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香港高等法院继续冻结黄光裕夫妇16亿港元资产(更新二)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inc/webcontent.jsp?id=110243164&time=2009-09-08&cl=100&page=all





【《财经网》香港特稿/记者 王端】香港高等法院9月8日上午决定,与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 (00493.HK)前主席黄光裕先生及其妻杜鹃女士有联系的两家公司Shinning Crown Holdings、Shine Group Limited,不得处置7.79亿股国美电器股份,直至法院另行颁令为止。

  高等法院此前已发出临时强制令冻结黄、杜及两家公司达16.55亿港元资产。

  根据香港证监会9月8日晚间发布的公告,上述两家公司现已依据有关强制令,将代表有关股份的股份证明书存放于法院。

  香港证监会指出,就香港证监会所展开的有关法律程序而言,这两家公司将有关股份证明书交付法院保管,加上法院8日颁令禁止处置上述国美电器股份,这批股份便得以保存。

  而针对上述两家公司的临时强制令因此解除,但对黄光裕及杜鹃的临时强制令则仍然有效。

  当天的聆讯从早上9时30分开始,为时三个小时,比计划聆讯时间超出两个半小时。作为第一、第二被告的黄光裕及杜鹃夫妇并未派出代表律师出席, 第三、第四被告,即Shinning Crown Holdings、Shine Group Limited,则由律师潘松辉代表出席。

  在庭上,身着黑色西装、打着花色领结的潘松辉,气势逼人。潘在之前的电讯盈科(00008.HK)私有化案件中,曾出任香港证监会的代表律师。而本次庭审的法官关淑馨,亦曾担任过电讯盈科私有案件中的法官。

  证监会则派出Simon Westbrook作为代表律师。

  证监会认为,被申请临时冻结的第三、第四被告资产,即其持有的国美电器股份,会随着大市上下波动,因此建议对被告持有的股份进行重新估价。

  证监会建议,若存放于法院的国美电器的股份价值跌至低于16.55亿港元,有关被告须提供额外的资产。

  但在经过辩论之后,证监会的建议,遭到法官拒绝。

  不过,证监会代表律师Simon Westbrook在聆讯后指出,若国美股价未来大幅下跌,证监会保有重回法院、要求被告提供额外资产的权利。

  8月4日,香港证监会向香港高等法院递交申请,以涉嫌“证券欺诈或欺骗活动”为由,要求冻结黄光裕、杜鹃夫妇及其所控制公司Shinning Crown Holdings、Shine Group Limited价值16.55亿港元的资产。

  证监会早前调查指出,黄光裕、杜鹃夫妇在2008年1月及2月进行国美电器股份回购计划,目的是以国美电器的公司资金购买本由黄持有的股份,从而协助黄光裕向一家财务机构偿还一笔24亿元的私人贷款。证监会指上述计划引致国美电器损失约16亿元港元。

  公开资料显示,在2008年1月22日至2008年2月5日期间,国美电器在市场购回共计1.298亿股国美电器股份,总值约22亿港元。

  香港高等法院于8月5日批准了香港证监会提出的临时资产冻结申请,冻结期限至2009年9月8日。

  证监会8日晚间指出,该会已向身处内地的黄光裕及其妻子杜鹃送达有关法律程序文件。为协助法院文件送达,证监会一直与内地机关保持联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5

遭法院撤銷登記 徐旭東經營SOGO生變

2010-1-21  TNM





徐旭東 小檔案

生日:1941年8月24日

家世:遠東集團創辦人徐有庠的二房長子

學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碩士、交通大學名譽博士

經歷:1970年進入遠紡任職,1993年接掌遠東集團,2002年入主太平洋SOGO百貨、遠傳電信,2006年因SOGO經營權案被起訴

現職:遠東集團董事長,旗下有8家上市公司,橫跨紡織、石化、水泥、營建、金融、百貨、觀光、通訊及運輸各領域

家庭:妻徐瑪俐為美國人,育有1子2女

遠東愛買基隆店十五日開幕時,該集團董事長徐旭東信誓旦旦說,遠東百貨不但持續在中國開店,還計畫在上海掛牌上市。這番宣示言猶在耳,隔天局勢竟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遠百在重大訊息公告,英屬維京群島(BVI)太平洋中控十一日遭BVI法院下令進行清盤。

高院裁定 入主屬違法

中控正是中國八家太百(SOGO)的控股公司,清盤命令等於對徐旭東的中國百貨版圖投下一顆震撼彈,陷入遭拍賣的險境。本刊調查,徐旭東取得國內SOGO經營權的合法性,同樣遭法院否定。

本刊調查,高等法院去年十月二十六日二審判定,八年前遠東集團入主SOGO控股公司太流的增資案,太流並未召開股東會與董事會,卻偽造議事記錄,向經濟部變更登記,台灣高檢署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發文給經濟部,由檢察長顏大和具名,通知經濟部撤銷這項變更登記。因茲事體大,經濟部仍在公文簽核中,另將召集專家學者研議太流董監事與運作等後續方案。

高 院的判決與高檢署的撤銷通知,等於宣判遠東集團取得SOGO經營權,在司法上屬於違法,而當年太流增資案(股本從一千萬元變更為十億一千萬元,後又二度增 資至四十億一千萬元)、修正章程及解任章民強等三項變更登記,將依法撤銷。連帶地,遠東集團分三次增資取得太流九九.八%股權及兩屆董監改選與派任,均一 併撤銷。

回復原狀 衝擊經營權

而撤銷後,太流將回到變更前原狀,即章民強持股六成、太百四成。至於SOGO經營權是否回到太設章家的手上?遠東徐旭東是否丟失SOGO這塊江山?由於情勢非常複雜,存在著各種可能。

法界人士指出,其實章家有個祕密武器,就是祭出「假處分」,向法院聲請假處分,凍結目前太流董事會及董事所有職權,讓被遠東控制的太流董事會無法召開,再另提一項民事確認官司,確認當初決定增資的董事會決議無效,且一併拿下董事會主導權。如此一來,章家藉由「以戰逼和」的方式,才能讓遠東吐出非法取得的利益。

知情人士分析:「章家曾把太流六成股權委託給李恆隆,後來發現他亂搞,又將六成股權申請假扣押,目前官司還沒確定,所以須等民事官司判定,才能重掌太流及SOGO。而在這之前,太流董事長仍是李恆隆,若李恆隆以太百的四成持股,逕自召開太流股東會,補正及追認增資程序,或直接處分太百股權,遠東集團仍有機會保住經營權。不過,這些都是險招。」

尋回失物 章家大叫好

增資案雖違法,但遠東集團入股太流是事實。一位會計師說:「一般會計原則是,遠東對太流的長期投資改列債權,等於太流欠遠東錢,太設章家可加計利息返還,雙方若談和,也可以債做股,完成SOGO股權交易。」

對此,章家次子章啟明說:「買回也可以,共治也行,一切以不影響SOGO營運現狀為原則。」章家很清楚,回復SOGO經營權原狀工程浩大,現正與律師研擬各種策略。

章啟明對父親章民強創辦的SOGO,丟失又找回,沒有一絲雀躍心情,唯恐又橫添變數,但對司法判決拍手叫好,「他們(指遠東徐旭東)一直說『合法』取得SOGO,如今司法判定『不合法』。」

當年太設章家因財務困頓,找上友人李恆隆、林華德等,不料竟丟失SOGO經營權,由遠東集團入主。

這樁撲朔迷離的經營權之爭,還捲入扁家,形同醜聞。直到高等法院去年十月二審判定,十二月十二日厚達二百頁的判決文出爐,才揭開貪婪的真相。

一人會議 決定增資案

依判決文,二○○二年九月間,章家原打算將太百股權賣給寒舍蔡辰洋及仙妮集團陳得福,取得一百億元挹注太設財務,但李恆隆等竟違背章家託付,反與遠東集團法務長黃茂德、財務長李冠軍簽密約,由遠東增資太流,將寒舍與仙妮集團摒除在外,使遠東順利取得太百經營權,藉此牟利。

而全案最關鍵的一天,也就是九月二十一日(中秋節)當天,李恆隆在北市仁愛路二段家中召開太流股東臨時會及董事會,決議太流增資案、解除章民強董事資格,但「實際上太流並無股東臨時會及董事會議程」,也未通知法人代表章民強,另一太流董事、太百董事長賴永吉另有行程。

當天下午四時,李恆隆到同樣位在仁愛路二段的林華德家,與林華德、賴永吉碰面,告知開完會,並將董事出席簽到簿拿出來給賴永吉簽。

遠東集團旗下遠紡副理郭宗明依集團法務長黃茂德指示,前往李家看開會情形,「僅見李恆隆一人在場」,李將兩會議事錄草稿交郭攜回繕打製作,十一月十一日向經濟部完成變更登記。

郭明宗與黃茂德明知九二一會議未召開,反與李恆隆偽造會議記錄,決定讓遠東增資。郭明宗被判偽造文書,不得上訴。

遠東集團 兩岸百貨事業架構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註1:遠百透過旗下公司,間接投資台灣太百、中國太百和遠百。

註2:香港的太平洋中國控股(簡稱中控香港)透過子公司中控(維京群島),控有中國8公司。

中控清盤 徐旭東大驚

這 幾年來,遠東靠著SOGO百貨獲利不少。截至今年一月為止,單現金股利就進帳三十六億元,股票股利則達九千多萬股,以太流每股淨值十七元計算,總市值超過 十五億元。由於遠百、遠紡的太流持股超過二成,依法採權益法,須編合併財務報表,如今投資股本遭撤銷,這對二家財報均有重大影響。

最令徐旭東措手不及的,則是中控遭清盤。由於中控欠太設章家所屬的香港太控債務及利息約十八億元,去年八月經國際仲裁應清償,雖中控在財報上有提列,但未償還,遭太控申請清盤,BVI法院上週判准。

也就是說,徐旭東口中的中國百貨事業,SOGO的控股公司目前已被BVI法院指定的清盤人監管,接手公司大小印章及財務,待中控上訴確定,如終止清盤,清盤人將退出;但如未終止清盤,清盤人將處分中控資產,即中國SOGO百貨,以便償還債務。

