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行业阶段及周期的思考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expert_article-5598-2687.shtml


 对行业阶段与周期,我仍然处在摸索阶段,以下只是我的一些简单的思考。      原教旨主义的价值投资是不看宏观,不看大盘,不看趋势,完全是自下而上的基本面分析。最近看了 GreenlightCapital的DavidEinhorn的文章。他分析了自己的一个投资错误——建筑商MDC。在2005年的一个投资大会上,他 推荐了这个股票。而到今天,确实,这个股票的表现要好于其他建筑股票:建筑股票跌了70%,MDC跌了40%,但作为一个行业,建筑股票是有严重问题的。 这的确是个错误的投资决定。他认为这个错误不是坏运气,而是错误的分析。他的反思是:      “The lesson that I have learned is that it isn't reasonable to be agnostic about the big picture. For years I had believed that I didn't need to take a view on the market or the economy because I considered myself to be a "bottom up" investor. Having my eyes open to the big picture doesn't mean abandoning stock picking, but it does mean managing the long-short exposure ratio more actively, worrying about what may be brewing in certain industries, and when appropriate, buying some just-in-case insurance for foreseeable macro risks even if they are hard to time. ”      “我所得到的教训是对宏观持 不可知论是不合理的。多少年来我一直坚信我不需要对市场或者经济有自己的看法,因为我自认为是‘自下而上’基本面分析的投资者。注意宏观并不意味着放弃选 股,但是这确实意味着更加主动的管理‘作多/作空’比例,担心在某些行业可能酝酿哪些问题。意味着即使很难判断准确的时间点,当合适的时候,也要买一些以 防万一的保险,来规避可预见的宏观风险。”      我认为行业阶段及周期有三种:行业的兴衰发 展周期、周期性行业的起伏、宏观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      行业的兴衰发展    传统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一 个行业有: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这四个不同的阶段。当行业在成长期时,企业的各方面指标都非常好,现金流充裕,盈利增长迅速。当进入成熟期和 衰退期时,利润逐渐变薄,完全变成了规模和效率的残酷竞争。当初的联想在国内从90年代中期到2004年经历了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也是PC行业的成长期。 最早的时候,PC的净利润率为20%以上。而今天,PC的毛利率还不到12%,净利润率也就使1%左右。而世界上的PC企业也只剩下了屈指可数的几家。      周期性行业的起伏    在周期性行业,起伏是常态,稳 定是暂时的。2005年10月,宝钢的股价对应的企业价值仅为重置成本的97%,而2007年,宝钢的股价对应的企业价值达到了重置成本的300%左右。 这与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不足有着直接关系,与中国的房地产周期也紧密相连。当周期上行时,什么都好,当周期下行时,一切又都翻了过来。      宏观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    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在一 起,宏观经济不仅是指中国自己,因为中国受外部的影响太大了。中国加不加息,与美联储的行动非常有关系。      PIMCO的BillGross预测美联储 已经无法继续买入政府债券,将在3-4个月内减少甚至停止购买。而从2010年3月底开始,美联储将停止购买高达1.2万亿美元的房屋抵押贷款债券。这就 意味着“定量宽松政策”的改变,流动性将会趋紧。这肯定会对美国政府债券有严重的负面影响,抬高收益率。而目前宽松的流动性让很多人以负利率(名义利率为 零,加上美元贬值)借美元买非美元资产,做CarryTrade,利用利率差做套利交易。当所有人都在借美元,卖掉美元买其它资产时,美元进一步被压低, 造成更高的负利率,形成了正反馈,助长了套利交易。但是,当美联储停止购买政府债券,流动性趋紧,利率有上涨可能的时候,所有人的动作都会是一致的:卖掉 非美元资产,购买美元,结束套利。而这个过程会压低非美元资产,抬高美元,形成严重的负反馈。      价值投资的真谛在于对内在价值的深入分析。 基本面的深入分析始终是价值投资的基础。但内在价值不是机械的,静止不变的,必然受到三种周期的影响。我们可以忽视市场先生的情绪起伏,但是不能忽视周期 的存在,以及行业及宏观的变化。如果只看企业本身,只看历史数据,就很有可能用后视镜看企业,错把周期的起伏当作企业本身的增长变化。如果不知道企业所处 的行业发展阶段,就很有可能错误地认为已经成熟的企业还能快速增长,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过于乐观。      总之,价值投资基本面分析是基础,但要对大 局心里有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17

從投資理念轉變解釋大宗商品超級周期的終結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923

以往,人們認為大宗商品與股票的回報率相似,但與股票的相關性低,因此投資組合中配置大宗商品能更好地實現多樣化投資,分散風險。2013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挫,FT Alphaville專欄作者Mark Haefele認為,這是由於人們對大宗商品的投資理念發生了變化。 2006年,Gary Gorton和K. Geert Rouwenhorst發表了一篇題為“商品期貨的事實與幻想”的文章。文中給出了大量證據,認為投資組合中應配置大宗商品: 1. 抵押大宗商品期貨(Collateralized Commodity Futures)與股市回報率相似,與股市和債市的相關度為負。 2. 大宗商品的回報率與當前通脹水平以及未預期到的通脹水平正相關。 以上研究結論對於希望用大宗商品進行資產配置的投資者來講毫無疑問是個好消息。盡管學術界對該結論有一定異議,但多家媒體將這一結論作為重大發現進行了披露。 然而,投資者是如何看待大宗商品投資的呢?他們的投資行為是否發生了變化? 前幾年,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湧入大宗商品市場,大宗商品市場的基本動態發生了變化,投資者的投資組合較以往面臨更大的波動性。大宗商品投資包括做多和做空,並非單一方向,被動投資掩蓋了實際大宗商品投資的複雜性。 今年以來,金價暴跌,過去策略性地在投資組合中配置大宗商品顯得不大合適了。FT Alphaville專欄作者Mark Haefele認為,資產組合中配置大宗商品不再如以往那樣有效,可能的原因如下: Haefele的金融模型顯示,未來5年,大宗商品的波動性將如股票一樣大,波動性平均為18%,而年化收益率不到2%。中期看,大宗商品經風險調整後的收益不如其它資產類別。盡管投資者依舊可以戰術性地投資,獲取收益,但是戰略性地在投資組合中配置大宗商品已顯得沒有必要了。 Abnormal Returns認為,大宗商品ETF的設立,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但最終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是投資者對利益與風險的權衡,以及投資中的“羊群行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507

債券、股票、大宗商品與經濟周期的關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063

投資分析師Andrew Thrasher分析了債券、股票和大宗商品三種資產類別和經濟週期的關係。他指出,在一個正常的經濟週期中,債券、股市和大宗商品的價格往往會依次達到峰值,目前三類資產和經濟均處於上升週期中。

以下為Thrasher的原文編譯:

今天,我想談一談債券、股票和大宗商品三種資產類別和經濟週期的關係。John Murphy在其著作《跨市場交易分析》中對三種資產之間的關係和他們在經濟週期中的表現做了很好的分析。

通過下面這張表格,Murphy清晰地展示了在經濟週期的不同階段,三種資產的不同表現。Murphy指出,經濟週期可以用一條正弦曲線表示。前三個階段是經濟收縮期(減弱,底部,復甦)在第三個階段意味著經濟雖然還處於萎縮狀態,但開始從底部反彈。然後就進入後三個階段(復甦、頂部和減弱)。

在一個正常的週期中,債券價格將會首先見頂,轉而下行,隨後是股市,最後是大宗商品。2000年前後正是如此。如下圖所示,30年期國債於1998年達到頂部,而後股市和大宗商品分別於2000年和2001年見頂。

2007年前後也是如此。債券價格於2005年達到高點後,於2005至2007年期間開始下行。股市而後大宗商品分別於2007年和2008年到達峰值。

那如今的情況如何呢?還不算太壞。三類資產都還處於上升期。然而,債券的上升趨勢似乎接近結束。30年期國債價格似乎與去年就開始見頂,已經開始下探2007至2011年以來的趨勢線。大宗商品雖然在最近的牛市中表現的並不太好,但整體仍處於上升之中。股市則繼續處於強勢上升之中。

雖然每個資產週期都很獨特,面臨的影響因素和市場環境也各不相同,但我認為關注三類資產的週期和他們相互之間的關係非常重要。基於以上圖表,我們看上去仍然處於一個經濟和市場的上升週期中。我也將繼續關注事態發展,看看2014年這三類資產會如何表現。

(本文在於金融評論網站athrasher,作者Andrew Thrasher為印第安納州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分析師,主要研究重點為技術分析和宏觀經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517

瑞信陶冬:美元進入走強周期的邏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34

美元已連升11周,迎來布雷頓森林協議破滅以來最長的一段持續升值期。而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認為,這只是美元走強長周期的開始,不過中間有反複。

陶冬認為美元升值的邏輯是:

首先,美聯儲率先開始加息,歐洲、中國、日本的央行紛紛需要重回QE,這種貨幣政策的不對稱性勢必推高美元。

其次,歐洲、日本的領先指標顯示兩地經濟均有再陷衰退的風險,中國經濟的內在動力也明顯不足。從全球增長與需求再分配的角度看,對美國來說,允許其他貨幣稍微貶值來刺激出口,遠比聽任危機再燃的成本要低。

再者,頁巖氣革命帶來美國能源供需格局大變,能源需求減少推動貿易逆差顯著減少。而且能源成本出現了結構性改善,令制造業重回美國,美元進入長期升浪底氣更足。

那麽,美國為什麽此時不反對美元升值?

陶冬認為,美國是消費大國,出口並非經濟增長的主力,美元升值能增強消費者的購買力,汽油價格走低尤其對低收入階層有利。海外資金流入刺激美國資產價格,對於消費信心和銀行賬面的幫助更有利於現時的美國經濟。

而且強美元抑制進口價格,眼下正處美聯儲逐步進入退出貨幣寬松政策的關鍵期,通脹少一分,聯儲政策的風險就少一分。

事實上,對美國以外地區、尤其是新興市場而言,美元迅速升值同美國利率上升一樣是嚴峻的挑戰。

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提到摩根士丹利本周報告的數據:過去十年,亞洲新興國家的外債由3000億美元猛增至2.5萬億美元。

摩根士丹利認為,若美元突破87的支撐位,到明年將升破92,這樣的大波動堪比二十年前全球受到的美元升值沖擊。亞洲新興國家會遭遇90年代那樣的債務沖擊。

摩根士丹利預計,除日本外亞洲地區可能面臨雙重打擊,一是美國利率上升導致全球借款成本增加,二是美元軋空頭引起亞洲地區貨幣下挫。這兩種打擊產生的影響會相互影響,讓問題更複雜。(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元,美聯儲,加息,QE,頁巖革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03

到了拼臉蛋的時候了——智能手機後周期的投資邏輯分析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27&extra=page%3D1

到了拼臉蛋的時候了——智能手機後周期的投資邏輯分析
作者:格隆

I、青蛙整容
格隆先說一個笑話。兩只青蛙相愛了,結婚後生了一個癩蛤嫫,公青蛙見狀大怒,質問:“老實坦白,怎麽回事?”母青蛙哭著說:“孩兒他爹,認識你之前,我整過容。”

整容這個事在當今社會已經見怪不怪,在韓國甚至已經發展成一個欣欣向榮的產業,這也是支撐生產玻尿酸的華熙生物科技(963)在20013年暴漲超過十倍的原因。整容在娛樂圈尤甚,格隆說這個笑話,並沒有奚落“貴圈真亂”的道德評價,那與一個做投資研究的人無關。格隆關心的是其中的邏輯:對一個在影視娛樂圈討活的人而言,如果拼天賦、拼演技都已旗鼓相當都已到頭,剩下的就是不是唯有拼臉蛋了(格隆所謂的臉蛋不單是五官,也包括傲人的身材),那麽,刮顴骨、隆胸等整容是不是也就成為了事業最後PK的必選項?

