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创业10年 民资电信仍游走行业边缘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521/669681.shtml


 每经实习记者 夏冰 发自上海
10年前,告别了国家工商联当干部的“铁饭碗”,杨英杰筹集了5000万元资金,进军当时被称为热点行业的电 信业。但近10年过去了,对至今仍游离在电信行业边缘的杨英杰来说,藏于胸间的感受正应了那句歌词“热情已被你耗尽”。
接到《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电话时,杨英杰正在离京千里之外的四川绵阳,准备驱车赶往汶川地震灾区寻觅商机。针对记者提出的关于新36条的问题,杨英杰形象地比喻称:我们这些试 图进入垄断行业的民营企业就像草里的虫子,一直在冬眠中等待着惊蛰这一天,而5月13日新36条的出台正好比是民企所盼望的惊蛰。但我们希望政策能够持续 不断地关注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就像惊蛰之后有谷雨、立夏、小满等节气去呵护万物生长一样,后续的措施和细则能在“秋后”给我们带来真实的收获。
透过杨英杰在2000年注册成立的民盈电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盈电讯)10年历程,或许我们可以看到新老36条背后民资发展的缩影。
收购折 翅难圆资源梦想
10年前,32岁的杨英杰辞职下海创办民盈电讯时,这家非国有性质的电信运营企业承载着他所有的创业激情和事业理想。
从进入电信行业时起,杨英杰就设下了成为第一个参与基础电信业务的民营企业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目标对比如今新36条中的第九条有很多地方都不谋 而合。不同的是,新政中具体提到民企以“参股”方式参与,而杨英杰当时没确定他将采取什么办法去参与基础电信业务。
遗憾的是,民盈电讯没能如 愿成为第一家参与基础电信业务的民营企业,并且这一努力直到今天都还没有完全成为现实。
在2002年的4月,名不见经传的民盈电讯因参与收购 亚洲环球电讯(AGC)公司而一度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亚洲环球电讯以环太平洋的海底光缆(海缆)作为主营业务。民盈电讯参与并购亚洲环球电讯,实际上并 购的意义不在于它的公司,海缆才是真实的标的,民盈电讯的初衷就是通想过对这一并购拥有基础电信运营的资源。
但在最后的竞购较量环节中,网通 留在了舞台之上,民盈电讯选择了退出。
当杨英杰在和记者回忆起那段经历时,还是深表对竞购失败的遗憾。“不管网通当时规模有多小,但它毕竟比 我们公司大,而且它是国有企业。从任何一个角度讲,我们都无法与之竞争。我们在通往基础电信运营商前进道路上的第一个步骤都没能完成,实现其他目标谈何容 易?”在他看来,实力上的不对等导致了竞购的失败。
回顾8年前的挫折,杨英杰认识到当年自己的设想比较天真。“即使我收购了海缆,也很难把它 变成做基础电信业务的敲门砖,还是得依从法律的要求和政策的规定。现在回想看来,那只是当初我们的一个美好想法,但事实上几乎不可能实现。时代是不能跳跃 的,也不能超越。”
正因为如此,在苦苦等待多年以后,民盈电讯始终还是没能进入基础电信运营业务。这样一来,要想发展公司就只能大力发展增值 业务,拿得更多的增值业务许可证,即ISP许可证。在这种想法的激发下,杨英杰决定进行股权改制。按照现行电信法的规定,外商拥有增值电信公司不能超过 50%股权,2009年,经报请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和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民盈电讯有限公司由内资公司变更为合资企业,其中杨英杰控股公司51%,来自 香港特区的中港国际电讯公司占股49%。
注册资本阻断高额融资道路
从2002年起,民盈电讯就拥有了全国范围的ISP电信增值业务全 国运营牌照,在接下来的8年时间里,公司的经营就转至以ISP业务为主。
“电信业务不管是增值还是基础,都是根据牌照来确定,给你什么牌照, 你就经营什么业务。目前我们在北京、广东等地区踏踏实实地做ISP的业务。”民盈电讯因无法得到政策放开的支持,依据电信条例法规的框架内容,也就只能在 增值电信业务中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
2002年初,民盈电讯公司在香港特区成立了具备融资职能的窗口公司——民盈电讯 (香港)有限公司,开展包括数据中心和跨境光纤汇接设施在内的互联网和数据传输服务。为此,公司在香港沙田设立了电信级传输机房,并依照特区相关管制要 求,申领了电信业务牌照。
杨英杰在港布局的初衷就是想让香港分公司成为民盈电讯融资的平台。由于基础电信业务需要庞大的资金,且投入周期长, 因此国家对民企进入该领域提出了20亿元的门槛要求。“国内3家垄断电信巨头无一例外采用了红筹的模式在港成立上市公司,目的也是为了融资。”
杨英杰透露,当时设立香港分公司也是想参考红筹模式,设立一家具有融资功能的所谓窗口公司。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个公司的参股与投资要以注册资金作为 根本标的,这对注册资本只有5000万元的民盈电讯来说,想得到巨额融资几乎是不可能的。“假如我需要20亿资金,即使人家愿意投资,但拿出这么多钱还不 如直接把我收购了。因为我们的规定是必须要有实际投入资金,而且还要走验资流程,这就决定了对于注册资本只有5000万元的民盈电讯难以融资。”时至今 天,8年的时光过去了,杨英杰在港设立的这家分公司始终没有发挥出他所想的那种融资的作用。
落实政策比政策出台更有意义
在新36条出 台以后,杨英杰也曾与朋友们奔走相告,“你看又有一个新政出来了,我们可能又有一些希望了。”但与此同时他仍存有担心,害怕新政因措施不够细化、操作性不 强而被束之高阁。
在对基础电信业务设置的两大门槛中,除了规定经营者必须是注册资金达到20亿元以外,还规定国有股份不能低于51%。照杨英 杰的理解,这里面包含有几层意思:第一,民营资本不能独立单独去设立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因此只能选择以参股模式进入;第二,民资去参股的电信企业肯定是已 有的、老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实际上也就是参股目前的电信三巨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
按照这一思路,杨英杰再次分析了新36条政策 中第九条的可操作性。“第九条明确提到‘参股之后要共同经营基础业务’,这恐怕才是政策制定的落脚点。但假如有一家民营公司想要参股中国电信,跑去和中国 电信谈,那你设想一下,即使只当一个持有中国电信1%股权的股东需要多少资金?当你把这个参股资金和《电信管理条例》中的20亿元进行比较,你会发现这个 参股的资金要远远大于20亿。其次,当你参股去运营的时候,在公司里面说话算数的还是股权,如果参股了基础运营商,而民营企业又拿不到足以参与运营的股权 和权力,参股就意味着还是没能真正打破垄断的格局。因此我认为,一家民营企业如果想要进入基础电信运营这个领域,只靠参股这个方式进入,这不具备真正的可 操作性,其最终结果与提出政策的目的是相背离的,所以这个第九条本质上等于落空。”
在杨英杰等从事这个电信行业多年的人看来,如何去落实诸如 第九条之类的政策,远比政策出台更具有现实意义。“从落实的角度来讲,10年以来,我们感到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能辅佐、指导我们这类民营企业顺利进入 到垄断行业领域,我们所有的相关企业都在关注一个问题——由谁去引导我们去按照中央的指示往下进行。”
“如果有双有力的大手愿意牵着我们这些 稚嫩的民营企业往前走一段,那就是我们最大的幸运;如果现在还是撒手不管,民营企业必然会走入部分温商投资失败的那种困境和窘境中。”杨英杰的话语中再次 透出对继续前行之路的美好期待,“假如政策之手能拉着我们走一段,在这一过程中就会发现:有人前行了,有人自己放弃了,有人被淘汰了,而最后行业的优秀者 自然也就出来了,政府应当帮助那些行业中的优秀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57

民資撤退杭州灣大橋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09-16/100306064_all.html

一個當初被列為大型基建民營化實驗的「明星工程」,如今正陷入國進民退的尷尬局面;中鋼貿然入局,投資風險待察

財新《新世紀》 記者 蒲俊
目前杭州灣跨海大橋收費期已過了三分之一,卻從未有分文分紅。李中/CFP

 

  在寧波街頭,跟當地人聊起杭州灣跨海大橋,很多人都充滿自豪,「修這個橋沒花國家財政一分錢」。

  2011年7月17日通過竣工驗收的杭州灣跨海大橋(下稱杭州灣大橋),投資運作始於十年前。十年來,民營資本從最初佔據半壁江山到如今僅剩不 到19%的份額,股權更迭頻頻。這個當年作為大型基建民營化實驗的「明星工程」,曾引來多方關注,現在卻呈現國進民退的尷尬局面。

