論分為兩點。第一,並非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到,但是我見了這麼多的創業,我認為積累是非常重要的;第二,當你有想法的時候,變成一個最小化的產品模型,進行實驗。

以下為傅盛現場演講文字實錄:

傅盛:創業一樣每一步都會有以外。今天的很榮幸跟大家分享什麼是創業,其實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也是非常、非常難的話題,我想了很久,我大概根據我的經驗做了一點總結,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

什麼是創業呢?我記得我第一次見到雷總的時候他就問我這個問題,他就問我為什麼要創業,什麼才是創業?其實我當時是因為一個我沒有意料到的原因離開了原來的公司,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我想我不知道,但是我覺得我可以大概揣摩一下什麼是創業。

因為我曾經做過一個項目,我們4個人一起在一張乒乓球檯旁邊開始自己的內部創業,從那時候開始我做的這款產品從用戶量從幾千、幾萬到上億,在這個過程中我每天晚上都反思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我每天都在想如何能讓用戶知道我的產品,我每天都在看用戶的反饋,正是因為這樣的一種工作方式,使得我曾經有過那樣的曾經。所以我當時跟雷總說,如果我要找一個小隊伍,沒有錢我們就找一個非常小的點開始做,我相信只要做起來就會有機會。

雷總說見過很多創業想拉投資的人,你是沒創業的人但是對創業的闡述比較到位。有一次我跟一個朋友說我特別累,他說其實幹什麼都累,你有沒有想過創業是什麼?創業更多是心態和創造,是你對這件事情的執著和追求,他說你別看我在百度已經是高管了,但是我仍把這看作是創業,因為我也需要用我的能力把這件事情做到足夠的高度。

反思,今天的騰訊開放平台雖然為很多開發者提供了億萬用戶的平台,但是它本身也是創業,所以我總結創業應該是一種主動積極的心態,一往無前的心態,他和你所在的環境本身沒有多大的關係,無論你在公司還是自己當所謂的CEO,這種心態是不能缺少的。

僅僅這樣還不夠,我記得剛開始的時候我和夥伴人每天關上辦公室自我檢討、互相檢討,反思我們做錯了什麼,反思我們在融資、招人、方向的選擇上犯過的錯誤,這種自我否定的心態一直伴隨著我們,即便今年我們做金山網絡,我們還在不斷的進行自我否定。

我認為自我否定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你做一件事情總是因為你認為這是正確的才去做,其實反過來看,其實你當時的能力還是比你需要達到的有一個差距,所以每次這樣的自我否定又是一次自己的提升。所以我認為創業者還需要具備自我否定。

除此之外還不夠,我在創業的時候當時在一個郊區,帶著幾個兄弟們發不起工資,我把太太和孩子送回了老家,我自己沒有多少錢的時候內心非常苦悶,我也想起了當時剛做了一款產品就被競爭對手封殺,甚至很多文章攻擊我個人的時候,我有段時間真的非常苦悶。

終於有一天我明白了,創業者必須承受孤獨,因為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你無法跟任何人講,你只有自己消化,反過來你要用自己的積極主動的心態去面對這一切。所以我認為創業是一種心態,一種主動積極自我否定和孤獨的心態。

但是僅僅有這種心態就夠了嗎?我參加騰訊的這次比賽,在前面和很多選手交流,我發現大家一直被一些童話故事矇蔽,就是只要堅持就會成功,只要有理想就可以改變世界,我認為這本質上是錯誤的。

我認為創業一定要有方法,就像你種樹要澆水才能活,這種方法都是一樣的,我覺得我們在很多的創業環境中從不強調方法論,只強調激情本身就是錯誤的,創業者要用方法論來武裝自己,才有可能降低創業中可能出現的失敗。

今天我帶了一本書,我準備送給個人組每個參賽人員一本,叫做《精義創業》,我覺得它是第一本把創業以前被我們描寫為用夢想和堅持、激情和努力就能完成的事情變成了需要用方法才能完成的事情,我推薦所有想要創業的朋友去看看這本書,我簡單總結一下。我認為方法論分為以下幾點。

第一,並非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到,但是我見了這麼多的創業,我認為積累是非常重要的,1萬小時積累,我認為對一個人創業成功有著莫大的作用。我今天能做出一點點成績,我想是因為我以前做了十年的客服端軟件,在我做360軟件之前,我已經做了3年的客戶端軟件的維護工作,之前我已經做了上千款軟件,那時候我甚至最怕的是公司把我裁掉。

每個人都是厚積薄發的過程,沒有人哪個人突然變得與眾不同,也許喬布斯的例子激勵了很多人,但其實他也是經歷了非常多的積累。積累是每個人都不要忽略的,尤其是今天強調激情的時候,我還要積累。這也許是愛好。

第二,當你有想法的時候,變成一個最小化的產品模型,進行實驗。我們從來不強調實驗,但是我要告訴大家,實驗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小方向去驗證,這種驗證用你最小的資源快速驗證,然後用數據化的方式進行分析。要有自增長,要有你的數據分析,這本書上告訴大家應該採取哪些指標,在你的產品中抽取哪些數據來告訴這個產品是不是成功,而不簡單是方向對不對。

當你的產品原形被驗證以後,那麼對創業者最大的挑戰就來自於多快好省,擴大規模,抓住機會,我也見過不少的創業者,他們在前期取得一點成功之後,認為這個公司不錯、能掙錢了、規模很好了,不管是融資還是擴大隊伍,還是在其他方面,都顯得比較保守。

我認為今天是一個紅海競爭的市場,今天是一個激烈競爭的市場,要有規模,要有整個創業者能夠跟著團隊、跟著業務一起成長。我曾經見過一個國內非常著名的社區的創始人,那時候他們的社區非常紅火,每個人都知道,那時候我正好在一家VC幫他們看項目,我就問下一步你準備怎麼辦?我說有多少人?20人。我說你是不是要趕緊擴大規模?抓住這個機會。他說不著急,我不需要擴大。

然後數年過去,這家網站的用戶數出現了很大的下降,我不敢說這兩者一定有聯繫,但我知道最好的機會在他面前的時候,你是不是能不像一個開發者那樣思考,而像一個創業者那樣思考,讓自己全副武裝,讓自己在團隊、資金、渠道、市場上都全面的豐富自己,全面的迎接這樣的挑戰,這才是創業的一個又一個難點之一。

今天關於創業因為時間很短,我能夠分享的就是這些,我希望大家能夠以精義創業來指導自己,用方法論的創業指導自己,讓自己的激情有方法可依,這樣才能真正的使我們的夢想改變全世界,謝謝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037

大眾點評和美團有一腿?!如果大眾點評和美團在一起會有什麼激情?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5716.html