格隆的判斷是:智能手機目前也進入了拼臉蛋的階段了。這很類似曾經“三大件”的手表,當走時準確、防水、防震等功能元素已經到了比無可比的時候,剩下的就是手表鑲鉆這些外包裝了


II、從TMT的強周期演繹規律看行業下一個風口
在格隆看來,TMT行業具備非常強的周期性,只是驅動TMT行業的周期並不是傳統的經濟周期而是技術創新周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通信設備行業。在通信技術升級換代的周期當中(2G3G3G4G),每年三大運營商都會投入數百億人民幣的資本開支用於基站設備的更新換代。本輪3G4G的升級從2013年開始,14年和15年都將是運營商資本開支的高峰期。因此香港市場的通信設備股(中興通訊00763、京信通信02342、摩比發展00947等)受益於本輪技術周期,大概率會在今明兩年有不錯的表現。

無線通訊技術和半導體技術的進步,使得智能手機迅速成熟並迅速取代過往諾基亞、摩托羅拉為代表的功能手機和PC,並創造出一個全新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蘋果公司是這一輪科技創新的領跑者,資本市場自然也給了這家富於創新精神的公司足夠的回報。但真正將智能手機成本大幅降低並使得智能手機迅速普及還是靠谷歌的安卓平臺。而中國的智能手機行業在2012年開始的爆發式增長則是本輪智能手機技術周期的一個高潮。

智能手機的普及又為移動互聯網奠定了硬件基礎。2013年開始,中國的互聯網巨頭紛紛投入重金開拓移動互聯網市場。騰訊憑借微信先發制人,拿下了移動互聯網的第一張船票。資本市場又一次對技術創新的領跑者給予肯定,騰訊股價在2013年漲幅超過100%2013年開始,IGG08002)、博雅互動(00434)、中國手遊(CMGE)等手遊題材公司紛紛上市並受到市場熱捧,短短幾個月時間漲幅都在一倍以上。

到了2014年,本輪由智能手機帶動的行情已經接近尾聲,而大家所期望的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汽車電子等題材明顯還不足以接過智能手機的重任。因此,2014TMT行業尤其是智能手機產業鏈的投資方向與線索,遠沒有2012年和2013年那麽清楚。盡管如此,格隆還是相信在周期的任何階段都會有對應的投資機會出現。下一個確定的機會在哪里?格隆的判斷是:手機外殼。


III、智能手機已經到了硬件功能嚴重過剩的階段
首先,格隆覺得還是有必要從行業的層面梳理一下智能手機行業周期的演進,以及相關投資標的在各個階段得以表現的邏輯背景。

2007年:第一代iphone上市,標誌著這一輪智能手機行情的開始。但在2007年智能手機在中國還屬於小眾產品,蘋果的產業鏈里面也幾乎沒有中國大陸的公司什麽事。港股里面為數不多的能進入iPhone產業鏈的公司就是瑞聲科技(02018),為iPhone提供揚聲器和麥克風。如果從金融危機之後的2009年算起,瑞聲科技從2塊錢港幣到2014年最高超過50港幣,漲幅超過25

2012年:是中國智能手機行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原因是中國的智能手機出貨量無論是從增速還是絕對數量的角度來看都是一個飛躍2011年中國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大概是7千萬部(格隆這里用的是艾瑞咨詢的統計數據,不同機構統計口徑略有差異,但是不影響分析的邏輯),2012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就達到了1.9億部,出貨量同比增長170%。港股舜宇光學(02382)和酷派集團(02369)都是在2012年開始啟動的。舜宇光學是國內第一梯隊的手機鏡頭模組供應商,而酷派集團是國內第一梯隊的整機供應商,與中興、華為、聯想並稱為整機供應的“中華酷聯”四金剛——但其中的中興在2012年時通信設備正處於3G4G之間青黃不接的年代,而聯想的PC業務屬於被沖擊的行業,因此這兩家公司都不能算作純粹的智能手機標的。2012年啟動的都是國內第一梯隊的手機零部件供應商和制造商。舜宇光學從2012年初一路漲到2013年中,漲幅超過500%,酷派集團一年半的漲幅也達到200%

2013年:到了2013年年中,舜宇光學和酷派的股價都出現了調整(酷派在2014年初因為4G的領先布局又有了一波較大的漲幅),原因是市場預期到了2014年智能手機行業已經不可能再保持高速的增長2013年初,市場已經預計到中國智能手機在2013年的出貨量會超過3億部,實際的出貨量大概是3.5億部。這樣計算下來2013年年末,市場上已經有超過5億部售出不到兩年時間的存量智能機2014年智能機的銷售壓力可見一斑。

出貨量增速下降是一方面,給市場更大壓力的是手機單價的不斷下降,使得產業鏈上每一個環節的利潤率都被壓縮。但是智能機降價這件事情,並非對所有的公司都是壞事。有這麽一類公司,他的技術不不是行業內最好的,但他的優勢就是在於拼人力、拼成本。當一個行業技術成熟的時候,這類公司就可以用明顯低於同行的成本做出與同行質量相當的產品。在2013年才開始啟動的兩家智能手機標的信利國際(00732)和TCL通訊(02618)就是如此(這兩家公司格隆都在最合適的時點做了分析)。從這一輪智能手機的行情的規律我們就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個技術周期對投資的深刻影響。

2014年:智能手機發展到2014年,出現的一個最大變化是:手機的硬件功能對絕大多數用戶都是過剩的。
除了格隆這樣的科技發燒友,我相信沒有多少用戶還在關心CPU的主頻是多少、有幾個核,屏幕的分辨率是不是夠高,相機是800萬像素還是1300萬像素——普通用戶已經根本沒有能力分辨吃800玩像素與1300萬像素有什麽體驗區別。這些變化只是在已經考了98分的情況下,試圖把分數提高到98.5分或者98.8分,靡費巨大,但用戶體驗沒有任何變化。所以我們看到,蘋果、三星作為行業領頭羊在硬件上也沒有了什麽創新,中低端手機則直接進入拼價格的紅海,這個行業還有什麽公司可以買?

格隆的答案是,買臉蛋,買殼公司。
格隆所謂的殼公司,就是從事手機和其他智能設備外殼生產的公司。這個投資邏輯非常的簡單:試想2014年一個手機生產商如果要在原料清單(Bill of MaterialsBOM)上增加50元的預算,他最大的可能是把錢花在什麽地方?花在提升硬件的性能上嗎?硬件性能已經嚴重過剩了,改善消費者體驗的邊際效用已經非常低。所以今年智能手機生產商最肯花錢的地方一定都是在做“面子工程”,也就是整容,把手機的外觀做的漂亮一些,這才是最能改善用戶體驗的地方。想想為什麽這幾年蘋果的電腦在PC中的銷售是最好的?為什麽很多用戶把蘋果電腦買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裝一個windows的操作系統,卻還是選擇蘋果電腦?因為PC早已經發展到了性能的過剩的階段,很多用戶選擇蘋果只是因為蘋果電腦漂亮的一體成型(UniBody)外觀。今年小米4的發布會上,就連一向走發燒路線的雷軍都不再強調小米的硬件性能有多強,而是花了四十分鐘的時間來介紹小米4金屬邊框是怎樣經過層層工序生產出來的。

格隆一句話來總結:2014年智能手機已經像手表一樣,進入了一個在外殼上鑲鉆的時代


IV、有哪些標的
香港市場上做智能設備外殼生產的公司不下五家,格隆下面就重點介紹幾家比較有明確亮點的公司。

1)比亞迪電子(285
在介紹比亞迪電子之前,格隆先來介紹一下蘋果的一體成型工藝。
蘋果的一體成型外殼是使用數控(ComputerNumerical ControlCNC)機床在一整塊鋁材上面切削出來的。當年MacBook Pro第一次采用一體成型外殼的時候,蘋果也曾詳細介紹過這種工藝。在蘋果引入一體成型外殼之前,筆記本電腦的金屬外殼多是采用鋁鎂合金通過沖壓技術生產。沖壓生產的外殼雖然工藝上相對簡單、成本也低,但相對於一體成型外殼有幾個明顯的缺點
一是沖壓的外殼無法實現一些細小的孔洞,比如蘋果筆記本上面鍵盤的孔和USB接口等,這些問題在手機上則因為手機外殼變得更小而更加嚴重;
二是沖壓的外殼在同樣厚度時強度不如一體成型外殼,因為沖壓的材料通常是鎂鋁合金,而鎂鋁合金的強度是比較低的。智能手機對厚度的要求愈來愈高,在要求機殼厚度的同時又要求一定的強度,因此必須用一體成型技術來做。

為什麽大家都知道蘋果的一體成型外殼是很好的賣點,但卻很少有公司去做?成本是一方面的考量,但是更多的是因為生產一體成型外殼的產能幾乎都被蘋果吃掉了。因為工藝極其複雜,一臺CNC機床一天只能生產大概十幾片外殼。而蘋果三星這種廠商旗艦產品第一個月的出貨量都在千萬級別,給供應商的備貨時間一般只有兩個月甚至一個月。我們可以粗略計算一下,假設蘋果要求一家供應商在一個月的時間備貨450萬片,假設一臺機床一臺可以生產15片,一個月就可以生產450片,那麽滿足蘋果的要求供應商就至少要有1萬臺的CNC機床。目前可以生產一體成型外殼精度的進口CNC機床大概是40萬人民幣,國產的也要30萬人民幣,1萬臺CNC機床的價值大概是30-40億人民幣。可見進入頂級供應鏈的門檻之高。

目前,全球範圍內,具備2萬臺CNC機床的公司只有臺灣的可成科技和鴻海集團旗下的鴻準精密,而這兩家公司的大部分產能都被蘋果獨家吃掉了——其他任何想上一體成型外殼的公司,無論是三星,還是國內的“中華酷聯”或者小米,都只能另尋其他供應商。簡而言之,如果格隆判斷的智能手機進入“手表鑲鉆”階段的判斷成立(格隆不謙虛地認為這個判斷超大概率成立),那麽,擁有成規模CNC機床的公司在目前,以及可預見的未來,在全球都是稀缺品種,這也是為什麽蘋果這家全球科技巨頭,眼睜睜看著可成科技這家臺灣的單純加工制造業公司擁有40%以上的驚人毛利率卻不敢對可成壓價的根本原因。下圖為MacBook Pro的一體成型外殼。

比亞迪電子的故事就是CNC機床的故事。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比亞迪電子很早就是蘋果的供應商,只是比亞迪電子生產的是比較冷門的Mac Pro(蘋果臺式電腦)的機殼。2013年比亞迪電子成功切入HTC One的外殼供應,標誌著比亞迪電子成功的將CNC應用到手機外殼的生產。因為金屬外殼是會屏蔽信號的,所以在HTC One的外殼上采用了金屬與塑膠混合的技術來解決信號的問題,這使得生產的工藝比純金屬外殼更加困難。此次iPhone6使用金屬外殼的時候也采用了類似的技術,我們才會看到iPhone6背殼上兩條難看的白線

工藝升級對比亞迪電子的盈利能力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比亞迪電子的主營業務主要分為兩塊。第一塊是手機組裝業務,這塊業務技術含量較低,相應的毛利率只有5%-7%,這部分業務占營收45%左右。另外一塊業務就是外殼業務。在沒有金屬殼之前,塑膠外殼的毛利率只有10%左右。隨著金屬外殼出貨占比的不斷提升,外殼業務的整體毛利率也提升至15%左右。2013年公司整體毛利率提升2個百分點至10.45%,預計2014年公司毛利率還有1.5個百分點的提升空間。由於比亞迪電子2013年的凈利潤率只有4%,就算只有一個點的利潤率提升就對應著25%的盈利增長,公司業績彈性極大。格隆保守估計2014年比亞迪電子的凈利潤也在12億港幣以上,凈利潤率將達到6.4%左右,大概率會高於目前彭博的一致預期。

比亞迪電子未來業績增長的動力在於一體成型金屬外殼占比的進一步提升。比亞迪電子目前擁有8千臺CNC機床,預計年底CNC機床數量會達到1萬臺,這個數量在全球僅次於臺灣的可成與鴻海,而在國內也只有為數不多的兩家跟隨者,但離比亞迪電子的距離很遠(目前除比亞迪電子之後,就是A股上市的長盈精密(300115)有3千臺CNC機床,港股上市的巨騰(03336)有3千臺CNC機床,其他公司的CNC機床數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計)。這樣一來比亞迪電子就成為了非蘋果產業鏈金屬機殼不折不扣的領頭羊

