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羅康瑞淡出鷹君 李華華


2008-12-10  AppleDaily


 

鷹君集團(041)一直都係家族生意,噚日公佈人事調動。創辦人羅鷹石有6子3女,佢06年過身後,由羅嘉瑞出任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打理鷹君,除咗富豪酒店(078)主席羅旭瑞同另外兩個女,其他子女原本都係鷹君執董。

與母親齊轉做非執董

鷹 君噚日宣佈,啱啱娶咗「最美麗港姐」朱玲玲嘅羅康瑞、胞弟羅鷹瑞同母親羅杜莉君3人,齊齊轉做非執董,即日生效。變動後,鷹君只有5位執董,其中4位係羅 家人,除咗嘉瑞,其餘係佢細佬啓瑞、阿哥孔瑞及家姐慧端。啓瑞係副董事總經理,表面睇同阿哥嘉瑞一齊打理鷹君,但啓瑞打骰嘅土木工程公司新福港原本打算今 年初上市,後嚟因市況波動取消。如果新福港成功上市,唔知啓瑞喺鷹君嘅位置會唔會變動呢?羅康瑞就唔使講啦,早已自立門戶創辦嘅瑞安建業(983)同瑞安 房地產(272);但宣佈轉職嘅時間就怪啲,唔遲唔早,結咗婚就宣佈。至於89歲嘅羅老太,早於63年出任公司董事,今次應該係正常退休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502

吉利收购沃尔沃获多财团支持 雷诺淡出竞购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090511/07156206864.shtml


 吉利收购沃尔沃获多财团支持

  谈判团队已进驻哥德堡;雷诺淡出沃尔沃收购

  吉利汽车(1.2,-0.08,-6.25%)、兵装集团(南方集团)、东风集团(6.42,0.37,6.12%)……就在沃尔沃轿车未来东家“不断更换”之际,记者近日获悉,法国雷诺参与了对沃尔沃的竞购,接洽在一段时间之前就已开始,而现在已经淡出。

  这个小众的豪华轿车品牌自从被福特挂牌出售以来,就深陷各种猜测之中。沃尔沃中国的工作人员也开玩笑地说,“我们也在猜测下半年办公地点是不是杭州(吉利总部所在地)”。

  雷诺“可能已终止”收购

  法国雷诺是较早介入沃尔沃收购的企业之一,收购沃尔沃对于这家法国最大汽车制造商来说也具有很现实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国际业务上,雷诺在华布局也将发生深刻改变。

  日产-雷诺总裁卡洛斯·戈恩每次被问到雷诺在华国产的问题时,回答都简明扼要:“雷诺会国产,合作方一定是东风,目前没有时间表”。这也就意味 着,一旦雷诺并购沃尔沃成功,那么未来长安沃尔沃或许将不再存在,沃尔沃新的合资方将会是东风,一个东风-雷诺-沃尔沃合资公司变成了可能。这样的猜测得 到了一位曾经参与了雷诺洽购沃尔沃谈判的消息人士的肯定。

  记者向沃尔沃中国相关人士核实消息时得到了肯定的答复,“雷诺确实曾主动接触过沃尔沃,但项目可能已经终止”。另据来自中国某海外投资机构的消 息,雷诺并购沃尔沃的可能性正在减小,主要是因为价格和对沃尔沃盈利能力的评估结果不佳。记者致电雷诺中国,得到的答复一如既往,“我们没有接到总部的任 何正式通知。”

  萨博成为吉利备用方案

  通过上海车展及“小劳斯莱斯”英伦GE,世界知道了中国有个能造“劳斯莱斯”的吉利,而且也知道了这个吉利要收购沃尔沃。

  据熟悉此次收购谈判过程的人士介绍,“以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的身份收购沃尔沃可靠性并不高,但吉利身后有实力雄厚的大财团支持”。

  据记者多方了解,这些财团包括像英国BP石油这样的实力企业和一些海外私募基金。吉利谈判团队早已驻扎在哥德堡。同时,吉利准备了与沃尔沃谈判崩盘后的备用方案———收购萨博。

  ■ 吉利线路影响

  沃尔沃或将继续独立运营

  吉利并购沃尔沃这件事情,从技术层面来看,吉利确实可以获得相当先进的产品和技术。但两家公司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企业文化差异,这一点将成为吉利面临的难题。

  从市场层面来看,也是“吉利占了沃尔沃的便宜”,通过沃尔沃去发展海外渠道对吉利很重要,但这种单方面受益的并购并不利于未来的发展,怎么在保持沃尔沃的可持续发展是吉利的又一个难题。因此,保持沃尔沃独立运营将很有可能成为吉利的选择。

  此前,印度塔塔收购捷豹、路虎品牌之后,这两大品牌的运作无法融入塔塔现有体系中,目前仍处在相对独立的模式下,而这两大豪华品牌对塔塔的贡献率也很低,以至于未来新能源车型的开发还需要英国政府埋单。

  吉利收购沃尔沃还将产生另一个负面影响,那就是沃尔沃未来的品牌价值将有可能大幅缩水。这或将是沃尔沃轿车品牌被收购风波中最大的损失。

  ■ 雷诺线路影响

  雷诺将“落地”中国

  雷诺汽车唯一的一款高级轿车威赛帝未能在中高级及以上市场贡献销量。1999年雷诺与日产联盟之后,日产旗下的英菲尼迪品牌就成为整个联盟唯一的豪华品牌。

  雷诺收购沃尔沃,二者在技术和产品上的互补性显而易见,而日产-雷诺联盟的成功已证明了雷诺在跨国并购、整合上的能力。同时,沃尔沃一直都是雷诺卡车发动机和底盘供应商。

  在国际市场上,通过沃尔沃以往的销售渠道和良好口碑,雷诺将得以在北美等之前不曾涉足的市场开展业务。本周也有外电报道,雷诺正谋求收购通用土星以进入北美市场。

  其次在重要的中国市场,雷诺一旦收购沃尔沃成功,那就意味着它间接获得了在中国“落地”的渠道。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崔卓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28

淡出科技、金融業 深耕品牌通路、房地產 蔡其瑞「一出一進」 寶成輕巧轉型

2010-03-29  今周刊





寶成蔡其瑞這位大老船長,趁著精成春光尚好時刻,做出了智慧抉擇;而未來,寶成在新的航程中,會看到什麼樣的新風景?這也是外界用來觀照台灣這些傳產大老 們如何為自己找到最適合的舞台,最好的一面鏡子。

撰文‧許秀惠

就像許文龍閃電決定把奇美電嫁給郭台銘的群創,成就了群創從一隻面板小貓搖身成為台灣猛虎,而且一舉超越友達,成為台灣面板虎王;蔡其瑞也突然在二○一○ 年宣布將拍賣精成科技,如果沒有意外,將由焦廷標華新麗華集團旗下的瀚宇博德接手,瀚宇博德將因此躍身成為台灣最大印刷電路板大廠。

許文龍跟蔡其瑞兩人都是傳統產業大老,具有喊水能結凍的產業地位,卻都一前一後決定淡出耕耘十多年的科技產業,似乎印證了隔行如隔山,科技業變幻莫測的變 動性以及耗財速度,教傳產大老也不得不痛下抉擇。

不同的是,蔡其瑞嫁出去的精成科技,年營收兩、三百億元,每股獲利可達四、五元,是PCB產業的資優生,也是寶成集團的科技事業中,最賺錢的小金雞,而精 成的出嫁,成交價格至少預定在每股二十七.五元以上,預計可以替寶成集團進帳至少五億元以上獲利。

退出科技業

賣出精成進帳五億獲利

蔡家投入科技業十餘年,科技轉投資事業從光威電腦、達裕國際、威成科技、元盛科技等一籮筐,多屬小賠小賺,獨獨精成科技靠著購併、借殼上市,成功扶植為印 刷電路板領域的一哥,如今退場的身影,雖未絕頂優雅,總還算光彩。

十來年前,寶成慎重其事地以運動鞋代工全球一哥的身分宣示跨足科技業,當年台灣科技代工業者的毛利還未破盤陷入紅海;然而,代工的生意不好做,同業對於財 力雄厚,在運動鞋代工市場稱王稱后的寶成踩進市場,普遍都丟出問號。當時,身為晚進入者的寶成姿態卻是不懼不憂,還記得當時蔡其瑞接受媒體採訪時,態度儘 管維持一貫的溫和謙遜,然而口氣卻是軟中帶堅地透露出,寶成能成為運動鞋代工之王,也能在資訊代工市場打出一片美好江山的意圖。

