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對亞洲果業(73)事件之我見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21&t=54943&start=135


greatsoup:

最初AO盤買那批人應該都一早知道有呢隻股上市,所以他們應該有充足時間看招股書,故他們買賣就是與人無尤,只怪他們不做準備,但不排除有些有心人搞亂市場秩序,造成誤導。

但是後來買的人更不可原諒,自己看到股價暴跌,以為有貨平,就去追,所以他們應該知道自己是炒,贏輸都是自負,故不可能賠給他們。

至於上市公司,他一早已知悉事件,並作適當處理,只是監管當局覺得無問題,所以暫時無處理,但是其後看到情況好嚴重,才真的去強制停牌,這種反覆無常的態度,實在不太適當。

所以上市公司已盡了自己責任,監管當局的反覆無常,導致股民憤怒是有一定責任,但股民是有責任,但不想負責賴帳,更是不應該,因為資料都給了你,又不看看英國那邊的股價的多少(現在查這股股價不花很多時間,用Google 一分鐘都不用),面臨的風險有多大呢?

可能我說的話有點風涼,但是大家是成年人,投資失敗當然要負責,不可能賴別人出千,只可以怪自己不夠精明,給人欺騙呢。

現在監管當局可以做的事情,是查一查造價那班人有沒有犯法,並向公眾道歉,至於金錢賠償,大可不必。



mimi:


想說回#73, 雖然本人也沒買(立誓), 但如有關機構不是立心去欺負小投資者, 閣下亦不必每天花精神去為人人, 也不是要david wed出聲就能破例停牌, 更不會因資料性有誤而推王至股價波動為由'luck'身,隔日又將之料移除! 閣下能貴為名blog主, 就是有著保護小投資使命,還請不好再落井下石,如你有興趣可獻計,我覺得更像你呢!

greatsoup:


mimi:
千萬不要叫小弟名Blog主,真的受不起。我就是我,並無「更像我」的東西。greatsoup隻是我的股票部分,我除了greatsoup外,還包含其他的一些東西的。

至於保護投資者,清高有錢如Webb才能做得到,我這些貧苦又無影響力的人,最多可以在網上講講對這家公司的風險,所以別看得我這麼神聖。

我並沒有落井下石,是對於一個投資者來說,錢是你自己的,你不看清楚就來買就輸錢,就是你的責任,我是絕對支持「未投資,先求知」的。雖然有部分人真的甚麼都不知道,但不知道的東西,就為何要沾手呢?所謂「不明白,不沾手」呢。

至於監管當局有沒有欺負小投資者,我認為在技術角度上,他們肯定沒有問題。

首先,他是招股書已標明在其他市場上的報價,並已告知已經一拆十。

次之,他發佈的資料NAV是37.3人民幣,是2009年6月30日的數據,所以在技術角度上也沒有問題。但是對於真實的情況及對小股民求知的情況來說,這點顯然是有問題。

在資訊發佈上,我認為他們是無問題,但在應變上,卻是發生了一定的錯誤。

首先,有些人真的不知道AO盤最多可以叫到原價的10倍,故有些人以很少股票,就開了一個超高價,或導緻有虛假市場情況的出現,引起了禍患,之後股價暴跌,然後引起部分人「執平貨」心理去追,問題到此出現。

但是,為何隻有這麼少股票可以上市交易,是不是發佈的時間過短(發佈招股書至上市,隻有三天)?

再者,上市公司原來在上市不足一小時已經叫要停牌澄清,監管當局沒理會,其後也有小投資者去叫監管當局澄清,也沒理,直至Webb先生出面,這才停了牌,作一個交代。

是不是監管當局認為小股民知道事實,就不需澄清,直到出現問題,才立即處理?

但我認為小股民需要負上一定責任,因為:

(1) 招股書在上市前三日前已經出了,但是有沒有人好好翻閱一下,入面已經有參考價格(招股書pdf.p.128-p.130),如果有翻閱的話,根本無這些事發生,亦不會有人20-50元接貨。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3017_C.pdf

十一月(直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附註) 0.4850 0.2085 0.4450 0.4090

附 註: 根據股東於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二日通過的決議案,本公司每股面值0.10港元的已發行及未發行股份拆細為十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股份,故本公司法定及已 發行股本為20,000,000港元(分為2,000,000,000股股份)及7,705,598港元(分為770,559,800股股份)(每股面值 0.01港元)。