目前國內的CNC產能都非常、非常、非常緊張,最關鍵的是,全球另一家智能手機巨頭三星,終於在今年與時俱進,放棄了廉價難看的塑料殼轉投金屬殼。在比亞迪電子合作試水了一款叫做Galaxy Aphla的中端機型之後,三星終於在旗艦產品Galaxy Note 4上采用金屬邊框(格隆在這不得不吐槽一下Galaxy S5的外觀實在、實在是不怎麽樣),比亞迪電子當仁不讓,也無可選擇地會是Galaxy Note 4金屬外殼的主要供應商。可以預期的是三星明年的Galaxy S6也將采用金屬外殼,甚至中端機也會采用。以三星的龐大出貨量,能夠接得下三星訂單的唯有比亞迪電子(00285)。蘋果成就了一個可成(大家可以去查查可成的股價表現),三星會不會成就一個比亞迪電子?讓我們拭目以待。

2)、巨騰(3336
巨騰的故事與比亞迪電子非常類似,也是金屬機殼滲透率提升使得公司整體利潤率提升。區別只在於,巨騰目前主要是做PC機的外殼,手機外殼業務剛剛開始。巨騰目前有3千臺CNC機床,屬於少數形成規模的廠商。公司是微軟SurfacePro3的主要供應商,預計3季度開始將為公司貢獻可觀收入。公司目前逐漸切入手機供應鏈,2015年手機外殼占營收10%左右。特別需要註意的是公司管理層最近開始頻繁增持公司股份(今年上半年是連續減持),可能多少預示著管理層對公司估值的拐點判斷。

3)、東江集團(2283
今年剛上市的東江集團也是一家制造智能設備外殼的公司。與比亞迪電子不同的是,東江集團采用的還是比較傳統的註塑工藝。但是由於產品質量過關,東江集團的下遊客戶幾乎都是國際知名產商,包括:(1)蘋果,東江集團為蘋果的耳機生產外殼(雖然產品是供給格爾聲學的,但是東江集團是蘋果直接指定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東江集團是市場上最便宜的蘋果供應鏈廠商。(2)剛剛在美國上市被市場熱捧的GoPro攝像機外殼。(3)智能手環Fibit外殼。(4)任天堂遊戲機外殼。(5POLYCOM電話外殼。(6)飛利浦家電外殼。

東江集團的營收主要來自兩塊業務:(1)模具制作,這部分大概占營收40%,毛利率較高,在40%左右。(2)註塑組件,占營收60%,毛利率20%左右。公司營收季節性較為明顯,通常上半年的營收只占到全年的三分之一。公司下遊客戶所處行業比較分散,營收也不過度依賴於單一客戶,因此營收增長較為穩健。格隆預計公司2015年比14年營收會有20%以上增長,目前估值不到15PE6倍,在行業中處於較低水平,稱其為市場上最便宜的蘋果供應鏈廠商確實不過分

V、簡單的估值比較
格隆在下表中列示了手機外殼相關公司,主要包括臺灣上市公司可成科技、鴻準精密,A股上市公司長盈精密、以及港股上市公司比亞迪電子、巨騰、東江集團、通達電子的市值、營收、利潤與估值比較,相關數據已經全部換算為港幣。格隆不做個股價值判斷,結論留給各位自己去做家庭作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011

證券業2015年投資策略:資本+杠桿時代 新周期的盛宴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935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4-12-17 09:17 編輯

證券業2015年投資策略:資本+杠桿時代 新周期的盛宴
作者:羅毅

核心觀點

2015年是券商的大年,市場紅利、制度紅利和加杠桿多重紅利開啟行業發展空間。在創新改革大周期下,證券公司的業務模式進入全面革新,經紀新模式、投行市場化、業務規模化引領券商進入新時代。同時,券商步入加杠桿化周期,業務模式加杠桿、資本加杠桿和人力加杠桿激活券商經營活力。行業處於業務放量發展階段,盈利持續快速增長,預計2015年行業盈利50%。在市場空間打開、業務模式創新和加杠桿周期下,行業進入高成長階段,是市場的高彈性品種,維持推薦評級。

市場紅利開啟,券商進入新時代。證券行業已從坐商向行商轉型,盈利從牌照紅利向市場紅利替代。發展第一階段牌照價值是券商最大紅利,隨著競爭加劇和金融深化,券商的價值已從牌照紅利向市場紅利轉換。在市場紅利主導的第二階段,券商業務不斷拓寬,盈利模式實現多元化,業務進入放量規模化階段。我國龐大的家庭財富資產和豐富的企業資源是券商發展的最大紅利,券商的價值在於挖掘客戶價值,實現價值共享。未來幾年資本中介、投資、做市商、資產證券化將是行業發展的新引擎,市場紅利賦予券商新空間。

制度改革持續,再次激活券商活力。註冊制、資本賬戶開放、國企改革持續推進,市場化改革方向明確。註冊制改革通過市場和資本的力量,促進經濟和產業轉型發展,為金融機構創造活力,行業帶來制度紅利。國企改革有望引入股權激勵、混合所有制改革,將為券商註入活力。資本賬戶體系放開開啟資本市場新發展,券商是主要載體,是最大受益者。

加杠桿時代開啟行業新周期。金融的核心是杠桿,券商最重要的盈利是利差×杠桿,通過放大杠桿,賺取利差。我國券商的杠桿水平還不到3倍,相比海外投行15倍的杠桿水平還很低。當前券商處於業務規模化發展和加杠桿時代,券商加杠桿周期將進入業務加杠桿、資本加杠桿、人力資源加杠桿,資本中介業務規模化發展開啟業務加杠桿,資金來源創新開啟資本加杠桿,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開啟人力資源加杠桿。杠桿提升將帶動ROE提高。

投資邏輯:客戶、資本、改革多維視角推薦投資標的。在行業創新改革大發展周期下,客戶和資本是券商的發動機,誰擁有客戶優勢、資本優勢,誰將擁有市場。推薦邏輯:A、客戶+資本優勢的公司-如中信、海通,B、客戶優勢的公司-錦龍股份。C、資本優勢的公司-招商證券。同時推薦受益於國企改革的公司-招商、光大、東吳、西部證券。

第一視角:市場紅利開啟大時代

市場紅利開啟券商新時代。行業進入向上發展大周期,業務空間全面打開,資本中介、場外市場、衍生品市場和資產證券化將開啟行業新一輪增長。市場紅利為行業帶來強勁需求,造就行業未來十年大發展。

資本中介:迎來掘金的最好時代

兩融改變盈利模式,規模業績翻倍增長。在市場轉好和交易活躍環境下,今年7月以來兩融規模放量增長,11月底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8253億元,較年初增長1.38倍;兩融余額占A股流通市值比提升至3%,占A股總市值比2.52%。11月融資余額8189億元,較年初增長1.38倍。11月期間融資買入額突破萬億元,達1.38萬億元,占股票成交額比提升至16%。前11月累計融資期間買入額占股票成交額比提升至12%。
信用賬戶持續攀高,滲透率空間打開。市場持續上漲激活投資者進場,6月以來投資者開戶數持續攀升,信用賬戶開戶也持續火爆。今年10月底信用賬戶473萬個,較年初增長78%;信用賬戶占A股開戶數比從年初的1.52%提升至2.67%。在牛市大周期下,信用賬戶將迎來快速爆發期,預計未來信用賬戶占比將提升至10%左右,將再次打開兩融業務空間。2014年轉融通快速發展,11月末轉融資規模達969億元,較年初增長1倍,在市場持續向好背景下,轉融通規模也將迎來快速增長期。

從國際市場看,融資融券業務發展到成熟階段時,其信用交易量占市場總交易量的比例在20%-40%之間,融資融券余額規模占總市值的3%-5%左右,在高速成長期兩融規模占市值比可達5%。當前我國兩融業務處於快速增長周期,業務具有巨大挖掘空間,當前兩融余額近9000億元,預計2014年兩融規模有望超過1萬億元,未來幾年將達3萬億規模。
兩融業務有3-4倍提升空間,將達2-3萬億元。考慮到我國投資者的特點,假設未來我國的信用交易量占比達到35%,融資融券規模占市值比例約4%-5%,當前我國資本市場處於大發展階段,預計2-3年證券市值將提升至50-60萬億元,在資本市場體系升級和兩融標的擴容、客戶門檻降低、轉融通機制優化等市場化制度的完善,預計未來兩融市場空間將在2.5-3萬億元。信用業務空間的開啟已重塑券商盈利模式,信用業務收入已是券商重要的盈利來源,推動券商結構優化升級,兩融業務大發展是券商轉型發展重要推手。
股票質押打開信用業務新空間。2013年6月券商全面開展股票質押融資業務,在運行1年多時間,券商憑借其豐富的上市公司資源、折扣率與利率優勢、手續精簡、風控能力較強等優勢,券商已占股票質押市場的半壁江山,增長勢頭強勁。2013年券商開展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902筆,占質押市場份額比33%;質押股票216億股,市場份額24.5%;質押市值2129億元,占股票質押融資市值比25%。2014年前11月股票質押市場業務快速爆發,市場累計開展3506筆股票質押業務,其中券商開展1960筆,市場份額59%;質押股數518億股,市占率49%;質押市值規模6065億元,市占率55%。憑借券商的客戶資源優勢和專業優勢,股票質押業務是券商信用業務的新增長點。

資源+專業+協同優勢成就券商股票質押業務新跨越。在資本市場向上發展和企業對資本運作不斷提升背景下,股票質押市場已進入黃金發展周期,券商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載體,具有強大的客戶資源優勢、專業優勢、業務協同優勢,已逐漸成為股票質押市場主導者。一方面,券商的投行部直接負責公司的上市承銷、市值管理、財務顧問等服務,直接掌握上市公司股東持股的資源。券商營業部與客戶建立了直接的服務關系,掌握了持有證券且有融資需求的客戶資源。同時,券商擁有專業的投研團隊進行證券的價值分析和持續跟蹤,對證券的估值和風險認識更專業,可為不同標的證券給予差異化的折扣率和利率判斷,有利於降低客戶融資成本和控制業務風險。另外,證券公司為企業和客戶提供投融資全產業鏈的服務,擁有人才、資源和渠道優勢,可實現股權質押業務和經紀業務、投行業務、研究業務、兩融業務的協同發展。如果未來券商對其獲得的質押股權有部分處置權(可將質押的股票進行一定比例的融券交易),則券商從融券交易中取得的收入可有效降低質押融資的成本,形成與銀行、信托無法比擬的絕對競爭優勢。

股票質押市場帶來萬億空間。直接融資比例提升激發產業資本進軍股票質押市場,2014年11月底產業資本(主要指可進行股權質押的非金融類上市公司和一般法人)持有的證券市值約15萬億元,占A股總市值比45%;該類產業資本參與股權質押融資的比例為7%。在金融業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未來將加大直接融資的比例,隨著直接融資占社會總融資比例的持續上升,產業資本參與股權質押融資的比例將有所提高,假設2年後產業資本參股權質押融資市場份額達15%-20%,產業資本的市值規模達20-25萬億元(考慮證券市場市值增長),則未來股權質押的市值規模將達3-5萬億元,按股權質押率35%測算,則通過股權質押市場融資規模約1-2萬億元。證券公司憑借其在股權質押業務的獨特優勢,將成為股權質押融資市場的重要載體。2014年券商在股票質押市場的份額達55%,隨著業務的深度開展,其在股權質押市場的份額有望達60-70%。

第一階段:開展股權質押融資業務的前2年,股權質押市場1.5萬億元的規模,券商在股權質押市場的份額約45-55%,質押率35%,證券公司可參與的質押融資規模約3000億元。假設其融資收益率4%(證券公司參與股權質押的資金來源有自有資金和外部負債,假設證券公司從中可收取4.5%的利差),則可為證券行業帶來120億元的收入,占行業收入貢獻比約1 %。

第二階段:開展股權質押業務的第3-5年,股權質押市場規模約3-5億元,券商在股權質押融資市場的份額達到65%,質押率35%,證券公司可參與的質押融資規模約6800-11000億元,融資收益率4%,則可為證券行業帶來270-440億元的收入,占行業收入貢獻比10%以上。
場外市場:做市商開啟新藍海