然後,寶成在對岸的黃江,複製鞋業製造的經驗,蓋起廠房、宿舍,由蔡其瑞四兄弟中的老四蔡其虎帶著兒子,駐紮工廠,再加上找來外籍總經理負責業務,大張旗 鼓闖進了OEM代工市場。當時寶成也透過轉投資精英、與廣達、奇美分別合資的方式,﹁補修﹂科技學分。

精英曾經是桌上型、筆記型電腦代工的尖兵,歷經黃崇仁、許明仁、蔣國明(已經改名為蔣東濬),到如今的林郭文艷,寶成有很長一段時間是最大股東,卻一直未 曾拿下經營權,即使陸續透過轉投資的方式,投資威成光電等科技公司,卻除了精成科技之外,其餘高科技事業大都經營慘澹、績效不甚了了,令寶成集團深刻感受 到,想在現有的科技產業破冰突圍,恐怕必須耗費加倍的財力、人力、精力以及集團資源;曾經認為寶成可以花上十年時間耕耘科技業,以掌握核心技術的蔡其瑞, 終於領悟到這不是寶成的戰場,決定出場。

寶成集團的集團財務操作、投資向來靈活,將寶成從一家台灣鞋業代工公司,到後來將兩岸事業進行切割整理,到香港掛牌上市、成為恆生成分股,再轉型為控股公 司。

退出金融業

避開兩岸金改開放衝擊

一路走來,蔡其瑞不改談笑用兵,進軍科技業之外,寶成集團還是台商中唯一取得大陸銀行執照,具備華一銀行最大股東身分,也一度是兆豐銀行最大民股股東,一 度,金融市場也熱中揣測蔡其瑞的金融布局將不只如此。蔡其瑞成了不折不扣腳跨傳產製造、金融、科技三大領域的集團大亨。

不過,二○○八年起,寶成集團開始感受到全球經濟風向球的變化,向來沉穩練達的蔡其瑞身體違和,心中醞釀多時,不但須考量下一個接班布局,也須思考如何為 寶成集團調整經營步調以及方向,終於,蔡其瑞決定陸續開始淡出金融、科技市場。

隨著兩岸簽定MOU(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蔡其瑞與寶成過去獨享的華一銀行執照,面臨了大陸金融改革以及兩岸金融開放的衝擊,華一銀行過去由寶成集團透 過委託台資銀行經營的模式也面臨挑戰,寶成必須在是否繼續加碼投資取得主導權,或是繼續做個純金融投資股東之間抉擇。兆豐金控也在政權更迭之中,面臨官方 政策態度的反覆,蔡其瑞選擇淡出;而許文龍對奇美電子的決定,顯然也給了蔡其瑞刺激啟發,寶成集團更決定淡出科技業。

搶占內需

擴大運動休閒自有品牌

然而,寶成集團光是從製鞋事業,每年就可以創造數十億元的穩定獲利,當年為集團資金找出口的問題,才陸續嘗試開闢新投資。

如今寶成在淡出金融、科技業之後,勢必得繼續替集團每年滾進來的數十億資金尋找新的出口。

早在二○○七年以前,寶成就陸續把投資策略定位在兩岸內需市場,將資金兵分兩路,一路深入大陸內需市場,一路則積極投入台灣市場,積極轉戰通路業、飯店 業、房地產。

事實上,寶成逐步淡出轉投資事業的同時,早就默默展開擴展自有品牌的休閒運動版圖的計畫,鴨子划水地投資休閒運動服飾品牌,以及相關通路,在大陸深耕數年 來,已經小有規模,以大陸市場崛起中的龐大消費力,蔡其瑞有機會替寶成在代工製造以外,創造運動休閒領域的另一個高峰。

品牌通路無疑是蔡其瑞為寶成在大陸所插的一支重要旗幟,開始實際投入經營,揣摩大陸消費市場的威力。而房地產,則是蔡其瑞為寶成在兩岸所插的另一支大旗。

二○○六年裕元花園酒店在台中盛大開幕迄今,寶成在對岸的江蘇昆山、廣東東莞、山東日照已經擁有三家飯店,成為飯店大亨,同時,蔡其瑞也早已鮭魚返鄉,擴 大在台灣投資房地產的動作。

插旗不動產

扎根飯店與大台中市場

寶成先將總部遷到台中,並且興建企業總部,二○○九年,又先與台中建商合資建設公司,並且購地推案;繼之,又從原先只是投資者的角色,躍上台面成為主導 者,期間在中科地區推出「溫莎莊園」別墅案,也受到市場高度矚目,寶成扎根大台中,早已成為積極搶市的房地產業者。

這一出一進,蔡其瑞親手掌舵,舉重若輕地帶著集團改變了航線,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寶成階段性的轉型航程。

此時此刻,已七十高齡的蔡其瑞,人生進入「從心所欲,不踰矩」的階段,回顧前瞻之餘,他為集團規畫的新航線已經拉開了新視野,其中,不無有著一位老船長為 後代接班的細膩安排,以及體察時代變動之後,為這艘大船調整速度、戰略的用心良苦。

「老人與海」的老人,奮力出航,好不容易捕獲大魚,卻在拖回岸上之後,發現白白辛苦努力一場,這可能也是不少曾經在科技產業載浮載沉、走過一遭者的共同感 慨。

蔡其瑞這位大老船長趁著精成春光尚好時刻,做出了智慧抉擇;而未來,寶成新的航程會看到什麼樣的新風景?這也是外界用來觀照台灣這些傳產大老們,如何為自 己找到最適合的舞台,最好的一面鏡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79

蒙牛乳业去年盈利11亿牛根生将淡出日常管理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429/419439.shtml


 每经记者 刘丹 发自北京
昨日 (4月28日),蒙牛乳业(02319,HK)在香港联交所发布2009年业绩。报告显示,2009年蒙牛乳业扭亏为盈,全年营收257.1亿元,同比增 长7.73%;净利润11.158亿元,每股基本盈利0.681元。蒙牛拟派每股期末股息0.1413元。蒙牛乳业同时宣布,牛根生将调任为非执行董事, 这显示其将逐渐退出日常管理。
蒙牛乳业宣布,牛根生将由执行董事职务转任非执行董事,自2010年6月9日举行的股东年会后生效。牛根生于调 任后仍留任为董事会主席。信息显示,牛根生2008年7月21日与蒙牛订立的服务合约获任为公司执行董事,任期为三年,显示本次并非为到期的正常调任。
“牛总四年前就已经将总裁交给杨文俊,他主要管战略上的事情,这是他的人生规划,牛总还是蒙牛乳业的董事会主席,主要负责公司战略层面的发展。”一位知 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
公司对此解释为,牛根生将来会专注于集团未来的战略管理及规划,因此会投入较少时间在集团的日常管理。
显而易见,这一系列的董事调任皆由中粮集团入主蒙牛乳业引发。
2009年7月,蒙牛乳业获中粮集团及厚朴基金入股。中粮集团联手厚朴基金以 61亿港元收购蒙牛乳业20%的股权,成为蒙牛乳业第一大股东。此后蒙牛高层内部开始了调整。
其中主要的是:2009年8月,蒙牛十大创始人 之一的孙玉斌辞任上市公司蒙牛乳业执行董事一职;牛根生由蒙牛乳业行政总裁调任为董事会主席;新进驻蒙牛乳业董事会的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则担任蒙牛乳业 董事会副主席;蒙牛的发起人之一杨文俊担任蒙牛乳业总裁。
2010年3月,担任蒙牛乳业首席财务官一职9年之久的姚同山正式离职,中粮财务总 监马王军同期进驻蒙牛乳业,中粮派驻蒙牛乳业的高管人数增至4人。至此,蒙牛发起人中仅有杨文俊一人还在参与蒙牛的正常经营,担任蒙牛乳业总裁、内蒙蒙牛 总裁。(实习生李潮文对本文亦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0

