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联想淘金南洋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9-7/HTML_YH6V3HLNXKDB.html


南洋,这是一块沧桑的土地,从中国唐代至二战时期,中国人、印度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日本人……,他们先后来到这块土地上。现在,南洋是构成东盟十国的主体。

经济危机逐步深化,国际化面临考验的大背景下,全球PC厂商再次将目光投向这块土地。联想、惠普、戴尔、宏碁等全球PC厂商纷纷淘金南洋。与传统的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相比,这块土地的含金量一点也不低,只是尚未开垦。

联想东盟执行总裁许孔明认为,作为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企业,联想在这儿有优势,因为祖辈华人已经在这儿扎下深厚的根基。

作为新加坡的华人后裔,许孔明在新加坡成长、上学、工作。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之前,他已经在IBM工作了十年。

在新加坡最大的数码卖场福南数码城,许多店老板都是华人,他们大多来自福建、广东或其他省份。

新金矿

东盟十国包括文莱、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面积达330万平方公里,人口接近6亿。除印尼(面积109万平公里,人口2.2亿人)外,每个国家的人口、面积类似中国一个省,新加坡人口规模、消费能力类似中国一个直辖市。

许孔明说,这儿有巨大的市场机会,是座金矿,而且因为复杂,开采程度还很低。

东南亚市场之复杂程度胜过中国市场:民族构成复杂,宗教信仰多样,语言各异;地形复杂,要么分布于南太平洋中的各个岛屿,要么孤悬马来半岛;用户需求复杂,有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之一新加坡,也有刀耕火种的热带雨林。

许孔明说,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比这儿更复杂,唯有中国与之仿佛。

以 印尼为例,2.2亿人口中(位列中国、印度、美国之后排第四),有100多个民族,爪哇族47%,巽他族14%,马都拉族7%,印尼华人5%,民族语言 200多种,87%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天主教,另外还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即使新加坡这个城市国家,成分也极其复杂,华人约占77%,马来人约占14%,印度人占8%,其他种族1%,官方语言就包括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宗教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

许孔明认为,要在这个复杂的地区扎稳脚跟,十分艰难,尤其是消费类市场。联想东盟负责商用业务的高级经理李嘉和告诉记者,早期IBM、康柏,及随后的惠普,均以商用客户为主,消费市场少有突破,客户主要集中于新加坡、吉隆坡、雅加达等重点城市。

李嘉和告诉记者,当地市场最主要的客户是金融、传统制造业、能源、港口以及政府采购。东盟在过去十年增长迅速,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制造中心,其采购量正在迅速增加。

联想东盟负责消费者市场的高级经理刘国柱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更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人,东盟6亿人口对信息终端的需求在急剧增长,渐次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渠道二变五

在海外市场,联想宣称采取“两个拳头、两个产品线、两套商业模 式”的策略。两个拳头的一个用于防守,即在欧美成熟市场保持市场占有率,稳住阵脚,一个用于进攻,即拓展新兴市场;两个产品线分别为think产品线与 idea产品线,前者面向高端用户,后者面向中低端用户;两套商业模式分别为交易型业务模式与关系型业务模式,前者面向商用客户,后者面向消费类客户。

上述策略为柳传志复出之后,把脉联想国际的问题而制定的新战略。

商用市场(关系型业务)得拼订单,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商用市场增长将趋缓,联想将更大的希望寄予消费类市场。消费市场类似于中国1990年代,DIY市场庞大,本地品牌较有影响力,在越南、菲律宾市场,本地小品牌一直把持着头把交椅。

但这些本土厂商的优势正在消失,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品牌背后隐藏的高质量、高安全性,已经开始由降低“采购成本”转向降低“拥有成本”。此外,这些本土厂商规模极小,甚至工人只有数百的作坊式组装,他们面对上游时,没有议价能力。

刘国柱说,这些小厂商的生存已经越来越艰难了,消费者正转向品牌PC厂商。

四年前,即被联想收购之前,IBM PC在当地的渠道分为两类:一为分销商,合作伙伴为英迈,一为系统集成商。为拓展消费市场,获得更大范围内的覆盖,联想将自己的渠道重新调整,重点拓展中小企业及消费类市场。

联想将分销商分为两类,新开发出来面对中小企业、系统集成商的二级分销商,二是传统的二级分销商,面向消费者。此外拓展面对消费者销售前端,一是LERP,主要指类似国美这样的大零售卖场、二是LES,主要是联想专卖店、三是LMB,指多品牌店。

许孔明说:在东盟地区,只有联想具有这样完善、立体的渠道。

目前,联想仅在吉隆坡,店面达14家,在新加坡,店面达74家。这些店面中的80%都是过去两年内建立起来的。接下来,联想还将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及东盟其他国家拓展。

新战场

掘金东盟市场的队伍已经排得很长。在东盟市场,联想面临的对手是些熟悉的面孔,惠普、戴尔、宏碁、东芝、索尼、富士通。与其他区不同的是,这儿没有绝对的领先者,距离尚未拉开,竞争刚刚开始。

在企业级市场,现在主要是惠普、戴尔、联想三家竞争;在消费类市场,主要是惠普、宏碁、联想三家企业竞争。

东 芝、富士通正在弱化PC业务,本身在东南亚占据的市场份额比较低,他们不会对联想构成太大的威胁。索尼借上网本复兴电脑业务,但东南亚不是其重点进攻方 向,其重点是中国大陆、美国、欧洲这样的大型经济体。宏碁在消费类市场(交易型业务)对联想构成威胁,但在企业级市场(关系型市场),尚无业务。

许孔明说,在掘金东盟的队伍里,同时在消费类市场与商用市场拥有优势的只有联想。

但在东盟,联想是个后来者,2004年底,才通过并购IBM的PC业务来到这里。

最先来到这里的厂商是AST,然后是康柏,随后,日系品牌东芝、索尼、富士通集体下南洋。2002年5月,惠普通过收购康柏涉足东南亚市场,随后戴尔通过在菲律宾、马来西亚设立技术支持中心的方式进军东盟,然后是宏碁。

IBM作为PC产业的鼻祖,几乎与AST同时涉足东盟市场。据许孔明介绍,早在1960年代,IBM就登陆新加坡设立分公司。那时,新加坡才刚刚独立。1980年代,IBM就在东盟发展电脑业务。1990年代,IBM在当地电脑市场一直占据前三名的位置。

在商用市场,由于原IBM的历史积淀,联想在商用客户较有竞争力。走访新国坡国立工艺教育局(一所大专学校),院长接受采访时表示:学校采购最多的就是联想电脑。这所在全新加坡有13所分校,与新加坡建有联合技术中心,2008年共采购2000台电脑。

李嘉和说:IBM的PC业务被联想收购前,客户采购IBM系统时,IBM会主动推荐IBM的PC,收购后,IBM的PC部门员工来到了联想,而原来同事间积累的私交还在,原IBM客户会优先选购联想PC。

许孔明认为,联想更大的优势是东盟有成熟的华人商圈。东盟经济最发达的新加坡有77%的华人,东盟PC市场增长最快的马来西亚有30%的华人,而在最大的人口国家印尼,华人尽管只有5%,却拥有70%的财富,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许孔明说,谈生意时,常面对华人面孔,往前数多少辈,甚至是亲戚,双方的距离一下子就会近很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01

创新模式:淘金医学美容


From


http://www.p5w.net/newfortune/cy/200909/t2569129.htm


  国际医学美容协会的数据显示,过去3年,医学美容市场规模增长了3倍。医学美容(Medical Spa)源于美国,由于其不仅可以让客户享受美颜过程,还可以对皮肤和身体的各种问题进行根本性改善,因此,医学美容已成为美国美容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目前,美国有1250-1500家医学美容机构,年产值达数百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均增长率可达37.8%,是美容业增长最强劲的细分行业。
??在 中国,美容业成为“口红效应”的最佳验证者,在本次金融危机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2008年行业总产值近3200亿元,利润增速达37.9%,有关预测 显示,这一行业仍有15-18倍的发展空间。但是,中国美容业面临的是极其分散的产业格局,约有超过200万家企业分食这一市场,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构 建可持续增长的商业模式,是行业领先企业面临的严峻课题。我们聚焦医学美容细分行业的梦圆皇宫和伊美尔,对其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描绘医学美容的具方向性的 商业模式。?


  梦圆皇宫:以医学美容突破增长天花板
  2000年3月成立的梦圆皇宫,以直营方式经营高端精品美 容,通过不断挖掘内涵式增长潜力,获得快速增长。2009年,公司引入医学美容概念,结合原有的普通美容优势项目,打造3.8-100万元超高价格的医学 美容套餐,突破了传统美容单店销售额的天花板,进一步形成了内生增长的利润点。不过,医学美容对专业医师以及专业美容师的高要求,以及如何跟随西方先进的 美容技术,都将是其面临的重大考验。


  以销售产品为核心的规模化美容连锁机构,一般均拥有自有品牌的产品。最典型的如自然美(00157.HK),生产及在加盟店、直营店以及零售店 铺销售“自然美”和“Fonperi”两个自有品牌的美容产品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年报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2008年公司产品销售 额达5.755亿港元,占总营业额的97.1%,产品的边际毛利高达89.5%,且呈逐年提高趋势。
梦圆皇宫没有自有品牌产品,在美容服务中 主要采用德国宝迪伽(Biodroga)品牌产品。但梦圆皇宫并没有将代理产品作为盈利点,据了解,其美容师几乎从不向会员主动推销美容产品,其网站也鲜 见对其使用产品的特别宣传。并且,会员购买产品的价格也与零售渠道相差不大,据估算,较零售渠道仅上浮约30%。
研究发现,其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不断挖掘核心高端户群的消费潜力,以不断引入新项目来提升单一客户的消费额度,获得超额利润。


  高端客户群的积累是基础
  梦圆皇宫一直采取直营模式,专注于走精品路线,9年时间仅开设5家直营 店,与业内主流的依靠加盟连锁迅速扩张的外延式增长模式不尽相同。如自然美主要依靠加盟连锁进行快速扩张,截至目前,自然美在内地拥有的店铺数为1510 间,其中直营店仅49间,每间店铺平均销售额29.3万港元。现代美容目前主要在香港展业,在当地采用直营模式,2006年进入内地市场,品尝到内地美容 业巨大蛋糕的甜头后,现代美容宣布,2009年后在内地市场将采用加盟连锁方式,以期迅速扩张。这两家美容连锁机构尽管发展模式有区别,但发展思路都是通 过迅速扩大店面数量,占领终端市场。
梦圆皇宫则专注于提升单店销售规模。以2003年1月开业的深圳群星旗舰店为例,该店位处深圳华强北商业 圈,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拥有近30间SPA护理间。成立初期仪器投资即达600万元,截至目前在美容纤体仪器上的投资已近千万元。对比现代美容,其 46间美容会所的全部设备及仪器的账面净值为1959.5万港元(截至2009年3月31日),梦圆皇宫的单店投入可见一斑。
在高投入下,梦 圆皇宫旗下5家门店拥有3000多会员,店均约800人。根据资料,客户一次性支付1-19.8万元即可成为梦圆皇宫不同梯级的“名媛贵族会”会员(其中 1-3万元为贵族卡,5.8-19.8万元为名媛卡),入会价格较普通美容连锁机构高8-10倍。高门槛在为梦圆皇宫带来充沛现金流入的同时,也让其积累 了数量不菲的高端客户,为公司引入更高端的医学美容项目打下了客户基础。


  注入医学美容概念 增加美容套餐“含金量”
  据调查,目前医学美容在中国才刚刚起步,仅有少数美 容机构引入,如北京伊美尔医疗美容医院、北京瑞丽诗医疗美容诊所、上海瑞阳整形美容机构、无锡尚美整形美容医院、成都中华园整形美容医院皮肤管理中心等。 而它们中的绝大部分属于整形美容类医疗机构,从单纯美容会所发展而来的为数不多。
抗衰老、形体雕塑、激光美容等是医学美容的核心服务项目,且 比生活美容更有效,可以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的短时间内立刻看到效果;同时,相较整形美容,属于无创伤治疗。所以,医学美容在欧美又被称为“快餐式美容 ”。在美国,具高消费能力的女性都是一些著名医学美容机构的常客,而在中国港台地区,特别是演艺界也甚是风靡,台湾地区女艺人徐熙媛撰写的《揭发女明星》 一书中所介绍的大部分美容方法都属于医学美容范畴。尽管医学美容收费昂贵,一个项目通常都要上万元的费用,但由于“无创伤”、“短时间就能达到抚平皱纹、 美白、塑型”等功效,对高消费客户群,特别是女性消费群有巨大的吸引力。
基于这一新商机,梦圆皇宫通过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包括美国 NeoStrata、Cynosure激光、以色列ALMA激光、瑞士SWMCTS细胞科技公司等国内外13家高科技美容企业,开展医学美容项目。同时, 自国外购置大量医学美容仪器设备,并外聘知名的专业皮肤科医师,负责一些难度相对较高的手术,如面部微雕,其他如微科、激光类项目等难度相对较小的项目则 由公司经特别培训的医学美容辅助师完成。
据介绍,于2009年7月开业的“科学美容年轻化中心”仅是示范店,梦圆皇宫将于2009年底之前将旗下各直营店全面升级为以医学美容为核心的服务机构。


  利润空间远超越普通美容套餐
  研究显示,尽管美容机构经营模式不同,但美容连锁企业获得高毛利 率、盈利能力持续攀升的根本在于,其“预售美容套餐”的营销模式相当于“吸储”功能,为其运营提供最主要的资金支持(详见本刊2007年11月号《美容连 锁=美容银行》),梦圆皇宫也不例外。在推出医学美容之前,其将手工和仪器护理项目分成不同类别的套餐,以预收款形式销售给客户。
在普通美容 积累的大量忠实会员、高额套餐预付款带来的巨量现金流支撑下,梦圆皇宫以激光美容、塑型、面部微科、面部微雕等一系列医学美容项目为主体,并将过去普通美 容护理类项目打包其中,形成全新美容套餐。而套餐价格也大幅攀升,从3.8-100万元不等。为了提升服务品质,当会员充值金额到达18.8万元档次时, 其医学美容项目中开始包括面部微雕等难度较高、收费也相对较高的项目(一个单项均要2万元以上),随着充值金额的逐级增加,面部微雕的项次增加,公司还逐 步加入了组织会员亲赴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和瑞士等国家和地区的医学美容机构进行治疗的“美丽之旅”。
医学美容套餐较原普通美容套餐价格高了 数十倍,在周转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均是1年),为梦圆皇宫带来更大的现金流入。而且,按照美国的相关测算,平均一项医学美容的成本大约为300美元,其毛 利率可达80%以上。据业内人士分析,医学美容的毛利率至少也有50%以上,较普通美容护理高。
据本刊调查,自“科学美容年轻化中心”2009年7月成立以来,梦圆皇宫医学美容套餐销售情况比较乐观,最受欢迎的是30万元、50万元和80万元的套餐。可见,在高毛利率的医学美容带动下,梦圆皇宫在赢得客户更高忠诚度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广阔的利润空间。
按照普通美容套餐起步价1万元保守估算,其预售套餐带来的现金流入每年约可达4000万元;若按照医学美容套餐中的每年每人购买套餐价格7.8万元粗略估算,预售套餐带来的现金流入更可高达约3.12亿元。
据自然美和现代美容2008年年报测算,自然美2008年度单店销售额约为10.5万港元,现代美容单店销售额约1439万港元,是自然美的137倍。 再看梦圆皇宫,若以全部店面铺开医学美容套餐为计,保守估算,其单店销售额将可达6000万元以上。可见,引入医学美容概念,大大提升了梦圆皇宫的盈利能 力。


  锁定高端客户发挥协同效应
  2003年成立会员组织—“名媛贵族会”以来,梦圆皇宫通过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包括美容类、理财类和管理类讲座、为客户提供美容相关项目的私人顾问、各种休闲旅游和与其他品牌合作的优惠折扣活动等,为高端会员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社交及商业交友平台。
名媛贵族会聚拢的女性主要是政界人士、律师、企业家、职业经理人、高级白领等高消费人群,她们也是众多品牌厂商的营销对象。在2008年12月20日举 办的“2008年名媛圣诞香艳夜”会员活动中,梦圆皇宫获得了品牌商家赞助的168万元活动礼品。实际上,通过组织活动,梦圆皇宫强化了对会员的管理,协 同效应显著。


  隐忧
  不过,在医学美容套餐高额回报的背后,也包含着一些风险因素和隐忧。
首先,医学美容所需仪器设备和维护需要高额投入,不具备一定规模的美容院很难承担。即使具备购买设备和日后维护的能力,但如果与会员规模、会员的消费理念以及消费档次不匹配,也很难将业务迅速推广,收回成本。
其次,医学美容的核心竞争力是具有专业实力的主治医师,目前梦圆皇宫的主治医师大多为兼职,还没有自己的主治医师,因此,其如何维持对医师的控制力和保 持长期合作有待观察;医学美容包含的是美容业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且多为国外舶来品,即使在美国,这一领域也处于快速成长期,因此如何与海外美容机构保持长 期稳定合作关系,以为会员提供有价值的服务项目等,都需经受时间的检验。
再次,尽管医学美容号称无创伤,但毕竟与普通美容护理概念不同,如填 充胶原或玻尿酸填平皱纹等面部微雕项目更类似于手术治疗,因此如何博取客户信任并实施手术,需要美容院具备详细的临床案例和医学权威证明材料,并依托自身 的品牌号召力达到口碑相传的效果。另外,医学美容所号称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与客户预期之间可能存在差距,一旦造成违约责任或纠纷,无疑将对公司信誉和品牌造 成伤害。
第四,在直营模式下,梦圆皇宫施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标准化管理流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服务质量,但对专业美容师的要求格外 严格。对于专业人才的来源,梦圆皇宫旗下有培训学校,从而有利于遴选合格的员工,实现美容师专业人才的自给自足。尽管如此,随着医学美容高技术的引入,对 大量专业美容人才的需求和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考验等问题仍不容忽视。
此外,目前的现实情况是,梦圆皇宫在终端市场占有率上仍处弱势,辐射区域仅深圳和北京两地,规模效应难以发挥。而精细化耕作的直营店模式要求企业具有更高的管理水平和战略眼光,如何实现规模扩张与精细化运作之间的平衡也是梦圆皇宫未来需要时刻关注的核心问题。


  伊美尔:专家+网络营销
  凭借自有的专家团队,结合12家实体连锁服务机构和网络营销平台,伊美尔打造了富有扩展性的医学美容服务模式。


  与梦圆皇宫从普通美容积累忠实客户,再升级到医学美容的发展路径不同,伊美尔自设立之初即定位于美容整形医疗机构,凭借专业美容医师团队,除进 行无创医学美容之外,还涉足手术型美容整形等更高难度的美容服务。与此同时,伊美尔以连锁模式进行扩张,实现规模收益,并以网络营销平台有效扩展服务半 径,覆盖了更广泛的人群。

  自有专家团队
  伊美尔旗下拥有一支专业的主治医师团队。据其网站信息,其专家团队由28位整形外 科专家、20位非手术治疗专家和11位健康管理专家组成。其各直属医院下设时尚整形美容中心、自体毛发育植中心、形体雕塑和减肥中心、注射整形美容中心、 激光美疗中心、口腔美容中心、皮肤美疗、中医美容中心、妇科治疗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10个职能部门,涉及的美容整形项目70余项,对应每项价格从 1000多元至7万多元不等。稳定的专家团队和医疗机构的品质保证,是伊美尔迅速扩张形成连锁态势的重要基石。


  连锁效应初现
  资料显示,伊美尔个人会员卡分为记名和不记名两种,记名卡仅限本人使用,不记名卡 可供多人使用,有效期一年。与梦圆皇宫会员可以在旗下所有店面享受会员服务不同,伊美尔会员只可在购卡机构获得会员服务,目的是为了保证医疗行为的连续 性。伊美尔的记名卡分为丽人卡、银卡,金卡,对应入会充值金额分别为2万元、4万元和6万元,可享受的优惠约相当于项目原价的9折、8.6折和8.4折; 不记名卡为钻石通卡、VIP通卡,对应入会充值金额分别为8万元和10万元,可享受的优惠大约相当于项目原价的8.4折和8.1折,不记名卡每年限额销售 100张。
此外,伊美尔还成立了丝斓朵俱乐部,特别针对有面部及身体医学美容需求的女性,设计项目主要解决面部色斑、皱纹、毛孔粗大、美白、 紧肤等日常困扰女性的常见问题。丝斓朵会员俱乐部金卡入会金额3万元,有效期也是一年,其中包含了总价值近8万元的医学美容项目和其他一些优惠折扣项目。
尽管无从获取伊美尔的会员数量信息,但从会员卡销售价格对比可以看出,伊美尔在套餐价格的定位上较梦圆皇宫为低,反映出伊美尔定位中高档市场,依靠初具 规模的连锁医疗机构,占领终端医学美容市场,以获取规模收益的盈利模式。伊美尔至今共发展了12家分支机构,其中在国内,北京5家,天津、青岛、哈尔滨、 济南各1家。在海外的新西兰的奥克兰、瑞士的蒙特勒、美国的长岛三地设有办事机构。伊美尔的连锁规模较梦圆皇宫更大,辐射区域更广阔。