新三板是券商新藍海,空間廣闊。證券公司在新三板市場上可提供掛牌、定增和財務顧問等服務,新三板擴容至全國後,掛牌企業家數加速提升。2014 年12月5日新三板掛牌公司已達到1400多家,總市值2300多億元。目前中關村企業近2萬家,全國中小企業達5600多萬家,企業資源非常豐富,預計未來5年新三板有望達1萬家規模,假設每家市值2億元,總市值就達2萬億水平。考慮到後續的交易、定增和做市商業務,新三板業務將開啟券商業績新空間,同時券商在做市前將對一些掛牌公司投資,前期入股成本較低,待做市交易時,可獲得豐厚投資收益,預計2015年可為行業帶來近200億元的收入貢獻。

新三板是企業資源的前端,也有助於產業鏈的延伸,提高投行及投資業務的穩定性。在行業競爭持續加劇環境下,通過將投行產業鏈向前延伸,在企業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在不同階段提供直投、並購、融資、做市等持續綜合服務,形成客戶粘性,最終獲得長期業務價值。最終形成“直投—IPO—再融資—市值管理”的業務鏈條,實現大投行綜合優勢。

做市發現價值,激活流動性。由於我國新三板掛牌公司股權分散、投資者門檻較高、交易平臺效率較低以及缺乏有效的估值體系,新三板公司交易一直很低迷。做市商的推出,可有效解決新三板市場估值定價和流動性問題,激活交易量,發現公司價值,推動場外市場做大做強。從NASDQ和臺灣興櫃的發展經驗看,做市商在場外市場發展中起著關鍵作用,做市商的順利運作將顯著提升新三板的市場流動性和整體市場的投資價值。
1)提高股票流通性,保持交易連續性,激活市場活躍度。同時,做市商連續提供雙向報價,對市場的平穩性具有保障作用。
2)發揮價格發現功能。做市商(尤其主辦券商)對推薦公司有信息優勢,提供的報價是基於對公司投資價值深入分析的,之後經過競爭性的報價和市場雙向選擇,有助於推動股票價格不斷地趨於公司內在和公允價值,具有發現價值的功能。
3)信息優先優勢,降低信息不對稱性。做市商可全面了解其做市證券的公司的全部信息、買賣交易等情況,對市場上的證券供給和需求有整體上的把握,信息對稱性較為充分。

做市商是投行新抓手,撬開券商業務空間。從國外經驗來看,做市商其承擔著維護市場價格穩定和提供連續報價的責任,風險大於普通的券商,需要獲得收益彌補,做市制度將給予券商一定的價差交易。但考慮到市場的穩定性和抑制投機,監管機構通常對做市商對報價會有所限制,臺灣興櫃市場做市商的買賣報價價差不得超過7%,納斯達克做市商的最高允許價差,為每種證券中3家做市商最小價差平均數的125%,如果一種證券的做市商低於3家,最高允許價差就為平均價差的125%。假設我國股轉系統的做市商差價不超過10%,如果未來新三板的總市值達到2萬億,年換手率50%,其中50%為做市商交易,可為對證券行業帶來價差收入200-480億元,占行業收入貢獻比在10%-16%。
衍生品市場:未來的大舞臺

衍生品市場是投資銀行重要業務支撐。從國際資本發展市場看,金融市場的發展是金融創新不斷深化的過程,資本市場經歷了從單層次向多層次、產品品種從單一到多元,交易結構從簡單到複雜的演變。美國作為資本市場的先行者,在產品創新上占據主導作用,已形成跨市場、跨領域、跨時間的多元金融產品,尤其是其金融衍生品在全球市場上獨占鰲頭。美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大發展也助推美國投資銀行的崛起。由於發展時間短和制度原因,我國資本市場品種還比較單一,衍生品市場發展較為滯後,目前僅有股票指數期貨(300股指期貨)和國債期貨(5年期),與國外發達市場存在極大差距。在美國市場上金融期貨交易份額都在80%以上,而且種類繁多,幾乎任何投資工具都可衍生出對沖其風險的期貨和期權產品。我國金融衍生品交易品種亟待擴容,目前已開展股指期權仿真交易和個股期權模擬交易,預計今明兩年將推出,這將進一步豐富衍生品品種,有利於提升市場交易的複雜程度,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策略選擇,同時還有利於提升市場對券商產品設計、交易、研究等各方面的服務需求,推進券商向投資銀行實質轉變。

股指期貨已是期貨市場主力軍。2010年4月我國推出滬深300股指期貨,開啟我國金融期貨的序幕。近幾年股指期貨實現爆發式增長。2013股指期貨成交量1.93億手,較2010年增長3.2倍。2013年股指期貨成交額(單邊)141萬億元,占股票交易額比提升至300%,2014年前11月股指期貨成交額118萬億元,占股票交易額211%,股指期貨交易持續活躍,進一步推動期貨市場交易額和交易量的放大,股指期貨成交額對期貨市場的貢獻比從2010年的26%提升至2013年52.6%,股指期貨已占期貨市場半壁江山,是期貨市場的重要交易品種。

國債期貨剛出生,爆發潛力較大。 2013年8 月30 日證監會批準中金所於9月6日上市5 年期國債期貨合約。2013年國債期貨32.88手,成交金額3064億元,占期貨市場份額0.11%,2014年前11月國債期貨交易額6355億元,占期貨市場份額提升至0.27%。國債期貨的推出不僅促進國債現貨市場的發展和完善,增強國債市場流動性,還完善現貨市場的價格發現機制,擴大債券市場的參與群體,並提供有效的利率風險規避工具,是資本市場上有效的衍生品工具,在我國資本市場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期權業務:投資銀行的重要新推手

股指期權整裝待發。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2013年11月7日下發《關於開展會員股指期權業務測試的通知》,擴大滬深300股指期權業務測試範圍,由之前的20家會員擴大到全部會員單位。2013年11月8日正式啟動全市場股指期權仿真交易,2013年11月15日證監會表示股指期權在金融衍生品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證監會將根據資本市場的整體發展狀況及實體經濟的現實需求,待條件具備、時機成熟時適時推出股指期權。新國九條明確提出“逐步豐富股指期貨、股指期權和股票期權品種“,推動衍生品的發展。證監會創新發展意見稿提出:穩妥開展衍生品業務,支持證券經營機構參與境內期貨市場交易和信用風險緩釋工具、利率互換、期權等衍生品交易。目前滬深300股指期權已啟動仿真交易、交易所個股期權已完成,只待證監會批準即可推出上市,預計年底或2015年1月份股指期權將推出。中金所還在籌備中證500、上證50股指期貨、3年期國債期貨和10年期國債期貨等產品,預計未來衍生品產品的推出將加快。

股票期權加速推進中。12月5日證監會公布《股票期權交易試點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主要對股票期權交易場所和結算機構、證券公司和期貨公司參與股票期權的資格、投資者保護、風險控制等措施進行規定,《意見稿》出臺意味著股票期權推出正式提上日程,預計明年股票期權有望上線。股票期權是海外市場成熟的產品,有利於豐富投資者的風險管理工具,活躍市場交易,擴展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提高市場效率和價格發現能力。金融期權的推出對證券公司帶來多重利好:

1.直接帶來交易手續費收入和創設期權的資本利得收入。券商從期權產品中可獲得的盈利來源主要包括:一是通過提供期權交易渠道獲得手續費收入,二是通過創設期權獲得資本利得。從美國證券公司期權傭金貢獻看,期權傭金收入占正股傭金收入的比重近年來達20%的水平,未來我國期權業績貢獻有較大空間。

2.對市場起著長期穩定器的作用。期權有避險的功能,相當於買了“保險”,簡便易行,在鎖定下跌風險的同時,避免投資者錯失市場上漲獲利的機會,有利於鼓勵機構投資者進行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個股期權和股指期權的推出短期會對市場有一定的波動,但有助於長期看起著市場“穩定器”的作用。

3.豐富自營和資管的投資標的,有利於提升收益率水平:期權產品的開閘有利於自營和資管產品範圍的拓寬,可進行更為靈活的產品設計,提供多元化多品種的投資服務。

4.提升研究實力,加強市場話語權:期權產品包括看漲和看跌策略,都需要體現券商研究實力,較強研究實力的券商可為投資者提供合適的研究和咨詢服務,將增強市場影響力。

期權業務參照國際市場期權交易特點和我國投資者交易特征,假定未來股指期權交易額占股票交易額比在60%-150%,個股期貨交易額占股票交易額比在5%-25%,以2014年滬深兩市股票交易額為參照基數,假設個股期權和股指期權交易費率為0.02%-0.045%。則股指期權和個股期權可帶來的傭金收入在250億元-630億元、30億元-100億元區間;預計未來期權業務對證券行業(預測)的收入貢獻比在8%-20%。

資產證券化:盤活資產開啟投行新空間

美國是資產證券化的引領者,業務規模居全球第一。金融自由創新和政府政策支持推動美國資產證券化業務快速發展。在資產證券化的發展進程中,美國相繼出臺《證券法房地產投資信托法》、《金融資產證券化投資信托法》和《金融機構改革複興和強化法案》等一系列法律並對舊有法律進行修訂,一系列的法規為美國資產證券化的發展提供重要的規範和推動作用。同時美國形成了完善的個人信用制度、抵押貸款擔保、保險體系等,完備的信用體系為資產證券化發展提供了快速發展的保障。20世紀90年後美國資產證券化規模呈持續增長之勢。2008年因次貸危機導致其規模萎縮,經歷短暫蕭條後又走向繁榮。2012年美國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規模2.07萬億美元,是僅次於美國國債市場的第二大市場,同比增長24.38%。2012年底美國資產證券化規模約8.96萬億美元,占GDP比約55%。

在次貸危機前美國ABS(資產抵押支持證券)和MBS(房貸抵押支持證券)的規模超過9萬美元,占美國GDP總規模比分別為32%、7%。次貸危機後MBS和ABS的發行規模有所萎縮,但存量規模保持在9萬億美元左右。2012年MBS和ABS余額占GDP總規模比分別為36%、3%。
資產證券化有萬億空間,政策支持助力業務發展。2014年9月26日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修訂稿)》及配套規則公開征求意見。確定資產證券化由審批制轉向備案制,基礎資產範圍將實施負面清單制,明確特殊目的載體,一系列的措施將支持資產證券化業務大發展。在政策支持和需求強勁增長的良好環境下,資產證券化將進入迅速發展階段。假設未來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和企業資產證券化規模占GDP比10%、2%,則我國資產證券化市場空間約6.7萬億元,證券公司資產證券化規模約1萬億元。

重塑券商盈利模式,提升ROE空間,深挖業務機會,延展業務鏈。券商是資產證券化的重要參與者,不僅承擔著管理人和承銷人角色,還可為產品提供做市商服務。券商擁有產品設計、資產定價、風險收益分析等技術層面的優勢,可為資產證券化業務提供產品設計和做市服務,進一步拓展資產證券化業務的深度和廣度,將是資產證券化市場的主角。假設企業資產證券化規模占GDP比為2%,假設承銷費率和管理費率綜合後按1.5%測算,可為行業帶來168億的收入貢獻,將增厚行業7%的收入。同時相關證券化產品的櫃臺交易、做市和托管也將催生券商的新業務機會,增加利潤來源,改變單一盈利模式,提升ROE水平,推動盈利模式的轉型。

信貸資產證券化是券商未來重要突破點。從美國資產證券化業務發展的歷史看,MBS(住房抵押資產證券化)規模占據資產證券化市場60%的份額,投資銀行在MBS中承擔著管理人、發行人和做市商角色,多種角色為投資銀行帶來了豐厚的收入。而目前我國證券公司只參與信貸資產證券化的承銷工作,主要獲取承銷費收入。當前我國信貸資產證券規模占GDP比約0.16%,遠低於國際水平。假定未來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占GDP的比為10%,證券公司在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中承銷的市場份額在20%,按1%的承銷費率測算,則證券公司從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中可獲得112億元的承銷收入。

隨著金融創新和市場化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將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證券公司與銀行有望進入深度合作,證券公司可直接參與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通過以信貸資產為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的基礎資產,證券公司設計作為信貸資產證券化的設計者和管理者,負責產品的募資和管理。同時,證券公司作為做市商可為信貸資產證券化提供流動性,提高產品的流動性。預計隨著業務進一步放開,證券公司將成為資產證券化業務的重要主體。