奇美電人事地震 許文龍人馬淡出

2010-7-26 TCM





「許創辦人說,我過去在台南請的員工,我和客戶答應的事,沒一樣會改,到時你都要尊重;許董事長這一輩子非常信守承諾,我回答,我們完全遵辦。」

新奇美成立記者會上,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話言猶在耳。沒想到,三月十八日新奇美成立後,許多原奇美電子高階主管,一個個從奇美電子的人事版圖中被移除。

一連串的人事變化,最直接的影響是牽動一年近兩千億元的零組件採購金額。

過 去奇美電子什麼都自己做,從化工原料、LED,甚至LCD製造設備,都自己生產。「有些公司,以前有奇美當靠山,業務不用出門,九成的營收就有了,剩下一 成再慢慢賣,」一位原奇美供應商觀察,因為缺乏競爭,賣價也比別人貴,靠著和奇美的關係,就是不用怕沒訂單。現在,這兩千億元的採購金額裡,只要能比從前 省下一成,新奇美就能減少兩百億的成本。

鴻海集團一向以成本管控著稱,而新奇美執行長段行建不會不知道怎麼從毛巾裡多擰出一些水來;何況,這有可能是一大桶水。

整合舊勢力 許家班三大職缺紛換手

全面接手重要的位置,成為新奇美成立後,段行建的關鍵任務;從交權、換將、舊勢力淡出三個步驟,段行建一百二十天整合,從許家班三大重要職缺紛紛換手,顯示正在加速進行。

一、交權──財務大臣去職:原本掌握財務大權,負責銀行聯貸案的奇美電子前資深財務副總林榮俊,合併之後調任奇美實業,現在大多數時間都在奇美實業下的聯奇開發公司,負責經營樹谷園區,他在奇美電的職位,只剩一席監察人。林榮俊是許文龍的外甥,他的異動就特別引人注目。

二、換將──原採購閃電離職:今年四月,去年才上任的奇美採購處處長林靜修也突然閃電離職。她離開後,新奇美整合採購大權的障礙,就又少了一個。

林靜修原本負責奇美電的採購計畫,奇美電實際下單,都由她經手,「合併後,Amy(林靜修英文名)希望跟竹南群創總部的採購負責人,align(統一)採購標準,對方卻回說,是我們合併你們,憑什麼要我們跟你統一?氣不過,衝突就出來了,」一位了解內情的面板業者指出。

衝突出現之後,林靜修先是權力被架空,無法再參與重要採購決策;四月的正常工作天,她突然發現,自己的門禁卡被停用,email帳號也被取消,林靜修和總經理王志超反映狀況,王志超卻不知情,王志超打電話給段行建求證,段行建卻不置可否。最後林靜修只得自行請辭。

林靜修走後,群創派人接手林靜修的位置,段行建早已重新分派採購權。和前端面板製造有關的,由原奇美(現稱南廠)統一採購,和後段模組相關的,由原群創(現稱北廠)負責,換句話說,如背光模組等面板組裝有關的零組件,原奇美的採購想碰都很困難。

三、舊製造管理勢力退出:負責製造、工廠管理的奇美電子前副董事長吳炳昇,合併後也離開奇美,專任奇景光電董事長。「很多人走,是請一個月的長假,就再也沒回來了,甚至連底下的人都不知道,」一位人資業者觀察。一位原奇美供應商更指出,「我認識的處長,都走光了。」

外界的解讀是,群創入主奇美後,第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移除許家班勢力,除了要讓購併後的效率提升,減少整合上的阻力自然是重要因素。

只 不過,人動了就會影響到整個許文龍班底在新奇美裡面的權力結構和利益分配。舉例來說,重新分配採購權之後,和面板製造無關的原奇美供應商,馬上面臨競爭力 挑戰,還曾有許家親戚當面拜託段行建,「能不能趁這個機會讓我們上市,」段行建回應的態度卻類似:鴻海那麼多子公司都沒上市,你們憑什麼?

整合新勢力 「十六大副總」浮上檯面

在許家班淡出的同時,卻是段行建重用專業經理人的開始。而且在一定比例還是重用了原奇美團隊的重要幹部。

在新奇美進行整合之後,被稱為「十六大副總」的十六位高階主管已經浮上檯面,奇美出身背景的人,就占了其中五名。

像啟耀光電董事長丁景隆,是一九九七年就進入奇美電,少數受許家重用的專業經理人,他原本就是奇美電的副總,但前幾年,因為和高階主管意見不合,淡出奇美電經營。合併之後,丁景隆重心又回到了奇美電,奇美南廠的採購,也向丁景隆報告。

鴻海集團的大將也開始接手奇美電的管理。像原群創副總許庭禎就受到重用,這次群創合併奇美,許庭禎就是促成合併的要角,合併後,現在許庭禎已經開始和總經理王志超,共同經營電視組裝生產線。

羅鎮華也是另一個受到注目的要角,他原本是明基的業務協理,「他跳到鴻海之後,在筆記型電腦管理上成效相當好,受到郭台銘重用,未來他將接手奇美的筆記型電腦組裝管理,」面板業者觀察。

整合員工 藉由調整薪資汰弱留強

今年股東會上,奇美電執行長段行建承認,現在新奇美最大的挑戰是「整合」;事實上,奇美電整合過程中,人事結構的大地震,還沒結束。

合 併後,新奇美乘機汰弱留強,過年後,原奇美員工都拿到一份留任同意書,寫明新職的薪資和職級,不少人拿到的版本,只多了幾百元本薪,原有的豐厚津貼卻不見 了;職位雖然還是經理、處長,職級卻已經悄悄降低,這意味年中配股時,領到的股票跟著縮水,部分奇美電工程師因此跳槽到台積電。

這其實都在購併案推算的範圍內,因為還是有少數奇美的重要員工,拿到的是不同版本的留任同意書,他們拿到的版本不只明顯加薪,合併生效前,長官還會面談慰留,趁著這波離職潮調整體質。

「段行建是在用時間換取空間,」一位供應商觀察,原本郭台銘希望段行建一個半月內整合奇美,「但是群創是以小併大,光是繞一圈奇美的廠區,就要多久時間,」他觀察,段行建必須看準目標,才會出手。

在股東會上,談到整合進度,段行建只丟出「快了」,在移除許家班勢力之後,段行建最終的整合藍圖,即將浮上檯面。

整合組織 未來目標將再切割奇美

一位面板業者分析,段行建的下一階段,將是重劃奇美的組織架構,「奇美太大了,他的目標,是把能切割的事業部切割出來,不能切割的留在奇美,」把奇美從一隻不靈活的大象,變成一隻靈活的金象。

他 分析,段行建的計畫是要把奇美旗下筆記型電腦螢幕組裝部分切給富士康負責,「鴻海的強項就是後段模組,由他們做,比奇美自己做更有效益,」他觀察,中尺寸 的監視器則由群創負責,大尺寸的電視組裝,原本就是奇美的強項,仍會留在奇美內部。奇美寧波廠未來有可能劃歸鴻海。現任總經理王志超的角色,也將集中在面 板製造和生產上,更像奇美的總廠長。

「段行建的目標,是讓奇美變成一個純面板廠,這對奇美也許是好事。」一位奇美供應商分析,和許家班徹底切割,新的營運團隊浮現後,奇美更能專心發揮製造面板的強項,段行建這一百二十天的整合行動,是奇美改變體質的關鍵一役。

「未來段行建的最大挑戰,還是在人身上,」他分析,現在群創還沒有全面接管奇美,未來奇美員工能不能適應群創文化,奇美和群創恐怕還有長路要走。

延伸閱讀:整合後,原奇美電3大要職換手——關鍵人事異動表

●舊勢力淡出

人名:林榮俊原職:奇美電資深財務副總現職:奇美電監察人、聯奇開發總經理影響:許文龍外甥,原奇美財務大總管,代表許家交出財務大權

人名:林靜修原職:奇美電採購處處長現職:離職影響:原掌握奇美一年2千億採購預算,代表原奇美人馬交出採購權

人名:吳炳昇原職:奇美電副董事長現職:奇景光電董事長影響:奇美電創始員工,代表奇美舊勢力退出

●新勢力進場

人名:丁景隆原職:啟耀光電董事長現職:奇美電副總經理影響:原本淡出奇美營運,受段行建重用,出掌面板廠採購大權

人名:許庭禎原職:群創副總經理現職:奇美電副總經理(傳將接任電視部門負責人)影響:群創人馬,代表群創將管理經驗注入奇美後段生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75

蘋果逼偉創力淡出筆記本代工市場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5/815387.html

筆記本代工市場與中國台灣企業纏鬥4年後,全球第二大電子代工巨頭新加坡偉創力有些體力不支,可能要讓出這塊市場了。

3天前,偉創力首席執行官Mike McNamara在美國一場科技媒體信息論壇上說,因筆記本代工利潤過低,公司可能放棄2012年及之後的代工投標,甚至會退出這一領域。

這是否意味著偉創力將遠離消費類產品代工市場?顯然它不甘心。幾天前,它發佈了一則公告,稱將調整部分產品策略,在移動終端市場發力。偉創力PC事業部總裁Sean Burke之前也曾對本報說,筆記本與手機之間的細分市場,十分龐大。

業內人士認為,這一部分市場可能性較大的就是平板電腦市場。

「跟『窮凶極惡』的台企比,它在筆記本代工上一直沒什麼優勢,規模很小。當初它想做上網本,iPad出來世道又變了。」評論人士李易對《第一財經日報》說。

蘋果逼退代工老二?