  网络营销:扩大服务半径和服务品种
  利用网络作为营销途径,也是伊美尔发展模式的重要因素。伊美 尔官方网站除了其机构职能、专家团队、服务项目、项目价格的详细介绍外,还纳入了国内外美容界最新资讯、美容保健常识等与美容和提高生活品质相关的大量信 息。另外,网站还建了客户呼叫中心,搭建与在线客户网上沟通的平台,做到即时对在线客户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与沟通,增加网站的黏着度。
网上销售药妆产品是伊美尔的又一利润来源。伊美尔建立网络“丝斓朵药妆超市”,销售德国的德美丝,美国的芯丝翠、茵斯普瑞、本子芳,韩国的美速,法国的雅漾等六个品牌的药妆产品。■

  感觉营销PK产品营销

  目前美容行业还处在群雄割据的阶段,没有处于绝对领先优势的品牌,美容机构的营销模式也各自不同。梦圆皇宫和伊美尔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医学美容模式,一个偏重感觉,一个偏重产品。
梦圆皇宫以高端美容会所起步,积累足够客户群后引入医学美容项目,大大提升了销售业绩。而伊美尔从成立之初就定位于医学美容专家,走的是中高端路线,产 品线比较丰富。对比结果显示,梦圆皇宫的价格平均要高出伊美尔数倍左右,我们认为这是它们不同的客户定位原则所导致的。
梦圆皇宫的主要客户为 “有钱、有闲、有地位”的高端女性,通过组织各类主题活动,为会员搭建社交及商业交友平台。这种运作模式有助于其依靠定制化的服务项目提高单一客户的消费 单价,深度挖掘每个客户的消费潜力。伊美尔的客户则主要是“中产、白领、有事业”的中高端女性,伊美尔拥有数十名专业的主治医师团队,提供无创医学美容、 手术型美容整形等高难度的美容服务,可根据客户的美容需求设计各种各样的美容产品,让客户根据自己的条件理性选择服务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网络营销扩大 影响。
不同的客户定位和服务模式下,两家美容机构形成了不同的医学美容商业模式。目前,女性美容已经成了每个女性经常消费的一个重要项目,各 种美容机构层出不穷,但能够形成独特品牌、并持续盈利商业模式的项目并不多。商业模式之间并不存在谁好谁坏,而是看谁能够更好地满足目标客户的显在或潜在 的需求。能否进行准确的客户定位,并根据自己的客户需求设计产品和服务,是医学美容机构持续发展的关键。

  商业模式 实战Q&A

  读者许先生:
我以前在一家外资IT外包服务公司做销售总监,去年底自己创业,做同样的业务,现在公司发展势头不错,因此想融资增强各方面的配套,提升整个平台的实力,但是不清楚现阶段应当通过哪种方式引入第一笔资金,其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深圳市东方富海创业投资企业合伙人刘青:
  2000年网络热潮时,媒体常有这样的报道: 在投资家们的豪华会议室,或是酒店大堂、咖啡馆,充满激情的创业者,面对目光深邃的投资者,阐述自己漂亮的“IDEA”,之后双方握手成交,创业者得到第 一笔投资。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只是投资者的激情燃烧得太快,短短十年不到,他们已经习惯用冷静的目光注视你:拿什么打动我,创业家们?
创业者的第一笔投资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家庭、朋友、一起创业者等个人社交圈的自有资本;二是外部资本,其中天使资本是一个重要来源。天使资本主要投 资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早期项目,包括具备一定的商业模式及运营机构但还没有产生利润甚至收入的项目。其资金来源分为四种:富裕个人、大型公司的高管、曾 经的创业者、各级政府。
做“天使”,不仅要有钱,还要有相关的专业经验和认证。比如2009年6月深圳颁布的《天使投资人备案登记非行政许可 审批和登记实施办法》规定,从事天使投资业务的个人资产要超过500万元,要有从事投资、企业管理或相关业务的经历和专业技能;机构的注册资本金不低于 3000万元,要有专业的、具备两年以上创业投资或相关业务经验的高管人员承担投资管理责任。无论个人还是机构,要被准予登记还须具有深圳市金融顾问协会 天使投资人俱乐部、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深圳市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经深圳市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其他具有公认专业水准和行业影响力的社团法人和 事业法人单位之一的推荐意见。具备这些条件,才是一个“有牌照的天使”。
在美国,每年大约有25 万天使投资者向约3万个初创企业提供资金,资金总额约200亿美元,每个小企业平均融资量约66万美元,每个天使投资者投入约8万美元。这大致相当于机构 性创业投资基金年投资量的2倍,等于获得创业投资的小企业数量的15倍。在中国,天使投资刚刚起步,尚未形成区域性的天使投资体系,更缺乏全国性组织,因 此目前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
有钱、有经验的“天使”们,之所以艺高胆大,最重要的是看好创业者这个人或这个行业。创业早期,尤其是种子阶段 (创业者只有一个书面或非书面的商业计划书,还未真正实施)的企业要得到天使投资者的青睐,一份清晰、简单的商业计划书必不可少,其中一定要包含五个关键 点:1、想做什么;2、为什么想做;3、怎样做到;4、是谁在做;5、要多少资金。对于这类创业者,投资者往往会问一个问题:你为自己的创业梦想付出了多 少?由于民营中小企业的存活时间平均只有2.9年,这样高风险的投资领域,如果创业者自己没有资本投入、没有全部的精力投入,试问怎会有投资者轻易为你的 梦想买单?创业者为创业投入多少自己的资源,是天使资本考察种子期项目的一个重要指标。
寻找合适的天使投资者,可以在一些专业创业投资网站的 VC与PE投资机构名单、私募资研究报告、业界动态等栏目中找到不少有用的信息,东方富海在已经成立的二期基金中也有总投资能力30%的资金规划为投资初 创期项目。不过,对于创业者而言,通过自己社交资源整合来的投资最直接有效,因为他们对你个人或是你想做的事情已经有了了解,比如何伯权先生投资的七天酒 店、九九鸭项目,其创业者都是他在乐百氏曾经的同事。
在获得外部投资时,创业者要重点注意股权稀释的问题。创业者与投资者之间的股权比例,同 公司(或项目)估值紧密相关。一个尚未实践的商业计划值多少钱?没有量化的标准,是创业者与投资者商业谈判达成的共识。如果创业者希望在业务发展起来时保 持对公司的控制权,可以在公司初创时与投资者达成共识,设置一定的股权回购机制或是业绩期权制度,以保证创业者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35

另类地产投资:香港街市大王的淘金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hhc6.html

从1996年开始介入街市生意,在香港驰骋10年,“街市大王”邓清河把自己独特的商业理念带进广州、深圳,开始新的扩张。

 

  我们很少了解街坊之间的肉菜市场,更不会知晓这些城市居民必须的生活集市,一个一个连起来,会成为一个大生意,造就一个企业成为上市公司,更推动一个 活跃、但低调的人物成为香港的“街市大王”,他一手掌握除了香港政府之外最多的社区街市资源,每年收入数亿元,纯利率在10%多,相当稳定。

街市,我们俗称农贸市场、肉菜市场,这是一个冷门,大众化,又往往被忽略的地方,但又是非常有特色的投资领域,也许不入大机构投资客的眼界,但稳定 而且不断扩展的市场,就如同一个稳定收益率的基金,是个典型的“隐性金矿”。

 

  从1996年开始介入街市生意,在香港驰骋10年,“街市大王”邓清河把自己独特的商业理念带进广州、深圳,开始新的扩张。

 

  这家名叫宏安集团的香港企业和他的主人邓清河,2006年7月25日进入一河之隔的深圳,斥资6550万元人民币现金,收购国内A股上市公司深圳农产 品(000061,股吧)控制的深圳集贸市场公司50%的股权,这笔生意涉及深圳20个主要的街市,营业面积3.2万平方米,2004年的营业纯利为 580万人民币,2005年纯利达到520万元。而同期,深圳20个街市的总资产在6100万元人民左右。

 

  这笔买卖如此突然,让市场觉得宏安集团(1222.HK)对街市未来发展的兴趣依然很大,其实在2005年的业绩收入中,街市收入达到1.51亿元, 是单个项目收入最多的,其收益率偏低但又稳健,占据纯利7013万元的20%左右,约1543万元。2006年3月公布的业绩也表明街市收入占营业额 40%,纯利贡献1830万元,接近25%。

 

  所以,收购公布,宏安集团(1222.HK)股票微涨3%,但分析师看法不尽相同,有人说深圳集贸市场的市盈率超过20倍,投资回报率并不乐观,而且 同样的投资,香港的街市租金收入远远超过内地市场,香港一个猪肉档一年的租金20多万,水产档年租超过15万,菜档都要10万左右。而深圳的租金普遍只能 收十分之一。

 

  其次,根据公布消息,宏安集团(1222.HK)收购的深圳20个街市,8个产权已经转让到深圳集贸市场,3个产权未转让,而且有可能转让不成功,另 外9个需要向深圳国土资源和房管局等租赁,不可以随便拆除重建,或者分拆转卖。对街市经营老手来说,宏安集团(1222.HK)有丰富拆除重建经验,每一 次都会得到超过2倍的增值,这一次似乎不符合自己的原则。

 

  2004年7月,邓清河就率领宏安集团(1222.HK)进军广州,拿下荔湾区宝华新街市经营权,按照香港的做法,邓老板拿出不少现金先装修改造街 市,把脏乱差、拥挤、阴暗的内地传统旧市场改造成光亮、豪华的现代新街市,焕然一新后,准备逐步加租,希望商户环境好,吸引大量市民,但街市的便宜、方便 特色一旦改变,很多居民首先反对,商户也绝地大反击,加租计划接近流产。邓清河率领宏安集团(1222.HK)在广州交了学费,而且是数百万亏损的学费。

 

  但宏安在深圳很爽快,在签署意向书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宏安集团(1222.HK)支付1000万元人民币的订金给深圳农产品。宏安集团 (1222.HK)拟向银行贷款约3000万港元以支付交易金,而余额将以内部资金支付,他们用了全部现金。

 

  2006年8月初,宏安集团(1222.HK)董事总经理陈振康指出,宏安今年打算用一亿元投资内地街市铺位,发展街市管理业务,洽谈中的项目位于广 州、深圳及上海。

 

  陈振康表示收购可增加公司的街市投资,而随着内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看好租金升值潜力。据称,目前深圳集贸旗下街市的每平米月租金仅为50至60元, 以收购价计租金回报只有4%多,但投资客希望协助街市改造,如安装冷气设施等,租金上升空间大。

 

  邓清河被誉为“街市大王”,在香港是现成的榜样,在2003年3月底,公布的数据是邓氏一共经营12个街市,面积26万平方尺,包括:荃湾丽城(万 有)街市、马鞍山颂安(万有)街市,东涌富东(万有)街市、将军澳厚德街市、马鞍山恒耀街市、粉岭嘉福街市、蓝田启田(万有)街市、马鞍山马鞍台街市、天 水围天盛(万有)街市及天水围天瑞街市、天水围天泽街市、蓝田平田街市及沙田愉翠商场街市。还管理了七个商场及逾4500个车位。

 

  大家会认定这个从街市上赚钱的机构,将会是地产投资和经营的特别版。有人称其为“民间版领汇”,其管理能力和方式和香港第一个地产REITS很相似, 领汇完全靠物业租金来获得经营利润,而且要分派9成收益。

 

  要街市大王这么做,当然不可能,这家上市公司,街市经营年收入1亿多元,利润不到2000万,还是小,但细看宏安集团(1222.HK)的多年财务报 告,很快你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他的营业额只有3亿多,但经营利润7000多万,很多地产投资在为他增值。而且,街市大王手握2家上市公司,还参股一家上 市公司,并和另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从掌握的上市公司市值来说,街市大王的身价超过10多亿了。

 

  一个在财技上有出人意料举动的生意人浮出水面,他在资本市场是个低调的行家,也是个毫不手软的抽水机大王,甚至可以称其为老练的玩家。

 

  我们来看看他的威水历史,一段少为人知的故事。

 

  第一个10年 邓清河发家史

 

  邓清河今年45岁,在新界沙头角围村长大,1980年他预科毕业,进入黄克竞工业学院修读建筑课程,但在中途辍学,与当时的女友,即现在的太太游育 燕,在大埔大尾笃租地开单车档,租单车给到大尾笃郊游的游客,一度生意不俗。但不久,大尾笃维修水坝,封闭路段,再没有地方踏单车,邓清河被逼结业。

 

  1984年,他转行做装修,1986年在其士集团担任地盘管工,首个工程是其士的富安花园一、二期工程,之后与建筑公司建业实业及青木集团建立关系, 渐渐进入居屋装修行业。

 

  1987年,邓清河和太太邓游育燕创立宏安工程公司,积极投标政府工程,从事与楼宇建筑有关工程,为私人参建居屋计划项目住宅提供室内装修及翻新服 务。1989年,宏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立,负责宏安工程大部份建筑业务。1991年,业务拓展至购物中心项目管理,1994宏安集团进一步拓展业务至翻 新建筑署辖下政府楼宇项目。他们是夫妻店,做建筑装修和翻新业务起家。曾经有“装修大王”雅号。

 

  早年的邓清河夫妇很威水,但水很深,旁人一般不知,一是,当年做地盘装修工头经常和黑社会扯上关系,1993年小西湾富景花园户主为装修问题,被黑社 会恐吓,一度传闻和邓氏人马有关,影响直至1995年宏安集团上市,还需要邓清河向外界澄清。

 

  二是,香港媒体曾经报道邓氏是楼盘、铺位大炒家。邓清河名下曾经有五十间公司,1994年至2001年曾经记录有多达690个物业买卖记录,包括商 铺、车位,大部分位于新界,总金额4.52亿元,大部分已卖出。其中最大宗交易是1997年,他名下公司买入屯门居屋龙门居159间商铺,总值2.53亿 元,至后陆续售出,账面赚了1.5亿元,但有报道说部分买家也是他名下的其它公司。他赚了多少钱,谁也不清楚。邓清河夫妇早年曾以个人名义购入沙田和大埔 6个住宅单位,截至1998年售出,共赚得458万元。

 

  1995年,宏安集团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代码1222,属性是一家建筑公司。上市后,业务开始多元化。1996年后,宏安集团(1222.HK) 介入街市管理、商场分租、停车场及物业管理,并参与物业发展及物业投资业务。

 

  邓清河虽然没有读书,文凭也没有,但很有生意头脑,宏安起步以屋村装修为主业,在帮其它人装修中,他发觉屋村街市生意机会很多,但缺乏管理,是个大金 矿。转而向香港房委会标投参与管理屋村街市,希望介入街市生意。

 

  早年的“街市大亨”是香港集旺公司老板周起鸿,曾任博爱医院副主席,邓清河在博爱的活动中认识周起鸿,才搭上线。后来,周起鸿希望引退江湖,移民美 国,邓清河便提出收购集旺。1996年,宏安斥资2300多万元入股从事公共及私人屋苑街市承包管理商-香港集旺有限公司,控制49%股权,当时集旺负责 管理6个包括房署街市,宏安得以开始大举进入屋村街市业务,邓家人丁兴旺,邓清河之妹邓梅芬英国赫尔大学会计系毕业,是专业管理人,负责处理6大街市管 理。收购集旺后,房委会在1996年8月起准许宏安旗下其它公司承投管理房署其它街市。

 

  邓清河作风硬朗,他开出的收购条件是两年内可再增购股份至75%,他要取得控制性股权。一直到2000年,宏安再买下集旺其余51%股权,作价不公 布。

 

  邓清河的管理作风也极有个性,他平价拿到房署的街市租约,一般会改造街市,他管理的街市比房署直接管理的街市要漂亮些,光线和冷气非常充足,通道宽 大,地面干净,不会有污水,也闻不到街市常有鱼腥肉腥味,厕所亦很像大商场的厕所。

 

  他说要面对大型超级市场逼近屋村社区的进攻,街市需要变身,而且,他用各种方式吸引人流,送厕纸、送米,培养附近居民进入街巿购物的习惯,完全看准家 庭主妇的心理,他又推出免费购物巴士接送,大抽奖等等活动,就要吸引人流。他曾经牺牲2个铺位的位置,只为了增加楼梯通道,方便人流宽敞进出。

 

  “我们街市和超巿的客人群不同,每个人都是自己档口的老板,你需要提供贴身服务,更多货品选择,单是橙和苹果就起码有两至三种。在香港启田街巿一所面 店,所卖的种类已超出100种,加上热辣辣的砵仔糕,让超市无法竞争。”,邓清河和记者说,“同样是一万尺铺位空间,我们的营业额起码比超市多百分之三 百!”

 

  也正是因为有生意,加租就是第二步,而且宏安通过旗下多家公司租用铺位,再和经营的肉档、鱼档老板分成经营,他控制市场能力超强,手法狠辣,感觉肉档 多了价格竞争,就坚决砍掉多余的,为住户着想,还在街市增加五金、家庭用品铺位,他说经营结石必须实行计划经济,必须独裁。有人调查,宏安旗下街市商铺租 金一般比香港房署自己管理的街市高三成以上。

 

  2000年,宏安集团经营9个街市,营业收入8100万元,纯利4100万,占集团总纯利67%,成为主要赚钱来源。2001年,管理11个街市,收 入1.04亿元,纯利超过4000万。

 

  宏安在1996年亦收购了多个房署停车场的管理权,包括以900万收购利家车场有限公司75%股权。1997年和1998年,宏安商场管理公司荣获香 港房屋委员会颁赠之“最佳商业伙伴”及“最佳商场单一承包商”奖项。

 

  看到这里,你会很清晰看到邓氏家族和他们的企业如何起步,如何度过第一个10年。他们完全依赖最基础性的行业开始积累原始资本。介入冷门的生意,但的 确富有超越常人的管理和创新能力。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很早就进入香港资本市场。在前期,他们没有声音,也没有动作,甚至只是资本市场的一个牙牙学语的幼儿。但他们有丰富的商业经验和雄 厚的现金流,他们就好像在池塘中那只在荷花页下已经耐心等待很久的饥饿的短吻鳄,他等待猎物、看准时机,期待那漂亮的一系。

 

  凶悍的猛兽一年抽水4次

 

  虽然,邓氏很有管理能力,赚钱能力,包括增值能力,把自己从一个自行车租赁小贩,变身为资产数千万的上市公司主席,装修大王、街市大王,名声日隆。

 

  但他的企业依然是不折不扣地家族色彩,邓清河及其妻游育燕、妹邓梅芳、邓梅芬、妻弟游育堂、以及由邓清河全资拥有的公司 CaisterLimited,共持有超过1.5亿股宏安,占总发行股数19.3%,他们是个一起发财的大家庭。

 

  从1994年上市到2000年,这家企业在潜行,没有太多声音,但留意这家企业的人会发现,事情并不简单,好像一切都是预设的,有很多令人费解的举 动。

 

  1994年宏安集团上市前,公司大赚3800万元,1995年宏安集团(1222.HK)上市后随即回落,仅赚3456万元﹐其后一直变差,1996 年宏安集团(1222.HK)赚3002万元,但这一年公司开始四处出击,对外称分散投资,购入黄大仙翠竹花园467个车位,收购集旺公司49%股权,又 收购利家车场75%股权,管理及经营屋秔停车场。又开拓建筑材料贸易,买卖柚木、瓷砖及假天花组件。涉足商场经营,在黄埔新天地开设电脑特色商场。

 

  多元化之后,1997年宏安业绩转盈为亏,亏蚀1773万元,1998年再亏蚀6768万,经营亏损5500万元。

 

  邓先生依然热爱在地产市场的买进卖出,1997年公司斥资3100万购入沙田伟华中心89个车位,1998年宏安集团(1222.HK)宣布斥资 4180万元高价,向主席邓清河购入私人拥有的小西湾及湾仔多个商铺单位。之后,这些铺位就跌价。虽然亏损,但又宏安集团(1222.HK)1998年还 派每股0.5元高息﹐邓清河家族私人持有50.3%股权﹐900多万元入账。

 

