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技產業 連六年獲利 近三年每股賺七元以上泰博是台灣醫療器材模範生

2010-05-17  今周刊





連續三年EPS都在七元以上的泰 博,預料九月掛牌後將掀起投資人對生技股的重視;而且,年底前神隆、太景及中化合成等重量級大廠也即將掛牌,將為今年生技股上市熱潮再添柴火。

撰文‧林宏文

資本市場每年都有新機會,今年最明顯的商機,來自苦熬多年終於開花結果的生技產業。尤其是年底前有眾多生技公司即將上市上櫃,也讓生技類股的投資充滿了新 的機會。

要從國內生技業中挑出最強的族群,首推醫療器材產業。醫療器材要求高品質,但價位則要平易近人,台灣向來在產品開發及生產管理上最為領先;因此,過去許多 成功的生技公司,都屬於這個產業領域。今年名列未上市獲利排名第八位的泰博,也是一個新的成功案例。

國內廠商仍以硬體為主

目前國內生產血糖測試儀的廠商有五鼎、泰博及華廣。其中,五鼎已掛牌多年,業務以替品牌大廠代工為主,至於泰博與華廣則逐漸從代工轉為布建自己的品牌與通 路。而泰博獲利比華廣要強,已連續六年有獲利,近三年EPS(每股稅後純益)都在七元以上,是國內醫療器材的模範生。

泰博由陳朝旺與太太吳淑媚一起創辦,兩人都是台大電機所醫工組博士,在東南科技大學及景文科技大學擔任過副教授。一九九八年創立泰博時,最初以切入電子醫 療產品的量測IC為主,許多國內醫療器材廠商的產品如耳溫槍、血壓計等所用的IC,都由泰博設計。但由於國內市場太小,國際大廠採用的意願也不高,泰博就 決定延伸到下游系統產品。

於是,泰博花了四、五年時間、上百位研發工程師,投入血糖測試儀及血糖測試片的開發;早期以替歐美大廠代工,如今則轉為發展自有品牌,主要銷到北美及歐洲 市場,其中北美市場占營收一半。

由於血糖測試儀及血糖測試片的銷售對象,大部分是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業績完全沒有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

買血糖測試儀的人,一般都購買同一個品牌的測試片;而測試片是耗材,每天測三、四次就要用上三、四片,真正賺大錢的是測試片;就像印表機與碳粉的關係,印 表機就算利潤不高,但用家卻得一直購買碳粉,甚至於蘋果的iPhone,賺最多的也是後續軟體服務。

虧損中一樣受投資人青睞

泰博的崛起,只是台灣生技產業茁壯的一個案例;長遠來看,國內生技業的人才素質一直不輸電子業,很多高中生第一志願不是理工科就是醫科,讓人才源源不絕地 投入。若從生技產業的發展來看,上有政府政策的引導,下有資本市場的支持,許多生技公司經過十餘年的發展,體質不佳的企業早已淘汰出局,目前存活下來的企 業,都具有一定的經營實力。

因此,生技產業已逐步進入收割期,並取得眾多投資人的認同。以目前很多還未賺錢的生技公司,股價至少都從二十元起跳,可以明顯看出來,投資人已逐漸接受虧 損的生技公司,其實也具備潛在的投資價值。

要被資本市場接受,企業經營者與外界溝通的能力,就變得更加重要;尤其生技業的專業知識深,一般人很難理解,而過去許多生技業經營者均是研發出身,往往不 懂得如何讓投資人理解公司的價值。但現在已有很多企業領導人,包括東洋董事長林榮錦、中天董事長路孔明、懷特董事長李成家等人,不僅主動參與法說會,也懂 得走向市場,把公司的價值講出來,這也是投資人願意埋單的重要原因。

此外,國內生技類股另一項最關鍵的利多因素,則是因為中國市場的開放,這是讓許多過去擁有多項產品與技術的企業,終於有了一展長才的空間。國內眾多生產醫 療美容、保養品及健康食品的公司,如今擁有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市場,各公司只要吃到這塊大餅的一角,就可以創造數十倍的成長。

在生技投資界素享盛名的誠信開發生技事業群總經理沈志隆說,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若通過,國內生技業的開發成本可以更降低,在台灣做完臨床, 就能直接拿到中國市場去賣。這對許多已經投入開發多年的生技業來說,確實是一項福音。

在資本市場逐漸認同生技股的情況下,今年預計掛牌的生技公司也多達十二家;除了泰博預計九月掛牌外,許多重量級大廠也將接續演出,包括統一投資、以原料藥 代工為主的台灣神隆,永豐餘集團投資、國內少數做新藥研發的太景,以及中國化學製藥集團投資、國內首家原料藥廠中化合成等,都算是生技業的重要大事。

此外, 也有不少中小型的高成長公司,例如中天集團旗下的合一、中裕,每年獲利都不錯的醫療美容保養品廠商曜亞,再加上將轉虧為盈的雙美、慕德,以及東洋投資的子 公司上海旭東海普,讓今年的生技產業,要不熱鬧都很難。

陳朝旺

現職:泰博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學歷:台大電機所醫工組博士經歷:東南科技大學副教授

泰博成功三關鍵

1.掌握上游IC與下游系統等

關鍵技術

2.研發團隊堅強,達百人以上3.從代工走向品牌,毛利率

達五成以上

2010年生技股掛牌與募資進度時間 上市、上櫃及興櫃等公司2月 美時上櫃、雙美上興櫃3月 慕德興櫃現增、彥臣送件上櫃

4月 曜亞現增

6月 慕德上櫃、佳醫現增、中裕上興櫃、合一送件上市9月 泰博上櫃、旭東海普上興櫃

10月 彥臣上櫃

11月 中化合成上櫃、台曜上市、曜亞上市、合一上市12月 神隆上市、太景申請TDR、雙美上櫃、德英上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4

記憶體 不花大錢照樣可以升級製程瑞晶是台灣記憶體廠的賺錢王

2010-05-17  今周刊





今年電子零組件什麼最缺?答案就 是記憶體。走過兩年產業低潮的DRAM廠,從今年開始翻身,興櫃市場最受矚目的記憶體廠,正是瑞晶與宜揚。靠著今年記憶體景氣大好,瑞晶、宜揚要讓獲利三 級跳,交出成立以來的第一張亮眼成績單。

撰文‧賴筱凡

揮別金融海嘯,景氣春燕飛來,跟著捎來零組件缺料潮,而今年缺最凶的,莫過於剛經歷兩年產業大幅修正的DRAM(動態存取記憶體)。

債務負擔低 獲利領先同業走進瑞晶嶄新的大廳,這裡是台灣最新的晶圓廠,也是台灣第六家DRAM廠。三年前,力晶董事長黃崇仁與日本DRAM廠爾必達社長坂本幸雄共同 為瑞晶動土剪綵;如今,瑞晶不僅成功上興櫃,今年更可望首度全年獲利,製程也將轉進四五奈米,成為台灣技術最先進、也最賺錢的DRAM廠。

然而,這一路走來,可說是舉步維艱。二○○七年,當瑞晶宣稱要成為全球最大晶圓廠時,誰也沒料到景氣寒冬會來得這麼快。時間回到去年,那時DRAM價格才 剛開始回溫,政府喊要整合DRAM產業卻是沸沸揚揚,「八月,那時真的辛苦,欠設備商的錢沒給,還有一筆銀行貸款要還。」瑞晶總經理陳正坤一想起當時的財 務壓力,只能直搖頭,幸好設備商很給面子,母公司爾必達也很幫忙,讓原本一個月結算的貨款,當月就入帳,才讓瑞晶能周轉得過來。

對比於其他DRAM廠動輒欠下數百億元,瑞晶算是好的,去年還一口氣還了一四○多億元,帳上負債只剩三八○億元,遠比其他廠還各有九百多億元、七百多億元 不等,確實好上許多。就連獲利,也是瑞晶率先在去年第三季單季由虧轉盈。