【導讀】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團購公司合併在一起,會不會形成雄霸O2O市場的新一極?如果二者結合,這將是一個1+1>2的選擇,有可能成為中國互聯網上BAT三巨頭之外的另外一極。在此黑馬哥分享這篇商業價值(王偉 and 紀云)的文章,這不僅對彼此都是益處,也將豐富中國互聯網生態。畢竟,在一個健康的商業環境中,每一個產業變革的新歷史階段,都會相應誕生新的巨頭,有時候,是去創造傳奇還是在多年之後一聲嘆息,真的只是在電光火石的一念之間。

找靈感、挖黑馬、評熱點、抄本質-這裡是黑馬通訊社大眾點評網正在成為新的焦點——不是因為即將IPO,而是因為不斷與巨頭傳出緋聞。

10月28日,據深圳觸電電子商務公司創始人龔文祥爆料,「蘇寧在聯合弘毅4.2億美元收購pptv之後,現在正在和大眾點評網談收購,據稱也談的差不多了。」

幾天前的10月24日,有媒體報導稱,從大眾點評投資方紅杉資本得到消息,大眾點評網和百度正進行談判,商談百度以約20億美元價格收購大眾點評網事宜。大眾點評迅速闢謠,而緋聞的另一當事人百度則曖昧地表示「不予置評」。

正在過去的2013年,移動互聯網經歷了一系列的資本整合,第二梯隊企業(新浪微博、高德、UC、91)先後被收歸巨頭麾下,這讓大眾點評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複雜微妙的產業局面中。在這種巨頭紛紛用資本的方式為未來做出佈局的局面下,專注於連接用戶與線下商戶的大眾點評價值凸顯,成為了眾人垂涎的香餑餑。

核心價值

2013年移動互聯網諸多併購與入股事件的背景是巨頭對於移動渠道的爭搶,但客觀來說,大眾點評其實算不上UC或91那樣規模的流量大戶,那麼他被巨頭垂涎的核心價值到底是什麼?

首先是持續10年耕耘在線下商戶端積累的門檻。眾所周知,所謂O2O最難做的就是線下的半圓,產品、支付可以在短時間搭建,但要贏得商戶的信任並在數百萬家商戶中建立口碑和認同則遠非互聯網公司獲取用戶那麼容易。畢竟互聯網的概念可以說得天花亂墜,但到了合作商戶那,需求可能就兩句話:「你是不是真的懂我,跟你合作能給我帶來什麼利益?」

事實上,大眾點評在過去一年圍繞商戶端紮紮實實的做了很多工作,無論是發卡數過千萬的電子會員卡還是近期與部分合作商戶推行的在線預定系統,都在用互聯網的方式幫助商戶做營銷,這種在商戶端的影響力和認同不是短期內能夠輕易被取代的。

大眾點評另一個更核心的價值其實是用戶習慣

互聯網世界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例子,一些看似產品不錯、推廣不差錢的應用最終卻在市場中折戟沉沙,很多時候輸給的對手所擁有的用戶習慣。在智能手機時代,找餐館看大眾點評已經成了很多用戶下意識的習慣,儘管曾經高德地圖也試圖在應用中集成各種商戶的點評信息,希望地圖作為一個統一的入口讓用戶把吃喝玩樂的事在地圖上全解決了,但是無奈用戶很難再養成打開地圖找餐館的習慣。

在線下商戶端的積累和用戶多年形成的點評習慣讓大眾點評擁有和其他流量型公司不同的優勢,並且這些線下優勢幾乎都是BAT(百度、阿里和騰訊)們並不具備的,如果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產業環境,讓大眾點評圍繞線下商戶做深做大,成為對數百萬商戶最具價值的互聯網公司,那麼獨立上市自然是最好的選擇。不過過去一年複雜微妙的產業和資本變局讓大眾點評不得不在這個節點嚴肅思考自己的未來。

大眾點評的尷尬

2013年資本層面的併購整合如同推倒了一個多米諾骨牌,大眾點評雖不直接身處其中,但在一系列資本撞球之後,產業的壓力已經向它迎面撲來。

首先面對的是資本壓力,事實上這也是今年諸多移動互聯網二三梯隊公司選擇被BAT併購的深層原因。對於大眾點評來說,雖然2008年開始就已經盈利,但2011年團購市場的巨變,在全行業虧損的壓力下,大眾點評不得不選擇於2012年繼續融資擴大市場份額,然而如今美國資本市場依舊持續低迷,中概股頻繁受到質疑,至少近期內並非上市的好時機。大眾點評網CEO張濤在近期接受採訪時表示希望在5年內獨立IPO,只是逐利的資本方未必能有這麼長遠的戰略眼光,那麼投資方若要尋求退出,自然希望有大公司用併購或者入股的方式接盤。

其次是產業環境變化的壓力。在巨頭圍繞流量的戰爭基本告一段落,移動互聯網的流量資源越來越向BAT和360這樣的公司聚集,大眾點評網面臨的競爭格局比以前更加複雜,選擇與一家流量巨頭合作就成為看似最合理的選擇。事實上,這也是一些媒體認為大眾點評會投入百度這樣流量巨頭懷抱的邏輯所在。但是,如果仔細分析大眾點評的流量結構就會發現大眾點評對百度的需求未必那麼強烈。據大眾點評內部人士透露,流量成本的上升對大眾點評的影響並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大,目前大眾點評網的流量構成中,60%以上來自自有流量,通過搜索帶來的流量只佔到10%左右。

與流量相比,團購業務的低毛利率才是大眾點評目前最棘手的問題。據團購業內人士透露,整個團購市場低毛利率的慘烈競爭已經嚴重影響了行業的健康發展。在2012年,團購行業的毛利率還能達到8%左右,而這一數字在今年已經下降到5%。無論是大眾點評還是美團,如果想要繼續發展,都必須思考如何讓團購業務跨過目前的低效競爭階段。

無論如何,面對行業內的激烈競爭和過去一年行業外產業環境的巨大變化,大眾點評作為一家業務注定很重的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如果一邊在本地生活市場與美團等競爭對手激烈搏殺,另一邊戰略空間卻被巨頭慢慢蠶食,將會使自己處於最為凶險的腹背受敵局面。尋求穩定的戰略後方,集中精力打一場戰爭就成為大眾點評必須要做出的選擇。

投入誰的懷抱?