  財新《新世紀》調查獲知,最初與國有投資平台公司寧波交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寧波交投)並列第一大股東的民營企業寧波雅戈爾集團(下稱雅戈 爾),已於今年3月1日將手中剩餘的杭州灣大橋3.16%股份出售給寧波交投。此前,雅戈爾數度減持杭州灣大橋股份,其中包括2003年將17.3%股份 轉給民營旅遊投資企業宋城集團。兩年後,資金鏈困窘的宋城集團急於甩脫這一燙手山芋,接盤者卻是與此類基建業務風馬牛不相及的中國中鋼集團公司(下稱中 鋼)。中鋼後來將股份增至23.06%,成為僅次於寧波交投的第二大股東。

  這樁六年前的離奇交易,在2010年中鋼審計報告中被披露出來。據中鋼前高層透露,中鋼內部對此項投資當時就存在嚴重分歧。中鋼對杭州灣大橋總 投資超過11億元,但截至2009年末,賬面投資收益僅為1700多萬元,而且從財新《新世紀》記者調查瞭解的情況看,項目並未分紅,沒有變成現金收益。 審計署因此點評稱「重要投資項目回報較差」。

  作為一個基礎設施引資試驗,杭州灣大橋並不成功。杭州灣大橋在建設過程中多次調整投資概預算,最終投資額達到135億元,超出最早的預算1倍有餘,雖然目前大橋現金流尚佳,每年營收接近10億元,但基本用於歸還銀行貸款,股東並未拿到分紅。

  在這個政府主導的項目中,民企缺乏話語權;不久的將來,還要面臨多個替代性工程對通車量分流的巨大挑戰。現在,不僅雅戈爾出清了最後一點「礙於政府情面」的股份,其他民企也在紛紛尋找下家。大橋股權交替的背後,透露出的是諸多民企投資者的無奈。

中鋼「冒進」

  杭州灣大橋是國家高速公路網沈海高速(G15)跨越杭州灣的通道,全長36公里,本是一個民營和地方國資合建的實驗性基建項目。寧波、嘉興兩市 政府於2000年8月16日達成《關於籌建杭州灣交通通道工程項目公司的意向書》,大橋項目註冊資本金的90%由寧波方出資,嘉興方出資10%。投資之 初,寧波當地民企十分看好項目的前景和投資收益,同時也想借勢參與杭州灣周圍土地開發,紛紛主動參與投資。初期民間資本約佔大橋項目50%的股份,其中民 營企業雅戈爾與寧波交投並列大橋項目的第一大股東,分別持有寧波杭州灣大橋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杭州灣大橋公司)45%的股份。

  杭州灣大橋公司是寧波市在2001年專門為大橋項目成立的投資平台,除了雅戈爾和寧波交投,其餘10%的股份由慈溪建橋投資有限公司持有,後者由海通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環馳軸承集團有限公司等慈溪民企合資成立。

  早在2003年,雅戈爾就以1.2億元的價格將杭州灣大橋公司40.5%的股份轉讓給其他民營企業。其中,宋城集團接手了17.3%,但2005年宋城集團就退出,由中鋼接盤。經過增資,中鋼最終擁有大橋項目23.06%的股份,成為僅次於寧波交投的第二大股東。

  鋼材貿易商中鋼的入局,在原本由地方國資和民營企業平分天下的杭州灣大橋項目裡顯得十分突兀。有接近寧波市政府的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透 露,中鋼接盤宋城股份,並非出自地方政府的安排,是中鋼直接和宋城集團接觸,而寧波市政府方面對於中鋼的入股並不十分「感冒」,甚至認為破壞了跨海大橋民 營化實驗的「好局面」。

  在投資大橋項目後不久,中鋼還與宋城在北京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顯示出兩者關係緊密。多位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的人士均證實,2005年 宋城集團正資金吃緊,由其一手策劃並承辦的杭州世界休閒博覽會將在次年舉辦,需要進行大額投資,而大橋項目也正值建設期,亦需股東增資。

  休博會採取「政府主辦,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模式。「當時休博園的開園迫在眉睫,宋城的資金鏈已非常緊張。」一位接近宋城集團董事長黃巧靈的人士稱。而黃巧靈對於財新《新世紀》記者的問詢則表示「事情已經過了這麼久」,不願再舊事重提。

  當時宋城集團負責大橋項目的副總裁張嫻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後來這個項目(杭州灣大橋)成功地轉讓了,而且有一定盈利,這也是一個資本運作的過程。」

  接盤者中鋼內部,卻對這筆投資爭議紛紛。中鋼的官方網站稱:「中鋼集團作為大型中央企業,依據自身實力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對於 提升中鋼集團品牌、實現中鋼集團長遠發展,促進國家經濟建設,均具有重要意義。」然而,時任中鋼高管的一位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達了他的不解,「這 事跟中鋼的業務一點關係都沒有。杭州灣大橋怎麼研究、怎麼決定的我根本不知道,最後錢就出去了。」

  財新《新世紀》記者在採訪過程中也瞭解到,儘管大橋建設需要大量鋼材,但中鋼入股之後,並未在鋼材業務上與大橋項目進行深入的合作。

  2010年,國家審計署對中鋼集團進行了審計。審計報告指出,中鋼「截至2009年末,對寧波杭州灣大橋發展有限公司投資成本11.4億元,當期賬面投資收益1709.7萬元……重要投資項目的回報較差」。

  據前述中鋼高管回憶,時任中鋼總裁的黃天文曾在內部表示,「在任期間根本就沒想過收回這筆(杭州灣大橋)投資」。

民企大撤退

  早年「主動找上去」投資的民營企業,為何後來紛紛撤出杭州灣大橋?一位接近雅戈爾的消息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解釋稱,作為上市民企的雅戈爾和大橋項目管理單位「從管理模式到組織結構都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官辦企業很多做法不是企業行為」。

  杭州灣大橋前期工作始於1993年,2003年11月14日開工建設,2008年4月17日通過交工驗收,同年5月1日通車試運行。但直至2011年7月17日才通過竣工驗收。收費年限為自施工期起30年,即截至2033年。

  目前大橋收費期已過了三分之一,卻從未有分文分紅。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大橋項目的實際總投資為134.54億元,其中約有91.2億元 是銀行貸款。負責項目貸款的一位國有銀行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證實,「大橋現在還沒分紅。分紅需要債權人都知情並且同意,如果還沒償還貸款就分紅,銀 行是有壓力的。」但雅戈爾的一位人士稱,不分紅對企業也有很大壓力,他說,「我們是上市企業,股東是要求分紅的呀。」

  杭州灣大橋項目在建設期間不斷增加概預算。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最初大橋的預算是60多億元,2001年大橋總投資估算提高到80.72 億元,到2003年又增至117.6億元,最終實際總投資額達134.54億元。一位雅戈爾內部人士對於概算不斷增加的過程頗為困惑。他舉例說,「曾因為 某個部委領導的一句話,沒搞技術方案調整設計的論證就增加了10億元的投資。」

  雅戈爾很早已意識到,很難在這個項目獲得理想回報。於是其2003年即退出大部分股份變身小股東,之所以還留下少量股份,「就是為了回報寧波, 給政府留點面子,一下子全部退掉也不好。」上述雅戈爾內部人士說。作為政府投資平台的寧波交投,是大橋股份首當其衝的接盤者,加上最新從雅戈爾、慈溪北岸 磁性應用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等四家民企接收的9.64%股份,寧波交投目前持股50.15%,已絕對控股。

  目前,負責大橋項目管理運營的是寧波市杭州灣大橋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大橋發展),大橋發展副總經理包國強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證實,「民營企業 在大橋建成後確實在慢慢退出,主要原因是回報問題,雖然收回投資成本問題不大,但是過程十分漫長。現在利率一路看漲,大橋大部分收入都還給銀行了 。」

  大橋發展財務報表顯示,2009年和2010年杭州灣大橋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39億元和12.36億元,淨利潤卻分別只有7414萬元和 1.44億元。在前述國有銀行人士看來,目前杭州灣大橋項目的運行情況已經超出了銀行當初的預計,「像這樣的大型基建項目,不可能一開始就盈利。因為前幾 年的收益要用於支付銀行的巨額利息。」

  但這樣的收益情況與當初可研報告中8.03%-10.1%的預計仍相距甚遠,這讓投入十幾億元資本金的民營股東很難接受。「按現在的利率水平,投資收益怎麼也得到10%吧?」一位民企股東內部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