太平洋建設近來推出很多成功建案,為公司賺了不少現金,如今章民強(右圖)又在SOGO案中打贏一仗,算吐了一口悶氣。

兩岸布局 因司法打亂

這樁官司跌破國內法界人士眼鏡,因中控資產大於負債,國內律師壓根想不出到BVI打清盤官司的討債策略。

據熟知BVI司法制度的人士透露,BVI非常重視商業誠信,一旦認定一造違反誠信,BVI的法院可以很快就作出裁決。

同樣的,徐旭東也沒想到,兩岸SOGO經營權,同時遭到國內外法院挑戰。

回應

針對高檢署發文撤銷增資太流的登記一案,經濟部商業司表示,收到高院檢察署公文,會先就撤銷或廢止登記範圍進行了解,若有疑問則再發函請高院釐清說明後,即依法進行後續處理程序。

至於遠東百貨公司表示,沒有聽過這件事,無從回應。

SOGO太百經營權爭議史

2001.9

太百原經營者太設集團章家爆財務危機,找李恆隆等人協助。

2002.1起

章家委李恆隆設太平洋流通(簡稱太流),再將太百78%股權,和控有中國8家太百的中控香港6成持股,集中到太流。太百握太流4成股權,章民強有6成,信託登記給李。

2002.7、8

章家要賣太百,徐旭東致電章家表明意願,但章家已先和寒舍蔡家談妥,徐洽蔡談合作不成,轉與李恆隆等密謀增資太流,入主太百。

2002.9.21

李恆隆在家開1人董事會和股東臨時會,通過太百資本額從1千萬增至10.1億元案。知情的遠東集團人員幫忙李偽造會議記錄,後續又拿會議記錄去經濟部變更公司登記。

2002.9.24

李恆隆發函邀遠百參與太百增資。

2002.9.26

遠東集團匯10億元增資款入太流帳戶,取得99%太流股權、掌太百。

2003.2起

章家不甘太百被盜賣,狀告李恆隆、徐旭東。李、徐也生履約爭議,自此三方纏訟至今,官司從國內打到海外,李、徐後都遭起訴。

2008.8.29

地院判徐旭東無罪,但言明遠東集團不能以10億元入主,須另付款。

2009.10.26

高院判2002年9月21日的太流董事會和股東臨時會議記錄是偽造。高檢署12月31日發函經濟部要求依法撤銷或廢止登記。

2010.1.11

中控香港在維京群島的子公司欠章家近6千萬美元,遭當地法院判清盤還債,官司上訴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35

為何在香港情況類似,上市公司老闆肯定有問題,反而要求法院請求公道?-大凌國際(211)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5499


大凌那個case,應該向大股東要求清盤,去該貼新聞中bold了的字更可反映他的立場絕對有偏頗,受到某些人的影響(未必一定收了錢),可能不懂財技及公司法律,以為這樣就對股東好,結果對大股東更好,然後去幫那些不懂的人,所以翔哥是好心做壞事,最終反被那些人欺騙


明明就是大股東有錯在先,利用上市公司向下炒,並利用一些騙錢交易,去幫自己漁利,台灣的小股東會主動出信給大股東要求反抗侵略的行為,但香港的小股東因大股東漁利,給停牌了,反而要求監管當局去幫壞人賺錢,讓他好好過下去,我真的不懂那些告訴的人邏輯是甚麼。


我再次建議小股東,不要要求復牌,使更多投資者受到傷害。豎NAV較停牌前股價高(現時NAV是9.36仙,股價是1.3仙),應該集齊股票,提出動議,要求大股東以帳面值回購證券行業務及投資,然後把公司清盤,然後利用所得向股東派發剩餘資本,並提出另一告訴大股東的失誤索償,以保障自有權益不受傷害。

歡迎大凌苦主提出清盤動議,不要讓某些既得利益者支持復牌提議,繼續利用上市公司向股東漁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98

银行早启动资产保全措施 “天宝系”在沪已被诉至法院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09/2100766.shtml

  每经记者 李静瑕 发自北京
继12月8日本报披露2009年周天宝与其旗下公司涉及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的两起贷款官司之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12月8日)再获悉,上海方面有银行也已将“天宝系”相关企业推上了法院。
一位银监系统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于“天宝系”贷款“上海早就起诉了,现在已经到了法院的阶段。”
相关分析人士指出,该事件进入到司法程序,银行追债的可能性增大,这对“天宝系”涉贷企业,必定是致命的一击。
旧案加新案“天宝系”官司缠身
“天宝系”贷款风险披露出来时,各大媒体竞相报道了周天宝过去的资本运作及其旗下公司面临的资金困境。
“其实,这个案子已经属于陈案了,并且是多年前的陈案。最近两三年,中国银行业协会也在进行风险批示。”上述银监系统人士向记者透露,监管层选择现在将信息披露,可能是考虑到相关企业的从业人员的影响。
2009年初,“天宝系”下北泰创业由于与多家银行的外汇合约造成了2400万美元的亏损,而合作伙伴的3.266亿元的债务索偿令北泰创业最终在香港股市清盘。彼时,“天宝系”资金链危机已经被提及。
与招商银行首体支行,以及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的两起追债官司,则又提示了“天宝系”贷款的相关风险。并且,在这两起官司中,均涉及东普汽车工业 (上海)有限公司、中顺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北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以及周天宝个人。其中,几家公司的担保角色频频出现,也预示了“天宝系”银行贷款的担保风 险。
似乎,资金困境将周天宝引向各种借贷款渠道筹借资金,而恰恰是资金的困境,让“天宝系”官司缠身。
据记者了解,上海方面银行系统对“天宝系”行动较早,早已对“天宝系”相关企业提起诉讼。由于各地区情况有所不同,且“天宝系”所涉及的公司众多,其风险显露的时间也有差异。
除银行贷款的官司,“天宝系”与合作企业的官司也将其推向了艰难的境地。北泰创业的清盘,正是与其合作了8年之久的大客户上海工业投资集团向法院申请要求北泰创业偿还3.266亿元预付款、相关费用和利息,这将北泰创业推向了绝境。
也就在昨日,记者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公告中看到,一家与“天宝系”相关企业合作的技术开发企业也将其告上了法庭。9月18日该法院刊登的公告, 向中顺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恒巨汽车配件(上海)有限公司以及周天宝本人发出通告称,受理上海屹丰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诉上述企业以及周天宝技术委托开发合 同纠纷一案。
银行早做资产保全总体不良率或可承受
“其实,相关的监管措施以及银行的保全措施已经启动很长时间了。”对于银行此次可承担的风险,上述银监系统人士向记者透露。
由于目前消息称,在“天宝系”贷款中,最大贷款行为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并为群内提供贷款金额6.31亿元,占贷款总额的11.12%,记者便向建行方面致电了解情况。
建行总行相关人士称,建行目前还在进一步了解情况,并会在拿到相关情况之后,在第一时间发布。
“像这样的企业,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如果贷款不断也许还可以维持。不过既然风险已经暴露,那么最终爆发可能在所难免。而且,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也证明了该企业体系实质的业务并不牢靠。”一位分析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如果 “天宝系”真的崩盘,那么,相关银行是否能够承受这些不良贷款?
一位银行分析师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如果按照目前披露的不良贷款和逾期贷款总共32.86亿元来看,即使都成为不良贷款,相对于目前整个银行业存在的4500亿不良贷款,不良率仅仅上升不到0.01%。
“目前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差不多在1.2%左右,如果上升0.01个百分点,总体来看所涉及的47家银行可以承受。”该分析师认为,“不过,涉及‘天宝系’贷款的银行,其贷款金额的涉及程度不同,不良贷款的影响将因不同银行而异。”
该分析师还称,建行尽管可能涉及贷款较多,不过已经做了相应的保全措施,应该可以“高枕无忧”。“保全的资产可以拿来出售,而建行能够做出资产保全,就说明其贷款中的互相担保比较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49

司法拍賣效率低、腐敗多:上淘寶——法院搞網拍,冷落拍賣行

http://www.infzm.com/content/78430

法院:司法拍賣增值率、成交率「兩低」背後是低估賤賣、縮水貶值、暗箱操作和司法腐敗,必須「從制度上源頭上切斷少數法院工作人員、不良拍賣企業以及競買人的灰色利益鏈條」。

拍賣協會:預備就淘寶司法拍賣的主體違法和程序違法問題撰寫意見書;推出自己的「網絡拍賣平台」;著手起草《網絡拍賣規程》,以「規範電子商務行為對拍賣業的侵蝕」。

吉林遼源人王建軍此前想也不敢想,自己會大老遠從浙江買輛車回家。方法很簡單:上淘寶。

因為兩輛車,法院和淘寶這兩個看似不搭界的機構,聯繫在一起。

2012年7月9日上午10點到次日晚上10點,浙江寧波的北侖區人民法院和鄞州區人民法院,分別將一輛寶馬730轎車和三菱歐藍德送上了淘寶網。經過整整36個小時掛拍,68個回合競價,兩輛車最終分別被吉林遼源和寧波本地的網友拍走。

法院對此歡欣鼓舞,拍賣業老闆們卻叫苦連天。作為改革方向,產權所交易、網上競拍、電子競價等已在各地試行的拍賣形式登堂入室,傳統拍賣業的領地一步步失守。

1991年頒佈的民事訴訟法正式確立法院的強制拍賣權,當時仍以法院自行拍賣為主,1997年拍賣法生效,專業拍賣公司相繼成立,「委託拍賣」則成為原則和主流。

不過,在委託拍賣中,法官和拍賣行有較大的尋租空間,極易產生腐敗。近年落馬的諸多司法官員,包括原最高院副院長黃松有、原湖南高院院長吳振漢、原重慶高院副院長張弢等人,都曾涉及司法拍賣違規行為。據中國青年報援引的數據顯示,全國70%落馬的法官與司法拍賣有關。

最後十秒決勝負

一輛「寶馬7」,19萬起拍,33萬出頭搶回,「咋說呢,值!」

這是王建軍頭一次參與司法拍賣。兩個星期前,他從網上看到消息:甩賣價啊!