  1999年业绩更差﹐公司宣布大亏1.16亿元﹐其中3693万元经营亏损,8387万元特殊项目亏损﹐包括为物业拨备6341万元。这明显在说明公 司过去一年的投资行动有不少错误,对股东和投资者来说不是好消息。

 

  但,1999年底,宏安集团(1222.HK)故伎重演,再次以1500万购入邓清河太太游育燕名下香港九肚山物业,公司化之后,邓氏夫妇又租回自 住,每月支付公司数万元。

 

  1999年下半年,面对全球网络热潮,过得不轻松的宏安集团(1222.HK)也开始触网,通过附属公司互动科技与中国文化部辖下企业签署意向书,共 同发展“中华文化信息网(ccnt.com.cn)”海外版,宏安高调表示将出资5000万人民币组合营公司﹐宏安占49%﹐文化部占51%,一时网络热 潮侵袭,又传出消息方正科技(600601,股吧)(0418.HK)也会入股,文化部副部长也表示宏安是合作试点。

 

  宏安集团(1222.HK)股价在6天内狂涨11倍,从0.25元仙股价,直飞3元高价,搞得市场一片惊呼,2000年2月再宣布与文化部拓展全国性 文娱活动售票网﹐又赞助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500万经费﹐风头劲过香港若干大亨。

 

  此时,你知道邓清河正在谋划什么计划吗?配售集资。

 

  1999年7月,宏安集团(1222.HK)股价低残,当时以每股0.185元,配售7500万股,集资1387.5万元。

 

  2000年2月,股价大涨之时,宏安集团(1222.HK)快马加鞭,以每股1.38元,配售4700万股;集资6486万元。大抽水之余,公司不断 发放消息,再接再厉,同一个月内再次以每股1.18元,配售4500万股;集资5310万元,主席邓清河轻轻松松套现1800万元,挣钱真的不是很难啊。

 

  故事还没有结束,2000年3月,宏安集团(1222.HK)乘股价未落,再以每股0.72元配售9000万股,集资6300万元。

 

  4次集资共吸纳资金1.9亿元,其中只有2000万元作为收购新业务﹐其余的资金用来偿还银行贷款﹑留作一般营运资金。到2000年6月底,宏安集团 (1222.HK)股价就像过山车,直落0.28元,大跌回到原位。

 

  2000年7月,宏安集团(1222.HK)再宣布以先旧后新方式﹐向独立第三者发行1.35亿股﹐每股作价0.29元﹐集资净额3800万元﹐这是 2000年内第四度以先旧后新配股集资。当然,邓家人不会含糊,在配售中,宏安集团主要股东邓清河、太太游育棠﹑胞妹邓梅芳﹑邓梅芬﹐以及其它主要股东全 资拥有的CaisterLimited将私人配售1.35亿旧股,其后再以相同价格认购1.35亿股新股。完成配售后﹐CaisterLimited及其 它宏安主要股东的持股量从原来的23.2%﹐摊薄至19.36%。

 

  一年内集资4次,资金额超过2.3亿元,一度超过公司市值,公司坐拥2.5亿现金,富得流油,邓先生的抽水机大名开始远扬,更重要的是:这家原来不见 经传的企业,陡然闲,成为香港资本市场财技非凡的榜样。而,装修佬、街市大王的名号下,邓清河再次拥有财技高手的大号。

 

  市场对宏安集团(1222.HK)开始刮目相看,宏安集团(1222.HK)也绝对不含糊,在互联网泡沫即将破灭之时,断然终止投资文化部的中华文化 信息网(ccnt.com.cn),撇帐300多万元;他的举动,投资者还是很欢迎的。

 

  看上百年老店位堂大收购开始

 

  说混战一场也许比较贴切,宏安集团(1222.HK)在资本市场飞驰一阵之后,突然在2000年12月宣布以1.26亿元收购一家百年中药老店--- 位堂99.79%股权。

 

  位堂创立于清光绪23年(1897年),广州官宦世家黎昌厚先生,联同其它三个家族,在广州浆栏街44号开设第一间店,利用传统的制药秘方生产中药补 品,也经营中草药批发买卖,位堂养阴丸﹑参茸白凤丸及保婴丹均是家喻户晓的产品。1930年在香港荔枝角道开设第一家分店,1952年位堂从广州迁往香 港,1970生产线正式迁移到香港,1979年正式在香港注册商标。

 

  20世纪70年代黎家第四代传人黎宗岷先生接手管理位堂,同期请郑少秋演唱“太阳出来了”经典广告歌,在香港传遍大街小巷。这个老字号中药品牌在香港 扎根。1993制药厂由香港大角咀迁往九龙油塘高辉道。

 

  位堂历史悠久,但经营平淡,1998年纯利960万元,1999年底净资产3597万元,税后利润1030万元,不算好,也不算坏。

 

  宏安与卖方BPL签订利润保障协议:如果位堂在2001年1月1日至3月31日间税后纯利不到200万元﹐卖方BPL须向宏安支付不足金额的 75.8%。此外﹐宏安可于2001年2月1日至2003年8月15日选择行使一项认沽期权﹐出售其所持位堂股份。

 

  转投中药,邓氏明显是外行,当时就有人批评他“纯粹炒作”,收购前位堂只剩下三间门市店,品牌虽大但又老又钝,花1.26亿,接近净资产的4倍,除非 有其它想法,这个出价令人怀疑。有人就说邓清河一定会快速出售,或者分拆。

 

  邓先生明显要比一般的买家,或者说玩家要想得多很多,他不仅没有卖股份,分拆,还要做大老字号,当然,他不会拿自己的真金白银来填亏损。

 

  故事到这里,应该进入一个新的领地,很多人物要出场,更多的商业举动应运而生。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一家上市公司---康健(康健博客,康健新闻,康健说吧)国际(8138.HK)。

 

  2001年2月,康健国际(8138.HK)收购生产佩夫人药水的卢森堡大药厂49.88%股权﹐购入价只是4倍市盈率,相当有手段。

 

  2001年3月29日,创业板上市的康健国际控股有限公司(8138HK)突然露面,斥资3006万元,向宏安集团(1222.HK)购入位堂24% 股权。

 

  这家从事一站式医疗保健服务的上市公司,2000年10月,以每股1.25元,发售4430万股上市,开展私人诊所服务,2001年曾经很火爆,因为 传出消息和李嘉(李嘉博客,李嘉新闻,李嘉说吧)诚的长实﹙001HK﹚组成策略伙伴﹐长实透过topsonltd.斥资990万元入股康健﹐康健 亦成功引入策略股东包括﹕雅各布臣药厂﹑SCM增长基金﹑渣打直接投资基金及邓清河的宏安集团(1222HK)。

 

  康健国际(8138HK)虽然一群医生组成,但得到财经老手指点,在资本市场表现神勇,丝毫不比拿手术刀差劲。上市后7个月,刚过禁售期就抽水集资, 一年内竟然六次抽水集资,他的主人医生曹贵子被誉为新一代股市抽水大王。

 

  同时,宏安集团(1222.HK)也没闲,2001年4月,购入制造销售佩夫人品牌药剂的卢森堡大药厂19%权益。

 

  6月,再斥资1125万元,奔赴内地收购中富企业17.6%权益,中富企业持有湖南湘雅医学院旗下的湖南湘雅制药厂80%股权。湘雅制药是湖南省最具 规模的药厂,拥有重点药物为医治青光眼病的“青光康”,另有8种新药进行第三次临床测试。

 

  两家上市公司看似毫无关联,也没有任何公开协议,但进取态度和策略都很接近,特别是在资本市场,他们的互补举动惹人关注。

 

  2001年8月,宏安集团(1222.HK)收购梁伟(梁伟博客,梁伟新闻,梁伟说吧)浩夫妇持有的上市公司得利钟表(0897.HK)40.84%股权,收购财技也不同凡响。

 

  从事钟表生意的得利集团(0897.HK)陷入财困,宏安以770万元,即每股0.2元的价格,向得利主席梁伟浩购入29.19%的权益,并且向得利 垫支为期18个月的贷款2100万元,用作偿还得利结欠银行贷款2900万元。宏安收取最优惠利率加两厘(即八厘七五)高息。

 

  邓清河很见技巧,宏利只购入29.19%的得利,一方面可回避35%的全面收购界限,另一方面,因为得利同时在英国伦敦上市,亦刚好回避伦敦收购合并 守则中,30%的全面收购触发点条例。

 

  梁伟浩夫妇一共持有得利40.84%权益,他随即以每股0.2元的价格,将余下股份售予独立第三者。

 

  宏安集团(1222.HK)收购得利集团(0897.HK)曝光后﹐宏安及得利股价一同受惠﹐得利股价更大升97%﹐打入十大升幅榜之首,邓清河挺得 意,他被誉为在解救财困公司中获利,甚至公开表示“视拯救为一门生意”。

 

  但2001年10月,得利集团(0897.HK)遭到追债,当日股价大跌36%。得利在1998年12月发行一批2008年一共380.7万英镑(约 4184万港元),年利率9.5%可换股无抵押借贷股份,而PrudentialTrusteeCoLtd则为受托人。他入禀法院要求在2001年11月 22日前缴付275万英磅(约3000万港元)连利息的欠款,否则就可能会申请得利清盘。

 

  宏安集团(1222.HK)陷入泥潭,持有的得利集团(0897.HK)可换股债券、债券,以及宏安向得利提供的垫款总额达到6139万元,已超过宏 安资产净值三成。谈判半年后,宏安和清盘人取得协议,支付2200万元利息。

 

  邓清河的资本之路时而风光,时而坎坷,但这为从底层打拚起来的商人依然不屈不饶,他要追逐他的终极目标。

 

  配售集资疯狂抽水机隆隆作响

 

  目标在哪里?一边是购并,一边,配股集资的急速战车再次开动,这一次来势更为凶猛。

 

  2001年7月,发行3008万元两年期无息债券,每股兑换价0.188元。

 

  2001年9月宏安集团(1222.HK)以每股0.08元,配售1.6亿股,集资净额1230万元。

 

  2001年10月,宏安集团(1222.HK)宣布削减股份溢价帐约1.29亿元,以此抵销公司经审核累积亏损。

 

  2001年11月,宏安集团(1222.HK)再出击,宣布先旧后新方式配售2.28亿新股,集资约2000万元,宏安随即收报0.103元,下跌 8.04%。

 

  每次配股集资,邓先生的做法都类似,就是家族公司先以每股0.09元配售1.17亿股现有股份,然后再以相同价格认购2.28亿股新股中的1.31亿 股。邓氏家族很会玩,不仅拿到钱,还以少赢多,可以通过配股再增持宏安约1%权益。

 

  2001年12月,宏安(1222.HK)表示准备斥资1.38亿元扩展药业,其中4000万元购入香港九龙湾一药厂;6500万元用于两年内设立4 条生产线;3300万元增持卢森堡大药厂股权19.01%,由22.57%增至41.58%。公司随即宣布以先旧后新方式配售2.74亿股,每股0.09 元,净集资2400万元。

 

  因为宏安(1222.HK)股价疲软,2001年下半年的3次大抽水,股票数量很可观,超过6亿股,但集资金额却只有6000多万元。邓氏的抽水机个 头很大,声音隆隆作响,马力十足,无奈水塘水量不足,活水太少,他要的是很多大水潭,甚至希望是大湖,已经不是宏安一个小水塘了。

 

  当然,他还是决定先把这个水塘再继续抽干。2002年1月,宏安集团(1222.HK)宣布以每1股供4股,供股价0.03元;又再每4股送1红股, 供股价较停牌前的0.18元大幅拆让75%,以此吸引投资者,集资1.91亿元。

 

  动作太过凶猛,宏安集团(1222.HK)股价复牌随即插水大跌35%,跌倒0.077元,创上市以来新低。市场人士都批评公司集资太过频繁,而且筹 集的1.9亿元中,7000多万仍未决定用途。

 

  2002年4月底,新收购来的得利集团(0897.HK)也加入抽水机行列,每股0.1元配售2640万股新股,集资264万元。

 

  2002年5月,得利集团(0897.HK)再以每股0.1元,配售3170万股;集资300多万元。

 

  2002年5月,宏安集团(1222.HK)宣布,大股东邓清河家族以每股0.02元配售16.35亿股旧股,后以同样价钱认购19.5亿股新股,宏 安集资净额3650万元。

 

  所有行动的说法都是为发展位堂中药,2002年2月位堂首间门市登陆港岛铜锣湾。

 

  2002年5月下旬,宏安集团(1222.HK)及康健国际(8138.HK)联手把位堂99.79%股权注入得利集团(0897.HK),作价 2.2亿元。

 

  得利以0.01元高折让价格大量发行新股136亿股,发行一笔8400万元可换股票据来支付2.2亿元收购款,新股价格比停牌价0.163元大大折让 94%,该批可换股票据年期为3年,年息为3.8厘,持有人可按1仙换取新股,若宏安悉数行使,股权将增至75.47%,令宏安藉此取得控制性股权,而康 健国际(8138HK)则可获得约53亿股得利股份。

 

  2000年,宏安集团(1222.HK)1.26亿拿下位堂,3006万元卖出24%股权,这一次注入资产,扣除投资成本后﹐粗略估计宏安集团 (1222.HK)直接获利7000万元。当然,他还有得利集团(0897.HK)超过40%的持股权,握有2家上市公司,2年来已经配售集资超过3亿 元。

 

  这生意做得如此爽很少见,财技玩得如此彻底,抽水和资产挪移如此大胆,都极为罕见。尽管,邓氏家族在股市仅仅数年,不算老手、也不算大亨,极为低调, 但所作所为,已超过报纸常见的购并高手、公司金手指、财务高人了。

 

  他见报率很低,也极少公开露面。外面冠一个“街市大王”的招牌,不入流,不上台面,也很少被关注,但其实,台下的凶猛操作,犀利手法,不达目的不罢休 的姿态,毫无畏惧的强悍,都已经熠熠闪光,只是外面罩了一层薄纸。

 

  而,隐性的搭档-康健国际(8138.HK)也大获其利,2001年以3006万元买入24%位堂股权,2002年就卖出5200万元,直接赚了 2200万元,这生意也是很不错的,医生脑子好使,一点懂了财技,也是不得了。

 

  2002年6月,为符合联交所规定,宏安和康健以每股0.01元分别配售45亿股及15亿股得利集团(0897.HK),令公众持股量回复至 44.61%。同一个月,宏安集团(1222.HK)以每份0.001元配售20亿份2003年认股权证。

 

  2002年8月,位堂借壳上市,号码0897,大号位堂药业控股有限公司。

 

  街市大王?还是财技高手?

 

  因为出售资产,宏安集团(1222HK)2002年成功转亏为盈,全年纯利2770万元﹐营业额增长五成﹐有3.2亿元。投资位堂带来营业额7240 万元,利润1490万元,公司很富,握有现金3.138亿元。但他的股价一直在0.01元左右。

 

  邓清河还有后招,他要挽救一下已经被抽水过渡的公司,要给奄奄一息的病人打一针强心针。

 

  2002年10月,宏安集团(1222.HK)建议股本重组,将每股面值0.01元的已发行股份,150股合并为1股,再把每股合并后股份削减股本 1.4元,维持每股0.1元,股本减值所得的一1.1亿元落入公司盈余账户。

 

  不过市场还是看淡这类仙股,宏安集团(1222.HK)股本重组生效之日,合股后股价托上至1元水平,但开市仅仅8分钟,股价如坐过山车,瞬间从高位 下滑,重挫53%,收市更跌倒0.46元,成为跌幅之首。

 

  仙股跌至0.01元的时候,已跌无可跌,散户想沽也没人要,股份大合并后,股价被托高,再次提供下跌空间,投资者肯定选择抛售脱身。所以以宏安股价要 起死回生很难,不过公司落袋大笔现金,邓先生偷笑。

 

  2003年1月,宏安集团(1222.HK)以1200万港元向康健国际(8138.HK)购入位堂(897.HK)1200万港元可换股票据,宏安 持位堂可换股票据本金额增至7600万港元。

 

  1月中,康健国际(8138.HK)另行使其余800万港元可换股票据,以每股0.01港元,兑换8亿股位堂股份,康健国际(8138.HK)在位堂 (0897.HK)持股量由12.99%增至17.76%,而宏安持股量由42.4%降至40.08%。

 

  2003年2月,宏安集团(1222.HK)以总代价7320万港元,分别向康健国际(8138.HK)及卢森堡大药厂两名独立股东,收购持有“佩夫 人”品牌的卢森堡大药厂52.26%股权连贷款,令持股量增至99.79%。

 

  首先,宏安集团(1222.HK)向康健国际(8138.HK)转让21.21亿股位堂(0897.HK)股份,每股作价0.033元,换取康健持有 的49.88%卢森堡大药厂股权,还有约266万元股东贷款,整体作价相等。之后,宏安又以相同作价,用5255万股位堂股票及现金148万元,向卢森保 药厂两名股东购入佩夫人2.38%权益。

 

  交易完成后,宏安在位堂的持股量将进一步下降至31.87%;康健则增至29.84%。

 

  虽然财技绵延不绝,但,宏安爱好品牌的特性很明显,卢森堡大药厂在2002年3月底,资产净值约1052万元,收购价格较资产净值有11.8倍溢价, 卖家康健国际(8138.HK)大获其利。

 

  很难再把这两家上市公司完全分开看,在某些领域,他们的互动已经相当明显,也非常互补。

 

  宏安集团(1222.HK)持有中药业务,明显不是目标地,所以故事还要继续。2003年7月,宏安集团(1222.HK)以1.3亿元全数出售所持 卢森堡大药厂99.79%权益给位堂(0897.HK),位堂发行7000万元可换股票据支付,同时发行59.7亿新股支付。交易结束,宏安集团 (1222.HK)所持位堂(0897.HK)权益增至49.8%。

 

  2004年1月,位堂(0897.HK)出售在中国从事装配与制销手表及手袋业务,作价1020万元,买家是得利原来的老板----梁伟浩。

 

  2004年2月,位堂(0897.HK)向大股东宏安集团(1222.HK)收购中富企业51%股权,作价2700万元,中富企业控制了湖南湘雅医药 公司。

 

  到这里,一段故事有了结果,做建筑和街市管理的宏安集团(1222..HK)终于购并、持有一家内容丰富的中药企业,有百年老品牌、国际色彩产品、有 中药生产制造基地、还有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这些都在短短3年内完成了。

 

  我们不得不对一个和鱼肉蔬菜生意相关的街市大佬刮目相看,这个没有多少读书经历,也没有多少资本市场训练的中年人,在股市上如此驰骋,烟雾腾腾,一片 混战中,竟然杀出了一条血路。

 

  位堂故事更风狂的财技演出

 

  位堂(0897.HK)的重组可圈可点,但其业绩实在乏善可陈,2002年,公司收入2.21亿元,亏损3379万元,2003年营业收入2.60亿 元,亏损2892万元,2004年营业收入3.49亿元,亏损3239万元,2005年营业收入3.27亿元,亏损6821万元,2006年营业收入没什 么增长,还是3.25亿元,但亏损急速膨胀,达到1.06亿元。

 

  5年来,持续亏损2.7亿元之多,股价也持续在仙股价,一直低于0.5元。这么差的业绩,的确给投资者和股东太多失望,也严重损害股东利益,但重组的 期待依然维持了公司的运营,善良的人们可能还在期待这个中药老字号的美好未来。

 

  但,大股东却不是这么看的,在宏安集团(1222.HK)休养生息的2003、2004年,位堂(0897.HK)开始持续和大股东交易,同时展开频 密的配股行动。

 

  2004年4月,位堂(0897.HK)拿出6450万元,向大股东宏安集团(1222.HK)收购位于九龙湾宏光道9号六层高的位堂大厦。为了收 购,位堂(0897.HK)以每股0.16元,1供3方式发行不少于16.58亿股新股,另3供股送1红股。此次凶猛配股净集资额达2.5亿元。

 

  2004年8月,位堂(0897.HK)收购湖州龙海生物药业70%股权,代价2900万元,这家内地公司主要从事制销药用搽剂及胶囊。

 

  2005年2月,位堂(0897.HK)向控权股东宏安集团(1222HK)全购位于九龙弥敦道581及581A号地下、阁楼物业,总代价6320万 元,现金支付3320万元,发行可换股票据之方式支付3000万元。

 

  2005年9月,位堂(0897.HK)2400万元再收购信立实业、信立农副产品及信立物流各8%权益。间接投资东莞农副产品分销中心。

 

  2005年7月,位堂(0897.HK)以1000万元出售九龙京士柏卫理道君颐峰住宅物业;同年10月,集团以980万元出售君颐峰另一住宅单位。

 