  包國強認為,目前的局面主要由兩個因素導致:一是利率水平超出預期;二是對車輛通行量估計過於樂觀。據最初可行性報告,六車道大橋收費30年, 建成後第一年通行量為4.5萬輛/日,2015年將增至8萬輛/日,投資回報期約14.2年,測算中,大橋收費標準為55元/車次,實際收費標準要高25 元/車次以上。然而,目前每天的實際通車量僅為3萬餘輛,民營股東還希望提高收費標準,但這種要求很難獲得有關部門批准。「(公路收費定價)現在國家收得 很緊,不可能再提高。」包國強說。

  包國強並不諱言目前民企股東與大橋發展之間的分歧和爭論,「我們想的首要問題是確保安全,而民營企業則想盡快收回投資、分紅。」他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現在大橋發展要先把治理超限車的事做起來。

  寧波交投在變成控股股東後,會不會有更多民營企業選擇退出?答案是肯定的。「交投出於合併報表的考慮,是願意控股的。但它(國有資本)既然已經控股了,民營企業可能就想再多退一點,讓交投再多收一點。」

  「有些民營企業現在退出來就是為了套現,這也很正常。」前述銀行人士表示。

  寧波交投的工作人員則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民營企業在項目的規範管理上有欠缺,寧波交投在控股之後將在這一點上加以改進。

變形的BOT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國內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引入BOT(建設-經營-轉讓)模式的先例之一。大橋投資逾百億元,以BOT模式引入民間資本能夠有效 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同時有助於改變公共事業領域存在的投資主體單一、融資渠道狹窄、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但在民營企業投資大橋BOT項目的這十年間,並 沒有實現預期中的多贏局面。

  BOT模式,是指政府授予一家或多家企業組成項目公司特許經營,就某項目進行籌資建設,企業通過在一定期限內的經營收入,償還債務和獲取投資回報;約定期滿後,項目設施無償移交給政府。

  浙江省內民營企業經濟實力雄厚,對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亦頗具熱情,在杭州灣大橋項目之前,已有杭(州)千(島湖)、杭(州)金(華)衢(州)、甬台(州)溫(州)等多條高速公路建設吸納了民營資本。

  有熟悉浙江省民營企業的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分析稱,投資跨海大橋對民營企業來說是個新鮮的經驗,同時項目的投資回報也被看好。此外,投資這樣一個備受關注的「明星工程」,企業還能樹立一個良好的社會形象。

  正因為杭州灣大橋是「明星工程」,對政府來說,會更多地從政績、社會效益考慮,建設成本成為考慮的次要因素。前述國有銀行人士認為,民營企業在 大橋項目中的進出,主要原因是投資預算不斷增加帶來了太大的資金壓力,「他們畢竟都有自己的主營業務」。他同時認為,由於大橋建設期鋼材等工程材料成本大 幅上漲,多次超概算亦可理解。

  在一個標準的BOT項目中,政府要給予項目公司特許建設和經營權,對產品的價格和服務政府可以監管,但一般會保證給予投資者一定的投資回報。其 項目公司是獨立運行的。但在杭州灣大橋的這個案例中,參與其中的民營企業話語權十分有限,即便曾經是第一大股東的雅戈爾也是如此。

  建設期間,大橋發展的董事長和大橋指揮部總指揮均由寧波市市長助理王勇兼任。大橋指揮部是為建設大橋而成立的官方指揮協調機構,直接對大橋公司 董事會、監事會負責,指揮部高管要職都由寧波市政府直接任命。2008年大橋通車前夕,杭州灣跨海大橋管理局掛牌,為直屬市政府、相當於行政正局級的事業 單位,負責研究擬定大橋運營管理和發展規劃、大橋管理具體辦法和規章制度並組織實施。大橋發展工作人員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多次提到大橋發展 歸大橋管理局管理,很多事需要得到管理局的同意。

  一位民企股東內部人士無奈地說,「(民企)不僅說不上話,連董事會的材料都得去催要,他們(管理部門)不習慣。」

  一位熟悉浙江民營企業的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分析,「股份制企業應按照有關公司法規來運營,追求股東效益最大化。民企跟國企攪在一起,如果 運營不能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那肯定會形成兩大陣營,民營企業會覺得你既然不按照企業經營的規律做,而是按照政府行政規則來做,那我寧可不做了。」

  在她看來,現在民營企業作為小股東留在大橋項目裡,是無奈之舉,「對於這兩年資金越來越緊的民企來說,這個項目的投資回報期太長了。現在留這麼少一點股份,多是礙於政府的面子。浙商大部分的風格是要麼不做,要麼就控股,如果不行就剩一點意思一下。」

  在BOT模式中,政府必須與投資企業簽訂特許權協議與相關合同,明確規定投資方的職能與角色。而在杭州灣大橋項目的建設過程中。政府和民營企業更多依靠「關係」合作,使得投資方之間互相缺少約束,建設期民營企業的隨意撤資也為大橋項目帶來了負面影響。

  替代性工程是杭州灣大橋的另一個陰影。在杭州灣地區,不只有寧波通道,還有嘉紹跨錢塘江通道、錢江通道、杭州灣跨海鐵路橋等替代性工程。 2008年12月,嘉紹通道開工,預計將在2012年底至2013年通車,這座被稱為「杭州灣第二通道」的大橋全線雙向八車道,比寧波杭州灣跨海大橋還多 兩個車道。錢江通道的主體工程——錢江隧道和錢江大道也於2010年1月正式開工建設。此外,目前寧波市已將杭州灣跨海鐵路橋建設列入「十二五規劃建 議」,並已開始前期工作。

  寧波通道、嘉紹通道和錢江通道的起點分別是寧波慈溪、紹興上虞和杭州蕭山,同處杭甬高速公路沿線,相隔距離均只有幾十公里,而橋的另一端都是上海。因此,不少觀點認為建設這三座大橋其實是浙江這三個城市展開的一場接軌上海的交通競爭。

  根據大橋發展的測算,在嘉紹通道開通的第一年,杭州灣大橋將面臨近30%的分流威脅。大橋發展一位工作人員向財新《新世紀》記者無奈表示,「政府做的是整體規劃,不能只保證我們掙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82

山西近萬億民資退出煤炭 煤老闆尋找新江湖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8/5MNDE3XzQ0OTc5Mw.html

2008年山西著手煤炭資源整合,至今礦井數量從2600座壓減到1053座,辦礦主體由2200多家減少到130家。大量民間資本從煤炭領域退出,煤老闆去向不一。根據非官方估算,近萬億民資退出煤炭。

而「煤老闆」們不甘落寞,更不會謝幕,他們正尋找新的江湖。

在這場行業變革和資本盛宴中,更多的人不願意放棄煤炭舊業,奔赴新疆、內蒙等地尋找新的資源。儘管,他們的朋友不斷地勸說:「早轉比晚轉好,煤炭屬於全民所有,是戰略資源,應交由國家規劃開發。」

「畢竟,他們對煤炭熟悉。同時,也不願意在煤炭的暴利中置身事外。」一位山西本地企業業主說。

除此之外,煤炭老闆的歸宿並不一致。山西華傑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崔晉宏告訴記者:「煤老闆轉型領域比較分散,完全脫身煤炭行業後,有的投資文化旅遊、現代農業等。」同期,一些轉型項目,被當地視為標竿產業,給以財政支持。

對於資源地區而言,經濟轉型實際上是煤炭轉型,或者說是煤老闆的轉型。2011年山西省政府出台《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意見》,目的是留住民間資本,促進資源型經濟轉型。

按照山西規劃,「十二五」期間,山西省計劃利用民間投資3萬億元,民營經濟年均增加值達到20%,民營經濟佔GDP比重提高10個百分點。

山西省將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裝備製造業企業重組整合,引導民間資本進入煤炭機械、汽車工業、鐵路裝備、重型機械、新能源和節能環保裝備等領域。

今年,山西投資促進局列出920個招商引資項目,涉及煤炭、焦化、冶金、電力、裝備製造、煤化工、新型材料、文化、旅遊等產業,擬引資金額9184億元。一是為民資搭建平台,二是為山西轉型尋找資金。

山西省工商聯人士告訴記者,煤炭資源整合後,民間資本不斷尋找新出路。「在政府引導下,煤老闆轉型主要有兩個層面,一是走煤炭深加工循環經濟路子,二是投資裝備製造、新型材料、現代農業、文化旅遊等產業。」