這輛黑色寶馬WBAHN730轎車登記6年,起拍價為19.99萬元,而同款新車目前報價約90萬元。網友直呼「奇聞」。王建軍開了一個二手車評估網站,算是「行內人」,他的心理估價是35萬。

開拍前14天,淘寶開出了此次拍賣的頁面,為「展示期」。根據浙江省高院公佈的數據,開拍前圍觀人數已超過30萬人。相較於傳統的舉錘拍賣,這是一個天文般的數字。

意向客戶還可以親赴現場驗車。北侖區法院相關工作人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看車的人很多,登記客戶也有8人,其中不乏來自溫州紹興等地的外地人。

7月9日上午10點,競拍開始。醒目的36小時倒計時出現在淘寶「司法拍賣」頁面上。「拍賣流程」顯示,整個拍賣分為六個步驟:項目公告、付保證金報名、參與競拍、支付餘款、結算交付。相比普通拍賣,最大的區別在於這些步驟均在網上完成。

與傳統拍賣一樣,競拍人需繳納保證金才能參與競拍。寶馬車保證金為5萬元,增價幅度1000元;歐藍德保證金為1萬元,不限增價幅度。為避免信息洩露,保證金一律由競拍人通過支付寶劃付。只要經過身份登記、認證並繳納保證金,意向買家還可以在拍賣過程中隨時進場。

「所有流程都由系統自動操作。」阿里巴巴集團公關部負責此次拍賣監控的田心介紹說,包括身份認證、保證金繳納、競價在內的環節,人工無法介入,並不存在一個法院和淘寶的可視「後台」。

長期研究民事訴訟的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譚秋桂認為,傳統拍賣行拍賣至少存在兩大問題:一是信息傳播能力有限,而多大程度上公開,直接決定參與競拍的人數和覆蓋範圍,影響到拍賣結果。二是行業內滋生的潛規則積重難返,法院和權屬人難以監督,一直是司法拍賣的頑症。

發生在拍賣環節中的司法腐敗,常見行為,是法院暗箱操作,指定評估機構或拍賣機構,分別謀取評估費回扣和拍賣佣金回扣,或者收受賄賂,故意壓低估價及成交價,為預定的買受人謀取暴利。

但在譚秋桂看來,司法官員的腐敗還不是傳統司法拍賣方式的最重要毒瘤,「場內勾結串標才是」。

開拍短短一個小時,兩輛車共獲得50多輪競價。開拍後僅10秒,寶馬車便率先獲得第一次報價,20.09萬元。9秒鐘後,寶馬獲得第二次報價,加價2000元。歐藍德也在開拍後第28秒鐘獲得首次報價,5.1萬元。

如果在拍賣行,這樣的輪番競價會迅速拉高氣氛,老到的買家腹中有數,卻也難免被裹挾叫價。但另外一種屢見不鮮的情形是,拍賣行、拍賣師與買方串標不叫價,導致流拍。

第一次流拍後,降價80%進入第二次拍賣。動產可以拍兩次,不動產可以拍三次,如果都流拍的話,就進入變賣環節。流拍和變賣意味著拍賣物的貶值。

在此次淘寶的司法拍賣會,未有跡象表明出現了上面提及的操縱現場、非理性競價等問題。

第一個小時的「戰鬥」鳴金收兵後,躲在電腦後的競拍人,仍然可以在剩下的35個小時內深思熟慮,然後再有條不紊地出價。寶馬車從開拍到成交,總共53次報價,其中,46次發生在7月9日10點至11點之間,此後頁面未見刷新,直到7月10日上午10點左右,才又出現一次報價。

在截止前一個小時,拍賣迎來第二輪高潮,甚至出現纏鬥。最後半小時,王建軍把電腦重啟了一遍,清除垃圾文件,關掉其餘頁面,同時開啟四個寶馬車的競拍頁面,不停刷新,志在必得。他與另外一位競拍人叫板4輪,出價7次,「落錘」的時間是7月10日21點59分49秒,距離此次活動結束僅11秒。備受矚目的那輛「寶馬7」,最終成交價為330900元,溢價率高達65.5%。

「直接推上互聯網」

這樣的局面讓兩家基層法院興奮不已,也讓浙江省高院看到了前景。

「被省外競拍人拍走,這個沒想到。」北侖區法院法官王宇之前很擔心冷場。拍賣那兩天,她一有時間就刷新競價頁面,「還是網絡有力量」。

在以往的司法拍賣中,流拍現象十分突出。據重慶高院的統計,在拍賣改革前,僅2005年至2008年,重慶每年約三千餘宗涉訟司法拍賣案例中,90%左右的標的物要多次流拍,拍賣額平均縮水30%左右。此次網絡拍賣試點的寧波北侖法院,在2011年通過委託拍賣行拍賣的12輛汽車中,多次流拍就有4輛,一次流拍1輛。

「如何提高成交率是司法拍賣一直以來的改革目標。」北侖區法院辦公室主任李瑛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2012年1月,浙江省高院院長齊奇在全省法院院長工作會議上提出,應該讓司法拍賣陽光化。參會的一位法院院長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當時齊奇提到重慶的產權交易所模式,認為浙江還應該做得更透明,更徹底,要一步到位,「直接推上互聯網」。

院長的話馬上化為行動。1月12日,浙江省高院一行人前往阿里巴巴集團參觀。春節後,馬云帶隊又赴浙江省高院拜會了齊奇,並就司法拍賣上網一事進行了討論。雙方協商的結果,是借助淘寶網的現有渠道,開設「司法拍賣」平台。此時,淘寶網的「拍賣會」模式已積累了相當經驗。

據相關人士透露,考慮到這一嘗試面臨的輿論壓力和不確定性,浙江省高院決定繞開省會杭州,選擇一到兩家案源充足、結案率高、控制力強的非省會基層法院進行先行試點。最後敲定寧波市鄞州區人民法院和北侖區人民法院。

鄞州區和北侖區都是浙江的經濟強區(縣),訴訟資產豐富。鄞州區法院2011和2012年分別獲得全國優秀法院和全國模範法院榮譽,是浙江法院系統的「排頭兵」;北侖區法院在全國首創司法鑑定節點監管機制,曾受到齊奇點頭肯定。

選擇較好的基層法院和最易出讓的汽車,經過多輪平台預演和測試,可見浙江省高院對此項改革志在必得。

此次試水成功,浙江省高院相關負責人終於表態:將逐步擴大試點法院範圍,目前已確定全省19家基層法院作為網上司法拍賣試點法院,將選擇一些適合網上拍賣的標的物進行網上拍賣。

拋棄傳統拍賣業?

在浙江之前,各地推進的司法拍賣改革主要依託產權交易所和訴訟資產網,通過線上線下分離拍賣主體,以杜絕腐敗和非法串拍。

此次消息一經發佈,便吸引全國目光。輿論除了好評,也有質疑。最主要的批評意見認為,按照現行拍賣法,產權所和網絡都不具有拍賣資質,缺失經過認定的合法「拍賣人」。

南方週末記者注意到,2012年1月1日,最高法《關於人民法院委託評估、拍賣工作的若干規定》正式實施,首次給網絡拍賣「正名」。其中第四條明確規定:法院委託的拍賣活動應在有關管理部門確定的統一交易場所或網絡平台上進行,另有規定的除外。

上述文件,其實早在2010年8月16日就由最高法院審委會通過。而2009年8月24日最高法院審委會通過的《關於人民法院委託評估、拍賣和變賣工作的若干規定》則沒有網絡拍賣的內容。

形勢巨變,僅一年。

拍賣行集中的浙江老闆們,對此次淘寶拍賣提出強烈抗議。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在此次拍賣開始的前晚,浙江省拍賣行業協會的副會長單位和決策層,召開了一次「過冬大會」,預備就淘寶司法拍賣的主體違法和程序違法問題,撰寫一份意見書。據統計,近兩年中國傳統拍賣行業的成交額呈現下降趨勢,2012年一季度甚至出現同比下降五成的局面。

「浙江省高院的做法,我有些意見。」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秘書長李衛東說,任何行業都有害群之馬,拍賣行業也不例外,但至少拍賣法和最高法相關規定白紙黑字,拍賣行有法可依,依法辦事。

李衛東表示,中拍協也推出了自己的「網絡拍賣平台」,目前中拍協受商務部委託,正著手起草《網絡拍賣規程》,以規範電子商務行為對拍賣業的侵蝕,「我們現在正在研究確定網絡拍賣的標準」,「我們不排斥網絡拍賣,只是想規範它」。

委託拍賣是國內司法拍賣的主要形式。據拍賣行內人士稱,法院委託拍賣一直是拍賣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全行業平均佔比20%,廣州上海等地的平均水平高達40%,甚至出現一些以司法拍賣為生的拍賣公司。

這樣人氣不旺的拍賣方式延續了20年,並完成了大部分訴訟資產轉賣。據中拍協的統計,僅2005-2011年的7年間,拍賣行就實現司法拍賣金額5348.7億元,平均每年執行金額近800億元。

在最高法看來,這卻不是一組值得稱道的數字。2012年2月召開的全國法院深化司法拍賣改革工作會議上,最高人民法院兩名副院長明確指出,中國司法拍賣增值率、成交率「兩低」現象突出,背後是低估賤賣、縮水貶值、暗箱操作和司法腐敗,必須「從制度上源頭上切斷少數法院工作人員、不良拍賣企業以及競買人的灰色利益鏈條」。

這次會議特別選擇在重慶召開。從2004年起,重慶在全國率先將涉訟產權打包進入重慶產權交易市場進行拍賣,並在2009年全部實現由「電子競價」取代「擊槌成交」。產權所交易有效杜絕了黑箱串拍,但卻不能有效解決信息集散問題。於是在2010年12月,重慶啟用司法拍賣互聯網競價系統,邁出了網拍的步伐。

產權所交易、電子競價和網上拍賣隨後在南京、杭州、廣州、長春、北京、西安、合肥等地陸續鋪開。依託重慶互聯網競價平台,最高法也於2012年2月8日開通了「人民法院訴訟資產網」,逐步實現訴訟資產網上公示和競拍。