就計算二零零九年十一月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期間股份於另類投資市場及PLUS市場的最高、最低、月終及每月平均收市成交價而言,股份未拆細前的股份成交價均除以十,以供說明。


(2) 市場交易情況顯示,最多人接貨的時候不是51元,是20-24元,可見他們是貪平接貨,想博股票炒番上51元。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3049


 麗珍昨天中午與朋友喝茶,熱門話題一定是昨天突然停牌的亞洲果業(00073)股份1拆10的誤會。朋友話,亞洲果業股價由開始時的51.25元,一直下跌至停牌前的19.94元,有大量散戶是因為看見股價急挫那麼多,以為有機博反彈才買入。

  麗珍其後翻查股份成交紀錄,發現最多人買入的確是集中於20元至23元水平。


但是如果他們用電腦上網入的話,可以去Google查一查外國交易所的價錢才作購入決定呢,但他們顯然沒做到,所以肯定他們無做足功課就去追貨,這就是他們輸錢的原因。

總結而言,問題不在上市公司,而在於監管當局雖然招股書有說清楚,但在交易版中,發佈資料誤導,因此或有部分人有意無意把股票打上極高水平,然後因為物非所值,導緻部分無知股民以為平走去追,使問題出現。

但是無知股民有沒有責任去了解資料去作投資的決定?我認為是有的。故此我認為他們輸錢不應歸因於監管當局在臨時資料誤導小股民,是在投資前不去看招股書,不去了解情況就去買呢。

監管當局現時可以做的,其實都是查一查造價那班人有沒有犯法,並向公眾道歉,至於金錢賠償,大可不必。

至於長期而言,監管當局可以取消這類介紹上市,或是確保有股本有一定部分在香港流通才可以。

如果不取消或不確保有部分股票上市,就必須加強資訊發佈,例如在報價版面增加公司昨日在各交易所的收市價(折成港元),又或是正如Webb所稱,標明調整後的每股盈利等等。


延伸閱讀:


AsIan Cirtus Fiasco


http://webb-site.com/articles/asiancitrus.asp


譯解: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3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63

釐清張士佳先生的誤解-亞洲果業(73)


關於亞洲果業事件,我的立場是不變的,我認為小股民及監管當局都有一定的責任,但是不應賠償小股民。監管當局現時應該調查有沒有假盤的情況。


另外,小股民應按Webb先生的意見去做,但不應有甚麼期望。


張士說到當日亞果「筆者當日見到報價系統顯示亞果NAV是37.30人民幣,甚或權威機構Bloomberg亦寫市帳率只有0.47倍,數字是來自港交所,這明顯是招股書寫得含糊,專業如港交所都睇錯,會否是誤導大眾?」


關於此,我再釐清問題所在。

根據David Webb先生印出來的當日報價股價數據如下:





看清楚紅圈,它是說「AS AT 30/6/09 NTAV: RMB 37.3」,如果你看看帳目,看一看計一計,,應該是無錯,現在我計一次給大家看:


在 2009年6月30日的資產值= 2,905,323,000 人民幣(pdf p.13)


延遞發展成本(屬於無形資產) = 30,700,000人民幣(pdf.13, 214, 254)


在 2009年6月30日的股數 = 77,055,980 股(pdf. p.261) + 5,078,800


在2009年6月30日每股有形資產淨值


= 有形資產淨值 / 2009年6月30日股數


= (無形資產淨值 - 無形資產) / 2009年6月30日股數


=(2,905,323,000 - 30,700,000)/ 77,055,980

= 37.3人民幣

所以他們在技術上是無錯的。


問題在於,有無人真正去了解這家公司才去買,我相信連張先生都沒有理解。


關於誤導,其實還有幾個例子


(1) 新股股本增加導致盈利數字有問題:

現時仍有問題的如下包括張先生在9月底有提過華潤水泥(1313),如果你去看看華潤水泥的數字,他可能不會這樣說。

報價系統說的P/E是錯的,它們顯示的P/E都是幾倍。

例子一:

http://freequote.quotepower.com/web/freequote/stocks_quote.jsp?lang=zh_TW&domain=PUBLIC&rand=-1096136440&lastLevel1Name=nav_stocks&lastStock=&stock=1313&realtime=

例子二:

http://www.google.com.hk/finance?q=1313


例子三:

http://www.aastocks.com/TC/stock/BasicQuote.aspx?&symbol=01313



但根據招股書,實際上的P/E是:


獲利數字: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21/01313_637862/C105.pdf