第二視角:制度改革引領新空間

註冊制倒逼投資銀行全面轉型

註冊制改革開啟資本市場新發展。2013年6月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稿出臺,第一次提出註冊制改革,隨後陸續出臺相關規定支持註冊制改革。2014年5月的新國九條再次明確註冊制改革方向,要求積極穩妥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股票發行制度。逐步探索符合我國實際的股票發行條件、上市標準和審核方式。從國際市場看,新股發行註冊制是成熟的資本市場發展的最終模式,國際經驗表明註冊制發行是效率最高和成本最低的發行模式。穩妥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可有效解決我國的股票市場現存的估值扭曲、投機性強、監管效率低等問題。近日證監會表示:目前證監會正在研究股票發行註冊制方案,計劃年底提出具體方案,但還需以修改證券法為前提,預計2015年有望實施。註冊制改革趨勢作為資本市場重大改革,有望開啟新一輪資本市場大發展。

註冊制改革倒逼投資銀行全面轉型,大型投資銀行是最大獲益者。註冊制改革不僅僅是資本市場自身的市場化,也將推動投資銀行的全面轉型。註冊制下對投行承攬項目和資本市場部銷售項目的能力、管理平臺的效率都有更高要求,同時,投行的風險識別、研究定價和分銷管理能力是成功的最關鍵要素。這將驅動投行業務從傳統的保薦功能向承銷功能轉型,研究業務需充分發揮定價能力和影響力,銷售業務從傳統銷售向激活市場轉型。未來資本市場屬於定價能力強、核心競爭力領先的投資銀行。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投行將獲得承銷業務的定價權,發行人更願意為投行的風險定價能力支付溢價,承銷市場份額也將向綜合實力強的大投行集中。在美國IPO 市場上,美林、摩根斯坦利和高盛占40%的市場份額,形成相對壟斷的競爭格局,這也使得美國投資銀行的承銷費率維持在5%-7%的高位水平。2013年我國證券行業股票承銷業務前3 家券商市場份額為26%,前5 市場份額41%。隨著註冊制的實施,未來投行業務將逐漸集中在綜合競爭力強、研究能力突出的大型投資銀行。

國企改革為券商註入新活力

國企改革為券商註入活力。我國金融行業是國有資產的重要構成主體,絕大多數券商都是國有背景,或為央企,或為地方政府控股。在金融開放的背景下,逐步放開外資、民資進入證券行業,但外資和民資在證券領域的作用還相形見絀。證券行業是人才和資本高度密集型行業,在行業資本得到補充後,人才和機制是投資銀行最關鍵的決定因素。

國企改革將改變傳統的經營理念,激活券商新活力。券商在國企改革中主要受益幾個方向:

1)推出股權激勵:股權激勵是外資投行最常用的激勵方式,是實現管理層、員工和股東方利益一致的最佳方式。2012年《關於推進證券公司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思路與措施》中,監管層明確提出將“探索長效激勵機制”,在《證券法》相關條款修改之前,允許證券公司管理層和業務骨幹以信托方式或設立有限公司、合夥企業方式間接持有證券公司股份,並探索其他合法合規、長期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券商是人才密集型行業,只有穩定高效的人才隊伍是公司長久發展的基石。我國券商經常出現大規模的業務團隊出走投奔競爭對手的情況。對管理層進行股權激勵、員工持股激勵,是個人收利益與公司長遠發展綁到在一起,提升人才管理效能,留住有競爭力的人才,提升券商核心競爭力。

2)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當前我國金融業仍然是國資為主,隨著金融深化和市場化推進,金融業必然逐步向民間資本和外資開放,行業競爭也將越來越市場化。通過引入民營資本或外部戰略投資者,將大幅改善國有券商的公司治理機制,公司治理與運營機制也將越來越市場化,利於公司的長期發展。

3)打造地方金控模式:我國大部分券商得益於當地國資委的支持而發展起來,多數券商已成為當地國資委下的重要金融平臺。在資本市場大發展和證券行業黃金發展周期大環境下,券商在資本市場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地方國資委存在整合當地金融資源的訴求,未來將有一些地方將券商打造為金控平臺,以推動當地經濟和金融的發展,實現雙贏格局。

國企改革為券商帶來並購和市值管理業務機會。在經濟加快調結構和產業加速整合大環境下,國企改革將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註入活力。國企改革將借助資本市場推動實施,這將為券商帶來並購、市值管理等相關業務機會,推動資本市場進入並購大時代。2014年前10月,A股上市公司已實施並購超過2800次,並購資金約1.8萬億元。

國企改革創造市值管理業務需求。新一輪國企改革將推進國有資產管理向國有資本管理轉型,最重要的轉變是將企業轉型為現代市場的企業價值管理模式,提高國有資本運作效率。隨著國企管理思路的轉變和資本市場走向成熟,國有資本的流動和整合將加速,投資銀行可為國企提供最佳的市值管理服務,國企改革下為投資銀行帶來了並購和市值管理業務機會,有資產定價能力、價值發現能力、資產管理專業能力的投資銀行將在國企改革浪潮中分享改革蛋糕,實現新的飛躍。


第三視角:新周期提升ROE

美國投行的ROE周期

美國投資銀行的崛起就是創新發展的歷史,美國投資銀行的ROE經歷了凈利潤率驅動、資產周轉率驅動和杠桿驅動的發展周期,ROE中樞在20%左右,在巔峰時期ROE達到49%。在傳統通道業務為主的初期階段,銷售凈利率是驅動ROE的關鍵因素;在資本中介和投資業務的全面發展階段,資產周轉率是渠道ROE的主要因素;在資本中介和投資業務成熟階段,杠桿率是渠道ROE的核心因素。美國投資銀行ROE經歷了3個演變周期。

第一輪:利潤率驅動的ROE周期。發展前期美國投資銀行是以交易、承銷和自營為主,高利潤率是這一時期驅動ROE的關鍵因素。1975年美國取消固定傭金制後,利潤率出現下滑,ROE有短暫下滑。

第二輪:創新驅動的ROE周期。取消固定傭金制後,美國投資銀行進入創新發展階段,大量的利率、匯率、信用風險轉移產品被設計出來隨後開始大膽創新,垃圾債券和杠桿收購成為80年代最富風險的創舉,證券公司的稅前ROE在1980年達到49.2%的巔峰值,之後逐步收斂。衍生品創新發展驅動ROE保持較高水平。

第三輪:杠桿驅動的ROE周期。2001-2010年美國投資銀行業進入成熟時期,其杠桿倍數較高,平均杠桿倍數為28倍,在次貸危機後美國投資銀行出現降杠桿過程,但仍顯著高於我國水平;在次貸危機影響下的2007和2008年,美國投資銀行的ROE在10%左右,2009年ROE回升至24%,高杠桿驅動美國投資銀行業ROE保持較高水平。

從美國投資銀行的發展演變看,凈利潤率驅動ROE的第一階段。隨著競爭加劇,資本中介和投資業務的發展提高了資產周轉率,進而驅動ROE維持較高水平。在成熟階段,杠桿是驅動ROE保持較高水平的關鍵。


業務創新提升ROE

創新業務是驅動ROE的核心動力。之前由於監管過嚴,我國券商以經紀、投行、資產管理和自營業務為主,盈利主要來自牌照紅利。但隨著市場化競爭,依賴傳統業務的盈利模式已不再可行。在資本市場大發展下,行業迎來創新發展大時代,創新業務層出不斷,業務邊界全面打開。通過提升冗余資本收益率的資本中介業務和盤活資產的負債業務是創新業務提升ROE的兩大主線。

資本中介業務開啟盈利新空間。資本中介業務的風險中等,能夠通過負債和盤活所管理的資產來提升杠桿率和ROE水平,目前兩融業務規模由8500多億,股票質押業務規模有3000億元,收益互換在加速推進,預計未來2-3年行業資本中介業務將有2-3萬億空間,是行業盈利和ROE提升的重要動力。

資本交易型業務回報率最高。資本交易業務的風險最大,但在牛市行情下,資本交易業務是券商盈利的重要源泉。由於使用的是自有資金,對市場的把握很重要。在資本中介和資本交易業務全面發展下,對行業業績貢獻將迅速顯現,在當前資本中介業務放量和資本交易業務收益較高周期下,預計未來2-3年創新業務業績貢獻將達到50%-60%,增厚行業ROE約8%-12%。

杠桿提升打開ROE

證券行業進入加杠桿周期。我國證券行業的杠桿水平一直處於較低水平,主要由於業務空間未打開和融資資金來源受限,2014年中期行業杠桿水平2.2倍(扣除客戶保證金水平)。當前行業處於制度改革、市場紅利和監管放寬的歷史黃金發展期,創新業務需求強勁,市場空間廣闊,行業正進入加杠桿發展周期。在創新業務迅速發展下,資金需求進入加速期,將推動券商杠桿水平有效提升,收益率和杠桿雙重提升打開行業ROE新周期。預計未來2-3年行業的杠桿水平將提升至4-6倍,ROE水平將提升至15%-20%。
資金來源拓寬提升杠桿。我國證券行業杠桿水平較低的一個原因是資金來源受限。我國券商資本來源主要是權益和次級債融資,成本相對較高。而美國比較普遍的優先股、可轉債等是股東權益的不同形式,可增加公司對權益資本需求的靈活性。在債務融資渠道方面,海外投資銀行融資工具豐富,包括抵押融資、無抵押融資等。(具體融資工具包括:回購協議、證券出借協議、其他抵押融資、公司債、中期票據、.次級債、結構化公司債、.短期無抵押融資)。豐富的融資工具是美國投資銀行高杠桿的關鍵。2013年3月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債務融資工具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拓寬券商負債融資渠道,規範公司債券、次級債和收益憑證等長期債務工具,規定還開辟境外融資渠道:證券公司可在境外市場發行債務融資工具。目前證券公司可發行短期融資券、公司債、短期公司債和收益憑證互換等措施來提升杠桿。預計未來融資工具將持續創新,將進一步拓寬行業杠桿空間。

監管放開提升杠桿空間。我國證券行業一直實施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控制指標體系,對各券商的風險進行總體監控。1、要求凈資本/各項風險準備之和不低於100%,2、要求凈資本/凈資產不低於40%,3、要求凈資本/負債不低於8%,4、要求凈資產/負債要大於20%。行業的理論杠桿空間為6倍,但由於之前創新業務發展較慢和融資來源受限,杠桿水平未被充分運用。當前行業正進入創新發展大周期,業務資金需求強烈,提升杠桿的動機強烈。協會下發證券公司補充資本的通知,旨在促進行業發展。同時,監管層正在醞釀降低風險控制指標標準,將有效開啟行業杠桿水平。

業務創新激活資金需求推動杠桿提升。創新業務具有高杠桿的業務模式,通過高杠桿模式實現業務規模化發展,提升盈利能力。隨著融資融券、股票質押、收益互換、直投、並購基金等新業務的壯大,其相對穩定的收益率促使券商持續擴大業務規模,對資金需求量將大幅增加,直接從需求層面刺激券商通過主動負債提高財務杠桿,進而提升ROE。

人力資源杠桿激發經營活力。金融企業最有價值的就是人才,人才及人才的創造性是金融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國企改革有望為券商引入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這將充分激活管理層和員工創造性,通過長期激勵約束機制,可實現利益一致和最大化。

投資策略

2015年行業盈利增速50%
在業務放量和杠桿提升發展周期中,證券行業盈利迎來快速增長。對2014-2016年行業業務做出以下假設:

1.經紀業務:假設2014-16年市場股票基金日均交易量分別為2700億元、4500和5000億元。考慮到非現場開戶、新設營業部的放開和互聯網金融的滲透,行業傭金率將進一步下滑,假設2014-2016年行業股基傭金費率分別下滑14%、12%、8%。

2.投行業務:在加大直投融資比例的政策導向下,股權和債權融資將保持高速增長,預計2014-16公司股權融資規模分別為7300億元、9500億元和13000億元,債券融資規模增分別為2萬億、2.8萬億元和3.4萬億元。

3.資管業務:居民財富持續增長和理財需求強勁,證券公司資管業務進入創新發展期,定向資管和集合資管規模將顯著提升,假設2014-2016年集合理財規模分別為4500億元、5500億元、7000億元;定向理財規模分別為6.5萬億、7萬億、7.6萬億。

4.中介業務:兩融業務將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預計2014-16年兩融規模將達1萬億、1.5萬億、2萬億。股票質押業務將進入放量階段,預計2014-16年規模將達2300億元、5000億元、7000億元。