請看看這個全球代工老二淡出的背景。6年前,全球筆記本代工領域的平均營業利潤率為3%~4%,4年前在3%左右浮動,2年前,一度跌到2%。

偉創力正式進入筆記本代工業是在2007年9月,那時它以2億美元收購台灣地區華宇電腦的筆記本與服務器業務,並接手後者位於江蘇吳江的代工廠。McNamara說,那時營業利潤率大約為3%。如今已下滑到1.5%,甚至無法達到產業平均水準。

偉創力搶進的原因在於,那時消費類筆記本市場成長迅速,其中上網本開始風行,惠普、戴爾、聯想、宏?、華碩均全力殺入,PC代工業生意來不及做。偉創力收購華宇可直接獲得後者的客戶,比如宏?旗下的Gateway、惠普、戴爾以及部分歐洲OEM企業。

Sean Burke當時透露,市場佔有率僅為2%,2010年目標則為3%。

於是2008年後它一直打算擴產,並在長三角、印度、越南等地評估落腳地。

本報前年曾報導,當最大客戶之一惠普落地重慶後,偉創力一直也想去重慶。2010年後,它放棄了重慶的生產佈局。今年1月,受困於成本壓力,惠普將部分上網本訂單從偉創力轉給廣達,目前大約每月僅剩40萬台。

李易表示,前不久,偉創力台灣工廠PC一體機部門已經裁員。

偉創力如何轉身

摩根大通分析認為,偉創力淡出低利潤產品線代工,應該會更加強化包括基礎建設、工業、醫療以及節能等領域的佈局。

前不久本報曾探訪偉創力上海馬陸廠。該廠總經理何耀晶(Andrew Ho)透露了公司新的生存策略。

何耀晶說,多年來,當很多台企紛紛殺價搶奪PC、手機、平板電腦等消費電子訂單導致深陷利潤泥潭時,偉創力一直在強化IT基礎設施、工業類產品的代工業務,後者的利潤要比消費電子高許多。

馬陸廠便是PCB、通訊設備、汽車電子、醫療設備、光纖等產品的重要基地。目前,該公司還涉足薄膜太陽能電池板代工市場。何耀晶說,剛拿了一個大訂單。

馬陸廠運作總監饒建益(KA Leow)表示,這類產品,拼的不單純是規模,還是垂直整合能力,尤其是要快速響應。

截至目前,偉創力消費類電子代工業務僅佔其全球營收10%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66

飽受網購時代衝擊實體書店淡出江湖

http://www.zjscdb.com/detail.php?newsid=62717

對於杭州來說,曉風書屋、楓林晚……他們不僅是繁華鬧市中獨闢蹊徑的圖書經營場所,還是文人雅士流連忘返之地,更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地標。
    數年前,人們習慣將這些民營實體書店連同圖書出版行業一起,稱之為中國的最後一座金礦。然而,隨著網絡購物的興起,這種慢節奏的實體購物方式受到巨大衝擊,一大批民營實體書店或關門或搬遷,實體書店正在經歷一場「革命」。
    根據《2010中國網絡購物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0年我國網購用戶人均年網購消費3259元,半年人均網購次數達10次。其中圖書音像製品消費火 爆,佔網購市場消費總量排名的第三位,購買用戶佔全部用戶的比例達31.4%,這意味著,每約十個網購用戶中有三人會購買圖書音像製品。
    狼來了,在B2C市場逐漸成熟之際,杭州傳統民營實體書店一時躲避不及,但暫時的消失並不代表它們不會捲土重來。

江湖夜雨十年燈
「還算活著的」楓林晚
    「楓林晚還算活著吧!」朱昇華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開場白便是「活著是當前民營實體書店最大的願望」。
    1997年,朱昇華在浙江大學西溪校區旁創辦了楓林晚書店,從一個只有30多平方米的小屋起步,以其獨特的人文特色,曾經紅極一時。定位為經營人文社科以及文史古籍類學術書籍為主的楓林晚,引得無數名家爭相拜訪,著名作家金庸來杭時,也曾親臨。
    2007年5月,位於文三路上杭州楓林晚書店總店搬遷,朱昇華惜別杭州市中心。繁極一時的人文傳奇,與這個400多平方米的營業場地,彷彿也一起無奈轉移了。
    「市中心的房租漲得太快,400多平方米的店面,租金需30萬元,依靠傳統的圖書零售無以為繼。」朱昇華告訴導報記者,房租過高是楓林晚書店總部搬離的直接原因,網絡市場對傳統書店的消費影響則是致命性的。
    「網絡書店對實體書店的衝擊和影響,可謂一場革命,網絡書店無需房租費用、水電費用等,它所節約的成本是實體書店無法對抗的,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80%至90%的民營實體書店要關門。」朱昇華認為。
    為了節約成本,朱昇華將楓林晚搬遷至紫荊花路415號,傳統學術氛圍濃厚的楓林晚在此次變遷中得以大變身,LOFT結構的裝修、大區域的室內交流活動場所,使得楓林晚成為國內首家實驗書店。
    「在現在的條件下,傳統書店不能單靠賣書來營運,書店是個多元化的組合,有些人習慣到書店裡來看書選書,來參加一些活動,這是一種生活習慣,我們依託傳統 門店出售這種生活方式。書店除了承擔傳統職責外,剩下我們把它打造得更加有特色,實現以書+沙龍+咖啡+音樂劇文化等,不斷製造一些衍生產品,來彌補傳統 實體書店的不足,以吸引人們來此聚合。」實際上,從楓林晚目前的現場佈局,就可以看出朱昇華的理念。
    現在的楓林晚,一樓是傳統的書店賣場,二樓三樓佈局著咖啡廳和文化實驗室,楓林晚的變形預示著全新的嘗試。
    在朱昇華看來,傳統實體書店走連鎖經營的方式已經不現實,受通貨膨脹影響,人力成本、房租成本節節攀升,再走連鎖經營只會增加負擔。「也許你要問了,為什 麼傳統的新華書店可以越開越大?那是因為他們的物業大多為自有,而且地段好,品牌響亮,特別是壟斷了國家教輔類書籍,面對網絡銷售的衝擊,它們的生存壓力 相對較小,我們這種特性鮮明的民營書店只能走差異化路線。」與傳統實體書店比,與網絡書店比,朱昇華一直在尋找楓林晚創新經營的可行路徑。