基於山西「傳統產業新型化,新型產業規模化」的轉型發展思路,煤老闆們更傾向於在資源深加工領域轉型,走煤-洗精煤-焦化-餘熱發電-瓦斯發電-電石化工循環經濟路線。

這條路線讓他們仍在煤炭行業浸淫,分享資源紅利。除去上述實體經濟外,山西煤老闆在PE、VC等金融投資領域較少。相反,一些煤老闆更願意在地下錢莊成為「高利貸」債主。

近日,鐵道部對外公佈《鐵道部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鐵路的實施意見》,提出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依法合規進入鐵路領域。在山西煤炭鐵路運力緊張的形勢下,為煤老闆轉型提供了新的空間。

「但對於鐵路投資民營企業有所顧慮,一是鐵路投資規模大,民資進入後所佔比重小,難以控股;二是民資進入鐵路領域存在制度障礙,民間投資擔心利益受損。」崔晉宏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98

油氣管網試引民資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6-08/100398576_all.html

進入6月,國務院各部委出台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政策(下稱「新36條」)實施細則的鼓點漸密。

  在石油天然氣領域,「新36條」提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石油天然氣建設並進入油氣勘探開發領域,支持民間資本參股建設原油、天然氣、成品油的儲運和管道輸送設施及網絡」,細則將如何落實,令人關注。

  財新記者近日從國家能源局油氣司獨家獲悉,油氣領域落實「新36條」的細則主要關注引導民資進入管網建設,將發佈具體監管和鼓勵措施;上游油氣勘探領域短期內則不會有大動作。

  似乎為了響應這一變化,西氣東輸三線管道建設一改中石油完全主導,將引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城市基礎設施產業投資基金和寶鋼集團三家機構作為股東。

  至於民間呼聲很高的「放開原油或成品油進口管制」要求,國家能源局油氣司表示不在其業務範圍內。接近商務部的人士則表示,這個方向開放阻力很大,目前未聞有對此進行改革的消息。

西三線高調引「民資」

  油氣管網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最大型的為國家主幹管網,目前主要是中石油的西氣東輸一線和二線以及中石化的川氣東送線等;中型的為省管網,一般為跨省或省內主幹管網;小型的則是城市燃氣管網。 國家主幹管網投資者基本是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巨無霸,城市燃氣管網由取得各個城市或鄉鎮燃氣專營權的燃氣運營商投資,至於中型的省管網,投資主體構成複雜,既有地方政府獨資的省管網公司,也有地方政府與央企合資的省管網公司,還有一些民資和外資的介入。

  對於民間資本是否可以進入管網建設,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司長張玉清曾在今年年初公開表示,政府對民營企業參與建設和使用天然氣主管網,沒有任何政策上的限制。

  雖然沒有政策制約,但是現實中國家主幹油氣管網和省管網的投資主體還是以央企和地方國企為主。一位國家能源局官員向財新記者表示,目前這方面缺乏具體政策指導,也導致一些民營企業對投資中長距離管網存有疑慮。

  很多跡象表明,管網投資向民營資本開放方面將有一些政策變化。除了前述政府官員公開表態外,最顯著的信號是中石油近期高調宣佈在西氣東輸三線 (下稱西三線)引入民資。在5月中石油股份公司股東大會間隙召開的記者會上,中石油董事長蔣潔敏被問及西三線的建設問題時,就主動提及西三線投資的股東結 構。他說,中石油視管道建設為戰略性工程,持開放性態度。

  「所謂開放就是要引入其他戰略性投資者,既包括政府控制的相關投資,也包括各種所有制的投資。大家也可能想到,我說的各種,包不包括民營?肯定包括民營。」他說。

  蔣潔敏主動表態一週後,中石油就宣佈西三線建設將引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城市基礎設施產業投資基金和寶鋼集團作為股東,一改以往管道項目投資全部由中石油自有出資的做法。

  西三線管道項目總投資為1160億元人民幣,中石油與全國社保基金、城市基礎設施產業投資基金和寶鋼集團四方將成立項目合資公司,註冊資本為625億元,其中中石油出資325億元,持股比例為52%;另外三家各出資100億元,持股比例均為16%。

  蔣潔敏所指的民資,即指其中的城市基礎設施產業投資基金。該基金由全國工商聯發起成立,城市基礎設施商會負責具體運營。商會方面表示,基金為私募,資金來源以民營資本為主。

  但是,據財新記者瞭解,這只基金裡亦有中石油的身影。基金規模為100億元人民幣,中石油已認購10億元;並且參與的民營企業基本為來自城市基礎設施商會成員和工商聯系統企業,與石油石化行業關係不大。

  西氣東輸一線建設前,殼牌公司、埃克森美孚、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香港中華煤氣公司等外資都表示有興趣參加西一線的建設,之後卻沒有下文。此 次西三線引入民資,象徵意義亦大於實際意義。與動輒上千億元的投資相比,民企資金實力有限,很難與中石油等抗衡,爭取話語權,而且主幹管網回報期長,在主 管部門看來不符合民企一般投資興趣與胃口。

能源局力推民資入管道

  知情人士介紹,對管網建設是否要向民資開放,國家能源局內部曾有兩種態度。一種意見認為,應該對管道也加強管制,限制民資進入;另一種意見則認為,目前沒有明文規定禁止,理論上就應該允許民資進入,只是受制於基礎設施建設速度。

  目前看來是後一種意見更獲認可。國家能源局油氣司一位官員向財新記者透露,國家能源局將對民企投資油氣管網出台相應規範,目前具體文件正在審 批。上述能源局官員還透露,按照目前的投資項目目錄,年輸氣能力在5億立方米以下的輸氣管道項目屬於省級投資主管部門核准,這個標準可能會被調整,目前考 慮提高5億立方米這個標準,給地方部門更大權限,另外核准制也有可能進行簡政放權方面的改革。國家能源局考慮的是,以前並沒有明文規定限制民企進入管網, 現在要對民企進入管網投資進行確認,並提供相應的監管規範和具體操作框架。

  如果細則順利出台,將會撬動哪個管網市場?這位國家能源局官員表示,對於西三線這樣的主幹管網,並不適宜民企投資。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高級經 濟師徐博也認為,主幹管網投資大,回收期長,而且長輸管道都是國家規定管輸費,想要獲得高利潤是不現實的,因此民企投資的興趣不會很大。

  適宜民企投資的將是中距離管網,諸如跨省管網或者省內管網。由於中國上游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受管制,只有在煤層氣、頁岩氣等非常規天然氣方面允許 民資進入,因此中距離管網也大多指天然氣管網,而非原油管網。有興趣進入中距離管網市場的很可能來自兩類民企,一類是上游有資源,另一類是下游的城市燃氣 運營商。

  現在此類管網投資主體還是以地方國企和央企為主。例如廣東省管網公司,由代表廣東省政府的粵電集團和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四方合資成立。廣東油氣商會燃氣部部長鄧子奕告訴財新記者,廣東省管網成立後,廣東省內投資的管線都將由省管網公司承建,民企很難介入。

  前述國家能源局官員表示,這種模式的省管網公司,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壟斷,導致了民營企業生存空間受限。「大壟斷不好,小壟斷就好了嗎?下游燃氣公司反對省管網公司的建立,因為多了一層就多加一次價,但是反對沒起到作用,參股倒是比較好的形式。」

  由於中距離管網市場巨大,各地情況非常不同,還是給民企和外資留下了很多空間。在河南和江蘇,當地省管網投資中很大一部分就來自於民企。中國城 市燃氣協會一位人士表示,雖然省管網公司多由地方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或國資委出資創立,也有一些外資進入,比如香港的港華燃氣已經參股七個省的省管網公 司。

  2008年10月,全長98公里的中國第一條煤層氣跨省管道獲得國家發改委核准,這條連接山西氣源地到河南終端市場的跨省管道股東中就包括民企 三峽燃氣集團和外資亞美大陸煤層氣公司,輸氣設計能力為10億立方米/年。亞美大陸煤層氣公司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這條管線終端多為工商業用戶,效益不 錯。

  不過,對於出台貫徹「新36條」細則的意義也有不同看法。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長周大地認為,目前引入民資的目的不清晰。他認為,如果能源行業的確存在投資不足和效率難以提高的問題,引入民資能否解決這兩個問題也值得討論。

  「現在是競爭不夠,還是規範不夠;是系統優化不夠,還是參與者不夠,這些問題沒鬧清楚的時候,就開藥方,我是沒看明白。」周大地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88