5.新三板業務:2014年新三板迎來加速發展期,掛牌企業已1400多家,預計2014-16年新三板市值將達2800億元、5000億元、7000億元。

6.營業利潤率:行業正處於創新業務持續放量期,業務利潤率將保持穩定上升態勢,假設行業2014-16年營業利潤率為42%、43%、45%。

7.營業稅率和所得稅率:根據稅法金融類企業按營業收入的5%繳納營業稅率,按25%繳納企業所得稅,假設行業的營業稅率和所得稅率分別為5%和25%。

2014年行業迎來業績的快速爆發期,交易活躍、兩融放量、投行恢複性增長、自營收益超預期增長助推行業盈利翻倍增長。未來2年資本中介業務將持續發力(兩融進入新常態下增長、股票質押和收益互換將迎來爆發式增長),資本投資業務進入業績釋放期、新三板業務盈利將超預期增長。預計2015-2016年行業盈利增速50%、35%,ROE將提升至11%、12%。行業倍增十年後證券行業凈利潤將超2000億元。監管部門對證券行業提出十年增長十倍的規劃,按照2013年行業總資產的2.08萬億計算,十年後20萬億,年均複合增速25%。從利潤的角度來看,假設10年後杠桿率提升到10倍,ROE上升至18%的水平,行業凈利潤規模3600億元,年均複合增速23%。

多維角度選標的

從客戶和資本視角選標的。2015年券商迎來發展的大年,制度紅利、市場紅利和政策紅利的多重驅動下,行業進入發展新周期。在市場化大環境下,客戶和資本將是券商的發動機,誰擁有客戶優勢、資本優勢,誰將擁有市場。推薦邏輯:A、客戶+資本優勢的公司-如中信、海通,B、客戶優勢的公司-錦龍股份。C、資本優勢的公司-招商證券。

從改革紅利視角選標的。國企改革是資本市場的重要主題,我國券商大都是國有背景,或為央企,或為地方政府控股。在國企改革浪潮下,券商有望推進股權激勵、員工持股、混合所有制改革,將為券商註入新活力。看好有國企改革主題的標的-招商、光大、東吳、西部。

光大證券-酣睡中醒來的紅色貴族

強大的集團資源+新管理層+定增補充資本助力公司彎道超車。集團股權關系理順,新管理層到位,釋放成長潛能。重組後集團股權和管理關系更加合理,光大證券作為集團旗下重要證券平臺,將充分受益平臺效率提升。集團旗下有銀行、證券、保險、資管、基金、期貨、租賃等多元金融領域,未來多元金融協同將強化,公司較同業具有更好的集團資源和客戶資源優勢,預計改制重組後光大集團將更大資源用於證券業務發展。公司新管理層到位開啟公司發展新起點,集團改制重組和新管理層形成合力,將充分釋放光大證券的增長潛能。

定增提升資本實力,打開業務新空間。公司定增方案擬募集資金80億元,將有效解決新業務發展受資本約束的瓶頸,推進業務轉型和可持續成長。依托多年積累的豐厚優質客戶和企業資源,定增將助推資本中介、資管和投行業務進入跨越式發展階段。公司正處於發展崛起的前夜,有望在集團改制重組、定增補充資本金、全新優秀管理層和行業向上發展周期的多重推動下,實現彎道超車,預計2015-16年EPS為0.76元、1.05元,維持買入評級。

招商證券-市場化的領先者

天時+地利+人和助推公司新發展。公司是發源於深圳特區的創新能力突出的市場化券商,已發展為綜合實力靠前、品牌競爭力領先的大型綜合券商。背靠大股東豐厚資源和“百年招商”的品牌與聲譽,通過勵新圖強,已躋身市場前列。憑借其創新的市場化基因、優越的股東背景、優秀的管理團隊和增發的良好機遇等多重驅動力,公司有望在新一輪資本市場發展和行業上升周期中實現新跨越。

協同發展戰略,創新和盈利能力突出。管理層團隊對公司發展形成高度共識,全力推進協同發展,推進多部門多業務協同,打造全功能、無界限客戶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全產業鏈、全方位金融服務。作為市場化券商,公司創新能力突出,業務盈利能力顯著,新業務盈利居市場前列,投行、兩融業務優勢突出,股權投資業務全面發展,業務領先優勢顯著,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預計2015-16年攤薄後EPS為1.03元、1.34元。維持買入評級。

中信證券-龍頭地位穩固,競爭力領先

業務能力和競爭力居領先優勢。傳統和創新業務都居市場領先水平,兩融、股權質押融資、約定購回、權益互換等業務規模化發展,股權投資業務實現多元化發展,各業務領先優勢顯著,已形成很強的綜合競爭力,龍頭地位持續穩固。

戰略遠瞻性強,國際化領先發展。公司立足於打造中國的高盛,率先推進業務和組織架構轉型,經營理念領先同業。國際化戰略領先市場,收購里昂證券借力業務渠道搭建國際化研究團隊和經紀業務平臺。以國內客戶需求為導向,實現境外操作與國內平臺聯動,致力於打造為專註中國業務的國際化投資銀行。領先的業務優勢奠定公司跨越式發展的基石,戰略先行開啟未來發展新空間。公司進取型的文化機制是打造國際投行的基因,在資本市場大改革和優先股政策紅利的推動下,公司具有廣闊提升空間和業績增長,預計2015-16年EPS為1.12元、1.41元,維持買入評級。

海通證券-資本實力居前,業務平臺完善

資本實力雄厚,業務競爭力居前。率先抓住市場融資機遇,資本規模快速躍升至市場首位,總資產和凈資產規模居市場第二。雄厚的資本積累為創新業務發展提供先發優勢,已形成涵蓋經紀、投行、資產管理、期貨、PE投資、另類投資、融資租賃等多個業務領域的綜合性產業鏈,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顯著。

創新推動轉型,業務全面發力。積極推進創新轉型,兩融和櫃臺業務領先優勢突出,盈利模式向多元化轉型。繼收購香港大福證券、恒信金融租賃,公司擬收購葡萄牙聖靈投資銀行,國際化戰略加速。雄厚的資本實力和綜合競爭力助推公司各業務全面發力,將受益於資本市場大發展的市場紅利和制度紅利。看好新業務增長潛力和業績提升空間。預計2015-16年EPS為1.07元、1.40元,維持買入評級。

西部證券-西部地域崛起的新秀

地緣優勢明顯,快速崛起的西部新秀。西部是陜西省內唯一的上市券商,具備卓越盈利能力和區域優勢的穩健型券商,將充分受益西部經濟崛起,業務縱深拓展空間廣闊。各業務線齊全,新三板業務優勢明顯,投行自營快速發展,資管發展良好。公司深根西部地區,積累了豐厚的忠實客戶資源和企業資源,將受益於國家加快西部開發建設戰略和“一絲一路”戰略,陜西地區穩定的經濟增長將為公司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看好公司的崛起。

定增提升資本實力,打開業務新空間。公司定增方案擬募集資金不超過50億元,用於發展創新業務。行業創新業務大發展趨勢下,資本是發展的核心要素,定增補充資本將推動業務規模化發展。新三板業務是特色業務,經紀和投行立足西部地區,兩融和直投業務呈良好發展態勢,定增補充資本將開啟公司業務新空間。看好公司在行業大發展周期的發展空間。2015-16年EPS為0.97元、1.23元。維持“推薦”評級。

東吳證券-國企改革的受益者

深根蘇州地區,快速爆發的券商。深耕蘇州地區,依托蘇州地區富足的居民財富和發達的經濟,經紀和投行積累了豐厚的客戶資源,已形成強大的市場影響力和品牌效應。業務線齊全,新三板優勢明顯,業務協同效應顯著,已與同花順合作進軍互聯網金融,看好未來成長。管理層改革決心堅定,戰略發展明確,是快速爆發的黑馬。

定增開啟新空間,受益國企改革。在行業進入新業務快速發展軌道上,資本成為券商的重要抓手,公司今年8月完成增發,募集資金51億元,有效解決新業務發展受資本約束的瓶頸,開啟資本中介和投資業務空間,推進業務規模化發展。同時在國企改革浪潮中,蘇州有望先行推出國企改革,將受益於蘇州國企改革帶來的新型機構業務項目機會。公司是蘇州國資委金控平臺,也有望先行探索管理層持股或股權激勵,將加速公司轉型發展。預計攤薄後2015-16年EPS 為0.54元、0.67元,維持增持評級。

錦龍股份-互聯網券商的引領者

互聯網戰略領先,中國版的嘉信理財。坐擁兩家券商牌照,市場稀缺品種。參股東莞證券(40%),控股中山證券(66%),旗下中山證券定位為“為年輕一代理財的互聯網券商”,今年3月與騰訊合作推出自選股平臺,6月公司“騰訊企業QQ證券理財服務平臺”上線,已推出萬2.5的低傭策略(一度萬0.9),開發“小融通”、“惠率通”等互聯網金融業務。同時還先後與金融界、百度等展開戰略合作,經紀業務份額今年1月的0.231%提升至10月的0.295%,一碼通全面推廣後,其優勢將進一步擴大。一連串創新的舉動表明公司向互聯網轉型發展的堅定決心,公司在多條業務鏈上引入合夥人制度,經營理念極具互聯網思維,公司有望成為中國版的嘉信理財。東莞證券紮根藏富於民的東莞,在當地極具品牌認同度,市場份額占當地50%以上,東莞正在積極準備IPO,將推動業務快速發展。

定增補充資本,聚焦證券主業發展。公司擬增發募資35億元,大股東新世紀公司承諾現金認購17.5億元,彰顯對公司轉型發展的信心。募集資金將用於發展證券業務,看好業務未來的空間,補充資本將推動公司進入發展新階段,公司發展戰略向證券業聚焦,已逐漸剝離其他資產,致力於打造金融投資型公司。堅定看好其互聯網發展戰略,未來公司的客戶資源優勢將充分顯現,看好錦龍股份轉型的決心和未來發展前景,預計2015-16年EPS 為0.72元、0.98元,維持增持評級。