  如此频繁的收购,大机构都不一定吃得消,更不要说一个连续亏损5年的小型企业,翻查位堂(0897.HK)配股集资的资金用途,发现绝大部分是用作偿 还债务,其中主要债权人是其母公司、大股东、所有物业交易的卖方---宏安集团(1222.HK)。

 

  所以位堂为何债务多,为何老是亏损。其实在没有被宏安集团(1222.HK)收购前,

 

  位堂只有3个门市店,但一年还有超过900万元的利润,根据位堂(0897.HK)的公开资料,在2006年,其连锁门市已经超过61家,反而大亏损 数千万元,债务负担多年维持在1.8亿元以上。

 

  原因就在宏安集团(1222.HK)的关联交易。宏安2003年7月向位堂注入生产佩夫人品牌药的卢森堡大药厂,换取总值约7000万位堂可换股票 据;2004年4月位堂以6400万元向宏安购入九龙湾的位堂大厦。都带来高额负担。

 

  位堂(0897.HK)表示过这是重组的需要,但过多交易完全忽略位堂的承受能力,单是需要支付的高额利息,足以拖垮位堂的业绩。

 

  物业交易之余,大玩财技的配股集资也在继续,2003年7月,位堂(0897.HK)以每股0.01元发行59.72亿股;2003年8月突然宣布 100股合1股,合股带来1.4亿利润,公司入帐以抵销积累的亏损,合股又令股价在数值上上升,为其后于市场配股集资作准备。果然,2003年11月,位 堂(0897.HK)乘机以每股0.8元配售6000万股,12月快马加鞭,乘股价还没有残到仙股,再以0.6元配售7240万股。3次集资,动静很大, 还拿不到1500万元,真的令人扼腕。

 

  到2004年2月,位堂(0897.HK)还在不断融资,以每股0.55元配售9200万股;4月,股价不断跌,位堂(0897.HK)还要集资,只 能以每股0.16元,1供3的优惠方式,发行16.58亿股,另3供股送1红股,吸引投资者。其悲壮之势,令人叹息。

 

  熬到2005年1月,位堂(0897.HK)又要配股融资,这时候的股价是多少?平均在0.08元以下,如此疾病缠身,但公司管理层毫不留情,继续配 售5.52亿股,每股作价只有0.065元,集资3480万元。

 

  配股反应每况愈下,集资难度增加,位堂(0897.HK)不断施展另一招财技--1供3大折让供股。这又是双刃剑,如果小股东上钩,当然好,如果供股 欠理想,大股东就趁机低价吸纳股份。以2005年1月那次集资为例,大股东宏安集团(1222.HK)能以市价5成的折让价把在位堂的持股量由 28.57%增至49%。

 

  除了大折让供股,位堂(0897.HK)还有财技绝招:合股。2003年8月100股合1股、2005年4月,在股价不能再低的时候,再次推出10股 合1股。

 

  2005年10月,故伎重演,位堂(0897.HK)以每股0.15元的低价,1股供3股,配售10.47亿股。

 

  位堂(0897.HK)的财技可以简单描述成:不断进行配股→股价持续下跌→业绩持续恶化→突然合股→拉高股价→再配股→再大残股价,不断循环。

 

  2004年至2005年,位堂(0897.HK)的营业额上升50.6%至2.29亿元,零售额上升59.3%至1.59亿元,店铺总数达63家,批 发销售上升33.8%至6960万元。卢森堡西药保健产品营业额上升79.7%至6720万元。销售燕窝产品之附属公司GNT,年内录得营业额2920万 元。2005年至2006年营业额再上升3.8%至2.37亿元。

 

  单看这些业绩,感觉这家老字号正在增长。在零售市场,位堂零售店越开越多,毫无溃败之势,好像很蒸蒸日上,广告歌中,位堂代表着太阳,为大家驱除黑 暗、疾病,温馨又可爱,其实,在财务资讯上看,这家上市公司已经非常困难,而且几乎没有盈利的机会。

 

  持有位堂(0897.HK)的股民希望重见天日,但如此搞法,基本无力回天,股民投入的资本,在持续不断的数亿股、数十亿股不断发行的新股中,已经被 数十倍、数百倍的稀释了,要拿回自己的那点血本钱,估计都难。

 

  赚钱新奥秘物业快买快卖不要停

 

  回来再看邓清河的母公司宏安集团(1222.HK),2003年后,业绩开始转好,因为有稳定的街市生意和位堂(0897HK),外加物业投 资,2004年3月底止年度业绩,营业额2.9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5%,盈利为292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跌28.8%。股价也回升至1元以上。

 

  2003年,宏安集团(1222.HK)没有做任何配售,安静修养生息。进入2004年,又开始在物业市场大展拳脚,2004年9月,以3090万元 购入九龙京士柏卫理道四个住宅单位。同月又斥资7760万元向主席邓清河收购坚尼地城业物业,一次就收29个商住单位,打算重建新商住大厦。同月,宏安集 团(1222.HK)以7380万元出售位于亚皆老街32号之全幢物业,录得2270万元收益。进进出出,不亦乐乎。

 

  2004年10月,宏安集团(1222.HK)以7000万元收购元朗锦绣花园大道两幅土地,地盘面积10.5万平方尺。同月,又斥资1380万元收 购西贡蚝涌住宅发展地盘,面积约6.8万平方尺。

 

  2004年11月,宏安集团(1222.HK)在浙江湖州成立合资公司,兴建一幢四层高楼宇,附设农产品贸易场所、购物区及餐厅。同月,宏安集团 (1222HK)以2980万元出售九龙官塘物华街南洋大楼地下D室及阁楼D室之物业。

 

  2005年2月,宏安集团(1222.HK)出售九龙弥敦道581及581A号地下阁楼物业给位堂(0897.HK),作价6320万元。

 

  2005年11月,宏安集团(1222.HK)出售香港九龙钦州街58号楼高18层之米兰轩48个住宅单位及9个商铺,收入1.2亿元。

 

  2006年5月,宏安集团(1222.HK)附属公司利家车场,以7800万元价格出售尖沙咀海防道30号地下物业。

 

  这么多的物业投资,决定了宏安集团(1222.HK)已经不再是街市生意为主,在2004年,6成收入来自物业投资,2006年,街市的利润只占总盈 利的20%多。

 

  所以,截至2006年3月底的年度业绩创下了历史新高,营业额增加8.7%,达3.95亿元,纯利达到了7260万元,而1.8亿元之多的收入均来自 物业出售,其余1.5亿收入来自街市租赁。这个驰骋股市的老手再次渡过一年。

 

  可以预见,宏安积极收购地盘,未来的主要收入将会来自物业发展或买卖物业,而并非物业管理分租。邓先生深明其中财务技巧。

 

  但宏安集团(1222.HK)还是有很多风险,比如公司的现金流入主要来自股市融资,经营业务收入不稳定,要应付2家上市公司投资活动还是不够,依赖 物业买卖获得利润不稳定,也有很大风险,更重要的是:管理层无法维持长期的物业投资增长目标,也缺少更多获利手段。迷雾开始笼罩这个充满故事的企业。

 

  记录最好的表达方式

 

  看完这一切,你对这个从香港新界沙头角崛起,驰骋香港,低调营商20年,无声无息闯荡资本市场,搞得波澜起伏,声势浩大,但神龙不减尾。突然杀进街 市、拿下百年老店、习惯上市公司对敲、大口大口吸水、拿出6550万元现金,拿下深圳20个街市,3.2万平方米市场,进入广州、湖南、浙江,还想进军上 海的地产商人、街市大王、财技高人、凶猛购并者、冷血交易者、大功率抽水机、智商过人的邓清河,有了一个多面的认识。

 

  谁也不能简单得出一个结论,评价、甚至描述这些“英雄人物”,至少语言的乏力,无法轻易表现这些人的性格、特质,乃至所作所为。在某些时候,我们无力 褒贬我们看到的一切,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纪录,用白描的方式。

 

  当然,这也是一个鲜活的例证:如果没有看到一个人,长期的、真实的、多角度的行动,没有透彻了解事实真相,任何美好的语言和温柔的笑容,都可能是一个 面纱。任何外观的和谐、平淡,都可能孕育背后刀光剑影的搏杀,一刀致命的凶残,毫不留情的冷血。

 

  谁给我们光,看到世间真相?这一刻,绝对不会是上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10

西太平洋大学淘金中国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7/373715.html

因为唐骏的关系,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在中国一夜之间成为“名校”。这所昔日的“野鸡大学”究竟如何在中国 “办学”?唐骏“校友”们究竟又如何获得学位?
最新的调查显示,西太平洋大学在过去数年间至少在中国的北京、海南和江苏以各种方式举办过培训班课程。

海南大学官方网站显示,2004年,海南大学曾公布过一个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工商管理、公共行政管理博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招生简章。

该校的外事侨务简报称,2004年3月4日下午,美国西太平洋大学校长菲利普·福特博士(Dr. Philip J. Forte)一行四人在澳门中美高等教育顾问公司王润华的带领下来海南大学访问,此访主要是参加上述进修班的开班仪式。

上述简报还透露,美国西太平洋大学位于夏威夷州,行政管理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

给这一培训项目牵线搭桥的是海南华晔项目策划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润华。王润华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当初将“美国 西太平洋大学”引进国内,主要是受到名人效应的吸引。在网上流传的西太平洋大学校友录中,有不少人是港澳台地区政商界“成功人士”。

正是在其澳门朋友的牵线下,王润华与“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取得了联系。“我们只是单独项目上的合作而已。”王润华表示。王润华并未透露她对西太平洋 大学是否进行过深入考察。

上述项目的招生简章显示,学习模式分不脱产、在职两种方式,采用中文授课和考试,并完成学位论文。收费标准为两年总学费10万元/人,论文答辩费 4500元/人。

不过,上述项目运作得并不成功。“海南相对还是贫穷一些,费用太高,报名人数只有六七个人,如果这样的话,我肯定是不做的,成本太高。”王润华说。

海南大学宣传部一名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事实上,早在1995年之前,海南大学与西太平洋大学就签署过一个协议,但他并不清楚协议的具体内容,他认为 “可能只是表达一个相互合作的愿望”。

就在王润华准备来年再战时,当年的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正式开始施行,条例中对于办学机构的资格、准入等细则进行 了规范。几乎与此同时,2004年5月,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公布了一项为期18个月的调查报告,认定西太平洋大学是一所“文凭工厂”。2005年,王润华 放弃该项目的运作。

对于王润华的这段商业故事,海南大学宣传部的上述人士似乎浑然不知, “我问了学校负责合作办学部门的处长,他印象中并没有这样的事,至于与美国西太平洋大学的合同应该在档案馆中,而一些意向性的合同,不会有合作时间上的明 确显示。”

王润华的海南华晔项目策划服务有限公司办公地点就在海南大学内。这家公司除了运做会展等文化、科技、交流工作外,还是海南地区国(境)外学历学位材 料申请认证材料验证点。

不过,教育部网站显示,这家公司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签订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申请材料验证点合作协议》于2010年4月24日到期,教育部 留学服务中心决定不再与该公司续签协议。

此外,记者在网上搜到一家名为新华卫国际教育机构的公司,办公地点在台北市忠孝西路。该公司的介绍称“1990年获得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委任”在港澳 台以及内地开办BBA、MBA、Ph.D 课程,现在则是美国加州米拉马尔大学(前身为原西太平洋大学加州分校)“在亚太地区的唯一代理机构”。

资料显示,早在1998年,新华卫就与无锡轻工大学(现已并入江南大学)合办了西太平洋大学MBA项目。2001年和2002年,新华卫先后在苏州 和上海开班、招生并开课。

昨天记者致电新华卫在台北的办公室,但无人接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36

非洲淘金启示录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06503&time=2010-12-11&cl=115&page=all

中钢在南非19年,经历了获取审批、人员流失、国企高管更迭动荡,以及市场低迷、部落冲突和南非投资政策转向等重重考验,为正在蜂拥而至的中国企业揭示机会与陷阱
《新世纪》周刊 特派记者 陈竹 发自约翰内斯堡

 

  在19年里的大半时间里,中钢在南非思考的都是如何生存,这种情况,直到近一两年才有些改变。

  约翰内斯堡市中心向北15公里,远离为治安和HIV(艾滋病)所困扰的拥挤街区,建筑越来越分散和欧美化。跨国公司通常会在开满紫楹花的山顿 (Sandton)商业区里选择一栋两三层高的办公楼,几家公司共享,以分摊安保支出。一圈圈三米来高、架着高压电铁丝网的外墙,将企业园区和街道阻隔开 来。

  在一群矮小分散的西式建筑里,17层高的中钢大厦,披着蓝色的外墙玻璃,矗立在Rivonia和Grayston街口,显得突兀而豪气。

  这栋楼由南非本土开发商艾居地产(Edge Properties)建造,2009年甫一落成就被中钢以5亿兰特(按2009年3月汇率,约合3.33亿元人民币)买下。平时,这座大楼颇为冷清—— 中钢集团派驻非洲的中方员工仅有19人,大多居住靠近矿山、距约翰内斯堡市向北约三小时车程的林波波省省会波罗瓜尼市(Polokwane),一些楼层已 对外出租。对中钢集团来说,这栋楼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功用,直到最近才有了些变化。

  随着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11月中旬南非之行,中钢大厦楼里不时闪现来自国资委、国家发改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非发展基金等机构的高层人士身影。此前,南非中国工商会也在中钢大厦挂牌。国内兄弟企业赴非开拓,也倾向于将办公楼租在中钢大厦。

  从最早的南非铬矿基地开始,中钢在南非19年磨练,俨然成为中国资源类国企中在南非投资规模最大、根基最深的企业。最近五年,中钢以南非为大本 营,在非洲加快布点——2006年进入加蓬,2008年进入津巴布韦和喀麦隆,目前在非洲共有十家公司,投资额总计10亿美元,账面总资产89亿元人民 币,产能90万吨铬铁。加上国内铬铁生产能力,中钢已是仅次于Xstrata的全球第二大铬铁生产商,年产能约130万吨。

  “我个人认为非洲盈利性在全球属于前列,利润还是很好的。”来到南非整整十年的张素伟站在一张两米宽的南非资源地图前,笑得谦和而自信。37岁 的他有三张名片——中钢非洲代表处总代表、中钢南非铬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中钢南非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实际上,他身兼中钢在非洲五家公司的 总经理职位——除了开采铬矿,生产铬铁,中钢开始将目光投向南非丰富的锰矿、铀矿和煤炭资源。

  在张素伟看来,中钢已经站稳脚跟,熟悉了游戏规则,新的课题,是如何在资源国家主义情绪高涨的全球大环境下与社区共生共赢,如何在铬铁主业稳定 发展的前提下抓住机遇搞好多元化,如何在集团资产负债率高达90%的逆境中获得事业成长所需的资金,并通过有限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借力外交开路

吉佩定一听说中钢要投资南非铬矿,十分高兴,认为经济往来是政治建交的第一步

  1991年,44岁的董志雄作为中国冶金进出口总公司副总经理,第一次踏上南非。那时中非两国政府尚未正式建交,之所以冶金部总工程师吴溪淳组 团前往,是因为听说南非有个铁合金项目的合作机会。中国的铬铁缺口,那时就已显现——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国家不锈钢的产量是其钢产量的4%,但当时全国钢 产量1000万吨,不锈钢产量却只有30万吨,缺的正是镍、铬。

  “当时的想法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家用电器增加,不锈钢需求也会增大,所以一定要出去找资源。”董志雄对本刊记者回忆说。

  1992年,董志雄再赴南非,这次是直奔位于南非北部林波波省的Dilokong矿。日本三井财团和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的代表们热心地为他当向 导。两家日本企业之所以愿意牵线搭桥,是他们对南非铬矿又爱又怕——看好品质,但也担心投资风险,因而很愿意拉一家大型中资企业进来。

  Dilokong矿位于布什维尔德杂岩体地区(Bushveld Igneous Complex)的东部。这里以矿产丰富而闻名,铂族金属(PGM)储量全球第一,铬矿储量也占全球储量的70%。仅Dilokong一处,就有5000 多万吨的铬矿储量,是中国国内铬矿储量的整整5倍。

  董志雄清楚记得,当考察团的车子开入矿山,黑人矿工们喊着“我要工作”的口号围上来,排成两队转圈,以示欢迎。这让他看到了希望。而在上一次访问时,董志雄留下的总体印象是,种族隔离制度之下的南非对来自中国投资商并不欢迎。

  这是由于Dilokong矿情况特殊。在南非历史上,白人政府自1975年开始将多数黑人移居到分散于边陲地带的十个黑人家园,发展一些边缘性 矿业,Dilokong矿就是其中之一,它的主要用途是培训黑人矿工。由于当时铬铁缺乏市场渠道,矿山的技术、管理水平又落后,连年亏损,成为十足的累 赘,董事会才想到招商引资。

  董志雄将信息带回北京,很快获得冶金部的重视。1993年2月,适逢中国冶金进出口总公司和中国钢铁炉料总公司、中国国际钢铁投资公司、中国冶 金钢材加工公司联合组建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中钢集团的前身),董志雄升任总经理助理。他向国家计委递交预可行研究报告,1994年提交可行性报告,期 待着项目尽快做成。

  可现实相当复杂。由于中国和南非尚未正式建交,审批程序很慢。最重要的是,那时还没有多少人深刻意识到海外能源资源对中国长远利益的重要性。一些审批部门的领导认为,中国外汇储备不足,与其花外汇去海外收购,给别人安排就业,不如先利用国内资源。

  万难之中,这个交易得到了中国外交部的大力支持。由于非国大党在1994年大选前拿了台湾1100万美元的助选经费,曼德拉当选总统后,在是否 与台湾断交问题上举棋不定。1994年6月,外交部将非洲司司长吉佩定派到南非,担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驻比勒陀利亚研究中心主任。这个研究中心主要任务 就是做南非各界工作,推动两国早日建交。吉佩定当时正在四处寻找突破口,一听说中钢要投资南非铬矿,十分高兴,认为经济往来是政治建交的第一步。在吉佩定 和外交部的推动下,国内其他审批部门也加快了进度。

  1996年11月,中钢集团子公司EAMI(East Asia Metallurgical Investment Co. Ltd)与当时的南非林波波省北方省发展公司(NPDC,现名LimDev)成立合资公司亚洲南非金属有限公司(即中钢南非铬业有限公司的前身,下称 ASA),其中EAMI占股60%,LimDev占股40%。1997年初,合营企业在南非正式注册成立。

  一度有意参与投资的日本企业在最后一刻掉了链子。按照最初约定,三井财团可以参股9%。“对方提出要回国请示总部,最后日本公司总部认为南非政局动荡,风险太大,没有批下来。”董志雄回忆说。

  董志雄又开始四处筹钱。按照规划,ASA首期投资2600万美元,国内筹2000万美元,剩下600万美元在南非当地筹集。董志雄一度一筹莫展,最后,中钢通过中信实业银行转贷国家储备外汇,利率是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加1.75%。

  “这么高的利率,又很快遭遇亚洲金融危机,中钢集团的财务天天催我要钱。压力很大,七上八下,一会儿觉着能成,一会儿又觉着不成。有时也会自觉委屈,怎么为国家做事就得不到支持呢?”董志雄回忆说。

  2002年,ASA第一个铬铁电炉投产,企业终于开始有利润,合作伙伴LimDev舒展愁眉;当初临阵脱逃的日本人也回来了,丸红株式会社提出要出高价入股,但中钢拒绝了——只卖产品,不卖股份。

  “以前,我一直拿日本人当老师,认为他们在海外矿业投资方面严谨,有经验,但这次我们赢了,他不敢做的我们做了,而且做得还不错。”这是董志雄职业生涯最为自豪的一个章节。

大扩张冲动

中信实业银行有阵子天天上门催贷,把总裁白葆华的门踢得咚咚作响

  在海外做资源项目开拓的人,不免有个隐忧——生养“孩子”时充满艰辛,压力独自承受,而等“孩子”长成,羽翼丰满,自己却要退居二线。2003年,董志雄就面临这样的尴尬。

  这一年,ASA开始修建第二座电炉,中钢集团总裁白葆华宣布退休,56岁的董志雄不得不让道于新一代领导班子。当年12月,浙江绍兴人黄天文从五矿集团空降至中钢集团,担任总裁。董志雄则由分管海外的副总调为全面分管经营的第一副总。

  “这有些明升暗降的意思,因为国内生产并非董所长,新的部门不熟悉也不大指挥得动。”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如此评价。

  董志雄1999年就在中钢内部提出,南非ASA、澳大利亚恰那铁矿只是开始,中钢要将海外事业当做核心业务。无奈时机不好,他的提议石沉大海。

  实际上,直至2003年,中钢大部分子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集团全年销售收入130亿元,利润只有2亿元。有人回忆说,中信实业银行有阵子天天上门催贷,把总裁白葆华的门踢得咚咚作响。2002年左右,中钢高层甚至有人建议,卖了海外资产,专心做国内业务。