民資「小心翼翼」經營景區

http://www.21cbh.com/HTML/2012-7-13/0NNDIwXzQ3Mzc0NQ.html

儘管中國旅遊行業的增長性有目共睹,儘管國家旅遊局公佈的《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旅遊業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首次提出了「向民間 資本全方位開放」的新政,但未解決的細則問題顯然使民營資本無法與旅遊業全方位「親密」接觸。與地方政府合作的種種不愉快、傳統旅遊景區本身商業模式的侷 限性,讓已身處其中的民營企業和欲進入其中的業外資本不得不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這其中,經營權期限短,導致景區開發商更注重短期利益最大化,或許是眾多景區自然景觀、生態平衡遭到破壞的重要原因。

經營權的博弈

在江蘇中明休閒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的一名運營總監看來, 《實施意見》中提出的「全方位的開放」雖然看起來給了民營企業足夠的經營權,但其中有很多細則問題並未解決,比如產權問題。

「我 們有個同行,在江西婺源從十年前就是幾處景點的經營開發商,但是當地政府重新組建的旅遊公司取得財政資金後,就強迫他們終止合同,如果意見能更明確自有轉 讓權、私有使用權,民間資本獨立或參與建設旅遊景區的經營管理權益才能得到保障,而不是被當地政府無視。」上述運營總監說。

同時,對景區 的集中快速開發也使得民間資本進入時顧慮重重,「當地政府一旦決定開放景區後,會同時引入很多開發商,但政府給的投資門檻太低了,包括我們在內沒有一個景 點投資超過千萬的。進入者多了,為了爭奪客源我們不得不給旅行社打折,從開始的9折一路降到5折的團隊價,基本上這樣景點就無法維生了,沒有規劃,誰來誰 開發,導致大家日子都不好過。」 該人士表示,「所以我們現在進入景區開發也會仔細小心看當地政府的規劃協議。」

而經營權的期限除了讓民 企與當地政府的博弈中處於下風外,也讓這些民企更注重短期開發而非長期規劃。「對很多開發商而言,一般很難拿到50年以上的獨家經營權,通常都是二三十年 的經營權,這使得很多民營資本進行旅遊資源開發時,往往趨利性更重,容易導致環境和生態的破壞。」中國旅遊研究院一名研究員稱。

猶豫的PE

除了民營企業對於進入旅遊業小心翼翼外,大規模的風險投資基金對是否踏入旅遊業處在猶豫觀察的狀態。

過 去一年,深圳一家創投公司的投資經理王先生參加過不下數十場的旅遊業研討會,除了研究機構的報告會、行業媒體舉辦的會議之外,更多是各地舉辦的招商引資會 議,「尤其是去年在山西,為鼓勵民間資本由礦產投資轉移到旅遊服務業,各地甚至縣級政府召開過多場旅遊招商引資會,我們也參加了好幾次。」他表示。

不停飛來飛去的他主要是為了找到合適的投資項目。從2011年開始,他所在的創投公司與地方政府發起成立了一家文化旅遊投資基金,但至今這筆首期募集的近10億元資金大部分仍沒有找到投資項目。

事實上,從2007年開始,隨著IDG資本、高盛、海納亞洲、云峰基金投資2500萬美元入股北京印象創新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後,其打造的「印象·麗江」等實景演出這一創新的商業模式由於高利潤、高票房、可複製性,使得旅遊業企業私募融資活動開始逐漸增加。

「我 認為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儘管旅遊行業前景大家都非常看好,但是真正能直接對接風險投資的、比較創新的商業模式非常少,我們還是比較關注相關的差旅服務及 旅遊資訊網站等行業,但其中適合風投進入的標準化強、能在短時間內快速規模化複製的如酒店、機票等已經被攜程這樣的企業分銷掉了,而傳統的景區旅遊開發項 目因為本身受氣候與經濟景氣程度影響比較大,自然景區門票收入難以納入商業模式、投資回報週期比較長、景區整修擴建與營銷成本比較高,無論在模式上、成長 性上等對風險投資而言都缺乏吸引力。」 該投資經理認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54

民資入股西三線 管輸費成為無風險蛋糕?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22/1NNDE3XzUwMjg1Ng.html

「總部領導很重視貫徹新36條精神,將成為落實中央政策的典範。」8月21日有中石油總部人士向記者表示。

據瞭解,西氣東輸三線(西三線)是我國興建的又一條長距離輸氣管道,它包括一條幹線、五條支幹線和三條支線。其中幹線西起新疆霍爾果斯,東抵福建省福州市,全長5220公里。管線設計輸氣能力300億立方米/年,氣源來自中亞,預計2015年全線投產。

「西三線項目公司中,中石油持股52%,社保基金、寶鋼和由全國工商聯牽頭組建的城市基礎設施產業投資基金(簡稱產業基金)將各佔16%股權。」他透露道。

由於天然氣管輸項目屬於公用事業項目,其收費一般由國家發改委確定,因此「這注定是收益風險較小的項目,只是回報期較長」。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師王瑞琦坦言。

中石油內部消息顯示,綜合考慮管道項目長期經營的特徵,以及全國社保等投資方長期合作的訴求等因素,西三線項目合資期限初步確定為20年,期滿可再續或在具體合資協議中另行商定。

民資入股西三線

西三線投資概算為1160億元,這其中項目公司註冊資本金625億元。

據上述中石油人士透露,這個項目中,中石油投入325億元,擁有52%股權;社保基金、寶鋼及產業基金都將各投入100億元,合計佔股48%;剩餘資金將依靠定向發債、貸款等方式獲得。

「其中產業基金就是一批民營資本組成的。」他說。

產 業基金是國內唯一的、經國家發改委批准的、以基礎建設投資為主的基金。它由全國工商聯發起,掛靠在其下的城市基礎設施商會,今年3月12日正式宣佈成立。 城市基礎設施商會成立於2007年6月24日,由哈爾濱翔鷹集團、霍英東集團、科瑞集團、新奧集團、香港地鐵集團、科達集團、大通投資等基礎設施行業領軍 企業共同發起成立。

如此看來,產業基金應是由香港富豪及大批民企共同組建的。資料顯示,產業基金規模為100億元人民幣,首期為25億元人民幣,重點關注石油燃氣管網等能源領域投資項目。

然而「產業基金是由中石油和北京市國有資本控制的。」有知情人士透露。

中 國城市建設控股集團也是產業基金的投資者之一,它是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專門從事城市開發投資建設的企業,其前身是隸屬於國家建設部的中國城市建設開發總公 司,1998年後,該集團又接收了一批與軍方脫鉤的經營實體,成為具有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房地產開發經營、工程施工、裝飾裝修、道路橋樑、園林綠化工程、管 道工程、水利工程、勘察設計等方面的經營權限及建築材料等進出口經營權的基建投資運營實體。

作為產業基金的首批投資者,該集團擁有產業基金10%股權,共需投入10億元,首期已投入2億元,「而此時中石油已認購了10億元、北京市國有資本也認購了10億元」。

以此估算,中石油與北京市國有資本所持有的產業基金股權應高於10%。

「管道建設屬於公用事業,收益極其穩定。但其投資巨大,動輒投入就達數十億元,絕不是普通的民營投資者能夠承擔的,因此多數民企都不可能輕易介入。」上述知情者透露。

據他透露,由於目前西三線項目公司股東結構尚未確定,因此真正的民資會有多少介入這個項目,尚不得而知,「但我估計應該會有幾個民企以百萬元、甚至千萬元為單位介入其中」。

管輸費風險小

若有民資能入股西三線,那麼它無疑將獲得豐厚的收益,這點不但是王瑞琦等業內專業人士共同的觀點,而且也得到過去案例的佐證——在過去幾年中,北京天然氣管道公司(簡稱北京管道)已經因投資陝京天然氣管網賺得盆滿缽滿。

北京管道始建於1991年,最初稱北京天然氣集輸公司,是中石油與北京市政府合資組建的天然氣管輸企業,中石油持股60%,北京控股(00392.HK)代表地方利益持有剩餘股份。

最初它只負責陝京線(中石油長慶油田——北京)的天然氣管輸業務,隨著北京及沿線地區天然氣需求量的不斷增長,2000年後,中石油又啟動了陝京二線和陝京三線等天然氣項目,並將這些業務都置於北京管道旗下。

2010 年北京控股年報顯示,當年北京管道輸氣量172.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9.8%,本公司應佔稅後利潤為11.7億港元,同比增長7%。2010年底陝京 三線一期正式通氣,年輸氣通氣量將達60億-70億立方米,從而使陝京線系統年綜合輸氣能力達到260億立方米以上,待陝京三線全面投產後,年總輸氣能力 將達350億立方米。

天然氣輸送量的不斷增大,意味著北京管道的業績也將得到不斷提升;更重要的是,由於北京管道只承擔天然氣管輸業務,因此不管天然氣價格如何波動,其業績都不會受到影響;而氣價正是中石油天然氣板塊未來成長性的最大隱憂。