文章來源:華泰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975

寻找穿越周期的成长股 证券市场红周刊

http://xueqiu.com/2994748381/45086612
作者:郝宁
  去年刚刚三十而立的刘天君,曾是嘉实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监。管理公募基金时间近7年,跨越完整牛熊周期,所有组合在不同市场环境下都获得显著超额收益,且无一亏损。如今转型私募,他依然不改信奉传统原则、谨慎近于保守的性格特征,而坚定的理念、精彩的语言又让你发现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少壮派”。本期,《红周刊》与雪球网、手机腾讯网合作的投资人物专访就邀请到了泰旸资产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刘天君,听听久经股海磨砺的他讲述自己的投资经验和心得体会。
  平衡公司质地、成长性和估值
  《红周刊》:您在选股时一般遵循怎样的流程?仓位如何配置?
  刘天君:先研究分析,再统计归类。目前A股再加上港股通共有3000只左右的股票,经过研究、扫描大致优选出150只,长线核心股票占比30%~80%,高性价比股票占比20%~50%,中短期交易性股票占比0~30%,组合构建20~50只个股。核心持仓一般长期配置亏损几率很小的股票,寄希望于这部分赚大钱。中短期交易性机会是“蓄水池”,主要追寻溢价股,即估值偏高的股票投资机会,利用这些仓位做行业轮动和主题投资,可以缓解短期重仓股滞涨带来的净值波动。
  《红周刊》:那么中长期的选股本质是什么?
  刘天君:投资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技术层面是对大势、行业、个股都要了解,需要花功夫研究很多领域,对行业的发展情形比较熟悉。然而,怎样把技术转化为业绩是更高层面的东西,要用到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这就是艺术。投资要站在市场的前面看问题,先是个股的前瞻,再是行业的前瞻,宏观的因素我比较淡化,因为很多公司的走向基本上不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红周刊》:您一直以来秉承着怎样的投资理念?
  刘天君:要相信市场的“地心引力”,我总结了几条关于“地心引力”的原则:一是,绝对估值;二是,海外市场公认的长期估值指标;三是,股票的历史表现。股票的历史表现既包括过往的股价表现,也包括公司的历史业绩、投资者关系、再融资回报等。历史市盈率、境外市盈率是具有参考价值的,比如周期行业的估值水平远低于消费品行业。当然,境外市场也不一定完全合理,但终究是价格围绕公司的内在价值波动。比如,我绝对不会买A股比H股溢价3倍以上的股票,这种投机纯粹是火中取栗。
  《红周刊》:没有个性的投资人是没有前途的,您有什么独特的方法论呢?
  刘天君:我的本质方法论是成长,这也是为什么长线投资是我的核心配置。选股,就是在公司质地、成长性和估值之间选择平衡,特别是对于成长股而言,高成长是决定性的,一旦达不到市场一致预期,投资者对估值的判断就会发生逆转。所以,应留意高成长的股票是否在估值中得到反映,只有持续超预期的成长才会带来估值的上移,而低于预期的成长甚至仅符合预期的成长,股票下跌或估值下移都是大概率事件。
  《红周刊》:那您是怎么选择到高成长且得到市场认可的股票呢?
  刘天君:我一般将成长股分为两类:一是长线成长股,主要是由行业变革较慢、商业模式稳定、成长性良好且估值合理的白马股组成,这是我的核心持仓,平均持有期限为5~8年,比如大众消费品(格力电器、恒瑞医药)、制造业等;二是阶段成长股,主要是由行业变革较快、商业模式不断更新、处于战略转型期的准白马股组成,特点是业绩和估值同时扩张,股价快速体现合理价值,达到目标价后则可进行换仓,平均持有期限为1~2年,比如目前的“互联网+”(东方财富、恒生电子)。
  自2007年初以来,格力电器一直是我管理产品的核心重仓股,8年多的时间,该股的复合收益率高达17倍(年化40%),而沪深300同期上涨1.3倍,创造了较高的长期回报。2006年~2014年,格力电器的净利润保持稳健高速增长(从未下降),利润从7亿上升到142亿高达19倍。
  《红周刊》:您真是毫不避讳对白马股的偏爱,对于这些股票有没有比较好的筛选标准?
  刘天君:一些流动性好、价格低,同时预期和大众有差别的白马股我最喜欢,可以作为组合里的“主食”。白马股很多时候不怎么“性感”,但公司各项基本情况、治理结构、经营态势、行业格局等都符合投资的想象和要求,它们的发展一直呈现出来的特质是不对规模友好,也非单纯地对政府友好,而是对股东友好,真正把股东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些公司在中国经济转型期,将逐渐与那些缺乏企业文化、经营粗放的公司拉开差距,如果再能够找到别人没有发觉的预期差,那将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预期差不同,意味着对一只股票信心的不同,下的注也会不一样!
  《红周刊》:在众多机构云集的白马股上,想要找到与大众预期有差别的股票并非易事啊!
  刘天君:没错,所以投资者要经常问问自己,看理解的东西和市场有没有区别,如果没有区别是很难赚到钱的,有差异才能获得超额收益。这时就要求对公司的动态非常了解,先市场一步感受到企业的变化,尽可能地与公司同察冷暖。具体来看,要对公司进行深度调研,而且是用一种“接地气”的调查方式。此外,我有时会去采集一些公司发展或者经营的新闻报道,观察非公告的信息,包括用户论坛等非传统证券研究的资料。
  《红周刊》:您刚才所说“接地气”的调查方式是什么意思?
  刘天君:如果要投资一只股票,首先要了解公司的业绩大概在什么范围、管理层的经营思想及执行力,要像记者一样对管理层的动作足够敏感和专业,董事长甚至可能反过来把你当顾问。当然模型、报告什么的都要做,但我更强调能否像高层一样理解这个公司,这很关键!我之前配置的长城汽车,为了弄清楚这家企业好在哪里,我会到它的用户论坛上查看粉丝的情况。果然发现,这家车企的粉丝就跟苹果的“果粉”一样非常坚定,这让我对这家企业的可靠性有了新的认识。
  重度垂直电商是我的投资重点
  《红周刊》:对于风口板块“互联网+”的投资机会,您认为有哪些值得关注呢?
  刘天君:在目前的“互联网+”领域,我特别看好其中的重度垂直电商。房地产、汽车、钢铁、化工、电子元器件、装饰等传统行业的分销模式将出现重大变革,重度垂直电商是最佳模式,通过充分整合供应链提高效率、创造价值。尤其是一些空间较大、目前还有很多痛点,且存在较大垂直整合能力的潜力行业,如电子元器件、建筑、医药等。
  具体来说,首先要把移动端购物社群化,增强客户粘性;其次,销售渠道要从线上延展到线下;第三,要整合上游供应链资源,甚至参股或并购有价值的供应商;最后,在构建渠道品牌时创造出几个“明星”产品。我认为,从客户、渠道、产品三个维度做得越好,就越能笑到最后。
  《红周刊》:能不能为我们举例说明一下?
  刘天君:比方说,电子元器件垂直电商科通芯城(已在香港上市)。科通芯城本身的业务偏重,属于B2B层面的“互联网+”,而刚刚发力的智能硬件平台“硬蛋”,则属于B2C的偏轻模式。电商B2B和B2C不同,C类如天猫、京东等就像恋爱,可以短暂俘获用户芳心。做B类客户就像结婚,企业间交易应该以信任为前提,门当户对、互补配套,而且还需要用心交流、持续发力。
  “硬蛋”是中国最大的智能硬件创新创业平台,这个平台除了以供应链为核心构建了多维的智能硬件生态系统外,还打造了两大闭环:一个是O2O闭环,另一个闭环是B2B2C。科通芯城除了对客户提供供应链的服务外,也可通过“硬蛋”现有庞大的粉丝群及“硬蛋一号”体验馆,直接让消费者接触其智能创新产品。
  下半年是真正的风险发生时
  《红周刊》:您认为,这轮牛市走到目前为止处于什么阶段?
  刘天君:这轮牛市板块轮涨,而政策的继续放松仍然会为市场提供估值支撑。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在经济下滑及结构改革的重要阶段需要一轮牛市,以解决过去经济和社会的一些问题。从投资时钟的角度看,经济在衰退阶段,随着经济增速和通胀水平下降,资金成本降低增加了股市的吸引力。此轮牛市的基础是系统性风险下降,推动力是政策放松和新增资金进入,下一阶段预计总量政策还会持续放松,新增资金进入股市的过程也没有结束,从这轮牛市的逻辑来看市场仍有上升空间。
  《红周刊》:市场快速上涨累积了风险,人们对“神创板”的走势也直呼“看不懂”,您持什么看法呢?
  刘天君:下半年随着利好因素逐步兑现,反而可能是真正的风险发生时:(1)持续的货币宽松或将推高房价和CPI,使得政策宽松预期消退;(2)可能落地的美联储政策也会使得货币放松的预期下降;(3)IPO、再融资以及大小非减持的累积效应逐步显现;(4)监管政策持续推出,市场逐步进入风险与收益并存的阶段,投资者要在分享牛市盛宴的同时系紧安全带,准备降落伞。我认为,最佳策略是控制仓位、去杠杆、优化结构。
  从历史的指标对比来看,目前处于换手率高点而不是指数高点,近期出现了创业板和中小板结构性泡沫,剔除银行整体的估值,目前已经接近2009年高点水平。随着近期创业板和中小板屡创新高,反映出投资者风险偏好依然较大。市场快速上涨累积了风险,未来一段时间风格将继续频繁切换,但我们初心不变——依然寻找那些能够吸收泡沫、穿越周期的创新型成长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517

業績期的花生

好股唔講住,經過上年痴線牛市,之後跌市後 妖股連環爆煲,跌90%以上既,停牌既都出左業績 睇下上年D妖股今年業績咩樣,真係一塊照妖鏡 以下內容節錄自GROUP既POST 見到元征科技2488出左業績想講下, 唔識呢間野就唔好睇,識先睇下啦 呢間野係做車聯網設備,我都唔知點解釋,俾官網大家自己參考 http://www.golo365.com/ 上年呢間野由8蚊->15蚊,再係3-6月超牛市果陣由15->33蚊 因為果陣車聯網概念強,呢間野又吹到好多車會裝佢舊野~前景好好 我印象中D大陸網好似都有推過呢隻野,因為我有FD有炒,叫我入,所以我識佢 果陣睇過佢盤數,仲未賺錢,由於炒到癲,已經無咩興趣研究,但印象中係見佢出左呢樣野幾年都未賺錢所以無睇到,同埋點計都唔值果陣個價… 一年後睇返佢,落返7.8,回到起點,業績一樣繼續虧損… 最大問題係收入減少,如果一個真。概念,至少收入有強勁增長… 但上年好多概念都係流既,未見真係幫到盤數,就已經炒到上天, 跟炒跟賺唔係問題,但你睇圖炒好了,咩概念咩業務你唔洗理,唔洗太上心 當故仔聽就算,買賣都係睇返圖,概念唔會幫你揀到股+賺大錢,玩呢D,睇圖先幫到你,果D講故仔講到好好聽既文章都只係引人接貨既技倆, 跟炒跟賺唔係問題,但你睇圖炒好了,咩概念咩業務你唔洗理 跟炒跟賺唔係問題,但你睇圖炒好了,咩概念咩業務你唔洗理 跟炒跟賺唔係問題,但你睇圖炒好了,咩概念咩業務你唔洗理 謹記,好重要,要講3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6/0330/LTN20160330628_C.pdf 另一間有概念無錢賺無收入既,8083中國創新支付:O) 核數師有保留意見,仲要蝕多左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6/0331/GLN20160331018_C.pdf 2211大健康,盤數任佢做,無啦啦廣告營銷開支多左4億~ 利潤就由上年4.7億跌到0.31億,業績唔好信哂~真係任佢UP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6/0331/LTN20160331384_C.pdf 911恆發洋參 有3億幾收入要撥備,唔知咩客,又話合作左好耐但唔找數? 睇表,真係要3份表都睇清楚,唔好剩係睇利潤表~ BALANCE SHEET都要小心睇有冇奇怪野~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6/0331/LTN201603311648_C.pdf 566漢能~ 1.因為停牌,D人唔同佢做生意商譽減值變0,無左79億~ 2.因為漢能控股唔找數,所以要撥備23億~ 3.核數師有保留意見~ 4.公司虧損12X億.... 566得母公司一個客,我唔明點解會拖佢數~成間公司都有問題 另外,商譽係咁計架咩?勁奇怪,咩會計準則黎,可以一扣扣到變0? 成盤數都有事,雖然唔係新鮮事,一直都怪,但當佢爆果陣,你根本走唔到,唔知有冇人有蟹貨,應該都係一復大跌(復到先講)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6/0331/LTN201603311656_C.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088

李開複:寒冬期的VC都度假去了?謊言!| 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808/157996.shtml

李開複:寒冬期的VC都度假去了?謊言!| 黑馬薦文
李開複 李開複

李開複:寒冬期的VC都度假去了?謊言!| 黑馬薦文

頂尖的創業者在頂尖的領域里面,融資一定是可以做到的。

推薦指數:★★★★

閱讀時間:4分鐘

推薦語:聽膩了各種過冬諫言後,李開複的話讓人耳目一新。問問自己:我還有多少錢,我真的需要花多少錢,怎樣才能開源節流,怎樣能夠打平?在艱難期尤其需要互幫互助,保持一顆信任的心。願黑馬哥的分享能幫到你。

互助

從我們的角度來說,我們有幸在我們自己的投資事業上達到了一些小小的成功,然後也非常願意分享。那從你們的角度,我們也希望你們能夠在每個課程中得到了很好的知識和成長。

我的一個建議就是,希望每一位都有一種pay it forward的thinking 。Pay it forward 的意思就是說有人願意來幫助你,你回報這個人,其實只是一個最基本的反應。但是其實一個人一生中會受惠於很多很多人,那麽也應該有更多的機會來幫助更多的人。

所謂的pay it forward就是,當我看到我能夠幫助的人,我要不求回報的幫助他,當有人幫助了我,我要用這種心態去幫助更多的人。僅僅A幫了我,我幫了A,B沒有幫我,我不幫他,這還是一個太簡單的反應。我們pay it forward就是,我相信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抱著這種心態,看到我能夠幫助的人,我就會去幫助他,那麽這樣的話,就會病毒式的傳播,讓社會變得更好。