在這樣的局面下,大眾點評若想既保證投資人的利益,又能為自己創造繼續在本地生活領域深入耕耘的條件,最容易的選擇就是與流量巨頭們的其中一家合作,專心建立對線下商戶的服務能力。沿著這個思路,百度、騰訊、阿里、360甚至蘇寧(至少解決資金的問題)都會成為可能的合作夥伴,不過對於大眾點評目前數十億美金的估值,有實力接盤的巨頭除了足夠的資金規模,更重要的是有沒有一次拿出這麼多錢的決心。

其實,大眾點評在投入巨頭懷抱之外還有另一個更大膽的選擇,那就是——和美團合併。如果這件事情真的發生,那麼新公司將在國內的團購和本地生活市場佔據絕對的統治地位,根據團800發佈的2013年8月團購市場報告中,大眾點評團和美團網在一二線市場的覆蓋份額分別為41.95%和33.22%,二者相加佔據中國一二線團購市場75%以上的份額,單月成交總額之和超過25億人民幣(大眾點評團9.25億,美團網為16.51億),大眾點評在一二線城市深耕耘多年的影響力加上美團網在三線城市的覆蓋率不僅將造就一個基於O2O的新的移動互聯網巨頭,也將一舉終結團購行業低毛利率割肉競爭的慘烈局面,帶動整個行業向更成熟的階段發展。

時光回到一年多前,視頻網站的老大優酷網與其最強大的競爭者土豆宣佈合併,視頻網站市場出現了絕對的領導者,今天回頭來看,這不僅終結了國內視頻網站們靠賣版權割肉競爭的蠻荒階段,不再為市場份額擔憂的新的優酷土豆集團也能夠把更多資源投入到自制內容和向移動端發展這些更有價值的戰略方向,在目光長遠的戰略下,才有了今天以《曉說》、《邏輯思維》、《萬萬沒想到》等一批國產視頻網站自制內容的百花齊放。

雖然美團網與大眾點評的合併對於行業發展是一件好事,但它同時面臨一個顯而易見的現實困難:且不說美團與大眾點評在團購領域的競爭關係,更重要的是阿里作為美團的股東,很難想像它會容忍大眾點評和美團攜手成為移動互聯網新的一極,但是如果是在百度或騰訊對大眾點評持續爭奪的壓力下呢?

事實上,大眾點評CEO張濤和美團網CEO王興曾有過一次長聊,那是在今年7月份的2013年極客公園移動互聯網創新大會上。他們先後上台演講,然後先在台下聊起來,再在嘉賓休息室裡繼續密談,最後王興甚至決定和張濤搭乘同一班飛機到上海。在云端的那幾個小時裡他們究竟聊了什麼外界無從得知,但這給人很多遐想,尤其在現今的互聯網格局下

在互聯網圈的諸多CEO中,張濤是一個足夠低調但又有Vision的人,否則也很難帶領他的團隊持續十年耕耘在本地生活這塊充滿髒活累活的領域。因此他沒有選擇在團購概念興起, Groupon、Yelp等公司紛紛上市的時候藉著概念跟風IPO,而是繼續融資把團購業務和本地生活做紮實,尋求五年內以更以一個強大的本地生活服務商身份獨立上市。

另一方面,大眾點評也並非一個被資本架空的公司,根據張濤公開披露,大眾點評創始團隊和管理層目前佔據50%以上的股權。

事實上,對於大眾點評來說,如果加入BAT任何一家的陣營,都很難保證未來公司會沿著自己理想的方向去前行,這是任何一個想要有所作為的CEO心底最深的結。

正如UC優視董事長俞永福在談到為何拒絕百度20億美金收購時說過的,「圍繞未來進行佈局,百度有太多的想要UC幫他去支撐、幫他去落地、幫他去完成的事情。然而很多百度認為戰略優先級較高的事情都不是UC今天要重點去發展的方向。任何一個有追求的移動互聯網第2梯隊企業,在面對BAT伸出的資本橄欖枝時,心情都是複雜的,很多時候被收購意味著獲得大筆的現金,但同時也意味著夢想的破滅。至少也是自己變成實現巨頭夢想的工具而已,對於任何想要有所作為的創始人來說,內心都會有些許不甘。」

拒絕被收購、獨立發展固然需要實力和勇氣,那麼大眾點評與美團是否存在摒棄前嫌共同成為移動互聯網新一極的可能呢?

首先顯而易見的好處是,雙方不用再在團購這個本來就很「苦逼」的領域為爭奪市場份殺的魚死網破了。眾所周知團購是個毛利率極低的行業,一方面在於團購網站的同質化競爭,另一方面也因為目前階段的團購能給商戶帶來的營銷附加值實在有限,如果兩家合併,省去了重複勞動的資源消耗,能將更多精力和資源放在如何幫助商戶做營銷上,也將使整個團購的服務水平和利潤率拉上一個新台階。

另一方面,作為團購市場的前兩名,美團和大眾點評 事實上已經逐漸遠離同質化競爭,雙方互補的部分越來越多。拿團購業務來說,美團的覆蓋城市很廣,尤其在二三線城市迅速擴張。而大眾點評則在一二線城市比美團挖掘得更深,據最新數據,其覆蓋率達37.72% ,高出美團約5.5%。

而在公司戰略上,美團憑藉其在電影團購業務上的優勢推出單獨應用「貓眼電影」,這意味著美團已經在團購之外開拓疆土,進入垂直細分行業開始O2O的探索。目前,在「貓眼電影」之外,美團也開始在酒店領域發力,以團購為中心開始橫向發展。相應地,大眾點評憑藉其在餐飲領域多年的積累,則在往O2O上縱向延伸,把商戶的營銷做深做紮實。最近一年,大眾點評在點評信息、團購外,又先後推出電子會員卡和訂位業務。可以說,按照這個發展勢頭,兩家在很多方面其實並不存在直接的競爭關係。

如果二者結合,這將是一個1+1>2的選擇,有可能成為中國互聯網上BAT三巨頭之外的另外一極。這不僅對彼此都是益處,也將豐富中國互聯網生態。畢竟,在一個健康的商業環境中,每一個產業變革的新歷史階段,都會相應誕生新的巨頭,有時候,是去創造傳奇還是在多年之後一聲嘆息,真的只是在電光火石的一念之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138

【書摘】如何激發員工激情?讓個人與組織融為一體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06/56180.html

組織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激情。領導者怎麼對待員工的個人激情?在有著龐大管理機構和成千上萬僱員的大公司中,領導者能夠認可並激勵員工的個人激情嗎?答案是,必須要這樣,別無選擇。領導者需要知道的是什麼能激勵員工,而不是什麼能激勵自己。

組織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激情,應在組織的目標中為其留下一席之地。領導者怎麼對待員工的個人激情?在有著龐大管理機構和成千上萬僱員的大公司中,領導者能夠認可並激勵員工的個人激情嗎?答案是,必須要這樣,別無選擇。富有才華的員工大批地離開所在的組織,就是因為他們的個人激情得不到組織的包容與認可。好消息是大公司正在開始重視這個問題,這意味著經營理念的一大變化。比爾· 托佩塔告訴福特漢姆領導力論壇的聽眾:「領導者需要知道的是什麼能激勵員工,而不是什麼能激勵自己。」從這句話中我的學生得到了第一手的信息。