「近期中石油重新劃分了旗下管道公司的管理範圍,因此西三線將如何獲取回報目前並不確定,可以肯定的是,通過收取管輸費,西三線項目注定是個盈利項目。」上述知情人士說。

中石油內部信息顯示,按此前國家發改委對天然氣管道項目的收益批覆,天然氣管道的收益率一般維持在12%-18%。「隨著國內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推進及社保資金對投資項目的收益要求,西三線項目規劃年收益應在15%左右,其投資回收期可在20年內完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627

鐵路政企不分民資不敢介入

2013-3-4  NCW
 
 

 

財新《新世紀》周刊2013年第5期“投資者提議退出京滬高鐵”的報道,反映的是一個深刻的、無法迴避的問題。這不是個別案例,整個鐵路系統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截至2012年三季度,鐵道部負債已達2.66萬億元,資產 負債率為61.8%。按當前速度,2014年鐵道部開始進入還債高峰期。鐵路系統不得不尋求新的融資渠道,引入民間資本就成為重要一環。可為什麼最後有股東要求退股?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體制。

中國鐵路行業政企不分,這是民間資金不敢介入的根本原因。這次平安牽頭的財團之所以投資京滬高鐵,是因為國務院出面協調。可見,公司股東大會表決的基本職能已被紅頭文件、行政命令所代替,甚至投資後股東無法確切明晰和計算公司真實運營數據。

要破解鐵路迷局,就必須打破政企合一的體制。否則,即便引入民間資本,占據壟斷 地位的 “鐵老大”仍會通過各種方式攫取壟斷利潤,並繼續 滋生腐敗,鐵路行業回到發新債還舊債的惡性循環,不僅不利於鐵路建設,也會對金融市場產生不利影響。

資深投資人 秦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497

金融業春天來了?國務院:擴大民資進入金融業!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4507.html

以下為指導意見節選:

一、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合理保持貨幣信貸總量

統籌兼顧穩增長、調結構、控通脹、防風險,合理保持貨幣總量。綜合運用數量、價格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和差別存款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的引導作用,盤活存量資金,用好增量資金,加快資金周轉速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對中小金融機構繼續實施較低的存款準備金率,增加「三農」、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的信貸資金來源。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更大程度發揮市場在資金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企業根據自身條件選擇融資渠道、優化融資結構,提高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信貸可獲得性,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人民銀行牽頭,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參加)

二、引導、推動重點領域與行業轉型和調整

堅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壓原則,增強資金支持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大力支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對有市場發展前景的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信息技術產業和信息消費、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以及綠色環保等領域的資金支持力度。保證重點在建續建工程和項目的合理資金需求,積極支持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設,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按照「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對產能過剩行業區分不同情況實施差別化政策。對產品有競爭力、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要繼續給予資金支持;對合理向境外轉移產能的企業,要通過內保外貸、外匯及人民幣貸款、債權融資、股權融資等方式,積極支持增強跨境投資經營能力;對實施產能整合的企業,要通過探索發行優先股、定向開展併購貸款、適當延長貸款期限等方式,支持企業兼併重組;對屬於淘汰落後產能的企業,要通過保全資產和不良貸款轉讓、貸款損失核銷等方式支持壓產退市。嚴禁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建設項目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和直接融資,防止盲目投資加劇產能過剩。(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國資委、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整合金融資源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優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支持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集中的區域延伸服務網點。根據小微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金融需求特點,支持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提供融資、結算、理財、諮詢等綜合性金融服務。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所募集資金發放的小微企業貸款不納入存貸比考核。逐步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常規化發展,盤活資金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適度放開小額外保內貸業務,擴大小微企業境內融資來源。適當提高對小微企業貸款的不良貸款容忍度。加強對科技型、創新型、創業型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力爭全年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於當年各項貸款平均增速,貸款增量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鼓勵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支持小微企業信息整合,加快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加強對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的監管,對非融資性擔保公司進行清理規範。鼓勵地方人民政府出資設立或參股融資性擔保公司,以及通過獎勵、風險補償等多種方式引導融資性擔保公司健康發展,幫助小微企業增信融資,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提高小微企業貸款覆蓋面。推動金融機構完善服務定價管理機制,嚴格規範收費行為,嚴格執行不得以貸轉存、不得存貸掛鉤、不得以貸收費、不得浮利分費、不得借貸搭售、不得一浮到頂、不得轉嫁成本,公開收費項目、服務質價、效用功能、優惠政策等規定,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大對「三農」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

優化「三農」金融服務,統籌發揮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協同作用,發揮直接融資優勢,推動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鼓勵涉農金融機構在金融服務空白鄉鎮設立服務網點,創新服務方式,努力實現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支持金融機構開發符合農業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和農產品[-0.62% 資金 研報]批發商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力爭全年「三農」貸款增速不低於當年各項貸款平均增速,貸款增量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擴大林權抵押貸款,探索開展大中型農機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試點。支持農業銀行[0.40% 資金 研報]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擴大縣域「三農金融事業部」試點省份範圍。支持經中央批准的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地區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商務部、人民銀行、林業局、法制辦、銀監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進一步發展消費金融促進消費升級

加快完善銀行卡消費服務功能,優化刷卡消費環境,擴大城鄉居民用卡範圍。積極滿足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購房、大宗耐用消費品、新型消費品以及教育、旅遊等服務消費領域的合理信貸需求。逐步擴大消費金融公司的試點城市範圍,培育和壯大新的消費增長點。加強個人信用管理。根據城鎮化過程中進城務工人員等群體的消費特點,提高金融服務的匹配度和適應性,促進消費升級。(人民銀行牽頭,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銀監會等參加)

六、支持企業「走出去」

鼓勵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大力支持企業「走出去」。以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為重點,進一步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推進外匯管理簡政放權,完善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外匯管理制度。逐步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改進外債管理方式,完善全口徑外債管理制度。加強銀行間外匯市場淨額清算等基礎設施建設。創新外匯儲備運用,拓展外匯儲備委託貸款平台和商業銀行轉貸款渠道,綜合運用多種方式為用匯主體提供融資支持。(人民銀行牽頭,外交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參加)

七、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進一步優化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市場的制度安排,完善發行、定價、併購重組等方面的各項制度。適當放寬創業板對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的財務准入標準。將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試點擴大至全國。規範非上市公眾公司管理。穩步擴大公司(企業)債、中期票據和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發行,促進債券市場互聯互通。規範發展各類機構投資者,探索發展併購投資基金,鼓勵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產品創新,促進創新型、創業型中小企業融資發展。加快完善期貨市場建設,穩步推進期貨市場品種創新,進一步發揮期貨市場的定價、分散風險、套期保值和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作用。(證監會牽頭,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工商總局、法制辦等參加)

八、進一步發揮保險的保障作用

擴大農業保險覆蓋範圍,推廣菜籃子工程保險、漁業保險、農產品質量保證保險、農房保險等新型險種。建立完善財政支持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大力發展出口信用保險,鼓勵為企業開展對外貿易和「走出去」提供投資、運營、勞動用工等方面的一攬子保險服務。深入推進科技保險工作。試點推廣小額信貸保證保險,推動發展國內貿易信用保險。拓寬保險覆蓋面和保險資金運用範圍,進一步發揮保險對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積極作用。(保監會牽頭,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人民銀行、林業局、銀監會、外匯局等參加)

九、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

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入股金融機構和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允許發展成熟、經營穩健的村鎮銀行在最低股比要求內,調整主發起行與其他股東持股比例。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探索優化銀行業分類監管機制,對不同類型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經營地域和業務範圍上實行差異化准入管理,建立相應的考核和評估體系,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廣覆蓋、差異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務。(銀監會牽頭,人民銀行、工商總局、法制辦等參加)

十、嚴密防範金融風險

深入排查各類金融風險隱患,適時開展壓力測試,動態分析可能存在的風險觸點,及時鎖定、防控和化解風險,嚴守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繼續按照總量控制、分類管理、區別對待、逐步化解的原則,防範化解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等風險。認真執行房地產調控政策,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加強名單制管理,嚴格防控房地產融資風險。按照理財與信貸業務分離、產品與項目逐一對應、單獨建賬管理、信息公開透明的原則,規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加強行為監管,嚴格風險管控。密切關注並積極化解「兩高一剩」(高耗能、高污染、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時暴露的金融風險。防範跨市場、跨行業經營帶來的交叉金融風險,防止民間融資、非法集資、國際資本流動等風險向金融系統傳染滲透。支持銀行開展不良貸款轉讓,擴大銀行不良貸款自主核銷權,及時主動消化吸收風險。穩妥有序處置風險,加強疏導,防止因處置不當等引發新的風險。加快信用立法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培育社會誠信文化,為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良好環境。(人民銀行牽頭,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法制辦、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參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728