股本數(根據港交所數據:)

華潤水泥控股 (1313 )
公司/證券名稱: 華潤水泥控股有限公司  
主要業務: 在中國生產水泥及混凝土。  
主席: 周俊卿  
公司地址: 香港灣仔
港灣道26號
華潤大廈
44樓  
註冊地點: 開曼群島  
行業分類*: 地產建築業 - 建築  
過戶處: 卓佳證券登記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 6/10/2009 
交易貨幣: HKD 
法定股本: 10,000,000,000  
發行股數:
(查看
發行股數重要備註)
6,519,255,462 
(截至 31/10/2009) 
票面值: HKD 0.1000  
買賣單位: 2000 
市值: HKD 25,816,251,630 


所以以去年盈利計,現時P/E是:
3.96/ (948,130,000 / 6,519,255,462)
= 26.81倍

那為甚麼會這樣,據招股書「法定及一般資料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21/01313_637862/C121.pdf


(m) 於二零零九年九月二日, 本公司1,000,000,000 港元的代價向順創(greatsoup按:華潤集團為附屬公司)發行4,000,000,000股股份。

這就因為股本大幅增加,導致股本劇增,使每股盈利有錯誤,使PE亦錯呢。


我建議買了華潤水泥輸了錢的人,快點告港交所誤導呢,因為市盈率數字都不太準確。

同類的例子是在2007年上市的維達(3313),那時都因為擴大股本,導緻數字有錯誤。


(2)匯率錯誤導致有錯誤買盤:
另外,又有一個滬江國際的(770)例子,很久以前它派息4美元,但有些人以為它是港元報價,結果炒到31.2元(4x 7.8),不久當然蒙受大量損失,那他的損失又能不能告港交所誤導,這個情況和亞果又是類似,但最後好像都沒有銷盤。


(3)
例子是東方燃氣(432,前友聯建材,現盈大地產): 又是因為盈科注入資產,並宣佈10合1股,以合股後的新股支付作價,導緻有人沒看清楚,以合股後的價錢買了貨,股民亦有損失損失,難道又可以銷盤?



往事連結: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308/LTN20040308025_C.doc

今日隻是想釐清他的誤解,並請大家明白及體諒,我仍是尊重大家的意見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27

歐陽風先生說得對嗎?-天溢果業(756)


(1)


今日,生果日報歐陽風先生在推介股票專欄稱: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556#footer


假如橙汁期貨繼續升,主要從事橙汁加工的果汁股其實受惠有限,真正種橙股,香港原來只得一隻,就是超大現代分拆出來的亞洲果業(073),可惜受累介紹上市天價事件,股份形象頗為負面,但睇睇佢盈利預測,會估到股價現水平係咪抵買。亞果昨收7.15元,升9.3%。

那是不是這樣呢?


(2)


如果講只種鮮橙的話,亞果真的是唯一一隻。


但如果業務包括種橙的,其實是有的,那就是有福建背景的這一隻: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630/LTN20080630009_C.pdf

自一九九三年起,本集團一直主要從事生產及分銷冷凍濃縮橙汁及相關產品(即橙漿)。自二零零四年十一月起,本集團亦開始從事鮮橙批發的業務。


...


為進一步確保本集團用作銷售鮮橙及生產冷凍濃縮橙汁的優質原材料供應穩定,並增加本集團冷凍濃縮橙汁的產能,本集團於中國福建省三明及南平區經營23個橙園,該等橙園乃租賃予本集團。


於往績記錄期,本集團批發的所有鮮橙均採購自該等橙園,而本集團用於生產冷凍濃縮橙汁的橙總量中,分別40.1%、51.7%及55.4%乃採購自本集團所經營的該等橙園。


於二零零五年、二零零六年及二零零七年,於該等橙園所採集的橙總量分別約為59,952噸、98,483噸及98,033噸。藉著經營本集團租賃的橙園,不僅能確保本集團的橙供應穩定,且倘橙市場出現波動時,亦能將本集團的風險及價格敏感度減至最低。此外,由於本集團所在的行業倚重原材料供應穩定,本集團相信,新市場參與者相對較難於短時間內進軍該行業。


(3)


在公司上市後,有幾個奇怪的舉動:


(1) 更改年結日,由12月31日,變成6月。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202/LTN20081202477_C.pdf
公司稱:


董事會認為更改年結日誠屬必須,從而可更好地反映及配合鮮橙的生長週期及冷凍濃縮橙汁的生產週期。鮮橙和冷凍濃縮橙汁是本集團兩項主要產品,於截至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佔本集團總收入超過90%。董事會相信,經更改年結日後,本集團的財務業績將有助股東及潛在投資者更好地了解本集團的實際表現。


(2)股權轉讓,哥哥轉讓股權妹妹,令妹妹兩夫妻控制整家公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21/LTN20090921335_C.pdf


公司稱:


辛太太是洪先生的胞妹。轉讓是一項基於辛太太和洪先生的親屬關係而實行的家族內部安排。


(3)公司會計師辭任。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27/LTN20090227382_C.pdf


公司稱:


林先生及董事會確認,董事會與林先生之間並無意見分歧,亦無有關其辭任之事宜需提呈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及本公司股東注意。


這個日子辭任,相信都沒有太太問題吧。


這代表了甚麼?可能這家公司的資金分配是有一點問題吧。

(4)


更重要的是,股權是非常集中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812/LTN20080812364_C.pdf


只有10名股東持有96.31%股權,其餘由小股東持有。


直至現時,十大證券行持有約36%股權,佔街貨約90%,其中第一、第三、第四、第五、第九、第十證券行都有中國背景的。

B01565 國泰君安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27/F GRAND MILLENNIUM PLAZA 181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166,650,000 16.60%
C00019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 CUSTODY & CLEARING, HSBC SEC. SERVICES 5/F TOWER 1 HSBC CENTRE 1 SHAM MONG ROAD KOWLOON 61,308,000 6.10%
B01355 中國光大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36TH FLOOR FAR EAST FINANCE CENTRE 16 HARCOURT ROAD HONG KONG 40,000,000 3.98%
B01130 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 SUITES 1601-1607 16/F CITYPLAZA ONE 1111 KING'S ROAD TAIKOO SHING HONG KONG 38,848,000 3.87%
B01810 阿仕特朗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RM 2103 HARCOURT HOUSE 39 GLOUCESTER ROAD WANCHAI HONG KONG 15,101,905 1.50%
B01143 大福證券有限公司 25/F NEW WORLD TOWER 16-18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11,498,000 1.14%
C00039 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SECURITIES SERVICES 15/F STANDARD CHARTERED TOWER 388 KWUN TONG ROAD KWUN TONG KOWLOON 10,133,598 1.00%
B01762 星展唯高達香港有限公司 18/F & 19/F MAN YEE BUILDING 68 DES VOEUX ROAD CENTRAL HONG KONG 7,302,000 0.72%
C00033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28/F HOPEWELL CENTRE 183 QUEEN'S ROAD EAST WANCHAI HONG KONG 5,984,000 0.59%
B01686 第一上海證券有限公司 19/F WING ON HOUSE 71 DES VOEUX ROAD CENTRAL HONG KONG 5,808,000 0.57%

(5)


在業績方面,其實不是太突出,最新財政年度18個月賺約9,747萬人民幣,現金水平奇高,達1.55億人民幣,


但以12個月角度來說,每股大約賺7仙港幣,以同類亞洲果業約12倍市盈率來說,最多只值1元,這個價錢有高估的。


(6)
未來方面,公司兩個月前重慶新廠投產,產能大增100%,加上開拓纖維果汁市場,主要用作果醬用,毛利會較高,又有意發展附加產品如果脯等。加上公司有公告稱訂單首半年銷售大增30%,但以福建股來說,信不信就要看看自己的角度了。

總的來說,但這家公司最大賣點不是業績。

(7)

自這篇開始,鱷兄對文章提了一個好的建議:

在網站作出類似的版權聲明是可以的,Webb是這樣寫的"All material on this site, except where otherwise accredited, is copyright to Webb-site.com. Media are welcome to quote from articles on this site, provided that such quotation is attributed to Webb-site.com.",就算不引述你名字,暫時也不是大問題。
希望大家可以合作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32

評論曾廣標關於天溢果業(0756)的言論之不當之處(正式完成)

這篇東西為了推這隻股不惜歪曲事實,把真實意圖扭曲,寫出來簡直是不負責任。因今日較忙,我只列他上星期一和今日寫的文章的問題如下,今個星期稍後才談談他那些問題。

1. 但經過多年來的發展,現今進入豐收期,股價回落至一元四角卻顯得不合理了,我預期今個年度公佈全年業績後,天溢的市盈率會下降至四倍或以下,下個年度可維持雙位數字增長,所以,只要派息改善就成了。