為了將這種理念引入到公司的管理中,托佩塔使用了一種簡單卻行之有效的方法。他把同一份調查問卷同時分發給經理和他們的直接下屬。經理們要根據是否能激發員工的激情,對問捲上的項目進行排序。同時,直接下屬們對問卷項目也作出相應的排序。然後將雙方的排序進行比較並展開討論。托佩塔告訴我們,總體而言,經理們表現得很糟糕。他們自以為知道什麼能喚起員工的激情,但事實並非如此。但是隨著交流的深入和關鍵問題得以解決,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大家因為互相理解,開始將對方作為一個人來對待,而不再把對方看成是幫助部門完成季度定額的職能單位。結果怎樣呢?托佩塔的員工們對如何能為公司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有了發言權。將個人的激情與公司的目標相結合,員工得到了更深刻的滿足感,而公司得到了更大的利潤。

奧美(紐約)公司的總裁比爾· 格雷贊同托佩塔的觀點。格雷管理著本領域最成功、最富有創造力的企業之一,他的廣告公司位於曼哈頓,在行業中排名前十。員工達1 600 人之多。管理這些具有創造力和戰略思想的人們並不容易。正如典型的紐約廣告人那樣,他們是一些聰明、倔強、不願受到約束限制的從業者。格雷的工作就是要使這些才華橫溢的人發揮出他們最大的本領。他與員工接觸時,總是能鼓舞他們的情緒,從而達到目標。他很喜歡拿破崙的一句名言:「領導者是希望的派發者。」格雷正是這樣看待自己的角色的。

格雷還對福特漢姆領導力論壇的聽眾們說,數年間他常常和通用電氣的傳奇CEO 傑克· 韋爾奇打高爾夫,這一經歷使他對激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像韋爾奇這樣偉大的領導者也非常重視激情的作用。韋爾奇曾給過格雷一條建議:始終滿懷激情,記住上上下下每個人的名字,並使別人知道這一點,尤其是那些認為你絕不會知道他的員工。格雷認為韋爾奇的意思是,領導者能夠運用激情的語言在一個大公司的肌體內創造出一個小公司的靈魂,這在商業競爭中將是一個獨特的優勢。

格雷從傑克· 韋爾奇身上還得到另一條教益,那就是後者所運用的「3E」領導原則:精力飽滿(Energy),激勵員工(Energize),保持優勢(Edge)。這是美國一個最富有激情的領導者對激情所下的絕妙定義。

以韋爾奇的理念為基礎,格雷說他個人將領導者視為親自投身戰鬥的指揮官。他認為,一個領導者必須瞭解他的部隊,待部下如手足,親臨一線,與部下並肩戰鬥,瞭解一線員工如何應對所面臨的挑戰。將你的激情與員工的激情融到一處,並使他們真正瞭解你。領導者的最大錯誤是,忘記身處一線的部下正在打仗,也不相信他們能全力以赴。如果不先對進行中的工作作出評估就盲目地對採取的策略作出修改,將會產生巨大的不可預見的負面影響,使激情消散殆盡。格雷相信,在領導眾人達成目標時,創造力至關重要。領導者需要創造性地面對問題,並且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要保持持久的激情,創造力必不可少。對比爾· 格雷而言,領導者必須向下屬灌輸激情,否則就不是一個真正的領導者。

以上內容摘自《領導力散步》 湛廬文化出版


[編輯:chenbowe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896

渾水激情「戲」網秦,爽了看色情片的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09/56254.html

原本是對網秦沒有任何好印象的,提起這個被315曝光的公司,總會下意識的摸一摸自己的錢包還在不在,不知道什麼時候裡面的MONEY就被吸走了。

人是種很奇怪的動物,最近一直關注網秦遭渾水做空一案,一片罵聲之中,不知道怎的,心底卻悄然生出一股憐憫之情——距渾水的那份做空報告公佈至今,已有半月,渾水貌似消停多了(儘管後來連續發了兩次報告,但基本是在「炒隔夜飯」,並無殺傷力),不知道為什麼,國內的媒體還有產業界所謂的「公知」的興奮勁兒卻遲遲難以退去,同樣的內容,掐頭去尾換標題,換湯不換藥評價個沒完,當真是「一抹紅霞映臉龐,嬌喘噓噓汗淋漓」——殊不知,網秦決戰渾水,倆人疲於迎戰沒啥快活的,真正爽的,或許是這些看色情片兒的?

最核心的質疑不過是一場文字遊戲

無論是渾水指稱的「十宗罪」,還是網秦的針鋒相對,其實炒來炒去不過是一個問題「網秦究竟有沒有在用戶數上造假?」其實,只要這個問題解釋的通透,無論誰死誰傷,這場風波都不會持續這麼久——因為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移動互聯網公司,「入口」、「用戶數」永遠都是最核心的問題,因為它直接決定了公司能走多遠。

但是,為什麼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這麼難於解釋清楚。在這裡,不得不說,渾水真的很懂中國,很懂中國人的心理,渾水輕描淡寫的一出文字遊戲,就在中國攪起了如此的軒然大波。

4.6億,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數字——渾水在做空報告中對這個數字利用的極其巧妙,猛一看上去,誰都不會相信「網秦的全球用戶居然有這麼多,差不多佔了全世界人口的1/15!」再加上之前曾在315上到此一遊,網秦很容易就和騙子劃上等號。

那麼網秦究竟是不是在造假?在投資者社交網站雪球網上,網名「美股絕對專家」對網秦用戶數量的解讀可以讓我們更接近事實的真相——網秦強調的4.6億用戶數,是註冊用戶的賬號數,而不是實際的人頭數,最通俗的解釋是類似於「一個人頭可以同時擁有數個QQ賬號,QQ有累計幾十億的註冊號,比中國人口都多,騰訊對外也稱用戶數,這個說法和網秦是一致的。」

事實上,網秦對此有過明確的界定,在其年報上,網秦提到:「註冊用戶數4.6億,全球活躍用戶為1.2億,國內用戶佔50%,即6000萬。」需注意,6000萬依舊是用戶賬戶數,而非「人頭」,考慮到一個人頭可能同時擁有多支手機的概率,假定這個比例是1.3部/人,每個人下載網秦公司的應用達到1.3個(在這裡強調一下,網秦不是一個專門做殺毒的,有手游、影音搜索等產品,還有很多給其他廠商做貼牌的「不能說的」應用,人均1.3個還是可信的)——那麼網秦在中國活躍的用戶人頭應該是6000/1.3/1.3=3500萬人左右。

 在諾基亞時代,網秦和諾基亞絕對是鐵桿夥伴,8年一路走來到今天,積累3500萬人其實並沒多了不起。在這裡鄙視一下網秦,其實並沒多出色,《憤怒的小鳥》短短2、3年就已經有3000萬的日活躍用戶量,這個數意味著人頭——當然遊戲和安全軟件屬於不同應用範疇,沒什麼可比性。

所以說——這件事真的是渾水攪起的「渾水」,其實渾水沒撒謊,網秦也沒撒謊,雙方只不過是在玩一個文字遊戲,但這個遊戲,已經足以把很多媒體和「公知們」攪合的褲子都穿不上了。