  黄天文来后,彻底否定了这个思路。一方面他大力“削藩”重组,力图清除多年计划经济遗留的体制积弊,改变中钢二级单位业务范围重叠,多头对外, 自相竞争格局。2004年开始,黄以歇业、关闭、划转、挂牌等多种方式,先后对48家子公司进行了处置和改革,消化处理历史潜亏几十亿元,并在原有基础 上,合并组建了14家专业公司。

  同时,黄天文通过一系列并购重组,在国内外齐头并进,迅速把中钢“做强做大”。尤其是2006年以后,国资委提出要在2010年前将央企数目从155家调整和重组至80家至100家。做不到行业前三名,国资委就要给找“婆家”。中钢压力颇大。

  2005年8月至2007年12月,中钢集团先后重组了西安冶金机械有限公司、洛阳耐火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衡阳有色冶金机械制造总厂、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邢台机械轧辊集团有限公司、吉林新冶设备有限公司和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在海外,黄天文将海外办事处改组为海外控股公司,提出三年内实现国内、海外销售收入各占一半。2005年7月,黄天文将40岁出头的蒋宏提至副总,分管中钢海外业务。

  澳大利亚的铁矿项目被当做重中之重。中钢2008年9月以大约13亿澳元收购中西部公司,今年4月又与澳大利亚新兴矿商Brockman Resources Limited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未来五年内每年向其购买1000万吨铁矿石。

  在南非,铬矿和铬铁项目的扩张也在展开。中钢2007年决定在ASA增加33亿兰特(约4.4亿美元)投资扩建铬矿项目,包括新建年产24万吨 铬铁的封闭式电炉和两条各年产54万吨铬原矿的新斜井。这年5月,中钢还支付1亿-1.2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二大炉料级铬铁生产商Samancor的 Tubatse铬矿和铬铁冶炼厂的50%股权,双方组建中钢-萨曼可铬业有限公司(Tubatse Chrome Minerals Pty Ltd),该公司由Tweefontein铬矿山和五台炉料级铬铁炉组成,铬铁年产能28万吨。

  黄的海外扩张战略得到中钢驻南非管理团队的欢迎。最实惠的变化是,工资终于涨了,事业前途不那么晦暗了。这些人私下半开玩笑地说,当初被调到南 非,一是因为英语能力和工作阅历,二是因为“好说话”,愿意听从组织安排。他们原以为趁着年轻锻炼几年就能回国,但由于中钢近些年海外摊子铺得太快太大, 驻外人才严重短缺,人出来了就回不去,自嘲“不定期徒刑”。

  2005年,ASA常务副总刘伟和妻子在波罗瓜尼市的家中被三个黑人持枪抢劫,受到惊吓,再次提出调回申请,但最终还是被领导劝留。他们在南非 待得时间长了,也隐隐担心回国之后不能适应,或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毕竟他们最宝贵的工作阅历和人际关系都在非洲,只有集团的非洲业务越走越宽,他们的个人 前途才有希望。

渐入佳境

中钢集团内部,也有声音批评黄天文激进、好大喜功,但在南非,中钢运气不错,把握住了几个关键时机

  2006年,作为ASA总经理候选者,张素伟的简历摆上黄天文的案头。

  在此之前,中钢南非事业部在短短十年里经历了三任总经理。第一任总经理张力行,1993年就投入ASA的前期筹建。1997年一场车祸中,张被 撞断肋骨,回国休养,后被集团派驻俄罗斯所任首席代表。1998年,杨效平接班。四年间,杨迫于工作压力屡屡失眠,又深感投入与回报不呈正比,适逢 2002年酒泉钢铁赴南非谋求开拓,杨被对方以高薪和期权激励挖走。这一年,销售经理罗宏生接手总经理之职,但不过五年,他也被竞争对手Xstrata以 高薪带走。

  张素伟属于中钢在海外一线一手培养起来的高管。在同事们看来,张能吃苦、有想法,也很有耐性。1997年,中钢前身中国冶金进出口总公司去东北 大学“选秀”,从采矿冶炼等专业的3000名毕业生选出十人,作为集团未来管理人才来培养。此后13年里,十人中七人中途跳槽去外企或私企,留下的仅有三 人,张素伟是其中之一。

  即使在同事们最为困惑的时段里,张素伟也目标明确,为未来可能敞开的机会做准备。2000年,他被集团派到南非,先是在杨效平的指导下做市场, 然后接任财务部经理,负责ASA的外汇操作、财务预算、决算、税务、成本控制以及现金流管理。那时ASA还没扩张,工作并不太忙,张用了三年时间拿下南非 本地会计本科学位,又用了一年多时间取得英国国际执业注册会计师资格,并成为ASA乃至整个中钢集团惟一具有签署会计师报告资格的高管。

  33岁的张素伟之外,似乎很难再找到一个同时拥有冶炼采矿、管理、国际贸易和注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来接替罗宏生。

  张素伟和黄天文,虽然一是内蒙古包头出生的北方人,一是绍兴长大的南方人,但都属于外表谦和,看上去没什么棱角,却软中有硬、坚持己见的人。他 们都看好海外业务前景,工作思路上,他们有时也不谋而合。在集团,黄天文要求每个子公司都要主业清晰,“卖钢笔的你就不要卖茶杯”。在南非,张素伟也提出 “搞矿就专心搞矿,不要搞你不懂、不擅长的东西”。

  张对基础建设十分敏感,一听说南非哪里要建铁路,他都会亲自去看看。“一旦运力提上去,周边资源的价格肯定翻番,甚至上十上百倍地增长。”但他 不同意一些同事想在南非自建铁路的看法。“一是南非铁路国有,这一块没有完全放开;二来,即使放开了,投入很大,风险很大,你又不太懂,有这个时间,不如 多拉一船矿。不懂的就是不懂,别装懂,害人害己。”张素伟说。

  张素伟执行力很强。他甫一上任,就配合黄天文“做大做强”的思路,为ASA铬铁厂的进一步扩产做准备——计划再建两个电炉,将ASA的铬铁产能从当时的每年12.8万吨增加到每年36.5万吨。

  中钢集团内部,也有声音批评黄天文激进、好大喜功,但在南非,中钢运气不错,把握住了几个关键时机。

  据行业人士介绍,中钢最初创建ASA时,国内不锈钢行业处于发展初期,用不了ASA生产的炉料级铬铁,而必须用高碳铬铁。但高碳铬铁在全球分布 很少,仅有津巴布韦、印度、土耳其和哈萨克斯坦等地供应,而且量少价高。但2006年以来,随着不锈钢炼钢工艺的不断改进,尤其是2008年、2009年 炉外精炼两步法普及后,炉料级铬铁可直接用于装炉,ASA产品的市场销路愈发看好。据芬兰钢材产商Ruukki集团首席执行官Danko Koncar预测,中国不锈钢产量将从目前的1000万吨提高至1500万吨,这意味着,中国对铬的需求量将提高50%。

  谈起这个话题,张素伟满脸都是兴奋。他认为,纵观全球,铬的需求看中国,铬的供应看南非。而南非的铬铁供应,瓶颈不在于储量,而在于支持电炉正 常运行的电力。南非的电力紧缺已持续了好几年。南非全国能源管理委员会今年3月宣布,南非电价将于4月1日开始的2010-2011年度上涨 24.8%,2011-2012年度上涨25.8%,2012-2013年度上涨25.9%。

  最让中钢铬铁厂商们头疼的还不是电价上涨——考虑到南非在全球铬矿铬铁供应方面的相对垄断地位,电力成本的上升并不会折损企业的相对竞争力——而是想增加产能却发现根本无电可用。垄断着南非95%以上的发电能力和供电系统EskoM2008年就提出,南非铬铁企业需要削减至少10%的产量。

  令张素伟庆幸的是,他在Eskom出台限制政策前,就通过预付款方式,促使Eskom提前签署合同,锁定了未来新炉的供电量。Eskom后来还因此事被其他供电客户告上法庭,追悔莫及。

  “2013年前南非不会建新的炉子,这也意味着在此以前南非不会产生新的铬铁产能。我们就等着2011年至2013大挣一笔了!”张素伟得意地说。

  资源矿产行业因为价格和汇率的变幻莫测而不可避免地充满投机性。作为这场游戏的前沿参与者之一,张素伟发现自己时常在焦虑和兴奋的边缘徘徊。全 球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候,别的铬铁生产商都在减产,ASA却在按照集团部署筹备扩产。企业资金流吃紧,短期市场前景又不看好。“当时不能减产,因为一旦减 产,成本就要攀升,所以我们拼足马力生产。”张素伟回忆说。

  为了将产品推销出去,他亲自出马,游说国内的囤货商趁市场低价将货接走。

  神经终于在数月的紧绷之后松弛,最后结局皆大欢喜——被说服的国内囤货商们拉走了货,并在市场行情转好后大赚一笔;ASA是2008年整个南非没有减产的铬铁生产企业,别人都在赔钱,ASA反而赚了。

  这件事给林波波省省长玛蒂尔(Cassel Mathale)留下很深印象,此后中国企业来访,他总是格外热心。“我最关心的是就业,在别人都减产裁员时,ASA没有,这让我相信,我们的未来是与中 国息息相关的。和中国合作,能更好帮助我们抵御经济波动。”玛蒂尔在11月10日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

退居幕后的智慧

在涉及地方利益的问题上,中方投资者亲自出面,不仅无助于问题解决,反而会将局面搅得更糟

  中钢最早进入南非时,根据政府法规,即使行使了收购,中钢也只拥有地下铬矿的开采权,若要在地面上建起铬铁厂,必须先通过厂址所在地Maroga部落的群众投票表决,获得酋长签字后方能生效。

  当时,中国人出面无论如何也无法获得酋长签字,最终还是求助于林波波省分管矿业的省执委会成员(MEC,相当于副省长)Thaba Mufamadi。Mufamadi通过工会和南非共产党向酋长施加重重压力,中钢才拿到签字。

  事隔多年,刘伟不久前从负责ASA社区工作的阿道夫·穆亚(Adolf Munyai)那里听说,当年迟迟不肯在用地协议上签字的老酋长,也就是现任酋长的父亲,两年前被部落里的反对派点火活活烧死。“因为分钱意见不一。有钱 的地方就有你死我活,这种事在这儿司空见惯。”刘伟愕然,穆亚却不大当回事。

  同其他有过长期殖民史的非洲国家一样,南非有着健全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却另当别论。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前“黑人家园”地区,政党、工会和社区势力复杂交织,利益争斗的激烈程度往往超出外来投资者的想象。

  张素伟也是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而且他发现,在涉及地方利益的问题上,中方投资者亲自出面,不仅无助于问题解决,反而会将局面搅得更糟。所 以,2007年为铬铁厂扩产新征用地的时候,张把前台交给ASA的本土管理者,自己和中方同事躲到离群众表决大会不远的地方。这一次,酋长没有“狮子大开 口”,273人投票,只有两票反对。

  中钢在整个非洲地区都采用属地化的管理模式——员工总数7000人,来自国内的仅19人,比例约为0.3%。在ASA,张有两套高管团队,中方 团队包括负责综合事务的刘伟与分管项目和生产技术的两位副总;当地团队包括首席运营官霍曼·史密斯(Herman Smith)、社区事务经理阿道夫·穆亚、冶炼厂经理利奥·埃拉斯莫斯(Leon Erasmus)和人力资源经理埃莫塞·汉德尔森(Emsie Henderson)。

  通常,张素伟坐镇约翰内斯堡的总部大厦,三位中方高管驻扎在距离矿区一个半小时车程的波罗瓜尼市。他们都是每隔一两周才去一次矿区,矿区和铬铁厂的日常生产监管都交给当地团队。

  张素伟的原则是,只有市场和财务直接向他汇报,通过成本控制间接管理生产,其他方面都充分授权。“有些方面我们确实管不了。”张素伟说,“我在中钢内部经验交流会上也这样讲,一定要管你能管的,做你能做的。”

  充分授权,让穆亚工作得格外有干劲。44岁的穆亚是ASA核心管理团队中惟一的黑人。他曾在林波波省立公司LimDev工作过18年,2005 年跳槽至ASA。最初起点不高,负责一个边缘项目,但他尽职尽责,处理社区事务时圆滑老道,深得中方赏识,很快荣升为主管社区关系的高级企业经理,在矿区 的地位仅次于首席运营官史密斯。

  实际上,即使是深谙地方政治的穆亚也不主张企业过多牵涉社区利益分配。据他介绍,根据2007年ASA和社区新签的用地协议,ASA每月会支付7.5万兰特至社区的信托账户,具体数字会根据PPI浮动。付了账便不再过问,由社区信托的董事会自行决定钱的使用用途。

  董事会通常有十来人,包括酋长,也包括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ANC)、民主联盟(DA)、人民大会党(COPE)、南非共产党等政党的基层代 表。这些董事们常常政见不一,对金钱分配及其用途的看法大相径庭。冲突似乎不可避免。老酋长被烧死后,他的儿子一度不敢回社区。直到去年ASA帮他建了房 子,这才搬回来住。

  有时,也会有社区群众跑到ASA,抱怨信托账户里的钱分配不公,穆亚就会耸耸肩——他想不到更好的办法。

化解BEE股改难题

BEE公司的股东代表们将在ASA董事会中占有一席之地,未来磨合是否顺利,还很难预见

  去年8月和10月,ASA的3号炉和4号炉陆续投产,摆在张素伟面前最紧迫的议程,就是按照“黑人经济振兴法案”(下称BEE法案)的要求进行股改。

  南非在1994年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后,政府提出BEE法案,希望能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鼓励黑人发展中小型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大型企业的发展,并对各企业黑人持股比例、参与管理程度和接受技能培训等设定硬性目标,以期全面提高黑人融入经济的程度。

  这一法案2003年由南非国会审议通过,2004年正式执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要求在南非境内所有公司必须将其股份按25%股份加一票否决权的最低比例出售给“黑人”及“历史上受到不公平对待”的人群。

  省立企业LimDev不算BEE企业,这就意味着,即使这部分股份由两个股东同比例稀释,中钢也要至少拿出16%,即中钢在ASA中的股比将缩水至44%,失去对ASA的绝对控股权。

  北京总部的意见是,控股权问题不能妥协。“是否有控股要求,这和企业的定位和战略有关。铬矿最好要控股。风险这么大,如果管理和销售说了又不算,为什么往里投?比如我说今年想卖中国5万吨,他说不行,你就会很难受。”张素伟解释说。

  顶着压力,张素伟和同事们动用起在南非的各种关系,咨询求助。愿意帮助中钢的人中,有一位南非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南非前总统姆贝基(Thabo Mbeki)的弟弟小姆贝基(Moeletsi Mbeki),此人也是吉佩定的朋友。

  小姆贝基是BEE法案的公开抨击者,直指BEE法案是“白人主导的公司向ANC精英示好的手段”,结果是“让一批黑人政客迅速致富,无利于南非 经济的繁荣,也不会真正受益于广大贫民”。他发现,根据法案条款,向BEE企业转让股权的应该是“矿权的所有者”,而Dilokong矿的所有权在林波波 省,而非中钢或者ASA。

  张素伟立即将这个观点转达给林波波省省长。或许是被说服,又或许是太想挽留和吸引中钢和潜在的中国投资者,玛蒂尔省长在2006年12月的一场 谈判中答应,保持中钢在ASA中60%的股份不变,省立公司LimDev愿意从自己40%的股份中拿出30%,其中5%给Maroga社区,25%给 BEE公司。

  这个消息让张素伟和他的同事们欣喜万分。“这样一来,我们既保证了控股权,又保证了企业能够在南非法律更改的情况下和平过渡,解决了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张素伟说:“我们对政府卖给谁没有要求,惟一的要求就是符合BEE法。”

  然而,林波波省政府究竟将股份给谁,在今年年初也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据南非当地报纸《星期日时报》(Sunday Times)独家披露,林波波省已从43家BEE竞标财团中选出5家,作为这25%股权的潜在接手人。这五家财团的背后不乏声名显赫的人物。譬 如,Tunache投资公司的主要股东包括南非2010年世界杯组委会主席欧文·科扎(Irvin Khoza)和南非国家振兴基金(National Empowerment Fund)董事长罗尼·恩图利(Ronnie Ntuli)。

  其他四家财团——Rebone矿业财团、Kalapeng矿业资源公司、Moribo资源、Dilokong财团——的背景尚不清晰,但据《星 期日时报》报道,由南非副总统卡莱马·莫特兰蒂(Kgalema Motlanthe)之子 Kgomotso Isaac Motlanthe执掌的Buena Vista贸易公司,出现在上述一家财团的股东名单里。

  另据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南非当地知情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财团的个别股东是林波波省官员的亲戚。

  实际上,早在这五家BEE财团初步敲定前,各方利益就围绕这30%股权展开龙争虎斗。南非政坛争议人物、非国大青年联盟的领导人马勒玛 (Julius Malema),就曾是竞标财团之一Nkgape矿业投资公司的创始股东。据当地媒体报道,马勒玛出生于林波波省,有很强的政治根基,曾被祖马总统和玛蒂 尔省长称赞为“南非未来的领袖”。马勒玛参与ASA股权受让一事被媒体曝光后,他被迫退出Nkgape矿业投资公司,后来频繁发表呼吁南非政府实行矿产资 源国有化的言论。

  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玛蒂尔省长证实,五家BEE公司已安排就绪,但不愿过多透露这几家公司的信息。“现在关键是钱从哪里来。经济转账(economic transaction)还需要一定时间。我们正在就此做讨论。” 玛蒂尔省长说。

  张素伟也透露,矿业并非小本生意,股权投资常常涉及上10亿级的金额,BEE公司难以掏出这么多现金;这些公司向银行申请贷款,也会涉及一系列 难题。而且,即便股权变更落实了,上述BEE公司的股东代表们将在ASA董事会中占有一席之地,未来磨合是否顺畅,还很难预见。

下一步机会

中钢已经走过了这段摸索期,积累了一定经验和人脉,开始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

  随着ASA扩产和BEE股权分配都告一段落,无论是冲在一线的张素伟,还是北京总部的集团决策者,都意识到,现在是给中钢南非制订下一个5年甚至20年战略规划的时候了。

  最近几年,包括紫金矿业在内的一家家国内矿企来南非淘金,像19年前的中钢那样,它们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商业环境中摸着石头过河,有一个项目做一 个项目,想的全是如何生存。张素伟认为,中钢已经走过了这段摸索期,积累了一定经验和人脉,开始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现在的任务,不是按部就班,而是站 在新的台阶上,进行多元化开拓——在铬矿资源上,中钢在南非的占有量已接近获取能力的极限,但铀、锰、煤等资源,却有相当多的机会和市场空间。

  中钢集团是中广核和中核集团外,惟一获国家能源局批准从事海外核电用铀矿开发的国企。此前,中钢集团曾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签署铀矿开发项目,参 与开发南澳的Crocker Well铀矿和吉尔吉斯斯坦的一处铀矿。南非的铀资源知名度虽不及邻国纳米比亚,但储量也位居全球第五。中钢和中广核、中国核电都在南非积极寻找机会。

  煤炭也是张素伟十分看好的方向。南非煤炭品质好,煤层浅,很多地方开采成本不到20美元一吨,而市场价却在60美元,中间有很大的潜在利润空 间。而且,张素伟考虑到,为解决电荒难题,南非各地政府正推动建设一批新电厂,预计会在2014年至2016年间投产。倘若现在掐准新电厂的位置,周边拿 矿,五年后出矿,一定赚得盆满钵满。

  无论要抓住哪个机遇,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问题。据中钢内部人士介绍,ASA早在五年前就考虑过在约翰内斯堡上市,意在一箭三雕——既在当地资本 市场募集资金,又树立企业品牌,还通过管理层持股、股权激励的方式避免高管再度被挖。但2007年春节后,中钢集团开始启动整体上市计划,ASA只得服从 整体一盘棋。

  现在,要从集团筹钱也难上加难。中钢本身就是几十家分公司拼成的大摊子,加之最近五年国内外的收购整合,战线越拉越长,债务负担日益沉重,不少子公司还都嗷嗷待哺。

  2008年10月至今年8月,媒体渐次曝光了中钢与山西民企山西中宇钢铁有限公司之间高达40亿元的财务黑洞。2009年末,中钢的资产负债率 达到90.7%,国资委公开要求中钢加强公司财务管理,确保资金流安全,加快应收预付款的回收速度,控制带息负债规模,降低资产负债率。