前面講它毫子股,我同意,這是事實。他產量的確增長,但看看今日clcheung 的評論,實際上利潤未必樂觀。並引錄其博的圖表

他說「今日看到橙汁期貨大插水穿底,不知天溢的業績今年會如何?農業股有時真是複雜得很。一月橙汁期貨沖頂時又話巴西農藥問題令到供應減少。而家大插水,又話係需求大減。」
attachment

後來曾先生稱,「什麼橙汁期貨價格大波動影響盈利?橙汁期貨價與其他農產品一樣,近年常有大上大落現象,是不是所有橙汁股都應跟貼橙汁期貨價格而變動。但不是說是老千股嗎?則只需做條數出來,又何需理會什麼橙汁價格?」

我作以下的澄清:
「根據這份由安信證券的報告所稱,都是用橙汁期貨,難道你想告訴我它不是用這個國際公允價格,是用一個你我都不知道,只有它知道的價格來計價,別要忘記,你自己說可口可樂是它的大客戶,如果價格過份偏離,你應該會明白會有甚麼事情會發生。

一是就是它用了特別的方法過過手賣去製造盈利,一是就是它用了一些非公平手段去爭取這個價格,前者是屬造假,後面在國際公司的標準來講,應該不太允許吧。

另外,這間公司賣果汁的毛利率高達30%,別忘記它只是一個較大的代工商,毛利應該不致於偏離同業太多,另外這麼好的利潤,在國際公司應該不太可能吧,這麼貴,我寧願進口吧。」

所以,講到底,橙汁價格下跌,會影響公司的營業額,甚至利潤,反之亦然。如果他在這個背景下,還表現堅挺的話,相信大家自己知道這隻股或有造假的嫌疑。

2. 我預期今個年度公佈全年業績後,天溢的市盈率會下降至四倍或以下,下個年度可維持雙位數字增長,所以,只要派息改善就成了。

根據這幾年數字,上下半年的盈利分佈如下,很顯然的,下半年盈利確實較上半年差:


以平均數的計法,大約是5倍左右,但是大約以最悲觀的計法計算,計法如下。


這幾年,公司不停發行購股權,又有人行使購股權,盈利會被大幅攤薄。正如大廢柴先生說這些股票的主席是好老闆的事例,這隻股下場大家都知,至於其他所述的疑點亦和此股甚似。

2. 不過,天溢確實是中國可口可樂濃縮橙汁的主要供應商。... 如果可口可樂不是大客戶,天溢早就被告上法庭關門大吉了,故此,天溢的業務是真實的,及能長期為可口可樂和其他名牌客戶提供足夠及多樣化的濃縮橙汁產品,同時,在可見的將來,看不到天溢有重要的競爭對手,是獨特的商業模式。

量多未必利大,如果利大,自不然有更多對手。

內地的東西就是這樣,一家公司賺錢,其他公司很快就趕上來競爭,根據上面的報告稱,天溢已經佔全中國橙汁銷售的75%,未來市佔率或者未必有重大的增加空間,但對手見到天溢利潤這麼深,難道會不進去分一杯羹? 另外,可口可樂也不是傻的,如果它見到天溢利潤這麼高,自不然會壓些價,這也使利潤率會下降,直至他認定的數字為止。

我無否認天溢的業務的虛假,但是它利潤實在太深,但如果說是提供利基型產品就可以提高利潤,這確是,但正如上面所述,只要中國商人知道這是賺錢的,產能就會快速增加,利潤亦自不然會下降,所以提供利基型產品只是延緩毛利率下降的速度,除非他那些生果能夠快速生長,甚至不用種子,不用成本地種出來,那毛利就會維持穩定了。

長期來說,利潤率應該持續下降,直至削到見骨,但產能仍會不斷增加,如何在當中取得平衡,管理層的功夫必不可少。

3. 天溢的現金流不錯,但長期不願派息,理由是要趁橙汁市場興旺擴大投資,希望未來成為整個東南亞地區的濃縮橙汁龍頭。

至於擴大投資,我翻過由上市招股書和至今的年報,數字正如下述,其實每年現金不斷增加,但年年抽水,不過現金缺口是無甚的,每年的缺口最多只是4,000萬人民幣,但去年卻估計至少有1.4億人民幣可供運用,所以現金未必緊張。但是,這每年的抽水卻是這個數的一倍,當中的錢就可以派息,但不知公司為何不派息。那公司的錢去了哪兒呢?