遭遇網購「革命」
十大民營書店淡出
    「網絡書店對傳統實體書店,甚至是出版業的衝擊,可謂是致命性的。」從武漢大學編輯出版專業畢業的小李先後在出版社和書店工作幾年之後,最終離開了這個行業。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發佈的《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 1.73億。截止2010年底,我國網購市場交易總額5231億元,網購市場交易額佔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例上升至3.3%。
    網購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圖書更是最適合網購的商品之一。
    「杭州有名的實體書店,像曉風書屋、楓林晚,要麼靠批發賺錢,要麼搬遷到了更偏僻的地方,現在民營實體書店的日子很難過。」小李說。
    從西湖邊的杭州三聯書店、杭大路上的菜根譚書店,松木場附件的藝林書店,文一路上的耀信書店,文二西路的鐵驢書社,新市街的一家書店等等,杭州一大批民營實體書店正陸續消亡。
    與有特色的民營實體書店一起「隕落」的還有實力較強的大眾實體民營書店。位於文二路楓華府第臨街商舖的人民書店,由人民出版社、新華時代(北京)傳媒文化 有限公司和杭州諦都置業共同投資創辦,曾經寄希望於連鎖直營專賣體系,擴大市場佔有率,並與新華書店一爭高下,然而從它2009年開業,到如今僅兩年時 間,便退出了市場。
    導報記者在文二路上看到,人民書店大型紅色招牌猶在,原本氣派的玻璃窗戶上貼滿了亂七八糟的紙片,人去店空,在惱人的秋風下徒增了幾分蕭條。
    傳統圖書零售業遭遇人力物力成本上漲的影響,再加上網絡市場的分割,利潤越來越薄,甚至直接入不敷出,最終倒閉。
    說起杭州十大民營書店的陸續消亡,小李給導報記者算了一筆賬,傳統意義上來說,書店從批發公司進貨,一般以6折拿貨,再全價賣出,大概有35%-40%的 利潤,扣除人力成本,每本書大概就10%-20%的利潤。但是目前杭州中心地段一個佔地200平方米的優質商舖,年租金約1000萬元,將租金成本計算進 去,書店穩虧不贏。「每年1000萬元的房租,相當於一天要產生3萬元的利潤,假設一本書賺9元錢,那麼一天要賣3000本書,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根據新華書店最新一期的購書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在購書渠道選擇中,有49.3%的讀者通過網絡購書,有42.92%則通過實體民營書店購書(不含新華書店)。
    在電子商務的衝擊下,傳統民營實體書店和網絡書店的圖書銷售各佔半壁江山。

不服「馬太效應」
暗自「跑馬圈地」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讓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但是,沒有人甘心服從於「馬太效應」。
    在民營實體書店與網絡書店的銷售競爭中,越來越多的商人認識到,誰掌握消費者,誰就是最後的贏家,於是各個書店大展拳腳,加快「跑馬圈地」。
    作為全球最大的中文網上書店,2010年噹噹網來自圖書音像商品的淨收入約19億元,佔總體銷售額82%,2011年第一季度圖書音像製品淨收入超過5億元,佔總體銷售額75%。2011年2季度圖書銷售收入為5.8億元,同比增長34.1%。
    從噹噹網擁有的客戶數量來看,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噹噹網擁有活躍用戶數為860萬,總訂單數2940萬單。2011年第一季度總活躍用戶420萬。
    「當當網佔據了圖書網上零售市場的50%以上份額,佔據一般書全國零售市場的20%以上份額,成了規則制定者。」噹噹網郭鶴說,噹噹網的顧客忠誠度很高, 根據2010年5月艾瑞的消費者調研定製報告顯示,噹噹網的知名度、用戶信任度和價格競爭力指標在國內B2C電子商務企業中排名第一,2010年總銷售量 中有79%的銷售來自用戶的重複購買。
    面對如此強大的網絡競爭對手,各民營實體書店在細分市場的同時,加快發展會員。
    「我們這裡的顧客還是挺多的,主要是大學生和附近的居民。他們基本上是我們的會員。」在曉風書屋打工了八年左右的衢州姑娘祝小琴說。
    從體育場路上的曉風書屋總店到教工路浙江工商大學旁的曉風書屋,祝小琴在各個書店擔任圖書管理員,數年來基本輪了一圈,每天和圖書及消費者打交道,她對曉 風書屋的顧客流量熟知在心。9月21日晚上八點左右,祝小琴還在教工路上的曉風書屋內工作,導報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個約30平方米的書店內,有十幾位顧 客,或在選書,或在一旁的閱讀間內看書,還有幾位母親陪著小孩子來買書。
    家住附近的一位李女士帶著兒子「土豆」在選書,不一會兒買了兩本書,一本是《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另一本書是《閃亮的五(二)班》,付款時原本總價35.5元的書,因為是曉風的會員,只要付27元錢,「土豆」還收到了小琴送出的智力魔方。
    對會員的貼心服務,成為曉風留住顧客的又一法寶。「我們總店會有一些沙龍、講座活動,分店也經常會有一些打折促銷活動。」小琴介紹,這幾天分店打出了「買100元書券送30元書券」的活動,配合國慶節等節假日,曉風還有系列活動推出。
    從產品定位來看,曉風書屋圖書涵蓋人文、社科、財經各個方面,且已經從原來的圖書銷售擴展到文具及創意圖文用品的銷售。從各分店地址來看,浙大紫金港校區 內開有曉風書屋,下沙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旁也開有曉風書屋,市中心則是教工路上的浙江工商大學曉風書屋分店及其他,曉風書屋立足大學生群體和文化人士,深耕 這部分人群的圖文消費,以會員制的形式穩定了客源。
    「僅教工路這個分店,我們一天大概能賣出200本書,學生下課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過來。」祝小琴介紹,青春讀物類及教輔類圖書很受他們的歡迎。
    和曉風書屋相比而言,楓林晚則另闢蹊徑,在淘寶上開設了楓林晚淘寶書店,向網絡市場分一杯羹。楓林晚書店創辦人朱昇華說,楓林晚的圖書銷售主要通過網絡。
    更多的是,一些書店依託圖書批發市場,在淘寶網、孔夫子舊書網等網站,將淘寶書店開得遍地開花。導報記者在淘寶網上選擇店舖一項,搜索關鍵詞「杭州圖 書」,出現杭州萬捲圖書專營店、杭州文雅圖書專營店,杭州華章圖書專營店、杭州能看圖書專營店等數十個選項,全國範圍內的網絡書店數以萬計。
    不可否認,網絡書店對實體書店造成巨大衝擊,但是在實體書店頑強的抵抗下,行業出現細分和整合。「身處這個行業中,我們第一時間便發現了網絡市場對傳統圖 書市場造成的衝擊,近年來我們把網絡市場的發展作為重點。」作為圖書出版行業的內行人藍獅子圖書編輯中心主編王留全說,「原來我們在國內多個媒體刊發書 評,但隨著網絡圖書購物頻道的興起,傳統的營銷已經不能滿足競爭需要。」王留全介紹,自2011年上半年開始,藍獅子財經圖書出版中心在噹噹網上設有專題 位,「網絡對我們有衝擊,但是我們可以跟它合作。」此外,藍獅子還設立了專門的電子圖書部門,嘗試做電子書的出版和推廣。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網絡書店不會令實體書店消失。未來極有可能形成的產業格局是大型網絡書店、大型實體書店、中小實體書店集群及中小網絡書店集群,在各自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形成一種三足或者多足鼎立的局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31

萬達百貨“收縮”門店 百貨或淡出萬達系主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4858.html

萬達百貨“收縮”門店 百貨或淡出萬達系主業

第一財經日報 樂琰 2015-07-14 06:00:00

有知情者透露,不論萬達百貨打算關閉多少門店,萬達系目前已經不將萬達百貨作為主業,百貨整體的經營存在招商不利等諸多問題。

有知情者透露,不論萬達百貨打算關閉多少門店,萬達系目前已經不將萬達百貨作為主業,百貨整體的經營存在招商不利等諸多問題。

盡管整體萬達系的並購非常兇猛,但萬達百貨似乎並不太爭氣。目前,萬達百貨正關閉其山東濟南的唯一一家門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7月13日獲悉,萬達系計劃將經營不佳的三四線城市的部分萬達百貨關閉,重置體驗式業態,涉及關閉調整的萬達百貨約10家。業界甚至傳言調整數量可達25家。

有知情者透露,不論萬達百貨打算關閉多少門店,萬達系目前已經不將萬達百貨作為主業,百貨整體的經營存在招商不利等諸多問題。

百貨收縮

此前業界已經傳出萬達將關閉10家嚴重虧損的百貨門店,並壓縮25家經營不善百貨門店的樓層的說法,但是當時濟南門店並不在關店名單上。然而日前,濟南萬達百貨被要求於7月15日之前撤離。

據悉,濟南萬達百貨有限公司隨即將被註銷,該公司80余名員工以及數百商戶將被全部分流。未來,萬達百貨所在樓層將被改造成室內步行街,以獨立門店的形式布局,由濟南萬達廣場商業管理公司全面接盤。

“不僅僅是濟南門店,接下來還有其他三四線城市的部分萬達百貨會關閉或調整布局。目前百貨業態在整體萬達系中屬於經營得並不怎麽好的,很多門店都有問題,所以萬達系的確是打算逐步將一些經營不善的萬達百貨關閉撤離,以止損。”有接近人士透露。

甚至有說法稱,萬達百貨從今年六月開始大調整,總部將從150人裁到50人,門店準備精簡到50個。

有知情者透露,萬達系曾經一度是將百貨作為重點業務的,甚至想過將百貨獨立上市,然而由於種種原因,萬達百貨並沒有達到預期。有公開資料顯示,萬達百貨去年完成收入154.9億元,同比增長39%,只完成調整後計劃的91%。此外,萬達百貨凈利潤增虧7%,虧損不斷擴大。

“正因如此,所以百貨一直無法加入到萬達系的上市公司中,怕影響財報,獨立上市也不容易做,加上現在整體要調整,所以萬達百貨可以說已經淡出了萬達系的主業。目前萬達系整體的重點板塊是萬達商業、文化和正在籌劃的金融。”知情者告訴記者。

百貨緣何落寞?