   站在保障能源安全的角度,国家近年来的确支持企业走出去拿资源,但与此同时,银行会在进行贷款审批时明确要求,拿到的资源应有相当比例拉回国内。这对于完全走市场化道路的ASA来说,不大切合实际。

  2008年之前,ASA几乎没有一吨铬铁销往国内,而是出口至日本、美洲和欧洲市场,这是因为国外市场的价格平均比国内高13%至15%。导致国内铬铁价格低的最重要原因,是中国人力、生产成本低,可以直接从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地进口铬矿,回国冶炼。

  南非至中国的海运距离很远,无论是运矿还是运铁都不划算。金融危机之后,ASA开始保留20%产量给国内客户,这也是从企业长远利益考虑——一旦西方市场风吹草动,就可以重回国内市场。

  在张素伟看来,除非是发生国内资源短缺或战乱,企业才有必要无条件牺牲商业利益维护国家利益。而在国际贸易秩序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企业首先要生 存,要盈利。“只有生存才能发展。我们(中钢南非)资产再大5倍,就是世界铬铁行业老大,那时才谈得上话语权。五年前,你年产10万吨,中国随便一个小厂 都比你多,谈什么支持国家?”张素伟反问。

  张素伟时常会被着急和惋惜的情绪所困扰。一些早几年无人关注、被他视作收购对象的资源,现在成为热抢的对象。来自香港、澳大利亚和韩国的矿业公司,在收购方面越来越激进。

  “如果我们再不去争,就没有了。”张素伟说。他觉得如果现在还像以前那样,执著于手头眼前的小项目,不仅对企业贡献意义不大,也会延误时机。对 于中钢这个号称“不产一吨钢”、充满贸易色彩的公司来说,最佳的策略是“金融与实业相结合”,“背靠一些基金,通过资本运作尽快把架子搭起来,较大规模地 进行收购,包装以后卖出”。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无论是中非发展基金、中投还是逐渐兴起的各类私募基金,都对在非洲的项目充满兴趣。

  中非发展基金一位副总11月26日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在非洲进行矿业投资,进去越早的越主动,而企业能在非洲留下来,一要有战略,二 要有经验,三要有感情,三者缺一不可。正是出于对中钢在非洲的认可,中非发展基金2007年成立后的第一批投资,就包括中钢在津巴布韦总投资1.35亿美 元的铬矿项目。今年11月初,中投总经理高西庆访问南非,能源资源项目亦是考察重点之一。

  据张素伟介绍,截至目前,中钢在ASA项目上的总投入大约3.5亿美元,而中钢非洲业务平均年利润8亿兰特(约合8亿元人民币),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能达到10多亿元。

  本文为作者参加南非金山大学新闻学院“中国-非洲记者培训考察项目”完成的调查报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12

2011神祕購併案一一引爆 台股購併大淘金

2011-1-11  TWM




2011年,ECFA正式鳴槍起跑,也確立台灣成為各路資金進入中國前哨站的戰略地位。

來自全球的五路資金,利用購併、合資、業務合作等不同模式,鋪天蓋地的與台資企業發生更緊密關係,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希望以台灣作為跳板,進軍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市場。

這股購併浪潮,正悄悄地來臨。

蓄積在海浪底的巨大能量,正準備爆發出來,面對百年一遇的商機與投資機會,你準備好了嗎?

撰文‧吳美慧、周岐原、徐介凡 研究員‧陳兆芬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台開召開董事會。這一天,會議的重點是討論如何讓中國華潤集團進來投資台開,雙方並商談未來的合作方向。

平庸公司、當地小吃都想買

中資湧入台灣狂買

當場,董監事們初步達成共識,將辦理超過十億元的私募給華潤認購,讓華潤成為台開的一員。未來華潤還會隨著雙方默契,逐步提高投資金額。

屬 於中國中央企業且旗下有五家公司在香港掛牌的華潤集團,為何對營運表現平平的台開產生興趣?其實,華潤看中的是,台開準備大力拓展休閒旅遊產業,包括在花 蓮規畫樂活創意園區、新竹智能生態社區,及參與金門BOT案投標等等;更重要的是,台開董事長邱復生在一○年十一月的法說會中宣布,要在廈門建立國際金融 中心,這一點讓中資眼睛一亮。華潤投資台開,正好可以藉此機會切入中國觀光客自由行商機。而台開投資中國,雙方頗有互惠投資涵義。

在購併狂潮中,不光是做大生意的上市櫃公司才會雀屏中選,就連不起眼的扁食,做得好一樣也能出頭天。

原本窩在花蓮賣扁食的花蓮香扁食,在結合美資創投基金與新加坡經營團隊後,三方決定合資成立公司,要把這個台灣人的日常小吃,賣到全中國。賣扁食的老闆,從來沒有想過,他賣的扁食有一天能夠越過海峽,讓對岸的十三億人品嘗。

類似的案子,目前每天都在上演。做瓶蓋的宏全,在成為可口可樂的供應商後,也被中資看上。據了解,中國華潤打算買下宏全三成的股權,與旗下的產業連成一氣,讓宏全的瓶蓋賣到「中國製」的飲料罐上。

此外,中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有意連手福邦證券,進軍中國市場,搶搭中國證券市場成長列車。

法 商東方匯理銀行董事總經理王伯鑫提到,若非法令限制,中資對台灣的銀行有極高的興趣,而台灣每家區域型銀行,至少都與二到三組的中資買家談過購併、入股相 關事宜。中資的興趣讓國內銀行的身價頓時高漲,他們擁有屬於特許行業的金融營業執照,就是最大的利器,也形成詢問者眾、賣方惜售的現象。

日、韓、港、歐、美都來了

台資企業忽然炙手可熱

所以,在購併狂潮來襲下,不分產業,不分規模大小,只要符合需求者的條件與利益,都可能成為被購併的對象。傳產、金融、電子、服務業,只要夠獨特、有創意,都有可能在外資的參股或購併下,搖身一變成為國際級公司。花蓮香扁食,就是最好的例子。

日資、韓資、港資,甚至是歐美的資金,過去一年,透過各種關係,在兩岸尋找合作標的。他們利用參股、購併、委託代工,或合資設廠方式,與台資的關係有了更緊密的結合。其中,以受民族情結,遲遲無法打進中國市場的日本,最具代表。

一 ○年,日本製紙集團藉由投資永豐餘,進軍中國市場;三井物產則罕見的認購國內LED廠商璨圓的私募、日本豐田合成與晶電合資設廠;這些過去不可能會出現的 合作案,都因台灣產業地位不同而改變。日資拋下過去的思惟與策略,最終的目標只有一項,就是「聯台」共同進軍中國市場。

創投業前輩,同時也是聚鼎科技董事長張忠本提出驚人的觀察。他說,「日本企業正在台灣尋找合作對象」。這些從事電子零件或機能性紡織品的公司,在中國開拓業務遇到困難,只好來台灣尋找相近產業的製造商,先摸索合作形態,順利的話,接下來就會談合資或是合併。

張 忠本說,日本股市低迷許久,個股本益比相對也被低估,業者自己也意興闌珊。張忠本觀察到的現象是,這些業者覺得如果有合資或合併的機會,「甚至有意願把自 家股票從日本下市,轉到台灣掛牌。」股價本益比會比在日本掛牌更好,且製造整合流通的綜效也更高。台灣,對日本廠商來說,除了是事業,也是股價的第二春。

而民族意識強烈的韓國,也開始在台灣找尋合作對象。韓國LG和元太合作,搶攻電子紙市場;最大的電子顯示器廠之一的LGD(樂金顯示器),去年一口氣分別與璨圓、億光與仁寶合資準備在中國設廠,目標也是瞄準中國內需市場。

以LED產業來說,LGD的技術高於台灣,為何找上台廠?說穿了,就是要搭上中國「讓利」台灣便車,搶攻中國「十二五」規畫商機,讓獲利變成二次方。

除了亞洲的日本與韓國外,歐資、美資甚至是港資,都靈敏地嗅到這股商機。

一○年十二月,屬於歐資的Royal DSM N.V.(荷商皇家帝斯曼)透過私募及公開收購,買下生產UV固化類化工劑新力美五一%股權。這項交易讓DSM業務範圍,跨足到紫外線塗料與油墨系統市場,有助DSM躍升成為全球環保與創新樹脂業龍頭的心願。

美商3M透過談判,於一○年十月底買下名皓公司百分之百股權。名皓是以生產膠帶、包材為主的公司,生產線全部在台灣。買下名皓後,3M準備把名皓的管理方式引進中國、擴大在大中華區的包材產能。

十一月初,美商史丹利百得(Stanley Black & Decker)和中國最大門窗五金彈簧商GMT公司簽訂協議,合資成立新公司;其中史丹利占股七成,雙方有默契未來朝合併方向前進。

甚至,連港資知名的利豐集團,都在台尋覓中意的購併標的。

瞄準台灣 意在中國市場東西資金都要溫家寶的「讓利」台資企業因為本身的優勢,或是產業互補性,獲得各路外資的青睞。

這些資金如一波波浪潮匯集台灣,尋找各種可能擦出火花的對象,台資企業的價值,也因此被凸顯出來。「預計有數百億美元的資金,正等著與台資企業合作。」一位熟稔跨國性投資與購併的人士預估。

而推動這股投資浪潮的推手,正是從元月一日啟動的ECFA(兩岸經濟協議),外資希望在中國「讓利」台灣時,分一杯羹。這是大趨勢的浪潮,在台灣企業還摸不著頭緒、看不見即將滾滾而來的大浪時,其他國家的資金,已經站在浪潮的頂端,看到了方向。

一○年三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說「讓利」台灣,以及要「特別照顧台灣中小企業與農民的利益」。簡單的兩句話,已被中國的國企、央企奉為圭臬,想盡辦法要在台灣找「讓利」目標,作為呈報中央的「成績單」,成為中資來台插旗的推手。

中國真的會讓利給台灣?「肯定會,」一位央企的高級主管說。「怎麼讓利?」「舉例說吧,同樣的產品,台灣有的,肯定要跟台灣買,不能跟其他的國家買。」講這句話時,他的手順勢在脖子上比畫了一下,「不遵照規定,工作就沒啦!」沒有人敢「挑戰」溫家寶的指令。

不少台企明顯地感受到,從一○年下半年起,常常會莫名其妙的接到朋友、券商、外資銀行、私募基金或是會計師事務所主動叩門,徵詢是否有意與外資企業合作。

營運數字出爐 正戲才上場外資購併台企的大浪即將到來「想要來談就來談吧!」力武董事長張松允如此說著。一○年某家外資銀行與張松允接觸,介紹位在中國黑龍江省同樣做電動工具機的公司與力武接觸。儘管這個案子胎死腹中,但很快的,最近又有某家中國公司要跟力武談合作。

「這幾年沒見過這麼熱絡的現象。」安侯建業會計師鄭傑文說,從一○年下半年起,他接到不少外資企業有意投資台灣,向他請益有關稅務、財務上的處理問題。

根據鄭傑文預估,等到一○年年度營運結算出來,企業在評估投資標的,或是購併對象有更明確的財務數字後,「應該會是另一波投資的高潮」。

這只是大浪來臨前的序曲,正戲的第一幕布幕才正要掀起。

不讓外資專美於前,溫家寶的「讓利」說,讓中資競相「爭功表態」。截至一○年十一月,中資投資台灣金額刷新紀錄,達九三九三萬美元,和○九年同期相比,成長了十五倍。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對未來兩岸合作更是信心滿滿。與港資、中資接觸頻繁的黃齊元認為,中國有非常多的企業,對投資台灣很有興趣。他並以物流、人流再到金流的三階段概念來解釋,未來兩岸將形成的新產業鏈,恰巧與目前外資與台資企業合作的角色定位接近。

黃齊元認為,兩岸物流就是對台灣企業採購,人流則是開放觀光,金流則是開放金融市場,這三個階段都會替台灣市場帶來不同的購併效應。

他同時觀察到,中國企業對台灣的電子、傳產與金融三大板塊特別有興趣,且都有各自的優勢。像中國沒有高科技電子產業,不論是LED、還是IC產業,都是中國想藉此加強並提升產業價值的區塊。

在傳統產業部分,黃齊元認為,中國雖然是世界製造工廠,不論產業規模或是產量都很龐大;但在管理團隊與人才培訓能力,台灣明顯優於中國,是中國積極想要補強的地方。

至於金融業方面,像是聯合徵信、資訊匯流的技術,以及交叉行銷等,這些都會反映在獲利、風險控管能力、甚至是競爭利基點等方面。中國希望能夠透過購併台灣金融業的方式,直接買下技術,比起自己在失敗中學教訓要來得好。

經驗與管理 台企優勢

中國資金和出海口正好互補中國普天則是搶在溫家寶的談話前,拔得頭籌,率先在去年二月與台灣的英格爾簽下策略合作協議,也達到了照顧「中小企業」目的。

屬 於央企且旗下擁有五家掛牌公司的普天,積極到台灣找尋合作標的,看上了具有產業互補性以生產電源供應器見長的英格爾。與普天合作前,英格爾是名不見經傳的 小公司,卻擁有連續二十九年營運持續出現正數的難得好紀錄。加上兩造高層是舊識,讓這家小公司因為和普天合作,去年股價大漲六倍,成了中資來台合作的最佳 典範。

「我們想要開啟兩岸成功模式。」在英格爾的簽約儀式中,普天國際事業本部總經理溫南雁如此說著。藉由這樣的模式,英格爾可以在不花費太多的力氣下「借船出海」,搭上中國經濟成長的高速列車。

觀察普天與英格爾最近一年來的合作,原本說好,普天一年給英格爾一億美元的訂單,並且至少持續三年。

結 果,普天一○年「需求暢旺」,給了英格爾八十幾億元的訂單,讓英格爾一○年十一月營收刷新紀錄,達十四.三億元,累計一○年前十一個月營收,比○九年同期 增加四○○%,在大量匯差與攤提拖累下,全年EPS(每股稅後純益)還創新高,首度站上五元。股價表現更是凌厲,一○年大漲六倍,在電子股中股價漲幅排名 第二。

從英格爾的表現來說,普天的確創造了「兩岸成功模式」,讓原本無法在中國施展身手的英格爾,搭著普天的便車,進入中國市場;同時藉由下單可與廣達、華碩等公司平起平坐,這是過去英格爾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普天徹底的改變了英格爾,令人好奇的,誰會是下一家英格爾?

在 ECFA啟動前,台灣的企業已經利用各種形式與中國企業合作。如愛之味與北京最大國有集團北京控股合作,雙方將互銷彼此的熱賣商品。愛之味董事長陳哲芳發 下豪語,三年內要讓北京控股生產的燕京啤酒,拿下台灣啤酒市場一成的市占率;而愛之味也利用這條通路,把產品賣給中國的十三億人口。

這種景況,如同宏碁與中國方正合作、中國中石化跟遠東集團,就連台塑都與重慶市政府合資設廠。

買日本、買美國

買遍全球的中國主權基金

王 伯鑫說,國際大型私募基金,對兩岸進入ECFA時代後的投資也很積極;若政府能更加正面的看待這些私募基金業者,來台投資的情況會更加熱絡。他並表示,像 凱雷集團除了投資大眾銀行外,之前也投資凱擘有線電視台,現在還積極在市場上找投資標的。看中的都是從台灣出發,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

這是 台面上的例子,還有更多如鴨子划水般的動作正在進行中。「不要看水面上只有一、二隻鴨子在游,隱藏在水面底下鴨子的數量,那才是嚇人。」一位從事引資進入 台灣的中介者這樣形容,而他們就是正在水面下游泳的鴨子。「這些外資中,中資的角色特別重要,你去看看過去幾年,中國怎麼投資美國、怎麼投資日本就知 道。」根據資料顯示,中國在金融海嘯前在美國投資摩根士丹利、黑石私募股權基金與貝萊德集團。緊接著,在日本大舉投資龍頭公司,如NEC、瑞穗證券、日立 製作所等,一共投資八十五家掛牌公司,且在多數公司中的持股,已成為前十大股東。

這些公司為中國主權基金(中投公司)提供了很好的藏身工具,讓中國可以利用直接或間接方式切入想要投資的標的。

儘管台面上有不少中資亮出身分,大方的到投審會申請進入台灣設廠、設據點,保利協鑫就是其中一例。但卻有更多的中資隱身其後,利用港資、薩摩亞或是加勒比海等外資名義來台。

隨著外資企業一波波的投資浪潮來襲,台資企業需要有更多的策略,才能不被眼前的「錢潮」迷惑,喪失方向。在全球焦點放在中國十三億人口身上時,要搶占中國內需市場的門票也越來越貴。

用台灣包裝MIC?

中資來了後 台企面臨的挑戰晶電與中國電子集團合資,在廈門設LED廠,代價是新台幣二十一億元,持股四九%;新世紀與昆山市政府合資設立LED廠,投資金額一億美元,持股四九%。

晶電、新世紀都是想要搭上中國「十二五」的商機,卻都付出極大的金額,但又拿不到超過一半的經營權。

在台資企業想要「借船出海」,搭著與中資企業合作在中國設廠之便,把產品銷售到中國地區時,付出的成本越來越高。所以要如何不付出太多的代價,又能分享中國經濟成長的好處?考驗台資企業的智慧。

其 實,中資企業與台資企業合作,除了看上台商在技術與服務管理的優勢外,在中國工資成本提高下,MIT(台灣製造)可以讓產品的毛利率提高五到一○%,是中 資打的另一個算盤。未來,中資企業不排除把產品在中國生產,移到台灣做最後的包裝、出貨,兩岸情況剛好跟二十年前相反,在台灣的台資企業,甘於只做包裝工 廠?

「翠玉白菜比想像中小,日月潭比想像中大。」這是一位中資企業總經理的經典名句,說出了台資企業應該要認真思考自己的方向。過去,台企以代工擅長,在全球工資提高下,代工的利潤已到盡頭,接下來呢?