所以說——渾水真的是很懂中國,如果他來中國轉行做消費類營銷策劃,一定非常牛B!因為渾水知道中國正處於是一群網絡暴民橫行的時代,正處於是一個媒體從業者新聞素養和操守江河日下的時代,有幾個人會坐下來,踏踏實實研究資料——別人說什麼,你跟著說什麼就是,錯了,挨罵的也不會記得有你這麼一個人,終究不會錯,明白的人看大形勢,估計也不敢站出來唱唱反調,這也是印證『沉默的螺旋』理論的又一個標本式的案例了。

網秦決戰渾水,交火方皆負面觀戰者勝

這場持續了已經半月有餘的做空戰何時結束?誰是贏家?誰又是輸家?……

對網秦而言,這回輸的可真是個底兒掉。在資本市場,網秦的股價先跌後漲,再跌再漲……如是跌如是漲,幾個回合下來,讓對沖基金贏得個盆滿缽滿,這是網秦先丟的一筆大錢。

丟錢不算,網秦接下來還得送出一大筆錢。網秦的CEO林宇,不愧是個技術宅,農民出身的他當真也保持了「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不該花的錢,絕對不花,該花的錢也絕對是一分不花,尤其是在媒體關係這一塊兒,真可謂現實版「葛朗台」。

從這回網秦遭遇危急過程中,從媒體一致的負面報導聲中,可窺見端倪,但凡是主流媒體像360那樣手筆的二分之一,估計也不會鬧成今天這個局面。一位知情人告訴筆者「這種守財奴的做法在互聯網、IT圈都是極為少見的,不注意品牌聲譽、不注意營銷,這絕對是高層的短視。」

當然,不同公司出於不同生長週期,公司工作的重點不一樣,市場工作或許不是網秦現在最核心的業務,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只能自求多福,別讓媒體盯上——欠誰的錢都不能欠媒體的,因為「出來混,是早晚要還的。」

除了媒體,網秦還要從國庫撥出一筆錢,維護自己的合作夥伴,不管是在酒桌上,還是花在KTV,或者是花在夥伴的老婆孩子乃至小三兒身上。為什麼這麼講?

在網秦最早的表述中,網秦曾搬出「中華酷聯」來為自己壓陣以證明用戶數的真實性,然而幼稚之處也在於此——誰會在文革時站出來為「黑五類」平反?所以在最初,幾乎遭到了中興、華為、聯想的一致否認,後來網秦被逼上梁山,亮出了「你若不承認,我就亮合同」的狠話,無奈之下,渠道合作夥伴才只得唯唯諾諾稱「我確實和網秦有那麼一腿。」

事情雖然洗白,但是相信合作夥伴心理注定不會那麼舒服,畢竟鬧到太大,也太難堪了。所以這些夥伴一定會重新審視一下未來和網秦的合作關係,一旦不合作,那麼360、騰訊之流必然藉機上位(他們的主要流量此前一直來自互聯網),這對於網秦的打擊幾乎是致命的,沒有渠道托著,你還混個屁啊,要想維持「情人」關係,網秦不花錢討歡心更待何時?

對於渾水而言,是贏了眼前輸了長遠。贏,是因為渾水的打壓已經實現了做空的初衷,確確實實幫助投資公司賺了錢。

輸了長遠也不難理解,恰如「狼來了」,渾水之所以瞄準中概股是因為中美相互瞭解的欠缺,中國股民和媒體以及「偽公知」的無知罷了,但是終有清醒的一天,此次如若網秦不死,再加上之前新東方、展訊的前車,渾水在中國的信譽必將打打折扣,未來再想搞事兒,恐怕也比較困難,這個打擊對於渾水來說是足以致命的,試問誰會給沒有利用價值的員工開工資呢?

鄙視完林宇,再捎帶手鄙視一下渾水老大卡森·布洛克,,其人名曰「中概股殺手」,實為他的做空手法在美國是混不下去的,打的就是信息不對稱的牌,鑽的就是中國證券市場不成熟的空子,利用的就是中國媒體和「偽公知」們的無知——不過事情鬧得越大,他的信譽就越低,以後還想來中國攪混水,攪完就跑,恐怕機會渺茫了。

最後用一個最三俗的比方作為結尾:

網秦戰渾水,恰如拍色情片,你來我往激戰看上去很爽但淚往心裡流,爽的其實是那些能從中撈到好處的看擼SIR兒的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334

創業公司如何使用實習生?他們激情四射... ...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6/146819.html

 i黑馬導讀:初創公司在HR方面多數都會碰到用人難的問題。雖然社招員工能夠快速解決企業較多專業性問題,但卻可能存在人力成本較高,穩定性較弱,工作激情不足等情況。
 
這時,“實習生”則當仁不讓地成為很多初創公司(甚至一些中大型公司)的很好選擇。尋找到極具潛質的實習生,這是莫大的幸運:他們異常好學上進,激情四射,一旦讓他們充分融入企業大家庭(文化與運營),這無疑將為企業帶來無窮的活力,甚至能夠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骨幹,核心動力!今天帶來的幹貨來自Sift Science公司如何使用實習生的一些技巧與方法,非常值得大家學習。


\.pcb{margin-right:0}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22 15:45 編輯

“一夜激情”之後如何深耕港股
作者:心中無股HK


本文為阿爾法工場書院群線上演講分享內容
主講人:資深港股投資人“心中無股HK”
整理人:北京師範大學 趙曉宇



大家晚上好,非常高興能在阿爾法工場和大家做一個交流,我是2007年加入中金公司,2008年被公司派到香港到現在,主要是看海外的資本市場為主。


在加入中金公司之前,06、07年我是在中信證券,當時做過兩年的銀行間市場債券交易業務,在進入中信之前是在香港瑞士信貸,當時做過一段時間金融衍生產品的業務,我的研究生是在北大讀的,本科是在人大讀的,專業都是金融學方面。


我從08年到中金香港,過去7年起起落落,我就從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大家先聊一聊。08年我到香港的時候,正好趕上香港恒生指數從大概3萬多點開始下跌,跌到08年年底,包括09年年初,來了兩次探底。我印象最深的是08年10月份的時候,中石化的可轉債最低跌到過80塊錢,80塊錢是什麽意思呢,意思是你持有到期,年化的收益也有16%以上。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我自己的一個體會,要是想在香港做投資、賺大錢,長期來看,只有兩類人能生存下來,一類特別能把握宏觀大勢的,做趨勢投資者;另一類人要善於做價值投資者,要敢於在別人不懂的時候去想清楚,這兩類人是可以勝出的。