「我們有兩個爸爸,但我們絕對沒有富爸爸,去年財務最困難的時候,我們沒減產,也沒休無薪假,更不可能回頭跟爸爸伸手要錢。」因為瑞晶的兩個「爸爸」連自 身都難保,更別說是拿錢援助瑞晶。

對於DRAM這個資本密集產業而言,沒有雄厚資金就別想玩得下去,「我們財務不如人,只能想辦法做成本管控。」今年初才上任的瑞晶董事長謝再居,從力晶退 休後原本想回美國享福,卻還是被留下來。

不過,窮則變、變則通。人家說五○奈米要用銅製程,但銅製程設備就要多投資二五○億元到三百億元,「我們用鋁製程,一樣也可轉進四五奈米,資本支出只有銅 製程的三分之一。」陳正坤說,有錢有有錢的作法,但沒錢也有沒錢的辦法。

進階製程也絕不犧牲良率

雖然瑞晶的誕生,是複製華亞科模式。但瑞晶不像華亞科能有台塑這等資本雄厚的富爸爸撐腰,只能凡事自己來。「所以我們轉製程,第一個先看自有資金,有錢再 來想擴產。」謝再居不願意DRAM廠過度舉債的製程競賽重演,寧可先籌夠了錢,再考慮擴產計畫。

但製程推進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只要求兩件事,產出不能減少,工期不能延長。」面對外資評估瑞晶下半年轉進四五奈米,可能因良率問題造成產出減少,陳正 坤相當不服氣,「我們絕對跟別人不一樣。別人可能因為不同技術轉換有良率問題,造成整片晶圓報廢;但瑞晶推進製程,首要就是良率不能有問題。」瑞晶去年第 三季首度獲利,從賺兩億元,到去年第四季賺三十四億元,今年第一季營收持續成長,預估單季EPS達到一.五元的水準,遠比其他DRAM廠的獲利好上許多。 「我們就是力求產品線單純,靠規模經濟和成本管控,讓瑞晶的價值發揮到最大。」謝再居說。

如今,瑞晶下半年即將與爾必達一同轉進四五奈米,顆粒產出將增加一倍,第二座廠外觀也已完備,未來若要擴產就直接搬遷設備,逐步將瑞晶的月產能從每月八萬 片向上提升。

難怪,已有法人預估瑞晶全年EPS有四元以上的實力,將穩坐今年台灣最賺錢的DRAM廠寶座。

國內唯一Flash設計公司宜揚科技有機會賺一個股本受惠於記憶體價格大漲的公司中,還有一家最值得注意,就是在興櫃掛牌、國內唯一的NOR Flash設計公司宜揚科技。

在過去七年間,宜揚一直堅持在NOR Flash的市場,由於公司管理上軌道,即使在前兩年景氣最差的情況下,也沒有出現大幅虧損的情況,如今,遇到記憶體市場大漲價,也讓宜揚的辛苦有了代 價。

宜揚過去的代工廠,是以韓國東部(Dongbu)及中芯半導體為主,如今由於宜揚在NOR Flash市場具有指標性意義;因此,中芯特別把武漢廠的五成產能撥給宜揚,也讓宜揚在這波半導體產能缺貨中,立於不敗之地。

法人預估,NOR Flash目前嚴重缺貨,預料到明年上半年都無法紓解,因此價格也讓宜揚的獲利暴增,預估今年宜揚營收將突破百億元,全年獲利有機會超越一個股本,也讓辛 苦了七年的經營團隊,終於有了回報。 (林宏文)

謝再居

現職:瑞晶董事長

學歷:美國俄亥俄州立(辛辛那提)大學電機博士經歷:力晶總經理、美國德州大學電機系副教授

陳正坤

現職:瑞晶總經理

學歷:清大材料所碩士、成大材料系經歷:力晶資深副總、南科工程師

瑞晶成功三關鍵

1.負債比重低,財務結構較健康2.下半年領先轉入45奈米製程

3.力求產品單純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6

韓國是所有人的敵人 台灣是所有人的朋友 施振榮:聯日抗韓是台灣應走的路

2011-1-10  TWM




韓國三星以不正當手段打壓台灣科技業者,引起科技業反彈,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不滿地指出,韓國在商界的確是又奸又詐,但光有奸跟詐是無法讓一家企業永續經營。他認為,韓國可怕的地方不在於「大」,而是他們長期對人才的訓練!

口 述‧施振榮 整理‧林宏文、賴筱凡編按:韓國三星接連以自首、告密方式,讓台灣面板廠陸續遭到美國、歐盟重罰,連鴻海郭台銘都身受其害。身為宏碁集團創辦 人、台灣科技界領袖,施振榮重批韓國企業又奸又詐,「奸詐不是核心競爭力,光只有奸詐是無法讓一家企業永續經營的!」他認為,韓國人是所有人的敵人,與日 本連手抗韓,是台灣企業應該走的路。以下是施振榮接受《今周刊》專訪的第一人稱口述精要內容。

其實我們與韓國是很不一樣的,我們講究的是永續經營,希望讓我們的企業理念能夠延續下去,所以我們很不屑用不正規的手法來取勝。韓國在商界的確是又奸又詐,但奸跟詐不是核心能力,光有奸跟詐是無法讓一個企業永續的。

經營一個企業,與競爭對手爭千秋,是一定要爭的,但不能用這樣的方式。

韓拍「商道」卻無商道

「商道」是韓國的片,他們也只是講講而已。「商」講的是共創價值,是買賣雙方之間都有創造價值,買方把東西賣掉創造價值,賣方買到東西獲得價值;「道」則是講誠信、多贏。這樣看來,韓國確實沒有「商道」。所以,我覺得韓國不足以學,韓國的方法不會是我們的方法。

要如何抗韓?與日本合作是個方法。

像PC(個人電腦),就是台美合作打敗了韓國。韓國是獨大思惟,他們有很多很大的財團,像三星、LG(樂金電子)跟現代汽車,這是因為他們從日本學到了財閥的制度。日本絕對是值得所有人學習的,而大陸是所有人的機會,韓國是所有人的敵人,台灣則是所有人的朋友。

我們與韓國其實是有條件可以跟他們抗衡的,兩邊競爭實力看起來是五五波;但你走你的,我走我的,兩邊的企業經營模式是非常不一樣的,韓國有很多大企業,可是台灣卻有很多中小企業,這是很有活力的。

有一次Tom Peters(彼得斯,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學大師之一,是後現代企業之父,著有《追求卓越》一書)來台灣,他就說,如果有機會讓他選擇當韓國或台灣的總統,他一定不喜歡當韓國總統,因為很有可能睡一覺醒來,隔天起床哪個企業倒了,整個韓國就垮了。

過去在科技業裡大家一直強調垂直整合,後來變垂直分工,到最後就會變水平整合整併。可是像PC再整合也是有限。同時,你看面板已經整併為這四大(指三星、樂金LGD、奇美電與友達),即使再整合,效益也不顯著。

應學習人才訓練與資源分配但有些產業不一樣。我講這些話可能會得罪人,像DRAM現有模式就不值得投資,本來就應該要改變,做生意只要你經營模式錯,就很難回收,還是要日台聯軍、美台聯軍才會有希望。

最近有一些新的制度很好,因為有了TDR(台灣存託憑證),外國公司可以來台灣發TDR,台灣公司與外國公司合作,這樣就能一體。所以我講「王道」,就是要共存共榮。

韓國其實不可怕,韓國可怕的地方不在於「大」,而是他們長期對人才的訓練、對設備的投資。一九八九年時,我有幸與史欽泰(潘文淵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一起去三星參觀,他們對先端設備的積極投資及對人才的訓練,尤其是三星人才訓練所都讓我們印象非常深刻。

所以我說「大」不可怕,重點在他們對資源的分配,把資源用在人才上,投資在設備上。

其實三星長期追求第一,追求卓越,我們也有很多一樣的科技廠,但用的方法不一定要和他們(指韓國)一樣。不一定要跟他們(指三星)比大,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把足夠的資源投資在人才跟設備上。