“民資入鐵”如何成真

2013-09-16  TWM

政企分開,僅屬鐵路改革的起始階段,下一步必須引入競爭、放鬆管制。

鐵路投融資改革必須在鐵路全面改革的框架下才能拓進鐵路改革正在除舊佈新中推進。

在原鐵道部通過機構改革

手術一分為三之後,國務院又于8月19日公開發佈《關於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在9月11日的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演講中,中國總理李克強再度將是項改革列入議程。

繼劉志軍案一審判決之後,與劉案相涉的一系列案件也陸續開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本月10日開庭審理的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兼副總工程師張曙光案。

歷史的教訓和現實的呼喚,促使人們進一步審視鐵路改革的布局。箭在弦上。

國務院8月19日發佈的《意見》亮點頗多。這份文件首次確定將向社會資本開放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資源開發性鐵路和支線鐵路的所有權、經營權;提出以中央財政為引導設立鐵路發展基金,使民間資本獲得穩定合理回報;明確支持鐵路車站及線路用地綜合開發;承諾建立鐵路公益性運輸補貼機制;堅持鐵路運價改革市場化,增加運價彈性,等等,這些都具有破冰意義,初步勾勒出 “民資入鐵”路線圖。

劉志軍系列案顯示,鐵路系統長期實行的政企合一、半軍事化管理、壟斷 經營的體制弊端嚴重,已經到了非終結 不可的時候。鐵路素有“國民經濟先行官”之稱,30多年來在路網建設等方面亦有建樹,但因改革滯後,如今已成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在原鐵道部“跨越式發展”戰略主導下,片面追求高標準、高速度,加劇了鐵路路網建設中的不合理布局,也造成運輸供需不足和過剩並存的格局。當前在債務高企與投資加大的雙重壓力下,吸引民間資本投資鐵路,正可以起到關鍵性作用,可收大輸血之效。

不過,吸引民間資本進入鐵路並非易事。原鐵道部也曾兩度有此主張,但應者寥寥。究其原因,即在於鐵道部政企不分,公益性與經營性鐵路的運營虧 損依靠貨運收入彌補,全國十八個鐵路局和三大專業運輸公司要服從鐵道部的統一調度,統一清算,服從于其人事及財務安排。鐵道部掌握鐵路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社會資本進入鐵路建設後只是投資,無法參與經營管理;鐵路運輸管制嚴重,無法根據市場變化來調整運價,且腐敗盛行,投資者權益無法保障。顯然,如果“鐵老大”機制不能改弦更張,民間資本擔心有去無回,根本不可能貿然進入。

面對當前鐵路建設所遇困境,投融資體制改革既是燃眉之急,也是全面改革的突破口。走出這一步的同時,必須思考和努力解決更深層次的問題,其核心仍然是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這牽涉到半軍事化格局下的壟斷桎梏拆解、運輸管理體制變革、企業組織框架重構等一系列難題。只有成本核算與清算體系趨於透明,開放投資才有意義;只有在路網建設與經營、運輸業務經營方面引入競爭,民間資本才能踴躍進入;只有鐵路運價逐步形成基於競爭的動態調節,市場競爭主體日漸清晰,民間資本才能引進來、留得住、揚其長;只有鐵路貨運組織改革、客運改革、路局改革等一系列市場化改革陸續到位,鐵路投融資困境才會逐步解決。

其實,鐵路體制改革,與電力、電信、民航、石油等國有企業主導的其他戰略性行業的改革相比,可稱有共性也有個性。過往這些領域的改革主要走了兩步棋,第一步是政企分開,第二步則是破除壟斷,扶持多個市場主體來參與競爭。鐵路的政企分開,僅屬改革的起始階段,更重大的改革任務正在眼前。

目前的中鐵總公司全面保留了原鐵道部的運輸企業組織架構,在鐵路建設、運營方面具備絕對主導權,下屬十八個路局按原管理模式各管一段。下一步改革必須在引入競爭、放鬆管制上下大功夫。

這其實是鐵路投融資改革推進的前提,而投融資改革本身,也必須在鐵路全面改革的框架下拓進。

未來,中國鐵路還需探索合理科學的體制模式。究竟是借鑒美國平行線模式,還是歐洲網運分開模式,抑或日本分區域一體化公司模式 ? 也有專家主張,按東中西地區不同情況,打造一種獨特的混合模式。這些課題仍可繼續探索,適時決策。與此同時,以鐵路投融資改革為先導,更為基本的運價改革、客運改革、路局改革、機構改革當儘快推進,鐵路核心領域改革必須加速。“民資入鐵”需要信心支持,需要機會召喚;“民資入鐵”既是輸血,更是參與改善造血機制。改革的汽笛已經鳴響,車輪也一定要轉動起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616

向民資開放,武漢叩響玻璃門

http://www.infzm.com/content/96454

武漢正在進入一場向民營企業打開大門的全市總動員,但能否敲開這道橫亙在中國所有城市中的堅硬的玻璃門,依然還有待觀察。

武漢正在進入一場向民營企業打開大門的全市總動員。

南方週末記者獲得的一份政府文件顯示,武漢每個政府部門都被詳細分配了任務。比如,市國土局要幫助民企進入「三舊」改造,發改委則需要引導進入電站、煤炭等能源領域,新聞出版局則要支持民資投資參股報刊的發行、廣告等業務。

對一些投資比較大的項目,財政還會把地方收入的一部分拿出來進行獎勵。比如,當年完成投資額超過10億元、5億元、1億元的項目,對項目管理團隊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分別給予100%、70%、50%的獎勵。

整個武漢,都對民營企業給予了前所未有的熱情。2013年新年時市長公開表達願景:「到2016年,要力爭民營經濟總量實現翻番,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50%以上。」

這位市長曾經公開坦陳過對民資發展不足的遺憾。他舉例說,東風汽車在浙江就培養了一批上億、幾十億的零部件配套企業,近在眼前的湖北武漢企業,卻放過了「大肥牛」。他甚至在招商引資時遇到過一個幫東風做油漆桶注塑機的企業,一年好幾億銷售規模。產品是在浙江做好後,運到武漢來。

為此市長公開要求全市「見面就談投資,使創業成為全社會的時尚;把創業者樹立為城市英雄,要崇尚、崇拜他們」。

不過,向民資開放雖呼聲已久,而且中央政府也不斷以最高層表態以及兩次推出「非公經濟36條」等方式加以推進,但敲破堅冰始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武漢大規模地向這一難題發起挑戰,自然也就率先遇到諸多障礙,並因此而留下許多探索的經驗或教訓。

螃蟹來了,怎麼吃

儘管項目盈利模式還不清晰,但李義打算,一旦政策出台,馬上參與競爭。

政府工程在商業模式上的變化,是可見的改變之一。

2013年9月16日,武漢市城投公司於工商聯組織的交流會上宣佈,計劃在武漢市中心城區停車矛盾突出的地段建設100個公共停車場,新增公共停車泊位約3萬個,投資估算總額153億元。

「螃蟹來了,怎麼吃?」是擺在李義(化名)面前的難題。

他所在的是一個做鋼結構的民營企業,更多的時候參與道路、橋樑建設,依靠從一些大型企業那裡分包工程,每年營業額已經做到了十多個億。例如武漢正在修的一座橋,他們就拿到了一個億的工程。

2年前,李義被公司招來,專門成立了停車場投資建設部門。他們判斷,武漢市為瞭解決停車難問題,必然要發展停車場,這是一塊大蛋糕,而鋼結構公司有優勢。

但兩年了,李義還未做成一個項目。

一開始,他們嘗試做立體停車庫,「只佔地約50平方米,可以停車50輛。得節約多少土地!」但這個計劃跟市政府規劃相衝突,土地用途沒有納入城建規劃,批不下來。而且這屬於高層建築,有礙城市景觀。

小區停車場成為次優選擇。但又因為住戶不同意,沒能做成。

但武漢此次向民企開放項目就包括停車場,這讓李義又看到了希望。

武漢準備拿出10塊地做地下停車場,讓民企參加。李義和其團隊看好了一個項目,進行了調研。

李義算了筆賬,雖然政府答應配給約8000平米的商業面積,一萬七千平米做車位。但整個項目做下來,利潤率只有約5.7%,「還不夠還銀行利息」。

為瞭解決這個問題,武漢開始研究困擾民企進入停車場項目的頭號困難——土地供應。

南方週末記者看到的一份相關部門內部文件顯示,武漢市正在進行的研究中,打算將納入政府規劃項目的土地按照工業用地價格20%作價,商業面積則按照商業用地價格20%作價。沒有納入政府項目的綜合性停車場項目,企業拿地按照工業用地的20%作價,商業部分則按照商業用地的50%作價。