 就非綜合報表可見,公司的現金不由公司持有,應該透過旗下公司持有,也都估計應該在中國內地,不過大家知道上面提及的股票也是一樣現金多多,年年抽水,所以我估計,他們的現金是被挪用了或被製造出來,實際上帳面可能沒這麼多現金。

4. 然而,不派息影響股價,特別在民企風暴期間,更使一些投資者擔心天溢的帳簿是否真實,因此,我在不同平台都曾提出,無論有甚麼發展大計,都宜有穩定的派息政策,例如把派息比率訂為3成半。若管理層從善如流,應有助提振股價。

他應該做了不少廣告,基金經理也應該見過不少,況且現金也很多,營運所得和資本開支基本上相抵,又每年抽到水,這些錢就可以派息。但它他還要發行高息債去填回之前的需要還的錢,可見其資金不是看來這樣充裕,那麼為甚麼一早可以從善如流也沒有去做,聽你曾先生一人所言就去做呢? 所以問題就在此。

何況,根據安信證券指出,「由於未來公司將有較大資本支出,我們估計公司直至FY6/2014 都不派息,保留資金作業務發展。」,筆者不知道他是否有資本支出,但是以其情況來說,應只能維持不派息或低派息,這不是好的現象。

5. 如今,獲得中信集團旗下的基金認購可換股債券,將使天溢的現金流變得更佳,有足夠資金用於業務發展及回饋小股東。因此,我視之為好消息。


筆者翻過了這間上市公司的公告,有一個很有趣的發現。筆者相信曾先生還沒發現,所以還這樣堅持。

2010年5月14日,紅杉基金旗下的投資基金宣佈認購2,200萬美元的可換股債券,換股價2.2元,年息4%,年期2年,到期則要以110%贖回股份,並在2010年5月28日認購完成,即到期日是2012年5月28日。

相信是因為民企風暴的原因,紅杉基金只想收回現金,故不願延期以他的帳面上現金,應該就不用籌錢的,但是估計實際上公司現金水平是不充裕,故近期這公司不斷地做公關活動,想籌錢還債,但他一來是福建股,二來是民企,三來更是高危的農業,所以根本無人理睬,但還款期就逐漸迫近,所以就臨急和中信資本簽訂認購可換股債券協議,短短一星期就現金過帳,但是計上其他利息支出,或許只剩下數千萬,計及未來的利息,對現金流可能是負面的。至於認購人,相信曾先生在寶峰(1121)會看到,這隻爆了也看到。

筆者猜度,3年後公司應該如法炮製了。

但公司需要還的錢只是1億多,他手上淨現金4億,應該足夠支持,為甚麼還要借高息錢,一來可能是現金管理不足,二來可能現金不如帳上這樣多,前者代表公司財務管理不良,後者筆者相信不用說了吧。

6. 有些不良公司在股價跌至低谷時發行可換股債券或票據,認購者身份不詳(個別甚至包括發行給大股東),而換股價格表面上較股票市價雖不算低,但實際上較資產淨值有大幅折讓,如此這般的財技,將使小股東的權益大幅被攤薄,而大股東實際上是以超低價增持了大批股份。

完全未明白老千股的原理,遊戲不是這樣,如果要損害公司權益,發行新股加供股更快,不用搞這麼多麻煩東西。

如果發行可換股票據,其屬可轉換證券的範圍,所以根據上市規則13.36.2(b) 稱,他最多只能發行20%的股票,折讓不得多於20%,另外,認購者只有持有未擴大股本的5%,或人數少於10人,就需要披露姓名。至於發行新股在發行價格和股本方面有相差,但人數只需6人,由此,你可以見到發行新股還是發行可換股債券的規限誰較緊。

但最毒的應該是配股先供股,根據我之前的這文章所述,可以先用盡一般授權限制,取得16.7%的擴大股本,然後利用供股的限制,把供股比例用盡2供1,價格可和現價大折讓,避免使市值增加50%以上,這就不用股東批准。

由此這就能完完全全趕絕股東,使到無人供股,就取得逾半的股權。用不著搞看來這樣低招的集資方法,又不能以最低成本股權集中,所以我覺得曾先生是完全不瞭解上市規則。不過呢,這就換來就是股東以腳投票,這上市公司就自廢未來的集資功能了。