在譚秋桂看來,建立一個統一的拍賣平台,是司法拍賣「消毒」的方向之一,雖然大一統平台會增加意向競拍人的信息篩選難度,但至少「程序可以由法院控制」。

據重慶高院統計,2009年4月至2012年1月,全市法院共實施司法拍賣1396宗,總成交率和平均增值率分別達到81.3%和13.6%,與改革前的成交率不到20%、成交價平均縮水30%,形成鮮明對比。並且,此間沒有出現一例因司法拍賣違法違紀的行為。

譚秋桂還有更「激進」的設想。他曾多次赴日本、美國、德國等地考察司法拍賣,都界定為公法行為,由法院自己組織拍賣,幾乎沒見過「委託拍賣」。這種做法的好處在於,可以避免中介尋租,並有效界定責任和權屬關係,「民事訴訟法修訂,就應該把『委託』兩字拿掉」。

(王建軍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13

虛假訴訟引發北京法院系統最大窩案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8-24/100428135_all.html

 沿京順路向北約半小時車程,即可抵達北京近郊順義區馬坡口路一個名叫「金寶花園」的別墅小區。這個看起來並不引人注目的房地產項目,不期然間引發北京市法院系統一起窩案。

  2011年底以來,有關這起窩案的消息一直在司法系統內部廣為流傳,但迄今,有關部門並未披露任何案件情況,也未見諸媒體報導。

  財新記者獲悉,在2008年到2010年兩年間,一家房地產公司通過虛假買賣合同從銀行貸款,然後再通過近百個虛假訴訟解除合同收回房產。其中,地產商、律師和法官互相勾結,利用合法外衣,規避法律規定,形成「各取所需」的利益鏈條。

  經過大半年的持續發酵之後,首批案件近日一審落槌。因犯受賄罪,順義區法院原副院長龔東昇獲刑3年,該院後沙峪法庭原庭長馬維增、知識產權庭原副庭長安金寶、牛欄山法庭原庭長孟成,分別被判處13年、10年6個月、1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原豐台區法院院長夏儉軍(涉案情況發生於其任職朝陽區法院副院長期間)、地產商劉伯倫、姚文劍,以及律師田廣禮和王維等人亦涉案,目前尚未結案。知情人士稱,該案還可能牽涉到北京市法院系統更廣的範圍。

  這是北京市法院系統有史以來爆出的最大規模的腐敗窩案。

案發虛假訴訟

  2012年8月上旬,選擇了認罪服判、放棄上訴後,龔東昇等四人均開始了服刑生活。與此同時,順義區法院召開全院幹警警示教育大會,通報了涉案人員的處理情況。但「家醜不外揚」,該院並未對外公佈相關信息。

  財新記者獲悉,案發的導火索,源於一起當事人舉報。有人稱其身份信息被他人在訴訟中冒用,涉及一起解除購房合同的案件。2011年年中,北京檢方調查發現,有十餘名人員涉嫌偽造當事人身份證虛假出庭,獲得順義區牛欄山法庭出具的裁判文書。當時,尚不確定這一虛假訴訟是源於故意還是法庭失職被騙。而牛欄山法庭也對當事人舉報涉及的案件進行了再審。

  不過事情並未就此完結。檢方從代理該起案件的原、被告訴訟代理人入手調查發現,北京市嘉豐行物業公司客服部經理王明濤、北京順意安泰法律諮詢服務中心職員王靜、北京市青天律師事務所王維參與了虛假訴訟。

  而幕後主使者為金寶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金寶公司)副總經理姚文劍以及北京市青天律師事務所副主任田廣禮。之後,檢方順藤摸瓜,發現法院系統相關人員的涉案情況。

「自己告自己」荒誕劇

  這起窩案的源頭為金寶公司。1993年8月,陝西周至人劉伯倫在京註冊成立金寶公司,此後陸續開發了金寶花園別墅、金寶花園酒店和金寶城商品房。隨著企業擴張,金寶花園酒店等多家公司等也成為金寶公司下屬。

  金寶公司在經營中曾面臨資金短缺的困擾。為此,他們借用公司員工或社會人員身份證件,與自己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並從北京市農村商業銀行麻坡支行、興業銀行上地支行、建設銀行順義支行等多家銀行騙取按揭貸款,供自己使用,貸款由自己償還。

  2008年,金寶公司還清貸款,計劃將虛假購房人名下的別墅和酒店式公寓的產權重新恢復到自己名下。為註銷合同、恢復房屋產權,在董事長劉伯倫同意後,姚文劍等人在順義區、朝陽區等地法院操作五批次近百餘件虛假訴訟。

  第一個被拉下馬的法官,是曾任順義區法院牛欄山法庭庭長的馬維增。「老資格、筆桿子」,在順義司法系統,提起馬維增,不少人如此評價。在順義區法院設立的四個派出法庭中,馬維增曾擔任過李遂、楊鎮、牛欄山、後沙峪法庭副庭長、庭長,2011年3月被任命為順義區法院審委會委員,期間他曾多次在法院系統的媒體上發表文章。

  不過現在來看,至少在後期的職務調整中,馬維增是被「帶病提拔」。

  2008年5月的一天,姚文劍找到馬維增,表示金寶公司用他人身份證簽訂房屋銷售合同辦理按揭貸款自用,因貸款已還清,希望通過起訴原購房人的方式解除合同,請馬維增給予幫助。

  事實上,金寶公司這批訴訟,並不存在真實的原被告雙方和合同糾紛,馬維增對此心知肚明,但他卻利用擔任庭長的便利,審批同意立案,並交給該庭法官羅某某辦理。

  在「招呼」好馬維增之後,按照姚文劍的指示,作為金寶公司的代理人,王明濤參加了訴訟,並安排金寶公司工作人員焦某某等五人持偽造的居民身份證,分別冒充王某某等被告應訴。

  該案經羅某某審理後,以調解方式解除了王某某等人與金寶公司簽訂的五套金寶花園別墅購房合同,金寶公司如願通過建委房產登記部門,變更了這些房屋的產權登記。

  此後,馬維增又幫助金寶公司完成兩批虛假訴訟,並兩次收受金寶公司賄賂50萬元。

虛假訴訟利益鏈

  在其中一批虛假訴訟中,時任北京青天律師事務所副主任田廣禮,扮演了「掮客軍師」角色。

  他利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識,導演了一出「自己告自己」的荒誕劇,並把分管民事審判的時任順義區法院副院長龔東昇拉下了水。由此,房地產商、律師、法官組成的利益鏈條形成。

  和馬維增一樣,龔東昇也曾有過光輝的一面。1990年,他從西北政法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順義區法院下設的法庭任職;2000年通過競爭上崗任順義區法院民庭庭長,後赴內蒙古掛職擔任呼和浩特中院院長助理,曾立二等功、三等功,獲「北京市勞動模範」「人民滿意的政法幹警」「順義區首屆十傑青年」等稱號。

  依照田廣禮等人的設計,2009年底,姚文劍再次找馬維增幫忙進行虛假訴訟,共涉及30多人名下的50餘套酒店式公寓。北京青天律師事務所律師王維與王明濤分別作為原、被告雙方代理人參加了該批虛假訴訟。

  當年12月中旬的一天,馬維增批准該批案件立案,並安排時任牛欄山法庭副庭長安金寶「抓緊辦理」。

  安金寶當時剛好看好了金寶公司開發的金寶城商品房一套,於是通過分管民事審判的時任順義區法院副院長龔東昇以及馬維增、田廣禮等人,向姚文劍「打招呼」,希望「打個折」。此後,姚文劍同意安金寶在購房時的「優惠」要求。此後,這批「自己告自己」的荒誕劇得以按計劃進行;姚文劍在結案後把近30萬元的白條通過王明濤給了金寶公司銷售部;安金寶通過其家屬僅付出了不到8萬元的首付款,便如願獲得了價值60多萬的金寶城商品房一套。

  2010年初,牛欄山法庭庭長職位調整:馬維增改任後沙峪法庭庭長,繼任者是楊鎮法庭庭長孟成。

  在赴任牛欄山法庭之前,孟成在北京市法院系統小有名氣,曾被評為「北京市十佳法官」「北京市人民滿意政法單位負責人」。未料,上任伊始的孟成便「前腐後繼」。

  這年2月,田廣禮與姚文劍再次如法炮製,經劉伯倫同意後,以原購房人名義起訴金寶公司,並安排順義一法律諮詢中心職員王靜和王明濤分別代理原、被告人。在王靜等人申請立案時,孟成極為謹慎,遲遲未立案。受公司回籠資金的壓力,姚文劍再次出馬,通過龔東昇「協調」孟成「抓緊立案」;龔東昇答應後,收到了姚文劍送上的3萬元。

  幾天後,龔東昇約孟成到金寶花園酒店與姚文劍「認識認識」,並一起吃飯。酒席間,姚文劍向孟成說明了案件真相,龔東昇要求孟成抓緊立案。

  不過,「認識」了姚文劍的孟成,並未迅速審批立案。直到當年4月,姚文劍再次將孟成約到金寶花園酒店,並送上30萬元之後,孟成才同意立案,並親自承辦。此後兩個月內,孟成先後分四批對該批案件調解結案,並安排安金寶執行。

餘波未息

  順義區法院上述四名法官被定罪,並非北京市法院系統此次腐敗窩案的終結。可以確定的是,豐台區法院原院長夏儉軍,亦因在任朝陽區法院副院長期間身陷金寶公司案被調查。

  2010年1月19日,由朝陽區法院副院長轉任豐台的夏儉軍當選豐台區法院院長。2012年2月10日,《北京日報》刊登當時的一批人事任免消息,其中就有夏儉軍去職豐台區法院院長。這也是夏儉軍的名字最後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財新記者輾轉瞭解到,2011年12月,夏儉軍被以北京市紀委的名義「雙規」。而夏儉軍案發,則源於在對金寶公司的調查中,北京市檢察院一年輕張姓檢察官獲得了夏儉軍涉嫌幫助金寶公司製造虛假訴訟、枉法裁判、受賄100餘萬元的證據材料。

  截至財新記者發稿時,夏儉軍在移送審查起訴後並未出現在首批判決的被告人名單中,目前對其如何處理有待北京官方正式公佈消息。

  隨著相關案件調查的深入,是否有更高級別官員被查,目前尚未可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69

全球趨勢》美國法院判決 「基因」不能授權專利 兆元市場大餅 基因公司看得到吞不下

2013-07-01  TWM  
 

 

為裘莉進行乳癌基因篩檢的「無限大數」基因科技公司,既是這個領域的領先者,又有裘莉這樣超級無敵的明星作為代言人,為什麼股價無法一飛沖天?