不過,這份計劃仍然沒有最終通過,目前正在討論之中。

儘管項目盈利模式還不清晰,但李義打算,一旦政策出台,馬上參與競爭。「這是搶佔資源,哪怕土地等待升值也好。」

但他接下來馬上要發愁的另一個問題是,政府公司將在同一個領域出現。

「武漢市城投已經成立了停車場公司,對這一塊也蓄勢待發。」李義透露。對於能否競爭得過政府公司,他並不抱太大希望。「但是,一個項目起碼要1億多,政府公司吃不下那麼多,剩下的我們有機會。」

打開大門並不容易

民營資本進入相對較少的基礎設施,正是武漢最需要資本進入的地方。

在武漢市工商聯經濟部相關負責人尹長先看來,武漢市向民資開放的嘗試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了,「現在,將系統、全面」。

不過,他們卻遭遇了尷尬。

2013年6月25日,武漢市發改委和工商聯舉辦了一場促進政府項目和民企對接的座談會。會上,市發改委主任向到場的二十多家民企負責人推介項目。

「我們原本以為是按領域和企業介紹項目,結果大多數是體量比較大的公共設施。」參會的武漢人福醫藥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王學海回憶。

當時有企業家提出,這些公共項目多數是民企無法進入的。後來有領導出來說話,表示要讓工商聯准備一些能讓民企參與的項目推介。

這顯示了武漢市期望引入民資時面臨的困局。

《長江日報》報導,目前,武漢的民間投資集中在工業和房地產領域,城市基礎建設領域是「短腿」。2012年民間總投資2582.2億元,僅有17.6%投入基礎建設。

武漢市發改委向南方週末記者提供的最新統計顯示,2013年1-8月武漢市民間投資完成2162.9億元,同比增長34.6%,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57.4%,比同期提高5.9個百分點。

其中,工業民間投資完成888.21億元,同比增長48.9%;房地產民間投資完成983.25億元,同比增長31.4%;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完成163.86億元,同比增長7%。

其實,民營資本進入相對較少的基礎設施,正是武漢最需要資本進入的地方。

2013年,武漢市決定開展「城建攻堅」計劃,期待在五年內,建成「中部第一、國內一流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為復興大武漢奠定基礎。」計劃包括24類工程130個項目,投資約8000億。

武漢政府發佈的《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顯示,重點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鼓勵民資參與公路、橋樑、隧道、水廠、污水處理廠等的建設。

堅硬的玻璃門

這些問題就像玻璃門,讓民企看得見機會,卻進不去。

一邊是想引而不得,另一邊卻是想進而不得其門。

武漢市工商聯多年前就試圖為企業和政府部門搭上線,舉辦了一些招商中介會。商會經常請來城投、水務等相關部門與武漢市一些民企座談,常常能發現這種尷尬。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商聯人士表示,有一個生產電梯的公司,其產品性價比頗高。產品在武漢市以外市場得到認可,卻總是拿不到本地業務。老闆不甘心,多次通過工商聯上書省市領導,領導也批覆要求各部門支持,但幾年來,還是沒有成功過。因為競標過程中總是會有一些要求達不到,被刷下去。「例如投標往往會附帶一些條件,像為某些企業量身定製的要求。」

類似的問題,曾引發很多本地企業不滿。武漢市發改委主任曾帶著各處室領導來工商聯聽取企業家意見,反映最大的便是競標的不公,以及立項時各部門「踢皮球」。

「民企往往陷在不公平競爭的窘境裡,」伍新木說,像競標時設置門檻等,「實際是定向分配資源」。

另外一種普遍的擔心,則是民企投了錢也沒有相應的話語權。

這些問題就像玻璃門,讓民企看得見,進不去。

一名從事基礎設施建設的武漢民企負責人印證了這樣的顧慮。他列舉了所在企業與政府合作中的問題,比如資金回籠慢,效益沒有保障,即使是說財政擔保,也沒能兌現。「我們的項目款最長時間拖了3年都沒拿到。」

他所在的公司,70%以上政府項目回款需拖延好幾個月,造成的財務和利息壓力很大。為此,公司只能採取人盯人戰術討錢,但還是常常討不到。

他們遇到的另一個問題是,拆遷、徵地、審批等原因導致工期無限期延長。這個公司曾經做過一個項目,談下來後,因領導換屆,經辦的人調走,導致項目遲遲無法開工。

該公司規模達到近50億,但在湖北只有幾千萬項目,目前對武漢市提出的政策也是持觀望態度。

「誠信缺失,成了政府無法調動企業積極性的重要原因。」湖北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說。政府承諾的條件無法兌現,但企業投入了大量錢和精力去做,最後無法脫身。

如果要打開這扇玻璃門,政府就得從改變自己做起。

制度之牆

即使在武漢領全國開放之先的一些領域,要想進一步開放,也面臨著許多制度桎梏。

制度方面的禁錮,也是民營企業眼前的一面牆。

比如在醫療領域,武漢在全國走在開放之先,民企已經可以辦醫院、藥廠、保健機構等等。但即便如此,要想進一步開放,也面臨著難以解決的制度困境,其中許多都是全國性的制度桎梏。

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下稱亞心醫院)是一所開辦十幾年的民辦醫院,董事長謝俊明說,他們遇到的關鍵問題是幾乎所有優質人才都被公立醫院壟斷。

「醫療人才需要大的品牌(公立醫院)、提供大的舞台(病人),能經常通過醫療領域的研討會保持處於職業圈子裡(同行業的認可)。最後才是高的待遇。」他說,民企經常無法提供前三個條件,而導致吸引不了人才。

這幾乎是民資進入醫療行業繞不過去的坎。

在謝俊明看來,亞心醫院之所以能做到現在的程度,是因為十年前,請來了唯一的心臟科工程院院士朱曉東做院長。在他的號召下解決了專業人才問題。

儘管政府希望民間資本成為撬動醫療體系的力量,但體制上的制約讓事實顯得殘酷。

作為民營醫院參與公立醫院改革的試驗,亞心醫院「託管」了武漢市第七醫院。

七醫院人員分為事業編制和企業編制聘用人員,造成管理混亂。謝俊明希望改變,曾求助於政府,但相關部門稱,「國家沒有政策,沒辦法改」。最終不了了之。

亞心託管七醫院後,每年虧損。唯一好處是亞心多了一個醫療點,能接納更多病人。

但這些問題,在全國的醫療制度框架下如何突破,依然是橫在武漢面前的難題。

小城市的路

一些民營企業,繞過大城市,在小城市找到了自己的市場。

一些民營企業,則在多年的摸索中找到了自己獨特的路徑,轉向更小的城市更小的項目。

太平洋十三集團在湖北投資5年有餘,其投資戰略是,放棄一、二線城市,專攻三、四線城市。首席運營官張琳苒介紹,他們主要在襄陽、黃岡、十堰等縣市投資,計劃在湖北投資三百多億,已經做了五十多億。

「一線城市做項目,公關費用很恐怖,而且公司太多,出了錢人家也不大待見。小城市就不一樣。」張琳苒說。三、四線城市的項目體量不大,三五年就能回收,利潤保守估計有35%。

投資的方向,則正是地方基礎設施建設。他們在湖北市場第一場「戰役」是老河口市。

當時的項目,地方政府資金吃緊。雙方想了個辦法,政府出土地,公司拿這個土地去銀行擔保貸款一個多億,這筆錢給政府。企業採取先建設再移交的BT模式,墊資做這個項目,做完驗收後地方政府再付款。

「這樣做的好處是我們投資回報有保障。地方政府缺錢,我們不但帶錢來做項目,還利用我們的融資平台,幫其向銀行貸款。」張琳苒說。在他看來,這是太平洋能在湖北攻城略地的秘密。

憑藉這個,他們有時候甚至能打敗國企。

2011年3月,太平洋為拿到丹江口市東環路工程展開競爭。這一工程投資約在6個億左右,直接對手則是以一家知名大型國有集團為代表的國企。而太平洋最終拿到這個工程。不過,隨後的東環路延續工程中,這家集團還是加入了進來。

太平洋代表了一部分民企的想法,不願意進入大城市項目,卻能進入小城市項目。張琳苒說,「我們去競爭小的三、四線城市,賺短平快的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9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