所以,為什麽08年中石化可轉債會跌到80塊錢,正好是因為08年香港金融危機,許多海外機構紛紛拋售香港的金融資產,08年是非常極端的一年,香港許多中國公司的債券也跌到一個非常低的位置,像國美跌到二三十塊錢,國內的許多房地產公司也跌到一個非常低的位置,不管是碧桂園、綠城還是和錦泰富,也是跌到打3折的地步。


伴隨09年初4萬億的放水,包括全球性的反彈,09年香港有一個比較大的反彈。11年由於歐債危機,港股又跌了下來。而且在11年,A股是一個避風港,並沒有受到很大沖擊,但港股受影響很大,在11年港股和A股的溢價達到一個高點。


所以,前幾天大家在討論港股,當時A股一路上漲,而港股之前一直在24000點徘徊的時候,A股與港股的溢價已經和11年歐債危機極端情況時差不多了。所以當時我們來看,港股又是一個比較大的修值機會。


國家最近幾次放出來的政策,比如公募允許投港股,允許保險公司的資金可以投香港的創業板,讓大家看到一個轉折點的機會,從去年年底,伴隨去年10月份山東事件,外資又對中國非常悲觀,a股一路上漲,去年從10月份外資流出香港市場,國內資金又轉戰a股,當時就有一種聲音,就是香港市場被邊緣化了。


但是對香港市場邊緣化,我個人是持保留態度的,因為香港上市公司有很多內地公司,從長遠來看,人民幣要國際化,香港必然是一個橋頭堡,從這一點來看,香港這個壁壘還是非常大的。另外,從我自己來看,香港外資對中國企業的偏見,反而是跌到極端的時候一個比較大的機會。


外資對中國企業的歧視,我覺得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在香港,很長一段時間,外資機構對香港市場一些中小市值的股票是不夠cover的,香港一些大的外資投行,他們只是看市值比較大的股票,對市值比較小的股票遠遠沒有A股的研究員勤奮。


所以,這個導致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香港的A、H股,比如大盤股,比如銀行股、平安保險,這些股票是比A股有溢價的。這種解釋有幾種說法,有一種解釋是因為老外願意給這些股票流動性溢價,另一種解釋是人民幣上漲的一種預期。這種溢價情況,伴隨去年A股的上漲又倒過來了,也就是這些大盤股,A股要比港股貴一些。


我個人覺得,香港中小盤股機會非常多,這也是我比較有興趣的一個方面,另外,中小盤股地雷也非常多,我相信,香港市場和美國市場,只要做得時間比較久,肯定踩地雷吃狗屎的經驗免不了,香港市場很多架構設計和A股不同,玩法也很不同,香港很多名企造假的非常多。


比如,香港很多股票可以做閃電配送的,一下把股價拉得很高,然後大股東突然做配送,因為是完全市場化行為,如果大股東是惡意的,可以在股價高漲時不停套現。比如像雨潤的老板,曾經在雨潤上漲時不停套現;像世紀環球的老板,也是在股票上漲時一路套現。


還有一點,香港有許多仙股,比如幾分錢、一兩毛錢的股票,國內的很多投資者剛來香港覺得很便宜,但實際上風險很高,這些股票的莊家可以向下出貨,高位先出貨,在低位合股再供股,供股價格非常低,散戶不怎麽參與,大股東再把股票拿回來。


香港比較出名的一些機構投資者也踩過地雷。像西金投資在中國金屬資源這只股票上栽過跟頭,這個股票也有100多億市值。包括像去年,天合化工當時IPO上市後600多億港幣,當時也是說這個公司有造假嫌疑,股價大幅下跌。


所以,香港因為市場結構不同,包括機構投資者的占比,很多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的偏見,以及對中國公司的挖掘,導致這個市場反複出現兩個極端。香港是個資本自由進出的市場,所以外面資金持續湧入香港的時候、市場風來的時候,經常出現資產升天的時候,當風去的時候,資產跌幅也會非常深,這和A股非常不一樣。


所以,這個就是我剛開始說,在香港要賺錢,就要把握宏觀趨勢,看資金流向,揣摩大型國際基金資金配資的方向。因為香港只是他們全球資金配置的一部分,如果全球有更好的機會,對他們來講,把這個資產丟掉是很容易的事情。


另外一方面,看價值的話,要把公司的質地、基本面看好,對國內的投資者來說,我們很難猜到老外是怎麽想的,老外對中國是有很多偏見的,我們比老外有優勢的是我們對國內公司下工夫的話,我們能比老外了解的多。


所以,在過去幾年,我們在香港市場的投資上,在09年有一波大的債券機會,包括歐債危機的時候,以及最近幾年1月份的時候。比如深圳有一家公司,由於他們老板出事情,他們的債券暴跌,後來快速出現一個反彈,如果我們對國內的一些事情或者政府的一些想法熟悉,是可以抓到一些這樣的機會的。


另外,對中小公司基本面的把握,國內很多投資者和做國內做港股私募投資者做得是非常細致的。


那麽,這種投資的做法,喜歡尋找這種具有所謂戴維雙擊可能性的公司,就是說當選擇一個公司還比較小的時候,還沒有被老外發現的時候,估值倍數也比較低,但我們覺得他的背景還不錯,做個長線還不錯,當公司慢慢釋放盈利,越來越多被海外投資註意,戴維倍數的時候,股價在兩個因素的帶動下就會有一個更大的增長。


我想這種投資最經典的故事就是騰訊,騰訊過去十多年不斷創新高,如果複權來看,騰訊過去十多年的漲幅是十分驚人的。


其實,不僅是騰訊這種大公司,香港一些比較冷門的行業可能也會出現牛股,比如說港股的嵊州國際,因為主要做紡織的,大家可能也覺得紡織是一個比較夕陽的行業,但它也是在這個行業實實在在走出一個牛股的行情。


下面,我想就個人可能栽過的跟頭和抓到的機會和大家做一些分享。香港有很多地雷,一個地雷就是香港有許多牛熊證和許多渦輪,我自己是在牛熊證上吃過虧,一般我在牛熊證上是做的比較少的,除非牛熊證或者渦輪十分明確的時候,我才會在倉位上配少量的牛熊證或者渦輪。


最近幾年,自己比較高興的是也挖到了一些機會,而且這些機會可能真的是在沒有被註意到的時候,或者被市場錯殺的時候,成就感還是比較多的。


下面想和大家分享兩個自己挖掘也獲利不少的案例。


一個是擎天軟件(1297)天軟件是2013年7月上市,當時發行價是1.45港幣,因為當時住持人找我是想讓我拿一些貨,當時很多剛上市的香港股票是很難發行的,所以這個公司當時發行價是比較低的。


香港有許多發行商,但是發行商發行渦輪是有很多苛刻的條件,發行商是心比較黑的,所以很多渦輪,特別中小股票的渦輪,要麽流動性比較差,要麽發行商隨便報價,甚至還有你接貨的時候,發行商可能就不開價或者開出的價格非常低,這個時候你是非常難受的。