其 實台灣擁有那麼多技術,重要的是設計一個架構,建立一個平台來整合這些技術;可是,整合是台灣科技業最缺的,第一受制於文化,台灣公司比較不願被整合;其 次則是台灣整合的機會很少,所以我才講說台灣應該多加強無形的基礎建設,像民主素養及法治精神,都比有形的基礎建設有助於資源的有效整合。

台 灣要生存就要創新,其實台灣如果要創新,首先要借重的就是台灣條件。台灣很小,科技產業有群聚效應,所以台灣科技廠可以把time to market(產品上市)的時間縮短,交貨時間很有彈性,但是空有這些條件,要是你不做品牌、不了解市場需求,能創造的價值會受限制。

我很擔心大家都只忙著現在,只忙著眼前的事情,而沒看到未來,沒時間想未來。其實對未來投資,時間拉得越長,風險就越小,如果沒有把眼界拉到未來,風險就會很大,這就是零存整取的概念,要先想到未來。

台 灣如果要進步,就應該找一個自己新的定位,像我小時不了,大還不錯!這是因為我在過程中不斷找到自己該做的事,別人已經做的事,我再去做就沒價值。應該要 專做能挑戰困難的事,所以台灣要多創新,多強調創新整合能力,不要怕犯錯,創新本來就會犯錯,如果當年大公司都不容許員工犯錯的話,那早就沒有今天的宏碁 了。所以我覺得台灣應該要形成一種文化,就是容許員工犯錯,然後創新整合,台灣才會進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62

Win8是台廠救命丹或傷本毒藥?

2012-6-11  TCW




沉寂了將近兩年後,台灣電腦(PC)產業的春天將要來了嗎?

六月五日,號稱全球規模第二大的電腦界盛事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開幕,所有的焦點都集中在微軟(Microsoft )最新的作業系統:Windows 8(以下簡稱Win8)上。「這將是關係到Wintel(微軟與英特爾)陣線生死存亡的最後一戰!」巴克萊證券董事總經理楊應超肯定的說。

自二○一○年蘋果(Apple)推出平板電腦iPad以來,PC產業界即出現天翻地覆的轉變。不僅小筆電(Netbook)市場遭受侵蝕而大幅萎縮,一一年筆記型電腦(NB)全年出貨量相較於前一年成長僅四%,創下有史以來新低。

主攻平板商機華碩、宏藉此翻身

微軟前景受到挑戰,是因為舊的作業系統Windows 7雖然號稱一年賣出二億四千萬套授權,但搭載在平板電腦上的產品卻不到五%。根據市場研究公司顧能(Gartner)預測,二○一二年全球平板電腦的銷量 將會增加到六三%,而個人電腦只會增長四.五%,落差高達十四倍。

國際數據資訊(IDC)資深研究經理江芳韻指出,微軟雖在PC市場,「兩、三年內地位穩固,」但,這已經是年成長不到一○%的成熟產業。若這次微軟無法透過Win8,從PC切入平板市場,楊應超認為,微軟將失去成長動能,「以後就不用再說了。」

台北國際電腦展上,華碩、宏B聯想等一線品牌大廠都搶先展出新品,即便真正出貨要等到十月過後。但所有錯過平板商機的台商,都希望藉此翻身。

「Win7或Vista都只是前一代的加強版,但Win8(的程式語言)全部重新寫過,是完全不同的產品,」宏?砦q腦產品全球運籌中心總經理甘博隆說。最大的改變,在於全新的介面設計與觸控功能。

打開裝載Win8的電腦,傳統的視窗頁面與文字指令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有如磚塊般的小方塊圖示,讓整個頁面看起來就像是支超大型的智慧型手機。

這款名為「Metro」的新介面,是微軟自一九九二年以來,最大幅度的一次改款。微軟首席執行長鮑爾默(Steve Ballmer)在今年拉斯維加斯消費性電子展上強調了三次:「Metro就是我們進軍平板的秘密武器!」

帶旺微軟股價五個月內上漲了二五%

高盛(Goldman Sachs)的研究報告,對Win8表達肯定。高盛分析師貝里尼(Heather Bellini)指出,「新的Metro介面在平板電腦上有非常順暢的表現,不管開關機或存取速度都令人滿意。」他並直指,微軟的股價從Win8測試版以 來,五個月內上漲了二五%。

高盛並預測,在正式版發表後,可以替微軟帶來一一%的年營收成長。

外資對微軟表現持正面態度,但台灣PC廠卻是憂喜參半。

喜的是,Win8加入了線上下載應用軟體的概念,甘博隆表示,未來品牌廠即使自己沒有開發軟體,但也可以用推薦的方式抽成,跟著微軟一起賺軟體錢。

麥格里證券硬體產業分析師判斷,這對台廠有利。因為華碩率先提出的「變形」概念與微軟優勢不謀而合,因為當前九成的人都還是用微軟的文書系統 Office,「如果可以在手機、平板、PC上接續工作,會非常符合市場需求,」他認為,在開放系統端,微軟非常有可能超越Google,成為平板市場的 新霸主。

授權費是關鍵若不降反漲,廠商吃不消

憂的是,Win8的概念完全顛覆過往的視窗系統,PC廠商不管代工或品牌都得付出更高的研發成本。

甘博隆表示,過去微軟的產品大家做得很熟,只要套上去組裝一下就可以,但「這次是整個重來!」為了讓Win8的觸控功能與新介面發揮的淋漓盡致,宏?眭嶀F兩倍的人力與十五個月的時間,不斷去研究、思考消費者的使用情境,甚至重新設計整個機構件。

研發之外,更讓台灣廠商吃不消的,可能是微軟高昂的授權費用。

根據業界傳出的消息,原本大家期望的授權費報價在四十五美元以下,還算是有競爭力,但現在卻傳出,微軟要把Office系統綁在一起販售,價格一下子飆到八十美元,比成本僅約七美元的Android平板,高出約十倍,「這樣搞誰受得了?」一位業內人士抱怨。

換句話說,微軟雖然推出了令人期待的新產品,但付出的研發成本,以及不降價可能還漲價的授權費用,加上高昂的行銷預算,這些成本若不是轉嫁給消費者,就是繼續侵害PC廠毛利。

「『低價』才是Wintel與蘋果一搏的重點,」楊應超說。對台灣PC廠來說,該繼續靠犧牲獲利來換取出貨量復甦,還是要把成本反映在售價上,恐怕將是第四季出貨時,最困難的決定。

【延伸閱讀】Win8攻向手持裝置,10秒能開機——Win7與Win8比較表

Win7主要訴求:精簡前一代系統,以PC為主介面設計:傳統視窗介面開機速度:35秒觸控靈敏度:不佳搭配載具:PC、NB特殊功能:無應用軟體商店:無

Win8主要訴求:以觸控為主,適用所有裝置介面設計:方塊圖像化介面開機速度:10秒觸控靈敏度:佳搭配載具:平板電腦、手機、電子書、PC等特殊功能:可攜式作業系統應用軟體商店:有

資料來源:多奇數位設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36

人均收入僅台灣的三分之一 文創外銷產值是台灣十倍 泰國靠文創 華麗變身文化輸出國


2013-06-17  TWM
 
 

 

二○○九年,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身穿鮮豔的禮服出席國宴。這個亞洲設計師可不是吳季剛,而是泰國出生的Thakoon Panichgul,也宣告泰國設計風潮興起。十年前,這個國家開始了一場大型創意計畫,從曼谷開始,將文創產業一路推往全球。他們如何只用了十年,就能華麗轉身?