而 在外資積極來台尋找合作對象時,卻有更多的資金湧入中國,「如果外資把台灣當作中繼站,就不會在台灣創造就業機會,台灣經濟就不會明顯復甦。」國際經濟合 作協會理事長王鍾渝說。他提醒,「台資企業以及政府要想辦法在台灣擴大市場與就業機會,而不是只有單純的從金融市場或資本利得考量」。

在這股投資巨浪來襲前,台資企業與個人必須認真思考並抓對方向,才能夠在這百年難得一遇的大機會中,站在巨浪頂端,讓事業與人生逆轉勝。

五路資金匯台灣

外資正以各種形式匯流到台灣,

與台資企業進行合作

中資

有政治上的意義,國營或央企必須投資或與台灣公司合作,達到「做業績」目的。而台企也樂意與中國企業合作,打進中國內需產業。

業務合作

1.京東方&美齊 

2.普天&英格爾 

3.北京燕泰&愛之味

港資

與台灣廠商合作,利用產業或產品上的互補性,進軍中國市場。

購併

1.利豐集團 

2.電訊盈科&中華電信 3.犇亞集團 & 百富勤

韓資

與台廠策略性合作,目標指向中國消費領域。

參股

1.LG&元太

2.美格納&力旺

3.Wooree & 璨圓

日資

與台灣廠商共同合作,才能順利進軍中國。

合資

1.三井&遠東航運 

2.日本製紙集團&永豐餘

3.日本海水公司&台鹽

歐美資

擷取台資企業產業優勢,購併或參股台商,增強產業競爭力,並藉此進入中國。

代工

1.史丹利&偉全

2.美國Sun Power&友達3.E ink & 元太

專家看購併

黃齊元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台灣進入ECFA後,對兩岸購併趨勢絕對是一股龐大的趨勢,最重要的是,中國有非常多企業,有興趣投資台灣。但台灣政府對中資管制仍非常嚴厲,政府必須鬆綁,ECFA才能落實。

王伯鑫

法 商東方匯理銀董事總經理國際大型私募基金對投資台資企業很積極,若政府能正面看待這些私募基金業者,來台投資的情況會更加熱絡。ECFA影響所及,未來可 能會見到台灣到處都是大陸企業。像中資對投資台灣的銀行就有極高興趣,因為屬於特許行業的金融營業執照,本身就是最大的價值。

張忠本

聚鼎科技董事長

過去購併都是國際大型投資銀行才能做的大案子,但現在台灣許多小案子一一浮現,這些對投資銀行沒有經濟規模價值的案子,卻是本土券商的商機。現在證券公司不少都在加速編組購併團隊,並且培育專業訓練,抓住購併新機會。

ECFA效應會有多大?看香港經驗CEPA之後,中資購併或參股香港企業眾多,涉及各行各業,總金額高達新台幣1295億元,中資也將此模式應用在台灣。

時間購併企業被併企業涉及股權

(%)交易金額

2004/12/01 TOM集團華誼兄弟350.1億美元2006/06/08中國移動鳳凰衛視2012.8億港元2006/07/25 國美永樂中國 9052.68億港元2007/04/01大新銀行重慶銀行17人民幣6.94億元2007/05/27 玉皇朝鴻揚卡通51 0.41億港元2007/06/11新華財經傳媒聲色香港1000.08億美元2007/10/27 百麗國際妙麗鞋業100 6.0億港元2007/10/31橙天娛樂嘉禾集團252.0億港元2008/01/31恒生銀行煙台商銀20 8.0億港元2008/04/16光訊控股贏城傳媒1002.4億港元2008/06/03招商銀行永隆銀行52 193億港元2008/09/25 環球市場集團易貿通1000.32億港元2009/01/05首長國際福山能源12 11.99億港元2009/07/06李寧凱勝體育100人民幣1.65億元2009/09/10中國建築國際艾銘建築100 0.085億美元2009/11/19海通證券大福證券10018.22億港元2009/12/31蘇寧電器雷射發展100 2.15億港元註:總交易件數高達27筆,經本刊整理成17筆。

註:大新銀行加碼,將重慶銀行持股增加至20%上限。

中國買遍全球

—— 中資大舉在美、日投資重點公司,並藉此將投資觸角伸向台灣中國資金投資日本中國資金投資美國事件始末與金額 2009年3月,中國基金成為前10大股東的日本上市公司為13家,2010年年底,躍升至85家,持有股份總額達1.5兆日圓。 在2010年1至9月,中企在美國的投資計畫或購併總金額達28.1億美元,超過2009年全年的17.3億美元。

投資標的與持股比率 日本電氣NEC2.26%(第3位)、瑞穗證券1.47%(第3位)、日立製作所2.09%(第6位)、東京電力等 美國銀行(1900萬美元)、花旗銀行(3000萬美元)、Visa國際組織(3.33億美元)、摩根士丹利銀行(17億美元)、貝萊德集團(6.5億美 元)土地2008年中國資本購買了北海道俱知安町57公頃林地,其中32公頃是水資源保護林。 2010年3月22日,某位從事製造業的中國商人,以332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266億元)的價格,購入紐約曼哈頓一戶面積5500平方英尺的豪華 公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56

淘金过山车来了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24880&time=2011-02-12&cl=115&page=all

《新世纪》周刊 记者 张宇哲

 

  “一个月不仅赔掉了去年一年的收益,连几十万元的本金也几乎损失殆尽。”面对年初国际金价近7%的跌幅,一位在上海黄金交易所做黄金AU(T+D)交易的投资者满脸无奈。

  自1月3日,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价冲上1420美元/盎司高点后,便开始了一路走低,20多个交易日已经跌去100美元。波动剧烈的金价,令部分逆向“抄底”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加之春节因素,投资者开始转向实物金,1月2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AU(T+D)交易品种实物金交收量较前一交易日扩大了190倍,成交价格却还是创出今年新低。

  然而,随着上海市场当日闭市,埃及紧张局势深化却挽救了国际金价的颓势,避险情绪导致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价一路冲高至1350美元/盎司。沪金主力1106合约也随之在1月31日高开高收,AU(T+D)交易重入加仓轨道。

  在央行2月8日晚间公布加息之后两个半小时内,黄金和原油价格双双大幅下挫,但峰回路转,黄金市场大量空头回补盘涌现,当晚金价又快速拉升,收报每盎司1364.10美元,创1月19日以来新高。

  过山车式的行情,使银行黄金挂钩产品再次找到了卖点。特别是在风险最大的代理个人贵金属交易市场,如杠杆率可放大5倍以上的黄金AU(T+D) 业务,随着兴业银行(601166.SH)、民生银行(600016.SH/01988.HK)、富滇银行、深发展(000001.SZ)、工行 (601398.SH/01398.HK)先后进入。据本刊记者了解,以往主打自营业务的中行(601988.SH/03988.HK)和以实物金、纸黄 金为主的建行(601939.SH/00939.HK)迫于客户流失的形势,也将于2011年向个人推出这一业务。

  自工行于2009年9月先行成立贵金属专营机构,中行、建行相继设立专门的贵金属部门,交行(601328.SH/03328.HK)、农行 (601288.SH/01288.HK)正在筹备贵金属专营机构。减免开户费、派送精美礼品、降低手续费费率……各大行都在使出浑身解数推广黄金业务。 “主要是吸引高端客户,满足其配置黄金资产的保值需要。”一位商业银行人士表示。

  分析人士指出,当市场对于埃及动荡政局的担忧情绪逐渐退去时,黄金又将失去避险买盘这一靠山。届时市场将把焦点转向受加息预期及全球经济复苏渐强的步伐,金价进一步涨势正在受到遏制。

  而新年节日之后,中国、印度等其他黄金消费大国消费旺季进入尾声,黄金上涨尚需其他因素推动。

牛市的考验

  尽管2010年黄金价格一路攀升,黄金价格涨幅接近26%,但中资银行大部分挂钩黄金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并不出色,目前大部分黄金理财产品期限在三个月以下,到期的挂钩黄金产品年化收益率不到5%,远不如直接投资实物金划算。

  例如,工行2010年推出第一款挂钩黄金的理财复合产品,期限在三个月以下,七天就抢购一空,但收益率仅在3.5%左右。

  据普益财富近期公布的《2010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0年银行发行的挂钩黄金价格的产品共28款,主要为挂钩黄金现货、黄金期货或者黄金基金的结构性产品。据其对2010年银行理财产品前三季度统计数据显示,有三成挂钩黄金产品未能达到预期收益。

  2010年前三季度,有28只相关产品到期,占多年以来产品总数的近五成。从2005年光大银行发行第一只挂钩黄金理财产品至今,已经发行过并到期的产品共有60多只。

  资深市场人士分析,究其原因,挂钩黄金理财产品分为看涨类和看跌类,未能达到预期收益的产品属于看跌类,但2010年金价一路走高,结果可想而知。

  业内人士表示,购买挂钩黄金的银行理财产品,不仅要对金价走势作出判断,而且要了解购买产品的收益结构。

  “黄金理财产品非常考验银行对于黄金市场的投资能力。对于传统上经营货币的商业银行,未来能否经营好黄金这种贵金属商品,的确是不小的挑战。”工行贵金属业务部人士坦承。

  中国黄金市场的主要产品分三部分: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产品、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产品和商业银行提供的黄金产品和服务。

  其中,上海黄金交易所的AU(T+D)是目前最受欢迎的黄金交易品种,是指以分期付款方式进行买卖,杠杆率可高达7倍到10倍,交易者可以选择合约交易日当天交割,也可以延期交割,同时引入延期补偿费机制来平抑供求矛盾的一种期货交易模式。

  “衍生品结构相对复杂,现阶段推出尚早,普通投资者难以理解,2010年8·31的黄金过山车事件显示,投资者对带杠杆的产品还理解不深,何况结构复杂的衍生产品。”曾在汇丰贵金属部供职十余年的业内资深人士鲁丽罗表示。

  2010年8月31日21时11分,上海黄金交易所AU(T+D)上演“惊魂40秒”,价格由270.4元/克,暴涨19元至289.32元/克,随即又回落至当日开盘价271元/克上下,一些做空散户在瞬间暴涨的行情中,被强行平仓。

银行竞争激烈

  在黄金业务市场,四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原本一直呈差异化竞争格局,各有着重的主打产品,如开展纸黄金业务包括中行、建行、工行、中信银行 (601998.SH/00998.HK),股份制银行兴业、民生、浦发(600000.SH)、深发展等则更积极拓展黄金代理业务,在内部资源分配方面 也更为倾斜,但自2010年10月强制平移制度在商业银行全面实施之后,商业银行特别是大行的竞争格局开始呈现明显的同质化趋势。

  商业银行目前主要的交易产品分为四类:一是交易类,包括账户金(纸黄金)和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的AU(T+D)产品,前者如中行的“黄金宝”, 类似于股票交易,只能单向做多,在银行纸黄金开盘时间内,任何直接买入卖出交易都可直接到账,也可选择挂单交易,不发生实金提取和交割;二是实物类的品牌 金,即商业银行出售的以自己命名的实物黄金,如中行的“银行金”,建行的“龙鼎金”,民生银行的“非凡金”;三是融资类产品,如黄金借贷(黄金租赁)、黄 金抵押;四是挂钩黄金的理财产品。

  工行贵金属业务部市场开发处处长徐争表示,各类黄金产品的选择取决于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如果投资者敢于以小博大,可以尝试风险大、收益高的黄金期货和“黄金T+D”等黄金杠杆产品。

  “原来利润贡献不大,但2010年工行黄金业务收入已达约8亿元,已占全行利润近1%,未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工行贵金属业务部人士透露。

  在交易类业务方面,从2010年四季度开始,得益于拥有3亿客户渠道的绝对优势,工行的交易类产品开始领先于此前交易规模一直位于同业前列的兴业银行和民生银行。

  “股份制中小银行的优势是决策机制灵活,一旦推广新业务可以倾注所有资源冲击市场,速度非常快、业务专注性强;而大银行决策链条长、速度慢,加 之业务种类广泛、体量大、战线较长,资源不可能专注于一个业务上,但一旦决定集中力量投入,占领市场则具有绝对优势。”工行前述人士表示。

  目前黄金业务总量迎头赶上建行和中行的工行,已成为国内同业中贵金属产品体系最全的银行。前述工行人士介绍:“我们采取均衡战略,希望不同销售 旺季有不同的主打产品,比如春节是实物金的营销旺季,而当市场波动比较大,单向交易的纸黄金不好时,客户的T+D产品会比较活跃。”

  而此前一直偏重于自营业务的中行,“未来的业务方向也要趋于均衡。”中行黄金交易部门人士透露。目前,商业银行提供的黄金衍生类产品还并不丰富,只有中行的黄金个人期权产品,由中行报价,在柜台交易。

  “虽然代理个人业务手续费不多,但工行一开展金交所的代理个人业务,我们也面临客户流失风险,不开展不行。”建行一位人士也表示了一丝无奈。

交易系统隐患

  前述业内人士并不认为银行在现有黄金市场涉水过深是件好事,“如中行的自营业务含金量最高,而金交所代理业务不需要含金量,只收手续费,但对于银行来说,风险却相对较大。”

  他认为,类似AU(T+D)“过山车”事件很难保证以后不会重演,商业银行的黄金交易平台是绑定在网银系统上的,系统再投入的成本比较高,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是问题。

  鲁丽罗认为,中国应建立自己的银行间黄金市场,银行之间可以对冲交易,如伦敦金银协会(THE LONDON BULLION MARKET ASSOCIATION),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伦敦、负责黄金白银现货交易的全球金银行业同业公会。

  “技术上并不难,只需要央行提供黄金清算。”鲁丽罗认为,银行间黄金市场的产品比金交所的产品风险相对可控,“银行间黄金市场的交易,银行是交易对手方,一旦系统有失误,所有的交易银行可以恢复;比如纸黄金就是客户和银行做交易,银行是交易对手方。”

  她指出,现在的代理个人业务是客户通过银行渠道在金交所交易,“一旦出现系统风险,无论是交易所还是银行,根本控制不了,也无法恢复原交易。”

  事实上,自2005年金交所推出AU(T+D),综合类会员尚无出现过爆仓事件,而自商业银行2009年7月开始这一业务刚一年,就出现了前述8·31爆仓事件,给监管部门、商业银行、上海黄金交易所都带来了很大压力。

  业内人士认为,原来个人可以通过综合类会员参与黄金交易的130个通道,现在主要集中在四个通道即四家代理个人黄金交易的商业银行,给银行自身及其交易系统,以及黄金市场的健康运行都带来很大压力和隐患,“一个通道出现问题,就意味着市场的四分之一出现问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3

價碼創新高 豬哥亮 利菁 進壹電視淘金

2011-1-17  TNM




各家電視台搶破頭的天王豬哥亮, 傳出確定以每小時30萬元的天價,在壹電視開全新帶狀節目,1個月就能為荷包添600萬元。而「麻辣天后」利菁,據了解也將以1小時約15萬元的主持費投 效壹電視,天王天后進駐,勢必為電視綜藝圈投下一顆震撼彈,壹電視已成為天王天后雲集的電視台。

豬哥亮二○○九年復出後,雖 然只有在民視主持《豬哥會社》節目,但去年歌廳秀大賣,還將在三月二十五日起再推六場拚億元票房,另拍攝電影《雞排英雄》票房開出紅盤,直追周董的《青蜂 俠》,且代言廣告不斷,主持過年特別節目收視率又勇奪各台收視之冠,大受觀眾喜愛讓他賺進約五六三○萬元,各家電視台搶挖角傳言更是從未間斷過。

豬哥亮 一集三十萬

去 年年底,豬哥亮傳出與壹傳媒集團董事會主席黎智英見面,對接節目一事一直未置可否,但消息指出豬哥亮將在壹電視推出新節目,希望可以靠他打進中南部的本土 觀眾群。外傳豬哥亮的新節目,原本由王偉忠製作,但本刊接獲消息指出,最後拍板定案,將由他老闆楊登魁投資的「映畫傳播」郭建宏製作,節目類型傳言有他擅 長的歌唱訪談型,但也有傳是真人實境秀。據了解,主持這個節目每小時有三十萬元的高價碼,一週五天就能為豬哥亮賺進一百五十萬元。

而去年收 入六千多萬元的利菁,據悉下週就要進駐壹電視為新節目定裝,手上節目將再增加至兩個帶狀三個塊狀,以每集十五萬元來計算,新的一年一個月就將增加三百萬元 的收入。據可靠消息指出,她的新節目將由《綜藝大哥大》製作人李慧蘭及「頤合傳播」製作,參考美國《真實謊言》節目,透過測謊儀器,參賽藝人只要能完全說 實話,就能得到近兩百萬元的高額獎金,破了台灣綜藝圈獎金最高的紀錄。

衰利菁 遊日小破財

不過財神爺顧此失彼,利菁接了這筆 大的,卻同時讓她破了筆小財:過年期間她與老公許育仁為了犒賞自己一年來的辛勞,前往日本度假六天,共花費新台幣百萬元,回台灣時行李箱卻被航空公司遺 失,裡面有筆記型電腦、衣服、鞋子、飾品、書籍等戰利品,雖然金額應未超過新台幣二十萬元,但電腦裡有一堆她與老公的生活自拍照,她說:「我當時跟周杰倫 以及他媽媽搭同班飛機,等行李時我還跟葉女士(周媽媽)寒暄一會兒,結果後來所有商務艙的人都拿到行李,就只有我的箱子不見蹤影,過了幾天航空公司跟我聯 絡,確定找不到了,需要我填理賠資料,想到我電腦裡的一堆照片可能會外流,就覺得好害怕。」而對於加入壹電視,她則表示:「合約還在作細部修改,是經紀公 司在處理,但我知道的部分應該是三月就會進棚錄影,就敬請期待。」

相較於利菁大方承認,豬哥亮的經紀人則態度低調表示:「好的節目類型就會 作,但價碼或確切的型態都還沒有定案,現在講太早了點。」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天王天后過年都有新節目洽談中,都有機會讓荷包滿滿,但年前跟中視新任總經理 李泰臨哭窮喊漲的張菲,卻仍未獲得漲價與否的回應,據悉張菲不排斥出走轉台再戰,目前已有他台與他聯繫,綜藝大戰戰況未明。

天王天后 尬行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94

淘金十年陳振聰千億之路

2007-4-26  NM




已故華懋集團主席龔如心過身逾兩星期,自稱為她遺產繼承人的陳振聰(Tony Chan),本週一亦透過律師向高院登記遺產備忘;預料將與龔家展開一場爭產戰。陳振聰以「風水師」身份,繼承千億元商業王國,不單令全港市民嘖嘖稱奇,甚至連外國傳媒亦爭相報導。

今年四十七歲的陳振聰出身寒微,曾居於徙置區,家族是書香世代,老父在旺角諸聖中學教書;憑着「睇風水」一技之長而認識龔如心,十多年間能夠「現兜兜」買豪宅,住半山,豪擲億元購入私人飛機,而且重新包裝形象為商家,他的淘金之路,絕對是香港的傳奇。

自從「神秘人」身份揭盅後,連日來陳振聰位於半山寶雲道十六號的大屋門外,皆有本地甚至外國傳媒在守候,這幢名為「楠樺居」的豪宅,是陳振聰九三年以近五千萬元購入與一家人同住的。大宅設有私人升降機,泳池仍在修理當中,並泊上多部名車。

陳 振聰不單只住得豪,出入也十分富貴。他近年與一眾富豪一樣,對飛機着迷。據知他以往主要在廣東番禺揸直升機,在廣東省考得直升機牌後,再在香港獲取有關牌 照。他亦經常出入香港飛行總會,六、七年前,更與朋友夾份,買入一架二手Eurocopter EC120型直升機。「佢係飛機發燒友,特別鍾意較大架、可載客四、五人的噴射直升機,因為揸呢種機比較考技術。」他在飛行會的一名朋友說。龔如心○五年 九月打贏官司,就在那段時間,他豪花約兩億八千萬元,買入一架全新Gulfstream G450私人飛機,飛機將於今年中付運到港。

父親出身教育界

陳振聰這位「新一代」富豪,原來家境十分普通,年少時還要靠親戚接濟。

「親友之間都睇唔過眼,人哋啲錢做慈善o架嘛,你本身都有錢o架啦,點解要咁做啫!」陳振聰的一名親友說。

這位親友透露,陳家是書香世代,叔公陳湛銓是有名氣的老師,前中大教務長、在電視節目《最緊要正字》任顧問的何文匯及前立法局議員李汝大亦是其學生。

陳振聰父親陳汝楠亦是一名教師,三十年前在旺角諸聖中學任教,後來因中風無法繼續工作,當時陳家經濟拮据。猶幸陳汝楠有四兄弟,其中陳汝泰亦從事教育工作,在新界一間鄉村學校當校長,見兄弟有困難,陳汝泰也義不容辭每月資助數千元協助解困。

有傳聞陳振聰曾讀醫,但該名親友說,從沒聽聞陳在加拿大留學,親友間亦不肯定陳是否畢業取得醫生專業資格。

精心為大宅冠名

該名親友形容,他們當時認識的陳振聰平易近人,口才又好。「佢講嘢好nice,好識氹人,佢瘦瘦削削,戴眼鏡,好敦厚,個樣係完全無殺傷力嗰種,你會好信任佢。」

作 為長子的陳振聰,出身後亦肩負起照顧弟妹的責任。除了兩名弟弟和一名妹妹外,他對另一名「攞返嚟養」的弟弟,亦很愛錫。陳對父母亦很孝順,他現居的寶雲道 超級豪宅「楠樺居」,就取自父親陳汝楠及母親李葉樺的名字。但最為親友間津津樂道的,就是陳父在十年前去世時,陳振聰替父親在香港殯儀館舉殯,甚具排場, 花掉幾百萬元。他除了幫父親揀選了價值百萬元的棺木外,還設靈數個星期,打齋超度的儀式亦進行了一星期,就連打齋師傅的衣衫,也下令要新做。後來他更在報 章登大幅廣告,感謝瑪麗醫院的醫生和護士,為挽救父親的生命,盡心盡力。

雖然對父母孝順,但對有份支援他們一家的長輩,卻較為冷淡。「佢叔 父陳汝泰晚年入咗老人院,佢哋俾咗幾十萬佢,陳汝泰係獨身無仔無女,只係想有人關心吓自己,唔係要錢,佢哋嘅態度就好似要劃清界線咁。半年前佢叔父過身, 佢哋成家都無人去喪禮,啲親友好睇唔過眼。」該名親友不忿地說。

涉足政商改變一生

他說,陳家在十多年前突然富起來,會邀請親 友到他們的寶雲道豪宅吃飯。「佢哋都算招呼周到,雖然只係家常便飯,但會用Rolls-Royce接送,又可以show俾啲親戚睇吓佢哋而家幾風光。」陳 振聰的弟妹會陪伴母親招呼親友,但他自己則從未見出席。「佢屋企人話佢去咗美加或者英國,好少喺香港。」

背景神秘的陳振聰,在早前的聲明中自稱從事地產生意,刻意與風水師身份劃清界線。不過,陳振聰早年確實藉風水師之名,結識不少政商界名人。其中前立法局議員梁錦濠正是他的指路明燈。

五 十三歲的梁錦濠,曾在地政署任產業測量師,八五年從政,是西貢區議員,自資在九龍開設測量師行。當時,梁錦濠協助發展商在新界收購letter B(乙種換地權益書),在地產界甚「吃得開」,其前外父就是尖沙咀凱悅酒店家族鍾江海,鍾氏家族與華懋相熟,亦介紹梁錦濠予王德輝認識。在王被綁架前,梁 錦濠經常陪他出席土地拍賣會,王德輝及龔如心皆視他為契仔。「梁錦濠算是政壇新星,華懋想藉着梁錦濠在政府發揮影響力。」梁錦濠一朋友說。