牛熊證的價格流動性相對渦輪來說要好很多,尤其跟蹤恒指來說,牛熊證非常好。但是由於香港現在每天交易牛熊證資金量非常大,牛熊證往往變成機構操縱市場殺散戶的一個工具,所以香港有很多金融衍生品經常導致恒指發生比較極端的波動。比如說今天早上,恒指期貨最高到28000點,基本上以上的熊證瞬間就被滅掉。


因為牛熊證的存在,香港一些機構利用散戶在心理上的一些弱點,經常會做一些和散戶反方向的操作,所以出現香港一會屠牛一會屠熊,時間長大部分玩牛熊證的散戶一定會被市場消滅掉,只有很少一部分散戶最後可能玩牛熊證和渦輪賺到錢,所以想要賺錢,主要精力還是少碰渦輪和牛熊證。


關於公司的投資方面,我自己曾經也吃過比較多的虧。09年香港是一個非常好的反彈時機,接下來香港有的名企股可能由於造假的問題,我自己曾經在大王,甚至雨潤食品吃虧,還好止損比較堅決,跑得比較快。有的朋友做港股止損不堅決,但是有的港股真的是能在連續下跌跌到比較低的位置。


跌的另外一個原因,在當時看這個公司確實有許多瑕疵,一個瑕疵就是這個公司曾經在英國上市,而後又在香港上市,很多人就質疑為什麽你在海的另一邊又重新上市。還有一個瑕疵或噪音就是這個公司和香港南華集團有訴訟。南華集團在天剛上市的時候,天天在報紙上說和天有訴訟,許多香港投資者看報紙,猛的一看就覺得這個公司有許多問題。


其實,當時富達進天做基石的時候,對天和南華訴訟的事情都非常擔心的。為了這個事情,我們和富達當時還專門去法院把和南華訴訟的卷宗調了出來,後來我們發現,在國內天一直是勝訴的,南華集團在香港說再發起訴訟,只是在香港,和內地沒關系。當時天主席也做承諾,如果天與南華上訴,天真的敗訴的話,主席個人承擔所有損失。


所以,這些給了我很多信心,當時IPO的時候,我拿了發行價就吃了不少的貨。但是上市的第一天,發行價是1.45,但當天收盤價是1.4,直接破發了。第二天,南華一早上就在香港很多報紙,發了很多和天訴訟的事情,結果第二天天的股價暴跌,最低跌到不到1.1的樣子。


所以,真的跌到1.1的時候,身邊很多人覺得這個公司是不是真的有問題了,因為我之前下了很多功課,所以在我看來,這是一個低位吃籌碼的機會,所以我是敢逢低在加倉的。


後來幾年,大家越來越發現這個官司只是南華單方面的無理取鬧,慢慢隨著公司業務的成長,大家覺得公司基本面也還可以。另外當市場比較低迷的時候,大家可能沒想阿里巴巴的事情,當這兩天市場比較活躍的時候,大家又開始講阿里巴巴的事情,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這兩天天的股價最高是漲到了6塊錢。


因為天的股票我是13年7月就進了,包括做了幾次比較大的波段,所以這個股票過去幾年對我的客戶的收益有一個比較大的幫助。


另外一個我想講的例子是港股上市的智美集團(1661),這個公司也很有意思,這個公司當時上市時間和我剛才說的天上市時間一樣,基本也是2013年7月份,IPO發行價2塊錢左右,這個公司剛上市的時候是做汽車廣告起家的,主營業務在做轉型。後來因為和央視簽了幾個廣告代理,所以業務收入主要是做廣告代理。當時在港股有一個相似的公司中視金橋,在港股的估值也一直都是偏低的。


當時,智美在做一個戰略轉型,從傳統的廣告公司向體育賽事,向體育上下遊產業鏈開始延伸。我自己從2013年喜歡上跑步,發現身邊許多朋友喜歡運動,喜歡跑步。像馬拉松在國內突然變得特別熱。比如往前推三五年,你基本上見不到身邊的人跑馬拉松,現在特別是像北上廣深報名的非常多,像現在你交了錢也不一定能跑馬拉松。


那麽像智美的話,因為運營體育產業體育賽事,廣州馬拉松、杭州馬拉松,所以引起了我的註意。


我最早大概13年的10月份左右,當時智美的股價在2塊4左右開始試探性的建倉。然後慢慢開始觀察公司業務的轉型和發展。每次和公司交流接觸都增加了我對公司業務的信心。之後開始不斷加倉,之後看見這個公司做了許多努力,包括2014年這個公司與國內13個省市的體育局簽訂了獨家協議,包括一月份和湖北成立了合資公司,包括和許多公司進行體育產業上下遊的開發。


但是其實我在13年年底進入智美的時候,市場對智美的關註是非常低的,基本是沒有券商來做覆蓋研究的,但是我自己是從幾個細節和方面來堅定了自己的信心。第一個方面,智美的第二大大股東是深圳創新投,創新投是目前國內最大的VC了,深創投過去幾年投過的公司有四五百家,上市的公司應該有一百家了,深創投管的資金應該是幾千億,而且深創投是國資背景的。


深創投大概是09年做VC,投了聚美1000萬美金,拿了將近10%的股權,上市之後攤薄,攤薄之後大概還有7%的股權。其實,我是從一些細節的地方有一些有意思的地方。一個是因為深創投的董事長叫靳海濤,是兼任聚美的董事的。我和他之前也認識,有幾次吃飯的時候我也向他近距離請教。


靳總和我講,我們深創投投了四五百家公司的,但是由董事長兼任董事的非常少,可能只有那麽少數幾家公司,我本人兼任智美公司的董事,就表示我對智美看好的態度。確實是這樣,因為靳總60來歲,這麽一個VC大佬給這麽一個年輕的老板背書是很難得的。


另外一點,靳總和我講,深創投的投資理念是其他很多VC是不一樣的,有很多VC公司上市以後就在二級市場套現。而深創投要是覺得這個公司有長期巨大發展潛力的話,是不著急套現的,會做一個長期投資,比如說樂視,樂視給深創投賺了幾十倍的利潤。因為深創投不僅是做VC進去的,還參與了樂視的競爭,也賺了不少利潤。對智美,深創投在它上市之後,也沒有減持股權。


而且,深創投又和智美發起成立了一個體育並購基金。靳總非常看好未來體育行業在中國的發展,從這個方面深創投願意和智美進行長期的合作。


當然你說智美有沒有瑕疵,瑕疵肯定是有的。而且在2014年的時候有幾次造成股價特別大的波動。一次是2014年3月份,當時智美股價漲到6塊錢,突然有一個消息說,因為智美的主席任文的老公叫周文傑,周文傑過去是東風汽車的副總,當時就有一個小道消息說周文傑被“雙規”了,這個消息就引起了香港拋售的恐慌,導致股價從6塊錢跌到3塊5左右。