尤其是在創業領域,那些有經驗的創業者真的才是能夠幫助更多人的人,而你們正在成為有經驗的創業者。這次你們可以看到,比如說王小川、比如說美圖,還有上次在北京有很多比你們多了五年或十年經驗的創業者,他們的分享對你們的成長是非常關鍵的。我也希望你們以後繼續求教於這些真的有實戰經驗的人,雖然大佬是很好的拍照對象,但是真的要求教的話還是實戰經驗。那你們也在成為這種未來的有經驗的創業者,所以要用這種pay it forward的心態。有一部電影就叫pay it forward,是我特別喜歡的。

第二個建議就是建立你們彼此之間的友情,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為創業這件事情其實是非常孤單的,因為出了挑戰和問題,也不能都跟你的投資人說,然後公司有了什麽挑戰,也不能完全跟員工分享。比如說銀行錢不夠了發不出工資了,這個可不能馬上告訴他們。所以其實創業的過程中有很多的地方是需要宣泄的,是需要跟人交流的。那你們之間彼此能建立這樣好的友情,其實就是可以彼此分享可以有人傾訴,然後有類似的體驗可以彼此來學習。另外我想你們在各種不同的領域,有些可能對把產品做大做流量做用戶很有經驗,有些可能對變現有特別的經驗,有些可能懂娛樂圈跟網紅,還有一些可能懂電商,那麽這樣的一個社交網絡是特別有價值的。

我越來越發現我們投資的很多公司,其實有時候來找我們,並不見得是在他的領域我們比他懂的更多。我們真正比創業者多的,不見得是專業的知識或者戰略或者產品或者技術,而是我們做了這麽多投資,有很多的人脈,那我們會盡力的幫助你們。

但是你們彼此之間的人脈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以後可以終生使用的。在經過了這樣一個班級學習成長還有各種我們所做的活動,我相信你們彼此之間會有非常強的信任,那麽這個信任也是未來更多彼此依靠的基礎。所以無論是彼此的分享合作傾訴,或者是產業上下遊之間還有對新的點子的碰撞,相信你們之間的友情都是終生的。

過冬

現在我們看到了所謂的資本寒冬,但是在這個資本寒冬中我想給你們幾個建議。

一個是其實外部所傳播的,資本寒冬到了,VC都度假去了,這個是不真實的。我們都還是在努力地工作,每天都還在看著好的項目。而且在今天碰到的各種資本挑戰之中,我們最近還看到某一個中國的VC,對一個首次融資的什麽都沒有就是三個人的項目,開出了兩千萬美元的投資額,八千萬美元的估值。可以看到只要你選的領域是重要的,然後創業者是明星級別的,那麽其實沒有什麽資本寒冬。頂尖的創業者在頂尖的領域里面,融資方面一定是可以做到的。所以如果你今天面臨挑戰,那可能就是怎麽樣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怎麽樣去找到你的風口,怎麽樣找到你的機會,怎麽樣打造你的團隊。這一次或下一次應該是沒有任何擔憂的,因為你已經能夠進入這樣的百中選一的頂尖的創業者群體,那麽我相信你未來的道路一定是非常明朗的。

第二,如果真的資本碰到了挑戰,其實現在真的好好問自己:我還有多少錢,我真的需要花多少錢,怎麽樣能夠開源節流,怎麽樣能夠打平。我們其實投了一些公司,他們都在瘋狂地擴張中,然後資金鏈碰到了一些挑戰。我們其實在過去一年中幫了若幹個這樣的項目,去review他們的整個公司的資本結構和發展的方向。有些本來看起來非常明朗的業務,但是因為資本有了挑戰,可能就需要去考慮,是不是只專註的做那幾個現金流比較好的業務。還有我的團隊是不是需要削減,把一個事情做好讓自己現金流能變正,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再去尋求更多的投資和機會。所以有時候這些都是必須的,我們也非常開心地看到了有幾個項目現在活得很好,開始走出困境。

最後我覺得,其實整個所謂的資本寒冬基本是個季節,任何的東西如果都是永遠的在瘋狂成長,它一定是不持久的。無論是看股票市場或者是二級市場或者美股,它其實都是有春夏秋冬的。它有它的成長期有它的衰退期,然後有它的consolidation,之後建立了好的基礎才會再往上走去。任何的產業任何的公司沒有一個是永遠瘋狂的往上漲的,這個是不正常的。既然今天也許我們處於一個比較冬天的狀態,那冬天之中呢,我們很確定的是春天也不會遠。如果我們今天感覺有一些挑戰,那未來一定會更好!

資本寒冬 互助 過冬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267

對話張瑞敏:戰略迷茫期的企業 如何完成互聯網轉型

後金融危機時代,中國進入了一個戰略迷茫期,低增長成為新常態,新經濟花樣叠出,經典管理理論不斷受到挑戰。在這樣一個時空膨脹、想象力爆發、可能性無限的時代,傳統企業卻更容易陷入戰略迷茫。

在這樣的戰略迷茫期,海爾集團CEO張瑞敏是如何思考未來的?誰會成為海爾的新統帥?中小企業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如何絕地求生?筆者與張瑞敏的一番交流,希望能為處在戰略迷茫期的企業提供一點參考。

顛覆自己以變應變

李光鬥:任正非曾說華為進入“無人區”大家都沒了方向感;海爾也曾提出:“企業無邊界,管理無領導,供應鏈無尺度”。在這樣的戰略迷茫期,企業如何找到方向,海爾的下一步向何處去?

張瑞敏:移動互聯網時代,為什麽會出現戰略的迷茫?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們所有遵循的經典經濟管理理論,被互聯網時代顛覆了,而新的體系還沒有完善。

以前的品牌戰略,是宣傳導向型的,誰的聲浪大聽誰的,居高臨下,以我為中心,向顧客灌輸。傳統經濟是規模經濟,規模越大成本越低;市場份額余額越大,品牌就越強勢;以“我”為中心,我有更多的顧客我就是品牌。而現在是從規模經濟變成了社群經濟,規模經濟時代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是分離的;但社群經濟時代,我一定要知道你是誰,你也一定要參與到我的品牌來,產品與用戶之間是交互的關系。

這是現實,但是對所有企業來講,你繼續迷茫等待,那你就死定了,唯一的辦法就是趕快自己顛覆自己、改變自己,即使轉變的過程非常痛苦。傳統的管理理論歸結起來就是兩條:第一流水線,第二就是科層制,這兩條被顛覆了後怎麽做呢?我們把一萬多名中層去掉了,科層制帶來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協調性和一致性,去掉之後,市場就給你協調了,用戶就給你協調了。

定位理論是作繭自縛

李光鬥:美國的定位理論在中國曾風靡一時,西方專家曾建議中國企業要聚焦,比如聯想應該專註做電腦,格力應該專註做空調,海爾應該專註做冰箱,如果業務延伸得太寬泛了,會攤薄品牌的價值。怎麽看西方的“定位”理論?

張瑞敏:理論是灰色的,實踐之樹常青。定位理論是傳統經濟時代的產物,是讓廠家以我為中心給消費者的心智定位。在互聯網時代,這是作繭自縛。

李光鬥:現在80、90後成為消費主流,他們對傳統大品牌無感,更關註舶來的、小眾的互動型品牌,海爾如何和年輕化的消費者溝通?海爾的品牌年輕化有哪些舉措?

張瑞敏:品牌年輕化非常重要,戰略上必須重視,我們要做的就是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吸引年輕人進來,要讓年輕人進來之前“趨之若鶩”,進來之後“不離不棄”。

例如我們的遊戲本“雷神”(海爾孵化的新品牌)是年輕人做起來的,這些人上來之後這個平臺就會越辦越大,開始做硬件,現在從硬件發展到軟件,這和過去的方向不一樣了。再如網友對長大後海爾兄弟腦洞大開的解讀,可以理解為一種娛樂化傳播,新的海爾兄弟形象就借助了網友的智慧,這種互動式的傳播,更容易讓消費者興奮,海爾樂見其成。

海爾的未來戰略中也提出要做平臺、做生態圈,但不會直接做品牌本身,更多地會扮演一個渠道打通者角色。比如海爾的智能冰箱,未來可能就是免費的,硬件免費成為一個渠道,我們會和比如生鮮、食品企業合作,通過智能冰箱購買這些食物,還可以進行管理,冰箱里有什麽,哪些要過期了,智能冰箱都會有顯示。

後電商時代的發力點

李光鬥:有經濟學家在網上說中國現在進入幹什麽都不賺錢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中小企業家怎麽生存?屬於他們的新商機在哪兒?你有什麽建議?

張瑞敏:這個真的很難,我們自己也在探索,因為你說不掙錢吧,首先要看看到底什麽掙錢。過去名牌掙錢,因為名牌有溢價,所以傳統時代要麽成為名牌企業,要麽成為名牌企業的代工者。回想起來,中國非常多企業都是給人代工,利潤卡在人家手里,給你的利潤非常微薄。以前還能生存,因為我們是世界工廠,現在這些大企業把代工廠挪到東南亞、墨西哥去了,連這點工作機會都沒有了,這就是中國企業為什麽現在都不賺錢。

在互聯網時代,你要麽擁有平臺,要麽就被平臺擁有,現在如果還不能夠擁有平臺,將來只能給平臺打工,實際上現在很多企業算出來在電商上銷售成本不比實體店鋪低,但去掉倉儲這部分之後,總的消費者感受價格比較低。所以說很多企業包括海爾在內,擁有平臺談何容易,但我們認為一定有後電商時代。電商是革命性的,一下子把實體店解決掉了,它解決的是有無限的東西讓你選擇;但到後電商時代,一定不是讓你無限選擇,而是以你為中心,分門別類供你選擇,海爾也希望成為互聯網入口。

李光鬥:這方面海爾的戰略是什麽?

張瑞敏:現在我們正在力推的是先把電器變成網器,再把網器和這些用戶充分溝通,做成家庭生活的商業生態圈,比如你用冰箱今天訂的雞蛋明天就到了,你要什麽一點就送來。

如果按照海爾自己現在抓的互聯網方向上,我覺得還是抓得很早的;但如果按照現在一定要把互聯網的模式搞出來這個標準,還有很大的差距,畢竟現在全世界沒有一個傳統企業搞出來互聯網時代的新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方向沒有變而且很堅定,允許試錯也走了很多彎路,這個我覺得都很正常。

接班人選擇:賽馬不相馬

李光鬥:海爾的組織變革非常成功且不斷在變,聯想、萬科都有接班人,而海爾是輪值主席制度,對接班人的思考或者未來的架構是怎樣的?有沒有退休壓力和接班人的培養計劃?

張瑞敏:每個人都要退下來這是肯定的,李嘉誠永遠不退也要離開,這是自然規律。我的壓力是,研究了全世界所有的交接班方式後,我認為現在沒有成功的,原因是你所有交接的是一個集權的體系,而不是一個創業的平臺。所以我的任務和壓力就是盡快地把海爾打造成一個創業的體系、創業的生態,屆時不管誰來接,都不會出現太大的變動。

日本現在很多企業都不行了,有很多原因,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到了第三代沒法持續第一代創業的那種精神,我到日本專門問過他們這個問題,他們說就是接班的問題。在這個公司里面、部門里面找個非常優秀的人,把這個人拔出來以後到其他部門輪職一圈,但他也只是了解卻並不掌握精髓,所以當他接班的時候他很難面對那種複雜的變化。

企業就是以變制變,不能以不變應萬變,你不能戰勝變化、贏得變化,那你就敗了。

美國也是這樣的,我問過韋爾奇說你選的接班人怎麽樣,他說不怎麽樣,但其實他選的那套程序非常非常複雜。這個問題不在於交班人,也不在於接班人,而是在於你交接的是這麽一個集權的體系,也就是說你這麽大一個攤子,所有這一切都要集中在這一個人說了算,他不是神仙,他沒辦法。

李光鬥:企業家是創造財富的關鍵因素,把同樣的生產要素資源交給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經濟變量。你會不會找到這樣一個繼承人,就好像喬布斯找到庫克一樣,認為他能夠傳承自己?

張瑞敏:我們如果不是一個集權的體系,而是一個創業生態的話,那麽這個人就會在生態中產生,我不會去選擇或者指定一個人,他一定是在這麽多創業者中冒出來的最有能力的那個人。

(作者李光鬥為中國品牌戰略專家、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7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