反而像個老紳士,枯坐在百億現金的鈔票上?

撰文‧乾隆來

安潔莉娜.裘莉在《紐約時報》投書,說明她因乳癌基因檢測,決定接受手術根除潛藏乳癌的威脅;全世界的投資人立刻將焦點鎖定在為裘莉進行乳癌基因篩檢的「無限大數」基因科技公司(Myriad Genetics,那斯達克上市代碼MYGN)。無限大數公司的股價原本在二十四美元上下遊走,五月初公布今年第一季季報,突然升至三十美元;裘莉發表投書的五月十四日,又漲了三%,創下二○○九年至今四年來的新高。

但擁有全球獨占乳癌基因(BRCA)檢測專利權的無限大數公司,即使一個月股價暴漲三成,加上裘莉乳癌檢測的世界級利多,股價本益比卻只有二十二倍,並未享受生技公司「本夢比」的待遇。

不如生技股夢幻

基因檢測龍頭Quest 本益比僅十四倍從財務指標來看,這家公司更像一家經營多年的「歐吉桑股」,一點也沒有生技股的夢幻感。無限大數公司從一九九四年八月,確認BRCA基因的定序,至今將近二十年。去年營業額逼近新台幣一五○億元,稅後盈餘三十四億元,過去五年的營收與盈餘穩定成長;公司帳上有超過一百億元現金,沒有銀行貸款,完全零負債經營。五月股價大漲後,公司總市值七五○億元,是營業額的五倍、去年稅後盈餘的二十二倍。

這不是無限大數公司獨有的現象,從下頁附表中可以看到,已經上市的基因定序或醫療生物檢測公司股價的表現,大都像是穩健績優的藍籌股。例如總部位在紐澤西的Quest Diagnostics,早年是康寧玻璃旗下的生物醫療部門,一九九七年從康寧獨立出來,之後持續進行購併;如今是一家年營業額新台幣二千五百億元的大型跨國企業。

Quest生物檢測公司列名全美五百大企業,《財星》(Fortune)更從○八年至今,連續評選這家公司進入「全球最令人尊敬的企業」排行榜中。令人疑惑的是,這些榮耀並沒有讓投資人太興奮,Quest生物檢測的本益比只有十四倍,總市值二千七百多億元,只有年營業額的一.二倍。

規模比Quest略小,總部位於荷蘭,在全世界二十個國家營運,且在美國那斯達克、德國法蘭克福股票上市的Qiagen也是如此。Qiagen是細胞與基因檢測的老祖宗,從一九八四年成立至今,擁有超過五百個檢測項目,以及超過二千四百張專利權與執照。Qiagen股票總市值是無限大數公司的兩倍,但是本益比與股價營收比,與無限大數公司幾乎一模一樣。

台灣生醫科技業非常熟悉的Affymetrix公司,是全球生物晶片的領導廠商,國內生醫學術研究都使用它的晶片。早在○五年,台灣的賽亞基因公司就曾經與Affymetrix簽訂授權合約,共同開發B肝與氣喘相關的檢測晶片。Affymetrix在一九九二年成立,九六年上市,已是產業龍頭;但是五年前大賠新台幣百億元,之後仍然年年虧損,去年營業額達新台幣九十億元,虧損縮小到新台幣三億元,總市值卻只有約年營業額的八成,目前是新台幣七十七億元。

基因生物科技不是醫學突破的新紀元嗎?為什麼這麼多家基因生物科技公司,無法像當年網路公司網景(Netscape)上市那樣,創造網路科技風潮?網景在九五年八月九日股票上市,原本預計以每股十四美元上市,但因需求太強,臨時提高價格到二十八美元,上市當日竟以七十五美元收盤。

聲稱有獨家專利

每年僅乳癌基因檢測 營收就一五○億網景股票上市,創造網路科技泡沫的狂潮、帶著所有投資人作夢的故事,為什麼沒有在基因生技公司身上重演?

無限大數公司本身的故事非常夢幻,公司的三位創始人,一位是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吉爾伯特(Walter Gilbert),一位是猶他州大學的醫學教授史柯尼克(Mark Skolnick),以及現任公司執行長梅爾莊(Peter Meldrum)。早在一九九四年,史柯尼克就已經率領猶他大學與無限大數公司的研究團隊,對於BRCA基因定序,並且確認這個基因與女性的乳癌、卵巢癌有高度關聯。

無限大數公司在BRCA基因的發現,對於人類有重大貢獻。裘莉在《紐約時報》的投書說,「做過基因檢測後,我的醫師告訴我,我有八七%的機率會得乳癌,有近五○%的機率會得卵巢癌。」無限大數公司網站也以非常明確的統計圖表指明,檢驗出BRCA基因突變的人,在五十歲之前罹患乳癌的機率逼近五○%,在七十歲之前罹癌的機率更升高至八七%,而且有高達六四%的患者會發生兩次乳癌。

一般人七十歲前罹患乳癌的機率只有八%,是BRCA基因突變者的十分之一。由於BRCA基因研究已超過二十年,累計學術論文超過一萬篇,這個結論早已確認。九四年八月,史柯尼克定序BRCA基因後,就向美國智慧財產局申請專利,三年後又對子型BRCA2基因申請專利,全球獨家的基因檢測專利權,因此牢牢掌握在無限大數公司手中。

乳癌檢測與醫療是一門大生意,光是去年美國就有二十二萬七千名婦女被檢測出乳癌(外加兩千名男性患者),另有約四萬名乳癌患者在去年死亡,這還只是傳統檢測程序篩選的結果。如果美國三億人口,或全球數十億人口,都透過無限大數公司授權,進行與裘莉同樣的BRCA基因檢測,「預防性」地篩選估計占總人口七%的遺傳性乳癌基因;並仿效裘莉,在毫無徵狀的情況下進行乳房切除、重建,將創造每年新台幣數千億元的商機。

根據裘莉的投書,她在無限大數基因做BRCA的基因檢測,花費四千美元(約新台幣十二萬元);而公司網站則揭露,每年進行的BRCA基因檢測件數高達二十五萬件,在保險公司或健保體系並未完全支持的狀況下,BRCA檢測一項業務,每年就有高達新台幣三百億元的市場規模;其中大約二分之一,會成為專利擁有人無限大數基因公司的營收。

基因專利「太霸道」

阻礙同業研究 消費者望價格卻步乳癌只是潛力巨大基因檢測市場的一小塊,美國健康產業研究中心Health Economics研究報告顯示,有將近九成的受測者,考慮使用基因檢測的程序,來早期發現自己的疾病。另外,保險公司UnitedHealth Group的報告估算,如果基因檢測成本能夠下降,引進保險機制,成為所有消費者都能使用的醫療程序,那麼到了二○二一年,光是基因檢測市場每年就有超過新台幣七千五百億元的商機。

基因檢測只是一連串醫療革命的開端,正如同裘莉做了檢測後,後續進行了乳房切除與重建,原本無中生有的「預防性醫療」程序長達三個月,還有後續的回診與復健。基因檢測,不只代表了每年以兆元計算的「無限大數」商機,更可能徹底改變目前的醫療產業結構。

無限大數公司坐在商機如此龐大的金山上,既是這個領域的領先者,又有裘莉這樣超級的明星作為代言人,為什麼股價表現無法像當年網景那樣一飛沖天?反而像個老紳士,枯坐在百億現金的鈔票上?裘莉從接受檢測到正式發表,前後超過三個月,但是無限大數公司的股價卻毫無反映,直到裘莉投書成為轟動全球的大新聞,股價也只漲個三%,意思意思交代過去?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Stiglitz)的批評,可以為「基因為何不能像網路公司那樣一飛沖天」提出一部分解答。史迪格里茲撰文批評,無限大數公司的基因專利「太霸道」,阻止同業在基因科技上的研究,妨礙消費者的權利。耶魯大學原本早就推出更便宜的乳癌基因檢測,但受制無限大數公司專利權,無奈之下打了退堂鼓。

史迪格里茲說,「對基因定序的專利權,就好像把數學方程式當作專利。」對原本就存在的自然法則、物理現象給予專利保護,反而阻礙人類科技的進步。

比無限大數公司與猶他州大學教授史柯尼克更早發表BRCA基因與乳癌關聯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前教授金恩(Mary Claire King),更站在第一線批評無限大數公司。金恩認為,無限大數公司使用的篩檢技術「是一九九○年代的技術」,不僅太昂貴、技術老舊,而且不完全。

已轉任華盛頓大學教授的金恩說,一一年無限大數公司對每次BRCA檢測收取三三四○美元(約新台幣十萬元,今年裘莉檢測已經漲價到十二萬元);而正在發展中的新技術,一次就能篩檢出人體全部的兩萬三千個基因,提供消費者完整的基因訊息,檢測所有潛藏的疾病風險,收費比只能檢測兩個基因的無限大數公司還便宜。

美國判決大逆轉

基因檢測不能申請專利 衝擊相關產業到底「基因檢測」該不該獲得專利保護?還是應該像科學家發現物理現象、數學公式那樣,成為全人類的公共資產?美國法院對這個問題,爭論不休。

○九年五月,著名的紐約公益組織「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代表一群醫事檢驗醫師、乳癌患者、基因諮詢專家等,對無限大數公司提出訴訟,就是希望撤銷美國專利局發給的BRCA檢測專利。他們主張,基因原本就存在於自然界,無限大數公司的定序「只是發現,不是發明」、「專利權人並沒有賦予更多用途」。