還有一次大概去年七八月份的時候,因為當時央視內部在反腐,央視內部抓了很多人,所以大家又在猜測智美會不會和央視有牽連,智美的股價在七八月份前後又有一段比較低迷的時候。


從去年大概八九月份的時候,智美的股價又開始漲起來,漲到最高,又漲到去年11月份漲到,大概去年6塊5左右。


然後就是從去年的八九月份,智美的股價從3塊6左右開始漲,漲到去年6塊5左右。那麽大概去年12月份突然有一個消息,說是東風汽車的副總任勇被雙規了,結果又造成聚美的股價大幅下跌。


而且這次下跌的時候,有很多各種各樣的謠言。因為東風被“雙規”的副總叫任勇,智美的主席叫任文,所以市場就猜測任文和任勇是兄妹關系。


其實這個就一個很可笑的謠言。你不能說因為兩個人都姓任,然後就推斷兩個人有親屬關系,實際情況,任文和任勇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任文是天津人,任勇是湖北人,任文是家中的一個獨生女,根本和任勇沒有任何關系。


所以前段時間智美在4塊錢左右的時候徘徊了很長時間,當時身邊很多人跟我說這個公司有很大的問題,但是我是不這麽看的,因為你要是猜這個企業的老板有沒有出事情,有沒有問題,你去證偽其實是很難的,我覺得更重要的地方是從細節去反向推證。


比如說,我自己參加了很多智美組織的很多賽事,不管是智美的龍舟大賽,還是廣州馬拉松、杭州馬拉松,包括去年組織的上海四季跑和這個長沙四季跑。每次我參加他們的比賽,我看到的是他們中下層的員工是非常積極拼命地做事情,因為如果他們老板品行不端的話,我認為員工是不會有特別大的積極性去工作的。


另外一個可以倒推的就是去年智美和國內大概13個省市的體育局簽訂了許多協議。2014年是國內反腐非常猛的一年。很多官員都是無為而治了,就是寧可少一事不如多一事,但是智美竟然敢和13個省市的體育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從這個方面表示智美其實是清白的,尤其是去年智美和北京市體育局也簽了戰略合作協議。


但是很多人還是把這些給忽視了,所以去年任勇被“雙規”之後,智美的股價大幅下跌,智美肯定也很慪火,因為肯定覺得自己是被冤枉的,但是市場存在偏見。智美也不和市場澄清了,因為這個時候做澄清反而會又引起市場的謠言,就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事。所以看到,今年1月份,智美和湖北體育局成立了一個合作體育公司,湖北體育局拿51%的股權,智美拿49%的股權,雙方都是出資本。


所以如果智美和東方的腐敗牽扯關系的話,那麽在這麽一個敏感的關口上,湖北體育局還敢和這麽一個民辦的公司來合作開公司嗎。所以從一些細節倒推的話,我覺得所謂的那些謠言是不成立的。所以我在股票下跌的時候是敢加倉的,而且我加一定是下重手加倉的。


那麽當然以為最近這幾天香港市場風來了,智美的股價也漲上去了,以為每個人交易的手法習慣是不一樣的,我自己是敢於在大幅下跌的時候加倉。漲的特別急特別火的時候,我想我可以把自己手頭的籌碼賣出去一點,這樣一個是降低倉位,一個是攤薄成本,可以更方便做長期投資。


以上呢,也是自己舉了幾個例子,和阿爾法工場的群友做一個分享。




來源:阿爾法工場

速度與激情之後--點評券商和銀行降杠桿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03

速度與激情之後--點評券商和銀行降杠桿
作者:任澤平、張慶昌

導讀:近期券商調低融資擔保折算率,銀行下調傘形信托配資杠桿,主流輿論宣傳慢牛,新股供給增加。速度與激情之後,改革牛如何與實體經濟形成良性互動成各方博弈重點。

點評:杠桿上的牛市快速透支預期並加大波動性。自2014年7月對熊市最後一戰以來,上證綜指10個月快速上漲120%;杠桿融資迅猛發展,截止5月初兩融規模從不到4000億上升到1.8萬億(杠桿1:1),傘形信托上升到4000億(杠桿2:1-3:1)。產業資本、私募和高凈值客戶大量使用杠桿工具,杠桿操作既讓投資者大贏大輸,也讓牛市在初期呈急漲、快速透支預期特征,加大了市場波動性。

留意近期監管和輿論降溫。(1)為落實4月17日證監會“七方面規範兩融”和控制風險,根據《證券時報》統計,目前近30家券商調低了融資買入股票標的的擔保折算率,主要是對漲幅大、業績差的券種進行了調整。光大等多家銀行下調傘形信托配資杠桿,從1:3下調到1:2。各券商執行禁銷傘形信托,目前傘形信托新項目已暫停申報。(2)主流輿論環境有變,過去經濟不能說差,股市一致唱多,現在宣傳慢牛,提示風險。(3)新股供給增加,每月兩批。

速度與激情之後,改革牛如何與實體經濟形成良性互動成為各方博弈重點。此輪牛市將為中國經濟轉型、激發全民創新創業活力、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發展直接融資、去杠桿、註冊制改革、國企改革等提供歷史性機遇,當前政策強調大力發揮股市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促進股市和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推動註冊制、法治監管、簡政放權等重大改革。我們判斷將適當采取調節供求、降溫杠桿、輿論引導等市場化手段調控,不會采取印花稅等行政急剎車手段。速度與激情過後,改革牛如何與實體經濟形成良性互動成各方博弈重點。

重申改革牛趨勢不變,市場有自身運行規律,底部吶喊高位理性。2014年2季度房地產長周期拐點出現以來,經濟加速探底,政策加碼寬松,改革降低無風險利率提升風險偏好,居民大類資產配置變化,增量資金入市,大牛市啟動。目前看這一邏輯沒有被破壞,趨勢仍在。但海拔高了,風大,慢走,調節呼吸。前期提示短期最大風險是監管,長期是經濟基本面。我們的態度是底部吶喊(《對熊市的最後一戰》)、高位理性(《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三種前途》)。

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三種前途:經濟L型,牛市有頂部;經濟U型,牛市不言頂;經濟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重回熊市。2015年晚一些時候需要確認經濟能否探底,2016年確認經濟探底後是L型還是U型走勢。中國此輪經濟減速主要是結構性和體制性,人口紅利消失以後,必須通過改革實現增速換擋和結構升級,改革將改善生產率和經濟長期增長前景,造就牛市。當前政策難度和效果排序:供給改革>匯率貶值>貨幣QE>財政刺激,以此觀察公共政策有沒有誠意,經濟未來有沒有希望。1996-2000年主要采取前面措施,2008-2009年主要采取後面措施。沒有改革的qe和財政刺激將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最後盛宴,必將留下一地雞毛,2009年4萬億刺激殷鑒不遠。


來源:國泰君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4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