撰文‧楊卓翰

走在曼谷的街頭,泰國年輕人「潮」的程度絕對不輸日韓。這裡年輕人的風格,既不像「哈日族」著重飾品層次,也不像「哈韓族」剪裁大方俐落,而是帶有鮮豔色調、濃厚南國的泰國時尚。

「我穿的是JASPAL,泰國的牌子,設計師在紐約很有名,你不知道嗎?」曼谷街上一名穿著時尚的年輕人,被問到穿著哪個牌子,很驕傲地說。原來,這個叫JASPAL的牌子,有「泰國ZARA」之稱,除了在泰國知名外,今年也在馬來西亞開了四家分店,還找來在紐約設計圈享有盛名的泰裔設計師Nuj Novakhet操刀。原來,泰國時尚,早已走出國界,在世界各地的時裝秀閃耀。

如果你對泰國文化的印象,還停留在便宜的手工藝品、看不完的古寺廟宇,那你真的落伍了。從家具設計、流行服飾到影視媒體,泰國早就大舉將自己的文化輸出。聯合國最新的報告統計,二○一一年泰國文創產業的出口額高達五十五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一千六百億元);同年根據台灣文化部統計,文創外銷產額僅新台幣一百五十三億元,只有泰國文創輸出的十分之一!

文創產業中心的起點

成立亞洲最大創意設計知識庫為什麼這個人均收入只有台灣三分之一、在我們眼中視作貧窮的國家,只花了十年,竟能將自己的文化優勢發揮到極致,成為台灣望塵莫及的文化輸出國?台灣拚了好幾年的文創產業,卻始終長不大?

《今周刊》採訪團隊追尋泰國文創的原點,來到曼谷最熱鬧的購物中心。就在購物中心頂樓、人來人往的電影院對面,我們造訪了泰國創意設計中心︵Thai Creative and Design Center,TCDC︶。「文化創意」這個抽象的名詞,就是在TCDC這個亞洲最大的創意中心孕育成形,並成為無限商機。

○三年,泰國政府耗資兩百億泰銖,啟動「Creative Thailand」(創意泰國)計畫,要將泰國打造成東協的創意中心。而泰國創意設計中心,就是整個計畫的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泰國創意設計中心結合原木及黑色金屬的高雅裝潢,讓對時尚或設計一點興趣也沒有的人,都想進去沾染一下文化氣息。這裡占地四千五百平方公尺,高達三萬本藏書,可說是全亞洲最大的設計圖書館。每一年,有超過六十萬人次進館。除了具有打造文創產業的象徵意義,泰國創意設計中心也是泰國所有文創及設計的政策發源地以及首腦。「推動文創背後的經濟效應,就是我們最大的責任。」泰國創意設計中心總監諾帕多︵Noppadol Weerakitti︶說。現在,泰國文創已經成長為一兆二千億元的產業。但是在十年之前,文創一詞在泰國甚至尚未出現。

改變泰國核心價值

「勞工成本太高 不能再靠代工競爭」「泰國以前也像其他的國家。我們的專長就是用很低的成本,做出很低價的產品。我們與台灣、韓國很像,都是靠OEM(貼牌生產)來帶動經濟。但是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把我們狠狠地敲醒。」回顧泰國發展文創產業的緣由,諾帕多說。

「我們發現,只要中國願意,可以買我們十倍多的機器;如果越南來做(代工業),可以用我們十分之一的價格生產。我們的競爭優勢就沒了。」諾帕多認為,製造業是可以複製的,作業流程、管理方法、生產技術,都很容易複製,很快就能在成本低廉、資金便宜的地方發展產業。「所以,我們必須找到新的方法生存。」諾帕多說。

「國家開發文創,其實看的是帶動整個泰國的經濟效應。」工業院副院長Supant Monkolsuthree也指出說:「我們的勞工成本比不過印度、越南、中國的廉價勞工。我們得發展無法複製、價值又高的產業,才能支撐經濟。」這句話從人均收入只有六千美元、不到台灣三分之一的國家政府官員口中說出來,實在耐人尋味。什麼產業無法複製、價值又高呢?

「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創意、我們的幽默,是別人學不走的!」諾帕多指指自己的腦袋:「這是一個很顯而易見的路,就是用我們獨特的文化來賺錢。」不過,「要把想法變成真正賺錢的行業,一點都不簡單。」政治大學創新管理教授李仁芳觀察泰國文創深入,他在接受採訪時指出:「泰國不是科技大國,卻是不折不扣的生活大國、文化大國。以前,台灣社會的主流精英,極強調work smart︵聰明的工作︶,創意生活不在主流價值觀的視野中。」不過,泰國的創意生活,也是從政策引爆。

「文化產業政策的成功與否,決定在能否製造一個『充滿創意的氣氛』。」國家知識中心政策研究處處長希利昂(Sirion Hrimpranee)說。把創意和知識深植民心,這就是泰國創意與設計中心的首要工作。

抽象的概念,就要從看得到、摸得到的地方開始。TCDC蒐集全世界三萬本的設計藏書,成為散布知識的重點。泰國文創中心之所以建立在人流量最大的購物中心和電影院旁邊,就是因為要融入民眾的日常生活之中,每年六十萬的高客流量,就是成果。不只如此,TCDC還在全國陸續建起十三個分部,並深入校園講課。

「我們宣傳的目標不是設計系的學生,而是各行各業的學生與民眾。」因為,希利昂指出:「創意絕不只有設計系的學生才有。泰國文創之所以如此蓬勃,就是因為我們鼓勵許多傳統產業中的人才加入。」泰國工業院泰台經濟合作委員會祕書長楊盈政就觀察,現在泰國很多的創意產業創業者,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工程師、金融業。「因為很多人都在九七年的金融風暴失業,這對泰國的年輕人來說是一個大覺醒。因為人們失去工作,以前那種安穩的假象不存在,逼迫他們要去冒險。」楊盈政說。

因此,在九七年後,泰國年輕人急著尋找一條創業之路,曼谷時尚計畫其中一項重要的政策,就是「國家文創基金」,提供年輕人創業補助金。泰國政府每年提供中小企業創業的補助金高達二億泰銖,而包括類似台灣的「一鄉一特產」等政策,都密切和TCDC合作。

擴大產業鏈

高速鐵路也有文創風

TCDC把創意帶進民間,但催生文創市場和供應鏈,才是攸關經濟成長的重點。諾帕多說:「文創不只是精緻的工藝品、或是流行樂、小說這些產品。這張桌子、椅子,你剛剛走過的門、你看到的廣告,生活中都是文創商機。」他舉例,最近最令泰國文創產業興奮的大事,就是政府計畫興建的「高速鐵路」。但是,為什麼建鐵路也能跟文創扯上關係?「關係可大了!從車站整體風格、到地板的瓷磚、窗簾、每一個小細節,全部都和設計有關。」諾帕多說。這就是TCDC的另一項任務||把全國商業融入設計的領域。而飾品與家具,正是泰國創意產業最蓬勃發展的項目之一。

泰國百貨公司和其他地方不同的一個特色,就是一定會有一層比IKEA還要大的現代家飾設計品的展示中心。「這裡九成都是來自泰國自己的設計師!」泰國最大的家庭飾品通路Design Square展場經理說,在他身後的泰國品牌家具綿延到好遠好遠。

事實上,泰國光靠家具出口,每年可以賺進五五○億泰銖的外匯,而且從設計到生產,每一分收入都在泰國,而不是台灣家具業擅長的「台灣接單,海外生產」。強大的創意產業更帶動了傳統產業。Material ConneXion是全球第一個材料資訊中心,而亞洲第一家總部,就開設在曼谷。

「泰國成功的關鍵,不在於我們有很好的設計師或是導演,而是我們有完整的產業鏈。」Material ConneXion曼谷分部執行長Chompoonuj Weerakitti說。「泰國政府把整個產業,透過像這樣的平台串聯起來。」將整個產業連成一張緊密的網。

「大家都想當導演、當明星;其實一位導演、一部影片的明星,就需要一千人在背後支撐。創意產業最重要的,是背後的產業鏈。」諾帕多說。工業院院長Pongsvas Svasti就估計,曼谷時尚計畫將會支撐一萬座工廠,以及一百五十萬名勞工。