ACLU對無限大數公司的訴訟,成為美國基因科技產業指標。從紐約地方法院、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到最高法院,陸續做出對無限大數公司有利、不利的反覆判決。最新的發展是,今年六月十三日,聯邦最高法院對BRCA專利訴訟做出最後判決,法官以九票對零票,否決BRCA的專利權,簡單說,「基因,不能成為專利」。

聯邦最高法院的判決,對基因科技產業帶來重大衝擊。估計人體總數兩萬三千種基因,有將近兩成被註冊成專利,而困擾人類千年的癌症、心臟病、老人痴呆等疾病,全部與基因有密切的關聯,這些基因的發現與檢測,不能授予專利權。

基因定序屬於公共財,原本是沒有爭議的定論。一九八七年,時任美國總統雷根啟動預算金額高達新台幣一千億元的人類基因體計畫(Human Genome Project),畫出人體兩萬三千種基因地圖。這個計畫原本只是純粹的學術研究,不過後來因為商機浮現,吸引許多民間投資與參與,加速原本的進度,在○三年四月提前大功告成。而民間投入的企業,則迅速向美國智慧財產局申請專利,之後更藉著不斷的企業購併,成了大型企業獲利的金雞母。

在慶祝基因地圖完成十周年的一三年四月,生醫科技業龍頭企業「生命科技公司」(Life Technologies Inc.)宣布將賣給儀器大廠 Thermo Fisher,購併的金額為一三六億美元(約新台幣四千億元)。生命科技公司是生醫界的巨頭,擁有五千多項專利,基因定序、基因合成、基因選殖、細胞分析,從傳統的身分鑑識,到最尖端的生物生產科技,本身就是一連串合併的產物。不過,生命科技的購併價格也不夢幻,就只有十七倍本益比,三倍多的年營業額。

在生命科技被合併之前,還有一個敏感的交易,擁有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病毒定序、在全球基因業界擁有先進地位的北京基因研究院,成功以新台幣三十五億元的價格,購併美國的「完全基因公司」(Complete genomics)。完全基因公司提供基因定序的服務,卻能夠順利賣給中國公司,其中的意義耐人尋味。

基因科技龍頭生命科技最終被傳統儀器公司購併,享有乳癌檢測專利的無限大數公司長期陷入專利訴訟,完全基因公司賣給中國,說明基因科技的市場雖然迷人,卻不夢幻,雖然有利潤,最終卻得面臨「分潤歸公」的產業本質。

這是裘莉割除乳房,給華爾街投資人最大的啟發。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基因檢測市場迷人 卻不夢幻──全球重要基因檢測公司投資價值

公司(代碼)總市值

(億元新台幣)本益比

(倍)股價/營收比(倍)

基因定序

Life Technologies (LIFE)408016.93.2 Illumina(ILMN)207034.15.1 Pacific Biosciences (PACB)36.3 --4.6 醫療檢測(Bio-Medical Testing)

Agilent

Technologies(A)448214.32.0 Quest Diagnostics (DGX)295015.91.4 Laboratory Corp of America (LH)270015.31.6 Qiagen (QGEN)148018.63.8 Myriad Genetics (MYGN)78022.94.9 Luminex (LMNX)20338.63.0 Affymetrix77--0.8 註:數據統計至今年5月 資料來源:各公司財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794

意大利法院判處貝盧斯科尼兩年內不得擔任公職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0497

意大利米蘭一家法院週六裁定,因涉及稅務欺詐,前總理貝盧斯科尼被禁止在未來兩年內擔任公職。

但鑑於貝盧斯科尼目前仍是參議員,因此,該法院判決不會立即生效。貝盧斯科尼是否會被解除參議員資格將取決於參議院的單獨投票,預計該投票將在下個月舉行。

週六的法院裁定反映了公訴人的要求。貝盧斯科尼的律師此前要求只實施一年禁令,這是在法律規定下的最短期限,而最長期限可達到三年。貝盧斯科尼仍可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訴。

今年8月1日,意大利最高法院終審維持對貝盧斯科尼監禁4年的原判,但之前法院有關貝盧斯科尼5年內不得擔任公職的判決被發回重審。去年10月份,米蘭法院因貝盧斯科尼稅務欺詐而對其作出了上述裁決。

按照2006年意大利因監獄人滿為患而頒發的大赦法,貝盧斯科尼只需服刑一年。而如果參議院把貝盧斯科尼除名,他要麼將被軟禁一年,要麼參與社區服務一年。

下個月參議員的投票將有效取代米蘭法院的裁決,因為它將基於一項單獨的法律,如果貝盧斯科尼被除名,該法律將禁止他在六年內擔任公職。

如果失去參議員身份,貝盧斯科尼將失去他的議員豁免權。貝盧斯科尼還面臨涉及未成年少女的招妓案等指控。

盧斯科尼的參議員身份的廢除與否,已成為議會面臨的最敏感問題之一。

上個月,又中左總理Enrico Letta和貝盧斯科尼自由人民黨(PDL)組成的大聯合政府一度接近解體,當時貝盧斯科尼從聯合政府內撤回了來自PDL的部長,所述理由是稅收政策存在分歧,但貝盧斯科尼參議員身份可能不保也是重要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146

法國憲法法院批準實施75%稅率“富人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097

一年之前法國憲法法庭裁決奧朗德延遲對高收入人群的征稅財富稅。當時奧朗德提出對高收入人群實施高達75%的累進稅率,已經迫使法國著名演員傑拉爾·德帕迪約申請俄羅斯國籍。現在暫時的延遲最終結束,本周日憲法法庭批準了政府為期兩年的稅收修正案。新稅收規則要求雇主為繳納稅金負責,今明兩年法國年收入超過100萬歐元以上人群,將承擔75%的高稅率。據彭博:在奧朗德的新提案下,企業必須為年收入超100萬歐元的員工代繳50%的工資稅。綜合其他稅收和社保支出,法國年收入超100萬歐元的高收入人群稅率負擔將達到75%。法國經濟部長聲明稱:“正如各界預期的,為了法國社會的團結,支付超過100萬年薪的企業,將負責為2013年和2014年工資支付稅金。“奧朗德曾經表示他“不喜歡”富人,在上任總統之初的2012年2月就宣布將實施75%的高稅率。這種社會主義模式的高稅率已經成為奧朗德左派政府的標誌。高稅率已經引發富人的反彈,法國一些本地足球俱樂部抱怨高稅率將讓本已脆弱不堪經營狀況雪上加霜。據BBC法國本土俱樂部在年初就因為高稅率罷賽,他們抱怨富人稅將使得足球俱樂部更加難以經營,一些頂級球員可能因此申請轉會。卡塔爾財團入主的巴黎聖日耳曼隊旗下超過10名球員收入超過100萬歐元,其中包括瑞典人伊布拉希莫維奇。民調顯示法國人大多數支持暫時上調富人所得稅。與歐洲其他一些國家不同,法國試圖通過大幅加稅並削減部分開支,來降低龐大的公共債務。目前英國的最高邊際稅率為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71