接近人士表示,萬達百貨目前也並非完全不擴張,其也會在萬達廣場內開設新的萬達百貨,但是開店的數量比不上關店的數量,所以百貨在萬達系依舊是整體收縮的。

“由於百貨經營不佳,所以即便是百貨板塊的一些人員也情願關店止損。”上述接近人士坦言。

據悉,萬達百貨2015年的目標是收入達到288億元,新開門店17家。

那麽為何頂著“萬達”的名號,其百貨還是經營不善呢?

“招商不利是個問題,萬達百貨最初叫做萬千百貨,招商定位不清晰,招到的都是一些三線品牌,走進店內很難有購物欲望,之後的確有所改善,但是並不容易做到徹底改觀。除此之外,業態布局也是問題,比如萬達百貨早期以傳統的服飾為主,然而電商沖擊最大的就是服飾,所以這種布局意味著生意難做。因此萬達系目前對於商業布局都在‘去服飾化’,其今後調整和新開的百貨或者廣場都會引入更多的體驗式業態。而新開的萬達百貨大多也會依傍萬達系商業地產的項目一並開設。”知情者表示。

至於體驗式業態如何調整,則有接近人士透露,萬達將大力提升餐飲業態,會將餐飲比例提升到30%甚至40%,但餐飲的利潤較低,一旦超過40%的比例,則對於商場整體收益有影響,也不能盲目提升餐飲比例。此外,萬達影院作為萬達系文化板塊的重要一環,也必然是今後其商業項目中發展的重點,目前萬達影院單體的票房收益在業內屬於非常高。CFP圖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967

“政府要淡出一些,要能夠有所不為”訪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長孫繼偉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771

孫繼偉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借‘49條’,能夠使金融中心的地位、功能得到基本確立,圍繞金融中心的建設,還有一系列的功能得到集聚。”

“你看我們有些清單里的有些權力可能幾年都碰不到一次,政府改革不能自娛自樂。”

“上海比較適合集群創新,體現國家意誌、綜合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

2015年4月27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完成了新一輪的擴區,把從前的28.78平方公里變為120.72平方公里,納入了陸家嘴、金橋、張江三個片區。這三個地方的GDP占浦東新區的80%。也就是說,這次擴區,實際上等同於將浦東新區整體變為了自貿區的試驗田。

2013年9月,自貿區花落上海。一個月後,曾歷任上海嘉定、徐匯兩個區主要領導的孫繼偉,開始主政浦東新區政府,擔任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委副書記、浦東新區區長,幾乎全程見證了自貿區的發展。今年4月,擴區後,他兼任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

在6月的陸家嘴論壇,他表示自貿區金融改革“呼之欲出”,引起媒體爭相關註。2015年7月7日,在浦東新區政府大樓內,他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專訪。

我們的趕考剛剛開始

南方周末:如果給自貿區的現狀與之前的期待相比打分(百分制),你會打多少分?

孫繼偉:說要打分,我覺得挺難的。整個自貿區建設可以分為兩段,擴區之前和之後。擴區之前我認為可以打90分以上。原來在28.7平方公里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內,以管委會的體制,做了不少制度創新,做了第一版的負面清單,成績還是非常突出的。擴區從4月27日才開始,如果比作要考試的話,我們現在趕考也剛剛開始,答卷還沒答完,所以後一段還打不出分。

南方周末:自貿區擴區,對政府而言,最大的變化在哪里?

孫繼偉:擴區之後上海做了一個很大的變動,不是用管委會這樣的臨時機構來做事,而是決定把管委會和浦東新區政府合一,就是合署辦公。

上海自貿區今後如果能夠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按照未來改革的需要,改造一個完整的政府,和其他幾個區相比,特點很明顯。

因為我們是一級政府,如果我們能夠完整地按照“負面清單+責任清單+權力清單”這樣的管理模式運行,對於“可複制可推廣”的意義、對於政府自身改革的意義還是非常之大的。

南方周末:具體來講,合署辦公之後,區政府的工作模式跟原來有哪些不同?

孫繼偉:這個問題我們也非常關註。不能合署以後,政府還是原來怎麽做就怎麽做,像人們所講的“一套班子,兩塊牌子”或者“兩塊牌子,一套人馬”,這個肯定不行。

自貿區沒有單獨的職能局,浦東新區的職能局同時也是自貿區的職能局。實際上現在自貿區有三個內設局(綜合協調局、政策研究局、對外聯絡局),和五個片區局(世博、張江、金橋、陸家嘴、保稅區管理局),擴區之初,在剛剛進行切換的過程中,這樣設置,會有一批人專門琢磨、研究、張羅自貿區的事,隨著政府職能的不斷轉變和完善,到一定的時候,自貿區的職能將會完全按照一個新區政府的正常運轉來做。

南方周末:在簡政放權方面呢?

孫繼偉:昨天(7月6日)下午市里面開了專題會議,主題就是新區政府職能的轉變。第一步,就是市里面的相關部門又下放了一百六十幾項權力。我看到廣東下放了六十幾項權力,覺得我們這個還是有點力度的。

為什麽?因為浦東新區在這麽多年來,所賦有的權力應該比其它區都大,而且市里面已經下放過200多項權力,在這個基礎上又下放了160多項,後面還有60多項準備再下放。

但是,我們所關心的下放權力並不是簡單地說我浦東新區把該要的權力都要到了。原來是市里批,現在改成區里批,這個沒有太大意義。

我們想拿到這個權力以後,根據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理清楚我們的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接下來我們會提出一個減權清單。

去年擴區的時候,我們提出了一個1.0版本的責任清單和權力清單。隨後會做2.0版,這塊還是要花比較大的功夫來做。

南方周末:有時間表嗎?

孫繼偉:有。今年年內要做出來。

南方周末:你比較關註的改革還有哪些方面?

孫繼偉:比如現在在投資領域和建設領域,還是非常複雜。一個項目,從開始立項、拿地,到最後建成,手續極為複雜。他們統計過,從開始拿地到允許建樓,所有手續走完大概要140多個圖章。而且周期非常長,基本上都是一年左右。

這里面還是有很多空間,跟國家有關部委已經溝通了,希望自貿區能夠做一個先行的示範區。

我們總體的思路,就是政府要淡出一些,把社會中介組織能夠引進來,各方的主體責任要明確。現在是政府為整個建築工程的全過程背書,而我們希望引進建築綜合保險、建築師負責制等,通過市場的力量去改變,讓政府管得少一點,同時管得更好一點。

金融改革“很快,很快”

南方周末:在6月底的陸家嘴論壇上,你說新的金融改革政策“呼之欲出”,具體會什麽時間落地?

孫繼偉:很快,很快。就在最近,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會以後,就可以通過。所有的流程都接近尾聲了。

南方周末:為什麽有說是“51條”也有說是“49條”?

孫繼偉:最後應該還是49條。有個別條款,可能因為國家部委還需要斟酌,為提高效率,擱置爭議,一致同意的,就是新的49條。

這對下一步自貿區的金融創新,還有加快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設很有好處。金融中心建設是上海的特色,也是上海所承擔的一個光榮使命。中央對上海實際上是寄予厚望,所以在2013年制定了支持金融創新的“51條”,這一次是《關於推進上海自貿區金融創新以及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若幹意見》,也是我們講的49條。

我們希望借這個“49條”,按照我們的預定目標,能夠使金融中心的地位、功能得到基本確立,圍繞金融中心的建設,還有一系列的功能得到集聚,比如說保交所、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

南方周末:這次意見主要突破在哪些方面?