引入外資

培養當地人才與國際接軌

這正是一般人看到泰國文創亮麗時,所忽視的重點。泰國電影產業能夠揚名國際,強而有力的產業鏈支撐正是關鍵。在亮麗的大銀幕後,其實是政府引進的大型電影公司的投資。○一年,全球最大的電影製作公司法國特藝集團(technicolor)進駐亞洲市場,所選的據點就是曼谷。

別小看電影後製,事實上,一般電影後製經費占預算的一半,對於帶動產業非常重要。導演李安日前在台灣演講,也特別建議政府應發展電影後製工程,可以帶動本地拍片產業。現在,包括好萊塢、中國、馬來西亞、甚至台灣的電影,都特地到泰國進行電影後製,泰國已成為亞洲電影後製中心。

泰國的後製到底強在哪裡?特藝執行長佐丹奴(Giorgio Giordano)指出:「選擇曼谷,就是因為這裡的人才和技術相當成熟,所以我們把泰國當成我們布局亞洲區的起點。」而這也與泰國政府鼓勵後製投資有關。泰國朱拉隆宮大學電影系系主任Raksarn Wiwatsinudom就說,泰國政府每年提供四十億泰銖經費來鼓勵進行跨國合作,並且專為電影產業降低關稅。

泰國政府想藉特藝這樣的國際大廠,提升國內技術及人才。現在特藝在曼谷的一百多名員工裡,有九五%都是當地的人才。泰台經濟合作委員會主席簡世瑜觀察:「﹃少年PI﹄帶給台灣電影工業一線生機,但是台灣政府卻忘了,電影是一個整合性很高的產業,從前製內容、到後製、音效、顏色調校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政府如何建立起強健的產業鏈,值得向泰國學習。

文創產業需要長期投資

不能只看誰花的錢比較凶

雖然發展了好多年,台灣文創出口產值只有泰國的十分之一,但是講到台灣的文創產業,曾來台灣參訪的諾帕多與希利昂卻異口同聲地說:「我們真的很羨慕台灣!」諾帕多指出,文創產業需要長期投資,不能只看誰花的錢比較凶。真正重要的,還是台灣能與科技結合的文創潛力。「你們的科技業應該可以給你們的文創很大的助力,特別是現在各種行動媒體、APP等,台灣應該可以走得比泰國更快,在這一塊我們可以說還沒開始。」李仁芳則認為,台灣發展創意產業,還是必須先發展出自己的「生活文化」。「當你體驗過好東西,才知道怎樣設計出好東西。從未好好過過日子的人,不太可能設計出感動自己、也感動別人的物件。」他補充:「我不知道台灣算不算生活大國,但這一、兩年來,在青年世代微型創業帶動下,勢頭是愈來愈好。」回到台灣的街頭,一家家高品質的餐飲與本土服飾設計也正嶄露頭角。而今年創業的新形態「APP創業」也慢慢變成主流。台灣創意服務業若能像泰國政府一樣,從激發人才到充實供應鏈一應俱全,誰說下一個輸出創意的亞洲國家,不會是台灣呢?

一分鐘看泰國

首都:曼谷

官方語言:泰語

國家領袖:總理盈拉.欽那瓦

人口:6575萬人

面積:20萬平方公里(台灣的5.5倍)民族:泰族、馬來人、華人

GDP:3657億美元

人均GDP:5678美元

泰國培養軟實力

創造優於台灣的文創外銷產值

台灣 1.5 %

泰國 2.75 %

培養人才(創意產業占全國勞動力比率)文創是「人」的行業,因此擴充人才乃泰國政府發展文創的第一步。反觀台灣,文創產業就業人口成長緩慢,成為文創產業無法躍進的致命傷。

台灣 45052 家

泰國 15 萬家

產業鏈(除了前端設計公司之外,文創產業企業家數)泰國除了金字塔頂端的前端設計公司,整個產業的價值鏈十分健康,也讓國內文創產業從源頭到生產端,都能對經濟產生貢獻。

台灣 70 部

泰國 1662 部

吸引外國專業(2008至2011年國外電影商前來拍攝電影數)為了提振國內電影工業,泰國祭出國內拍攝製作電影免稅招數,吸引國外電影團隊。除了能夠引入國外人才,也帶來實質的經濟收益。

台灣拚了好幾年的文創產業,始終長不大?

——泰國、台灣文創產值比較

泰國(新台幣億元)

家具及家飾品 576

出版業 738

珠寶設計 5470

電影生產 143

電影及戲劇表演 102

廣播、電視 458

設計、品牌及創意資訊 3067

合計 10554

台灣(新台幣億元)

視覺藝術、音樂表演及工藝 857 電影、電視、廣告出版 3987

設計、品牌 1322

合計 6166

資料來源:泰國財政部、中華民國文化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63

是台灣金融市場活水 還是過路財神?台版人民幣離岸中心 還有三大挑戰

2014-03-03  TCW
 

 

日前行政院高喊要讓台灣發展成人民幣離岸中心,但強敵環伺,香港、新加坡、倫敦皆來勢洶洶,加上台灣本身的法規制度、產品問題、政治考量,都讓台灣的人民幣離岸中心版圖,仍有不少難關待克服。

撰文‧張舒婷

二月二十日,行政院長江宜樺聽完金管會報告「發展具兩岸特色金融業務計畫」後表示,將持續鬆綁法規,以利台灣發展成人民幣離岸中心。一時之間,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議題,再成焦點。

「台灣人好像(對於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比較悲觀,可是其實台灣的潛力不比香港少。」澳盛銀行資深經濟學家楊宇霆獨排眾議,主要就是看好兩岸強勁的經貿往來關係,以及讓香港瞠乎其後的人民幣存款成長速度。

但江揆的發言,早已不是政府官員第一次高喊的目標了,只不過,什麼是人民幣離岸中心?對一般民眾、金融業乃至於企業界,又有何影響?

簡單來說,「人民幣離岸中心」就是中國政府認可和擔保的海外大宗人民幣交易地點;尤其在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過程中,設定海外特定區域成為主要的交易中心,如此才能養成一定規模的資金池,所有人民幣的相關業務要啟動,都得從這個蓄滿水的池子開始。

優勢:存款成長速度快

事實上,早在二○一○年,中國就正式宣佈香港成為第一個人民幣離岸中心。領先起跑的香港,如今各方面表現都領先主要競爭區域;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最新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十二月底,香港人民幣存款已來到八六○五億元,是目前台灣的四倍多。

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有成,其他國家也積極搶進成第二個離岸中心,除了台灣,主要試點城市還有新加坡、倫敦。

相較於香港、新加坡,台灣雖然起步較晚,不過也有急起直追之勢。前年八月,兩岸簽署《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開啟新台幣與人民幣清算機制;去年二月六日又開放DBU(國內外匯指定銀行)辦理人民幣存貸業務。

不過台灣最讓其他試點城市羨煞的,除了人民幣存款驚人的成長速度,更重要的,是中國在去年一月兩岸金證會時允諾的人民幣一千億元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不僅高於新加坡五百億元、倫敦八百億元,甚至比「第一站」香港試點初期的七百億元還高(一二年十一月又增加至兩千七百億元),代表在人民幣尚未全面開放的階段,中國已率先准許台灣的資金匯入,進行投資,而且可投資的規模僅次於香港。

此外,自台灣開放DBU辦理人民幣業務以來,各家銀行爭相提供人民幣高利存款優惠活動,也讓存人民幣成顯學。

根據央行統計,去年十一月底,國內人民幣存款餘額達到一五五一億元;人民幣DBU存款也來到一一七三億元,這是香港六年半(○四年至一○年下半年)才達到的水位,而台灣只花了短短十個多月。

至今年一月底,國內人民幣存款餘額達二一四五.二二億元。日前渣打、星展銀行分別發佈預測,今年底台灣的人民幣存款可突破兩千五百億元、三千億元;永豐金控董事長何壽川更在法說會上自信高喊,達到四千億元不是問題。