光大烏龍指事件主角狀告證監會 法院已受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524

更新:2014年2月18日下午,光大證券原策略投資部總經理楊劍波訴證監會一案已被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受理。楊劍波將與證監會對簿公堂,開庭時間則將由法院安排。2月8日,楊劍波因不滿判罰,一紙訴狀將證監會告上了法庭,其要求證監會撤銷對其做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以及市場禁入決定。2月14日:去年夏天證券市場最轟動的大戲——光大烏龍指事件又起新波瀾,2月8日該事件主角之一楊劍波一紙訴狀要求證監會撤銷對他的處罰,他在接受《證券市場周刊》采訪時表示自己是冤枉的,同時還詳述了此事的隱秘內幕,他指出上交所、上海證監局以及中金所都知光大會對沖,卻未阻止。光大烏龍指事件發生在2013年8月16日,楊劍波時任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總經理。事件發生後,證監會決定沒收光大證券8月16日13時至14時22分之前對沖交易的非法所得,並對徐浩明、楊赤忠、沈詩光、楊劍波分別予以警告,罰款60萬元並采取終身的證券市場禁入措施,並宣布為期貨市場禁止進入者。2014年2月8日,楊劍波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了訴訟,要求證監會撤銷對其做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以及市場禁入決定。在證監會本周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回應稱,證監會已經關註到相關報道,此前證監會已就光大證券異常交易事件的調查處理情況做過詳細介紹。《證券市場周刊》還提到,14年前凱立勝訴證監會一案的主辦律師北京中兆律師事務所李江重出江湖,又一次代理了狀告證監會的行政案件。這次訴訟,有望進一步推進中國股市的制度建設。在接受采訪時,楊劍波還詳述了事件的一些內幕:交易室的監管匯報我們下午要做對沖“今年的部門獎金完了。”2013年8月16日上午11時15分,楊劍波腦子里閃過這樣一個念頭。11時02分,光大策略投資部的交易員發起第三組ETF申贖套利交易,3分鐘之內,ETF籃子的171只權重股成交了147只。11時05分08秒,交易員向程序員請教能不能通過使用“重下”功能對24只未成交股票進行自動補單?證監會通過調查發現,程序員在交易員的電腦上演示並按下了“重下”按鈕。“重下”按鈕一按,楊劍波的厄運開始了。存在嚴重錯誤的程序被啟動了,這是楊劍波之前從未遇到過的狀況。交易員本想通過補單買入24只股票,被執行為買入24組ETF籃子股票,報送訂單瞬間送至訂單執行系統。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工商銀行等權重股瞬間觸及漲停,上交所的市場監察系統於11時06分發出預警。一分鐘之內,系統出現此類預警信息數十條。“實時監控人員發現,涉及的股票最大買方是光大證券的一個自營賬戶。”上交所新聞發言人在8月25日證實。11時07分,上交所市場監察部問詢光大證券負責人、合規總監,得到的答複要麽是自己不在公司,要麽是暫不清楚情況。11時10分,上交所市場監察部與中金所監查部進行連線溝通。上交所新聞發言人證實,連線是根據確定的監管協作機制,啟動了異常交易跨市場聯合監管流程。11時15分,上交所開始啟動對自身交易系統及行情系統進行自查,發現交易所系統一切運行正常。11時44分,它通過官方微博發布“截至目前為止,上交所系統運行正常”的公開信息。當上交所在緊張地同中金所溝通以及進行系統自查的時候,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的交易員根據公司《策略交易部管理制度》中關於“系統故障導致交易異常時應當進行對沖交易”的規則,開始賣空IF1309股指期貨合約。11時20分,交易員將情況向楊劍波匯報後,楊立即將策略投資部交易出現的狀況向光大證券辦公室主任兼計劃財務部總經理沈詩光匯報。沈隨即報告光大證券總裁徐浩明:大盤暴漲可能和策略投資部的操作有關。交易所在電話中要求光大證券盡快給出一個回複。11時40分左右,光大證券總裁徐浩明、計財部總經理沈詩光、證券投資部總經理楊赤忠、策略投資部總經理楊劍波以及股票自營一位負責人在徐浩明的辦公室召開了一個臨時碰頭會。“當時,我晚到了約10分鐘,之前討論過什麽問題不清楚。我拿著一張紙和筆進入會議室後,大家開始討論流動性風險的狀況和應對措施。”楊劍波說。一個可怕的數據擺在光大高管們面前:在11時05分至07分之間,策略投資部系統報單規模達到686億元,其中進入上交所系統的訂單有234億元,其中161.3億元訂單被上交所交易系統根據預先設定的“最優五檔即時成交剩余撤銷”的規則自動取消。盡管如此,還是成交了72.7億元。按照證券清算規則,光大證券必須在第二個交易日(8月19日)的早上9點提供足夠的清算資金72.7億元。流動性難題將光大證券推向了生死關口。從《證券市場周刊》獲得的一份證監會內部材料顯示,彼時,光大證券的流動性風險遠比錯單造成的市場風險大得多,嚴重得多:若周一(8月19日)不能交收,光大證券將面臨存亡問題。該材料顯示,徐浩明召開的碰頭會主要決定通過拆借以及降低其他交易部門的方向性交易頭寸的方法來提供流動性。策略投資部風險中性的交易原理以及光大證券對該部門的定位,都明確要求策略投資部進行對沖。楊劍波遲到的這個五人碰頭會,提出了三個解決頭寸的方案:第一,自營拋售部分股票套現;第二,賣空股指期貨合約、轉換並賣出ETF對沖風險;第三,向銀行借錢。會議決定楊劍波負責實施對沖交易,楊聽聞三個方案後提前走出了會議室。“當時碰頭會的信息是拋售股票套現難度很大,按照光大證券以及策略投資部的規定,當天下午必須進行風險對沖。”楊劍波回憶當天開會的細節時說,“當時上交所的人來了,我要去將他們迎進來。”就在碰頭會商量頭寸時,上交所與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下稱“中證登上海公司”)進行電話溝通,上交所提示中證登上海公司可能出現清算的風險。光大證券2013年上半年自營業務規模為162.92億元,一旦72.7億元訂單進行正常結算,光大證券面臨流動性困難。很快,雙方進行現場討論交收事宜。上交所新聞發言人透露當時主要是“防範結算問題引發系統性風險”。12時許,上交所的人抵達光大證券8層。楊劍波需將上交所兩位領導迎到8樓策略投資部交易室,上交所兩人走進了交易室。楊劍波回憶說,交易所的領導在交易室問楊發生了什麽情況。楊劍波回憶說,當時自己匯報說系統出現了問題,自動生成了大量訂單。在交易室短暫的交流後,楊劍波將上交所的人請進自己在交易室旁邊的辦公室,上交所的人繼續問楊劍波“接下來怎麽做?”楊告訴上交所的人,下午將管理好風險,進行對沖交易。上交所的人在楊劍波的辦公室短暫停留後,再次來到了交易室,上交所的一位女領導用三星手機在交易室拍了一張照片。大概幾分鐘的停留後離開,再去同光大證券的高層進行了會面。“交易所的人到了一會後,上海證監局的人就到了。”楊劍波回憶,上海證監局的官員問了同樣的問題,自己再次重複下午要進行風險對沖。上交所和上海證監局的官員還在徐浩明的辦公室時,楊劍波召集了策略投資部的所有人到交易室。他將10多人分成了三組,一組進行股指期貨交易,一組進行ETF交易,一組進行測算。“當時的ETF市場交易並不活躍,要降低風險敞口,當天不可能通過賣出ETF來完成。”楊劍波回憶當時的情形,“為了完成下午的對沖交易,連銷售都用上了。”“在下午開盤前,你確信你已經明確向上交所以及上海證監局的官員提出下午你要進行對沖交易?”面對記者的追問,楊劍波非常肯定地說,“是的,我當時對他們說的是下午要進行對沖交易。”中金所五次來電熱線上的對沖交易2013年8月16日13時,楊劍波開始進行對沖交易。證監會在2013年8月30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8月16日13時開始至14時22分,光大證券賣空IF1309、IF1312股指期貨合約共6240張,獲利7414萬元,同時,轉換並賣出180ETF基金2.63億份、50ETF基金6.89億份,規避損失1307萬元。14時22分以後,光大證券繼續賣空IF1309股指期貨合約。14時22分,證監會認定光大證券內幕交易的時間分界線。楊劍波在組織全部門進行對沖交易期間,14時22分之前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上交所新聞發言人提供的信息顯示,11時45分,上交所相關部門負責人分別致電光大證券信息披露、合規、信息技術部門負責人,要求立即查明原因,及時報告有關情況。12時,光大證券有關負責人回電上交所稱其策略交易系統可能存在故障,具體情況仍在核查。上交所的發言人說,上交所之後多次以電話和短信方式聯系光大證券董秘、證券事務代表等人,督促公司盡速核實、及時公告,同時考慮停牌。12時42分,光大證券因“重大事項未公告”申請停牌,上交所依據《上市規則》實施半天停牌操作,並要求光大證券進一步發布提示性公告說明事件原因。12時50分,上交所再次致電光大證券負責人,督促其下午開市前公告相關情況。隨後,上交所相關負責人又持續多次督促光大證券立即發布提示性公告、說明事件及其原因。14時19分,光大證券通過上交所官方網發布公告,公司策略投資部門自營業務在使用其獨立的套利系統時出現問題,公司正在進行相關核查和處置工作,並稱公司其他經營活動保持正常。證監會的處罰結果認定,光大證券異常交易事件不僅對光大證券自身的經營和財務有重要影響,而且直接影響了證券市場的正常秩序和造成了股票價格的大幅波動。根據上交所的統計,11時05分至11時07分,上證綜指短時間內上漲5.96%;11時07分至11時15分,股指從2198點回落至2103點,漲幅收窄至1.01%;11時15分至11時30分,股指從2103點上漲至2148點,漲幅3.19%。13時至14時19分光大證券發布公告,股指從2148點回落至2082點,漲幅收窄至0.01%。證監會認為光大證券的異常交易導致的股市波動影響了投資者對權重股票、ETF和股指期貨的投資決策,屬於《證券法》第75條、《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第82條規定的證券、期貨市場內幕信息。證監會認定,14時22分公告前,光大證券知悉市場異動的真正原因,公眾投資者並不知情。在此情況下,光大證券本應戒絕交易,待內幕信息公開以後再合理避險。光大證券在內幕信息依法披露前即著手反向交易,明顯違反了公平交易的原則。據此,光大證券在8月16日13時(公司高管層決策後)至14時22分轉換並賣出50ETF、180ETF基金以及賣空IF1309、IF1312股指期貨合約,構成《證券法》第202條和《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第70條所述的內幕交易行為。光大證券的策略投資部交易量一直很大,同中金所關系融洽,但是,在盤中交易時很少接到中金所的電話。《證券市場周刊》獨家獲得的一份電話記錄顯示,2013年8月16日下午,楊劍波進行對沖交易期間,中金所與他一直保持熱線通話。13時08分,中金所給楊劍波打了第一個電話,時長1分30秒。