所以上面曾先所該說的這段東西完全沒有道理,可完全無視。

7. 天溢每股帳面資產淨值約為港幣1元,低於市價和換股價,因此,我認為今次發行可換股債券的條款,對小股東公平合理。

如果相對之前的資料再看,條件完全對於公司處於不利地位,為何還要這樣做,公司對現金流管理這樣差,根本就不是一家好公司。我做了一個表如下,你可以看看這兩年的條款的差別,前者取向是股價上升,後者根本都是想收利息。


所以我建議今次當曾廣標說笑話就算,如果曾廣標本人或他的讀者有意見,歡迎過來討論,我會一一解釋他原因完全站不住腳。曾先生還要堅持的話,那筆者只好祝你好運,大家千萬不要聽他這一次,因為這隻股完全重複以往其他福建股票的所作所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23

亞洲果業的暴跌,說明什麼?發現真相的突破點在哪裡? 心燈永續William

http://xueqiu.com/9273139325/24104695
$亞洲果業(00073)$ 亞洲果業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公司的淨利潤影響很大。資產負債表上認列的20多億的生物性資產的真實性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這決定了投資亞果的成敗。如果生物資產存在做假,整個亞果的資產負債表和價值估值體系就崩潰了。現在亞果的暴跌難到是與這個有關?我們來看看,幾個現象:

1、據說存在果園畝數虛假,是真的麼?--這裡說的是江西信豐種植園。2013年中期報告上說,信豐仍處於初始發展階段。但在2012年的年報中,對信豐的說法是,所種植的橙樹基本上都到了成熟結果期。果園的果子都到了成熟的時候了,為何還要說信豐處於初始階段?這如何理解? 我們不是果農哈。

2、公司的鮮果銷售主要分統果和成品果,其中成品果就是打公司品牌「新雅奇」銷往超市的,這部分只佔鮮橙銷售量的11%多。----但好事者,對北京地區進行了草根調研,並沒有發現「新雅奇」的蹤影。 上海的朋友和南方的朋友有發現「新雅奇」的蹤跡嗎?東部和南方可是亞果的大本營哈。但作為南方深圳的我從來沒有看到過「新雅奇」。有意思的是,亞果產能20萬噸,是第二名的十倍,佔全國市場650萬噸需求的3%左右。亞果的產品都銷往何處了?難道都給神仙享用了。

3、在如此敏感時期,與公司共患難10年之久的財務主管辭職了。是「財務工作」壓力太大?還是給新主(唐雄偉)讓路?

4、亞果從來都是拒絕透露自己的渠道合作夥伴名單的。沃爾瑪、家樂福、華聯超市、百果林、百果園等等名字,其均否認為是自己合作的夥伴。神秘的大牌的合作夥伴為何真人不露相?---從公司的經營現金流上看,持續10年的現金流都是強勁的,近三年大幅持續增長,公司好像是賺錢的。但我質疑它的盈利模式, 它的果子究竟賣給了誰?是被別人貼牌了嗎?這個公司在商業模式上很不透明。

看不清它的公司,那就多些時間研究唐宏洲這個人吧。 騎師出身的,潮州佬。競技選手好勝心都是很強的,身體也好,他74歲仍活躍於各種應酬場合。此人當騎師時膽大妄為,出過人命,做生意估計也是如其人也。和超大現代搞在一起,人以類聚哈。

這個企業在08年之前就是一家極普通的果業企業,自由現金流也不穩定,股東也沒有賺到什麼錢。但2009年公司以介紹的方式從英國回歸香港主板後,企業經營突然發生了質的改變,公司自由現金流發生了質的改變大幅持續增長。2010年緊接著高溢價11個億總計20多億人民幣拿下北海果香園,資本運作在與超大現代聯手後,玩得風生水起。大家知道,08年金融危機後,整個全球經濟都不好,果汁企業這兩年更是舉步維堅。 但亞果卻是另一番景象,09-12年全年經營現金流持續穩定增長,公司賺錢是沒得說。但為何股價卻熊了四年?近期更是有再創新低的趨勢。另外,公司經營如此之好,為何頻現大股東減持?只佔公司18%多的大股東,究竟是在踏實做企業,還是只是把亞果當資本玩具套現之用?