包括業者、外銀專家如楊宇霆,都看好台灣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但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則語重心長說:「台灣有台灣的優勢,但眼前還是要承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挑戰一:產品面不夠多元

主要癥結點何在?一是產品面不夠多元。今年一月,英國倫敦金融城市長吳斐娜(Fiona Woolf)訪台時,直言「台灣沒有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能力」,就是看到台灣境內人民幣相關產品及服務不足的問題。

目前一般民眾除了人民幣存款、基金外,選擇甚少。雖然去年十二月政府陸續讓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及建設銀行來台發行寶島債,但僅限專業投資機構法人購買。

曾銘宗說,目前金管會已在研究引入更多香港、倫敦的人民幣理財商品,包括基金、保單、其他衍生性商品,也會考慮雙幣別的ETF(指數型基金)和股票。「產品要多樣,才有辦法成為一個(人民幣離岸)市場。」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指出,日後政府可發行雙幣別債券,或和不同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合作,開放人民幣商品相互掛牌,一起把餅做大,但以台灣目前產品太少、連寶島債都不開放一般民眾購買的情況來看,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挑戰二:欠缺回流機制

第二點,是所有業者最大的痛處:沒有人民幣回流機制。談到政府要將台灣打造成人民幣離岸中心時,國泰世華銀行董事長陳祖培不假思索回答:「回流機制當然最重要!要讓人民幣可以自由流出流入嘛。」人民幣離岸中心就像一個水池,為了保持這個池子的水源源不絕,水位低時,人民幣應當及時注入;如果水位太高了,也要有回流管道;如此一來,這個池子才能長保水源不絕,這也正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實際意義。

殷乃平也認為,要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重點根本不在RQFII額度多寡,而是人民幣資金是否活絡,但目前國銀DBU的人民幣存款,高達半數以上缺乏去化管道,「是靜態不動的,簡直是一灘死水。」即使崑山試驗區、上海自貿區有特定的回流機制,但並非全面開放,只適用零星個案,形同杯水車薪。

「國內的人民幣存款成長速度太快了,而且人民幣不是全球流通的國際貨幣,如果人民幣無法回去,統統卡在我們這裡,怎麼可能不出問題!」某位公股行庫主管相當擔憂。

該主管分析,銀行吸收存款後的資金運用,攸關其整體營運能力,但目前狀況是:國銀吸收如此多人民幣存款,多數卻都轉存在中國銀行台北分行,賺取三%多利息,非但不利營運多元化,日後支付龐大存戶利息時,恐難以承受。

就連二月中旬,瑞信證也罕見地發表報告,警告國銀人民幣存款激增,擠壓了其他存放利差更高的外幣(例如美元),導致人民幣業務龍頭業者例如兆豐金、中信金,外幣存放利差均出現逐季下降趨勢,並非台灣銀行業之福。這一切問題,皆源自於沒有人民幣回流機制。

挑戰三:開放額度受制政治第三,還是兩岸之間無解的問題:政治考量。雖然中國允諾台灣一千億元RQFII額度,但其實這些條件都與《兩岸服貿協議》綁在一起,走出立法院審查後才算數,只是︽服貿協議︾卡關太久,導致RQFII額度遲遲無法啟動,更遑論建立人民幣回流機制。

不少等不及的金融業者,多次主張應讓金融業與︽服貿協議︾中的其他服務業者脫鉤,只是這樣的建議,也許礙於其他考量,並沒有被行政院採納。如今,在外患內憂不斷的市況下,江宜樺再提「人民幣離岸中心」,面對眼前僵滯的人民幣市場,人民幣究竟是台灣金融市場再起的活水,還是流過門前的過路財神,就看政策鬆綁的時程了。

人民幣離岸中心的三贏藍圖

人民幣離岸中心

1.所謂「人民幣離岸中心」,是指人民幣走向國際化後,陸續在中國境外經營人民幣交易的地區,提供非中國居民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一般包括外匯兌換、存款、貿易結算、人民幣債券等2.目前中國開放香港、台灣、新加坡、倫敦四大城市試點

一般民眾

1.投資外幣時,多了人民幣可選擇,目前以存款、基金為主,今年3月可望再增加保單

2.換匯更便利快速

企業界

1.目前台商在中國,慣用美元來計價或結算;若改用人民幣,則可節省匯兌手續費等成本,還可更快取得中國外銷退稅2.可望享有更進一步的人民幣金流、融資、理財等服務3.有人民幣資金需求的台商,可以透過更多管道籌資

金融業

1.從人民幣存款,創造外幣衍生性商品的新需求,激發金融創新2.可創造更多非利息收入,包括手續費、TMU(金融商品行銷)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88

這會是台商最後的蘋果派對?

2014-07-14  TCW  
 

 

九月要推出的iPhone 6,是蘋果史上對台最大的訂單,其最大賣點就是四.七吋和五.五吋大螢幕,頗有跟三星的Galaxy和Note一別苗頭之意。

令人納悶的是,過去總是引領潮流的蘋果,在螢幕尺寸上,卻是走在競爭對手三星之後?

蘋果對於大螢幕手機的遲疑,是創辦人賈伯斯一手植入的DNA,他認為,牛仔褲口袋大小的iPhone,應可單手操作才是王道,無視於三星的成功,不屑把自家手機螢幕變大。

庫克上任後,一改賈伯斯的堅持,先把iPhone 5螢幕拉長。兩年後,蘋果螢幕尺寸再變大,外界認為,這是為了回應去年蘋果手機成長動力減緩,獲利下降之舉。

蘋果推新品的苦衷:淨利首度下降 去年成長僅兩成

從財報可發現,iPhone的銷售量成長動力漸緩,二○一一年的年銷售量成長八一%,但是去年年成長率僅二○%,蘋果的淨利還首度下降。

今年四月,科技網站Re/code從蘋果與三星的訴訟中,所流出內部文件得知,蘋果早在二○一二年,就注意到成長動力不再的原因:二○一一到二○一二年,智慧型手機成長量中,兩種手機成長最快:低於三百美元的手機,以及搭載四吋以上螢幕的手機。

這兩樣產品,蘋果都付之闕如,只能眼看著,三星推出五吋以上的Note和中國小米機搶市。

波士頓顧問公司董事經理徐瑞廷認為,賈伯斯是創造市場者,而庫克則是回應市場的領導者,當成長力道不再,庫克不得不出招,讓大螢幕上陣。

但是為何遲至今,等到獲利都下降了,蘋果才推出大螢幕手機?這是蘋果在使用者經驗與市場趨勢間的拔河,反應的是,企業必須在競爭優勢與市場趨勢間取捨。

雖然蘋果只是從iPhone 5的四吋螢幕,變大○.七吋,但是要下的功夫不少。

汪達數位出版創辦人董福興,是蘋果第一位官方邀請參加蘋果公司全球軟體開發者年會(簡稱WWDC大會)的台灣媒體人。他指出,首先是螢幕變大,解析度必須比iPhone 3Gs提高九倍,才能維持原本的畫質。此外,對於上百萬App開發商來說,升級到iPhone 6版本後,要讓圖片搭得上高畫質要求,如何讓開發商和使用者能夠「無痛轉換」,在技術上需要些時間。

宇軒科技創辦人李昆謀,是台灣第一波投入行動應用產業App的開發商,他不諱言,「尺寸是最討厭的議題」,相較於Android機種,少和簡單,是蘋果吸引開發商的優勢,由最新釋出的iOS 8測試版看來,已經做到讓開發商僅做一款App,就可以符合所有iPhone尺寸的需求。

如同庫克在接受美國《商業週刊》自信的說:「人們也許會買Android,但是,他們真正使用的,永遠都是背後有蘋果標誌的裝置。」暗指蘋果使用者介面優於對手。

蘋果對使用者經驗的保護,反而讓它對螢幕升級更瞻前顧後。

政大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所長邱奕嘉認為,外界批評,庫克只會回應市場,而不如賈伯斯能創造市場。但他卻認為,「對企業來說,選擇不做什麼,比做什麼更重要,」蘋果很聰明的決定維持策略的一致性,如果庫克太早跟隨消費者需求,反而會傷害到蘋果的差異性,淪為另一個平凡手機品牌。

徐瑞廷比喻,Android和蘋果對於使用者經驗的起始點,就像是茅草屋和豪宅,茅草屋稍稍變好點,會贏得掌聲;但是常買豪宅的,突然發現蓋豪宅的人,蓋出一間普通房子,就會轉身離開蘋果。

台商利多後的隱憂:大單出貨後 明年難有高成長

這次蘋果推出大螢幕,如同王者出鞘,能再做的硬體創新已經有限,是否也意味這是台灣科技業的最後蘋果派對,這張史上最大訂單,會不會成為裹著蜜糖的毒藥?