孫繼偉:資本項下的自由兌換應該是沒有問題,將進一步加大力度。還有個人合格的投資者對於境內外投資,也會進一步地開放。

改革不能自娛自樂

南方周末:在5月的一次論壇中,有學者評價對自貿區前一段的感覺是“too small,too slow”(太小,太慢)。現在Too Small的問題解決了,Too Slow依然存在。對此你如何回應?

孫繼偉:太慢,我覺得主要跟人們對自貿區的期待相關。實際上有些舉措、改革,從中央到市里,已經力度蠻大了。但是我覺得跟我們所承擔的使命和要求相比,是還有“Too Slow”的感覺。

現在可能還有一些企業的需求或感受,跟政府的感受還是有一定差異,這是需要盡快填平的鴻溝。我們在自貿區建設過程中,應該更多地按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來,不能改革自娛自樂。

包括在政府行政審批方面,真正要改哪些呢?應該是企業迫切希望的,或者感受特別深切的問題。有些審批、有些權力,可能是企業根本都碰不到的事情,你看我們有些清單里的有些權力可能幾年都碰不到一次,這個對企業來講相對來說意義不大。

南方周末:這些幾年用不到一次的權力比如是哪些?

孫繼偉:比如關於狩獵或者捕殺野生動物的許可,這是目前不大可能在上海做的事,但是作為政府權力它是有的。

南方周末:在3月,美國商會公布了年度調查,他們在上海的370多個成員中幾乎3/4認為自貿區沒有為它們的業務帶來實在的利益;大約一半受訪者表示從自貿區啟動以來還沒發現業務上的任何變化。

孫繼偉:美國商會提出來的這些意見,後來我們查下來,他們反映的有些情況也是不太準確的,後來我們也跟他們做了一些溝通。我不知道他們當時樣本是怎麽選的,聽取了哪些企業的意見,這些跟我們掌握的情況並不吻合。當然,這可能從另一個側面說明,自貿區的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在更廣的範圍,以更大的力度去推介,境內外企業也一定會在關註自貿區的過程中發掘、抓住發展和壯大自身業務的機遇。

上海比較適合集群創新

南方周末:現在全國的四地自貿區(上海、廣東、天津、福建)管委會之間有溝通嗎?

孫繼偉:有溝通。前段時間,沈曉明書記(上海市委常委、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委會主任、浦東新區區委書記)和我一起去了天津、深圳自貿區學習。沈書記還應邀到福建去給他們上了堂課,也在那邊學習參觀了一下。

各地都有一些好的做法。他們在創新能力、改革的大膽方面,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南方周末:有參與自貿區規劃的學者說,對於“可複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各地心態不一,地方都希望自己的政策只適用於本地,外地的政策倒是能越快複制越好。有沒有這樣的心態?

孫繼偉:我們倒從來沒有這個感覺。因為浦東新區存在和開始的理由、它承擔的使命,就是幹這個的,就是要先行先試,改革創新。

包括今年浦東兩大任務,一個是自貿區的建設,還有是一個科創中心的建設。主戰場是張江。我們提出“雙自聯動”,把自貿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進行聯動。采取海關特殊監管和電子圍欄的方式,在張江同樣享受原來保稅區的免稅政策。我們還要改變原來孵化器的狀態,原來60%多是國企在做,接下來可能跟一些國際高端的孵化團隊合作,有創業導師,有自己的專業能力,不止是提供廉價的辦公空間。

南方周末:現在深圳的發展勢頭直逼上海,你上次去深圳調研的感覺怎麽樣?

孫繼偉:深圳有很多東西非常值得上海學習。比如有些東西他比我們要大膽,一旦看準了,就幹了。這個我覺得這可能是導致實踐中存在一些差距的原因之一,在有些改革方面我們可以做得更大膽更灑脫一些。

又比如怎麽樣能夠放手搞活,政府怎麽樣能夠有所不為,上海的政府往往有為的意識比較強,就是管的意識比較強。

真正怎麽樣能夠不為,我覺得是下一步在政府職能轉變中重點來做的。要盡可能少批或不批,政府厘清自己的邊界,也就是跟企業的關系,跟市場的關系,把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場的無形之手區分清楚。盡可能放手,給企業有空間,給市場有活力。

深圳這方面做得蠻好的,因為政府的不為,使得一批草根的、創新的企業能夠起來。現在大家所講的,騰訊、華為……確實出現了很多中國知名的企業。

但是上海還是有機會的。因為在下一輪的,比如科創中心的建設過程中,上海有自身的優勢。譬如大飛機、航空發動機、腦科學、生命科學,它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需要考驗一個城市的底子,這時候上海就會顯示出它獨特的優勢。比如說大飛機、航空發動機,對你的基礎工業、制造業、科研能力,材料科學、基礎科學、應用科學,都是一個全面的考量。

南方周末:為什麽改革開放三十年,浦東也有25年歷史,都沒出現馬雲、馬化騰這樣的企業家?

孫繼偉:我相信今後會有。這是一個經常被說到的問題,但我認為也是一個不準確、不完全說明問題的問題。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質和文化,有自己獨特的科技基礎、人文積澱,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說,它會結出不同的果實,很難用一個標準來說明和衡量這些果實。

南方周末:那麽,上海的城市特質究竟適合哪類創新或者哪類企業成長呢?

孫繼偉:就像廣州可以長香蕉,到上海就長不了香蕉是一樣,這是城市的特質、文化的差異性,不能簡單類比。從我自己的觀點來說,上海比較適合集群創新,體現國家意誌、綜合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

我講個例子,上次馬化騰到上海市委做講座,他覺得到了“互聯網+”的時代,上海是很有優勢的。因為“互聯網+”是把互聯網作為一個基礎性的東西,跟原來的產業進行疊加,這時候如果做得好的話,有倍數效應,他認為上海這個方面基礎很好,很有優勢。

我曾經講過,現在大家一提創新就說BAT,現在上海不應該多想這個事情了,應該是更多想BAT之後的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492

銀保渠道“開門紅”:萬能險淡出 年金保險當道

2016年,保監會一系列針對以萬能險為主的中短存續期產品的強力監管政策,無疑給了一些激進險企“當頭一棒”,尤其是去年12月30的一紙通知更是讓部分險企措手不及。在對中短存續期產品的強監管下,2017年這些險企的“開門紅”將何去何從?作為萬能險“主戰場”的銀保渠道又將呈現怎樣的格局?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以投資者的身份走訪了上海地區多家銀行,發現在今年的“開門紅”中,萬能險和去年“開門紅”時期“火熱”的景象已大相徑庭,“萬能險”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敏感詞匯,僅有少數銀行仍在主打萬能險產品,取而代之的則是非萬能型的兩全及年金保險,其中尤以年金保險更甚。

萬能險淡出

和前兩年“開門紅”期間銀保渠道鋪天蓋地的萬能險不同,在去年一系列針對萬能險為主的中短存續期產品監管政策發力的影響下,今年“開門紅”期間,萬能險已經明顯降溫。

第一財經記者近日以投資者身份走訪了上海地區的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上海銀行等多家銀行,發現其中的多數銀行已經不再將萬能險作為主要推介品種。

“從去年年末開始,我們的萬能險產品就開始明顯減少了。監管現在管得比較嚴,另一方面,萬能險現在的收益率也已經降低了,因此不作為我們主要推介的品種。”一名銀行理財經理如此表示。

“我們今年‘開門紅’萬能險產品已經很少推了,一方面現在保監會對萬能險比較‘敏感’,另一方面銀行由於監管因素對於萬能險也比較謹慎。並且在低利率‘資產荒’的投資環境下,為了防止利差損,萬能險的結算利率已經開始降低,對客戶的吸引力也隨之下降。”一名小型險企管理人員表示。

在第一財經記者走訪的上述多家上海地區銀行中,僅有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人員主動推介了萬能險產品,而在建設銀行,當記者主動詢問是否有萬能險銷售時,該銀行理財經理表示,在售的萬能險短期限產品收益率一年期在3.5%左右,收益率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而更多的則是五年期的萬能險產品,達到五年的產品即已不算中短存續期產品,但由於期限太長也無法成為該銀行的“主打產品”。

事實上,近幾個月,萬能險的平均收益率已經開始走低。華寶證券數據顯示,去年8月份萬能險平均收益率為4.799%,較前一月下降4.1個基點,環比下降0.85%。

而安信證券數據顯示,2016年保戶新增投資款單月同比增速已從年初的183%收縮到11月的12%(萬能險保費絕大部分計入保戶新增投資款)。

另外,第一財經記者走訪的多家銀行理財經理表示,之前十分“火爆”的安邦保險一款投資型財險產品已於1月5日前後停售。“這款產品之前是我們這里唯一一款期限五年以下但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5%的保險產品。現在5年以下的已經買不到5%以上收益率的產品了。”一名建設銀行理財經理對記者表示。而據媒體報道,多家財產保險公司和多家銀行已經在今年初甚至去年底就逐步停售了理財型財產險。

非萬能型年金保險“當道”

中短期萬能險逐漸淡出,投資型財產保險停售,那今年銀保渠道的“開門紅”是什麽產品在“撐場面”呢?