玩物喪志,一個喜歡玩馬的騎師,賭性是不是很強呢? 我們來看看,另一個也做果園的朱新禮,他是地地道道的農民。而唐宏洲可是花花世界的香港人。農民懂土地愛土地。五穀不分的城裡人,可能更愛手裡的股票吧。一個天天跑田間地頭,一個留連於名利場,誰能做好農民的事,應該是清楚的了。

我最後想明白亞洲果業,不是看了多少數據,也不是看了多少現象。而是我把唐宏洲基本上想明白了,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基本決定了他要把亞果當什麼來做。 他對土地的熱愛遠遠不及他的高頭大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998

另闢思路,討論一下外界對亞洲果業的質疑是否有理 心燈永續William

http://xueqiu.com/9273139325/24137760
$亞洲果業(00073)$看完朋友發給我的關於媒體對亞洲果業的質疑文章。我另闢思路,討論一下外界對亞洲果業的質疑是否有理。

09年以介紹方式從英國回歸香港主板以來,亞洲果業的經營情況和財務數據,可以說好到幾乎沒有什麼問題了。一隻農業股經營得如此「完美」 ,也許這本身就是最大的問題了。什麼問題? 上次提到了分析亞果的核心思路一定是它的生物性資產,近24億的生物資產認列在資產負債表上。這是亞果的核心資產和盈利保障。這個資產是真實的嗎?

對這個的質疑外界已經講了很多了,亞果也解釋清楚了,今天就不老生常談了。我換個思路來討論這塊資產真實的問題。我先來分析一下亞果的董事長唐宏洲。這位74歲的老人,真是老當益壯,看上去慈眉善目。相由心生,說他造假沒有這麼簡單的,我相信就算有,這也不是他的初衷。如果你有做生意的經歷,說真的,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生意人會去特意造假的。很多情況下,造假是迫於無奈是迫不得已的。商場如戰場啊。

假設說亞果造假了。我相信它也一定不是從一開始就有計劃要造假的。為什麼? 真想從開始就計劃造假的人,就一定不會選擇農業產業,這個產業大家都知道投入大回報期特長。一個造假的人是沒有耐心等那麼長時間的,敢造假的都是追求用最快的速度完成獲利套現的(這個可以參考高科技企業,這個產業就是造假最多的產業之一)。否則造假的成本太大了就意味著自己的風險太大了。唐先生選擇果業(他是騎師出身,務農搞果業可不是這個香港人的本行哈),我認為一開始應該是被當地政府給忽悠進去的,當然一定也是給了唐先生很好的優惠條件的,招商引資嗎,又是外商。所以一開始唐先生一定是先嘗到了甜頭的,但隨著生意的深入,企業越做越大時,務農搞果業的風險和問題就都出來了。企業經營的問題出來了就得解決,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錢!每個做企業的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經營問題,歸根到底都是缺錢的問題。

我們來看看亞果04-08年的財報,賺錢,但賺得很少。我認為這是比較符合亞果的真實情況的。但奇怪的是,從09年開始,企業突然變得很賺錢了(看09-12年的經營性現金流)。突然的改變,就如一個人本來是瘦子突然間成了胖子了,這本身就不正常了。09-12年這四年中,亞果的經營是「很好」的,但為何股價偏偏熊了這四年?為何大股東要減持?為何共事10年的財務主管突然離職?我們可以看到,這四年亞果的經營財報數據不知有多好,幾乎沒有任何負債,應收款和存貨很少,公司帳上趴著20多億的現金。一隻農業股能有這個財務狀況,太難得了。但為何又有以上三個「?」號。

大家再來比較一下,另一個做果園的匯源果業,朱新禮為了繼續做下去果園,差點把上市公司匯源果汁給賣了,太缺錢太需要錢投入到果園上去了,這至今讓朱新禮背著一身的債務。而亞果卻沒有一分錢的負債。這不奇怪嗎?

我相信亞果一樣是缺錢的,但唐先生可沒有朱新禮的本事,朱董可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他懂農民懂土地。唐先生可不是,他在香港。香港的優勢是錢多,玩資本運作的高人也就特多了。09年亞果從英國回到香港主板上市,這是不是也揭開了亞果從此開始玩資本運作的序幕?玩資本運作必須要有籌碼。這個籌碼是什麼?會不會就是這個可大可小的生物性資產?

要能融到錢,讓投資者放心,就必須得讓投資者看到企業經營是很好的,是不缺錢的。這個從哪裡看到呢,就是企業的財務報表了。那麼大家可以再看一下,是不是從09年開始,亞果的財務數據變得「越來越好」了,生物性資產「越來越大」了。

我想,有了籌碼,賭博就可以開始了…… 能當騎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膽大心細,反應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