保德信基金經理人葉獻文認為,不無可能。升級大螢幕後,意味蘋果在硬體差異能發揮的已經不多了,未來台灣供應鏈得面對高基期的挑戰,甚至現在受益於蘋果最大、為此擴廠的企業,將首當其衝。

董福興卻提出不同的看法,蘋果雖然不能用硬體吸引,但是它擅長的武器是良好的軟硬整合力,以提高使用者忠誠度,維持硬體的出貨量。例如書報攤,就是把不同雜誌整合在蘋果的平台上,讓手機越來越個人化。

這張史上最大訂單,是蜜糖、也如毒品讓人上癮,鴻海的營收有四成來自蘋果,過去蘋果銷售動力下滑,讓鴻海股價沉寂兩年兩個月才又創新高。

今年蘋果概念股再度發威,成為推升台股上萬點的動力,只是這次在大螢幕利多出盡後,蘋果明年還剩下什麼市場期待的亮點?這才是庫克在iPhone 6的銷售熱潮後,最大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04

中國力推「註冊制」改革 吸引台商就近上市 陸股「瘋牛」行情將是台股黑洞?

2015-05-25  TCW

強大資金營造出的陸股大牛市,加上上市法令全盤改變,專家認為,將有不少當地台商就近在中國股市掛牌,台灣資本市場必須及早因應,才能度過上市公司斷炊的窘境。

撰文•周岐原

一年暴漲一倍的陸股「瘋牛」行情,對台股究竟是福是禍?短期而言,陸股吸引全球投資人目光,或許有順道讓資金關注台股的效應,不過長期而言,可能弊多於利,為台股邊緣化埋下伏筆。

原因為何?第一,是本益比的大幅落差。今年名列︽今周刊︾「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排行榜的陸企,平均本益比達一二八倍;反觀台灣企業僅在二十倍上下;同樣賺一塊錢,進榜陸企被市場賦予的價值,大約是同榜台商的六倍。

以台股裡的指標公司為例,台積電和大立光的本益比,分別只有十三、十七倍,但是在深圳掛牌的萬達院線,本益比超過百倍,連廉價航空業者春秋航空也高達四十七倍;在創業板掛牌的暴風科技,第一季虧損,連本益比都算不出來,股價卻從三月底開始,演出三十五根漲停,被稱為「妖股」,可見資金動能之瘋狂。

台商「搬家」 早有先例令市場價值最大化,本是經營者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在台本益比長期偏低,最後轉戰本益比更高的市場,也算是合情合理的選擇。電池組裝大廠新普董事長宋福祥日前就公開示警,如果新普股票是在中國掛牌交易,本益比可能上看五、六十倍;但是在台灣,估值頂多十五倍。如果台商群起在中國IPO(首次公開發行),將是台灣資本市場大危機。

「環隆電氣從台灣下市時,本益比九倍,以環旭為名在A股上市,本益比是四十五倍。」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指出。當時,環隆電氣市值約新台幣二二八億元,五月十五日的環旭,市值已經突破兩千億元。

至於二○○八年從台股下市的鼎新電腦,一○年在A股創業板以鼎捷軟件為名上市,當年在台本益比約二十五倍,目前已高達二六四倍,總市值逾新台幣千億元,更是深刻凸顯中國股市被資金推湧至半天高的現狀。

陸股大牛市,相對於台股顯現的高本益比,對全中國八萬多家台商而言,無疑是一股難以抵擋的吸引力。「當中國官方態度越來越開放,目前資金又是如此活絡,(台商)回來掛牌的動機確實受到不小影響!」多位券商高層異口同聲指出。儘管台商到中國掛牌,籌資的實際成果未必能如預期,對增資、私募的限制與資金運用,條件更為嚴謹,但是市場氛圍極佳,對台商而言,仍具有高度吸引力。

修法鬆綁 A股更加市場化行情大好之際,中國政府又主動出擊改革,令市場格外注目。中國每一檔新股,都是經過證監會審批才能上市,這就是俗稱的「核准制」。然而,這項規定讓公司造假資料時有所聞,多次迫使中國當局暫停新股發行,導致目前還有數百家企業排隊等待上市。

為了一勞永逸解決問題,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強力推動「註冊制」,推動修改︽證券法︾,這是A股﹁轉大人﹂威脅台股的第二關鍵。

未來中國證監會將只檢查文件形式,不再過問內容真假,一切法律責任由上市公司、券商與會計師等承擔。據了解,四月底︽證券法︾已經在中國人大委員會一讀,今年內應可修法上路。

註冊制與核准制的差異,好比過去結婚者不僅要準備文件,還要等戶政機關確認雙方相愛才能登記;未來只要攜帶真實文件、印章,就能成為配偶,官方不再過問,堪稱是中國股市告別政府掌控、正式接軌市場經濟的重要象徵。正因為轉變幅度之大,讓肖鋼在今年兩會期間,一再對外疾呼:「註冊制改革,是今年中國資本市場的頭等大事!」當A股還停留在核准制時期,台商離鄉背井,除非市場明確就在中國,否則沒有在地知名度,也沒有大型集團奧援,當地上市案件極少;一旦改行註冊制,台商與陸企,就能站在同一起跑點,讓市場資金公平決定誰受青睞。

因此,一位五大券商前副總經理直言,未來除了台商就近在中國掛牌,也有不少企業主可能選擇讓上市陸企直接購併公司,資金取得效率更高。

在中國資本市場明顯有磁吸效應之際,台灣券商更加憂心忡忡。「因為︽服貿協議︾未過,就算券商想協助客戶轉往A股掛牌,也做不來!」另一位匿名券商高層嘆了一口氣說:「現在挑戰真的很大!」換言之,對券商獲利頗為重要的承銷業務,日後將面臨越來越少案件的「乾涸」窘境。

其實,台商在資本市場間挪移,早有前例。原本在新加坡掛牌的旺旺,因為流動性偏低,讓董事長蔡衍明直言「感覺受到委屈」,於是在○八年轉往香港掛牌。原來本益比十七倍的旺旺,重新上市後達到二十六倍,市值也自三十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九○六億元),一舉成長為五十一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一五四一億元)。

再如中租控股,在新加坡交易所交易期間,本益比一度低於五倍,股價不到新台幣十二元;一一年回台上市,中租控股股價從四十元起漲,目前仍逼近八十元,本益比超過十二倍。

企業選擇最有利的市場交易,本是理所當然,政府要如何走出中國股市近距離的磁吸效應,提振資本市場與金融業,是即將浮現的巨大挑戰。

本益比大躍進!