一償尋夫心願

梁 錦豪胞妹梁錦霞,亦曾與陳振聰有數面之緣。她向本刊表示,陳振聰與其兄梁錦濠在十七、八年前已結識。「當年我知佢係幫人睇風水嘅,以前西貢嘅議員搵人睇風 水係好平常嘅事。」梁錦霞眼中的陳振聰為人低調,不喜歡拍照。「人哋影相佢就企埋一邊,當時佢出入都係一件單吊西或裇衫西褲,冇靚車冇司機,唔覺得佢特別 有錢……」

九一年梁錦濠因賄選被廉署起訴。據說當時梁錦濠聽從陳振聰的指示,每晚焚燒十五張摺成花狀的一百元消災,前後燒掉五十五萬元,但 到九三年,梁仍罪成入獄,被判監三年。對燒錢一事,梁錦霞並不否認,「風水嘅嘢,有靈有唔靈嘅。」並稱雖然風水布陣不靈驗,但梁錦濠與陳振聰仍不時有聯 絡。

碰巧王德輝九○年被綁票後,自此消失於人間,龔如心為追尋失踪的丈夫,不惜求神問卜,梁錦濠遂把陳振聰介紹予小甜甜。

商家形象示人

認識龔如心後,陳振聰就踏上其富貴之路。據知,龔如心亦想陳振聰成家立室,九十年代初,陳振聰就在尖沙咀麗晶酒店擺結婚酒,其妻譚妙清屬平凡人家,略帶鄉土味,其姊譚妙芬亦只報住將軍澳富麗花園,不似是豪門出身。

陳振聰婚後即一改其風水師的形象,開始轉行營商。在九三年前,陳振聰及其家人在香港不單沒有物業買賣記錄,只有九○年成立過一間名為振業興隆有限公司,據知是經營風水顧問寶號。

但九三年底即來個大變身,他首先掃入現居的寶雲道大宅,最奇的是購入物業的五千萬元是「現兜兜」,毋須按揭,三個月後,再以七千五百萬掃入中峽道二十八號,同樣是全部以現金支付,兩個物業持有至今。而在九四至九五年間,他以楠樺置業有限公司名義炒賣豪宅,包括地利根德閣、雍景台、壽臣山道松苑等等。

他更於九六年成立宏高物業顧問公司,曾為宏高的員工向本刊透露:「陳振聰當時請咗十幾個代理,專門做灣仔滙景閣的租盤,亦有買賣過雍景台,明珠興業黃坤去買天比高單交易,都有份搞過。」

難脫風水佬本色

陳振聰雖然是宏高物業顧問的老闆,但甚少露面。他對地產代理這瓣業務不算熟悉,卻肯大灑金錢,例如公司會花錢購入英國老爺的士,接載客人睇樓,又以免費睇風水作招徠,並出版過一份《宏月刊》的雜誌,大談風水,還以月薪一萬元聘請十名大學畢業生,單是人工每月開支已十多二十萬,而且當時租用中環廣場作寫字樓,租金動輒十多二十萬。宏高的職員亦慨嘆老闆像有花不完的金錢。

九 九年他乘科網股熱潮,成立hkhunter.com,及「中國門」商貿網站。hkhunter.com由宏高物業顧問行的兩名經紀陳偉明和應勤民構思,仿 效中原地產的物業交易網站,並成功游說陳振聰等出資成立。而中國門網站的構思簡單,主要在網站介紹內地不同的企業,藉以為企業吸引海外資金,收入來源就是 向那些中國企業收取廣告費。

網站損手轉攻傳媒

當年雄心壯志的陳振聰,曾揚言要在兩至三年內豪花一億元來打響網站的品牌,這包 括「包起」本港三條海底隧道的巨型廣告牌和報章廣告等等。據當年「中國門」一名生意夥伴透露:「當時中國門的概念唔差,但好快科網泡沬爆破,佢哋亦要執 笠。」中國門不但裁員,更因拖欠一百四十萬元廣告費被公關公司告上法庭,但事件最後庭外和解並償清欠款了事。

至於地產網站hkhunter.com亦只運作了大半年,並約在二千年關閉。

網股爆破後,陳振聰轉做多媒體業務,在二○○二年,陳振聰胞弟陳振鴻旗下的公司,與向華強控制、本港上市公司海岸集團(現稱為豐采多媒體)合作,由陳振鴻的公司發行一億六千萬元可換股債券,向海岸購入三百部電影在國內酒店和互聯網的發行權,以及一百九十五部電影在北美洲的發行權,實行小規模進軍內地多媒體市場。

他亦染指生物科技行業,成立宏霸數碼有限公司,亦即RC Group的前身,從事生物識別技術開發,並於○四年七月,於倫敦證券交易所另類投資市場上市。原本龔如心以Veron International Limited的名義,持有約二成一股權。在上月底,即龔如心死前四日,Veron斥資四億七增持宏霸至兩成八權益,此舉令陳振聰退為第二大股東。

宏霸現時市值超過四十五億港元,○六年八月更與內地公司神州數碼合作,發展中國自動識別市場,同時簽下歌星光良任代言人,去年盈利暴升逾四倍,逾二億八千多萬。

行踪低調

地產及生物科技生意越做越大,陳振聰卻一直隱身幕後,刻意低調。其胞弟陳振鴻(Bobby Chan)及現時宏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朱偉民,被視為其左右手。

陳振聰近年不單以商人身份外出交際,而且在龔如心的協助下,亦發展了不少國內高幹及政界的人脈。去年八月,陳振聰拉攏到深圳航空、深圳宏聚達和另一國內公司國民信託投資,合組亞聯公務機有限公司

國內人脈廣

這 間在北京註冊的國民信託投資,跟國家總理溫家寶弟弟溫家宏關係密切,而深圳宏聚達亦由溫家宏任監事。畢業於天津大學冶金分校的溫家宏,曾就職於天津水利 局。他跟陳振聰一樣出生於五九年,今年四十八歲。有消息指,每次溫家宏來港,陳振聰都必定出動名車接送,而溫在陳振聰旗下公司的周年晚宴上,更擔任抽獎嘉賓,可見二人交情甚好。

亞聯的合作,更令二人一拍即合,齊齊在港合組漢氏峰明環保集團,公司董事還包括曾任趙紫陽秘書的趙小貽。據知八、九十年代時,溫家寶與趙小貽同在國務院辦公廳工作,當時溫家寶任辦公廳主任,負責管轄秘書局,而秘書局副局長就是趙小貽。去年底,漢氏峰明環保集團的幕後班底,在深圳成立另一家叫漢氏峰明環保產業的港資公司,做污水處理等環保業務。寫字樓位於深圳國際商會中心,由趙小貽以二萬六千元月租,並免費借予漢氏使用。

與泰國軍政界相熟

除了國內人脈關係強勁,據知情人士指,陳振聰與泰國軍政界亦有來往。而他在倫敦的上市公司宏霸數碼,就有一位馬來西亞將軍Dato Seri Mohd Azumi任非執行董事。這位將軍在馬來西亞軍隊服務超過三十七年,曾任聯合國駐伊拉克及科威特的軍事情報員,並在泰國邊境一帶執行過反恐任務。

「Tony Chan經常同國內華彬集團老闆嚴彬等人往來,嚴彬係泰國前總理他信嘅好朋友,所以Tony亦識得他信,佢曬到咁有陽光氣息就係因為經常飛去泰國嘅關係。」一知情人士說。

陳振聰的好友嚴彬,是泰國華僑,八四年在泰國創辦華彬集團,主要經營地產、旅遊、飲料等生意。他最為人認識的生意,是他在九五年在中國投資的紅牛飲料。他與泰國的關係密切,儼如泰國在中國的代理人,曾擔任過泰國的經濟顧問。

嚴彬與流亡外國的泰國前總理他信十分老友。近月,香港地產界有傳他信在港購入山頂豪宅倚巒,剛巧陳振聰弟弟陳振鴻去年底,便買入倚巒三號屋。

 

計及英國上市公司及 香港物業,陳振聰身家約十六億,若他能繼承龔如心遺產,則會成為千億富豪。但陳振聰至今未有現身,而其妻譚妙清本週一外出購物及接送子女放學,似有意突顯 其幸福家庭的形象;陳振聰除了打形象戰,更重要是手上的遺囑是否有效。遺囑專家蔡克剛說:「坊間刊登龔如心在○六年十月的遺囑,提到將『剩餘』遺產饋贈予 陳振聰,這份遺囑太多含糊之處。」他說:「寫呢份遺囑的律師一定要打手板!」

目前龔家及陳振聰已分別向高院遺產承辦處存入「知會備忘」,任 何一方申領遺產,都要知會對方。代表龔家的華懋慈善基金亦於上週五,入稟要求確認手上一份○二年的遺囑。若一方已經申請遺產認證,按程序龔家要通知陳振 聰,法院亦會應申領遺產一方的要求,向陳振聰發出「發給知會備忘登記人之警告書」,陳振聰需在八日內交回應訴書,並在應訴書內列明自己的權益,爭產官司一 觸即發。

 

一直未有露面的陳振聰妻子譚妙清,本週一突然「高調」露面,到銅鑼灣購物並接送子女放學。有律師認為,此舉有助外界認為陳振聰有一個幸福家庭。(《蘋果日報》圖片)

 

溫家寶弟弟溫家宏(右)曾在深圳羅湖區居住,他的生意拍檔趙紫陽前秘書趙小貽(左),則長居北京。

花炮一借無回頭

只剩十多名老村民居住的西貢滘西村,現時因為龔如心與陳振聰十多年前到訪祈福聲名大噪,但鮮為人知的是,原來小甜甜為求達成「尋夫」心願,曾一擲千金,投了古廟內的洪聖爺像回家供奉。

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是「洪聖爺誕」的大日子,重頭戲是「投花炮」。所謂花炮,即是廟內的洪聖爺像。「村民好重視投花炮,投嘅人要買票,三元一張,很多人為了投到花炮,買幾千票都有,爺誕個日,就由德高望重村民抽出幸運兒。」船家鍾羅金妹說。

鍾氏記得,約在九十年代初的洪聖爺誕,小甜甜曾與當年的西貢區議員梁錦濠親到古廟,並幸運地投得花炮。

不過,按照古廟傳統,中獎者要在一年後交還神像,等第二個再抽,但小甜甜卻「有借無還」,最後只透過梁錦濠歸還另一個全新的神像,令村民大感不滿。

滘西洲村民馬永好手上的洪聖爺像,俗稱花炮,中炮的幸運兒可帶走神像回家供奉,但小甜甜有借無還。(江永健攝)

陳氏家族買賣物業表

註:以上物業全部由楠樺置業有限公司購入,該公司的董事包括陳振國及其弟陳振鴻,楠樺置業由兩間海外註冊公司Sealand Holdings Limited及Maxi-Luck Holdings Limited持有。而山頂倚巒3號屋則由海外註冊的Tribiani Holdings Ltd.持有,公司董事為陳振鴻。

**除了中峽道單位於2000年曾在永隆銀行申請按揭貸款外,以上物業均沒有做過按揭登記。

陳振聰及妻子譚妙清名下物業

註:以上物業均沒有做過按揭登記

*麗港城單位為陳振聰及陳振鴻持有

**干德道56號殷樺花園單位為陳振聰單獨持有

陳振聰商業王國架構

* 龔如心持有的Veron International Ltd於4月4日買入了RC Group (Holdings) Ltd約2,290萬股新股,作價約$4.7億港元,持股量由原來的21.1%增加至27.6%,是RC Group (Holdings)的最大股東。

△陳振聰出任公司董事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及綜合報章報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25

鄒文懷盡賣家當揭嘉禾新主淘金術

2007-11--08  NM




將於明年七月全球上畫、新一輯《蝙蝠俠黑夜之神》連日在中環取景,人車封路,極之大陣仗;蝙蝠俠大鬧中環之際,近年在內地迅速冒起、背景神秘的橙天董事長伍克波亦殺入本港影圈。

以伍克波為首的橙天娛樂集團,在一個多星期前,以二億多元購入「電影大亨」鄒文懷手上、上市公司嘉禾娛樂(1132)的股份,成為嘉禾的話事人。

嘉禾另一大股東李嘉誠,其馬仔之一陳國強一直想入主嘉禾,但最後在毫無還擊之勢下敗陣,令伍克波的背景更惹人揣測。

賣 盤後,嘉禾前主席鄒文懷會擔任嘉禾的顧問,但任期只有三個月。跟隨鄒文懷三十年、在嘉禾任宣傳部經理的杜惠東說:「佢(鄒文懷)好大機會會移居美國,佢三 個男孫一直在美國。」今年八月,鄒文懷亦出售了居住了三十多年、位於山頂白加道的住所,作價九千八百萬元。未來鄒文懷私下無意再投資電影業,完全告別縱橫 五十年的電影界。

鄒文懷本週二向記者解釋賣盤原因:「我以前唔覺自己老,但今年八十歲生日後,發覺點解個個都後生過自己咁多。一個人到咁嘅 年紀,腦力同眼力各方面都衰退啲,係時候退休了。」鄒文懷「波友兼老死」李嘉誠曾多次入股嘉禾,以協助鄒文懷擊退收購者,李嘉誠現仍持有約一成六嘉禾。市 場相信向來有興趣媒體業務的李嘉誠,會繼續保留其股東的地位。

不打不相識

新話事人伍克波,鄒文懷形容他為人低調,而理念跟自己相似。「我以前一直想做一站式的電影集團,嘉禾曾經有自己的片場同製作人公司等等,跟依家橙天的理念不謀而合。況且橙天現時的發展,比嘉禾全盛時期的還要好。」一副對伍克波絕對信任的語氣。

然 而,鄒文懷與伍克波交情不算深。一來伍克波在內地電影界冒起時間短,他○四年才成立橙天娛樂,由○五年旗下只有一位女星陳好,極速發展至包括電影、音樂及 經理人業務的集團。「佢哋最緊要是傾得掂,有時鄒生喺北京出席業界活動,全部人講北京話,但伍克波識講廣東話,兩個人傾到偈。」杜惠東說。數年前,鄒文懷 想找內地女星左小青及李冰冰拍戲,到近年她們相繼過檔橙天,亦令鄒文懷對伍克波更留意。

即使本港電影市道不景,但嘉禾一直是被收購的對象。過去一年,談得最積極是陳國強。去年陳國強以旗下公司購入嘉禾可換股票據。陳國強與鄒文懷九月又在港島香格里拉密斟,但最後還是輸給伍克波。

嘉禾連年見紅

「講真今次收購價唔錯,相等於嘉禾成間公司值接近十億喎。」一名上市電影公司的 老闆說。橙天今次以二億零二百多萬元,收購鄒文懷及其女兒陳鄒重珩手上接近兩成半嘉禾的股權,及可換股票據;不計可換股票據,相等於每股值六點四三元,較 停牌前有六成一的溢價,較每股賬面值高約五成。受市道不景氣影響,嘉禾其實由○一年開始,連續五年來共蝕了逾三億,至○六年度才轉虧為盈微賺五百二十萬 元,今年度盈利才回升至九千六百萬元,公司主要經營影院及發行,前景仍面對挑戰。

不 過,向來數口精的鄒文懷亦趁業績回升,在賣盤前趁機加薪一倍八,在今年度收取了高達一千零四十多萬元酬金。至於嘉禾的新話事人數口更精,做事更勇猛。在嘉 禾收購通告介紹中,提到伍克波是日本NEC中國的首席顧問,他亦在九二年在日本創價大學取得工商管理學士,卻完全沒有提到他在香港股市淘金之旅。

與女星傳緋聞

四十四歲、週一身在日本東京的伍克波,在去年九月,將橙天兩成股權售予日本唱片公司Avex,作價三千六百萬美元(二億八千萬港元)。近期在內地話題之作,還有跟女星陳好及范冰冰傳緋聞,及有份投資由吳宇森執導的電影《赤壁》。

但他在內地娛樂圈的事跡遠不及往事精彩。精通日本語、普通話及廣東話,愛將頭髮全部向後梳的伍克波,名下在香港沒有任何物業,卻有更值錢的人脈關係。早在九一年,他與新世界鄭裕彤次子鄭家成等人合組公司。這間公司名為「金亞電腦軟件開發」,大股東Gold Arch Industrial持股六成六,而鄭家成持股百分之七點五,伍克波亦投資了百分之三點六。到九四年,伍克波又跟中共元老葉劍英的姪仔,即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前董事總經理葉選基,合組「國葉企業」,進軍內地地產業。這間公司的股東還包括伍克波的拍檔,會加入嘉禾任執行董事的鄒小康及另一間公司National Brillant,四方各佔兩成半股份。

股壇掠水有前科

收購嘉禾亦非伍克波在香港股市的處男作。二千年科網股期間,伍克波就在短短一年內捲走了五千多萬元。在日本有一定人脈、伍克波曾與日本著名音樂人小室哲哉創立了音樂公司Rojam。Rojam乘科技泡沫於○一年五月在本港創業板上市,伍克波亦趁機在上市時配售舊股並套現二千萬元,令持股量降至百分之六點八七。當時以一元招股的Rojam,上市後立即跌破招股價,本業不明朗,但公司又在○二年初向伍克波收購上海的的士高業務,讓伍克波再套現三千一百多萬元;諷刺的是,在○二年三月底止全年度,Rojam虧損高達八千多萬元。而自此以後,伍克波亦淡出Rojam,在香港股壇亦變得低調。

嘉禾今次順利「染紅」,日後相信會大賣進軍內地娛樂界的概念,該公司復牌後,股價最多升四成,但反觀本港其他電影股仍然「無得炒」。年初至今,股價升幅十點七倍的環球數碼(8271),只因投資者憧憬首長四方(730)入主後有新動作,該公司亦於兩個多月前,終於向首鋼控股收購從事影院裝置系統技術的公司,為內地的影院裝置數碼播放系統,盈利較做電影製作的公司有保證。

「電影股要集資好困難,去做roadshow 的話,最好唔好強調自己拍戲,而是講自己有電影院同發行渠道,因為拍戲無盈利保證,傳統基金一定sell唔到。」寰宇國際主席林小明說。他續稱,內地電影市場前景雖然不俗,但本港電影公司與內地合作拍電影,利錢只有一成左右。「我俾你有一億票房,港方佔四成分四千萬,但扣埋發行成本及一成多的外商所得稅後,隨時剩番一千多萬元收入,成本同利潤唔成比例……港商要開發中國市場是長遠的事。」

鄒文懷與嘉禾

1927年5月︰鄒文懷於香港出生

1949年︰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修讀新聞系。同年返港,先後在《南華早報》及《虎報》等任記者

1957年︰獲虎報總編輯吳嘉棠引薦,進入邵氏任宣傳經理,其後晉升為副總經理兼製作部經理,是邵氏第二號人物

1970年︰與何冠昌等成立嘉禾影片,傳聞離開邵氏因為與當時加入邵氏的方逸華不和

1971年︰李小龍加盟嘉禾,首部電影《唐山大兄》大收旺場,票房接近三百二十萬元,是當年票房冠軍

1973年︰李小龍逝世,據鄒文懷的朋友形容,這是鄒一生最大的打擊

1974年︰之後嘉禾再捧紅了許冠文兄弟、成龍及洪金寶等。八五至九○年間,嘉禾平均每年製作二十五至三十部影片

1989年︰嘉禾製作英語片忍者龜,創下美國獨立製片的最高票房紀綠

1994年︰香港地產市道暢旺,鮮有投資物業的鄒文懷,購入好友李嘉誠旗下長實尖沙嘴康宏廣場二十八樓,呎價高達一萬五千元。同年年底,經營影院及發行的嘉禾娛樂在香港上市

1998年︰電影市道不景,嘉禾娛樂勁蝕九千萬元。同年嘉禾遭澳洲股東Village Roadshow 敵意收購,幸得李嘉誠入股擊退

1999年︰投資地產失利,並以一億零三百萬元出售康宏廣場二十八樓,鄒文懷虧蝕三億元

2000年︰林建岳敵意收購嘉禾,鄒文懷又出動人脈,引入台灣宏碁擊退林建岳,其後宏碁將手上嘉禾股份售予李嘉誠

2003年︰嘉禾拍罷賀歲片《行運超人》後,沒有再開戲

2006年︰嘉禾向陳國強旗下錦興發行可換股票據,盛傳陳國強計劃收購嘉禾

2007年10月︰鄒文懷將手上的嘉禾股份全數售予內地公司橙天娛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