第一財經記者走訪發現,非萬能型的兩全保險和年金保險成為銀保渠道“開門紅”的主打產品,其中尤以年金保險更甚。

據了解,萬能險除了同傳統壽險一樣給予保戶生命保障外,還可以讓客戶直接參與由保險公司為投保人建立的投資賬戶內資金的投資活動,將保單的價值與保險公司獨立運作的投保人投資賬戶資金的業績聯系起來。

生死兩全保險則是人身保險中最受歡迎的一個品種,可以作為儲蓄的一種手段,也可為養老提供一種保障,還可以用於為特殊目的積累一筆資金。而年金保險則保證向被保險人或年金領取人在特定的年齡發放年金。

事實上,我們通常看到的萬能險是一種保險設計方式,可與年金保險、終身壽險等多種產品相結合。“年金保險、終身壽險等產品只要設計成有風險賬戶、投資賬戶;有預定利率;可以靈活變換保額、進入投資賬戶金額的形式,就可以成為萬能型產品,即通常所說的萬能險。而兩全保險和年金保險的主要區別是前者通常有一個期限,但一些傳統的年金保險則是終身的,不過如果兩者都被設計成投資型保險,似乎也沒有很明顯的本質差異。”一名精算師對本報記者表示。

“我們今年‘開門紅’不太做萬能險了,主要做年金保險,很多險企今年似乎都在主打年金保險。”上述小型保險公司管理人員表示。

本報走訪的上海地區多家銀行均向記者推薦兩全保險及年金保險,而在工商銀行的一間支行,第一財經記者在銀行櫃面出示的宣傳頁上看到的共3款推薦保險產品均為不同保險公司的非萬能型年金保險。

從記者獲得的一張保險產品宣傳資料上來看,和萬能型保險在合同中只寫明預定利率、預定利率之上都不保證不同的是,非萬能型的年金保險及兩全保險以現金價值表的形式來約定收益率,現金價值即包含了本金和收益率,退保時以此為準,而這在銀行理財經理的推薦中,就成為了“保本保收益”的理財產品。

這份銀行理財經理口中兩年期年化收益率4.08%的年金產品信息顯示,其保險期間實際為10年,如若投保10萬元,第一年末現金價值為10.044萬元,而在滿2年時的現金價值和所發放年金/生存金的總和為10.816萬元,即簡單年化利率之下滿足4.08%的金額,之後收益率則基本維持在這個水平,而該款產品在保費10萬元的情況下,保險金額僅為5.5萬元左右,顯然被設計成了預計將在滿兩年時形成大量退保的中短存續期產品。

從第一財經記者走訪情況來看,多家銀行主推的皆為上述這種類似的“兩年期”年金產品或兩全產品,年化收益率在4%到4.5%之間,保險產品多出自於一些之前較為激進的保險公司,而一些銀行代銷的“一年期”產品則較多出自於平安人壽、中國人壽等一些大公司,年化收益率在3.5%左右。

“大公司中短存續期產品總體做得不多,所以並不擔心中短存續期限額,相反一些之前比較‘冒進’的中小公司在這個‘風口浪尖’上則不太敢做一年期的產品。”一名中型保險公司銀保渠道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然後,無論是萬能型、兩全保險、年金保險,只要符合中短存續期產品的定義,均需在監管要求下嚴格控制產品比例。

根據去年9月6日保監會發布的《中國保監會關於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保險公司所銷售的預期60%以上的保單存續時間在1年以上(含1年)3年以下(不含3年)的中短存續期產品的年度保費收入,2016年應控制在總體限額的90%以內,2017年和2018年則分別縮減至70%及50%以內。自2019年1月1日起,保險公司中短存續期產品年度規模保費收入占當年總規模保費收入的比重不得超過50%;2020年和2021年則分別縮減至40%和30%。且2016年起,保險公司中短存續期產品年度保費收入應控制在公司最近季度末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的2倍以內。

在產品結構比例限制下,一些保險公司的投資型保險產品規模需要“量入為出”,因此在市場上顯得供不應求。第一財經記者近日走訪的多家銀行均表示,保險產品非常緊俏,額度有限,一家銀行1月中旬表示某個一年期投資型保險產品整個上海僅剩30萬元額度,另一家銀行甚至表示“性價比”最高的一款產品已經售罄。

更重要的是,根據上述《通知》規定,2017年在銀保渠道擔任主角之一的年金保險自2017年起不能被設計成中短存續期產品。

對此,上述銀保渠道負責人解釋道,目前售賣的符合中短存續期產品定義的年金產品均為舊產品,而根據《通知》規定,對於不符合《通知》要求的保險產品,應當在2017年4月1日前全部停售。“這也就是說在第一季度的‘開門紅’期間還有最後的‘末班車’可以趕,之後就要重新設計產品了。這也是很多險企今年‘開門紅’都在賣年金保險的原因之一。”

預計“開門紅”業績將有所分化

去年12月30日,保監會突擊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人身保險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中短存續期產品季度規模保費收入占當季總規模保費收入比例高於50%或季度原保險保費收入占當季規模保費收入比例低於30%的,一年內不予批準其新設分支機構。

“相比於9月的規定,去年年末的這個文件顯然打亂了一些險企的‘開門紅’計劃。”上述保險公司銀保渠道負責人表示。

業內人士分析稱,由於萬能險等投資型險種有類似資金錯配、“借新還舊”的資金池風險,因此一旦出現大規模退保,或者出現產品到期資產出現問題抑或新產品銷售無法跟上的情況等,可能會造成較大的流動性風險。

安信證券行業分析師趙湘懷表示,受益於2015年較高的投資收益率(7.56%),2016年保險行業“開門紅”業績凸出,2016年1月壽險行業原保費增速達到73%。

而受到2016年投資收益率下滑以及監管趨嚴等因素的影響,預計2017年保險行業“開門紅”業績將有明顯分化,尤其是資產驅動負債型險企面臨較大的挑戰,預計2017年1月行業原保費增速將為14%至17%。

如果從銀保渠道擴展到整個保險業所有渠道,趙湘懷認為,預計“分紅+萬能”這種保險產品組合將成為一種趨勢。“2017年開門紅上市險企主打開門紅產品,繳費期限均包含10年期,開門紅分紅險產品主險下通常附加萬能險賬戶,可以將返還金進行儲蓄,該類產品在發揮年金分紅險特性的同時保留了儲蓄特性。”

同時,趙湘懷預計,銀保渠道將向個險渠道持續轉型。“新華保險開門紅首日大個險渠道實現預收期交保費21億元,其中十年期保費13.5億元,達成首月計劃的58%和全年計劃的10%。預計2017年上市險企將繼續聚焦個險渠道,預計2017年上市險企個險渠道保費收入占比將達到55%。”趙湘懷表示。

海通證券則分析稱,去年9月的新政規定今年4月1日起現有老產品大量停售,加上過高的萬能險結算利率將不複存在,屆時萬能險等產品銷售難度顯著加大。一些中小保險公司高度依賴萬能險等中短存續期產品,今年開門紅後保費增長壓力非常大,價值轉型(發展保障型業務和個險渠道)是必然選擇,轉型困難的公司將難以為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3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