——台商轉上市A股,市值以倍數計2015年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中,陸企平均本益比128倍,台商平均僅20倍。

環隆電氣下市前本益比9倍,轉戰A股本益比45倍。鼎新電腦下市前本益比25倍,到深圳創業板達264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77

當蘋果完勝小綠人 最大輸家是台灣

2015-08-24  TCW

■短期內,蘋概股貢獻大於安卓

》市值完勝蘋果概念股市值達6.26 兆元,是安卓供應鏈的蘋果供應鏈32.6 萬人,是安卓供應鏈的2.1倍Apple:6.26兆元Android:2.92 兆元

》年營收完勝蘋果供應鏈年營收達7.03 兆元,是安卓供應鏈的1.1倍Apple:7.03兆元Android:6.33兆元

》員工數完勝蘋果供應鏈32.6 萬人,是安卓供應鏈的1.67倍Apple:32.6萬人Android:19.5萬人

兩大陣營在台供應鏈1.電池Apple:新普、順達Android:新普

2.光學鏡頭Apple:大立光、玉晶光Android:大立光、華晶科

3.觸控面板Apple:宸鴻、業成Android:宸鴻、洋華、介面

4.組裝Apple:鴻海、和碩Android:鴻海、英業達

5.連接器Apple:正崴Android:正崴、燿華

6.機殼Apple:可成、鴻準、鎧勝Android:可成、位速

7.揚聲器Apple:美律Android:美律

8.指紋辨識Apple:精材、尚立Android:尚立

9.半導體Apple:台積電、日月光Android:聯發科

10.軟板Apple:華通、嘉聯益、台郡、臻鼎Android:毅嘉

11.品牌商Apple:無Android:宏達電、華碩、宏碁

12.石英元件Apple:無Android:晶技

■長期看,手機廠賺少又風險大

證據1:營收共占台GDP6%的台積電、聯發科也遭殃台積電大客戶高通,因安卓陣營敗退,5年來首次傳出季營收衰退,10、14奈米高階行動處理器已從台積電轉單,聯發科因客戶聯想打銷3億美元手機庫存,而展望保守

證據2:1支手機,台灣代工組裝只賺144元以定價649美元的iPhone 6為例,扣除硬體材料成本169.1美元計算

台積電拿下A8處理器訂單,賺約640元大立光做鏡頭,賺約352元鴻海跟和碩等代工組裝,賺約144元新普做電池,賺約115元

蘋果淨賺超過新台幣8,000元

證據3:中國競爭廠商數3年增近1倍2011年:13家2012年:15家2013年:21家2014年:25家

註1:蘋果、安卓供應鏈以直接訂單為準,故台積電屬於蘋果供應鏈,不屬於安卓供應鏈。宏達電、華碩、宏碁屬於安卓品牌商,亦歸為安卓陣營註2:員工數以各公司2014年報為主,包括部分海外員工數。蘋概股中的業成,因年報未披露員工人數而未計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台灣證交所、Yahoo Finance、Google Finance、IHS Technology、Appl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37

未來優勢〉面板與半導體是台灣經濟命脈 群創董事長段行建:中國面板和台灣還有很大差距

2015-08-17 TWM


台灣面板業競爭力強,許多外國朋友都很驚訝,台灣這麼小小的島上,竟然能擁有三十餘座的面板廠,不過,近來面板雙虎統統跌破股價淨直比○.五,也讓群創董事長段行建發出不平之鳴。

口述.段行建 撰文•林宏文編按:近來面板股股價直直落,群創、友達都已跌至股價淨值比○.五,逼近二○一二年的低點,到底面板業出了什麼問題?中國積極擴廠,未來的影響為何?本刊特別邀請群創董事長段行建,請他談談台灣面板業的未來,以下是段行建的口述內容整理。

最近電子股跌成這樣,我也非常驚訝,群創的每股淨值在二十三元以上,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是一.四一元,投資人把股票賣成這樣,的確是反應過頭了。

至於下半年景氣,目前看起來是比較差,受到全球總體經濟不佳影響,原本第三季是傳統旺季,但現在旺季有點遞延,預估第三季大尺寸面板出貨量可能有五%左右的下滑,ASP(平均售價)可望持平;小尺寸面板出貨量估計持平,ASP亦預估持平。

就產品別來看,群創的電視面板還是相對比較強勁,資訊(IT)看來需求疲弱一點,至於筆電(NB)目前還看不清楚;手機因中國市場衰退較快,現在看來可能降到個位數成長。

人才與經驗優勢

可與日、韓等國家競爭

台灣面板業有很強的競爭力,在人才、技術與製造上,都累積了很多經驗與優勢,絕對可以與日、韓等國家競爭,我接待過許多來群創參觀的國外朋友,曾有印度科技副部長來,他們都對台灣這麼小小的島上,竟能擁有三十餘座面板廠,感到驚訝與羨慕。

面板與半導體都是帶動台灣經濟成長的重要行業,是台灣電子業的命脈,其中,面板業在全世界有近二七%的市占率,僅次於韓國,且面板比半導體更重要的是,面板業把所有供應鏈都拉到台灣來,例如面板用的玻璃、機器設備及化學材料,都是在台灣生產的。

從數字上面也可以看出台灣面板產業的重要性,去年面板產值為新台幣一兆零九十一億元,名目生產毛額占全年整體GDP比率約六.二七%,面板廠就業人口七. 七萬餘人,占全國就業人口的○.六九%,至於面板上下游關聯產業就業人口,也超過四十萬人以上。因此,把面板業做好,是大確幸,不是小確幸。

現在大家在談紅色供應鏈,其實中國面板業目前與台灣還有很大的差距,雖然中國目前積極投資蓋廠,但台灣靠著技術提升及差異化管理,例如領先推出4K2K(高解析度面板)的技術,或是讓舊世代面板廠效益極大化,都產生很好的效益。

從一個簡單的數學等式來看,1X20=10X2=100X0.2,答案都等於二十,但是台灣的公司比較像是100X0.2,要一百件事情都做好,每一件只 能得○.二分,但累積起來也是二十分;國外的公司比較像前面的1x20或10X2,打出一支全壘打,一次得二十分,或是做對十件事,一件得兩分。

技術與差異化管理

中國想追上還需要點時間

台灣的企業比較像是靠著一百件事情累積起來,點點滴滴地匯聚競爭力,這樣的競爭力是環環相扣的,別人若要copy(複製),只copy一個不夠,這是目前中國要追上台灣,還是需要一點時間的原因。

我常在想,中國近幾年在各方面的進展,十件有九件是在人類歷史中找不到的,記得也才三、四年前,到中國深圳等幾個地方,往來還要坐幾個小時的車,但現在高鐵全蓋好了,不到一小時就到了,中國所有的成長都壓縮在近三十年內完成,的確令人驚訝。

兩岸目前的關係,在人類歷史中也找不到前例,一個大國和一個小國,同文同種又實力接近,而且還做同樣的事情,但一個地方快速成長,把人才、資金都吸進去, 另一個地方發展慢了,資源被吸走是必然的。這種情況對台灣很不利,年輕人若沒有覺醒,沒把自己的競技場放大,未來一定很辛苦。

此外,過去媒體用「四大慘業」說法,來形容LED、DRAM、面板及太陽能產業,對台灣產業造成很大傷害,這種影響不只是股價,對產業發展也造成很大障 礙,連大學光電所教授都如此教學生,讓學生根本不敢來上班,現在對岸又在積極招手,人才跑到對岸去工作,對台灣只有更不利。

有一件事是我們該質疑自己的,就是在工業四.○的大趨勢下,歐美、日本很多公司都把製造業搬回母國,但是台灣為何沒有發生?台灣只要把製造業搬一點回來,就會有很大的幫助,政府在這方面發言太少、政策太少,這是很可惜的事。

過去台灣面板業將所有模組廠都設在中國,如今遇到中國工資成本上升,該如何進一步提升技術,是台灣再工業化的挑戰之一。

群創目前已率先將一部分面板模組生產線搬回台灣,建立面板業一條龍的生產形態,同時積極進行自動化以降低成本並減少人力,這樣的嘗試,兩、三年內就可看到成果。

段行建

出生:1947年

現職:群創董事長兼執行長經歷:群創光電創辦人、聯友光電創辦人兼總經理、美國全錄Palo Alto研究中心經理學歷: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