“在交易過程中的一次通話中,對方說,你們今天的交易和平時不太一樣。”楊劍波回憶中金所來電時的情景說,“當時我告訴對方,我們今天確實出了一點狀況,在做風險管理,對沖。”據楊的回憶,對方問他,“你們是不是要對沖大約一萬張左右的頭寸?” “我一聽對方是個行家,不轉換賣出ETF,一萬張正好是72億元,我告訴對方,下午確實要進行對沖交易。”楊回憶說,當時對方告訴他,中金所已經同上交所進行了熱線溝通,對光大證券上午發生的情況有所了解。楊劍波說,通話最後,中金所的人還在電話中提醒,“你們能不能對沖的時候註意點,空單不要下得太猛?”13時17分,中金所同一個電話再次直接打給楊劍波本人,這次通話1分26秒。14時07分,中金所打進兩個電話,第一次12秒,第二次通話時長40秒。14時31分,中金所致電楊劍波,通話時長1分09秒。15時06分,中金所打給楊劍波的通話時長28秒。頻繁的電話到底談了什麽?楊劍波回憶說,大約在14時至15時之間,中金所監查部的負責人也和自己通了電話,主要涉及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對沖的原因(主要是談11時出現的異常交易)、對沖目的(風險管理、風險對沖)、對沖情況(光大證券可以對沖1萬張左右).也就是說,除了中午向上交所、上海證監局匯報了光大證券當天下午要進行的對沖之外,在當天下午的交易過程中,中金所同指揮對沖交易的楊劍波保持熱線通話。“當時ETF交易量太小,中金所提醒股指期貨交易不能太猛,為了降低風險敞口,我們的財務在ETF和股指期貨兩組人之間進行緊張測算。”楊劍波回憶說,“後來沒有一家銀行借錢給光大證券,聽到消息時我才深切地體會到雷曼兄弟死亡時的恐懼,金融機構沒有流動性,精英也只有死亡一條路。”上交所新聞發言人在8月25日的“8.16事件發布會”上證實,當天11時10分,中金所同上交所進行了溝通,雙方當即就啟動了異常交易垮市場聯合監管流程。“在當天下午交易期間內,你們多次通話,中金所是否對你們的對沖交易提出異議?”面對記者的追問,楊劍波很肯定地回答說,“在當天下午的整個交易過程中,中金所多次電話並沒有提出任何異議,除了知道我們要進行對沖交易,不但沒有提出異議,相反讓我們別太猛。”楊劍波回憶整個交易過程,“事後外界對我們當天的對沖技術評價是堪稱完美。”證監會兩派調查組上面已經有了定論8月19日,楊劍波的手機被證監會調查組的人拿走了。“8月16日事發當天,一直是上交所、中金所和上海證監局的人來光大證券調查,到了8月19日,證監會稽查大隊的人就到了上海。”楊回憶,證監會派出的第一調查組到公司就拿走了自己的手機。調查給手機里的信息進行了拷貝,很快就把手機還給了楊劍波。8月16日是一個星期五,按慣例證監會有記者見面會,對一周的重大信息進行發布或者答疑。光大烏龍指事件自然成為當天記者們關註的焦點,《證券市場周刊》記者向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提問當天的調查進展,回答是,“目前上交所和上海證監局正抓緊對光大證券異常交易的原因展開調查。”本刊了解到,烏龍指事發當天,北京高層就高度關切事件的進展。8月18日,證監會破例在周日召開臨時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初步調查結果:光大證券自營的策略交易系統包含訂單生成系統和訂單執行系統兩個部分,存在程序調用錯誤、額度控制失效等設計缺陷,並被連鎖觸發,導致生成巨量市價委托訂單,直接發送至上交所,累計申報買入234億元,實際成交72.7億元。同日,光大證券將18.5億元股票轉化為ETF賣出,並賣空7130手股指期貨合約。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說,光大證券該項業務內部控制存在明顯缺陷,信息系統管理問題較多,上海證監局已決定先行采取行政監管措施,暫停相關業務,責成公司整改,進行內部責任追究。同時,證監會決定對光大證券正式立案調查,根據調查結果依法做出嚴肅處理,及時向社會公布。證監會決定派出調查組赴上海調查。幾乎同時,光大證券在上海總部召開記者會,通報的情況同證監會一樣。在發布會上,光大高層承認本次事件導致8月16日光大證券“權益類證券及證券衍生品/凈資本”指標超過了100%的監管紅線,可能因此事件面臨監管部門的警示或處罰,從而可能影響光大證券業務拓展和經營業績。“當時是周末,證監會第一撥調查的人是周一找自己的。”楊劍波回憶,證監會第一調查組的人拷貝手機信息後未發現異常情況,倒是有不少的關切短信。“當時稽查大隊的人還開玩笑說我人品不錯。”楊回憶說。記者獲得的一份調查組拷貝記錄顯示,8月15日22時31分,楊劍波通過17951撥打了一個189的長途電話,通話時長6分13秒。到8月16日9時12分,楊劍波接聽了一個33秒的電話後,到烏龍指發生之前,楊劍波接聽了三個電話,一個座機兩個手機。從11時16分到17時,楊劍波的手機一共有54個通訊信息,其中10個通訊信息是楊劍波主動發出,44個是被動接收,包括中金所的5個來電。在通話記錄中,通話時長絕大多數不超過30秒,顯得非常匆忙。相反,中金所的5個來電中有3個超過1分鐘。楊劍波回憶,證監會第一調查組除了拷貝其手機信息,對整個交易系統以及對沖交易都進行了詳細調查,並詳細問詢了8月16日下午的對沖交易細節。“第一撥人對我的鎮定自若很是欣賞。”楊強調,光大證券是上市公司,作為一個交易部門,自己必須按照公司內部規定進行風險對沖。“那個時候相當考驗智慧。”楊劍波沒有關註公司之外早已嘩然天下的各種傳聞。“當時沒有意識到下午的交易可能觸及內幕交易的紅線嗎?”面對記者的追問,楊回憶說,第一天向公司管理監管者以及交易所作了匯報,按照公司的內部規定進行交易,“有一天我們幾個坐在車上,提起了外界說內幕交易的問題,我們還嗤之以鼻,認為外界根本不了解情況,哪有向監管者匯報後,監管者就在公司的情況下,在交易所那麽多電話溝通的情況下做出的交易是內幕交易的道理?”第一調查組在8月22日左右基本做完了調查。“當時我們沒有從調查組那里聽到任何有關內幕交易的說法。”楊說。8月21日,光大證券宣布暫停楊劍波的職務,令其配合調查。當時,他自稱對調查前景相當樂觀,因為他曾受證監會邀請,成為中國場外金融衍生品交易規則起草的四位牽頭人之一,得到過證監會高層的高度贊揚。“當時我認為是系統出現問題,公司暫停職務,事情調查清楚後自己還能回到工作崗位,畢竟自己領銜的策略投資部是光大證券2012年內部考評第一的部門。”為了給市場傳遞一個積極的信號,光大證券派風險管理部總經理李海松接替楊的策略投資部總經理職位。其實,8月20日開始,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已經處於停業狀態。8月22日下午,光大證券突然停牌,公告公司總裁徐浩明辭去董事、總裁職務,公司董事長袁長清代行總裁職務。一個不妙的情況是,徐浩明是光大證券運營的實際負責人,他並非是暫停職務,而是離職。證監會派出的第一調查組剛走,第二調查組就進場了。“第二撥人一來,我就感覺有點不對勁,他們一來就問我有沒有筆記本。”楊回憶道,當時他感覺到第二撥人上來的問題有很強的誘導性、目的性,問題可能沒有自己預期的那麽簡單。楊劍波說自己沒有記筆記的習慣,每次開會都是順手拿一張紙一記,開完會看看隨手就丟進垃圾桶。“如果有筆記本就好了,能證明我的清白。”楊劍波有些後悔。8月25日,上交所就“8.16事件”答記者問,除了通報上交所在整個事件中的角色已經采取的具體措施,整個過程未提及內幕交易。盡管當時有證監會要按照內幕交易來處罰光大“烏龍指”之說,但是楊劍波通過證監會、交易所的發布情況判斷,內幕交易說法不會成立。各種版本的傳言令楊劍波很不安,甚至網上還出現了處罰措施。他覺得證監會派出的第二撥人同第一調查組的態度有著天壤之別,問詢的時候語氣已經沒有第一撥人那麽輕松,整個過程顯得有些壓抑。在整個調查期間,楊劍波也沒有從他們口中聽到任何關於內幕交易的說法。“到了第二撥人快走的時候,大約25日左右,突然有一人提了一句現在好像在朝內幕交易稿,自己就問為什麽,對方說,你這個內幕,又交易了,當然是內幕交易啦。”楊回憶說,當時突然意識到情況不妙。楊劍波開始不斷打探消息。“擔心某些領導對具體業務不是很清楚,可能在最後的認定過程中產生誤會。”楊劍波說,光大證券在2009年發行掛鉤A股的結構性產品的時候就曾經引起高層的關註,當時解釋清楚了事態就平息下來了,他希望這一次也能夠向監管層解釋清楚。到了8月27日,楊劍波絕望了,他說他聽到一個信息:“上面已經有定論了。”符合常規操作鮮有人懂的中性策略投資楊劍波最初沒有意識到8月16日上午的錯單行為有可能屬於內幕信息。他對《證券市場周刊》稱,“我認為自己沒有利用該信息進行內幕交易的主觀故意,只是遵循風險中性的策略投資業務原理、紀律進行了止損操作。”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業務管理制度》第9頁關於市場中性策略型交易管理制度指引第15條規定:“如果因市場出現流動性急劇下降、市場壓力、系統故障、以及其他原因而導致交易異常,應考慮采用合適的對沖工具(包括但不限於股指期貨、ETF等)及時控制風險,進行對沖交易,以保證部門整體風險敞口處於可控範圍,保持市場中性。”所謂市場中性策略型投資,是指交易機構建多頭和空頭頭寸以對沖市場風險,純粹利用選股能力或捕捉定價偏差的能力,獲取無關市場牛熊的收益。市場中性策略型投資的交易原理和業務特性決定了該業務不留單邊的風險敞口,因此,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地產生了單邊頭寸,都要盡快完成對沖以平衡風險。上午異常交易出現後、形成約72億現貨頭寸後,策略投資部無論是賣空IF1309股指期貨合約235張的對沖行為,還是下午的大規模減持和對沖交易,均是根據部門“風險中性”基本策略而立即進行的既定交易。也就是說,一個完整的交易總是包含“多”“空”兩筆交易,或“多”“空”兩個方向的交易。因此,無論當日上午光大證券是正常購入證券,還是錯誤購入證券,依據市場中性策略型投資的要求,隨後均要進行對沖以彌補風險敞口,上午的“多頭”交易和下午的“空頭”交易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交易策略。按《策略投資部業務管理制度》的規定,對沖是策略投資的常規做法,如果認定光大事件中下午的對沖行為是內幕交易,則自營業務中通行的對沖、套保、套利交易都有可能被認定為內幕交易。而證監會則表示,光大證券在突發事件的背景下實施的內幕交易行為,主觀上具有對沖風險、調劑頭寸,降低可能產生的交易結算風險的因素,光大證券案件不同於一般的內幕交易,在我國沒有先例,涉及跨市場交易,屬新型案件。因此,證監會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認真論證咨詢後認為,認定追究光大證券內幕交易的行政法律責任是適當的。楊劍波質疑,證監會在認定光大事件下午的對沖行為是內幕交易後,那麽是不是可以推導出,在大規模的套利或套保活動中,如果先開的倉位(如現貨)對證券市場有影響,那就得馬上公告,否則接下來的對沖、套保行為都是內幕交易,因為已經知道了前面的市場波動以及單邊頭寸是自己造成的。而關於策略投資業務在中國證券市場上尚屬於新生事物,中國內地真正理解風險中性的相關交易的原理,並利用該原理嫻熟操作的人士相對較少,主要集中在少數外資背景的公司以及少數領先的中資證券公司的相關前臺部門。全文鏈接在這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